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概论总结十篇

时间:2023-11-08 17:51:55

绿色建筑概论总结

绿色建筑概论总结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建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34-02

一、引言

随着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绿色建筑教育也引起了国内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各种关于绿色建筑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也如雨后春笋在各大院校兴起。

本次教学选择三年级上学期的博览建筑进行了绿色建筑设计的专题教学实践。根据博览建筑所涉及的乡土文化、科技艺术、民俗风情、著名人物及历史事件等主题,自拟设计题目。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地区,要求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气候特点,进行绿色建筑设计。

二、教学方案

本次教学活动结合中国绿色建筑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组织,历时八周,分六个阶段完成,在不同的课程设计阶段,要求达到各分项的教学目标,分步骤地完成各阶段的具体任务。

(一)第一阶段(前期准备1周)

教学重点:学习绿色建筑相关知识、实地调研分析。

教学目标:掌握博览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教学内容:(1)专题一:绿色建筑概述,以及绿色建筑案例的讲解与分析。(2)布置任务书,讲解博览建筑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3)组织学生进行博物馆的实地参观调研,4~5人一组。收集绿色建筑和博览建筑相关的设计资料。

学生作业:(1)每组完成一份实地的参观调研报告PPT。(2)收集相关资料(博览建筑的优秀案例、大师作品、绿色建筑等作品),每个学生完成一份读书笔记,要求包含2~3个典型案例分析。

(二)第二阶段(总体设计1周)

教学重点:案例解读、场地分析。

教学目标:掌握场地日照、采光、风环境等的知识和分析模拟软件,完成总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二:场地日照、采光、IAQ、风环境的分析模拟,对绿色性能比较推敲。(2)组织学生对调研和资料收集的成果,进行汇报讨论。(3)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汇报总平面构思和设计初步构思,确定场地布置与竖向设计,完成总体设计任务。

学生作业:(1)制作场地地形模型,分析场地的植被、水文、周边环境等,分析朝向、风向、高差、土方等对建筑的影响(场地分析图)。(2)完成总平面图的构思图(出入口位置、流线组织、场地布置等情况)。(3)完成方案的初步构思图(平面功能图)。

(三)第三阶段(概念设计1周)

教学重点:概念设计、多方案比较。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完成一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三: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墙面与屋顶)讲解。(2)进行建筑概念设计的多方案比较,确定设计思路和框架;研究绿色建筑构成及空间设计要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制作若干构思的工作模型,推敲建筑的体量关系、体块组合形式。(2)完成一草方案平面图的构思(各功能组合、流线组织、动静分区等)。(3)完成建筑形体分析图。

(四)第四阶段(方案深化2周)

教学重点:功能深化、表皮建构。

教学目标:掌握绿色建筑材料与水处理的基本知识,完成二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四: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利用,以及水处理等相关知识的讲解。(2)修改和深化方案,完善二草的方案设计,并确定绿色设计的内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继续制作工作模型,修改一草的方案设计,完成二草的方案设计内容(平面、立面、剖面)。(2)立面设计进行多方案比较,建筑表皮使用绿色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

(五)第五阶段(方案完善2周)

教学重点:绿色设计、结构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室内环境控制系统与绿色能源的知识,完成三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五:建筑室内环境控制与能源应用(暖通空调系统)的讲解。(2)继续深化方案,确定三草方案(包括结构设计方案和绿色建筑设计内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完善二草,进行立面的多方案比较,查阅并搜集相关的方案资料,推敲模型。(2)制作反映建筑整体形态的模型,完成三草的方案设计内容,进行结构设计。(3)深化并完善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技术的节点设计图等内容)。

(六)第六阶段(成果表达1周)

教学重点:模型制作、成图绘制。

教学目标:完成最终方案成果的绘制和模型制作。

教学内容:(1)绘制正式方案图。(2)成果模型制作。(3)评图。

学生作业:(1)绘制2~3张A1的彩色渲染图(包括有关绿色建筑设计的分析图、设计图等)。(2)制作正式模型,图纸上不少于2张模型照片。

三、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绿色建筑设计观

长久以来,国内大多数院校的建筑学教学仍然是沿用“形式与功能”为核心的传统教育理念[1]。教师和学生把精力集中于“形式与功能”的问题上,而忽略建筑本应关注的环境协调性、室内舒适度、建筑能耗、能源资源利用、经济性等问题。由于缺乏成系统的讲解和训练,学生没有建立起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专题时,仅仅把绿色技术当作是一种装饰性的、补救的技术手段,没有把建筑的绿色性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到下一个设计专题时,又将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抛于脑后。

(二)相关课程缺少绿色建筑知识的教学

建筑学专业学了设计类课程之外,还有相关理论、法规以及技术方面的课程学习,例如建筑概论、建筑历史、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物理等相关课程。在传统建筑学专业的课程构架中,设计课之外的理论及技术课程多着重介绍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和一些传统的建筑技术,内容不够系统且略显陈旧教条,几乎没有介绍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

(三)各门相关课程教学脱节

虽然许多高校设置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等相关课程,但是与建筑设计课程可谓是“各自为政”。各科教师只关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略相关知识间的衔接,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这样就造成了设计与理论、设计与技术的分离,最终设计成果又落在“形式与功能”上,而忽略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意图和技术特征。“无效教学”与“空白教学”产生,使得绿色建筑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四、教学建议

(一)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调整建筑学本科生的培养计划,从二年级开始,陆续增设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必修及选修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绿色建筑相关的理论、技术与实践。

2.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调整建筑设计课的教学目标,改变长久以来建筑学的传统教学理念,要从以“功能、空间与形式”为主的职业技能训练转向培养适应新时展的绿色建筑设计人才。

3.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彻底改变目前建筑设计课的评分体系,把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加入到衡量学生建筑设计课的评分标准中,才能培养和加强学生建筑设计的绿色意识。

(二)融合绿色建筑的理论技术课程教学

通过一、二年级相关理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及绿色建筑设计观。在建筑概论中,加入关于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基本理念的介绍;在二年级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的课程;在中外建筑史中,引入传统民居的生态观、地域文化、被动及适宜技术的介绍;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结合绿色建筑案例进行分析等。

通过三、四年级相关技术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绿色建筑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设备、建筑材料等一系列技术课程相关章节的安排,重点强调学生对绿色建筑技术及理念的了解与掌握;增设绿色技术、建筑节能、可持续建筑等专门课程介绍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要点及应用;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加入环境模拟分析软件的教学,例如Ecotect、Revit、Doe等软件。

(三)融合绿色建筑的专题教学

在现有的以建筑类型分类的教学“纵向”教学体系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将建筑设计专题与绿色技术专题相结合,组成“建筑+技术一体化设计”。通过此种方式,在特定的时间内结合设计实践,学习专门性的绿色建筑知识。

另外,在设计课前期阶段,也可以通过设计分组安排不同的专题调研作为小组工作的内容,如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专题、遮阳技术专题、通风专题、水处理专题等。

(四)融合绿色建筑的其他形式教学

1.鼓励学生参加绿色建筑的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绿色建筑”的学科竞赛,例如全国绿色建筑设计大赛、加台达杯国际太阳能竞赛、零能耗建筑竞赛等,促进学生与国内外行业内专家的学习与交流,增长见识、开拓眼界,促进了高校绿色建筑教育的发展。

2.学校举办绿色建筑的相关活动。可以学习国内外某些高校的绿色建筑教育方式,在校园中举办建造节、模型展览、学术论坛等活动,如澳大利亚的生态小竹屋、美国的校园生态住所、天津大学的零能耗建筑等,增加学生动手、讨论、研究的环节,达到自我教学、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3.增加绿色建筑的实践研究。可以在本科三年级设置大学生创新训练环节,或者通过导师制来指导学生对绿色建筑进行实践和研究,使学生能更深入地学习掌握绿色建筑的知识。

五、结语

发展绿色建筑,培养绿色建筑的设计人才,需要建筑教育工作者以建筑学为核心,整合相关学科以及各专业绿色建筑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绿色建筑、绿色技术、结构设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计算机模拟分析等相关领域课程的学习,需要我们研究和建立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绿色建筑概论总结篇2

关键词:绿色建筑;基本现状;解决策略

一、关于绿色建筑的基本概述

虽然社会一直对于绿色建筑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度,但是对于绿色建筑的相关基本概念却欠缺了解,以为绿色设施就是绿色建筑。事实上,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的各个阶段,尽可能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能源的浪费,力求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氛围和环境。这种绿色与人们常规意义上理解的草坪、树木有所区别,是总括抽象的一个概念,意指建筑与生态和谐无扰。

绿色建筑最大的特色在于通过研究所在区域的气候环境和地质特点进行建筑施工,并尽量就地取材,十分灵活和高效,因地制宜,有效的结合建筑学、生态学等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全程关注节能和环保,促进生态平衡和自然和谐。绿色建筑其实是通过将建筑建设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使建筑本身就能与环境和气候相互作用、相互调解,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活方式。

二、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

时常进行横向对比,结合国外绿色建筑的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身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弥补和改进,以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 国外绿色建筑的基本现状。

美国学者麦克翰早在1969年的Design With Nature一书中的论著标志着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问世。而随着能源危机之后,更是出现了一系列绿色建筑的丰富理论和成熟技术,其中派克教授的“自给建筑”理论十分具有代表性。派克教授通过设计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和废弃物提供能源的住宅,结合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设置以及沼气装备让整件房间自给自足,舒适自然。而欧洲对于绿色建筑也十分神往,“顶棚辐射制冷采暖系统”、“双层架空地面”、“置换式新风系统与分散式外墙新风装置”等等营运而生。丹麦则尤其注重主动被动式节能一体化,海上风车园以及“日与风”住宅区也都成为了绿色建筑的著名景点。

・ 国内绿色建筑的基本现状。

相对于国外飞速发展的绿色建筑,我国绿色建筑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发展相对较慢。和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关,沿海地区、大城市等地的绿色建筑项目居多,根据现有的数据,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较少。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七年前也已经正式启动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已由十个建筑项目取得,而其中杭州的绿色建筑开发水平最高。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国内讲究从建筑朝向、地势、布局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分析,除了建筑密度、设计、单元组合等进行设计,并更多采用当地已有能源进行温度和通风的调解。而且设计方面十分注重文化风貌的保持,使绿色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在绿色建筑施工方面,避免扬尘、降低噪音、有效处理建筑垃圾也都得到了实现,施工中也多采用绿色建筑材料。

三、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加快,绿色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也是大势所趋。结合现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无疑有助于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

・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普及度不够。尽管绿色建筑得到了较多人的关注,然而在多数人眼里绿色建筑就是种花养草,不懂得绿色建筑的真正意义。而且,绿色设备如何使用对于较多人而言不够熟悉,对于住宅系统如何按照设计理念使用也不甚了解。其次,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未能得到有效施行。关于绿色建筑,国家相继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相应规范,提出了严格而具体的技术标准。然而现实中建筑工程的设计与工程实际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难以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这个问题的产生不仅因为设计不够贴合实际,更与实施过程中未能采取相关技术紧密相关。再次,绿色建筑政府支持度不够。作为一个新兴建筑理念,绿色建筑不仅需要大量的建筑项目,更需要来自政府各方面的支持。除了税收、信贷方面的政策,还需要在立法、投资等多方面的支持和调整,来强化绿色建筑在国内的发展,一旦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将不利于新兴技术的引进和大量使用,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绿色建筑现有问题的解决措施

对于绿色建筑的基本现状,笔者认为应根据建筑设计学以及生态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开展以下工作,力求解决当前绿色建筑的主要问题。

首先,大力倡导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结合现有绿色建筑的一些项目,可以开展一些项目体验活动,还应当大力倡导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绿色建筑。其次,完善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除了设计应当保证实行了绿色建筑理念的施行,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设计规划完成。唯有施工过程中把握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项目完工后能够真正达到绿色建筑项目的标准,尤其是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环境负荷小,并保证灵活的设计得以实现。还应当加强绿色建筑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以保证专人专责,确保项目的圆满实施。另外,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提高绿色建筑积极性。笔者建议政府能够提供立法、税收、信贷全方位的支持,同时,绿色建筑相应的设计应当得到更多推广,确立更多行之有效的设计师考察标准和制度规范,让绿色建筑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四、总结

尽管我国目前与国外绿色建筑在发展速度上存在差异,但国内的绿色建筑仍发展的如火如荼,除了遵循绿色建筑标准,还需要加强绿色建筑理念的倡导和政策支持,以不断完善绿色建筑和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正远. 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房地产导刊,2014,22.

[2] 张爱华. 浅谈我国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科技视界,2012,04.

[3] 汤丹.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0,09.

绿色建筑概论总结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e energy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today's world is widespread concern. Implementation of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of green architecture, and realiz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consensus. Modern buildings of the "green" concept quietly and health, how to ecological is given priority to,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forms to modern people's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building is our current industry to explore the key issue. This paper green building design and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in this paper, and hope to have certain inspiration meaning.

Key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绿色建筑的涵义

建筑行业中的绿色概念并不是我们所说的绿颜色,绿色建筑至今虽没有很严格的明确界定,但是我们对绿色建筑的理解可以视为人们对环保节能和健康的一种设计建筑。虽然绿色设计一些时候会与生态建筑相互概念混淆,但是他们都是一种可以持续的,相辅相成的设计发展。绿色建筑并不是非要完全依靠于高科技的建设手段,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以能源和资源的有效使用情况的可持续性,所以说绿色建筑设计的最终原则就是: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现代的建筑设计的自然性已经离城市生活人们越来越远,大自然中的高然站绿色建筑时间上就是生态观点的持续和能源利用的结合。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1.节约能源。绿色建筑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建筑的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2.节约资源。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3.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创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其原则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1)节能能源资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2)回归自然: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3)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4)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5)利用可再生资源: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2.绿色设计建筑原则。其设计应综合考虑生态、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注环境保护和材料资源的回收和重用,减少废弃物,贯彻环境保护的原则。

(1)遵循生命周期设计原则二设计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调研、规划及设计、建筑的施工与使用、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材料回收与处理等生命周期中各环节对环境及人的影响的设计方法。(2)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体,追求高效节约不能降低生活质量,牺牲人的健康和舒适性为代价,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3)利用并行工程技术,强调整体的生态设计思想:把并行工程设计的技术运用到人居环境的设计中,综合考虑人居环境的绿色设计中的各因素,并在设计过程中随时在各环节间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实现多因素、多目标、整个设计过程的全局最优化;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遵循生态化原则,要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可循环。

3.绿色设计存在的问题

(1)概念区别不清楚。目前理论界和许多一线工作者对传统的“绿化”设计与绿色设计概念的区别认识不清,在许多场合将二者混为一谈,由此导致实践中的混乱。在一些标榜“绿色设计”的居住区的景观建设似乎只需搞好绿化就万事大吉,毋需在费心思琢磨其它的构景要素。(2)实际操作的矛盾。绿色设计是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未来而言的,因此只有从大地环境整体上实现才能称是真正的实现,然而在现实中,宏观的绿色规划常常在微观开发中被肢解,反之一些局部地段或单项建筑对绿色设计的精心追求,却又被周围恶劣环境所消蚀。另外,图纸设计与实际操作也存在矛盾,一方面甲方出于造价的原因或是对图纸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的忽略和草率理解,蓄意削掉了这一部分而代之以随意的绿化。另一方面也有些设计师为了美化图纸而在纸面上做了不符合实际的夸张的、难以实现的配景。总而言之,绿色设计在整体实现与局部操作间的矛盾难分难解。由此可以印证大力发展以建筑、城市规划与风景建筑学为主干,多学科交叉共融的人居环境,在混沌中创造整体的协调美,这是建筑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向。(3)利益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因一时的利益驱动一味地吸引投资,引起土地利用的无序化;重要的敏感项目缺乏环境影响论证,致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市场经济体系下,强制性的手段和道德上的约束在转换成市场价格信息方面总是功能极为脆弱,可以说,利益驱动的问题是阻碍绿色设计事业上的一个显在的制约因素。

四、绿色建筑的前景

设计是整个项目的灵魂,绿色建筑的设计则决定了建筑在多大程度上、多长时间内能够达到绿色的标准。目前来看,绿色建筑的前途依然很曲折,主要体现着三个内在矛盾:其一,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的矛盾;其二,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其三,持续性利益与一时性利益的矛盾。这些矛盾要求我们的设计者要尽量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能形而上的将要设计的项目与其所处的时空环境割裂开来。通过前瞻性的设计与新技术的应用,绿色建筑将会在建筑领域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概论总结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技术体系;技术适宜性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引言

由人类物质活动规模膨胀和地球人口增长带来的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空前重视。人们对建筑与城市影响的认识也从单纯的能源方面,扩展到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绿色生态建筑应运而生,并得到飞速发展[1]。绿色建筑理念的引入,也使得人们对于建筑的理解有了新的变化。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差异性也很大,导致国内新建的绿色建筑项目中技术方案的选择存在许多问题。绿色建筑的各个生命周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2]。绿色建筑的建设依赖于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支撑,需要采用诸多新设备、新技术集成。

2 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有时也被人们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和丰富。绿色建筑理念已经从单纯的节能走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保护环境”、“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概念。按全寿命周期的理念,在绿色建筑中需要注意五个环节:一是绿色建筑规划;二是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三是绿色建筑施工;四是运行和管理;五是建筑拆除后的再利用。

绿色建筑希望消耗最少的能源和资源,给环境和生态带来的影响最小,同时为居住和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和良好的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源消耗少和居住环境好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3~4]。以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得高舒适性的建筑,不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而放弃舒适性,回到原始的农舍中,虽然消耗能源和资源少,但也不是绿色建筑所倡导。

因此,绿色建筑成功的关键就是要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因地制宜的集成技术,来协调解决这一矛盾。

3 社会对绿色建筑认识的一些误区

作为新事物,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社会上对绿色建筑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差异性也很多,导致国内新建的绿色建筑项目中技术方案的选择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3.1 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不足

许多人认为绿色建筑就是绿化建筑,其实不然。绿化是改善城市小气候的最有效的生态因子,能够起到美化环境和净化空气等作用。然而,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非指一般意义上在建筑周边种树植栽的绿化或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指一种综合周边自然环境,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建筑环保设计理念。

但是,当前绿色建筑这个概念被开发商所滥用,认为绿色建筑就是有绿化,并盲目地将这个概念向市场普及,导致大多数人误以为有植被水景以及高绿化率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

3.2 技术的不恰当应用

主要表现为:在一些新建的绿色项目中,不考虑绿色建筑技术的适宜性,盲目地将借鉴的“高新技术”照搬到工程项目中去,导致该项技术“水土不服”。一些项目业主认为技术越难就越高级,节能效果就越好,或仅考虑项目的宣传、示范意义,忽视实际的节能效果。例如:区域供冷和冰蓄冷系统往往被视为集中空调系统的有效节能途径之一,但是由于高校用冷时间短、大学城规划的商业项目形成规模时间较长等因素导致负荷不足,该系统的综合性能系统不到1.0,即冷价高于电价[5]。而已经被国家淘汰的节能等级为5级的分体空调器的COP为2.6~2.8[6]。

实际上,绿色建筑并不就是高科技建筑,不应该一直强调高科技,而忽略建筑设计的本质。

3.3 经济评价不够重视

经济评价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项目开发商的观念错误,认为“一旦和绿色建筑沾边,建筑的成本造价一定会增加很多,绿色建筑是高成本的代名词”,错误的观念导致市场上的绿色建筑成本显著高于普通住宅,无形地将绿色建筑标榜为贵族建筑。例如:“锋尚”系列建筑综合技术做法的成本比普通住宅建筑提升了32%;深圳“蓝牙水晶”写字楼采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理论上每年可节约电费一千万元,但整个建筑的总造价却比普通甲级写字楼贵出20%以上[7]。

虽然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需要增加一定的初始投资,但并不简单地等于高成本。我们可以用现有的、成熟的技术为支撑,用低投入的方法对自然通风、遮阳、隔热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等节能技术进行整合,使居住者可以享受到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建筑。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新技术都适用于某个绿色建筑项目,技术与建筑的形式、功能、所处的区位和运行的状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4 绿色建筑的工程技术体系

建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实质上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内,包含了建筑材料的生产、建筑材料的运输、建筑建设过程、建筑运行使用过程、直至建筑的消亡等过程。绿色建筑的低耗理念就是在全寿命周期内控制消耗、保护自然环境、创造出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

绿色建筑的建立依赖于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支撑,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则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以恰当的比例整合集成诸多绿色环保技术,将建筑技术根植于建筑本身,使其融入建筑的形态设计和使用功能,最终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在实际工程项目建设中,基于全过程控制原则,绿色建筑在其全寿命周期范围内包括以下五个阶段(见图1所示):一、建设规划阶段;二、施工图设计阶段;三、施工建设阶段;四、运营管理阶段;五、拆除阶段。

4.1 建设规划阶段

绿色建筑的建设规划阶段又包含了两部分,一是绿色建筑的策划、选址;二是生态总体规划。

在建筑策划与选址阶段,首先要制定建设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建设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土地资源;2、自然水系、湿地、农田及各种生态区的保护;3、建设场地安全及污染源处理;4、旧建筑利用及废弃场地建设。

在生态总体阶段,充分考虑建筑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各个方面,制定最优化的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营造良好的建筑室外环境;2、建筑能源综合利用规划;3、建筑水系统综合利用规划;4、建材与建筑结构使用规划;5、建筑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

绿色建筑首先强调节约土地资源,尊重原址原貌生态环境,减少不合理的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另外,项目的总体规划则需要从整体环境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思考。在整体环境规划中,还需要强调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建筑与地貌、植被、水土、风向、日照与气候的关系。

图1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技术体系

4.2 施工图设计阶段

绿色建筑设计应合理控制建筑规模、容积率和面积,改善场地生态环境。借助计算机模拟工具,对建筑窗墙比、体形系数、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采光性能、采暖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系统等进行综合优化设计。

建筑施工图设计是详细表达建筑单体或群体的外形轮廓、大小尺寸、结构构造和材料做法的过程。绿色建筑要求在施工图规划设计阶段,不仅充分考虑倒节约建筑建造过程中建材、资源、能源等,还必须对建筑使用过程中节能、节水、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和思考,统筹考虑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施工图设计技术体系见图2所示。

图2建筑施工图设计阶段技术体系

4.3 施工建设阶段

绿色建筑施工建设阶段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严格控制噪声、大气污染、光环境污染等,尽量减少施工队环境的不利影响。另外,还需要注重在施工中节约用水、用电、用材等。采用有效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

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一样,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上的,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施工中的体现。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三个方面,见图3所示。

图3建筑施工建设阶段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4.4 运营管理阶段

运营管理阶段是建筑寿命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该阶段使用的能源一般占建筑总能源消耗的80%以上,对于居住使用者而言,建筑运行管理的实施效果是直接决定其舒适性、节能性的重要因素。绿色建筑要求通过设计有效的管理体制和激励体制来落实绿色建筑的各种理念。

绿色建筑的运营管理一般是通过物业管理公司来实施的。运营管理阶段应当处理好建筑使用者、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同时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做到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等工作。实现绿色建筑各项设计指标。

运营管理阶段主要包括节能管理技术、节水管理技术、绿化管理技术以及生活垃圾管理技术。

4.5 拆除阶段

在改造、拆除阶段,绿色建筑应对建筑性能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合理规划拆卸,将拆除的建材和设备进行资源化有效利用,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5 总结

作为新事物,绿色建筑需要采用诸多新设备、新技术集成。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基础研究起步较晚,区域差异性也很多,导致国内新建的绿色建筑项目中技术方案的选择存在许多问题。

绿色建筑的建立依赖于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支撑,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则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以恰当的比例整合集成诸多绿色环保技术,将建筑技术根植于建筑本身,使其融入建筑的形态设计和使用功能,最终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同时,绿色建筑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跨专业、多层次和多阶段的特点,材料的循环再利用,新能源开发等很多问题都不应停留在个体建筑上,而应将其放在区域或城市规划中进行思考。绿色建筑中出现的许多技术问题,比如污水处理、太阳能的采集和利用,都需要建筑专业和其他专业的相互配合,共同解决。

参考文献:

[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绿色建筑(2010)[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刘加平,董靓,孙世钧. 绿色建筑概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 姚润明,李百战,丁勇,等. 绿色建筑的发展概述[J]. 暖通空调,2006,36(11): 27~33.

[4] 林宪德. 绿色建筑:生态·节能·减废·健康[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 傅建平,巫术胜.广州大学城区域能源规划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2010中国建筑区域能源规划暨热泵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南京:江苏建筑节能,2010.73-76.

绿色建筑概论总结篇5

关键字:绿色建筑;生态系统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1绿色建筑的产生

联合国在1992年六月指定的《21世纪议程》中对于世界范围内的资源紧张、环境严重破坏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观点。减少能耗,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新的技术和工艺,生产出可取代传统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产品等等,已成为了21世纪重要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而建筑作为能源消耗巨大的生产方式之一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息息相关。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

2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对建筑进行设计、施工活动以及选择满足要求的建筑材料、把建筑的建造与使用同其他技术如种植业、环保科学、美学以及高科技相结合,时期不仅能充分满足使用者对高质量生活标准的要求,还有助于环境保护以及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创造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生活空间。绿色建筑不只是用新技术建造而成的建筑物,它是利用对环境环保节能以及有助于身体健康和生态可持续性的建筑材料与技术所建成的建筑物,在各个地区都可以实现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用新技术,节能环保与舒适的原理为我们建造适合生活和居住的建筑,并且最终达到节约能源、消耗少、材料的可持续利用、舒适的生活空间等目的。绿色建筑的设计表达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即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遵循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则,建立一个拥有成熟的建筑系统,和技术支撑的建筑设计体系。在绿色建筑的研究上,不仅对自然,同时也对人工产物进行统一研究,不仅对外表形态进行详细的研究,而且也对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同时对人类、自然与环境进行详细的研究探讨。在目标上,它最求人类、自然和建筑统一协调的发展。建筑设计原则上遵循设计追随自然。并且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高效节能无污染的建筑科学技术。

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要求建筑的建造标准要符合生态环境所能容纳的范围之内, 城市与建筑物不仅是生态环境的消费者同时也要成为生产者。建筑要与自然环境之间有机统一良性循环,具备“绿色”自然生态特性。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研究,随之带来很多的变化:第一,改原则确定了建筑不能无休止的满足人类的愿望,一致造成无约束的发展,久而久之必将引领人类的灭亡。建筑的研究应基于与地球上的其他物种相互依赖共存的整体观,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应有节制。其次,原则要求做到建筑研究应与所处环境不分割,作为一个整体,对于特别的空间环境要应用到整体管径中,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建筑上的要求也是人类进步所必须。第三,根据这一原则,建筑不仅仅对于环境,对于人类居住环境也有要求,保持可持续的研究方向,每一栋建筑都要考虑到未来。

绿色建筑体系的提出促使人们对于人类千百年以来的建筑活动, 特别是近一百年以来的建筑理论进行重新评价和重新认识, 建筑师工作的目标、范围、准则和方法均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也因此,绿色建筑体系是两大体系(古典建筑体系和现代建筑体系)之后再建筑领域的第三次变革。

4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现状

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时间较晚,近年来在我国建筑市场上绿色建筑概念被炒得很火,许多开发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心理,纷纷打出 “绿色” “康居”的旗号增加卖点,然而,建一点园林造几处水景,这样的建筑远未达到绿色标准,虽然经过多年发展在政策制度评价标准创新技术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无论是大众理念还是实践上与发达国家仍较大的差距,我国的绿色建筑体系迫切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1)绿色建筑必须考虑中国国情,绿色概念也就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其本身就强调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绿色建筑虽然起源于发达国家,但在实施这一战略时,应该充分考虑国情。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大国——中国,本身具有人口数量大,国土与资源有限的特点,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各个地区有一定的差异,包括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的发展,城乡的建设,生活方式,社会风俗等。这些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在生态技术策略上不得不考虑因地制宜,在广泛吸收国际绿色建筑成果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关体系。

(2)理念引领绿色建筑发展,向全社会普及绿色建筑的标准概念,提高公众的接受度,要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全社会更加了解绿色建筑的诸多优点,认同绿色建筑,支持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并不等同于高科技高成本建筑,只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用的技术和材料,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并不需要增加过多的成本就可以获得绿色建筑。

(3)完善的法规保障绿色建筑发展,应建立完善的法规以及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并推行绿色建筑认证制度,此外,制定激励政策促进绿色建筑发展。

(4)适用技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在绿色建筑中广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高绿色建筑的科技含量,实现建筑业的跨越式发展。

5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绿色建筑的种类也纷繁复杂,呈现出多个学科,不同种类的综合利用方式。对绿色建筑发展方向世界各国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在美国更注重于资源的重复利用、而加拿大则注重于舒适性的研究包括:建筑环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舒适性 、在日本注重节能方面的研究。虽说发展有如此的不同,但是在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上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第一,大规模的建筑。对于绿色建筑其推广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推广,更有意义的是推广绿色建筑这种观念,而这种思维的推广需要相当一段时间,也有一定困难,但是一旦绿色建筑的观念被人们所认可,他将向规模化发展。第二,高质量的建筑。就现在的建筑而言,未来的建筑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建筑的质量要达到更耐久。更安全的程度,符合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第三,对于资源的再利用。之所以成为“绿色”其重点在与一些可再生、可循环的资源被大量的利用,满足建筑的基本要求,采用的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和可循环水资源等。第四,绿化要求。对于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室内简单的景观绿化,还要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成为更适于人类居住的环境。第五,法律法规的制定。我国近年来大兴土木,每年兴建大量的建筑,绿色建筑也将在中国一定的市场前景,但是绿色建筑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对于绿色建筑的标准及其评估体系也在抓紧的制定中,这将使我过的绿色建筑产业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

5结语

绿色建筑可以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中诞生的。建筑设计与生态的全面结合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也丰富传统的建筑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对于我国人口众多与资源短缺的现状,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同时最重要的是,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应该因地制宜,根据我过国情制定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建筑体系,总结出一套相应绿色建筑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黄宁.建筑环境评估体系及比较[J].建筑学报.2005,(1):24-26.

[2]张倩影.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8.

绿色建筑概论总结篇6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是近年来人们所日益重视的一种新型施工设计观念,该种理念强调建筑设计和施工要建立在尊重自然环境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在保证建筑设计的同时,要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最大程度的降低资源的消耗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且降低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保证建筑物的绿色环保的特性,真正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地球的自然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曾一度对自然资源过度的消耗和浪费,使自然环境不堪重负,这些不良影响最终将反映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来,人们在近些年来正在饱受环境恶化所带来的苦果,为此,建设一个新型绿色节能的生存环境刻不容缓。在建筑设计中,人们对环境改善做出的努力就是推出了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为了寻求与自然环境融洽相处的契机,建筑设计者们正在不断努力尝试,新型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旨在建设绿色环保的建筑,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环程度,降低资源的浪费,打造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绿色宜居环境。

2在公共建筑领域融入绿色设计理念的现实性意义

2006年6月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实施。该标准是在总结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多目标,多层次的绿色建筑综合评价标准,并以此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对于各级政府、业主和管理人员而言,一套系统完备的公共建筑绿色设计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其开展公共建筑的绿色化进程工作,还能够不断的提高公共建筑的绿色化程度。要针对一些绿色化程度比较高的公共建筑给予及时的奖励与表扬,而对一些能耗比较低的公共建筑,则给出整改意见并且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

2.1建立公共建筑绿色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的降低能耗

缓解资源短缺局面公共建筑绿色设计评价体系的确立,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还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程度,从而有效的缓解当前国内能源供需出现失衡的状况,为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2.2建立公共建筑绿色设计评价体系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对于任意的公共建筑而言,其都存在于社会环境中,都拥有特定的社会功能,因此和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对公共建筑进行评价时,要全面的考虑到这一点,不仅要对一项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也要从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和评价,来从中选择最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发展的项目方案。这样一方面确保了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也有效的提高了公共建筑的整体经济效益。

3绿色设计理念概述

3.1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

由于建筑是一个开放系统同周围所在的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设计而言,其要追求最佳的环境效益,因此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整体设计的原则。其次要坚持高效绿色的原则,对这个原则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是要尽可能的降低对物质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则是要采用无污染的建筑材料,从而实现建筑材料的无害化。最后要坚持灵活多适以及健康可持续的原则,要在设计的过程中灵活的采用适应性的设计策略,同时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的考虑。

3.2绿色建筑设计的程序

通常而言,绿色建筑设计的一般程序分为:需求论证———方案设计———寿命周期的评价———施工图设计等方面。要根据相关建筑的实际情况来采取合适的步骤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

3.3绿色建筑设计的要求

对于绿色建筑的设计而言,目标论和过程论对其有着重要的意义。所谓目标论是指从多方面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进行了目标的设定,从而为人们总结了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与构成绿色建筑的基本框架。而过程论即是将时间维度的概念引进了绿色建筑理论,认为其是一个伴随建筑全寿命周期每个阶段的持续概念。

4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途径

4.1采用新型绿色能源系统

目前在我国建筑施工领域,新型能源系统的应用已经在大规模试用和推广中,其中太阳能和风能以其无污染,能源可持续提供的优点受到建筑设计单位的青睐,太阳能转换设备可以通过收集吸收太阳所散发出的热能,使之转化为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种能源,风能则主要用于发电,实现电力系统零能源消耗。在未来,新型能源系统将继续被开发和利用,逐渐代替相当一部分高耗能能源转化系统,真正实现能源高效利用。

4.2使用绿色环保材料

建筑设计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新型的环保材料,这些材料的开发和使用取代了以往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建筑材料,不仅降低了建筑成本和施工难度,而且还实现了建筑的环保无污染,提高了建筑的整体质量和使用效能。

4.3降低设计施工中的人为施工污染

建筑施工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施工污染,最为常见的就是由于施工材料和方法选用不当所带来的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如固体废弃物污染,空气和水源的污染,噪音污染等等,降低施工中的人为污染可以对环境改善做出很大的贡献。首先,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尽量在保证预算的前提下,选用更加环保污染低的建筑原材料,同时,建筑设计者的设计要尽量简约,避免产生多余材料的消耗;其次,施工人员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降低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并管理好现场施工人员的污染环境的行为。

5结束语

绿色建筑概论总结篇7

关键词: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发展

中图分类号: TS958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s is a necessary way of resource economizati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waste reduction and providing healthy living space for the people. This paper is tak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administration,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in problems of Green buildings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some rational suggestions on how to further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them.

Keywords: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s

1.引言

1.1.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建筑中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等建筑绿化措施,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和普通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

(2)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

(3)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1.2.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1.2.1.国际发展史

“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的理念在国际上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生态学和建筑学综合研究之下所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能源危机,使人们意识到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使绿色建筑的理念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随着建筑节能技术的推陈出新,绿色建筑的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德、英、法等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新热点。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正式确立“绿色建筑”概念,绿色建筑由此成为兼顾环境与健康的研究体系,并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和推广,成为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此后的40多年以来,绿色建筑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各国先后成立了绿色建筑协会等组织,推出了各自的绿色建筑标准,同时通过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继续深化实践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

1.2.2.国内发展史

“绿色建筑”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我国,自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我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政策规定,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同时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了基础。2007年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此后又相继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和《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逐步完善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十二五”期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相继颁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重要文件,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进入全速发展时期。

1.3.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

历经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在近十五年,我国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然而我国目前的城乡建设增长方式仍然粗放,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约占整个社会总能耗的50%,物质原料消耗占全社会总量的50%以上,与建筑有关各种环境污染物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0%以上,建筑垃圾约占垃圾总量的40%。

因此,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必须寻求可行之路,以改变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模式,实现建筑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能够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并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观念,还能够拉动节能环保建材、新能源应用、节能服务咨询等相关产业发展,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截至“十二五”期末,我国的绿色建筑规模已超过2亿平方米,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绿色发展的理念已日渐为社会公众普遍接受,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基本形成,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基本实现城乡建设模式的科学转型。

然而,在我国绿色建筑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各种相关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绿色建筑的认识存在误区

目前,我国社会公众对绿色建筑内涵的认识尚不够深入,绿色建筑的基本知识尚显缺乏,把“绿色建筑”等同于“建筑绿化”的片面理解比比皆是。甚至有些房地产开发商专门针对豪华和高科技建筑打出绿色招牌,致使普通老百姓,甚至一些行业人员,把绿色建筑等同于贵族建筑。这种认识误区大大降低了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阻碍着我国绿色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2.2.相应法规体系和技术力量不够完善

在我国,绿色建筑相应政策法规的编制工作起步较晚,相应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国家对绿色建筑没有法律层面的要求,缺乏可操作的奖惩办法规范,难以对各方利益主体形成强制力。

此外,尽管部分学者对绿色建筑的研究热情较高,但相当多的设计人员不熟悉绿色建筑设计,实践绿色建筑的积极性也不够充分。从而导致很多绿色建筑的方案开始没有考虑成熟,后期再深入调整则难以实现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功能。

2.3.绿色建筑设计中存在非理性

国内现阶段很多项目是为评星级而做的绿色建筑,为了拿到相应奖项或分值,不惜代价使用高新科技,完全忽视建筑成本和功能,将一些并无实用价值的新技术不加区分地堆积在一个建筑里,走上了“为绿色而绿色”的极端误区。

此外,还有些项目过分依赖设备与技术系统来保证生活的舒适性和高水准,建筑设计中忽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措施,直接导致建筑成本上升,在市场推广上难以打开局面。

2.4.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不够成熟

由于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国内节能技术、节能建材及产品还很不成熟,产业链存在着脱节的情况。绿色建筑材料和构配件产品种类生产较少、规模较小,常常由于局部的短板效应,而造成整体建筑的效能下降,致使开发商缺乏尝试绿色建筑的兴趣。若大量采用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必然导致绿色建筑造价更加昂贵,不利于应用推广。

3.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对策建议

绿色建筑从生产到消费的背后需要多个群体共同支撑,这些群体包括政府、开发机构、研究机构、设计机构、建设机构、产品供应商、行业协会、消费者、金融机构乃至媒体等,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不同推动力量和影响因素。从城乡建设管理工作的角度,通过在绿色建筑的理念推广、技术交流、政策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规范、引导、激励的作用,将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3.1.加强宣传教育,深化绿色建筑理念

首先应该广泛宣传绿色建筑理念,普及绿色建筑知识,使绿色建筑的内涵进一步深入人心,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进程,形成科学、健康的需求市场,以此刺激绿色建筑的发展。

其次应该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提倡绿色消费,倡导节能和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只有全社会接受并追求绿色建筑体系,才能驱动绿色建筑市场的需求,促使市场各方主体积极营建绿色建筑。

3.2.引进先进技术,继承发扬传统特色

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在国外开展得较早,已有大批的成熟技术。通过积极开展国内外绿色建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密切跟踪研究国际绿色建筑发展的动态和趋势,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绿色建筑技术,汲取有益经验,推动市场融合,将有助于不断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平。

此外,我们的前辈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建筑文明,其中包含了典型的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精髓,特别是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的农村传统民居,成功实现了对当地气候、土地等资源的最佳利用,是零耗能绿色建筑的典范。如果能够将我国的农村传统民居和现代绿色建筑理念有效结合起来,将走出一条极具潜力的本土化绿色建筑发展之路。

3.3.强化政策支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首先应继续建立和完善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设立执法监督机构,为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应在制订优惠政策的同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金融扶持机制,培育市场化融资能力,通过经济杠杆作用激励绿色建筑的发展;此外还应充分发挥示范工程的榜样力量,积极引导市场,吸引投资以帮助绿色建筑的发展,形成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长效机制。

3.4.完善评估体系,积极倡导因地制宜

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应建立在充分调研、切实实践的基础上,依据我国国情,针对各地气候、环境、资源、技术水平和法律法规等的不同情况来合理开发、有效实施。从根源上控制“为绿色而绿色”的伪绿色建筑存在空间,引导建筑设计者将绿色建筑设计放在整体地域中进行思考,在解决诸如污染物处理、水资源回收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等技术问题时深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禀赋,选择最适用的技术与产品,把适用技术合理地集成在建筑上。

4.结论

面对全球能源危机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发展低碳经济、力推建筑节能的大背景下,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建筑的趋势和目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绿色建筑正处于全速发展时期,尽管目前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在城乡建设管理中采取有效措施,必将帮助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再创佳绩。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D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杨必江, 试析绿色建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6)

[3] 王慧齐,王智,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 山西建筑,2009

[4] 李安宁, 试析绿色建筑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1)

[5] 周栓花, 浅析我国绿色建筑的探索与实践[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6)

绿色建筑概论总结篇8

我国对Green Building的定义是: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由此可见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屋顶花园,小区内的绿化越多越好,而是需要表达出一种概念。这就要求从设计之初便注重“绿色”的概念,将建设房屋所需消耗的能耗控制在一定量之内;还需要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的使用感受;并且能够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2 绿色建筑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低碳经济提出的现实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国的煤、石油、天然气、水、森林总量均居于世界前列,而人均占有量却全部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低碳经济必然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其具有规模大、能耗高、相关产业链广、寿命周期长的特点。因而Green Building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要求。

2009年12月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在哥本哈根召开,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言说: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

3 绿色建筑的发展

3.1 国外Green Building的发展

1990年世界首个Green Building标准在英国

1993年美国创建Green Building协会

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Green Building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Green Building的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Green Building标准

3.2 我国Green Building的发展

建设部于2004年9月启动了“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截至2011年底,中国取得Green Building标志的项目达353项,其中设计标识项目330项,运行标识项目23项。

2014年我国又了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4 绿色建筑的认识误区

4.1 绿色并不等于高价格和高成本

Green Building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新疆有一种当地的特色建筑,墙壁由石膏和秸秆组合,保温性好,加上当地样式的屋顶,就是典型的绿色建筑,造价非常便宜。再比如延安的窑洞冬暖夏凉,经过改造后就是一种很好的绿色建筑。

4.2 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建筑

好多以前的老旧小区经过改造后也可以成为绿色建筑。比如在北方冬天供热时,一部分居民家里暖气不热,另一部分居民家里却热的开窗散热。政府应给每户安装热计量表,使得热量可以像电表和水表一样,按需所用,而不是像以前的大锅饭一样,一些人吃不饱,另一些人却吃的太撑。

4.3 建筑节能不只是政府的职责

政府应大力进行宣传,要让老百姓明白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含义,并不是有鲜花绿草、喷泉水池、绿化得好的楼盘就是“绿色建筑”。

5 我国绿色建筑的推广与运用

5.1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

我国人均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这样的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才符合中国国情。比如采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节水马桶、节能空调等,这样百姓不但能够减少电费、水费等日常费用的支出,还可以在几年内收回增加的成本。

5.2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绿色建筑的标识需要在一系列的标准下进行评价。

①在评价过程中,为了完善我国的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体系,成立了专门的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并相关技术文件。

②通过召开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记者见面会、国际绿色大会Green Building评价与标识分论坛和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推进会,将Green Building评价标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推广。

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开展Green Building标识咨询服务,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Green Building标识。

5.3 我国绿色建筑推广的实例

国内首座智能化生态电厂投产绿建指日可待:随着华电莱州发电有限公司第二台百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投产,我国首座智能化生态电厂一期工程全面投产,年发电量将达110亿千瓦时,有效地填补了我国东部沿海电力缺口。同时,以此为标志,华电集团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

绿色建筑概论总结篇9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结构设计;节能减排

Abstract: Green build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measures in urban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leading it to health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with emphasis on science, economy, efficiency and quality. The concept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green building in our country are briefly introduced, then problems on structure design referred in the evaluation codes and technical rules are summed up in details.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design label; structure desig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顺应时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是建筑业节能和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全面推进建筑节能与推广绿色建筑已成为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1]。

什么样的建筑才是绿色建筑?不同国家绿色建筑的评价者并不一样,美国LEED是由非盈利组织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SGBC开展的咨询和评价行为,属于社会自发的评价标识活动;日本CASBEE是由日本国土交通省组织开展,分地区强制执行的评价标识活动;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一方面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其地方建设主管部门开展评价,即政府组织行为;另一方面是社会自愿参与的、非强制性的评价标识行为。

目前我国评价一个建筑是否是绿色建筑的技术文件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2]、《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3]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4]、《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和相关的地方标准。

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主要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不同工程进展阶段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是对已完成施工设计图审查的住宅和公共建筑进行的评价,“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则是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1年以上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进行的评价。

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指标分为六类:(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运营管理。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其中,控制项为必须满足的项;一般项指实现难度较大、指标要求较高的可选项;优选项是难度更大和要求更高的可选项。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星级,三星级要求最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指导全国一星、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和组织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审工作。

二、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与结构设计相关的指标

绿色建筑的实施贯穿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是一项包括材料生产、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拆除等的系统工程。评价不仅依据最终结果,还对规划、设计及施工等阶段提出控制要求[5]。本文主要总结相关规范和技术细则中在规划设计阶段对结构设计的相关要求。

2.1 节地与室外环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住宅建筑的节地与室外环境指标共18项,其中控制项8项,一般项8项,优选项2项,在设计阶段,控制项4.1.8和优选项4.1.17条不参评;公共建筑的节地与室外环境指标共14项,其中控制项5项,一般项6项,优选项3项,在设计阶段,控制项5.1.5不参评。其中涉及结构设计的内容见表1。

表1 “节地与室外环境”指标

注:“{ }”中内容仅用于公共建筑。

2.2 节能与能源利用

无涉及结构设计的内容。

2.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无涉及结构设计的内容。

2.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住宅建筑的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指标共11项,其中控制项2项,一般项7项,优选项2项,在设计阶段,控制项4.4.1,一般项4.4.3、4.4.6、4.4.9和优选项4.4.11条不参评;公共建筑的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指标共12项,其中控制项2项,一般项8项,优选项2项,在设计阶段,控制项5.4.1、一般项5.4.3、5.4.6、5.4.10和优选项5.4.12条不参评;其中涉及结构设计的内容见表2。

表2 住宅建筑的“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注:“{ }”中内容仅用于公共建筑。

2.5 室内环境质量

无涉及结构设计的内容。

2.6 运营管理

无涉及结构设计的内容。

三、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评审中结构设计人员需提供的材料

按照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标识评价证明材料及清单》的要求,对于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评审中结构设计人员需配合提交的材料如表3所示。

表3 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评审中结构专业需提供的资料

四、结论

本文简要介绍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和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针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评审中结构设计人员需注意的问题,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中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不同指标的实施途径和应予以重点关注的内容。最后,本文列出了评审工作中,结构设计人员应提供或配合建筑、设备、装修专业提供的评审材料,供参与绿色建筑报审工作的结构设计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3]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S],2007。

绿色建筑概论总结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 暖通空调 污染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社会的良性发展应该是以环保为前提的科学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保护环境的意识也越发的强烈,这让人类由“黑色文明”向“绿色文明”进行过渡,提倡健康舒适、节能环保、与自然共存的绿色建筑已经成为新世纪建筑的主题。

绿色建筑的概述

“绿色建筑”并非是指绿色的建筑,而是指根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原理和科学的手段,给人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以及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活动空间。与此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高效率的利用资源(节能、节水、节财),最低限度影响环境的建筑物。所以,绿色建筑的核心概念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而本文中所写的暖通技术则正是由人于能源、环境这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长期发展得来的重要环境保护技术。现如今,暖通空调技术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它所担负的使命则是:遵守以人为本,运用科学的环境控制技术,给人类提供和创造一种健康、舒适而又有高效率的建筑环境,从而在进行环境保护的同时满足了人类在居住环境上的需求。

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设计的特点及要求

绿色建筑的设计应该符合5R的基本原则:即Revalue、Renew、Reuse、Reduce、Recycle。对建筑模型的重新思考、对旧环境的重新改造、对于物尽其用、对能源的消耗减少、对资源的再利用等等。暖通空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建筑能耗的大户,在暖通空调的设计中,不仅仅要考虑5R的基本法则,还必须根据建筑的特点,对室内空气提出品质要求。所以,在绿色建筑中的暖通空调设计的重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有效的节约与利用能源。

1、在技术可行并经济合理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空调冷热源;

2、在技术经济都合理的情况下,全面综合的考虑建筑物内部的各个系统的能源利用;

3、选择在部分符合与设计符合下所运行的效率较高的设备;

4、在输送系统中运用变频节能技术。

(二)为了保证良好的室内空气环境,减少在生产和使用环节中使用污染严重的材料,对空调而言,最重要的是要保证空气的质量与降低设备噪声与振动。

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的设计措施

为了达到绿色建筑对暖通空调的要求,暖通空调的专业人员不仅仅要考虑到暖通空调自身的节能性的设计与运行,还需要与别的建筑相互的配合。

(一)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与运行:空调、采暖、照明等等都是属于建筑能耗。不同的建筑形式、建筑设备所造成的能耗也不同,总能耗会因此受到影响。能耗分析软件是指导我们采取适当措施的节约能源的软件。因为这项工作的计算工作量太大了,手算是根本不可能的,另外,利用自然通风及设计好的气流组织方式,采用模拟软件也是必须的。

(二)提高暖空气系统的控制水平:要注重调整并平衡室内的热湿环境参数,尽量降低空调系统的能量消耗。空调系统的舒适程度涉及到对人体空气温度、湿度等因素。人体对环境的冷热感觉是由以上因素所综合产生的。以前,空调的作用只是控制屋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些甚至只是控制温度,这显然太过单一,不够全面,并容易产生问题。例如说,空调对人体的作用不太直接,当变化环境之后,人对环境的适应速度不够快,导致人体难受感到不舒服,并且这种空调系统不够节能。热湿环境中研究成果的运用,就为当前我们运用新型控制方法找到了理论基础。如果利用舒适性指标做评价,也就是说将体感指标作为一种空调系统的调控参数,就能准确有效的对空调系统做出调控,这一方法不仅仅可以解决传统控制方法中所存在的不足,还能实现大幅度的节能目标。根据初步研究表示,在采取这种方法之后,空调系统能在提高人体的舒适程度的基础上成功的实现节能30%左右。

(三)空调冷热源节能系统:正确合理的选择空调的冷热源配置对建筑节能来说意义重大,不能盲目的选择,而是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能源种类等,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之后再做选择。开发新能源,目前空调冷热源的选择是各种各样,主要在太阳能、地热能、天然气、核能、水能等方面。其中最为清洁高效的要属核能与天然气了,但是他们同时具有不可再生及存储量有限的问题。相对而言,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能源则具有可再生、蕴藏量无限、卫生环保等特征,因此这种可再生能源才是真正具有开发价值的能源,其中太阳能是目前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新能源,现在已经应用在空调系统当中。

(四)风节能系统:在保证室内环境空气品质的前提上完成节能任务,置换式送风系统、冷辐射吊顶系统并结合冰蓄冷的低温送风系统在国外绿色办公建筑中早已成为了流行的空调节能方案。

置换式送风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将个人空调与背景空调相结合的送风或桌面送风;2、用于全场空调的地板送风;3、置换式顶送顶回系统。

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中的暖通空调技术措施

绿色建筑中的暖通空调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能并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的舒适感,还需要各个建筑专业设计上的配合。

(一)绿色建筑的结构特征: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会对室内的空气质量起到很大的影响,其中朝向、造型、围护结构、外墙等等建筑特点都会对建筑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降低空调负荷:利用好建筑本身的自然能源来保证室内的环境空气品质,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减少了空调的负荷,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节能。

2、照明系统:众所周知,人工照明系统消耗的电力是非常大的,不仅如此,人工照明所产生的热量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空调的冷负荷。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采用日光。日光既安全又舒适健康,还能与人工照明相结合,最终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

总结:

绿色建筑已然成为现代建筑的趋势,在环境友好的基础上,增强建筑的功能性、舒适性就是绿色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主流的原因。本文从绿色建筑的概念开始阐述,并仔细分析了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技术的应用,希望供有关人士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瑶娟.浅谈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与应用前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8).

[2] 田荣金.浅析暖通空调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与应用前景[J].价值工程,2011,30(4):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