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冻害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01:08:46

小麦冻害

小麦冻害范文篇1

小麦冻害发生的严重程度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麦苗冬前的叶龄有关,也就是与麦苗越冬时的壮、旺、弱程度有关。一般来说,适期播种的麦苗生长健壮,抗寒能力较强。从小麦单株个体来分析,日平均气温达到0℃小麦开始进入越冬期时,冬性品种主茎有6叶或6叶1心,单株有5~7个分蘖,7~10条次生根;半冬性品种主茎有6叶,单株有3~5个分蘖,5~7条次生根;春性品种主茎有5叶或5叶1心,单株有2~3个分蘖,3~5条次生根,可视为壮苗,抗寒能力较强。叶龄高于上述指标的旺苗,抗寒能力明显降低;叶龄略低于上述指标的一般苗,抗寒能力也较好;叶龄显著比上述指标低的弱苗,抗寒能力较弱,但是比旺苗好。以下苗类抗寒能力较弱,冬季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应该加强冬前管理,增强抗寒能力,防御冬季低温冻害。①播种过早的旺长苗;②播种过迟的无分蘖的独脚苗;③密度过大的无分蘖的弱苗;④整地粗放、垡块架空的吊根苗;⑤烂耕烂种的湿僵苗;⑥播种过浅的漏籽苗;⑦排水不良的水渍苗;⑧土壤肥力不足的黄瘦弱苗;⑨氮肥过多的旺长苗;⑩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苗;{11}土壤干旱造成的失水苗;{12}播种过深的弱苗。

2冬季冻害的症状

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可分为严重冻害和一般冻害。严重冻害发生在已拔节或即将拔节的麦田,主茎和大分蘖生长点的幼穗受冻,生长点不透明,萎缩变形,失水干枯,心叶不出,逐渐死亡。因为在一株小麦中,主茎和大分蘖的发育进程比小分蘖早,先进入拔节期,所以主茎和大分蘖容易遭受冻害,而小分蘖不会受冻。在小麦遭受严重冻害后及时采取肥水促进,这些小分蘖还可以抽穗,但穗小,粒重轻,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冻害发生在没有拔节的麦田,症状表现为叶片受冻,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分蘖没有冻死,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小。

3发生冬季冻害的原因

3.1品种因素

冬小麦品种分为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3类。在生产中要求冬性品种适期内先播,半冬性品种或春性品种适期内后播,其中春性品种最晚播种,以避免半冬性或春性品种播种过早,冬前通过春化阶段而丧失抗冻性。

3.2气候因素

由于受暖冬气候的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加快,拔节期提前,抗冻性降低,利于小麦冻害的发生。秋冬季节,气温逐渐降低,可以使小麦受到抗寒锻炼,增强抗寒性。如果在气温较高的天气情况下,气温骤降,并且低温持续时间较长,会使春性品种和抗寒性较差的半冬性品种遭受严重冻害。

3.3播期因素

部分麦田抢墒播种,或者农民朋友为了早点外出打工,早早把小麦播种完毕。播种偏早时,土壤水分充足,促使小麦旺长,造成小麦冬前拔节,有机物积累减少,抗寒能力降低,冻害来临时麦苗受损严重。

3.4播量因素

播种量过大的麦田,麦苗簇集在一起,蹿高旺长,麦苗细长。旺长的麦田小麦体内积累与贮存的糖分少,抗寒性降低,容易遭受冻害。

4预防冻害的措施

4.1选用抗寒品种

江淮之间麦区宜种半冬性品种和抗寒性较好的春性品种,适当限制抗寒性差的春性品种的种植面积,以免冬前拔节,降低抗寒力,遭受冻害。

4.2合理安排播种期

江淮之间麦区容易发生寒潮降温的地区,选用小麦品种时要用2个或2个以上不同特性的品种,并且要合理安排小麦播种期。在冬季容易经常遭受寒潮袭击的地区,要严格掌握春性品种的合理播种期,不能早播,适当晚播,以防止发生冻害。

4.3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降低冻害程度

小麦冬前壮苗的植株体内有机养分积累多,植株土壤上部器官和分蘖节的细胞含糖量高,在低温情况下,细胞不易结冰,具有较强的抗寒力。培育壮苗的主要措施有培肥地

力、适期播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和配方施肥等。

4.4加强田间综合管理,控旺苗促弱苗,安全越冬

对已出现旺长趋势的麦田,可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如壮丰安、麦业丰等,用量为450~600mL/hm2,对水450kg均匀喷雾,可有效延缓麦苗生长。用有机肥、泥杂肥、粉碎的作物秸秆覆盖,有保暖、防冻、保苗安全越冬的效果。对于晚播小弱苗、独脚苗、渍害苗、药害苗、底肥不足的麦田,可在冬前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0~225kg/hm2,促进小麦生根、长蘖,有利于苗情转化。

5冬季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发生冻害后的麦田不能轻易毁掉改种其他作物。在一株小麦中小分蘖和小分蘖的蘖芽经过肥水促进可以生长发育成能成穗的有效分蘖。采取的补救措施如下。

(1)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主茎和大分蘖已冻死的麦田,在田间解冻后追施尿素150kg/hm2,要求开沟施入,缺墒麦田对水施用。到小麦拔节期再结合浇水施拔节肥,施尿素150kg/hm2。

(2)一般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无死蘖现象,早春应及早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

小麦冻害范文篇2

小麦遭受冻害的外因是越冬条件不利,内因是本身抗寒能力差,按小麦冻害发生的时期和特点可分为4个类型。

1.1初冬温度骤降型

小麦越冬初期(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小麦的幼苗未经过抗寒性锻炼,抗冻能力较差。突遇日平均气温骤降10℃以上,最低气温低于-10℃以下的天气时,一些苗质弱、整地差、土壤空隙大及缺墒的麦田叶片迅速青枯,早播旺苗可冻伤幼穗生长锥。

1.2冬季长寒型或越冬交替冻融型

小麦越冬期间(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冬季持续低温并多次出现强寒流或越冬期间因天气反常造成冻融交替而致使小麦受灾。该型有2种情况,一是由于长期受严寒天气的影响而导致的小麦地上部严重枯萎甚至成片死苗;二是进入越冬期的麦苗因受气温回升的影响其生长锥萌动,而萌动后的麦苗因抗寒力下降,此时如遇降温则极易造成冻害、死苗。

1.3早春温度骤降型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间(2月下旬至3月中旬),返青后麦苗植株生长加快,抗寒力明显下降,如遇寒流侵袭则造成死苗。

1.4春末晚霜型

小麦在拔节至抽穗期间(3月下旬至4月中旬),该期间的小麦生长旺盛,抗寒力很弱,若遇气温突然下降极易形成霜冻。

2淮北地区小麦发生冻害的主要原因

2.1气候因素

近年来的暖冬现象使小麦在越冬初期的日均温度较常年偏高2~3℃,冬前的高温造成了小麦不同程度的旺长,而越冬期间或越冬期过后温度骤降至-10℃左右,随后低温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强降温及持续的低温天气使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小麦遭遇冻害。

2.2品种因素

由于近几年的暖冬,许多农民选用了一些春性强筋优质小麦如郑麦9023、豫表34等,这些小麦品种在生产上表现优异但是其抗寒能力却较差,为此也增加了发生冻害的风险。

2.3播种因素

淮北地区小麦的适时播种日期在10月中旬,而这时往往会出现连阴雨或干旱天气,为了能使小麦种下地,农民很难做到适时播种。如早播将造成麦苗前期旺长,特别是种一些春性、弱春性品种播种偏早,且播量不减,使小麦的出苗情况普遍较好,造成麦苗旺长。

2.4耕作因素

部分农民为抢墒播种,大多数地块整地粗放,造成麦苗落土较深,形成弱苗;田土坷垃大,不利于根系下扎,麦苗素质差,同时冷空气易侵入土下,冻伤根系;覆土不匀,形成露籽苗易受冻害;三沟不配套,排水不良,易发生冰冻现象,造成死苗。再之,由于急于播种,一些农民采用撒播方式,麦苗根系入土较浅,分蘖节露在地表,雨雪后,由于气温骤降,形成凌抬现象,拉断麦根,冻死分蘖,从而导致小麦冻害发生。

2.5肥力因素

部分农民在农业种植上过多依赖化肥或因图省事在小麦播种时施肥量过大且将氮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造成小麦冬前旺长,极易发生冻害。而冬前缺肥的田块,麦苗幼苗黄瘦,叶片小,生长缓慢,分蘖少,积累的糖分少,不耐冻,在气温骤降时易受冻害。

2.6田间管理因素

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农民往往对种下地的小麦疏于管理。也有一些农民急于外出打工在刚将小麦种下地后就匆匆地远离家而去,致使小麦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缺乏管理,对于麦田受旱受涝、麦苗旺长等不能及时处理,这也给以后的小麦冻害埋下了隐患。

3小麦冻害的防御对策

3.1加强管理,提高播种质量

3.1.1品种选择。选用抗寒性比较好且丰产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如强筋小麦品种烟农19等。

3.1.2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首先,小麦在播种前要施有机肥60.0~67.5t/hm2、尿素300~375kg/hm2、磷肥600~900kg/hm2,以上3肥配合,随耕1次垫底。遇旱浇好底墒水,做到精细整地,达到地平、土细、墒好。其次,小麦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过筛,使籽粒饱满,大小均匀;要进行晒种和种子发芽试验,确保种子的发芽率要大于95%;要进行药剂拌种、浸种等处理。最后,小麦要适时、适量、适深播种。根据小麦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冬(弱冬)性品种为9月28日至10月5日;半冬性品种为10月5~15日;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日至10月底。小麦的播种量应根据品种、地力和播期决定,小麦的播种量一般冬(弱冬)性品种为75~105kg/hm2;半冬性品种为90~150kg/hm2;春(弱春性)品种为120~210kg/hm2。播种深度一般以3~4cm为宜,深浅一致。播种过深或加大播量会导致植株细弱而加重冻害。

3.1.3加强冬前田间管理。一是小麦播种后进行灌溉的田块,土壤出现板结时要抓紧中耕划锄,疏松土壤,破除板结,促进麦苗出土和正常生长;二是间苗、疏苗;三是疏通“三沟”,保证排水畅通;四是追施腊肥,对群体小的麦田要早施肥,对生长正常的高产麦田,追肥时期要适当后移,促进麦苗均衡生长;五是适当镇压,弥合土壤裂缝,有利于保墒,抑制麦苗旺长,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

3.2采取措施,控制小麦的冬前旺长

3.2.1播种过早形成的旺苗。幼苗叶片狭长且垂披,分蘖少,主茎和一部分大蘖冬前幼穗分化即进入二棱期。通过镇压可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控制徒长。镇压后及时划锄,并结合浇水施碳铵225kg/hm2,必要时可用0.2%~0.3%矮壮素溶液喷施叶面,以抑制植株生长。

3.2.2播量过大形成的旺苗。幼苗生长拥挤,个体发育差,分蘖少。应先及时疏苗,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促进个体发育,再结合浇水补施适量速效氮肥和磷肥,以弥补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

3.2.3肥水过量形成的旺苗。麦苗分蘖多,叶片宽大,田间郁蔽严重。当麦苗主茎长出5片叶时,在小麦行间深锄5~7cm,切断部分次生根,控制养分吸收,减少分蘖,以培育壮苗。3.2.4品种选用不当形成的旺苗。一些春性及弱冬性品种播种过早形成的旺长。应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3.3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小麦防冻

3.3.1麦田覆盖。在冬灌、施肥之后,给麦田行间盖上1层草、麦糠,有利于防风、防冻、保温、保墒,并防止来春旺长。麦秸、稻草等均可切碎覆盖,覆盖后撒土,以防大风刮走,开春后,将覆草扒出田外。

3.3.2适时冬灌。冬灌可形成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调节耕层中的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的热容量,一般可提高地温1~3℃,同时可以弥合土缝,促进多分蘖、长大蘖、育壮苗。当气温低于4℃以下时不宜冬灌。

3.3.3熏烟造雾。在霜冻到来时,可以将潮湿柴草在麦田周围点燃,制造烟雾,减少麦田热量向外辐射,能有效减轻冻害。

3.4小麦冻害的补救措施。

3.4.1加强肥水管理。对于叶片受冻、而幼穗未完全受冻的,即麦苗基部叶片变黄,叶尖枯黄的干旱麦田,应抢早浇水,防止幼穗脱水致死。对于主茎幼穗已受冻的,应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施尿素150kg/hm2,并结合浇水促使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促进分蘖快长、成穗。

小麦冻害范文篇3

关键词:小麦冻害症状发病原因预防措施补救措施

小麦冻害包括冬季冻害、春霜冻害和低温冷害3种类型,其中尤以3~4月出现的春霜冻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最重。近年来,小麦冻害现象频频发生,导致小麦减产,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冻害除了与天气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外,与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也有很大关系。

一、小麦冻害的症状

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可分为严重冻害和一般冻害。严重冻害发生在已拔节或即将拔节的麦田,主茎和大分蘖生长点的幼穗受冻,生长点不透明,萎缩变形,失水干枯,心叶不出,逐渐死亡。因为在一株小麦中,主茎和大分蘖的发育进程比小分蘖早,先进入拔节期,所以主茎和大分蘖容易遭受冻害,而小分蘖不会受冻。在小麦遭受严重冻害后及时采取肥水促进,这些小分蘖还可以抽穗,但穗小、粒重轻,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冻害发生在没有拔节的麦田,症状表现为叶片受冻、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分蘖没有冻死,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小[1]。

二、发生原因

一是气候因素。近年来的暖冬现象使小麦在越冬初期的日均温度较常年偏高2~3℃,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加快,拔节期提前,抗冻性降低。而越冬期间或越冬期过后温度骤降至-10℃左右,随后低温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强降温及持续的低温天气使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小麦遭遇冻害[2]。二是耕作因素。在小麦种植区,相当多的农民为了尽早外出打工,提前将小麦播种。播种偏早时,土壤水分充足,促使小麦旺长,造成小麦冬前拔节,有机物积累减少,抗寒能力降低,冻害来临时麦苗受损严重;或者部分农民为抢墒播种,大多数地块整地粗放,造成麦苗落土较深,形成弱苗;田土坷垃大,不利于根系下扎,麦苗素质差,同时冷空气易侵入土下,冻伤根系;覆土不匀,形成露籽苗易受冻害。另外,三沟不配套,排水不良,易发生冰冻现象,从而导致小麦冻害发生。三是肥力因素。部分农民在农业种植上过多依赖化肥或因图省事在小麦播种时施肥量过大且将氮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造成小麦冬前旺长,极易发生冻害。而冬前缺肥的田块,麦苗幼苗黄瘦,叶片小,生长缓慢,分蘖少,积累的糖分少,不耐冻,在气温骤降时易受冻害[3]。四是田间管理因素。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农民往往对种下地的小麦疏于管理。也有一些农民外出打工,致使小麦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缺乏管理,对于麦田受旱受涝、麦苗旺长等不能及时处理,这也给以后的小麦冻害埋下了隐患。

三、预防措施

一是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小麦在播种前要施有机肥60.0~67.5t/hm2、尿素300~375kg/hm2、磷肥600~900kg/hm2,以上3种肥料配合,随耕1次垫底。遇旱浇好底墒水,做到精细整地,达到地平、土细、墒好。小麦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过筛,并进行晒种和种子发芽试验,进行药剂拌种、浸种等处理,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大于95%。小麦要适时、适量、适深播种。二是加强田间综合管理,控旺苗促弱苗,安全越冬[4]。对已出现旺长趋势的麦田,可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延缓麦苗生长。对于晚播小弱苗、独脚苗、渍害苗、药害苗、底肥不足的麦田,可在冬前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0~225kg/hm2,抑制麦苗旺长,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三是适时冬灌,安全越冬。冬灌可形成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调节耕层中的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的热容量,一般可提高地温1~3℃;同时可以弥合土缝,促进长大蘖、育壮苗。冬灌要以气温在4℃时浇水为宜,如果气温低于4℃时冬灌就有发生冻害的危险。

四、补救措施

发生冻害后的麦田不能轻易毁掉改种其他作物。在1株小麦中小分蘖的蘖芽经过肥水促进可以生长发育成能成穗的有效分蘖。因此,要及时采取追肥、浇水、喷洒生长素等补救措施,促进小麦生长发育。一是加强肥水管理。对于叶片受冻、而幼穗未完全受冻的,即麦苗基部叶片变黄、叶尖枯萎的麦田,应抢早浇水,防止幼穗脱水致死。对于幼穗已受冻的,应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施尿素150kg/hm2或碳酸氢铵300~450kg/hm2,并结合浇水促使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促进分蘖成穗。二是中耕保墒,提高地温。受冻害的麦田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蓄水提温,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弥补冻害损失。总之,要保证小麦的高产,农业部门需加大相关农业知识的宣传力度,防患于未然。当小麦遭受冻害后,应及时帮助从业者采取科学的预防和补救措施,要搞好以促为主的麦田中后期管理,使冻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小麦生产趋利避害,达到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1]王东海,许进堂,李新会,等.河南省小麦冻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种业导刊,2009(10):23-25.

[2]王碧霞.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防御措施[J].小麦研究,2009,30(1):31-34.

小麦冻害范文篇4

关键词:冻害症状;冻害原因;预防与补救措施

近年来,小麦被冻害现象频频发生,导致减产,严重影响小麦的亩产量。冻害除了与天气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但也播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有很大关系。

一、小麦冻害的症状

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可分为严重冻害和一般冻害。严重冻害发生在已拔节或即将拔节的麦田,主茎和大分蘖生长点的幼穗受冻,生长点不透明,萎缩变形,失水干枯,心叶不出,逐渐死亡。因为在一株小麦中,主茎和大分蘖的发育进程比小分蘖早,先进入拔节期,所以主茎和大分蘖容易遭受冻害,而小分蘖不会受冻。在小麦遭受严重冻害后及时采取肥水促进,这些小分蘖还可以抽穗,但穗小,粒重轻,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冻害发生在没有拔节的麦田,症状表现为叶片受冻,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分蘖没有冻死,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小。

二、发生冻害的原因

1.气候因素。近年来的暖冬现象使小麦在越冬初期的日均温度较常年偏高2~3℃,由于受暖冬气候的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加快,拔节期提前,抗冻性降低。而越冬期间或越冬期过后温度骤降至-10℃左右,随后低温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强降温及持续的低温天气使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小麦遭遇冻害。

2.耕作因素。在小麦种植区,相当多的农民朋友为了早点外出打工,早早把小麦播种完毕。播种偏早时,土壤水分充足,促使小麦旺长,造成小麦冬前拔节,有机物积累减少,抗寒能力降低,冻害来临时麦苗受损严重或者部分农民为抢墒播种,大多数地块整地粗放,造成麦苗落土较深,形成弱苗;田土坷垃大,不利于根系下扎,麦苗素质差,同时冷空气易侵入土下,冻伤根系;覆土不匀,形成露籽苗易受冻害。另外,三沟不配套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排水不良,易发生冰冻现象,从而导致小麦冻害发生。

3.肥力因素。部分农民在农业种植上过多依赖化肥或因图省事在小麦播种时施肥量过大且将氮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造成小麦冬前旺长,极易发生冻害。而冬前缺肥的田块,麦苗幼苗黄瘦,叶片小,生长缓慢,分蘖少,积累的糖分少,不耐冻,在气温骤降时易受冻害。

4.田间管理因素。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农民往往对种下地的小麦疏于管理。也有一些农民急于外出打工在刚将小麦种下地后就匆匆地远离家而去,致使小麦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缺乏管理,对于麦田受旱受涝、麦苗旺长等不能及时处理,这也给以后的小麦冻害埋下了隐患。

三、预防冻害的措施。

小麦冻害包括冬季冻害、春霜冻害和低温冷害三种类型,其中尤以3、4月份出现的春霜冻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最重。因此,采取有力的措施可以减轻或防止晚霜冻害。

1.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首先,小麦在播种前要施有机肥60.0~67.5thm2、尿素300~375kghm2、磷肥600~900kghm2,以上3肥配合,随耕1次垫底。遇旱浇好底墒水,做到精细整地,达到地平、土细、墒好。其次,小麦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过筛,使籽粒饱满,大小均匀;要进行晒种和种子发芽试验,确保种子的发芽率要大于95%;要进行药剂拌种、浸种等处理。最后,小麦要适时、适量、适深播种。

2.加强田间综合管理,控旺苗促弱苗,安全越冬。对已出现旺长趋势的麦田,可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延缓麦苗生长。对于晚播小弱苗、独脚苗、渍害苗、药害苗、底肥不足的麦田,可在冬前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0~225kghm2,抑制麦苗旺长,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

3.适时冬灌,安全越冬。适时冬灌,是预防小麦冬季冻害的有效措施,并且可以为小麦春季生长蓄足水分,达到冬水春用,春旱冬防的效果。冬灌可形成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调节耕层中的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的热容量,一般可提高地温1~3℃,同时可以弥合土缝,促进长大蘖、育壮苗。冬灌要以气温在4℃时浇水为宜,如果气温低于4℃时冬灌就有发生冻害的危险。

四、冬季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发生冻害后的麦田不能轻易毁掉改种其他作物。在一株小麦中小分蘖和小分蘖的蘖芽经过肥水促进可以生长发育成能成穗的有效分蘖。

小麦冻害范文篇5

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可分为严重冻害和一般冻害。严重冻害发生在已拔节或即将拔节的麦田,主茎和大分蘖生长点的幼穗受冻,生长点不透明,萎缩变形,失水干枯,心叶不出,逐渐死亡。因为在一株小麦中,主茎和大分蘖的发育进程比小分蘖早,先进入拔节期,所以主茎和大分蘖容易遭受冻害,而小分蘖不会受冻。在小麦遭受严重冻害后及时采取肥水促进,这些小分蘖还可以抽穗,但穗小,粒重轻,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冻害发生在没有拔节的麦田,症状表现为叶片受冻,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分蘖没有冻死,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小。

二、发生冻害的原因

1.气候因素。近年来的暖冬现象使小麦在越冬初期的日均温度较常年偏高2~3℃,由于受暖冬气候的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加快,拔节期提前,抗冻性降低。而越冬期间或越冬期过后温度骤降至-10℃左右,随后低温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强降温及持续的低温天气使没有经过抗寒锻炼的小麦遭遇冻害。

2.耕作因素。在小麦种植区,相当多的农民朋友为了早点外出打工,早早把小麦播种完毕。播种偏早时,土壤水分充足,促使小麦旺长,造成小麦冬前拔节,有机物积累减少,抗寒能力降低,冻害来临时麦苗受损严重或者部分农民为抢墒播种,大多数地块整地粗放,造成麦苗落土较深,形成弱苗;田土坷垃大,不利于根系下扎,麦苗素质差,同时冷空气易侵入土下,冻伤根系;覆土不匀,形成露籽苗易受冻害。另外,三沟不配套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因为排水不良,易发生冰冻现象,从而导致小麦冻害发生。

3.肥力因素。部分农民在农业种植上过多依赖化肥或因图省事在小麦播种时施肥量过大且将氮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造成小麦冬前旺长,极易发生冻害。而冬前缺肥的田块,麦苗幼苗黄瘦,叶片小,生长缓慢,分蘖少,积累的糖分少,不耐冻,在气温骤降时易受冻害。

4.田间管理因素。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农民往往对种下地的小麦疏于管理。也有一些农民急于外出打工在刚将小麦种下地后就匆匆地远离家而去,致使小麦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缺乏管理,对于麦田受旱受涝、麦苗旺长等不能及时处理,这也给以后的小麦冻害埋下了隐患。

三、预防冻害的措施。

小麦冻害包括冬季冻害、春霜冻害和低温冷害三种类型,其中尤以3、4月份出现的春霜冻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最重。因此,采取有力的措施可以减轻或防止晚霜冻害。

1.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首先,小麦在播种前要施有机肥60.0~67.5thm2、尿素300~375kghm2、磷肥600~900kghm2,以上3肥配合,随耕1次垫底。遇旱浇好底墒水,做到精细整地,达到地平、土细、墒好。其次,小麦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过筛,使籽粒饱满,大小均匀;要进行晒种和种子发芽试验,确保种子的发芽率要大于95%;要进行药剂拌种、浸种等处理。最后,小麦要适时、适量、适深播种。

2.加强田间综合管理,控旺苗促弱苗,安全越冬。对已出现旺长趋势的麦田,可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延缓麦苗生长。对于晚播小弱苗、独脚苗、渍害苗、药害苗、底肥不足的麦田,可在冬前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0~225kghm2,抑制麦苗旺长,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

3.适时冬灌,安全越冬。适时冬灌,是预防小麦冬季冻害的有效措施,并且可以为小麦春季生长蓄足水分,达到冬水春用,春旱冬防的效果。冬灌可形成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调节耕层中的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的热容量,一般可提高地温1~3℃,同时可以弥合土缝,促进长大蘖、育壮苗。冬灌要以气温在4℃时浇水为宜,如果气温低于4℃时冬灌就有发生冻害的危险。四、冬季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发生冻害后的麦田不能轻易毁掉改种其他作物。在一株小麦中小分蘖和小分蘖的蘖芽经过肥水促进可以生长发育成能成穗的有效分蘖。

因此,要及时采取追肥、浇水、喷洒生长素等补救措施,促进小麦生长发育。一是加强肥水管理。对于叶片受冻、而幼穗未完全受冻的,即麦苗基部叶片变黄,叶尖枯萎的麦田,应抢早浇水,防止幼穗脱水致死。对于幼穗已受冻的,应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每亩施尿素10公斤或碳酸氢铵20~30公斤,并结合浇水促使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促进分蘖成穗。二是中耕保墒,提高地温。受冻害的麦田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蓄水提温,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弥补冻害损失。

总之,要保证小麦的高产,农业部门需加大相关农业知识的宣传力度,防患于未然。当小麦遭受冻害后,应及时帮助从业者采取科学的预防和补救措施,要搞好以促为主的麦田中后期管理,使冻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小麦生产趋利避害,达到高产稳产。

小麦冻害范文篇6

论文摘要根据小麦易遭受冬季冻害的苗类和冻害症状,分析小麦发生冻害的原因,提出预防冬季冻害发生的栽培技术和发生冬季冻害后的补救措施,以加强防御和补救意识,提高小麦产量。

近年来江淮麦区发生了小麦冻害,导致减产,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冻害与寒潮降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但冻害也与品种、播期和栽培管理等方面有很大关系。应及时采取科学的预防和补救措施,使小麦生产趋利避害,达到高产稳产。

1易遭受冬季冻害的苗类

小麦冻害发生的严重程度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麦苗冬前的叶龄有关,也就是与麦苗越冬时的壮、旺、弱程度有关。一般来说,适期播种的麦苗生长健壮,抗寒能力较强。从小麦单株个体来分析,日平均气温达到0℃小麦开始进入越冬期时,冬性品种主茎有6叶或6叶1心,单株有5~7个分蘖,7~10条次生根;半冬性品种主茎有6叶,单株有3~5个分蘖,5~7条次生根;春性品种主茎有5叶或5叶1心,单株有2~3个分蘖,3~5条次生根,可视为壮苗,抗寒能力较强。叶龄高于上述指标的旺苗,抗寒能力明显降低;叶龄略低于上述指标的一般苗,抗寒能力也较好;叶龄显著比上述指标低的弱苗,抗寒能力较弱,但是比旺苗好。以下苗类抗寒能力较弱,冬季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冻害,应该加强冬前管理,增强抗寒能力,防御冬季低温冻害。①播种过早的旺长苗;②播种过迟的无分蘖的独脚苗;③密度过大的无分蘖的弱苗;④整地粗放、垡块架空的吊根苗;⑤烂耕烂种的湿僵苗;⑥播种过浅的漏籽苗;⑦排水不良的水渍苗;⑧土壤肥力不足的黄瘦弱苗;⑨氮肥过多的旺长苗;⑩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苗;{11}土壤干旱造成的失水苗;{12}播种过深的弱苗。

2冬季冻害的症状

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可分为严重冻害和一般冻害。严重冻害发生在已拔节或即将拔节的麦田,主茎和大分蘖生长点的幼穗受冻,生长点不透明,萎缩变形,失水干枯,心叶不出,逐渐死亡。因为在一株小麦中,主茎和大分蘖的发育进程比小分蘖早,先进入拔节期,所以主茎和大分蘖容易遭受冻害,而小分蘖不会受冻。在小麦遭受严重冻害后及时采取肥水促进,这些小分蘖还可以抽穗,但穗小,粒重轻,严重影响产量。一般冻害发生在没有拔节的麦田,症状表现为叶片受冻,黄白干枯,但主茎和分蘖没有冻死,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小。

3发生冬季冻害的原因

3.1品种因素

冬小麦品种分为冬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3类。在生产中要求冬性品种适期内先播,半冬性品种或春性品种适期内后播,其中春性品种最晚播种,以避免半冬性或春性品种播种过早,冬前通过春化阶段而丧失抗冻性。

3.2气候因素

由于受暖冬气候的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加快,拔节期提前,抗冻性降低,利于小麦冻害的发生。秋冬季节,气温逐渐降低,可以使小麦受到抗寒锻炼,增强抗寒性。如果在气温较高的天气情况下,气温骤降,并且低温持续时间较长,会使春性品种和抗寒性较差的半冬性品种遭受严重冻害。

3.3播期因素

部分麦田抢墒播种,或者农民朋友为了早点外出打工,早早把小麦播种完毕。播种偏早时,土壤水分充足,促使小麦旺长,造成小麦冬前拔节,有机物积累减少,抗寒能力降低,冻害来临时麦苗受损严重。

3.4播量因素

播种量过大的麦田,麦苗簇集在一起,蹿高旺长,麦苗细长。旺长的麦田小麦体内积累与贮存的糖分少,抗寒性降低,容易遭受冻害。

4预防冻害的措施

4.1选用抗寒品种

江淮之间麦区宜种半冬性品种和抗寒性较好的春性品种,适当限制抗寒性差的春性品种的种植面积,以免冬前拔节,降低抗寒力,遭受冻害。

4.2合理安排播种期

江淮之间麦区容易发生寒潮降温的地区,选用小麦品种时要用2个或2个以上不同特性的品种,并且要合理安排小麦播种期。在冬季容易经常遭受寒潮袭击的地区,要严格掌握春性品种的合理播种期,不能早播,适当晚播,以防止发生冻害。

4.3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降低冻害程度

小麦冬前壮苗的植株体内有机养分积累多,植株土壤上部器官和分蘖节的细胞含糖量高,在低温情况下,细胞不易结冰,具有较强的抗寒力。培育壮苗的主要措施有培肥地

力、适期播种、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和配方施肥等。

4.4加强田间综合管理,控旺苗促弱苗,安全越冬

对已出现旺长趋势的麦田,可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如壮丰安、麦业丰等,用量为450~600mL/hm2,对水450kg均匀喷雾,可有效延缓麦苗生长。用有机肥、泥杂肥、粉碎的作物秸秆覆盖,有保暖、防冻、保苗安全越冬的效果。对于晚播小弱苗、独脚苗、渍害苗、药害苗、底肥不足的麦田,可在冬前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0~225kg/hm2,促进小麦生根、长蘖,有利于苗情转化。

5冬季冻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发生冻害后的麦田不能轻易毁掉改种其他作物。在一株小麦中小分蘖和小分蘖的蘖芽经过肥水促进可以生长发育成能成穗的有效分蘖。采取的补救措施如下。

(1)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主茎和大分蘖已冻死的麦田,在田间解冻后追施尿素150kg/hm2,要求开沟施入,缺墒麦田对水施用。到小麦拔节期再结合浇水施拔节肥,施尿素150kg/hm2。

(2)一般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无死蘖现象,早春应及早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

小麦冻害范文篇7

【关键词】冬小麦越冬分析

一、小麦冻害类型

1.初冬温度骤降型

小麦越冬初期(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小麦的幼苗未经过抗寒性锻炼,抗冻能力较差。突遇日平均气温骤降10℃以上,最低气温低于-10℃以下的天气时,一些苗质弱、整地差、土壤空隙大及缺墒的麦田叶片迅速青枯,早播旺苗可冻伤幼穗生长锥。

2.冬季长寒型或越冬交替冻融型

小麦越冬期间(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冬季持续低温并多次出现强寒流或越冬期间因天气反常造成冻融交替而致使小麦受灾。一是由于长期受严寒天气的影响而导致的小麦地上部严重枯萎甚至成片死苗;二是进入越冬期的麦苗因受气温回升的影响其生长锥萌动,而萌动后的麦苗因抗寒力下降,此时如遇降温则极易造成冻害、死苗。

3.早春温度骤降型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间(2月下旬至3月中旬),返青后麦苗植株生长加快,抗寒力明显下降。

4.春末晚霜型

小麦在拔节至抽穗期间(3月下旬至4月中旬),该期间的小麦生长旺盛,抗寒力很弱,若遇气温突然下降极易形成霜冻。

二、淮北地区小麦发生冻害的主要原因

1.气候因素

近年来的暖冬现象使小麦在越冬初期的日均温度较常年偏高2~3℃,冬前的高温造成了小麦不同程度的旺长,而越冬期间或越冬期过后温度骤降至-10℃左右,随后低温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2.品种因素

由于近几年的暖冬,许多农民选用了一些春性强筋优质小麦,这些小麦品种在生产上表现优异但是其抗寒能力却较差,为此也增加了发生冻害的风险。

3.播种因素

淮北地区小麦的适时播种日期在10月中旬,而这时往往会出现连阴雨或干旱天气,为了能使小麦种下地,农民很难做到适时播种。

4.耕作因素

部分农民为抢墒播种,大多数地块整地粗放,造成麦苗落土较深,形成弱苗;田土坷垃大,不利于根系下扎,麦苗素质差,同时冷空气易侵入土下,冻伤根系;覆土不匀,形成露籽苗易受冻害;三沟不配套,排水不良,易发生冰冻现象,造成死苗。再之,由于急于播种,一些农民采用撒播方式,麦苗根系入土较浅,分蘖节露在地表,雨雪后,由于气温骤降,形成凌抬现象,拉断麦根,冻死分蘖,从而导致小麦冻害发生。

5.肥力因素

部分农民在农业种植上过多依赖化肥或因图省事在小麦播种时施肥量过大且将氮肥一次性作基肥施用,造成小麦冬前旺长,极易发生冻害。

6.田间管理因素

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农民往往对种下地的小麦疏于管理。也有一些农民急于外出打工在刚将小麦种下地后就匆匆地远离家而去,致使小麦在以后的生长过程中缺乏管理,对于麦田受旱受涝、麦苗旺长等不能及时处理,这也给以后的小麦冻害埋下了隐患。

三、小麦冻害的防御对策

1.加强管理,提高播种质量

(1)品种选择。选用抗寒性比较好且丰产性强的优质小麦品种。

(2)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首先,小麦在播种前要施有机肥60.0~67.5t/hm2、尿素300~375kg/hm2、磷肥600~900kg/hm2,以上3肥配合,随耕1次垫底。遇旱浇好底墒水,做到精细整地,达到地平、土细、墒好。其次,小麦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过筛,使籽粒饱满,大小均匀;要进行晒种和种子发芽试验,确保种子的发芽率要大于95%;要进行药剂拌种、浸种等处理。最后,小麦要适时、适量、适深播种。根据小麦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冬(弱冬)性品种为9月28日至10月5日;半冬性品种为10月5~15日;春(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日至10月底。小麦的播种量应根据品种、地力和播期决定,小麦的播种量一般冬(弱冬)性品种为75~105kg/hm2;半冬性品种为90~150kg/hm2;春(弱春性)品种为120~210kg/hm2。播种深度一般以3~4cm为宜,深浅一致。播种过深或加大播量会导致植株细弱而加重冻害。

(3)加强冬前田间管理。一是小麦播种后进行灌溉的田块,土壤出现板结时要抓紧中耕划锄,疏松土壤,破除板结,促进麦苗出土和正常生长。二是间苗、疏苗。三是疏通“三沟”,保证排水畅通。四是追施腊肥,对群体小的麦田要早施肥,对生长正常的高产麦田,追肥时期要适当后移,促进麦苗均衡生长。五是适当镇压,弥合土壤裂缝,有利于保墒,抑制麦苗旺长,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

2.采取措施,控制小麦的冬前旺长

(1)播种过早形成的旺苗。幼苗叶片狭长且垂披,分蘖少,主茎和一部分大蘖冬前幼穗分化即进入二棱期。通过镇压可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控制徒长。镇压后及时划锄,并结合浇水施碳铵225kg/hm2,必要时可用0.2%~0.3%矮壮素溶液喷施叶面,以抑制植株生长。

(2)播量过大形成的旺苗。幼苗生长拥挤,个体发育差,分蘖少。应先及时疏苗,建立适宜的群体结构,促进个体发育,再结合浇水补施适量速效氮肥和磷肥,以弥补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

(3)肥水过量形成的旺苗。麦苗分蘖多,叶片宽大,田间郁蔽严重。当麦苗主茎长出5片叶时,在小麦行间深锄5~7cm,切断部分次生根,控制养分吸收,减少分蘖,以培育壮苗。

(4)品种选用不当形成的旺苗。一些春性及弱冬性品种播种过早形成的旺长。

3.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小麦防冻

(1)麦田覆盖。在冬灌、施肥之后,给麦田行间盖上1层草、麦糠,有利于防风、防冻、保温、保墒,并防止来春旺长。麦秸、稻草等均可切碎覆盖,覆盖后撒土,以防大风刮走,开春后,将覆草扒出田外。

(2)适时冬灌。冬灌可形成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调节耕层中的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的热容量,一般可提高地温1~3℃,同时可以弥合土缝,促进多分蘖、长大蘖、育壮苗。当气温低于4℃以下时不宜冬灌。

(3)熏烟造雾。在霜冻到来时,可以将潮湿柴草在麦田周围点燃,制造烟雾,减少麦田热量向外辐射,能有效减轻冻害。公务员之家

4.小麦冻害的补救措施

(1)加强肥水管理。对于叶片受冻、而幼穗未完全受冻的,即麦苗基部叶片变黄,叶尖枯黄的干旱麦田,应抢早浇水,防止幼穗脱水致死。对于主茎幼穗已受冻的,应及时追施速效氮肥,施尿素150kg/hm2,并结合浇水促使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促进分蘖快长、成穗。

小麦冻害范文篇8

去年秋种,我国黄淮海小麦主产区适当推迟播期,冬前麦苗群体结构合理,一类苗占总面积的41.3%,二类苗占41.3%,三类苗占17.4%,旺苗面积很小,奠定了今年小麦丰产的群体基础。此外,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上旬,主产麦区气温平缓下降,有利于小麦抗寒锻炼,增强小麦抗冻性,同时土壤墒情较好,虽然1月中下旬发生强降温天气,黄淮南部和长江中下游麦区降大雪,但由于小麦经受一定程度抗寒锻炼,除极少数旺长麦田遭受冻害外,大部麦田受雪灾影响较小。

此外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黄淮海北部麦区和西北麦区受小麦播种季节降雨影响,播种期较往年推迟10-15天,目前苗情偏弱,主茎叶片少,分蘖少,根系发育差,群体偏小。针对以上分析,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研究提出了今年春季麦田管理的应对技术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黄淮海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冬季受冻害麦田的管理

要尽快研究确定目前我国小麦冻害的田间判别标准。小麦专家指导组经过几年研究认为,拟根据我国农业统计指标,与农作物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标准相对应,将我国小麦冻害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冻害最轻,可称为一般冻害,即小麦叶片受冻,主茎和大分蘖冻伤较轻。此类冻害麦田,可通过加强肥水管理进行恢复,小麦产量一般不受影响。但如不及时加强管理,将较正常年景产量减产一成以上;第二类冻害次之,可称为中度冻害,即小麦部分主茎和大分蘖冻伤或冻死,但中分蘖和小分蘖正常。此类冻害麦田,如果及时加强管理,促进中分蘖和小分蘖成穗,将对产量影响较小。但如不及时加强管理,将较正常年景产量减少三成以上;第三类冻害最重,可称为严重冻害,即小麦主茎、大分蘖和中分蘖严重冻死。此类冻害,如果及早加强肥水管理,努力促进小分蘖成穗,将可获得一定产量。但如果错过时机或管理措施严重滞后,将较正常年景产量减少七成以上。

如果发生了冻害,看到冻死的单茎是主茎和大分蘖,而中、小分蘖还是青绿的,在大分蘖的基部还有刚刚冒出的小分蘖的蘖芽,经过肥水促进,中、小分蘖和蘖芽能够成穗。因此,不要轻易毁掉冻害麦田改种其它作物。补救措施如下:

1、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在田间解冻后即追施速效氮肥,每亩施尿素8-10公斤,要求开沟施入,以提高肥效;缺墒麦田浇水施用。磷素有促进分蘖和根系发育的作用,缺磷的地块可以尿素和磷酸二铵混合施用。

轻微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没有死蘖现象,早春应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

2、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防止早衰。中度受冻麦田由于植株体的养分消耗较多,后期容易发生早衰,在春季第一次追肥的基础上,在拔节期或挑旗期适量追肥,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

(二)水浇地一、二、三类苗和旺苗的管理要点

1、各类麦田返青期镇压划锄。对秋种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镇压可压碎坷垃,沉实土壤,弥封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根系冻害;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镇压可提墒、保墒、抗旱;对旺长麦田,镇压可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转壮。镇压要结合划锄进行,先压后锄。返青期划锄能保墒、提温、消灭杂草,锄地时要锄细、锄匀、不压麦苗。

2、三类麦田的管理。三类麦田一般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肥水管理应以促为主。一般春季追肥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于返青中期,5厘米地温稳定于5℃时开始,施用春季追施氮素化肥总量的50%和适量的磷酸二铵,同时浇水,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亩穗数;剩余的50%氮素化肥待拔节后期追施,提高穗粒数。

3、二类麦田的管理。二类麦田一般为每亩总茎数45-60万。春季肥水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发生,提高分蘖的成穗率。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45-5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50-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追肥浇水。

4、一类麦田的管理。一类麦田一般为每亩总茎数60-80万,属于壮苗麦田。在管理措施上,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1)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化控药剂,缩短基部第一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2)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亩茎数65-80万的一类麦田,应采取氮肥后移,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亩追施尿素12-15公斤,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的光合高值持续期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获得更高产量。(3)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60-65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2-15公斤。

5、旺苗麦田的管理。这类麦田一般年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植株较高,叶片较长,主茎和低位分蘖的穗分化进程提前,早春易发生冻害。拔节期以后,容易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易倒伏。春季肥水管理应控促结合。(1)起身期喷施调节剂,防止生育后期倒伏。(2)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应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在拔节期施肥浇水,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3)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如果群体不大,早春每亩总茎数在80万以下,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可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左右,防止旺苗转弱苗。

(三)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的管理

参考西北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四)早春冻害(倒春寒)预防与管理

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指小麦返青至拔节这段时期,已完成了春化阶段发育,抗寒力降低,因寒潮到来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霜冻危害。

发生早春冻害的麦田,幼穗受冻程度根据其发育进程有所不同:已进入拔节中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的易全穗受冻,幼穗萎缩、干枯;而处在拔节初期(小花原基分化期)的幼穗,一般仅部分小穗受冻,以后抽出的麦穗会减少穗粒数,降低产量。

早春冻害(倒春寒)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如下:

1、对旺苗麦田早春镇压、起身期喷施壮丰安,适度抑制生长。

2、灌水防早春冻害。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早春寒流到来之前浇水能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发生凝结时放出潜热,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

3、早春冻害后的补救措施是施氮肥与浇水,水肥耦合作用会促进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减轻冻害的损失。

(五)加强对各类病虫草害的防治

要重点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吸浆虫、麦蚜、麦蜘蛛等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各类麦田均应在小麦返青后进行化学防除杂草,农业技术部门要认真指导农民使用除草剂的浓度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药害。

二、长江中下游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及时补救冬季受冻麦田

1月下旬至2月上旬,长江中下游麦区遭受低温雪灾,对于受冻死蘖麦田要在早春亩追施尿素6-8公斤,促进春季分蘖增生,减轻冻害损失。

(二)及早因苗施好壮蘖肥,促进晚播弱苗转壮

对于秸秆还田量大、基种肥施用量不足,已经脱肥发黄的黄、瘦、小、弱苗的麦田,要求早春亩施10-15公斤的三元复合肥。对于套播麦田,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和三元复合肥10-15公斤,促进弱苗转壮,春季麦苗早发,提高分蘖成穗率。

(三)看苗施好拔节肥

拔节肥具有巩固分蘖成穗,促进壮秆大穗的作用。江淮麦区稻茬麦田的春季管理重点是施好拔节肥,一般要求在植株群体叶色褪淡,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时追施,亩施尿素10-15公斤,磷钾肥亦在此时补足用量,以防止早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

(四)沟系配套,排水降渍

渍害是影响南方小麦丰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要在早春搞好沟系配套。对未开沟的套播麦田要趁墒开挖田内三沟;对已开沟,配套不完善的要及时疏通,经冬季冻融交替,田埂塌落的,要及时挖沟筑埂,做到沟渠相通,确保排水畅通,防御渍害。

(五)春季冻害防御及补救

3月中、下旬到4月上、中旬,北方常有寒潮南下,此时如气温下降到零下3℃以下,持续6-7小时,已经拔节的麦苗就会遭受到春霜冻害,发生越迟冻害越重。在小麦春季冻害发生后,一是要在低温后2-3天调查幼穗受冻的程度;二是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一般茎蘖受冻死亡率在10%-30%的麦田,可每亩追施尿素4-5公斤,超过30%的麦田,茎蘖受冻死亡率每增加10个百分点,每亩需增施尿素2-3公斤,上限值不宜超过每亩15公斤,争取高节位分蘖成穗,减少产量损失。

(六)化学除草、防病、治虫

返青期是田间杂草高发期,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今年冬季雨雪量大、持续时间长,虫害会有所下降,但病害威胁不一定减轻,因此仍要加强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的测报和防治。

三、西北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镇压划锄,顶凌耙耱

镇压与划锄结合,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土壤,提墒保墒,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小麦本身的抗旱能力。顶凌耙耱也有同样的效果。

(二)早春趁墒追肥

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小雨后,用化肥耧或开沟施入氮肥,对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有突出的效果。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在氮肥中配施磷酸二铵。

(三)水浇地麦田管理技术

参考黄淮海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四)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要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麦蚜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注意在返青期化学除草。甘肃省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预测预报与防治,继续大力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经验,早发现,早防治。

四、西南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平原麦区春管技术

西南麦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对弱苗和受雨雪冰冻影响的田块,应抓紧灌拔节水,并追施5-10公斤尿素,促进大分蘖生长和提高成穗率。

群体较大的旺长田或植株偏高的品种,要控高防倒。可在拔节初期喷施矮壮素或矮丰等生长延缓剂,以降低株高。

(二)丘陵旱地小麦春管技术

丘陵麦区以旱地小麦为主,受前作收获期较晚的影响,部分麦田播种偏迟,群体偏小,加上耕层瘠薄,后期易受干旱影响。对长势弱、缺肥的地块,当前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以促进生长和小花分化。盆地麦区有效磷普遍较缺,在追肥时最好以尿素和磷酸二铵混合施用。

(三)加强丘陵区稻茬麦田排湿

丘陵大部分稻茬麦田存在不同程度的湿害,特别是拔节至抽穗阶段是小麦湿害的敏感时期。若土壤过湿,根系活力下降,吸肥功能减弱,严重田块分蘖大量死亡,成穗率降低。因此,要在春雨来临之前,开好边沟、围沟、排水沟,强化清沟排水工作,降低地下水位,排除渍水。

小麦冻害范文篇9

去年秋种,我国黄淮海小麦主产区适当推迟播期,冬前麦苗群体结构合理,一类苗占总面积的41.3%,二类苗占41.3%,三类苗占17.4%,旺苗面积很小,奠定了今年小麦丰产的群体基础。此外,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上旬,主产麦区气温平缓下降,有利于小麦抗寒锻炼,增强小麦抗冻性,同时土壤墒情较好,虽然1月中下旬发生强降温天气,黄淮南部和长江中下游麦区降大雪,但由于小麦经受一定程度抗寒锻炼,除极少数旺长麦田遭受冻害外,大部麦田受雪灾影响较小。

此外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主要是黄淮海北部麦区和西北麦区受小麦播种季节降雨影响,播种期较往年推迟10-15天,目前苗情偏弱,主茎叶片少,分蘖少,根系发育差,群体偏小。针对以上分析,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研究提出了今年春季麦田管理的应对技术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黄淮海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冬季受冻害麦田的管理

要尽快研究确定目前我国小麦冻害的田间判别标准。小麦专家指导组经过几年研究认为,拟根据我国农业统计指标,与农作物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标准相对应,将我国小麦冻害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冻害最轻,可称为一般冻害,即小麦叶片受冻,主茎和大分蘖冻伤较轻。此类冻害麦田,可通过加强肥水管理进行恢复,小麦产量一般不受影响。但如不及时加强管理,将较正常年景产量减产一成以上;第二类冻害次之,可称为中度冻害,即小麦部分主茎和大分蘖冻伤或冻死,但中分蘖和小分蘖正常。此类冻害麦田,如果及时加强管理,促进中分蘖和小分蘖成穗,将对产量影响较小。但如不及时加强管理,将较正常年景产量减少三成以上;第三类冻害最重,可称为严重冻害,即小麦主茎、大分蘖和中分蘖严重冻死。此类冻害,如果及早加强肥水管理,努力促进小分蘖成穗,将可获得一定产量。但如果错过时机或管理措施严重滞后,将较正常年景产量减少七成以上。

如果发生了冻害,看到冻死的单茎是主茎和大分蘖,而中、小分蘖还是青绿的,在大分蘖的基部还有刚刚冒出的小分蘖的蘖芽,经过肥水促进,中、小分蘖和蘖芽能够成穗。因此,不要轻易毁掉冻害麦田改种其它作物。补救措施如下:

1、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在田间解冻后即追施速效氮肥,每亩施尿素8-10公斤,要求开沟施入,以提高肥效;缺墒麦田浇水施用。磷素有促进分蘖和根系发育的作用,缺磷的地块可以尿素和磷酸二铵混合施用。

轻微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没有死蘖现象,早春应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

2、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防止早衰。中度受冻麦田由于植株体的养分消耗较多,后期容易发生早衰,在春季第一次追肥的基础上,在拔节期或挑旗期适量追肥,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粒重。

(二)水浇地一、二、三类苗和旺苗的管理要点

1、各类麦田返青期镇压划锄。对秋种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镇压可压碎坷垃,沉实土壤,弥封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根系冻害;对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镇压可提墒、保墒、抗旱;对旺长麦田,镇压可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转壮。镇压要结合划锄进行,先压后锄。返青期划锄能保墒、提温、消灭杂草,锄地时要锄细、锄匀、不压麦苗。

2、三类麦田的管理。三类麦田一般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多属于晚播弱苗。春季肥水管理应以促为主。一般春季追肥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于返青中期,5厘米地温稳定于5℃时开始,施用春季追施氮素化肥总量的50%和适量的磷酸二铵,同时浇水,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亩穗数;剩余的50%氮素化肥待拔节后期追施,提高穗粒数。

3、二类麦田的管理。二类麦田一般为每亩总茎数45-60万。春季肥水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发生,提高分蘖的成穗率。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45-5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地力水平较高,亩茎数50-60万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中期追肥浇水。

4、一类麦田的管理。一类麦田一般为每亩总茎数60-80万,属于壮苗麦田。在管理措施上,应控促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1)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化控药剂,缩短基部第一节,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2)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亩茎数65-80万的一类麦田,应采取氮肥后移,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亩追施尿素12-15公斤,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的光合高值持续期和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获得更高产量。(3)地力水平一般,亩茎数60-65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2-15公斤。

5、旺苗麦田的管理。这类麦田一般年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植株较高,叶片较长,主茎和低位分蘖的穗分化进程提前,早春易发生冻害。拔节期以后,容易造成田间郁蔽、光照不良,易倒伏。春季肥水管理应控促结合。(1)起身期喷施调节剂,防止生育后期倒伏。(2)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应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在拔节期施肥浇水,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3)对于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如果群体不大,早春每亩总茎数在80万以下,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可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左右,防止旺苗转弱苗。

(三)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的管理

参考西北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四)早春冻害(倒春寒)预防与管理

早春冻害(倒春寒)是指小麦返青至拔节这段时期,已完成了春化阶段发育,抗寒力降低,因寒潮到来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以下,发生霜冻危害。

发生早春冻害的麦田,幼穗受冻程度根据其发育进程有所不同:已进入拔节中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的易全穗受冻,幼穗萎缩、干枯;而处在拔节初期(小花原基分化期)的幼穗,一般仅部分小穗受冻,以后抽出的麦穗会减少穗粒数,降低产量。

早春冻害(倒春寒)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如下:

1、对旺苗麦田早春镇压、起身期喷施壮丰安,适度抑制生长。

2、灌水防早春冻害。由于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大,早春寒流到来之前浇水能使近地层空气中水汽增多,发生凝结时放出潜热,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

3、早春冻害后的补救措施是施氮肥与浇水,水肥耦合作用会促进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减轻冻害的损失。

(五)加强对各类病虫草害的防治

要重点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吸浆虫、麦蚜、麦蜘蛛等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各类麦田均应在小麦返青后进行化学防除杂草,农业技术部门要认真指导农民使用除草剂的浓度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药害。

二、长江中下游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及时补救冬季受冻麦田

1月下旬至2月上旬,长江中下游麦区遭受低温雪灾,对于受冻死蘖麦田要在早春亩追施尿素6-8公斤,促进春季分蘖增生,减轻冻害损失。

(二)及早因苗施好壮蘖肥,促进晚播弱苗转壮

对于秸秆还田量大、基种肥施用量不足,已经脱肥发黄的黄、瘦、小、弱苗的麦田,要求早春亩施10-15公斤的三元复合肥。对于套播麦田,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和三元复合肥10-15公斤,促进弱苗转壮,春季麦苗早发,提高分蘖成穗率。

(三)看苗施好拔节肥

拔节肥具有巩固分蘖成穗,促进壮秆大穗的作用。江淮麦区稻茬麦田的春季管理重点是施好拔节肥,一般要求在植株群体叶色褪淡,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时追施,亩施尿素10-15公斤,磷钾肥亦在此时补足用量,以防止早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

(四)沟系配套,排水降渍

渍害是影响南方小麦丰产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要在早春搞好沟系配套。对未开沟的套播麦田要趁墒开挖田内三沟;对已开沟,配套不完善的要及时疏通,经冬季冻融交替,田埂塌落的,要及时挖沟筑埂,做到沟渠相通,确保排水畅通,防御渍害。

(五)春季冻害防御及补救

3月中、下旬到4月上、中旬,北方常有寒潮南下,此时如气温下降到零下3℃以下,持续6-7小时,已经拔节的麦苗就会遭受到春霜冻害,发生越迟冻害越重。在小麦春季冻害发生后,一是要在低温后2-3天调查幼穗受冻的程度;二是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一般茎蘖受冻死亡率在10%-30%的麦田,可每亩追施尿素4-5公斤,超过30%的麦田,茎蘖受冻死亡率每增加10个百分点,每亩需增施尿素2-3公斤,上限值不宜超过每亩15公斤,争取高节位分蘖成穗,减少产量损失。

(六)化学除草、防病、治虫

返青期是田间杂草高发期,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今年冬季雨雪量大、持续时间长,虫害会有所下降,但病害威胁不一定减轻,因此仍要加强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的测报和防治。

三、西北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镇压划锄,顶凌耙耱

镇压与划锄结合,可压碎土块,弥封裂缝,沉实土壤,提墒保墒,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小麦本身的抗旱能力。顶凌耙耱也有同样的效果。

(二)早春趁墒追肥

趁早春土壤返浆或下小雨后,用化肥耧或开沟施入氮肥,对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有突出的效果。对底肥没施磷肥的要在氮肥中配施磷酸二铵。

(三)水浇地麦田管理技术

参考黄淮海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四)加强病虫草害防治

要做好小麦条锈病、纹枯病、麦蚜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注意在返青期化学除草。甘肃省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预测预报与防治,继续大力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经验,早发现,早防治。

四、西南麦区春季管理技术

(一)平原麦区春管技术

西南麦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对弱苗和受雨雪冰冻影响的田块,应抓紧灌拔节水,并追施5-10公斤尿素,促进大分蘖生长和提高成穗率。

群体较大的旺长田或植株偏高的品种,要控高防倒。可在拔节初期喷施矮壮素或矮丰等生长延缓剂,以降低株高。

(二)丘陵旱地小麦春管技术

丘陵麦区以旱地小麦为主,受前作收获期较晚的影响,部分麦田播种偏迟,群体偏小,加上耕层瘠薄,后期易受干旱影响。对长势弱、缺肥的地块,当前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以促进生长和小花分化。盆地麦区有效磷普遍较缺,在追肥时最好以尿素和磷酸二铵混合施用。

(三)加强丘陵区稻茬麦田排湿

丘陵大部分稻茬麦田存在不同程度的湿害,特别是拔节至抽穗阶段是小麦湿害的敏感时期。若土壤过湿,根系活力下降,吸肥功能减弱,严重田块分蘖大量死亡,成穗率降低。因此,要在春雨来临之前,开好边沟、围沟、排水沟,强化清沟排水工作,降低地下水位,排除渍水。

小麦冻害范文篇10

关键词:冻害;预防;补救措施;中后期管理

2009年入冬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多年罕见的低温冰冻灾害,加上部分小麦种植技术和品种选用不当,不少麦田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开春后是否仍有冻害,也未可知,因此必须做好应对的准备,以保证小麦全面丰收。

1小麦冻害可防可救

据笔者调查访问、查阅有关资料及亲身经历,小麦冬季冻害常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只是有些年份程度较轻,影响不大而未被重视。春季冻害,历史上也不少见,如1953年4月12日淮北地区突遭寒潮,所有麦田均遭严重冻害,不少老农至今仍记忆犹新;再如1995年3月中上旬和4月初的3次寒潮,也使部分麦田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无论受害早晚或程度轻重,只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加以补救,都可获得较好的收成,千万不要轻易毁掉[1]。

2冬季受冻麦田的补救措施

冬季小麦冻害,根据受冻程度可分为2种:第1种是严重受冻,主要表现为主茎和较大分蘖被冻死,但小分蘖仍有活力,且大分蘖基部还有小分蘖、刚冒出的蘖芽和潜在的蘖芽,只要管理措施得当,仍可发育成有效分蘖。这类麦田,在土壤解冻后要尽快补水、追肥。有积雪的田块,可在化雪时撒施或趁雨天撒施。土壤墒情不足的,要开沟条施或打洞穴施,施后浇水,使肥料尽快被吸收利用。一般可用尿素120~150kg/hm2+磷酸二铵30~45kg/hm2。土壤基础肥力较差且底肥用量偏低的田块,适量多施;反之,酌情少施。第2种情况是部分叶片冻死,主茎、大分蘖苗心仍有活力。这类麦田可在土壤解冻后追施尿素75~90kg/hm2+磷酸二铵15~30kg/hm2,施用方法可参照上述办法进行[2]。

3春季麦田防冻及受冻后补救措施

3、4月,小麦已先后完成春化和光照2个生育阶段,抗寒能力明显下降。这期间,我国冬麦区,特别是作为小麦主产区的黄淮平原,倒春寒天气常有发生,因此小麦发生冻害的频率和受害程度都比冬季大,应特别注意防范。

(1)对生长过旺的麦田,开冻后要及早镇压,控制其生长发育,避免过早拔节,降低抗寒能力。

(2)注意收听、收看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在寒潮到来前一两天给麦田浇水,使土壤导热能力增强,田间温度提高,对预防春季冻害有很好的效果。

(3)在寒潮到来当日晚6~10时,气温降至4℃以下,即有可能出现霜冻。此时可在麦田上风处,每隔10m左右堆放1处烂柴碎草,点火熏烟,要求做到只见冒烟不见明火。此法在20个世纪50~60年代的淮北地区农民常有使用,对预防和减轻冻害有不错的效果。

(4)寒潮过后立即浇水施肥,追施尿素150kg/hm2左右,促进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使总茎数达到900万个/hm2以上。

(5)在起身拔节期喷施壮丰安,一是可以适当抑制生长发育,提高抗寒能力。二是可以控制第1节生长过长,提高抗倒伏能力。

4受冻麦田的中期管理

受冻麦田由于主茎成穗减少,提高分蘖成穗率并使其形成大穗,成为中期管理的主要目标[3]。因此,在管理上要有促有控,即促有效大、中分蘖快速生长,控制小分蘖生长和蘖芽冒出,并使之尽快枯死,以免与有效分蘖争水肥、争阳光。

(1)群体略小、个体较弱的麦田,尽早浇水追肥。

(2)群体较大、麦苗较旺的麦田,及时中耕划锄,必要时可喷洒50%的矮壮素3750~4500mL/hm2,对水成500倍液,以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和生长;控制旗叶和倒2叶过长,使小麦株型紧凑。

(3)喷施叶面肥。用尿素7.5kg/hm2、磷酸二氢钾1.5kg/hm2对水450~600kg/hm2。受冻较重麦田,隔7~10d再喷1次。将肥水尽量喷在大苗叶面上,促使大、中苗快速生长,抑制小苗生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4)如春季遇有连阴雨,要注意清沟排水,防止渍害。

(5)注意病虫害防治。中期虫害主要是麦蜘蛛和麦蚜,用2.5%的敌百虫防治。病害主要是锈病、白粉病,可用50%的粉锈宁1500~2250g/hm2对水900~1125kg/hm2喷防。

5受冻麦田的后期管理

受冻麦田虽然前期做过一些补救措施,但较正常麦田,其穗数与穗粒数仍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而采取措施增加粒重就是取得理想产量的重要手段[4],千粒重每增加1g,产量即可增加150kg/hm2以上。

(1)中期发生的一些病虫害,由于防治不彻底或其他原因,后期仍有可能发生,要注意及时防治。

(2)浇好扬花、灌浆水。扬花、灌浆期是麦粒形成期,水分不足籽粒退化,同时又是根系衰退期,适应能力降低。此时既不能缺水,又不能浇水过多,可浇跑马水,使土壤含水量占最大持水量的70%~75%。

(3)有脱水现象的麦田,可再进行1次叶面喷肥。

(4)预防干热风。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这时正是我国冬小麦进入灌浆和乳熟期。受干热风影响,作物水分蒸腾旺盛,根系所吸收的水分远远满足不了这种天气条件下小麦大量需水的要求,致使小麦早熟、瘪粒甚至青枯死亡,造成大幅减产。群众有“小满不满,麦有一险”的谚语。所以干热风是小麦生育期的一种主要气象灾害。预防的主要措施是:①浇好麦黄水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田间湿度;②喷磷酸二氢钾500倍液1125~1200kg/hm2;③喷石油助长剂225mL/hm2或三十烷醇300mL/hm2,以减少叶面蒸发。

6参考文献

[1]王丽,赵绿源,李莲娜.冬小麦冷冻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2009(23):25.

[2]王东海,许进堂,李新会,等.河南省小麦冻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种业导刊,2009(10):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