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护理学十篇

时间:2023-11-06 17:55:11

呼吸内科护理学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1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7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41例患者、31例患者;其中患有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为13例,患有肺癌的重症患者为6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为39例,患有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为14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48例、24例;年龄为27.2~81.3岁,平均年龄为(51.39±5.0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的常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严密检测病症变化情况。观察组患者采取缜密的临床护理模式,分别针对患者的住院环境、治疗等多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2.1环境心理干预

呼吸内科患者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因此要保证病房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可在病房内安装空气净化器。并每天对病房进行清扫,尤其对灰尘,尽量运用吸尘器进行打扫,保持病房内整洁。禁止摆放花草,探望患者人员带来的花束,说明缘由后给予带回,避免患者因花粉过敏加重病情。由于病情较长,患者极易出现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重症患者,感觉治疗无望,极易产生绝望、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情绪,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

1.2.2治疗干预

对不同病症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观察,要特别留意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奏。一旦出现咳血、咳痰等症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抢救。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病情状况和短期治疗结果,制定相应的抢救预案并做好基本准备工作,可为抢救节省出时间。对患者讲解药物名称、疗效等基本情况,准确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浓度等。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分别为一般药物的输入、特效药物的输入。另一种给药方式为雾化吸入,可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1.2.3通气干预

及时对患者进行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呼吸障碍症状。在治疗时,需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对呼吸道、口腔内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可减少感染的发生率。病情相当危重的患者,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可运用呼吸机给予辅助呼吸。在进行辅助呼吸时,要严密细致的贯彻呼吸机上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纠正。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41例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病情得到好转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的患者为38例,无效的患者为3例,好转率为92.68%;3例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后,已基本恢复生命体征;无死亡患者。31例对照组患者病情得到好转的患者为23例,无效的患者为8例,好转率为74.19%;8例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后,6例患者抢救成功,2例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病死率为6.45%。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若不及时实施有效的抢救预案给予护理干预,很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产生呼吸衰竭以至死亡。在治疗中,为每位患者制定有效的抢救预案,可为挽救患者生命缩减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有效率。在整个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以缜密的心思,观察每位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变化,注重微小细节的护理。饮食上要以易消化、高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并注重饮食的安全卫生。加强有关疾病的知识讲解工作,让患者知道治疗流程,可缓解患者的担忧。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注重个人卫生的整洁,勤换衣物,防止不必要的感染。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缜密的临床护理后,病情的好转率为92.68%,未出现死亡病例,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4结语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2

【关键词】 呼吸内科;呼吸系统;护理干预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7.178

呼吸系统疾病是近年来高发的一种呼吸内科疾病, 此病病程比较长, 且发病患者年龄逐渐偏大, 这使得临床护理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及护理风险。如果护理不当, 难免会发生意外突发事件[1], 为了进一步减少护理风险, 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有必要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模式。选取2015年2~11月对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58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护理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11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16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 男60例, 女56例;年龄64~83岁, 平均年龄(73.4±2.7)岁;慢性支气管炎50例, 支气管哮喘40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2例, 其他4例。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58例。

1. 2 方法 两组均采用相同的临床治疗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率、心律等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 指导患者科学饮食, 加强心理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安全护理干预措施:①加强医疗器械及药品质量的监管:对呼吸内科常见的医疗器械加强监管, 对药品的质量进行监管, 确保医疗器械使用安全及用药安全。②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力度:通过讲座、专门培训等方式加强护理人员, 尤其是新进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提高其综合护理素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静脉注射技巧、胸腔引流技能、雾化吸入方法, 风险事故应急方案等。③规范临床护理操作:指导护理人员正确掌握吸氧与吸痰等临床护理操作技能, 进一步熟悉临床氧疗的注意事项、吸氧方式等。④优化护理环境:护理人员可在患者的病床醒目位置贴上警示标志, 安置床档, 防范意外事故的发生。对患者的病房实施定期消毒及通风, 确保病房保持安静与整洁。⑤强化患者的安全教育: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定期实施安全教育, 提高患者安全防护的意识[2]。⑥强化医护沟通和合作:医护人员要主动跟患者沟通, 努力解决患者提出的各种合理诉求, 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评估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8%(55/58),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79.3%(46/5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后, 研究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4%(2/58), 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7%(12/5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内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几率比较高, 究其原因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住院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 而老年患者的病情比较危重、病情发作突然、机体免疫力低下, 存在一定的交流及沟通障碍, 基础疾病也比较多, 使用药物较复杂等[3], 导致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相对繁琐, 护理要求也相对较高, 也容易出现医疗纠纷。为此, 应该加强护理干预, 尤其是安全护理, 进而消除安全隐患, 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临床上引发呼吸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 如护理人员及患者的安全意识不够、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医疗器械使用不当、医患之间缺乏沟通、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缺乏、护理经验不足、应对护理风险事件的处置经验严重缺乏等[4-6]。为此, 针对上述问题, 作者实施安全护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8 %(55/58),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79.3 %(46/5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呼吸内科实施安全护理模式, 能够明显提升呼吸内科整体护理质量, 提高护理满意度, 有效控制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可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选择使用。

参考文献

[1] 姜慧芬, 郑云仙.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5): 67-68.

[2] 季双美. 呼吸内科病房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研究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 35(8):981-982.

[3] 赵波, 刘红梅.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3):71.

[4] 刘爱英. 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 吉林医学, 2013, 34(7):1356-1357.

[5] 王一兰. 呼吸内科患者安全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吉林医学, 2013, 34(30): 6356-6357.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3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效果。方法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8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经过两种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36/4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选择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效果优于传统常规护理,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效果;观察

在临床中呼吸系统疾病尤为常见,好发部位主要集中在支气管、肺部、胸腔以及气管中。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1],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影响,情况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重度缺氧、呼吸受阻甚至直接导致死亡。除了接受必要的临床治疗之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也显得极其重要[2]。本次研究将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8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模式,观察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2.3±3.5)岁;对照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5.3±2.9)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相关知识宣教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法如下:

1.2.1用药护理:对于呼吸内科患者而言,在用药时需严格用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记录,充分、详细了解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过敏史,在临床用药中要不断进行调整,同时告知患者严谨擅自改药、换药,严禁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按照规定时间以及医嘱用药。

1.2.2机械通气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护理人员而言需要对机械通气的方法、操作步骤有充分掌握,同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采用机械通气时需将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彻底清除,从根本上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同时确保患者呼吸情况能与呼吸机一致,严格管理好气囊,正确设定呼吸机参数。

1.2.3饮食指导: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告知患者平日可多进食多纤维素以及高蛋白质食物。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多加饮水。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腹部进行按摩,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良好的饮食护理能够为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有利保障。

1.2.4心理辅导:心理护理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尤为重要,由于患者对病情不了解,难免出现紧张、害怕、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辅导和帮助,为患者讲解关于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倾听患者主诉,深入患者内心进行辅导,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以一颗良好心态面对治疗。

1.3观察指标。显效:患者完全康复,所有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病情得到好转,对日常生活具有轻微影响。无效:患者病情依然存在,并未得到好转,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两种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36/4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较重且容易反复发作,护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造成其他的感染或并发症,使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预后,因此需要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我们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强化了药物指导、机械通气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4-5],进一步说明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选择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效果优于传统常规护理,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精霞.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146-148.

[2]冯岚.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1(6):116-118.

[3]徐盼盼.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B,2014,12(11):125-128.

[4]刘静.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3,5(21):133-135.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4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0引言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逐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若仅仅考虑到生理方面的护理,并不能完全使呼吸道疾病老年患者得到真正的健康,同时还要考虑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相对于其他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难度较大,呼吸内科患者往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不畅,通气换气困难以及胸闷气短等,同时这些症状会令患者焦躁不安,所以呼吸内科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更加需要耐心[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与此同时人们对护理也给予了更高的关注。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人们提出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施加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2]。如: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对患者多进行鼓励提高他们的治愈信心,同时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对患者的护理给予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建立护理小组及时解决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互相分享护理经验等。现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诊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护理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收集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及应对方法,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诊治疗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及护理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收集护理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及应对方法。120例患者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在61~86岁左右,平均年龄为(69.3±7.6)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4例,平均病程13.5年,阻塞性肺气肿患者56例,平均病程7.9年,其他呼吸内科疾病患者10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其他系统慢性疾病患者75例。

1.2方法。

对呼吸内科患者均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在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具体方法如下: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对患者多进行鼓励提高他们的治愈信心,同时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对患者的护理给予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建立护理小组及时解决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互相分享护理经验;摔伤、坠床等隐患: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休息,下床行动的时间减少,容易出现跌倒摔伤等情况,造成患者股骨颈骨折,因此应指导患者家属定期搀扶患者进行下床运动,避免出现摔倒跌伤等问题;窒息、误吸等隐患: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经常出现咯血、痰液等不易咳出的患者,易造成窒息的情况;此外,有些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现象,易造成误吸的情况。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医护人员在日常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吸痰、拍背等动作,并指导患者家属进行辅助,以促进患者痰液等的排出;此外,医院还应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水平。

1.3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数据具有可靠性,可以根据两组数据反映的情况进行理性评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患者更加注重术后健康的恢复情况,渴望术后得到较好的生活质量,所以术后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随着空气质量的下降患呼吸类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也多为一些老年人,老年人患者因其自身年龄较大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他们在患有呼吸类疾病的同时往往伴有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就增加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加大了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难度,为了给患者术后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人们提出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的新型护理方法[4-5]。如: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恢复状况,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同时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护理小组及时解决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互相分享护理经验等。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护理问题主要与患者患病年龄、心理、环境等问题有关,在临床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对症处理。综上所述,在患者在呼吸内科的护理过程中加入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可以有效提高呼吸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风险因素控制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日后的临床实践中广泛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包旭艳.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3:2267-2268.

[2]柳玲玲,翟琳.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8:112-113.

[3]吴春香.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8:213.

[4]张国玲.如何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消除和防范安全隐患[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1:170.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5

【关键词】 呼吸科;院内感染;原因;护理对策

院内感染是指住院患者或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1],随着医学的发展,呼吸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比率逐年上升,不仅严重影响了呼吸科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质量,也不利于患者的康复[2]。本文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9870例呼吸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9870例呼吸科住院患者资料,其中院内感染的患者50例,占0.50%。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为21-84岁,平均年龄57.7岁。

1.2 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设计呼吸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表,将院内感染登记。

1.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1.4 结果 9870例呼吸科住院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50例,感染率为0.50%,明显低于地区其他医院的1.92%(192例)(P

2 感染原因分析

2.1 病人方面的原因 住院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呼吸科患者以老年居多,更易受病原菌的侵袭而引发院内感染[3]。加上病人经常反复住院且病程较长,病人反复吸痰,气管切开,静脉留置管,感染可能性增加。本组患者中,有3例因为发生程度不同的呼吸衰竭,借助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而导致发生院内感染。

2.2 工作人员的因素 医护人员是造成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4]。部分医护人员预防知识欠缺,治疗和护理操作技能及熟练水平不够,不按常规操作,这就使得医护人员的手、护士所使用的器械、手套、被服等都成为院内感染的诱因。

2.3 病室环境 空气中的微生物也是造成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重要途径[5],呼吸内科疾病多为细菌病毒的感染,周围环境中细菌病毒含量高,呼吸科患者缺乏户外活动,因此易患上呼吸道感染。

2.4 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用药时间长,起点高,更换频繁,或是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用药易降低患者自身对病原菌的免疫力,从而引起院内感染[6]。

3 护理对策

3.1 提高病房环境质量 要定时通风、清扫和消毒;每日用紫外线灯或三氧灭菌机照射病房空气2次,消毒剂擦洗病室地面、门窗。病房间距>1米,限制探视人员、陪护人员。

3.2 提高科室人员的管理 工作人员进入病房要衣帽整齐、戴口罩,严格无菌操作;医务人员治疗和护理操作前一定要洗手,与可疑污染物或接触传染病患者后应进行手消毒[7],并严格按照生部规定手卫生洗手法洗手。定期对病室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病人的床单、被盖进行监测,如果细菌数超标应分析原因,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3.3 加强基础护理操作规范化 复苏囊、输氧面罩,每用1次即应更换,用后彻底消毒,患者吸氧用一次性鼻塞每班更换,湿化瓶内水每天更换,听诊器、血压计,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雾化器需补充液体时,弃去剩余液体,清洗后重新放入无菌液体;尽量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若病情需要,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对病人的基础护理,多给病人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协助排痰,尽量减少吸痰的次数。

3.4 加强抗生素管理和控制 慎用抗生素,根据患者痰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剂量不可过大,也不可时间过长;严格掌握抗生素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适应证,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患者,指导其保持口腔清洁,必要时行口腔护理。

3.5 加强对病人及病人家属的宣传教育 护理人员可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和开展座谈会的方式对病人及病人家属进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知识宣教,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卫生,提高遵医行为,加强营养,提高自身对疾病的抗御能力。

3.6 加强呼吸机的管理 对用呼吸机的病人应加强对呼吸机管道的消毒,并经常进行监测。教会病人作呼吸功能锻炼,尽快脱机。

4 总结

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很大程度上与护理条件有关,患者来院就诊,却发生了院内感染,这会增进护患矛盾,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和医院的发展。为此,我们首先要对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其发生的原因,结合适当的护理措施,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本文的研究中,呼吸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为0.5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感染主要原因有病人因素、工作人员因素、病室环境、抗生素的使用等。

作为护理工作者首选要提高对院内感染因素的认识,认真严格执行院内感染的预防原则,加强基础护理操作规范化,对于病区应及时通风、和消毒,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和传播。在抗生素的选用上,应根据患者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应尽量少用广谱药物和联合用药,还要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同时要加强对病人及病人家属的宣传教育,告知病人注意保持个人卫生,增强自身免疫力,才能更好的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害。通过以上途径,才能提高护理质量,切断院内感染传播途径,降低院内感染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谢婉花,何通杰.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分析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27-28.

[2] 李善华,涂明利,刘为舜,等.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9,28(3):295-296.

[3] 龙燕,马凤葵.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院内感染中的作用[J].探析当代医学,2011,17(36):44.

[4] 夏玉萍,姚福兰.剖析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9):242-243.

[5] 范伟,张溪林.老年病科呼吸病区院内感染调查统计及预防控制[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5(2):235-237.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6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对策

护理安全指的是在实施护理时,患者不发生规章制度和法律允许之外的机体结构、心理或功能上的障碍、损害、死亡或缺陷[1]。呼吸内科的患者一般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年纪大、变化快且病情危重等特点,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当中增强护理安全意识,按规范操作,以避免医患纠纷。呼吸系统的疾病一直是困扰我国居民的高发病之一,传染性较高,病情发展迅速并且变化较大[2]。如何有效地解决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都是呼吸内科工作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有必要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升呼吸内科的和护理质量,避免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

1当前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1.1 法律意识极度缺失

在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漠,存在各种在认识上不足,存在的风险,在规章制度和弱点的实施,如液体或针手术的发展,护理人员的部分都是随机的,而是根据自己主观印象的操作,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系统,很容易出错,造成人们潜在的安全问题。

1.2 操作过程不够规范

操作不足以满足要求,是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护理缺陷[3]。例如,常有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吸痰操作问题,护理人员对一些戴上安全手套,吸痰操作后,再吸痰操作,这种缺乏吸痰管的更换,易导致患者呼吸道感染疾病。

1.3 缺乏良好应急能力

由于缺乏足够的长时间的工作,没有积累必要的经验,经验不是很丰富,但不是很好的应对突发紧急情况,协调和缺乏可预测性,远见和协调能力差,容易发生医疗事故的错误。例如,在紧急情况下,患者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患者,上肢症状,护理人员根据医生的病人进行吸氧操作,改善通气,减少因为保留酸碱平衡校正。当病人的呼吸已有所缓解,但上肢和热量使患者和原来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变化[4]。经检查,左上肢血带没有解除,原因是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密闭式强化周围经脉树叶,胸腔闭式引流、给氧及氧气雾化基础护理技能,还要加强培训的应急反应能力,提高护理工作水平护理工作的整体效能。

1.4 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缺乏坚实的知识基础。很多护理人员研究呼吸道护理理论知识不是很深,技能和训练在不是很熟练的使用等方面,对人体了解不尽详细,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准确,在预见性护理方面,缺乏经验,特别是年轻的护士,显然限制高等护理的效果。

1.5 没有足够的熟练的沟通技巧

呼吸内科患者,中老年人占有一大部分病人,因为患病问题,与年轻人的差距,烦躁的心情,导致护士和中老年之间的沟通困难。有些护士缺乏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尤其是在患者与家属的情绪激动时,容易导致冲突,造成医疗纠纷。

2解决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隐患的有效措施

2.1 增强法律意识

医院及科室要精心选取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安排专业人员,重点讲解分析与呼吸内科相关的工作特点、医患双方在义务与权利方面的界定,以及临床护理工作上的法律责任等,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容易忽视的薄弱环节进行筛选,进一步增强众多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自觉地按照法律法规开展工作。

2.2 增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制订切合实际的内科护理培训计划,加快护理人员掌握新技术的进程,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重视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及技能的强化训练,定期对呼吸内科护理的工作人员开展无菌操作的技能强化训练。借助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发生的各种正反的安全事故案例中的各种经验以及教训,增强护理的无菌操作意识[5]。还要加强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三级操作技术的培训力度,保证所有呼吸内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扎实稳固,能够做到安全、高效以及熟练的进行呼吸内科日常护理工作。

2.3 加强医患之间沟通

重视医患之间交流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院内部管理培训部门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沟通艺术、聆听艺术以及表情、行为等方而的专业培训。学会倾听病人的忧虑以及抱怨,并且懂得如何帮助患者以及其家属解决各种问题、化解问题。患者入院时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并记录,告知其医院的注意事项和规章制度,进行患者的身份识别。充分利用护理和治疗的机会关心患者,给予关怀,解决患者的实际困难,以提高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开展多种形式人性化护理、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6]。责任护士针对所属的每位患者实施有效教育,制定各种医疗卡片和温馨提示卡,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患者疾病的病因、名称、诱因及主要治疗方法,药物的名称,并发症,各种特殊检查的目的,饮食的指导,活动的方法,术前的准备、术中的配合及术后的注意事项,使患者由被动治疗转到主动配合护理和治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2.4 完善进一步监督制度

强调护理安全工作细节的关注度,加强护理安全工作细节管理,做到对护理安全隐患的防微杜渐。要以完善监督制度为突破口,进一步研究分析当前监督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借鉴先进的经验进行补充完善,以全而科学的监督制度促进护理工作规范化开展。科室成立护理质量控制的考核检查小组,由护士长牵头,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进行督查,通过提问分析、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考核,并量化积分,与奖惩等方面挂钩。

总之,呼吸内科的护理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法律和操作规范,构建与病人和谐的医患关系,避免在日常护理中留下护理安全隐患[7]。另外医院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排查与督改力度,最大限度地控制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防止医疗纠纷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刘海燕,袁海鸥,龙月云等.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3):525-526.

[2]赵丽萍,来纯云.老年呼吸内科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39-40.

[3]张江平,董杰,刘燕等.呼吸内科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250-3251.

[4]王玲娣.呼吸内科患者医院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特点与护理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7):3723-3724.

[5]董凤英,张雪芹,谷红霞等.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6):592-593.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7

[关键词] 心理护理;呼吸内科;发热;焦虑自评量表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7(b)-0148-03

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于呼吸内科来说,绝大多数患者可能与发热有关,很多患者更是由于发热症状而导致住院治疗。发热常导致患者全身不适,发热患者往往除了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外,常易合并心理障碍,如焦虑、恐惧等[1]。呼吸内科医护人员在发热诊治过程中,在抗炎、退热等方面往往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而对于患者在诊治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可能容易忽视,所以心理护理在呼吸内科发热患者护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本研究主要探讨心理护理在呼吸内科发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呼吸内科住院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12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63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41.17±12.71)岁;干预组:男性65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43.44±13.93)岁。所有患者均经测量体温>37.2℃。排除急危重症不能配合调查者,如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排除有严重性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乙醇或药物依赖者、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研究方法

干预组采用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包括:呼吸内科发热患者大多有焦虑及心理障碍等情绪,由经过专业知识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耐心向患者解释发热机制、可能原因及治疗方法,解释目前的用药方案、服药方法、目前的可能诊断及预后,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缓解急诊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及发热有正确的认识,避免产生焦虑心理,消除患者对发热理解的误区及恐惧感;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提供适合的解释及建议,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疾病,取得患者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照组采取普通科室护理常规,解答患者的问题,指导护理及用药。

1.3 评判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由Zung WK在1971年编制,该量表共包括20个自评条目,其中有15个是正向评分,5项是反向评分,量表中20个条目分数分别相加,得到总的粗分,将总的原始分数乘以1.25即得到总分的标准分[3-4]。SAS标准分以50分为分界值,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研究证实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满意度调查采用自制量表进行。SAS由本科室专业护理人员指导填写,当场回收量表,本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排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06份,有效率为85.8%。对照组120例患者完成调查102例,干预组120例患者完成调查104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情况的比较

干预组的SAS评分及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满意度的比较

对照组的非常满意度为26.4%,低于干预组的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首发症状之一,很多发热性疾病起病急、症状重、变化快,可能合并一些并发症,对于一些老年患者发热更是可能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如急性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等,可能需要随时抢救或治疗[5]。由于呼吸内科发热患者的症状急、重等特点,导致患者及家属可能在就诊过程中产生焦虑等不良心理障碍。焦急和焦虑是呼吸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6-7]。由于发热多为急性发生的症状,患者及家属缺乏足够的心理及思想准备,加上患者往往对疾病不了解,对发热、疼痛等症状感到恐惧,对发热及疾病的预后和危险性估计不足,对环境、急救设备和医护人员感到陌生,有抵触心理,很多患者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更有甚者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研究者认为呼吸内科患者不仅需要重视疾病本身的护理,而且需要重视患者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护理问题,这样才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8]。

本研究结果发现,心理干预可改善发热患者的焦虑心理,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满意度,同时通过心理干预,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可间接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程[9]的研究发现,呼吸内科患者具有较高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侯春梅[10]认为心理护理有利于改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国外也有文献报道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人格特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1]。

心理护理干预在不同的研究中证实,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但在呼吸内科发热患者中改善焦虑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原因是住院患者对医院环境有抵触心理,加上疾病本身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自然会产生焦虑情绪,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在就医过程中对患者做到细心体贴,用温柔的语言解释科室相关环境,让患者充分了解发热特点及病情,对发热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护理人员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使患者尽快放松,通过语言及心理的护理干预,患者焦虑情绪得到了缓解,心情平静地配合治疗,自然提高了治疗效果及满意度[12]。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发热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殷晓琴.呼吸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3297-3298.

[2] 张芳萍.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2013,11(2):156-157.

[3] Olatunji BO,Deacon BJ,Abramowitz JS,et al.Dimensionality of somatic complaints:factor structure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J].J Anxiety Disord,2006,20(5):543-561.

[4] 李玉芬,李彬彬.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785-786.

[5] 王仲,陈排,齐志伟.发热门诊的急诊特性[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12):936-937.

[6] 曹建平.呼吸内科临床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08,26(2):26.

[7] 李艳飞.医疗检测-呼吸内科临床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疗,2011,27(9):88.

[8] 文琼香.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133-134.

[9] 程.呼吸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与对策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33):127-128.

[10] 侯春梅.心理护理在呼吸内科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5):3597-3598.

[11] Cheng QM,Kong CQ,Chang SY,et al.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J].Clin Res Hepatol Gastroenterol,2013,37(3):283-288.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8

[关键词] 责任制整体护理;呼吸内科;糖尿病;护理服务;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6(b)-0185-02

呼吸内科是临床的一个重要科室,该科室的住院患者多数为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因此其往往具备住院时间较久、危重症较多的临床特征。由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较多,而老年人并随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概率较大,因此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患者就成为了该科室中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1]。呼吸内科的这一特征,导致其护理工作的开展往往会存在较多的困难。因此,该院在近几年以来,积极地引入和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对呼吸内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不仅显著的提高了临床护理治疗效果,同时促使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笔者将该院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前的呼吸内科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开展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以此来分析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并发糖尿病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未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前在该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呼吸内科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实施了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前在该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呼吸内科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50例患者,男34例,女16例,患者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62.5±8.2)岁。50例的基础疾病为,哮喘14例,肺部感染1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3例,弥散性肺疾病6例,全身疾病肺部表现4例。对照组50例患者,男36例,女14例,患者年龄38~81岁,平均年龄(64.2±8.7)岁。50例的基础疾病为,哮喘16例,肺部感染1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2例,弥散性肺疾病5例,全身疾病肺部表现3例。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比。

1.2 临床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责任制整体护理:①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建立护理小组。根据整个呼吸内科患者的疾病特征以及病床数量将科室内护理人员分为固定的护理小组,每组设置组长1名,采取组长负责制,将病床平均分配给每个护理小组。每个护理小组均由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以及护理学员组成[2]。②分配责任组长的职责。每个护理小组的组长都是由护理经验丰富、富有责任心的护士担当。每位组长均带领若干护理人员,负责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遵医嘱用药、日常护理以及康复指导等[3]。③分配护理人员。根据呼吸内科护理人员的总体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平分,责任护士由组长进行选择,责任护士应具备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并掌握娴熟的护理技巧。责任护士的职责一般是负责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辅助护士则主要负责清点患者的药物以及用药配置等。护理学员的职责则是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之下对患者实施生活护理及病房基础护理等[4]。④护理实施。每位责任组长带领该组的护理人员,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日常护理及疾病护理流程,主要包括的护理干预项目为病房环境护理、吸痰护理、血糖监测护理、气道湿化护理等。同时制定出合理应对紧急情况的方案。每组的责任组长负责指导、监督和督促该组护理人员执行各项临床护理干预,确保整个临床护理的质量[5]。

1.3 统计方法

临床研究搜集数据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态度评分、护理主动性评分、护理工作能力评分、病区管理能力评分、关爱沟通评分及健康宣教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其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9

【关键词】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全方位护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37-01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伴随着得是严重的环境污染,感染中呼吸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而且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纵使病情恶化,还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对此笔者选取了我院呼吸内科于2011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重症患者88例,对其中的44例患者实行全方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88例,经临床诊断均为重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39例,随机将88例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范围为55-76岁,平均年龄为(64.5±3.7)岁;实验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58-78岁,平均年龄为(65.3±4.1)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其他基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用于进行比较。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医院呼吸内科的常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护理的具体措施如下。

1.2.1 生命体征的监测 呼吸内科重症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如头晕、呕吐、恶心以及呼吸苦难等。对此护理人员应该要根据患者的具体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进行对症处理,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持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心跳和呼吸频率、呼吸深度以及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和监控,并如实做好记录,从而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做到了如指掌。

1.2.2 氧疗护理 呼吸内科的重症住院患者在临床上往往表现最常见的就是呼吸困难,如果护理人员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有可能引起患者休克,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走向,如发现患者出现较明显的呼吸困难或缺氧症状时,要及时采取氧疗护理法,及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等方法进行处理,同时在氧疗护理的过程中,还应该正确使用气雾剂,做好消毒工作,避免患者出现感染。

1.2.3 机械通气护理 在为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护理时,首先要确保患者气道的通畅,医护人员要认真检查患者的气道内是都有分泌无存在,如有则必须及时清理干净。此外在吸氧的过程中,在保证患者充足吸氧的前提下,还要避免对患者的黏膜造成损害。最后在进行机械通气护理时对患者的气道进行适当的湿化处理,能够保持患者气道的净化,从而能够有效预防感染。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共分为三种,即显著疗效、有疗效以及无疗效, 显著疗效标准:临床体征和症状明显消失,呼吸通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身体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恢复,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有疗效:临床体征和症状基本消失,呼吸通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恢复,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无疗效:临床体征和症状没有消失,呼吸困难,各项生命体征不稳定,而且病情呈现加重的趋势。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7.0生物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利用t检验法,P>0.05表示无统计学差异,P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通过实行全方位护理,其护理有效率高达90.9%要显著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的70.5%(P

3 讨 论

呼吸内科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病,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作为医护人员,必须本着真诚的服务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位住院患者,以减轻他们的痛苦为己任。在呼吸内科的实际护理过程中,多需要采取各种护理方法多管齐下,才能达到降低患者死亡率和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细微的变化,防止疏忽部分重要的信息,同时还应该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对于部分情绪相对不稳定法的患者,应该要懂得如何转移其注意力,并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目前临床上针对呼吸内科疾病的常用方法有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机械通气护理等。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护理时必须要注意药物的浓度和使用剂量,并且要充分了解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保证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对于不同体质的患者还应该做到差异化用药,尽可能是药物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在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了全方位护理,44例患者中,有24例有显著疗效,16例有疗效,仅有4例无疗效,其总有效率差高达90.9%显著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的70.5%(P

参考文献

[1] 黎利华.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 中外医疗,2012,33:149-150.

[2] 石君. 6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J]. 中国当代医药,2012,36:106-107.

[3] 黄伟霞. 呼吸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J]. 当代医学,2013,03:121-122.

呼吸内科护理学篇10

这是这次见习的最后一科室,原本去急诊的,可计划突然被打乱。我们来到了呼吸科,由于对医学知识了解得太少,我们都以为呼吸科都是收一些呼吸系统有严重问题的病人,坦白地说我们是怕感染,于是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来到了呼吸科病房。

第一天早上参加了晨间医护大交班,很惊讶的是呼吸科医生都用英语交班,听带教张老师讲这种英语交班在呼吸科已经持续五年多了,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我们医务人员去努力学习英语,因为英语是通向医学科学发展的必备的一把钥匙。在呼吸科我们还知道了晨间交班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整顿医务人员的精神,转换医护人员的角色,尽快进入职业工作状态,同时也是对整个病区病人病情的交班和医院-科室信息的沟通的时刻。

张老师又教我们认了心电监护仪器上的各个监测指标:(ECG)心电图——心率、当心电图的波形每个间隔不等时(排除(干扰因素),说明病人心率不齐(HR60—100/分为正常);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报警系统;呼吸频率(RESP)正常呼吸(16—20次/分);血压(NIBP)。

昏迷病人禁喝水——容易窒息,上约束带必须经得家属同意。护士巡视病房的一级护理的病人半小时巡视一次,二级和三级护理的病人病情不重,有自理能力的病人2小时巡视一次。

吸痰器分为电动和中心吸痰器,在呼吸科用得较多,电动吸痰器的吸痰瓶内要装水,便于清洁,中心吸痰器直接将负压管连接在病人床头。

星期三我们又来到了重症监护室,看到里面的老爷爷们气管切开后呼吸痛苦的表情,有的身上到处插满了管子,有的被用了约束带……我的心难受极了。其中有位周爷爷脸色苍白、眼睑也无血色、腹部膨隆,他虽然不能说话,可他努力的用手指他的肚子,张老师告诉我们他的肚子明显比昨天肿胀,遂请了普外科会诊进行了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了不凝血。医生说这是病情危重的表现,他的家属们知道他可能不行了全都来探望他。看到他痛苦的,我几次都忍不住掉下泪来,我不知道他能不能挺过来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我用真心祈祷希望周爷爷能坚持下来,挺过危险期。祝福你,周爷爷!希望可以看到你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