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十篇

时间:2023-11-03 17:27:08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篇1

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为此,除外出进修学习外,主要靠平时刻苦钻研,在学习和教学中积累资料。近年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不少考题与临床病例、药理知识等联系紧密,这就要求相关专业教师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有关资料,还要学习与本专业有关的科学知识及新进展,定期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教给学生“一杯水”的知识,教师就应具有“一桶水”知识的要求。

二、认真备课

(一)备大纲

教学大纲和CLEN考试大纲是指导教学的重要指南,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标准及尺度。因此,在开课前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大纲,深刻认识外科护理学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钻研外科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制定出全面的授课计划,要遵照大纲的要求,在钻研大纲的基础上,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树立正确的学术观点和思维方法等。

(二)备教材

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精选教材内容,努力做到“懂、透、融”。懂,即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概念要搞清楚;透,即在弄懂的基础上进一步搞清楚教材的组织结构和前后连贯的内容,分清重点和难点,熟练掌握;融,是把教材内容的目的性、系统性、思想性及科学性融合起来,努力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得心应手,这是讲好课的重要基础工作。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了解考试的题型,掌握考试的重点及难点。

(三)备学生

我们钻研教材、备课、讲课的教学效果,最后要落实到学生,老师每节课讲到相关内容时,便会为学生指出重点、难点和考点,并让学生做上记录或标明记号。如此,在外科护理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里相关知识点和考点,做到巧妙结合,重点突出,难点简化。

(四)备教法

教师不仅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学习方法,教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临床外科疾病的集训、见习以病案讨论、病例分析形式为主,培养学生按护理程序的护理工作方法,综合评估,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教会学生自己找到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护理等方面的规律,掌握常用的护理操作规程,对症护理及特殊护理措施及技术。鼓励学生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五)备教具

教具富有说服力,形象逼真、生动具体、使用简便,易学易记,效果较好,可帮助学生消化和理解。教具有挂图、图表、标本、模型、实物、仪器、幻灯片、教学影片、录音、录像等,每节课使用什么样的教具,教师应在教案中列出,以便熟悉,到时携带,以免遗漏。

三、教师善于归纳总结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篇2

课程

授课类型

学时

任课教师

内科护理

理论

2

专业班级

授课日期、节次

一、教学课题:

第1章 绪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认知目标:

1.解释内科护理的基本概念。

2.描述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

3. 掌握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和分级护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能对病人进行合理的整体护理。

(三)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期望通过本次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目标地完成整理护理学习。同时认识到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是从爱与关怀开始的,进而培养学生关爱病人的品德。教会病人自我日常护理。树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价值观。

三、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科学出版社《内科护理》教材紧扣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针对当前初中起点学生的生源状况和身心特点。①突出“三基”, 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②体现“三性”,即针对性、适用性、实用性。表现形式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章节前有典型病例,文中有重点提示,章后有复习思考题,以便于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对象为本校本护班三年级的学生,该批学生对学习医学知识兴趣浓厚,求知欲强,此前她们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课,也已经接触了部分诊断学以及基础护理学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学生很难将各门课联系起来,存在脱节现象,知识融合的能力有待提高,还未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

四、重点、难点:

重点:健康、护理、内科护理概念、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

难点: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及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解决学习和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

五、设计思想(教法学法):

教法:问题探究教学法

学法:理解记忆法

六、教学资源:

病例,图片,多媒体资料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复习旧课】

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例举医院现状,学生自身就诊经历,来引出临床、临床护理、内科护理等概念,提出重要性

【讲授新课】

一、内科护理学范围、内容

内科护理是认识和研究内科疾病病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特点,按照护理程序,实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

内科护理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之上,是临床护理中的综合学科,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

二、内科护理学的常规护理

安置新病人

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

实施整体护理

密切观察病期变化

注重生活护理

做好药物治疗的护理

积极对症护理

配合各种检查及特殊治疗的护理

避免院内感染

正确进行健康指导

三、内科疾病的分期护理和分级护理

疾病的分期护理

急性病期

慢性病期

康复期

疾病的分级护理

特级护理

一级护理

二级护理

三级护理

四、内科护理的学习目的与方法

n 多观察

n 勤思考

n 多请教

n 重理解

n 积极讨论

n 做好笔记

【小结】

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要很好地完成上述角色任务,就必须努力学习内科护理,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掌握内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能运用护理程序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为服务对象提供减轻痛苦、促进康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服务

【达标检测】

【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回忆前期学科所讲的健康概念

启发学生回忆自身就医经历,引出临床及临床内科等概念

进行目标展示

讲解概念

归纳总结,介绍内科护理学的内容,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门学科所学范围

精选病例,激发兴趣

精讲点拨,举例说明

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

同时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护理常见问题

归纳总结:

组织学生复习基础护理知识

归纳总结重点:

再次返回病例:

解决病人的问题

提出学习本学科的期许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制定护理措施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几个问题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应答。

预习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回忆、回答健康的概念

回忆自身就医过程,理解内科护理的重要地位

理解

记忆

整体把握学习梗概

进入情境,体会内科护理的每一步骤的护理要点,掌握重要内容

讨论热点问题及个人困惑

复习基础护理知识

掌握学习方法

以病例说明的方式总结本节要点

回答问题

5

5

10

15

15

15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篇3

〔关键词〕推理;产品设计;案例推理;不确定推理;混合推理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06.042

〔中图分类号〕G2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6-0169-05

研究数据表明,机械制造业内平均一个新产品中的大约40%~50%的零件和已有的零件完全一样,30%~40%要在己有零件基础上作很少的修改,只有10%~20%的零件是全新的设计[1]。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大多在过去相似设计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调整而生成新的设计方案。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产品设计都是对己有设计知识的重用。重用已有的知识可以节省资源,并提高产品可靠质量。面向产品设计的知识推理就是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对产品设计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推理,得到问题的答案,最终实现知识的重用。现有的产品设计知识推理主要完成两种任务:一是维护和扩展产品设计知识库,针对知识库中的知识,通过推理得到隐含的信息或者不一致的信息;二是针对待解决的问题,从知识库中找出与其相似的已有问题解决的方法。

经典的知识推理模式是规则推理,规则推理是将知识、经验表述成规则,找到事实库中与规则前提相匹配的事实的过程。由于规则推理直观、模块性强、逻辑清晰,所以被用来作为早期专家系统的开发。CONDES[2]是基于规则推理的产品概念设计系统。规则推理适用于知识比较规范、严谨的领域,但是规则推理不能适应知识库的动态发展;问题必须和规则相匹配;系统开发和维护困难;不具备记忆能力;推理效率低下、自适应能力差等。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案例推理和不确定推理等相关推理模式得到运用,综合使用多种推理方法的混合推理也逐渐成为知识推理发展的热点。

1 案例推理

案例推理是利用案例库存储历史经验,检索案例库以找到与现有问题相似的案例,是重用过去的知识来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推理方法[3]。案例推理具有信息的完全表达、增量式学习、知识获取较为容易、求解效率高的优点,早期出现基于案例推理的机械辅助设计系统CADET[4],能检索出以往成功的设计,同时避免出现过的问题。经典的案例推理步骤是Aamodt在1994年提出的著名的4阶段循环的“4R”理论,分别是检索、重用、修正和保存。案例推理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案例表示,案例检索与案例修正问题:

1.1 案例表示

案例表示是将知识表示成案例的形式。Gilboa在1995年提出了案例的三元组表示方法:〈问题描述、解描述、效果描述〉。常用的案例表示方法有:特征向量表示法、框架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面向对象表示法等,也可以混合使用这些方法进行案例表示。

特征向量表示法是将案例的各个属性提取出来,并赋予相应的权值,案例就表示成一组特征向量。产品创新设计原型系统PIRS[5]中,采用87个属性作为特征,案例检索时将待检索的案例与案例库中的案例进行匹配。特征向量表示模型简单,结构清晰,但是只能定量的描述简单案例,这种方法存在很多缺陷:如果对新问题不熟悉就无法确定案例的特征,也无法表示案例中隐含的信息,并且很难确定一组适用于所有产品案例的权重值。

语义网络表示法是利用概念及语义关系来表示知识。维修案例推理[6]采用六元组形式的产品本体。语义网络表示法明确、简洁,表示范围广泛,表示能力强;但是网络结构复杂时推理就难以进行,不便于表达判断性知识与深层知识。

面向对象表示法中案例是由对象组成,对象表示案例的一个部分。如采用面向对象的产品设计[7],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具有较高的推理效率。其优点是自然,易于理解;继承的层次性和结构性能降低问题描述和推理的复杂度;便于知识库的修改和维护,推理效率高。面向对象表示法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灵活性,能够结合其它表示方法进行表示,常用面向对象表示法与框架表示法结合[8],案例作为对象,一个框架描述一个对象,框架的槽描述对象的特征,框架的值用来描述案例对象的特征参数。

复杂产品的知识类型多样、结构复杂,单一表示方法表示产品案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些案例还包含许多非结构化的设计信息,因此,要确定合理的案例表示方法来解决问题。

1.2 案例索引与案例检索

案例推理中主要采用的检索策略有:最近相邻策略、归纳推理策略、知识引导策略、模板检索法、模糊检索及神经网络检索模型等,这些策略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案例的相似性计算则会结合一些技术:决策树、粗糙集、证据理论、聚类分析、同异反度量算法、层次分析法。

最相邻近方法适用于案例由特征向量表示的系统。该方法通过计算新旧案例各特征的加权平均和来度量案例的相似性,其优点是方便实用,在案例数量较小的情况检索效率较高,但是案例库中案例数量增加时其检索效率下降。一些研究针对最近相邻法的不足提出了改进:自动武器设计系统[9]结合聚类算法对其进行改进,首先进行案例的聚类,推理时新案例直接根据聚类的均值在聚类中搜索相近案例。产品设计[10]研究结合模糊推理对其进行改进,解决相似度计算中属性的非线性影响和权重的不精确性问题。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篇4

【关键词】备考 中考 思想品德 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A-0119-02

研究中考试题、把握命题方向、探究复习对策,对于提高复习效率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对近三年贵港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概括总结了近三年贵港市中考思想品德学科试题的特点及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提出今后备考工作建议,希望对大家的备考工作有所帮助。

一、近三年贵港市中考思想品德学科试题特点

近三年的贵港市中考思想品德学科试题,从总体上看,基本保持稳定,试题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关注社会热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强调能力立意,在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又有效地考查了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和备考都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具体呈现如下特点。

(一)题型保持稳定,取材新颖灵活

近三年贵港市中考思想品德学科试题均包括四种题型: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实践探究题。其中单项选择题14小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实践探究题各1题,题型题量稳定。试题整体难度都比较大,学生得高分不易。“题在书外、理在书内”,“以问题为载体,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或重大的热点问题为素材”,“通过试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与自然、关注科学发展”,这是近年来中考命题所遵循的基本原则。近三年中考试题的取材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如2014年试题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啃老族”、2014年“两会”、群众路线、“天河二号、神舟十号、嫦娥三号”等科技成就、美国第一夫人访华、反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云南及新疆案、雾霾等方面取材;2015年试题从令人深思的公益广告、“APEC蓝”、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创客”、中华优秀文化、桂平校车事件、反腐与司法公正、“一带一路”等方面取材;2016年试题从《刑法修正案》、大病医保覆盖所有城乡参保居民、《慈善法》的颁布和实施、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工匠精神、五大发展理念、南海问题、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尊师重教等方面取材。新颖的热点素材,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碰撞了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而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爱国情感,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充分体现了“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这一课程核心。

(二)凸显思想教育,重视价值导向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提出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无论是整体的立意,还是具体问题的设置,均发挥了思想品德的德育功能。试题十分注重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融入学生的生活,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贯穿于其中,引导学生通过解题的过程体验,进行价值判断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内化为自身健康成长的素质构成,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潜移默化地达成思想品德课程的总体目标。如2014年第6题引导学生养成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第7、17题引导学生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有责任心、追求公正的品质等。2015年第5题引导学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第13题引导学生热爱中国文化。2016年第6题引导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第10题引导学生传承扶弱济困、乐善好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第18题引导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道德品质,尊师重教等。试题从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生活,从学生生活层面、家庭层面深入到社会层面、国家层面,全方位地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使做题的过程成为学生经受道德洗礼的过程、反思生活的过程,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立足基础知识,坚持能力立意

近三年的贵港市中考思想品德学科试题充分发挥情境材料在能力考查中的作用,在注重灵活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突出能力立意的思想,在问题设计上,注重引导学生从试题所提供的文字、图片、图表中提取信息,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应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储备能力以及对知识整合能力的全面考查。如2016年中考第17题第(2)小题以屠呦呦获得成功的经历作为情境设置问题,请学生“结合材料二,运用《财富论坛》有关知识,分析屠呦呦获得成功给我们的启示”,学生只有对试题提供的文字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并分出层次,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对相应层次材料进行分析、整合,才能形成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可见试题的设计不仅较好地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解x有效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判断、归纳概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等多种能力,较全面地考查了考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不牢固。如2016年中考第17题第(2)小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财富论坛》有关知识,分析屠呦呦获得成功给我们的启示”,但很多考生由于对九年级教材第五课《财富之源》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不牢固而丢分,有的考生甚至答非所问,用其他知识来回答。

(二)审题能力较差。如2016年中考第15题设问:“在支持互联网创业中,W市人大代表及人民代表大会是如何行使职权的?”,设问的主体有2个,即“W市人大代表”及“人民代表大会”,所以应该分别回答“W市人大代表”及“人民代表大会”是如何行使职权的,但很多考生都因只回答其中一个方面而丢分。

(三)答题能力较差。一是归纳概括分析能力较差。如2016中考第16题第(2)小题要求“归纳我国政府为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采取的措施”,很多考生只把题目中的材料照般照抄下来,没有对相关材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二是演绎分析的思维能力较差。演绎型材料题是近年贵港市中考的一种重要题型,也是拉开考生成绩的主要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作答,如2016年中考第15题、17题第(2)小题、18题第(2)题均要求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但很多考生只答观点而没有结合材料或只罗列材料而无观点。

(四)书写潦草、错别字多。如“艰苦奋斗”写成“坚苦奋斗”、“行使职权”写成“行驶职权”等。

(五)答题不够规范。如主观题在超出答题卡指定区域答题。

三、复习备考建h

(一)加强科组建设,提高课堂效率

学科科组建设重在抓好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两个环节,集体备课时必须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课堂教学要抓好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等常规课型的有效性。坚持“以学定教”,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积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每个知识点不能只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上,还要重视“怎么办”,适当拓宽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只看学生“记住没有”,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努力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二)梳理基础知识,全面夯实基础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加大了能力立意、素质立意的考查力度,减少了识记的题量和分值,很多题目的答案不可能在教材中原封不动地找到,但这并不等于教材的基础知识不重要。相反,只有对教材的基础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归纳组织好答案。夯实基础知识不能只停留在识记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加深对它的理解、分析和运用。具体做法如下:一是考点知识体系化。把教材的知识点从宏观、微观构建知识体系。宏观上是指按课程标准四大板块即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几个方面来构建知识体系,每个方面再从心理、法律、道德、国情四个角度进行知识点归类。微观上是指以单元或课为单位构建。构建知识体系时,须紧密结合每一板块的目标要求,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逻辑联系进行问题预设,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二是突出易错知识。对于易错知识一要归类,二要突出重点易错词。三是比较混淆知识。比较的方式可以用图表,也可以突出重要词语。四是归类同类知识。把含有同样词语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如“最、根本、关键、核心”等。

(三)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能力培养

思想品德学科鲜明的特色体现在它紧扣时代脉搏,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差,是考生考试中得分低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把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教学和复习的重点。复习时要将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和热点材料结合起来分析、理解、运用,以培养学生阅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对背景材料进行归纳或演绎分析的思维能力、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材知识体系的掌握能力等。

(四)选准重点题型,突破得分瓶颈

材料分析题在主观题中占的分值比重大,而且学生不易得高分。材料分析题一般分为归纳型材料题和演绎型材料题两种。归纳型材料题往往要求学生阅读材料,并根据材料信息得出结论。与此相反,演绎型材料题则是在设问中先呈现观点或结论,然后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说明材料体现的观点,即说明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最明显的标志是“如何体现”“如何反映”“怎样得出”等字眼。此题型的设计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概括能力,是考试中失分较多的主观题之一。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对这类题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得分率。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篇5

关键词: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应对策略 变化趋势

1993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护士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才可以从事护理工作。2008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护士条例》,规定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可以参加护士执业注册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率,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为了提高学生护士考试通过率,课题组分析了近几年护士资格考试变化趋势,采取了应对策略,使本院护理专业学生考试通过率逐年上升,由2009年的87%增长到2013年的97%。总结分析如下:

1.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变化情况

1.1考试内容变化。原来考试内容只涉及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护理学基础五门学科知识,从2011年起,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人际沟通六门课程。考试大纲增加了解剖生理、护理问题和健康教育内容,体现了重视预防、接近临床的指导思想,也增加了部分新的疾病种类,如过敏性紫癜、心肌疾病、心包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删除了总论部分的内容。

1.2考试科目变化。原来考试有四个科目,包括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从2011年起,考试只有两个科目:专业实务和实践技能。专业实务考查内容以理解记忆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主,主要涉及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知识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等。如各个疾病解剖生理、病因、辅助检查及护理管理、中医学基础、护理伦理和法规等知识。实践技能考查内容以临床应用知识为主,内容涉及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措施、护理专业技术、健康教育等知识的临床运用等。

1.3考试题型变化。考试题型全部是选择题,主要使用A1、A2、A3/A4型题,强调临床操作和实践技能,逐步增加临床病案分析题、多媒体试题,减少记忆概念性A1题型(单句型最佳选择题型题),A1题型量由原来的60%以上下降到20%。A2型题(病例摘要型最佳选择题)增加到60%、A3/A4型题(病历组型最佳选择题/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增加到20%,加强了技能测试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1.4考试专业知识更新。考试专业知识与最新临床实际和标准一致,如心肺复苏的顺序由原来的A-B-C(A即通畅气道,B即人工呼吸,C即人工循环)变更为国际最新标准C-A-B的顺序,2012年考点数据修改50余处,涉及高血压的分类、小儿体重的标准、氧疗时酒精湿化浓度等,如酒精湿化浓度由“30%~50%”修改为“20%~30%”。

1.5考试时间变化。考试时间缩短,题量不减,即由原2个半小时改为2小时。原来是全程考试,考生中途不得退场,现在改为考试1小时后考生可以交卷离开。

2.教学应对策略

2.1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相结合。国家护士资格考试大纲每年都有少许修改,考试知识点每年有变化,为了提高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教学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课题组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制定新的护理专业教学大纲。

2.2编写护理专业“双证书”(学业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教材。根据护理专业课程标准,参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精选优化教学内容,课程组编写了一系列护理专业教材,教材突出护理专业的特色,并将最新知识进展吸纳入教材,突出教材的先进性,方便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顺利通过护士资格考试。

2.3加强课堂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主要考核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往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局限于知识记忆,忽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题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标准化病人教学法等,如在案例教学中课前将案例提供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查资料,小组讨论,课中老师归纳总结,一方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顺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要求,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4把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命题思路,编写护士资格考试模拟试卷。通过分析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了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涉及疾病解剖生理、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命题的关键词包括最主要病因、主要的致病菌、主要的诱因、主要的感染途径、好发年龄及好发部位、最主要的或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或最严重的并发症及表现、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确诊的辅助检查方法、首选的治疗药物、首要的护理问题、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根据考题分布和考试命题思路,课题组编写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拟试卷,并总结归纳了护士资格考试常考知识点,知识点的记忆口诀、护士资格考试所有计算公式大全等,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

2.5做好考前强化培训。关注最新考试信息,及时掌握考试动向,做到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帮助学生把握重要考点。根据考生具体情况,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培训,指导学生答题应对技巧,让学生做适量的模拟试卷,检测学习效果,并及时纠错,以便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增强自信心。

2.6学校考试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型。改变以往考试的综合题型,课程结业考试题型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的A1、A2、A3/A4型试题一致,考试内容主要是护士资格考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

3.思考和体会

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学生走向护理工作岗位的通行证,为了使学生顺利就业,教师需要掌握护士资格考试方面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如果片面追求护考通过率,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可能偏低,如何将护理教学计划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临床实践双接轨,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1]。

参考文献: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篇6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是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首先,书本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依据,如果丢掉书本而不顾,是舍本求末。其次,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掌握教材,就能发现学习中的重点、难点,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起到以逸待劳的作用。在每课内容授课前,可以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从整课或整节的角度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较清晰的脉络和整体思路;还可在阅读前布置一些相关的预习题目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在阅读中初步消化,将那些“不用跳就能摘到的桃子”先摘下来。“读”的目的是大体了解书本内容,建立初步的知识结构体系。课堂阅读的最大特点是能及时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依据导读提纲从书中寻求答案,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指导学生学会质疑

学贵有疑。质疑是知识升华的重要环节,学有所疑,学有所问,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自学时,笔者就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一是从课题、节题、框题切入质疑。二是从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切入质疑。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有利于促进学生去思考探索。学生思维闸门的开启与教师的提问有关,因此,精心设计自学思考题至关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自己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问题才会有答案,不能先有答案再去找问题。

三、指导学生学会发现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从什么角度来发现问题,怎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怎样释疑,这些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前预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记录,课堂认真听讲,看自己在预习时所遇到的问题是否解决了,如果还没有就可以在质疑时提出问题。并且在课堂中教师要尽量营造轻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敢发问,对敢于质疑的学生及时表扬。其次,保持学生发现问题的激情,养成好问的习惯。对于学生发现的问题,有的符合教学要求,有的不符合,但学生能够思索,大胆提问,表明他们已经有了问题意识。教师要尊重学生发现的问题,使他们有提问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正确对待学生各式各样的提问,保持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

四、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讲课的真谛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即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实践去掌握知识。”教学的方法有多种,但教师对教法的选择非常重要。选择能引起学生自己思考的教学方法,便是有效的。实际上,只要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根据所授的问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就足以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五、指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

思想品德教材是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如,在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就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答。有个学生说他在超市买了牛奶,回家才发现已经过期,于是他就找商家退了货。如果商家不退,就到消费者协会或工商部门举报,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讲“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去调查他们所生活的村庄或小区有哪些卫生死角,找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指导学生小结

指导归纳总结方法,提高学生系统疏理知识网络、归纳综合的能力。基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和理论基础。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笔者要求学生在学习每一节、每一课、每一单元后,对知识加以归类、整理,通过梳理知识,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篇7

一、创设有效情境,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过程中,知识点的再现是必然的,但如何使学生在情绪高涨、兴趣较浓的时候将知识点在脑海中再现?教师需要在此多下工夫。

在复习《金属与金属材料》时,该课时的主要难点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此外还有金属材料的应用和金属资源的保护。在复习该课时的时候,我先安排了一则关于广东雪灾的新闻,然后展示了风雪中人民子弟兵们抢修电塔,重铺电线的图片。然后抛出问题,引入金属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很快便和学生一起归纳好相应的知识点,并且复习了金属资源的保护。通过简单的讨论后就能将知识理顺,内化成体系。同样,在复习溶液的时候,利用学生经常碰到的问题“圆珠笔”的污渍怎样洗去展开复习,学生课堂上各有各的意见,方法各不相同,相当多的学生知道可以用一些有机溶剂去清洗。然后联系起课本的知识,学生自然就想起了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等。通过上面两例可以看出,要提起学生在复习时的情绪,教师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中的问题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把握核心知识,构建网络架

通过初步的连点成线,学生心中对知识点已有基本的认识,就像一座建筑物有了基本的梁和柱,但这样的梁和柱并未得到合理的安排,所形成的结构未必牢固。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把最主要的核 心知识建成良好的骨架,对学生之后的自我补充和自我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构建知识网络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按照隶属关系构建出层进式的网络,也可以将相同、相近或相反的知识构建成并列或相对的网络知识结构。例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酸碱盐的关系等等。方式方法各不相同。

但是作为知识网络,一定要突出两个特点:第一是要求精炼。为此,在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图时,选进去的一定是要核心的知识,例如:复习金属的时候,把重要的知识归纳成简单的几类,学生就不会觉得太复杂了。而这样也留下了很多的空间给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慢慢的补充发展,无形中提高了归纳的能力。

第二是要求归纳的知识网络图要能够给机会学生自己去发掘新的知识。

例如上图:用了简单的方法归纳了酸碱盐的关系,在开始的时候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就认真地去研究这个知识网络图,后来发觉图里面没有完整的反映出这五种物质的所用关系。于是,课后就有学生自己在这个图的基础上做出修改。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但是通过这样的一个从感兴趣研究发现问题提出方案验证修正的探索过程,学生学到了更重要的能力――研究能力。这也是新课程中所期望达到的目的,也就是老师们经常说的“授之以渔”。

三、令课堂留有疑问,使探索走出课堂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都非常重视开放性试题的设计,目的是给学生创造出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学科创新起到了很大的导向作用。

为适应新课程的发展,很多教师的确做出了很多改变。许多教师上课前设计很多“陷阱”,上课的时候就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陷阱”里。其实,这都是教师安排好的,学生即使有创新的想法,但往往会被淹没在其他同学的整体思维中,机会就这样流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慢慢降低甚至退化。因此,给学生留一个问题,给一个可以让他独立思考的机会,创新就有可能出现。

例如:在金属的复习的时候,就留了一个如何洗掉衣服上锈渍的问题。问题的引起是在上实验课时,学生用抹布去抹铁钉上的锈渍而引起的。学生当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盐酸,少数说用硫酸(实验室里面都有),后来改为醋酸。当答案为醋酸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意见了,因为答案看上去是多么的完美。但学生的创新能力却变得不完美了。

在复习完溶液后,留下了一个“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利用各种途径自己找答案。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课外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老师等待的不是学生得出的答案,而是学生在寻找答案过程中的能力提高。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篇8

(一)教材内容分析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是第二册第九章《人与生物圈》的第二节内容,是环境教育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内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和保护知识,其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较大。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高二学生已经全部完成了前面对生物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以生物六大基本特征为主线的知识已经掌握得很熟练,而且已经学习过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及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要从丰富的内容中概括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等,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需要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说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解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阐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及总结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应用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通过课件演示,培养学生研究探索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3.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物、热爱生活的理念,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三、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内容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要求。

2.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

(二)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观察分析、对比)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驱动下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有关录像资料和图片并通过交流、讨论识别五灵脂、蝉蜕等动物药物标本,当归、凤尾草等植物药物标本。

2.讨论交流学习法(讨论、讲述)

通过对动物标本和植物标本的对比,在此基础上多播放、些动植物种类,了解生物多样性,并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解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分析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在此过程中,同学、老师之间加强交流。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网络教室、相关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幻灯片,黄土高原破坏之前和现在的对比。引出:保护生物资源,生物圈是人类共同的家园。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思考。

设计意图:展示图片,设计问题,使其产生急需探求的心理,学生学习动机由潜伏期迅速自然进入活跃状态。

(二)生物多样性基本内容

教师活动: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2.我们应从几个层次对它进行保护?引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学生活动: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教师活动:野生生物资源具有很大使用价值,只有全面认识野生生物资源的价值所在,才能增强并树立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意识,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引出:1.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2.阅读课文,了解什么是直接使用价值,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1.对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2.直接使用价值指人们能够直接利用的,包括药用价值、科学研究价值、重要的工业原料、美学价值及文学创作素材。

设计意图:培养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

(四)我国生物多样性概况

教师活动:以上是生物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我国地域差异显著,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而孕育了既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形势,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应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引出:1.谁能说说我国生物多样性有怎样特点?2.为什么说我国是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学生活动:1.第一,物种丰富;第二,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第三,经济物种丰富;第四,生态系统多样。2.据统计,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共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还是世界上裸子植物物种最多的国家,是世界上鸟类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五)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教师活动:我国生物多样性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中,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多数野生生物灭绝或濒危的主要原因。引出: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保护野生生物。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及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设计意图:强化法律法规。

(六)小结

教师活动:1.结合板书,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知识框架。2.挑选典型习题,学生相互解答,教师点拨。

学生活动:整理知识体系,做习题。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拓展思维,便于记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教学流程设计符合认知规律

采用先导入再引导的顺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整理知识体系,归纳总结,便于记忆。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篇9

所谓“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也是一种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活动。笔者就护理基础中口腔护理一节的说课设计报告如下。

1.说教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教材地位:本节课内容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护理学基础》中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该内容不仅是第十一章病人清洁的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该操作也是护理操作中临床应用较广的一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护理技术。该节内容包括口腔健康维护,一般的口腔清洁法,特殊的口腔护理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掌握口腔护理法。

(2)教材作用:使学生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为今后实习及工作奠定基础,树立良好形象,塑造救死扶伤的天使形象。

1.2 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本次授课对象是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记忆能力,求知欲强,但是由于刚接触专业知识,所以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较为薄弱且临床经验不足。

(2)起点能力:学生抽象思维较弱,操作能力一般,但对于部分知识有一定自学能力。

(3)学生特点: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喜欢生动形象的教学。

1.3 教学目标:

根据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新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情况,笔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说出口腔护理的目的、常用的口腔漱口溶液、临床作用及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能正确为病人实施口腔护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

1.4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和学情目标的分析确定本节课重难点:

给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需要准备漱口溶液,漱口溶液种类较多且临床作用不同,需要根据病人口腔不同的状况来进行正确选择,这是难点。进行口腔护理时,要求牙齿的每一面、舌面、硬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擦洗,这是重点。结合教学大纲及本节的具体内容把常用漱口溶液及临床作用,正确实施口腔护理作为难点;把口腔护理擦洗顺序作为重点。

2.说教法和学法

2.1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将临床情境合理地展示出来,让学生参与病案护理,体会各项操作在临床的实际应用,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使学生在气氛热烈、趣味性强的模拟情境中愉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2)直观演示教学法:教师分解演示操作,讲解、示教融于一体,使学生掌握操作步骤、要点和注意事项。

2.2 说学法

根据新大纲本课包括以下学法:

(1)角色情感体验法: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练习,从中体会病人感受,在操作中尽量减轻病人痛苦。

(2)讨论法: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采用“案例导入―互动点拨―感悟反思―教师点评”模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3)温故知新法:适时引用所学知识,以旧带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法和学法的设计,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仿真情境中掌握知识,在互相扮演角色中运用技能,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3.说教学程序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点,并突破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设计为6步。

(1)展示案例:病人李红,女,45岁患中毒性肺炎,高热、昏迷10天,经抗生素治疗病情稍有控制,但意识仍未清醒,近期发现口腔黏膜破溃,创面附着白色膜状物,用棉条拭去附着物,可见创面轻微出血,无疼痛。

(2)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在上一环节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请问病人口腔病变的原因是什么?②该如何给病人开展口腔护理?③在口腔护理中应注意什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由其中一组将讨论结果与其他学生分享。

(3)分析病例,促进理解。分析病例时,先找出关键语句,如“昏迷,抗生素治疗,口腔黏膜破溃,创面附着白色膜状物”等。然后依据关键语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昏迷病人口腔护理时不需准备的用物是吸水管。长期应用抗生素会导致口腔真菌感染,真菌感染者在选择漱口液时应选用碳酸氢钠溶液。当病人口腔黏膜破溃,实施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黏膜等。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病人进行护理,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4)讲解示教,加深记忆:运用角色扮演法示教口腔护理,教师扮演护士角色,在示教中结合牙齿模型讲解牙齿各面的擦洗方法,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并结合模具、多媒体投影等对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

(5)分组练习,规范步骤:学生分组练习,一名学生扮演护士,一名学生扮演患者完成口腔护理。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操作不足进行纠正,使学生明确操作方法。

(6)归纳总结,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来归纳总结,然后教师加以补充或矫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很好的教学反馈。布置课后练习口腔护理两次。

4.说教学效果

通过调查,学生对这次教学活动满意度较高,情境式教学法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学生爱护病人意识和协作精神,同时使其树立了学习信心,并收获了成就感和快乐。

5.教学反思

护理基础知识重点归纳篇10

【关键词】 典型病例讨论; 临床护理; 教学法

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的灌输式授课模式,已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不能顺应时展的需求。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来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还来源于教师的授课技巧和风格。现采用典型病例讨论式教学法,以典型病例为中心,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探讨有关基础及临床护理知识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07级护理学本科7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7人。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法――灌输式教学,依据教学大纲及教学目的向学生讲解学习内容,讲授过程中强调重点难点。

1.2.2 实验组 通过典型病例选取、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讲解答疑四个环节进行。选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病情病程合适、符合教学要求的临床病例,首先阅读分析病例,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启发学生去寻找答案。学生围绕病例及教师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对患者进行评估、分组讨论,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等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正确及时地观察病情变化及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不同观点可进行争论,增强探究气氛,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加强并巩固对疾病的理解,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扩展及深入,教师为学生指引正确思路方法,发言可采取主动发言或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形式进行,教师根据发言情况及时引导,避免离题,案例讨论结束后由教师归纳学生观点,解惑答疑,讲授遗漏之处,进行完整准确的归纳总结与讲评,使学生对案例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 结果

2.1 学生问卷调查反馈意见比较 对照组学生反馈意见普遍认为传统教学法枯燥、乏味,理论性虽强但缺乏与实践结合,觉得知识死板、僵化,难以记忆,学生满意度仅为62.2%;实验组学生反馈意见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普遍认为教改后教学法材料丰富、生动、直观,调动起学习和探讨的欲望,使所学知识易于理解与记忆,满意度达91.8%。

2.2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对照组优良率为56.7%,实验组优良率为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提高授课效率 此种教改法为每位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选取形象、生动的典型病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家共同学习讨论,共同开拓思路,把学过的理论知识与真实病例相联系,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3.2 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临床带教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相衔接,是巩固深化理论知识的重要步骤,更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主要环节,采用选取典型病例,将理论寓于实践中,使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如综合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主导学习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等,运用典型病例讨论式教学法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护理为主线,为培养适应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高素质临床护理人才打下了基础,以便日后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邓云洲.案例教学在教学基本要素上与传统教学的区别.教育发展研究,2001,22(12):12-13.

[2] 曾勇.学习技能发展的理论框架.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