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企业文化方案十篇

时间:2023-11-16 17:52:19

如何设计企业文化方案

如何设计企业文化方案篇1

你想知道领袖智慧三乘大法吗?

您想成为一位能激人奋进拥有强大感召力的领袖型领导人吗?

您想拥有可重复复制的企业系统吗?

你想知道如何利用东方领导的哲学和西方管理的学问来创建您的企业文化吗?

你想知道如何用鬼谷子的思想做好周密的战略行动方案吗?

你想知道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战略、分别解决企业的什么问题吗?

你想知道如何创建企业的管控机制、找到企业的动力系统和刹车装置吗?

您想拥有一个无坚不摧,忠诚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吗?

您想知道如何找到员工的激励点从而启动自动自发机制的方法吗?

您想克服在公众场合进行公从演说的心理恐惧吗?

如果您渴望解决以上问题,请即刻走进鬼谷子智慧应用专家兰彦岭老师《鬼谷子企业复制系统》总裁班的现场,他会告诉您一系列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模块一:企业经营之道

《鬼谷子》“圣人”的含义: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物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答案就在“为众生之先”。企业经营之道重点是让领导人发现企业生存死亡的门户,而守司其门户,解决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商业模式的问题。

模块二:企业经营之魂

有个古老的传言――灵魂离开躯体,人就会结束生命。企业也有生命,那企业的灵魂又是什么?

文化是企业的基因和灵魂,没有文化的企业,就没有利润,老板苦死;没有文化的企业,就没有持续增长,老板等死;没有文化的企业,就得天天救火,问题不止,老板烦死;没有文化的企业,员工就失去了做事的标准,老板气死!

企业经营之魂重点是如何建立实战的执行文化系统?如何建立文化的传播系统?如何让文化深入人心,成就企业魂?解密企业基业长青的命、脉、根、本,构建价值观体系,建立团队共识,解决企业基业长青的问题。

模块三:企业经营之法

如何通过企业远景与使命设计,从战略上凝聚人心,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如何建立企业的文化系统和管控机制,找到企业的动力系统和刹车装置?

如何通过合理的薪酬设计,激活团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驱动团队挑战极限?

如何设计科学量化可操作的绩效考评及奖罚系统?

企业经营之法重点是如何用东方的领导和西方的管理创建独特的企业运营模式,解决企业分配机制的问题。

模块四:企业经营之术

如何革命性地提高企业的利润率20%以上?

如何革命性地将顾客的重复购买率提高到至少50%以上?

如何通过资源整合和系统变革,现场吸引风险投资的关注?

如何建立有效的运营管控系统,通过计划系统和质询系统,管控业绩目标的实现?

如何通过职业生涯设计,让员工清晰未来的发展,获得安全感及持续动力?

如何设计有效的招聘及培训体系,找到匹配的人才,找到长期合作的伙伴?

企业经营之法重点是招幕增员体系、新人育成体系――招聘甄选,人力测评,职涯规划,岗前培训,技能提升;管理人员晋升体系:职位评估,晋升标准,晋升培训;团队日常管理模式,解决具体如何做好企业管理的问题。

模块五:企业经营之器

全新模式用东西两仪的方式激活企业团队和系统,专家老师将带领学员围绕战略目标规划、组织结构梳理、岗位工作分析、薪酬及绩效设计、招聘及留人系统、执行文化及管控机制,商业模式创新等主题,多维度实战设计企业管理模式,现场采用方案讲解、案例分析及实战咨询的授课方式,共同期待的智慧盛宴。

企业经营之器重点是企业管理的各种工具,让企业善用管理工具,让绩效飞起来,解决企业管理水平的问题。

主讲老师简介:

中国社科院鬼谷子研究分会常任理事、中国鬼谷子研究学院院长、北大、清华总裁班特聘教授、亚洲顶级演说谈判智慧教练,多家上市集团公司高参。畅销书作家。著作有:《NBSS销售模式》、《口才决定为未来》;有声书《突破性演说智慧》、《鬼谷子绝学》等。

一位致力于弘道中华文化的学者,一位探究本源大道的智者,一位着力于实证体道的践行者――兰彦岭老师。

多年来,兰彦岭老师深度研究了古今中外各国政要、企业领袖、顶级演说名家的领导韬略和演说智慧,特别是对东周时期的世外高人鬼谷子及其弟子孙膑、尉缭、苏秦、张仪等兵家、纵横家智慧的研究,极大的丰富了东西两仪大成智慧的理论,他结合自己十几年的企业营销管理实践,历时十年数千场的演讲,千锤百炼,形成了独特的纵横智慧训炼系统。兰老师的课程主要包括《鬼谷子突破性演说智慧》、、《鬼谷子纵横智慧商学院》和《未来领袖青少年口才训练营》,《NBSS销售模式》、《从执行到复命》受到众多企业和学员的广泛欢迎。被誉为中国当代鬼谷子!

兰彦岭老师助理康乐:18311077690

电话:400-030-0603

如何设计企业文化方案篇2

【关键词】 设计阶段 工程造价 控制方法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的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工程建造中,控制成本很大程度取决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其控制贯穿于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包括工程筹备、设计、施工以及竣工后的收尾工作,但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工程设计阶段,从设计的方案、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1 工程造价的概述

工程造价是指工程建造成本,包括工程建造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安装费用、设备仪器费用等相关费用,是工程建造过程所耗用一切费用的总称[1]。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企业建造资金的有效利用,以及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如何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建筑企业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2 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意义

基于设计阶段对整个工程造价的重要影响,对该阶段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企业控制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该阶段的控制,可以明确工程各个部分的投资情况以及资金分配合理性,实现建造资金的有效控制;同时通过该阶段的控制可以实现经济和技术的结合,确保工程高技术含量和高质量保证的前提下,控制资金的投入量,总体减少工程造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 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措施

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应当从设计阶段出发,考虑影响设计阶段造价的因素,包括对设计方案、限额制度、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优化管理,实现细节中降低工程造价,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3.1 推行设计招投标制度

招投标制度是市场经济下现行的重要竞争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成为企业实现最大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工程设计采用招投标制可以提高设计人员的竞争意识,促使设计人员提高设计水平,结合技术和经济优化设计方案。工程设计包括技术设计、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内容,在设计阶段实行招投标制,应当将三方面内容并重引入竞争机制,促使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每个细节进行深入研究,寻求最佳设计思路,确保工程建造技术先进,产品效果美观,工程项目质量保证,投入资金成本最低,后续施工建设耗用费用最少[2]。因此,在招标定标中应当注重考虑设计构思的创新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设计技术的先进性,从成本、技术和质量三方面对设计进行优化方案,对设计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造价。

3.2 实行限额制度优化设计

控制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实行限额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建设资金的浪费。限额设计是指设计人员按照批准的投资限额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不超支预算规定的限制投资金额[3]。通过设定投资资金管理目标,在设计阶段将责任分工细化,将各个资金管理分担到各个专业、工序或相关单位。

限额设计包括纵向限额设计和横向限额设计:(1)纵向限额设计贯穿整个工程的各个工序,包括设计方案初步确定阶段对工艺流程、关键设备、主要建筑、方案总图和各种费用指标设计,通过综合评价各种方案的优劣,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质量保障的可行方案;同时还包括对施工图的限额设计,重点控制工程量,进行投资分解,对施工分段进行有效分批设计,在每个细节上进行金额设计,通过每段的限制实现总额的控制。(2)横向限额设计主要包括对工程涉及的相关单位建立经济责任制,明确各施工单位或审批单位的工程责任,各单位分工细化管理建造资金,实行奖惩制度,实现建造资金的科学有效管理,控制设计费用,减低工程造价。

3.3 运用价值观念优化设计

价值是任何事物存在的意义,工程价值即是对产品功能最大的发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工程设计阶段引入价值观念,对设计方案不断的优化,实现工程低成本付出,高效益回收具有重大的意义。一个优秀的工程设计方案体现包括在技术上的创新、经济上的效益、资源上的合理利用、结构上的科学配置、施工上的便捷、工程外观上的美感,因此在设计上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就应当从工程价值出发,从发考虑经济因素,对设计方案不断的优化,使得工程达到最理想的设计效果,实现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3.4 加强设计监理力度

工程设计监理即是对工程设计阶段进行的监督管理工作,是对设计的原则、标准、可行性方案等进行审核监督的过程,包括总体方案的合理性、资金规划的科学性、施工方法的安全性等一系列相关的审查管理内容,对不合理的方案提出改进建议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各项专业的使用功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工程设计的优化。设计阶段监理是指工程师对设计阶段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论证项目投资的可行性;(2)确定有效的设计方案; (3)通过价值理念,挖掘潜能,节约投资成本;(4)审查工程概预算; (5)控制工程造价[4]。可见,通过加强设计阶段的监理工作,不但可以减少业主盲目决策,还可以对设计单位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优化工程设计,避免设计单位在重大决策上可能出现的设计失误,实现工程设计安全合理、经济可靠,最终达到科学控制工程造价。

4 结语

总之,工程造价关乎企业的命脉,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不但可以减少建设资源的浪费现象,优化资源的配置,还可以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基于设计阶段对整体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应当在工程设计阶段通过招投标制、引入工程价值、实行限额设计、加强设计监理等有效措施,对设计全过程进行优化方案,达到保证质量和技术的前提,减少资金投入,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郑春艳,薛艳辉.浅谈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J].山西建筑,2010,08(05):66-67.

[2]何辉,程忆平.浅谈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及措施[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0,14(02):32-33.

如何设计企业文化方案篇3

一、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践

宝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历了初级、优化和发展三个阶段,先后实现了存量档案的数字化、增量档案的电子化和企业档案的网络化。

(一)初级阶段——存量档案的数字化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建设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目标是实现存量档案的数字化。宝钢一期工程于1978年开始建设,并于1985年投产。随后进入了二期、三期工程的建设,并分别于1991年、2000年投产。宝钢一、二、三期工程共形成技术图纸约350万张。而当时正值宝钢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时期,各个业务条线均由二级管理模式向高度集中统一的一级管理模式变革,档案管理也不例外。各二级厂部取消了档案科室建制,由公司档案处集中统一管理。这一变革对公司档案部门而言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如何管理好数以百万计的海量科技档案,又如何为各二级厂部员工提供便捷的服务,是摆在宝钢档案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下,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87年,宝钢从德国引进了全套缩微设备,1992年又从法国引进了大型计算机光盘系统。由此拉开了宝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序幕。随着科技档案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完成,宝钢档案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成立了若干个信息著录小组和图纸扫描小组翻班运转,历时三年按计划将约350万张技术图纸全部转换为数字文件。起初为了加快信息化管理的进程,曾经采取缩微与扫描图纸同步进行的方式,但实践证明,提供远程档案利用服务,扫描文件远远优于缩微胶片的提供利用。因此,最后又将缩微胶片再次转化成了数字文件。这一阶段,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昼夜奋战,辛勤付出,实现了馆藏一、二、三期工程项目档案的数字化目标,为日后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优化阶段——增量档案的电子化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优化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目标是实现增量档案的电子化。2001年,随着存量档案数字化的基本实现,宝钢档案部门又将目光向前延伸到了业务管理的前端,思考如何从源头入手,开发系统接口接收电子文件。直接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电子文件,不仅可省去扫描工序,而且还可避免因二次加工导致的原件清晰度的损失,全面提高电子化档案的质量。因此,宝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进入了优化阶段。随着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优化功能的完善,对内实现了电子文件接收、还原、归档、整理、提供利用等的流程化、一体化管理,优化了档案业务的在线处理流程,可即时上载电子图像,实时提供档案利用;对外则与外部参建单位达成协议,外单位提交的设计、设备资料必须符合宝钢提出的电子文件交付要求(包括电子文件的格式要求和相应的元数据信息要求),使接收的外来光盘可便捷地导入宝钢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减少了著录工作量,提高了图纸清晰度,赢得了管理高效率。这一阶段,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前期介入(提出电子文件交付要求),后期把关(核对电子文件交付质量),实现了工程项目增量档案电子化的目标,也为日后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发展阶段——企业档案的网络化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一步强化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检索利用功能,并与相关业务部门共建接口,在实现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化协同管理的优势。2006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宝钢实施新一轮的发展战略,即各个业务条线全面实现“一体化”管理。通过统筹规划、业务流程再造、资源配置优化,在公司层面构建统一、规范、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系统平台,实现对各分、子公司的高度“一体化”管理目标。在此背景下,宝钢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也伴随着宝钢的战略步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本次目标已不再着眼于一个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而是谋划一个企业集团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也不再局限于一个企业的档案利用,而是创建企业集团范围内的跨地区、跨区域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因此,技术上变C/S模式为B/S模式,使宝钢档案信息资源能在更大范围提供更加便捷的利用;管理上则向前端业务延伸,注重文件、档案的流程化、一体化管理,以及网络化的协同管理,使档案管理的质量、效率和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本阶段实现了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与科技档案管理系统的有效衔接,达到了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管控项目,全面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的双赢目标。前端工程项目管理系统(BPMS)中的相关信息可自动传送到科技档案管理系统,包括设计管理、合同管理、设备管理、施工管理等工程项目管理中各个方面的信息,使科技档案管理人员清楚地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时动态,如:工程项目招投标信息,设计、施工、交工、竣工等时间节点,各类合同签订情况以及相关资料的交付时间等等,便于档案人员在工程项目资料、档案流程化管理过程中很好地把握时间节点,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从而使工程项目档案验收工作顺利进行。同样,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设计资料、设备资料接收与发放信息以及档案专项验收时间节点等也可反馈到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使其他职能部门也能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协同管控,最终确保工程项目按计划节点如期竣工验收。这种相关业务、相关系统信息资源共享的立体式协同管控模式,将企业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推向更高层次,使之更加丰富,呈现出高效便捷、多姿多彩的管理新局面。

二、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感悟

在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中,无论是存量档案的数字化,还是增量档案的电子化,或者是企业档案的网络化,除了必须依靠计算机软硬件等技术与设备的支撑外,档案的基础管理工作不容小觑。再好的技术与设备,若缺乏制度的保障或细节考虑不周,企业档案信息化也终将事倍功半。在此,结合本企业工程项目资料、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实践,从建章立制和注重细节两个方面简述感想。

(一)建章立制,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有序开展宝钢工程项目档案的管理模式是:档案部门集工程项目资料管理与档案管理职能于一身。这种管理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强化了过程管理。工程项目建设初期,所有技术图纸资料都经档案部门发送到各个参建单位;而工程项目建设后期,相应的竣工档案又从各个参建单位移交到档案部门。实现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后,这种管理模式更是如虎添翼。然而,凡事若想收效,制度必须先行。为了与工程项目档案信息化相配套,宝钢档案部门在深入研究、全面了解相关业务流程及文件形成过程,识别管控对象,确定管控范围的基础上,对外以合同形式、对内以体系文件加以固化,从而确保其执行力。同时,充分考虑数字化建设要求,坚持从管理性标准、业务性标准、技术性标准三个层面上系统建设档案数字化标准体系。目前,公司层面制订了近30个制度体系文件,其中涉及工程项目资料与档案管理以及信息化管理的文件约占一半。《工程项目技术资料管理办法》、《国内工厂设计技术资料交付要求》、《国内设备技术资料交付要求》、《国外合同技术资料交付要求》、《技术资料电子文件提供要求》、《工程项目技术资料分发规则》、《国外合同技术资料翻译规定》等文件,主要是从工程项目档案的源头——技术资料管理入手,提出相关要求,作为过程管控的依据,以确保最终形成的电子化增量档案的质量;《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工程项目文件归档范围及归档要求》、《交工资料工作规范》、《工程项目档案验收规定》等文件,主要是从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角度,提出相关要求,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而《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业务规范》则是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准则,涵盖了档案的接收、整理、保管、统计、鉴定、利用等各个业务环节,也包含了信息化管理的方方面面,有力地保障了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执行制度比制定制度更为重要,执行不力,再好的制度也将成为一纸空文。因此,为确保制度的执行力,对内必须将这些制度与企业综合管理体系并轨运行,纳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之中;而对外则通过业务谈判,将制度中的有关内容纳入相关合同或附件,明确具体要求,保留扣除合同尾款的权利。实施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对设计单位提交的电子文件应认真核对,若发现问题,及时退回要求其整改,以确保合同条款的有效执行。同样,档案部门内部的各个业务环节也形成一个PDCA循环,从资料(包括电子文件)接收、资料处理(电子文件还原、资料分发、资料翻译)、档案整编、档案保管、竣工验收、图纸扫描到提供利用,每个环节均实行质量监控,强调前道工序的相关信息必须为后道工序服务,后道工序必须为前道工序的相关信息把关,以此环环相扣,从而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此外,通过每月组织的档案工作质量检查,及时发现管理上的问题或制度上的偏差,不断完善,持续改进,以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序开展。

(二)注重细节,确保档案信息的内在质量企业档案步入信息化管理后,对档案基础工作提出了挑战。如今的工程项目档案收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纸质文件材料的收集,而是以接收电子文件导入本企业科技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为主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对电子文件及其相关的数据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更需要注重内在的质量。如:收集设计单位采用CAD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要预定义归档的数据规范和制作归档光盘要求,包括电子文件的文件格式、背景信息、元数据要求、光盘目录结构等。就文件格式来说,电子文件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文件存储格式,确保能够长期有效利用。为此,本企业提出了两种格式的归档文件,一是经转换后用于还原打印、归档浏览的文件格式,即PDF或TIFFgroup4格式;二是为了满足档案原始性要求,保留所有设计信息,满足今后修改图纸时再利用的原设计存储文件格式,即DWG或DXF格式。就背景信息、元数据来说,要提供说明该光盘整体信息的说明文件、说明读取光盘内各种格式电子文件的环境信息的辅读信息文件及说明每一电子文件目录信息的著录文件。只有符合这些细节要求的光盘,方可顺利导入科技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档案整理。

如何设计企业文化方案篇4

[关键词]档案管理;意识;创新

企业档案是企业的历史记录和重要的信息资源,目前,以科技领先,信息开到的市场经济体制赋予了企业档案新的机遇和价值,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就如何通过法律意识、参与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使档案工作抓住这个重大的发展机遇,在振兴企业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融入企业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服务谈几点认识。

一、强化档案的法律意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档案是企业行为的真实历史记录,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依据,是各类经济活动的凭证,是科学研究的可靠资料,它对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经济利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档案法》是我国档案事业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档案法》,使企业领导和广大员工树立和增强档案意识和法律观念,才能使《档案法》得到有效实施。例如:我公司为了增强员工的档案意识,每年都组织员工进行《档案法》、《保密法》知识考试,还组织部分员工和新进人员到档案局进行学习,强化了员工的法律意识,为企业档案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使企业档案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二、强化档案的参与意识

企业的档案职能应积极主动地服务于生产经营等活动,了解需求,充分发挥档案的服务功能,特别对于企业的基建、科研、设计等工作更要全程动态服务,这样既能保证档案收集齐全,也能及时了解需求,提供必要服务。档案人员也要转变观念,由过去被动“等、靠”意识转变为主动的服务行为。档案管理要深入基层、深入现场,主动到各业务部门收集归档材料,经常督促有关人员及时补办缺少和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文件材料,协助各业务部门制定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在企业基建竣工、新产品定型、科研成果鉴定、设备开箱验收时档案人员都要参加,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加强档案形成的前期控制,丰富和完善档案的库存。

三、强化档案的服务意识

“开发信息资源,服务经济建设”,这是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档案工作是服务性工作,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档案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是整个档案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档案工作的归宿。企业要振兴,要持续发展,不但要收集各类市场信息为企业建设服务,而且更要从企业档案资料中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统计、鉴定这五个环节的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档案资源编研开发具有可行性、实用性、针对性的档案信息,全方位、多层次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和信息情报,以提高服务水平。这些年来,我公司努力强化档案部门的服务意识,使档案工作始终坚持与企业改革发展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切实发挥档案管理的职能作用,在2008年,公司开发研制了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电子档案在公司内部局域网上进行归档,实现了图纸资料、生产计划编研、图纸复制制动化系统,实现了授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该系统的投入运行,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用户,而且标志着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

四、强化档案的创新意识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数字化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整理、签订、保管、统计利用正逐步纳入企业档案管理体系中,档案部门应根据计算机联网的科研发展战略,结合档案管理的原则,实施“从两方面入手,分两阶段完成”的现代化发展步骤。

“从两方面入手”是指一方面要依据国家《档案著录标准》、《中国档案分类法》等国家、行业档案标准,加强对纸类档案数字化的计算机前处理工作,利用企业局域网建立档案信息网站,实现网上浏览、检索、交流互动等服务功能,使经过授权访问的各部门都能方便通过网络了解档案、利用档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也使企业技术信息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就是着手建立库存档案数据库,把现有的档案按照原有的档案方式组织分类,定期通过扫描仪输入到计算机,经过净化、裁剪、拼接、修改,存储压缩处理后,存入光盘,同时也可以将设计人员新设计的数字化图纸及文件资料通过网络存入光盘,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随时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检索、浏览,并能使设计人员能在旧图纸设计基础上采用光栅矢量混合技术,提高设计速度,达到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目的。

如何设计企业文化方案篇5

一、数字化档案概述

数字化档案,就是运用数字设备和技术,实现档案收集、管理、保护,以档案目录数据库和原文数据库为核心,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网络为媒介提供利用服务的虚拟档案。数字化档案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档案存储数字化等方面。具体来说:第一,信息资源数字化。企业的档案不仅有纸质档案,还有一部分电子档案而且这些档案的信息全部存储在计算机中,包括图文等全部内容。第二,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档案信息能通过互联网技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网络体系,不受时空限制进行利用。第三,档案管理自动化。数字化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档案的接收、归档、检索等工作智能化,每个模块工作都在既定标准下运行。第四,信息资源共享。与传统档案不同,数字化档案的信息可以同时供多个用户查阅,资源共享效率大大提升。

二、国有企业数字化档案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日益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完善,信息化工作几乎普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例如办公业务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客户管理等等。在档案管理方面,许多国有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信息化和网络化成了档案建设的主流。然而,我国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与国际优秀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相比,普遍缺乏生机与活力,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

(一)软硬件设施更新缓慢尽管许多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步伐较快,但总体来看国有企业档案室的设备更新缓慢、设备陈旧,大多只能满足企业的日常档案管理工作,难以满足数字化发展的要求。例如,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配置各种型号的扫描仪、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器、电子资料备份设备等,原有的陈旧的、满足不了新时代要求的设备都需要更新。而在实际的档案数字化建设中,一些国有企业软硬件设备更新缓慢,投资力度不够,导致不能满足数字化档案建设的要求。

(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技术难度大数字化档案是高新技术的产物,需要高新技术、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撑。国有企业数字化档案建设过程中,技术密集,面临着许多技术问题。例如,一些数字化产品兼容性较差,短期内就会被淘汰,容易导致数字信息在新的硬件设备和软件中难以读出,技术过时问题不容忽视;档案数字化建设标准难确立,国有企业如何全面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困难重重;光盘等刻录载体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档案数据的保存期限和使用安全。以上这些技术问题,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伐。

(三)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数字化档案离不开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离开了数字化设备档案就不能存在,所以数字化档案稳定性较差。在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频率加快的今天,数字化档案在保存、传输和利用等方面的安全性风险日渐加大;加之数字化档案具有容易被更改、被复制等特征,国有企业数字化档案的安全性日渐凸显,如何确保数字化档案在任何状态下都能处于安全状态非常重要。

(四)业务问题不容忽视传统档案管理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因而国有企业纸质档案数字化操作中必然面临一系列的业务问题,这些业务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影响国有企业数字化档案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首先,原始档案的鉴定工作。在进行档案数字化之前,要对原有纸质档案进行鉴定,以明确数字化工作的操作程序和范围。而在鉴定过程中,标准不一,人为造成了档案数据的不完整。例如,有的国有企业在界定数字化扫描范围时,只扫描正本,而对定稿、草稿等资料不进行扫描;有的国有企业由于档案没有正本或定稿,扫描了草稿的档案。其次,档案的拆卷(件)与装订问题。尽管国家档案局推出了立卷改革,精简了档案整理流程,但国有企业数字化档案建设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整理以前的案卷,这些案卷扫描时不进行拆卷和装卷是不可能的。所以,数字化扫描前到底要不要拆件,或者扫描后要不要装卷,成了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

(五)档案数字化人才缺乏数字化档案建设需要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一支既懂档案管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是国有企业数字化档案建设的瓶颈问题之一。一些国有企业在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由于人手紧张、精通业务的人才缺乏,往往依靠一些有资质的档案扫描公司开展数字化档案工作;一些国有企业经费不足,人员编制受限,没有能力培养或引进优秀的档案管理人才。总之,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是很多国有企业数字化档案建设中的瓶颈问题。

三、国有企业数字化档案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针对国有企业数字化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一)加强领导重视程度,增加经费保障国有企业数字化档案建设关系到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在组织结构、人员队伍、经费保障、部门协调等方面获得领导的大力支持。可以说,领导的支持的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首要条件,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国有企业的领导只有充分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数字化档案建设的必要性,才能在组织和经费方面给予足够的保障,把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纳入到企业管理常规任务中,推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例如,在数字化档案建设过程中,前期工作量较大、时间紧迫,在数据加工时可由领导出面,聘请临时工作人员帮助完成任务;数字化档案工作开展后,如果岗位和人员设置不科学,经费短缺,同样应向领导反映,及时解决存在问题。针对软硬件设施更新缓慢的问题,国有企业应逐渐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企业数字化档案建设投入必要的设施设备,确保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档案事业是国有企业的基础事业,档案数字化工作是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因此国有企业要加大档案数字化建设投入,强化档案数字化软硬件设施建设,在企业预算中固定单列经费项目,并尽可能逐渐增加经费预算,确保经费支出落到实处,

(二)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引进新技术国有企业在数字化档案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复合型人才缺乏的问题和多方面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国有企业应在加快人才培养步伐的同时,适当引入新技术。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员一般都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计算机操作能力不高、习惯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有企业应花大力气培养一批既懂档案业务管理,又掌握自动化、网络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型、技术型和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加强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升管理员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公开招聘等方式,吸引优秀的档案管理人才,充实企业数字化档案建设人才队伍。新技术引进方面,国有企业要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引入网络技术,引入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和系统,更新和改善原有的档案管理方式,突破传统档案管理的时空限制,提高国有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三)积极应对数字化档案的安全问题首先,要增强档案管理员的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数字档案具有脆弱性,不仅人为因素会损坏档案,自然因素也会损坏其数据。档案管理员在档案信息保存、传输和共享等管理过程中,要具有安全意识,按照标准化工作制度进行操作,避免档案的损害和数据的篡改、复制等。其次,推行档案保管双套制。确保国有企业的数字档案、纸质档案都有备份,各有两套进行存档,而且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都要长期保存。最后,推行数字档案异地存储方式。为了避免数字档案在某个地方损坏后就彻底丢失的安全风险,国有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可以采取国家档案馆的做法,建立异地备份库,对一些重要的档案进行异地备份,保证档案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况都处于安全状态。

如何设计企业文化方案篇6

企业标志代表企业全体。对生产、销售商品的企业而言,是指商品的商标图案。

企业标志有抽象性的、具象性的和非图案的字体标志。

企业标志是视觉形象的核心,它构成企业形象的基本特征,体现企业内在素质。企业标志不仅是调动所有视觉要素的主导力量,也是整合所有视觉要素的中心,更是社会大众认同企业品牌的代表。因此,企业标志设计,在整个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标志有如下特征:

(一)识别性

识别性是企业标志的基本功能。借助独具个性的标志,来区别本企业及其产品的识别力,是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利器”。因此通过整体规划和设计的视觉符号,必须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冲击力,在CI设计中,标志是最具有企业视觉认知、识别的信息传达功能的设计要素。

(二)领导性

企业标志是企业视觉传达要素的核心,也是企业开展信息传达的主导力量。标志的领导地位是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活动的集中表现,贯穿和应用于企业的所有相关的活动中,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还体现在视觉要素的一体化和多样性上,其它视觉要素都以标志构成整体为中心而展开。

(三)同一性

标志代表着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文化特色、企业的规模、经营的内容和特点,因而是企业精神的具体象征。因此,可以说社会大众对于标志的认同等于对企业的认同。只有企业的经营内容或企业的实态与外部象征——企业标志相一致时,才有可能获得社会大众的一致认同。

(四)造型性

企业标志设计责现的题材和形式丰富多彩,如中外文字体、具角图案中外文字体、具备图案、抽象符号、几何图形等,因此标志造型变化就显得格外活泼生动。标志图形的优劣,不仅决定了标志传达企业情况的效力,而且会影响到消费者对商品品质的信心与企业形象的认同。

(五)延展性

企业标志是应用最为广泛,出现频率最高的视觉传达要素,必须在各种传播媒体上广泛应用。标志图形要针对印刷方式、制作工艺技术、材料质地和应用项目的不同,采用多种对应性和延展性的变体设计,以产生切合、适宜的效果与表现。

(六)系统性

企业标志一旦确定,随之就应展开标志的精致化作业,其中包括标志与其他基本设计要素的组合规定。目的是对未来标志的应用进行规划,达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科学管理。从而提高设计作业的效率,保持一定的设计水平。此外,当视觉结构走向多样化的时候,可以用强有力的标志来统一各关系企业,采用统一标志不同色彩、同一外形不同图案或同一标志图案不同结构方式,来强化关系企业的系统化精神。

(七)时代性

现代企业面对发展迅速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生活和意识形态,不断的市场竞争形势,其标志形态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特别是许多老企业,有必要对现有标志形象进行检讨和改进,在保留旧有形象的基础上,采取清新简洁、明晰易记的设计形式,这样能使企业的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常,标志形象的更新以十年为一期,它代表着企业求新求变、勇于创造、追求卓越的精神,避免企业的日益僵化,陈腐过时的形象。

企业标志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图案设计,而是要创造出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符号,并兼有艺术欣赏价值。标志图案是形象化的艺术概括。设计师须以自己的审美方式,用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去描述它、表现它,促使标志主题思想深化,从而达到准确传递企业信息的目的。

企业标志设计的难点是如何准确地把形象概念转化为视觉形象,而不是简单的象什么或表示什么。即要有新颖独特的创意,表现企业个性特征,还要用形象化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

如何设计企业文化方案篇7

关键词: 管理经济学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 措施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建设中最具基础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质量和成果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本文针对管理经济学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提出如下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管理经济学课程建设的关键。建设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管理经济学课程保持高水平的重要保证。高校应创造机会让教师到名牌大学进修本专业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讲课技巧;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任课老师要到企业去学习锻炼,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门类的师资需求,从而真正做到以队伍建精品,以精品促队伍。

2.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与整合

博弈论、信息经济学与现代制度经济学在管理中的决策方法越来越多,企业的多目标与不确定性分析日趋成熟,更多地研究关注企业的内部结构,教师要经常关注学科的最新发展,并将相关内容在教学中给学生作介绍。管理学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系统论的、决策论的、权变论的、企业文化论的、比较管理论的管理学理论流派相继崛起,各领。管理经济学课程需要不断吸收诸多管理学理论流派的精粹,夯实自己的体系,为管理学提供经济学理论的直接基石。

高校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为本、专科和不同专业设置不同难度和深度的课程,形成层次分明、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管理经济学内容组织的重点,应是将整个理论整合成一套指导企业决策方法和工具,否则学生学完之后仍然对如何应用这些杂乱无章的理论感到茫然。比如,企业面临的难题是市场需求(商机)如何界定,商机的大小如何测量,商机的开发规模如何决策,商机的开发效益如何评估,以及商机的开发风险如何防范。这些难题散见于市场营销、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作等课程中,因此将其借用和整合起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形成统一的理论和方法。

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案例教学。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选择与我国经济体制和企业改革密切相关的大量“热点”问题、学生所熟悉的企业、学校所在地区的企业、学生周围的事情作为案例讨论材料,很受学生欢迎。比如供求分析与四川柑橘、家电下乡对企业与农民的影响、两会议案的分析、网吧的市场结构与竞争策略等。其他管理学科的案例都可以拿来分析,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收集资料,分析和编案例,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又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感到收获很大。

(2)讨论课。每次课程开始(结束)时分别对上次(下次)课程讲授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安排),指定相关参考资料,留下问题,然后让学生回去查资料并提供与学生专业相关或者感兴趣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甚至采取辩论的形式,活跃课程气氛;强化多媒体资源的交互性(BBS),要求学生多提问、多交流。第二节课开始花一些时间,找一些准备充分的同学上台讲,通过这种形式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更多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3)引入对抗机制。可以抽出6个学时搞对抗竞赛的形式,将整班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讨论某个管理问题或人点问题,提出各组的意见与理由,进行辩论,教师根据各组效果打分计入平时成绩。

(4)参与式学习。安排适当章节或案例让学生讲授,其余学生提问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

(5)训练学生动手。一是利用课堂练习,要求学生们思考解决我国经济和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难题;二是利用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们组成团队,研究一些企业管理中的难题,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思路;三是利用考试环节,出一些应用性问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解决方案。

(6)更新教学方法。比如“案例―理论―建构”学习法,帮助学生加深对MIS和企业战略之间关系的理解;“引导”―“发现”―“研讨”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参与”―“互动”―“自主”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从教学形式上可以将板书、幻灯片、视频、动画等结合起来进行,多种教学形式的组合可以避免视觉疲劳,而且可以提高同学的兴趣,特别是动画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的视频片断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这些视频片断可以来自于电影、电视新闻、科教影片等,在教学中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实践性教学

(1)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意味着教学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依托一些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一些校企科研项目,为企业进行调研分析、解决问题,提供决策方案。

(2)准备模拟实验软件,教师团队和企业合作开发“管理经济学虚拟软件”,通过“在线实训”让学生感受企业运作的全过程。通过这些系列实践项目的完成,能促进“学以致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在校内、在短期内实现“教学”和“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3)将管理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与计算机软件工具结合起来,很多企业管理决策,如成本收益分析、供求均衡、需求估计与经济预测、弹性分析、生产决策、成本估计、风险决策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需要进行建模以及数据和图形的动态分析,学生们必须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这些计算,掌握现代化的工具。我们准备了几节实验课,设计一些经典的实验,编写完整的实验手册,用Excel、SPSS等软件指导学生准确和快捷地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企业的决策分析中。

5.促进资源共享与科学研究

做好课程资源上网计划与知识共享系统,比如一个好的案例,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原理与用法;一个好的课件,悦目引人。形成有好的带头人、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及时交流互补,通过相关项目的研究,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实践与创新方面良好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程博.管理经济学教学模式研究――基于会计专业硕士(MPAcc)教育角度[J].财会通讯,2009,(3):149-151.

[2]苗苗,沈玉顺.普通高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3):24-26.

[3]马永红,雷庆.大学精品课程建设:一个新的视角[J].江苏高教,2009,(5):64-67.

[4]刘德宏,蔡燕弟.对管理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9-70.

[5]陈旷.经济理论与组织管理的完美结合[N].中国图书商报,2001.

如何设计企业文化方案篇8

一:概述随着中国加入WTO,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必将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热点。随着人们对汽车消费的急剧增加,汽车制造企业必将迅速扩张。另一方面国外庞大的跨国汽车制造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凭借质量和成本的优势对国内汽车企业形成了冲击,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生存面临更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汽车企业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客户的满意度、强化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就成为企业领导决策的重中之重。同时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消费品和工业用品日益呈现出"定制"的特点。从国外的汽车制造集团来看美国的福特汽车、德国的宝马汽车、日本的马自达等等,都可以由客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喜好进行"个性化的定制",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但是如何来实现对企业来讲也是一个难题。在汽车行业,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较高,企业信息化的意识较强。具备一定规模的汽车企业基本上已实现了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和车间内的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PSC),车间的生产已经高度的自动化,但是如何按照客户的订单要求来最优化安排生产、如何分析、控制质量、如何面对当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满足当前用户的要求、如何将车间的有效生产数据及时的传递到ERP系统、如何更有效的控制人力资源和物料损耗等、如何实现汽车个性化生产、如何实现有效的汽车追踪(“汽车召回”)制度等问题又出现在企业的管理者面前。基于这种现状,在国外的大量汽车制造企业的成功MES项目实施基础上,华章电气与世界上的知名MES系统的供应商Invensys集团的Wonderware公司共同合作,推出有中国汽车行业特色MES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起着沟通企业管理ERP系统和车间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信息集成的作用,真正实现汽车行业企业全过程的一体化从生产计划、人力资源、原材料消耗、生产控制、指令下达、产品追踪、成本控制等的核心作用。二:系统功能HZE-MES系统是专门为汽车行业各个车间(发动机/变速箱车间、冲压车间、焊接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等)定制的一套MES生产执行管理系统,该软件根据汽车行业用户的特点离散型,质量高等,专门为企业以及各车间建立各种生产模型和优化生产模式,从生产任务的下达,到各种原材料、消耗品、人力、设备等资源的分析,产品的制造过程跟踪,条码打印,质量分析,性能分析,与ERP系统和PLC系统进行实时通讯、采集数据……直到汽车成品离开企业和以后的产品追溯等功能。1、产品生产任务分派及调度:系统根据ERP来的合同,制订安排作业计划,同时可根据实际要求或资源变化动态调整生产作业计划,可以对各种生产计划的删除、追加和执行顺序的变更等功能。2、产品、物料跟踪:系统为企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动态提供生产计划执行和跟踪所有资源当前状况。3、质量跟踪、控制、分析:根据不同的订单的质量要求,可将控制数据送到过程控制系统,同时我们从过程控制系统中读取大量、实时的生产数据,提供给企业工艺、管理人员进行分析、统计等。4、汽车识别跟踪:根据在生产过程中的序号唯一性,从开始就打印条码序号,确保跟踪到每一个产品。5、产品性能分析:根据过程控制系统中的数据,系统分析产品的性能是否满足客户的要求,并根据企业的要求来决定产品的去向。6、生产成本控制:根据生产计划的安排,系统提供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同时可以按照具体人和班次的分析、统计等。7、生产指令下达:系统可以轻易的将各种生产过程中所要求的生产作业指令下达到各个生产工段和操作人员,同时可以轻易的管理各种电子文档。8、库存管理:系统可以将各种原材料、在制品、成品进行各种管理,同时将各种数据报表定期的送给ERP系统。9、生产设备监视:系统能读取生产过程的数据,同时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提供数据报告,并根据设备运行情况调整生产作业计划。10、产品文档制作:通过生产过程中数据采集,建立产品装配档案、质量档案,包括各种ISO的文档。11、各种报表制作:系统能方便的提供企业所需要的各种报表。供企业管理人员和操作员使用。华章电气针对具有不同车间生产线、不同规模的汽车企业都有不同功能配置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可以满足各个用户的真正需要。

如何设计企业文化方案篇9

关键词:乡镇企业 档案管理 问题 对策目前,乡镇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时代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档案管理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档案是企业各项活动的原始记录,真实地记录了企业成长发展的历程。为此,乡镇企业档案管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西档案工作,势在必行。

一、档案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性

1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是企业管理的中重要的一环。但在一些单位,容易忽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对档案材料的管理杂乱无序,从而对企业管理决策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有的档案仅保存在个人或各个部门,当有人员调动或离职,就容易造成档案信息的断裂;有的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信息没有及时更新,甚至对机密档案没有严格的管理措施,造成信息泄密和信息流失。

2档案管理是企业核心资源的管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反映出一个企业科学管理的水平,是企业核心资源可追溯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重要决策来原的主要依据。可以说,档案管理就是对企业重要信息的科学管理。

3档案管理是企业历史信息的管理,档案管理做为企业的一项基本工作,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等信息的真实记录,也是企业发展历史的积淀,是企业文化的延伸。做为一项基本工作,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体现公司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体系,也是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的前提。

二、乡镇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领导的档案意识淡薄,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多数乡镇企业的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没有领导分管档案工作,或者“分而不管”,档案工作无人负责,无人管理,不能及时传达、贯彻、落实《档案法》及档案事业管理机关的指示、规定。有的单位连档案部门召开的会议都无人参加,有的即使派人参加了也是应付差事,会后音信皆无,领导的眼里只盯住经济效益,很少过问档案工作,甚至在会议上根本设有谈过关于档案管理工作,更何况管理目标、计划。

2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落后。一些基层企业,档案归档后,工作人员大多仍采取手工归档方式,对其进行整理编目。造成工作人员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档案利用者到档案室查阅档案的时候,检索速度慢、查准率低,频繁使用还会造成资料损坏。一些大型企业,虽然档案部门配置了现代化管理设备,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但从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形式、管理对象、功能实现程序等方面看,其实不少企业是将计算机管理系统功能目标和运行机制确立在本档案室内部案卷级和文件级的目录编制、统计与检索等基础性管理上,系统功能结构设计单一,缺乏综合处理技术能力。

3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较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档案文件的形式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办公自动化的过程中,电子文档、图片、音像资料等成为档案原始记录资料也越来越多的出现。而因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不足,极易造成电子档案损坏、丢失、泄密、病毒感染等事件出现,如何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科学化档案管理,提高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安全性,对档案管理工作者来讲任重而道远。

三、乡镇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做好思想发动工作。要使乡镇企业有关人员,认清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执行档案法规的严肃性。据了解,在有些地方,乡镇企业的经营者,只知道手头上拿的是文件或资料,不知道什么是档案,什么是《档案法》,更不知道《乡镇企业档案管理办法》了。因此,对于类似这些乡镇企业,不仅思想发动工作的任务相当艰巨,而且还要从头开始,从档案工作的“启蒙教育”做起。

2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增加档案工作人员报备、考核制度。在民营企业,企业兼职档案人员更换较为频繁,建立兼职人员更换的报备制度有利于稳定档案人员队伍,也有利于集团档案管理员对所属企业新任的兼职档案员进行及时的上岗培训。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劣主要通过内部的考核来评价。因此,企业应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档案分管领导、企业档案管理员、部门档案负责人及兼职档案员的考核,并制定考核标准。对于所属企业的档案考核应纳人所属企业负责人、企业档案管理员的考核。值得注意的是,所属企业档案工作的考核和集团本部各职能部门档案工作的考核应由集团企业档案管理员负责。因为集团企业档案管理员通过日常的指导,最了解其他部门或所属企业兼职档案员的工作情况,能更公正地考核其业绩,有利于推进企业档案工作。

3抓好档案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采取措施,减少档案人员流动。有关部门要定期举办档案人员培训班,提高档案人员专业水平,让档案人员参与评定职称。搞好企业档案评比,调动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使档案工作顺利进行。为企业各部门和社会服务。

4加大档案行政执法指导监督的力度。乡镇企业档案管理.仅仅依靠行政监督手段是不够的,必须运用法律、宏观管理和指导等各种形式,使企业的档案管理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才能真正达到监管的目的。为此,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授权,根据本地区乡镇企业的特点,制定出监督管理的具体细则;对乡镇企业档案工作实施登记管理,定期检查,实行全程监督和检查,依法对乡镇企业违反《档案法》悄况进行查处;在监管中,要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确定重点监管范围和对象,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提供业务上、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切实为企业档案管理排优解难。

总之,乡镇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有的地方或企业还仅仅是个开头,如何调动企业自身的积极性,使企业能自觉地重视本企业的档案建设,还是一个值得我们继续努力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晓勇.关于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2]巩颖勤.企业档案管理创新工作的思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如何设计企业文化方案篇10

关键词:设计 创新 设计过程

中图分类号:

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b)-0252-02

设计创新的巨大作用不言而喻,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设计创新对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企业管理者或设计管理专家去考虑产品创新引入设计时,企业是如何组织设计创新活动的。该文从项目过程的角度把设计创新分为四个阶段,系统分析了各阶段的主要任务以及人员构成,为那些想要进行设计却苦于无从下手或顾虑太深的企业提供理论依据。

1.设计创新的过程

该文研究的设计是狭义的工业设计,表达产品的形式、功能以及形式与功能的集合属性,设计作为重要的创新手段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和企业管理者的关注。设计创新是一种以设计语言为驱动力的创新,在设计创新的过程中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作为设计语言要素的产品符号、风格、象征迫切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以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设计创新过程是一个感性思维不断跳跃的过程;而组织过程则是一个系统的、有条理的过程,理性、常规的思维模式是其运作的基础。因此,设计创新的组织过程是关于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如何运用理性思维管理设计创新活动的一项研究。该文从项目运作的角度将设计创新过程分成四个阶段:设计创新的准备、设计创新的发展、设计创新评估与实施以及设计创新验证与反馈。

1.1设计创新的准备

设计创新的准备阶段包括企业内部环境评估、战略的确定、制定设计计划书、市场调查与研究等工作。

企业要搞设计创新,首先应对内部环境进行评估,可以从资金、人力资源、技术等角度来判断企业自身有无实力进行设计创新,或进行何种程度的设计创新,以及是否可以承担设计创新失败的风险。

企业内部环境评估通过后需经进一步明确设计战略,优秀的设计战略往往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像美特斯邦威的设计战略就是“不走寻常路”,这在追求个性的青少年一代中得到了很高的认可。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研发能力薄弱是其不敢引入设计创新的根源所在。基于此种情况,中小企业可以采取仿效战略、集中战略。对于一部分有了资金,技术与设计能力积累的企业,可采取产品差异化战略、产品多样化战略、与率先进入市场等多种战略。

企业一旦明确了设计战略,就要进一步制定设计计划书,对某个产品的设计要求、标准、方法、步骤等进行详细的说明,这是用理性为感性搭一个框架,使后期的设计创新能在限定范围内开展,尽可能的避免设计失败。

企业是设计创新的主体,主动出击,积极寻找产品创新的契机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此,企业必须定期开展市场调研,从消费者的行为、情感需求、消费倾向等角度人手,把握未来的市场需求动向。理性方式获得的市场信息往往可以迎合市场品味,而感性方式带来的创新观念往往可以创造市场。创造了苹果神话的乔布斯则一向反感市场调研,坚信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思维可以引领市场浪潮。的确市场中的潜在需求是很难通过调研的形式获得的,但设计都是源于生活的,企业除了理性的开展市场调研外,还需要培养设计师的创作灵感,让设计师全方位的体验各种生活。

此阶段参与人员有营销人员、设计师、设计管理人员,其中营销人员与顾客直接接触,他们主要负责市场信息的调查与收集,帮助企业进行机会识别,界定细分市场以及顾客需求的判断。马克思说过,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设计师与设计管理人员需要走进市场,亲身体验,这是为设计师捕捉设计灵感以及设计管理人员把握设计方向提供认识的来源。有些企业在设计准备阶段还会邀请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共同探讨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1.2设计创新的发展

设计创新的发展主要是产品概念的形成阶段,这也是考察设计师设计能力一个阶段。设计师在进行产品概念设计时,创造性的思维极其重要,也就是说设计师要打破常规的束缚,大胆的设计产品新颖的特色,并将自己的构思展示在草图或模型上。但这并不是说,设计师可以进行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设计,他还需要考虑设计准备阶段的市场调研信息与设计方向以及设计的可生产性等问题。

因而产品的概念设计是约束条件与设计师创意相统一后的成果。为了寻找一个满意的方案,管理人员可要求设计师尽可能的想出多种可行方案供企业筛选。如苹果公司就要求设计师都要制作10个截然不同的设计模型,然后大幅度的削减到3个模型,最后只剩下一个最佳的设计。

由上可知设计师是该阶段的主体,而设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以及财务人员则扮演辅助设计的角色,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与设计师进行必要的沟通,为其提供设计方向、技术、生产、成本等约束信息。

1.3设计创新的评估与实施

设计的发展阶段产生了大量的设计方案,但最终投放市场的方案只有一个,这就需要对各方案进行评估与筛选。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首先要确定评价的标准,如今产品设计越来越复杂化与多样化,这就要求评估人员需从如功能、美感、经济、环保等不同角度来评价。

设计评估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中期与后期。设计评估初期主要是删除那些明显背离设计目标与标准,或者没有发展前景的设计方案。评估中期主要考察设计结构是否合理,设计机能是否有利于人,该设计是否达到了安全标准、材料的选用是否能与生产工艺相适应。评估后期主要是考察设计是否具有生产可行性,生产成本如何,是否符合市场目标。这时可进行小批量的生产,观察生产过程中是否出现问题。

1.4设计创新的验证与反馈

设计并不因产品上市而宣告终结,有些产品真正进入市场可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产品刚进入市场只是一个试销的阶段,该阶段主要是产品销售信息与用户体验信息的搜集与回馈,然后再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可以说这阶段是下一个设计创新的起点,因而参与人员以及人员职责都与第一阶段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