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十篇

时间:2023-11-22 18:01:52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困境;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A-0059-05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语文教学内容,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解决语文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一种活动。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把研究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范畴后,研究性学习也随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推广,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许多的改革成果。然而,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一、当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所面临的困境

由于受到一些初中学校的办学理念、传统教育观念、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评价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重形式的倾向

一些学校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形同虚设。一是重表面文章,忽视了学校在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没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开发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只追求表面上热热闹闹。二是重书面材料,为了能够让检查者看得到成套的文字和图片材料,专门组织人员在材料上下功夫。三是急功近利,选择一些持续时间短,转换频率快,能够迅速取得影响的选题让语文教师和学生去做。四是轻实际效果,照搬别人的做法,机械地模仿,不考虑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能得到什么。

(二)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缺失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缺失w现在如下方面。

1.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具体的目标和任务,让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难以捉摸,直接影响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效果。

2.教材没有设计相对应的活动内容,初中语文教材还是按照过去的传统体例编排,很少有明确而又具体的可供语文研究性学习选择的课题或方法指导等方面的内容。

3.学校教学计划中没有明确的校本课程方案,一些初中学校的领导、语文教师在研究和制订学期或学年语文教学计划时,仍以中考、统考、语文教材的要求为依据,语文研究性学习一直被边缘化。

(三)缺乏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配套措施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配套措施缺乏体现在如下方面。

1.评价措施不配套。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检查、评估、督导、视导等活动的评价指标中,很少明确地涉及语文研究性学习。学校组织的评价对于学校语文研究性学习基本没有考核标准。语文教师则持应付态度,在形式上走走过场,至于实际效果怎样、学生表现如何,则基本不做评价。

2.保障机制不健全。活动经费没有保障,使得不少设计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流产。

(四)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力量明显不足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的力量明显不足体现在如下方面。

1.指导教师缺乏统一调配。一个班级的若干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若干个课题,常常只有一个语文教师在唱独角戏,没有什么合理的机制鼓励其他教师参与。

2.全校相关学科教师缺少互相支持。虽然语文研究性学习有许多方面是要与其他学科发生关联,学校领导没能坚持全校一盘棋的方针倡导相关学科教师参与。

3.校外指导力量使用不足。语文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话题有许多与社会相关单位、部门发生关联,但这些单位和人员不在学校和语文教师的支配范围,无法保证能得到有效帮助。

(五)缺少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

缺少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研究体现在如下方面。

1.学校缺乏统一组织。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出现了一些问题,学校领导只是满足于一般的要求,很少考虑到让语文教研组或语文教师针对这一话题展开专门的研讨。

2.教研组没能有作为。初中学校的语文教研组存在不作为的现象,曾有一所初中的语文教研组对于语文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遇到过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等,压根就没有讨论过,更谈不到问题的解决。

3.语文教师研究的动力不足。有些教师担心开展这种出力不讨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容易在统考或中考中出问题,花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结果有些得不偿失。

上述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质量的提高。

二、摆脱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困境的策略探索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出现当前困境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有的来自课程体系的设计,有的来自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有的来自语文教师本身的功利思想,还有的来自事不关己的社会相关单位,要摆脱这种困境需要从多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进一步强化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

经过课改的洗礼,人们已经对于什么是语文研究性学习、为什么要开展、怎么设计和开展等问题,基本有了共识。解决现实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必须进一步突出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

1.期待教育科研部门和教材编写者增加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虽然也有一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但远不能适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希望教材不仅能够提供更多的研究性学习选题,像超市一样让学生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时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而且能够提供一些适合初中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对学生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2.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初中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督查。教育行政部门所组织的检查、考核、视导、督导,就像中高考一样具有指挥棒作用。要发挥好这种指挥棒的作用,一是要把语文研究性学习列入初中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在检查、考核时作为必查的项目,以提高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关注度;二是组织视导、督导时要抽调一些对于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所了解并能实施有效指导的人员,在发现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关的问题后能够帮助一线语文教师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三是对初中学校和校长考核时,要把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目标,并设计出相应的评分指标。

3.初中学校领导要明确制定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具体任务。学校要坚持对初中学生的发展全面负责的原则,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推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措施,把它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手段,并采取配套措施,如考核教师设计组织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技能、组织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观摩活动等;还要组织专门的力量对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列入教师教学实绩的考核范围,努力形成一种有效的推动力。

4.初中Z文教师要把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要突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地位,一方面初中语文教师要确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准确把握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指导方式和实践程序;另一方面要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重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此外,语文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的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尊重、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给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实践、表现、思考、创造、成功的机会,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努力提高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能力

语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初中学校领导、语文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的缺失,而这种指导能力的提高,又需要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

1.教育科研部门要适时研究辖区内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掌握区域内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然后组织专门的力量进行集中攻关,着力研究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组织好初中语文教师参与研究性学习的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提高初中语文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水平。

2.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应开设以语文研究性学习辅导为专题的教育科研和培训。有些初中语文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认识模糊,缺乏组织指导能力。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师培训、初中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中,应开设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相关的课程或专题,组织研究性学习专题辅导,讲授有关的知识,进行案例研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帮助初中教师提高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素养,比如帮助研究和解决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资源问题,帮助研究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引导初中语文教师主动介入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深入了解学生在网络状态下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等。

3.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必须体现初中语文特点。一是重视培养初中学生主人翁意识,指导教师要利用初中学生的心理,尽量让初中学生自己学习操作、实践,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学习、体验、总结、提高,而不是去当初中学生的“保姆”;要宽容他们的过失,容忍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多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二是必须重视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语文特点,以语文教材文本为依托,经过改造形成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与写作能力培养相结合,把培养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研究选题的论证、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的写作等,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语文课外实践相结合,像一些与初中学生生活相关的优秀影视作品、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设计精巧的广告、生活中出现的谚语、俗语、歇后语以及读书活动等,均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很好资源。

4.研究新媒体背景下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路径。虽然初中学生对于网络的熟悉和应用程度没有高中和高校的学生那么普遍和深入,但是也已经渗透到初中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初中语文教师应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媒体就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带领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相关信息,研究具体问题,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视野,也利于师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中互动。

(三)构建科学的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

评价既是对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质量的检测,也是初中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组织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推动力。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初中学校办学、教育教学、学生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1.坚持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我们要强调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目标的激励性,认识到对学生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不是为了对学生做出鉴定,是为了促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研究能力、活动能力服务的,在对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应尽可能地给以肯定性的评价,让初中学生在参加语文研究学习实践之后,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培养他们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

2.要注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差异性。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不仅受到初中、语文两个方面特点的制约,而且还会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初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评价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时,必须坚持差异性原则。教育行政部门在评价所辖区域内的初中学校所开展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时,要考虑辖区内各学校间的差距,在对某一具体学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还要考虑该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年龄、特点,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评价不同学校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的学生个体。

3.要实现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初中的语文教师或语文教研组,可以是初中学生或语文研究性学习小组,可以是学生家长,可以是与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相关的社区或有关部门的人员,还要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只有坚持评价的多元化,才能兼顾来自各个方面的评价意见,使得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的评价结果更有说服力。

4.要强调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评价的过程性。一方面,运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从明确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设计研究课题、选择研究课题,到组建学习小组、制订学习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形成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展示等环节,不同的学生表现是不一样的,受到的锻炼也不一样,得到的体验和收获更是不一样。这些情况只能通过过程性的动态评价,才能给当事的初中学生以恰如其分的评价;另一方面,为了实施对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的全程调控,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适时评价,评价者应坚持评价标准。

5.要构建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效评价机制。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的评价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是初中学校领导组织和实施的考核评价体系,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力量通过学期或年终考核和视导、督导的方式进行评价。学校要组建学校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监控体系,成立一个由分管校长、教务处、年级组、语文教研组组成的领导系统,明确各自的职责,制定具体的考核评价内容和指标,强化语文教研组对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组织、调控、考核的责任。教师要采取具体评价策略,实施前看学生是否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社会的研究性学习资源;实施中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做了些什么,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实施后评价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情况、课题研究中的体验、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的质量、研究成果的展示方式等方面。

(四)建立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保障机制

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条件,而且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这种机制不仅有领导、考核、评价的因素,还涉及资金、物资等方面。

1.教育行政部门在全面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帮助学校研究和解决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在经费和物资上满足初中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需要,为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物质支援,还要帮助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为初中学校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2.初中学校要建立起有力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领导保障机制。教务处、督导室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检查、考核方案。科研处要定期调研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年级组要把检查班级语文研究性学习计划落实情况作为重要的任务,并将教师指导情况作为对教师考评的一项内容。语文教研组要组织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的问题研讨,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案。

3.注意发挥校外力量在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适时地聘请校外专家做指导教师,发动和鼓励学生父母、亲属当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师。为了培养初中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社会交往能力,学校可聘请专业人员对初中学生社会交际能力进行培养。此外,还需要动员家长支持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

(五)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校本教研

学校校本教研是解决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的最直接的途径,许多实际问题,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发挥学校领导、教师的集体智慧而得到解决。

1.要明确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操作过程。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操作过程对于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有一定引导作用。可以在校本教研中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提炼,以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提升组织、指导的能力。一般程序是提出研究课题D选择研究课题D成立研究小组D选聘指导教师D制定研究方案D开展课题研究D形成研究成果D交流研究成果D实践总结反思。不同的研究课题,可以做出调整或删减。

2.探究农村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类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类型是开展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凭借,因为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范围广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类型多样,具体可以分为单篇课文的文本研究、不同文本的比较研究、语文课文的拓展研究、课外非文本语文类研究四种情况,后两种类型使用得比较多,但是又比较难,需要通过校本教研,广泛交流开展这些课题研究的做法和经验,让更多的语文教师在实践中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质量。

3.探索和实践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模式,一方面需要依据国内外常用的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进行尝试,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校本教研,让语文教师掌握适应于自己学校和学生特点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实践模式。常见模式的有:问题解决、项目研究、角色换位、独立研究、案例研究等。这些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可以通过校本教研进行解读和实践。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篇2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动机;师生关系

一、问题阐述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个体内部促使其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原因。由于形成学习动机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首要阶段或预备阶段,学习没有动力或动力不足,再聪明的学生也难以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学习活动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离不开学习动机这一学习的心理基础。教育实践和研究证明,学习动机对学生付出怎样的努力以追求自身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决定学习的方向、努力程度和学业成就。

部分调查发现,许多中小学生认为学习对他们而言,更多的不是对成功的渴望而是来自失败的威胁,对他们来说学习活动是一种高风险的活动。作为学习主体的中小学生在目前的学习活动中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甚至把学习当成一种痛苦的体验,目前在学校中出现的学生厌学和辍学等现象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师生关系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鲍聪在师生关系研究述评中指出:师生关系的性质和模式影响着教育活动的一切环节,对教育活动及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宋凤宁、苏良亿等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师生关系的研究,发现中学师生关系与中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有显著相关。师生关系越好,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越好,学习能力越强。李彩娜、邹泓等研究发现,师生关系的质量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刘万伦、沃建中研究发现,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校适应的重要因素。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自尊以及学业成就。

在目前的研究中,关于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师生关系与学习动机、学业成就之间关系进行描述性解释阶段,真正进行实质性分析的研究甚少,尤其是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关系的深层次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研究、发现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合肥市某中学初中生作为被试,并进一步从学校分别抽取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两个班,共计被试292名,回收有效问卷288份。其中初一年级95人,初二年级82人,初三年级111人。

2.测量工具

《学习动机问卷》:《学习动机问卷》是由台湾学者余安邦编制的《个人取向成就动机量表》(内部动机)和《社会取向成就动机量表》(外部动机)混合而成,共13个条目,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其中条目2、13为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学习动机越强。两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134和0.7618 。

《师生关系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共18道题,分为三个维度,即师生间学习关系、师生间情感关系、师生间地位关系。该量表采用五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师生关系越好。该量表各维度的a系数分别为0.766、0.881、0.882,说明该量表的信效度较好,可以用来测试师生关系。

3. 数据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

1.初中生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比较

我们首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差异比较,结果表明: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上没有差异,而在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

经过LSD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初二与初三年级之间、初一与初三年级之间在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总分上存在差异。

2. 初中生师生关系的年级差异比较

我们对不同年级的初中生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差异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学生的师生关系是不同的。不同年级的师生关系在师生间的地位关系上没有差异,在学习关系、情感关系和师生关系总分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

经过LSD进一步分析,初二与初三年级、初三与初一年级在师生间的学习关系上存在差异,初三与初一年级在师生间的情感关系、地位关系及总分上存在差异。

3.初中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比较

对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了差异比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无论是在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个人取向成就动机,还是在学习动机总分上都没有差异。

4.初中生师生关系的性别差异比较

对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差异比较,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在师生间的地位关系和师生关系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的得分低于女生。在学习关系和情感关系上没有差异。

5. 学习动机与师生关系的相关分析

对学习动机与师生关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师生关系和学习动机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但是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师生关系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四、分析与讨论

1.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上没有差异,而在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

2.师生关系的年级差异

不同年级的师生关系在师生间的地位关系上没有差异,在学习关系、情感关系和师生关系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初二与初三年级、初三与初一年级在师生间的学习关系上存在差异,初三与初一年级在师生间的情感关系、地位关系及总分上也存在差异,并且得分情况是初一最高,其次是初二和初三年级。也就是说,在各个维度上,初一年级与教师的关系最好。发展心理学表明,初中生与小学生不同,他们不盲目接受任何一位教师。初中生心理和生理发展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学生慢慢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初一学生对教师持有敬慕心理,教师就是他们的引路人。此时学生有着很强的上进心,学习态度比较好,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这个时候师生之间最容易沟通。初二阶段是中学生认知发展的转折期,其思维批判性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更多的心理困惑。他们开始品评教师,不愿意接受现成的观念和规范。到了初三,这种心理和行为表现更为强烈,逆反心理也更强。如希望成人能尊重他们,迫切地要求有独立的权利,有时甚至将教师及社会其他成员的指导和教诲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而一些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学生,很少从学生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结果会伤害到学生,使许多学生对教师不满意,产生逆反心理,总想与老师“顶牛”,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此外,还与他们面对的升学压力的不同有关。初一学生刚跨入中学校门,教师更有可能开展班级活动,促进师生关系。而初三的学习任务和课业负担较重及面临着升学压力,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理沟通的时间日益减少,使师生不如以往亲密。

3.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与余安邦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但与周国韬、景怀斌 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这与研究对象不同、测量工具不一致有关。以往多项研究表明:大中小学生的成就动机基本无性别差异,在低年级偶尔女生强于男生。此外,现代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不再是“在家相夫教子”“无才便是德”,女性不再将自身局限在家庭中,而是同男性一样,追求自身的成长,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而学习是发展自身、使自身从传统的女性角色中脱离出来的重要途径。女生同男生一样,都有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近年来我国女性儿童的入学率增高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4.师生关系的性别差异

男生和女生在师生间的地位关系和师生关系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而在学习关系和情感关系上没有差异。究其原因,与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树立的好孩子的形象有关,认为服从、听话、守纪律、行为规范是好孩子的标准。相比较而言,初中阶段的女生比较温顺、听话,男生则比较调皮,所以在教育工作中,许多中小学教师喜欢听话守规矩的女生,并给予重任,而对于不听话、不遵守规章制度的男生则忽视或严厉对待。因此,女生在与教师相处时,更可能感受到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或朋友式的关系,而男生可能认为与教师之间是不平等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5.师生关系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师生关系和学习动机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个人取向成就动机与师生关系的相关系数最高,但是学习动机中的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师生关系之间相关不显著。这个结果表明,师生关系对学习动机及其个人取向成就动机维度可能存在非常显著的正面影响。师生关系的得分越高,学习动机的得分也会相应增高。国外的许多研究也指出,影响学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是学生与其科任教师的关系。一般来说,若师生关系良好,则学生喜欢他们的老师,也喜欢其所教学科,学习动机就会增强,学得就比较好。个人取向成就动机是一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满足个人的成就感而追求成就的动机。而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则是一种为了达到他人或团体(社会、师长、家庭)的期望而追求成就的动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中所涉及的他人并不只是教师,还有社会、家庭等。也就是说,个体在期望获得教师的赞许和首肯的同时,也期望获得社会和家庭的认可。如可能会为了满足父母的心愿,为了不使父母伤心而读书,或者为了得到其他人的表扬而学习,又或者为了使自己符合社会大众所倡导的“好孩子”的形象而学习,甚至就是简单地想考一个好学校,以得到他人赞赏而学习等。这些都属于学生的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正是因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的评价体系并不只是教师一个,因此削弱了师生关系与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之间的密切程度。因此,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师生关系之间的相关不显著,而个人取向成就动机与师生关系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

五、结论

1.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上没有差异,而在个人取向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

2.不同年级的师生关系在师生间的地位关系上没有差异,在学习关系、情感关系和师生关系总分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

3.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4.男生和女生在师生间的地位关系和师生关系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而在学习关系和情感关系上没有差异。

5.师生关系和学习动机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但是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师生关系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陈辉.石家庄市高中生学习动机、师生关系及其与学业成就的相关关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

[2]鲍聪.师生关系研究述评[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篇3

(课题编号为:125YWX-2186)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理论背景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巩固消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作业既是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鉴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而随着素质教育问题的深入探讨和不断实践,作为教学重要环节的数学课后作业,也应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然而,数学课后作业由传统的题海战术,在目前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如学生课后作业较多,不能有效完成;因学生的差异对课后作业设计的要求不同等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合理、有效的布置课后作业,不仅要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更应该倡导大家用分析与研究的态度去对待课后作业这一重要教学环节。鉴于此,我提出"初中数学课后作业有效性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希望能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后作业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课后作业抓好了,就能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不断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插补所学知识的缺漏,准备了第一手资料。教师在教学中掌握和运用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策略,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后作业的效果,把学生从题海战中解放出来,以此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他们学习成绩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研究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数学教学离不开数学课后作业这一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生通过作业掌握数学方法和学习技能,增强学习数学的体验性,而作业的主体式学生,而教师布置作业的角度往往有时站在自己的角度,为了批改好评,或站在优等生的角度,为了培养优等生,而忽略了后进生,为了每天按时交作业,被迫找抄作业而教师又很难了解到真实的学生学习情况,长期以往,班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所以,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的主体式学生,考虑学生,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要实施分层作业。

(二)提高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三)通过课题研究推动学科教研,在教学中研究,以科研促教学,提升学校教学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针对现在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课后作业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后作业的方法。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数学课后作业和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学会在学习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创新,让学生在数学课后作业活动中,形成获取数学知识的技能,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素质基础。力争使课后作业有效、高效,为促进初中数学课后作业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因此,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研究:

(一)课后作业结构的设计研究。

(二)建立相应的作业评价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范围

(一)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

附属中学八年级(17)、(18)全体学生。

(二)研究内容的总体范围

课后作业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课后作业抓好了,就能与课堂教学紧密配合,不断促进学生思维、智力、兴趣、意志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插补所学知识的缺漏,准备了第一手资料。教师在教学中掌握和运用课后作业的有效性策略,可以极大的提高课后作业的效果,把学生从题海战中解放出来,以此减轻他们的学习负担,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达到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他们学习成绩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应认真研究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附属中学八年级(17)、(18)全体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广泛收集、阅读、研究有关初中数学课后作业有效性"的教育教学文章和新课程的理论专著,并灵活地运用于课题研究之中,使研究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背景上。

(二)教育观察法。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比较、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及相应的课后作业评价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与数学素养的提高。

(三)调查研究法。

对我校学生目前的课后作业情况做调查,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查找初中数学课后作业有效性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需要准备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四)案例分析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研究实验操作的得失。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4.11—2014.12)课题确定与申报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目标为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主要任务是确立研究课题并形成申报材料,完成课题研究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2014.12—2015.5)为全面开展课题研究阶段。本阶段的任务为对课题展开研究、收集资料、信息,寻求课后作业有效性存在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结合教学实践观察记录,确定初中数学课后作业有效性研究的方案。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实施课题研究,以具体实践的形式推动本阶段的研究,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并进行初步验证,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2015.5—2015.6)为课题研究结题阶段。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完成课题结题工作。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整理课题研究材料,形成课题研究报告,撰写研究成果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三)课题研究阶段性工作

(四)课题研究资料汇编(调查问卷、案例汇编及过程性资料等)

(五)围绕课题形成的论文

(六)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九、课题研究组成员

课题负责人及研究组成员:刘巧宁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学校高度重视

我校高度重视教研活动,特别注重教师的微型课题研究,尽全力给予课题研究者指导和帮助。

(二)学校资源丰富

我校图书馆、备课室、网络教室储存大量关于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资料,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优质的资源。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篇4

关键词 初中生 自主学习 生活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85

Abstract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itua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the statistics method was adopted to make a related and recursive analysi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itua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esult of the study of evaluation and reinforcement and life satisfaction are the most; life satisfaction can prognosticate the dimensions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ituation.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ituation; life satisfaction

0 引言

自主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简称SRL)指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整的过程。①生活满意度(Life satisfaction)是个人依照自己选择的标准对自己大部分时间或持续一定时期生活状况的总体性认知评估,是衡量某一社会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参数。②2003年,丁新华和王极盛对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呈中度以上相关。③另外2012年,王鑫强研究结果表明,从初一下学期到初三下学期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下降的趋势;而性别和学校地区的差异对生活满意度发展的影响作用不显著。④杨进,周建立对中学生生活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初三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整体上均低于初一和初二年级,在性别上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不仅在在自由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和一般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也存在显著性差异。⑤

2001,鲍媛媛就初中生学习动机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生活满意度上的得分存在差异,但是差异并不显著。学校生活满意度均在不同年级上差异显著,学习动机在性别和年级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生活满意度与学习动机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2012年,刘兴友对初中生厌学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的厌学总分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生活满意度是影响厌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来减少厌学现象。⑥本研究着重考虑初中生的自主学习状况及各个维度和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采用整体随机取样法以德州九中初一和初二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测量统计研究。本次测量最后收回129份有效问卷,其中初一学生67人,初二62人,男生67人,女生62人。

1.2 研究工具

1.2.1 中学生学习基本状况调查问卷

该问卷共60个项目,分别从时间管理、学习策略、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学习内容的自主性、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和学习环境的控制六个方面考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采用likert 6点量尺记分,分别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1.2.2 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中文版)

采用香港大学Mantak Yuen博士修订并翻译的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中文版)对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进行测量。此量表由五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都采用七级计分制,得分越高表示生活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 不同年级初中生学习自主性情况和生活满意度差异性比较

以年级为自变量,以学习自主性情况、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生活满意度和自主学习情况各维度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初中学生不同年级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不同年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存在显著差异,学习自主性的不同维度在不同年级差异也十分显著。且初一的学生学习自主性情况明显好于初二学生,在各个维度上初一学生也明显好于初二学生。

2.2 初中生自主性学习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对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和自主学习情况总水平以及自主学习情况的各个维度进行积差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自主学习情况总水平及多个维度与生活满意度存在低、中度的正相关其中自主学习情况的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维度与生活满意度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

2.3 初中生自主性学习和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对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和自主学习情况做一元回归分析,回归分析以生活满意度为自变量,以自主学情况及各个维度分别为因变量,模型1是以自主学情况为因变量,模型2以学习内容与目标自主性为因变量,模型3以时间管理为因变量,模型4以学习方法和策略为因变量,模型5以学习过程自主性为因变量,模型6以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为因变量,模型7以学习环境控制为因变量。回归分析的结果见表3。

3 讨论

3.1 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表明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与鲍媛媛(2001)初中生生活满意度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本研究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初一学生稍高于初二,但在年级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与王鑫强等研究结果即中国初中生生活满意度从初一下学期到初三下学期呈显著下降趋势不一致。

3.2 初中生自主性学习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自主学习情况总水平及多个维度与生活满意度存在低、中度的正相关,其中自主学习情况的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维度与生活满意度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原因可能是学习的传统使人们很看重学习的结果,因此学生如果对学习结果有较好的评价,及时强化鼓励自己,则对自己的学业就会有较高的满足感。初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学习上的成就感会直接导致较高的生活满意度。

另外,回归结果显示,生活满意度对自主学习状况及各个维度具有预测功能。即生活满意度对初中生的自主学情况、学习内容与目标自主性、时间管理、学习过程自主性、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环境控制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都有预测作用。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生活满意度度高的学生不容易产生厌学,更愿意学习,学习的自主性水平更高。有研究表明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与厌学总分呈显著负相关。⑦另一方面,当生活满意度高了,心情愉快,自主学习情况更好。有研究表明,情绪状态会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其中焦虑会影响元认知过程和行为过程,并且焦虑与学生对学习过程的自我控制呈负相关,妨碍学生主动寻求他人帮助。⑧

4 结论

(1)初中生自主学习情况在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自主性学习情况明显好于初二学生。(2)初中学生生活满意度在年龄和性别上没有显著性差异。(3)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中的分维度中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与生活满意度存在较高的正相关。(4)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对自主学习状况及各个维度都有预测作用。

注释

① 单志艳.中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5.

② 唐露等.当代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研究现状及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9.

③ Espen R,Jennifer R H,et al.Subjective well-being.Sex-specific effects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2(32):211-22.

④ 王鑫强等.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发展趋势及心理韧性的影响:2年追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

⑤ 杨进,周建立.中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2):56-59.

⑥ 谢稷光.农村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现状研究[J].医学心理指导:校园心理,2010.8(1):23-25.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篇5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育初中生需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培养学生的能力、意识、精神等,为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我国所需的综合型人才。就以初中语文这门学科来说,应当合理而有效的应用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丰富学生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意识等,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本文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与实践进行详细的解析和探讨。

关键词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实践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

所谓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学生自主地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各种媒体搜集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料,运用语文乃至其他学科知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经过与学习同伴共同探讨、分析,得出结论或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过程。它具有开放性、丰富性以及实践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

(1)开放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的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有效的语文知识结合,达到综合性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充分的利用生活资源,将生活中的事物有效的与语文知识结合,进行综合性学习;充分的利用课外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达到综合性学习的目的。以上充分的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

(2)丰富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将其他课程、生活、环境等合理地融入到语文知识学习当中,以此来提升学生语文水平。这一表现充分的表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丰富性。

(3)实践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改变以往填鸭式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灵活的运用语文知识,真正体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这一点充分的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

初中语文教材涉及的方面较多,如情感世界、世界认知、兴趣培养、民族文化等等,这充分的体现初中语文课程的全面性、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而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之有很多相似之处,相信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用于初中语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为了验证这一事实笔者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探讨和研究。

1.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应用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达到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为此,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用到初中语文中希望能够实现的目标是使同学能够养成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正确的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明确课程资源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具有开放性、丰富性、实践性特点的一种方法,充分的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语文知识综合学习。在进行具体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之前明确课程资源是非常必要的,其有利于与初中语文的特点有效的结合,合理的应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能够利用的资源是:(1)自然资源。(2)社会资源。(3)人文资源。(4)学校资源。

3.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

对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笔者通过从教材衍生和开创个性化课程资源两种方式展开。

3.1从教材中衍生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安排的内容比较丰富、宽泛、开放,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有很大帮助。以最基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为基础衍生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充分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用,对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有帮助。具体的做法是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有效的合理的将相关联的知识结合在一起,衍生出新型的、有结构的、有计划的综合性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3.2开发个性化课程资源探索出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法

开发个性化课程资源探索是充分利用初中语文的丰富性、开放性,将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合理的进行规划,从而创造有利于综合性学习语文知识的课程,实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促使此种方法真正走入初中生的生活中,积极的影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生活周围语文知识或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

当然,进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究最终的目的是合理而有效的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非常重要。

对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计划阶段

在具体的实践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之前进行规划,制定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在计划阶段进行实施主题的确定、学习目标制定、教学内容的规划、学习任务的明确、学习小组的成立等等,为有效的、合理的、规范的进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做好铺垫。

2.实施阶段

在具体实施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时严格按照计划有序的展开,并加强监督,尽量避免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影响实施效果。通过拓展信息渠道,开发学习资源;密切关注,优化指导方法等方式不断的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优化和完善语文综合性学习,以此来逐渐实现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应用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3.展示阶段

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效果进行展示,全面的、详细的、深入的分析其应用效果的优缺点。展示阶段的工作是由语文教师独立完成的,针对学生参与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效果的优点、缺点以及如何优化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小组存在的不足和其他小组的有点,从而改善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

4.评价阶段

就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价是考察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一个过程。学生结合自己的语文水平进行分析,合理的评价及说明评价理由,相当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明白综合考虑问题的重要性,一次来提升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深度。

结束语: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它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实践性,能够有效的利用学校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家庭资源等,有效的与语文知识结合,进行综合性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笔者就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探讨与实践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认为从初中语文教材特点出发合理的规划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充分的发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方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与实施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龙梅.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困难与实施策略——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为研究个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S1).

[3]申宣成.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走向课程的视阈——2009年语文教育论著评析之十[J].中学语文,2010(28).

[4]周步新.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校本化实施——宁波市泗洲路小学的个案研究[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

[5]刘万荣.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实施现状与分析——对杭州市下城区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研究[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篇6

关键词 核心自我评价 学习适应行为 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提出

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经济发展时代,活到老,学到老,学会如何学习对个体的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学生群体,良好的学习适应性是获得知识和好成绩的重要保证。学习适应(Academic adaptation)是主体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过程。那么,学习适应行为(academic adaptive behavior)则反映了个体学习适应的过程和行为特点。本研究旨从核心自我评价这一新的人格特质角度来研究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并对核心自我评价理论进行验证。再者,目前核心自我评价与学生学业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大学生开展的,局限了结论的推广效度,因此本研究选择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扩大了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对象范围。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在广州市某所中学抽取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作为被试共609人,其中初一学生183人,初二学生109人,初三学生317人;男生270人,女生339人;平均年龄15.50 .20岁。

2.2 研究工具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ore Self-evaluations Scale, CSES),采用陈恒盼(2008)的修订版本,该量表共12道题目,采用Likert5点计分,分数越高表示核心自我评价越高。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内在一致性信度为0.80。

学习适应行为量表,该量表包括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满意感和利用学习资源五个项目,得分越高,说明被试的良好学习适应行为能力或意识更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在一致性信度为0.74。

2.3 程序

在班主任的协助下,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统一发放并当场回收问卷。所有数据采用SPSS 15. 0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高低核心自我评价的学习适应行为比较

为比较高低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适应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以核心自我评价得分进行分组,以得分前27% 为高分组,得分后27% 为低分组,其他的为中等得分组。将核心自我评价作为自变量,学习适应行为作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

从表1可见,不同组别的核心自我评价学(下转第215页)(上接第213页)生在学习适应行为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性。事后检验发现,不同核心自我评价得分组别两两差异显著。

3.2 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适应行为的相关分析

为更加深入地理解核心自我评价影响学习适应行为的作用机制而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适应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表明高中生对自我能力和价值的评价越高,其学习适应行为的发展水平越高。

表2 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适应行为的相关矩阵(n = 609)

3.3 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适应行为的回归分析

我们采用回归分析检验初中生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适应行为的影响。第一层控制年级、年龄和性别等人口统计学变量,第二层把核心自我评价放入回归方程,结果如表3所示。在控制人口统计学的作用后,核心自我评价对学习适应行为具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能够解释学习适应行为20.9%的方差变异。

4 讨论与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得分越高,相应的学习适应行为水平也更高。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习适应行为存在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习适应行为。相关研究也证实,高核心自我评价的个体会跨情境地、以稳定的积极态度来评价自己;他们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而且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因此,高核心自我评价的学生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业成就或挫折失败,评估学习环境,设置更适合自己的目标,提高学习自主性,减少学习倦怠感,保证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和知识的消化与积累。另外,自我验证理论指出,个体倾向于试图让他人了解我们是怎样的人,并让他人相信我们将会成为怎样的人。对自我评价高的学生会刻意寻求某些特定的信息和做出某些特定的行为来证实自己是“有能力的人”,那么,在学习适应行为中,他们更关注如何努力调整自我思想与行为,适应学习环境,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根据研究结果,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增进自信、自尊,增强自我调节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耐性、计划性,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适应学习生活,减少心理问题。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篇7

关键词:探究性复习;初三英语;教学;应用

初三总复习不仅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环节,也是中考升学能否获胜的关键。研究性复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很相似。研究性英语复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分析、解决问题,从而系统地得到英语知识。

一、研究性课堂教学特点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明确指出:教学是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思维,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组织、加工,提高学生对相关事物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方法中,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这也是学生角色、教学模式转变的过程。在教学方式上,通过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将学生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探究。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方式,必须将任务型与研究性教学结合起来,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思维空间,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主学习以及研究的能力。而且,教师也能从学生的反馈中,得到新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修整教学方法。

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逐渐从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参与,通过积极投入,逐渐成为教学主体;通过研究的方式,在走出课本的同时,得到更多的语言材料与信息,丰富教学过程。在发现、提出、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保障学习质量。

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学习方法,调整自身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也是具体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以及信息枢纽。

从活动情况来看,面对初三英语教学,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投入教学中,必须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同时,相互交流,共同促进,从而形成相互协调、共同成长的状态。

二、研究性复习在初三英语中的应用

初三英语复习作为归纳、总结初中知识的重要内容,为了让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在研究初三英语教学规律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相关规律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对复习进行合理、恰当的编排,从而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1.建立以学生为主的研究性复习方式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突出学生主体作用逐渐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初三英语复习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重点、难点专题学习,从而更好地研究、总结、探究英语教学。在专题性探究复习中,通过让学生进行独立探讨,充分利用参考书、教材、中考题型、训练题,以网上搜集到的资料作为参考,对相关知识进行提炼、总结、联想、对比,并且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与认识。例如:在It is__outside.Let’s put on our raincoats and go out,Tom.A.cold B.hot C.sunny D.rainy中,可以先让学生对整个句子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分析raincoats以及put on,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选择D。

2.使用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复习

在初三英语复习中,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指挥作用,必须根据学生性格、爱好、学习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乐趣与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活动中。尤其是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必须想方设法转变“炒冷饭”的观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根据复习目标以及时间规划,以小组复习的方式,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将不同的知识点或者有直接联系的知识点组成活动内容,并且将其作为研究的内容,最后鼓励学生参与,让其主动发现英语学习特征,发展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还能促进生生、师生交流,通过了解学生动态,达到共赢的效果。

对于初三英语复习时间紧迫、内容量大等特点,在研究性复习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复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复习。常用的方法有归纳法与特殊记忆法。归纳法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归纳能力。如当复习到sports(运动)时,可以将其他单词以及句型、短语进行复习,这样不仅能带动学生主动思考,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对于很难掌握的知识点,一般不让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而是特殊记忆法,如afraid(害怕的),可与be afraid of(不敢去做)这个短语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记住了单词,还学会了短语应用,同时还能加深理解。

研究性复习作为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具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在初三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能动功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的过程中,保障升学率和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泽洪.新课程下的初三英语研究性复习探索[J].成才之路,2008(18).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篇8

[关键词]朝鲜族 初中生 汉语词汇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51-01

导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少数民族对汉语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国内外对语言学习的研究多集中在词汇学习策略方面。1966年,Caron发表《外语学习中的推理方法》标志着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开始。我国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如黄小华(1985)、桂诗春(1988)、刘润清(1990,1993)等人的论著都涉及到学习策略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在国外学习策略理论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学习策略的研究。

目前,我国的语言学习策略更多地集中于第二外语,特别是英语的学习上,相关的研究不断丰富,但针对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少之又少。郭丽萍(2006)结合自己多年的汉语教学实践,就训练少数民族学生掌握汉语学习策略的问题进行了较早的积极探索。李智涛(2008)运用学习策略量表对维吾尔族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说明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策略选择的原因。李新惠(2008)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汉语程度的大学预科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特点及其异同。胡艳明(2008)采取问卷调查法,辅以个别访谈法,对少数民族小学双语培训教师进行了汉语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培训策略。然而,国内针对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词汇策略的研究处于空白状态。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是根据福建师范大学邱绍姬硕士论文中翻译的《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调查问卷》改编而成。调查对象为延吉市三中的朝鲜族初中生279人,其中男生132人,女生147人。数据使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分析。

二、结果

(一)性别对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影响

结果显示,词汇学习策略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汉语成绩与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

三、分析与讨论

(一)性别与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差异分析

性别在词汇学习策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王恩国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男、女生间学习策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余欣欣的研究指出,初中男、女生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上差异不显著等。不存在显著差异的可能原因是,由于初中生在运用策略时多运用教师教授的策略,因此造成差异不显著。

(二)汉语成绩与汉语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相关,这与国内外的很多研究结果相一致。如在王恩国的研究结果中,学生学习成绩除与阅读策略相关不显著外,与其他各分量表、总量表均有显著相关。在庄文婷的研究结果中,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之间,浅表策略与学习成绩有显著负相关,深加工策略与学习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中,汉语词汇学习策略除与社会情感策略无显著相关外,与其他总量表均有相关。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汉语词汇学习策略,这说明,词汇策略的使用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们也能认识到有效运用汉语词汇学习策略对提高汉语成绩是有帮助的。在学习语言时,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忽略了策略的使用,认为机械的记忆效率更高。然而实际上,采用更加精细的加工有助于记忆,而且保持的时间更久远、更牢固。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习策略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汉语考试成绩与学习策略的运用有显著相关。

(二)建议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问题应当引起国内应用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关注。朝鲜族的母语是朝鲜语,它与汉语的语法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会给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带来一定的阻碍。朝鲜族与汉族的关系日益密切,交往更加频繁,这为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大环境。因此,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教师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有效运用学习策略是高效掌握汉语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给予学生学习的方法,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安美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汉双语语码转换的一些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09.

[2]何世平.中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

[3]金花子.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动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

[4]王颖,张林,鲁兵.初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特点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6).

[5]王恩国,阴国恩,吕勇.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3).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篇9

关键词 学习策略,年级,性别,学习成绩。

分类号 G442

1引言

自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56年首次提出“认知策略”[1]的概念以来,学习策略的习得和使用就一直是心理学、教育学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为达到认知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思维方法或技能[2]。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关系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认知策略的获得导致学习活动的改进,认知策略在学习策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研究认知策略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围绕学习策略的功能、结构、测量和发展进行了许多研究。国外在学习策略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早,Danserean[3]将学习策略定义为能够促进知识的获得和储存以及信息利用的一系列过程或步骤,Nisbet[4]将学习策略定义为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套操作过程,并将学习策略划分为一般、宏观和微观三大因素。Myron等[5]提出一种自我管理的方法去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策略,Sokol研究发现[6],男女生之间的学习策略存在显著差异,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领域认知策略、学习适应性已成为研究者们研究的两个热点问题,并已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研究表明,认知策略作为学习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7];初中生学习归因、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8];不同年级、不同成绩组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总体水平不同[9];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学习策略有显著的正相关[10];教师若能在学习辅导中伴以学习策略知识的介绍与训练,对学生学习的成绩有很大作用[11,12]等。教会学生学习,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被当前教育界视为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有效途径。

尽管上述有关学习策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学习策略的内涵与结构至今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有关学习策略的测量方法多样化,致使许多研究得出不一致甚至相反的结论。国内许多研究采用的测量工具由Claire等于1990年编制的“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LASSI-HS),时间久远,许多内容不符合中学生目前的真实学习情况。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中学生学习方式量表”对中学生学习策略进行全方位测量,以期得出目前中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状况,分析不同年级的学习策略水平的发展,不同性别之间学习策略的差异等。综合以往研究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的最佳组合。在具体的学习行为中学习策略表现为:预习策略、听课策略、笔记策略、复习策略、作业策略、应试策略及一般学习方式的计划策略、理解思考策略、记忆策略和阅读策略。

2研究方法

2.1被试的选取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安阳市农村一般中学、重点中学和市一般中学、重点中学的4类学校中,各校随机抽取初一至高三每年级各一个班的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本研究采用团体测试,共发放问卷800份,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771份,其中,女生391人,男生380人;初一135人,初二133人,初三117人,高一131人,高二136人,高三119人。有效问卷率为96%。用Foxbase 进行数据管理,用SPSS 10.0对数据进行分析。

2.2方法和材料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法。运用自编的“中学生学习方式量表”,该量表由具体学习方法和一般学习方式两部分构成。具体学习方法由预习策略(YX)、听课策略(TK)、笔记策略(BJ)、复习策略(FX)、作业策略(ZY)和应试策略(YS)6个分量表构成。一般学习方式由计划策略(JH)、理解思考策略(LS)、记忆策略(JY)和阅读策略(YD)4个分量表构成。所有分量表的项目采用3点式计分方法,从不记0分,有时记1分,总是记2分。要求在3种情况中选择一种。

在天津市河西区元奎里中学初三随机抽一个班进行测试,40天后再对这个班进行重新测试,各分量表两次测试的重测信度范围在0.67~0.91之间,本问卷的重测信度较高。各分量表折半系数范围在0.76~0.92之间,表明该测验的内部稳定程度较高。

3结果

3.1不同年级、性别间学习策略发展的特点

初一至高三的学生在《中学生学习方式量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见表1。

对表1结果中各分量表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预习策略水平上:不同年级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

3.2学习成绩与学习策略关系

收集被试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成绩,在各年级内部将其转化为标准分数,分别考察初、高中不同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统计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初中和高中学生学习成绩除与阅读策略相关不显著外,与其它各分量表、总量表得分均有显著相关。

4讨论

4.1学习策略的年级发展水平

从统计结果来看,在学习策略方面,初一学生的表现最好,初三学生学习策略水平显著低于其它各年级学生,而高一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又有回升的趋势,显著高于初三,而且,高中阶段的学习策略水平比较稳定,该结论支持了葛飘飘[12]的研究结果。中学生学习策略发展的这种特点,是与人们对学习策略教学的认识和采取的措施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分不开的。由于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弱,自我控制的动力主要来自外部的力量,尚未完全形成以内部自主控制力量为主的自我控制。因此,初中学生拥有的学习策略具有外部获得性的特点,而实际上学生还未形成策略性学习的能力。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进入初三且临近毕业(测试时间为初三、高三下学期),学生面临升学考试,已转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与初一、初二有很大的不同,而此时初三的学习主要是由教师控制的,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被大量挤压,某种程度上导致学生学习焦虑程度相对提高,学习兴趣减退,学习困惑增加,甚至没有时间思考如何高效率学习。同时,初一、初二期间掌握的学习策略由于尚未内化,不能有效地迁移到初三的学习中来,因此,表现为初三学生学习策略运用水平大幅度下降。从这里可以初步推断,在初一、初二的教学中,教会学生的可能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具体学习方法,他们只能生搬硬套地使用,还不能真正地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学习对象的难易和学习情景的不同而自觉调节和控制自身学习内容的时间、次序、步骤、和方法的意向选择活动方式,不能够有效地持续和迁移使用已学过的学习策略,即拥有学习策略而不能灵活运用学习策略,还达不到策略性学习的水平。而高中生的各种学习策略水平明显提高,且随年龄发展而稳步发展。

由此可见,学习策略水平并不会随学生年龄增长而得到自然改善,它主要是习得的结果,要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真正学会学习,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只单纯地进行学习策略知识的教学。

4.2学习策略水平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上述统计结果支持了辛涛等人的研究[9],即较多采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更容易取得以学习成绩为评判标准的学业成就。可以认为,学习策略的高低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应该在学习策略上下功夫,促进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

由于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引起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学习策略成分并不相同,在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训练时,应有的放矢,加强针对性。在初中阶段,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应加强有关预习、听课、笔记、复习、应试、作业、计划、理解、记忆策略等方面的策略指导与训练。在高中阶段,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应加强有关听课、笔记、作业、计划、理解、记忆等方面的策略指导与训练。

经事后分析还发现,语文、数学和外语三科与学习策略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存在显著差异,语文成绩与听课、笔记、应试、作业、理解、记忆策略的相关显著高于与其它策略的相关。数学成绩与预习、听课、复习、应试、作业、计划、理解、记忆策略的相关显著高于与其它策略的相关;而外语成绩与听课、应试、作业、理解、记忆策略之间的相关显著高于与其它策略的相关。听课、复习、应试、作业、计划、理解、记忆策略对中学生每一学科的学习都至关重要。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在提高学生整体学习策略的同时,对部分偏科学生要采取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4.3性别与学习策略水平的关系

从统计结果来看,男女生除理解思考策略、记忆策略、阅读策略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各分量表均有显著差异,而且,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女生均显著高于男生,该结论与Sokol的研究是一致的[6]。经事后分析发现,除在应试策略和作业策略水平上性别和年级交互作用显著外,其它各分量表上,性别和年级交互作用不显著。

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可能是:首先,社会规范对男女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女生相对男生做事较认真细微,情绪较稳定,责任感较强,她们遵守纪律,有较高的自觉性。这些心理特点有可能使女生更能适应学习的要求。该结果与正常班级后进生中女生占的比例小的事实是一致的。其次,女生相对于男生成熟的早一些,女生在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方面较男生强,这可能也是女生学习策略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再次,由于高校扩招、社会就业等方面还存在男女有别,于是女生要想获得同男生一样的成功和机会,就要具备优于男生的实力,因此,女生学习更富于热情,对学习策略的积累、运用要积极主动些,因而在学习策略总体水平上高于男生。

这一结果提示人们,作为中学教师,要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注重对全体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男生的学习策略水平,主要是提高男生在预习、听课、笔记、复习、应试、作业、计划等方面的策略运用水平。

5结论

学习策略的发展并不是随年龄的增长呈匀速上升的过程,初三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出现明显的转折,到了高中阶段,学习策略水平随年龄的发展逐步回升。初中阶段的学习策略水平仍不稳定,且不会随学生年龄增长而得到自然改善。学习策略的高低是造成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应该在学习策略上下功夫,促进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性别与学习策略存在显著的差异, 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女生均显著高于男生。要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注重对全体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男生的学习策略水平。

参考文献

1 Butryn T M, Furst D M. The effects of park and urban settings on the moods and cognitive strategies of female runners. 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 2003, 26 (4) : 335~355

2 Cbristensen R E, Fetters M D. Opening the black box: Cognitive strategies in family practice. Ann Fam Med, 2005, 3: 144~150

3 Danserearn D F. Learning strategy research In: Segal J W. Chipman S F, Glaser R. Thinking and learning kills.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1985

4 Nisbet J, Shucksmith J. Learning strategies. London: Routledge & Kegun Paul Ltd, 1996

5 Myron H.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college success: A self-management approach(2nd ed.),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2004

6 Sokol L M. Boys and girls use of learning strategy when learning to play video games. The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 2004, 131(2): 151~158

7 刘亚丽. 认知策略与英语词汇习得研究. 红河学院学报, 2004, 2(6): 58~61

8 谷生华, 辛涛, 李荟. 初中生学习归因、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2): 21~25

9 辛涛, 李茵, 王雨晴. 年级、学业成绩与学习策略关系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4(4): 41~44

10 魏汝尧, 邹爱民. 认知策略与阅读理解. 山东外语教学. 2003, 3: 47~49

11 陈英和, 耿柳娜. 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研究新进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 38~44

12 葛飘飘. 初中生学习策略特点的调查与分析. 上海教育科研, 2005, 1: 36~38

LEAENING STRATEGY DEVELOPMENT RESEARCH OF STUDENTS

IN MIDDLE SCHOOL

Wang En′guo1,2, Yin Guo′en1, Lv Yong1

(Academy of th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300074; Institute of th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475001)

Abstract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篇10

关键词:学习适应性 学业自我效能感 学业成绩

1、前言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成绩一直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最直接的指标。所以如何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一直是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重中之重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学习适应性、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方向和途径,使教师和家长全面了解初中生的学业效能感和学习适应性的发展状况。从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完善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1.1学习适应性

1.1.1学习适应性的界定

学习适应性(academic adaptability)迄今为止学者们对于学习适应性还没有界定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在国内一般采用周步成在《学习适应性测验》的定义, 认为学习适应性是“个体客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亦即学习适应能力”[1] [2] [3] [4]。主要包括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读书和记笔记的方法、记忆和思考的方法、应对考试(应试)的方法、学习环境以及主体的性格和身心健康等因素[1]。

1.2学业自我效能感

1.2.1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界定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这一概念由班杜拉(Bandura)提出,最早出现在1977年他发表的《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 [5]。班杜拉认为,由于不同任务内容所需要的能力不同,自我效能感表现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所以自我效能总是与任务相关联的。学业自我效能感(academic self-efficacy)班杜拉认为学业自我效能感指学生对自己能否利用已有的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和判断,是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一种评价。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被试选自吉林省白城市某中学,在初一、初二这2个年级共选取学生311名。每个年级各选3个班,共计6个班。共发放问卷311份,有效问卷为302份,有效回收率为97%。被试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被试基本构成情况

2.2研究工具

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研究工具是两个量表和每个年级学生在2011年度-2012年度第一次月考成绩。这两个量表分别是: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本文中的学习适应性量表选用周步成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该测验共150个项目。有四个分量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和身心健康。最后将四个分量表的分数相加得到学习适应性的总分。在本研究中,经信度分析,该量表的a系数为0.942,Guttman分半系数是0.840。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选用的是王振宏在2000年修订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该问卷一共24个项目,分数越高表明该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越强。在本研究中,经信度分析,该量表的a系数为0.910,Guttman分半系数为0.886。

2.3研究程序

2.3.1 施测方式

本研究的问卷采用集体施测方式,主试于2011年9月5日和9月24日分两次在学生的心理健康课上,发放问卷。在学生作答之前,向学生说明指导语,并提出要求。完成后进行现场回收,三份问卷的回收率97%。

3、结果与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1.1性别差异

结果如表1所示:在学习适应性各个维度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并不是很显著。

表1 不同性别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独立样本t检验

3.1.2年级差异

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验证。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各维度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t检验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初中生在学习适应性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一年级学生在这两个变量上得分均比二年级学生高,这说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和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比二年级学生高。

3.2学习适应性、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研究

学习适应性、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分析。如表3:

表3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注:*p

从表4可以得出:学习适应性、学习态度维度和学习技术维度与学业成绩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学习适应性以及学习适应性的4个维度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高,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好。

3.3学习适应性、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影响的路径分析,见图1

图1:学习适应性各维度、学业自我效能感对成绩的路径分析

由图1 可以看出:在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路径中,有两条显著路径,一为学习态度学业成绩;二为学习态度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在学习态度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中,学业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中介变量。在学习适应性的四个维度中,学习态度的贡献率最大,这说明学习态度对学习适应性有很强的代表性。

4、讨论

学习适应性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技术这两个维度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呈显著地正相关;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的四个维度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此外,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适应性对学习成绩影响中作为中介变量。在学习适应性的四个维度中,学习态度的贡献率最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热爱学习,对自己充满信心。那么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以及身心健康等这些因素对他的影响也不会很大。

参考文献:

[1]戴育红.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教育导刊,1997,(1)

[2]戴育红.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教育导刊,1997,(11).

[3]白晋荣,刘桂文,郭雪梅.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