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3:13:58

保护区

保护区范文篇1

大家好!

今天在台上向各位作2010年工作总结,是我人生经历中的一个过程,内心紧张而激动。

总觉得还没来得及细细揣摩自己在这一年中的所获得的千般感受,2010年已经进入了当我细细回顾年回首这一年走过的路,总能让自己陷于不可自拔的回忆和感叹中。2010年是我人生旅程中转折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在自己的岗位上迎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思考意味着这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年代。

而摩天岭保护区在迎来了第6年头,机遇和挑战并存,自己感到责任和胆子更加重了,回顾以往走过的艰难历程,成绩已经成为过去,新的项目对我的人生来说亦是一次全新的开始,空闲之余我常常在思考着要以何种心情来诠释刚刚过去一年。回想起一年以前,领导将这负重担压在我身上,我很感谢领导的信任,一年来。我在各位领导的关怀和批评指导下。爱岗守业,配合各项工作,在自己的岗位忠实的履行了自己的职责。辛劳和泪水并存,也是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也是我转变了很多,思考的更多。这些转变都是不知不觉中积累出的,或者说是冥冥之中的一种人生选择。过去的那些工作的日子里,充满了激情,也饱含着泪光,甚至也有过挣扎,在一次次推动自己前进的路上,我面对着从来没有面临过的境遇,在领导的指引下和同事的帮助下,学会了如何做好本职的那些工作,懂得了应该品味的人生滋味。在此,我向2010年关心和帮助过我的各位领导和同仁道一声:谢谢!现在,我向大会作2010年度述职报告,请予审议。”

一、个人工作回顾

(一)项目情况

作为保护区副主任。自己如履薄冰,工作学习丝毫没有懈怠,在利用有限的学习机会,自己多渠道刻苦学习,不耻下问。也是自己积累的更多,懂得了如何抓住机遇,多申请项目,提高保护区知名度,在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在wwf(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社区共进项目即将结束的情况下,结合项目实际,具体分析,构思并撰写了2010年wwf的能力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报送稿,最后该项目得以申报成功并实施。今年4月份在野外巡护监测的工作间隙,利用一切利用时间撰写2010年能力建设项目中管理计划的核心部分,并完成了组稿校对工作,由于管理计划涉及面广,内容较为全面,自己从来没有叫过苦,发过牢骚,默默无闻,经常利用节假日,自觉的撰写,管理计划送评稿多次修改,得以完成,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现在进入最后的完善和修订中。能力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要求及时完成了自己应该完成的工作。通过《陕西摩天岭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的撰写,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次漫长而又短暂的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在工作的挑战中我认识到了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二)完成的其他工作

(1)在今年5月-------7月间,根据局临时安排,参与了全国森林一类资源的外业调查工作,全局共有调查样地10个,覆盖三个林场,自己参与并实际调查了7个样地,并较为准确的完成了所有调查样地的航迹记录,并协助完成了局所辖区域的所有全国森林一类资源连续清查部分内业整理工作。

(2)顺利完成了国家林业局对保护区的《陕西摩天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评估》、wwf对《陕西摩天岭省级保护区的项目评估》,由于评估工作安排时间紧,所要提供的资料及其附件内容多,自己加班加点撰写《陕西摩天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评估报告》,并根据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专家评估和正式印制上报的工作。结合我们实施wwf社区共进项目和能力建设项目情况,精心准备汇报材料,也较好的通过了专家的评估会议。通过评估,使我更加对我们保护区的工作情况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也看到了我们保护区和其他保护区的差距,也坚定了更加努力工作的决心。

(3)野外巡护工作

巡护监测工作是保护区每年的工作重点,具体规程技术要求严格,也纳入了国家林业局的大熊猫巡护监测监管的范畴内,对各项数据要求更加具体严格。自己身先士卒,克服种种困难,带领保护站同志,风餐露宿,住帐篷,吃咸菜啃方便面,总是将最远的线路留给自己,在保护站的通力支持下,顺利的完成了年度野外巡护监测工作,并按时将保护区巡护监测数据上传提交数据管理网。

(三)政治思想工作

加强学习,注重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坚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用马列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级工作会议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保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一年来,共写心得体会、学习笔记累计10000余字。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符合中央提出的“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真正做到思想认识达到新高度、能力素质得到新提升、解决问题取得新成效、创新机制实现新突破、科学发展再上新水平;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学以致用,取得了明显效果。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更新知识结构,重点加强业务和政策法规知识的学习,努力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

二、工作中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一年来,自己参与的各项工作情况,我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和自我的不足。尤其是社区村民围攻事件以来,我都在对自己进行反思,希望可以实现对自己的一些突破。我想要改变自己身上一些局限我自己展现的因素,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要求自己在团队的协助中达到最佳的状态。有时候我在默默的注视着自己,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又像一个旁观者在监督着自己,这些在我以往的工作经历中都是没有的,都是在围攻事件以后自己有所感悟后对自我的要求。我认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有:

(一)沟通不够

人和人交往,最大是真诚,相互理解和平时的沟通,善意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关键是你能不能用真诚去打动对方让对方接纳。我相信这句话是没错的,在以前也认为确实凭借着亲和力和真实、诚意便可以与同志顺畅交流,至于同事心态的多样化却没有认真去想过。在经历了这些以后,才发觉同事的的心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工作中出现分歧对自己的想法也会存在犹豫,这个时候就需要沟通,反复的沟通,达到相互的理解和支持。而我在这个方面是做得不够到位的,我的沟通方式比较直接,不太会“引客入境”。我想这与我从事这个职业经历太浅、个人性格有关。我个人偏向比较直率的沟通方式,不善于迂回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工作想法。在日后的工作中,我想要加强自己沟通技巧的变换尝试,适时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完善自己在工作中的想法这方面的能力。

(二)工作中缺乏创新思维

不管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人们需要相互协助,相互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干好工作,充分发挥每个的潜力。通过一年来,自己合作的部门和同事,他们都很热心的及时给予了工作上的理解和帮助,从而使我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各项工作。让我提高了对工作的谨慎态度,养成了凡事要问清楚,做事前想要有所借鉴的习惯,本来这是件好事,但是却会产生一定反方向的影响,那就是缺少了创新意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建立在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上,而不是建立充分地出色完成工作的基础上,这样变会限制自己主观新思维的发生。按部就班地去工作只是一名称职职工起码要做到的事,而他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职工,真正的优秀职工是需要有创新意识,在工作方式、工作效率上的不断革新。对于这一点,我也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让自己慢慢转变,自我挖掘有利于工作开展的思路。

以上列举的不足之处,是我自我反思后认为自身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在日后的工作,也希望各级领导和所有同事其能够帮助我一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今后提高工作水准的举措

2010年即将远去,面对2011年的工作,新的各项工作给我带来的是迷雾和无限遐想。在这里,我从个人的角度谈谈自己2010年要为工作的努力:

任何改变对于一个人都是艰难的。我也试图按照新的工作路径去改变一些态度、方式或思路。在这方面,我认为自己已经在慢慢尝试和接受新的转变,例如与各个部门、同事间的的工作配合,工作流程、方法的采纳等,但是仍然存在不足的地方。我的成长、工作和生活经历让我习惯性的去一个人完成某项事件或任务,这样的结果会有两种:要么顺利完结,要么被遇到的困难打到。因为一个人的能力、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对自己尚在不具备成熟处理问题的条件下,个人的力量就更显单薄了。

2010年对我来说,正确的蜕变很重要。要改变的问题很多,首先就是意识。纵观我们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和其他保护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如何定位我们这样的保护区,如何多争取项目,促进保护区的发展。意识转变能反作用自己的行为。写出来分析是对自己的警示,提醒自己需要树立深刻的危机意识,认识到问题是蜕变的第一步。其次就是行动,在行动中时刻提醒自己在做什么,问问自己做的对不对,做的是否到位,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

保护区的发展形势的客观原因不用过多描述,因为任何吧保护区的发展都要经历这样那样的曲折道路,我想有部分来自自身原因,说明从我们各个保护区工作人员自身还有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这要求勤练内功,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申请项目技巧,多争取项目。对于我一个从业人员来说,勤练内功和提高专业知识、技巧更是必要的。另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扩大个人的信息来源和广泛的沟通技巧,全身心的服务于保护区的各项工作。

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幸运能从事保护区这个行业,从开始申报到现在已经有近8年的时间了,从开始做采伐营林工作到从事保护区各项工作,期间也认识了这个行业中不同领域的同行朋友,有时候也会去想如果自己离开这个行业又会去做什么呢?想来想去,自己对这个行业不舍的原因之一就是结识了许多老师、同行和真心帮助我的朋友。我想对于自己从事工作领域来说,我的工作重心将是继续做好各种信息收集、整理、筛选。保持和发扬与他们良好沟通的渠道,主动积极的申请新的项目。这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同样也容不得丝毫的怠慢。

保护区范文篇2

(一)加强组织领导

1、设立机构、成立领导小组。在初成立了由党委书记罗世敏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黄棉、农绍岳、梁华强任副组长,各党支部、部门主要负责人做为组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2、认真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会议,对本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认真研究,围绕市委开展的“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党组织服务年”活动,结合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及实际工作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本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点。

3、与各党支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党委书记对全局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班子成员根据各自的分工对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领导责任,把任务分解到各部门,与各支部书记、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做到责任清楚、任务明确、坚持不懈,树立每个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感,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加强党风教育

1、今年以来,我局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的方式学习《廉政准则》。组织党员集中学习5次,平均每个党员学习时间达24个课时以上,党员学习人数达到300人次,中心组学习3次。

2、围绕市委开展的“项目建设年”、“党组织服务年”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到周边镇、村进行调研,并征询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意见建议,建立“为民连心卡”,方便群众提意见也全面接受群众监督。

3、为贯彻市纪委开展的学习《廉政准则》活动,我局积极响应号召,于4月16日组织由局领导班子、各科室负责人、支部书记及机关党员干部组成共50人队伍到南宁市中华电影院观看电影《冰雪同行》,这对于加强我局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意义。

4、狠抓党务、政务公开。一是通过旅游网及时更新网页内容,每个科室定期完成网站下的子目录内容,扩大对外宣传。二是通过《简报》进行宣传,做到及时交流,宣传典型。三是通过会议、文件、上墙等形式公开。

(三)加强制度建设

1、为切实推动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我们抓紧各项制度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规章制度。制定了《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计划》、《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分工》、《管理局接待工作办法》、《管理局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等,明确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纳入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体系,明确了各部门的具体目标、任务与措施。

2、在财务管理方面,认真执行财务制度,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制度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的各项规定,坚持“一支笔”审批制,有效防止了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四)加强检查力度

1、成立由分管党委副书记黄棉同志、农绍岳同志为组长的检查组,结合各科室的反腐倡廉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限时整改。

2、检查组针对各科室在领导重视、学习情况、贯彻执行、有无违纪违规案件发生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

3、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八项要求,对公务接待、公务用车等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并根据检查组所检查发现的情况进行及时整改。

4、认真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治理工程领域工作,重点检查单位财务工作运行情况,严肃财经纪律,维护正常的财经秩序。

二、取得的成绩

以来,我局能够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1、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制定,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体系。

2、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实施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做到依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

3、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梳理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面意见建议,及时做出整改,全局党员工作作风有了根本转变。在全局范围内呈现了人人遵规守法的良好局面,以来,全局无违纪违规案件发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今年以来我局的党风廉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个别党员干部对反腐倡廉工作认识不到位,影响教育学习效果,有待今后加强教育管理。

2、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学习教育和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有待今后进一步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有关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文件精神,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意识,不断加大党内外监督的力度。

保护区范文篇3

大家新年好!很荣幸能够在同一战线上,为森林生态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本人加入这个队伍差不多有两年,对猫儿山保护区管护站的工作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我觉得我能够胜任管护站站长职位,如果有幸能够竞聘成功的话,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加强巡护路线的巡逻和开辟新的路线。比如说容易发案的地区和火警易发区,对这些地区加强巡逻和监控,争取将事故和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之状态。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使周边社区的群众知道我们保护区所做工作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我会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达到目的:1、协助管理局在周边社区的宣传工作,比如防火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2、与周边社区的团委、学校、老年协会等单位以节日联欢的形式来宣传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元旦等节日,我们将联合当地学校搞文艺联欢活动,这样可以达到,教育当地老百姓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们,使生态教育深入人心。

第三,组织本站人员、护林员、协管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利用护林员、协管员在当地的威性来宣传保护区,让当地群众真正能以行动参与到保护猫儿山,保护漓江源工作中来,并在新的一年内能够熟悉一般行政案件的处理程序,以便今后能够更好的协助派出所处理林业行政案件。

第四,制定本站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在工作过程中我会举起我的左手来警示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在一年努力下争取将我所在站建设成2004度的优秀管护站。

保护区范文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国家采取有利于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六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或者其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侵占自然保护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

第八条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

国务院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利、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部门的设置和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

第九条对建设、管理自然保护区以及在有关的科学研究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第十条凡具有下列条例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

(一)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四)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五)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第十一条自然保护区分为部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列为部级自然保护区。

除列国部级自然保护区的外,其他具有典型意义或者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列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可以分级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部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由自然保护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部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并提出审批建议,报国务院批准。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县、自治县、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并提出审批建议,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跨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由有关行政区域的人民政府协商一致后提出申请,并按照前两款规定的程序审批。

建立海上自然保护区,须经国务院批准。

第十三条申请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报建立自然保护区申报书。

第十四条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由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确定,并标明区界,予以公告。

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应当兼顾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和适度性,以及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第十五条自然保护区的撤销及其性质、范围、界线的调整或者改变,应当经原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批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自然保护区的界标。

第十六条自然保护区按照下列方法命名:

部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地名加“部级自然保护区”。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地名加"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有特殊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可以在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地名后的加特殊保护对象的名称。

第十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在对全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拟以国家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经国务院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国务字批准实施。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或者该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规划,按照规定的程序纳入国家的、地方的或者部门的投资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自然保护区可以人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核心区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缓冲区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原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在自然保护区的划定一定面积的保护地带。

第三章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第十九条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有关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技术规范,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类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其主管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者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二十一条部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自然保护区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制定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统一管理自然保护区;

(三)调查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组织环境监测,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保护和自然资源;

(四)组织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

(五)进行自然保护的宣传教育;

(六)在不影响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参观、旅游等活动。

第二十三条管理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国家对部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

第二十四条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在自然保护区设置公安派出机构,维护自然保护区内的治安秩序。

第二十五条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单位、居民和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员,必须遵守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接受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

第二十六条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中,进入部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必须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原有居民确有必要迁出的,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妥善安置。

第二十八条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因教学科学研的目的,需要进入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

从事前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将其活动成果的副本提交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第二十九条在部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出方案,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出方案,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在自然保护区组织参观、旅游活动的,必须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并加强管理;进入自然保护区参观、旅游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

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

第三十条自然保护区的内部未分区的,依照本条例有关核心区和缓冲区的规定管理。

第三十一条外国人进入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接待单位应当事先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进入部级自然保护区的,接待单位应当报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进入自然保护区的外国人,应当遵守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第三十二条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造成损害,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在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地带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质量;已造成损害的,应当限期治理。

限期治理决定由法律、法规规定的机关作出,被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按期完成治理任务。

第三十三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自然保护区污染或者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不同情节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擅自移动或者破坏自然保护区界标的;

(二)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或者在自然保护区内不服从管理机构管理的;

(三)经批准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内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的单位和个人,不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活动成果副本的。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挖沙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除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处罚的以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可以处以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或者在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给予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自然保护管理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经批准在自然保护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

(二)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的;

(三)不按照批准的方案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给自然保护区造成损失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赔偿损失。

第三十九条妨碍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自然保护区重大污染或者破坏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有关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办法。

保护区范文篇5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

1.前言

一般而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分为“就地保护”(insituconservation)和“迁地保护”(exsituconservation)两种方式,前者是主要措施,后者是补充措施。普遍认为,生境的“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有力和最为高效的保护方法。就地保护不仅保护了所在生境中的物种个体、种群或群落,而且还维持了所在区域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运动的过程,保证了物种的正常发育与进化过程以及物种与其环境间的生态学过程,并保护了物种在原生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种内遗传变异度。因此,就地保护在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三个水平都是最充分、最有效的保护,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的途径。

就地保护措施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有效管理,从而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的人为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推广,至l993年,全世界已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自然保护区8619个,面积达79226.6万hm2,约占全球土地面积的6%[1]。中国自然保护区始于l956年建立的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经过近40年的努力,全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763个,总面积6818.4万hm2,约占国土面积的6.8%[2],其中,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关的生态系统类和野生生物物种类自然保护区717个,面积6607万hm2。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中国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现状与评价

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分为森林、草原与草甸、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和海岸等5个类型[3],已建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共433个,面积4703万hm2。

2.1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中国地域辽阔,森林类型很多,分布很广,森林面积13370万hm2。据研究,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共分27大类460个类型,而森林生态系统就占了16大类,约185个类型[4]。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开展最早,50年代和60年代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多半是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至1993年底,全国共建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371处,面积1429万hm2;另建有森林生境野生动、植物物种类型自然保护区l80个,面积337.8万hm2。两者面积合计1766.8万hm2,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3.3%。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的建立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大量的森林资源,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各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在科学研究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已建的森林类型保护区不仅数量较多,为全国自然保护区主体;而且分布较广,遍布全国所有林区和生物地理区域,代表着各种森林植被类型。比较典型和重要的有:保护寒温带针叶林的黑龙江呼中保护区;保护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的黑龙江丰林、凉水保护区,保护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辽宁白石砬子、医巫闾山,河北雾灵山,河南老君山等保护区;保护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林的河南鸡公山、安徽马宗岭等保护区;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安徽古牛降、清凉峰,福建梅花山,江西井冈山,湖南八大公山、壶瓶山,广东鼎湖山,广西大明山,四川缙云山,云南哀牢山,西藏察隅等保护区;保护热带雨林、季雨林的云南西双版纳,海南尖峰岭、白水岭、五指山等保护区。此外,我国还建立了一批保护山地森林垂直分布带谱的保护区,如吉林长白山、陕西太白山、湖北神农架、贵州梵净山、云南高黎贡山、哈巴雪山等自然保护区。我国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已初步形成全国性网络,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与我国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要求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虽然自然保护区面积已占森林面积的13.92%,但与我国林业用地面积相比,仅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72%。在保护区分布方面也尚有不合理的地方,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比较集中的福建、湖北、浙江、广东等省,自然保护区面积与其森林资源拥有量还不相适应,有待加强。此外,大兴安岭林区和黄土高原、太行山地区水源涵养林区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也有一定差距。

2.2草原与草旬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草原资源十分丰富,现有草地约17300万hm2,占国土面积18%[5],主要分布在东北西部、内蒙古、黄土高原北部、西北地区以及青藏高原。草原类型主要有典型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4大类。我国草原和草甸自然保护区建设起步较晚,发展也较缓慢。至1993年底,全国共建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14个,面积137.8万hm2;另建有草地生境野生动、植物物种类型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4.4万hm2。两者面积共计142.2万hm2,约占我国草地面积的0.82%。其中比较典型和重要的有:保护草甸草原的黑龙江月牙湖、吉林腰井子等保护区,保护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和沙地疏林草原的内蒙古锡林郭勒保护区;保护干草原生态系统的宁夏云雾山草地保护区;保护山地草原和草甸的新疆天山中部巩乃斯草甸、金塔斯山地草原等保护区。我国拥有广大面积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众多,并孕育了比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然而,已建的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不仅数量偏少(仅占保护区总数的2%),而且面积也很有限(亦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有些典型的草原和草甸生态系统至今尚没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另外,从草地资源保护的角度看,现有保护区也远远不能满足我国草地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的要求。

2.3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荒漠面积约192OO万hm2,占国土面积的30%左右[6],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和青藏高原。主要类型有草地荒漠、典型荒漠、极旱荒漠以及高寒荒漠。我国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83年建立的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到1993年底,全国共建立此类型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3006.7万hm2;另建有荒漠生境野生动、植物物种类型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560.2万hm2。两者面积总计3566.9万hm2,占我国荒漠总面积的l8.58%。其中比较典型和重要的有:保护原始高寒荒漠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物的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保护高寒荒漠、高寒草甸和珍稀野生动物的西藏羌塘保护区;保护极旱荒漠生态系统的甘肃安西自然保护区,等等。我国已建的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虽然数量不多,仅占保护区总数的1%,但面积很大,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5%。这些保护区的建立对维持和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和植被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荒漠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荒漠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特别是西北地区将是21世纪我国能源和经济建设的重点区域,因而当前更要注重荒漠类型保护区的建设,尽可能多地划定一些保护区。另外,由于荒漠保护区面积大,难以封闭管理,因而要采取特别措施,加强对已建保护区的管理,禁止在保护区乱捕滥挖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要阻止保护区内非法采矿活动。

2.4内陆温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的保护

内陆湿地和水域包括湖泊、河流和沼泽。我国湖泊、河流众多,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三江平原、青藏高原、蒙新地区和云贵高原;沼泽主要分布在东北山地、三江平原和川西若尔盖高原等。内陆湿地和水域总面积3800万hm2,占国土面积的4%。我国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始于70年代后期,目前已建自然保护区16个,面积91.6万hm2;另建有内陆湿地和水域生境的珍禽、候鸟、水生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64个,面积675.4万hm2。两者面积合计767万hm2,约占我国内陆湿地和水域总面积的20%。其中,比较典型和重要的保护区有:保护原始沼泽生态系统及珍禽的黑龙江洪河保护区;保护高原湿地的贵州草海保护区;保护湖泊生态系统和珍禽的内蒙古达赉湖、吉林查干湖、云南茨碧湖、泸沽湖等保护区;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海南文澜江、四川通江诺水河等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滞纳洪水、抗旱排涝、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等功能,并且还是许多珍禽和水生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与繁衍场所。但湿地生态系统也具有脆弱易变的特点,易受自然条件制约和污染影响。目前,由于乡镇工业污染日益严重,许多湖泊和河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甚至影响到人体健康。因此,应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的建设,而目前湿地类型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都偏少。我国河湖众多,类型丰富,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面积在1km2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800多个,此类型保护区的发展潜力很大。

2.5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的保护

我国濒临太平洋,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近海水域纵跨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区。面积达470多万km2。大陆岸线长达1.8万余km,近海有5100多个岛屿。我国近海因地域差异形成许多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河口、港湾、红树林、珊瑚礁、岛屿和海流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到1993年底,我国已建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25个,面积37.8万hm2;另建有海洋野生动、植物物种类型自然保护区31个,面积336.3万hm2。两者面积374.1万hm2,分布于从鸭绿江口到北仑河口的海岸沿线和近海海域。其中,比较典型和重要的保护区有: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海南三亚、临高角等保护区;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海南东寨港、青澜港,广东内伶仃岛——福田,广西山口、北仓河口、福建龙海等红树保护区;保护海涂湿地等保护区;保护岛屿生态系统的海南万宁大洲岛、浙江南麓列岛等保护区。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近海海域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l/2,随着海洋国土意识的不断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将逐年增加,海洋环境的污染也日益加剧。与其要求相比,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存在较大差距,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面积上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3.中国野生生物物种的保护现状与评价

中国是世界上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动植物种类约占全球动植物区系的10%左右。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是自第三纪后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未受冰川覆盖的影响,保存了许多在北半球其它地区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种类,特有种、属也很丰富。加强中国野生生物资源的就地保护将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巨大贡献。我国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60年代,在80年代得到充分发展。至1993年底,全国共建立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284个,面积1904.1万hm2。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257个动物种和类群以及国务院环委会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354个植物种的大多数都已得到有效的就地保护。

3.1野生动物的就地保护

在284个野生生物类保护区中,有214个为野生动物类型,面积1800.l万hm2。其中:——保护陆栖哺乳动物的代表性保护区有:保护大熊猫的四川卧龙、唐家河,甘肃白水江、陕西佛坪等16个保护区;保护金丝猴的陕西周至、西藏芒康等保护区;保护东北虎的黑龙江七星粒子保护区;保护亚洲象的云南南滚河保护区;保护长臂猿的海南坝王岭保护区;以及陕西牛背梁羚牛保护区,海南大田坡鹿保护区等。

——保护水生哺乳动物的代表性保护区有:湖北长江新螺段和天鹅洲两白暨豚保护区;广西合浦儒艮保护区;新疆布尔根河狸保护区;辽宁大连斑海豹保护区等。

——保护以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代表性保护区有:浙江尹家边扬子鳄保护区;广东惠东海龟保护区;新疆霍城四爪陆龟保护区;江西潦河大鲵保护区;辽宁蛇岛保护区等。

——保护珍禽及候鸟的代表性保护区有: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辽宁双台河口、江苏盐城、西藏申扎、云南会泽、甘肃尕海等鹤类保护区;山西运城、山东荣城、新疆巴音布鲁克等天鹅保护区;山西庞泉沟、芦芽山等褐马鸡保护区;陕西洋县朱鹮保护区;江西鄱阳湖、青海青海湖鸟岛、内蒙古达里诺尔、甘肃苏干湖等侯鸟保护区。

——保护珍稀鱼类和其它珍贵水产资源的代表性保护区有:黑龙江呼玛河、逊别拉河保护区;福建宫井洋大黄鱼、长乐海蚌保护区;辽宁三山岛海珍品保护区;广东海康白蝶贝和海南临高白蝶贝保护区;等等。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就地保护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仍有相当数量的野生动物种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之中,如华南虎、东北虎、白颊长臂猿、白掌长臂猿、朱鹮、赤鹤等种群数量均在100只以下。而且以往的保护主要集中在珍稀濒危动物种,而忽略了一些常见野生动物种的保护,继而使这些种类也走向濒危,如黄羊、狼、黑熊等。另外,以往的保护偏重于脊椎动物,特别是大型哺乳动物,而忽视了无脊椎动物,如昆虫、贝类的保护。对水生动物的保护也重视不够,这些物种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重视。

3.2野生植物的就地保护

我国已建立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70个,面积104万hm2。其中:

——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的代表性保护区有:保护原始水杉林的湖北利川、湖南洛塔保护区;保护洪桐的湖北星斗山保护区;保护银杉的广西花坪等保护区;保护桫椤的贵州赤水、四川金花、邻水等保护区;保护金花茶的广西防城上岳保护区;保护苏铁的四川攀枝花、云南普渡河保护区;等等。

——保护珍贵用材树种的代表性保护区有:吉林白河长白松保护区;福建罗卜岩楠木保护区;福建三明格氏栲保护区;等等。

——保护珍贵药用植物的代表性保护区有:黑龙江五马沙驼药材保护区;广西龙虎山药材保护区;等等。虽然绝大多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已在自然保护区得到保护,但由于有些物种种群不集中,在保护区内的种群量比较有限,而种群的相当部分散生在保护区之外,这些种群极易遭受威胁,应以建立自然保护点的方式加强对保护区外种群的就地保护。有些经济药材植物极易遭受人为破坏,即使在保护区内,也遭到偷采偷挖,如人参、杜仲、天麻等植物,对此,需要采取特别的保护措施。此外,以往的植物就地保护比较偏重于大型木本植物,常常忽视对草本及灌木植物的保护,而草本植物往往因生活强度弱,对环境改变特别敏感,常因人类影响而更易走向灭绝。在今后的保护区发展规划中,应注意这些方面。

4.中国遗传资源的就地保护

遗传资源是指驯化家畜动物、栽培作物的品种资源及其野生亲缘种。我国农业历史悠久,遗传资源极其丰富。随着外来品种的引进、推广和高产品种的种子专业化生产,使家畜和作物的遗传多样性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特有的一些地方性古老、土著品种已逐渐消失。随着自然生境的不断缩小,一批农作物野生亲缘种正遭受生存威胁,有些已经消失。这些野生亲缘种对改良作物品质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应当得到有效的就地保护。在我国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以遗传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不多,主要有:保护栽培果树野生亲缘种的新疆巩留野核桃保护区、塔域巴旦杏保护区等;保护野生花卉资源的湖北保康野生腊梅保护区、黑龙江老山头荷花保护区等;保护淡水鱼类种质资源的江西鄱阳湖鲤鲫鱼产卵地保护区等。遗传资源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国际社会的日益关注。中国是世界作物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据统计,在我国栽培的600多种作物中有237种起源于本国。而我国在遗传资源就地保护方面差距较大,甚至尚未起步,很多工作有待于开展。例如,我国是水稻的起源地之一,分布有3种野生稻,但至今尚未建立野生稻生境自然保护区,随着农业开发,野生稻生境将日益缩小,不久将会消失,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遗传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国际性关注的热点,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中,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一项关健内容,涉及到国家的利益。因此,加强遗传资源的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问题,应给予特别的重视,在自然保护区规划中,应十分重视遗传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力争多建立一些保护区。

5.结语

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距离。随着《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生效和实施,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国是该《公约》的缔约国之一。我国政府已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90年代和21世纪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制定并公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也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列为重点项目。为了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国家计委已委托国家环保局编制《1994-205O年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该规划目标在2000年,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国土面积10%;到2050年达国土面积l5%。然而,真正实现此项宏伟目标还须付诸十分艰巨的努力。

参考文献

WRIetal.WorldResources(1994-1995),OxfordUniversityPress,NewYork.Oxford,1994.

国家环保局.《1993年全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中国环境报,l994年6月4日.

薛达元,蒋明康.中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划分标准的研究.中国环境科学,1994,14(4):246-251

陈灵芝主编.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椣肿醇捌浔;ざ圆撸本嚎蒲С霭嫔纾?993

保护区范文篇6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昭通大山包黑颈鹤部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范围为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乡行政区域。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具体管理办法由昭通市人民政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结合当地实际制定。

昭通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护区总体规划和黑颈鹤越冬栖息规律以及湿地生态功能特点,把黑颈鹤夜宿地和主要觅食的大海子、跳墩河、勒力寨等湿地区域作为保护重点,标明区界,予以公告。

第三条在保护区从事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坚持严格保护、规范管理、科学利用、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保护区都有保护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保护区生态环境、伤害黑颈鹤及其他野生动物等行为进行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六条保护区以保护黑颈鹤及亚高山湿地资源为主,根据湿地生态系统特性与湿地鸟类生活习性,利用当地物种,发展湿地草场,恢复湿地面积,改善湿地生态环境,严格保护湿地,为黑颈鹤等野生动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加大对保护区的扶持力度,建立保护投入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实施国土整治和地质灾害防治,防治水污染和水土流失;对保护区内耕地固定、草场改良、牲畜圈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对农户在农村沼气、节柴改灶等农村替代能源建设方面给予倾斜;将森林、林地纳入国家或者省重点生态公益林,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省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履行保护区的省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加强对保护区的监督管理,促进保护区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第八条昭通市、昭阳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将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黑颈鹤和湿地的保护与宣传,妥善处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加大对保护区的扶持力度,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对在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九条昭阳区人民政府在保护区设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二)根据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实施规划和专项规划,按照有关规定上报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组织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和机构开展与黑颈鹤有关的科学研究,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开展黑颈鹤保护和湿地研究的国际、国内合作项目;

(四)调查和监测黑颈鹤及亚高山湿地等自然资源变化情况并建立档案,开展黑颈鹤等鸟类疾病监测和栖息地环境监测活动;

(五)依法集中行使与黑颈鹤和湿地保护有关的部分行政处罚权,具体方案由昭阳区人民政府拟定,报昭通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六)昭阳区人民政府交办的与保护有关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管理机构应当对患病或者受伤的黑颈鹤等野生动物进行收养与救治,对死亡黑颈鹤的尸体进行妥善处置。

第十一条管理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用于黑颈鹤的保护、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及生态补偿。

第十二条管理机构应当调动当地村民保护黑颈鹤及其栖息地的积极性,可以与当地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签订共管协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保护区内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应当优先聘用当地居民。

第十三条大山包乡人民政府和保护区村民应当配合管理机构共同做好保护工作。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结合实际,制定村规民约,增强村民保护意识,鼓励村民参与保护工作。

第十四条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黑颈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应当接受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

第十五条鼓励国内外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保护区的建设和科学研究,加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

第十六条在保护区内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活动,应当向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入。单位和个人开展活动的成果副本,应当提交保护区管理机构。

第十七条保护区内应当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广农业标准化,科学施用化肥、农家肥和农药,防治面源污染。农村集镇应当建设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推进沼气池、节能灶和以煤代柴、以电代柴等农村替代能源建设。

第十八条在保护区内从事旅游、种植业和畜牧业或者其他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遵守保护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第十九条在保护区内,可以按照批准的生态旅游规划,在确保保护对象不受侵害的前提下,依法开展观鸟、休闲等生态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活动应当严格限定人员活动的场所、路线、时间和最大日流量。

第二十条保护区内新建的电力、通信等设施,应当符合保护区总体规划,不能对黑颈鹤产生危害;黑颈鹤夜宿地和主要觅食地内已建成的电力、通信等设施对黑颈鹤产生危害的,管理机构应当与电力、通信等部门协商,按照保护区总体规划进行改造。

第二十一条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应当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污染治理设施应当经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二十二条黑颈鹤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对周围农作物造成损害的,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并加大补助力度。

第二十三条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非法猎捕黑颈鹤及其他野生动物,采集野生动植物标本;

(二)毒鱼、电鱼、炸鱼及未经批准的钓鱼、捕鱼;

(三)投放有毒的食物;

(四)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五)砍伐、开垦、烧荒、挖草皮、采挖湿地泥炭(海垡);

(六)破坏保护区保护设施,擅自移动保护区界标;

(七)排放未经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随意倾倒垃圾;

(八)影响野生动物正常生存及破坏自然环境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四条黑颈鹤夜宿地和主要觅食地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任何人擅自进入;

(二)建设危害黑颈鹤安全、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和生活设施;

(三)放牧;

(四)游船、游泳和其他水上活动。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权限依法给予处罚。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违反第一项规定的,由管理机构没收猎获物和违法所得,并依法给予处罚;

(二)违反第二、三、四项规定的,由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第五项规定的,由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可以处3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第六项规定的,由管理机构责令其改正,并可以处1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反第七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权限依法给予处罚。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管理机构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违反第一项规定的,责令改正,并可以处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第二项规定的,责令限期拆除,并根据情节轻重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第三、四项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对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可以处3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阻碍保护区管理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侮辱、殴打执法人员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九条国家工作人员在保护区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

保护区范文篇7

第一条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第三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国家采取有利于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六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或者其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用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侵占自然保护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控告。

第八条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国家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

国务院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利、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然保护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部门的设置和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

第九条对建设、管理自然保护区以及在有关的科学研究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二章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第十条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

(一)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四)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五)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第十一条自然保护区分为部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列为部级自然保护区。

除列为部级自然保护区的外,其他具有典型意义或者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列为地方自然保护区。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可以分级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部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由自然保护区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部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并提出审批建议,报国务院批准。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县、自治县、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并提出审批建议,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跨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由有关行政区域的人民政府协商一致后提出申请,并按照前两款规定的程序审批。

建立海上自然保护区,须经国务院批准。

第十三条申请建立自然保护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报建立自然保护区申报书。

第十四条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由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确定,并标明区

界,予以公告。

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应当兼顾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和适度性,以及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第十五条自然保护区的撤销及其性质、范围、界线的调整或者改变,应当经原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批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自然保护区的界标。

第十六条自然保护区按照下列方法命名:

部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地名加“国家极自然保护区”。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地名加“地方级自然保护区”。

有特殊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可以在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地名后加特殊保护对象的名称。

第十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在对全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拟订部级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经国务院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或者该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规划,按照规定的程序纳入国家的、地方的或者部门的投资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批准外,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核心区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缓冲区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原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在自然保护区的划定一定面积的保护地带。

第三章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第十九条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有关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技术规范,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类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其主管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检查者应当为被检查的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二十一条部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由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自然保护区内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自然保护区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制定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统一管理自然保护区;

(三)调查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组织环境监测,保护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四)组织或者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

(五)进行自然保护的宣传教育;

(六)在不影响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参观、旅游等活动。

第二十三条管理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国家对部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

第二十四条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可以根据需要在自然保护区设置公安派出机构,维护自然保护区内的治安秩序。

第二十五条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单位、居民和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员,必须遵守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管理制度,接受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

第二十六条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中,进入部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必须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原有居民确有必要迁出的,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妥善安置。

第二十八条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因教学科研的目的,需要进入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从事非破坏性的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

从事前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将其活动成果的副本提交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第二十九条在部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出方案,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出方案,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在自然保护区组织参观、旅游活动的,必须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并加强管理;进入自然保护区参观、旅游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管理。

严禁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

第三十条自然保护区的内部未分区的,依照本条例有关核心区和缓冲区的规定管理。

第三十一条外国人进入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接待单位应当事先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进入部级自然保护区的,接待单位应当报经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进入自然保护区的外国人,应当遵守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第三十二条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在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地带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质量;已造成损害的,应当限期治理。

限期治理决定由法律、法规规定的机关作出,被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按期完成治理任务。

第三十三条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自然保护区污染或者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并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不同情节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擅自移动或者破坏自然保护区界标的;

(二)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或者在自然保护区内不服从管理机构管理的;

(三)经批准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内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的单位和个人,不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活动成果副本的。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除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动法规规定给予处罚的以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可以处以3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给予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经批准在自然保护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

(二)开设与自然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参观、旅游项目的;

(三)不按照批准的方案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给自然保护区造成损失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赔偿损失。

第三十九条妨碍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造成自然保护区重大污染或者破坏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有关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办法。

保护区范文篇8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县域生态遭到人为的严重破坏,树木荡然无存,干旱不断,水土严重流失,滑坡、泥石流时有发生。人们烧水做饭靠秸秆、草根,修建房屋、制作家具、农具靠石材,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党和政府领导全县人民在科学技术指导下,大兴水利、大搞绿化、广植树木,并开创了丘顶裸石上直播马桑一举成功的先例。经过20多年的努力,县域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县、“长防工程”首批达标合格县,被确定为全国“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首批实验区。全县森林面积24.71万亩、森林覆盖率28.5%,以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为主,经济林、用材林居次,现已形成“山顶林木戴帽,山腰绿树缠腰,层层梯田平展展,溪流淙淙山沟跑”的奇异景观。

县委县政府确定在生态和人文景观都较好的*报国寺所在地龙门乡,建立市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目的是为警示后人,勿蹈破坏生态自寻苦难的覆辙;讴歌人民克服重重困难,20余年为恢复生态而艰苦努力的感人事迹;颂扬具有远见卓识的各级领导和科技人员为民造福的功德;建设我国西部生态屏障和建设我县生态经济县起好示范作用。

保护区社会经济现状

(一)地域面积

*报国寺生态自然保护区位于*县龙门乡龙门办事处,区内有10个村,96个社,11728人,幅员面积23.113平方公里,四周界畔为东经104046’至105014’,北纬30002’至30037’。

核心保护区以*报国寺为中心,面积为6.95平方公里,包括一村、二村、九村,共3个村,29个社,总人数3535人。区内山丘起伏秀丽,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36.6%,属典型的川中浅丘地貌。

(二)区内经济

*报国寺生态自然保护区内,有农民万余人,属纯农业区域,主要是旱作农业和水稻,辅以少量养殖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生活水平较低。2000年人均纯收入1850元。

(三)基础设施

l、交通

龙门乡地处*中部经济带,省道乐大路(*县至大英县)跨境而过,距*报国寺6公里(现已改造成山重四级沥青路面),各种车辆可直达寺院。今年乐大路将进行改造,由泥结碎石路面改造成山重二级沥青路面。寺院至国道318线有乡道连结,近年也将改造成旅游专线的水泥公路,届时将形成一条旅游环线,交通十分便捷。

2、通讯

龙门乡的通讯与县城光缆程控电话早已联网通讯基站,座机、手机、传呼与县内外、省内外实现直通。

3、电力并建有无线乃至国际均

龙门乡电力充足,属县电力网,邻近的宝林镇新建耗资3000多万元的110千伏变电站已竣工使用,龙门乡供电更有保障,完全能满足保护区的各种用电。

保护区特点

(一)佛教名刹独具特色

*报国寺位于*县城东北18公里的龙门乡金龟山上,兴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距今1400余年,自古为川中名刹之一。寺院依山面水,四周青山连绵、绿树成荫、古树棋布,面积300多亩。

寺前巨石林立,参差高耸,形如山峦,以石取材、沿崖造窟,现存佛像500余尊,计10余龛,形成“千佛岩”(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间“西方极乐世界图”刻艺精湛,千年古榕盘根错节,根为佛龛,伞罩石窟,妙趣横生,实为珍宝。窟壁有大蜀广政年的两块碑文和高僧石棺群,凭石镂空刊刻的花纹图案线条流畅,精细生动。

寺院风格独特,建筑错落有致,藏经楼、观音堂、玉佛殿、祖师殿、天王殿、钟鼓楼、衣钵塔、和平塔、安养院、念佛堂、五观堂等古今建筑珠光四射,琉璃生辉,引来众多省内外香客和游人。寺内常年红烛辉煌、香烟缭绕,从缅甸迎回的21尊造型生动、雕刻精细的玉佛供奉寺内各殿,其中高4.13米,重约10吨的接引佛为全国罕见。

(二)人文景观得天独厚

1.离欲禅师

释离欲(1887—1992),合川人,俗名侯喻君,川中著名高僧,一生充满传奇色彩。15岁出家,行脚于名山胜迹,虔礼本空、思摩二禅师祝发,修头陀苦行,十三寒暑矢志不逾,终于彻悟,继在新都宝光寺方丈祖道禅师座下受具,并承宝光堂上无穷和尚传衣钵,位列临济宗第二十一代禅师。在射洪仿宝光寺兴建古佛寺,化缘置田产盐场,接纳僧团100余人,寺兴盛时即自愿谦让,交欲空法师主持,由此名声大振。后应三宝弟子之请,到成都得捐净财,新建4000余平方米的“离欲念佛堂”,一时法缘鼎盛,诵经礼佛者蜂拥而至,川中军界首脑数人皈依佛门。

离欲禅师1930年行脚至*报国寺,对寺庙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十分看重,但对殿宇失修的破败景象十分痛惜,誓下决心为古寺重放异彩。于是广结善缘,再次苦行十余年募化十方,维修了观音殿,新建了藏经楼、丈宝楼廊和各寮房,解放后,仍以住持身份致力于守寺护林工作,以耕作饲养禽畜蜜蜂,编织草鞋出售为生,而怡然自得。

1985年,党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实,离欲禅师复兴古寺,弘法利生的宏愿得以实现。离欲禅师自己节俭度日,连居士馈赠的衣服粮食也变卖成现金:用于寺庙建设。寺庙的规划施工,无不亲自料理。在其惨淡经营无私奉献精神感召下,四众弟子慷慨乐捐,先后集资近200万元,新建了大雄宝殿、五观堂、斋膳房、新凿卧佛、接引佛等摩崖造像,并神奇的从缅甸请回玉佛21尊。继任昌臻法师,依其原规划,新建了钟楼、鼓楼、天王殿、弥勒殿、祖师殿、普同塔、和平塔、说法堂、化僧窖、放生池、石刻《金刚经》,完成了离欲禅师的遗愿。

离欲禅师德高法显著普度有缘,皈依弟子逾万,旧军阀范绍增、黄杰,峨眉山报国寺住持释昌彻,射洪登云寺住持释昌禅,美国《万佛城》佛刊主笔叶君等均为其门徒。

离欲禅师世寿107岁,一生弘扬佛法,济世救人,深受僧俗民众敬仰。其遗体葬于寺内大雄宝殿前石棺内,衣钵藏于衣钵塔。离欲禅师和他的二位师父的生前容貌被弟子琢成玉石肖像供奉于祖师殿。参观者纷至沓来,香火常年不绝。

2、民主革命活动家——谢无量

龙门乡是当代享誉中外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民主革命活动家谢无量的故乡。谢无量1884年6月28日出生于龙门乡金马寺沟农家,自幼聪慧过人,求学于上海、北京等地和日本,亲身经历过八国联军入侵时的颠沛流离,目睹了清廷腐败灭亡的过程,与邵力子、黄炎培、李叔同交往密切,结识了章太炎、邹容、章士钊等维新派人物。创办、参与过《翻译世界》、《苏报》、《国民日报》、《京报》的编撰发行等工作。曾在北京、上海、四川等地著名学府任教、著述,参与过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深受孙中山器重和爱护,1924年孙中山任命谢无量为大本营秘书长。谢无量的许多文学著述和观点对世人影响较大,他曾积极参与过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等组织的“救国会”,和宋庆龄、蔡元培等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抗日、反蒋汪对日退让活动。1947年国民政府圈定谢无量为*县国大代表候选人,谢无量9月回*县,顺利当选。谢无量回县竞选期间留有很多题字。

解放后,谢无量出任川西文物保管委主任,川西博物馆馆长,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四川省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特约教授兼顾问,1960年被国务院聘为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等职。1956年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受到了主席的单独接见。1964年病逝于北京,葬八宝山公墓。

3.缅甸高憎——万慧法师。

万慧法师(1889—1959)俗姓谢,名善,字希安,*县龙门乡金马沟人,为著名学者谢无量异母弟。谢善(父谢维喈肘任知县)与陈独秀为至交。清末上海复旦学院毕业,因与同学恋爱,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女忧郁而死,谢善只身入川,披剃于成都大慈寺,转贵州安顺县万华寺受戒,法名万慧。1911年(清宣统三年)春,万慧由云南出国,经缅甸去印度攻读梵文,受教于婆罗门著名学者、大师及文化名流。旅印期间无经济来源,在寺庙食宿,得到鲁迅等接济。万慧于1920年迁居缅甸仰光甘马育市镇,慕名前来求教者日多,学生中有英国人鲁士系仰光大学历史地理教授。万慧乐于济困扶危,艾芜流离缅甸,曾得到万慧资助,至老还念念不忘。

万慧治学数十年,精通梵文、巴利、印度、法、日、英、蒙、藏等文字。1959年4月圆寂,终年70岁。当地人在摩谷镇上筑塔安葬,立碑刻石纪念。万慧著有《标准音译表》、《启圣字典》、《中国音韵学》、《慧业精舍吟草》和译著《珂罗倔论)等,均流传于缅甸。

(三)生态环境优越

*是全国绿化先进县,长防工程达标县,森林覆盖率达28.5%。对*县良好的生态环境,过往人员无不交口称赞。龙门乡龙门办事处的生态状况较全县更胜一筹:该区域峡谷交错,岗岭连绵,树木遮天蔽日,四季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的岗岭,蜿蜒盘旋如巨型绿色苍龙。沟谷间翠竹和果树簇拥的农舍星罗棋布,层层梯土和块块水田被树木笼罩的田埂土坎所分隔;古老的榕树星星点点,或散布于场边河岸,或点缀于路旁、坳口。飞鸟在树丛中欢歌跳跃,走兽在密林中追逐嬉戏,蜂鸣蝶舞,四季花香。青壮年劳作于蓝天白云旁,老人们休息于浓荫大树旁,好一幅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画卷。

该区域森林覆盖率达36.6%,有成片森林802公顷,其中生态林407.6公顷,商品林128公顷,兼用林266.4公顷,森林蓄积量23573万立方米。区内分布最广的是亚热带常绿针叶植物,以松科柏木为主,其次是针叶与阔叶混交的桤柏混交林。

植被经人工改造,从沟谷到丘顶呈规律分布:“丘顶马桑盖帽,坡肩柏马混交,山腰桤柏相间,岩悬油桐嵌边,地楞土坎植桑园,宅舍庭院桑、竹、桉。”林地乔木、灌木、草丛、地衣、苔藓共生的群落特征明显,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区域内退耕还林,持续农业试验,经济林、精品小流域、生态农业示范等项目实施后,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届时,其生态效益更加显著。

(四)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报国寺由于其历史悠久,历代高僧辈出,在佛教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每年至此烧香拜佛的人数众多,加之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良好的自然风貌,是人们休闲旅游的良好去处,其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具有相当的前景。现龙门乡政府与*报国寺一起即将修建人工湖、人工岛景区及其配套设施,开发升平寨森林公园,鲤鱼坡生态园林,集餐饮、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把龙门乡的旅游景点建设成集佛教圣地、湖泊景区、自然生态园林为一体的独特的川中旅游新景区。

开发利用价值

(一)社会效益

生态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建设国家西部生态屏障,涵养长江中上游水源,搞好水土保持,尤其对丘陵农业地区在生态恢复,生态建设与保护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对进一步唤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经济效益

保护区生态效益的发挥,可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报国寺佛教文化,升平寨的自然生态园林和谢无量、释离欲的人文景观将吸引县内外、省内外乃至外国游人,按年接待10万人计,旅游收入数百万元,由此带动餐饮、服务、交通等行业的发展。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三)科研价值

县内由于森林植被的恢复,已发现多年绝迹的动物出没,濒临灭绝的植物种类数量增多,这对人口稠密的川中丘陵地区如何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在科研上是有价值的。*报国寺作为四川省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对于研究川中佛教的历史,佛教艺术等其地位不可忽视。拟建设的谢无量纪念馆是研究这位当代世界名人的学术思想、创作成果、书法艺术、社会革命活动等的基地。

组织机构建设

(一)建设规模

为了加强对佛教圣地*报国寺和龙门乡自然生态的管理和保护,近十几年,在我县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和*报国寺一起积极筹措资金,对区内文化古迹和自然景区加以保护和维修,并于去年建立县级“*报国寺生态自然保护区”。同时,有关部门加快了保护区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我县用于建设*报国寺自然保护区的投资累计已达千万余元。

(二)机构设置

为了严格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区内资源,强化保护和管理,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了“*报国寺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县长和分管文教、环保、林业的副县长任正副组长,县政府还成立了“*报国寺生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保护区管理办公室与文教、环保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统一负责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开发工作。

(三)法制建设

保护区范文篇9

大家新年好!很荣幸能够在同一战线上,为森林生态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本人加入这个队伍差不多有两年,对猫儿山保护区管护站的工作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我觉得我能够胜任管护站站长职位,如果有幸能够竞聘成功的话,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加强巡护路线的巡逻和开辟新的路线。比如说容易发案的地区和火警易发区,对这些地区加强巡逻和监控,争取将事故和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之状态。

第二,加大宣传力度。使周边社区的群众知道我们保护区所做工作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我会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达到目的:

1、协助管理局在周边社区的宣传工作,比如防火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

2、与周边社区的团委、学校、老年协会等单位以节日联欢的形式来宣传保护区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元旦等节日,我们将联合当地学校搞文艺联欢活动,这样可以达到,教育当地老百姓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们,使生态教育深入人心。

保护区范文篇10

一、湖白鹭自然保护小区范围覆盖湖湖心岛全岛,占地面积3.52公顷。自然保护小区设置界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和破坏自然保护区的界标。

二、湖管理处负责日常管理,市环保局分局负责业务指导。

三、管理单位应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一)严禁在保护小区范围内从事放牧牲畜、打鸟狩猎、捕杀野生动物等活动。

(二)保护小区范围内的林中空地,应及时补缺,全面植树。

(三)积极防治森林病虫害,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四、凡在白鹭自然保护小区范围内的林木均不准采伐。

五、除因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外不得在保护小区范围内进行与白鹭保护无关的勘探设计、修筑工程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