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十篇

时间:2023-11-15 17:46:55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篇1

[关键词] 小麦 病虫害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190-01

一、前言

小麦在我国北方是比较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对农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小麦的种植面积非常广,如果有病虫害入侵,极易导致大面积的感染,从而给种植户带来损失。现在尽管对于小麦常见的病虫害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缺乏科学的防治措施,这加大了小麦感染病虫害的几率。

二、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而小麦由于气候和水分的影响是河南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整体分析,2013年河南省小麦的病虫害情况是正常水平的。通过统计全省的数据,发生了小麦病虫害的面积一共为1920万km2,其中,910万km2发生的是小麦病害,1010km2发生的是小麦虫害。由此可以看出总体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面积是不大的,并且发生虫害的面积要比发生病害的面积要大,小麦病虫害发生几率有降低的趋势。同时,在入春时虫害发生较早,病害发生交往,这也是一条规律。

三、小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1.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种类及防治

1.1病虫害种类

在小麦播种期间进行病虫害防治是最有效果的,不但可以节省人力物力,也可以针对多种病虫害一网打尽。小麦播种期间常见的病虫害为小麦吸浆虫、黑穗病、蛴螬、小麦纹枯病和地下害虫蝼蛄等等。要针对这些病虫害进行集中治理。

1.2防治措施

在小麦选种阶段,要针对常发的病虫害种类选择抵抗力比较强的品种。在播种过程中合理布局,防止播种过密而导致小麦不能正常生长,抵抗力下降。

播种之前,可以预先在土壤中施放一定的农药去除病虫害。在耕地插秧前均匀释放在土壤中。结合经济性考虑,可以使用40%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者是50%辛硫磷颗粒剂,加入20kg细沙或者煤渣,再加入3kg水制作出平常所称的“毒土”,可以消灭土壤中残留的病虫害。

在小麦播种之前除了要对土壤进行消毒以外,对即将要播种的种子,也要进行相应的除病虫害工作。要使用规定的药剂即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没100kg的种子进行拌种,这能够很好地杀死残留病虫。同时也可以使用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胺磷对每50kg种子进行拌种,拌种的药物以及比例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病虫害灾情决定。这样的流程对于预防小麦黑穗病和枯死症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2.返青拔节期病虫害种类及防治

2.1病虫害种类

小麦的返青拔节期是小麦茁壮成长的时期,这个时期同时也是一个病虫害高发时期,比如说纹枯病,吸浆虫等病虫害在这个时期作用得相当频繁。因此这也是一个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要针对这些常出现的病进行专门的防治,如果这个阶段小麦受到感染将很容易导致低产的情况出现。

2.1防治措施

针对纹枯病的防治应当重视返青拔节时期小麦的喷雾工作。喷雾不仅仅要按照相关规范来操作,同时也要尽量早来进行此项喷雾工作。在药物选择上,建议每亩使用5%井冈霉素200mL兑水1500kg左右喷洒在麦茎基部进行防治,喷药需要重复多次,每两次之间的间隔为半个月左右。

麦蜘蛛的清除可以选用每亩73%克螨特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在返青拔节时期喷洒在小麦上。这样能够有效地治理麦蜘蛛。同时在种植工艺上,不仅仅要重视药物的喷射,同时也要进行合理的农业栽培。比如说定期对小麦田拔出杂草,浇水和施予肥料等。只有小麦长势良好,才能充分的抵抗外界病虫害的干扰。这样也就能保证小麦产量的上升。

3.孕穗和抽穗扬花期病虫害种类及防治

3.1病虫害种类

在孕穗和抽穗扬花期常见的病虫害种类有红蜘蛛,白粉病,赤霉病等等。由于此时期是小麦成熟时期,因此也是病虫害防治最为关键的时期,因为病虫害往往在这个时期最为高发。在这个阶段做好病虫害防治措施有利于小麦顺利结穗。

3.2防治措施

对于红蜘蛛的防治应该趁早进行。药物喷洒可以使用扫螨净可湿性粉剂大约50ml加入500kg的清水进行,这样能够有效的在红蜘蛛还没有长大时杀死幼虫。

在孕穗和抽穗扬花期要对小麦的生长状况和病虫害感染状况进行密切的关注。要杀害小麦蚜虫,应该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加入40kg的清水进行喷洒,当蚜虫数量较多时,可以酌情增加药物的量。而对于小麦在这个时期高发的白粉病和锈病等,可以采用20%三唑酮乳油或者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加入60kg清水配成喷剂喷洒在小麦上。注意喷洒时期越早越好,这样治疗效果也就非常明显。

为了提高小麦的质量,要对小麦进行施肥,喷药,去除杂草等措施。而孕穗和抽穗扬花期更是决定小麦产量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要特别关注,一旦不幸在这个时期感染了病虫害那么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同时关于药物的浓度和使用量要按照基本的规范来配置,不过当病虫等比较频繁严重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药物浓度。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不仅仅是喷药可以做到的,在小麦播种期,返青拔节期和孕穗和抽穗扬花期要结合农艺基本护理措施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四、结束语

要达到成功的预防小麦病虫害的效果,需要在小麦的病虫害高发三个阶段,即播种期,返青拔节期和孕穗和抽穗扬花期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再加之药物预防来防治小麦病虫害。农业工作人员需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小麦病虫害防治当做工作重心,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减少农民损失。

参考文献

[1]李克祥;姜洪涛:浅谈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0)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篇2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9.044

随着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的增加,小麦的高产和高质量成为农民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小麦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做好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就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1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

1.1时间误区

时间误区主要是农民没有准确把握小麦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间。由于农民对病虫害的认识度不高,导致小麦已经严重受到病虫害侵害时才发现,这样就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的效果自然不理想。比如小麦纹枯病显现比较晚,一般在3月份应该开始防治,而许多农民在4月才发现问题,这时防治不仅要花费较多的成本,而且防治的效果也不理想。有的农民对病虫害的防治提前,比如小麦蚜虫,只要它的益害比例是在1∶150就不用进行处理。而农民却见到虫害就杀死,结果虽然害虫杀死了,但是也对小麦及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1.2药剂误区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随着气温等其他外界条件变化会导致各种病虫害的发生,不同的病虫害是需要不同的药剂来处理。但是绝大多数农民对病虫害的认识不到位,只是简单地喷洒农药和施肥,并不能彻底消灭病虫害,反而延误了病虫害治理的最佳时期。

1.3灌水误区

绝大多数农民在病虫害的防治时都存在用水量少的问题。而在实际病虫害的防治中是要根据病虫害的数量、田地的干湿程度和田地的面积来确定用水量。水量过多会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危害,水量过少会减弱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2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2.1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对于小麦的生长过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因此在播种过程中一定要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播种前要先将田地精细耕好,并清理田地里的杂草,尽可能减少细菌基数,可每亩施用30公斤辛硫磷颗粒拌土并洒入田中,这样可对地下病虫害起到防治作用。要对小麦的种子进行拌药处理,可以使甲基柳磷乳油和水按照1∶800 的比例与种子进行拌种,此方法能起到很好的防治病虫害的效果。

2.2返青拔节期

在小麦返青拔节生长时期比较容易发生的是枯萎病、吸浆虫、红蜘蛛等,这些病虫害对小麦的为害比较严重,如果不能及时防治,将会对小麦的生长及产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一定要把握好最佳时机,可将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使用进行喷洒。要把握好小麦返青拔节期的小麦幼苗生长情况,将甲基异流磷乳油或辛硫磷乳油按照适合的比例对水,均匀地喷洒在麦田中,同时利用浅锄对田地进行翻土处理,以达到防治害虫的作用。

2.3抽穗期

小麦抽穗期是小麦生长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决定着小麦的最终产量和质量,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小麦病虫害高发的一个时期。为害比较严重的有白粉病、叶锈病、赤霉病、小麦蚜虫以及叶枯病等。在抽穗期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最佳防治技术就是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调整小麦的整个生长环境,进行综合防治。首先可以选择使用20%菊马乳油 80毫升对水35~50公斤,在每天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后进行均匀喷洒。其次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同时可在发病初期使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70 克对水30公斤进行每周1次,连续2~3周均匀喷洒。在使用药物之后,病虫为害基本都会集中在小麦的顶部,因此还要对小麦的顶部进行喷雾处理,如果遇到阴雨天还要做好药物的补喷工作。

2.4灌浆期

灌浆期是小麦颗粒成熟和饱满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比较常见的是白粉病和小麦锈病。此时期病虫害的防治主要是选择使用25%的快杀乳油每亩使用38亳升对水30公斤进行田间喷雾。如果这个时期出现黑胚病,则可以使用12.5%的禾果利可湿性粉剂每亩使用752克对水30公斤进行田间喷雾防治。

3结语

对于小麦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多数农民不能把握最佳时期,还增加了成本投入。农民要多学习先进的防控技术,熟悉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时对小麦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做好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对于小麦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小麦生长的各个过程都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以保证小麦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篇3

[关键词] 小麦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089-01

根据现状来看,小麦种植已经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准,与之相应的田间管理也正在逐步完善。小麦的成长阶段具体包括了播种期、小麦拔节期、抽穗和扬花期、小麦灌浆期等不同的阶段;针对各个的阶段,农户都需要重视麦田的病虫害防控以及日常管理。这是由于,只有依照因地制宜的思路来管理麦田,才能够获得病虫害防控的良好效果[1]。结合小麦的不同类型,做好差异性的麦田管理。这样做,有助于在最大范围内防控病虫害的蔓延,在此基础上确保小麦的高产性和优质性,为农民增收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1 田间管理的要点

针对田的前期管理:通过培育壮苗的措施,能够确保越冬的小麦顺利成活。由此可见,初期栽种小麦时就有必要培育小麦的壮苗。具体而言,培育壮苗的关键就是设计均匀的间距,对此可以选择疏密补稀的栽培手段。在检查麦田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移出较大密度的麦苗,然后把它们填补于稀疏的部位。经过麦苗的移植,就需要补充麦苗必备的水分。如果旱情较重,则有必要在初雪到来前再次为麦田浇透水[2]。在追肥的过程中,关键点在于地力较弱或者基肥不足的区域。如果需要施加氮肥,那么通常选择20%的氮肥用来确保小麦越冬。

针对麦田的中期管理:小麦生长过程中,麦田的中期管理应当构成关键的要素。做好中期的麦田管理,能够在根本上确保小麦具备优良的光合作用,在此基础上达到丰产目标。具体的措施为:针对小麦返青期,需要选择中耕松土的措施来促进麦苗的早发;对于田间的裂缝需要及时密闭,通过这种方式来防控麦田遭受冻害。在春季的时期,通常需要追加三次或者更多次的氮肥,每公顷至少需要追加20千克的尿素。到了小麦生长期之后,农户有必要注意麦田灌溉,确保分次追肥。同时,针对麦田还需要确保适当的灌溉,麦苗到了拔节期后就需要保持通风并且注意浇水,确保地温的适中。

针对麦田的后期管理:后期管理具体包括了小麦抽穗直到麦苗成熟这段时间。在这个阶段内,田间管理包含了麦田灌浆、小麦授粉、小麦开花和后期的抽穗等。做好后期的麦田管理,有助于在根本上确保产量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也提升了小麦的整体质量。到了后期的小麦灌浆期,土壤应当具有适中的含水量。通常情况下,到了开花期就不需要增加过多的灌溉水分。针对籽粒灌浆和受精结实这两个阶段,农户有必要格外予以重视。

2 防治病虫害的具体策略

近些年来各地都着手调整原有的农业结构,面对新的趋势,小麦栽培也更加重视麦田的高产性,以此来确保增收目标的落实。然而,生长中的小麦如果遭受严重的病虫害,那么通常就会表现出减产的趋势。在防控麦田病虫害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从全面的角度入手,杜绝病虫害对于小麦作物的伤害。然而,田间管理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有必要依照小麦作物的真实情况来确定必要的防治措施。具体而言,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对策和措施包含了如下:

2.1 小麦播种时期的防控

在播种阶段内,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关键点就在于减少病虫基数。一般情况下,播种期经常出现的病虫害包括了吸浆虫、地下害虫以及小麦纹枯病等。通过药剂拌种或者土壤处理的措施,就可以有序防控播种期的小麦遭受病虫害。例如:针对播种期的小麦可以选择200克三唑酮的湿润粉剂,通过拌种的方式来杜绝白粉病、小麦纹枯病和黑穗病。如果麦田频繁遭受金针虫的危害,那么需要选择磷乳油来拌种,这样做还可以防控蝼蛄的虫害[3]。

2.2 小麦拔节期的防控

在小麦返青和小麦拔节的时期,有必要针对麦蜘蛛和纹枯病加以重点的防控。近些年来,小麦遭遇病害的主要类型就包括了纹枯病,纹枯病能够直接导致麦田的整体减产。对于此类病虫害,通常选择每公顷3000毫升的井冈霉素用来预防,也可以选用每公顷700毫升的辛硫磷喷洒于麦苗的基部。针对容易发生吸浆虫的麦田区域,可以增加适量的水,加入磷乳油然后制作毒土,这样做就可以把药剂混合于土壤内部,进而起到杀灭病虫的效果。

2.3 抽穗扬花期的防控

麦苗到了抽穗扬花期之后,通常发生叶锈病和白粉病等各类疾病。然而,抽穗扬花期属于很重要的麦苗生长期,如果突然发生了规模较大的病虫害,那么将会带来无法估测的损害。为了保障丰产,在消灭麦蚜虫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生物防控的措施,善于运用害虫的天敌来控制虫害[4]。农户如果选择了药剂防控,则可以优先选择混合施药的措施用来杀灭麦田的害虫。

结语

在农业结构调整的趋势下,小麦栽培的整体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小麦在生长中,通常会遭受病虫害的干扰,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麦田的减产。由此可见,田间管理的根本宗旨就是防控麦田的病虫害,在此基础上为麦田的增收提供必备的保障。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点在于重视预防,确保小麦的优质和高产。然而截至目前,小麦田间管理的相关策略并没有达到完善,有待长期的提高和改进。未来的实践中,相关人员还需要不断摸索实践经验,从而服务于小麦田间管理的整体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少周.小麦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J].北京农业,2015(15):95.

[2]贾广卿.旱作小麦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 福建农业,2015(06):132.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篇4

[关键词] 小麦;病虫害;症状诊断;综合防治

小麦病虫害是小麦生长发育期间常发性自然灾害,每年危害程度不同,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因此,根据太原市的生态条件和小麦历年常见病虫害发生种类、特点、发病症状以及为害情况,及时开展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提高小麦产量,保证小麦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1.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是我国小麦上发生面积广,危害最重的一类病害。?我市以小麦条锈病为主,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条锈病、叶锈病主要危害小麦。秆锈病小麦变种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大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

(1)症状与诊断

①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叶鞘、茎秆少见。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橙黄色的粉疱,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

② 小麦叶锈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叶鞘、茎秆少见。发病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桔红色粉疱(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桔红色,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其有依麦秆纵向排列的趋向。

③ 小麦秆锈病: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深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全成大斑,孢子椎周围表皮撒裂翻起,夏孢子可穿透叶片。后期病部长出黑色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疱状的冬孢子堆。

(2)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锈良种;在条锈菌越夏区及周边地区实施药剂拌种和适期晚播。拌种可用三唑类农药,如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

② 合理、均匀施肥,避免过多施用氮肥;

③ 抽穗—灌浆期,当麦田病叶率达0.5%-1.0%时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g,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g,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2-32g,对水50kg喷雾。种植高感品种麦田可进行二次防治。

2.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大部麦区的重要病害。白粉病病菌能侵染小麦叶片、茎秆和穗部,在有利条件下每周可繁殖一代,因而小麦生育期再次侵染次数多;过量施用氮肥和加大种植密度均有利于白粉病发生。

(1)症状与诊断

该病可侵害小麦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严重时颖壳与芒亦可受害。初发病时,叶片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遇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病原菌的闭囊壳)。

(2)防治方法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如京9428、京冬8号、太10604号、等。

②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合理密植,播种时药剂拌种,防止秋苗发病。每100kg小麦种子用25%的粉锈宁120g,或用15%的烯唑醇或15%的戊唑醇100-150g拌种。拌种应干拌且拌匀,不能过量也不能湿拌。

③小麦拔节期是白粉病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治药剂每亩用50-60g的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用30g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30g的12.5%腈菌唑对水50kg喷雾。如果发病重可在第一次施药后10d再施药1次。

3.小麦纹枯病

该病是小麦产区的重要病害,近年,由于品种、栽培制度、肥水条件的改变,病害逐年加重,病区由南向北不断扩大。发病早的减产20%—40%,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或颗粒无收。该病可危害整个小麦生育期,播种后造成烂芽,苗期造成死苗,拔节期是发病的高峰期,表现眼斑花秆和叶鞘枯死,严重时后期倒秆或形成枯白穗。

(1)症状与诊断

① 烂芽 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

② 病苗枯死 发生在3—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

③ 花秆烂茎 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

④ 枯株白穗 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因养分、水分供不应求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此外,有时该病还可形成病侵交界不明显的褐色病斑。

(2) 防治方法

①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

② 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雨后及时排水,施肥均匀,不偏施氮肥;

③ 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三唑酮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锈宁)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较低则易发生药害,如每1.5kg种子加1.5mg赤霉素,就可克服上述杀菌剂的药害;

④ 翌年小麦拔节期,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7.5g对水100kg或20%三唑酮乳油20—25g对水60kg,或50%利克菌200g,对水100kg喷雾,防效比单独拌种的提高10%—30%,增产2%—10%。此外还可选用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立枯灵(利克菌)可湿粉400倍液。于小麦拔节孕穗期叶面喷洒力克麦得每亩用药量15mL,对水15—25kg。

二、常见虫害及其防治

1.小麦蚜虫

(1)概况:危害我省小麦的主要有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2种。防治麦蚜的适宜期是小麦孕穗至灌浆期。

(2)防治方法:当平均每百株小麦有蚜虫500头以上,或者有蚜株率大于25%时,应及时打药防治。每亩用25%蚜螨清乳油50mL,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100mL,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g,手动喷雾器加水50-75kg,机动喷雾器加水10-15kg喷雾防治。

2.小麦红蜘蛛

(1)概况:危害小麦的红蜘蛛,主要有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受害严重的小麦不能抽穗,枯萎而死。

(2)防治方法

防治指标:当条播小麦单行33cm长,有麦圆蜘蛛200头或麦长腿蜘蛛100头时,应及时用药剂防治。

① 合理耕作:深耕灭茬,耙耱镇压,中耕除草,均可杀灭大量红蜘蛛。

② 药剂防治:每亩用73%克螨特乳油1 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3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8-10mL,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100mL,手动喷雾器加水50-75kg喷雾。起身拔节期于中午喷药效果最好;抽穗后气温较高天气则应于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喷药。

3.地下害虫

(1)概况:在我省小麦主要生产区,蝼蛄、蛴螬和金针虫均有发生。

(2)防治方法

防治指标:蛴螬1 000头/亩;金针虫1 000头/亩、蝼蛄100头/亩。

①土壤处理: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3kg,加水1-2kg,拌细土25kg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篇5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管理;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082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其中小麦作为主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之一,在我国拥有广阔的种植区域,是农户增收创收、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粮食作物。我国由于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气候,小麦种植多以冬小麦为主,其在秋季播种,在冬春旱季中发育生长,最终在高温炎热的夏季成熟收割,总共需要经历240~270d生长周期,历经如出苗、越冬、返青、挑旗、孕穗、灌浆、成熟等13个生长阶段,并且遭遇到寒冷、干旱、霜冻、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需要人们在栽培的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控制,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才能为小麦生长好高产提供更舒适的环境。

1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1.1 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平原地带发生的主要是小麦红吸浆虫,在高原和山区盆地发生的多以小麦黄吸浆虫为主。小麦吸浆虫作为一种毁灭性的成群虫害,以幼虫吸食麦粒中的浆液来繁衍,从而导致麦粒瘪粒的出现,轻者直接影响单位产量和小麦的品质,重者将造成欠收绝收,将给农户带来巨大损失。

小麦吸浆虫一旦发生便难以除根,因此在进行田间管理时要做好永久防治工作,并尽早发现问题。比如在春季雨水较多以及抽穗期与吸浆虫发生期错开的品种等,其防治的特点为个小危害大、隐蔽性强、对防治技术要求高,都要求在蛹期加强对田间的管理,通过选用抗虫小麦品种、进行土壤处理(秋季耕地时用药)、蛹期防治(撒毒土)、成虫期防治(选用兼治药剂和配合使用灭治药剂)的化学防治措施,主要不要使用高毒农药。

1.2 麦类黑穗病

麦类黑穗病发生在小麦开花期,发生时小麦穗部产生大量黑粉,严重者演变成腥黑穗并,其腥黑病菌中含有三甲胺等有毒物质导致小麦品质降低且含毒,不仅造成农户减产,还会导致后期面粉生产使用引发中毒事件。因此在实际诊断的过程中要对2种黑穗病进行对比分析,其中整个病穗变成黑色粉状物且黑粉散出、无麦粒为小麦散黑穗病,而有麦粒且麦粒变成菌瘿、麦穗松散则为小麦腥黑穗病。

检疫与防治相结合,小麦黑穗病是典型的种子传病病害,其发生程度于上一年种子带菌量和扬花期的相对湿度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农业防治中要建立起无病留种田,通过精选种子和处理种子来提高种子的品质,施用无病肥且及时拔除病株。此外,配以药剂拌种并对土壤进行处理。

1.3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以锈蚀部位不同又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其共同特征便是小麦麦株受害处会产生夏孢堆,并在后期生成黑色的孢子堆。小麦锈病是传染病害,可以多次再侵染,且多发生在多雨、多雾的雨季或温暖的冬季与早春,其发病轻重与小麦的品种有很大关系。

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选用抗病品种,实施精耕细作消除杂草,播种适期,保证排水系统良好运行,适时适量追肥且少施氮肥;配以药剂拌种和进行用药防治。

2 小麦各生育期病虫害及其管理措施

2.1 播种时期

此时期防治是小麦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其防治对象以白粉病、黑穗病、纹枯病、全蚀病为主,选用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加以药剂进行拌种,并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以精耕细作加强播种期间的田间管理。

2.2 返青拔节时期

病虫害防治的主要对象是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及地下害虫,防治措施依靠于播种期间的种子选取和药剂处理,防治病虫害以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来进行,以化学防治与农业基础防治相结合,科学施肥追肥,加强田间通风和透光,为小麦生长创造舒适的环境。

2.3 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防治的主要对象是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麦蚜、吸浆虫等多种病虫,尤其是麦蚜虫,在防治时应该切实做好预防控制,拔除杂草,配以适度的药剂来进行防治,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科学合理的进行施肥施药。

2.4 灌浆期

灌浆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主要防治的是白粉病、锈病和麦穗蚜等,防治措施以合理施药为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以播种期和灌浆期为关键时期,在对其进行防治时要选用优良的品种、合理使用药剂、加强田间管理、农业基础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才能将防治工作永远做下去,实现小麦的高产稳产。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篇6

[关键词] 小麦种植 病虫害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1-0047-01

1 小麦种植技术分析

1.1 小麦灌溉

我国受到季风影响比较严重,在学习地理的时候都知道我国自然降水是由东南向着西北逐渐递减的,因此分布不够均匀。东南部相对降水量比较多,在小麦生育期水量能得到相应满足,但是西北干旱地区需水量明显不够,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依靠灌溉来完成对水分的需求。相对于华北半干旱地区,小麦在生育期的降水量也仅仅能满足需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都需要适当进行灌溉来对其生长过程中的水分进行补充。由此可见,灌溉是我国北方地区小麦种植并且保证高产的主要措施。

在灌水的过程中,对小麦品质造成影响的因素和降水量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少雨年份,灌水不仅能有效提升小麦籽粒的产量,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蛋白质和赖氨酸的含量,对小麦籽粒品质的改善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2] 。

1.2 灌水技术

良好的运用灌水技术,使得灌溉的田地受水更加均匀,减少地面流失和深层渗透的现象,就要合理运用水资源对土地进行灌溉。一般情况下,常见的小麦灌水技术有喷灌和沟灌。

喷灌也称为喷洒灌溉,这种方式主要是借助专门的设备,将水喷到高处,从而散落成细散的水珠,让水更加均匀的散落在田间,模拟降雨的情景对土地进行浇灌。这种灌溉方式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点:1)省水。喷灌不会出现深层渗透和地面径流,因此灌水过程中比较均匀,能节省很多水量,在节约水量的同时,还能起到扩大喷洒面积的作用。2)喷洒水点小,不会对土壤结构起到破坏,对小麦的种植和生长更是不会受到影响。3)减少了渠道占地面积,大大提升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在一些不太平整的土地上,这种喷灌方式更能发挥其技术上的优势。但是这种喷灌方式也会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受到风力条件的影响较为明显[3] 。

1.3 优化耕作方式

在对小麦进行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小麦种植对土地进行优化耕作,也就是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土地进行响应轮作。这种方式需要种植者间隔一定时间后在对小麦进行种植。因此在对小麦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如果一片土地的使用次数过多,那么对小麦的质量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这是因为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是较为固定的,当种植者在一片土地中过分种植,那么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将难以吸取有效养分,容易造成养分流失。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种植者需要对土地进行合理运用,进一步保证其产量和质量,有效将种植技术进行提升。

2 小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1 药剂拌种

对小麦种植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进行防治,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对病原发病的概率进行降低,药剂拌种对重病区的病虫害防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药剂拌种的过程中,一般会选择较为高效的杀菌剂进行应艳红,药效时间需要控制在八十天到九十天左右。对于不同的病虫害感染区,所要选择的拌种药剂也要有所区别,比如在对金针虫进行防治的过程中,就可以选择质量分数为百分之四十的甲基乙硫磷乳油和水、种子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拌匀,通常选择的比例为1:8:800~1000。将其堆闷处理两到三个小时以后,在进行正常播种。

在对小麦种植中病虫害进行相应防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这对其实际病症展开针对性治疗,选择更为恰当的方式,通过病虫害的防治,进一步提升小麦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2.2 春季小麦病虫害的防治

春季不仅是小麦病虫害的高发时期,也是众多农作物的病虫害的高发时期。春季作为小麦返青拔节重点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时期,应该对小麦的纹枯病、吸浆虫等病症进行重点加强。其中,纹枯病是近年来影响小麦种植产量最主要病害之一,因此需要对这种并征得防治更应该早早引起重视,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在每年的三月份上旬就对小麦进行第一次用药,中间每次间隔10天到15天左右。在第二次对药剂进行喷施的过程中,每0.067hm2麦田需要用质量分数为百分之二十纹枯净可湿性粉剂对麦田进行释放,在对药剂进行喷洒的过程中,需要尽量将药剂施放在麦子的根部,顺着麦垄均匀展开,并且适当进行浅锄,将药剂翻进土中,最终在适当浇水,即可完成。这种方式将使得药剂更好更快被吸收,对发挥药效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4] 。

2.3 灌浆期

灌浆期也是多种病虫害的高发季节,因此在这个实际进行方式也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这个阶段对其进行防治的重点就是白粉病和好锈病等。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适当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分析,按照适当比例对药物进行喷洒,才能保证小麦在灌浆期不受到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小麦种植技术更是得到极大提高,但是病虫害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对现阶段我国小麦种植的产量提升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小麦种植技术和病虫害技术的研究,并不断将防治工作切实落实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作为一项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小麦的种植和生长不仅关系着农民的经济收益,同时还和人们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通过本文对小麦种植和病虫害技术的研究,希望对进一步提升小麦产量和质量起到更大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韩蓉,韩晓蓉,贾海丽等.小麦种植管理及有效病虫害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6,37(5):24-25.

[2] 周增莲.小麦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82(16):228-229.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篇7

一、防治策略

针对不同小麦产区病虫害发生种类和特点,采取分区治理策略。针对小麦病害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实行药剂拌种为主、配合推广适期晚播、清除田间自生麦苗和地边路旁杂草等防治措施;针对小麦地下害虫等虫害采取以秋播药剂拌种为主、重发区域土壤处理的防治措施;针对小麦草害采取播前或苗后化学除草为主的技术措施,为全年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打好坚实基础。

二、防治技术

(一)西北麦区

以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腥黑穗病和地下害虫等为主要防治对象。在小麦条锈病越夏区,采用人工铲除和喷施除草剂的方法清除自生麦苗,根据墒情采取适期晚播措施,以减轻苗期条锈病的侵染,减轻苗期病害,压低秋苗菌源量。通过种植抗(耐)病品种控制小麦条锈病的传播和初始菌源量。采用三唑酮、戊唑醇等药剂拌种,兼防苗期条锈病、白粉病、预防后期腥黑穗病等发生。地下害虫发生地区,可用辛硫磷、吡虫啉悬浮种衣剂等与杀菌剂进行混合拌种或包衣,预防和控制多种病虫害。

(二)西南麦区

以小麦条锈病为主,兼顾赤霉病、白粉病、麦蚜、麦蜘蛛和地下害虫等病虫害。选用抗(耐)病品种(主要以抗条锈病品种为主),用三唑酮、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高效内吸性杀菌剂进行药剂拌种,兼防苗期条锈病和白粉病。用辛硫磷、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预防苗期蚜虫、麦蜘蛛和地下害虫。

(三)黄淮海麦区

以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孢囊线虫病、黄花叶病、地下害虫和杂草为主要对象,兼顾苗期锈病、白粉病、蚜虫和灰飞虱等病虫。在做好精细整地,尽量将秸秆埋入土中,不要在地表的农业措施基础上,在黄淮南部条锈病常发区,种植抗锈慢锈等抗(耐)病虫品种。胞囊线虫病严重发生区,应选择种植具一定抗病性的品种。小麦黄花叶病常发区可在选择种植抗品种的基础上,加强水肥管理,促进病苗转化。同时,根据病虫情况选择使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等高效悬浮种衣剂进行小麦种子包衣预防病害,用适量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包衣预防害虫、黄矮病和丛矮病,二者混用可兼治苗期主要病虫害。其他如全蚀病发生区,重点采取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拌种或包衣。地下害虫重发区可选用辛硫磷或毒死蜱拌种。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特别严重的田块,可以实施药剂土壤处理。胞囊线虫病严重发生区域或田块,要重点推广播种后顺垄镇压控病措施。秋播时,还要注意调整机播行距,预留出大中型植保机械施药作业通道,以保证小麦病虫草防治作业的需要。

(四)长江中下游麦区

以纹枯病、全蚀病、散黑穗病和腥黑穗病为主要对象。通过选用戊唑醇(立克秀)种子处理悬浮剂、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拌种可有效防治以上土传病害和种传病害。通过选用对赤霉病等病害有一定抗耐病品种,减轻后期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压力。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旱茬麦地区,可选用辛硫磷拌种。多种病害和害虫混合发生区,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可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复合的种衣剂或拌种剂进行包衣或种子处理。

三、专业化防治

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小麦病虫防治是实行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有利时机。特别是药剂拌种、麦田化学除草和西北苗期条锈病防治等,十分适合大面积专业化统防统治。各地要积极组建和利用各种形式的专业化防治队伍,及时有效地组织防治,确保防治速度和质量,提高小麦病虫害防治的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发动。各地要努力将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力争做到统一发动、统一组织、统一实施。要科学制定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通过召开会议、组织相关行动,及时传达农业部关于秋冬种工作的会议和文件精神,具体安排部署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病虫防控工作。

加强物资准备。小麦秋播拌种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特点和拌种以及秋冬季防控工作的需要,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准备必要的药剂、拌种设备和防控机械,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进一步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建设好综合防治核心示范区和示范辐射区;另一方面,要会同相关部门,强化农药市场监督抽查,严肃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净化农药市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事件。

加强技术指导。各地要通过建立综合防治示范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培训基层干部、种田大户和科技带头人。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媒体,广泛宣传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病虫防控的作用意义,及时将防控技术传递给农民。要组织植保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深入生产一线,“面对面”、“手把手”,现场开展防控技术指导。要力争做到每个农户有一份防控技术明白纸,每个行政村有一位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和秋冬季防控技术明白人,每个乡(镇)有一名技术指导专家,确保防控技术落实到户、到田。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篇8

[关键词] 小麦 绿色防控技术 病虫害 应用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3)03-0033-01

在小麦生产中,病虫害是制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1]。优质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十,落实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和控制的准则,每一步都应该考虑到多种病虫害,尽可能地采取综合对策,同时符合要求的无污染无公害农产品,并尽量减少投资,提高效益[2]。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地区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法规,以实现小麦生产的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率,环境友好的目的。

一、我国目前小麦主要病虫害及防控方法

小麦易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小麦红蜘蛛,麦播地下害虫,吸浆虫,小麦纹枯病,蚜虫,白粉病,黑星病,锈病和其他。预防时期要根据不同地块的害虫和疾病,预防药最好用生物农药,然后用高效,低毒,安全的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剧毒或高残留农药喷洒[3]。应使用电机喷雾器,以改善喷雾质量。小麦防控技术根据小麦生长的时期进行单独防治,通常在越冬期、返青期、孕穗至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分别进行防治。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绿色防控技术在小麦防治病虫害上的应用。

二、小麦绿色防控技术

1.绿色防控技术

绿色防控是指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用量为目标,协调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4]。为满足绿色消费,服务绿色农业,提供绿色产品,近年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全国开展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从2006~2009年已扩展到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0多个县(市)。据统计,2009年各级植保机构在不同作物上建立的各种类型的示范展示区达1 215个。示范面积超过100万hm2[4]。

2.小麦绿色防控技术的主要措施

2.1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特性引诱害虫,并通过高压电网将害虫击晕后落入接虫袋。然后用人工防治、生物防治或化学药剂等方法消灭害虫。开灯和关灯时间因地而宜,一般以主治对象成虫始盛期开始[5]。

利用病虫适应生存温度范围的特性来消灭病虫害。变化温度杀死或减少病虫害,如温烫浸种、蒸汽灭菌、太阳辐射等可杀死土壤病原微生物和杂草种子。霜霉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在30℃以上时活动缓慢,42℃以上停止活动而逐渐死亡,可通过高温来杀灭此类病原菌。

2.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指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

利用赤眼蜂防治菜青虫,利用七星瓢虫、草蛉、食蚜蝇等防治蚜虫和螨类等,利用青蛙捕食蛾类等害虫等。在田间放鸭也可以防治虫害。

性信息素诱杀剂是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引诱同种雄性昆虫达到诱杀或迷向的作用,影响正常的害虫,从而降低了种群数量,以达到控制效果。

2.3营养防治。作物生长期间适当的、及时的喷施叶面肥,能够提高植物的抗性。要确定相应的微肥品种,预防和治疗微量营养素缺乏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也能补充钙肥。通过不同的营养补充作物,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预防疾病的能力,以实现自身保健。

2.4农业防治。在高产量和优质的前提下,当地种植的品种应该首选具有抗虫害较强的特点,合理轮作可以恶化单食性害虫或寡食性害虫食物链,可以令其无法觅食,从而减少种群数量。不同作物套种可以利用植物产生的化感物质抑制虫害的发生或诱集灭敌,减少病虫害发生,与此同时创造最佳的生态环境,使用生物群落内部控制害虫和疾病的发生。此外,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体的感染源;秋耕深翻,减少越冬的虫源;结合中耕除草,及时清除的田间,地埂的杂草,是虫卵减少。

三、绿色防控技术在小麦上取得的成果

绿色防控技术,不仅显著提高了农作物的经济效益,而且农药用量减少,残留期缩短,这也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提高了生态和社会效益[6]。

绿色防控模式以农作物为主线的模式,使用性诱剂+生物农药,性诱剂+天敌等,节约成本220元至300元/hm2,减少喷施1~2次。

绿色防控模式以靶标为主线的模式,应用“诱虫灯+赤眼蜂+白僵菌”绿色防控技术,控制效果达70%以上,增加经济收入1500元/hm2,全程实现了绿色化防[7]。

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缩短农药残留期,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这有利于天敌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调查显示,绿色防控示范区,实施绿色的预防和控制,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超过15%的,辐射带动面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超过10%的,天敌的数量明显的上升趋势。绿色的预防和控制技术,有效地减少了人力和化学防治的投入,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实施绿色防控的预防和控制技术示范区的部分的分析结果显示,实施绿色防控平均水平相比化学预防和控制成本平均减少10%,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任志祥.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科技,2011(2):26~27.

[2]郭香环,铁春晓,王永攀等.优质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0(8): 20~20.

[3]孙锋,高波,蔡军.淮北地区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11): 30~30.

[4]杨普云,熊延坤,尹哲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J].中国植保导刊,2010(4): 37~38.

[5]阿孜古丽.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10(3): 51~51.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篇9

关键词:小麦病虫草鼠害; 防治

小麦的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要以保护利用有益生物为重点,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协调好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能力,采用阶段治理的策略,将小麦的生育期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综合治理。

1播种至秋苗期

以蛴螬等地下害虫、小麦纹枯病、全蚀病、黄矮病、丛矮病及田鼠为重点,进行综合预防。1)农业措施。灭茬、深耕、细耙,使用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铲除田间地头杂草,清除田间的棉柴、秸垛等,可减少多种越冬虫菌源,提高幼苗的抗病虫能力。2)合理安排茬口。小麦根病严重的地方要实行轮作换茬。但全蚀病重区,当白穗率、已达60%~70%的地方,应在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和增强肥水管理的基础上,稳定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促进全蚀病自然衰退。在作物布局上,要实行插花种植或条带种植,实行麦棉、麦油、麦肥间作套种。小面与油菜间作是改善麦田生态的良好措施。春季油菜蚜虫发生早,有利于瓢虫、食蚜蝇、蚜蝇蜂等蚜虫主要天敌的繁殖,提高麦田中害虫天敌的存量,对小麦穗期蚜虫可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3)选用抗病良种。品种间抗耐病性差异很大,有些重要病害如小麦锈病,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的关键措施。根据目前条、叶锈病的生理小种现象,可因地制宜地选用鲁麦1号、2号、5号、8号、12号、14号、15号、17号、18号、19号品种。鲁麦14号、烟农15等品种对全蚀病、纹枯病具有较好抗性。抗耐品种常因栽4)种子处理。实行种子处理是预防地下害虫、麦蚜和苗期多种病害的有效措施。地下虫的防治指标是:每平方米有蛴螬2头或金针虫5头或蝼蛄0.2头,可选用40%甲基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或75%3911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0.2%拌种;预防全蚀病、纹枯病、苗期锈病、白粉病,可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10%羟绣宁可湿性粉剂或立克绣按种子量的0.15%~0.2%拌种,也可选用上述杀虫剂和杀菌剂各一种混合拌种;兼治丛矮病、黄矮病和田鼠时,宜选用3911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使用,可达到一次施药,病虫鼠多治的效果。粉锈宁对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使用时应严格掌握用量并增加约10%的播种量。

小麦秋苗期,对未进行药剂处理种子的麦田,在蚜虫和灰飞虱较多的地块,应及时喷施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预防黄矮病、丛矮病发生。

2返青至抽穗期

该阶段以防治纹枯病、根腐病、麦蜘蛛、小麦吸浆虫、金针虫、买田杂草为重点,兼治其它。1)选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10%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50~75g,或5%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每亩150~200g,兑水75~100kg,均匀喷于麦株基部,此时是防治纹枯病的关键时期。2)当麦田每米单行小麦有红蜘蛛600头时,要进行防治,方法一是采用浇水震落虫体使之溺水死亡;二是选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喷施。施用氧化乐果可兼治麦叶蜂。3)在金针虫发生严重的麦田,当小麦枯苗率达3%时,要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1500倍液顺麦垄浇灌,可兼治其它地下虫。4)在小麦吸浆虫发生区,当样方(10×10×20cm)有虫5头时,就应施药防治。亩用6%林丹粉1.5~2kg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75~100mL,兑水3~4kg稀释,然后将林丹粉或乳油的稀释液撒在35~40kg干土上拌匀,制成毒土均匀撒在麦垄中,结合滑锄、浇水、可兼治其它地下虫。5)小麦秋苗期或返青期用76%2,4—丁酯,每亩40~50mL;或75%巨星干燥悬浮剂,每亩1g;或40%苯磺隆,每亩10g兑水喷雾。

3穗期

小麦穗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危害的主要时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时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主要有叶枯病、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主要有吸浆虫、粘虫、穗蚜、麦叶蜂等。防治小麦穗期病虫害,要以药剂防治为主,严格按照防治指标,选择对路农药,尽量减少施药次数;还应注意保护利用天敌以发挥其控害作用,力争把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损失水平以下,确保小麦丰收。1)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小麦白粉病:普遍率达10%;叶锈病:病叶率5~10%;秆锈病:病秆率1~5%;赤霉病在小麦始花期进行喷药保护。小麦吸浆虫:手拔麦垄,一眼能见到2~3头成虫起飞;穗蚜:百穗蚜量达500头;粘虫:每平方米有3龄前幼虫15头;麦叶蜂:每平方米幼虫达60头。2)防治措施。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50mL,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g,需对水50~70kg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每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100g对水60kg喷雾。小麦叶枯病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进行兼治。防治小麦吸浆虫,每亩用20%林丹可湿性粉剂20克,或5%杀螟松乳油30~40mL;防治穗蚜,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或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8~10g;防治粘虫,每亩用20%除虫脲胶悬剂10g。以上药剂均对水50~70kg喷雾。当麦田几种病虫害同时发生时,可将几种农药按要求用量进行混配施用,以减少用药次数。施药时按药液量加入0.2%的磷酸二氢钾或1%的尿素,可增加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达到小麦丰产丰收。3)为减少下茬作物的病虫菌源,小麦收获后及时灭茬,消灭自生苗。

参考文献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篇10

一、小麦吸浆虫防治

小麦吸浆虫分蛹期防治和成虫扫残两个过程,以蛹期防治为重点,成虫扫残为辅。蛹期防治适期在4月20日前后2-3天,利用陶土的方法密切关注吸浆虫是否上升到地表,如上升到地表0-20厘米处,应采取撒毒土的方法,亩用2.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公斤或20%毒死蜱粉剂900克,加细土25-30公斤配成毒土,无露水时均匀撒施麦田。成虫期防治在抽穗至扬花前,一般年份在5月1日前后,选用4.5%高效氯氢菊酯1500倍液或10%蚜必杀1000倍液喷雾防治。

二、小麦蚜虫的防治

麦蚜是常发虫害,一年发生10余代,温度在15―25℃、相对湿度达到75%以下,最为适宜,也就是中温低湿麦蚜猖獗的主要条件。

防治方法

1.防治指标。抽穗期百株平均蚜量500~800头,麦田天敌单位与麦蚜比超过200∶1时(指麦蚜超过200头)即应进行防治。

2.生物防治。选用对天敌具有保护作用的药剂,如选用0.2%苦参碱(克蚜素)水剂400倍液,或杀蚜霉素(孢子含量200万个/ml)250倍液、50%辟蚜雾(抗蚜威)1500倍液喷雾。同时,充分利用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茧蜂、蜘蛛等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

3.化学防治: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50%毒死蜱乳油、或3%啶虫脒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70%吡虫啉3000倍液,或50%杀螟松(硫代磷酸酯)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 或用50%毒死蜱乳油、3%啶虫脒2000倍喷雾。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在5月10日前喷施效果好,最好与低毒有机磷药剂合理半量复配喷施,可保持10天的药效期。以上药剂相互复配使用更好。

三、小麦白粉病

是小麦常发病害,目前没有免疫品种,但品种间差异较大。一般高水肥、高密度田往往发生重。

防治方法

在小麦起身拔节期,当小麦白粉病病株率3~5%时,或小麦抽穗期病叶率达10%以上时,立即喷药防治。可选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5000倍夜,或25%戊唑醇3000倍液,或12.5%烯唑醇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四、麦蜘蛛的防治,

麦蜘蛛俗称火龙,是小麦返青期-拔节期的主要害虫,多集中在小麦基部吸取汁液,使被害叶片呈现黄白色小斑点,被害植株矮小,发育不良,严重者干枯死亡。在天气干旱、麦田相对湿度较低时,适宜麦蜘蛛的繁殖危害。

麦蜘蛛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麦田及时浇水施肥,增强小麦长势,增加田间湿度,使田间小气候不适宜麦蜘蛛生长。

2、化学防治:①亩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2000倍液喷雾防治。②与叶面肥和多菌灵800倍液混合喷雾,增强小麦长势、兼治纹枯病。

五、麦叶蜂的防治

麦叶蜂主要危害小麦,其幼虫咬食麦叶,从叶边向内咬成缺刻,严重时麦叶顶端好似推子推过,或把全叶吃光,导致小麦减产。当麦田每平方米有虫20头时进行防治。此时正是麦叶蜂的防治适期。应及时防治,避免造成危害。其防治措施如下:

1、亩用4.5%高效氯氰菊脂乳油20克多菌灵40克混合喷雾可兼治小麦纹枯病。

2、用1.8%阿维菌素2000倍液喷雾,亩用药液25公斤,。

注意事项:防治时间在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药液要喷匀打透,提高防治效果。

六、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育后期的主要病害,扬花期遇雨或连续阴天则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大面积流行。一般在灌浆期显示症状,半截麦穗干枯死亡,呈现枯白穗。因此抽穗-扬花期是预防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时期。

防治方法:

(1)在小麦初花-盛花期,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亩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兑水60公斤喷雾,预防病害发生。如扬花期连续阴雨,应在降雨后再连喷1-2遍。

(2)也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克,兑水60公斤喷雾,兼防白粉病、锈病,起到“一喷多防”效果。

(3)与4.5%高效氯氰菊脂乳油1500倍液混合喷雾,兼治小麦吸浆虫成虫。

七、麦田杂草的防治

麦田杂草主要有播娘蒿、荠菜、麦家公等。

除治方法

1、农业措施。中耕锄划人工拔除,春季锄划麦田能增加地温,促进小麦返青。

2、化学防治。亩用10%苯磺隆粉剂10克或亩用15%的噻磺隆粉剂15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为促使壮苗早发,可加入叶面肥混合喷雾,起到补肥作用,对于有效分蘖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注意事项:

1、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天气喷雾,以免雾滴飘移到菠菜等敏感阔叶作物上,造成药害。

2、施药应在小麦拔节前结束,此时防除效果好,也有利于麦苗的健壮生长。

七、小麦地下害虫的防治

近年来小麦地下害虫呈越来越严重发生态势,从近几年春季返青麦田死苗调查,近一半的死苗是由于地下害虫的为害造成,农户往往在冬小麦返青浇水几日后发现小麦萎蔫死苗现象 。麦田主要地下害虫种类是金针虫、蛴螬、蝼蛄,以金针虫为主。

防治方法

1、撒毒土:每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2公斤,拌细土30~40公斤,拌匀后撒施,施药后立即浇水,可以有效地防治金针虫,兼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2-3公斤或5%毒死蜱颗粒剂1公斤,拌细土30~40公斤,拌匀后撒施,施药后立即浇水,可以有效地防治蛴螬、蝼蛄;

2、药剂灌根:48%的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将喷雾器喷头去掉,对准麦株茎基部喷灌,可有效防治蛴螬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八、锈病(条锈、叶锈、杆锈)的防治

对3种锈病症状简单区别方法是:条锈成行叶锈乱,杆锈是个大红褐斑。

药剂防治(关键):①拌种:用种子重量0.2%戊唑醇(金海、立克秀)拌种,或3%苯醚甲环唑 250~300ml对水500ml、或2.5%咯菌腈100~200 ml,对水500ml,拌麦种50公斤。以上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也可用种子重量0.02%(有效成分)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或12.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 80g 拌麦种50公斤,要严格掌握适宜的剂量,防止药害发生;②喷药: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开始喷洒20%三唑酮乳油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锈特(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普治与挑治相结合。特别是条锈病,要“见一点治一片,见一片治一面”,坚决控制蔓延。锈病、叶枯病、纹枯病混发时,于发病初期喷施

九、根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