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护理体会十篇

时间:2023-08-03 17:31:06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篇1

1 资料

177例病人中,男122例,女55例。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14岁。神智清醒的病人102例,昏迷病人75例。心脏功能障碍的68例,呼吸衰竭的44例,脑外伤50例,麻醉复苏迟缓5例,胸外伤4例,多器官系统联合伤6例。死亡19例病人中脑外伤11例,心功能障碍5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康复病人平均住院天数11天。

2 方法

我们将清醒病人与意识障碍病人区分开来统计与管理;将应用循环支持的病人单独统计与管理,注意每一个细节变化;将呼吸支持的病人特别是呼吸机支持的病人列为重点,关注管道的密闭性及病人的对抗情况。及时与病人沟通并在第一时间内将病情变化转达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重点护理方向。

3 体会

3.1 清醒病人与意识障碍病人的临床护理干预不同

102例神智清醒的病人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对疾病的恐惧心理。部分病人存在着对抗治疗的现象。我们不断的改变护理方式,规范护理服务礼仪,操作轻柔准确,减少对病人的恶性刺激,积极语言疏导,已达到减轻病人心理压力的目的。

意识障碍的病人则没有心理护理的要求。但应该注意的是病人病情过程更加脆弱。因此,要严密注意其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并且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3.2 对生命设施(管道)的熟悉性护理

危重病人的支持手段很多。将对肌体机能进行有效的支持与维护。这些设备的增加不是减轻了工作量,而是增加了工作量。68例心功能障碍的病人中,有40例病人应用了血管活性药微量泵注射。在更换微量泵药物时,延长管接管、拧管时有31例病人的循环动力出现短暂变化。这是循环不稳的提示,应严格重视。

在91例呼吸机支持的病人中,大部分人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对抗与烦躁。对呼吸管道的连接严密性造成影响。这是须护理重视的一个问题。另外,对各种管道的管理都不应被忽视,如,胸腔闭式引流管,深静脉置管,脑室引流管等。

3.3 生理指标反馈能力体现护理水平。

对生理指标的了解,应首先要了解病人的病情。可以直接对病人进行检查了解辅助检查数据来了解病情,也可以向分管医生问询。病人病情进展的方向将是了解的重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决定病情发展的前瞻性要素。

对应监控数据。应了解病人可能出现的和必然出现的情况。这要求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我们对循环功能障碍的68例病人进行了观察,并配合医生进行了有效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循环呼吸效应、血压尿量效应、心率容量效应、心输出量与微循环效应等反应,我们进行了相对监测。当病人出现一种变化时,我们就及时监测他的其他变化,已达到对病人病情判断的准确性,更加有效的对病人进行反馈性处理。

4 小结

总之在针对危重病人的监护工作中有效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争取病人的配合,对病人的康复有利。对生命设施的重视及操作严谨可增加病人的安全性。操作的规范和有效的侧重点,可取的事半功倍的效果。了解病情及明确的反馈能力,是体现护理水平的要素,也是危重病人康复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苏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243.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篇2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危重病人;PICC护理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消化道疾病并发症,特别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会出现循环衰竭、便血和呕血等症状,若得不到及时救治,就会危及生命安全。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在于减少出血次数、缩短出血周期、控制病情发展。PICC(英文: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中文:中心静脉导管,简写PICC)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措施。本次对我院近两年以来76例消化道出血危重病人应用PICC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观察以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之间收治的7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6例,女性30例,患者年龄在28岁至79岁之间,平均(65.5±23.2)岁。患者出血量为:800~1000ml之间42例,1000ml以上34例。

1.2 护理方法

第一 成功留置针。成功留置针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封管技术,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每次输液完成后,封管时避免血液回抽,使用10ml注射器抽取10ml的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脉冲式冲洗,正压封管。第二 选择置管时间和置管部位。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PICC护理应首选直、粗、静脉瓣较少的贵要静脉,肢体与手臂之间保持垂直时,药物能够通过无名静脉、锁骨下静脉、腋静脉直接进入上腔静脉。然而,本次医学研究中所选患者入院前均接受过输液治疗,且贵要静脉已经被反复多次静脉抽血或是输液,因而凝血功能出现一定问题,凝血时间明显延长,此时,可适当选择头静脉,其主要原因在于,头静脉针刺损伤少,触摸感明显,且血管弹性相对较好。

第三 了解局部解剖部位。在置管穿刺前,护理人员应熟悉患者的静脉情况,不能选择静脉瓣和疤痕部位穿刺,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痛苦。若穿刺进针达到特定深度仍未见回血,则需退针至皮下,并改变角度进针。

第四 对导管位置进行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应定时定期检查患者导管固定情况、流通性能等情况,测量置管部位血压,对置管侧手臂进行适当活动,避免使用穿刺侧手臂提取重物。

2 结果

全部76例消化道出血为重患者中,无一例患者发生大出血复发现象,1例患者因治疗效果不佳而转至其他医院继续接受治疗,其余75例患者均抢救成功,效果良好,并在相应治疗和护理后康复出院。

3 讨论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内科急症,特别是在患者出血量较大时,其病情变化速度较快,且较为严重,甚至会危机患者生命安全。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在于对患者的高危因素和出血征象进行早期有效控制,稳定患者病情,实施积极的抗休克和补充血容量治疗[1]。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PICC逐渐成为了临床上首选的静脉高营养供给方式,相关医学报道表明,PICC是最为有效、安全性最高的营养供给方法[2]。其主要原因在于PICC置管导管远端能够达到上腔静脉处,该部位血流丰富,且血管较粗,能够直接经PICC导管在血管中注入药物,并快速稀释,进而避免发生渗漏性损伤以及外周浅静脉损伤,保证临床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进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PICC置管穿刺不同于CVC插管治疗,对于医师的操作技术要求较低,且肺栓塞、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性较高,只需临床护理人员便可独立操作[3]。本次医学研究在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PICC技术,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抢救治疗的成功率,提高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延误抢救治疗时机,保证血液采集、输血和抢救用药等治疗措施的快速、顺利开展。由于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通常存在凝血机制障碍,因而局部渗血发生率较高,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强化PICC置管后局部渗血的监测和护理,加强经验积累,实现规范化的PICC置管管理[4]。中心静脉导管是医源性感染的主要诱发原因,且其所导致的死亡率高达3%左右[5],因此,本次医学研究在置管过程中采用了十分严格的感染预防措施,结果证实,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现象。我院实践表明,科学、系统地做好PICC护理,可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减小患者所承受的痛苦和压力,并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PICC护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静脉输液过程中临床护理措施,在消化道出血危重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用PICC护理技术,能够有效化解传统护理措施存在的种种缺陷,减轻患者痛苦,降低血管壁所受的药物刺激,保证整个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顺利安全开展[6]。

参考文献

[1]刘华春.上消化道出血的亚吴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5):113-114.

[2]庞晓军,黄玉珍,何显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3,4(10):1969-1972.

[3]黄玲珍.5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9):123-124.

[4]万昕红,张婧,张志勇等.冠心病监护室药物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消化道出血效果及成本的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10,13(9):955-957.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篇3

一、我们首先应该掌握哪些是危重病人。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比如大手术后的病人、器官移植的病人、大出血的病人、器官衰竭病人等等。

二、危重病人应该安置在抢救室内,或者离护士办公室最近的病房内,并设有心电监护仪、中心供氧设备、抢救车、除颤仪等。病房内应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减少噪音,温度是湿度适宜,并限制病人家属或陪伴的探视时间。

三、保持呼吸道通常,常规吸痰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要注意两个方面:随时注意病人是否痰多,是否咳嗽有效;给病人喂食时,要让病人把头偏向一侧,喝水时最好使用吸管,以免引起误吸和呛咳。危重病人应24小时低流量、低浓度吸氧。

四、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和生命体征,并随时做好记录。如果遇到病人发生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五、安全护理。危重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护士要为病人讲清卧床休息的重要性,不允许病人随便下床,并教会病人在床上使用便盆。对于神志不清或情绪激动的病人,适时使用床档和约束带。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防止病人自杀。

六、做好基础护理。一般来说,如果病人病情平稳的话,应先做晨间护理、口腔护理、床上擦浴,再考虑给病人补液。病人的基础护理要做到“三短九洁”,即头发、胡须、指甲短;眼、口、手、足、会阴、肛门、皮肤、头发、身洁。

白天每2小时为病人翻身一次,夜间可以适当延长翻身时间。

七、保持管道通畅。危重病人身上有时会有很多管道,比如鼻饲管、胸腔引流管、创腔引流管、尿管、输液管等等,应注意妥善固定,尤其是病人翻身时,防止脱落、扭曲、受压,同时注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八、准确记录出入量。危重病人的输液量、输血量、饮食、饮水、大小便、引流量,都时候我们记录的内容。若病人高热大汗,还应适当记录出汗量。不仅记录数据,还应了解数据反馈的信息,病人是否输入量过多造成水中毒?是否脱水严重而输入量过少?尿量不正常是否有肾功能损害?引流量过多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意识到这些情况,我们应该提醒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

九、补充营养和水分。危重病人病情重,机体能量消耗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增加。而危重病人常有食欲不佳的特点。我们应鼓励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纤维素的饮食,食物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以增进病人的食欲,鼓励病人少吃多餐。对于昏迷病人或因口腔疾患不能进食的病人,可采取鼻饲法或静脉输入高营养液。

十、保持大小便通畅。危重病人常常因体位和饮食的改变而发生便秘或尿潴留,我们应指导病人学会床上大小便,必要时留置尿管或灌肠。留置尿管者每日应进行尿道口护理。

十一、肢体被动锻炼。当病人病情平稳时,应适当协助病人进行进行肢体活动,每日2~3次,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张力,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等。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篇4

我院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从管理入手,狠抓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取得明显效果,危重病人基础护理符合率从过去的91.8%上升为现在的97%,病人满意度从过去的92%上升为现在的96%,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危重病人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1 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

1.1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的前提:我们有计划地组织护士系统学习医学伦理学、护士素质修养、护士职业道德等,从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入手,使护士认识到工作中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对治疗有利,我们就应尽职尽责去做,不论工作闲忙,不论有无领导的督促检查,也不论白天和晚上,对病人都要尽心尽职,对工作都要负责任。

1.2 护士应视奉献为永恒的主题:我们教育护士,既然选择了护理这项工作,就要在商品经济飞跃发展的新形势下,不忘奉献,不忘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和义务。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以护理事业的先驱南丁格尔为榜样,用爱心去呵护每例遭受疾病折磨的病人。

1.3 营造积极的护理文化氛围:在护理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营造和谐的护理环境,和谐的护患关系,倡导“团结、友爱、协作”,“关爱生命、关爱健康、关爱病人”“以病人为中心”,“护士应具备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真诚服务,爱心奉献”等。护士在这种氛围指导下,积极愉快地工作,处处替病人着想,努力完成各项工作,基础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2 提高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识

2.1 要让护士特别是新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不仅是让病人清洁、舒适,更重要的是减少危重病人并发症,促进病人康复。如口腔护理,可减少口腔黏膜感染,控制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翻身、拍背可预防卧床病人坠积性肺炎发生;留置导尿的病人会阴护理可减少尿路感染;肢体活动可减少危重病人因卧床并发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有计划地进行基础护理知识讲课,基础护理知识提问及理论考试,用过去出现并发症例警示护士,时刻都要重视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

2.2 经常组织对危重病人基础护理查房:通过查房提高护士认识,找出基础护理薄弱环节,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如对一些成功的护理病案,有瑕疵的护理病案,或正在护理着的危重病人进行查房讨论,总结成功经验,接受不足教训,提高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对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

2.3 落实基础护理,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加强基础护理,可以协调、融洽护患关系,密切观察病情,了解病人需求,进行健康教育,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提高整体护理水平等。

3 加强危重病人基础护理质量监控

3.1 基础护理量化管理:我们使用的是表格式基础护理护嘱单,使基础护理项目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必须落实并签名。基础护理落实后签名,由电脑录入,统计工作量。对连续基础护理做得少,做得差的护士,帮助分析原因,要求尽快改正。基础护理做得多,做得好的护士给予表扬和奖励。

3.2 重视晨间床头交接班:早上床头交接班,在班护士全部参加,对每个危重病人进行仔细询问、检查、督促、指导工作,让每一个护士对危重病人的护理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检查了夜班的基础护理质量。因夜班的基础护理是一个薄弱的时间段,没人监督,加上护士疲倦,往往做得不到位,通过早交班的检查、督促,可促进晚间的基础护理落实。

3.3 每周有基础护理日,每天有基础护理时:固定每天的基础护理时间段,并抓落实,有利于基础护理的落实。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规定:周二下午是基础护理日,这天下午每个护士都要抽空下病房给病人洗头、擦澡、剪指甲等,护士长根据各护士工作量进行分工,护士完成自己指定的基础护理项目。每天的基础护理时间:6:30~7:30(晨间护理)、8:00~9:30、14:30~15:30、19:30~20:30(晚间护理),这些时间段有专门的护士在做基础护理,在这段时间里除抢救外,必须做基础护理,这样确保基础护理的落实。

3.4 病房护士长每日最少进行5次危重病人查房:护士长5次查房为:早交班时1次,10点左右1次,上午下班前1次,下午上班后、下班前各1次。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指导护士如何做好基础护理。对于常见的共性问题,在全科护士交班会上强调,以保证危重病人的观察护理到位。我院还实行了护理质量百分制管理,满分100分,每个缺陷分值化,查到不足或受到病人批评扣分,护理部检查后,受到表扬或得到病人表扬的加分。月底评出每个护士的得分,并和每月的服务之星评选和奖金挂钩,切实做到奖勤罚懒。

3.5 征求病人意见:每月下发1~2次意见卡,征求病人对基础护理意见。基础护理质量如何,病人感受最准确,让病人参与质量评价,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病人与管理人员共同监督,加大了质量控制的力度,避免了只单纯检查所带来的片面性。病人的评价结果与护士利益挂钩,也是促使护士的动力之一。

参考文献: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篇5

口腔科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危险,这种危险并非是指意外事件,而是在工作当中所接触的各类病情的人、工作中所涉及的各种化学物质、使用医疗设备时的伤害以及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危害等。口腔科与一般的可是不同,它们往往具有更多就医人流量,病从口入,97%的疾病都可以通过口腔进入到人体,对人体产生危害,而口腔科的护理人员在帮助患者做护理的时候,患者基本都要张开口腔对着护理人员。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当中不可以避免的就要接触到各类病菌,一旦有所疏忽,很容易就会将病毒传染给护理人员[1]。

2口腔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险因素及原因[2]

2.1生物危险因素生物因素危险是指患者体内所携带的各类病原体,如乙肝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结核病毒等。这一类病原体通过口腔传播的几率要远远大于其他病毒,因此口腔科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所要面临的几率也就远超过了其他人类群体。

2.2化学危险因素化学危险因素是口腔科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各种化学物品,这些化学物品的长时间接触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很大的危害。如银汞合金调制和充填过程产生的汞蒸气,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造成的汞中毒[3];长期接触、使用麻醉剂的护理人员可以导致不良妊娠结局、肝脏病、肾脏病及维生素B12代谢紊乱的发生率提高;甲醛、戊二醛造成的接触性皮炎、哮喘和鼻炎等。

2.3物理危险因素物理危险因素也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一种危险因素,在平时的护理工作过程当中,口腔科护理人员可以说是接触针头、口腔科的放射性检查中的各种辅助设备最多的人群,在这个工作过程当中,一不注意就很容易造成针刺损伤,而针头上可以携带的各类病原体就可能传染给护理人员;同时,长时间的使用放射性检查医疗设备,会给护理人员造成电离辐射过高,从而出现恶性肿瘤、白血病、不良妊娠及放射病等;口腔科所使用的激光束也会给护理人员的视网膜造成巨大的伤害。

2.4心理危险因素心理因素主要就是长时间的护理工作所给护理人员带来的精神压力,如疲惫、精神紧张等病症。由于护理工作是一件严谨的工作,需要密切的关注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在工作的过程中,反复的各类护理工作会给护理人员带来长时间的紧张状态,容易造成口腔科护理人员的生理、心理疲劳。

3防护对策

3.1个人防护与物理防护在口腔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过程当中,不怕脏不怕累这一条并不适用,在正常的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对工作环境的消毒以及个人卫生的清洁,避免由此所产生的病原体入侵,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措施:

3.2严格洗手洗手是防止医院内感染传播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在口腔科护理人员的工作中一定要勤洗手,洗手时使用肥皂,同时肥皂也要注意保持干燥,可将肥皂置于吸力器上。

3.3工作中佩戴手套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佩戴手套可以有效的避免与病毒的直接接触,同时,在整理器械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尖锐物的摆放,养成合理的摆放习惯,使用镊子注意使用后的针头等,减少护理人员与针头或尖锐物的接触。工作的过程中养成穿防护服与戴口罩的习惯,减少与他人唾液、灰尘等的接触机会。戴防护眼镜可以有效的避免激光束对眼镜造成的危害,同时也可以在很多程度上减轻飞溅物对眼镜的损伤。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及时的做好室内通风、紫外线消毒灯工作。

3.4化学因素防护化学因素防护主要就是在口腔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过程当中,保持好室内的空气流通,以及各类化学物的密封保存。定时的对存储化学物的器皿进行检查,防治化学物的挥发等状况,减少对护理人员可能造成的化学因素危险。

3.5心理防护心理防护是指在口腔科护理人员的工作于生活当中,护理人员要规律的安排生活与工作的时间,及时的做好自身的身体放松与精神放松。同时,女性护理人员在安排工作的时候注意避开生理周期,避免因为生理周期的问题给工作带来疏忽,从而造成职业危险。在口腔科工作的护理人员需要制定严格的体检计划,确保每年的身体检查,一旦发现身体出现问题,要及时、尽早治疗,避免由于病情延期带来的危害,同时,注射防护疫苗,如乙肝疫苗等。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篇6

[关键词] 危重;患者家属;心理护理;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a)-0101-02

The effect research of mental nursing toward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critical patients' relative

LU Liu-xue1 LU Qing-mei2 LU Xiao-ni3 HUANG Zhen4 LING Yu-fang5

1.Nursing Department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tiy for Nationality,Baise 533000,China;2.Youjiang Medical Universtiy for Nationality,Baise 533000,China;3.Nurosurgery Department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tiy for Nationality,Baise 533000,China;4.ICU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tiy for Nationality,Baise 533000,China;5.Anorectum Surgical Department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tiy for Nationality,Baise 533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mental nursing for relatives of critical patients.Methods Sixty two cases of critical patients' relatives were asked to fill in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and were given the mental nursing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They were given the SCL-90 two weeks later,the difference of their mental health status before and after the mental nursing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getting the mental nursing treatment,the SCL-90 score was (43.48±13.62) points,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the score (57.58±17.45) points before the mental nursing,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Conclusion Mental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relatives of critical patient and promote their mental health,provides a stronger social support for critical patient.

[Key words] Critical;Relatives of patients;Mental nursing;Mental health

危重症是指因各种原因导致的,随时有可能发生危及生命的疾病或综合征,主要是由于脏器功能衰竭或代谢紊乱所造成。危重患者家属是指和危重患者有血缘、婚姻、养育关系,以及与患者有着重要关系的人[1]。危重患者病情危重甚至危及生命,其家属不仅面对失去亲人的压力,还因担心医疗费用问题、工作和生活习惯被打乱、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等,而产生悲痛、无助、恐惧、焦虑、怀疑、敌对等负性心理。而在临床工作中,因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病情变化,医护人员主要把精力放在抢救患者的生命和病情监测上,无暇顾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2]。国外有学者报道[3],危重患者家属体验着比患者更为巨大的压力。据报道[4-5],96%急诊危重者家属出现焦虑症状,若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其心理状况就会对患者产生影响。本文对危重患者家属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3月,选取本院ICU、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等5个病区危重患者家属共62例。入选条件:能理解调查内容、年龄18岁以上,能做出准确判断、未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62例家属中,男18例,女44例;年龄21~50岁,平均31.65岁;文化程度:初中28例,大专18例,本科6例,高中和中专各4例,小学2例;职业:无职业23例,农民18例,教师、个体各6例,职员4例,公务员和学生各2例,护士1例;与患者关系:母女关系15例,母子关系14例,夫妻关系9例,父女、父子各8例,兄弟、姐妹、婆媳、叔侄关系各2列。

1.2 调查工具与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睡眠和饮食等10个症状因子90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按5级评分制记分(无从到严重分别计0~4分)。量表的效度系数在0.77~0.90,评定结果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6]。发放问卷调查表前,向被调查者解释调查的目的、意义,征得患者同意后,采用匿名的形式填写问卷。共发放63份,收回62份,有效问卷为98.41%。

1.3 护理干预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①由高年资医生或护士负责与危重患者家属谈话,介绍病情、治疗方案、疾病预后和风险、治疗成功案例等,以取得家属信任和支持;鼓励危重患者家属乐观、理性地面对患者的疾病治疗进程及转归情况。②对危重患者家属进行心理疏导,针对家属担心经济负担、疾病治疗的心理顾虑、陪护期间的身心不适感等进行互动沟通,帮助和指导危重患者家属矫正错误的疾病认知方式。③引导危重患者家属正视患者疾病治疗转归中的潜在风险,克服自身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恐惧等对机体的影响;适度进行放松训练,每天1次,每次15 min,指导患者家属在轻松舒缓的音乐环境中,运用内心意念和肢体活动放松肌肉,宣泄不良情绪[5]。④给危重家属提供相互沟通的空间,让他们交流经验,缓解悲痛、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整理、统计和分析,采用t检验,数据用x±s表示,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心理护理后,SCL-90总得分为(43.48±13.62)分,与实施心理护理前的总得分(57.58±17.4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3 讨论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危重患者家属面对垂危的亲人,因对疾病预后的未知感、有可能会失去亲人的生命,以及对治疗过程的不了解而感到无助、害怕,从而使焦虑、抑郁增加[7]。刘亚楠等[1]报道,危重症患者家属对自身需求的满足程度最低,由于危重患者病情危重,生命垂危,在这种情况下,家属内心焦急不安,只关注亲人的病情,忽略自身的需求,久而久之自身需求的空缺会导致潜在问题发生,如精神过度紧张引起自身健康损害等。长期焦虑、抑郁可诱发冠心病、胃溃疡等疾病[8-9]。如何减少危重症患者家属自身健康损害,加强家属对自身需求的重视,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结果表明,对危重患者家属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后,其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得到改善,SCL-90总得分为(43.48±13.62)分,与实施心理护理前总得分(57.58±17.4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由此说明,在抢救护理危重患者的同时,医护人员应主动与危重患者家属沟通与交流,让他们说出内心的感受,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和知情权,指导和鼓励他们面对不良应激事件发生时应主动采用积极应对的方式,以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配合医护人员抢救、治疗和护理危重患者,促进危重患者早日康复,维持危重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亚楠,李红.危重症患者家属需求评估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2,27(3):92-95.

[2] 周佳.ICU患者家属心理需求及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2,19(4B):19-21.

[3] Engstom A,Soderber S.The experiences of partners of critically ill persons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J].Intensive Crit Care Nurs,2004,20(5):299-308.

[4] 陈琳.急诊危重患者家属焦虑现状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2011,3(学术版):91-92.

[5] 高薇,魏志明,孙静.ICU患者家属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33):3473-3475.

[6] 泮燕红.神经外科急危重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和应对危机情况的调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2.

[7] 周晓娜,常丽丽,王莉.消化性溃疡患者焦虑抑郁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J].医学动物防制,2012,28(6):698-699.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篇7

关键词:职业卫生评价 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

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规范建设项目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建设项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与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实施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制度要求。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救赎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在其可研阶段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其竣工验收前机械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发展历程

国家于2009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病防治的主体责任,并加大了对职业病防治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随着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的完善,职业病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加强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符合企业广大员工对健康安全的要求,也是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在201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明确规定,凡涉及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新、改、扩建项目,必须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这就明确了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重要性和强制性。

2.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目的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目的是确保建设项目贯彻国家有关职业健康和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消除在投入使用前,提高建设项目投产后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水平,从而预防、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二、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基础资料不齐全

在进行职业卫生评价的过程中,常出现基础资料不全的情况,这主要由于企业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知识,不知道如何收集、管理安全方面的资料。

2.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不充分

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常与其它危险源进行一起识别,通常采用LED法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价。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常会遗漏某些危害因素,或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描述不准确。再者,由于没有全面、细致的领悟《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及其相关附录的要求,也会造成相关危害因素的辨识不全、漏项现象。

3.缺乏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防护的措施知识

对职业危害因素辨识不够详细,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致害途径、危害大小、产生后果等知识不够全面、系统,提出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和防护措施没有针对性,不利于指导企业进一步开展职业危害因素的管理和控制。

4.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不到位。

由于对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不清楚,导致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不明确。为员工进行健康检查时对医疗机构的选择随意性大,没有严格选择有国家许可的职业健康监护资质的医疗机构。没有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为员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5.对评价结论的把握不够准确

我国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建设项目是否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毒理学特征、浓度、潜在危险性、接触人数、频度、时间、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职业病的危险程度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将建设项目分为职业病一般、职业病危害较重和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三种。

这就要求评价人员要有全面分析、综合评判的能力,对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结论不准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评价结论严重化,二是将评价结论弱化。

将评价结论严重化的主要原因是:①没有严格按照《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分类管理依据》进行分类没有按照“严重职业病危害建设项目分类依据”进行分类②凡是存在极微量的“高度和极度危害”化学物质即确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③建设项目中某一个评价单元不合格即界定整个项目不合格④将本属于“轻微”的类别归为“一般”。这主要是由于没有认真学习《分类管理办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专业技能不强,没有对“高度和极度危害”化学物质的使用量和消耗量、作业方式、作业时间、投料方式、接触机会等进行深入调查,以致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高度和极度危害”化学物质”的量模糊不清;或者是没有建立“接触剂量是毒物毒性大小的决定因素”的概念。

将评价结论弱化的主要原因: ①有些化学物质毒性不高,但用量大,接触机会多,极易造成职业伤害事故,被列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②未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之间的联合作用,将“一般”判定为“轻微”这主要是相关知识缺乏,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掌握不够。

6.评价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

许多评价报告提出的建议缺乏具体方案,针对性、可操作性都不强。这主要由于评价人员对评价建议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优质服务的责任意识。

三、解决办法

1.提高评价人员的业务素质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加强专业及相关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评价人员的业务素质。首先要熟悉和贯彻相关评价法规。其次,全面了解《分类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加强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2.加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体系文件,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加强内审工作。组织评价机构的有关专家或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慎重确认评价结论。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篇8

【摘要】:为提高传染科护士对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从自我防护意识、生物、化学以及社会心理方面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阐述,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传染科、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在近几年里,随着“非典”出现,艾滋病的蔓延,以及各种病毒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侵害。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病国家,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已发现了几十种新传染病,由于人类对新发传染病缺少认识,因此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不仅成为了临床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由于自身防护不到的原因,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提高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十分重要

1职业危险因素;

1-1物理性危险因素:据调查护士是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锐器伤后发生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提高,其中常见的病毒危害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由于各种消毒剂、化疗等药物,通过的皮肤黏膜和呼吸道的吸入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导致机体免疫下降。

1-2社会心理危险因素:由于传染科护士面临诸多的压力,三班倒的工作性质,繁重的护理工作,易造成身心倦怠,另外,人们对传染病在某种意义上的不理解,常带有恐惧感和歧视心理,势必会影响护理人员的情绪,随着人们的维权意识的加强,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对护理人员的心理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1-3自我防护意识缺乏:导致护士疏于防护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整理床单位、进病房不戴口罩,由于大意发生针刺伤,在可能进行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操作时不戴手套,调查显示:传染科护士对危害因素的理解和防护问题只有40%准确率,而防护知识的来源50%来自于书本,20%来自于医院,只有2%来自于社会宣教,这就说明医院和社会对护理人员防护知识方面的宣教力度不够。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篇9

关键词:儿科;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危重症患者指的是病情复杂、严重、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的患者,此类患者是治疗、护理关注的重点,如果没有及时、准确掌控患者的病情变化,会影响疾病的预后[1]。对于儿科病区而言,由于婴幼儿难以准确表达自身病情,且危重症患儿往往病情发展迅猛,护理工作难度相应增加,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且能够认真观察、准确评估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为了解儿科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病情的知晓情况,进一步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笔者进行了相关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4年7月~2015年7月对长兴县人民医院儿科危重症患者,按照护理部制定的《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检查计划》进行护理质量检查,被检查护士共30名,年龄20~45岁,平均(27.2±6.9)岁,工作年限1~14年,平均(4.1±1.2)年,包括护士10人,护师14人,主管护师6人,学历包括中专1人,大专14人,本科与本科以上15人。

1.2方法

1.2.1制定调查表格参照文献[2]中关于危重患者检查标准,结合护理部提出的《危重症患者护理质量检查计划》进行调查表格的制定,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与病史、症状主诉与进展、阳性体征与检查指标、专科与心理护理要点、治疗方案与用药、常见并发症、康复计划。每项调查指标根据调查结果计分,不掌握记0分,部分掌握记1分,完全掌握记2分。1.2.2调查方法由护理部主管护理质量控制的主管护师1名、儿科护士长1名和护理管理人员2名组成质量控制调查小组,每月对病区危重患者的护理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统计,了解责任护士对所负责患儿的病情知晓情况与对应的处理措施,由调查小组对护士的工作质量进行综合打分。

2结果

从调查情况来看,30名护士对儿科危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与病史、症状主诉与进展、治疗方案与用药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阳性体征与检查指标、专科与心理护理要点、常见并发症、康复计划的掌握情况一般。见表1.

3讨论

3.1儿科护理人员对危重患者病情知晓情况

从本文统计数据来看,30名护理人员对儿科危重症患者的病情知晓情况一般,虽然对儿科危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与病史、症状主诉与进展、治疗方案与用药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阳性体征与检查指标、专科与心理护理要点、常见并发症、康复计划的掌握情况较差。这说明儿科护士更注重患儿一般病情的掌握,能够很好的遵医嘱进行治疗,但未能深度察觉患儿的治疗需求,对于心理、并发症、康复计划等内容的掌握程度较差。

3.2加强儿科护士对危重症患者阳性体征与检查指标的掌握情况

从本次调查数据来看,儿科护士对危重症患儿阳性体征与检查指标的完全掌握仅达到76.67%,这说明仍有近1/4的护士不够重视患儿的阳性体征检查。由于危重症患儿的病情复杂、发展迅速,因此儿科护士要在掌握患儿诊断、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及时把握阳性体征改变,了解相关检查指标,才能及时、准确评估病情变化,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做好抢救准备提供依据。有文献[3]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5%以上的护士更注重患者的常规治疗和皮肤护理,忽略了患者其他的治疗需求,未能体现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当做好相关培训,指导护理人员学会观察患儿的阳性体征,确保能够及时做出病情评估,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工作相结合,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3.3加强儿科护士对危重症患者专科与心理护理要点的掌握情况

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临床更注重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护理人员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正确服务思想,而非以疾病为中心[4]。儿科的专科护理要点是要以危重症患者特有的体征、症状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为依据而进行的。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护士难以对患儿的疾病特点进行概括和描述,而是对常规护理内容进行不断重复,这充分表明了护士在患儿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需求方面的空缺。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完全掌握患儿专科与心理护理要点的护士仅占63.33%,不掌握的护士占6.67%,说明危重症患儿的专科、心理护理诉求被忽略,超过40%的护士未能重视患儿这方面的护理需求。考虑专科护理不足的原因可能与护士未能熟练掌握患儿的阳性体征和预判并发症有关,而心理护理方面的不足,则可能与传统的护理思想影响有关。对于护理管理者而言,要加强护士的全面培训,提高护士的现代护理认知,要强调对患者身心需求的满足,鼓励护理人员加强在职学习,补充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身,以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3.4加强儿科护士对危重症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掌握情况

儿科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危害性大,因此必须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对症护理。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能够完全预知并发症情况的护士占到80.00%,考虑原因可能与护士难以主动了解患儿病情有关。由于患儿难以正确描述自身感受,因此当患儿症状不明显时,护理人员在护理知识不扎实的情况下难以判断出是否存在潜在并发症[5]。所以要加强护理人员基本知识的学习,通过一帮一的形式带动新护士,增进低年资护士的临床经验积累。

3.5加强儿科护士对危重症患者康复计划的掌握情况

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仅有63.33%的护士能够完全掌握康复计划的相关知识,并制定出康复计划,仍有较多数的护理人员不知道如何制定危重症患儿的康复计划,甚至不知从何入手,这会严重的影响患儿的康复[6]。护理管理者要针对性的拟定培训方案,加强护理人员制定康复计划的意识,制定相关流程以供护理人员参考,满足危重症患儿的护理需求,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人员对危重症病人的病情了解不够全面,尤其对于阳性体征与检查指标、专科与心理护理要点、常见并发症、康复计划的掌握不佳,应当加强培训及管理。

参考文献

[1]封在李,张宗艳,尹梅香,等.病情知晓对强阿片类药物止痛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观察[J].肿瘤药学,2014,4(1):59-61.

[2]洪峰,张炜敏,贺晓新,等.北京医护人员结核感染控制知晓情况调查[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2):69-72.

[3]沙珊瑚,陈永浩,张志杰,等.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0):23-24.

[4]王婧,冯泽东,孙彭赛男,等.甘肃省武威市中小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4,31(6):98-100.

[5]李庆艳,刘春华,王伟红,等.山东省5市医务人员对HBV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知晓情况比较[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22(35):5510-5515.

危重病人护理体会篇10

关键词:危重孕产妇; 抢救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05-01

危重孕产妇是指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发生的严重威胁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健康的急危重症。危重孕产妇往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对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危害严重,甚至造成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随着2008年我院成为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近年来由周边医院转送到我院来的急危重症孕产妇日渐增多,产房自2011年全年共抢救护理各类急危重孕产妇 42例,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抢救急危重产妇 42例,患者年龄18~45岁,孕次1-5,妊娠合并症17例,其中心脏病5例,肝病2例,血小板减少2例,急性胰腺炎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重度感染、肺癌、癫痫、血管瘤各1例。重度子痫前期16例(包括1例双胎),子痫1例。前置胎盘4例,产后出血2例,羊水栓塞2例。剖宫产21例,顺产4例,产钳助产3例,6例中孕因病理情况终止妊娠。孕产妇经积极抢救、治疗和护理7例转科治疗,其余康复或好转出院,1例死亡。

2体会

2.1完善产房组织结构,及时配备各种抢救设备、器材、药品:目前我科产房设有危重病人抢救监护室,分娩室,康乐待产室,普通待产室,一体化产房及清宫室,各室配有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护士台设有中央监控,可获知各室监护情况,另备有呼吸机,三维B超机,中心氧气,吸引器,成人复苏囊,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盒(内有气管插管,呼吸囊等),抢救车(内有常规抢救用药和专科抢救用药以及抢救器材)等,产房每天检查物品是否齐全,器材是否呈备用状态,另专门设有羊水栓塞抢救用药盒,子痫前期重度抢救用药盒等,以缩短找药时间

2.2制定较为完善的抢救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它:危重孕产妇急救是否及时是抢救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我 科对于常见的急危重病症都制定了抢救预案,如子痫,子痫前期重度,产后 出血,羊水栓塞,新生儿窒息复苏等,以子痫为例:一般处理(口中放置开口器,头侧向一边。避声、光刺激。呼吸道保持通畅,吸出分泌物,供氧。开放二路静脉,留置导尿,心电监护,胎心监护)镇静(杜冷丁,非那根,氯丙嗪,安定)解痉(硫酸镁)降压(拉贝洛尔,柳胺卞心啶)降低颅内压(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强心(西地兰)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适时终止妊娠(一般子痫控制后2-4小时)化验内容(血常规、血球压积,全血黏度、肝肾功能、凝血)监测内容(意识、瞳孔、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出入量、膝反射)。每个护士必须熟记流程,使病人一到产房,我们就能按预案有条不紊,不慌不忙的进行抢救,有效的提高了危重孕产妇的救治成功率

2.3加强产房助产士的专业培训:产房的助产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急救技术,能够熟练处理常见的危重病急救,为病人的进一步救治赢得机会和时间。为此我们采取科内学习,如定期组织理论知识考核,专科理论讲座,总结危重病人抢救经验,专科培训(新生儿窒息复苏术、动脉血气抽血、静脉穿刺、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吸痰等)。院内轮转,至重症监护室、急诊抢救室等轮转学习,院外复训等方式培养助产士

2.4领导重视,全院各科室的齐心协力:自我科成为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院领导和各专科大力支持是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医院为我科添置了大量的抢救仪器设备,并为各员工配备通讯设备,保持24小时通畅,随时可联络到各科室各人,会诊随叫随到,且到产房会诊的均是本院主治以上职称的医生。检验科、B超室、心电图室、血库、手术室等临床其他科室也提供了积极配合。

3抢救中需要做到的几点

3.1了解病人情况,密切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体温、神志、瞳孔和意识的变化,有异常时随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积极抢救治疗

3.2及时建立静脉通路:建立静脉通路,以便急救时静脉给药,或快速输液、输血。选择最大号套管针,粗直,易固定的大静脉,可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严格无菌操作,长期输液时每日更换输液导管,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液等

3.3根据医嘱,正确、及时的给药,掌握药物的计量,浓度,给药方法,并观察药物的疗效,有无副作用,及时反馈给医生,并做好相关记录

3.4妥善固定各类导管,准确记录各引流液色、质、量,准确记录出入量,及时正确的留取标本,尽快取回报告,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