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护理流程十篇

时间:2023-08-03 17:29:33

危重病人护理流程

危重病人护理流程篇1

【摘要】 目的 建立跌倒管理流程及书面告知患者住院安全注意事项,降低患者跌倒发生率。方法 于2008年建立并实施高危跌倒筛查-高危跌倒预报-住院安全告知单讲解签字的管理流程。结果 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降低(P

【关键词】 跌倒;危险因子;管理流程;安全告知单

跌倒是老年住院患者常见问题,跌倒所造成骨折、软组织甚至脏器的损伤,会导致其严重心理或社会障碍, 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成为诱发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而且也给科室及医院带许多负面影响,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保证护理安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我科是老年病科,老年人因其病情或体质特殊,使跌倒风险更为突出,如何采取措施防止其跌倒是护理人员共同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笔者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跌倒管理流程[1],实施了"病人住院安全告知单"[2],提高了护士预防跌倒的意识,有效地预防了跌倒事件的发生。

1 跌倒管理流程

1.1 高危跌倒筛查 从2008年起,我科在入院评估单上增加了跌倒危险因子评分 ,使新入院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常规化。跌倒危险因子评分采用日本护理协会制定的坠床与跌倒危险因子评分法[3],见表1。表1住院患者坠床与跌倒危险因子评分表 评估得分范围在1~5分为危险度Ⅰ,表明有发生跌倒的可能;评估得分范围在6~15分为危险度Ⅱ,表明容易发生跌倒;评估得分范围在16点以上为危险Ⅲ,表明经常发生跌倒。患者入院时除了常规评估一般情况外,还要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得分,进行高危跌倒筛查。

备注:危险Ⅰ:1~5分,有可能;危险度Ⅱ:6~15分,容易发生;危险度Ⅲ:16分以上,经常发生

1.2 高危跌倒预报 对于评分在16分以上的患者,责任护士及时报告病区护士长,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跌倒评估得分和预防措施,填写高危跌倒预报表,包括科室、姓名、床号、住院号、入院日期、诊断、病情简介、护理措施、报告人、报告时间等,护士长查看患者情况后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指导意见,并及时检查落实情况。

1.3 跌倒预防流程 对于高危跌倒患者,责任护士应立即主动实施跌倒预防流程。将患者安排在护士站附近的病房,在黑板防跌倒栏内填写床号,在患者床头挂防跌倒警示牌,严格进行床旁交接制度,根据患者危险度情况采取跌倒预防措施。

1.4 "病人住院安全告知单"的内容 内容主要包括患者住院期间应注意的医疗安全与人身安全:妥善保管个人贵重物品;跌倒的危险因素;防止跌倒的注意事项。

1.5 "病人住院安全告知单"使用方法 患者入院时由当班护士在执行入院介绍及填写高危跌倒预报表后详细介绍"病人住院安全告知单"的具体内容,患者或家属理解后护患均签字,然后一份交患者,一份保存在病历里,患者出院后保存1周。住院期间护士根据患者的高危跌倒评分值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指导,对于患者及家属针对此单提出的疑问及时解答并给予指导。

2 结果

见表2。表2实施跌倒管理流程及"病人住院安全告知单"前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比较(略)注:与实施前比较,P

3 讨论

管理流程及告知单的实施有效地预防了跌倒事件的发生。积极评估患者高危跌倒危险因子是预防跌倒的关键。另一方面,通过护理人员反复多次讲解告知单相关内容,也不断强化了患者的安全意识及预防为主理念,从而使护士努力主动地为患者创造安全环境,保证患者安全。

管理流程及告知单的实施充分发挥了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营造了更加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鼓励和引导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患者安全行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它能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是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护理人员从关爱患者的角度出发,以和蔼的态度,亲切友善的语言进行安全告知,能使患者感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得到了家属及患者的理解,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管理流程及告知单的实施是护理人员自我保护的需要[4]。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尽管医务人员无任何过错,也会出现意外,如事先告知患者及家属,可增加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易于接受可能的风险,减少护理纠纷,一旦有护理纠纷发生,告知单可作为院方已履行安全告知义务的法律依据。

管理流程及告知单的实施提高了护理管理的内涵质量。对住院老年患者实施跌倒危险因子的评估及履行告知,能全面有效地减少跌倒预防的盲目性和被动性[1],使防止跌倒的护理工作常规化、程序化,跌倒管理实施科学化、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孙红霞 ,吴贤翠."病人住院安全告知单"在跌倒预防中的应用探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9):50-51.

2 蒋小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的建立和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4):67-68.

危重病人护理流程篇2

【摘要】目的 通过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使护士在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达到无缝对接,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的应急水平。方法 选择典型的病例,演示患者发生病情危重时的实际工作流程,护士之间配合和医护之间配合。结果 危重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专科护理水平,增加了医护配合,使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结论 通过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为大家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和交流的平台,对各种危重症患者抢救应急预案流程了解,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体现了护理的动态性,整体性,持续性。医护的合作密切,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定位抢救情景演练;护理工作;护理质量。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拥有1500张床位。我院为了提高各科护士面对危重症患者时是应急能力,提高抢救的成功率,针对危重症患者抢救情景演练护理工作流程的实施,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的专业护理队伍,改进护理质量,我们组织了多科室参与各科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使护士相互的配合,医护间的沟通与配合更默契,提高抢救效率,培养了护士的应急能力。

1 方法

1.1 确定演示的主题

由各科室根据科室的情况,确立要演示的主题。以科室危重症患者,有专科特点。例如:急症部成人心肺复苏五人配合定位抢救情景演练;创伤外科成人大面积烧伤四人配合定位情景演练;心内科左心衰四人配合定位抢救演情景演练。每个科室轮流承担演练工作,如遇特殊病例随时安排,由科室护士长选择,护理部进行指导,明确演练的目的,要求,侧重点。时间安排在科室业务学习时段,避免集中治疗护理时段,在每月最后一周星期三下午,时间控制在1h内。

1.2 演练的流程实施

各科室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由护理部主任和承担演练任务的科室护士长组织与实施,相关科室成员共同准备演练资料。选择有专科特点的病例,由几位护士和医生参与演练。演练科室的护理人员根据标准工作流程和病例特点,相关角色进行分配,每个人所作的工作内容,细化具体处理流程,相互间的配合。具体的演练以急症部成人心肺复苏五人配合定位抢救情景演练为例,介绍演练的流程。

(1) 首先由组织者讲成人心肺复苏五人配合定位抢救情景演练的目的。

(2) 科室护士长讲解危重病人发生的场景:

(3) 五人配合心肺复苏区域分配:a b c d e

(4) 整体操作流程。

2 效果

2.1 注重细节,切实提高了护理质量

通过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让护士在遇到危重症患者抢救时,知道该如何处理,具体做什么,下一步该怎么做,有了程序。使护士面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更沉着,冷静,不慌乱。使护士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使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大大的提高,医护间的配合更好。

2.2 定位抢救情景演练,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

多科室的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已成为一个共享知识和经验的平台,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是结合患者将理论与实践,工作流程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演练活动形式活泼,护士参与性强。相关科室成员共同准备演练资料,每一步都要认真筹划,精心准备,组织实施。培养护士根据不同患者实际情况需求实施护理的工作方法和思路。护士的表达力也得到锻炼和加强。

多科室的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也提高了护士长是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护士队伍的学历,年龄,工作能力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使护理质量存在一定的隐患。通过危重症患者定位抢救情景演练,护士长可发现每位护士的业务水平,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判断问题能力,可发挥其优点,改进其缺点。

2.3 共同交流,提高团队合作效率

通过多人定位抢救情景演练,促使护士与护士之间,特别是护士与医生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更加默契,积极营造积极向上,互学互助,团结融洽的工作氛围。

危重病人护理流程篇3

1提高护士的风险管理意识

针对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这一特点,我们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方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核心制度》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印发到每位护理人员手中,在自学的同时利用晨会、晚上时间组织学习,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提问和问卷考试,结果记录在当月的考核档案中。及时对本科和其他医院、科室相关安全信息进行共享和讨论,使护士及时了解风险管理的最新动态,了解临床护理风险事件中的常规种类,如观察病情不细致造成风险,错误或机械的执行医嘱等[3]。

2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应变能力

急诊患者的疾病种类复杂,健康基础不同,出现病情随机性大,病情转变快,急诊护理范围涉及广泛。临床中需要紧急救治和严密护理的病种,如心跳骤停,各种类型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创伤、急性昏迷、急性呼吸衰竭,其病情复杂,护理难度亦大。因此,急诊科护士除了掌握一般护理技术,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人工气道建立、电复律、洗胃等急救技术并能在现场评估病情,迅速作出判断,给予及时有效的抢救。加强科内业务学习,请科内骨干护士示范急救操作和讲解急救理论知识,定期考核,并请上级医院护理专家讲课,鼓励护理人员参加不同形式的学术会议,以提高理论水平,并开阔视野[4]。

3完善各项制度

3.1护理告知签字制度对新入院患者重点进行安全防范知识宣教,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禁食、禁饮,心肌梗死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禁用力排便;有风险的操作如中心静脉穿刺、胃管,意识障碍患者防止坠床;提醒妥善保管好现金和贵重物品;未经医务人员同意不能擅自离开病房。应在入院须知中规定由责任护士亲自告知患者并签字认同。

3.2护送制度制定急诊危重患者腕带使用制度、护送制度、疾病护送标准。按照疾病种类,特殊疾病要求制定特殊护送流程,根据病情要求指派护理人员护送急危重患者进行特殊检查和住院,护送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制定急危重患者护送登记本,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检查、治疗等以保证患者从进入急诊科到专科均能得到迅速有效的治疗,成立专门的护送人员,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急诊危重患者护送流程,搬运方法和护送安全制度,设置急诊护送班专门护送急诊危重患者。

3.3奖惩制度建立健全急诊科的各项制度和职责,如交接班、查对、分级护理病历书写、抢救工作、护理会诊、无菌操作与消毒隔离、设备维护和保养、医疗事故及意外事件处理与报告等制度,患者护送制度,白班、中班、夜班等各班职责,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奖惩措施,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差错事故和纠纷。

3.4沟通制度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焦虑,易于发生争执,这对护理中的沟通交流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应多换位思考,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礼貌性,同时注重非语言交流的作用[5]。急诊护士缺乏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护士在工作中表情呆滞,语言生硬,缺乏同情心,加之患者心态焦虑,容易导致矛盾发生,对患者病情产生的影响。因此良好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4护士长参与值班,坚持查房

护士长坚持每月值中夜班1次,急诊夜间繁忙,护士长跟班可以了解班次运行是否正常,护士接诊、转诊急危重患者的流程是否存在不足,同时也可以检查急救技术操作,进行指导并改正,发现问题及时组织科内学习、讨论[6]。超级秘书网

护士长应进行不同时段的查房,对特护、一级护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急救物品及药品、护理操作、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进行观察、督促和必要的指导。

5小结

积极有效的急诊护理隐患管理不仅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和风险管理意识,完善了科室各基制度,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更重要的是护理工作的到位不仅给患者的健康带来社会效益,也因护理风险防范的提高而有力的支持了医院的文明建设及维护了其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黄始阵,熊亚文.我院强化门急诊综合治理的做法[J].医院管理杂志,2001,8(1):61.

[2]周秀华,张静.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

危重病人护理流程篇4

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患者,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10-62岁,病程一个月至一年,平均年龄43岁,均经胸部CT或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诊定为胸腺病,且符合重症肌无力临床诊断标准,临床分型:I型单纯眼肌型12例,II型轻度的全身型27例,II型中度全身型6例,全部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按胸腺大小、性质,采用前外侧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目的是彻底清除胸腺肿瘤组织及相关的脂肪结缔组织。术后联合使用抗胆碱酯酶药,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呼吸机进行人工辅助呼吸,防止重症肌无力危象。

结果:全组患者均无手术或住院死亡,45例患者当中42例术后4-24小时顺利拔出气管插管,3例停用呼吸机以后因再次插管,分别于术后5日以及8日拔出气管插管,45例病人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充分的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合理的使用胆碱酯酶抑制药和糖皮质激素是尤其重要的。

2.1.1心理护理

手术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时轻时重,有些个别的病人甚至出现肌无力危象,所以在手术前应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尤其是心理耐受性差、易紧张、烦躁多疑的病人,要选择有经验的护士做好心理护理,以便使病人顺利接受手术前后的各项治疗和护理。

2.1.2术前处理合并症

术前根据病人有无合并疾病,如甲亢、糖尿病、低钾血症等,在改善本病的同时处理这些合并症。

2.1.3调节免疫功能

术前视病人情况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调节病人的免疫功能,术前一般可口服强的松片。

2.2术后护理

2.2.1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常规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要保持病人的有效通气量,在护理别注意湿化痰液,及时吸痰,当病人脱机后更应鼓励病人主动咳嗽咳痰,同时配合雾化吸入使痰液易于排出。

2.2.2抑制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是诱导肌无力危象的常见原因,当危象发生后又加重肺部感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宜选择有效的广谱抗生素治疗肺部感染,可用菌素类、氯霉素、氨基糖苷类、多霉菌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因这类药能减少神经、肌肉接头部乙酰胆碱的含量。加重病人的肌无力症状,应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机械通气期间注意湿化气道,及时吸出痰液。

2.2.3鉴别危象类别

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肌无力和胆碱能危象的治疗原则不同,鉴别类型对抢救成功至关重要,肌无力危象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发绀、气道内分泌物增多,而无力排出导致严重缺氧。

2.2.4加强营养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病人因吞咽功能障碍而有营养不良及程度不等的脱水低钠、低钾或代谢性酸中毒,营养不良可引起此病的特点是由于新斯的明的不足所至,胆碱能危象是由于注射新斯的明过量所致,表现为呼吸道分泌物大量增加,因此应停止一切新的明的用药。

2.2.5药物应用的观察

在肌无力危象时抗胆碱酯酶药物的效果常呈进行性减退,加大药量后易出现一种危象到另一种危象,护士应有所警惕,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能缓解危象而会使危象加重,护士应注意观察副作用的发生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2.6心理护理

重症肌无力病人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特点为进行性呼吸肌无力,因此病人常有受他人支配的感觉而不能和他人进行交流,从而常常感到绝望、焦虑、无助,护士应对病人进行耐心、细致的安慰工作,说明只要积极配合是可以恢复的。护士做每次操作前应向病人解释操作的目的、用途以取得病人配合,因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无法说话,护士应使用护患交流卡片,卡片上写明了各种常见不适和需要,如胸闷、有痰、疼痛,病人可指点卡片上的内容以便护患之间进行交流。当病人的病情稍好转时,应鼓励病人帮病人建立信心,因诊疗费用较高,病人及家属经济负担较重,病人常有负罪感,护士需动员病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对病人提供大量的情感及物质支持。

3 讨论

据统计,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有效率可达88%,但更应注意手术前后的综合治疗,尤其是术后服用胆碱酯酶抑制药以及糖皮质激素控制和预防肌无力危象的发生,本组45例病人中除3例病人插管时间比较长以外,其余28例均顺利的拔除气管插管后无肌无力危象的发生,所以在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尤其重要,以促进病人康复,防止复发。

参考文献

[1]李晓波,张其刚.重症肌无力病人术后肌无力危象的急救与护理.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4-12-30

[2]王领会.重症肌无力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护理研究,2009-10-21.

危重病人护理流程篇5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危重患者;应用观察

危重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在急诊抢救中非常重要,是急诊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1]。预见性护理贯穿于急诊工作的整个操作过程,对急诊手术的成功具有重要影响。本次研究探讨了预见性护理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实施抢救前的预见准备

1.1抢救物品预见性管理 在进行抢救物品预见性管理时,要求每班护理人员,按时对护理用品和需要设备进行盘查,及时做好值班情况记录;每天检查抢救仪器,如果发生故障及时维护并做好应对措施;手术需要的物品必须做到:齐全、无菌、安全、固定。为了促进急诊手术的顺利进行,还可以根据手术需要,将输液、心肺复苏、监护组合罗列到手术救治中,积极做好防护措施。

1.2综合培训人员技能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是衡量护理人员的核心要素,熟练的专业技能也是保证成功抢救的重要环节[2]。因此必须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急诊手术实施内容,制定分类培训事 项[3]。外科系统疾病要求护理人员在掌握以上技能后,还必须熟练掌握患者的伤口止血、包扎固定等方法,积极配合手术人员完成手术作业。

1.3设计并制定急救方案 设计并制定急求方案的时候,可以根据危重患者护理需求,预见性制定救治方案,加强抢救程序和抢救流程操作,提高抢救效率。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抢救程序培训,让救治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制定适合护理人员的方案,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

2 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

2.1预见问题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观察患者的发病机制、病情、心理及生理反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预见问题,进一步估计病情判断病症,预测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和容易引发的关键问题[3]。

2.2确定重点 按照患者的初步判断和病情变化,在准确分析患者出现病症原因后,确定护理工作重点。可以确定为:①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②患者病情估计;③重要肝脏器官维护;④分泌物和引流物观察;⑤报告跟踪;仪器检测指标评定。如前例,预见性分析患者有可能出现宫外孕或者黄体破裂,应该及时进行静脉输液,同时对患者的血型进行检测,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检查[2]。

2.3具体实施 积极做好以上工作后,可以根据患者状况和护理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做好应对措施,提高抢救效率。

对患者实施抢救时,预见患者在思维不清晰时,容易发生呕吐甚至窒息;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安置患者,采取措施应对;然后根据患者面部表情和生命体征状况,合理调整输液速度;适当给予患者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安抚患者的心理变化,提高抢救效率。

3 实施评价

3.1评价抢救患者 回顾性分析抢救患者的救治材料,对抢救患者的成功率、并发症、术后愈合情况进行追踪分析。将评价结果作为年度考核标准。

3.2评价手术管理 手术管理主要对抢救室管理、急症方案制定、护士人员表现状况、组织能力、整体配合效果和专业技能等进行评价;可以让手术患者、护理人员自我评价、医生评价、领导评价等获得综合评价效果,讲考评结果作为护理水平参考依据。

4 实施护理管理意义

4.1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意义 预见性护理表示,在进行护理前,对患者在护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一步确定护理重点,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患者护理疼痛,提高护理质量。急救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和灵活应变能力,具有严格要求,只有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确定重点,才能提高预见护理质量、体现预见护理的重要性。

4.2预见性护理是管理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预见性护理工作的重点是瞬间判断、确定护理评估和护理处置,要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在急救护理中,保持准确、系统全面的信息观点,必须在建立护理资料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护理时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评判[2];从系统化角度出发,综合全面的评定患者表现,掌握护理工作进行重难点;从控制论角度出发,实现控制效果明显优于事后控制,积极做好事先控制对患者具有重要作用。

4.3培养急诊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 急救护理主要是对慢性急救发作患者、危重患者等进行护理的新专业。急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应用素质和护理专业水平对抢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3.1加强急症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和心理适应能力 意识决定方法。急救手术的成功与失败仅仅在一念之间,现代急救医学要求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及时准确对急症人员的病情进行评判,根据工作经验,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急救。与此同时,还必须在救治危机的状况下,保持临危不变的心理适应能力,快、准、稳的完成护理操作。可以通过专业培训,锻炼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提高急救手术成功率[1]。

4.3.2明确护理人员岗位分工 急救患者中,绝大多数都是危重患者,抢救中容易发生各种突发状况,给抢救现场顺序造成了严重影响。如果两位护士同时进行一项任务,会让抢救工作手忙脚乱,耽误最佳就诊时间。利用预见性急救演练,可以让护理患者明确职责分工,相互合作完成任务,对急救工作的顺利进展具有显著效果。

4.3.3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急症手术护理人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并保持清醒的头脑。当接诊到病危患者后,必须对患者的病情及时观察,抓紧时间,分秒必争,在有效的时间内,制定出最恰当的应对措施。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当医生没有抵达现场时,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预测,及时准备手术用品。启动危重患者护理流程,妥善处理急救中出现的问题。在抢救工作中不断完善护理能力。

5 结论

本文主要从实施抢救前的预见准备,抢救中的预见性护理,实施评价,实施护理管理意义四方面分析了预见护理对危重患者的效果。经过3年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预见性护理对危重患者产生的影响,加强了护理效果,让护理工作顺利规范的开展,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具有很大作用,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敏,吴洁华.预见性护理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J].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13,4(09):234-235.

危重病人护理流程篇6

未雨绸缪,紧急备战

为积极应对甲型H1N1流感,山西省汾阳医院迅速成立了以白林海院长为组长的甲流防控工作领导组,统领全院甲流防控工作。院领导未雨绸缪,在吕梁市政府的支持下,投资100多万元兴建了全省一流的负压重症病房,并购置了呼吸机、监护仪等先进设备,达到远程监护、远程视频的水平,积极储备了大量防护用品和抗病毒药物,为救治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为打赢这场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传染病区牵头,从临床各科室紧急抽调优秀的医护人员30余人组成第一梯队,投入到防控甲流的最前线。他们合理规划防护流程,进一步完善布局,积极加强传染病防护知识、重症病人的监护知识、呼吸机使用知识的培训及《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的学习,多次组织甲型H1N1流感的救治演练……全体医务人员整装待发,随时接受战争的检阅。

疫情突发,积极应战

秋末冬初,耐寒怕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各国“卷土重来”。继早期的春季“攻击波”之后,病毒的第二轮侵袭来得更加凶猛。2009年11月20日晚,吕梁市首例危重甲流病人薛二伟被送进汾阳医院传染病区负压重症病房,与甲流危重症的遭遇战正式打响了。当时患者高热(体温达40℃)、剧烈咳嗽、口唇紫绀、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双肺满布中小水泡音及痰鸣音,已合并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电解质酸碱平衡失常、胸片肺组织病变已超过3/4以上,病情危重,生命垂危。面对疯狂肆虐的疫情,面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汾阳医院再次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举全院之力、不惜任何代价,以必胜的信念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院领导高度重视、亲临病区,坐镇指挥,迅速组成多部门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并在联防联控工作框架下成立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专家组;各职能科室协同作战,密切配合、各尽其职,从而保证积极科学应对甲型H1N1流感。面对肆虐、残酷而陌生的疫情,专家组成员运用多年来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参考兄弟医院的诊疗经验,缜密制定每一步诊疗方案,为科学成功救治甲流患者指引方向。

殷殷希望,谆谆嘱托

严重的疫情牵动着上级领导的心,山西省副省长张建欣在省卫生厅厅长高国顺、吕梁市委书记聂春玉、市长张九萍陪同下亲临山西省汾阳医院传染病区视察指导工作。吕梁市副市长李润林一行代表市委、市政府来到传染病区,亲切看望甲流患者和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他详细询问了患者的治疗情况和身体状况,并与患者进行了视频交流。对汾阳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处置及时、措施得力给予充分肯定,对全体医护人员在医治过程中付出的辛苦与努力表示感谢。李副市长说:这是全市第一例危重症甲流患者,市委聂春玉书记、张九萍市长都做了重要指示。从现在的情况看,汾阳医院采取的措施是到位的、及时的、也是正确的。今天,我来是代表市委、市政府看望大家,你们牺牲休息时间,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全力抢救病人,是用生命拯救生命!希望汾阳医院领导继续努力,全力以赴,战胜甲流。另外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决不能有二次感染。相信汾阳医院的医护人员在白林海院长的正确领导下,发扬汾阳医院的优良传统,发挥“三级甲等”医院技术优势,一定能取得救治甲流危重症的胜利……

上级领导的殷殷希望、 谆谆嘱托化为全体医护人员努力工作的巨大动力。白林海院长代表全院医护人员感谢省、市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并表示,吕梁市首例甲流危重症的安危关系到全市人心的稳定,我们一定发扬救死扶伤精神,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战胜甲流,为吕梁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攻坚克难,勇夺全胜

病区的全体医护人员从收住首例危重甲流病人薛某第一时起,就坚守在病区,日夜奋战,尽职尽责,默默奉献,挽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穿戴着厚重的防护装备(工作衣、防护服、N95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眼罩),进入病房与甲流患者零距离接触,了解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收集第一手临床资料。除了给病人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等操作外,还要耐心细致地进行着心理护理,极大地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逆反心理,尽可能取得病人积极配合。他们坚守在病人床旁寸步不离,长时间处于完全密闭负压状态的病房中,需要克服头晕、恶心、胸闷等低压生理反应;长达四小时以上持续工作,不能吃、不能喝、不能排便,需要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他们顽强地坚持了下来,没有退缩,没有屈服,克服重重困难,毫无怨言。

薛某入院后第二天,病情急转直下,呼吸困难明显加重,肺部病变进一步恶化,血氧饱和度逐渐减低,全院专家组多次会诊,经过无创通气、气管插管,治疗无明显好转,最后决定行气管切开术给予呼吸机辅助吸。穿戴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眼罩行气管切开,这本身就是对技术难度的挑战;而面对气管切开后产生的痰液、飞沫、气溶胶加重传染的风险,这更是对医护人员严峻的考验。可他们望着患者渴求的眼神,深知自己肩负着的使命,顿感“重于泰山”的责任,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攻坚战。他们坚信:爱心能创造奇迹,科技能让生命重生;意志能使死神退却;团结奋战,能赢得最后的成功。患者体重170多斤,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吸后,神志处于镇静状态。在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下,他们除了做常规治疗护理外,还要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擦浴、清理大、小便……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为了防止病人皮肤压红、避免褥疮,严格执行每两小时翻身一次,以减少局部皮肤受压;为了防止肺部感染加重、改善通气,用尽全力为他有效拍背,以促进痰液咳出,整个过程结束时已是满头大汗。他们克服种种困难,避免任何并发症的发生,每一次走出病房都是汗流浃背,疲惫不堪。由于工作量大,人员紧,没有一个人能按时下班,有的甚至24小时守候在病区,但却无怨无悔,默默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医院后勤、设备、车队、食堂、药房、保卫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同样是时刻守候在病区,加班加点、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甲流患者的救护工作保驾护航。

2009年12月7日,孝义市患者任某,宫内妊娠41周入住汾阳医院,且于1周前出现发热、咳嗽、咳痰、鼻塞、气喘,汾阳医院妇产科入院诊断为妊娠合并肺部感染,甲型H1N1流感不除外,急行相关检查并上报疫情,采取医学隔离,同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因患者病情危重,胎儿宫内情况危急,晚上9时许,妇产科为其急行剖宫产手术。手术过程中,病人一直处于咳喘状态,加压给氧,血氧饱和度仍低,术后于晚上11时20分转入传染病区,抢救甲流患者的又一场战斗打响了。当面对医院第二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人时,负压病房医护人员多了一份镇定与从容,吸取救治首例甲流危重症病人的治疗护理经验,以更高的激情和更大的信心,全力以赴投入到抢救“甲流妈妈”的治疗监护中去,大家认真耐心地为“甲流妈妈”排忧解难。为了预防肺部加重感染,医护人员共同为患者翻身叩背,鼓励她自己将痰液咳出来,24小时守护在她身旁,随时处理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由于病情的进一步加重,经过医院专家组讨论决定,果断修改治疗方案,由无创通气方式改为机械通气,行气管插管术,这无疑将是对这位“甲流妈妈”的又一次意志力的考验,医护人员更加绷紧神经,密切注视着病人发生的所有变化,一分一秒的守候, “甲流妈妈”的微笑坚定着医护人员必胜的信念。胜利必将属于我们,经过十二天的日夜奋战,甲流病房终于传来了喜人的消息,这位“甲流妈妈”咽拭子标本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转阴,同时,“甲流妈妈”的病情也在一天天好转,并于2010年1月11日康复出院。在此次救治中,婴儿、医护人员均未受到感染。

经过三十多天的艰苦奋战,先后入住汾阳医院负压病房的民工薛某、产妇任某、孕妇侯某、老大娘赵某、学生任某等咽试子标本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均转阴,病情也在一天天好转,并全部痊愈出院。病区内一片欢腾,持续多天的阴霾散去了,迎来了冬日灿烂的阳光。这标志着吕梁市救治危重症甲流病人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百年老院,再铸辉煌

一月来,病区共治愈甲流危重症病人7例(其中两人均因病情危重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达到无死亡病例的佳绩,而且无一例患者留下后遗症,无一位医务人员发生感染,用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09年12月20日,甲流重症患者任某康复出院并将绣有“战胜甲流 医德高尚”的锦旗送到了病区;12月21日,病区首例老年重症患者赵大娘为医护人员送上绣有“医德高尚,热情关怀”的锦旗……朵朵鲜花,声声叮咛,欢送出院,掌声响起,感激的笑靥,犹如繁花盛开。一面面鲜红的锦旗,代表了患者家属感恩的心,是对山西省汾阳医院一流的管理水平、精湛的医疗技术、高超的护理质量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山西省汾阳医院“三级甲等”医院荣誉的最好诠释!

危重病人护理流程篇7

【关键词】 护理人员;职业损伤;防护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4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48-02

临床护理工作中,工作在临床一线的门诊护士、病房护士,每天为患者做护理工作,采血、配药、注射、输液抢救等一些密切接触患者的工作,这种环境下,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使护理人员损伤。成为目前严重的职业健康问题,社会已高度重视。降低损伤,增强防护意识,引起医务界重视。

1 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1.1 物理危险因素 锐器伤,临床工作中,接触锐器,有注射针头,外科手术刀片针剂安瓶等,在抢救患者危重病人过程中,为抢时间,护士操作时最容易受到不同程度锐器损伤。操作不当或者不规范,能导致针刺伤。在配药时不精心、徒手分离针头、注射后重新回套针帽、拔针处理不得当。尤其是配药时安瓶刺伤,处理使用过针头刺伤个例也多。护理人员处于高危职业损伤环境中。

1.1.1 电器意外损伤 护士在工作中对重症患者抢救时,应用电击除颤电击使用电动吸引器,由于仪器老化,或者操作不谨慎,发生漏电短路现象,存在触电或电灼伤危险。

1.1.3 电离辐射 患者门诊住院所做的辅助检查需要护士协助完成,护理人员因为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受到电离辐射危害,身体蓄积量增多就会造成不同程度致畸、致癌。长时间照射血液系统也会造成慢性损伤。

1.2 化学性危害因素 医院是公共场所,也是疾病集中的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医院环境经常消毒,仪器设备也要消毒,医院垃圾清理处置,都需要各种化学消毒剂,消毒剂的使用挥发,人们接触增多,对身体皮肤、粘膜、呼吸道、神经系统有不良影响,发生变态反应疾病。过敏、哮喘、呼吸困难,孕妇流产。紫外线消毒,使用不当引起眼炎、皮炎,出现胸闷,气短、肺水肿甚至危及生命。

1.3 药物性危害因素 肿瘤病人手术后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肿瘤组织有杀伤作用,护士在配制药物时,不能避免药物产生的毒性微粒气溶式气雾,经过皮肤呼吸道进入体内,接触时间长,就会白细胞下降,脱发,月经紊乱,流产、致癌等。

1.4 生物性危害因素 医院内人群集中,患者多陪护多,人流动性大,各种细菌、病毒能在空气中形成溶胶,形成空气污染,不能控制。手部、眼部、鼻部、皮肤暴露部位不容易保护。受伤害几率大,陪护人员呼吸道感染机会多,护理人员和患者密切接触,抢救危重病人,患者气管插管、吸痰、洗胃、缝合、包扎止血,采血,静脉穿刺操作,接触到患者体液、分泌物、血液排泄物等,感染机会就多,有一些疾病经过血液传播的疾病经过此途径传播。一些慢性疾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是护理人员受职业伤害的病种。

1.5 心理社会危害因素 护士工作紧张忙碌,护理工作突发事件较多,护士处于长期应激状态,大脑皮层高度紧张,心理压抑,身心疲劳,抵抗力就会下降,会导致头痛、乏力、胃肠不适、睡眠障碍。抑郁、血压升高,心悸等。急诊就诊患者病情危重,家属情绪不稳定,容易急躁、冲动,对医护人员言行产生误解,医护人员忙于救治患者,没有时间解释,较易出现争议,受到责备、辱骂、殴打,伤害,护理人员健康、身心都容易受伤害,造成严重心理创伤,有恐惧、焦虑心理损伤。

2 防护措施

2.1 制定防护法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制定职业防护法,将职业防护提高到法律高度,工作环境改善,防护设施用品到位,做好防护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职业防护知识。护理人员操作时做好适时保护,预防皮肤粘膜直接与体液、血液接触,带防护手套,当皮肤、手粘膜表面被血液、体液污染情况下,彻底冲洗,用消毒液洗净双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养成良好习惯。

2.2 物理性危害防护 护理操作工作中,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仔细,专心谨慎。抢救工作中,小心不被锐器刺伤。随着疾病传播途径改变,经体液、血液等传播的疾病,护理人员工作中服务于患者同时必须保护自己,不被伤害。有资料表明,戴手套能起到屏障作用。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乳胶手套,医护人员接触血量比不戴手套时能减少50%。操作时戴手套很重要。医疗废弃物不要乱丢,严格销毁处理。手一旦被带血针头刺伤,立即处理伤口,注射乙肝、丙肝疫苗,随访半年。

2.3 化学性及药物危害防护 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加强空气流通。配制特殊药物及使用消毒液时戴手套、口罩,目镜防护用品。尽量避免消毒液刺激眼睛、皮肤、黏膜。挥发性消毒液,加盖保存。

2.4 生物性危害防护 医护人员要了解掌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潜在接触体液、血液的操作,必须戴手套,穿隔离衣防护措施。洗手预防细菌感染。洗手要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

2.5 心理社会危害防护 医护人员有职业道德和专业修养,加强心理控制能力。有较强应急、判断、沟通能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各种急症疾病护理抢救技术。和患者做好沟通,态度和蔼,给患者良好的身心护理服务。放松自己,调整自己心理状态到最佳状态,适应应急、万变的医疗环境,创造和谐就医环境、和谐医院。投身护理工作中,减少和避免职业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采血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和安全防护探讨.《中国输血杂志》,2010年05期.

[2] 采血护士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原因和安全防.《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22期.

[3] 微生物检测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分析.《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24期.

[4] 外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中国民康医学》,2005年07期.

[5] 在一个地域人群中极低出生体重儿2岁时的转.《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2006年08期.

[6] 护士配制化疗药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防护.《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危重病人护理流程篇8

1.临床资料

采用回顾分析法,调查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78例急诊病人的抢救记录与院内转运记录交接单,进行统计分析,结论:颈椎骨折、胸椎、腰椎损伤、有引流管、重型颅脑损伤、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转运风险大。

2.对策

如何安全有效的转运是我们急诊医护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我科在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方面的经验报告如下。 一、危重病人转运指南

步骤:1、decision:决定:决定要不要转

2、planning:计划:转运方案

3、implementing:实施:如何转

4、monitoring during the transport:转运期间监测

二、危重病人转运的过程 1做好危重患者转运前的评估 危重患者转运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仍然存在许多可以加重病情的因素,如剧烈震荡、呕吐物致呼吸道阻 塞、氧气供给不足、静脉输液管脱出、突然呼吸心博骤停、内脏二次出血、脑疝形成等,因此急诊护士在转运前要与主管医生一起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 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如生命体征不稳定而又必须进行诊断检查或治疗时,因由护士和医生陪同前往,并携带相应的抢救药 品和设备,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将转运风险评估结果告知患者及家属,使患者或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从法律的角度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使其有思想准备。转运前通 过风险评估,有助于降低途中突发性死亡事件的发生,杜绝护理安全隐患[3]。 2核对医嘱:要确认病人的去向(是去手术、cT还是转入病房)

3取得相关协作部门的配合 医护人员在转运患者前电话通知接收部门做好准备,确保接收部门获知病情并作好准备,短转运时间,降低转运风 险。避免出现因急诊护士未及时通知检查科室或临床科室,造成患者等待时间延长,延误病情,引发医疗纠纷。 4加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 1)安全的。转运途中床栏要处于保护状态,护士站在病人头侧随时观察病情变化。转运时避免颠簸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颈椎骨折的病人要带颈围、颈托,两边放沙袋固定,专人固定头部,保持脊椎同一直线,身下放置床单或使用过床板,站在头位的人负责喊口令,同时用力;胸椎、腰椎损伤的病人用硬板,保持脊柱同一直线,一人喊口令,同时用力,禁止抱、背;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导致窒息的危险;有引流管的病人搬运前将引流管关闭,妥善固定引流管;四肢骨折的病人先固定后搬运;牵引病人保持牵引重力线的角度和重量。 2)密切观察。转运途中医务人员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神志情况。尤其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保持呼吸道通畅。 3)及时的抢救。转运途中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心脏骤停,应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准备药品、器械等协助抢救工作的进行,保证抢救工作及时有效。 5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对患者是一负性事件,必定引起心理应激,应引导患者积极的应对这一刺激,使其尽快适应角色的转 变。因此在转运工作开始时即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有安全感。护士在转运过程中,工作要有条不紊,动作要熟练,为患者安置舒适的,使终陪 伴在患者身边,给予细心、耐心及周全的服务,以消除恐惧感[4]。 6转运后的护理 检查:密切观察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时刻做好处理应急事件的准备。 治疗:做完其它相关治疗回科室 转科:患者到达目的地后,护送人员应与病房护士一起 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给氧、监护、管道、生命体征的详细交接班,交接班内容采用专门设计的交接单,包括患者转运前的初步诊断、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各管道 在位情况、输入药物情况和液体出入量、皮肤情况、已完成的检查项目等,协助病房护士安置好病人交接完毕双方科室交接人员在交单上双签名后方可点齐本科室用 物返回 7过床板的使用 两床调平同一水平线上 转移者将病人侧搬,接受者将板滑入病人身下尽量多的位置 转移者托住病人肩和大腿中上部,向上45度角,先向上用力,再向前轻推,接受者托住病人肩和臀部,轻拉病人,病人舒适、平稳的滑至接运车的中央 若肥重病人可利用中单,将病人侧搬,接收者将板滑入病人中单下面转移者向上向前推,接收者提起中单两角回拉病人

5)过床完毕,略抬病人,抽出板

3.小结

急诊科早期救治与专科救治的职能分工不同,急诊科的危重患者伤因、伤情的未知成分较多,需要检查和治疗的时效性大[5]采取上述转运方法,病人能够安全到达相关科室,为成功抢救争取了非常宝贵的时间,转运途中患者的生命体征比较平稳,这一流程的实施使急诊科重型病人在转运过程中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提高了病人在院内转运途中的舒适度,深受病人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

危重病人护理流程篇9

【关键词】显微外科断指断掌血管危象观察与护理

血管危象是显微外科断指断掌再植术后常见并发症,是因动静脉循环障碍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包括动脉危象、静脉危象和混合性危象。通过精心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迅速处理,使再植术成功率明显提高。

一、临床资料

2008年——2011年我院显微外科行断指断掌再植术137例,断指再植128例,断掌再植9例。男性104例,女性33例。年龄18——57岁,平均年龄37.5岁。本组病例均为完全离断,行急诊手术。术后发生血管危象43例,动脉危象27例,静脉危象11例,混合性危象1例。非手术治疗后17例好转,手术探查26例,21例好转,5例坏死。

术后血管危象的原因

再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复杂多样,有患者的自身体质因素、组织损伤的程度、手术操作熟练程度、机械卡压因素、神经生理因素、疼痛因素、精神情绪因素、体位变化、寒冷、吸烟以及术后过早活动等,均能诱发血管危象的发生.

二、血管危象的观察

血管危象的观察要做到全身观察和局部组织观察和结合。全身观察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及血容量。局部组织的观察要做到一看二摸三试验,即:一看皮肤颜色和肿胀;二摸张力、动脉搏动和温度;三毛细血管充盈试验和小切口渗血试验。动脉危象:临床表现为指体苍白或灰暗,皮温下降,指腹萎瘪,毛细血管充盈试验消失或时间延长,指端小切口不出血或缓慢流出暗红色血液等,这说明动脉供血障碍,可能出现了动脉痉挛或栓塞。静脉危象:临床表现为指端青紫、指腹张力大、皮温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缩短、指端小切口出血活跃,初呈淡紫色,继而为鲜红色,则提示静脉回流障碍。混合性危象表现为动脉危象和静脉危象同时出现,因预后较差应特别注意.如出现血管危象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对血管危象的观察应不少于7天,特别是术后3天:24小时内应每半小时观察1次,24——72小时每1小时观察1次。

三、血管危象的护理措施

1.病房布置因寒冷、焦虑可诱发血管痉挛,使血流减慢导致血栓形成发生血管危象,所以再植术后的病人应被放置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病房温度要求在23℃——25℃之间,并劝导病人以及探视人员保持病房安静。为预防感染,病房要干净整洁,每日用紫外线灯照明45min进行空气消毒2次。

2.心理护理再植术后的病人因对病情的担心和环境的变化,会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变化,护理上要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及时安慰疏导病人的不良情绪,赢得病人的信任并帮助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体位护理再植术后的病人要求平位卧床7——10天,避免剧烈活动。患指高于心脏水平10——15cm,外展30°,以免压迫血管影响血运发生血管危象。患指妥当制动,防止过早活动使血管牵拉和反射性血管痉挛。向病人讲解卧床的必要性和过早活动对血管的影响,争取病人的配合。

4.绝对禁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小动脉痉挛,血管阻力增加,还可使血小板凝集、黏稠度增加,血流变慢,从而诱发血管危象.对于吸烟的病人,应该劝导禁烟并严格执行无烟病房。

5.疼痛护理术后疼痛可以影响病人的情绪,还可诱发血管痉挛,发生血管危象。观察病人对疼痛的反映,及时通知值班医生进行镇静镇痛治疗。

6.血液循环护理血管危象多发生在术后72小时,特别是在夜间,正确掌握术后一般血液循环表现和血管危象的诊断标准,做好护理记录。如发生血管危象及时通知医生,积极寻找发病因素。

7.功能锻炼护理术后在不影响患指的情况下,鼓励病人屈伸键侧肢体,轻柔按摩患指近侧肩肘关节,放松肌肉,以利于血液循环。

8.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三高食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多饮水,多食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

危重病人护理流程篇10

【关键词】 感染科 职业危害 针刺伤 职业压力

防护感染科是集中收治各种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的专科,近年来传染病防治现状并不容乐观,结核卷土重来,“AIDS就在我们身边”,发病率逐年升高,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新型传染病次第出现。由于病区内存在不良环境,存在大量的感染因素以及不可避免的接触,这些都使感染科的护士在工作中面临较其他科室更多、更大的职业危害,获得职业感染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随着对医院感染和职业性危害熟悉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评估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职业的非凡性对其现存及潜在的危害[1]。因此,重视和预防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具有现实的意义。现就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

1 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1.1 生物性危害因素

感染科属于Ⅳ类环境,物表菌落≤15 cfu/cm2,医护人员手表菌落≤15 cfu/cm2,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正常状态下向环境散发约500~1500个菌粒/分钟,在同样病房,人员增多,活动量增加,菌量也会随之增加。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更是一个病原微生物气溶胶发生器。在感染科病房,如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咳嗽、咳痰、打喷嚏时会将病原微生物散布在空气中,护士与病人近距离接触,对护士会形成呼吸道感染的威胁。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也是一大传染源,经血液传播的HIV、HBV、HCV也是护士生物危害的主要种类之一。在这个不良环境中,护士发生感染的概率会较其他科室更高。

1.2 物理性危害因素

1.2.1 放射线、紫外线等危害因素

在感染科,呼吸道传染病人可能因为病情需要进行床旁摄片,病房空气消毒可能采用紫外线消毒或三氧消毒机等,这些都会增加护士暴露于不安全环境中的机会。长期小剂量的辐射,易造成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的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导致不孕、流产、畸胎、死胎等后果。紫外线杀菌谱广,但可能引起皮肤损伤,严重时造成皮肤癌,长期刺激眼睛容易损伤视网膜,造成不同程度的眼炎。紫外线可使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放出臭氧,而臭氧是强氧化剂,能破坏呼吸道黏膜和组织,所以采用紫外线消毒和三氧消毒机都有可能对护士产生伤害。

1.2.2 锐器损伤的危害因素

临床护士承担着为病人输液、注射等治疗任务,是发生锐器损伤的高危群体。其中,针刺伤占较大比例,80%临床护士有过针刺伤的经历。针刺伤多见于处置针头时、注射或抽血后回套针帽时、处理医疗废物时。台湾曾对8645名医务工作者调查问卷显示,针头损伤及其他尖锐医疗器械损伤皮肤的年发生率为1.3次/人和1.21次/人,而其中54.8%的针头已被患者的血液污染,而国内的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密度高达每人每年3.5次,并且还有相当高的漏报率[2]。据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估计,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的原因80%~90%由针刺伤所致,其中护士占80%。有20多种血液传播性疾病可以通过针刺间接传播,并可能产生致命的后果,其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在护理工作者中有2.5%的HIV感染病例和40%的乙肝丙肝感染病例都源于意外针刺伤害。感染科护士的职业风险可想而知。

1.3 化学性危害因素

为了有效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与蔓延,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房地面、物表、空气的消毒更为严格与重要。消毒剂常使用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甲醛、戊二醛、84消毒液等,大多数化学消毒剂对皮肤有刺激作用。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以及甲醛、戊二醛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这些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戊二醛是职业性哮喘原因之一,大量接触可导致肺水肿。甲醛还具有使细胞突变、致癌、致畸危害。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流泪、视物模糊不清。

1.4 生理心理危害因素

1.4.1 职业压力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医疗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病人法律观念不断增强,服务理念不断更新,都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担心发生差错事故、医疗纠纷的压力不断增加,医疗环境感觉如履薄冰,并且工龄越长,比例越高。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设备、新仪器、新技术的运用,各种新型传染病的出现,迫使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来适应发展,因此护士需要不断更新、不断积累知识的压力增加。在我国,社会对护士存在偏见,护士地位不高,薪水不高,自尊心受挫,缺乏成就感,价值感相对不强,这也成为护士职业压力之一,有很多护士因此改行流失了。

1.4.2 身心危害

感染科通常设在偏僻地带隔离,出入受限,与外界信息交流不多,特殊防护的着装要求影响美观,也易造成护士的自卑感。感染科收治的病人几乎都具有传染性,人们对传染病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对感染科甚至对感染科护士避之不及。工作环境严肃紧张,势必加重护士的心理压力,高强度的压力使其产生心身耗竭综合症。护理工作平凡、繁重而琐碎,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思想压力大,进餐、作息不规律,易产生焦虑、神经衰弱并易患胃病等。

长时间的行走、站立,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1.5 人为因素

护士院感意识淡薄,缺乏慎独精神,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这些人为因素易造成感染科各区域污染隐患,增加护士自身感染风险和交叉感染机会。

2 防护措施

2.1 树立安全理念,提高防护意识

新入感染科护士会有陌生、恐惧、紧张心理,相关知识缺乏,因此入科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从护士新入科起,做好专科培训,讲解感染科各种疾病的特征、治疗、护理,传播途径、消毒隔离措施、自身防护。采取多形式、多途径培训方式,进行职业安全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管理干预、促进健康的管理理念,让护理人员了解工作环境的恶劣性,重视自身职业安全与健康,将安全理念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防范职业危害。

2.2 营造绿色工作环境

2.2.1 改善环境条件

感染科病房设计要有利于空气循环,布局合理,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区,并醒目标识。对于呼吸道传播病房,如有条件,设计使用负压病房,无条件时应加强病房空气消毒,加强病房通风管理。

2.2.2 提供各种防护设施及物品用具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洗手设施采用感应式或脚踏式水龙头,使用抗菌洗手液,使用干手设备。护士进入病区,正确穿戴隔离衣裤、工作鞋,遇到特殊传染病或进行吸痰等产生气溶胶操作时使用防护衣、护目镜、防护面罩等。正确权衡经济成本与安全风险,提倡使用医用安全器材如锐器盒、真空采血管、安全型静脉留置针。

2.3 做好消毒隔离

做好消毒隔离也是降低环境危害、做好自身保护的一环,对于消毒隔离工作不能纸上谈兵,要真正落到实处。要提高护士对消毒隔离的认识,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反复强调其重要性,加强执行自律性,并让护士加强对工人的督促、培训、管理。严格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探视制度,床位安置合理,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达到规范操作,消毒方法合理,消毒浓度准确合理,避免环境污染。做好病人宣传教育,避免病人互窜病房。做好病人分泌物、排泄物消毒管理,教育结核病人不随地吐痰。当呼吸道传播疾病患者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时,避免与患者面对面。采用湿扫床,湿式拖地。每日对病区、治疗室、护士办公室、医生办公室、更衣室等用紫外线消毒1h或采用三氧消毒机定时消毒,并作好记录。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地面2次,每日对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进行消毒。病房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min。拖把分区使用,标识醒目,压脉带一人一用一消毒,抹布做到一桌一用,用后及时消毒干燥。

2.4 射线性危害的防护

为避免放射线在体内蓄积,要减少护士暴露于射线和紫外线环境中的机会。病人行床边拍片时医护人员应暂时回避,采用紫外线消毒、人机不共存式三氧消毒机时应在室内无人时进行,紫外线强度监测时戴防护面罩及眼镜。病房空气消毒最好使用人机共存式消毒机,以减轻伤害。

2.5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配置、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时,戴好口罩、手套,必要时戴眼罩,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配置浓度、不良反应。盛装各种消毒液的容器要加盖,以免挥发到空气中。如使用甲醛熏箱,应保持密闭性能良好,注意开窗通风。

2.6 职业暴露的防护

加强职业防护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是预防职业暴露的关键。提倡接种乙肝疫苗,保护易感人群。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规范护理技术操作。操作中,用物放置有序,忙而不乱,不合作病人要有助手协助;操作后,及时小心清理,提供随手可及的锐器盒,减少用物处理环节。应避免用手分离针头,避免徒手取被污染的针头、锐器,避免用手相互传递锐器,禁止回套针帽。使用医用安全器材,如真空采血管、安全型留置针。戴双层手套降低手套的穿孔,避免暴露于危险中,减少职业危害[3]。护士之间相互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如不慎发生针刺伤,应尽量挤出伤口处血液,用流动水冲洗,然后用0.2%碘伏或75%酒精消毒后包扎。并立即上报相关部门,抽血化验,预防性给药,定期随防。受到HBV污染的针刺伤后可接受HBIG或乙肝疫苗注射,如 HIV病人血液污染的针刺伤,应在伤后2h内立即使用双汰芝片和佳息患口服。被狂犬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刺伤,全程注射狂犬病毒疫苗,必要时注射高效价抗狂犬病毒血清,伤口不必包扎和缝合。

2.7 做好护士压力管理

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情绪调控,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会注重自身修养,宽容待人,以改善协调人际关系。培养广泛的兴趣, 丰富业余生活,正确对待社会的偏见。主动学习压力管理知识,将压力变为动力,树立较强的职业信念和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如此则产生较强的个人成就感。人性化管理, 管理者多关心、体贴护士,优化工作环境,改善工作条件,树立良好着装仪表,加强与外界交流沟通,利用业余休闲娱乐机会加强科室内部沟通,打造齐心协力的团队意识,营造科室轻松和谐的氛围, 将心理危害降至最低程度。

总之,感染科护士工作存在职业危害是客观现实,职业危害是多方面的,职业安全不容忽视,个人重视和行政干预是最大限度降低职业危害的关键。只有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做好职业防护教育,用观念指导实际工作,实际工作强化理念,采取积极有效防护,预防各种危害因素对护士造成的影响,才能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王海平.血液透析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原因及防护体会[J].海南医学,2002,13(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