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十篇

时间:2023-11-06 17:24:30

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

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篇1

【关键词】 急诊;观察; 护理特点

急诊科是综合性科室,是医院的窗口。由于医疗服务的突发性、紧迫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危重病人的特殊性和任务的繁重,急诊科作为抢救的前沿阵地,既担负着应急前抢救和及时后送伤病员的重要任务,还要负责现场救治与部分患者留院观察工作。每天都要接触大量急诊的病人,由于留院观察患者病情危急、变化快,流动随机性大、可控性差,给急诊护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我们结合工作体会对急诊留观患者的特点及处理方法探讨如下。

1 急诊留院观察患者的主要范围

留院观察是医院急诊科的基本职能,急诊工作通常是对急重症伤病员进行先期处理,待病情平稳后及时收入相关专业科室进行系统救治。对一些急诊中虽经抢救治疗仍不宜搬动,需要继续进行抢救和治疗的重伤患者进行留院观察也是必要的。留院观察的目的在于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奠定坚实基础,但也不能无选择地悉数留院观察。一是尚未确诊的患者,这类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多端,诊断没有明确,二是经抢救后,病情虽稳定,但不宜搬动或预后有危险的患者;三是需要进一步诊断确定是否需住院的患者。明确急诊留院观察的范围,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专科救治具有积极意义。

2 急诊留院观察患者的基本特点

2.1 伤病情复杂且危重

急诊留院观察患者中,既有严重的外伤患者,也有其他的急重症患者,病情复杂,不宜搬动,主要是为各系统危重症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如复合性外伤、急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呼吸衰竭等患者。由于患者是骤然发病,往往缺乏系统的可供诊疗参考的病情资讯病情发展瞬息万变。尤其是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脑出血以及重型复合伤和严重毒物中毒患者,病情危重,极不稳定,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危及生命。这就需要急诊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变化的蛛丝马迹,迅速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2 患者流动随机性大

急诊患者的随机性流动,也决定了留院观察患者流动的态势,患者的转出是伴随着新的患者转入而进行的,急诊观察室的患者流动非常频繁,给急诊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带来了一定难度,需要严格交接班制度。

2.3 病室易增危险因素

急诊患者数量和重症患者就诊的随机性强,患者可能是个体就诊,也可能是批量同时来科,抢救室可能同时进行多个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患者的监护与抢救,由于设备仪器使用频率高,侵入性操作较多,加之患者抵抗力相对减弱,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频繁进出,如果不能实现专人专用或消毒不及时,都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危险,极易发生医院感染,加重患者病情。

3 急诊留院观察患者的护理管理

3.1 不断优化急诊护士素质

进一步强化急诊护理专业技术培训,不断优化急诊护士综合素质,要突出危重症监护和对各种急救器材熟练与正确运用这个重点,培养和塑造医护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敏锐观察力、正确判断力,以及临急不乱、有条不紊工作的能力,保证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患者来急诊就医,体现的就是一个“急”字。珍惜生命,及时救治。急诊患者病情紧急、发展迅速,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生命。因此急诊科护士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只要遇到急救患者,均应主动接诊,积极组织抢救。对危重患者,只要有百分之一的抢救希望,就应做到百分之百的努力,绝不轻易放弃,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精神,

3.2 合理调配急诊护理力量

危急重症患者来科时间、方式、病种、病情危急程度,事前都很难估计。遇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农药或食物中毒等,常常可能导致大批伤病员同时就诊,部分患者尚需救护车辆前接或现场救治,如不合理调整护理力量,就可能会在一定程度影响留院观察患者的抢救与监护。因此,护理管理者要不断强化急诊意识,进一步优化各种疾病的抢救预案,健全完善各项急诊急救护理制度,确保急诊护理工作张弛结合、紧张有序、高效运行。急诊护理力量调配的总体原则是:既要有计划周密的严谨性,又要体现实时调整的灵活性。在班次安排上,既要有出诊人员,又要有留守准备与抢救人员,做到院前后结合、院内外一体、同步进行。在留院观察护理力量搭配上,要注意优势互补。在晚夜间、节假日期间,一线班与二线班的设置要责任具体,主次分明,有利于实时调整护理力量配置,保证急诊护理及时满足急诊患者的救治需要。

3.3 注重提高急诊护理质量

急诊观察室是集各种疾病危重患者于一体,病种多,病情变化快,患者心理复杂,护理人员应掌握各种急重症疾病的症状、体征、急救等技能,做好病情观察的同时,注意做好留院观察病人的护理。一要严格床头交接班制度。急诊观察患者流动快,病床周转率高,为了避免差错的发生,除了书面交接班外,必须做到床头交接班,有利于迅速了解病情,观察治疗效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要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勤观察勤巡视。急诊观察室是一个综合观察室,病种多,病情复杂变化快,留院观察时间短,这就要求急诊护理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对重点患者病情做到心中有数,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并通知医师。特别是对新病人,及时了解病情、治疗进展,如病情有变化,及时报告。三是要沉着冷静,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切实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在急诊留院观察患者中,大多是复合外伤或预后可见性差的患者,患者和家属都感到不安、焦虑和惊恐。对此,护士要沉着镇静,神态自若,忙而不乱,一丝不苟地严格执行抢救程序,准确无误地规范抢救操作,同时主动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消除其紧张情绪,其减轻心理负担,积极地配合救治工作,实现最佳的抢救效果。

4 积极预防医院感染

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篇2

[关键词]急诊;观察;护理

1急诊观察患者的特点

为了使急危重症患者、各种事故伤员能得到及时的抢救和治疗,各级医院均开设有急诊科及120急救,通常留在医院急诊科急诊观察患者一是严重的外伤患者、各系统危重症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以及其他急重症患者,这类患者往往病情复杂[1]。而且因发病急骤,缺乏可供诊疗参考的系统的病情资料。二是急诊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快,尤其是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脑出血、严重毒物中毒等患者病情极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甚至危及生命;三是患者流动性大,急诊科观察患者可随时分流至各专科病房,随时收治新的患者;四是我国已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加之老年人身体机制的衰退,因此急诊观察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且年龄跨度大,老年患者并发症多,自理能力差,从而加大了护理工作量[2]。因此,针对急诊科的特点,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处理能力均有更高的要求。

2急诊观察患者的护理

2.1加强对急诊科护士的专科培训:基于急诊科患者的特殊和护理要求,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为适应急诊观察的需要,进一步强化急诊护理专业技术与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培训主要根据急诊科患者的特点,重点进行危重症监护以及对各种急救器材熟练与正确使用、心理素质以及对患者心理护理方面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形式,即走出去参观、学习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组织急诊科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等,以提高急诊科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反应能力,使之在急诊抢救中临急不乱,具备娴熟急诊急救的护理操作技能。

2.2做好急诊护理工作:急诊科观察室患者疾病种类繁多,且病情变化快,急诊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急危重症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分清轻重缓急才能做到临急不乱,保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工作中应对各种观察指标记录详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值班医生报告,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根据急诊科观察患者流动快的特点,病床周转率高,护理人员除了书面交接班外,必须做到床头交接班,有利于接班护士对病情的了解和观察[3]。

2.3做好急诊观察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急诊科观察患者的护理中,心理护理同样重要。由于急诊科患者大多数是突发疾病或者因意外受伤,以及毒物中毒的患者,前者因病发的突然,患者及其家属均有紧张和恐惧感,容易产生悲观、失落等消极情绪,甚至个别患者丧失对治疗的信心。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使患者了解所患疾病及采取相关治疗措施的必要性,树立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以配合治疗。在急诊科观察患者毒物中毒的患者为数不少如急性有机磷中毒、煤气中毒、酒精中毒、及其他药物中毒等,其中服毒自杀者占一定的比例。此类患者的情绪更为复杂,常表现出后悔、恐惧、焦虑、绝望等不同的心理状态。大部分患者服毒患者是由于一时冲动,或受到某件事刺激而一时想不开服毒自杀。在急诊室抢救时已感后悔不已,这类患者主要是对毒物并发症及后遗症的担心,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此类患者往往能积极配合治疗。但也有部份患者心理受到严重的创伤,因家庭或社会的压力而感到绝望,这类患者在服毒自杀者中,所占比例虽小,但死亡率却极高,因为这类患者往往失去了求生的欲望,在急诊观察室往往不肯配合治疗,因此,对这类患者的心理护理难度较大,需要护理人员及多方共同努力,以争取到患者对治疗的配合。

2.4急诊观察室护理力量的合理调配:医院急诊观察室的患者流动性大,且常会出现难以预料的突发事故、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及自然灾害等,因此,配备的护理力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院根据急诊观察室的特点,在人员的配备和安排上均建立了应急机制,可及时、快捷的调配急诊护理力量对因各种突发事件造成的大批病员同时就诊的情况进行救治[4]。

3讨论

医院急诊科是抢救、收治急危重症的快速绿色通道,同时也是显示医院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和水平的窗口;急诊科护理人员除应掌握各种突发疾病抢救护理的专业知识与各种医疗器械的熟练运用外,还应具备足够的应变能力与综合素质。我院根据急诊观察室患者病情急、重、杂的特点,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管理措施,健全和完善各项急诊急救护理制度:首先在急诊观察护理人员的安排上多是由高资质、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以应对患者的各种突况,强化急诊观察的护理力量;在此基础上,其次对急诊观察室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综合训练也很重视,这也是提高急诊观察护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不断学习,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各种应变能力,在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上也有积极的意义;第三,注重对急诊观察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相结合,加强医患沟通,使患者在救治和抢救过程中积极配合,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第四是采用灵活、机动的管理,合理调配急诊观察室的护理力量,使得医院在遇自然灾害或各种突发事件时能及时组织力量实施救治。

参考文献:

[1]王灵格,王青苹,郑爱荣.把握急诊护理管理特点优化急诊护士素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3):40.

[2]席淑华,周立,王雅芳,等.新时期急诊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55-757.

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篇3

关键词:急诊科;病情观察;患者护理

急诊疾病的观察,需要护士要有针对性,同时需要具备全面性,急诊患者的特点是数量多,并且病种较为复杂、病情一般危重而紧急、变化迅速而多样化,结果很难预测。护理人员对急诊患者的病情可以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同时进行有效地处理,争取时间,尽力挽救患者生命,对一名急诊护理人员是非常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急诊护理工作,对急诊患者的病情如何进行全面、细致、及时而有效地观察与护理作出分析与总结以下几方面。

1 临床资料

1.1患者特点分析 急诊患者数量多,病情复杂,而且患者病情发展快速,危重而紧急。

1.2患者的就诊范围分析

1.2.1一般急诊 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疼发烧、腹痛腹泻,轻微外伤的可以进行一般急诊。

1.2.2危、重症急诊 危、重症急诊是指患者出现急性的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道大出血疾病,患者严重外伤昏迷不醒或开放性损伤严重,有电击、溺水,急性的中毒事件发生,产妇出现子宫出血、破裂,重症急性胰腺炎已出现出血性坏死性。

1.3急诊患者的预诊评估 护理人员通过SOAP公式对急诊患者进行预诊评估,主要包括通过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收集患者的资料,并通过细致观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评估,对以上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并判定患者需要的分诊科室,进行快速抢救。

1.4病情观察

1.4.1危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1.4.1.1呼吸系统评估:患者口腔受否有异物,需及时清除;患者如果出现严重呼吸肌活动障碍应迅速通知医师,及时用药。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奏、频率、深度,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对患者的面部颜色,身体状况,有无紫绀程度,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应时刻注意呼吸机和患者的变化。所以对于出现呼吸问题的患者可以使用药物进行及时的纠正,情况严重应立即采取气管插管或者进行气管切开术,人工辅助呼吸。

1.4.1.2循环系统评估:循环系统主要包括血液动力学和心电活动,患者循环功能受损时,容易引发全身各器官功能、结构发生异常的改变,特别是主要的器官引发功能衰竭,容易造成患者休克死亡。所以对患者的血压、尿量、心脏排血量等情况应注意观察,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常规的疾病症状观察、护理,对于心电方面的常用知识应同时具备,为抢救提供全方位的临床依据。

1.4.1.3神经系统评估:神经系统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否是清醒状态,同时密切观察变化,如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患者的瞳孔变化主要注意观察瞳孔的大小、对称性、对光反射情况。对于患者使用肌松剂时,注意使用量,应根据观察患者的肌张力恢复状况进行调整。

1.4.1.4症状观察

1.4.1.4.1高热:患者出现高热是重要病情过程和临床表现,对于高热患者如果出现寒战、呼吸急促、脉搏快、烦躁、休克、抽搐、昏迷等时,护理人员应防止高热危象发生,立即采取最快速度降低中心体温方式为患者降温。护理人员对患者降温时应按照热者冷降,冷者温降的原则,将患者体温迅速有效地降至38.5℃左右。为患者降温有以下几种方式:①患者出现高热同时烦躁易怒、四肢末梢有灼热感,可使用冰水擦洗,冰帽、降温毯等使用,同时也可以使用4℃浓度为5%生理盐水1000ml快速静滴;②寒战:患者出现四肢末梢厥冷,护理人员可使用32℃~36℃温水或25%温酒精为患者反复擦洗,应注意避免冷刺激;③药物降温:对于患者物理降温无效或一般的,可以采用药物进行降温。对于出现高热惊厥的患者可以采用肌注或静脉滴注安定。

1.4.1.4.2抽搐:观察患者抽搐发作的时间、发作规律以及部位。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救治,患者上下臼齿之间用缠有纱布的硬物隔开,改善缺氧状况,在四肢大关节处稍加压给予保护,尽量使患者侧卧,患者意识丧失应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陪护;患者意识清楚,但因剧烈的骨骼肌抽搐,痛苦万分,需及时对症治疗。

1.4.1.4.3疼痛:注意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疼痛性质性质、强度以及发作时间,是否伴有其他症状。颅内压增高一般会引起头痛,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头部胀痛,阵发性头痛加剧并伴喷射性呕吐及视力障碍者,护理人员应立即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预防脑疝发生。脑脊液外流或腰椎穿刺可引起低颅压,患者临床表现头部持续性胀痛,如果晃动,情况会严重,所以护理人员避免晃动患者并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用以缓解。对于疼痛剧烈者,需要卧床休息,室内环境应保持安静,减少噪音。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1.4.1.4.4出血:患者出血应注意观察患者出血的位置、出血量、血液的性质,判断患者出血的原因,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血行等情况立即配血,进行输血准备;同时会患者活动性出血给予止血,同时尽快手术。

1.4.2重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重症患者的观察护理人员需加强护理及观察工作,对患者病情的观察,根据请跨国及时通知医生,患者病情的发展应注意是否有创伤性出血,内科出血时注意观察出血量、出血位置、血的颜色,根据不同情况积极采取措施。重症患者病情一般较重,药物使用比较复杂,对于特殊药物应严密观察,例如脱水性药物、扩张血管类药物等,注意患者的滴注速度、时间,使用药物一段时间应持续观察。

1.4.3一般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一般患者的护理也应该做到细致观察,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输液过程中是否有药物过敏反应,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更应加紧随机的观察,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篇4

[关键词]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优化抢救流程;护理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5(a)-0160-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nursing management efficacy of the rescue process after optimized in EICU.Methods 60 patients who received treatments in EICU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5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rescued by the optimized process.The other 60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EICU from July 2014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rescued by traditional process.The rescue preparation time,survival rate,the number of participating nurses,incidence of adverse care event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rescue prepa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1.7±0.2)min]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3.6±0.4)min],the survival rate(86.7%)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66.7%),the number of participating nurses [(2.9±0.3)cases]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5±0.4)cases],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e events (3.3%)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5.0%),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90.0%)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3.4%),al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EICU;Rescue process after optimized;Nursing management;Efficacy

急\重症监护室(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1]是医院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挽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安全的重任[2]。EICU收治的患者具有病种多,病情复杂、危重的特点,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直接影响着EICU的护理质量[3]。而优化护理管理流程,可以明显提高服务效率[4]。为有效做好EICU患者的抢救工作,提高EICU的护理质量,我院将优化后的抢救流程应用于EICU患者的抢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我院EICU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回顾分析早期在我院EICU接受治疗,采用传统抢救流程进行抢救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34例,女27例;年龄26~73岁,平均(47.2±1.3)岁;疾病类型:脑血管疾病患者11例,心血管疾病患者14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4例,严重创伤患者11例。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3~75岁,平均(48.1±1.5)岁;疾病类型:脑血管疾病患者1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12例,严重创伤患者14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2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传统“多医多护”的抢救模式对患者实施抢救,在患者病情危急需要实施抢救时,在场医护人员一起参与抢救,抢救时医护人员无明确分工,无站位要求,抢救结束后医护人员分别补写患者的抢救记录。

1.2.2观察组 成立抢救小组,采用优化抢救流程对患者实施抢救,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分配[5]。由护理组长(N2~3级)作为整个抢救流程的一线负责人,负责抢救全过程的协调,确保各项抢救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抢救时护理组长站在患者头部一侧,负责配合医生实施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等,并安排参与抢救护理人员的站位和工作。安排1名N2级及以上工作经验的抢救护士A在患者右侧,主要负责除颤、建立静脉通路、采血、输液、准备复苏抢救用药等。抢救护士B(N1~2级)在患者左侧,准备抢救需要的仪器和设备,如呼吸机、心肺复苏仪、除颤仪等,低年资护士C(N1级)站于床尾,密切监测、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抢救药物使用情况,及时向抢救医师报告患者的情况[6],人力不足时护士C工作可由抢救护士B负责。抢救完成后由护理组长和抢救护士A共同核对抢救用药、查对医嘱、补写、检查抢救记录,其他人员做好抢救设备、仪器整理,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告知,做好患者后续生命支持。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准备时间、抢救成功率、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人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包括4大项目,每个项目共有5个题目,每个题目的分值为5分,总分100分,调查问卷评分≥95分表示患者家属对抢救工作非常满意,85~94分表示满意,70~84分为一般,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准备时间、参与抢救护理人员人数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失败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勺榛颊呒沂袈意度的比较

对照组、观察组均向患者家属发放60份调查问卷,回收60份,回收率为100%。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60例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皮肤压力性损伤,1例患者发生脱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对照组60例患者中,1例患者发生坠床,4例患者发生脱管,4例患者发生压疮,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0%。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6,P

3讨论

EICU的患者在临床救治的过程中具有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的特点,是导致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居高不下的重点人群[7]。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不仅是医院医疗水平的体现,也是医院护理质量的体现,不断提高EICU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是医院避免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而抢救的成功率和时效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及预后[8]。临床实践发现优化EICU患者的抢救流程,充分体现了抢救的时效性,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还可提高家属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9]。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抢救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传统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流程,在实施抢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名护理人员同时准备一项抢救操作的情况,忽视了对其他EICU患者病情的观察和护理,使临床抢救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无序。优化后的抢救流程与传统抢救流程对比主要有以下优势:①实施的过程中,将参与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角色化,使各级护理人员能够明确各自在整个抢救流程中的责任,对于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来说,能够提高自身的管理协调能力,对于经验不足的低年资护理人员来说,能够增加临床抢救经验,提高自身应变能力,继而提高团队护理质量及整体素质[10],促进抢救工作有序、高质量地进行[11]。②优化的抢救流程,做到了科学安排,强调“定人、定位、定责”[12]抢救,不仅节约了护理人力资源,同时能够更好地评估和观察病情,发现病情变化,保证患者的各种抢救措施及时到位,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时效性[13]。③优化抢救流程符合优质护理服务中更新护理理念,强化护理服务意识的要求,有效减少医患、护患纠纷的发生[14],对提高EICU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5]。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人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研究将优化抢救流程应用于EICU患者的抢救,结果提示优化抢救流程在EICU患者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波.急危重症护理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孙朝霞,孙贝贝,刘秀秀.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护理的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1):149-150.

[3]吴娇华,梁金清.优化抢救流程在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4):5-7.

[4]庆萍萍.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8):2357-2359.

[5]Chu KY,Huang C.Incremental analysis of the reengineering of an outpatient billing process:an empirical study in a public hospital[J].BMC Health Serv Res,2013,13(1):215.

[6]张利荣.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1):2633-2633.

[7]孔德霞,许虹,赵莹莹.我国急诊危重症疾病谱研究特点[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3,(12):3845-3847.

[8]汪暑萍,钟利君,沈小群.优化抢救流程在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7):104-105.

[9]陈园园.急诊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2):5-7.

[10]倪洁.JCI标准下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28(10):10-12.

[11]刘荣格.急诊危重症789例流行病学分析及意义[J].河南中医,2013,33(B04):4-5.

[12]王曼,李蓉,辜丽梅,等.优化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9-11.

[13]Jonsson T,Jonsdottir H,Moller AD,et al.Nursing documentation prior to emergency admissions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Nurs Crit Care,2011,16(4):164-169.

[14]倩倩.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3,45(4):294-295.

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篇5

【摘要】:目的是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危机状态的相关因素,增加对精神病患者危机状态发生的预见性。方法是将4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观察组给予精神病护理常规; 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MMPI测试。结果为对照组200例住院患者与同期给予护理常规护理的200例观察组的患者比较,观察组出现危机事件48例,发生率24%; 对照组发生危机事件24例,发生率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护理;危机

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精神病患者400例,男226例,年龄18~63岁。女174例,年龄16~65岁。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2、 方法

①由专业人员采用邹义壮编制的MMPI计算机诊断系统(MMPI、2002)在患者住院10天左右进行测查。完成项目数566个条目。MMPI量表(T)正常分界值40~60,将所测量表中D(抑郁)、Pa(偏执)、Pd(精神病态)、Ma(轻躁狂)、Sc(精神分裂)因子分>60分结合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

②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即观察组200例患者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集中在一级病室,专人监护,按照“四防”护理措施(即防外走、防冲动、防自杀、伤人、防躯体疾病)。对照组在给予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采用自制的危机状态原因调查表,内容包括: 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程、既往攻击行为、诊断、精神病症状(如命令性幻听、被害妄想、易激惹、延迟满足困难、敌对猜疑、行为紊乱等),再按照疾病类型进行分类对比。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量(MMPI)给予评估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并与观察组的200例进行对照,对有关资料进行X2检验。

二、 结果

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不同的危机事件发生率分布。

两组危机事件发生率比例。

三、 护理

对危机事件进行分析评估,由疾病类型对比提示情感性精神障碍危机事件发生率最高( 48. 83%) ,酒依赖患者发生率次之( 37. 5%) 。精神分裂症也是危机事件的高发人群,另外,年龄 20 ~40 岁的患者发生率也高。提示危机事件的发生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应针对MMPI 测试结果,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家庭环境、个性特点及心理应对方式、因人而异,给予针对性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教会患者放松技术及学会延迟满足、疏泄不良情绪,改变不良的应对方法。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对可能导致的危险症状进行有效的治疗及监护,这是预防和减少危机事件的关键。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因情绪不稳定、对行为的控制力减弱、易发生冲动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受幻听、妄想的影响,易导致自杀、自伤的发生。护士应了解患者精神症状的特点,严重程度,增强预见和防护能力,认识患者危机状态发生前的先兆症状。如:怒视对方、高声说话、不配合治疗护理、易激惹等,应即使给予劝说、安慰、隔离、把先兆表现控制在萌芽之中。

新入院患者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及新的人际关系,使其感到陌生,往往会产生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这种负性情绪,常常转移到病友及工作人员身上发泄,而发生冲突。护士要做好入院新病人的护理,对患者的行为给予评判,使用阳性强化法,对表现好的行为给以奖励。给患者目标激励,让患者有一种努力方向。

为患者创造安全、安静、舒适的环境,对易激惹、爱挑剔的患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避免激惹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化要求,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部分缺少自制力,不愿意接受治疗,特别是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将工作人员涉入精神症状中,因而对医护人员产生敌意,所以护理人员应掌握与不同患者的接触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关心、尊重、体贴患者,使患者安心住院,患者出现冲动行为倾向时应与医生联系,便于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四、 讨论

危机状态是指突然发生的个体无法控制的可能危及自身、他人或物体的一种状态。国内多数资料表明精神病人发病与其个性特点、既往暴力行为和精神病态有关。MMPI 提示性格内向、敏感多疑与危机事件的发生有关系。有效预测分析和及时护理干预可预防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因此,掌握 MMPI 的测查用途及方法,根据每例患者测评结果,结合临床资料确定高危人群,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宋维珍,MMPI 使用指导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11: 1 -17.

[2] 董荣.住院精神病人对医务人员伤害因素分析.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10,16( 7) :424 -425.

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篇6

【关键词】皮瓣移植术后 血管危象 预见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50-01

血管危象多发生于术后72小时内,包括动脉危象、静脉危象、动静脉复合危象[1]。手术后游离皮瓣可因血管蒂栓塞而发生血管危象,导致皮瓣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早期对病人进行预见性护理,早期发现血管危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可提高皮瓣成活率,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医疗性纠纷起至关重要作用。现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24岁~52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撕脱伤6例,车祸挤压伤8例,机械伤2例。发生血管危象2例,及时处理恢复正常,未发生血管危象14例。均治愈出院。

2预见性护理措施

2.1强化慎独精神提高业务水平,多次组织业务学习,特别对新毕业及转科护士加强专科知识培训,力求每位护士掌握相关知识,如血管危象发生的危险因素,观察指标,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2.2提前做好环境准备科内为了保证断指及皮瓣移植术的患者得到最利于康复的休息环境,专门布置有独立的房间。房间安静,有空调,可保持适宜的室温(室温保持23―25`C)室内备烤灯,病房内配置健教箱,放有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单供病人及家属阅读。

2.3创造无烟病房有吸烟史患者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是无吸烟患者的1.79倍[2]。我们在患者的病室内张贴有控烟知识宣传,有禁烟标识提醒入室人员禁烟,并将病房内爱好吸烟的住院患者记录在册,科内设立控烟小组,有专人在病房内巡查,对出入病房的人员及住院的患者进行吸烟的劝阻和戒烟的指导,保持病房处于无烟环境,避免尼古丁的刺激造成患者血管收缩引起血管危象。

2.4护理术后一周内绝对卧床,肢体有效制动,避免不当使皮瓣受压、牵拉、扭转。患肢略高于心脏水平,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向患者和家属讲解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取得其理解和配合,避免因患者知识不足擅自起床引起再植皮辨血运变化。本组患者经过详细的健康教育后遵医行为较好。

2.5术后三天重点观察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60%发生在术后24―72小时内。大多数血管危象是可以纠正的,关键是早发现,及早处理。所以术后72小时内密切观察皮瓣血运,皮温、肿胀程度及毛细血管充盈反应至关重要,应每小时观察1次与健侧相对照,并详细记录。本组患者有2例发生皮辨血运障碍,经及时发现并积极进行各种处理措施后血运慢慢好转。

2.6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皮瓣移植病人对手术期望值较高,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容易使使病人紧张、焦虑情绪,从而产生神经性痉挛,加重皮瓣坏死。术前有效健康宣教,可使病人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正确认识伤情。术后加强与病人沟通,介绍预后良好的同病种病例,并要求家属给患者以心理支持,调整患者的心态,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7疼痛的护理及时有效的止痛,防止病人盲目忍受疼痛而诱发血管危象发生。本组2例因术后疼痛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皮瓣色泽变浅,皮肤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充盈缓慢。遵医嘱肌注杜冷丁75mg、保暖30分钟后疼痛缓解,皮瓣颜色、湿度转正常,从而有效控制了因疼痛引起血管危象发生

2.8加强夜间巡视夜间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并纠正患者不正确,消除引起皮辨血运障碍的高危因素,检查保暖措施落实情况,术后72小时内维持液体静脉输注。

2.9排泄护理术后及时指导患者保持大小便通畅,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饮食,预防便秘引起血管危象的发生。

2.10准确及时按医嘱使用抗凝、抗炎、抗痉挛药物,防止因血痉挛而出现皮辨血管危象,防止伤口感染。

3小结

预见性护理是以整体护理为指导,把预测作为护士判断病情,制订初步护理计划的主要依据,从而采取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预见性护理改变了以前并发症出现后才采取措施的缺陷,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3]。我们针对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特点,通过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未出现因护理观察不周引起皮瓣坏死,杜绝了医源性血管危象的发生。有预见性的对皮瓣移植术病人实施对正确早期护理,既可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又能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减少护理工作的盲目性。

参考文献

[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7

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篇7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4―0146―04

产科危重患者是指从妊娠到产后42d发生的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危重症的产妇Ⅲ。临床多见产科危重病种包括合并高血压、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胎儿宫内窘迫、先兆子宫破裂、宫外孕、子痫、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胎盘早期剥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产科危重症往往发病急、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加上一些产妇未及时进行产检或缺乏应急保护知识,人院就诊时病情可能急、危、重,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危重症产妇产后的护理内容主要为积极预防并发症,促使产妇产后恢复,传统的产后护理内容多为对症支持治疗、生命体征监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护理人员护理主动性不足,心理干预不够,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分析了我院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危重症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改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危重症产妇采用单双号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所有产妇均经积极的医疗护理治疗后存活。对照组危重症产妇年龄22~37岁,平均(30.8±5.1)岁;初产妇28例,经产妇17例;产后大出血19例,重度妊高征1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3例,子宫破裂2例,胎膜早破3例,羊水栓塞2例,胎盘植入1例,婴儿存活43例,婴儿死亡2例。观察组危重症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31.2±5.4)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15例;产后大出血20例,重度妊高征1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2例,子宫破裂4例,胎膜早破1例,羊水栓塞2例,前置胎盘2例,婴儿存活42例,婴儿死亡3例。两组孕产妇在年龄、初产妇比例及危重症妊娠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的产后护理,包含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控产妇产后每小时尿量,产后阴道分泌物量、颜色及性质、血压、呼吸频率、瞳孔变化情况)、药物应用、肿胀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心理优质护理 ①告知母婴结局:危重症产妇由于起病急、快、重,分娩多采用剖宫产,受到麻醉因素、分娩疼痛及产后失血的影响,产后不清楚分娩结局状况,而母婴平安的分娩结局对于危重症产妇产后心理无疑有巨大的宽慰作用,对于分娩结局为婴儿存活的产妇,护理人员在危重症产妇清醒后第一时间告知产妇母婴平安;对于分娩结局为婴儿死亡的产妇,主治医师在宣布婴儿状况后,护理人员密切监控产妇的情绪变化、应激反应,做好应急处理准备,如镇静剂滴注、宽慰产妇情绪、束缚肢体等。②个性化心理干预:婴儿存活的产妇产后心理状况获得宽松,多希望尽快与婴儿接触,母婴状况良好的产妇在医生同意后可较早实现该目的,但对于多数危重症产妇,由于婴儿生命状况不稳,需要在育儿室或ICU接受相关治疗,护理人员详细告知母亲婴儿目前状况,使其保持宽松心态,待婴儿状况平稳后,尽快安排母婴接触,满足产妇的心理需求,若产妇仍旧存在一定的心理担忧,护理人员可用手机拍婴儿照片给产妇。对于婴儿结局为死亡的产妇,护理人员在密切关注应激反应及情绪变化的基础上,首先对产妇的遭遇表示同情,鼓励产妇勇敢地接受事实,告知产妇今后还有分娩的机会,减轻身心压力,努力减少由于婴儿死亡带来的心理刺激。

1.2.2感染预防优质护理 危重症产妇产后极易引发各种感染,有效控制感染是危重症产妇产后护理的工作重点,护理措施如下: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医源性感染,做好危重症产妇产后会的护理工作,避免尿液反流引发逆行感染。②充分确保产妇产后的充足睡眠及休息危重症产妇产后身体状况较差、身体虚弱,身体抵抗力降低,在ICU各种侵入性操作、补液、纠正水电、酸碱平衡治疗基础上易引发感染,充足的睡眠、休息是增强抵抗力的重要措施,待产妇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后,告知产妇应多注意休息,对由于心理因素影响休息的产妇护理人员加强心理指导,对由于ICU检测仪器噪音引发的睡眠干扰,护理人员征得医生同意后适当调低ICU各类设备的音量。③营养补充产妇产后身体状况较差,充足的营养补充可为产妇提供必要的糖分、脂肪及蛋白质,充足的营养供给有利于产妇产后抵抗力的提升,产妇产后对无法经口摄食的采用中心静脉营养或鼻胃管保证充足的营养供给,提高身体抵抗力。

1.2.3病房优质护理 危重症产妇产后经ICU抢救治疗后,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即可转入普通病房,此时护理的重点应加强对危重症产妇产后的生活护理:①角色转换:危重症产妇从入院实施抢救至脱离ICU病房,面临较长时间的恢复阶段,此时由于患者较长时间脱离社会生活环境,患者多迫切希望恢复健康,离开医院。护理人员加强对危重症产妇产后的角色转换护理,鼓励产妇与同病房内病友、亲属、朋友沟通交流,尽快适应向社会角色的良性转换。②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做好多种基础性护理,如积极预防皮肤压疮、口腔溃疡,对无法起床活动的产妇进行定时翻身,卧床时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及卧位的舒适程度。③环境护理:保持病房内通风、透气、安静、整洁,减少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保持产妇产后的正常休息。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产褥感染、心理焦虑州(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分)、抑郁(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12分)、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②采用Mossf-36量表用中文版评价两组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状况,该量表包含有躯体疼痛、躯体角色疼痛、躯体健康、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及情绪角色功能,得分越高代表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越高,评价时间为产后第10天。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产后并发症率比较

观察组产后产褥感染、心理焦虑、心理抑郁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生活质量评价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躯体健康、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情绪角色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3讨论

3.1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危重症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危重症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不仅影响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恢复状况,亦是衡量医院对危重症产妇的抢救、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对危重症产妇产后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后与传统的常规护理服务比较,观察组产妇产后产褥感染、心理焦虑、心理抑郁及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2优质护理可有效提升危重症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篇8

【关键词】小儿 危重病 护理 APCHE Ⅱ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91-01

小儿危重病是严重创伤的一种,伤情凶险,如贻误时机,预后比较差,,极有可能危及患儿生命[1]。针对其临床症状常被损伤部位多、病情复杂掩盖,对患者的真实伤情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估,会为临床抢救和护理提供重要的是临床依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CHEⅡ)评分系统是目前在国内外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危重患者病情评价系统[2]。为加强危重病管理,卫生部推行危重患者的 APCHE评分和《中心管理制度》[3]。将此评分法应用于临床小儿危重症评分,作为临床护理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 4 月~2012 年4月在我院住院75例 ICU 危重患者,男29例,女46 例,年龄7个月~12岁,平均 62.5岁。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1 例,疝病5例,应激性溃疡14例,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6 例,休克7例,感染 22 例,患儿随机分为观看组 40 例和对比组 35 例,两组儿童的年龄具有可比性,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5) 。

1.2 方法

采用 APCHE Ⅱ评分系统回顾分析我院400例小儿危重病患者预后与并发症情况。APCHEⅡ评分=急性生理评分+年龄评分+慢性健康评分,APCHE Ⅱ评分的理论最高值为71分。护理方法: ①小儿危重评分法: 中国医师协会分公司在 1995 年采取了紧急儿科护理措施,在全国推广儿科危重病病情分析( 草案) ,在当时入院率先得分,然后在48 小时和 72 小时各得分 1 次,并在第 7 天,出院前再次得分。3 天入院后附录按病情分析标准草案,评估儿童器官功能衰竭的程度,以确定是否有单一的或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②危重评分与护理: 实施后住进医院的重症监护,观察组、对比组儿童根据入学儿童得分儿科重症监护得分,根据分数进行分级照顾,综合比较几个得分。

2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包处理,以P

3 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见表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排除性别、诊断等干扰,采用生命体征、生化等量化指标对疾病评估,小儿危重病评分法能判断病情及预后,根据结果显示,分值低的危重患儿恶化更多,器官衰竭增加,预后差。在综合评分的指导下,经过合理及时的治疗和护理,评分分值逐渐升高,说明脱离危险[1-3]。国内外大量文献表明APCHEⅡ评分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预测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有较高吻合度[5]。同时用APCHEⅡ评分作为人力资源配置的指导工具,从时效性来讲比用护理工作量作为指导工具更具有优势[5]。小儿危重护理评分值与护理等级: 根据得分,70 的极度濒危重组到照顾的设备,及时加强初级照顾,密切观看,准备好抢救设备和药品,准备好抢救,71 ~ 80 分为关键组,本组患儿入院重症监护病房,实行 24 小时监控,配合医生积极和有效的治疗,促使病情转归; 81 ~100 分为非危机重组,根据患者入住儿科病房不同,根据婴儿的年龄特点和条件下,一个或两个照顾,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儿童健康问题的准确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评估疾病的发展,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使其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张洁,郭树梅.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分析[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02:331-332.

[2]雷静,石正娟.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J]. 吉林医学,2012,36:8003.

[3]卜淑香. 探讨小儿危重病房护理评分法对小儿护理干预的指导[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3:1.

[4]李如英,丁翠玲,钮晓清.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临床研究[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04:337.

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篇9

重症肌无力(MG)是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横纹肌异常的容易疲劳,严重时可出现呼吸肌无力,从而危及生命。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36例胸腺瘤所致重症肌无力行胸腺摘除术,现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中,男性24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58岁。术前均有程度不等的重症肌无力表现。术前X线显示纵隔占位33例,CT示胸腺瘤2例,前上纵隔块影1例,术后发生顽固性高血压1例,气胸1例,胸腔积液1例,肌无力危象2例。36例胸腺摘除术后,除1例家属放弃自动出院外,余均痊愈出院。

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1 坠积性肺炎

术后因物等可加重肌无力症状,故应特别注意咽肌与呼吸肌无力的观察护理。咽肌无力,可出现吞咽困难,咽喉部分泌物增多的症状,必须及时吸出咽喉部分泌物,以免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当患者出现呼吸肌无力时,可有呼吸急促,咳嗽无力,不能维持换气功能,此时要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并监测血氧饱和度与血气分析和胆碱脂酶活力,必要时尽早进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在应用呼吸机时注意观察患者呼吸幅度、频率与呼吸是否同步,机器是否有故障等。同时注意呼吸机雾化效果,并协助翻身、拍背、咳嗽排痰,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坠积性肺炎。手术后拔除气管插管自主呼吸维持良好,床头仍需备气管插管、喉镜及气管切开包,做好术后呼吸肌无力的抢救准备工作。

2.2胸腔闭式引流

胸腺瘤摘除术行胸骨正中切口,要特别注意有无两侧胸膜破裂。术后发现两肺呼吸音不对称,并确定有继发性气胸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伤口有无出血等情况。本组有2例病人因继发性气胸和胸腔积液,出现呼吸困难,置胸腔引流管后病情好转稳定。

2.3重症肌无力危象

重症肌无力危象包括了3种类型,在观察病情时,必须认清三种危象的特点,分别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2.3.1肌无力危象: 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可因麻醉、手术、药物等因素诱发肌无力危象,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发绀、气管分泌物增多而无力排痰致严重缺氧,严重者可引起呼吸衰竭。此类病人特点是注射新斯的明后立即生效,病情严重者静脉滴注激素,激素对抗胆碱脂酶药不敏感者能增强疗效[1]。并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本组有1例病人术后第二天发生肌无力症状,速行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吸痰,遵医嘱给予新斯的明注射,控制感染消除诱发因素等措施,10天后脱离呼吸机;另1例病人术后即出现肌无力危象,不能自主呼吸,应用呼吸机35天,最后恢复正常呼吸。

2.3.2胆碱能危象 此类病人的特点是由于注射新斯的明药量过多所致。故肌无力症状在注射新斯的明药后,症状不仅不见好转而更为严重,但停药后肌无力现象可逐渐好转。有1例病人突然出现大量稀薄性痰液增多,既行气管内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插管内吸痰及停用一切抗胆碱脂酶药物,危象逐渐缓解。

2.3.3反拗危险 此类危象是应用大连大量抗胆碱脂酶药物或完全停用此类药物均不能使症状缓解,病人呼吸肌麻痹逐渐加重。本组有1例40岁男性患者,出现反拗现象,呼吸、心跳骤停经一系列抢救后心跳、呼吸复苏,由于经济问题,家庭负担重,家属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

3护理体会

重症肌无力常合并胸腺瘤,由于病人术前肌无力程度轻重不一,处理重点是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的保护和呼吸功能的维持。制定特定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坚持床头交接班,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生活护理。

3.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患者进行专人监护,要求再班护士能熟练掌握呼吸机、床旁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定时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若病人神志清楚,循环稳定,口唇红润,血氧饱和度大于95%,表示自主呼吸良好;若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烦躁、口唇发绀、气管分泌物增多、咳痰无力,血氧饱和度小于90%,则表示自主呼吸弱,缺氧。对于呼吸功能难以恢复,以及频繁发生危象的病人,应尽早做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正压辅助呼吸,如果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呼吸突然停止,应立即做气管插管,待病情稳定后行气管切开,最好同一天内不要进行上述两项操作。

3.2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合理用药,使患者的病情在较稳定的条件下手术,对患者术后顺利恢复非常重要。胸腺瘤并存MG患者,术前均每日给予吡啶斯的明180~320 mg,分3~4次口服,用药过程中使患者了解药物的疗效、剂量及服药时间,根据病情调整剂量,掌握用药规律,使肌无力症状控制稳定,做好准备后手术。术后抗胆碱酯酶药物和激素剂量根据病情酌减,由于手术后患者对抗胆碱酯酶药物更加敏感,易发生胆碱能危象,但MG危象也可同时发生,这两种危象均可因呼吸肌无力而致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术后早期难以鉴别,及时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治疗的关键[2]。

3.3心理护理:由于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对病人是一种恶性刺激,易产生恐惧、痛苦、悲观、烦躁不安的心理,影响疗效,使病情加重。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治疗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支持和合作。对长时间应用机械通气或二次插管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可能产生呼吸机依赖,在每次减少呼吸机辅助呼吸前,需嘱咐患者加强自主呼吸锻炼,并握病人双手,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马君志,等。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麻醉探讨。中 华麻醉学杂志,1983,3(3):222

危重病人的护理与观察要点篇10

1患者的病情观察

脑卒中患者常伴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易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我们在观察病情时,也要了解不同疾病的变化也有其特殊的时间规律性。一天中脑出血以0:00~12:00为高发段,脑血栓以0:00~6:00为高发段,午后12:00~18:00为次高发段;冠心病的发作时间以21:00~1:00为最多,5:00~13:00最少;心肌缺血、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的高峰发作时间均在上午6:00~12:00出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在早晨和傍晚发生,其中约30%发生在寝后2小时内;消化道出血的病人1天24小时中,5:00~6:00时为出血的第一高峰,16:00~17:00时为出血的第二高峰。另外,夜间机体各脏器功能降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午夜至清晨4时,患者易发生病情恶化及死亡。根据这些时间规律,我们加强了病房的巡视,在发生病情变化的高峰时段应注意监护患者,掌握心电、血压等的变化,故可能较早观察到上述疾病的发生,为抢救治疗赢得了时间。

2 神经内科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及一些辅助治疗,应根据药效、药物毒性和药物代谢的时间节律及不同的个体差异,选择最佳用药时间,在临床用药中将给药时间相应调整,即在疾病高危期间达到药物峰浓度.将为一有效的预防性措施。

根据时间使用抗生素类、脱水利尿类等药物。根据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排泄情况选择给药的时问,制定严密的输液计划,如抗生素的定时输入、脱水利尿剂按时按量给予,尼莫地平、硝普钠等24小时维持给药等措施。避免因时间过长,血药浓度下降较快影响疗效;或时间过短,药物在体内堆积引起蓄积中毒。

3 血压的观察

高血压是脑卒中的最常见和主要原因,血压监测特别重要。人体血压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一天中有两个峰值(10点及18点)和两个谷值(14点及3点)。故在监测血压,护理脑卒中的患者时应考虑到这一规律的存在,判断患者血压的高低,指导降压药的给药时间,值得注意的是脑卒中患者降压不可过速、过低,以免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使病人出现不适或出现危险。在波峰波谷时间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问题以便及早处理。另外,在病人服用降压药后也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4 体温的观察

脑卒中患者体温监测很重要。人体体温的生理变化规律是一日中16:00~20:00最高,4:00~6:00最低,24小时内有1度的变化。在观察和记录体温时熟知这一规律,注意时间上的选择和安排,以便真实的了解患者的体温情况,以免在体温变化的波谷中测量而贻误诊断。

5血糖的观察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一种独立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比血糖正常者增高约一倍,因此血糖监测也很重要。血糖监测除了餐前,餐后2小时外,部分病人还需监测夜间2~3点的血糖(了解有无低血糖的发生)。监测血糖最好是固定时间,饮食恒定,便于掌握血糖变化规律。但是糖尿病性高渗昏迷或酮症酸中毒,病情不稳定者,血糖的变化范围往往较大,应随时监测血糖。在监测血糖变化的同时,应详细了解患者平时的基础血糖值,是否有营养支持及高糖液体输入。

6与病人有效地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