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08:56:48

脊柱范文篇1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张力性水泡;皮肤护理;疼痛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性反应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发病年龄多为16~40岁,男性多发[1]。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僵硬或疼痛,脊柱病变呈进行性加重,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需行脊柱矫形手术治疗[1,2]。由于患者长期的躯干屈曲畸形,行矫形手术后,对其腹部皮肤牵拉严重,常造成腹部皮肤的疼痛和张力性水泡,导致患者痛苦增加[3]。我们针对该问题,通过对本科室行矫形手术的AS患者采取新的护理措施,并与传统护理措施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4年12月行脊柱后路后凸矫形的AS患者90例,均符合1984年纽约会议修订的AS诊断标准,排除晚期AS患者出现下肢不全瘫、合并心脑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者,有高热、结核、皮肤破溃、传染性疾病及不配合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5例,男37例,女8例;平均年龄40.3岁;对照组45例,男40例,女5例,平均年龄38.9岁。1.2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充分准备情况下行腰椎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4]。

2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2.1.1皮肤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前指导,腹部皮肤褶皱较深处每日给予清洁并保持干燥,术前一晚嘱患者肥皂水洗澡。试验组自患者入院起,每日予以腹部皮肤清洁后,凡士林乳膏均匀涂抹,每6小时一次,每次3~5分钟。2.1.2腹部皮肤牵拉锻炼。试验组患者每日行腹部皮肤牵拉锻炼:面对墙壁双手触墙,尽量沿墙壁向上触摸,每日三次,每次15~20分钟;屈伸髋关节于最大活动范围,每10次为一组,每日完成10组。2.1.3心理护理。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讲解。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病程长,矫形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患者心理压力大,予以病人安慰,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腹部皮肤牵拉疼痛及可能发生张力性水泡,并讲解相应的治疗措施。解除恐惧心理与思想负担,配合治疗达到更好治疗效果。2.2术中护理。麻醉后手术医生分别站在手术床两侧和尾部,扶持病人头背部、腰骶部及双下肢,维持脊柱功能位,将病人完全托起翻转,手术护士迅速调整海绵垫位置,将病人截骨顶点安放于手术床腰桥顶点部位。翻身时病人的双上肢需紧贴身体,防止翻身时肩关节、肘关节扭曲损伤。调整好体位后,重点观察病人头部、颈部受力情况及病人下肢皮肤颜色,防止压迫下肢静脉,影响血液回流。将患者上肢固定于支臂板,保持双肩内收前臂低于头部的自然位置。截骨矫形时要一名医生在头侧提高病人双肩,麻醉师保护头颈部,确保麻醉管路通畅以及颈部不能扭曲。手术医生负责固定病人双侧髂骨及截骨相邻椎体植人物,防止复位过猛、椎体脱位、脊髓损伤。由巡回护士将手术床腰桥缓缓复位,缩短截骨面上下缘的距离,手术医生进行加压、预紧、锁定椎弓根螺栓和纵杆。矫形复位后观察头颈部受力情况,重新调整手术床头板位置。协助医生使用肌电监测仪器对病人肌电进行监测,确定病变节段脊髓神经根未受到损伤。手术后搬动病人须多人同时轴位翻身,防止躯干扭曲致植入物滑脱。将各种穿刺导管、引流管妥善固定[5]。2.3术后护理。2.3.1皮肤护理。对照组患者仍保持腹部皮肤干燥。试验组患者术后仍每日予以腹部皮肤清洁后,凡士林乳膏均匀涂抹,每6小时一次,每次3~5分钟。2.3.2术后体位。对照组术后采用去枕平卧体位,对于颈椎或髋关节强直的患者分别于枕下及膝关节下垫以软枕头,并于骶尾部给予敷料保护。试验组患者返回病房后24h内采用左、右侧卧位交替的护理体位,在患者的双膝关节中间、肩部、髂部均置软垫,并于双侧髂部给予敷料保护。2.3.3张力性水泡的护理。出现张力性水疱,轻者给予3M透明贴膜保护,1-2天随着患肢肿胀的减轻可自行吸收,结痂。如果水泡较大(直径大于2cm),用安尔碘消毒水疱后,取无菌注射器在水泡较低处穿刺抽泡内液体无菌棉签轻释挤斥使泡壁紧贴皮肤上避免皮肤进一步破坏,给予3M透明贴膜保护直到说水泡自行吸收结痂后撕出贴膜。

3评价资料

术前1小时及术后6小时起,每12小时观察并记录张力性水泡的发生情况,并按照出现水泡的最大直径进行分级,记录患者腹部皮肤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该方法将一条10cm直线进行等分,线左端为0,表示“无痛”,线右端为10,表示“无法忍受的剧痛”。评分标准: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分-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分-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每次测定前,让病人在未有画过的直线上再做标记,以避免患者比较前后标记而产生主观性误差。指定2名护士完成问卷调查。

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建立数据库,两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张力性水泡的发生情况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5.1一般情况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年龄(40.3±9.7vs38.9±10.1,P>0.05)、性别组成(37/8vs40/5,P>0.05)、病程长短(14.2±7.6vs11.0±8.2,P>0.05)、体重(62.4±13.1vs58.9±10.2,P>0.05)及术前后凸角度(73.7±17.8vs76.5±21.1,P>0.05)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存在可比性。5.2腹部疼痛评分比较。术后6小时至30小时,试验组患者腹部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2小时之后两组的疼痛无明显差异,至术后66小时时疼痛情况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5.3腹部张力性水泡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患者腹部皮肤发生张力性水泡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讨论

张力性水泡形成的原因常见于局部皮肤过度肿胀和受压过久,血液循环障碍。静脉回流受阻,局部静脉淤血,血管的通透性增大致表皮产生小水泡[6]。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术前长期处于躯干的蜷缩畸形,腹壁皮肤的松弛度远较正常人差,矫形后必然导致腹部皮肤的牵拉,造成皮肤的高紧张性,皮下血液循环障碍,既增加了疼痛,又容易发生张力性水泡[3]。给术后预后和心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所以减少张力性水泡的发生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凡士林是油性物质,在皮肤上涂敷后形成一层保护膜,具有防止水分蒸发、软化皮肤、润肤作用,文献报道[7]凡士林也能减轻对皮肤的摩擦力和剪切力。术前的腹部皮肤牵拉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松弛皮肤的作用。另外,术后患者的左右侧卧位,使躯干和双髋双膝关节处于微屈曲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皮肤的紧张性,从而减轻疼痛,降低张力性水泡的发生。此项研究表明,AS后凸畸形患者行矫形术时,通过联合凡士林乳膏的涂抹,腹部皮肤的牵拉训练及术后侧卧位的体位管理降低了患者术后腹部皮肤的疼痛及张力性水泡的发生。

作者:薛传娟 苏晓静 张春争 屈波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参考文献

[1]BraunJ,SieperJ.Ankylosingspondylitis.Lancet.2007;369:1379-90.

[2]WangY,ZhangY,MaoK,etal.Transpedicularbivertebraewedgeosteotomyanddiscectomyinlumbarspineforsevereankylosingspondylitis.JSpinalDisordTech2010;23(3):186-91.

[3]宋若先.跳跃式经椎弓根双脊椎截骨术矫治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畸形的截骨设计及并发症防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解放军医学院,北京,中国,2006.

[4]SongK,ZhengGQ,ZhangYG,etal.Anewmethodforcalculatingtheexactanglerequiredforspinalosteotomy.Spine.2013;38(10):E616-20.

[5]张有皓,姜雪,赵晶.后凸畸形合并颈项强直截骨术中体位护理技术[J].护理研究,2011,25(2B):428-429.

脊柱范文篇2

[关键词]脊柱损伤;多发伤;危机管理;风险预控;护理多发伤

在各类意外伤害事件中对伤者的生命威胁程度居于首位[1-2],病情危重复杂故救治时间要求极为紧迫[3],未获正确及时全面诊疗护理者预后极差[4],受多发伤高发生率、高致残致死率的影响,使其成为主要的急需攻克的社会卫生公共难题[5],调查数据提示,我国多发伤伤者在死亡及残疾率方面均较发达国家为高,原因之一在于急救过程中所固有的一些缺陷与问题[6]。部分伤者因伴发脊柱损伤而致伤残风险更高,同时亦增加了急救护理难度[7],这决定了各类护理危机事件在该类伤者急救过程中的高发频发性,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是一种监测护理服务全过程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护理意外事件、并发症、护理投诉事件等各类护理不安全事件风险进行分析,即对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和产生风险事件的过程进行分析,进行危机风险的系统管理,为医护人员解决风险提供相关依据[8]。本研究将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多发伤伴脊柱损伤护理对象之中,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将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模式应用前(2018年1—4月)我院收治的多发伤伴脊柱损伤病例38例作为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45.18±8.52)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重物砸伤、利器损伤、高空坠落者分别为25例、4例、6例和3例,损伤节段位于颈、胸、腰、骶椎者各为10例、8例、17例和3例,应用后(2018年5—8月)我院收治的同类伤者38例作为观察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45.87±8.20)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重物砸伤、利器损伤、高空坠落者分别为24例、5例、5例和4例,损伤节段位于颈、胸、腰、骶椎者各为11例、7例、18例和2例,2组伤者在损伤节段分布与年龄、性别与致伤原因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多发伤伴脊柱损伤会伴随着严重并发症发生,多为最初发病的48h之内,现场救护不当极大可能会导致“二次损伤”的发生,而正确有效的急救护理对降低死亡率和抢救患者的生命有着重要的作用。2.1对照组。伤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服务,120电话接听者接到求救信息后呼叫通知出诊团队并做好接听记录,出诊者抵达致伤现场后,快速按医师嘱咐完成静脉通道构建、供氧、包扎固定急救护理服务,利用担架完成现场至急救车的转运,转运途中不间断地进行观察与处置。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危机管理渗透式全程风险预控急救护理干预,采取事前控制的危机管理模式,通过观察、收集信息和掌握规律,预先控制能发生的偏差并提前采取措施。即将危机管理理念全程渗透于多发伤伴脊柱损伤患者各环节急救过程之中,具体如下。2.2.1出诊前环节。(1)本环节护理危机事件类型:致伤现场人员因非专业救治者角色而易致初步处理不当危机,急诊科院前急救物品准备不足危机。(2)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措施:医院接听求救电话者通过电话,以引导式提问方式对伤者情况进行初步了解评估,在此基础上预判可能的现场处置不当危机类型,针对性地做出危机事件预控指导,如:强调现场人员不得对伤者躯体行随意搬动以免二次伤害,指导施以头部脊柱等部位的合理保护,嘱咐保持联络通畅状态,遇病情进展随时拔打出诊团队电话以获得进一步指导而不宜盲目自行施救。急救电话接听护士在出诊通知的同时,简洁交待初步伤情,做出特殊物品准备提示,便于出诊者迅速全面备齐物品,上车前再次对适用于多发伤伴脊柱损伤患者现场急救的特殊重要器材(硬板床垫及颈托、沙袋等)进行备物齐全有效性核查。2.2.2现场急救环节。(1)本环节护理危机事件:护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主要是以人员和管理程序两方面导致的,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操作内容不规范、操作步骤遗漏、知识储备不足等导致急救过程中紧急情况的发生;管理程序主要包括急救环境、设备器械的状态、急救护理的技术安排等,任何一个环节的不注意都会导致护理危机事件的发生。(2)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措施:风险管理体系的组建,组建一个“护理部—质控—科室质控”的三级预警体系进行自控和互控,质控和科室质控委员会由具备临床经验的护理骨干组成,对护理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控。急救护理措施:利用驱车赶赴现场时间,出诊医护间就多发伤伴脊柱损伤现场急救内容及流程进行复习互述,在头脑中对各自及配合性急救行为进行快速过滤,筛查与澄清模糊事项;抵达致伤现场后,急救护士即刻按流程及时有序、全面无遗漏地完成给药静脉通路建立、口鼻异物清除、呼吸道畅通维护、相关重要生命体征观察评估等。落实颈椎制动,对神经血运情况、周围环境等施加评估,利用颈托对并存颈椎损伤者进行合理妥善固定,评估伤者伤情现状符合安全转运要求后,医护协作立于伤者一侧,严格维持伤者四肢处于伸直状,安全搬运于转运设施之上。2.2.3院外至院内转运环节。(1)本环节护理危机事件:运用失效模式进行对各个流程或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管理,例如:伤情发生突变危机,院前院内急救存在衔接不良危机等情况。设计出具体处理方法。(2)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措施:对伤者伤情进行持续密切关注,确保对心脏呼吸骤停征象的及时捕捉及有效心肺复苏的实时供给;无意识者严防呕吐引发的气道阻塞风险,时刻注意维持伤者平躺体位,若未并存颈椎损伤取平躺头偏向一侧体位;失血过多者,确保足量及时补液扩容措施的跟进,维持体位为头低足高状。驱车赶赴医院途中与院内急救者取得联系,通报伤情并就院内急救准备事宜做出提示,告知可能到达时间,使伤者到院后即刻步入后续有效救治通道。2.2.4院内急救环节。(1)本环节护理危机事件:院内急救准备缺陷性危机。(2)危机管理渗透式风险预控急救护理措施:院内急救者以院前急救者电话提示内容为据,尽可能抢在伤者入院前完成各类准备事宜,如:急救床位与设备设施、手术间安排、科间会诊准备、急救团队人员、院内急救流程复习澄清等;伤者入院后即刻按流程与角色职责分工合作完成有序高效紧急救治,护理人员通过全面迅速高质量的术前检查、备皮备血、导管留置等护理快速有效推动手术进程,预估可能出现截瘫的伤者,预见性地为其提前准备牵引床位,方便其开展术后功能锻炼及翻身如厕等。2.3评价方法。(1)观察记录2组急救护理对象救治全程中所出现的各类护理危机事件,主要包括:程序执行偏差、不良事件、人员操作失误、患者及家属隐瞒病情、设备器械故障、管理漏洞。由我院设计的患者入院护理危机事件风险评估单进行评估,由科护士长进行定期跟踪、指导。统计比较2组接受不同急救护理干预后的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率。(2)统计比较2组干预后的急救护理总有效率。急救护理总有效率主要是通过对伤情进展和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值情况进行评估的一个指标。评价标准:干预后伤者伤情进展获有效控制,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值趋向平稳,评价为急救护理显效,伤情虽获初步控制但仍需持续提供监测与应急处置,计为急救护理有效,干预后伤情未获控制与改善且表现出恶化发展态势,计为急救护理无效[9-10],以急救护理显效者与有效者人数占总入选伤者数的比例计算急救护理总有效率。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2组伤者接受不同急救护理模式处置后在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率及急救护理总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2组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率比较比较。观察组护理危机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22组多发伤合并脊柱损伤患者急救护理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急救护理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4讨论

脊柱范文篇3

【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影像学柔韧性脊柱融合

Comparativeanalysisofthreeradiographicwayinpredictionofcorrectionof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CHENQinghe,ZHOUYue,GAOJichang,etal.TheOrthopaedicDepartmentofXinqiaoHospitaloftheThird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37,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roleofthreeradiographicwaysinpatientsundergoingspinalthreedimensionalcorrectionandfusionfor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Method]Sixtythreecasesof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with79structuralcurveswerestudied.PreoperativeXrayofstanding,gravitysuspendigtraction,supinebendingandfulcrumbendingwerecomparedwithpostoperativestandingXrayoneweekaftersurgery,CobbsangleofallXrayweremeasuredandstatisticalsignificancewasevaluated.[Result]InstructuralthoracicgroupandlumbargroupthemeanCobbsanglewere40°and21°ingravitysuspendigtractionXray,41°and23°insupinebendingXray,35°and19°infulcrumbendingXray,36°and18°inpostoperativestandingXrayrespectively.InseveregroupandmoderategroupthemeanCobbsanglewere52°and23°ingravitysuspendigtractionXray,53°and24°insupinebendingXray,47°and20°infulcrumbendingXray,44°and19°inpostoperativestandingXrayrespectively.InrigidgroupandflexiblegroupthemeanCobbsanglewere51°and22°ingravitysuspendigtractionXray,52°and22°insupinebendingXray,48°and18°infulcrumbendingXray,45°and17°inpostoperativestandingXrayrespectively.InanteriorapproachgroupandposteriorapproachgroupthemeanCobbsanglewere47°and15°ingravitysuspendigtractionXray,49°and16°insupinebendingXray,43°and11°infulcrumbendingXray,42°and10°inpostoperativestandingXrayrespectively.AllaboveCobbsangleweremeannumericalvalue,themeanfollowupperiodwas1.5years(range:1~3years).[Conclusion]ThefulcrumbendingXrayaremorepredictingofcorrectabilityofAISpatientsthanthegravitysuspendigtractionandsupinebendingXray.Itcanprovidereferenceforchosinganteriororposteriorapproachandchosingfusionlevels.

Keywords: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AIS);radiography;flexibility;spinalfusion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获得一个稳定平衡的脊柱。术前常常摄片评估其术后的矫形效果,所用方法有站立侧屈、仰卧侧屈、侧方按压、俯卧推压和牵引下摄X线片。以往这些方法对预测哈氏法和卢氏法手术的矫正效果确实有效,但均不能更好地预测目前应用的三维椎弓根钉棒矫形系统的矫正效果。为此作者采用支点弯曲位、重力悬吊牵引位和仰卧侧屈位X线片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进行术前评估,并和术后矫正效果比较,以探讨这3种方法预测矫正效果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3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中男18例,女45例;平均年龄为15.8岁(10~21岁)。按King分型,KingⅠ型9例,KingⅡ型28例,KingⅢ型16例,KingⅣ型6例,KingⅤ型4例。按Lenke分型,LenkeⅠ型19例,LenkeⅡ型4例,LenkeⅢ型9例,LenkeⅣ型15例,LenkeⅤ型11例。LenkeⅥ型5例。共有79个结构性侧凸,其中胸凸48个,腰凸31个;中度(小于60°)侧凸51个,重度(大于或等于60°)侧凸28个。用支点弯曲位时的矫正率表示脊柱侧凸的柔韧性,本组有柔软性侧凸48个(矫正率≥50%),僵硬性侧凸31个(矫正率<50%)。行脊柱前路手术(Isola)7例,脊柱后路手术(USS)56例。

1.2摄片方法和统计学分析

全部患者术前X线片包括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支点弯曲位片、重力悬吊牵引位片和仰卧侧屈位片,术后一周时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摄支点弯曲位片是将不透X线的塑料圆桶横放于放射台上,胸凸时将圆桶置于顶椎对应的肋骨下方,肩部离开放射台面,腰凸时圆桶放于腰凸顶椎下方,骨盆离开放射台面(图1~4)。摄重力悬吊牵引位片时嘱患者站立于悬吊牵引架下,双足尖着地,医生安置枕颌吊带,证实固定牢靠后,嘱患者背伸踝关节,使足尖离地,靠重力作用将脊柱被动拉直〔1〕。摄仰卧侧屈位片时嘱患者仰卧于放射台上,向左右两侧主动尽大力屈曲其脊柱,力争使同侧的第12肋与同侧髂骨翼接触。所测角度用Cobbs角表示,由同一名副主任医师用标准方法测量和记载,全部数据均经统计学分析,并进行t检验。

2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术前支点弯曲位Cobbs角与术后Cobbs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前重力悬吊牵引位和仰卧侧屈位Cobbs角与术后Cobbs角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说明术前支点弯曲位片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术后矫正效果,而术前重力悬吊牵引位和仰卧侧屈位片预测术后矫正效果的准确性则不如支点弯曲位片。重力悬吊牵引位与仰卧侧屈位Cobbs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者的预测结果相类似(表1)。表1术前不同体位Cobbs角与术后Cobbs角的比较(°)

术前站立位重力悬吊位仰卧侧屈位支点弯曲位术后站立位结构性胸凸(n=48)5840413536结构性腰凸(n=31)5121231918Cobbs角≥60°(n=28)7652534744Cobbs角<60°(n=51)4823242019僵硬性侧凸(n=31)6751524845柔软性侧凸(n=48)5022221817后路手术(n=7)7347494342前路手术(n=56)4915161110平均Cobbs角(n=79)5934353029

3讨论

3.13种摄片方法临床应用特点的比较

支点弯曲位片所用的硬塑料空心圆桶,其直径分别为12、15、18cm,桶长为40cm,外面包一层1.0cm厚的海绵,按照患者的身高和体重选择适宜的圆桶,使其发挥最大的被动弯曲力。患者侧卧于支点圆桶上,两肩和骨盆应垂直于X线管球,此时是依赖患者身体的体重来发挥矫正力。该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患者主动弯曲躯干,重复性好,对不配合患者或神经肌肉源性脊柱侧凸患者也较易完成。在摄胸腰段和腰段支点弯曲位片时,支点圆桶要用大些的,准确放于顶椎下方,并使骨盆离开放射台面,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支点作用获得较为准确的支点弯曲位片〔1〕。

重力悬吊牵引位摄片时要求医生在场,向患者讲清摄片过程,以免发生危险,足跟刚好离开地面约2cm为宜,此时脊柱被身体的重力牵引所伸直,对不配合患者和年龄小的患儿不易使用,在没有应用支点弯曲位摄片前,作者应用本法预测术后矫正效果。仰卧侧屈位X线片是较常用的方法〔2〕,该方法要求患者主动的配合和尽力,其主动侧屈脊柱的力量很难标准化和一致,重复性较差,年龄小、不合作及某些神经肌肉源性脊柱侧凸患者不易完成,所以其预测结果不能确切和肯定。该法是基于哈氏棒系统而建立的预测方法,对于只有上下2个固定点的哈氏棒撑开系统,它能够较正确地预测哈氏棒所矫正侧凸的结果,但对于多节段的三维固定系统,其预测能力有其局限性。

3.23种摄片方法预测术后矫正效果准确性的比较

本组共有胸凸48个和腰凸31个,无论采用后路技术或前路技术,术前支点弯曲位Cobbs角与术后Cobbs角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本法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术后矫正效果。早期作者仅是用支点弯曲位来评估胸段的脊柱侧凸矫正效果。通过本次研究,胸腰段和腰段的脊柱侧凸也可获得满意的预测结果。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支点弯曲位片对于Cobbs角小于60°的脊柱侧凸和/或柔软性侧凸比重力悬吊牵引位片和仰卧侧屈位片在显示被动矫正效果时更具有效性。

通过本组术前3种X线Cobbs角测量与术后实际矫正结果的比较,支点弯曲位X线片能够较准确地反映术后的矫正效果,在手术前就可使患者和其家属预知手术矫正结果,使他们对手术的期望值更真实和更接近,有利于医生对手术效果的解释和说明。目前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是采用节段性的“三维矫形,三维固定”理论,只有支点弯曲X线片才能更准确地预测三维理论的术后实际矫正效果〔3〕,因此建议推广应用。

重力悬吊牵引位片和仰卧侧屈位片所测的Cobbs角与其术后的Cobbs角有较为显著的差异性(P<0.05),不能较准确地预测术后矫正效果,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与患者用力不均、人为因素和可重复性差有关,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就很难正确反映脊柱的柔韧性和矫正后的结果。

3.3支点弯曲位片为选择手术入路和融合节段提供依据

支点弯曲位片为现代三维节段性矫正器械提供了安全保障,这些器械能够充分利用脊柱侧凸的柔韧性进行矫正侧凸,但不能超过侧凸柔韧性所允许的范围〔4〕。支点弯曲位片所确定的脊柱柔韧性,较其他方法确定的柔韧性更加准确。对于柔韧性小的僵硬性侧凸,尤其是较僵硬的KingⅠ型侧凸,提示作者选择前路椎间松解切除椎间盘,以获得更大矫正效果,而不盲目借助后路矫形器械进行后路手术,从而避免手术风险,如神经系统损伤、椎弓根骨折和螺钉拔出等。本组7例行前路手术,均是柔韧性小于50%,且Cobbs角大于60°者。而对于柔韧性好的KingⅠ型和KingⅣ型侧凸,在支点弯曲位片上其柔韧性大于50%,采用后路手术就可达到矫正目标〔5〕,因此支点弯曲位片能够为选择前方入路或后方入路提供参考指征。以前作者选择融合节段是按侧凸的重力悬吊牵引位片或仰卧侧屈位片上方与下方的中立椎为依据,而支点弯曲位片时的下方中立椎较重力悬吊牵引位片或仰卧侧屈位片的中立椎平均高1.2个节段,所以用支点弯曲位片确定融合范围便节省了融合节段〔6〕,为选择融合范围提供指导,进一步的远期随访结果还有待于继续观察。致谢:本文总结过程中得到了香港大学玛丽医院骨科主任陆瓞骥教授的指导,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LukKD.RE:prospectivecomparisonofflexibilityradiographsin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J].Spine,2001,26:7479.

〔2〕李明,侯铁胜.脊柱侧凸三维矫形理论与技术[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23.

〔3〕KleppsSJ,LenkeLG,BridwellKH,etal.Prospectivecomparisonofflexibilityradiographsinadolescentidiopathicscoliosis[J].Spine,2001,26:7479.

〔4〕LukKD,LuDS,CheungKM,etal.Aprospectivecomparisonofthecoronaldeformitycorrectioninthoracicscoliosisusingfourdifferentinstrumentationsandthefulcrumbendingradiograph[J].Spine,2004,29:560563.

脊柱范文篇4

【关键词】骨科脊柱疾病;规范化疼痛护理;效果

骨科脊柱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需为患者加强护理干预。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规范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疼痛作为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主诉,受到临床重视[1]。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600例骨科脊柱疾病患者,分析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00例骨科脊柱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0例。实验组男352例,女448例;年龄40~93岁,平均年龄(60.5±10.9)岁。对照组男348例,女452例;年龄41~92岁,平均年龄(60.8±10.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严格按照本院常规护理流程执行,为患者采取基础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常规检查及伤口清洗,及时补充蛋白营养,及时调整患者至合理体位等。1.2.2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护士需为患者宣教规范化疼痛知识,指导患者积极参与疼痛管理,护士需在患者入院8h内完成疼痛教育,促使患者初步认知疼痛及疼痛治疗方法等,对患者疼痛进行准确评估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超前镇痛临床意义,评估患者疼痛次数,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在患者入院8h内首次完成疼痛评分,采用Wa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进行疼痛评估。每天上午,护士需为患者提供常规疼痛评估,评估3次/d。另外,护士需为疼痛评分>1分患者实施疼痛护理,与患者加强沟通,为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及无痛操作、环境干预等。护理期间,护士需采用数字等级对患者疼痛感进行准确评估,给予存在严重心理困扰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找出患者负面情绪诱发原因,制定应对对策,鼓励患者,关心患者,倾听患者主诉,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护士需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日常生活中叮嘱患者禁烟禁酒,叮嘱患者禁食刺激性食物及油炸食物,告知患者需进食清淡食物、多进食蔬菜水果。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康复锻炼时间、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术后康复情况。①护理满意度[2]:采用本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统计。②术后康复情况:包括切口恢复时间、运动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及康复锻炼时间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康复锻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康复锻炼时间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康复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切口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骨科脊柱手术可出现疼痛,由于患者存在个体性差异,疼痛程度不同,因此,临床上在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中提出了规范化疼痛护理,可促使患者疼痛减轻,患者睡眠时间增加,护理期间,护士需为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护士可通过实际临床操作、创新来提升患者疼痛管理效果[3,4]。分析发现,骨科脊柱疾病患者因为呼吸方法不正确,可出现疼痛,护士需为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指导,促使患者腹式呼吸水平提高,对患者肋间肌肉及腹间肌肉可起到有效锻炼作用,促使患者身体耐受力明显提升[5]。另外,疼痛可导致患者不适感及不良情绪明显加重,护士需要重点关注患者情绪管理,及时发现导致疼痛原因,为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促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6]。相关文献报道,规范化疼痛护理期间,护士需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脊柱损伤原因、治疗办法及护理要点等,促使患者正确认知疾病,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干预[7]。护士需在护理全程加强护患沟通,安抚患者,定期安排成功案例与住院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促使患者建立治疗疾病信心[8]。由于患者术后长期无法正常运动及生活,护士需关心患者,为患者提供早期锻炼辅助,对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护理方案进行合理设计,根据患者脊柱状态对体位进行合理调整,促进患者预后明显改善[9]。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睡眠时间、康复锻炼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切口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运动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等术后康复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中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及术后康复情况、延长睡眠时间、增加康复锻炼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兰,朱莲芳,黄华萍,等.规范化疼痛护理在骨科脊柱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6):2203-2206.

[2]杨静.规范化疼痛护理对骨科脊柱患者的作用分析.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4):205-206.

[3]张颖,杜姗菱,王云.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研究.重庆医学,2017,46(24):3451-3453.

[4]梁翠萍.规范化疼痛护理措施应用于骨科脊柱患者的效果.今日健康,2016,15(12):186.

[5]宋嘉琳,朱凤祥,程玲燕,等.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应用于骨科脊柱手术中的效果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1):179-180.

[6]翟义.规范化疼痛护理对骨科脊柱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32):140-141.

[7]邹霞,陆秀珍.规范化疼痛护理对骨科脊柱病人的作用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10):117-118.

[8]谭春娣.无痛病房规范化管理模式在骨科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医疗前沿,2013(7):106.

脊柱范文篇5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57例中,男107例、女5O例,年龄35~82岁,手术时间2.5~5.0h,平均3.25h。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症87例,脊椎滑脱骨折58例,颈椎病8例及骨质疏松脊椎压缩性骨折4例。并存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16例。

1.2手术方法

在全麻下采用俯卧位行颈椎或腰椎手术,手术方式为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术、椎间融合术、椎弓根钉固定术、椎体成型术。1.3结果本组157例脊柱手术俯卧位患者中,仅1例体重105kg的男性患者,发现眼角皮肤压红及角膜水肿,经及时调整受压部位及局部按摩,术后第2天随访,皮肤压红消退,角膜水肿已消退,患者主诉无眼部不适。

2护理问题与措施

2.1体位不当或眼保护缺乏

2.1.1护理问题术中俯卧位摆放不当或忽视对患者眼部的保护,术后可发生眼部并发症。

2.1.2护理依据(1)术中俯卧位摆放不当或忽视对眼部的保护,可造成患者术后视力下降甚至失明[2;(2)手术时,无影灯持续地照在头面部,强光照射及其所散发出来的热量使角膜容易发生干燥;俯卧位时患者头部接触头架的位置不当是导致眼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909/6的手术病人全麻后眼睑闭合不全,眼球外露,术前应用抑制腺体分泌的麻醉药也会导致角膜干燥和眼球外凸,当角膜上层受到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损伤时,细菌、病毒和真菌等趁机而人,易发生感染[3]。

2.1.3护理措施麻醉后用红霉素眼膏涂抹眼睑并覆盖眼贴,将手术膜平整覆盖于患者前额至鼻尖处面部皮肤,使手术膜与头托直接接触,此方法还可以减轻头托对面部皮肤的摩擦,可有效避免消毒液接触角膜引起灼伤,防止角膜干燥和眼球外凸,减少全麻患者半睁眼状态造成的眼部并发症;患者俯卧于手术床上,面部朝下,头放置在头架上,将口、眼、鼻悬空;在头架下方的纵向支柱与水平滑动杆交界处安放反光镜,以利术中观察患者颜面部和麻醉管道情况,可有效预防眼、颜面部的并发症。注意颈部手术时,外来的压力,如器械助手的手,拉钩的压力,重的器械用完及时拿走,助手的手不能放在头部,拉钩时动作要轻等,以免体位变动而引起眼部受压。

2.2术中贫血和低血压

2.2.1护理问题有报道[4],术中出血和低血压可能是患者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

2.2.2护理依据Lee等总结了93例脊柱手术后视力丧失的可能原因后指出:预计术中失血大于1L或全麻时间大于6h的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在术前访视中应告知视力丧失的风险。存在贫血的患者中,即使是一个短期的低血压,也可能造成患者出现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2.2.3护理措施术中注意失血量和血压。预先采集患者自体血备用],当术中红细胞压积<25%时按1:1输血或血液代用品或同型异体血,维持平均动脉压不低于90mmHg。术中应谨慎使用控制性降压麻醉。为避免导致失明,此种麻醉应慎用。

2.3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2.3.1护理问题当俯卧位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时,长时间的压迫可使眼部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造成视网膜细胞受损。

2.3.2护理依据当俯卧位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时,长时间的压迫可使眼部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由于视网膜内层对缺氧极为敏感,只要缺氧数分钟,即可造成视网膜细胞受损,治疗困难;加之手术者在操作时不可避免地敲击动作及病人体位根据手术需要被动移动导致面部支撑点移位,眼球直接受压。

2.3.3护理措施使用马蹄形琼脂头圈,以减轻对局部组织的压力;同时在头架下方安放1面反光镜,术中通过调节镜面与横杆的角度,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可方便准确地观察到患者眼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头部位置。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每1~2h检查一次患者眼睛,通过对面部如前额、颧骨等处的定时按摩,促进面部支撑点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其受压程度,以预防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2.4患者自身因素

2.4.1护理问题患者自身高血压、糖尿病及视神经解剖结构因素与缺血性神经病变有关

2.4.2护理依据有文献报道_8],高血压、糖尿病及视神经解剖结构因素与缺血性神经病变有关,眼内压增加可阻止血流进入眼球,同时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低流速、低流量、高阻力型;眼动脉呈缺血样改变,血流减慢和组织供氧减少;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的粘附和聚凝功能异常及血液成分的改变和粘稠度增高都会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循环障碍和缺血。

2.4.3护理措施术前1天访视患者,进行术前宣教,解除患者的顾虑,减轻其思想负担,注意观察病人的眼部情况、视力及各种并发症,并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督促其服用降压药和降血糖药。

脊柱范文篇6

【关键词】脊柱创伤;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表现特点

脊柱创伤属于骨科常见疾病,会造成残废,甚至威胁生命[1]。临床一般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X线、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颈静脉加压试验等方式检查此病,其中比较常见的有MRI及CT检查[2]。MRI能准确鉴别脊髓损伤情况,可将早期脊髓损伤的出血、水肿等状况及诸多病理变化显示出来[3]。CT在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程度判定方面优势显著。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诊治的62例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脊柱创伤患者MRI及CT表现特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在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62例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①没有认知功能障碍;②有完整的临床资料;③均行MRI及CT检查;④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年龄小于18岁;②有精神疾病;③伴有严重脏器病变。其中男40例,女22例;年龄19~71岁,(47.26±5.33)岁;21例重物砸伤,29例车祸撞击,12例高空坠落;损伤位于胸段10例,颈段21例,腰段31例。本次研究经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会审核同意。1.2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及CT检查,具体方法如下:①MRI检查:选择GE磁共振成像仪1.5T,对脊椎损伤处进行常规的矢状、轴位扫描,同时根据病患实际病情实施冠状位扫描。将矩阵设置为256×256,层间距、层厚均设置为4mm。选择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T1weightedimage,T1WI),之中恢复时间设置为10~20ms,重复时间为450ms,选择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之后选择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序列(T2weightedimage,T2WI),之中恢复时间设置为105~120ms,重复时间设置为2330ms。将数据上传到对应工作站,由2位资历较高的医师共同阅片。②CT检查:选择GE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机Light-speed,横断位扫描病患病变脊椎,管电流、管电压设置为220~300mA、120kV,层间距、层厚均控制为3mm,与患者实际状况相结合,重建矢状及冠状位等进行图像。1.3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表示用(x±s),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用[n(%)],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MRI及CT脊柱创伤检出情况比较:MRI脊椎骨折、韧带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CT,碎骨片检出状况明显低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MRI诊断结果及表现特点:MRI共检出脊椎骨折62例,均伴有后缘碎骨片移向椎管,椎体中均出现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椎管容积改变有28例,这同CT的表现一致;韧带损伤有44例,表现为T2WI表现出片状或条状高信号、韧带增粗、T1WI间断低信号,与此同时损伤处的高信号同附近组织的边界模糊不清;神经根损伤有12例,其中包含18处碎骨片压迫及4处肿胀部位附近软组织挤压;椎旁软组织损伤有46例,表现为T1WI低信号及T2WI斑片状高信号。2.3CT诊断结果及表现特点:CT共检出脊椎骨折56例,均伴有椎体楔状压缩变化或椎体变形,有3例没有显著骨折征象、3例表现为颈椎滑脱;椎管容积改变有28例,主要表现出碎骨片占领椎管及椎管狭窄;韧带损伤有7例,表现为后纵或前纵韧带增厚明显,不能清晰的将断裂状况显示出来;神经根损伤有10例,包括10处椎体后碎骨片挤压及8处碎骨片挤压。

3讨论

脊柱范文篇7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8月入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66例,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36岁,平均年龄(42.7±6.3)岁。随机将66例患者分成A组和B组,每组3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本相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A组使用常规护理,B组使用手术室护理,具体为:

(1)术前探访:巡回医护人员在患者手术之前1d,深入进病房内部和患者开展有效的交流沟通,确定患者的T、P、R、BP、ECG和血气血尿常规等一般情况,明确患者脊柱部位的骨折端,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截瘫与褥疮的问题,对手术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器械进行评估观察,准备各项手术过程中可能使用到的药品,所有手术用品都需要接受消毒杀菌工作,确定麻醉前的药物使用与血液储备情况等,同时提醒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准备充足的血液制品。因为患者担心自身病症常常伴有焦虑、恐惧等情绪,所以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患者建立畅通的交流渠道。

(2)术中巡视:护理人员将患者移送至手术室之后,需要医务人员对术者做好密切观察,准备好各项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物品,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患者在全麻诱导和气管插管过程中发生的生命体征变化,之后将患者变更平卧位或者仰卧位,引导患者开展翻身练习。手术过程中和全麻苏醒阶段,将患者改成平卧位,同时注意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瞳孔和呼吸意识等进行观察,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合并心律失常等问题。同时详细记录患者的尿量,详细将患者的出血量与出入量等进行观察,观察出入量是否平衡。因为脊椎骨折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多,所以有必要为患者开展好中心静脉压监测,按照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尿量与血压等变化情况,决定要不要为患者进行输血、输液和血容量补充等。另外要特别注意不能让患者的循环压力过大,避免患者的出现肺水肿与心衰等问题。一旦发现患者有不正常情况,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症状与体温的微循环情况等。

(3)术后护理:手术之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之后每隔15~30min测量一次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变化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引流量与引流性质等,如果患者出现恶性、头晕等问题,需要及时的将这些问题告知给主治医师,并且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观察患者伤口和引流管的情况与引流液颜色与性质等各项指标,如果手术1d后引流量在300ml以上,或者患者存在短期活动性出血问题,表示患者可能存在脑脊漏液等问题,不可以将引流管拔除,如果没有其他特殊因素影响,则可以在手术1~2d后将引流管拔除。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数据资料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做处理,计数使用(%)进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对比使用χ2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使用常规护理,7例(21.2%)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分别为1例褥疮,1例便秘,2例肺部系统感染,2例血栓性静脉炎以及1例泌尿系统感染;B组使用手术室患者,共4例(12.1%)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褥疮、便秘、肺部系统感染与泌尿系统感染各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脊柱范文篇8

关键词:脊柱损伤;损伤程度;法医学鉴定

脊柱损伤是指脊柱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的脊柱骨、关节及相关韧带伤,常伴有脊髓损伤,部分伴有脊神经损伤。是否形成脊柱损伤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脊柱的材料与结构特性、载荷形式及其大小以及加速度。其中材料特性所涉及的主要包括椎间盘、椎体、韧带等构造及其力学性能;而结构特性指的是脊柱的位置、形状、分布和所形成的脊柱稳定性等;载荷对脊柱形成损伤的因素是以其形式、大小及其加速度等为主,主要有屈曲、抻拉、压缩、扭转、剪切。脊柱损伤两种及以上的载荷形式相互作用形成,当载荷量大于脊柱所能承受的临界值时,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脊柱的稳定性,失去稳定性后会造成损伤。

一、脊柱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准则,结合致伤因素直接导致人体原发性损伤以及因损伤而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全面综合分析进行科学有效鉴定。二是鉴定依据参照原发性损伤以及因损伤而导致的并发症的,在进行鉴定时要以损伤发生时的伤情为主要判断依据,次要依据为损伤造成的后果,全面科学鉴定。三是鉴定依据参照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在进行鉴定时要以损伤造成的后果为主要依据,次要依据为损伤发生时的伤情,全面科学鉴定。四是鉴定依据参照原发性损伤的,鉴定可在损伤发生后进行;主要依据为损伤引发的并发症的,在伤情稳定后给予鉴定。五是鉴定依据为容貌损伤或其他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自损伤发生日起90天后给予有效鉴定;部分特殊状况发生时,鉴定意见可参照原发性损伤以及因损伤而导致的并发症填写,需要注意的是,对后期可能发生的后遗症要加以解释,必要时需申请复检并进行补充鉴定。六是对于疑难损伤和比较复杂的损伤,鉴定可于临床治疗终结时进行,也可待其伤情稳定后进行。七是伤病关系处理相关标准:例如,强调伤病共存时,主要作用为本次损伤而次要作用为既往伤/病的,鉴定需以标准相应条款为依据。对于损伤同既往伤/病一起作用的,且作用相同的,可以参照标准对应的条款,适当减少损伤程度等级,即鉴定重伤时为轻伤,鉴定轻伤时为轻微伤。主要作用为既往伤/病时,鉴定不宜进行,需解释因果联系。八是医疗因素排除相关标准:损伤程度鉴定不可因及时就医而减轻,针对存在医疗损害因素介入的,鉴定不能加重原发损伤程度等级。

二、脊柱损伤程度鉴定分析

1.对脊柱损伤程度鉴定时,首先是要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对脊柱损伤的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例如X线平片可清晰观察到椎体骨折具体状况。诊断时参照X线结果,需符合以下条件:(1)椎体前上角骨折块;(2)椎体前边缘和两边皮质出现中断、皱折与嵌入等,并表现为“台阶”样隆起;(3)椎体内具有横行致密线,其边缘呈模糊状态,位于椎体中心处或在椎体面下约0.5~1cm处。参考依据不能仅限于椎体变形,因在骨折中,椎体变形不是其仅有的征象,所以需避免把非外伤性椎体变扁或者楔行变鉴定为骨折。[1]2.在确诊后,需分辨出脊柱损伤发生的时间,分清新旧损伤,这些均需要法医学进行准确鉴定。部分情况下仅依靠损伤部位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平片和CT检查等结果无法直接进行新旧损伤的判断,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伤者,其伴有一定的脊柱退行性病变,基于医疗条件的限制,仅能进行X线检查,即使有CT检查,也因CT设备不够先进,影像学检查仅能发现楔行改变,不能鉴别新旧损伤。从各方面了解既往有无脊柱损伤史,若可获得其损伤发生前的影像学资料,即可通过损伤前后对比评定新旧损伤。如果没有伤前影像资料,就需要结合损伤位置的软组织状况与损伤后的具体临床特征,如损伤后是否存在腰背疼痛明显、无法直立行走等症状,身体各项体征能否支撑本次因素形成的脊柱损伤,体征的转归同脊柱损伤规律是否相符等。而且,在评定新旧伤时,也可参照动态影像学检查结果以进行有效评定。MRI检查在鉴别脊柱新旧损伤上具有极高的价值,能很好观察到脊柱同周边软组织的损伤状况,若条件充足,损伤后及早行MRI扫描检查。3.在鉴定时偏向损伤后果时,需要严格掌控鉴定的时机,着重观察后期功能影响损伤程度。在损伤鉴定时,单一的椎体损伤比较容易进行鉴定,而针对合并性脊髓损伤案例,进行损伤程度鉴定则相对复杂,需要考虑因素增多。首先,脊髓损伤要有客观检查证实,包括影像学或电生理检查等。其次,应当在临床治疗终结后进行鉴定,包括后期功能康复锻炼治疗,需要于通过常规治疗终结后,待其伤情稳定的条件下,或是有新疗法却无法断定其疗效时,进行损伤评定,一般在伤后6个月以上鉴定为宜。最后,应注意脊髓损伤的被鉴定人本身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影响。4.被鉴定人的主观影响因素。脊髓损伤在临床上的特征通常为脊椎节段损伤平面下方的感觉和运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有的甚至伴有终身残疾,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根据脊髓各段受累后相关位置的差异,其功能障碍所累及的面积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不同。要求我们在评定脊髓的受损程度时,参考依据为脊髓受累位置,需依靠被鉴定人表现出的对不同感觉检查时的灵敏度,所以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性。与此同时,某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被鉴定人不积极配合检查,这种情况下,需鉴定人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积累的经验评定。5.截瘫是指双上肢或双下肢瘫痪,不包括周围神经损伤或肌肉疾病引起的某些肌群肌力下降、肌体部分肌瘫及功能性(癔症性)瘫痪。第3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称为下半身截瘫。第2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称为高位截瘫,一般都会出现四肢瘫痪,其他如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等都和下半身截瘫相同。6.脊髓器质性损伤导致肛门失禁或排尿障碍,不包括消化系统(如肛管本身损伤)或泌尿系统(如尿道损伤)等。7.准确分析外伤与疾病在引起椎间盘突出后果中作用力的大小。椎间盘突出主要发生在颈部、腰部。该定义如下所示:(1)椎间盘正常,无退变,所有椎间盘组织均在椎间盘内。(2)椎间盘膨出,其内的纤维环环状均匀超出所在椎间隙范畴,其组织尚不存在局限性突出。(3)椎间盘突出,其内组织发生局限性移位,移位椎间盘组织仍同原椎间盘组织相连,但超过椎间隙,且其基底连续处直径变大超过椎间隙。(4)椎间盘脱出,移位椎间盘组织比基底连续处直径大,移出椎间隙外,其组织块要比破裂的椎间盘间隙大,并经过此裂隙达椎管内。鉴定时椎间盘突出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年龄、职业等因素,尤其是椎体、关节、韧带等有无退行性变,并分析承受外力的大小,认真加以分析造成损伤和疾病(退行性病)在损害后果中起到的作用程度。[2]

三、案例评析

(一)椎体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案例

案情:李某,女,69岁。因纠纷被人推倒臀部着地,感腰部疼痛,不能活动。伤后当日就诊,查体示其腰部肿胀不明显,胸腰段棘突有叩击痛、压痛,脊椎旁侧有叩击痛、压痛,伴有胸腰段活动受限。X线示:T12、L1椎体一定程度变扁,骨密度低,呈楔行改变。CT示:T12、L1椎体压缩呈楔形样改变,骨质密度不均,椎管形态可,胸腰椎体不同程度骨质增生,T12椎体右上缘见许莫氏结节。MRI示:L1椎体形态变扁,呈前窄后宽楔形改变,以致椎体被压缩约三分之一,椎体内见斑片状变化,并有线样长T1/短T2信号影,硬膜囊见轻微受压,对应椎管有所变窄;T12椎体形态变扁,信号改变。临床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L1压缩性骨折,T12陈旧性骨折,腰椎退行性变。住院期间行L1椎体成形术,术后恢复良好。伤后1个月进行损伤程度鉴定,法医学临床检验示其胸腰椎部见手术瘢痕,胸腰椎生理弯曲稍变直,腰部活动轻度受限等。分析: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病症,主要特征为骨量降低以及骨的细微构造被破坏,降低了骨力学强度,致使骨脆性提高,增加了骨折的危险性,受轻微外力的影响便能够发生骨折,属于骨质疏松病理性椎体骨折。本例李某为女性老人,被人推倒,臀部着地,出现L1椎体压缩性骨折,因患有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属于骨质疏松病理性椎体骨折,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并发症。本次轻微外伤导致病理性骨折,结合《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内第4.3.3条的相关内容,鉴定不宜进行,需解释因果联系。参照损害后果同致伤原因间因果联系进行判定,其致伤原因的参与度为轻微因果关系,参与度为5%~15%。

(二)椎体新旧损伤鉴别案例

案情:颜某,女,58岁,于2018年11月30日因纠纷受伤。伤后三天就诊,门诊查体示其腰部叩击痛阳性。X线示L1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性骨质疏松。建议CT检查,患者拒绝。司法机关委托要求对颜某的损伤程度进行鉴定。法医学临床检验:颜某,女,58岁,步入检查室,神志清楚,问答切题,查体合作,脊柱胸腰段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无明显压痛,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感觉正常。读2018年12月3日腰椎正侧位片示:腰1椎体稍扁,呈楔形变,以右缘为明显,右外缘皮质稍扭曲伴增生,右上角见骨质增生变尖,未见明确的骨皮质断裂。分析:本案鉴定难点是仅有伤后早期X线片,没有早期进行CT、MRI检查,仅凭腰椎体楔形变诊断腰椎压缩性骨折,不能明确骨折新旧损伤。颜某伤后3天腰部正侧片示腰1椎体稍扁,呈楔形变,以右缘为明显,右外缘皮质稍扭曲伴增生,右上角见骨质增生变尖,未见明确的骨皮质断裂,该影像表现一般为腰椎退变陈旧性改变,但不能排除椎体轻微新鲜骨折存在,MRI检查可以明确新旧损伤,但委托鉴定在伤后6个月之后,CT、MRI检查已无判断价值,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按现有X线片拍摄的角度、部位重新拍摄X线片,与前片进行比较。若无明显变化,未见明确骨折愈合后征象,如骨痂、骨桥的形成、骨质硬化等表现,则椎体楔形变系陈旧性损伤可能性大,不宜评定损伤程度。若有明确骨折愈合后征象改变,则不能排除椎体楔形变系本次纠纷所致,考虑刑事证据需排除合理怀疑,可以说明因果关系,不宜作损伤程度评定。

参考文献:

[1]张伟.观察脊柱损伤法医学鉴定中CT及MRI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05):50-52.

脊柱范文篇9

[摘要]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问题。方法:对123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根据其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果: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全部好转出院。结论:精心的护理能有效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护理;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常见的免疫遗传性疾病,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炎症为主的周身性疾病,疾病晚期可发生脊柱强直,畸形以致严重功能受损[2]。AS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其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炎症,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保持关节功能,防止出现畸形。因此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做好各项护理工作,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我科自2001年3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123例AS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全部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123例,其中男106例,占86%,女17例,占14%;年龄11岁~60岁,男性17岁~40岁81例,占总数的66%。

2护理

2.1心理护理从以上的临床资料可以看出,AS好发于青壮年的男性,40岁以上发病者少见,20岁左右是发病的高峰期。这些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很有可能致残。AS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故患者往往会悲观失望,意志消沉,思想负担重。另外,AS起病早期往往症状轻微,容易被忽视,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不良后果的出现。AS除脊柱、关节受累外,是可以有心、肺、眼、肾脏和神经系统损害的,虽然发生的几率很低,但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心脏、肾脏功能衰竭。但并不是所有的AS患者都会发展到脊柱强直,尤其是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医生对疾病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因而在疾病的发展上起了一定的延缓及推迟作用,大大减少了脊柱强直的发生。因此AS患者应对该病予以足够的重视,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本病的有关知识,使患者对本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治疗及预后有所了解,使患者能保持乐观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2.2用药指导帮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及其处理方法,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用药中断或发生不良后果。

早期合理、规律地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往往能减轻关节、肌肉疼痛,取得良好的疗效,但不能控制疾病本身的过程。常用药物有西乐葆、扶他林等。服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饭后立即服药,不能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药物,以免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柳氨磺胺吡啶(SASP)主要副作用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偶见皮疹及血液系统、肝脏、肺部损害,故肝病患者应慎用,为减轻症状,可以从小剂量开始使用。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以防药物损害。另有报告影响男性生殖系统,如精子数目减少、活性降低、形态异常等。故计划生育后代前,应先咨询有关医生。

甲氨蝶呤(MTX)、硫唑嘌呤等抗风湿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或阻止疾病的进展。MTX的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其他如骨髓抑制、口腔炎、脱发、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较少见。所有副作用于停药后均可恢复。老年、肥胖、糖尿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肝病、肾病患者不宜使用MTX;肝病患者慎用;孕妇忌用,用药期间不宜饮酒。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定期检查肝功能、血象。

合理使用以强的松为代表的糖皮质激素,能迅速消除关节肿胀,减轻疼痛和晨僵,但不能阻止关节破坏,不能改善病变的发展。局部或全身激素治疗期间若遇上急性虹膜炎发作,应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使病情迁延,影响视力[1]。

2.3功能锻炼运动的好处众所周知,对于AS患者尤为重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正确有效、适度的机体功能锻炼,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关节的活动功能,取得更满意的疗效。个别患者因疼痛而卧床不起,不愿活动,这样只能使病情进展加快,医务人员应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AS患者应主要针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运动:维持胸廓的活动度;保持脊柱的灵活性;维持肢体的运动功能,防止或减轻肢体因废用而致肌肉萎缩;维持骨密度和强度,防止骨质疏松。我们把有关的机体功能锻炼编辑成一套医疗保健操,包括床上伸展运动、膝胸运动、猫背运动、腹部运动、转体运动、转颈运动和扩胸运动。运动强度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认为以运动后疼痛持续不超过2h为宜。另外,散步、游泳、太极拳、气功等,均可达到锻炼的目的。另外应指导患者认识正确的行为的重要性,如为维持脊柱的功能位,患者应仰卧睡硬板床,枕头的高度以能保持颈椎的正常前弓度而又不至增加上胸椎后突为度,一般10cm左右,枕头尽量放在颈中段,枕部应尽量少枕枕头[3]。不能在膝关节下垫枕,如已侵犯颈、上胸,应去枕睡眠。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坐、行、立的姿势,坐位时尽可能挺直并坐垂直的硬靠背椅,坐或站立时不要弯腰屈背并经常变换位置;看书、读报时要使书报与视线保持平行高度,避免颈椎久仰、久俯,以保证即使脊柱发生僵直,也能保持最佳功能位置。吸烟对身体产生严重的危害,AS患者必须戒烟。

2.4预防感染在AS的治疗中,往往需要使用如SASP、MTX等免疫抑制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的副作用会使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并发感染。我们应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持口腔和皮肤的清洁卫生,保持居室清洁,把好病从口入关,预防感冒。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免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如有感染症状时要及时进行治疗。

2.5注意休息疾病活动期应减少活动,适当休息,不要长时间垫高疼痛部位;避免长期弯腰工作;避免脊柱负重和创伤,如提重物等,以免造成脊柱畸形。

2.6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多进食肉类、蛋类、奶类、蔬菜、水果等。

3体会

由于AS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不同,因此对患者进行因人而异的卫生宣教与护理非常重要。在治疗过程中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及早发现和处理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实施有效的个体化护理,能有效提高AS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李天旺.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J].关节炎之友,2002:1617.

脊柱范文篇10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病变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属于中医痹证中“肾痹”“骨痹”“腰痹”范畴。傅警龙是长春中医学院风湿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风湿病的临床、科研工作,在诊治风湿病方面经验丰富,尤其对强直性脊柱炎颇有心得,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强调补肝肾、强筋骨、通利督脉。傅警龙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肾亏虚,督脉失荣为本,风寒湿、湿热、痰浊瘀血为标。寒湿之邪深侵肾督,督脉受病,又可累计全身多个脏腑。治疗以补益肝肾为治本,以祛风除湿、清利湿热,或化痰祛瘀为治标,以中医辨证分型为主进行治疗。

1.1肾督亏虚风寒湿闭阻型(慢性活动期)症状:腰骶部冷痛或重浊,骨节酸痛,得温则舒,身重转侧不利,晨起尤甚,活动后减轻,疼痛每逢阴雨天加重,口淡不渴,舌淡红,苔白,脉濡缓或弦紧。治宜:补肾益督,散寒除湿通络。常选用独活、川芎、狗脊、桑寄生、羌活、泽兰、泽泻、白芍、牛膝、防风、杜仲、桂枝、甘草等药。配合院内制剂增效、速效痹痛灵胶囊。

1.2肝肾阴虚湿热痹阻型(急性活动期)症状:腰部疼痛剧烈、拒按、僵硬、屈伸不利、夜间尤甚、转侧不利,或伴下肢关节肿痛、灼热,身重发热,口干口苦、纳呆,小便黄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滋补肝肾,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方药:黄柏、苍术、土茯苓、萆、薏苡仁、牛膝、泽兰、泽泻、生地黄、石膏、柴胡、黄芩、独活、羌活、忍冬藤、络石藤、青风藤、甘草、虎杖、岗念根、金雀根等。配合院内制剂热痹痛清胶囊、强脊壮督胶囊。

1.3肝肾亏虚痰瘀闭阻型(缓解期)症状:腰背强直、僵硬感,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潮热盗汗,疼痛尤以夜间为甚,舌质暗苔白腻,脉细滑。治疗:补益肝肾,化痰祛瘀通络。方药:鹿角片、狗脊、续断、白芥子、半夏、赤芍、白芍、鸡血藤、青风藤、僵蚕、穿山甲、蜈蚣、甘草等。配合壮肾健骨胶囊、消肿祛痛胶囊。

2用药特点

2.1善用虫类药搜风除剔痹证日久,邪伏较深,经络闭塞不通,瘀血痰浊停留于关节骨骱,使关节变形,痼结根深,非一般草药能到达,必借虫蛇类搜剔窜透之性使浊祛瘀化、经通络畅、邪除正复。故常用白花蛇、乌梢蛇、蜈蚣、白僵蚕、土鳖虫、全蝎、穿山甲、水蛭等虫类药。

2.2善用对药协同增效羌活、独活,羌活气清性烈,发散力强,善行气分,能直上巅顶,横行肢臂,偏祛上部风寒湿,其散寒解表之力较大;独活味较厚,其性和缓,善行血分,长于祛风湿,通行腰膝足胫,偏祛下部风寒湿,散寒解表之力较小。二药相伍,一上一下,一治足少阴之伏风,一治足太阳之游风,相须相助。即增强了祛风胜湿、通痹止痛作用,又照顾到表里上下之病位,配伍甚妙。常用对药还有苍术、生地黄,牛膝、泽兰,牛膝、威灵仙,续断、桑寄生等。

2.3强调“三结合”疗法即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内治疗法与外治疗法相结合。传统治疗与现代治疗相结合。在辨证论治之基础上施以针灸、理疗、熏蒸等外治疗法,既能及时改善疼痛或关节肿痛现象,又能对整个疾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小结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相关病名为大偻,其病机多为本虚(肝肾亏虚)标实(湿热痹阻)。故治疗宜先清热利湿通络为主以治其标,待祛除湿热后再滋补肝肾,益肾通督。方用黄柏、苍术、土茯苓、萆等清利湿热,枸杞子、杜仲、生地黄、狗脊、续断补益肝肾、通利督脉,治疗后期重用虫类药以搜风除剔,活血通络止痛。恢复期继续服用院内制剂以巩固疗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