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燃料市场报告十篇

时间:2023-11-07 17:52:21

生物燃料市场报告

生物燃料市场报告篇1

一、奖补原则

按照“企业为主,政府补助”的原则,市财政对高污染燃料锅炉整治项目给予适当奖励补助。

二、奖补范围

1.高污染燃料锅炉关闭项目。高污染燃料是指原(散)煤、洗选煤、蜂窝煤、焦炭、木炭、煤矸石、煤泥、煤焦油、重油、渣油等燃料,各种可燃废物,以及污染物含量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柴油、煤油、人工煤气等,直接燃用的生物质燃料等。

高污染燃料锅炉关闭项目是指高污染燃料锅炉停用拆除,并办理锅炉注销证明的项目。

2.高污染燃料锅炉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项目。

(1)原有燃烧高污染燃料锅炉,更新、改造为使用电、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生物质成型燃料等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锅炉的(更新、改造后的锅炉需为有资质单位生产或改造,更新后原锅炉必须拆除并办理注销证明),且更新、改造后污染物排放浓度能达到国家及地方锅炉标准要求的,在本次奖补范围内。

(2)锅炉从直接燃烧生物质改为生物质成型燃料,或是锅炉从燃烧污染物含量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的柴油、煤油、人工煤气等改为燃烧达到国家规定限值的柴油、煤油、人工煤气等的,不在本次补助范围内。

(3)对改造为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单位,环保部门一经发现其锅炉使用的燃料不符合生物质成型燃料要求的,即取消对该单位的奖补。

(4)燃烧高污染燃料锅炉关闭后,改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锅炉的,按高污染燃料锅炉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项目进行奖补。

3.高污染燃料锅炉提标改造项目。除尘、脱硫、脱硝设施任一项或多项进行提标改造,且改造后所有污染物排放浓度均能达到国家及地方锅炉标准要求的,在本次奖补范围内。

三、奖补对象

财政资金补助范围为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进行高污染燃料锅炉整治的项目;新建锅炉不在奖补范围。

四、奖补标准

1.2014年完成的项目,高污染燃料锅(窑)炉关闭或改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0.1蒸吨(含0.1蒸吨)以上的按每0.1蒸吨0.2万元标准补助;0.1蒸吨以下的统一按0.2万元的标准实施定额补助。

2.2015年完成的项目,高污染燃料锅(窑)炉关闭或改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0.1蒸吨(含0.1蒸吨)以上的按每0.1蒸吨0.15万元标准补助;0.1蒸吨以下的统一按0.15万元的标准实施定额补助。

3.2016年完成的项目,高污染燃料锅(窑)炉关闭或改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0.1蒸吨(含0.1蒸吨)以上的按每0.1蒸吨0.1万元标准补助;0.1蒸吨以下的统一按0.1万元的标准实施定额补助。

4.高污染燃料锅(窑)炉进行提标改造的,10蒸吨以上或额定功率7MW以上的燃煤锅炉及燃煤窑炉,每台按5万元标准补助,20蒸吨(含20蒸吨)以上或额定功率14MW(含14MW)以上的燃煤锅炉及燃煤窑炉,每台按10万元标准补助;电力(热电)行业65蒸吨以上锅炉提标改造项目按《市“十二五”污染减排奖励办法》执行。

5.使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锅炉进行提标改造的,1蒸吨以下的每台按0.5万元标准补助;1蒸吨(含1蒸吨)以上6蒸吨以下的每台按1万元标准补助;6蒸吨(含6蒸吨)以上10蒸吨以下每台按2万元标准补助;10蒸吨(含10蒸吨)以上20蒸吨以下每台按5万元标准补助;20蒸吨(含20蒸吨)以上每台按10万元标准补助。

6.导热油炉按每60万大卡为1蒸吨折算;燃煤窑炉按实际耗煤量折算。

五、申报材料要求

1.奖补申请表;

2.市级财政资金申请使用全过程承诺责任书;

3.关闭项目提供拆除照片、锅炉注销证明等材料;

4.能源替代项目提供替代锅炉购置发票(或改造合同)复印件、现场照片、原锅炉注销证明、监测报告等材料;

5.提标改造项目提供施工合同复印件、现场照片、监测报告等材料;

6.上述材料一式二份(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各一份);

7.材料不齐全或签字盖章存在任何缺失的项目,不予受理。

六、资金申报和拨付程序

1.各板块组织项目申报,并对项目完成情况和申报材料进行初审;

2.对通过初审的项目,由各板块分别于每年3月底、8月底和11月底前向市财政局和环保局报送申报材料;

3.市财政局、环保局组织对申报项目进行现场验收核实,并将验收材料、申报材料进行备案;

4.对通过审核或复核的项目,由市财政局、环保局统一安排,将市级财政资金拨付至各锅炉使用单位;

生物燃料市场报告篇2

细心考察果断投资

抓紧能源转型新机遇

青海省西宁市的尚先生原来是做液化气生意的,生意一直还不错,但是随着近几年天然气的渐渐普及以及固体酒精燃料的推陈出新,很多之前的老客户都慢慢流失了,这可愁坏了尚先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看到经常有人往附近的饭店里运一些大型的塑料桶,看起来好像是一种燃料,他感到十分好奇,便上前打听。然而对方只告诉他这是一种新型燃料叫生物醇油,是以甲醇为原料调制而成的,但当被问到到底里面添加什么成分后,对方便不再告诉他了。从此,他开始关注生物醇油,他陆陆续续在报纸和杂志上看到了一些关于生物醇油的报道,然而他仍十分不放心,大概关注了有一年之久。他的妻子有一次也看到了报纸上对于生物醇油的报道,就鼓励他让他试一试。于是,他终于下定决心去实地考察一下。

他首先给威旺生物醇油的陶经理打了电话,在电话里把他的情况和想要加盟这个项目的想法告诉了陶经理。陶经理告诉他,生物醇油是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燃料,在常温常压下储存、运输、使用,无需高压钢瓶存储,只需使用普通塑料容器存储。无爆炸危险,无明火不燃烧,着火后用水泼洒稀释即可灭火。热值可高达8600-10000大卡,与石油液化气的热值相当。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污染,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火力强劲,耗油省。配制原料在各地化工市场均可购置。该燃料用途广泛,尤其适合销往饭店、学校食堂、工厂食堂、工业窑炉和锅炉场所,市场十分广阔,是替代煤气天然气体的最佳绿色燃料。自己建厂生产生物醇油,投资规模可大可小,一万左右就可以投资建厂。生物醇油的生产成本约为零售价一半左右,吨利润可达千元以上。零售给饭店后的使用成本约为液化气费用的八成左右,节省燃火费用。一般规模的饭店月用量1-4吨,一般县级城市饭店不下数百家,只要做十来家饭店,其销售规模每月就可以达到二三十吨,月利润上万。

同时,陶经理还说:“我们山西生物研究院威旺生物醇油开发中心自有一家生产工厂,实业生产和销售生物醇油,开发的数十家饭店用户一直在使用本燃料,因此本中心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全程操作经验。我们欢迎投资者前来实地考察,免费参观生产基地、测试燃烧效果。如果你过来的话,我可以带你去考察目前正在使用的我们生产的生物醇油的饭店,也可以让你自己到市场上购买原料,当场试验,核算成本。有质疑可以随便提问,我们中心实际生产、实际销售都可以验证,满意后再交费学习即可!我们一直本着为学员负责的态度做好完善的售后服务,全程指导学员在建厂中、生产中、推广销售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和难题。”

听了陶经理的介绍,尚先生当即决定到太原去进行实地考察。由于前段时间禽流感的影响,直到4月17号尚先生才到太原。第一天,陶经理带着他在生产工厂和饭店进行了参观和考察。第二天尚先生就交了钱开始学习,总共三天的学习过程,尚先生便掌握了生产生物醇油的所有技术。最近,正在筹备建厂,他相信自己凭借这种新型能源可以很快迎来事业的第二春。

新型绿色燃料替代传统石化燃料是当前我国能源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趋势。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那些做传统能源的小企业者,所以如果能抓住先机,提前转型,无疑是避免事业失败的最好方法。

生物醇油推广至今

一直以其安全性高、成本低见长

安全性:生物醇油通常以联醇生产的粗甲醇为原料,同时为了提高甲醇的热值和稳定性,再加入几种微量的添加剂,因而可在常温常压下储存、运输和使用,无需高压钢瓶,用普通塑料桶封口储存即可,使用方便。万一失火,用水即可扑灭,没有引发爆炸的危险,也不会因漏气而引发煤气中毒事件。因而十分适合销往饭店、学校食堂、工厂食堂、工业窑炉等场所。

成本低:当前北方地区甲醇燃料零售价大都在3500元/吨。而液化气的零售价是6000元/吨,柴油8000元/吨,相比之下生物醇油的经济性是十分明显的。如果按照当前太原市场小批量进货精醇大概2650元一顿左右计算的话,那么:1吨精醇(2650元)+各种添加剂水溶液270升(150元)+杂费(200元)=生产成本(3000元),可以生产出成品油1.27吨。每吨成品生物醇油的成本为2360元。而一吨成品生物醇油有1100多升,每升的零售价在3元左右,则相当于每吨成品油的售价可以达到3300元。那么纯利润可以达到(3300元-2360元=)940元左右。

学费8600元(含生物醇油的配制方法和配方、建厂指导、用户销售和设备安装指导)包教包会。全流程服务,扶客户上马,扶客户直到做成功,欢迎学员现场考察、学习。

郑重声明:为了使投资者考察得放心、学得安心,山西生物研究院威旺生物醇油开发中心郑重声明:学员咨询项目后,可把培训费用8600元先交到杂志社,由杂志社代为中介保管,待读者到本中心实地考察放心满意,与本中心当面签订培训合同后,再通知杂志社付款给本中心,读者就可以进行本项目的培训了。

山西生物研究院威旺生物醇油开发中心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建设南路162号

负责人:余经理 杨经理

咨询电话:0351-3869353

生物燃料市场报告篇3

根据2004年11月12日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加强生态建设,保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采取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

第三条 市和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对本辖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和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华苑产业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分别由其所在管理委员会负责。

第四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本条例,履行保护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有权对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对在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市和区、县环保部门对举报环澄廴臼鹿驶蛘咛峁肪澄廴臼鹿手匾咚鳎榇肪澄廴臼鹿首龀鲋匾毕椎牡ノ缓透鋈耍Φ备璞碚煤徒崩?BR>

第二章 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本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为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应当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其他地区为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应当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具体范围,由市环保部门会同市计划、规划等管理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划分,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确定。

第七条 本市对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市环保部门根据国家核定的不同时期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本市大气环境容量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拟订本市不同时期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环保部门组织实施。

主要大气污染物名录,由市环保部门根据国家要求和本市的实际情况拟订,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区、县环保部门依据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根据各单位现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产业发展规划和清洁生产的要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核定企事业单位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拟订本辖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方案,报市环保部门审核后由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市环保部门综合各区、县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方案,拟订本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本市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审核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单位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程序和期限,对未超过核定排放量的排污单位,核发排放许可证;对超过核定排放量的排污单位,责令限期治理,并在限期治理期间,核发临时排放许可证。被责令限期治理的单位必须如期完成治理任务,限期治理期满,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达到核定排放量的,换发排放许可证。

无排放许可证或者无临时排放许可证的,不得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

第九条 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技术改造等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应当获得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指标,然后按照规定办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手续。该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由市环保部门核发排放许可证。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向环保部门报批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十条 持有排放许可证的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到市环保部门办理审验手续。

第十一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向所在地环保部门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

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排污申报变更手续。

第十二条 生产设施和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必须保证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必须提前向所在地的区、县环保部门申报,说明企业名称、污染物处理设施及能力,拆除或者闲置理由。区、县环保部门接到申报后,对污染物排放能够达到规定要求的,在二十日内予以批准。

第十三条 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或者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并加强对生产设施和污染处理设施的保养、检修,采取措施防止大气污染事故和其他突发事件。

排放或者可能泄漏有毒、有害气体以及含放射性物质的气体的,必须制订应急预案,并向市或者区、县环保、民防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备案。接受备案的部门,应当加强对备案单位的检查和技术指导。

第十四条 在本市大气受到严重污染、危及人体健康和安全的紧急情况下,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向当地居民公告,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包括责令有关排污单位停止排放污染物,封闭部分道路,疏散受到或者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人员等。

第十五条 市环保部门负责本市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的统一监督监测,建立和完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定期本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公报,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日报和年报。

第十六条 本市对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重点单位实施在线自动监测。由市环保部门提出,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重点单位,必须配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在线自动监测仪器设备,并由市环保部门纳入统一管理的监测网络。

第三章  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

第十七条 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能源结构,发展集中供热,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第十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可以划定无燃煤区、基本无燃煤区。

在无燃煤区内,禁止使用煤和重油、渣油、石油焦等高污染燃料(以下简称高污染燃料)。在基本无燃煤区内,限制使用高污染燃料。

在无燃煤区、基本无燃煤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市或区、县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等清洁能源。

在无燃煤区以外地区使用燃煤的,必须使用全硫含量小于百分之零点五、含灰分小于百分之十的低硫优质煤。

第十九条 在本市外环线以内不得新建燃煤电厂。

已建和已批准建设的燃煤电厂、煤气厂和额定蒸发量超过十吨(额定功率7兆瓦)的燃煤锅炉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其相当的窑炉,应当对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采取控制措施;排放的二氧化硫和尘超过核定排放量的,必须配套建设脱硫、除尘装置。

禁止在本市外环线以内新建、扩建、改建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炉、窑炉;其他建成区内新建额定蒸发量十吨(额定功率7兆瓦)以下的锅炉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其相当的窑炉,不得使用高污染燃料。

本市建成区内已建的燃煤电厂、额定蒸发量十吨(额定功率7兆瓦)以下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锅炉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其相当的窑炉,应当逐步改用清洁能源;在热电联供管网和其他集中供热管网覆盖的地区原有使用高污染燃料的供热锅炉,按照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的规定限期拆除。

第二十条 禁止向本市建成区内的单位和个人销售不符合低硫优质煤质量标准的煤炭及其制品。禁止任何单位在本市建成区内使用不符合低硫优质煤质量标准的煤炭及其制品。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本市建成区内低硫优质煤的质量标准和销售实施监督管理;环保部门负责对炉前在用煤的污染物含量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章 防治机动车、船排气污染

第二十一条 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标准的机动车、船。

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标准的机动车、船,有关交通管理部门不予注册登记。

第二十二条 机动车、船维修单位应当具备规定的资质,并按照防治大气污染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维修,使维修后的机动车、船污染物排放稳定达到规定的标准。

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机动车维修单位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机动车、船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经限期维修也不可能达标排放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停止使用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强制报废。

第二十四条 市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年度检测,具体的检测工作可以委托具有机动车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市环保部门应当定期公布检测单位名单,并对检测规范的实施和检测质量进行监督。

未经市环保部门委托,不得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年度检测。

经市环保部门委托从事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的单位,必须遵守国家或者本市规定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规范,如实提供检测报告,并定期将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情况报市环保部门备案。

市交通、渔政等有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委托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资质认定的机动船检测单位,按照规范对机动船排气污染进行检测,并应当定期将机动船排气污染检测情况报市环保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环保部门可以在机动车停放地或者机动车拥有单位,对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市环保部门应当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行驶中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

在用机动车所有人或者驾驶人员应当主动配合,不得拒绝、阻挠环保部门的监督抽测。

第二十六条 禁止生产、进口、销售和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船用燃料,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燃料。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本市加油站燃油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五章 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

第二十七条 向大气散发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物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安装净化装置或者采取其他处理措施。

工业生产和垃圾堆放中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应当回收利用,不具备回收利用条件而向大气排放的,应当采取污染处理措施。

第二十八条 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内贮存、加工、制造或者使用产生恶臭气体的物质。

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的,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居民区受到污染。

第二十九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散发恶臭气体影响居民生活的垃圾堆放地、河道等污染源进行治理。

第三十条 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

禁止露天焚烧秸秆、落叶、枯草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禁止在建成区内道路及其两侧和公共场所露天烧烤食品。

第三十一条 饮食服务业经营者必须采取措施防治油烟污染,排放的油烟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禁止在居民住宅楼的底层新建、扩建、改建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业经营场所;不得将居民住宅楼中的住宅用作产生油烟污染的饮食服务业经营场所。

现有饮食服务业经营场所污染扰民的,由环保部门报同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治理或者停业。

第三十二条 禁止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居民住宅区内新建、改建和扩建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经营场所。

第六章 防治扬尘污染

第三十三条 建筑、拆迁工程和市政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防治和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扬尘。

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围挡施工现场周边,铺装施工的主要临时道路,密闭储存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建筑材料,采取喷淋、遮盖或者密封等措施防止泥土带出现场;对施工过程中堆放的渣土,必须采取防尘措施,及时清运、清理、平整场地。

市政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四周设置有效、整洁的防尘隔离围档,并采取喷淋、遮盖等有效防尘措施,及时清运工程弃土,尽快修复破损路面。

在外环线以内和滨海新区建成区内施工的,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消化石灰、拌石灰土或者其他有严重粉尘污染的作业。

城镇房屋拆迁时应当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对超过规定期限的闲置土地,应当进行园林绿化或者铺装。

第三十四条 装卸、储存、堆放易产生扬尘物质,必须采取喷淋、围挡、遮盖、密闭等有效防止扬尘的措施;运输易产生扬尘的物质,必须使用密闭装置,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遗撒或者泄漏。

第三十五条 在道路、广场和其他公共场所进行清扫保洁作业,应当采取措施,防止扬尘污染。

城市主要道路应当推行机械化清扫和再生水冲洗作业,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和再生水冲洗率。

第三十六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逐步绿化和铺装建成区内地面,将建成区内土路、沙石路建成硬铺装路面,并做好养护工作。

第三十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防沙治沙,建设城市防护林带,改善生态环境。

禁止填垫和侵占水面和湿地。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二款规定,无排放许可证或者无临时排放许可证向大气排放主要污染物的,由市环保部门责令其停止排污,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有排放许可证,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物超过核定排放量的,由市环保部门吊销排放许可证,责令限期治理,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有临时排放许可证,经限期治理排放大气污染物仍超过核定排放量的,由市环保部门吊销临时排放许可证,并报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关闭。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逾期未办理排放许可证审验手续的,由市环保部门责令其补办手续,可以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无正当理由,拒不补办审验手续的,市环保部门可以吊销其排放许可证。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未制定应急预案的,由环保部门责令期限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根据情节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建议有关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未按规定配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在线自动监测仪器设备或者拒绝纳入监测网络的,由市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在无燃煤区和基本无燃煤区内,未在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改用清洁能源的,由环保部门责令拆除或者没收使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四款规定,在无燃煤区以外不使用低硫优质煤的单位,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未对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采取控制措施或者排放二氧化硫和尘超过核定排放量未建设配套脱硫、除尘装置的,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在本市外环线以内新建、扩建、改建燃煤锅炉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其相当的窑炉,或者在其他建成区内新建额定蒸发量十吨(额定功率7兆瓦)以下锅炉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其相当的窑炉,使用高污染燃料的,由环保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机动车、船维修单位未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进行维修的,由交通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不按规定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规范进行检测或者提供不实检测报告的,由市环保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机动车、船排气污染检测资格。

第四十六条 环保部门在机动车停放地或者机动车拥有单位对在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状况抽测时,发现机动车排放污染物超过标准的,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在用机动车所有人或者驾驶人员拒绝、阻挠对其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抽测的,由公安、环保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保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在人口集中地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贮存、加工、制造或者使用产生恶臭气体物质的;

(二)在本市销售不符合国家和本市低硫优质煤质量标准的煤炭及其制品的。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三款规定,在建成区道路及其两侧和公共场所露天烧烤食品的,由市人民政府授权的机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烧烤用具,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造成施工扬尘的,由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对逾期仍未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可以责令其停工整顿。

第五十一条 环保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应当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依法受理单位和个人的申请事项以及对污染大气环境行为的检举和控告,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对应当予以受理的事项不予受理,或者对应当予以查处的违法行为不予查处,致使公共利益受到严重损害,或者、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生物燃料市场报告篇4

但对火灾如何发生和为何蔓延如此之快等问题,专家们却无定论。

由美国、智利、阿根廷和巴拉圭专家组成的调查组向巴拉圭公安部递交了火灾分析报告,认为巴拉圭首都亚松森伊瓜博拉尼奥斯超市大火属于意外事故,可以排除恐怖袭击的可能性。

这场大火蔓延之快和火势之猛均属罕见。不到10分钟,大火就席卷了整个商场。这场火灾究竟如何发生?起火点在哪里?商场内何种物质燃烧如此之快,并迅速波及整个商场三层?

面对这些疑问,专家们却无最后定论,只是根据收集到的证据和现场勘察结果,提出了一些假想和分析。

伊瓜博拉尼奥斯超市位于亚松森市北部,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地上三层,总面积大约1.2万平方米。地下还有一层停车场。大火中,售货厅、餐厅、厨房和地下停车场无一幸免。

调查报告确定了3个可能的起火点,即餐饮区、面包房和售货厅。

报告认为,最初的起火点很可能是餐饮区的厨房和面包房。厨房在底层,面包房则在上面三层。目击者和幸存者说,超市楼上首先起火,起火前听到了两声爆炸。

专家们说,引发火灾的罪魁可能是餐饮区烤肉炉的烟囱。它不是直的,为避开房屋大梁,打了一个弯。问题就出在这个弯处。专家们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积累的烟灰、油脂和其他脏物。这些脏物不仅妨碍排烟,也使弯道处温度上升,达到过热的程度。

而且,弯道恰好位于天花板和屋顶之间。二层餐饮区上面的天花板用石膏板制作,覆盖了玻璃丝。这是一种高级隔热材料,具有很强防火能力。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屋顶锌板覆盖了一层聚氨甲酸脂塑料,这是一种极易燃烧的材料。此外,天花板和屋顶之间还有一些用易燃塑料材料制作的隔板。

专家认为,这种奇怪的材料组合,可能导致了火灾发生。

按照专家们的推测,过热的烤肉炉烟囱导致屋顶与天花板之间的隔板缓慢加热,烤热了屋顶、墙壁和柱子上的聚氨甲酸脂塑料面。这些材料经历了缓慢的燃烧过程,把天花板与屋顶之间的氧气消耗干净后,产生了大量一氧化碳,充斥在这个封闭的空间内,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巨大一氧化碳气团。

位于上层的面包房内有一个发酵间,里面存放了大量面粉、发酵粉和其他烤面包用的粉状物。面包房内有一个假烟囱,它不通到屋顶外,而是通到天花板与屋顶之间的空间。从面包房排出的粉尘和烤面包产生的气体不断注入到这个空间内。这个由一氧化碳、面粉、发酵粉及其他气体和粉尘组成的混合气体团是一种高导热物质,达到炽热程度或遇明火后会发生爆炸,产生推力极大的冲击波。

火灾发生时,被加热的一氧化碳混合气体达到一定温度、遇到氧气之后自燃,引起粉尘混合气团发生爆炸。爆炸产生了极猛烈的气浪,导致天花板被炸塌。

然后,这个混合气体冲出面包房发酵间,以势不可档的力量横扫餐饮大厅。随后,气团经过二层与一层之间的通道,高速冲进售货厅,获得新的氧气补充后燃起大火。火浪像一支巨大的喷火枪,扩散到售货大厅的每个角落,可能在这里发生了第二次爆炸。

这是被消防界称为“气体爆炸”的现象。

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内,它可以不断地高速扩张,在得到氧气补充后,再次发生爆炸,并形成新的气团。但进入一个开放环境后则会迅速燃尽并熄灭。最好的证据是,这个炽烈的气团通过售货厅与停车场的通道,像一条火舌冲进下面一层的停车场,把停放的60多辆汽车烧毁。因可燃气体燃完,气团停止扩散,旁边一些汽车安然无恙。

生物燃料市场报告篇5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强燃气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落实“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管理意识,保障国家、公民的财产、生命及社会的公共安全。

 

二、编制的目的

 

在发生燃气突发事件时,以便快速、积极、有序、有效地控制事态,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

 

三、编制依据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劳动部、公安部第10号令《城镇燃气安全规定》。

 

3.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第62号令《城镇燃气管理规定》。

 

3.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4号令《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

 

四、工程基本概况

 

常德市常德大道改扩建工程西北起金丹路,东南止沅水二桥,道路全长14091.165m(龙港路~武陵大道的1852.022m除外),金丹路至龙港路段起止桩号为:K0+000~K2+640,武陵大道至沅水二桥段起

 

止桩号为:K4+492.022~K15+943.187,道路控制宽度70m,它既是常德市江北区的一条重要主干道,又是江北环城路的一段。

 

在常德大道K5+000~K14+910原有道路右侧均存在燃气管道,且燃气管道较多,位置错综复杂,目前仍然没有迁移。为创造施工条件,加快施工进度,根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意见,拟在燃气管道安全距离允许范围外开挖右侧雨污水管道,为预防施工破坏燃气管道的事故发生,特编制本预案。

 

二工区燃气管线位于道路右侧,走向及埋设深度具有不规则性,且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了一处支管,长度约1.5~2m,设置了阀门。

 

在雨污水管道沟槽开挖及道路交叉口施工时,应先调查清楚原有燃气等管线的位置、数量等,开挖前燃气公司来人交底,开挖过程中燃气公司要有专人到场监护避免施工对原有管线造成破坏,而引发事故发生。

 

五、危险源的识别

 

(一)各类燃气的基本特性

 

5.1.1.天然气

 

(1)主要成分为甲烷;

 

(2)热值约为35.53~37.62MJ/m;

 

(3)天然气的比重为0.56;(4)爆炸极限为5~15%。

 

5.1.2.空混气(液化石油气和空气的混合物)

 

(1)主要成分为C3、C4;

 

(2)热值约为50.16MJ/m;

 

(3)空混气的比重为1.40;

 

(4)爆炸极限3.5~16.81%(体积比)。

 

以上参数是标准状态下的计算数据。

 

(二)事故成因分类

 

5.2.1.塌方;

 

5.2.2.泄漏:管道接口泄漏、管道本体泄漏、储气设备泄漏、管道其它设备泄漏、用气设备泄漏;

 

5.2.3.人员中毒或死亡;

 

5.2.4.火灾;

 

5.2.5.爆燃。

 

(三)事故成因分析

 

造成燃气管道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野蛮施工和超负荷载重车辆致使燃气管道松动、甚至断裂;

 

(2)野蛮拆除旧房屋或违章搭建损坏燃气管道。

 

(3)地下管线埋设与所提供的资料相差较大,引起破坏事故。

 

六、预防和应急措施

 

6.1.边坡塌方的应急措施:

 

发生塌方后,急救的原则是首先救出遇险者。其次在塌方的救援过程中,常常会“再次塌方”伤及救援人员,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1)对全身被埋者的急救方法

 

塌方时造成人整体被淹埋,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救援。如不及时正确救治,可造成死亡。当了解清楚被埋人的位置后,在接近伤者时,

 

要防止抢救工具挖掘时的误伤,尽量用手刨挖。在救险时,要注意伤员附近的房架、断墙、砖瓦等情况,防止挖时倒塌。

 

(2)塌方后对受伤者的急救

 

对塌方受伤的急救方法如下:

 

①迅速救出伤员;

 

②救出现场时,搬动要细心,严禁拖拉伤员而加重伤情;

 

③清除口腔、鼻腔泥沙、痰液等杂物,对呼吸困难者或呼吸停止者,做人工呼吸;大出血伤员须止血;骨折者就地固定后运送。颈椎骨折者搬运时需一人扶住伤员头部并稍加牵引,头部两侧放沙袋固定; ④伤员清醒后喂少量盐开水;⑤送医院急救。

 

6.2.燃气泄漏的应急措施:

 

(1)燃气事故发生后,现场人(目击者、单位或个人)有责任和义 务向供气企业及有关部门应急机构电话报告,燃气公司负责人电话:0736-7763117;安监部门电话:0736—7703280。

 

(2)接到事故报告后,在组织先期处置的同时,应迅速摸清情况,立即电话向市燃气重大事故应急领导工作组及事发应急管理机构报告及同时报告市政府应急办公室、市安监部门及有关部门。 燃气泄露的自救方法:

 

(1)发生燃气气体泄漏后,应马上用手帕、餐巾纸、衣物等随手可及的物品捂住口鼻。手头如有水或饮料,最好把手帕、衣物等浸湿。

 

(2)当发生燃气泄漏时,不可恐慌,选择沿高处或低洼处逃生,但切忌在低洼处滞留。

 

(3)当发生燃气泄漏时,要判断燃气源头与风向,沿上风或侧上风路线,朝着远离燃气源的方向迅速撤离现场,防止燃气随风飘散,更不要在低洼处滞留。

 

(4)当发生燃气泄漏时,假如事故现场有专人引导,应服从他们的引导和安排。

 

6.3.燃气泄漏导致火灾事故发生的应急措施:

 

(1)应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焰,以防事态扩大;

 

(2)应当立即通知消防部门;

 

(3)火势得到控制后配合消防部门进行灭火。

 

发生火灾时的自救方法:

 

(1)在火场中浸湿的毛巾或者衣物,捂住自己的眼鼻,会让自己坚持的久一些,从而给消防员们更多的时间来救自己。

 

(2)先要冷静下来,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选择最好的逃生方法。

 

6.4应急物品

 

项目部物资管理部门应备好应急响应的所有物资,如:毛巾、清水、急救药品、灭火器等。

 

七、应急基本原则

 

7.1.如事故现场发生人员伤亡的,现场指挥应组织力量抢救伤员,协助就近送入医院抢救。

 

7.2.若现场事态仍有恶化的可能,现场指挥要积极组织人员,设备或物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或扩大,疏散或劝阻无

 

关人员离开或进入警戒区域。

 

7.3.指挥部如在抢修现场的,应设置在上风口,与作业点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

 

八、报警和处置程序

 

8.1.应立即向119、110报告事发基本情况和初步判断抢修等级。

 

8.2.应立即成立现场指挥组,采取可行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和升级。

 

8.3.现场负责人员接警后,做好记录,立即通知部门领导。同时,向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报告事发情况。

 

8.4.现场负责人员应立即向相关单位报告:事发情况、泄漏燃气浓度(含设备故障部位)、已采取的措施、需要协调配合的单位。根据等级确定抢修方案,分配工作任务。

 

九、后期处置

 

9.1.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

 

(1)调查中查明的事实;

 

(2)事故原因分析及主要依据;

 

(3)事故结论;

 

(4)各种必要的附件;

 

(5)调查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6)经验、教训和安全建议。

 

9.2.调查总结

 

(1)恢复正常之后,由抢修总指挥或项目经理牵头,召开抢修情况分

 

析会,写出相应的处理报告,如果因某个单位或个人因素造成抢修抢险的,应追究其赔偿。

 

(2)若上级及有关部门组成调查处理工作机构开展工作时,应如实提供证据并配合调查。

 

十、应急工作领导机构组成及职责

 

常德大道燃气事故应急领导工作组

 

组 长:董德强

 

副组长:钟岳山、彭继前

 

成 员:王鹏升、吕斌、白金禄、吴金星、李永刚、郭中元、余大鹏

 

应急领导办公室电话:0736-7818570

 

燃气公司负责人联系电话:0736-7763117

 

应急领导工作组主要职责:

 

(1)指挥和协调燃气事故的处置。

 

(2)对相关燃气事故应急处置做出决策,下达指令,视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单位报告。

 

(3)组织燃气重大事故应急技术研究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等工作。

 

(4)负责燃气重大事故应急信息的接受、核实、处理、传递、通报、报告。

 

十一、在燃气管道旁施工的注意事项

 

(1) 施工人员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帽,严格按照设计规定要求进行

 

施工。

 

(2) 施工过程中禁止携带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

 

(3) 当夜间施工时照明要充足。

 

(4) 在燃气管道旁边施工时安排专职安全员进行旁站监督,发现异

 

常,及时上报。

 

(5) 在燃气管道旁边施工时,沟槽开挖采用人工进行,同时应通知

 

燃气公司人员到场监督指导。

 

(6) 在燃气管道旁边施工时,应得到现场监理、业主代表、燃气公

 

司代表同意后方可进行施工。

 

(7) 当雨污水管道与燃气管道相交叉时,应设置截面不小于

 

600mm*600mm的砖墩支撑,防止燃气管道断裂。

 

十二、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常德大道改扩建工程项目部制定并解释。

 

十三、预案的生效

生物燃料市场报告篇6

1.1编制目的

为加快建立健全我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机制,迅速、高效、有序地组织协调政府及相关部门,提高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重、特大火灾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家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并结合*县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基本原则

1.3.1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及“坚持专门机关和群众相结合,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的消防工作方针和原则。

1.3.2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演练、保障和培训工作,以便快速反应,协调应对。

1.4重、特大火灾事故分类

按照我县重点消防保卫单位的建筑类型、使用性质、生产储存等情况,将重、特大火灾事故分为7类:高层建筑类火灾事故、地下建筑物类火灾事故、石油化工类火灾事故、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事故、仓储类火灾事故、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事故、其他类(主要包括古建筑、易燃密集建筑区等)火灾事故。

1.5重、特大火灾事故分级

按照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燃烧程度和燃烧对象,将重、特大火灾事故分为四级:I级火灾事故,用红色表示;II级火灾事故,用橙色表示;III级火灾事故,用黄色表示;IV级火灾事故,用蓝色表示。

1.5.1I级火灾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I级火灾事故:

1.5.1.1高层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形成立体燃烧,难以控制;

1.5.1.2地下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难以控制;

1.5.1.3石油化工类火灾,装置区或容积10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罐区的油、气储罐发生火灾,随时或已经发生爆炸、倒塌、沸溢、毒气扩散等险情,火势难以控制;

1.5.1.4大型仓储类火灾,燃烧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火势较大,蔓延迅速,一时难以控制;

1.5.1.5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燃烧面积8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人员被困或珍贵图书、档案资料、文物等贵重物资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1.6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及其他类火灾,燃烧面积5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贵重物资及重要设施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2II级火灾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II级火灾事故:

1.5.2.1高层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8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形成立体燃烧,难以控制;

1.5.2.2地下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难以控制;

1.5.2.3石油化工类火灾,装置区或容积5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罐区的油、气储罐发生火灾,随时或已经发生爆炸、倒塌、沸溢、毒气扩散等险情,火势难以控制;

1.5.2.4大型仓储类火灾,燃烧面积800平方米以上,火势较大,蔓延迅速,一时难以控制;

1.5.2.5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燃烧面积6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人员被困或珍贵图书、档案资料、文物等贵重物资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2.6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及其他类火灾,燃烧面积5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贵重物资及重要设施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3III级火灾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III级火灾事故:

1.5.3.1高层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6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形成立体燃烧,难以控制;

1.5.3.2地下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难以控制;

1.5.3.3石油化工类火灾,装置区或容积3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罐区的油、气储罐发生火灾,引起连锁爆炸燃烧,火势难以控制;

1.5.3.4大型仓储类火灾,燃烧面积600平方米以上,火势较大,蔓延迅速,一时难以控制;

1.5.3.5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燃烧面积4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人员被困或珍贵图书、档案资料、文物等贵重物资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3.6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及其他类火灾,燃烧面积3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贵重物资及重要设施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4IV级火灾事故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IV级火灾事故:

1.5.4.1高层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形成立体燃烧,难以控制;

1.5.4.2地下建筑类火灾,燃烧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火势趋于猛烈燃烧阶段,难以控制;

1.5.4.3石油化工类火灾,装置区或容积1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储罐区的油、气储罐发生火灾,可能引起连锁爆炸燃烧,火势难以控制;

1.5.4.4大型仓储类火灾,燃烧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火势较大,蔓延迅速,一时难以控制;

1.5.4.5人员密集场所类火灾,燃烧面积2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人员被困或珍贵图书、档案资料、文物等贵重物资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1.5.4.6重要机关和单位火灾及其他类火灾,燃烧面积200平方米以上,有大量贵重物资及重要设施受到威胁,火势较大,一时难以控制;

2应急组织体系

*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组织体系由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县政府应急办、灭火现场指挥、各相关部门组成。

2.1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

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县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县公安局分管副局长、县消防大队长担任副总指挥,负责对*县重、特大火灾灭火工作做出重大决策,并负责调动各有关方面的人力、物力,保障灭火物资和后勤生活物资的供应,实施统一指挥。成员单位有县公安局、安监局、城建局、卫生局、环保局、农电局、网通公司、人防办、消防大队、自来水公司等。

2.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消防大队,办公室主任由县消防大队长兼任。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县应急指挥部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组织灭火现场指挥部和各相关部门及时开展应急工作;接到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报告后,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负责应急队伍的日常训练和应急工作的演习;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任务。

2.3灭火现场指挥部

2.3.1灭火现场指挥部的组成

灭火现场指挥部设总指挥、副总指挥。总指挥由消防大队正、副大队长担任;副总指挥消防中队正、副中队长担任。下设作战组、供水组、通信组、警戒组、后勤保障组、宣教组、政工组、火调组。

2.3.2灭火现场指挥部的职责

2.3.2.1灭火现场总(副)指挥的职责

全权负责整个火灾现场灭火工作的组织指挥,主要任务:制定单体决策和战斗行动方案,及时掌握火场情况变化,提出相应措施,适时调整作战方案和调配灭火力量,组织协同作战。在应急指挥部到达火场后及时通报火场情况及作战意图,听取指示并贯彻执行。

2.3.2.2作战组的职责

迅速摸清火场情况,根据灭火现场指挥部总(副)指挥的命令,组织带领各种参战力量进行灭火进攻、救人、破拆、排烟、阵地转移等灭火战斗行动,确保其顺利进行,随时将火场变化情况汇报给灭火现场指挥部总(副)指挥。

2.3.2.3供水组的职责

负责灭火战斗行动中的供水,协调市自来水总公司,保障火场供水不间断。

2.3.2.4通信组的职责

组织灭火现场指挥部与高度指挥中心及各参战部队之间的通信联络,保障火场前后方有通信畅通。

2.3.2.5警戒组的职责

划定警戒区,协调交警、治安警察确保火场警戒和附近的交通畅通。

2.3.2.6后勤保障组的职责

组织供应器材装备、灭火剂、消防车的燃料,负责消防车辆装备的维修,组织饮食、衣物的供应和医疗救护工作的开展。

2.3.2.7宣教组的职责

负责火场摄像、照相,并进行后期编排制作,根据上级指示,确定新闻会的时间、内容和发言人。

2.3.2.8政工组的职责

负责灭火战斗的政治宣传和鼓动,做好参加灭火战斗人员立功受奖工作。

2.3.2.9火调组的职责

负责火灾现场勘察及火灾原因调查。

2.4其他各相关部门的职责

2.4.1县公安局负责现场警戒、人员疏散,维持现场秩序,确保火场附近交通道路的畅通,如是纵火,组织刑侦部门尽快破案,抓捕犯罪嫌疑人。

2.4.2县自来水公司根据现场需要,负责对着火区域自来水管网二次加压。

2.4.3县环保局负责对现场封闭区外的空气、受到污染的水质进行常规环境监测,并对事件进提出处理意见与建议。

2.4.4县农电局负责按照应急指挥部的命令,对火场实施断电保障措施。

2.4.5县城建局负责城区内火灾现场泄露或着火的煤气管道实施关阀、堵漏;*奥德燃气公司负责经济开发区内火灾现场泄露或着火的煤气管道实施关阀、堵漏。

2.4.6县安监局负责督促指导化工企业制定《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响应队伍,并定期组织演练。在发生火灾事故时,指导事故单位及时启动灭火预案,实施自救,同时,为消防等部门灭火提供各种资料和信息;对安全生产事故进行调查。

2.4.7县卫生局负责对火灾现场的受伤人员进行救护保障。

2.4.8县网通公司负责重、特大火灾现场中应急指挥部、灭火现场指挥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通信保障。

3预防和预警

3.1信息监控

3.1.1各乡(镇)政府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针对辖区重点消防保卫单位的建筑情况、使用性质、生产储存及其发生火灾后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社会影响等危害程度,对高层建筑类、地下建筑类、石油化工类、人员密集场所类、仓储类、重要机关和单位等类型建筑和单位,分类开展火灾隐患普查整治活动,建立全县重点单位的火灾隐患、重大危险源数据综合分析、风险评估数据库,同时做好重、特大火灾事故的信息接受、报告和统计分析等处理工作。

3.1.2县消防大队负责重、特大火灾事故预警信息监控工作;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预警信息经核实后,及时上报县政府。

3.2预防工作

3.2.1县消防大队负责开展全县重点单位的火灾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调查,建立县级重点单位火灾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实现数据动态管理。

各相关部门负责了解县内外的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

3.2.2各相关部门负责指导各乡(镇)政府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完善各类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县消防大队负责对消防重点保卫单位的火灾预防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负责对制定的重、特大火灾应急预案进行审核。

3.3预警分级

按照我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分级,将预警分为四级,预警颜色由低到高依次为蓝色(IV级)、黄色(III级)、橙色(II级)、红色(I级)。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级别可以升级、降级和解除。

3.4预警措施

进入预警状态后,县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和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应急采取以下措施。

3.4.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3.4.2开通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指挥机构、灭火现场指挥部及相关部门专门应急指挥机构之间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

3.4.3立即向县政府报告重、特大火灾事故基本情况。

3.4.4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全力控制火灾的发展蔓延;转移、撒离或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

3.4.5指令各种灭火救援应急状态,随时掌握并报告火灾发展变化及控制情况。

3.4.6调集灭火救援应急所需物资和装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3.5应急资料库

建立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数据库系统;全县重点单位的火灾隐患预防和监督数据库系统;重大危险源的评估系统。

3.6应急指挥技术平台系统

建立重、特大火灾应急协调指挥中心及通讯技术保障系统。

4应急响应体系

4.1分组响应制

突发重、特大火灾应急工作坚持属地化处置的原则,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要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县公安局负责协调县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支援。

按照我县重、特大火灾事故分级,应急响应原则上分为I级响应、II级响应、III级响应、IV级响应四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4.2应急响应程序

4.2.1县政府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响应

县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自行确定应急响应行动,但要及时向市政府和市消防局报告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情况;需要相关应急力量支援时,立即向市消防局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请求。

4.3信息抄送与处理

4.3.1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

负责确认火灾事故等级的单位,确认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火灾事故后,应立即报告县公安局,由县公安局上报县政府,县政府应当在30分钟内报告市政府和市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

4.3.2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报告方式和内容

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火灾扑救总结报告3类。初报从接警起30分钟内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立即上报;火灾扑救总结报告在火灾事故处置完毕后立即上报。

4.4应急处置

4.4.1处置措施

按照《*市类型事故应处置预案》组织实施。

4.4.2现场处置原则

4.4.2.1按照“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一切有效手段,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4.1.2.2贯彻“先控制,后消灭;集中兵力、准确、迅速;攻防并举、固移结合”的战术原则,有效采取堵截、突破、夹攻、合击分割、围歼、封堵、监护等基本战术方法,全力控制火势的发展蔓延,速战速决,消灭火灾。

4.1.2.3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灵活采取计划指挥和临场指挥的指挥形式,积极组织协调个各参战的相关单位,搞好协同作战。

4.5安全防护

4.5.1加强防护措施。参加灭火战斗的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型灾害事故的火灾特点及其危险性,按要求佩带个人防护装备,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4.5.2及时设定火场警戒。对不同类型的火场,按照要求由有关部门设立相应的警戒区,尽量减少前方作战人员;对一些易燃易爆和伴随毒气(液)泄漏的火灾现场,要严格界定警戒范围,控制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并严格实行登记检查制度。

4.6应急终止

重、特大火灾得到有效控制,事故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事故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时,根据实际情况,由县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适时宣布结束应急处置工作,恢复正常工作。

4.7信息

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原因、危害和损失等有关信息,由县应急指挥部统一,对火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的数字公布,应征求评估部门的意见。对一般性火灾事故,应主动配合新闻宣传部门,对影响重大的火灾信息,应经县政府批准后,根据需要及时。

5应急保障

5.1资金保障

县消防大队根据突发重、特大火灾应急需要,提出项目支出预算,报县财政审批后执行。

5.2人员保障

各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责任制要求,加强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其应对火灾突发事故的能力。

县消防大队要加强对各乡(镇)、经济开发区、生态旅游经济区的消防监督,同时,要建立一支专门的消防培训师资队伍,负责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人员进行消防培训,指导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消防组织。

5.3装备保障

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应急工作在充分发挥现有的灭火救援资源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和职责要求,加强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硬件建设。配备火灾应急专用的通信指挥车、扑救各类火灾所需的各类举高和水罐消防车以及相应的灭火器材、救生抢险器材。

6后期处置

6.1火灾调查与评估

县政府要求会同事发地人民政府或直属机构,组织公安、消防、安监、环保等有关部门,立即对火灾原因、性质、经济损失进行科学评估。

6.2恢复重建

在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事发地人民政府或直属机构负责恢复重建工作。乡(镇)政府、直属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对受灾情况、重建能力、可利用资源进行评估,并认真制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计划,由县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事发地人民政府或直属机构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7附则

7.1预案的管理与演练

7.1.1预案的监督管理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或者应急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县消防大队将根据《国家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和《*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报县政府批准。

7.1.2预案的演练

各重、特大火灾应急机构、县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生态旅游经济区管委会要结合应急预案,有计划、有重点地定期组织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和决策、协调、处置程序,识别资源需求,评估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不断改进、补充、完善各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重、特大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县应急办负责督促预案演练的落实工作。

7.2奖励与责任追究

7.2.1奖励

在突发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7.2.1.1出色完成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7.2.1.2对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提出重大建设,实施效果显著的;

7.2.1.3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7.2.2责任追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责任人,在火灾预防、消防组织、灭火救援等方面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视情节和危害后果,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3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县消防大队会同县公安局制定,由县消防大队负责解释。

生物燃料市场报告篇7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区行政区域范围内行政、企事业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燃煤烟尘污染防治工作。

第三条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区环保部门)对全区燃煤烟尘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区发展和改革、住建、工信、商务、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燃煤烟尘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新建、扩建、改建向大气排放燃煤烟尘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必须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并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部门审查批准。

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之前,其燃煤烟尘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达不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五条向大气排放燃煤烟尘的单位或个体工商户,必须按国家规定向区环保部门申报拥有的燃煤设施、处理设施和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并提供有关烟尘污染防治的技术资料。

第六条向大气排放燃煤烟尘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七条产生燃煤烟尘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

第八条区环保部门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部门有义务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九条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已投入使用的消烟除尘设施,不得闲置或拆除,确需拆除的,必须报经区环保部门批准。

第十条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把消烟除尘设施纳入设备的固定资产管理,定期维护检修,保证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冶金、火电、水泥、建材行业是防治烟尘污染的重点,其行业的主管部门和企业要分期分批对其烟尘污染进行治理,使各烟尘排放点和产尘点的排放浓度不超过排放标准。不能就地治理的生产项目,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可实行转产或搬迁。

第十二条现有工业锅炉、工业窑炉及其它燃煤排烟装置,凡是没有达到排放标准的,应制定规划和计划,分期分批进行治理,对严重污染大气的生产设施,应限期进行治理。

第十三条超过烟尘排放标准,污染严重,难以治理的锅炉,应由区政府组织区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其限期淘汰并不得转让使用。

第十四条新制造的燃煤工业锅炉,蒸发量在1吨/时(含1吨/时)以上的,必须采用机械燃烧,并配置有效的除尘器;蒸发量在1吨/时以下的,必须配备有效的消烟除尘设施,使用新制造的燃煤锅炉,均须符合烟尘排放标准。

第十五条使用各种类型锅炉的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消烟除尘设施和收尘设施的性能、操作规程和维修养护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十六条区住建部门应当统筹规划,在城市建成区统一解决热源,发展集中供热,逐步淘汰分散燃煤锅炉等落后供热方式。

第十七条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不得新建燃煤供热锅炉,已建成的燃煤采暖锅炉按规定需拆除的,必须在要求时限内自行拆除;逾期不自行拆除的由区政府组织环保、住建、公安、技术监督等部门依法。对按要求自行拆除燃煤锅炉的单位,供热部门优先安排接通工作。

第十八条在区政府划定的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内,任何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不得使用高污染燃料,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其他清洁能源。

第十九条城市建成区内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生活炉灶,仍原煤散烧的,由区环保部门责令其限期改灶,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其他清洁能源。

生活锅炉烟尘排放超过排放标准的,应更换或改造为型煤生活锅炉或环保节能锅炉。

第二十条城市建成区内新开业的饮食服务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必须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其他清洁能源,否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批准营业。

第二十一条城市建城区内使用燃煤茶水炉的单位必须限期更换为电茶水炉,不得使用燃煤小锅炉。

第二十二条城市建成区内的洗浴业燃煤锅炉必须限期更换为燃气锅炉或新型环保节能锅炉。

第二十三条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物料,必须采取防燃、防尘措施,防治污染大气。

第二十四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环保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拒报或者谎报燃煤烟尘污染排放申报登记事项的;

(二)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三)燃煤烟尘排放单位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

或者未经区环保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

(四)未采取防燃、防尘措施,在人口集中地区存放煤炭、煤矸石、煤渣、煤灰、砂石、灰土等物料的。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建设向大气排放燃煤烟尘的项目,其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要求,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排污者未按规定缴纳排污费的,由区环保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处应缴纳排污费数额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由区环保部门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对应淘汰的锅炉逾期不淘汰,由区发展和改革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区发展和改革部门提出意见,报请区政府责令停业、关闭。

将淘汰的锅炉转让给他人使用的,由区环保部门或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没收转让者的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下罚款。

生物燃料市场报告篇8

据介绍,国家发改委将继续以秸秆综合利用为核心,实施秸秆气化、秸秆清洁能源运营、秸秆固化成型等综合利用工程;同时组织实施和完善综合资源认定政策,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推进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发电工程。

国家能源局将积极推进农村生物质能利用,实现生物质能电力、液体燃料、燃气和热力等能源的生物原料种植收集、加工销售、利用产业一体化,促进绿色内需经济,构建城镇清洁能源体系。

农业部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生物质能的技术创新,科学推动农村沼气发展,因地制宜开展秸秆能源化示范,实现节煤炉灶和炕的升级换代,推广生物质炉灶。

生物质能是一个交叉产业,既是可再生能源,又属于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范畴。 与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相比,生物质能具有独特的优势:资源来源广泛、利用方式多样化、能源产品多元化、综合效益显著。

它是惟一可转化为气、液、固三种形态燃料并具有双向清洁作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液体燃料、生物质燃气、生物质成型燃料和生物质发电。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程序教授认为,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意义主要表现在:首先,有利于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实现能源多元化,减少中国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其次,有助于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碳排放量,减少空气污染;第三,发展生物质能源也可有力帮助破解“三农”难题,显著扩大内需。生物质能源跟其他可再生能源比,是惟一的一种和农民直接发生“关系”的能源,而且发展生物质能往往对农民有利,因为生物质能原料是从农民手里获得的,所以如果要想解决“三农”问题,生物质能源是一个非常好的“抓手”。

资源丰富 市场广阔

中国生物质能资源广泛,主要有农作物秸秆及农产品加工剩余物、林木采伐及森林抚育剩余物、木材加工剩余物、畜禽养殖剩余物、城市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工业有机废弃物和高浓度有机废水等。

其中可作为能源化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加工剩余物每年约4亿吨,可供能源化利用的林业剩余物每年约3.5亿吨。适合人工种植的能源作物(植物)有30多种,包括油棕、小桐子、光皮树、文冠果、黄连木、乌桕、甜高粱等,资源潜力可满足年产5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需求。

目前全国每年城市生活有机垃圾清运量约1.5亿吨,其中50%可作为焚烧发电的燃料或垃圾填埋气发电的原料,可替代1200万吨标准煤。厨余垃圾还可作为生物柴油的原料,每年可获得量约300万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年产生量约3000万吨,其中约50%可能源化利用。酒精、制糖、酿酒等20多个行业每年排放有机废水43.5亿吨、废渣9.5亿吨,可转化为沼气约300亿立方米。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资源每年约8.4亿吨,生产沼气的潜力约400亿立方米。

《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中国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资源总量每年约4.6亿吨标准煤,目前已利用量约2200万吨标准煤,还有约4.4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

十报告提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过去五年,中国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转移农村人口8463万人。据专家测算,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60%。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研究员王大伟撰文指出,未来,城镇化重点必需转向提高质量和数量并重,在每年提高0.8~1个百分点,新增1300万城镇人口,并同等享有城镇户籍人口公共服务的同时,要重点加快存量农民工市民化。到2020年,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同期基本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据此,每年需要解决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口总量超过2500万。

程序表示,中国的生物质能市场广阔,数亿农民要实现“全面小康”,就得让他们能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服务,即“均等化服务”。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现代商品能源的服务。而目前,中国农民和城市居民享受的现代能源服务差距巨大:2007年城市居民和农民的人均年能源消费量分别是1356kg和271kg标准煤。而且农民这271kg标准煤的消费量中一大半是秸秆、薪柴和粪便,城市居民1356kg的能源消费量则都是煤、气、石油等。

发展迟缓 不温不火

“从目前看,生物能源是惟一能大规模替代石油燃料的能源产品。”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研究员张健表示,而且,生物能源表现出来的环境友好性也是其他能源望尘莫及的,既可以变废为宝,还可以做到连续循环,基本是零排放。

而程序认为,很多人只知有所谓“森林碳汇”,却不知还有汇容更大的“生物质能碳汇”;更不知道在所谓“低碳”、“零碳”之外还有“负碳”的生物燃料。

所谓负碳,是指从人畜粪尿制取的沼气再提纯为生物天然气作燃料,以全生命周期计,其碳排放当量是负值。数据显示,生物天然气作车用燃料,每获得1兆焦做功的能量,碳排放当量是-62公斤。对苦于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加、对策又极为有限的中国来说,生物能源恰如“雪中送炭”。

然而,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却一直步履蹒跚,不温不火。据统计,世界范围内生物质能源占所有一次性能源的比例仅为13%。环顾全球,只有极少数国家真正实现了绿色发展。大力开发生物能源(主要是生物质成型燃料和沼气——生物天然气)的瑞典就是杰出的代表。当前,可再生能源占瑞典一次能源年消费量的比例,已上升到46.35%,而仅生物能源一项,占比就达到31.7%。

相比之下,中国生物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连0.5%都未达到。而且相比太阳能、风能的成倍增长,近5年来,中国生物质能源总量发展严重滞后。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只有生物质发电和生物柴油完成了既定目标,而沼气利用量只完成了大约2/3,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只完成了1/2,非粮燃料乙醇则仅完成了既定目标的10%左右,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的产业扶持政策没有跟上。

从中国“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不难看出,与水能、风能、太阳能等相比,生物质能的投入和推广力度仍显单薄。“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1.6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6100万千瓦,风电70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2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750万千瓦。

7月15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这份文件进一步细化了国务院提出的刺激国内光伏需求的“国六条”,将2015年国内光伏发电装机目标在2000万千瓦基础上再上调75%,今后3年将新增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并首次明确电价和补贴机制以及光伏准入门槛。

目前,生物质能产业化规模和程度最高的还是在发电领域,包括垃圾发电、秸秆发电、沼气发电等。数据显示,国内有上百家生物质电厂,2012年生物质能发电量约800万千瓦,但生物质直燃发电平均上网电价0.75元/千瓦时,远高于燃煤发电成本。

光大证券的研究报告称,生物质能的发展趋势朝生物质制气、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和航空煤油的方向发展,但目前这几个行业尚处在起步阶段,技术不成熟,装备没有产业化。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生物质能项目的专业化市场化建设管理经验不足,产品、设备、工程建设和项目运行等方面的标准不健全,检测认证体系建设滞后,缺乏市场监管和技术监督。成型燃料市场尚未完全开发,农村生物质能项目产业化程度较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生物能源之所以长时间长不大,主要是产业模式比较模糊,产业链条复杂、繁琐。”中投顾问研究员田艳丽说,以秸秆生物质能源处理为例,本意并非是生产石油替代品,而是为了处理农业垃圾。同样,以城市垃圾为原料的生物能源项目也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相对来说,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目的十分明确,因此,在资金投入、产业规划、政策制定上十分容易操作。

原料不足 渠道不畅

据媒体报道,国内生物质发电产业龙头凯迪电力,受制燃料缺乏,过半生物质电厂处于半停机状态。对此,凯迪电力表示,目前公司运行电厂里,确实只有少部分电厂满负荷运转,大部分电厂因缺乏燃料,处于半停机状态的说法基本属实。

刚刚辞职的凯迪电力原董事长陈义龙在6月28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向媒体表示,当初进入生物质发电项目时,确实有些理想化,如今出现很多当初没有考虑到的困难,但生物质发电的方向绝对不会变。他指出,生物质发电和生物质燃油项目,目前最大的瓶颈仍是原料不足。

据江苏省电力行业协会透露,江苏已建成投运的十几家生物质发电厂,家家亏损。曾号称装机容量“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兴化中科生物质发电厂,运行不到一年就因巨亏而停产。

国信集团新能源开发公司副总经理张军坦言,当年积极上马建设生物质发电项目,一方面是国家发展新能源的鼓励政策的吸引,一方面地方政府也承诺帮助企业把秸秆收上来,没想到秸秆收集难,直接影响了发电成本。

最新数据显示,在生物柴油发展的黄金期,国内涉足企业数量一度超过300家,截至目前,这一统计数据缩水了九成。

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国内生物柴油厂家全线生产的就剩下30家了,其他的厂家是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原料供不上、销售打不开、政策扶持不到位是造成多数生物柴油生产厂家停产的原因。

尽管生物柴油的各种指标与石油路径产柴油一样,采用生物柴油的汽车,可减少二氧化硫和铅的排放,但很多车主对生物柴油并不感兴趣,原因在于担心生物柴油对汽车造成损害。

“其实不仅仅是车主,很多地方政府对生物柴油的性能、优缺点也不是很了解,虽然国家在生物柴油方面出台了一些指导性、扶持性政策,但到了地方,执行起来就不是很理想了。”成都益优生化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杨丽鸿无奈地表示。

与生物柴油生产企业一样,原料供应、终端销售的问题同样困扰着燃料乙醇、生物航空燃料、生物燃气等生产企业。

农林生物质原料具有分散性和季节性特点,目前原料收集主要依靠人工和小型机械,运输主要依靠通用运输工具,缺乏完整的专业化原料收集、运输、储存及供应体系,收储运效率低,原料供应不稳定,难以满足生物质能规模化利用的需要。

专家介绍,生物能原料制约是实现产业化的“绊脚石”,一是运输成本,如果超过一定的运输半径,生物原料运输费用成本大幅上升,导致企业无利润空间;二是储存成本,生物质原料的季节性供应使企业储存成本成倍增加。

对于原料不足,程序认为,首先是某些企业乃至少数专业人员做计划时的盲目性;其次,一些生物质能源企业还像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企业那样,习惯于端着国家计划安排、调拨原料的“铁饭碗”,根本不想、也不善于和控制着生物质原料的成千上万的农民打交道。比如,由于没有和农民形成互利的利益“共同体”,有的农民为了多卖钱,就可能会掺杂使假,如在秸秆里泡水、掺土以压秤。因此,厂家必须重视和农民建立互利共赢的关系,从而在数量、质量、价格上确保原料的供应。

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董事长陈义龙在文章中也指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中要创新一种善于同农民打交道的原料收购模式。前期涉足生物质能源的企业在这一点上对困难估计不足。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必须宣传发动亿万农民参与、支持并使其受益;必须依靠各级政府支持建立原料收购市场的诚信体系;必须优化收购系统的业务流程,坚持流程标准化、作业机械化、过程信息化建设;必须像中国每年5亿多吨粮食收购工程一样,取消中间商与经纪人,实行公开透明的阳光收购。

此外,技术也是中国生物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内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和装备处于起步阶段,仍未掌握循环流化床气化及配套内燃发电机组等关键设备技术,非粮燃料乙醇生产技术需要升级,生物降解催化酶等核心技术亟待突破,生物柴油生产技术应用水平还不高,航空生物燃油、生物质气化合成油等技术尚未产业化。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水平低,转换效率有待提高。

政策扶持 市场驱动

近年来,为应对国际能源供需矛盾、全球气候变化等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发展生物质能作为替代化石能源、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积极推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

美国提出到2020年生物燃料占交通燃料的20%,欧盟提出到2020年生物燃料占交通燃料的10%,瑞典的目标是到2020年交通基本不再使用石油燃料。

中国的生物质能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生物质能产业形成较大规模,在电力、供热、农村生活用能领域初步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在交通领域扩大替代石油燃料的规模。生物质能年利用量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780亿千瓦时,生物质年供气22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1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500万吨。

在财政支持方面,欧美国家主要采取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生物质能发展。德国对沼气发电给予电价补贴,瑞典对使用生物质成型燃料采暖的用户提供资金补贴,美国等国家对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实行减税政策。一些国家制定车用燃料中生物燃料含量的强制性标准,推动生物液体燃料在交通领域的使用。

在研发支持方面,欧美国家将现代生物质能技术作为重要的新能源技术。从2009年开始,美国的新能源计划对科技研发投入已经超过了新能源市场回报额。美国凭借其在农业领域的竞争优势,以及在制造技术、酶催化剂、原材料研究和白色生物技术四项技术上的绝对领先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动生物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形成以生物技术、农业和生物能源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增长模式,继续引领世界经济增长。

相对于欧美的政策扶持,中国生物质能产业虽然也有一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但大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且设置门槛过高,补贴力度也不及风能、太阳能。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生物质能专委会秘书长肖明松表示,现在从事生物质能的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很多企业达不到补贴标准。比如秸秆利用项目可获得财政部补贴的标准为,企业注册资金1000万元,年利用秸秆1万吨,这个标准有点高。另外,生物质发电补贴必须要求100%的生物质燃料,而目前很多燃煤机组只需要做很少的投入和技术改造,就可以混烧5%~10%的生物质燃料,但是这类项目也无法获得补贴。另外,企业一般年底上报项目,第二年5月份才能获得补贴,补贴下发的周期太长。

据了解,农业部门对秸秆收储也有补贴政策,但门槛高,要求收储点必须达到6万吨才享受补贴,事实上很少有企业能达到这样的标准。

作为国家鼓励类投资项目,生物质电厂除了享受国家给予的0.75元/度的上网电价外,在规划、用地、环保、税收等方面并无优惠。而纵观生物质发电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无不在价格激励、财政补贴、减免税费等方面展现政府的推手作用。专家建议,对于这样一个朝阳产业,政府应当从秸秆资源分布角度,完善规划布局。同时,建立包括土地、环保、税收、运输等在内的支持发展政策体系,扶持、引导生物质电厂建立完善有序的秸秆收储体制,为生物质发电项目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对于生物柴油的税收优惠,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对利用废弃的动植物油生产纯生物柴油免征消费税的通知》(财税[2010]118号)。从2009年1月1日起,国家对利用废弃的动物油和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的纯生物柴油免征消费税,但需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生产原料中废弃的动物油和植物油用量所占比重不低于70%;生产的纯生物柴油符合国家《柴油机燃料调合生物柴油(BD100)》标准,而且对“废弃的动物油和植物油”的范围进行了专门明确(财税[2011]46号)。

能源专家周勇刚表示,只有通过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大力推广生物质能源,让全社会更加了解生物质能源的价值和前景,才能推动项目产业化。

当然,定价机制和财税补贴激励政策也要分层设计,更加细化,更加照顾到中小企业。为了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健康发展,除了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健全完善政策体系,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提升生物质能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程序指出,目前不少生物质能企业采取“直接、硬挤”的市场策略,这也是有问题的。很多人以为生物质能源只要做出来就有市场,其实不尽然。化石能源占领市场已经有上百年了,生物质能源要想挤占化石能源原有的一部分市场份额,不讲策略是不行的。单单靠国家政策的扶持,比如强制性规定在汽油中掺生物乙醇,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比如现在有若干生物质固体成型颗粒/块燃料生产厂家十分不景气,有的甚至到了倒闭的边缘,这往往是市场策略出了问题。厂家指望颗粒燃料直接在市场上卖,但是多数情况下生物颗粒燃料的价格比煤优势不大,有的还需要专用锅炉,因此必然缺乏市场竞争力。我认为生物质能源要想真正发展,必须努力去找到那个应该能正确发挥作用的地方,即所谓“生态位”市场。

如何理解“生态位”市场?就是说,厂家不直接将颗粒燃料投入燃料市场,而是去“卖”能源服务。例如,不少用能单位需要取暖,需要热水、热气供应,过去它们是依靠烧煤或重油,这样空气污染会很严重。现在请它与颗粒燃料企业签订协议,后者把所有的供暖和供热需求包下来。生物质能企业在满足能源需求而且盈利的同时,还解决了用户原来使用化石能源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生物燃料市场报告篇9

北京博思远略咨询公司所编制的银行贷款用可研报告一般来说分为国内贷款版和国际贷款版两个版本。国内版可称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际版可称为“项目投资及市场风险评定报告”。两个版本编制重点基本相同,侧重项目承办企业资金实力、财务报表、项目投资构成、资金使用计划、财务指标、风险控制、偿债能力等方面,具体目录按照银行要求调整。

360市场研究网特别说明:企业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和清偿实力是可研报告中应重点分析的部分。一般来说更大的规模、更强的盈利能力和清偿实力意味着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但是企业规模的影响力并不显著,而更能体现出企业质地的盈利能力和清偿实力的变量则较为显著,体现出了银行授信时,更看重企业本身的质地,即盈利能力和企业提供抵押的能力。

一般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不大,或者即使发生造成的损失较小,一般不影响项目的可行性

较大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或者发生后造成的损失较大,但造成损失程度市项目可以接受的

严重风险:有二种情况,一是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风险造成的损失大,使项目由可行性变为不可行;而是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严重,但风险发生的概率很小,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项目仍然可以正常实施

灾难性风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发生将产生灾难性后果,项目无法承受

第一章XXX项目总论

1.1 项目基本情况

1.2 项目承办单位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4 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5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6 经济及社会效益

1.7 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XXX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三章XXX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3.1 公司介绍

3.2 公司项目承办优势

第四章XXX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4.1 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

4.2 市场容量分析

4.3 市场竞争格局

4.4 价格现状及预测

4.5 市场主要原材料供应

4.6 营销策略

第五章XXX项目技术工艺方案

5.1 项目产品、规格及生产规模

5.2 项目技术工艺及来源

5.2.1 项目主要技术及其来源

5.5.2 项目工艺流程图

5.3 项目设备选型

5.4 项目无形资产投入

第六章XXX项目原材料及燃料动力供应

6.1 主要原料材料供应

6.2 燃料及动力供应

6.3 主要原材料、燃料及动力价格

6.4 项目物料平衡及年消耗定额

第七章XXX项目地址选择与土建工程

7.1 项目地址现状及建设条件

7.2 项目总平面布置与场内外运

7.2.1 总平面布置

7.2.2 场内外运输

7.3 辅助工程

7.3.1 给排水工程

7.3.2 供电工程

7.3.3 采暖与供热工程

7.3.4 其他工程(通信、防雷、空压站、仓储等)

第八章节能措施

8.1 节能措施

8.1.1 设计依据

8.1.2 节能措施

8.2 能耗分析

第九章节水措施

9.1 节水措施

9.1.1 设计依据

9.1.2 节水措施

9.2 水耗分析

第十章环境保护

10.1 场址环境条件

10.2 主要污染物及产生量

10.3 环境保护措施

10.3.1 设计依据

10.3.2 环保措施及排放标准

10.4 环境保护投资

10.5 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11.1 劳动安全卫生

11.1.1 设计依据

11.1.2 防护措施

11.2 消防措施

11.2.1 设计依据

11.3.2 消防措施

第十二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2.1 项目组织机构

12.2 劳动定员

12.3 人员培训

第十三章XXX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13.1 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13.2 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XXX项目投资估算及融资方案

14.1 项目总投资估算

14.1.1 建设投资估算

14.1.2 流动资金估算

14.1.3 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14.1.4 项目总投资

14.2 资金筹措

14.3 投资使用计划

14.4 借款偿还计划

第十五章XXX项目财务评价

15.1 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15.1.1 参考依据

15.1.2 基本设定

15.2 总成本费用估算

15.2.1 直接成本估算

15.2.2 工资及福利费用

15.2.3 折旧及摊销

15.2.4 修理费

15.2.5 财务费用

15.2.6 其它费用

15.2.7 总成本费用

15.3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15.3.1 销售收入估算

15.3.2 增值税估算

15.3.2 销售税金及附加费用

15.4 损益及利润及分配

15.5 盈利能力分析

15.5.1 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

15.5.2 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

15.5.3 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15.5.4 项目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

15.6 不确定性分析

15.6.1 盈亏平衡

15.6.2 敏感性分析

第十六章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16.1 经济效益

16.2 社会效益

第十七章XXX项目风险分析

17.1 项目风险提示

17.2 项目风险防控措施

第十八章XXX项目综合结论

第十九章附件

1、公司执照及工商材料

2、专利技术证书

3、场址测绘图

4、公司投资决议

5、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6、开户行资信证明

7、项目备案、立项请示

8、项目经办人证件及法人委托书

10、土地房产证明及合同

11、公司近期财务报表或审计报告

12、其他相关的声明、承诺及协议

13、财务评价附表

《XXX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图表目录

图表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表

图表产品需求总量及增长情况

图表行业利润及增长情况

图表 20xx-20xx年行业利润及增长情况预测

图表项目产品推销方式

图表项目产品推销措施

图表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表项目新增设备明细表

图表主要建筑物表

图表主要原辅材料品种、需要量及金额

图表主要燃料及动力种类及供应标准

图表主要原材料及燃料需要量表

图表厂区平面布置图

图表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图表项目人均年用水标准

图表项目年用水量表

图表项目年排水量表

图表项目水耗指标

图表项目污水排放量

图表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方案

图表项目劳动定员

图表项目详细进度计划表

图表土建工程费用估算

图表固定资产建设投资单位:万元

图表行业企业销售收入资金率

图表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单位:万元

图表借款偿还计划单位:万元

图表正常经营年份直接成本构成表

图表逐年直接成本

图表逐年折旧及摊销

图表逐年财务费用

图表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图表项目销售收入测算表

图表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

图表损益和利润分配表单位:万元

图表财务评价指标一览表

图表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图表项目资本金财务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图表项目盈亏平衡图

图表项目敏感性分析表

生物燃料市场报告篇10

 

为进一步提升全区高层建筑抗御火灾风险能力,根据《合川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提升计划(2020-2022年)》,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关于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新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部门指导、单位主责、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原则,扎实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 有效预防和遏制高层建筑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确保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组织领导

成立合川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开展全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相关工作。

三、工作目标

围绕“责、规、建、管、防、改、宣、救”8个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开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五整治、四提升”9项行动,巩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效,综合施策解决高层建筑“人上不去、水上不去、车进不去”等消防安全突出问题,夯实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基础,建立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提升高层建筑抗御火灾风险能力。

四、工作任务

(一)开展五大隐患整治行动。

1.建筑消防设施整治攻坚行动。

(1)攻坚整治消防用水问题。开展高层建筑消防用水问题“回头看”工作。各镇街要组织对前期排查的159栋消防用水问题高层建筑开展复核工作,对整改不到位的高层建筑,各镇街要开展攻坚行动,确保2021年6月底前整治完毕。对新增存在消防用水问题的高层建筑,参照前期整治要求,建立动态隐患清单,由各镇街牵头组织整改工作,按照“一楼一策”制定整改方案,签订责任书,落实整治责任、资金和防范措施,确保2021年12月底前整改到位。

(2)分类整治消防设施隐患。对尚未整改的其他建筑消防设施隐患,区分轻重缓急,分类制定方案,限期进行整改。构成重大火灾隐患的,采取挂牌督办、警示约谈、集中曝光等方式督促整改。建立建筑消防设施隐患滚动排查整治机制和老旧高层居住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清单,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强化消防安全管理。

(3)强化整改资金保障。进一步明确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紧急使用、镇街代修流程。采取“多方分担”“以奖代补”等方式,弥补资金缺口。将整改资金落实困难的老旧高层建筑,统筹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和政府民生实事,采取政府专项债券、财政专项补贴和申请中央预算投资、财政专项资金等方式落实资金,发挥政府兜底作用。

(4)加强整改质量管理。承担整改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等级,鼓励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工程监理。依法查处资质不符合要求,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违法行为。工程竣工后,应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检测,由管理单位、业主代表组织参建各方开展验收,属地镇街、社区、住房城乡建设、消防等部门应参与指导验收。实行整改质量保修制度,明确最低保修期限不低于2年。

(5)巩固整治成效。实施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公示制度,逐栋明确消防安全管理单位和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单位,落实消防设施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措施。对无管理单位、无维护管理资金的,原则上由属地镇街指定管理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并采取购买公共服务方式,委托专业机构负责维护保养。

2.可燃雨棚、突出外墙防护网整治攻坚行动。

(1)强化发动引导。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整治措施,确立整治标准,整治通告。结合老旧建筑改造,发动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等一线力量开展全面排查整治,做实做细群众工作,积极引导业主自行拆改高层建筑可燃雨棚、突出外墙防护网等消防安全隐患点。

(2)开展集中拆改。建立政府补贴、多方分担等整改保障机制,结合市容环境提升、城市更新行动等集中开展拆改。对高层住宅设置的可燃雨棚,进行拆除或更换为不燃、难燃材料;对突出外墙的防护网,进行拆除、更换或开设应急疏散逃生口。对拒不整改的,依法开展联合整治,进行“定点拆除”。2021年12月底前,所有高层住宅可燃雨棚全部完成拆改。结合实际推进多层建筑可燃雨棚、突出外墙防护网等消防安全隐患点拆改工作。

(3)严格日常管理。社区、物业服务企业要切实履行发现、劝阻、报告高层建筑新增可燃雨棚、突出外墙防护网等火灾隐患以及宣传教育职责,发挥日常安全管理前哨作用。大力倡导和推广阻燃雨棚的生产、销售和安装,阻止可燃雨棚进入高层建筑。 

3.深化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清障行动。

(1)严查严治违法行为。公安、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消防等部门要完善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定期通报等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清理影响消防车通行和灭火救援的绿化、市政设施、停车位、广告牌等障碍物,依法查处占用、堵塞消防车通道、消防救援场地的违法行为。对占用、堵塞消防车通道严重的住宅小区,“一小区、一对策”开展综合治理。

(2)缓解停车供需矛盾。编制全区停车场专项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加快停车场建设和停车资源优化利用,通过“弹性停车、错时开放”等手段,盘活社会停车资源,适时调整路内停车服务收费标准,利用差异化的收费政策合理引导车辆停放行为。区住房城乡建委牵头加快全区2021年度公共停车场建设工作进度,确保车位尽早投用;属地镇街督促社区、物业管理单位规划住宅小区室内外停车位。

(3)巩固“生命通道”管理。新建高层建筑消防车通道、消防救援场地标识制作纳入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内容。高层建筑管理单位对消防车通道、消防救援场地的标识、标牌进行全面清理完善,对住宅小区合理设置停车位,车辆实行“一位一车”限量管理。

4.深化用电用气专项整治行动。

(1)强化供电供气设施维护保养。供电供气企业完善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机制,落实产权或管理责任范围设施检查和维护保养责任,排查整治供电供气设施老旧破损、被占压圈围、安全间距不足、私拉乱接等问题。供电企业2021年6月底前全部建立落实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制度。供气企业2021年6月底前完善高层建筑埋地管线基础台账,2021年12月底前完成埋地管线数据测绘和标志标识设置,定期开展设施检查和维护保养。

(2)深化用电用气设施排查整治。非居民用户落实用电用气安全管理责任,排查整治用电用气安全管理制度缺失、责任不落实、设施安装使用不规范等问题,2021年6月底前依法开展用电用气设施检查检测和维护保养。供气企业2021年6月底前完成非居民用户检查,制定居民用户和非居民用户检查计划,定期开展检查、指导服务。供电企业2021年6月底前完成非居民用户,以及非居民用户与供电企业产权连接点及附属设施检查,并根据镇街需要及时提供居民用户和非居民用户检查、指导服务。

(3)深化物业设施排查整治。物业管理单位开展物业管理区域排查,整治责任范围内其他管沟与电力燃气设施间距不足、占压圈围电力燃气设施、电气线路超负荷运行、私拉乱接、电缆井防火分隔被破坏、电动车违规充电等问题。2021年6月底前,解决电缆井防火分隔破坏、电力燃气设施占压圈围问题。

(4)深化醇基燃料违法违规行为排查整治。对高层建筑内非法经营、储存、处置醇基燃料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逐一落实隐患整改责任、时限、任务、措施。物业管理单位切实履行发现、报告高层建筑内非法经营、储存、处置醇基燃料行为的职责,及时发现问题并报相关行业部门查处。2021年6月底前,完成高层建筑内非法经营、储存、处置醇基燃料问题整治。

(5)深化监管执法。各镇街组织相关单位,通过公开提醒、法制教育、联合检查等方式,解决入户难、隐患整改难等问题。相关行业部门对各责任主体综合治理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5.油汽类安全隐患整治行动。

(1)开展全面排查。对高层建筑内非法经营、储存可燃油料等问题逐一清理排查,2021年4月底前,建立隐患台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化解;对排查出的重点群体和人员,及时落实稳控措施,严防失控漏管。

(2)限期整改隐患。逐一落实隐患整改责任主体,明确整改时限和具体整改任务,强化整改措施。2021年6月底前,完成高层建筑内可燃油料非法经营、储存问题整治。

(3)严格依法查处。对责任主体整治工作情况依法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二)开展四大能力提升行动。

1.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提升行动。

(1)推行标准化管理。制定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自查指南和日常检查指引,推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落实物业服务企业等管理单位主体责任。合阳城街道、钓鱼城街道分别开展物业服务管理、社区自治管理试点,召开全区现场会推广试点经验。各镇街、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等管理单位常态开展“三查三清”,及时排查整改动态火灾隐患,加强住宅小区地下空间、底层商业的日常管理,对违规改建、违章动火动焊、违规存放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等情况,应当立即制止,并报告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2)强化网格化管理。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排查纳入城乡社区管理内容和网格员日常工作范畴,加强楼栋管理,建立用电用气安全入户检查、隐患整改联动机制,加强对风险隐患的排查、报告和处理;将高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纳入镇街、公安派出所重点管理范畴,加大消防监督检查、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

(3)加强智能化管理。结合“智慧消防”“智慧小区”建设,推进消防设施、用电用气安全、消防车通道等物联感知终端建设,为高层住宅小区、临街商铺、社区服务机构等安装火灾报警探测装置,实现动态监测、早期报警、自动推送信息等功能。

2.居民消防安全素质提升行动。

(1)深化消防宣传五进。持续深化消防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定期开展消防、用电用气安全公益宣传、曝光违法行为。将《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读本》纳入政府采购目录,高层住宅小区疏散逃生演练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演练。

(2)织密宣传阵地网络。依托“全民消防安全学习云平台”,精准开展消防教育培训。各镇街利用社区公园、休闲广场增设消防体验设施,并按标准建设区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含消防教育场馆、消防主题公园)不少于1个。

(3)培育消防安全文化。将“畅通生命通道”“爱护消防设施”等消防安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建立消防志愿者和品牌志愿服务队,完善热心消防公益力量表彰、隐患举报奖励等制度,将消防宣传教育纳入文化下乡、走基层活动,积极创作消防文化文艺作品。

3.灭火应急能力提升行动。

(1)建强微型消防站。在高层公共建筑、高层住宅小区建设集防火、灭火、宣传于一体的微型消防站,配齐配强人员、器材和装备,健全完善微型消防站人员与消防救援队联勤联训工作机制,定期组织开展执勤训练、应急疏散和灭火救援演练,提升初起火灾处置能力。

(2)配强灭火攻坚专业力量。加强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专业队建设,选拔高层实战经验丰富的骨干担任队员,配齐个人防护、火场通信等专业器材,加强各类高效灭火药剂的储备和应用,提高高层灭火救援实战效能。扎实组织开展辖区无水高层建筑专项熟悉行动,摸清辖区无水高层建筑底数,掌握分布情况,进行分类统计、登记造册,并同步制作修订预案。开展水带铺设、火场排烟、火场破拆、举高作业、疏散救人等专项训练,定期联合相关应急联动单位、微型消防站,开展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实战演练。

4.政策法规保障能力提升行动。

(1)宣传贯彻法规制度。待《重庆市消防条例》《重庆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重庆市消防设施管理规定》《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重庆市火灾事故调查处理实施办法》等法规规章修订后,全面进行宣传、贯彻和落实,进一步明晰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职责。宣传、贯彻市级可燃雨棚、突出外墙防护网管理规范性文件,并制定区级配套文件。

(2)强化标准支撑。待《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技术规程》出台、《消防安全管理标识》修订后,全面进行宣传、贯彻,进一步规范全区消防设施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提升对高层建筑消防车通道、消防救援场地,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疏散等重点对象的消防安全标识化管理要求。

(3)健全评价体系。委托第三方机构独立公正开展综合治理成效评估,将治理成效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内容。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压实责任。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强化统筹协调,建立基础台账和隐患清单,将综合治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对各镇街治理工作做好督促指导。各镇街作为综合治理的基础单元,要落实具体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督促有关单位落实整改到位。高层建筑管理单位要履行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认真开展隐患自查自纠,及时消除消防安全隐患,提升消防安全工作管理水平。

(二)强化统筹,齐抓共管。区级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会商研判、情况通报、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治理格局。各行业牵头部门要加强与责任部门沟通协调,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落实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化解风险矛盾,落实全链条监管,形成工作合力。

(三)强化督导,确保实效。区政府督查办将组织区级有关部门开展联合督查,并建立健全督导检查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对部门、镇街督促指导,每月下发一次情况通报,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督查,将相关情况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内容。对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上报情况不实的,予以通报、约谈和督办;对工作中失职失责、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将严肃问责;对高层建筑发生亡人或有较大影响火灾的,要组织开展火灾事故责任延伸调查,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附件:1.合川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合川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重点任务分解

 

 

 

 

 

 

 

 

 

 

 

 

 

 

 

 

 

 

附件1

 

合川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

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桑子陶   区政府副区长

副  组  长:李文君   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代加森   区应急局局长

刘  芸   区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

成      员:区发展改革委、区教委、区经济信息委、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局、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区应急局、区大数据发展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区委宣传部、区公安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分管负责人。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消防救援支队,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刘芸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区经济信息委、区公安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商务委、区应急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分管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

附件2

 

合川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

重点任务分解

 

专项行动

工作任务

工 作 内 容

责任单位

建筑消防设施整治攻坚行动(牵头单位:区消防救援支队)

攻坚整治消防用水问题

1.开展高层建筑消防用水问题“回头看”工作,各镇街要立即对前期排查的159栋高层建筑消防用水整改情况进行复核工作、对整改不到位的开展整治攻坚,2021年6月底前整治完毕。对2021年度新增的消防用水问题高层建筑,参照前期整治要求,逐楼栋开展整治,2021年12月底前整改完毕。

各镇街

分类整治消防设施隐患

2.对尚未整改的其他建筑消防设施隐患,分类制定方案,限期整改。

各镇街

3.采取挂牌督办、警示约谈、集中曝光等方式,督促整改重大火灾隐患。

区消防救援支队

4.建立建筑消防设施隐患滚动排查整治机制和老旧高层建筑隐患清单。

各镇街

强化整改资金保障

5.明确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紧急使用、乡镇(街道)代修流程。

区住房城乡建委

6.将整改资金落实困难的老旧高层建筑,统筹纳入老旧小区改造和政府民生实事,采取“多方分担”“以奖代补”等方式,弥补资金缺口。

各镇街、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委

加强整改质量管理

7.依法查处资质不符合要求,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降低工程质量,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违法行为。

区住房城乡建委

8.工程竣工后,组织开展检测、复核,实行整改质量保修制度。

各镇街、区住房城乡建委

巩固整治

成效

9.实施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公示制度,逐栋明确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单位和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单位,落实消防设施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措施。

各镇街、区住房城乡建委

可燃雨棚、突出外墙防护网整治攻坚行动(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 委)

强化发动

引导

10.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整治措施,确立整治标准,整治通告。发动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等一线力量开展全面排查整治,做实做细群众工作,积极引导业主自行拆改高层建筑可燃雨棚、突出外墙防护网。

各镇街、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消防救援支队

开展集中

拆改

11.对高层住宅设置的可燃雨棚,进行拆除或更换为不燃、难燃材料;对突出外墙的防护网,进行拆除、更换或开设应急疏散逃生口。对拒不整改的,依法开展联合整治,进行“定点拆除"。2021年12月底前,所有高层住宅可燃雨棚全部完成拆改。

各镇街、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公安局

严格日常

管理

12.社区、物业服务企业要切实履行发现、劝阻、报告高层建筑新增可燃雨棚、突出外墙防护网等火灾隐患以及宣传教育职责,发挥日常安全管理前哨作用。

各镇街、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消防救援支队

13.大力倡导和推广阻燃雨棚的生产、销售和安装,阻止可燃雨棚进入高层建筑。

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区消防救援支队

深化打通“生命通 道”集中清障行动(牵头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严查严治违法行为

14.建立部门联合执法、信息共享机制,持续开展执法行动。

区城市管理局、区公安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司法局

15.对占用、堵塞消防车通道严重的住宅小区,“一小区、一对策”开展综合治理。

各镇街

缓解停车

供需矛盾

16.编制停车场专项规划和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年度建设计划,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

各镇街、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

17.强化停车资源优化利用,通过“弹性停车、错时开放”等手段,盘活社会停车资源,适时调整路内停车服务收费标准,利用差异化的收费政策合理引导车辆停放行为。

各镇街、区城市管理局、区公安局、区发展改革委

深化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清障行动(牵头单位:区城市管理局)

巩固“生命通道”管理

18.新建高层建筑消防车通道、消防救援场地标识制作纳入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内容。

区住房城乡建委

19.高层建筑管理单位对消防车通道、消防救援场地的标识、标牌进行全面清理完善,对住宅小区合理设置停车位,实行“一位一车”限量管理。

各镇街

深化用电用气专项整治行动(牵头单位:区经济信息委)

强化供电供气设施维护保养

20.供电企业2021年6月底前全部建立落实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制度。供气企业2021年6月底前完善高层建筑埋地管线基础台账,2021年12月底前完成埋地管线数据测绘和标志标识设置,定期开展设施检查和维护保养。

各镇街、区经济信息委

深化用电用气设施排查整治

21.非居民用户2021年6月底前依法开展用电用气设施检查检测和维护保养。供气企业2021年6月底前完成非居民用户检查;供电企业2021年6月底前完成非居民用户,以及非居民用户与供电企业产权连接点及附属设施检查。

各镇街、区经济信息委

深化物业设施排查整治

22.物业管理单位开展物业管理区域排查,切实履行发现、报告高层建筑内非法经营、储存、处置醇基燃料行为的职责,2021年6月底前解决电缆井防火分隔破坏、电力燃气设施占压圈围问题。

各镇街、区住房城乡建委

深化醇基燃料违法违规行为排查整治

23.对高层建筑内非法经营、储存、处置醇基燃料问题进行全面排查,逐一落实隐患整改贵任、时限、任务、措施。2021年6月底前,完成高层建筑内非法经营、储存、处置醇基燃料问题整治。

各镇街、区经济信息委、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

深化监管执法

24.各镇街组织相关单位,通过公开提醒、法制教育、联合检查等方式,解决入户难、隐患整改难等问题。相关行业部门对各责任主体综合治理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各镇街

油汽类安全隐患整治行动(牵头单位:区商务委)

开展全面

排查

25.对高层建筑内非法经营、储存可燃油料等问题逐一清理排查,2021年4月底前,建立隐患台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及时进行化解;对排查出的重点群体和人员,及时落实稳控措施,严防失控漏管。

各镇街、区商务委、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消防救援支队

限期整改

除患

26.逐一落实隐患整改责任主体,明确整改时限和具体整改任务,强化整改措施。2021年6月底前,完成高层建筑内可燃油料非法经营、储存问题整治。

各镇街、区商务委、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消防救援支队

严格依法

查处

27.对责任主体整治工作情况依法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各镇街、区商务委、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交通局、区消防救援支队

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提升行动(牵头单位:区消防救援支队)

推行标准化管理

28.制定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自查指南和日常检查指引,推行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

各镇街、区消防救援支队

29.开展物业服务管理、社区自治管理试点,召开全区现场会推广试点经验。

钓鱼城街道、合阳城街道、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消防救援支队

30.各镇街、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等管理单位常态开展“三查三清”,及时排查整改动态火灾隐患,加强住宅小区地下空间、底层商业的日常管理,对违规改建、违章动火动焊、违规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品等情况,应当立即制止,并报告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各镇街、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应急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城市管理局

强化网格化管理

31.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排查纳入综治网格管理内容和网格员日常工作范畴,逐栋建筑明确楼栋长,加强对风险隐患的排查、报告和处理。

各镇街、区委政法委

32.将高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纳入镇街、公安派出所重点管理范畴,加大消防监督检查、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

各镇街、区公安局

加强智能化管理

33.结合“智慧消防”“智慧小区”建设,推进消防设施、用电用气安全、消防车通道等物联感知终端建设。

各镇街、区住房城乡建委、区经济信息委、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公安局

34.为高层住宅小区、临街商铺、社区服务机构等安装火灾报警探测装置。

各镇街

居民消防安全素质提升行动(牵头单位:区消防救援支队)

深化消防

宣传五进

35.持续深化消防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定期开展消防公益宣传、曝光违法行为。

各镇街、区消防救援支队

36.将《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读本》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各镇街、区教委

37.高层住宅小区疏散逃生演练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演练。

各镇街、区消防救援支队

织密宣传

阵地网络

38.依托“全民消防安全学习云平台”,精准开展消防教育培训。

各镇街、区消防救援支队

39.各镇街利用社区公园、休闲广场增设消防体验设施,并按标准建设区级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含消防教育场馆、消防主题公园)不少于1个。

南津街街道、区消防救援支队

培育消防

安全文化

40.将“畅通生命通道”“爱护消防设施”等消防安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建立消防志愿者和品牌志愿服务队,完善热心消防公益力量表彰、隐患举报奖励等制度,将消防宣传教育纳入文化下乡、走基层活动,积极创作消防文化文艺作品。

各镇街、区文明指导中心、区消防救援支队、区文化旅游委

灭火应急能力提升行动(牵头单位:区消防救援支队)

建强微型

消防站

41.在高层公共建筑、高层住宅小区建设微型消防站,配齐配强人员、器材和装备。健全完善联勤联训工作机制,组织开展执勤训练、应急疏散和灭火救援演练。

各镇街、区消防救援支队

配强灭火攻坚专业力量

42.配备举高消防车、大功率水罐消防车、高层灭火无人机等特种车辆和装备,提升实战应用水平。

区财政局、区消防救援支队

法规保障能力提升行动(牵头单位:区消防救援总队)

健全法规制度体系

43.待《重庆市消防条例》《重庆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重庆市消防设施管理规定》《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重庆市火灾事故调查处理实施办法》等法规规章修订后,全面进行宣传。

区司法局、区消防救援支队

44.宣传、贯彻市级可燃雨棚、突出外墙防护网管理规范性文件,并制定区级配套文件。

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消防救援支队、区司法局

强化标准

支撑

45.待《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技术规程》出台后,全面进行宣传、贯彻,进一步规范全区消防设施日常管理和维护保养。

区消防救援支队

46.待《消防安全管理标识》修订后,提升对高层建筑消防车通道、消防救援场地,大型商业综合体安全疏散等重点对象的消防安全标识化管理要求。

区消防救援支队、区住房城乡建委

健全评价

体系

47.委托第三方机构独立公正开展综合治理成效评估。

区消防救援支队、区住房城乡建委

48.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成效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