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手术后护理要点十篇

时间:2023-11-03 17:28:33

脊柱手术后护理要点

脊柱手术后护理要点篇1

【关键词】 脊柱手术;术中唤醒;护理

脊柱矫形手术常用于治疗脊柱畸形,其难度大风险高,目前最常采用后入路脊柱矫形加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13]。严重的脊柱侧弯因术中过度的矫正畸形,可能牵拉或损伤脊髓而造成截瘫,而唤醒试验能有效地监测脊髓功能,故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我院自2000年到2007年共完成手术206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功能均较术前好转。现将术中唤醒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有206例,其中男94例,女112例,年龄13~54岁,平均27.6岁,多为脊柱侧弯或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脊柱畸形,主要表现脊柱失去正常生理弧度,强直性脊柱炎以向后 突为主,特发性脊柱侧弯以脊柱右侧突为主,此外严重者伴有心肺功能异常。所有患者均进行择期手术。

1.2 唤醒方法

唤醒试验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唤醒病人,嘱患者按要求完成肢体动作,并以此来判断手术是否造成患者神经根或者脊髓损伤,以最大程度地恢复脊柱的生理弧度,最小程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唤醒时间5~10 min。

2 护理

唤醒的护理主要有:①术前查看病人双脚及脚趾活动情况,用双手感受病人双脚的肌力以便与术中病人双脚及脚趾活动情况及双脚肌力做对比,告知病人双脚活动方法及活动双脚及脚趾的重要性以便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②术中与病人交谈,以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询问病人是否记得术中怎样活动双脚和脚趾,当上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棒时提醒麻醉医生20 min后需唤醒病人,以便麻醉医生控制麻醉用药。③当麻醉医生示意病人可以唤醒而手术也刚好做到矫形需要唤醒时,巡回护士应立即大声指导病人双脚和脚趾活动并同时双手探至无菌单下,用双手触摸病人双脚和脚趾活动情况及肌力,必要时掀开无菌单或者请医生亲自查看病人的双脚和脚趾活动情况及肌力,整个矫形过程中一定指导病人持续进行双脚和脚趾活动,以给手术医生继续操作的指标。唤醒过程结束后麻醉医生会继续加深麻醉深度,而手术区域的无菌单如果被污染应立即加盖或者重新铺无菌单。

3 讨论

脊柱矫形手术由于难度大风险高,不仅对手术医生要求高,对手术室护士、麻醉医生要求同样高。手术组成员不仅要熟悉手术步骤及脊柱解剖,而且对手术要有预见性,对突发事件要有应变能力,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术中应经常与医生沟通,达到默契地配合,特别是巡回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三者的良好而默契的配合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而术前的心理护理与唤醒配合指导也很重要,术前一定要注意向病人交代清楚术中的配合要点,取得病人的合作,这对手术成功非常有益,手术中在与患者交流时,应大声一点,以便病人能够听清楚并配合好,安置俯卧位时应注意体位调整适当,各种导管固定好,以便能够术中透视,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应注意保暖与保证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晶洁.儿童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唤醒护理[J].重庆医药,2007,36(15):1487-1488.

脊柱手术后护理要点篇2

【关键词】脊柱侧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脊柱侧凸畸形是脊柱的一段或几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凸出形成一个弧度。该畸形不单侵犯脊柱、胸廓、肋骨、骨盆,甚至下肢的长度都会有变化。严重者可影响到呼吸功能、心脏功能甚至脊柱畸形弯度特大者会产生截瘫[1]。脊柱侧弯分先天性、特发性等,以特发性多见,约占7 3%。我科自2008~2010年共收治特发性脊柱侧弯病例5例,行脊柱后路脊柱侧弯矫形加植骨内固定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脊椎侧弯矫形术为重大手术,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现将相关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女4例,男1例,年龄13-18岁,平均年龄15岁,患者均有剃刀背畸形,两侧肩胛不等高Cobb角平65度(40~95度)。经CT或MRI检查确诊后,行脊柱后路矫形加植骨内固定术。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脊柱侧弯患者,由于身体上的畸形诸如驼背、身材矮小使得他们感到自卑,但在他们内心既对矫形抱有较大的期望,又恐惧手术的疼痛和风险。因此,我们首先以同情关心的语言问候,使患儿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其次向家长说明手术有关知识,术后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介绍这种病例成功事例,解除家长的担忧。从而使他们奠定了积极配合治疗、顺利度过手术期的思想基础。

2.1.2术前检查:检查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及括约肌功能,常规行脊柱全长过伸过曲、左右侧弯X线片检查,肌电图及全脊柱脊髓磁共振,观察有无脊髓神经结构异常,有无低位脊髓、脊髓空洞、脊髓纵裂、chiari 畸形、脊髓栓系[2]。

2.1.3肺功能训练:患者因脊柱畸形导致肺扩张受限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的肺功能障碍,术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十分必要。因此,护理人员一边宣讲,一边指导

胸腹式呼吸、吹气球、有效咳嗽、俯卧位训练、鼓励病人做扩胸运动等动作。常规测肺功能,术前即进行肺功能训练,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1.4牵引的护理:术前1-2周做悬吊牵引,使椎旁挛缩的肌肉、韧带及小关节松动,以便于术时使畸形达到最大限度的矫正。具体的方法是:令患者站立,用枕颌吊带托住其下颌向上牵引,所需重量以足跟离地(脚尖着地)5-10cm为宜。根据患者的耐受力决定牵引时间。一般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牵引时应有人看护,防止下颌带滑向后方,压迫气管而发生意外[3]。

2.1.5床上进食及大小便的练习:术前3天训练患者在床上进食及大小便,以适应手术后长时间卧床的需要,减少术后胃肠道不适、尿潴留及便秘,并详细讲解术前训练的必要性,布置良好的环境,使之能尽快适应。

2.1.6饮食护理:应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更好地适应手术和术后康复。

2.2术后护理

2.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术后24-48小时内持续给予心电监测, 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每15-30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 病情平稳后每30-60分钟观察记录1次,48小时内给予低流量吸氧1~2升/分, 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及咳嗽锻炼,每天2次雾化吸入以助排痰,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体位护理:术后病人体位是否合适,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在搬运途中保持脊柱水平位至床缘。回病房后,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以便于后路手术切口压迫止血和预防全麻术后呕吐。6 h后协助病人轴式翻身,侧卧位以45度为妥,身体下垫软枕,预防脊柱上下部分反向扭转造成断棒,导致手术失败。

2.2.3引流管的护理:由于手术创面大、剥离深,因此渗血多,术后一般创口放置负压引流管,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量、性状,定时挤捏引流管。引流液过少时,要及时检查,排除血凝块堵塞引流管或管道不畅;若出现引流量多且稀薄,色淡,且病人诉头痛头晕时,要考虑是否有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的可能,酌情决定是否停止负压吸引,采取去枕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当引流量24h低于50ml,颜色呈淡血性时可拔除引流。

2.2.4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由于术中牵拉、术后脊髓水肿、供血障碍、硬膜外血肿压迫或周围组织水肿压迫,均可引起脊髓损伤。因此,除术中进行脊髓监测外,术后72h内应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感觉,股四头肌的收缩锻炼以及膝、踝、趾 关节的活动,并与术前比较对照,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2.5胃肠道反应的观察:由于手术牵拉及全麻所致,患者可能因肠麻痹常有恶心、呕吐现象,所以术后需要禁食6h,6h后先进清淡饮食,无肠道反应即可进食普通饮食。

2.2.6饮食指导:术后3d内暂停进食易引起胃肠道胀气的食品,如牛奶、豆浆、甜食、生冷食品等。应进食高蛋白、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 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如果术后3d未排便给予缓泻剂,如开塞露、麻仁丸等,减少腹部胀气。

2.2.7压疮的预防:保持床单的清洁整齐,尿湿后及时更换。患者取平卧位,轴向翻身45°,每2h1次,翻身时注意勿粗暴,严禁躯干扭曲,以防断棒或脱钩。

3康复指导

康复锻炼的关键是坚持不懈。①术后24h内应限制上肢、下肢锻炼,48h后可在床上进行踢腿和直腿抬高训练,腹肌收缩,方法:紧缩下腹部及臀部肌肉5s, 然后放松恢复至原来姿势。②1 周后开始进行背肌训练,方法:紧缩下腹部及臀部,并抬高臀部约1-2cm,坚持5s,然后放松恢复至原来的姿势。③术后2周拆线后佩戴支具下床活动,逐步练习步行。首先侧卧,然后上肢扶床并且向下用力坐起,习惯坐位后,将双腿悬在床边,坐在床上,并逐渐尝试下地站立和行走。刚开始时,由于脊柱矫形的关系,患者会感觉背部僵硬,并且由于重心的改变,会感觉身体不平衡,这些不适感觉将会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4]。嘱患者不要紧张。

4出院指导

出院前1 d指导患者佩戴支架3~6个月,除沐浴及睡觉外,其他时问都应佩戴,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势,加强营养饮食,勿负重行走。捡东西时,尽量保持腰背部平直,以下蹲弯曲膝部替代腰部。不作前屈动作,减少脊柱活动,预防内固定系统松脱。2年内限制任何脊柱不协调的剧烈的体育运动和做极度弯曲的运动和工作;继续功能锻炼。每3个月回院复查,不适随诊。

参考文献

[1]宁宁主编.骨科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170-179

[2]李明.脊柱侧凸三维矫形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1:144

脊柱手术后护理要点篇3

摘要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手册在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AIS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发放脊柱侧凸手册并指导患者掌握手册的内容,在手术前学会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 结果:观察组手术前焦虑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脊柱侧凸手册能有效地提高围术期健康宣教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脊柱侧凸手册;功能锻炼;健康宣教;焦虑;满意度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30

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脊柱表现为冠状面侧弯、矢状面前凸或后凸、轴状面旋转的在三维空间内发生的结构和形态上的畸形,病变通常为脊柱的多个节段共同向偏离脊柱生理曲度方向弯曲或旋转,青少年多见[1]。其畸形发展迅速,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影响呼吸功能,甚至引起神经功能损害而导致截瘫的发生。当Cobb角>40°时,常需要手术治疗,因手术创伤大,手术及护理并发症多[2-3],在手术前后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促使患者积极主动进行术前准备及术后锻炼从而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及顺应性,给手术的成功及患者的康复提供重要的保障。因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多而杂,如何使患者更好地掌握并加以运用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我科室将自行编写的脊柱侧凸手册运用于AIS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3年5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AIS患者80例,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13~25岁,平均(17.7±3.55)岁,病例均符合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协会诊断标准[4]。患者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理解力、执行力及自主能力正常。术前均无神经症状,无消化道疾病及其他疾病史。将8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完成详细术前检查后由同一主刀医师行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术。对照组按脊柱侧凸一般护理常规护理,按不同的阶段给予相应的健康宣教。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在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发放脊柱侧凸手册。

1.2.1脊柱侧凸手册内容脊柱侧凸手册由我科根据多年的AIS治疗护理经验结合相关文献编写。参与手册编写的人员包括1名该手术方式的主刀医生(主任医师)、4名主管护师以及3名护师(骨科工作经验10年以上)。主要内容包括:(1)入院一般知识介绍。包括病房环境,安全、作息、陪护、探视等各项规章制度,及我科在脊柱侧凸治疗上的成就、骨科一般情况介绍等。(2)脊柱侧凸疾病相关知识介绍。简明扼要地介绍脊柱侧凸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情况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等。(3)常见术前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方法等。(4)围手术期自我护理重点知识介绍。内容包括:呼吸功能训练方法(吹气球、爬楼梯、深呼吸等)、折返训练[5]、床上排便训练、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翻身的方法、疼痛的应对以及正确的表达情绪、饮食指导、腹部按摩、支具佩戴的方法以及下床活动的注意事项。(5)出院指导。(6)附表-功能锻炼计划表。经培训后科室每名护士均能熟练掌握该手册的全部内容。

1.2.2干预方法在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发放脊柱侧凸手册,根据患者的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学习进度,在手术前完全了解手册的内容。指导患者正确完成功能锻炼并填写功能锻炼计划表,在术前教会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按不同阶段落实功能锻炼。

1.3效果评价 (1)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6]。手术前指导两组患者填写SAS量表,该量表共20个项目,每个项目1~4级评分,其中5,9,13,17,19项目为正性情绪,按4~1分计分,最低分20分,最高分80分,≥45分为有焦虑,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重。(2)功能锻炼依从性。统计患者功能锻炼计划表数据,了解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严格依照锻炼计划按时按次完成功能锻炼视为依从。(3)满意。出院当天使用医院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情况,共发放调查表80份,收回80份,有效率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焦虑评分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术后并发症及满意比较(表2)

3讨论

青少年AIS手术治疗创伤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护理风险事件多,需要医护患三方密切配合,充分纠正患者术前存在的不利因素,做好详细周密的术前准备工作,为手术及术后的康复提供有利的条件。手术后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包括肺部并发症、腹胀、呕吐、疼痛、尿管拔出后排尿困难、切口不愈合、下床行走时下肢无力,等等。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和患者的自我照护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不适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因此,术前需要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折返训练、床上排便训练等,术后仍需继续行呼吸功能训练、颈肩部及四肢的运动。因护理人员的宣教能力不一,患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训练的项目多,加上本疾病患者为青少年,自制力相对不足而导致宣教效果不佳。我们按照照护群集管理[7]的方法,将脊柱侧凸护理程序中的关键元素聚集在一起,制作了脊柱侧凸手册,将宣教内容书面化、系统化,保证患者获得一致的照顾。

3.1减轻患者术前焦虑脊柱侧凸除影响心肺功能外,还影响患者外形的美观程度,因此患者有较强的矫形愿望。然而,住院环境的陌生、对疾病的无知、对手术风险的担忧、对术后的不适以及对手术矫正效果的担忧等都是导致患者焦虑的因素。不良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康复存在着不良的影响。传统的脊柱侧凸护理宣教模式多遵照“入院介绍术前锻炼术前宣教手术准备术后指导术后宣教出院指导”阶段性的宣教方法,患者所了解的疾病知识不完全,总是会对未知有一定程度的担忧。而且,手术后再进行术后的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往往因为疼痛、疲劳以及其他的不适感而影响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锻炼的执行力,从而影响锻炼的效果。我科将脊柱侧凸手册与传统的阶段性宣教相结合,在手术前让患者掌握手册的内容,学会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并在住院不同阶段再给予相应的知识宣教。患者在手术前充分的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对整个治疗过程有一定了解,知道术后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减轻了患者的心理顾虑。观察组手术前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通过术前学习脊柱侧凸手册了解了手术前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掌握了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在手术后只需护士稍加提醒即可进行功能锻炼,减少了术后疼痛等对学习锻炼方法的干扰,提高了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肺部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对照组20例并发症包括腹胀19例,尿管拔管后再次置管1例;观察组10例均为腹胀,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前了解了术后面临的疼痛、腹胀、翻身以及床上活动等相关知识,在术后早期进行饮食控制、腹部按摩、经常翻身、功能锻炼以及患者面对疼痛时正确的表达疼痛,尽量不哭泣不大声呼喊等减少了气体进入胃内产生腹胀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总之,脊柱侧凸手册的应用能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了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叶启彬,邱贵兴.脊柱外科新手术[M].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83-109.

[2]秦柳花,张缘,蔡娟,等.脊柱侧凸矫形术患者全程护理指标监测和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34-336.

[3]徐莉杰,张义玲,海涌,等.脊柱侧凸患者术后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39-541.

[4]邢泽军,仉建国,于斌,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后远端交界区变化[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1):29-33.

[5]王晋贤,方煌,李光辉,等.脊柱侧凸患者术前折返训练及依从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16):3-5.

[6]王长虹,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75-578.

[7]汪晖,黄海珊,邹建,等.照护群集管理在防范转床信息错误风险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0,24(10A):2605-2606.

脊柱手术后护理要点篇4

关键词:脊柱骨折内固定术;优质护理;常规护理

脊柱骨折产生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运动障碍、脊柱畸形是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发脊髓损伤,导致患者残疾[1]。手术是治疗脊柱骨折的主要方式,能有效帮助患者恢复部分肢体功能。但患者术后易合并压疮、伤口裂开等并发症,加之患者受突发事件影响,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引发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影响后续诊疗配合度[2~3]。优质护理是一种全面化护理模式,主要通过对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进行优质护理服务以降低外界因素对手术的负面影响,达到促进术后康复的效果。本研究探讨了优质护理对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观察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39.82±4.16)岁;骨折类型:楔形压缩8例,稳定型爆裂19例,不稳定型爆裂17例。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38.40±4.26)岁;骨折类型:楔形压缩7例,稳定型爆裂18例,不稳定型爆裂19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脊柱骨折;均需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先天性肢体功能障碍;高位截瘫;有交通事故纠纷;有沟通、交流障碍。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日常清洁消毒病房,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实施常规口头健康知识教育;加强用药指导,根据患者意愿术后指导其进行简单的康复肢体训练;出院时告知复诊时间,口头交代居家注意事项。

1.3.2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1)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发放手术知识手册,重点强调功能锻炼的优势,通过列举康复成功病例,增加患者信心。(2)体位护理。术后6h内避免平卧位,选择侧卧位,护理人员协助其完成翻身,注意翻身时患者肩部与髋部需同时完成动作,背部和腰部需固定,避免二次损伤腰部。(3)按摩。患者取平卧位,下肢屈曲,护理人员使用右手手掌对其腹部进行按摩,自右下腹行顺时针按摩,动作轻柔,力度以患者自感腹部发热为宜,然后对其四肢进行适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4)饮食。术后6h协助患者进饮温水,若其无不适反应,30min后进食流质,饮食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普食。(5)功能锻炼。术后引流管拔除后,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初期协助其进行下肢关节被动活动,依次内收和外展足趾、踝、膝、髋等关节,配合深呼吸、扩胸等运动,最后抬起下肢,30min/次,3次/d;1周后行俯卧位背伸肌锻炼,上肢放于腰背部,背伸肌用力促使头部与下肢能够离开床面,坚持5min。(6)出院跟踪指导。护理人员将日常饮食、运动、用药等注意事项写到出院指导卡片上,发放至患者或家属手中;建立脊柱骨折患者康复微信群,每周在群内推送居家功能锻炼知识,强调患者出院40d下地行走时需佩戴腰围,90d时可进行弯腰前屈训练,锻炼强度、时间循序渐进;每月实施1次电话回访和1次入户随访,予以患者居家康复指导。干预至出院6个月。

1.4观察指标

(1)康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2)神经功能:使用脊髓损伤神经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从运动、痛觉、触觉三个方面评价,其中运动选择四肢10块肌肉评价,总分100分,痛觉、触觉选择身体28个关键点,总分均为112分,分数与神经功能呈正相关。(3)并发症: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如压疮、伤口裂开、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发生情况。1.5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康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神经功能对比

观察组出院6个月运动、痛觉、触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比观察组发生1例压疮,1例伤口裂开,并发症发生率为4.55%(2/44);对照组发生3例压疮,1例伤口感染,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伤口裂开,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8/4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44)。

3讨论

脊柱骨折患者发病后期马尾神经会受到一定压迫,致使其出现不同程度瘫痪,降低其生活质量。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常用方式,但神经细胞再生较为困难,多数患者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功能障碍[4~5]。加之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易并发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影响其术后恢复。优质护理充分注重了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康复需求,制定以并发症预防、运动康复为主的护理内容,完善、优化了各项操作步骤,从而使得患者获得高质量护理服务。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术后康复时间短,神经功能评分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表明优质护理用于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金莹等[6]研究结果显示,连续性护理可降低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示护理措施在减少脊柱骨折患者并发症、促进其恢复中具有重要作用。脊柱骨折为突发事件,患者症状严重,因而常出现担忧、暴躁等负面心理,影响其诊疗依从性。而优质护理将患者心理作为切入点,通过细致的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手术的认知,缓解负面情绪,举例康复成功病例可达到鼓励患者的目的,从而使其树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术后诊疗工作,为加快康复进程奠定良好基础[7]。脊柱骨折患者常出现感觉、运动、触觉等障碍,使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功能锻炼是优质护理的重点实施内容,护理人员按时、按量地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和关节被动活动,使其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诱导脊髓的可塑性,释放神经营养因子,可达到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效果[8~9]。优质护理中的肢体按摩可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体位护理可降低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优质护理考虑到了患者出院后的持续健康护理需求,将出院跟踪指导纳入护理计划中,借助微信随访和入户随访的方式持续了解患者病情,跟踪和督促其坚持锻炼,充分提升了功能锻炼的效果[10]。综上所述,优质护理通过将健康教育、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逐一优化,降低主观和客观因素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影响,可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配合跟踪式出院指导,进一步增强了功能锻炼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邓丽,丁永清,张旭,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创伤杂志,2019,35(7):653-658.

[2]成霞,王翠娟,吴丹,等.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的干预效果[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4):686-689.

[3]曹利芸,王云秀,刘学慧,等.路径式多途径健康宣教用于脊柱骨折术后护理体会[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4):543-546.

[4]李媛媛,耿硕.系统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4):147-153.

[5]周绍春,石艳.护理干预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2):206-207.

[6]金莹,马晨溪.连续性护理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9):1151-1152.

[7]郭晋萍.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4):677-679.

[8]黎玲.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7):943-946.

脊柱手术后护理要点篇5

1 临床资料

我们部门2012年在2010年6月10月收治的42例脊髓损伤患者中,29男,13女,年龄18~72岁。椎单节段的脊髓损伤原因:交通事故22例,坠落伤17例,其他3例,脊髓损伤颈椎15例,胸椎17例,腰椎8例;骶椎2例;伤29例,两个部位超过13例。 32例物理损坏,包括多发伤的其他网站:一份报告的16例,4例脑外伤4例胸部外伤,3例腹部外伤,3例四肢骨折,2例骨盆损伤。

2 急救护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氧脊柱损伤患者口、鼻及咽喉部异物或因口腔内分泌物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急救时首先应迅速清除这些部位的异物或分泌物,使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运达医院救治。同时,需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给氧浓度。本组有3例颈椎骨折患者采取气管切开开放气道,要注意手法避免脊椎或脊神经损伤加重;1例合并脑外伤患者因舌根后坠而影响呼吸,经积极处理,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

2.2 护理和制动脊柱胸、腰段损伤患者因脊椎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若搬运方法或患者姿势不当,可加重脊髓或神经根的损伤。故对怀疑有椎体骨折的患者,应采用硬板担架抬送,搬运时由3个人分别同时托住患者的下肢、腰臀部、肩颈部,保持患者身体纵轴一致性 ,严禁旋转躯干,轻放于预先备好的硬板担架或木板上。

2.3 术前护理脊柱骨折患者可短期内出现休克,患者人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补液、扩容、改善微循环。对于多发性损伤的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及时记录病情变化并与医生沟通。让患者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稳定脊柱,防止脊髓的再次损伤。尽量绝对卧床休息,需要翻身者,须使肩部和骨盆一起翻,不可扭曲脊柱。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告知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并使其了解术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治疗。

2.4 术后护理2.4.1 麻醉和引流管管理患者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方便口腔分泌物的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下肢血供及感觉运动是否异常,小便不能自解者保持留置尿管,定时开放;注意观察有无神经受压迫症状,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因脊柱创伤手术大,出血量多,为防止血肿压迫脊髓及肌化、粘连影响手术效果,常放置引流管,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 4. 2 功能锻炼指导患者睡硬板床,骨折垫软枕,使脊柱过伸。3周术后患者可以逐渐腰背肌功能锻炼。具体方法是: 五点支撑法:伤后2周,患者取仰卧位,双足支撑身体,拱腰,背飞扩展;三点支撑法:伤后3周,基于五点法,用手臂在他的胸部,头部和两个脚,全身腾空扩展; 俯卧锻炼方法:通过支持5周后容易受伤,基于三个点支撑法,双上肢,背部伸展,两个膝盖伸直,背部肌肉力量在头颈部,胸部和腿,从床上抬。

2. 4. 3 脊髓神经损伤,术后观察损伤硬膜外血肿压迫,牵引等原因往往伤害到脊髓或破坏脊髓的血液供应,密切观察,如果病人抱怨麻木,蠕动和排便功能障碍,应及时处理。

2. 4. 4 脊髓损伤并发症的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时间,并发脊髓受压时容易并发褥疮,肺部和尿路感染和其他日常,鉴于上述情况,我们进行如下操作:预防性护理护理:患者褥疮褥疮预防脊髓损伤的发病率高达50%,必须维持在床上,清洗,烘干,每2小时1次,翻身这个过程中,骨压缩气垫环,为了减少局部长期压缩,并每天用酒精来清洁皮肤。肺功能护理:应注意预防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患者伤后,以确保足够的氧气供应,教会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增加肺活量。泌尿系统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在导尿过程中,导尿管,鼓励患者多喝水,每天约达3000ml,出尿沉渣, 2周后,闭塞导管, 3~4h开放时间开始训练膀胱功能,防止挛缩膀胱。 血栓性静脉炎的表现:长期卧床病人,下肢静脉停滞,抬高下肢15~30度,踝关节背屈动作做。

3 结果

42例脊柱损伤患者无1例因检查搬动而加重神经损伤,均顺利入院。经急救和综合护理,无1例患者在救治过程中死亡或发生神经损伤加重,预后良好。

脊柱手术后护理要点篇6

通常情况下,在脊柱外科后路手术中,采用的麻醉方式为连续硬麻或者全麻,取俯卧位,这种体位比较容易固定患者,并且还能充分暴露术野,便于医师的手术操作[1]。但是,这种体位也有其自身的缺点,主要是对患者的生理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护理困难、血液循环障碍、造成局部压疮等[2]。因此,为了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必须要对患者予以良好的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行脊柱后路手术的98例患者,男56例,女42例,年龄在21~73岁,平均年龄为(38.27±1.59)岁。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57例,硬膜外麻醉患者41例。患者手术时间在1.8~4.2h,平均时间为(2.8±0.6)h。患者的手术类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24例,腰椎骨折椎弓根固定术27例;颈椎前后路钢板内固定术16例,胸椎骨折内固定术31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前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反应;介绍疾病的知识和治疗方法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体位护理。体位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术前训练。在脊柱后路手术治疗中,其耗费的时间比较长,由于患者一直处于俯卧位,极易产生不适感。因此,护理人员在术前指导患者做一些适应性训练,在患者面部方放置一块硅胶软垫,并且在膝下、左右髂部、脚脖、左右两肋部各放置一块海绵垫,以俯卧位姿势保持1~2h,让患者提前适应,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耐受力。②体位的正确放置。在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保持正确额体位,即保持患者脊柱处于自然平直状态,同时将肌肉松弛,患者的胸腹壁与手术台保持悬空。为了将患者颈部充分暴露出来,需要让患者保持头高脚低位,同时双肩低平向后,将颈椎椎体间隙充分暴露出来。在体位安置的过程中,需要在确保导管、气管、导尿管通畅之后,让医护人员分开=站于患者两侧,首先将患者侧成90°,然后将患者的头背部、腰骶部、双下肢托扶起来,确保脊柱呈水平位,将患者抬起并翻转90°,让其处于俯卧位。此外,在翻转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的动作一定要准确、轻柔。③体位稳定。在手术过程中,有些患者的身体会发生移动,从而造成体位垫的滑出。因此,在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体位的各个支点,看其是否出现移位现象,特别是在脊柱外伤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必须要保障其脊柱的稳定性,否则会加重患者的神经损伤。

1.3观察指标 有护理人员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经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8.16%)明显低于对照组(24.4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对行脊柱后路手术的患者予以体位护理,通常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是,在实际的护理中,还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保证各项护理措施的稳妥,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因体位不当造成的并发症,而且还能大大提升手术成功率[3]。

脊柱手术后护理要点篇7

关键词:脊柱结核;局部化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8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50-01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逐渐在临床上被广泛认可 [1-3]?通过微创的方法提高病灶内药物浓度达到治疗结核的目的?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对39例脊柱结核患者实施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局部化疗,效果良好?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19-76岁,平均56岁?单椎体结核3例,双椎体结核33例,三椎体结核2例,跳跃性四椎体结核1例?受累椎体T4,1例;T5,1例;T8,2例;T9,3例;T10,3例;T11,4例;T12,12例;L1,14例;L2,11例;L3,11例;L4,9例;L5,7例;S1,1例?所有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热?盗汗?纳差?消瘦?胸背部或腰部疼痛等症?

1.2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确诊后均予以完善常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CT引导下局部麻醉,经皮穿刺穿刺置管?术后要求患者绝对卧床,经注药管异烟肼0.1g病灶内注射一日一次,同时全身4联药物抗结核治疗?异烟肼0.3g?每日1次,利福平0.45g?每日1次,吡嗪酰胺0.5g?一日3次,链霉素0.75g?一日1次?肝功能异常者同时予以保肝治疗?

2结果

本组39患者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无脱管?堵管?断管?感染等并发症?带管时间19-71天,平均42天?拔管后穿刺点均在5-7天愈合,无慢性窦道形成?每月监测肝肾功能,无药物性肝损害?每2-3个月检查X线片或CT片,所有患者在4-7个月内出现病灶周缘硬化,椎体边缘增生融合?9-10月内可见椎体骨块骨性融合?随访18个月(12-24个月)结核无复发?

3讨论

3.1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3. 1. 1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介绍治疗方法以及带管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解释疾病的预后等?脊柱结核为慢性消耗性疾病,指导患者多吃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等,加强营养支持?指导患者适应卧床生活,学会轴线翻身,学会并适应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常?术前确认有无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机制异常,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3. 1. 2术后护理:术后病人安返病室后,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有无穿刺点出血?有无发憋气短等症?指导患者翻身时动作要轻柔,保持整个脊柱呈一条直线,改变时注意勿牵拽注药管?术后3天之内最容易出现注药管堵塞,因为此时穿刺所致的局部出血?渗出均可能导致注药管堵塞?因此术后3天内每6小时经注药管注入生理盐水2mL,冲洗管道?

3.2带管期局部化疗护理体会

3. 2. 1注药管的管理:注药管的通畅和安全直接决定了局部抗结核药物的注入效果?因此注药管的管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妥善固定注药管,3L贴膜妥善封闭固定引流管穿刺点,每周更换贴膜,并消毒穿刺点,防治感染?辅助胸带或者腹带保护注药管防治翻身时被拔出?避免呈锐角折叠注药管,防治折断?注药管口每次注药结束后无菌敷料包扎,防治注药时带入杂菌,造成混合感染?

3. 1. 2局部化疗注药护理体会:局部化疗注药时,首先打开无菌敷料,拧开接口螺帽,复合碘棉签消毒注药管接口,接注射器,缓慢推入异烟肼原液0.1g?同时观察穿刺点有无渗液,询问患者有无疼痛等不适感?遇有推注困难时,不可使用猛力暴力注射,应缓慢回抽再次注射或者脉冲式缓慢注射?超过半数患者局部注药>1个月时出现药物经管道周围外渗,这并非拔管指征,可以采用减慢注药速度,或分次注药方法减少外渗?

3.3出院指导:脊柱结核为慢性疾病,容易导致脊柱前?中柱骨质破坏,出院前向患者说明长期抗结核治疗和卧床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出院后仍需要按时规律服用抗结核药物,防止结核复发?同时严格卧床4-6个月,直至影像学资料见到骨质修复或椎体间骨桥形成[4]?每月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监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床上康复训练注意事项?院外仍需要加强营养支持,促进病变部位修复?院外有发热?局部疼痛?穿刺点渗液等情况及时随诊?

脊柱结核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具备创伤小?副作用小?费用低等特点?在临床中逐步广泛应用,然而完整科学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值得系统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1] 张西峰,王岩,刘郑生等. 经皮穿刺病灶清除灌注冲洗局部化疗治疗脊柱结核脓肿[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 15(9)528-530

[2] 陆晓生,彭昊,凌尚准等. CT引导经皮微创技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23):1944-1946

脊柱手术后护理要点篇8

关键词:  脊柱外科;手术并发症;体位;护理

脊柱外科手术中,良好的手术体位可保持患者的术中安全,同时能为术者提供最佳的术野暴露,为手术成功创造良好条件。俯卧位是脊柱外科手术中最常用的体位,可造成患者身体负重点和支撑点的明显改变。术者在操作中会对患者身体施加一定的压力,再加上此类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以导致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神经损伤和皮肤压疮等并发症。现将2009年1-10月对56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体位护理的措施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6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46岁。腰椎间盘摘除25例,颈椎板减压6例,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20例,颈椎板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3例,腰椎椎管肿瘤摘除术2例。

2 体位摆放方法

2.1 用物准备

凝胶头托、大海绵垫(40cm×30cm×6cm)2个、小海绵垫(40cm×12cm×8cm)2个、棉垫若干。

2.2 体位安置

2.2.1 胸腰椎手术

全身麻醉后,麻醉师站在床头已保护气管插管的稳定;一人固定保护静脉通路;另三人分别站在床两侧和床尾,扶持患者头背部、腰骶部及双下肢,维持脊柱水平位。搬动时要步调一致。并注意躯体的同轴翻转,避免扭曲而加重脊髓的医源性损伤。将患者平移至手术床一侧,再以滚动法将患者翻转180°,使其俯卧在手术床上。头部置于特制的凝胶状头托固定,口鼻处于头托空隙处,胸部两侧各放一个小海绵垫,减少胸部受压,以保持正常呼吸。在髂部放置一个大海绵垫,两小腿胫前置一个大海绵垫,固定下肢,保持小腿呈微曲状态,双脚悬空已防止足背及足颈受压而影响血液循环[1]。两上肢向上呈自然屈曲状放在两侧搁手板上,肘关节下各垫棉垫加以保护并固定。

2.2.2 颈椎手术

颈椎后路手术时要求颈部充分暴露,先将患者置于俯卧位,除在胸部两侧各放一个小海绵垫外,另在双肩及胸骨柄下横垫一个小海绵垫,肩垫平手术床前缘。将头部取适当的屈曲位,使下颌与胸骨柄的间距为1.5~2.0横指,置于头托上固定。在髂部与胫前各置一个大海绵垫,固定下肢后将手术床置头高脚低15°~20°,利用身体重力的反牵引力拉开椎间隙。

3 结果

5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未出现循环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皮肤压伤、器官受损等并发症。

4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4.1 脊髓损伤的护理

全身麻醉后,由于患者肌肉完全松弛,脊柱和大小关节均处于无支撑无保护状态。在安放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整个躯体同时旋转,避免脊柱轴线扭曲,以防加重或引起脊髓损伤。工作人员安放体位时应多人协作且动作协调一致,缓慢,稳妥,以保证患者安全。

4.2 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

当患者处于俯卧位条件下由地心引力和机械性干涉可引起呼吸功能改变。当胸腹腔脏器因地心引力而压迫胸腹壁,术者前臂倚靠患者的身体,及患者自身体重压迫胸腹壁时可引起胸廓和膈肌运动受限,造成通气不足、潮气量下降和二氧化碳蓄积。此外,腹部只要轻轻受压,下腔回流受阻,远端静脉压即会上升,严重时可导致血压下降[2]。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我们采用多重护理方案。首先,俯卧位垫可根据患者胸廓的宽窄和腹腔容量来调节中间空隙,使胸部腹部不受压,患者在呼吸时胸廓能自然发放,腹腔自行舒缩,维持正常呼吸功能,使静脉回流通畅;其次,密切观察,对于术者及助手无意识地将肢体靠压在患者躯体上的行为及时提醒;再次,术中进行有创血压监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如发现因体位不当引发的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适当调整。本组中患者均未发生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

4.3 皮肤压伤的护理

处于俯卧位时,两侧肩峰前侧面、两侧肋部、髂前上棘、膝等部位是身体的主要受力点。而且,这些部位是骨隆突处或皮肤肌肉脂肪较薄之处,长时间受压易导致皮肤压伤。因此,在体位放置后应检查每处受力点,对特瘦弱者在关节骨隆突处再加棉垫予以保护。术后检查患者受压处,均未出现皮肤压伤。

4.4 头面部压伤的护理

头部固定在头托时,前额和颧骨是头面部主要受力点。因此摆放时应调整面部与头托的接触点,保证两颊部都与头托充分接触,受力均匀。对于头部偏向一侧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受压的皮肤,应每30~60min托起头部1次,调整接触部位缓解局部受压。防止因长时间手术而造成头面部皮肤受损。

4.5 眼部受损的护理

一些患者在全麻后会出现眼睑闭合不全,长时间的角膜暴露会造成角膜干燥,增加角膜受损机会。而俯卧位时眼部受压可导致缺血,严重时可造成失明[3]在摆放体位前先用金霉素眼膏涂双眼并贴合眼睑。安置头托时应注意将患者眼部置于头托凹陷处,避免眼部直接接触头托而使眼球直接受压。在每次调整头部位置后也要检查眼部受压情况。

4.6 器官受损的护理

女性患者的双侧乳房是重要的保护器官,因乳腺组织血运丰富,在俯卧位时受到挤压容易引起损伤[4]。因此在摆放体位时因将双侧乳房置于悬空处,减少受压,避免损伤。男性患者要注意外生殖器的保护。阴茎与阴囊血运丰富,皮肤薄,摆放体位时应避免其与体位垫接触发生受压损伤。本组中患者均保护良好,未发生损伤。

5 小结

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做好手术体位护理,预防护理并发症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责。正确有效的体位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为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环境,使患者平稳渡过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钱蒨健,周嫣.实用手术室护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0.

2 胡立萍,胡立香. 脊柱外科后路手术中俯卧位患者的护理要点.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23(11):60-61.

脊柱手术后护理要点篇9

【摘要】:文章主要对我院2010-2012年共收治脊柱损伤58例患者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作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脊柱骨折患者、护理要点

一、 临床资料

我院2010-2012年共收治脊柱损伤患者58例,男40例,女18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4岁。腰椎骨折39例占67%,胸椎骨折19例占33%;单纯压缩性骨折46例,合并脊髓损伤12例。58例脊柱骨折的患者,通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细致的临床观察、正确的护理操作、有效的局部制动、正确的功能锻炼、合理的饮食,患者平均住院51d。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二、 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

脊柱骨折患者病程较长,肢体活动不便,思想负担重,会产生紧张、恐惧、悲观消极等不良心理反应。故要及时做好患者及其家人的思想工作,了解患者生活所需及顾虑,予以解决。并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知识以解除患者恐惧心理,有意识地组织同类患者治疗较成功的病例进行交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2.2 调整合适

脊柱骨折后需保持脊柱的连续性、稳定性,防止由于变换而造成对脊髓和神经的不良影响,应禁止任意活动身体。移动时由2~3人用手同时将患者移至硬板床上,移位前后询问患者双下肢感觉有无区别并检查肌力有无变化。患者平卧于硬板床,垫海绵垫,使脊柱背伸,腰下垫一薄枕,既达到治疗的目的,又可使患者更为舒适,使用便盆时亦可减轻疼痛。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即滚动翻身,应采用轴线翻身法,以胸腰背部为制动部位,护理人员的左右手分别置于同一侧的肩胛部和臀部,在确保脊柱不扭转的前提下,才可将患者翻向对侧。翻身操作时要2~3人协助,切忌患者自己滚动。对于长期卧床不宜仰卧者,翻身时不要扭转脊柱,翻身后背部要垫入支持物,使患者采取半卧位或侧位。既要限制脊柱的运动,又要积极防止四肢肌力的减退,为保持下肢肌力要多做下肢抬腿活动,以锻炼股四头肌。

2.3 饮食护理

骨折初期,由于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肿胀疼痛,体温偏高,此时应多食蔬菜、水果等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粗纤维的食物,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待病情稳定后应适当增加滋补营养食物增强抵抗力,如瘦肉、鱼肉、鸡蛋、豆类、谷类等,多食补中温胃之品如大枣、牛奶、鸡蛋等,并保持情绪稳定。消化不良、肠炎、腹泻、便秘的患者应多食酸奶,有助于减轻腹泻和便秘。

2.4 功能锻炼

早期锻炼可促进血肿吸收,预防肌肉萎缩,减轻局部水肿,防止损伤后软组织粘连和组织纤维化。在静卧硬板床的基础上,通过患者自身功能锻炼而达到复位和治疗的目的。具体做法是:让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在伤椎后垫一枕头,逐日增高,逐渐伸展。2d后如果疼痛减轻,可进行仰卧位背伸肌锻炼:以头、两肘及两足支撑,抬起腰部(五点式锻炼);1周后改用头及两足锻炼(三点式锻炼);过1周后改用俯卧位背伸肌锻炼,方法是将上肢放在腰背部,背伸肌用力使头和下肢都能翘起离开床面,如燕子起飞,也叫飞燕式背伸肌锻炼,每天反复做几次,每次坚持5~10min。无论哪种类型损伤都应以主动锻炼为主,且坚持腰背肌锻炼1a以上。通过锻炼可使背伸肌发达有力,能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可免除或减轻慢性腰痛后遗症。

三、 并发症的预防

3.1 肺炎的预防

脊柱骨折早期多合并肺不张,主要是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肺活量减少,多而黏稠的痰液堵塞呼吸道而发生的。对于肺不张的预防,应鼓励患者有效地咳嗽、排痰,定时翻身、叩背、引流和采用雾化吸入以便使痰液容易排出。在出现肺不张后应采用拍打和振动胸壁,进行间断按压以协助呼吸。

3.2 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

为防止泌尿系感染,患者早期留置导尿持续引流。为预防由于留置尿管而导致的感染和膀胱萎缩,应该积极进行排尿训练,以尽早拔除尿管。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增加尿液的排出量,增加对膀胱的冲洗,另外可用改变的方法,达到小便通畅目的。长期留置尿管时必须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定期更换尿管。

3.3 褥疮的预防

由于长期卧床,患者易产生压疮,间歇性解除压迫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坚持2h翻身1次,经常变换,身体着力部位垫以气圈、棉垫或棉圈。床单不可有皱折,应保持干燥、清洁;翻身时对骨突处施加轻柔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拖拉患者以免皮肤磨破;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对已经发生压疮者,局部用30%~50%乙醇或热毛巾湿敷,也可用京万红涂抹,按摩时用拇指指腹以环状动作由近压疮处向外按摩。

3.4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

对于已存在神经受压症状者,应该密切观察神经的恢复情况,以便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神经、脊髓恢复,避免或减轻伤残。偶尔也会出现原来无神经症状,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生神经麻痹。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不当、椎管内血肿形成、脊髓自身循环障碍、脊髓过度牵引造成的,应当给予紧急适当的处理。在卧床过程中,对于脊髓以外的周围神经,如腓总神经麻痹也要予以注意,要及时解除持续的神经压迫因素。

3.5 切口感染的护理

部分脊柱骨折患者需行手术治疗。其术后感染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为防止感染,术中操作要加倍小心。一旦发生感染,要立即予以有力的治疗,开放手术切口、清创、抗生素持续冲洗。

3.6 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

脊柱骨折术后也可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其早期症状表现为发热、下肢痛、腓肠肌压痛、小腿肿胀等。预防措施首先要很好地使下肢静脉回流,积极地进行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的自动运动及被动活动,应用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

3.7 消化功能紊乱的处理

脊柱骨折后由于后腹膜出血,卧床使胃肠蠕动减慢,肠管麻痹容易出现呕吐、腹胀、便秘,如不及时处理则会造成酸碱中毒、电解质紊乱,需要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首先禁食水,胃肠减压,充分补充液体包括电解质,多数患者在48~72h可逐渐痊愈。

3.8 肢体废用性萎缩的预防

瘫痪肢体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锻炼的重要性,生命体征稳定后即进行功能锻炼,瘫痪时间较长,则需坚持肢体被动活动;在稍有恢复之后,应加强主动活动,以防恢复后肢体出现难复性的关节僵硬等。对瘫痪肢体做关节的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每天2~3次,每次30~60min。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下,做未瘫痪肌肉的主动锻炼。

脊柱手术后护理要点篇10

脊椎异常之秘

脊椎由一串形态特殊的椎骨和椎间盘连结而成,外包肌肉、韧带,内裹血管、神经,呈长条形,支撑人的身体。如果因某种原因导致某个或某几个椎骨畸形或关节错位,则相应的神经、血管就会遭受刺激,除可引起腰背疼痛外,还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麻木等。孩子的脊椎为何会异常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先天不足,如早产、脊椎发育异常等,造成孩子体质差,骨骼发育缓慢。

2.分娩过程中对胎儿的脊柱造成损伤,如过度旋转牵拉等,又称产伤。

3.大人乱逗孩子。如把小孩抱在怀里往上颠,但孩子的关节还很软,保护机制弱,可能会引起脊椎病。

4.学步阶段父母急于求成,过早引导婴儿走路。

5.姿势不当,如长期的睡姿(如趴睡)、坐姿(扭着脖子歪着身子弓着背)、站姿不正确,造成脊柱侧弯和骨盆的扭曲。

6.不适当的运动,包括过多的跳跃造成脊柱损伤,或缺乏运动,脊柱两侧所附着的肌肉和韧带力量弱,导致脊椎的稳定性差。

孕期预防:脊柱裂

脊柱裂表现为脊柱的背侧或腹侧有一条裂口,多发生于第一、第二骶椎与第五腰椎处。祸起胚胎期成软骨中心或成骨中心发育障碍,以致双侧椎弓在后部不相融合,从而形成宽窄不一的裂隙。其包括三种类型:

1.隐性脊柱裂。属于单纯骨性裂隙,最为多见。缺损只限于脊椎管,脊髓本身正常,常无神经症状,对健康也没有影响。缺损部位的皮肤上面常有一些异常现象,如毛发、小窝、痣、色素沉着、皮下脂肪增厚、囊肿或脂肪瘤等。

2.脊柱裂伴有脊髓脊膜膨出。多发生于腰骶部,表现为圆形肿物,或大如橘子,或盖有很薄的皮肤,或呈脊髓外翻畸形,可有下肢瘫痪和大小便失禁。

3.脊柱裂伴有脑脊膜膨出。多发生在腰骶部,圆形肿物较大,没有脊髓及其他神经组织,常无瘫痪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可能伴发感染。

家庭处理:到医院确诊,以出生后1~3个月内手术较好。囊壁厚者可延至1岁半以后再手术,以降低死亡风险。

预防金点子:孕妇要补足叶酸;孕18周后定期做产前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包括实施宫内手术等。

幼儿期预防:脊柱结核

婴幼儿的脊柱血液循环丰富,体内任何部位的结核病灶(特别是肺部结核),都可通过血液侵入脊柱,故脊柱结核成为孩提时代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病,2~5岁的孩子尤其高发。

患了脊柱结核,早期表现为消瘦、食欲减低、午后潮热、盗汗、夜啼等慢性结核中毒症状。当结核病变累及脊柱时,患儿可有腰背部疼痛、不敢弯腰等表现。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造成患儿瘫痪,甚至终生残疾。

家庭处理:一旦确诊脊柱结核,应立即实施系统的抗痨治疗,如服用异烟肼、利福平等,疗程至少2周。待结核症状趋于稳定后,再酌情给予手术治疗,彻底清除结核病灶,避免结核菌发生血性播散。

预防金点子:接种卡介苗;及时并彻底治愈治疗肺部结核,消除脊柱结核的源头。

学龄期预防: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即孩子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偏离了中线向侧方弯曲,形成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弯曲角度一般大于10°),通常伴有脊柱的旋转、生理前凸与后凸的增加或减少。

脊柱侧弯包括先天性脊柱侧弯与特发性脊柱侧弯两类,前者祸起胚胎期发育畸形;后者最为常见,约占80%以上,多与不正确姿势、脊柱疾病(如脊柱结核、脊髓灰质炎、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相关。按照弯曲的角度分为轻度(侧弯15~20°以下)、中度(侧弯20~30°,可见明显的高低肩膀)、重度(侧弯弧度超过45°)三种。

家庭处理:可在家中给孩子做体检,方法是:脱掉孩子上衣,自然站立,大人站在孩子背后,先看两肩及两侧盆骨是否等高。再用手摸一摸孩子背部的肩胛骨,看两块肩胛骨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有没有一边高一边低的现象。最后让孩子弯腰,大人用中指和食指沿着脊柱突划下来,看是否能划出正常的直线。如有异常,应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轻度侧弯只需定期随访和观察即可,中度侧弯需要支具治疗,如戴护脊架等;重度侧弯则须手术治疗。若为脊柱侧弯系疾病(如佝偻病、脊柱结核等)所致,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预防金点子:强化孕期保健,防止先天性脊柱侧弯;做好疫苗接种,堵塞结核、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入侵途径;6岁起开始定期检查脊柱,及早发现异常。

成长期预防:颈椎病

颈椎病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婴幼儿也可能成为受害者。小婴儿颈椎遭受损伤(如父母或保姆过早抱孩子或抱姿失当,婴儿坐在婴儿车里低头睡觉,不慎摔伤等)、大孩子日常姿势不良(如趴睡或趴着看电视、画报、少运动或运动方式错误)等,都容易导致颈椎小关节错位,错位的小关节或压迫、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头痛或者面部抽动等症状;或压迫颈部动脉血管,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甚至突然晕厥等现象。

家庭处理:当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抽动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看脊柱外科。一般而言,尽管小儿颈椎病有时症状严重,但早治疗并不困难,经过外科大夫的手法调整,并纠正错误的养护方式,往往就能痊愈。

预防金点子:1.不要过早抱起新生儿,出生后需要平躺3~4个月。

2.正确抱孩子,方法是用一只手托住其颈部,防止头颈过伸或过屈而损伤颈椎。

3.婴幼儿坐婴儿车一旦睡着了,必须立即让其平卧。婴儿床要设有足够高的护栏,以防跌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