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7:06:24

小麦栽培

小麦栽培范文篇1

近些年,我省许多市县和国营农场系统都结合大面积高产攻关及自身生产特点,总结出许多以合理轮作为基础、翻松耙压结合的耕翻作业标准,使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得以顺利实施。要依据土壤水分状况及茬口条件及时调整当年不同村屯、不同地块的作业措施及标准。可落实为:

作业地块→作业措施→作业时间→作业标准→作业验收

针对我省大多地区底墒不足、小麦易遭春旱等特点,耕翻整地作业中应特别强调“及早作业”、“连续作业”和“伏秋作业”,一次达到播种状态越冬。有条件的地方为保证施肥效果和底墒充足,应强调结合耕翻整地进行秋深施肥和深秋浇封冻水。

2、品种及种子标准化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很多,在性状及措施要求上各具特点。应在充分了解品种特点(生育特点、分蕖特点、需肥特点、群体特点、灌浆特点、抗逆特点)基础上选择1~2个主裁品种及2~3个搭配品种。栽培面积较大的地区决不可种植单一品种,应以品种多样化增强小麦的抗灾抗逆能力,达到高产稳产、丰产丰收。具体选用品种及确定各品种的种植比例时应根据加工用途、当地栽培方式及栽培条件、产量水平、土壤条件及气候条件、收获方式及力量而定。核心试验区、高产攻关田、生产条件较好及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选择光合效率及产量潜力更高和更加抗倒、抗病、更耐高肥水的中矮秆品种,并依据品种制定相应的栽培耕作措施及标准,其它土,种植密度,施肥量,镇压及田间管理等措施和环节标准也需做相应正确调整。总之,措施应围绕品种、自然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而定,或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适宜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

种子标准化的含义主要指用于播种的种子质量要高,如种子纯度、发芽率、发芽势、种子千粒重、病虫害、贮存年限生产上连续利用年限等。连续种植多年、不符合种子标准的种子坚决更换。攻关田、核心区所用种子级别要高于一般大田生产,应尽量采用级别高的种子,发挥良种在生产中的增产优势。

各类生产用种子在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检验以确定能否用于播种和计算量等。种子要全部进行筛选及药剂或种衣剂拌种,确保种子合格,做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3、作业机械标准化

小麦栽培的标准化多是通过机械去实施。因此,用于小麦生产的机械必须符合设计标准及农艺要求,建立严格的农机具检测、维修及农机人员上岗培训制度,机具应始终处于正常的技术状态,不符合农艺要求的机具不能用于田间作业,农机操作人员必须按作业要求及标准去调试和操作农机具。超期服役,且经维修后仍不能保证农艺要求的机具应淘汰更新。操作人员应懂农艺,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各地要因地制宜地统一机械标准,统一检修检测,统一调试,统一田间作业操作规程,统一验收,以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手段保证作业质量不断提高。

4、播种质量标准化

播种质量标准化主要取决于耕翻整地质量、种子质量、播种机农艺状态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在保证耕翻整她质量、种子质量和播种机农艺状态前提下,各地应注意播期、播种量、播深和播法的掌握。

小麦虽耐寒,但也不是播种越早越好,要描在腰窝上。播种过早也会造成粉籽缺苗,或因短日春化效应导致穗小粒少,播种过晚,由于温高日长,根系发育不好,生育期缩短,产量降低。

播量大小也因品种特性、种子千粒重大小、肥水条件、栽培方式及栽培水平的差异而不同。生产中,无论播种量多少。基本苗多少,关键是收获穗数,生产条件越好(肥水充足)、品种分经成穗率越高:管理水平越优越,播种量就应越少。要充分发挥品种的分蘖、大穗、多粒、大粒的自身调节能力以达群体增产效应。我省各地应在提高保苗率和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基础上,逐步降低播量。进行播种量和播肥量调试时,要特别注意单口流量的一致,坚决防止大播量大密度的不科学做法。

播法上不要追求花样,要考虑播种管理方便,植株在田间分布尽量均匀,既可抑制杂草,又能通风透光,播法应与杂草控制结合考虑。

5、土壤与施肥标准化

高产小麦首先应建立高产土壤。高产土壤应在基础养分,养分比例及有效性、土壤结构、土壤通透性及保水保肥性,土壤耕性及上壤紧实度等方面为小麦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稳定、持续的土壤条件,这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在我省旱作春麦区,土壤条件更为重要。必须建立合理轮作、用养结合,有利地力恢复的耕作栽培体系,防止土壤进一步退化及污染。

施肥要结合当地生产特点、土壤特点及品种特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施肥标准,如按土壤分析结果和品种制定施肥总量、肥料种类和比例,施肥时期及施肥方法。强调秋深施肥及其时间和标准的掌握,有条件的应改一次春施为秋、春两次施肥或多次施肥高产攻关田在保证一定施肥量前提下,要加强前茬有棚巴的施用和土壤基础肥力的恢复与提高,改进施肥方法,扩大化肥增效剂或化吧助剂的应用面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防止盲目加大肥量。有条件的高产攻关田应施用一定的钢巴及。其它防止叶片和根系早衰、增加千粒重的微肥和化学制剂。应用控释尿素可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

6、麦田管理与收获标准化

小麦高产是各个环节标准作业综合作用的结果,麦田管理也起着重要作用。我省麦田管理主要包括压青苗、病虫害防治与防除、追肥灌水等几个环节。

压青苗2—3遍后,可明显增加抗倒伏能力,以抗旱提墒为目的的镇压在三叶期进行,以防倒伏为目的的镇压可在分蕖期进行。如地硬,苗弱、土壤水分较多或灌溉栽培时则可不镇压,节间伸长后也决不可再镇压。镇压时应严格按田间作业操作规程进行。

我省小麦多为小行距密植,除草主要以化学药剂为主,应选用杀草谱广,残留少、对后物影响小的除草剂。除草剂可相互配合施用以增强杀草效果。应用除草剂时一定要严格按觌程去办,防止出现药害。

病虫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以治早、治小、治了为目标。种子拌药时一定要用拌种器,并严格掌握拌种时间和转擞。不应长期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剂,以免产生抗药性。影响杀虫病效果。

灌溉是早作小麦栽培中必要时采取的一种管理措施,普通灌溉时要注意灌水方式,灌水时间,既要达到防旱目的,又要节水,防止对土壤的破坏和发生地表径流。施肥量要相应增加,施肥方法要随之改变。基本亩数要减少,播种置要降低,行距可适当加宽;同时镇压、防病、除草、后期追肥等措施也要跟上。

叶面喷肥是近年提倡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对于防止后期脱肥、叶片早衰、延缓根系死亡、增加粒重、改善籽粒品质均有明显效果。可结合喷药防病防虫和喷施生长调节剂一并进行,但要防止追施氮肥过多和施用过晚。

小麦栽培范文篇2

近些年,我省许多市县和国营农场系统都结合大面积高产攻关及自身生产特点,总结出许多以合理轮作为基础、翻松耙压结合的耕翻作业标准,使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得以顺利实施。要依据土壤水分状况及茬口条件及时调整当年不同村屯、不同地块的作业措施及标准。可落实为:

作业地块→作业措施→作业时间→作业标准→作业验收

针对我省大多地区底墒不足、小麦易遭春旱等特点,耕翻整地作业中应特别强调“及早作业”、“连续作业”和“伏秋作业”,一次达到播种状态越冬。有条件的地方为保证施肥效果和底墒充足,应强调结合耕翻整地进行秋深施肥和深秋浇封冻水。

2、品种及种子标准化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很多,在性状及措施要求上各具特点。应在充分了解品种特点(生育特点、分蕖特点、需肥特点、群体特点、灌浆特点、抗逆特点)基础上选择1~2个主裁品种及2~3个搭配品种。栽培面积较大的地区决不可种植单一品种,应以品种多样化增强小麦的抗灾抗逆能力,达到高产稳产、丰产丰收。具体选用品种及确定各品种的种植比例时应根据加工用途、当地栽培方式及栽培条件、产量水平、土壤条件及气候条件、收获方式及力量而定。核心试验区、高产攻关田、生产条件较好及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选择光合效率及产量潜力更高和更加抗倒、抗病、更耐高肥水的中矮秆品种,并依据品种制定相应的栽培耕作措施及标准,其它土,种植密度,施肥量,镇压及田间管理等措施和环节标准也需做相应正确调整。总之,措施应围绕品种、自然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而定,或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适宜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

种子标准化的含义主要指用于播种的种子质量要高,如种子纯度、发芽率、发芽势、种子千粒重、病虫害、贮存年限生产上连续利用年限等。连续种植多年、不符合种子标准的种子坚决更换。攻关田、核心区所用种子级别要高于一般大田生产,应尽量采用级别高的种子,发挥良种在生产中的增产优势。

各类生产用种子在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检验以确定能否用于播种和计算量等。种子要全部进行筛选及药剂或种衣剂拌种,确保种子合格,做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3、作业机械标准化

小麦栽培的标准化多是通过机械去实施。因此,用于小麦生产的机械必须符合设计标准及农艺要求,建立严格的农机具检测、维修及农机人员上岗培训制度,机具应始终处于正常的技术状态,不符合农艺要求的机具不能用于田间作业,农机操作人员必须按作业要求及标准去调试和操作农机具。超期服役,且经维修后仍不能保证农艺要求的机具应淘汰更新。操作人员应懂农艺,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各地要因地制宜地统一机械标准,统一检修检测,统一调试,统一田间作业操作规程,统一验收,以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手段保证作业质量不断提高。

4、播种质量标准化

播种质量标准化主要取决于耕翻整地质量、种子质量、播种机农艺状态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在保证耕翻整她质量、种子质量和播种机农艺状态前提下,各地应注意播期、播种量、播深和播法的掌握。

小麦虽耐寒,但也不是播种越早越好,要描在腰窝上。播种过早也会造成粉籽缺苗,或因短日春化效应导致穗小粒少,播种过晚,由于温高日长,根系发育不好,生育期缩短,产量降低。

播量大小也因品种特性、种子千粒重大小、肥水条件、栽培方式及栽培水平的差异而不同。生产中,无论播种量多少。基本苗多少,关键是收获穗数,生产条件越好(肥水充足)、品种分经成穗率越高:管理水平越优越,播种量就应越少。要充分发挥品种的分蘖、大穗、多粒、大粒的自身调节能力以达群体增产效应。我省各地应在提高保苗率和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基础上,逐步降低播量。进行播种量和播肥量调试时,要特别注意单口流量的一致,坚决防止大播量大密度的不科学做法。

播法上不要追求花样,要考虑播种管理方便,植株在田间分布尽量均匀,既可抑制杂草,又能通风透光,播法应与杂草控制结合考虑。

5、土壤与施肥标准化

高产小麦首先应建立高产土壤。高产土壤应在基础养分,养分比例及有效性、土壤结构、土壤通透性及保水保肥性,土壤耕性及上壤紧实度等方面为小麦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稳定、持续的土壤条件,这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在我省旱作春麦区,土壤条件更为重要。必须建立合理轮作、用养结合,有利地力恢复的耕作栽培体系,防止土壤进一步退化及污染。

施肥要结合当地生产特点、土壤特点及品种特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施肥标准,如按土壤分析结果和品种制定施肥总量、肥料种类和比例,施肥时期及施肥方法。强调秋深施肥及其时间和标准的掌握,有条件的应改一次春施为秋、春两次施肥或多次施肥高产攻关田在保证一定施肥量前提下,要加强前茬有棚巴的施用和土壤基础肥力的恢复与提高,改进施肥方法,扩大化肥增效剂或化吧助剂的应用面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防止盲目加大肥量。有条件的高产攻关田应施用一定的钢巴及。其它防止叶片和根系早衰、增加千粒重的微肥和化学制剂。应用控释尿素可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

6、麦田管理与收获标准化

小麦高产是各个环节标准作业综合作用的结果,麦田管理也起着重要作用。我省麦田管理主要包括压青苗、病虫害防治与防除、追肥灌水等几个环节。

压青苗2—3遍后,可明显增加抗倒伏能力,以抗旱提墒为目的的镇压在三叶期进行,以防倒伏为目的的镇压可在分蕖期进行。如地硬,苗弱、土壤水分较多或灌溉栽培时则可不镇压,节间伸长后也决不可再镇压。镇压时应严格按田间作业操作规程进行。

我省小麦多为小行距密植,除草主要以化学药剂为主,应选用杀草谱广,残留少、对后物影响小的除草剂。除草剂可相互配合施用以增强杀草效果。应用除草剂时一定要严格按觌程去办,防止出现药害。

病虫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以治早、治小、治了为目标。种子拌药时一定要用拌种器,并严格掌握拌种时间和转擞。不应长期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剂,以免产生抗药性。影响杀虫病效果。

灌溉是早作小麦栽培中必要时采取的一种管理措施,普通灌溉时要注意灌水方式,灌水时间,既要达到防旱目的,又要节水,防止对土壤的破坏和发生地表径流。施肥量要相应增加,施肥方法要随之改变。基本亩数要减少,播种置要降低,行距可适当加宽;同时镇压、防病、除草、后期追肥等措施也要跟上。

叶面喷肥是近年提倡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对于防止后期脱肥、叶片早衰、延缓根系死亡、增加粒重、改善籽粒品质均有明显效果。可结合喷药防病防虫和喷施生长调节剂一并进行,但要防止追施氮肥过多和施用过晚。

收获是丰产丰收的保证,应严格依品种熟期、地块来确定收获时间、收获顺序和收获方式。收获机械应严格检修检测,不符合技术状态的严格禁止收获作业。

小麦栽培标准化关键是提高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与技术人员的认识,增加资金和物质投人以保证技术标准的落实与实施。

小麦栽培范文篇3

关键词:小麦;玉米;轮作;栽培技术;河南**

**市现辖国家优质商品粮基地县3个,其中优质小麦生产基地16.87万hm2,优质玉米生产基地7.47万hm2,栽培模式以小麦玉米轮作为主。依据**市气候特点、栽培习惯、机械化程度等,总结出了**市小麦玉米轮作高产栽培技术并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现将其介绍如下。

一、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1品种选择

强筋小麦选用郑麦366、豫麦34等品种;优质中筋小麦选用矮抗58、周麦16、新麦18、濮麦9等品种。

1.2整地施肥

一般要求土壤深耕或深松25cm,推广秸秆机械还田技术,前茬玉米秸秆全部粉碎还田。耕前要施足基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肥,氮肥用量采用以产定氮法,磷、钾肥用量采用测土定磷、钾法,高肥力水平下的总施肥量为纯氮189kg/hm2、五氧化二磷112.5kg/hm2、氧化钾94.5kg/hm2,基肥追肥比例为4∶6,提倡施用配方肥或复混肥。

1.3适期播种

半冬性品种10月5~15日播种;弱春性品种10月10~20日播种。成穗率高的品种种子用量90~120kg/hm2;成穗率低的品种和播种时间推迟的适当增加播量。

1.4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在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3~5℃,对0~20cm土壤(壤土)含水量低于20%的麦田进行冬灌。开春后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保墒,提高地温、促苗早发,消灭杂草,确保麦苗稳健生长。春季灌溉可在拔节末期进行,结合灌溉,沟施或穴施尿素150~225kg/hm2。可在孕穗期或灌浆初期进行小水灌溉,要注意防倒伏,高产田可追施尿素75~120kg/hm2。可用尿素7.5~15.0kg/hm2或磷酸二氢钾3kg/hm2对水750kg进行叶面喷洒,预防干热风和提高籽粒品质。

1.5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起身期要普遍进行纹枯病防治,用20%三唑酮乳油750mL/hm2对水750kg喷雾,兼防白粉病、条锈病。拔节期用20%三唑酮乳油750mL/hm2或12.5%烯唑醇可湿粉剂300g/hm2对水750kg喷雾,防治白粉病、条锈病。扬花初期选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防治赤霉病[2]。防治麦蚜等害虫可选用10%吡虫啉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防治麦蜘蛛可用20%哒螨酮乳油750~1050mL/hm2对水750g喷雾。在2月上旬进行化学除草,可使用骠马乳油、巨星、2,4-D等除草剂,严格按说明喷雾。

1.6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收获。在小麦收获时应努力扩大机械粉碎秸秆还田的面积,提倡通过小麦高留茬、麦秸麦糠覆盖,加大秸秆还田数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选用浚单20、济单7号、郑单958、浚单22、先玉335等优质、高产、多抗紧凑型玉米杂交种。

2.2抢时早播

夏玉米播种要突出抢时早播。套播玉米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麦收前3~7d播种,直播玉米在6月上旬麦收后抢时铁茬机械播种。根据品种特点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一般在5.7~7.5万株/hm2范围内。

2.3苗期管理

三叶期及时间苗,五叶期及时定苗。去除小苗、弱病苗,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提高群体整齐度。中耕保墒防旱,促进玉米幼苗健壮和根系发育。苗期应中耕松土2~3次。在玉米拔节期前拔除弱株、小株,提高群体整齐度,确保群体合理密度。在玉米拔节初期及时深中耕培土,以促进气生根下扎,扩大根系吸收范围。

2.4肥水管理

高肥力水平下施纯氮300kg/hm2、五氧化二磷90kg/hm2、氧化钾120kg/hm2。全部的磷、钾肥和有机肥及20%的氮肥于玉米拔节初期一次性开沟施用。在玉米10~13个叶展开(大喇叭口期)时,重施孕穗肥,追施总氮量的60%,条施或穴施,以促穗大粒多。籽粒灌浆初期,追施总氮量的20%,结合浇水撒施或条施,也可采用磷酸二氢钾或尿素进行叶面追肥,以提高后期叶片光合能力和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粒重。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后20d,是玉米需水关键期,遇旱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

2.5病虫草害防治

玉米出苗后及时喷药防治蓟马、粘虫、蚜虫、玉米螟、红蜘蛛等虫害,并预防玉米粗缩病、矮花叶病等病害。可用40%的氧化乐果或50%辛硫磷乳油喷雾。对有粗缩病、矮花叶病发生趋势的田块,可加入病毒A、病毒康等防治病毒病药剂予以控制。在小喇叭口期用1.5%辛硫磷颗粒剂0.25kg,掺细沙7.5kg,混匀后撒入心叶防治玉米螟,撒1.5~2.0g/株,或撒施杀螟丹颗粒剂7.5kg/hm2。抽雄期防治注意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及锈病。花粒期做好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锈病、青枯病、穗腐病等病害和玉米螟、红蜘蛛、蚜虫等虫害的防治。玉米播种后出苗前3叶前,及早用都阿合剂或乙阿全剂等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化学除草。

2.6适时收获

依照玉米成熟标准适时收获。叶色变白、苞叶干枯、伤口松开、黑层出现、籽粒乳线的消失是玉米成熟的标志,提倡适时晚收。

参考文献:

[1]杨春玲,侯军红,关立,等.优质强弱筋小麦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06(Z1):16-17.

[2]王水柱,任怀民,张献丽.优质强筋小麦栽培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科学,2005(8):87.

小麦栽培范文篇4

论文摘要从测土配方施肥、筛选优良品种、选择最佳适播期、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旋耕镇压、分期施肥氮肥后移、科学化学除草、化控防倒、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小麦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近几年利辛县全面开展了小麦高产攻关竞赛活动,集成小麦高产攻关技术规程,严把各项技术环节的落实,使小麦产量逐年提高,出现了大面积产量超过9000kg/hm2的超高产田块和高产示范区,现将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测土配方施肥

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能够培肥地力,提高土壤基础肥力,增强小麦抗倒性,提高小麦品质。由于以往偏重于化肥的施用,而忽视了对有机肥的积制,对于一些秸秆也随意丢失浪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粮食作物产量的提高。近几年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了解了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增长缓慢,在1.2%~1.4%之间,速效养分含量表现为少氮、稳磷、钾下降趋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方案。要求秋种时要保证增施有机肥45t/hm2以上,进行秸秆还田2250kg/hm2左右,同时对氮、磷、钾速效化肥,进行合理配比,达到节本、增产、降耗的目的。通过试验,认为速效氮肥的基追比例以7∶3为稳妥,磷、钾一次性基施,具体用量基施尿素300~375kg/hm2、磷酸二铵150~180kg/hm2、氯化钾120~135kg/hm2。通过组织专家测产验收,增施有机肥的田块,产量大部分都突破了9000kg/hm2大关,最高产量达到9525kg/hm2。因此,通过近几年的技术经验总结,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夺取小麦高产的关键所在。

2筛选优良品种

前几年,我镇小麦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突出,以豫麦18为主的春性品种播种面积占70%以上,导致了小麦冬前冻害现象年年发生,造成了小麦大幅度的减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加强品种的对比试验筛选工作,通过各项种植对比,选择了一批高产、抗冻性强的新品种,如皖麦50、皖麦52、烟农19、西农797、豫麦70等作为主推品种,搭配有苗头的品种,淘汰豫麦18、豫麦34、郑麦9023等抗冻性差的老品种,为我镇小麦再创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3选择最佳适播期

小麦播种过早,容易造成冬前冻害,不利于优质生产;播种过晚,不利于产量的提高。选择最佳播期,是夺取小麦高产优质的关键环节。要达到小麦既高产又优质的双重目标,适期播种非常重要,通过多年经验总结:小麦要高产,就要适当早播,而小麦要达到优质生产,就要适当推迟播期。这就形成一对矛盾,因此选择小麦最佳播期,是实现小麦既高产又优质的唯一方法。半冬性品种播期以10月10~15日播种为最佳,春性品种以10月18~25日播种为最好,这样既防止了因播种过早而造成的冻害,又提高了产量,也减少了养分的消耗,提高了品质。同时,在适期范围内,足墒播种,能促进根系下扎,增强对养分的吸收,增强抗冻性,从而保证产量的提高。

4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

机播、半精量播种省种、深浅一致,苗情均匀,利于通风透光。加大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技术的推广,提出“少播5kg种,多打50kg粮”的节种增产口号,提高播种质量。一般播种量控制在135~180kg/hm2,行距由20cm扩大到23cm左右,有利于分蘖生长和合理群体的发挥,降低倒伏可能性,为高产丰产奠定基础。

5旋耕镇压

旋耕作为机耕的一种整地方法,被大面积采用,但旋耕耕层浅、表土空虚、漏水漏肥严重,土壤空隙多,不利根系下扎,容易造成冬前冻害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推广旋耕镇压技术,一是播种时带镇压器;二是在出苗后,用机、磙、耙进行镇压,效果明显。特别是在小麦冬前出现旺长的情况下,提出全面镇压,对促弱控旺起到了关键作用,确保小麦前期的茁壮生长,防止后期的倒伏。

6分期施肥氮肥后移

大力推广分期施肥、氮肥后移技术。分期施肥,氮肥后移能合理分配肥料用量,确保后期需肥量,对限制节间伸长,促进穗大粒多、粒重至关重要。一般在小麦拔节中期,3月15~20日追施尿素120~150kg/hm2,可有效防止小穗小花退化,促进结实率。

7科学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可以减少杂草与小麦的争水争肥矛盾,提高除草效果。加强不同除草剂的除草对比试验,对不同品种、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时期进行认真对比调查研究,为选择对路、安全除草剂,提出合理化学除草方法,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多点试验,化学除草以年后2月下旬至3月上旬除草为好,使用药剂以75%的巨星22.5g/hm2对水600kg喷雾为好,或用使它隆600mL/hm2喷雾。3月15日以后,在小麦拔节期要禁止使用除草剂。

8化控防倒

对分蘖多、群体大,出现旺长现象,应早发现、早分析、早预防。在春节前加强镇压技术指导,春节后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喷施助壮素、多效唑化,化控防倒,用助壮素或多效唑450mL/hm2对水600kg喷雾,能有效防止节间的过分伸长,预防后期倒伏现象的发生。

9综合防治病虫害

小麦生产时间长,病虫害发生多,为防止病虫多发,采取统一预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药方法,利用综合配药技术。在返青拔节期用井冈霉素3000mL/hm2加高效氯氰菊酯300g/hm2对水600kg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蚜虫等;在小麦抽穗、灌浆期用多菌灵1.2kg/hm2加吡虫啉1.05kg/hm2对水750kg喷雾,综合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穗蚜、麦蜘蛛、吸浆虫等。

小麦栽培范文篇5

近些年,我省许多市县和国营农场系统都结合大面积高产攻关及自身生产特点,总结出许多以合理轮作为基础、翻松耙压结合的耕翻作业标准,使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得以顺利实施。要依据土壤水分状况及茬口条件及时调整当年不同村屯、不同地块的作业措施及标准。可落实为:

作业地块→作业措施→作业时间→作业标准→作业验收

针对我省大多地区底墒不足、小麦易遭春旱等特点,耕翻整地作业中应特别强调“及早作业”、“连续作业”和“伏秋作业”,一次达到播种状态越冬。有条件的地方为保证施肥效果和底墒充足,应强调结合耕翻整地进行秋深施肥和深秋浇封冻水。

2、品种及种子标准化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品种很多,在性状及措施要求上各具特点。应在充分了解品种特点(生育特点、分蕖特点、需肥特点、群体特点、灌浆特点、抗逆特点)基础上选择1~2个主裁品种及2~3个搭配品种。栽培面积较大的地区决不可种植单一品种,应以品种多样化增强小麦的抗灾抗逆能力,达到高产稳产、丰产丰收。具体选用品种及确定各品种的种植比例时应根据加工用途、当地栽培方式及栽培条件、产量水平、土壤条件及气候条件、收获方式及力量而定。核心试验区、高产攻关田、生产条件较好及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选择光合效率及产量潜力更高和更加抗倒、抗病、更耐高肥水的中矮秆品种,并依据品种制定相应的栽培耕作措施及标准,其它土,种植密度,施肥量,镇压及田间管理等措施和环节标准也需做相应正确调整。总之,措施应围绕品种、自然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而定,或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适宜品种,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

种子标准化的含义主要指用于播种的种子质量要高,如种子纯度、发芽率、发芽势、种子千粒重、病虫害、贮存年限生产上连续利用年限等。连续种植多年、不符合种子标准的种子坚决更换。攻关田、核心区所用种子级别要高于一般大田生产,应尽量采用级别高的种子,发挥良种在生产中的增产优势。

各类生产用种子在播种前必须进行种子检验以确定能否用于播种和计算量等。种子要全部进行筛选及药剂或种衣剂拌种,确保种子合格,做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3、作业机械标准化

小麦栽培的标准化多是通过机械去实施。因此,用于小麦生产的机械必须符合设计标准及农艺要求,建立严格的农机具检测、维修及农机人员上岗培训制度,机具应始终处于正常的技术状态,不符合农艺要求的机具不能用于田间作业,农机操作人员必须按作业要求及标准去调试和操作农机具。超期服役,且经维修后仍不能保证农艺要求的机具应淘汰更新。操作人员应懂农艺,要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各地要因地制宜地统一机械标准,统一检修检测,统一调试,统一田间作业操作规程,统一验收,以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手段保证作业质量不断提高。

4、播种质量标准化

播种质量标准化主要取决于耕翻整地质量、种子质量、播种机农艺状态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在保证耕翻整她质量、种子质量和播种机农艺状态前提下,各地应注意播期、播种量、播深和播法的掌握。

小麦虽耐寒,但也不是播种越早越好,要描在腰窝上。播种过早也会造成粉籽缺苗,或因短日春化效应导致穗小粒少,播种过晚,由于温高日长,根系发育不好,生育期缩短,产量降低。

播量大小也因品种特性、种子千粒重大小、肥水条件、栽培方式及栽培水平的差异而不同。生产中,无论播种量多少。基本苗多少,关键是收获穗数,生产条件越好(肥水充足)、品种分经成穗率越高:管理水平越优越,播种量就应越少。要充分发挥品种的分蘖、大穗、多粒、大粒的自身调节能力以达群体增产效应。我省各地应在提高保苗率和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基础上,逐步降低播量。进行播种量和播肥量调试时,要特别注意单口流量的一致,坚决防止大播量大密度的不科学做法。

播法上不要追求花样,要考虑播种管理方便,植株在田间分布尽量均匀,既可抑制杂草,又能通风透光,播法应与杂草控制结合考虑。

5、土壤与施肥标准化

高产小麦首先应建立高产土壤。高产土壤应在基础养分,养分比例及有效性、土壤结构、土壤通透性及保水保肥性,土壤耕性及上壤紧实度等方面为小麦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稳定、持续的土壤条件,这是小麦高产的基础。在我省旱作春麦区,土壤条件更为重要。必须建立合理轮作、用养结合,有利地力恢复的耕作栽培体系,防止土壤进一步退化及污染。

施肥要结合当地生产特点、土壤特点及品种特点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施肥标准,如按土壤分析结果和品种制定施肥总量、肥料种类和比例,施肥时期及施肥方法。强调秋深施肥及其时间和标准的掌握,有条件的应改一次春施为秋、春两次施肥或多次施肥高产攻关田在保证一定施肥量前提下,要加强前茬有棚巴的施用和土壤基础肥力的恢复与提高,改进施肥方法,扩大化肥增效剂或化吧助剂的应用面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防止盲目加大肥量。有条件的高产攻关田应施用一定的钢巴及。其它防止叶片和根系早衰、增加千粒重的微肥和化学制剂。应用控释尿素可提高小麦蛋白质含量。

6、麦田管理与收获标准化

小麦高产是各个环节标准作业综合作用的结果,麦田管理也起着重要作用。我省麦田管理主要包括压青苗、病虫害防治与防除、追肥灌水等几个环节。

压青苗2—3遍后,可明显增加抗倒伏能力,以抗旱提墒为目的的镇压在三叶期进行,以防倒伏为目的的镇压可在分蕖期进行。如地硬,苗弱、土壤水分较多或灌溉栽培时则可不镇压,节间伸长后也决不可再镇压。镇压时应严格按田间作业操作规程进行。

我省小麦多为小行距密植,除草主要以化学药剂为主,应选用杀草谱广,残留少、对后物影响小的除草剂。除草剂可相互配合施用以增强杀草效果。应用除草剂时一定要严格按觌程去办,防止出现药害。

病虫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以治早、治小、治了为目标。种子拌药时一定要用拌种器,并严格掌握拌种时间和转擞。不应长期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剂,以免产生抗药性。影响杀虫病效果。

灌溉是早作小麦栽培中必要时采取的一种管理措施,普通灌溉时要注意灌水方式,灌水时间,既要达到防旱目的,又要节水,防止对土壤的破坏和发生地表径流。施肥量要相应增加,施肥方法要随之改变。基本亩数要减少,播种置要降低,行距可适当加宽;同时镇压、防病、除草、后期追肥等措施也要跟上。

叶面喷肥是近年提倡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对于防止后期脱肥、叶片早衰、延缓根系死亡、增加粒重、改善籽粒品质均有明显效果。可结合喷药防病防虫和喷施生长调节剂一并进行,但要防止追施氮肥过多和施用过晚。

收获是丰产丰收的保证,应严格依品种熟期、地块来确定收获时间、收获顺序和收获方式。收获机械应严格检修检测,不符合技术状态的严格禁止收获作业。

小麦栽培标准化关键是提高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与技术人员的认识,增加资金和物质投人以保证技术标准的落实与实施。

小麦栽培范文篇6

论文摘要从播种、田间管理以及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小麦精播半精播栽培技术,以期为小麦生产提供借鉴。

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是一套高产、稳产、低耗、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好的栽培技术。它在地力和肥水条件较好的基础上,比较好的处理了群体与个体矛盾,使麦田群体较小,群体动态比较合理,改善了群体内光照条件;使个体营养好、发育健壮,从而使穗大、穗足、粒重,实现高产。产量一般可达7.5t/hm2以上,最高可达9t/hm2,符合我省小麦生产的发展趋势。

1播前准备和播种

1.1培肥地力,施足底肥

一般麦田施优质土杂肥45t/hm2,标准氮肥450~750kg/hm2,标准磷肥600~750kg/hm2,钾肥150~225kg/hm2,锌肥15kg/hm2。

1.2选择良种,做好种子处理

选用分蘖成穗率高、单株生产力强、抗倒伏、株型较紧凑、光合能力强、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在山东省可以选用济麦19、济麦20,高肥力地块也可以选择济南17。播种前用小麦专用种衣剂拌种,有利于综合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易发生的根腐病、纹枯病等,培育壮苗。

1.3精细整地,保证底墒充足

适当加深耕层,破除犁地层。整地要求地面平整,明暗坷垃少而小,土壤上松下实。对墒情不足的可于前茬作物收获前7~10d浇水造墒或在收后耕前造墒,使土壤耕作前的含水量在70%左右。

1.4播期、播量、播深

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最晚不迟于20日。播量要求为75.0~112.5kg/hm2。实行机播,要求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深为3~5cm,行距为22~25cm。

1.5播后压实

随着秸秆还田面积的不断增加,使得土壤中空隙加大,种子和土壤无法密接,造成出苗率低,苗弱,不抗低温。因此,播后必须压实。

2田间管理

2.1冬前管理要点

2.1.1及时查苗补种。若基本苗较多,播种质量较差,麦苗分布不均匀,在植株分蘖前后,可进行疏苗、匀苗,以培育壮苗。

2.1.2浇好冬水。一般在11月底到12月上旬浇冬水。由于近几年都是暖冬,因此不施冬肥。浇过冬水后,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促进根系发育,促壮苗。

2.1.3综合防治病虫害。小麦主要病虫害为地下害虫和以纹枯病为主的根腐型病害等,防治病虫害以药剂处理种子为关键措施。

2.2春季管理要点

2.2.1返青期中耕。及早进行划锄,以松土、保墒,提高地温,视麦田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浇返青水。

2.2.2重施起身或拔节肥水。麦田群体适中或偏小的重施起身肥水;群体偏大,重视拔节肥水。一般施标准氮肥450~600kg/hm2,开沟追施。

2.2.3浇挑旗水或扬花水。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数,又能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如果小麦挑旗期墒情较好,也可以推迟到扬花期浇水。

2.2.4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克螨特或克螨克喷雾。返青至起身期,杂草发生较多的地块,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5.8%麦喜乳油或20%使它隆乳油,对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可用3%世玛乳油,茎叶喷雾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近年来,化学除草导致后茬作物药害的事故屡有发生。因此,应掌握除草剂适用范围、用药时间等,以免引起作物药害(除草剂喷施最晚不迟于4月10日)。

2.3后期管理要点

2.3.1酌情浇好灌浆水。在浇好挑旗水或扬花水的基础上,不用再灌溉,尤其要避免麦黄水。

2.3.2增施叶面肥,预防干热风。后期酌情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以延缓衰老,提高粒重和籽粒品质。2.3.3防治病虫害。此期主要病虫害有麦芽、粘虫、锈病、白粉病、全蚀病。防治锈病、白粉病、全蚀病用粉锈宁乳油喷雾;防治麦芽用吡虫啉或定虫脒;防治粘虫用菊酯类药物喷雾。

3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籽粒变硬,呈现本品种固有的色泽时为最佳收获期。

4参考文献

[1]王德梅,于振文.灌水量对济麦20籽粒和蛋白质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7(5):54-56.

小麦栽培范文篇7

建议选用皖麦50、皖麦53、新麦18等品种为当家品种,搭配豫麦70等品种。同时,严把种子质量关,选用包衣原种或原种1代,杜绝使用退化品种和混杂种。

2土壤和种子处理

土壤处理可用50%辛硫磷乳油750g/hm2拌52.5kg/hm2豆饼,结合耕地边撒边犁;也可用3%甲拌磷颗粒剂或3%呋喃丹颗粒剂30~45kg/hm2。

小麦播种前除选种、晒种外,最好选用小麦专用拌种剂对麦种进行包衣或使用包衣种子,保证小麦一播出全苗。

3精心整地

应选择地力水平高、土壤肥沃、结构良好的地块,同时把好整地这一关。高产麦田要求做到土层深厚,耕层应达到16~20cm以上;土地平整,无大坷垃,无脊沟之分;表土疏松,上虚下实,沟渠配套,排灌方便。

4播种

4.1适时足墒早播,壮苗越冬

皖麦50、皖麦53等半冬性品种宜播期为10月5~15日。一般要求越冬时长到6叶至7叶1心,主茎上出现3~4个低位分蘖。小麦正常出苗、分蘖,须有充足的土壤墒情作保证(即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若墒情不足,则要造墒播种,任何等雨推迟播种或底墒不足、凑合勉强出苗的做法,都难以保证小麦高产。

4.2半精量机条播,提高播种质量

当小麦发芽率在90%以上、土壤墒情良好、播种质量高时,播小麦种子120~150kg/hm2,确保基本苗240~300万株/hm2。适当增加行距,一般行距以23~25cm为宜,充分发挥分蘖穗的作用。

5田间管理

5.1查苗补缺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断种严重的立即带水补种,缺苗的待小麦分蘖后进行移稠补稀。

5.2中耕除草,控制旺长

过旺麦田冬前要适时中耕松土,断根散墒,控制旺长。弱苗进行浅中耕3~4cm,以防止伤根。春季对旺长的小麦进行深耕,以控制小麦无效分蘖,达到促控结合。

5.3水肥管理

5.3.1施足基肥。施优质土杂肥或猪牛栏粪2250~3750kg/hm2,碳铵900~1125kg/hm2,过磷酸钙250~900kg/hm2,钾肥150~225kg/hm2,锌肥、硼肥各22.5kg/hm2。

5.3.2重施追肥。于二叶期前施75kg/hm2尿素,壮苗保蘖。

5.3.3重施拔节肥。视苗情于小麦拔节期前后施尿素150~225kg/hm2,增加穗粒数和粒重。

5.3.4增施灌浆肥。小麦生育后期,根系生理功能减弱,可于小麦灌浆中期,用尿素7.5~22.5kg/hm2加磷酸二氢钾7.5kg/hm2,对水均匀喷雾,延长小麦顶部叶片功能期,增加粒重。

5.3.5适时灌溉防渍除涝。小麦生长季节若遇干旱,不能满足高产小麦对水分的需要,要及时进行补充灌溉;雨水较多年份,应注意清沟沥水,防渍防涝,为小麦生产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夺取小麦丰收。

5.4合理使用化学除草剂

年前麦田杂草生长慢,个体小,危害轻,往往重视不够;一旦年后遇阴雨,气温回升,麦田杂草会迅速生长,给防治带来困难。因此,冬前麦田杂草防治工作一定要做好。方法是:选用75%杜邦巨星15.0~22.5g/hm2,或10%苯磺隆150g/hm2,于小麦分蘖期对水450~600kg/hm2进行喷雾,对猪秧秧、繁缕、播娘蒿等优势杂草防效率达85%以上。5.5及时防治病虫害

春季麦田主要病虫害为纹枯病、红蜘蛛等。纹枯病可选用5%井冈霉素2250~3000mL/hm2,或用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750g/hm2对水750kg/hm2喷雾;防治红蜘蛛可选用40%乐果2000倍水溶液,或用50%三氯杀螨矾1500~2000倍溶液喷雾。并注意防治白粉病、赤霉病、粘虫、吸浆虫等病虫害,防治施药时用药剂量要准,喷施要均匀,以提高防治效果。

小麦栽培范文篇8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轮选149;选育;栽培技术

北部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小麦产区之一。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经历了5次大的品种更新换代,第1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代表性品种是20世纪50年代育成的农大183和农大36;第2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代表性品种是20世纪60年代育成的北京10号、农大139和东方红3号;第3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代表性品种是20世纪80年代育成的丰抗2号和丰抗8号;第4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代表性品种是20世纪90年代育成的京411和京冬8号;第5次品种更新换代的代表性品种是本世纪育成的轮选987和中麦175,其中,中麦175仍然是目前北部冬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1-2]。随着品种更新换代,品种产量水平不断提高,2000年前小麦品种产量年遗传进展为64.63kg/hm2或1.20%[1]。品种主要性状演变趋势为抽穗期提前,株高明显降低,生物学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减少,穗粒数有所增加,千粒重、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1]。近年来,随着北部冬麦区冬季气温有所升高,黄淮冬麦区北片小麦品种种植区域有向北部冬麦区扩展的趋势[3],例如,黄淮冬麦区北片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济麦22和烟农19分别通过了天津市和北京市的品种审定。来自黄淮麦区的品种在北部冬麦区普遍表现矮秆大穗,产量高,抗倒伏性强,深受广大农户青睐。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也在增加,来自黄淮冬麦区的品种在出现冬季严寒时,遭受严重冻害的潜在风险很大。因此,在北部冬麦区小麦育种中利用黄淮冬麦区品种资源时一定要注意提高品种的抗寒性。轮选149的育种思路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形成的。

1亲本来源与选育过程

1.1母本烟农19

母本烟农19是烟台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小麦品种,先后通过山东省、江苏省、山西省和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河南省引种备案,是一个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高产稳产广适品种[4],而且含有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17+18,5+10,属于中强筋品种,缺点是抗倒伏性差、成熟较晚。

1.2父本7939

父本793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利用京冬8号作母本、轮选987作父本进行杂交,后代经过系谱法选择育成的一个矮秆、大穗、早熟育种材料,原系谱号为ZX0301-169Z-5Z-1B-1B(F6),2004年的种植行号为7939,故简称7939。利用烟农19与7939配制杂交组合的目的是选育高产、抗倒伏、抗寒、适合北部冬麦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1.3选育过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实验基地合作,于2010年冬季在北京温室配制杂交组合烟农19/7939。2011年3月在河北沽源“顶凌”播种,加代种植F1代,组合号为GY1177;2011-2012年度在北京昌平种植F2代,田间选择抗寒、矮秆、方穗的单株,每株收获1穗,室内进行千粒重、籽粒饱满度选择,中选160个单穗,其中一个单穗编号为GY1177-2;2012-2013年度在北京昌平种植F3代穗行,田间继续对抗寒性、株高、穗型进行选择,室内选留籽粒饱满度高、黑胚率低的单株,中选12个单株,其中来自GY1177-2穗行的一个中选单株编号为GY1177-2-3;2013-2014年度在河北赵县种植F4代株行,双行区,行长2m,行距25cm,株距5cm,田间观察到GY1177-2-3株系株高较矮、穗大、穗多,结合了北部冬麦区品种繁茂性好、穗多和黄淮冬麦品种矮秆、大穗的优点,该系全部植株分单株收获,室内考种选留籽粒饱满度高、黑胚率低的单株,中选28个单株,其中一个中选单株编号为GY1177-2-3-11;2014-2015年度把上年度中选的28个单株的种子全部单粒点播,每个单株种植240~600粒,28个F5株系田间普遍表现出株高较矮、长方大穗的特点,株系内株型、穗型、抽穗、成熟期等性状表现较一致,除继续分株系选择优良单株外,其余分株系混收,秋播安排产量鉴定试验,并对其中编号为GY1177-2-3-11-10的株系作为重点系进行稀播繁殖;2015-2016年度,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同时继续进行F6的优良株系选择;2016-2017年度,在北部冬麦区安排多点产量比较试验;2017-2018年度参加国家北部冬麦区区域试验;2018-2019年度继续参加国家北部冬麦区区域试验;2019-2020年度完成国家北部冬麦区生产试验。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071)。

2品种特征特性

2.1生物学特性

冬性,全生育期249d,比对照品种中麦175晚熟2d。幼苗半直立,叶片窄,叶色深绿,分蘖力较强。株高77cm,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穗层厚,熟相好。穗纺锤形,长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好。穗数617万穗/hm2,穗粒数35.1粒,千粒重39.9g。

2.2品质分析

2018年区域试验混合取样品质分析结果:籽粒容重788g/L,蛋白质含量15.9%,湿面筋含量38.5%,稳定时间1.7min,吸水率62%。2019年区域试验混合取样品质分析结果:籽粒容重808g/L,蛋白质含量14.8%,湿面筋含量34.5%,稳定时间5.3min,吸水率61%。

2.3抗寒性鉴定

国家北部冬麦区新品种试验抗寒性鉴定结果(北京延庆):2017-2018年度越冬死株率13.5%,死茎率17.3%,抗寒性评价等级中等,与对照品种中麦175抗寒性等级相同;2019-2020年度越冬死株率10.8%,死茎率14.7%,抗寒性评价等级较好,与对照品种中麦175抗寒性等级相同。

2.4抗病性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结果:2017-2018年度,高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高感纹枯病;2018-2019年度,高感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中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

3产量表现

2017-2018年度参加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154kg/hm2,比对照品种中麦175增产4.0%;2018-2019年度续试,平均产量8546kg/hm2,比对照品种中麦175增产3.8%;2019-202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232kg/hm2,比对照品种中麦175增产7.6%。

4栽培技术要点

轮选149适宜北部冬麦区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山西中部中等以上肥力水浇地块种植。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4.1适宜播期和播量

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旬。适宜基本苗300万~400万/hm2。实际播种量按以下公式计算:播种量(kg)=基本苗/发芽率(%)/出土率(%)/1000×千粒重(g)/1000。以该品种常年千粒重40g、发芽率90%、出土率85%计算,播种量为160~200kg/hm2。晚播、整地质量较差时,播种量按适宜播种量的上限;在适宜播种期内播种,播种量按适宜播种量的下限。4.2精细整地有条件的地方要求深翻犁地,犁深25~30cm,不重犁不漏犁,秸秆全部翻入地下,并且翻垡平整。不犁地而进行旋耕整地的地方,旋耕前粉碎秸秆要彻底,旋耕深度15cm以上。播后镇压,踏实土壤,避免由于根系悬空加重冬季冻害。

4.3肥水管理

播种前底墒不足时要提前浇水造墒,为了不影响播期,一般在前茬作物收获前10d左右造墒。底肥注意氮磷钾配比,氮肥按底肥40%、追肥60%施用。越冬水是避免或减轻冬季冻害的重要措施,在气温降至夜间0℃以下,白天气温在0℃以上时进行冬灌。春季第1水一般在拔节中后期进行,控制基部第一、二节长度,降低生长后期倒伏风险,结合浇水追施15kg尿素,第2水在孕穗期进行,一般不浇灌浆水。

4.4防止倒伏

播量不宜过大,春季肥水管理不宜过早,早春起身拔节前镇压,除起到保墒作用外,还有利于降低倒伏风险,但要注意“压干不压湿”,土壤湿度过大不镇压;“压旺不压弱”,晚播没有分蘖的麦田不镇压。春季小麦返青、起身期喷施5%烯效唑1500g/hm2兑水450kg/hm2或按产品技术要求喷施“吨田宝”等其他控制株高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降低株高,增强抗倒伏能力。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时严格控制浓度,不重喷,避免因过度抑制植株生长而影响产量。

4.5病虫害防治

播种前做好药剂拌种。小麦生长期病虫害防治要立足一个“早”字,以防为主。拔节期进行第1次病害防治,以防治白粉病为主;抽穗扬花期一次性喷施杀虫剂、杀菌剂,以防治蚜虫、白粉病、叶锈病为主;灌浆期重点防治蚜虫,并喷施磷酸二氢钾,以减轻干热风危害。

参考文献

[1]周阳,何中虎,陈新民,等.30余年来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产量改良遗传进展[J].作物学报,2007,33(9):1530-1535.

[2]陈新民,何中虎,王德森,等.利用京411为骨干亲本培育高产小麦新品种[J].作物杂志,2009(4):1-5.

[3]何中虎,陈新民,王德森,等.中麦175高产高效广适特性解析与育种方法思考[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394-3403.

小麦栽培范文篇9

1.1培肥地力,施足底肥

一般麦田施优质土杂肥45t/hm2,标准氮肥450~750kg/hm2,标准磷肥600~750kg/hm2,钾肥150~225kg/hm2,锌肥15kg/hm2。

1.2选择良种,做好种子处理

选用分蘖成穗率高、单株生产力强、抗倒伏、株型较紧凑、光合能力强、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在山东省可以选用济麦19、济麦20,高肥力地块也可以选择济南17。播种前用小麦专用种衣剂拌种,有利于综合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易发生的根腐病、纹枯病等,培育壮苗。

1.3精细整地,保证底墒充足

适当加深耕层,破除犁地层。整地要求地面平整,明暗坷垃少而小,土壤上松下实。对墒情不足的可于前茬作物收获前7~10d浇水造墒或在收后耕前造墒,使土壤耕作前的含水量在70%左右。

1.4播期、播量、播深

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最晚不迟于20日。播量要求为75.0~112.5kg/hm2。实行机播,要求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深为3~5cm,行距为22~25cm。

1.5播后压实

随着秸秆还田面积的不断增加,使得土壤中空隙加大,种子和土壤无法密接,造成出苗率低,苗弱,不抗低温。因此,播后必须压实。

2田间管理

2.1冬前管理要点

2.1.1及时查苗补种。若基本苗较多,播种质量较差,麦苗分布不均匀,在植株分蘖前后,可进行疏苗、匀苗,以培育壮苗。

2.1.2浇好冬水。一般在11月底到12月上旬浇冬水。由于近几年都是暖冬,因此不施冬肥。浇过冬水后,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促进根系发育,促壮苗。

2.1.3综合防治病虫害。小麦主要病虫害为地下害虫和以纹枯病为主的根腐型病害等,防治病虫害以药剂处理种子为关键措施。

2.2春季管理要点

2.2.1返青期中耕。及早进行划锄,以松土、保墒,提高地温,视麦田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浇返青水。

2.2.2重施起身或拔节肥水。麦田群体适中或偏小的重施起身肥水;群体偏大,重视拔节肥水。一般施标准氮肥450~600kg/hm2,开沟追施。

2.2.3浇挑旗水或扬花水。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数,又能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如果小麦挑旗期墒情较好,也可以推迟到扬花期浇水。

2.2.4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喷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克螨特或克螨克喷雾。返青至起身期,杂草发生较多的地块,对以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5.8%麦喜乳油或20%使它隆乳油,对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可用3%世玛乳油,茎叶喷雾防治。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近年来,化学除草导致后茬作物药害的事故屡有发生。因此,应掌握除草剂适用范围、用药时间等,以免引起作物药害(除草剂喷施最晚不迟于4月10日)。

2.3后期管理要点

2.3.1酌情浇好灌浆水。在浇好挑旗水或扬花水的基础上,不用再灌溉,尤其要避免麦黄水。

2.3.2增施叶面肥,预防干热风。后期酌情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以延缓衰老,提高粒重和籽粒品质。

2.3.3防治病虫害。此期主要病虫害有麦芽、粘虫、锈病、白粉病、全蚀病。防治锈病、白粉病、全蚀病用粉锈宁乳油喷雾;防治麦芽用吡虫啉或定虫脒;防治粘虫用菊酯类药物喷雾。

3适时收获

蜡熟末期,籽粒变硬,呈现本品种固有的色泽时为最佳收获期。

4参考文献

[1]王德梅,于振文.灌水量对济麦20籽粒和蛋白质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7(5):54-56.

小麦栽培范文篇10

关键词:粮食;农业种植;农作物;栽培技术;防护手段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对粮食有着很大的需求。小麦作为我国的三大粮食之一,其增收与减产与农民有着直接的关系,也间接地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小麦的栽培技术也成为了影响小麦产量的原因之一,要想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就必须加强对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同时,小麦的产量与病虫害也息息相关,一旦小麦受到病虫害的侵蚀,就会导致小麦枯萎、减产、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了小麦的质量,所以要想保证小麦的生产质量和数量一定要做好对病虫害的防护。

1推广小麦栽培技术的意义

小麦不仅是我国主要粮食之一,也是啤酒、面包、麦芽糖等产品的主要原材料。近年来,我国小麦产量逐渐减少,对我国的农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农民的经济来源减少。为了应对这一尴尬局面,我国粮食产业方面的专家提出了科学合理栽种小麦的建议,如纯天然、绿色、无污染、无添加,就是为了实现小麦增值、增产、增收的目的。小麦在我国粮食产业上具有一定的战略地位,小麦的产量象征着我国农业的发展程度。我国农业经济效益所带来的收入也与小麦产量有关,小麦产量和收入持续不断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国的农业水平不断提升。所以保障农民的经济来源就是保护国家的基础产业不受损失。同时,小麦作为夹河子乡农民的主要种植农作物,推广其正确的栽培方式,有利于实现夹河子乡的农民收入稳定,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2小麦栽培技术

2.1选苗

小麦的品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质量以及小麦的抗病虫害程度,因此,在选择小麦时,要考虑到当地的环境、气候、天气等原因,选择适应生产地的小麦种类。夹河子乡地处于乌苏市东部地区,地处平原,地势较为平坦,春季干旱无雨,夏季干燥炎热,经常有干热风,年日照2600~2800小时,夹河子乡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水利设施配套齐全,地下水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防护林,地处江河流域。水系单一,土地肥沃,适合小麦的种植,新疆地区种植小麦的品种繁多,举例如下。第一,新冬小麦种(新冬32号)。该小麦种全生长周期277天,枝叶紧凑,抗倒伏能力强,成穗率高,具有抗寒、抗虫害的特点,通常在9月20~25日播种,亩播种量为18~22公斤,在播种前期一定要合理进行管控,注意肥料的施用,也要注意早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适宜早收。第二,新春小麦种(新春48号)。该品种早熟,生长周期94天,茎秆较粗,抗逆性强、抗白粉病强、抗倒伏能力强,适合早播,播种日期为3月中下旬至4月初,一亩的播种量为23~24公斤,早期要注意,头水一定要在两叶一心时进行浇灌,小麦种生长发育期间要注意防治杂草和病虫害。第三,新冬小麦种(新冬18号)。该品种冬性,中早熟,生长周期275天,枝叶紧凑,茎秆硬,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抗条锈病能力、叶锈病能力,适宜种植周期为9月10~25日,亩播种量25~30公斤,种植早期要注意早期耕地、防治病虫害和杂草。

2.2翻地

种植小麦之前应该对土地进行耕耘,从而进一步达到保水保肥的作用。根据季节的不同对耕地的深度也要有所不同,一定要保证土壤上松下实,确保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和蓄肥能力,才能使土壤更有利于小麦的播种,保证小麦的丰收。

2.3拌种

选取紧致饱满、品质优良的小麦种子,将种子包衣与药剂充分混合,能够有效提高小麦的抗病害能力,降低麦苗的发病概率。选择污染小的化学药剂,并进行搅拌。一定要严格把控药剂的使用量,防止使用过多导致麦苗出现失活,也要防止使用过少导致药剂不生效。拌种之后要及时播种。

2.4播种

小麦的种植与天气、温度、土壤透气度都有关系。因此要在适宜的温度下播种小麦,防止小麦麦苗发育晚。春播种时要结合土壤的土质,选择合理的小麦播种深度。小麦的质量与其播种的早晚关系密切。小麦播种越早越好,可采取顶凌播种,当气温稳定通过1℃以上,土壤解冻5~7厘米,昼消夜冻时即可播种。正常年份一般从3月15日开始,3月25日结束,特殊年份,最晚不超过4月5日,争取原墒出苗,亩播种量22~25公斤,带种肥每亩用磷酸二铵5公斤,肥种分箱,施肥深度8~10厘米,过深过浅都不利于小麦种子的成长。

2.5田间管理

春小麦生长一个月就要对其进行除草。要处理小麦周围产生的杂草,防止杂草与小麦竞争养分。此外,除草还可以提升土壤的透气性,提升小麦幼苗根部对养分的吸收,还要做好小麦生长各个时期的除草工作。小麦种植过程中要及时追加肥料,干旱时注意灌溉小麦,多雨时注意排水。冬小麦生长一个月后进入冬季下雪天气,2月中旬开始进行冬小麦越冬调查,避免发芽的种子出现萌冻现象。应及早开展田间破雪,适时撒施雪墒肥,酌情追返青肥,减小弱苗,做好冬小麦早春田间管理。小麦从起身至开花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即既有根、茎、叶的生长,又有麦穗分化发育。田间管理重点是水肥管理,这一时期不能缺水缺肥,否则对产量影响较大。

2.6收割

小麦的收割环节也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最优质的收割期就是植株表面完全呈金黄色,籽粒饱满,含水量少,此时是小麦品质最为优良的时期,可以进行收割,也要确保天气是否干燥无雨,防止收割后小麦晾晒出问题。

3小麦病虫害治理

3.1病害的治理

第一,锈病。小麦的叶锈病是影响小麦减产的原因之一。锈病分布广且危害性大,一旦小麦感染锈病,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造成数以万吨计的损失,植物会因体内大量失水而导致死亡。治理锈病优先要考虑抗病品种,调节播种日期。锈病在冬日的危害性最大,要及时排水,防止水量聚集。第二,腥黑穗病。腥黑穗病又称为乌麦,发病时,小麦病株会发育迟缓,植株充满黑色粉末,破裂还会产生鱼腥味的气体。治理腥黑穗病可以使用化学药品,但现在提倡使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切记春麦不宜过早种植,冬麦不宜播种过迟。第三,白粉病。白粉病是在叶片上出现黄色小点儿,随后扩大形成病斑,严重可覆盖小麦全身,影响光合作用,造成植物早衰,给产量造成损失。治理白粉病要优先选择抗病的品种,在买幼苗种时严格杜绝病原体,也可使用化学药品防治,例如三唑类杀菌剂等。

3.2虫害的治理

影响小麦减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小麦的虫害问题。对于小麦虫害,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昆虫进行消杀,也可以基于害虫所表现出来的生物特征,利用虫子的趋光性和喜热性,使用杀虫灯对害虫进行有效的捕杀。此外,还可使用化学药品对麦苗或者对土壤喷洒药剂来对抗虫害。使用生物防治措施进行防治,就是利用昆虫的天敌来制约其繁殖生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灭害虫,也可以利用昆虫的特性来传递小麦花粉,提高作物产量。虫害问题在小麦的整个发育期间都会严重威胁其生长,因此要及时发现虫灾,尽早处理,防止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