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十篇

时间:2023-11-10 18:15:29

预防医学相关知识

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7~2008年分配至我院正式职工及2012~2013年来院实习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医学生来自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佳木斯医科大学、吉林大学、贵阳医学院、沈阳医学院等其所医学院校。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回顾性调查2007~2008年分配至我院正式职工2012~2013我院实习学生、见习医生在校、实习期间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指南(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暴发等)相关课程开设与相关知识的了解以及课程设置意见反馈。共发放调查问卷500张,回收问卷489张,回收率97.8%。

1.2.2实践教学方法 对重症病房临床医学生,主要实习、见习医生进行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规范[1,2]进行理论学习,在医疗工作中采用案例式、引导式、示范式教学法依照标准进行规范性操作,实时监测使用有创呼吸机病例,对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进行监测统计。

2结果

2.1 临床医学生在校均未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只在相关章节中部分代之,未进行课程讲解。对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开设知晓人数189人,占38.6%,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知晓人数112人,占22.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开设知晓人数135人,占27.6%,手卫生规范知晓人数215人,占43.4%。

2.2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实践教学效果 对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与实习生采用案例式与引导式实践教学,严格按照呼吸机相关肺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对重症医学科患者进行诊治与护理,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呼吸机相关肺炎2013年干预后发生率较2012年干预前减低25%,见表1。

3讨论

3.1加强和重视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意识与理论 本项目调查显示近年毕业或在读临床医学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了解甚少,对医院感染发生的不利影响意识淡薄,缺乏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等知识的学习。498名被调查人员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开设知晓率38.6%,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治疗率22.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开设知晓率27.6%,手卫生规范知晓率43.4%。SARS、山西血透患者丙肝医院感染暴发等均给予我们很好的警示,让我们意识到培养医学生预防意识的重要性。医学生应当从进入医学院的第一天就树立起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思想,教师应当将预防为主的思想渗透到临床医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

3.2临床医学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开设教材设置 医院感染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着,医院感染学的教学内容也应当适时调整。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范与技术指南纳入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使他们认识到医院感染的严重性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丰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理论知识,掌握其防控技术,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课时分配30个学时左右, 较为适宜。理论内容同张京利等报道[3],包括医院感染学总论、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特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疾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监控、 职业防护等;到重症医学科开展实践式医院感染防控的临床技能学习。

3.3实施理论与案例式、PBL多样实践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医院感染学涉及到的学科较多, 在医院感染学的教学中将医学生学过的基础学科、 临床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主线,达到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以知识点整合教学内容,以新进展更新教学内容,以临床问题带动临床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的衔接与渗透,使教学内容形成有序的体系,以综合化内容呈现于学生面前。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巩固医学生医学基础知识和提高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在临床教学中,积极倡导以"案例式" 、"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 " 的实践教学方法, 以案例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问题的解决作为教学的最终点,教师通过案例问题的提出, 学生的思考、讨论、解决及教师小结来展开和推进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中学习。

3.4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效 专职感控部门制定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定期根据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本地流行病学进行更新,对重症医学科在职、实习、见习临床医学生进行了专项培训、专业指导,对计划的实施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制定呼吸机相关肺炎循证措施依从性核查表,核查表内容包括患者管理(若无禁忌症,床头抬高30~45°、使用含有0.12%~2%氯已定每6~8h进行口腔卫生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采取接触隔离措施等)、气道管理(常规进行气囊压力监测,气囊压力保持在25~30cmH2O、定时抽吸气道分泌物等)、清洁消毒管理,督促落实、实时监测。2012年干预前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67.8%,2013年干预后发生率37.6%,干预后较干预前降低25%。呼吸机相关肺炎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效显著。

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现在不仅面临着潜在传染病的威胁,而且医院感染的发生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因此, 重视和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意识和能力已经刻不容缓,临床医学专业教育中开设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课程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 在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战略"[4]、实现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三个方面的转变,加快医学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我国医疗事业发展所进行的一项长效医学教学机制。

参考文献:

[1]呼吸机临床应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部,WS392-2012.

[2]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与控制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部,2012报批稿.

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篇2

目前,医学生学习内容多,负担重,平均每天上课6~8学时,课后需要大量时间复习课上的学习内容。因此,在教学课时数固定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开展预防医学知识的学习,需要选择常见而且危害性较大的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是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其发病率不断增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GDM属于高危妊娠,除了可导致本次妊娠剖宫产、其他合并症、巨大儿、肩难产等发生率增高外,还可增加子代将来发展为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等危险性,而且30%以上的GDM孕妇于产后5~10年可发展为糖尿病[2]。因此,GDM对母婴近期和远期健康会造成很大威胁。在临床医学生大学4年级妇产科学习阶段,选择这样的常见疾病作为重点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有效结合示范,对临床医学生掌握必要的预防医学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探讨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整合的形式

如何有效安排学习时间及形式是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整合的关键内容。最近,我们在大四学生临床学习阶段进行了GDM临床与预防学习相结合的探讨,在2学时GDM临床知识学习中,再利用1学时讲解了GDM发生原因和机制、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等有关预防医学的知识,然后布置2~3道题,如GDM在世界各国流行病学特点、如何早期发现和预防GDM发生、在诊断治疗GDM患者时如果有效运用预防知识等问题。让学生自由分组,每组4~5人利用课后时间查阅有关文献,撰写提纲。再利用课后2小时时间,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问题的回答,并要求部分老师和学生代表参加,进行无记名小组评分。采取这种讲座、分组学习、集中讨论的形式进行临床与预防医学相结合的方法,既对传统的医学课程安排没有太大影响,也提高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兴趣,容易让老师和同学接受。

三、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整合方法及内容的评价

通过采用上述形式的内容和方法,对学生掌握相关预防医学知识的程度进行考核。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学习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以及意见和建议等方面的问题,对120名参加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整合的学生(实验班)进行调查,对比100名没有进行整合学习的学生(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有关预防知识学习,实验班学生对疾病预防工作开始高度关注,并且对学到的常见疾病预防知识有了深入了解,在30道多选题中,平均得分21±6分,而对照组学生平均得分17±4分。通过查阅文献,撰写提纲,讨论发言,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90%以上学生认为这种学习内容和形式愿意接受。

四、结论与建议

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篇3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 预防医学教学现状 实践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c)-0213-02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预防医学课程实习需要在医院、疾控中心等各个地方开展,同时在实习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立足于基层社区,培养学生的预防医学知识和社区之间的关系,将医学教学和社区实践相结合,从而为提升我国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1 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学生兴趣缺乏。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选择从事临床工作,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只要对临床课程以及相关的实践操作准确掌握就可以很好地开展岗位工作,普遍认为预防医学课程对于临床工作没有太大的作用,因此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认识和兴趣,在学习时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完成的学习过程。

第二,理论和实践脱节。预防教学当前主要采用课堂教学方式,实践课程开展比较少,但是临床学生需要着眼于微观个体患者,因此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无法让学生树立全局观念,也无法正确认识到基层医生综合岗位职能。

第三,预防医学教学落后。当前我国关于基层医疗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搭建六位一体的基层综合医疗需求。当前临床医学专业虽然对临床医疗能力培训模式引起重视,但是仍然无法满足现实需求,而新开设的教学内容也无法很好地和新的时代要求相结合。而很多的基层单位对于学生能力、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没有正确认识,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内容一成不变,使得学生完成学业后无法很快适应基层社区工作岗位。

2 教学模式探索

第一,教学内容和临床实践工作相结合。要想更好地开展临床预防医学工作,就必须要重视将预防医学教学内容和临床实践工作相结合,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大量的具备临床丰富经验同时又对预防医学知识掌握良好的医学人才,同时还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社区医学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是实践能力较差,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开展理论教学活动,学生也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一旦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问题,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缺乏充分运用到实践岗位中,理论严重脱离实际情况。本科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另一方面更需要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充分指导实践教学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和临床医学实践有关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开展预防医学教学工作。

第二,教学方式。社区实践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根据社区机构进行有效安排,辅助建立社区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入户调查方式,将学生进行分组,选定组长统一安排教学工作。对辖区内社区居民进行访谈调查,主要针对社区居民的基本资料、生活方式、健康问题、病史、用药情况、药物过敏反应、身体脏器功能病变情况、常规检测指标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记录,同时在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对居民感兴趣的保健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要求学生在调查过程中能够对遇到的问题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将调查问题进行统一整理,调查工作结束后,教师组织研讨会,各组学生将本组调查情况进行统一汇报,之后各组之间开展讨论活动,将调研工作开展时遇到的问题统一进行思考和探索,发现问题诱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社区实践活动中,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开展社区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的基本服务技能得到明显提升,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对问题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有效提升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于预防医学的学习效果。

3 预防医学社区实践分析

第一,实践活动重视推动学生的服务观念。社区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区实践活动中,参与到社区日常的卫生服务工作中,能够准确地掌握初级卫生保健、预防医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对我国公共卫生问题给予正确认识,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帮助学生建立社会大卫生观念。针对当前预防医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能够引起重视,加强认识和探索,针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的缺陷开展综合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预防保健等各个方面有着切身认识和体会,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加强理论教学内容和社区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提升实践效率。

第二,社区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临床专业学生前往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等实践活动,并且做好相应的疾病调研工作,一方面可以强化预防为主的服务观念;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临床专业学生的创新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尤其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实践活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区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现。

4 结语

当前该校在预防医学社区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方面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加强对社区教学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并且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构建了适合我校的预防医学社区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于预防医学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汤艳,罗彬,贾红,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与社区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8(21):188-189.

[2] 吴静,李觉,王光花,等.上海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教学现状与需求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2):285-287.

[3] ⒊,赫欣,高凤兰,等.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社区实践教学改革探索[C]//2011年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学术会议暨第五届临床医学专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11:227-229.

[4] 曹玉青,徐生刚,王庭瑞,等.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2):56-57.

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篇4

由上述分析可知,重视度不高、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实践课程、平台缺乏是目前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在本部分中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1.1宣传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改革课程体系在开展课程前,应通过讲座、播放视频、卡片宣传等手段对预防医学的产生背景、预防医学在保健、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寿命延长中的重要作用、预防医学的应用研究成果、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关系、预防医学的发展前景等进行介绍,提升学员对于预防医学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其踊跃参与到本项课程的学习中。而在课程设置上,要求医科院校应将预防医学纳入到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范畴,并予以足够的课时、纳入实践课程,而对于部分医疗机构则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会议形式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5]。

1.2提倡创新式互动教学、调动学员积极性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手段单一、课程创新力不足是导致学员学习积极性不强、影响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增强课程吸引力,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要求教师在课前结合自身教学特点设定出课件,并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图文并茂的原则进行架构,还要保证课件的逻辑正确、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制作精良,如通过采用反映疾病症状的图片引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意义,将预防医学所应用的方向转化成图片、影像,将相关原理制成动态图形等;在互动性上,通过组织有奖问答、知识竞赛、课后测验、课堂分组讨论等活动则可增强学员的集中性、积极性,促使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课堂中,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6]。

1.3设置教学实践课程、促进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员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并不能完全体现教学质量,而对于预防医学课程而言,实践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比相关理论的掌握更加重要,这也要求我们在本课程中要特别注重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和开展。上文提到,预防医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升医疗人员对于疾病的预防意识和能力从而有效预防相关疾病和伤残发生、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而相关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合并症影响、环境因素、发病人群的社会学特征(饮食及生活习惯、性别、年龄等)具有密切关联,因此通过分析、评价疾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影响因素的风险系数,并通过采取相关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有效防控疾病则是预防医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7]。这也要求学员能够按照要求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可靠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处理,通过组织实践调查活动则可增强学员收集信息、实际调研的能力,而通过设置专门的数据处理课程,则能锻炼学员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通过组织预防措施讨论会则能集思广益,帮助学员养成讨论、思辨、概括、总结措施的能力,而通过将学员推荐至医疗卫生机构、社区、乡镇卫生中心进行实习,也可促使学员将预防措施应用在实际过程中,以培养其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和管理能力,并能够通过观察预防效果评价其教学质量[8],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和实践。

2总结

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篇5

【关键词】 预防医学教育;重要性;实用性;趣味性;素质教育

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医学领域中有着较特殊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及现代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而学生对预防医学往往有片面的认识,认为这一学科不重要,没有临床学科实用。因此,为了使这门课真正让学生掌握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要加强预防医学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1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针对医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临床医学的学习而忽视预防医学学习的情况,应自始至终反复强调此学科的重要性,尤其要高度重视第一次绪论课的教学。教学中,可通过一些例子强调预防医学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例如强调如果没有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及其不断的发展,恐怕我们的卫生工作到现在还处在与传染病做斗争的第一次卫生革命运动中[1]。反应停这种致畸率很高的药物还会被孕妇滥用,特别是曾威胁全球的sars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也会在全球肆虐等等,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同时让学生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老龄化趋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强预防卫生工作,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需掌握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社区保健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等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做到不仅会治病、更要防病。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更要学好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2 教学过程中体现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让学生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就业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只有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其它象环保部门、城乡建设、建筑行业、饮水管理、食品工业管理、气象局、职业病防治所、学校卫生管理等行业都需要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就业途径相当广泛,从而意识到学好预防医学大有作为。在教学中突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实用。例如,讲到三级预防的[2]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国情适当举例。在我国sars流行期间,可结合当时sars疫情,给学生讲明,造成sars疫情的病源是人群普遍易感的,一旦有传染源存在,极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和流行。因此,为了控制疫情,必须做好sars的三级预防工作,特别是重在防止疾病发生的第一级预防措施,如室内定期消毒、通风、注意个人卫生、适时戴口罩、适当体育锻炼、改善饮食等以及重在早发现以控制疾病发展的第二级预防措施,如每天组织学生监测体温等。这样将学校制定实施的sars防治具体措施用三级预防的思路一一列举、讲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能自觉主动地做好sars的预防工作。在授课中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趣味性的表达和例子来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介绍自我保健的内容时,就可以夸张地介绍说:“等大家都有了很好的自我保健能力,咱们医务人员就该失业了,各家都有齐全的诊疗设施,所有的健康问题在家就可以解决了,这多好啊!”学生一听就笑了:这不太可能吧?这时就可以接着指出,自我保健是一种有局限性的非专业性的卫生保健活动,要求“多依靠自己,少依赖医生”,强调的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自我保健来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并非“全依靠自己,不要医生”,对于这样的小知识点,大家在笑声中掌握会更加牢固。

3 将素质教育贯穿到预防医学教学全过程的始终

医学生的素质决定着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如预防医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环境与健康[3],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群体意识及爱国思想。结合现在环境污染的状况,让大家观察身边那些不环保、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如随地吐痰、自来水管一开就没人关、食堂里剩饭剩菜随处可见、一下课教室里粉笔头乱飞等等,体会自己身上有哪些可能增加环境负担的不良行为,教育学生环保行为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意识到热爱环境就是热爱生命。另外,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相关理论内容又恰恰在预防医学中有所涉及。那么在课堂上除了进行相应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可以结合不同篇章对学生实施适当的健康教育。如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中教会学生如何制定自己的食谱而做到合理膳食;在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中,教会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稳定情绪,才有利于健康,以及控制身心疾病在自己身上出现等各方面自我保健的知识[4]。总之,素质教育不是经过一时一事能提高的,必须从小做起,而且确实可通过教师在传授专业技能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这种点滴的渗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可起到巨大作用。

在当前社会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中,预防医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预防医学的专业教师更要认清形势,在教学中注意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体现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随时总结经验,不断进取,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身心、高素质的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吉武.预防医学[m].3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5-97.

[2] 钱宇平.流行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4-152.

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篇6

关键词:疫苗;二类疫苗;科学告知;接种量

1 前言

1.1背景及意义 疫苗(vaccine),是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其原理主要是利用人体的免疫系统,接种后让人在不治病的同时获得对疾病的免疫力,达到提前防控的作用,相对于疾病发生后再治疗,采用疫苗接种方法预防疾病是很有价值的,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统计,部分疾病发生后治疗与接种疫苗预防,费用可相差27倍。而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疫苗的作用也由单纯的预防功能演化出了治疗功能,未来疫苗的临床应用将不断多元化。

目前在国内上市的以流感疫苗、狂犬病和儿科疾病等二类疫苗为主,这几种疫苗向来占据二类疫苗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国际巨头携优质产品争夺二类疫苗市场也是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竞争,国外创新型的多联疫苗对于国内传统疫苗也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研究并掌握科学告知对与疫苗接种量的相关作用规律,不仅可从根本上缓解计划免疫门诊的工作压力、还能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升大众预防接种意识、有效扩大疾病预防范围,在对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减少政府疾病治疗负担[4]两个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1.2研究的目的及目标 ①目的:研究科学告知对二类疫苗接种量影响的相关规律。②目标:通过有效实施科学告知,提高家长对疫苗的认识意识,为建立良性医患关系、降低政府疾病治疗成本做好坚实基础。

1.3关键词的定义

1.3.1疫苗 采用人工的方法,把病原微生物,在人工培育的条件下,使其产生定向变异,极大程度地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一定的毒力,制成疫苗。接种人体后,产生一次亚临床感染而获得免疫力。即:疫苗(抗原) 机体 刺激免疫系统 产生抗体 不发病。

1.3.2二类疫苗 在我国,疫苗从行政角度讲分为两大类:一类疫苗、二类疫苗。一类疫苗又称计划免疫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二类疫苗是指专家建议接种,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1.3.3受种的其他疫苗 五联疫苗、Hib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等。这类疫苗在多数发达国家已列入了计划免疫疫苗。二者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一类疫苗会越来越多的。从医学和防病的角度看,所有上市的疫苗(包括一类苗和二类苗)都非常重要。而且有些二类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对人们威胁很大,如Hib、流感、水痘等等。有些二类苗还是一类苗的有效补充,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五联疫苗等,针对部分患有禁忌症或免疫力低下的婴幼儿,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1.3.4科学告知 所谓科学告知就是在充分告知的基础上,将重要事实更为科学的告诉家长。 科学告知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储备知识是科学告知的基础,有效沟通更是科学告知的关键。因此医务人员掌握相关知识非常重要,特别是要掌握疫苗所预防疾病的负担,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解释。有效沟通必须以真诚、客观、自信为前提,做到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了,有效辨识家长最关心的预防接种相关问题,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家长的误解。

1.3.5接种量 是指在疫苗的预防接种中,实际使用疫苗的数量,与接种人数成正相关、并受疫苗种类、价格因素等影响。

2 研究方法

2.1研究设计 利用对2012年(科学告知前)与2013~2014年(科学告知后)的接种量对比,采用描述或相关性数据来评价。

2.2研究对象 接受计划免疫的儿童1446名;家长1446名,年龄20~65岁。

2.3研究方法[1] 预防接种人员行为改变--科学告知的严格实施:

第一步:在接种门诊候诊厅内悬挂预防接种工作流程、 操作规程、 一般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的处理、 一类免费疫苗和二类自费疫苗的名称、 生产厂家、 价格、 免疫程序、 接种方法、 适应证、 禁忌证、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等。采用咸阳市疾病控制中心印制的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内容包括所接种疫苗的名称、 作用、 禁忌证、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儿童姓名、 家长签名、接种日期、 联系电话。

第二步:接种门诊实行分诊制度,护士一对一的对家长进行充分全面科学告知,态度温和要做到科学告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疫苗的作用和性质;②一类苗和二类苗的联系与差异;③疫苗所预防疾病的危害及疫苗的接种效果;④疫苗接种的程序和费用;⑤接种禁忌症;⑥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⑦常见疫苗接种反应及处理。

因为,一类苗为国家强制、免费接种的疫苗,家长虽对一类苗有不同程度的认识,但由于国家政策影响,都会自愿接种。而二类苗的接种是采取知情、自费、自愿的原则,而家长们大多存在对二类苗的认识不足与偏差,实际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二类疫苗的生产工艺和预防疾病范畴已逐步成熟与扩大,其所发挥的作用已不能只局限在行政分类上,这便体现了科学告知在二类疫苗中的必要性,让家长能更全面的认识到疫苗更加全面的预防相关知识,从而更全面的呵护婴幼儿群体,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能从最大限度上减少家庭及政府预防相关疾病的成本[5]。

二类疫苗大部分为灭活疫苗也成为死疫苗,其优点是:疫苗中的细菌或病毒经处理活性完全丧失接种后可促使人体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不会因细菌病毒剩余活性致病,安全性更高。

2.4研究步骤 采集2012~2014年科室报表资料,进行科学告知后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导出结论。

2.5资料分析 现收集2012~2014年科室疫苗接种量报表作为本研究数据源,比较在实施接种告知服务前后儿童二类疫苗接种量变化。

3 研究结果

3.1科学告知促进试点单位二类疫苗接种量显著提升 在三年期间(12~14年),通过科学告知的具体行为实施,试点单位在接种人数逐年递减的情况下,二类疫苗接种量仍有显著提升,见图1。

为体现科学告知在二类疫苗中效果的显著性,其中重点跟进二类疫苗品种四个,其接种量变化显著性更强,见图2。

3.2科学告知能够促进医患体系良性循环 科学告知意识的提升,还显现出如下增值效果:

3.2.1多平台告知形式的衍生。疾病预防传播途径的拓展,从单一的接种医生与家长的口口相传或书面告知,衍生出多平台多形式告知,如预防接种网站、短信/微信平台、妈妈班讲座。

3.2.2科学告知的严谨性要求促使良性医患关系进一步形成。由于科学告知的严谨性要求,促使医生相应业务知识的丰富与管理水平的上升,接种医生对接种者及接种家长关注度明显上升,并对达成如下共识,良性医患关系进一步形成:①家长信任专业熟练、自信、有责任心的医生;②家长没有疫苗及医学相关知识,希望医生给与专业且明确的指导;③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是从小事入手,换来的是高依从性和良好的门诊氛围。

4 讨论

4.1科学告知推进工作结果的进一步探讨

4.1.1在不良因素干扰下科学告知与疫苗接种量仍保持正相关。在具体试点工作中,相关二类疫苗品种及供货源是恒定不变的,而各年新生儿数却由12年的558人减少到14年的360人,科学告知试点单位在此情况下,二类疫苗接种量仍有明显的数量增加,打破人数减少的不良因素干扰,充分印证了我们的实验结论:科学告知与疫苗接种量成正相关,通过科学告知家长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二类疫苗接种量会形成阶梯式提升。

4.1.2科学告知行为的有效性会影响二类疫苗接种量的上升趋势。在重点跟进的四个二类疫苗品种(肺炎、爱宝维、五联、A+C)中,主要体现在科学告知行为的严格遵守,如专人督促、定期行为汇报总结,因此相关接种量的上升趋势会更加明显,科学告知行为的有效性会影响二类疫苗接种量的上升趋势。

4.1.3科学告知工作的进一步规范、普及、扩大可催化良性医患体系的快速形成。由于科学告知的严谨性要求,促使多平台告知形式的衍生和良好医患关系形成,体现出医生相应业务知识的丰富与管理水平的上升,是此研究工作的额外收获,因此将科学告知工作的进一步规范、普及、扩大(无论是一类疫苗的接种告知还是二类疫苗的接种告知),将催化良性医患关系的快速形成。

4.2科学告知相关推进工作的具体实施经验 在推进科学告知工作中,有如下工作细节极具参考意义,总结如下:

4.2.1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告知内容[3],按照目前的工作流程做到2步预检法(分诊台初筛、登记室复筛),4步告知法(分诊台告知、预检室告知、接种室告知、留观后告知),告知内容由以前的口头告知转为书面告知,对于特殊疫苗的告知,如脊髓灰质炎疫苗每位家长必须填写知情告知书;客观科学全面的一对一告知每一位疫苗的作用家长根据婴幼儿的身体情况除了选择必要的一类苗外,建议家长使用一些有针对性的二类苗,更为全面的保护婴幼儿身体健康。

4.2.2通过接种护士在接种时再次重点强调所接种疫苗的作用、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和常见的副反应及处理等。如接种后必须留观 30min无不适后方能离开,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保暖、多喝开水等。对一般的预防接种反应的正确处理,如较为常见的红肿硬结和低热的处理;当出现高热或全身皮疹的及时处置等。

4.2.3介绍家长浏览专业的网站了解更多的疫苗,通过专业渠道获取专业的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家长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

4.2.4家长通过科学告知及仔细阅读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掌握了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 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率有很大提高, 也提高了家长对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观察意识, 使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思想准备,能够自行护理儿童从而减轻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减少医疗纠纷。同时, 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作为客观的书面记录, 是履行法律义务的有利证据, 起到保护医务人员的作用。

4.2.5在计划免疫前实施预防接种告知制度是尊重公民知情权、 实现以人为本、 使计划免疫工作走向科学化、 规范化、 法制化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

5 结论

总而言之,在计划免疫工作中,医务人员要不失时机地将预防接种知识充分全面科学地告知于受种监护人,切实履行告知的职责和义务,保障家长的知情和选择权利。

通过科学告知,不仅可以提高疫苗接种的接种率、及时率;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升大众预防接种意识、有效扩大疾病预防范围,还可从根本上缓解计划免疫门诊的工作压力、同时树立医务人员的专业形象,减少医患纠纷,对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医患关系、减少家庭政府疾病治疗负担两个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胜利.预防接种门诊的告知义务与受种对象的知情同意权[J].职业与健康,2008,12(24):2724.

[2]WHO.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R].2012;14:129-144.

[3]左莉.告知义务及其在免疫规划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

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篇7

1目前《预防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预防观念淡薄教学中仍存在重视基础和临床教育,忽视预防教育,甚至把预防医学作为普通的医学基础课,导致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处于分裂和脱节的状态。

1.2教学内容及教材不适宜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尽管目前教材发行周期缩短,更新较快,但总的来说教材内容还是落后于学科的进步和形势的发展。而且从内容来看,目前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材大体上分为两种模式,即以“三大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卫生)和统计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模式和以“三大卫生”和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模式,其对应的教材为《卫生学》、《预防医学》(规划教材)[4-5]。教材内容包罗万象,缺乏针对性,给教学带来不便。

1.3授课学时不足目前,各院校包括我校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授课学时一般在40~80学时之间,学时数明显不足,难以按质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成为制约预防医学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1.4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陈旧现在仍是先基础、后临床、再预防的教学过程和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机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不高,思维不活跃;由于教学经费的限制,一些院校教学、实验设备和器材匮乏,或设备陈旧,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再加上授课学时的不足,一些院校压缩实验课,导致学生实验课“缩水”,学生实践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2提高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2.1强调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教育SRAS疫情既暴露了预防观念淡薄的危害,同时也告诫我们预防胜于治疗,进行预防医学教育,培养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极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学生中加强了预防医学观念的教育,从学生入校开始,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学生入学教育,疾病预防保健讲座,带领学生参加社区保健预防实践等来有效地增强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预防为主的观念。

2.2调整和充实预防医学课程设置与内容针对目前预防医学教学时数少,教学内容繁多的现象,我们一方面采取向教务部门申请适当增加预防医学课时数;同时根据授课对象,调整现有预防医学课程的类型、学时、内容,将预防医学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类型,必修课的内容包括:预防医学总论、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三部分,同时将必修课改为考试课;选修课包括:健康教育学、卫生法规、医学科研方法等课程。

2.3重视教材建设和改革教学方法在教材选择上,坚持选用最新出版的规划教材;同时编写一些补充教材以替换教材中某些过时或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内容或章节,编写了“艾滋病防治”、“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理”和“预防医学实习指导”等讲义。在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中,为了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类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解决预防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别注意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在不同章节的教学上,引用各自与社区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讲授分析,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性质和任务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小组讨论法,如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法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4重视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是培养防治结合的跨世纪医学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预防医学教育根本目标的体现。预防医学实践一方面使学生将学过的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融会贯通,另一方面给学生了解社会、增强使命感提供机会。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我们在学生没有接触到预防医学的教学之前,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与当地疾控部门联系,组织学生去社区进行实践,使学生对社区预防保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学习预防医学课程之后,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去社区进行不同内容的实践,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实习指导的内容,加深对预防医学的理解,提高开展预防服务的能力[6]。我们还鼓励学生参加与疾病防治相关的社团组织,如我系2005年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组织成立了以防治“艾滋病”为主题的“湘南学院红丝带协会”;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指导学生申报课题和动员学生参加教研室承担的科研课题。学生一入校就接触到疾病防治的实践活动,提高了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培养了实践活动能力。

3教学改革效果

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篇8

关键词:医务人员;预防知识;感染控制;知晓率

医院感染管理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不仅包括医院疾病管理、感染管理、疾病控制还包括临床药学护理学等学科,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人员掌握医院内的感染和预防控制知识,为医院患者解除一些后顾之忧。如果医务人员不懂得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知识,不按照正确的方法执行配药或治疗,就会给患者带来很多后遗症或者其他的安全隐患。因此,医务人员要重视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知识,医院内全体医务人员都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医务人员对知识的知晓率,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中心从2000年7月~2014年6月分配到张家川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所及15个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中抽取150名,其中医生50名,护士70名,药剂和辅助科室人员30名。其学历本科及本科以上有86例,专科为64例,护理专业的为69名,非护理专业的为81名。

1.2方法

对抽查的150名医务人员使用自制的考核试卷,现场发放试卷进行考试,现场考试,现场回收。试卷共计12项。

2结果

本调查共发放试卷150份,回收试卷150份,回收率100,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总的认知率平均为56.8,六步洗手及洗手指证认知率最高为82%。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知晓率比较低,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学习。对各项知识的了解程度如表1所示:

表1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知晓率

3讨论

3.1导致医务人员知晓率低的原因:

通过试卷测试的结果显示,我县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总的认知率为56.8左右,医院感染管理学是一门新的学科,但是也不断发展,不断变得重要。但是本次的研究考核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知晓率比较低,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原因是各医院内没有定期对各个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每次参加培训的人员都比较少,加之培训的专业性比较强,医务人员不能全部理解并记忆。另一方面由于每个临床科室人员都会有自己的医疗或护理工作,所以没有太重视感染预防和控制方面的知识。另外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知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对医院感染的管理监管力度不够,临床医疗上的工作人员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对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不重视,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认知率都比较低。

3.2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预防和控制的认知率方法:

①强化专业知识的训练,增强医务人员对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的意识,重视相关知识的学习,医院公卫科要制定一个培训计划,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轮流做培训讲师,这样可以督促每一位医务人员在空闲时间也能重视知识的学习。对于新上岗的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均进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岗前培训并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定期对全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考核,并将成绩作为业务考核成绩之一 ,与职工绩效挂钩,还可以多举办一些知识竞赛,激发医务人员的学习动力。②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管理需要医院每一个医务人员都要参与其中,上层领导要重视,并主动开展培训或竞赛,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对感染预防的认知。另外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的三级构架,严格要求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要熟练掌握预防技巧,和控制感染的措施,尽到自己的岗位职责,对医院感染管理指标要求、消毒隔离管理时间、医疗废物处理方法、无菌液体的有效时间、消毒剂的检测时间等相关项目,每星期都要有管理层领导加以监督和检查,不断地总结、分析日常的一些细节,抓住可能导致感染的地方,不断做出新的预防措施,并给医务人员进行及时的通知,提高医务人员的预防意识。③当前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在不断的得到重视,由于新的治疗技术造成住院患者的免疫力缺损,结合患者的疾病情况,需要使用抗菌药物,使患者对细菌的耐药性增加。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对医院感染方面的管理和对专业人员的要求变得愈来愈高,所以更需要我们不断的严格要求医院医务人员对预防感染控制感染的知晓率。④完善管理体制,制定工作流程,不断总结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机制,使医务人员能准确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保证患者的在治疗过程中尽量不受任何的感染,在洗手池、消毒室等地方贴上注意事项,随时提醒医务人员保持正确的操作。

总而言之,对于医院医务人员的预防感染和控制感染知识,要不断的学习教育或培训,抓住重点。目前国家对感染性疾病包括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为预防交叉感染以及其他不良感染所造成的新的病原体打下基础。但是此项工作仍然需要不断地总结改善,使医务人员的知晓率达到更理想的水平,不仅有效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还使患者避免了因一些小的感染导致的不良后果。实践中不仅要联系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实际情况,为以后医疗事业的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李华,王瑞云,杨俊美.强化妇产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降低母婴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06):1536-1538.

[2] 何翠华,黄岚,王爱珠.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认知度调查.[J].齐鲁护理杂志,2008,(19):21-22.

[3] 冯学锋.医院感染高危科室医务人员职业性感染预防认知的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 (08):577-578.

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篇9

关键词:PDCA循环;医学实习生;教学;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070-03

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首先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PDCA即Plan(计划,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Do(执行,实施行动计划)、Check(考核,评估结果)和Action(处理)。这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要周而复始地进行。本研究以我校某附属三甲医院2012年医院感染相关数据为底本,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我校2013―2014年265名临床实习生的医院感染教学,通过比较教学前后临床实习生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依从性及对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以下简称“防控”)效果的影响,评价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一、研究方法

(一)P(计划)阶段

医学院校毕业生缺乏医院感染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大部分毕业生对医院感染知识了解不够,不能适应临床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现为:(1)无菌意识淡薄:部分实习生缺乏基本的无菌概念,无菌操作不规范,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甚至是爆发流行。(2)法律意识不强:医疗废物规范分类收集意识欠缺,执行不力,存在医疗废物混收混放现象,甚至将医疗废物跟生活垃圾混放,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相关规定。(3)手卫生意识薄弱:实习生在日常工作中事情较多,在医院各科室进行轮转,流动性大,活动范围广,加之手卫生依从性差,对“洗手指征”执行不力,从而使手成为病原菌在医院扩散和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该院2012年我校实习生手卫生依从性仅为22.73%,远远低于三级甲等医院的手卫生要求。(4)自我防护意识欠缺:日常诊疗工作中,未能明确患者感染情况,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防护措施,或欠缺自我防护意识,对职业暴露后果认识不足,未能严格遵守各项标准操作规程,从而导致职业暴露的发生。

(二)D(执行)阶段

1.学校方面:聘请附属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专家为在校学生授课,讲解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实习培训中,加入医院感染防控课程,着重于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职业防护、医疗废物规范收集处理等知识,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为实习生进入临床工作做好准备。

2.医院方面:实习生进入临床科室实习之前,接受医院组织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手卫生正确率采用现场操作考核,其他相关知识采用书面形式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临床。

(三)C(考核)及A(处理)阶段

1.学校方面:将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及技能列入实习期间的临床教学查房,定期采用书面与临床技能操作的形式,对实习生进行考核。本轮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即刻指正,进行记录和汇总分析,同时列入下一轮循环中,持续改进。

2.医院方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制订考核计划,按照本院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评分标准,每月对全院实习生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情况和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以得分表示,满分为100分;考核形式包括现场考核及隐蔽性察看;发现问题,记录问题,现场纠正。同时,将所发现问题以反馈单的形式,及时书面反馈相关科室。临床科室针对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加强培训。一个月后,对记录的问题进行再次考核,同时对此次考核结果进行汇总,与前期考核情况对比分析……不断循环,持续改进。

二、对PDCA模式效果进行评价

统计分析2013―2014年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和各项技能考核情r,包括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消毒隔离知识、无菌技术操作、职业防护、医疗废物规范收集等)、手卫生(手卫生知识、手卫生正确率及手卫生依从性)及同期医院感染发生率。与2012年进行比较,对采用PDCA模式前后全院医院感染防控效果考核相关指标绘制曲线;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P

PDCA模式使用后,医院感染发生减少,医院感染例次率逐年下降,由2012年的1.91%降至2014年的1.5%。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及手卫生相关考核均分逐年提高(见图1),手卫生依从性从50.06%显著提高至96.91%(见表1)。同期,实习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及手卫生相关考核均分亦呈上升趋势(见图2),手卫生依从性由22.73%显著提高至2014年的100%(见表1)。

2012―2014年,实习生在附属医院职业暴露发生中所占构成比,同样呈现下降趋势(见图3)。

由此可见,PDCA循环模式教学对临床实习生医院感染防控知识掌握和措施执行依从性提高有显著作用,从而能显著改善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效果,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PDCA循环模式教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

三、讨论

医院感染是指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学已经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该单位的医疗质量。2010年,薛凌波等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严重增加了医疗费用的支出,延长了平均住院日。做好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意识不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执行力不够。随着医学院校的不断扩招,医学实习生在医院人员构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国外许多国家医学院校中,设有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学。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尚未将医院感染学课程纳入医学教育中。采用医院感染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医学实习生完成医学相关知识学习,进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阶段,正是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关键时期。目前,大部分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薄弱。2010年,宋薇等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口腔实习生职业防护意识进行研究发现,口腔实习生自我防护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尹秀英等对江西省4所医院403名实习生调查发现,实习生手卫生知识认知正确率仅为50.0%,手卫生依从性为92.5%,执行诊疗行为后洗手依从性高于执行前,实习生手卫生认知水平不高,手卫生意识有待加强;骆安得对207名医学实习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医学实习生对医院感染知识的知晓率低,平均为41.06%,对消毒灭菌定义的知晓率平均为62.80%,其中对标准隔离预防概念的知晓率仅为29.95%,对职业暴露处置程序为31.40%,围术期预防用药总知晓率为31.88%,医疗废物概念及其分类为37.68%,六步洗手为43.48%。因此,应加强实习生的相关知识培训,降低医院感染风险。与本研究中采用PDCA模式前,实习生对医院感染防控各方面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相似。

刘波等设计的医院感染知识问卷,以客观题为主,并将实习生随机单盲分为A组和B组。采用常规课堂教学方式对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A组(培训前)和B组(培训后)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测试。结果显示,B组临床实习生对医院感染定义、标准预防概念、锐器伤之后的处置程序等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6.84%、36.84%、60.53%,检验、影像、麻醉及其他专业实习生对上述3项知识点的知晓率分别为90.49%、33.33%、50.00%,均显著高于A组(均P

PDCA循环管理,即计划―执行―考核―处理,毛翠兰等将该模式应用于护理实习生带教后发现,带教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方法,PDCA质量持续改进,可提高带教质量,促进护理教学质量的顺利开展。本研究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学校及医院教学资源,对临床实习生医院感染知识进行教学、培训,通过对教学前后实习生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和技能考核的比较,发现教学后各项考核指标明显得到提高。PDCA循环模式用于临床实习生医院感染防控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式。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 of Hospital Infection in Medical Intern by Using the Model of PDCA Cycle

GE Ming1,LIU Liang1,LI Feng-zhu1,XU Bo-yin2

(1.Medicine in Clinical Practice Office,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Jiangsu 226001,China;

2.Infection Management Office,Nantong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Nantong,Jiangsu 226001,China)

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篇10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87-01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的养生意识也得到了明显增强,在社区当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主要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机构,也是保障群众人身健康安全的主要机构?传染病患者和其他疾病患者不同,不像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一样有控制范围,传染病患者的日常活动是比较自由的,虽然大多数患者病情比较轻,但传染性是比较强的,传染范围也是比较大的,由于这个特性,要想进行消毒和隔离是比较难的?

1?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社区防保人员自身问题 随着我国社区住户的不断增多,社区服务对象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城市当中的很多老社区被改造,城市交通也在不断改善,大量城市局面搬到了城郊,另外还有很多外来人员居住在城郊地区,因此,传染病预防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随着社区传染病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服务对象人数的不断增加,社区防保人员数量却在不断减少,导致社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无法及时有效落实[1]?另外有一部分社区防保人员由于长期脱离医院,很多医学知识都遗忘了,医疗技术也大大退化,导致社区传染病预防治疗能力大大下降,无法获取传染病患者和家属的信任?

1.2 传染病医学报告卡问题 目前很多传染病临床医师的责任感都是比较低的,很多医疗人员都觉得自己没有为患者制作传染病医学报告卡的义务,只顾着做好基本开药看病等工作,还有很多临床医师为了省事,不认真填写患者的传染病医学报告卡,导致患者医学报告卡内容不完整,报告卡上面的很多信息都缺失,相关数据也不准确?另外,防保科相关报告人员的责任感都是比较低的,接收患者病情报告卡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实际患者病情报告卡内容和网络系统内容严重不符,也不认真做好报卡审查工作,有的甚至看到网络系统错误信息也不及时修改,常常出现患者实际地址和网络系统当中地址严重不符的情况,导致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被耽误?

1.3 患者管理问题 在对外来人口进行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外来住户的卫生设备不充足,容易患上传染病?外来住户的文化水平是比较低的,支付不起治疗费用?外来人口的流动性是比较大的?外来人口的住址变化较快等都是主要问题[2]?

2?对策

2.1 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想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首先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要让医护人员掌握传染病预防和病情控制相关方法,明确报告流程,要增强社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保证患者相关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那些地址不清晰的患者,要主动联系患者,确定真实的地址信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要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制度管理,要实现岗位制度和绩效制度的有效结合?

2.2 加大传染病预防控制相关知识宣传力度 要想提高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效率,还要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要让社区住户充分了解各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让社区住户掌握基本病情预防和保健知识,让社区住户了解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要性[3]?另外,传染病是一种突发病症,因此通过社区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可以让住户都了解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以及病毒传播途径,还要使得住户掌握传染病预防方法和控制措施?这样才利于后期传染源控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社区居民的配合度?在社区健康知识教育工作上,卫生服务中心要根据居民的受教育情况进行,采取多种宣传方式,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让年老住户了解相关知识?在宣传知识的同时,还要动员居民加强自身保健,多参加一些活动和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3 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引发传染疾病出现的根源就是传染源的存在,因此必须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大传染病检测力度,一旦发现传染源要立即上报,并进行追踪调查?要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传染源相关信息,通过专业的传染源研究和分析确定传染源,一旦确认,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隔离对策?要完善传染源检测网络化系统,保证传染源相关信息准确性?在这个工作当中,加强对全科医生的技能培训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在控制传染源的同时还要切断传播途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加强传染病传播途径管理,与社区居民共同配合,从改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保护日常卫生做起,改善社区居住环境,还要及时清理社区垃圾?

2.4 加强疫情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根据社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情况,制定有效的疫情监测方案,要完善疫情信息交流网络体系,及时疫情控制信息,使得社区居民及时了解疫情变化情况,掌握疫情检测方法,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4]?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还要加强与居民之间的交流,加大人口监控力度,如果有外来人员进入社区,要及时落实传染病检测工作,增强社区居民统一化管理?

3?小结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当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当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相信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传染病三级预防网络制度,在各级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采取有效对策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海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有关问题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306.

[2] 丁信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有关问题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9):93-94.

[3] 利民,李丽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21(16):36,38.

[4] 张宇林,毕嘉`,李静等.北京市德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住院患者的疾病病种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364-366.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服务中心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在社区服务内容当中,卫生服务和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是主要内容,只有做好卫生服务工作,才能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才能预防传染病?因此,社区相关人员必须做好卫生服务工作和预防传染病的工作,加大人们的卫生保健力度?要加强社区传染病预防管理,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要根据社区传染病预防的相关要求,解决传染病预防控制相关问题?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87-01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人们的养生意识也得到了明显增强,在社区当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主要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机构,也是保障群众人身健康安全的主要机构?传染病患者和其他疾病患者不同,不像在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一样有控制范围,传染病患者的日常活动是比较自由的,虽然大多数患者病情比较轻,但传染性是比较强的,传染范围也是比较大的,由于这个特性,要想进行消毒和隔离是比较难的?

1?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社区防保人员自身问题 随着我国社区住户的不断增多,社区服务对象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城市当中的很多老社区被改造,城市交通也在不断改善,大量城市局面搬到了城郊,另外还有很多外来人员居住在城郊地区,因此,传染病预防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随着社区传染病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服务对象人数的不断增加,社区防保人员数量却在不断减少,导致社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无法及时有效落实[1]?另外有一部分社区防保人员由于长期脱离医院,很多医学知识都遗忘了,医疗技术也大大退化,导致社区传染病预防治疗能力大大下降,无法获取传染病患者和家属的信任?

1.2 传染病医学报告卡问题 目前很多传染病临床医师的责任感都是比较低的,很多医疗人员都觉得自己没有为患者制作传染病医学报告卡的义务,只顾着做好基本开药看病等工作,还有很多临床医师为了省事,不认真填写患者的传染病医学报告卡,导致患者医学报告卡内容不完整,报告卡上面的很多信息都缺失,相关数据也不准确?另外,防保科相关报告人员的责任感都是比较低的,接收患者病情报告卡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实际患者病情报告卡内容和网络系统内容严重不符,也不认真做好报卡审查工作,有的甚至看到网络系统错误信息也不及时修改,常常出现患者实际地址和网络系统当中地址严重不符的情况,导致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被耽误?

1.3 患者管理问题 在对外来人口进行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外来住户的卫生设备不充足,容易患上传染病?外来住户的文化水平是比较低的,支付不起治疗费用?外来人口的流动性是比较大的?外来人口的住址变化较快等都是主要问题[2]?

2?对策

2.1 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想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首先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要让医护人员掌握传染病预防和病情控制相关方法,明确报告流程,要增强社区医护人员的责任感,保证患者相关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那些地址不清晰的患者,要主动联系患者,确定真实的地址信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要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制度管理,要实现岗位制度和绩效制度的有效结合?

2.2 加大传染病预防控制相关知识宣传力度 要想提高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效率,还要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要让社区住户充分了解各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让社区住户掌握基本病情预防和保健知识,让社区住户了解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要性[3]?另外,传染病是一种突发病症,因此通过社区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可以让住户都了解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以及病毒传播途径,还要使得住户掌握传染病预防方法和控制措施?这样才利于后期传染源控制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社区居民的配合度?在社区健康知识教育工作上,卫生服务中心要根据居民的受教育情况进行,采取多种宣传方式,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让年老住户了解相关知识?在宣传知识的同时,还要动员居民加强自身保健,多参加一些活动和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3 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引发传染疾病出现的根源就是传染源的存在,因此必须加大传染源控制力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大传染病检测力度,一旦发现传染源要立即上报,并进行追踪调查?要在最短时间内了解传染源相关信息,通过专业的传染源研究和分析确定传染源,一旦确认,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隔离对策?要完善传染源检测网络化系统,保证传染源相关信息准确性?在这个工作当中,加强对全科医生的技能培训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在控制传染源的同时还要切断传播途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要加强传染病传播途径管理,与社区居民共同配合,从改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保护日常卫生做起,改善社区居住环境,还要及时清理社区垃圾?

2.4 加强疫情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根据社区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情况,制定有效的疫情监测方案,要完善疫情信息交流网络体系,及时疫情控制信息,使得社区居民及时了解疫情变化情况,掌握疫情检测方法,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4]?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还要加强与居民之间的交流,加大人口监控力度,如果有外来人员进入社区,要及时落实传染病检测工作,增强社区居民统一化管理?

3?小结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但在当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当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相信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传染病三级预防网络制度,在各级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采取有效对策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海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有关问题研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306.

[2] 丁信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有关问题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