高中生的艺术素养十篇

时间:2023-11-23 17:53:26

高中生的艺术素养

高中生的艺术素养篇1

关键词:初中生 美术课堂 艺术素养

美术是视觉的语言,是以形态、色彩、构图和机理来表达人们内心独特的客观世界或主观思想的交流方式,较普通的语言文字更具有心灵碰撞的震撼。艺术素养较高的学生会具有更敏锐的洞察力、更细腻的情感和更独特的创造力,能够更灵活地解决问题。

艺术素养是指人们在涉猎众多领域后,所具有的对这些文化现象的认知与理解,最终体现为一种内在的品质[1],它是美术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整体构思,以及所表达的作者审美能力、绘画及观察能力和生活态度的综合体现。美术课堂对于未步入社会的初中生艺术素养的形成尤为重要,是学生接触艺术世界的指导者和引领者,对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积极意义。美术课堂中所运用的方法对课堂的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初中生美术课堂运用方法的分析,探讨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一、美术课堂与美术作品欣赏结合

在美术教育中,单纯的知识灌输作用不强,不能给学生带来对艺术的直观感受。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时应更多注重应用美术作品的艺术熏陶作用,带领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感受艺术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由此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与热爱,形成对艺术的求知态度。所以,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需将美术作品带入课堂,并运用适当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一)对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解析

美术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原因在于各个文化阶段的美术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创作特点、现实意义、作家的主流思想,即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作品的价值内涵,体现了时代的烙印。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致力于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中的艺术特色,了解各艺术流派的起源及发展,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艺术作品背后所隐藏的主流价值观,以及作者所展现的态度与思想。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不仅具有美感,更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特征和精神特征[2]。例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即主张反对禁欲主义和宗教观的个性解放,提倡科学文化,肯定人权,并且在大量艺术作品中歌颂了人体美。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时应多注重分析该类作品崇尚自由的思想,对神权的反对,对人体美的歌颂,深刻体会其人文主义思想内涵。又如,在中国古代作画时,常将地位较高的人安排在显眼的位置,且身材较高大,通过其身材的伟岸来反映对他的尊敬,表现了当时对权势高的人的崇拜或畏惧等。通过对社会背景的了解来领略艺术作品内涵,学生可全面体会艺术作品价值,提升艺术素养。

(二)对美术代表作的经典处分析

人类历史长河中,优秀的美术作品不胜枚举,且各有特色。但在引导性教学的美术课堂中,教师应精心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加以分析,并结合画家的品质与经历、时代和地域的特点等因素,让学生了解经典,感悟经典,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接受历史和思想品德教育。即先产生视觉上的,从而感受到美,最后产生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3]。所谓经典,必在某方面有过人之处,学习经典可让学生了解大众审美,学习此类艺术文明的精华所在,在课堂有限的时间中通过高层次的艺术来提升自身修养。如性格自闭的画家凡・高在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后,发现他唯一深爱的是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因此在他的笔下,明亮而艳丽的颜色成为他个性系列的代表性特点,同时透视和比例也变形了,表达了他内心对生命的强烈热爱和强烈情感。因此,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应通过一个时期或一位作家的经典,让学生理解艺术的范畴以及艺术所表达的深刻涵义,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美术课堂与学生实践结合

(一)学生亲自参与艺术作品创作

美术课程的重要性体现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这是创造力发展的前提,否则创造意识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消退[4]。而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是培养创造意识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发现或验证其自身的艺术素养水平,而且通过学生手脑结合做出来的艺术作品是学生艺术素养的独特体现。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引领学生进行绘画或其他艺术手工艺品的创作时,应让学生亲自参与艺术,感受艺术,创造艺术,使学生在其中发掘自我艺术潜力,激发创造力,提升审美能力,培养艺术情操,为学生今后的艺术修养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采用方便易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剪纸、泥塑等,同时也要让学生以表达自身情感为主要目的来创作,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艺术中表达自己,亦可使学生对名家名作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得以提高。

(二)带领学生到美术馆或博物馆参观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博物馆。在代表作品云集的展馆内,学生可经过教师的讲解,从视觉、听觉、触觉中感知艺术内涵,接触更多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领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不能展现的艺术魅力,学习艺术大师的精髓,从而提高对艺术的认知能力。对艺术欣赏能力和批评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初中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因此,学生可以在博览的基础上,学会辨别艺术作品的优劣,培养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此外,在具有当地特色的博物馆中,学生可以更多地学习到本地的古老艺术特点,了解当地的艺术氛围。

三、结语

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的初中时期,教师通过美术课堂对初中生的艺术素养进行培养尤为重要。艺术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教师在课堂中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带领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方式,能够唤起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苗青,王利.文化艺术素养对艺术设计的支撑作用[J].魅力中国,2010(8).

[2]燕军.通过美术课堂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3(8):118-119.

[3]吴莉莉.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J].现代阅读,2011(8).

[4]孟晓凤,谢笑添.论美术教育中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6):149-150.

作者简介:

高中生的艺术素养篇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培养措施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界定及职教目的的表达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首先是人的个性发展,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陶冶不顾是把一种良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只能是徒艺传递,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目标的最终体现。因此,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现代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培养中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的成果可以而且必然会转化为人的外在行为,一个人的人文素养高低在文化素养、审美情趣、思想情感、理想追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能体现出来,艺术专业的学生对于此的需求尤为突出。但从对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调查来看,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并由此带来了学生人文素质诸多方面的欠缺。

1.素质教育欠缺导致文化素养较差

受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使得职业教育院校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所以导致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也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不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没有读书写作的习惯。如今好多学生在阅读人文书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反应冷淡,而对计算机、英语的考级却非常热衷。在他们看来,拿到某某等级证书就意味着自己具备了相应能力,而掌握人文知识与提高能力无关。事实上,人文知识体系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其一,能提高人们对于人和社会的科学认识水准;其二,对人的品德、情操、境界、人格具有教化、熏陶作用;其三,能够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2.专业知识浅薄,导致自身的工具化

强化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离本身就是一种倒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在高职院校实施艺术专业教育的同时,要注意不要一味地以训练技能为目的,而要注意培养对心灵、行为的美和道德上的善的追求,使其不致于成为"工具人",而真正成为"使用工具的和谐人"。

3.缺乏人文精神,导致人格"残疾"

人格是人内在和外在素养的有机统一。人格的核心是人的内在素质,即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意识,而这一切无不与素质教育直接有关。因此,人格的培养,应该以素质教育的提高作为前提和基础。而忽视素质教育会造成学生人格上的"残疾",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其一,造成人格境界低下,粗俗无知、美丑不分;其二,导致技术滥用。作为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院校任重而道远,因为培养出的人才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直接操纵者,是科技转化为产品的施实者。如果我们忽略素质教育,让他们带着人格上的残疾走向社会,那么,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将贻害无穷。

4.不懂人文艺术,导致缺乏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中的人文艺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大量的事实证明,艺术修养较高,形象思维较发达的人,通常在专业活动中创造力更强。

二、当代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培养中素质教育的作用

素质教育能够提升高职艺术专业学生的人性。20世纪末期,在我国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中,教育的人性化、教育的人文意义及其价值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通过对人文教育历史的考察,不难发现,成功的教育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那就是反复强调教育应该以人为中心。大多数具有人文精神倾向的教育思想家更是批判我国现代教育存在过分强调职业化和非人性化的弊端,他们一致认为,现代教育制度以经济增长为目标,重点放在职业上,把人看作简单的生产工具,把学校看作人力加工厂,按物的生产原则来管理学校,这些都是非人性的,从实际教育效果来看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从长远来看也是短视行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类的智慧,发挥人性,完善人,不是培养职业机器。

人性的提升,并不否认教育中社会目的的存在,而是针对高职院校中"人文滞后",根据塑造学习型的人、可持续发展的人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人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从人的自然属性来看,关心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够,满足学生兴趣需要太少,违背了人的可教育性、可接受性和可发展性的自然规律。从社会属性来看,主要强调学生"划地为牢"式的知识积累和技能的掌握,形成一种人与书本的必然关系,忽视人与人的交往,忽视社会活动,忽视人文情怀的培养。从精神属性来看,精神生活长期被搁浅,精神生活消费品被认为是奢侈品,一些大雅之堂的国粹在高职院校更找不到痕迹,人格理想更无从得以净化,随之被充斥的是陈腐、低级、庸俗的文化垃圾。

三、如何正确引导艺术专业学生提高素质水平

在我国古今的教学理念中无不提倡一种先做人、后做事的理念。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从中可以看到高等职业教育离不开素质教育,但目前在素质教育普及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如何解决,我个人有以下看法:

1、提高创造能力,防止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

创造的基石是文化素质,因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比如文、史、哲、宗教方面都应有所涉及;多引导学习先进知识技术,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课堂氛围,培养活跃的思维。使学生探索蕴含在知识背后的精神、信仰追求、思维方法。这对于防止学生陷入到只会进行某种固定模式工作的误区中,阻碍其发展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2、营造浓厚的素质教育文化氛围

(1).学校教务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不同人文学科的教师,举办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的人文知识系 列讲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其视野。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入校后将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校内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进行校内实训,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校外实习,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的差异,设计一种多样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和弹性化、柔性化的教学运作机制,做到因材施教。

(2).学校的学生党团、学生会等组织应大力开展校园人文文化活动,如演讲辩论赛、书法摄影展、历史影片回顾展、名人伟人纪念活动、节日尤其是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人文知识,形成人文知识向人文素质的转化。

(3). 1998年4月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指出,要把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结合,让第二课堂的活动和实践能在最大程度上丰富大学生的阅历,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起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职能,它们二者相互联系﹑互相作用,构成了整个教育活动过程。第一课堂是基础,主要是开好专业基础知识和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主要是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科技活动、社会实践、文艺体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3、多渠道培养与人沟通的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能够为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在交往中掌握更好的人际交往艺术。教师可以从多渠道来帮助学生达到相应效果,比如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的营造良好的学生间关系氛围;启发学生换位思考,尊重别人情感;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做到以诚相待,信守承诺等。通过多渠道的沟通能力培养,来增强学生自信,提高心理素质,进而帮助学生适应学习、工作、生活环境。高职教育要注重增强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结语

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人,素质教育作为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很多理论和实践还在不断的成熟与深化中。素质教育要真正落实到实处,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郝以宏,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华文化论坛,2009.7.

高中生的艺术素养篇3

摘要:

高职教育中的师资素养包含很多方面,针对女教师群体其综合素养中的“艺术素养”养成,需要通过长期和有计划、有目的性的相关路径进行实施,从而有效提高高职师资水平。剖析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工会提升女教师艺术素养的活动实践,探讨女知联、女工俱乐部等机构依托下的艺术素养养成可行性路径,通过载体和平台的搭建,艺术氛围的营造,并结合不同专业背景下女教师的特色,使活动有乐趣、组织有目的、提升有实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女教师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

高职院校;工会;女教师;艺术素养0引言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师资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包括艺术素养在内的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养越来越受到关注,艺术素养是展示高职教师内涵、突出自身内在气质和体现教育工作者风采的关键。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工会组织服务教师、服务教育的职能,深入探讨艺术素养的构成要素,探索工会提升女教师艺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拓展工会工作范围,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教职工的内在凝聚力。

1高职院校女教师艺术素养养成背景分析

高职院校女教师具有业务能力强、技能水平扎实和专业素养高的独特优势。但是自身的修养是一个较为系统的整体,除了强调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外,还应注重个人内涵和具有外在张力的艺术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女教师可以通过学校提供的各种平台不断充实自己、提升专业素养之外的其他素养,完善自身。高职院校女教师具备易于接受艺术熏陶、兼修内外之特征,女性对美的追求也存在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提升女教师艺术素养具有对教育、对个人和对社会的三重功效[1]。

2高职院校提升女教师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因素思考

高职院校在提升教职工的艺术素养方面,选择女教师这个群体进行培养和提升,效果较为明显。这不仅在于女性通常对艺术敏感度较高,也在于女性对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有着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同时,女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迸发出更多女性特有的细腻艺术气质,更好地显现出迷人的艺术气息。

1)艺术环境的营造对女教师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要性。艺术素养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类高职院校对艺术环境的营造为整个院校的女教师艺术素养提供了天然的滋养。很多女教师愿意和从事艺术专业的教师互相探讨,在相互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2)艺术素养是女教师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艺术可以使生活的内容更充盈,生命的内涵更饱满,人生的内涵更丰厚。艺术会给人带来很多启发和灵感,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最终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艺术素养的提升将丰富女教师的人生,提高幸福指数。最终,让女教师更有激情地工作,更优雅地生活。教育职能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能之一,高职院校工会的教育职能包括帮助广大教职员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提高综合素质,而提高女教师的艺术素养,是高职院校工会提升教职工综合素质和做好妇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搭建多种平台发展女教师的艺术特长、培养其内在艺术修养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工会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

3高职院校工会提升女教师艺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任何人的艺术修养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的实践中,逐步锻炼和培养的。只有通过多读、多听、多看,多进行艺术实践,广泛接触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流派,才能培养出较高的艺术素养[2]。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以纺织服装与艺术见长的高职院校,拥有较为深厚的艺术底蕴,院工会通过组织相关活动推动着本院艺术不断走向校外,彰显学院教师不断提升的艺术素养。例如,在搭建女知联、女工俱乐部等女性艺术素养培育平台中,女教师得到了更多艺术熏陶;通过举办以女教师为主体的教师艺术、书法、舞蹈等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结合各专业特征开展的校企联盟、指导大赛等专业活动,让更多女教师通过多渠道参与到院校以外的社会活动中,提高了女教师的专业水平,拓展了女教师的艺术视野。

1)以女工俱乐部活动为载体,为提升女教师艺术素养搭建平台。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工会成立了女教师经纬编织俱乐部,俱乐部拥有固定的房间用作成员学习交流和艺术作品展示,俱乐部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讲座,举办各类手工作品制作培训,如十字绣、苏绣、发夹制作、皮质钱包制作、毛衣编织、纤维艺术编织等,2014~2016年,俱乐部都举办了全校范围的编织作品展,邀请了诸多的校外领导、专家前来参观指导,彰显了学院女教师特有的魅力,为提升学院女教师的艺术素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2)以“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活跃校园艺术氛围。院工会不仅在全校范围内经常举办教工摄影、书画等艺术作品征集和展览活动,而且还选拔推荐优秀教师艺术作品参加校外艺术作品展评活动。如组织女教师到苏州镇湖镇绣品街进行采风;不定期地邀请各类艺术类专业专家到校进行艺术系列讲座(服饰美学、整体造型服装搭配、音乐欣赏、昆曲欣赏等),开拓了女教师的艺术视野,提高了女教师的艺术鉴赏力。不仅如此,院工会还和常州市妇联、政府宣传部门、地方美协等机构形成良性互动,积极组织女教师参加这些机构所举办的各式各类歌唱比赛、广场舞比赛以及美术作品评奖等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在走出去开拓视野、请进来增强艺术鉴赏能力的工会活动中,不断给予女教师艺术的滋养。

3)在校企合作联盟、指导专业竞赛中融入更多的艺术人文关怀。提倡校企合作、建立巩固的合作联盟使得高职院校教师有了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尤其女教师在其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院工会为了让女教师群体更快更好地参与到校企合作中,不断提供艺术实践机会,让女教师在紧张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得到精神上的舒缓。艺术类专业性赛事不仅让指导大赛的女教师获得了更多指导经验,而且在指导过程中的融入和参与也强化了自身对艺术规律的掌握。院工会在学院整体的竞赛要求和平台搭建过程中,不断输入艺术滋养,为女教师专业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更多进步的可能性。

4结束语

高职院校工会如何发挥作用提升女教师的艺术素养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这不仅有助于高职院校工会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能,也能不断提高会员的综合素质,切实做好妇女工作,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有利于提高女教师的艺术素养,提升幸福指数;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女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将自身的素养传导给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3]。

参考文献:

[1]钱晓蓉.高职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创新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39):28-29.

[2]葛春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4):14-15.

高中生的艺术素养篇4

【论文摘 要】在现代职业教育领域,人才培养目标已不仅是掌握专业技能和社会综合能力,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提高个人的文化内涵已然成为社会对职业教育学生的更高要求。那么,艺术素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又包括哪些方面呢?艺术素养的提升对职业教育有哪些重要意义,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提高,而更随之发展起来的是人们对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的追求,尤其是对艺术的欣赏和追求变得更为突出,有一定文化内涵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自己的要求,而追求更高的艺术素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理念。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除了职业教育方式的改革外,还应注意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拥有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拥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内涵、社会综合能力等等,而良好的艺术素养亦是不可或缺,下面我们就将对职业教育学生的艺术素养现状和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及方法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具备艺术范畴内的内在理论知识水平和外在表现力、创造力相协调统一的一种综合水平和能力,是文化素养的一部分。艺术素养也可概括为三种能力:艺术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思维能力。

二、职业教育学生艺术素养之现状

职业教育学生的艺术素养状况就目前情况来讲还未能乐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 学生审美意识不强,甚至对美与不美没有具体概念只凭个人喜好进行判断;

② 艺术基础知识和常识知之甚少,不具备基本的艺术修养;

③ 艺术兴趣不高,只接触少量通俗的艺术门类,对其他艺术形式不闻不问;

④ 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差,思维方式比较具象守旧。

那么,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 职业教育学生的生源多数来自中小城市或县乡一级的地区,这些地区都存在一个普遍特点,即群众生活水平较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相对不高,对艺术的欣赏能力较落后,艺术作品(如戏剧、电影、音乐会、画展等等)普及性低。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在大学之前较少有机会接触大量的艺术门类及作品,艺术兴趣低,艺术素养相对不高。

第二,个人艺术素养的高低与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据调查,大多数艺术家都出生于艺术世家,如欧洲著名的古典音乐家贝多芬、莫扎特、约翰·施特劳斯等等,都出身于著名的音乐世家,并且从小就开始进行音乐知识及乐器演奏的训练,在年幼时就已经有很高的音乐造诣;;又例如中国古代著名的“二王”、“三苏”都说明了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可见,父母艺术素养不高的情况下,也很难为孩子营造出后的家庭艺术氛围。

第三,小城镇艺术教育和艺术特长培训机构较薄弱,乡镇一级的地区除民间艺人外甚至没有艺术门类的职业从业者,这就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参加艺术培训和接受正规艺术课程的教育,导致艺术理论基础差,艺术思维无法发展,创造力也得不到激发。

三、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艺术素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学生自身素质来说,艺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提高对艺术的欣赏力和感受力,从而更好的认识艺术、认识生活、认识社会以及整个世界,帮助学生在精神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其次,从学生的发展能力来看,艺术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和创造力的提升,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生动的思维模式和良好的创造力将成为通往成功的垫脚石,尤其是从事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

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人才的一个重要来源,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只掌握专业知识,个人素质修养及各个方面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现如今,职业教育正方兴未艾,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也将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高这一阶层的艺术素养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也有着推动型的意义,是我们职业教育从业人员不能轻视的问题。

四、如何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的提高对职业教育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又应该如何实施开展这项重要的工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艺术常识及艺术基本理论的了解

开设艺术门类的选修课和兴趣社团,以各种形式在学生中普及艺术理论教育,使艺术常识及各艺术门类不再“神秘”和“遥不可及”。

2、艺术作品的分析与鉴赏

学校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接触艺术作品的机会,比如组织观看艺术影片、戏剧,参观画展、艺术展、艺术节,听音乐会演奏会等等,让学生亲身经历感受艺术氛围并加以分析和总结,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和感受艺术。

3、校园内开展学生艺术节、学生艺术作品展等活动。

学校可经常开展艺术节、艺术展等活动,加强同学的参与性,使同学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得以发展的空间,从欣赏者向创作者的方向转变,培养学生创作艺术的主动性和对艺术创作的热情。

4、艺术学科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艺术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

如设计类专业除对学生进行美术基础的训练、构成训练、艺术史、设计史、设计概论等课程外,还要经常性的组织学生结合艺术理论和专业技能进行创新实践,帮助同学构件完整的艺术知识体系和应用技巧,从而更好的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

5、 注重实践,鼓励创新

校方可为学生提供条件鼓励学生自行组织兴趣小组,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同时开设创新奖学金等方式,对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予以奖励。

五、小结

中国的职业教育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未来的发展之路是否能够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完全取决于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决心和努力,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专业角度出发,使学生拥有过硬技能的同时也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艺术素养,就能打造出我们职业教育的品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知凡等编著:《教师艺术素养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1.

[2] 张海鹏:《大学生艺术素养》,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9.

[3] 王一川:《谈谈国民艺术素养及其意义》,人民政协网 ,2011-9.

[4] 汪青松:《加强大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光明日报,2009-03-25.

高中生的艺术素养篇5

摘要:初中的学生对于社会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艺术素养的培养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关于如何对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培养,成了现在初中班主任思考的重点。为此,初中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通过实践发现现在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的不足,在不断地思考中进行改进,最终达到真正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艺术素养; 实践; 思考

人的审美感、判断力和鉴赏的能力都是艺术素养的体现 。良好的艺术素养对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增强人的判断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初中是人学习、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的学习和认知能力都很强。怎样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是现在初中班主任一直思考和研究的重点。

一、学生艺术素养的现状

要想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就要重视公共艺术。而现在的教育却只是在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对于艺术素养的培养却是很少。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等方面都不强。艺术类的课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很少的,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艺术课程。这样一来就无法对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培养。

二、初中班主任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

针对在现在艺术素养培养的现状,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主要体现在我们的实践中。

(一)课堂上积极的引导、变被动为主动

在课堂上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不敢兴趣,上课无精打采,从而使学习成绩不好,或者认为上学是一种煎熬。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改变了原来老师在教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育方法。在课上我们教学生养成一种自己动手学习的能力,积极的引导学生养成多读书、多了解当代先进的艺术设计思想的好习惯。同时还加强整合艺术教育的学科资源,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对于复杂的问题通过简单有趣的方法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调查、收集和研究文学作品中,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阅历,通过研究调查让学生自己挖掘作品背后的隐藏的意义,从而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将美学、艺术史、设计史、艺术批评、艺术创作、艺术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学习和发展。这样对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培养起到有力的作用。

(二)课外给学生提供资源,在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

在课下让学生多阅读一些关于文学、史学、绘画、书法、雕塑、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集、杂志期刊等书籍,对于阅读的书籍要写出相应的提纲总结,每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班上进行公开汇报,并针对学生的汇报提出一个主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设计体验。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知识涵养、审美鉴赏、技法与美术有关的能力在创作中的运用,体现创作的主体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化元素。这样不仅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扩充,而且在学生的设计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参与社会活动,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参加社会活动是学生认识社会的一种方法。在活动中看到一些学校没有的东西,学习别人的长处,让自己的知识面更广。有时间带学生参观一些名人画展、艺术馆、美术馆和历史博物馆,感受一些艺术的气息。让家长带领学生进行旅游,在活动中让学生广泛了解各地的民族文化,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同时让学生不断地与他人交流,比较观点、学习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多听多看多问中学习知识,让自己不断进步,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

(四)从个体走向社会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要从提高每个国民的素质出发。为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每个人的个性和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重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也变的更为重要。

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问题上,我们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的课外文化等艺术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艺术素养的培养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的爱好、特长,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把以往的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灵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三、对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思考

在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方面我们做了一定的实践,让学生的艺术素养有所提高。可是我们所做的还不够。怎样才能让学生艺术素养得到真正的培养,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一)加强师资建设

教师的指导对与初中生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除了对基础可的学习,还应该学习一些艺术类的知识。有的学生对艺术感兴趣可是却没有老师的指导从而降低了学生对艺术的积极性。对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对不同艺术的兴趣性,建立不同的艺术课程。这些课程由专门的艺术老师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艺术进行指导,让学生的艺术累的指导得到更多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重视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

通过艺术教育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首先,要做的是完善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现在我们的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都不是很明确,上课是有把艺术素养方面的内容参透到课程中,但是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必须要使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开展更多的、有意义的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艺术空间,来达到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其次,要加强教材的建设。在初中的教材中除了必学的科目外,还应该增加艺术教材。这些教材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与实际结合,将所学到的艺术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教材可以强化学生的审美和艺术素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从而能为一个有教养、高尚的人。同时还促进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价值取向。

(三)重视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在初中生的教育中,主要的精力到放在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很少进行。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这样有助于提高校园文化的格调、品味,为学生建造一个健康文明的学习环境,并对学生陶冶性情、精华思想、完善品格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结合学生的要求,举办艺术类的专题讲座

在课余时间举办艺术类的专题讲座,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不少的知识。举办的讲座应该包括多个方面,这些讲座可以让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培养。举办讲座的时候不只是讲一些艺术类的知识,要结合学生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愿听讲、自愿参与。举办好的主页艺术讲座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文艺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展知识面,让学生学到许多课外的东西。学生学的多,看的多,了解的多无形中影响自己的思维模式,使艺术素养得到培养。

四、结论

艺术素养能丰富人的知识、塑造完美的个人形象。通过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创造力和鉴赏力,使他们的品格得到完善,丰富感情。通过艺术素养的培养,可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升,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培养初中生的艺术素养是非常主要的。

现在的教学中我们对于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培养已经做了一定的实践,但是那还远远的不够,通过我们不断的思考、探究,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真正的培养。培养出一批全面发展的初中生。

参考文献:

[1] 李祖超.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教育[J].山东教育科研,2001,( 6).

[2] 王明时.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吉林工学院学报,2001,(1).

[3] 梁继林.试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04).

[4] 周秀红,孔宪峰.辽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析[J].教育研究,2008,(12).转

高中生的艺术素养篇6

在新课改教学改革的实施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在工作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革新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规定,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教学为工作新规范,严格贯彻高职教学理念,以培学生的艺术素养为基础。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高职教育的科学性,素质教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创新,突出素质教育新方法,找到有效的对策完善教学。

(一)健全科学有效的与高职院校学生相适应的艺术素养教育制度

顾名思义,艺术素养是一个人从内心散发的,对艺术内涵的深层次了解,可以将其归纳为学生对艺术的感悟和认知,通过这些感受来鉴别欣赏艺术作品,在生活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并将这种艺术感染力、感受力,。自觉的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之中,以提高自身审美能力的一种素养。想要切实培养具有较高艺术素养的学生,就一定要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首先要建立科学、规范而又完整的艺术课程教学体系,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文化素质相适应,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计划,并组织开设新形式选修艺术课程,合理设置艺术素养教育门类,并利用学分制方式开展测评,完善评价策略,将艺术课程的全面性向外扩展。

(二)结合高职院校的真实情况完善教学内容

我国高职院校是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主战场,其最主要的任务在于培养高素质、全面型人才。相对于许多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的艺术门类不够健全,理工类的高职院校尤其如此。另外,艺术类学生教学开设的教学课时也较短,不利于长时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各大高职院校必须完善教学内容,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学方针。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来说文化成绩偏低,对艺术的认知与理解更是良莠不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按照学生艺术水平和素养的高低,分出初级、中级、高级班。既避免了老师备课中对知识“难与易”的纠结选择,又保护了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三)建立符合高职院校条件且多样的校内外艺术素养教育及交流平台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艺术素养教育,不仅仅是课堂的单一教育,在学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建立多样的教育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校园文化是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充分重视校园博物馆、艺术馆的建设,通过实物、图片、文字等方式向所有学生传播优秀的文化与艺术。同时,加强校园的艺术环境建设,除了校园的绿化、净化外,可多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美化、艺术化校园。建立健全艺术素养教育的激励机制,尤其是对于理工类院校来说,在要求学生完成专业的技能学习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选修至少一门艺术类公选课程,使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二、结语

高中生的艺术素养篇7

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可以对农林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能力带来质的提升[8]。领导重视是艺术素养培养定位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及良好的开端,因此,农林高校首先应该由相关领导牵头,明确艺术素养教育的定位,使其成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师资,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为艺术教育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应使教师与学生意识到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对艺术课程的责任与重要性有充分认识,从而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艺术课程教学质量[9]。同时,应结合农林院校中农村学生比例较大的实际特点,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学生对艺术素养教育的认识,是另外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应使农林院校的学生意识到艺术素养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使之充分理解艺术教育在启迪智慧、和谐发展方面的无形的、隐性的作用。

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是艺术素养教育有效开展的保障,农林高校应为艺术素养教育制定出健全的管理制度[10]。(1)应设置艺术教育管理和统筹教学机构,通过专人负责管理和固定经费投入,对全校艺术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并管理和指导计划的推进实施。(2)应结合农林院校的实际特点,构建一套文学艺术与农林课程体系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的学科结构。当前,不少农林类院校已经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专业力量与资源,实现艺术与农业、感性与理性的融合教学,这也是农林类院校艺术教育的一种理想形式[11]。此外,艺术师资的数量与质量,也是艺术素养教育的关键因素[12]。结合艺术教育的具体需求,农林院校应该创造条件,积极引入和培养艺术专业教师,还应大力提升艺术教师队伍的质量。作为农林院校的艺术专业教师不但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还应适应农林院校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具备艺术专业知识的多能性,专业知识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还应具备交叉学科知识的广知性,了解农科、理科、工科的学科背景,通过艺术教育对学生传递美育理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合理的艺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是农林院校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根本[13]。因此,应以人为本,设置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农林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的配合应结合农林院校实际特点与艺术素养教育规律,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框架。应注重农林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的相互配合、交叉与渗透,以艺术讲授为主、专题报告为辅,构建课程框架。安排艺术与农林类学科相互融合的课程应根据农林专业的既有课程体系,不但安排一些艺术理论课程,也安排艺术与农林类学科相互融合的课程,如《园林与艺术》、《城市艺术景观设计》等[14],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相互贯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强学生兴趣,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15]。在课堂教育之外,还应创建多课堂艺术教育的模式,积极引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和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不但关注学生的艺术理论与修养,也重视其艺术活动与实践,结合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相对欠缺的特点,由浅入深地设置艺术教育体系,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求。

高中生的艺术素养篇8

关键词:艺术设计;音乐素养;设计作用

0 引言

音乐作为一种陶冶情感、丰富内涵的艺术形式,对人的个性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培养大学生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提升其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音乐素养主要指的是音乐素质与修养,具体包括最基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水平、音啡现能力与审美能力。由于音乐本身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但能够促使人身心愉快,而且对自我修养与品位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变得尤为重要。就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1 音乐素养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中的重要性及现状

音乐素养对提升人的审美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将其贯穿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对学生们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与影响。一方面,音乐欣赏与创造是具有个性化的再创造,偏于感性与综合性,它是一种灵感的发生,同时也是一种顿悟对世界的把握;另一方面,良好的音乐素养可以激发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使其更具创新精神。音乐中的作曲、欣赏等都融入了创造的过程。最具原创性的作曲是作者运用旋律、音色、节奏等音乐基本要素对其独特思想情感的表达模式,是对自我独特生命体验的诠释。这种具有创造性的能力是艺术设计专业最为看重的。此外,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对学生的心灵起放松作用,能够为其心灵提供一定的自由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感与疲劳感得以缓解,这能促使艺术设计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作。所以,对艺术设计类学生进行音乐素养的培养,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

音乐教育作为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高校虽然认识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种种历史与现实原因,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教育成果并不显著,并且忽视音乐素养的现象仍较为严重。从客观条件来看,由于一些偏远地区教学设施差,师资力量、器材、经费等有限,因此也制约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2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缺失原因

2.1 生源多样化,良莠不齐

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这类学生素质较高,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虽然其艺术专业知识掌握较少,但是学习意识强;第二类是单招生,该类学生不属于艺术特长生,是高校单独考试所招的学生,其文化素质不高,对艺术知识也没有较多的了解,这类学生严重缺失音乐素养;第三类是艺术生,该类学生专业水平较高,但文化素质偏低,该类学生只注重绘画技能的练习,对音乐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造成其音乐素养低下。

2.2 音乐素养的客观缺失

当前,大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虽然对音乐教育有着较为强烈的兴趣与期待,但是对自身音乐素养不满的学生占80%以上。并且其对音乐的了解也仅停留在流行音乐方面,只有少数学生表示对“古典音乐”较感兴趣。这种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偏离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中和、空灵等精神内核,也偏离了欧洲古典音乐雄浑、壮阔、深刻的思想内核。很多学生仅将音乐作为发泄内心情绪的渠道,这也就体现了其对音乐浅薄而单一的理解。由此看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缺失严重。

2.3 课程设置单一

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不但能磨砺其意志,净化其心灵,而且还可以陶冶其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但是就目前各职业院校现状来看,其在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上,呈现出较为单一的模式。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轻视素质培养。这种陈旧的教育机制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不再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即使安排了音乐课程,也是采取统一的授课模式,并未将学生放在主置,不顾及学生音乐水平的差异。学生如此被动地接受,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厌烦心理,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

3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音乐素养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作用

音乐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对人情感陶冶与艺术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古时对音乐就有正音与邪音之分。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更是主张“放郑声”,推崇音乐“尽美矣,又尽善也”的《韶》乐。由此看来选择高雅的音乐,对人音乐素养的提升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设计专业的学生,若能将其培养成知乐、懂乐的人,对其专业能力的提升也会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了探索。

3.1 由浅入深、由俗渐雅

在对艺术专业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会选择一些思想内涵深刻,体现作曲家高雅情怀的严肃音乐曲目,对通俗乐则很少涉及。其实,具有很强传播面的大众通俗音乐,歌词曲风更贴近学生,更受学生欢迎。虽然其与严肃音乐相比,没有较高的审美情趣与深刻的思想内涵,但是却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学习音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对于音乐素养较欠缺的学生来说,更应从基础开始进行音乐的学习与欣赏,不能起步就进行“高水平”的训练。对他们,应采取由浅入深、由俗渐雅的步骤进行。此外,由于一些通俗歌曲有部分音乐也是采用的高雅音乐的部分旋律,所以教师若将这部分歌曲与高雅音乐结合起来,将其传授给学生,就会强化学生对音乐的印象,让音乐教学达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3.2 融入多元化的音乐文化

在全球化、国际化竞相发展的浪潮中,多元化成为世界各国文化无法回避的热点。那么对于音乐而言,也不会例外。于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世界音乐”“种族音乐”等都成了音乐教育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对多元文化的借鉴与引进,实质是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平等地发展,这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育资源。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其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而且还可以在多元文化的渗透中丰富其审美感受。在此之中,教师没必要过分关注音乐作品或音乐文化审美情趣的优劣。因为处于同时期成熟的音乐艺术家,其作品无法用一个正式的标准衡量优劣,并且对不同类型、不同文化的音乐作品较以高低也无意义。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教师更应注重的是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过程中,促使其从多元化、世界性的思维出发,学会认识音乐的本质,懂得尊重本土音乐文化的必要性。

3.3 达到“亲历之知”与“学理之知”相结合

缺乏艺术教育的教育并非是完整的教育,现代社会迫切需求有较高艺术素养的人才,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尽快对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引起高度重视。艺术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素养,音乐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一门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其通过听觉抵达人的内心。音乐的魅力蕴藏在多种声音组合中,并在时间流逝中不断地演奏,有着严整的形式、间架与结构,因此其也被称为“流动着的建筑”。而要听懂音乐,就应全面、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如果要享受完美艺术的话,就应引导学生构建起有关和声、节奏、旋律等这座“流动着的建筑”的“学理之知”,并且要与“亲历之知”结合起来。

“亲历之知”就是指学生体验感悟之知。对其最为高妙的运用是俞伯牙的教师连成。连成看到自己的学生俞伯牙的琴技无法突破难关,便告诉伯牙,要其师方子春来教授他。于是师徒临别,但就在连成乘舟一去不复返时,面向苍茫大海,伯牙突然顿悟,操琴一曲,终于成就了自己的琴技。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可以采取大自然情感陶冶法来点化学生。所以,教师可以采取情境创设法来使学生获得体验,最终理解与体悟音乐艺术。

3.4 促使音乐成为“看得见的音乐”

其实,任何艺术门类都是有共通之处的。因此,应将具有同样审美效应的音乐与绘画艺术结合起来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契合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绘画特长,而且有利于其更好地理解音乐。例如,印象派的音乐与印象派的绘画,中国画与中国民乐等,将其结合在一起,会使本身不具有视觉形象的描述性的音乐,为学生带来一种视觉体验。著名的美国音乐心理学者莫塞尔曾说:“视听结合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即使是音乐家也与普通人一样由此表现。”因此,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音乐教师们应考虑视觉的审美功能,甚至将其成为统治音乐欣赏活动的因素。这样一来,不仅能调动起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全部心智,而且可以进一步强化其对音乐形象性与色彩性的认识,从而达到音乐与绘画艺术的完美结合,更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专业审美水平。

4 结语

音乐素养包括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它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多种能力以及健康心理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强调综合性与多样性。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对该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由内而外的塑造,促使其发挥潜能,最终使其达到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应注重对其创新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促进其个性的发展,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高标准的设计人才。这也是每位艺术设计教育者长期要履行的一项责任与义务,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艳,郑淇元,赵文英.关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创新的构想[J].职教论坛,2012(02):89-90.

[2] 范伟.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与策略的几点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5(06):71-73.

[3] 宋新娟.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力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研究[J].安徽文学(下),2011(01):34-37.

[4] 杨万春.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音乐素养[J].新西部(理论版),2011(12):23-25.

高中生的艺术素养篇9

健美操艺术素养美学思维健美操是一项以有氧运动为基础,以健、力、美为特征,在提高锻炼者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和完善学生的艺术素养,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功能。

一、如何表现健美操的艺术价值

健美操的审美价值,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超越单纯体育运动,不断变化的艺术形式,是和体育紧密结合的,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舞蹈艺术。它是体育的,也是艺术的,完美结合才更具有生命力。因此,健美操的艺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直观的形式美吸引人、以丰富的艺术内涵美塑造人,以丰富多彩的创新美激励人。健美操将动作、造型、姿态、线条、音乐、色彩等因素有规律地组合,从而传递出浓厚的艺术信息。

首先,是引导大学生在健美操的训练表演过程中培养和树立自己的审美观,从美学思维出发,发现美的存在,认识美的内涵,用艺术的眼光审视健美操的编排和组合,达到心灵上的感应和贯通。

其次,是要研究健美操学生主体具有的综合素养价值和不断发展的创新特征。健美操是综合艺术,艺术是需要创新的,就是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创造出更加新颖、前卫、变幻、艺术内涵丰富的表现形式,体现艺术价值。

再次,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是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在健美操运动中,体育力度、舞蹈动作、人物动感、组合造型、舞台色彩、音乐背景,等等,都和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都会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健美操充满动感的节奏,身体健美的塑造,活泼矫健的舞姿,以其外观的形式美表达内在的艺术底蕴,令人赏心悦目,艺术价值凸显。

二、健美操艺术素质的提炼

艺术素质由艺术潜能、艺术鉴赏、艺术修养、艺术感知、艺术创新等五个要素组成。健美操课程促进了学生形体健美、动作柔韧、举止端庄、行动流畅,促进了审美能力的提高。

1.健美操教学与艺术素质教育的关系

在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锻炼和表演,既健美又充满活力。学生在热烈欢快的韵律中展现着各自的风采,沉浸在艺术的氛围和享受中,达到身体锻炼、心理锤炼、美育体验、艺术追求的高度统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韵律感、节奏感、艺术感,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和追求美的能力。

2.健美操是校园的重要文化艺术取向

一个项目的兴起和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校园文化多姿多彩,健美操的存在同样需要滋生的土壤。因此,院校需要大力营造良好的健美操学习氛围,只有普及,才能提高。经常组织学生观看健美操教学录像,体会其中的艺术气息,定期组织校园健美操大赛,无疑都是好的,有效的形式。

3.创新健美操教学的艺术形式

沿承是基础,创新是生命。要引导学生对雷同、枯燥动作的大胆改编,鼓励大胆创新,充实艺术内容;有条件的院校可成立健美操的编排研究小组,教师适时指导,给学生充分自我表现的机会,不怕失败,大胆创作,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三、艺术素养提升的方式和途径

1.教学中体现个性,满足学生特殊要求

选修健美操的学生,艺术素养是不同的,甚至有着很大的差别,其在健美操中的位置和角色也应该有所区别。健美操不是艺术素养的平均展示,而是在较高水平上的提升。健美操教学就要根据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才能差异,制定出适合他们的具体学习目标,灵活分配时间,编排不同特色的,能够体现自我风格的科目,使课程更具艺术含量。

2.注重整体艺术素养的提升,这也是健美操课程设置的最终目的

健美操用千变万化的队形,展示出流畅、韵律、动感的美学感动;用稳定大气的几何图形,给人以力量、坚固、整齐、对称之美;柔和、流畅、水泄银池般的变形,传达出不同的情感信息,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各种队形的交叉变换,各种舞蹈动作展现和交替,传递着不同的艺术追求,带来不同的艺术享受。所以,健美操更注重团队精神,注重艺术水准的平衡,全面地提升艺术素养。

3.丰富的艺术内涵塑造学生良好的艺术气质

健美操表演所展现的艺术美感是多方面的,内涵十分丰富,融合了多重艺术形式。对于激发学生自身的艺术潜质,发掘艺术才能,培养艺术气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健美操锻炼,不但使练习者的肌体、力量、速度、柔韧、灵敏等得到有效地锻炼,更使音乐、舞蹈、健美、韵律等艺术气质在平时的生活中不自觉地表露出来,使得身体从内在的机能到外在的形态都显示与众不同的艺术底蕴。

健美操教学力求教师自身素质首先提升,具备该课程所需要的类似于美编、编曲、剧作、文人特有的气质。才能用自己艺术修养和艺术才能来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激情来创作,形成自身的艺术造型能力,体现艺术生命的律动和活力。他们既是艺术的享受者,又是艺术的创造者。使个人艺术气质不断完美,艺术素质不断提升。

4.在健美操运动中强化学生的艺术感知、艺术熏陶、艺术审美,增强艺术想象力和艺术理解力的培养

因此,在健美操运动中,要提升大学生的艺术能力,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培养高尚艺术情趣时,更要积极投身艺术实践,充分利用健美操的艺术审美价值,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心理,提升学生的艺术品质和艺术素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论

健美操教学与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是紧密相联的,开展健美操选修课程教学,能够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身体素质的同时,有效地提升其艺术素质和审美情趣。素质教育的教学地位不断引起高层重视,健美操课程无疑是艺术教育的优良载体,也是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媒介。

参考文献:

高中生的艺术素养篇1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成为了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教育模式直接影响着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校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艺术素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实施艺术素养教育不仅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保证。推进艺术素养教育工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德育本身相互交融。

    2、高校开展艺术素养教育的意义

    在高校中开展艺术素养教育工作,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进行艺术素养教育的意义具体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在高校进行艺术素养教育是加强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党中央文件曾明确提出要提高学生艺术修养,通过艺术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使得学生更易接受教育影响,同时也是提高艺术修养的过程。其次,在高校进行艺术素养教育能大大地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展开。通过艺术教育,使得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培养和发展,改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最后,在高校开展艺术素养教育工作有助于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通过在校园中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传播先进的文化,展示高品位的艺术作品,引导大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形成了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高校艺术素养教育工作的创新

    高校艺术素养教育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达到教育的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以下三点进行讨论:

    3.1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范畴里,“以人为本”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一贯立场,也是进行艺术教育工作和实践的基本出发点。

    3.2注重个性品质的培养。培养个性品质是艺术创作的根本需求。首先,应该注重学生的性格培养。通过艺术教育来净化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品质,为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应该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是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和活跃的气氛下,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发挥自身的能力和智慧,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最后,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艺术的生命力,具有丰富的创造力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这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3.3应注重人格魅力的塑造。人格魅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对学生人格魅力的培养,对学生具有终身的意义。通过以艺术教育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价值追求,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

    4、高校艺术素养教育的实践

    4.1哲学知识的普及活动。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以及思维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一门社会科学。

    4.2文艺鉴赏教育活动。文学艺术是通过借助语言、表演、造型等手段来塑造典型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形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它主要包括语言艺术、表演艺术、造型艺术和综合艺术等。文学艺术作品既是人们对不同时期人的生存状况的一种描写和反映,同时也体现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深刻思考。通过引导高校学生进行文艺作品鉴赏,能够让他们在领悟美的真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对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评论能力,并且能够借助艺术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能将追求完美的意识渗透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