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十篇

时间:2023-11-06 17:55:17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篇1

【关键词】保护 野生动物 问题 研究

1 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的现状

我国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有着丰富的成就与悠久的历史,为保护野生动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中科院的科学家就立志建立我国的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在1956年,即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此后一系列的保护野生动物的举措,包括找到濒危动物,再度建立自然保护区,都为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我国野生动物所受到的威胁

2.1 生存环境的破碎化

不仅在我国,在全球也是面临着同样的情况,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与日常活动范围正在不断的缩小,不断的分散,造成了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破碎化的现状。随着人类的活动范围的扩大,野生动物被迫改变生存习性,被迫迁移,不断躲避,导致了生存环境的碎片化,许多野生动物在隔绝的生存环境中生存,食物越来越少,近亲繁殖增加,不能正常迁徙,间接导致了野生动物的灭绝速度的加快。

2.2 资源枯竭

随着人类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的扩大,森林不断被砍伐,土地不断被开垦,各种资源都越来越枯竭,野生动物在这种环境下越来越难生存,再加上人类无节制的滥捕滥杀野生动物,更加剧了野生动物的灭绝。

2.3 环境恶劣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不仅污染了城市环境,更污染了自然环境,给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更大的影响,给野生动物造成了健康、遗传等一系列的伤害。

2.4 遗传多样性的退化

由于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的破碎化、生存资源枯竭的加快、环境的污染,已经造成了野生动物当下这一代的生存已经很困难,减少了野生动物的寿命,加速了他们的死亡。生存环境的恶劣导致了野生动物近亲繁殖增加,遗传的单一性,环境的恶劣导致了野生动物体内毒素的累积,更遗传到下一代,导致野生动物的退化,更加不能适应,逐渐导致灭绝。

3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3.1 经济意义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离不开野生动物,很多野生动物都能够为人类提供药材、织物、皮毛、食材等等一系列丰富的资源,保护野生动物,加强对他们的研究、培育、驯养,对人类发展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

3.2 科研意义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科研成果都是由野生动物引发的灵感。通过对野生动物的研究,人类借鉴了很多野生动物的生理构造、生存习惯,对人类的研究、发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从鸟类的飞行开始研究,发明了飞机,对青蛙眼睛的研究,发明了电子蛙眼等等。另外,猴子、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具有更大的研究价值,他们与人类有着亲缘关系,为研究人类学,灵长类动物有着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3.3 对生态平衡的意义

即使在高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人们还是需要保持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而野生动物就是生态系统中不可代替的一部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生态平衡的保持是通过食物链保持着平衡,这种生态平衡不仅要保证物种的品种和数量的相对稳定,还要保证生物的多样性。如果生态系统中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发生了变动,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由此可见,保护野生动物是必须进行的,这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

4 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存在的不足

4.1 相关法律的不完善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本法条就十分不完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央就已经就保护野生动物颁布了法律,在当时这部法律为保护野生动物提供了法律基础,对当时的野生动物资源起到了很大的保护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侵害越来越严重,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恶劣,野生动物保护法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来说已经远远不够,当下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经越来越局限,指导思想也十分落后。

4.2 执法力度的不严格

野生动物对外贸易方面执法就非常松散。在野生动物对外贸易方面,应当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对外贸易,这就决定了野生动物对外贸易的检测应当是一个十分专业的行为,但海关贸易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不具备这一能力,直接导致了执法力度的不严格。

4.3 守法意识的淡薄

由于野生动物能够带来极高的利益,但付出的代价却并没有那么高,直接导致了很多人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另外,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往往都是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我国对于偏远地区的执法力度又不够严格,直接导致了在强烈经济诱惑下的人们守法意识的更加淡薄。

5 加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

5.1 完善立法制度

尽快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现在执行的这部《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经过于落后,很多司法解释十分模糊,使得对野生动物不怀好意的人们钻了法律的空子,也使得有心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的人们无法可依,保护野生动物的活动展开十分困难。

5.2 加强野生动物的研究

加强对野生动物的研究,可以看到更多野生动物的价值,使得国家对于野生动物更加重视,可以加大对野生动物研究的经济投入、科研投入,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加强野外野生动物基地的建设,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专业性等等。

6 结语

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也就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从野生动物保护的现状分析强调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现在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存在各方面不足,最后,对如何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相关人员有着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杰.拍卖国际狩猎动物限额的思考[J].野生动物杂志,2007,28(1):33-35.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篇2

关键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法律制度;动物保护;生态安全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与作用。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野生动物资源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广为人知。在利用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过程中,诸多国家都采用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这一重要手段,试图通过驯养繁殖实现野生动物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合理保护,并通过立法形式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制度进行专门确定。我国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通过驯养繁殖方式拯救的濒危、珍贵野生动物日益增多,为世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进行立法,并初步构建起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法律体系与基本的法律制度。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变化,这一系列基本法律制度与法律体系的缺陷也愈来愈明显,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需要。

1我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

1.1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立法历程

我国早在1950年就颁布了《稀有生物保护办法》,至此拉开了我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立法工作的序幕;1962年,我国出台了《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之后相继出台了《森林与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办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规范,使得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逐步进入到法制化与规范化的发展轨道[1]。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包括宪法、国际条约、刑法以及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诸多法律在内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体系。

1.2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经营管理

我国颁布的《许可证管理办法》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活动进行了明确规定,比如明确要求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出售等行为,必须接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相关管理部门的检查与监督;必须完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统计报表与档案,并要对终止或者变更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经营管理活动予以及时注销登记或者变更等;同时我国在《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也明确要求:引进其他直辖市、自治区、省或者国外的野生动物实行驯养繁殖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预防动物逃到野外;对需要放生到野外的野生动物,负责放生的具体单位必须向当地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过省级主管部门指定的野生动物科研机构的严格科学论证之后,获取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私自将引进的外部野生动物投放于野外,或者因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致使其逃生到野外的,则必须由主管部门限期责令涉事单位或个人将其捕回或者采用其他途径予以补救。

1.3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法律制度

伴随着我国野生动物驯养立法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已逐步构建起了以《野生动物保护法》为核心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法律体系。这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我国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活动确立了指导方针与基本路线,确立了有关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活动的基本法律制度。纵观我国现行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法律制度体系,主要包括资源产权法律制度、行政管理法律制度、驯养繁殖许可证法律制度、狩猎法律制度、保护管理费用征收法律制度、经营法律制度以及野生动物防疫法律制度等[2]。

2我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野生动物的生态安全法律不够完善

我国现行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法律制度并未对驯养繁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态安全问题予以明确规定,这种不够健全的法律法规,极容易引发如野生动物基因研究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还易导致放生或者引种等诸多活动出现不良后果,比如动物园中的稀有动物在得到有效保护的过程中,也丧失了野生动物应有的野性,特别是近亲繁殖导致动物基因的逐步退化[3];另外,我国缺乏健全的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的“硬环境”与“软环境”的法律规定,致使相当一部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场所根本达不到生态安全的标准与要求,甚至部分野生动物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2野生动物的法律定义不够明确

当前我国针对野生动物的法律定义还未形成统一认识,我国当前实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并未对野生动物的定义进行明确规定,只是笼统地划分为濒危的、珍贵的以及具有经济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对于在野外出生还是在野外生存等细节部分并未作出明确定义。通常所指的野生动物涵义主要包括广义与狭义两种:从广义视角去看,人们认为野生动物主要是指一切无脊椎野生动物和脊椎野生动物;从狭义视角去看,人们认为野生动物是指野生的哺乳动物与野生的鸟类。由于对野生动物的法律定义不够明确,致使诸多执法活动无法可依,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规范化与有序化发展。

2.3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保护力度不够

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实现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健康发展的必经路径,诸如要想有效保护华南虎,就必须确保其正常活动所需的50~100km2的栖息活动区域处于良性状态,生态安全的食物链与生物链是华南虎健康生存的基础。然而,近年来我国野生动物栖息地受到破坏的程度愈来愈严重,部分专家指出我国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人们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开发与利用,例如对森林、湿地、湖泊等生态资源的肆意破坏,导致野生动物的栖息场所与生存空间日益恶化,使得可供野生动物正常生存与活动的区域逐年减少。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力度不够,会直接造成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4]。

3我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法律制度的完善路径

3.1拓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保护范围

将我国当前的野生动物等级保护制度转变为普遍保护制度,并辅之以特殊野生动物保护制度与不保护野生动物公布制度。其中,普遍保护制度就是在国家所有权的基础上实行的普遍保护制度,即对野生动物实施国家所有制,将野生动物纳入到国家的法律保护范围内[5]。当前我国对非重点野生动物保护的所有权还不够明确,如《野生动物保护法》中指出野生动物资源归属国家所有,但此处所指的野生动物只包括濒危、珍贵以及具有一定科研或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种类,并非是指所有的野生动物,这就造成部分野生动物的所有权不清晰,导致其缺乏足够的法律保障。因此,通过制订所有权保护制度将所有野生动物都纳入到国家的所有权范围内,确保所有野生动物都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特殊保护制度是指在普遍保护制度的基础上,依据野生动物的栖息区域面积、开发利用程度、种群数量等对其濒危状态进行确定,然后将处于濒危状态的物种纳入到刑法的保护范畴;不保护野生动物公布制度,指的则是在实施普遍保护制度的同时,采用科学论证方式确定苍蝇、蟑螂、鼠类等有害野生物种,包括部分繁殖过量、过快或者对生物链构成破坏的物种,并对这些物种名单进行公示,然后通过捕杀或者组织迁徙的方法进行控制,以此保障生物链的可持续健康运转。

3.2严格限制外来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

“相生相克”是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即外来物种的引进会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虽然我国对外来物种对生态平衡方面的影响早有认知,但当前依然没有确实高效的法律制度对其进行预防或引导。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的外来物种已达到100余种,甚至其中相当一部分已构成了自然种群,比如福寿螺、凤眼莲、豚草等[6],每年给国家带来的损失高达500多亿元。当前我国涉及外来物种方面的法律规范包括《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与《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其中《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针对外来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作出了相关规定,但这一系列规定只对引进的重点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发挥作用,这是由于只有引进来的重点野生动物才能根据国家的法定程序进行驯养繁殖,即只有凭借驯养繁殖许可证才能到国家指定的收购点出售;而对于引进的非重点野生动物,不论是活体还是成熟产品都可在市场上随意出售,增加了外来野生动物逃到野外的可能性。因此,对外来野生动物的引进必须进行严格限制,尤其是要加大力度控制外来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活动,最大程度建立健全针对所有外来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法律规范,从根源上预防外来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的破坏。

3.3加快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生态安全立法

我国目前依然处于生态安全立法的起步阶段,尚无经全国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相关法律,法律法规效力偏低。然而,由于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过程所牵涉到的生态安全问题较多,加之其本身较强的变动性特征,使得生态安全立法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具体应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是完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过程中的生态安全防范法律体系。以野生动物遗传保护为核心,对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以及销售等过程进行法律规范,构建健全的“野生动物遗传谱系”管理档案,推动野生动物的研究、保护与开发。二是完善部门协调机制,提高不同部门之间的联合作战能力。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过程通常会涉及到多个管理部门,因而明确划分各个部门的职能与责任,完善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强化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动能力至关重要。三是搭建信息公布与预警机制平台。提高对野生动物知识的宣传教育与普及力度,强化公众的参与积极性,做到及时公布野生动物安全事件,提升应急处理的能力与水平,将各种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问题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7]。总而言之,建立健全我国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法律制度,完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法律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是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亟需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实施专项立法,通过法律形式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活动进行规范,确保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管理者与主体方之间的行为合法有序,推动人们保护与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提高相关部门监督与管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水平。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法律制度的构建,奠定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根基,促进了野生动物由野外生存繁殖向人工驯养繁殖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动物资源的丰富化与多样化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法律制度研究是实现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治建设的必经途径,更是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立法工作全面开展的根基与前提。因此,大力推动我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法律制度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侯富儒.世界濒危野生动物———虎国际保护的个案分析:纪念中国加入《濒危野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周年[J].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6):47-49.

[2]杨锡涛,周学红,张伟.基于熵值法的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生态学报,2012,32(22):7230-7238.

[3]陈文汇,刘俊昌,温亚利.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经营利用产业化的认识与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2006(1):18-21,43.

[4]张侠,尚建平,赵德义,等.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石家庄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4):33-35.

[5]崔木花.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47-151.

[6]余明江.我国农村反贫困机制的构建:基于“政府—市场”双导向视角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5):5-10,41.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篇3

爱护鸟类的倡议书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________班的________,也是与杭州市爱鸟小使者。 鸟是自然界的精灵,是人类的朋友,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爱鸟、护鸟是少先队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再次,我特向全校少先队员发出倡议:

1、主动学习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知识,遵守野生动物的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宣传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预防禽流感;

2、多植树、种草、养花,保护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为它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3、不伤害、不捕杀、不笼养野鸟等野生动物;

4、对伤害野生动物的人主动劝说,发现捕杀、贩卖野生动物的不法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5、拒食野鸟等野生动物,并劝诫亲朋好友不食用野生动物;

6、遇到受伤、生病的野生动物要及时与相关动物保护部门进行联系,进行救治放生。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争做保护鸟类的小卫士,用我们的行动,用我们的爱心,保护生态,呵护生命,为建设美好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倡议人:

xx年x月x日

爱护鸟类的倡议书二

鸟是人类的朋友,是翱翔蓝天的精灵,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野生动物。鸟类以它特有的鲜艳羽色、优雅动人的体态和婉转动听的鸣声,为人类带来了多彩的春天、欢乐的夏天、丰收的秋天和纯洁的冬天,赢得了人们由衷的喜爱。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与自然和谐日趋受到关注和重视的今天,更应倍加爱护鸟类。

角尾乡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是候鸟越冬迁徙必经之地。每年途经角尾越冬的候鸟达数十万多只,倍受外界的广泛关注,素有雷州半岛候鸟天堂之美誉。故保护候鸟并为其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鸟类保护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非法猎捕、出售、收购、加工、利用等捕杀鸟类资源行为还比较严重。为了有效保护鸟类资源,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倡议:

一.主动学习保护鸟类的科学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牢固树立保护鸟类光荣,破坏鸟类违法的理念,养成爱鸟护鸟的良好习惯。

二.从我做起,摒弃陋习,拒食野鸟等野生动物,劝诫亲朋好友不食用野鸟等野生动物,树立健康、科学的饮食观念和文明的生活风尚。

三.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不伤害、不笼养、不捕杀野生鸟类,保护鸟类的栖息环境,为其取食、饮水和隐蔽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自觉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非法出售、收购、加工、运输鸟类或其产品。

五.对伤害鸟类者主动劝说,发现乱捕滥猎、伤害、贩卖鸟类等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及时检举和控告;发现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的鸟类,及时报告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确保鸟类得到及时救护。

保护鸟类资源,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一个乡镇,同一个责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鸟类资源,建设鸟语花香的绿色角尾而共同努力。共同谱写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美好动人篇章。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篇4

从地球史的角度来看,生物圈的均衡当然是极为重要的,生物专家认为,大约在两亿五千年前,地球经历过最大的物种大灭绝,9/10的海洋物种都告消失。最近一次物种大灭绝是在六千五百年前,恐龙等物种全部消失,残存的哺乳动物才有了生存发展的机会。而到了今天,乃是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时代,每200年来,会平均有一种哺乳动物被灭绝。从1600年迄今,至少已有484种动物和254种植物被灭绝。有鉴于物种灭绝的加速,保存物种、设置特定的保护区,或规定各种稀有物种应予以保护,遂成了近代世界的新标准。

规定某些动植物物种应该保护,基于物种多样性的标准,人们很难反对。但这却很容易出现一种两难的困境。在此有两个例证。

第一个例证是第11期《南风窗》所报道的,1990年中国云南昭通市大山包乡为了设置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特让千名村民迁徙到云南省江城县整董镇滑石板村,但村民到了新地方后,2011年亚洲野象却开始侵入,野象群不仅毁坏了庄稼,甚至夺走了人命。而亚洲野象又是部级保护动物。于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国家应保护稀有鸟类和兽类,但国家对可能更应该保护的人民,为何却保护得不周呢?人与动物孰轻孰重?有没有万全之策?

云南发生保护鸟类而让人搬走,而野象又来赶走人的不幸局面,我就想到最近发生在台湾的猕猴事件。台湾猕猴乃是3级保护动物,不准杀也不准打,已使得台湾许多临近丘陵地带的乡村猴满为患。猕猴是灵巧的动物,它们会成群啸聚,会破坏果园和菜园,有时候还会攻击儿童、路人,台湾的农委会为此头痛不已。考虑要把野猴抓来结扎,要鼓励农民养狗赶猴。但农民都说,这个方法收效极小,野猴不容易抓,用狗赶猴,说不定还会狗被猴欺,甚至惹恼了野猴,去进行更大的破坏。台湾的保护野生动物在猕猴上遇到了“大铁板”。

近代环境主义的观念兴起,保护动植物物种也成为一种流行,尤其是1975年澳大利亚哲学家彼得・辛格倡导“动物权”后,更对保护野生动物和饲养野生动物提出了重要的保护理论。人类以前对野生动物和饲养的动物都太野蛮,的确需要改善。问题是,在讨论到动物权,尤其是野生动物的动物权时,却也出现了许多争议。例如: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篇5

1、我国台湾地区有关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立法台湾地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立法采取的是附属刑法的模式。台湾刑法对此类犯罪规定的特点有:第一,输入或输出保育类野生动物之活体或其产品制品者也构成犯罪,由此可见台湾将引入外来物种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第二,将骚扰、虐待保育类野生动物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2、德国有关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的立法德国刑法典在第25章“应处罚的利己行为”以及第29章“危害环境”之中规定了有关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此外德国也将虐待动物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德国《动物福利法》第17条规定,实施下列犯罪行为的任何人应被判处不超过3年的监禁或者罚金:(1)无合理的理由杀死脊椎动物;(2)导致脊椎动物。①因受虐待而遭受巨大痛苦;②遭受持续或重复的严重伤痛。可见德国刑法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有如下特点:第一,与我国类似的都规定了非法狩猎罪和非法捕鱼罪,但不同的是有一个专门的侵害自然保护区的犯罪规定;第二,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及于其幼子;第三,重视动物福利的保护,规定了虐待动物的犯罪,而且不仅仅限于野生动物。

3、简评纵观以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关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刑事立法,可以总结出如下立法经验:第一,绝大多数国家都将猎捕、杀害、收购、买卖、运输野生动物的行为规定为犯罪。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将引入外来物种造成当地生态平衡被破坏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但是,还没有一个国家将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第二,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立法重视动物福利的保护,普遍将虐待野生动物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彰显出了人文关怀。第三,在对动物的保护范围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保护范围要宽于我国,不仅限于濒危、珍贵的野生动物也包括普通的野生动物,有的还及于其幼崽。

二、完善我国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刑事立法建议

1、增设食用野生动物菜肴罪众所周知,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在我国比较普遍,被捕杀、买卖的野生动物大部分都是被吃掉了,因此不从吃的源头上去管理这种行为,就很难杜绝这种现象。至少对于那些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吃是必须严格禁止的,我们知道,地球上一个物种的灭绝带给人类的危害远非我们所能想象的,因此保持物种的多样性才有利于人类长久持续的发展,才能为子孙后代造福,因此我们不能只图眼前的利益,当世界上所存在的物种越来越少,那么人类的生存也会岌岌可危。并且,在我国有一种观念是“民以食为天”,还有一种古老的观念是“吃什么,补什么”,中国的饮食文化是非常丰富的,因此,只要是能吃的东西咱们都会想方设法拿来吃。而对于有钱有权的人来说,吃高昂的野味更体现的是一种面子,因此吃野生动物的这种行为在我国尤为恶劣。因此,我国也具有开世界之首创,立食用野生动物菜肴罪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必要性。我们建议在刑法第341条之后增加一款食用野生动物菜肴罪。

2、增设故意残害、虐待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故意残害、虐待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它使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身体残缺,进而失去生存能力,与捕杀无异。但是,以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将所有虐待动物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还不现实,但处罚残害、虐待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建议在刑法第341条之后增加一款故意残害、虐待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篇6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自然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生物多样性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是分享的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保护动物倡议资料,欢迎参阅。

倡议书一

广大市民朋友: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自然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生物多样性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山海河湖,花鸟鱼兽,挺拔的大树,脚下的绿茵,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呼吸着新鲜自由的空气,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享受着多样的环境带来的愉悦。

x月xx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球瞩目的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即将召开,届时将有近200个国家/地区代表齐聚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大计。为积极响应大会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切实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此,向全市广大市民朋友们发起如下倡议:

No.1行动起来,传播理念,从我做起。

关注生物多样性,学习生物多样性知识,传播生物多样性知识,传播绿色理念,追求绿色时尚,积极参与环保宣传和环保实践,从自身做起,关注生态环境,提倡绿色生活,保护湿地,保护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

No.2走进自然,保护自然,深入宣传。

走进大自然,发动亲友和身边的人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不饲养外来入侵物种动植物,不买卖、食用或使用野生动物制品,不破坏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

No.3注重实践,争当义工,带动周边。

生产和生活中选择环保、自然、可回收等环境友好型材质或产品。积极推行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回收、环保义卖、上下班骑单车、志愿服务等对环境有益的活动。发动身边的亲友和同事积极投身生态和环保事业,呼吁人们绿色消费,倡导健康、平衡和对环境友善的生活方式。

倡议书二

全县广大群众、朋友们: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为了保护和拯救野生动物,使野生动物和我们共享一片蓝天,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伸出我们的双手,献出我们的爱心,以实际行动珍爱野生动物,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为此,县林业局倡议:

1、认真学习保护野生动物及防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相关知识,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目的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保护观念。

2、从我做起,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不食用野生动物,树立饮食文明新风尚。

3、不滥捕、不猎杀、不买卖野生动物,做文明、守法、有爱心的好公民。

4、坚决同非法捕捉、经营、贩运、加工、制作、销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行为做斗争,严厉打击各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5、任何人发现不明原因受伤、病危、死亡的野生动物及时向林业部门报告。

倡议书三

亲爱的老师及家长朋友们:

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但同时也是天然“病源库”,是寄生虫、狂犬病、鼠疫、冠状病毒等许多人兽共患病的携带者和自然宿主。为加强我县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有效预防野生动物携带病毒引发疫情的危害,我们向广大教师和家长发出倡议:

一、充分认识保护野生动物和防控野生动物疫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正确的保护野生动物观念。

二、倡议大家摒弃“野味滋补”的伪健康观念,不以食用野生动物为乐。不参与并自觉抵制盗捕盗猎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共同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三、自觉遵守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配合林业部门及公安机关依法打击非法猎捕、滥杀、出售、贩卖、收购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110。

四、发现不明原因受伤、病危、死亡的野生动物及时向林业部门或公安机关报告,禁止徒手抓拿、食用或出售。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保护生态,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共建生态文明,造福子孙后代!为此,我们向广大师生和家长发出倡议:拒食、拒买、拒售、避免接触野生动物,争做文明市民。

倡议书四

全市卫健系统干部群众: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天然的“病源库”,是狂犬病、炭疽、布病、鼠疫、冠状病毒等许多人兽共患病的携带者和自然宿主,为加强我市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有效减低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危害,保障我市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市卫健委向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干部群众发出倡议:

一、认真学习野生动物保护法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相关知识, 充分认识保护野生动物和防控野生动物疾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正确的保护野生动物观念。

二、倡议大家摒弃“野味滋补”的伪健康观念,不以食用野生动物为乐,不以用野生动物招待来客为荣,不参与并自觉抵制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行为,共同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三、自觉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劝说、阻止、举报各类非法猎捕、滥杀、食用、出售、贩卖、收购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违法行为。

四、发现不明原因受伤、病危、死亡的野生动物及时向林业部门报告,发现有非法经营、食用野生动物的及时向林业部门和公安部门举报。

倡议书五

广大市民朋友: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地球大家庭的一员,但同时也是天然的“病源库",是狂犬病、鼠疫、SARS等冠状病毒的携带者和自然宿主。销售和食用“野味”不仅存在违规违法的风险,也可能给人类带来不可预知的严重伤害。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全市上下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为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击战不懈奋斗。在此关键时刻,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向全市广大市民朋友发出倡议:

一、充分认识食用野生动物的健康风险,摒弃“野味滋补”有特殊功效的伪科学、伪健康知识,管住自己的嘴,远离“野味”,树立健康饮食文明新风尚。

二、不做与野生动物接触、合影、喂食等行为,不将野生动物作为宠物饲养,不随意放生、丢弃野生动物。

三、不打扰野生动物栖息、繁殖、活动环境,发现鸟类等野生动物活动异常或不明原因受伤、病危、死亡的情况,不要捡拾,要及时与当地林业和野生动物主管部门联系。

四、坚决不参与野生动物交易,发现各类非法猎捕、滥杀、食用、出售、贩卖、收购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违法行为,应立即向当地林业和野生动物主管部门举报。

五、远离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场所,发现不执行“对辖区内野生动物养殖场所实行全面封控隔离”规定的,请积极向当地林业和野生动物主管部门举报。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篇7

关键词:动物园;动物保护;公众支持



1 引言

动物园是饲养和展示野生动物的公共活动场所,是野生动物迁地(移地)保护的方式之一,它面向公众具有传播动物知识的科普教育作用,也为野生动物的科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平台。动物保护是动物园的主要职责和功能之一,与科研机构、保护区等保护机构相比,动物园在动物保护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动物园是多种动物汇集的场所,野生动物是动物园的主体,也是动物园展示的主要内容。动物园所面对的是广大公众,在参观动物园后,人们可以了解相关的动物知识,为动物保护打下广泛的群众基础。动物园通过饲养并繁殖一定种类、数量的野生动物,可以保存一些在野外濒临灭绝的物种。然而,单纯的依靠官方或政府进行组织是不能充分实现动物园的动物保护功能的,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广大公众的支持,但目前公众不能完全理解动物园的动物保护工作和意义,动物园动物保护领域的公众支持建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保护方与支持方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本文提出了几点动物园动物保护公众支持建立的途径,以期为动物园更好的开展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2 动物园动物保护功能概述

动物园经营的大背景是全球60多亿人类的存在、活动及其欲望的影响所导致的令人担忧地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环境。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消失和破碎、人类蓄意的捕杀行为、与外来物种(包括驯养的和引进的)的竞争、环境污染以及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等等,使得许多野生物种从地球上消失了,动物灭绝的速度呈现出快速而大比率的趋势。因此,动物园的任务主旨一直贯穿着保护、教育和研究工作,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

作为动物园的基本功能之一,动物保护功能本身就是动物园存在的基础前提,可以说,动物园本身就是动物保护的起始地,其自身就是保护中心,支持许多形式的保护活动。国外学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对动物园的存在抱有质疑,正因为动物园具有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功能,是野生动物迁地(移地)保护的一种形式,它的存在才具有了不可替代的意义,这也是动物园一直延续至今的意义。动物园的保护工作主要包括适当的捕获动物并进行储备,以此建立一个安全网,防止野外物种的灭绝;维持这种状况并适当地尽可能地引入动物;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为动物保护领域作出显着贡献。

从动物园正式建立并向公众开放以来,到动物园的游览者的数量总是令人惊愕的,动物园确实提供了一个关于认识和保护野生物种的大众教育的显着机会。可以说,“每一位到动物园游览的游客均是一个证明关于保护神奇大自然、自然选择产品以及相关信息的机会。”很长一段时间,动物园变得更像是保护公园,将动物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展示,甚至趋向于与植物及其所在的生境一起让游客观赏其自然习性。但是,大多数到动物园游览的游客只是出于好奇心,主观思想上并没有直接意识到动物园的动物保护功能,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寻找一些途径来传达动物园的有效保护功能。动物园在动物保护领域具有协调作用,动物园的动物保护工作集中于日益需求的以下几个领域,如何对待和照顾动物;游览者及饲养者自身直觉的理解动物的热情;动物园严格执行国家和政府的各项标准并进行实践;坚持动物园自身需求的一系列管理。

3 动物园动物保护的公众支持的建立

3.1 动物园动物保护功能的公众认识

在理解保护这个概念之前,人们需要知道如何定义一个确切的有机体的特征、行为、习性和对其他有机体及环境的影响等等这些概念。进一步说,人们必须学会更好的理解种群的大小,种群在过去几十年中的改变及产生改变的原因,之后人们才会重视动物园所面临的困境,才会致力于拯救生物多样性。游客通过学习建立对其他生命的天生的好奇心来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动物园可以通过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性概念的交叉来带动游客学习保护的兴趣。

3.2 公众支持建立的途径

3.2.1 标识牌、解说系统的直接信息传达

所有的动物园都设有对每一种野生动物物种进行介绍和说明的标识牌和解说牌,以便人们在观赏动物的同时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动物,标识牌和解说系统的设计直观的向公众进行了信息的传达——在自然界除了我们人类,还有许多其他物种的存在,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自然环境并不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

动物园正是通过提供关于物种及其自然习性的知识提升了公众教育并唤醒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标识牌和解说系统的有效利用依赖于规划设计人员的创意和构思,尽管目前文字类的说明牌、宣传橱窗对游客的吸引力普遍不高,但是通过有趣味性的标识牌和解说系统的展示和说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向公众传达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

3.2.2 动物标本馆、自然博物馆和科普馆的主观映象传递

动物标本馆、自然博物馆和科普馆是对动物园里展出动物的补充,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不是所有的物种都能以活的姿态在动物园里进行展示,标本馆、博物馆和科普馆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可以扩大展出动物的种类和丰富度。运用硬、软件先进设备、设施,通过标本、图片、视频以及多媒体进行丰富多彩的生动展示。对比较珍贵的野生动物制作说明图片,对动物园的起源、发展、功能、作用、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入园史、认养动物情况等作简要介绍,让游客在欣赏动物照片的同时阅读文字,使其对不同动物有较全面的了解。充分利用死亡动物毛皮标本、动物骨骼标本、动物内脏标本、动物衍生物及身体某部分组织的标本进行直接的、系统的动物知识介绍。这样游客就能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活史和进化史,了解自然创造的万物,在科普教育的同时也能激发公众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热爱之情,从而让公众意识到动物保护的必要性,减少人们滥捕滥杀、嗜食野生动物的行为,增强动物园的吸引力。

3.2.3 动物表演及动物与游客互动的趣味引导

动物表演应该本着向游客传达野生动物的可爱性的思想,动物遵循人类的意愿并模仿人类的一些行为和动作说明在一定程度上人类与动物是可以通过某些特殊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人类与野生动物并不是敌对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伙伴关系。

动物园内一些动物与游客互动的项目设置可以增进游客对动物的情感意识,参与性的活动则能够起到很好的互动效果。但前提是这些项目的设计原则应该完全符合保护动物的主旨,在可操作和可控制的前提下进行,游客与动物的亲密接触能让游客体会到动物的可爱之处,引导并唤起游客保护动物的意识。

3.2.4 互联网的宣传和推广

在当今的信息和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是我们广泛而又快速传播信息的手段,动物保护工作同样也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一工具。通过互联网,动物园通过提供诸如动物园介绍、物种幸存计划和繁殖培育等案例来描述其保护工作。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尽可能地形成一个庞大的动物园网络,让公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轻易地了解和掌握动物保护信息,并自愿加入到动物保护工作中来。

4 结语

动物园动物保护领域的公众支持建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动物园并不是直接积累保 护利润,它只能减少潜在的生物保护发展的困难,其保护能力也是有局限性的,无论是公益性质的动物园还是私营性质的动物园,公众的支持对动物园事业的发展和野生动物的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动物园只有不断增加引起重视的保护活动和研究领域才能圆满完成其野生动物的迁地(移地)保护工作。



参考文献:

张文东.动物园建设与动物保护.林业规划调查,2003,28(1):78~80.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篇8

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就“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维护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这一专题做交流发言,经过查阅资料、深入学习,我梳理了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关于生态文明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述

于2014年3月7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指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谁不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游?从这一意义上说,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在党的会议讲话中再次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提出的“两山”理论,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义,科学论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逻辑关系,给从事林草工作的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十足的信心。

(二)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论述

于2015年12月2日在考察津巴布韦野生动物救助基地时的讲话中强调,中国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和拯救繁育工作,严厉打击野生动物及象牙等动物产品非法贸易,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加强宣传教育,民间团体等也积极参与此项工作,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群众基础不断扩大。同时,中国认真履行野生动物保护国际义务,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国际合作。

原国家林业局报送的《关于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的报告》上,在批示中指出,大熊猫保护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促进野生种群复壮,提升大熊猫保护管理水平。

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表明,野生动物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关于人兽共患病防控重要论述

2013年4月19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以来,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疫情防控。疫情发生地区要把救治患者作为第一任务,努力减少死亡病例,同时做好流行病学观察、研究,严格控制传染源。要加大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措施的普及落实,增强人民群众自觉防护意识,加快疫苗研发,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提高全社会科学防治水平。要准确疫情信息,加强舆论引导,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国家林草局是国务院防控H7N9禽流感疫情机制成员单位,在国务院联合督导检查、野鸟H7N9禽流感溯源排查等工作中,也做出了应有贡献。

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安全、生物安全等重大决策部署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决策部署

于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于2015年5月2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对公共安全,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高度警觉,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意义,牢记公共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的道理,自觉把维护公共安全放在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中来认识,放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来思考,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来把握,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二)“防控非洲猪瘟”重大决策部署

一是2018年8月初,非洲猪瘟疫情首次在我国确诊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胡春华副总理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专题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履职尽责,抓好落实,切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是国务院应对非洲猪瘟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成员单位,承担着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防控任务。

二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8〕10号)明确要求“林业和草原部门要强化野外巡护,对野猪疑似病例要按规定采样送检”。并在任务分工中明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负责组织做好野外巡护,加强对野猪的巡查,发现野猪疑似病例,要按规定采样送检,会同有关部门快速采取隔离控制等措施;组织开展野猪非洲猪瘟的监测工作。”

三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8〕12号)明确要求“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入位、主动配合、主动作为,形成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林业和草原部门要强化边境地区野外巡护,对野猪疑似病例要按规定采样送检”。并在任务分工中明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要与农业农村部共同负责在继续做好全面监测排查基础上,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监测排查工作;强化边境地区野外巡护,对野猪疑似病例按规定采样送检”。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篇9

一、 野生动物致害国家补偿的法理基础

不言而喻,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属于生态补偿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我们要明确的是,所谓生态补偿就是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实行生态保护外部性的内部化,通过制度设计解决好生态产品消费中的“ 搭便车” 问题,以及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好生态投资者合理回报的一种制度。豍关于此,有两种说话,首先,按照特别牺牲理论 ,为了国家和社会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是必要的, 但公众受益的国家行为造成的损害应由公众负担, 由个人负担是不公平的, 所以国家应该从公众的税收 即国库中支付一定的补偿费用, 以弥补少数受到损害的个人。此外 ,公共负担平等理论也认为 ,在民主与法治社会中 ,国家行为的受益者是社会全体。 因此 ,社会全体也应该承担国家行为造成的损害 。如果个别或部分公民为社会承担了特别的义务或受到了特别的损害, 国家就应给予他(他们) 特别的补偿 ,以将个别或部分人因公共利益受到的损失转由全体公民分担, 因为国家补偿金来源于税收 ,而税收取之于全体纳税人, 从而实现公共负担平等分担。豎事实上,公共负担平等理论与特别牺牲理论是相通的,基本相似的, 前者是结果 ,后者是原因, 正因为个别人为社会利益做出了个人牺牲,所以受益公众应当公平负担这种损害,通过国库形式支付给特别受害人以补偿,这样,才能恢复社会公众之间负担平等的机制。

大体上讲,在法律上有两大分类:人和物。人属于法律实体,具有法律人格。动物属于“物”,与“人”相对,具有同人根本不同的法律地位,没有法律人格。豏野生动物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 它们不能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野生动物损害的责任只能由其所有者和 “监护人” 即国家代为承担 。按照特别牺牲说和公共负担平等说, 对于那些为了保护国家和社会共同财富—野生动物而受到侵害的人 ,其所遭受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理应得到受益人即国家和社会的必要补偿, 由受益的全体公民对这一部分特别的牺牲共同分担责任, 这是完全公正和合理的。国家补偿就是缓解野生动物保护和受害人之间矛盾的剂, 它既能有效地解决受害人的损害问题 ,又体现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救济途径, 也完全符合公平正义的法理价值要求。

二、 我国野生动物致人损害国家补偿制度的的缺陷

(一)补偿主体模糊不清。

补偿是一种权利保障和利益平衡机制的现代法律制度。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明确补偿主体。《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 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这条规定导致了在实践中确定补偿主体不具有可行性。首先,将补偿责任推给当地政府,这不符合公平合理的原则。因为野生动物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其次,到底地方政府是哪一级?省级,地市级还是县级?法律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导致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补偿主体不明,各级政府相互推卸责任的局面。再次,虽然要求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但地方政府为了减轻当地的财政支出,迟迟不肯出台关于这方面的规定, 同时由于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且容易发生肇事事件的是一些偏远贫穷的省份,它们在财政上也无力进行补偿。豐到目前为止,仅有云南、陕西、吉林等省颁布了野生动物致害的补偿办法。因此这就导致了在具体的补偿实践中无法可依,找不到确定的补偿主体,受损者的利益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补偿。

(二)补偿标准低。

陕西、云南省就算仅对直接损失进行赔偿,各地政府的补偿数额还是偏低的,远低于受损的数额。 在补偿实践和理论过程中,都主张对不同级别的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害给予标准不同的补偿,即分级分类补偿。如有人主张,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致害的,补偿80%或90%以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致害的,补偿70%或80%以上;地方重点保护动物致害的,补偿标准由各省自行制定,但不得低于一定幅度,如60%。豑在实践中确实也是这样执行的。虽然这种按级别划分的标准很好地反映了野生动物保护的轻重缓急,但是对受到损害的居民是不公平的,因为对受损者来说,不论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是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的损害是一样的,并不因野生动物级别不同就有所区别。

(三)补偿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我国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往往是经济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例如云南、贵州、吉林、陕西、等省份。第二,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筹集资金的渠道可以是政府财政资金,也可以是社会资金。但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政府资金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中起到了主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尤其是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补偿方式是指补偿主体采用何种途径来实施补偿,是补偿活动的具体形式和补偿制度的载体和运行环境,科学的补偿方式能促进补偿机制逐步朝着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补偿的激励功能和抑制约束功能,无论是对补偿主体还是补偿对象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豒我国目前的补偿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经济补偿,表现形式为财政转移支付,项目资金支持等。

(四)补偿制度实施性不强。

我国除了云南和陕西两省有野生动物致人损害具体赔偿办法外,其他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则没有制定相应的野生动物致人损害具体赔偿办法,虽然他们都在其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或办法中规定了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规定,但是其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不利于实际实施,甚至还有部分省忽略了当地的实际,大量照抄照搬国家的法律体例和内容条款,不仅未能很好地细化和补充国家的法律,而且未能形成地方特色,地方的许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

三、 我国野生动物致人损坏国家补偿制度的完善

(一)明确补偿义务主体。

国家对野生动物资源享有所有权,应当是损害补偿的义务主体, 野生动物造成的损失由国家补偿, 这是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兑现法律对民众的承诺。但由于国家是一个抽象的政治主体,受害人无法直接请求抽象的国家承当具体的补偿义务, 因而, 作为国家利益代表的政府就有义务对受害人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而成为补偿的义务主体。野生动物致害频繁的地区, 往往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 县级和乡级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较弱, 受害人难以得到合理的补偿。

因此,建议将中央政府纳入补偿义务主体。当然, 中央政府成为补偿主体, 并非直接参与补偿程序, 只要将补偿资金下划给地方政府即为履行了补偿义务。损害补偿的义务由中央、 省级、 地市级、 县级政府共同负担。至于各级政府间补偿资金承担的比例,笔者建议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由法律作出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之间可由各省级政府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在补偿办法中作出具体规定。

(二)明确免责事由。

免责事由,即国家不予补偿的情形。一般情况下,“无人为过错”是国家补偿的条件,即野生动物在无人为过错的情况下造成损害的,国家应给予补偿。以下两种情形,国家免予补偿:一是完全是受害人的过错,例如,受害人在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过程中受到野生动物伤害,或者是未经许可到保护区进行耕作或放牧而受到损害等,由受害人自己承担,如果是受害人部分过错的,则国家部分补偿;二是第三人的过错,比如,第三人故意激怒野生动物攻击受害人,则损害应由该第三人承担赔偿。

(三) 明确补偿的标准。

对于补偿标准,笔者建议参照《 国家赔偿法 》中有关赔偿标准的规定 ,特别需要明确的是,对于 《野生动物保护法》所规定的“ 损失” ,应包括:直接财产损失 间接财产损失(如因设立自然保护区等给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造成自由使用限制的、造成该地价值降低的损失,即应增加的收入没有增加) 野生动物对无过错的人造成的生命和健康损害损失 同时,在国家立法的层次上对于野生动物导致的损害,其计算标准应该有一个总的规定 对于财物损失,按照当地最近单位时段市场价格计算财物损失价值 对于人身损害赔偿,也可以参照《 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计算,同时还要确定精神损害补偿的标准。

(三)补偿的资金保障。

为使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国家补偿有坚实的资金保障,应该建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专项资金,即补偿基金,补偿基金应该专管专用,基金来源主要由中央财政来承担,省 、市、 县地方财政配套分担一定比例同时,应广泛吸纳社会各项资金,如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利用收入 鼓励社会捐赠,也可以探索设立野生动物保护或生态环境保护等完善野生动物致害救济制度,积极探索新的救济手段,将有利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有利于维护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与人类的发展才能更健康。

项目基金:本文系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2011年“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法律问题研究”的项目成果,项目编号:3122013240166

(作者:浙江农林大学法政学院硕士2010级,研究方向为环境法基本理)

注释:

杨从明.浅论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及原理,林业与社会,2005,13 (1).

骆元卡.野生动物致害的国家补偿及其法制完善,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19(1).

曹菡艾.动物非物-动物法在西方,2007(11)

吴 婧 、许 敏.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国家补偿制度初探,法制与经济,2009,11(221).

黄松林、 王跃先.野生动物致人损害补偿制度如何完善.中国绿色时报,2002,12-27(4).

韦惠兰/贾亚娟/李阳.自然保护区林缘社区野生动物肇事损失评估及补偿问题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2).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篇10

鸟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人类的好朋友,是自由与生命的象征。因为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有了鸟儿,才有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有了鸟儿,才有更美丽的蓝天,更和谐的生态。人类离不开鸟儿,保护鸟儿就是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自己。爱鸟、护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每年的4月4日至4月10日是安徽省爱鸟周,为进一步在全县加强生态环保教育,普及鸟类知识,增强爱鸟护鸟意识,珍惜自然资源,养成爱鸟护鸟的良好习惯,在此,颍上县公益志愿者联盟协会特向全县市民发出倡议,希望大家都加入到我们爱鸟护鸟的行列中来。

一、主动学习鸟类保护知识,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宣传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

二、多植树、种草、养花,保护鸟类的自然栖息地,为鸟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

三、不伤害、不捕杀野鸟,不掏鸟窝,不拾鸟蛋,不把鸟儿当作自己手中的玩偶;

四、对伤害鸟类者主动劝说,发现捕杀、贩卖鸟类的不法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五、提倡观鸟,反对关鸟,不笼养野生鸟类。只有这样才能在自然中与鸟一起共享自然的美丽;

六、拒食野鸟等野生动物,并劝诫亲朋不食用野生动物;

七、捡到受伤、生病的小鸟要及时进行救治,并放飞。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争做保护鸟类的卫士,用我们的行动,用我们的爱心,保护生态,呵护生命,让我们手牵手,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共同营造一个温暖的小巢,让鸟儿自由地飞翔,甜美地休憩,为建设颍上美好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