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十篇

时间:2023-10-30 17:58:19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篇1

【关键词】 儿科; 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90-03

儿童的免疫力极低,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儿童易患的疾病,大都是在春季发病,主要症状有咳嗽、喘息、发热、缺氧、呼吸困难等,且大都是急性的,如不及时治疗,对儿童的呼吸系统有极大的危害,甚至会导致幼儿发生哮喘。通过科学的临床治疗,能够使儿童的呼吸系统疾病得到控制,病情得到改善,但是想要彻底康复,临床护理也是非常关键的[1]。本文笔者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不同临床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希冀能够探索出科学、有效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是笔者所在医院2012-2013年接收的200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中男115例,女85例;年龄3个月~7岁;喘息性支气管炎84例,哮喘52例,小儿肺炎3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11例,急性喉炎18例。笔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55例,女45例;3个月~6岁,平均(4.7±1.1)岁;喘息性支气管炎35例,哮喘32例,小儿肺炎17例,咳嗽变异性哮喘7例,急性喉炎9例;基础症状评分(4.3±1.2)分[症状评价标准为呼吸困难(指吸频率>35次、发绀、三凹征)记3分,喘息记2分,咳痰或咳嗽或发热(腋温>38 ℃)记1分]。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5.1±0.9)岁;喘息性支气管炎49例,哮喘20例,小儿肺炎1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4例,急性喉炎9例;基础症状评分(4.1±0.9)分。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症状评分、病情等各项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常规检查及诊断,并根据病情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了抗感染、抗病毒等药物的综合治疗,其中抗感染平喘药应用的是普米克令舒和博利康尼,抗感染化痰药是60万U红霉素、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10 mg地塞米松配成的溶液,将5 ml此溶液和1支α-糜蛋白酶进行融合,利用面罩或者喷嘴对儿童进行喷雾,将氧流量调至5~7 ml/min,再利用喷射式的氧雾微粒随儿童呼吸进行呼吸道、肺部,每次进行10 min,2次/d,3~7 d为一疗程[2]。通过相同的治疗方法,保证了两组患者各项条件的相同。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100例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笔者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即对病房进行清理、定期对儿童进行检查等。而对观察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的是人性化的科学式护理方法,包括环境的护理、语言行为的护理、并发症的护理等,具体如下。

1.3.1 环境护理 为了促进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将病房温度控制在8 ℃~20 ℃,而且还定期清理病房,保证病房的空气清新、无烟、无尘,每天都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并对病房进行通风换气[3]。

1.3.2 儿童呼吸道护理 儿童呼吸道护理就是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根据患者病情对其采用相应的,并及时清理儿童口鼻内的分泌物,保持儿童呼吸系统的通畅,减少他们的呼吸困难状况[4]。

1.3.3 心理护理 除了做好常规护理外,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还主动与儿童进行沟通,即使是幼儿,他们也主动与其进行肢体上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感情,使其能够配合医务工作者的护理工作[5]。

1.3.4 并发症护理 儿童的呼吸系统非常脆弱,稍一疏忽可能就会导致病情的加重,或者病情的转移,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还定期对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并发症的检查,确保病情的稳定,一旦发现病情加重、病情转移,立即请医生诊断,保证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

1.4 观察指标

经在院治疗期间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在相同的治疗方案下,采用科学人性化护理方案的观察组住院时间(4.8±1.6)d,对照组住院时间(6.6±2.1)d,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在所有入组接受相同治疗的患儿中,共有22例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过敏性喉头水肿、痰液阻塞、呼吸窘迫等),其中观察组仅2例(2%),对照组20例(2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本次分析研究发现,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规护理无论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都逊色于人性化的护理方法,人性化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技巧更加巧妙,对儿童能够进行更全面的护理,保证儿童呼吸系统不被感染,此外,人性化的护理方式还能够有效加强护理人员对幼儿患者的心理、病情的了解,更有利于消除儿童抵制治疗的情绪,使其乐于接受治疗,从而加快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6]。本次研究,笔者所在医院对两组患者采用的都是相同的治疗方法,只是护理方式不同,但是却导致了两组患者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由此可见,人性化、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提供更好的恢复环境,而且人性化的服务能够使幼儿、儿童不惧怕护理人员,能够消除他们的抵制情绪,使他们配合治疗,因而就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了康复时间。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医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以及人们护理意识的提高,人性化护理方式已经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护理方式,它强调“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术前、术中、术后都能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安抚,最大化地满足了患者的情感、心理、生理需求,而且特别注意护理的细节,丰富了护理内容,使医务护理人员与患者的距离大大缩短,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减少了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护理理念和护理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促进患者手术的成功、缩短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儿童的呼吸系统极为脆弱,导致儿童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大大提高,近几年来,我国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儿童本身自制能力、护理能力的缺乏,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康复起来比较慢,而且稍不注意就会引发并发症,从而为治疗带来更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是非常关键的,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能够有效地加快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而且能够大大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7]。通过此次研究,笔者所在医院专家也发现,常规护理方法虽然也能为儿童提供清洁的护理环境,但在一些护理细节上还是比较欠缺的,例如儿童不配合、护理不细致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等,而人性化、科学化的护理方式就弥补了常规护理的这一缺陷,它能够更加细致地为患者服务,能够想患者所想、忧患者所忧,更好地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服务,从而大大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减少了儿童呼吸道发生感染的情况,而且能够促使医务人员与儿童建立良好感情,避免儿童不配合的情况[8]。

总而言之,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中,人性化、科学化的护理方式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观察要点,能够在护理环境、护理语言、并发症护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实施系统化的程序护理,有效提高了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质量,缩短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进程,值得在医学领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华,杜晓娟,林丽渊,等.中国人哮喘易感性与染色体5q31~33区连锁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9,52(12):65-66.

[2]李华强.小儿哮喘发病机理和治疗展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0,23(4):47-48.

[3]江沁波,刘玺诚,高红,等.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诊治婴幼儿肺疾患25例临床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10,53(6):36-37.

[4]赵顺英.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2(5):347-348.

[5]赵顺英.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2(11):87-88.

[6]罗征秀,刘恩梅,李渠北,等.婴幼儿反复持续吼喘58例病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1,52(5):65-66.

[7]邓江红,姚开虎,胡惠丽.新生儿脯炎死亡病例中B组链球菌的检测[J].中华儿科杂志,2010,53(1):77-78.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篇2

【关键词】 雾化吸入; 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9-0088-0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tomizing inhalation applied in clinical nursing for pediatric respiratory disease.Method:124 cases of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were collected,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62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oxygen atomizing inhal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nursing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different nursing,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77%(60/62),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72.58% (45/62),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ffectiveness between two groups(P

【Key words】 Atomization inhalation; Respiratory diseases; Clinical nursing; Effect

毛细支气管炎通常发生在患儿肺部细小支气管上,患儿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咳嗽、缺氧及呼吸困难,其好发年龄6个月~2岁,1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达85%,属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疾病[1-2]。对于患儿来讲,由于年纪较小且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够完善,给护理造成了一定难度。本次研究分析小儿雾化吸入在呼吸道疾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4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呼吸道疾病患儿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其中观察组男36例,女26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3.3±1.3)岁;对照组男32例,女30例,年龄8个月~9岁,平均(4.2±2.1)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即接受镇静、平喘、抗病毒及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入雾化吸入,其成分为博利康尼0.5 ml、普米克令舒1 ml及沐舒坦15 mg,雾化吸入时间为5 min,2次/d。护理方法如下:接受雾化前,对患儿面部、口腔及鼻部进行清理,确保没有分泌物存在,保持患儿呼吸畅通。同时应选择正确的雾化吸入时间,尽量选择患儿进食前1 h内进行,防止因患儿哭闹、不配合将呕吐物吸入肺中,加重肺部感染或导致窒息。除此之外,在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前,需要对所有的雾化装置进行严格检查,检查雾化吸入设备是否存在漏气等情况;雾化湿化瓶内严禁出现水分,避免由于药物的稀释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检查水槽内的水量。接受雾化时,需要对患儿的心率、呼吸、面色及分泌物等进行监测,患儿突然出现烦躁、急促、口唇发紫等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停止雾化吸入,通知医生进行必要的吸氧和吸痰,同时还应根据患儿的自身情况和病情需要 对流量进行调节。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6.77%(60/62),对照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72.58%(45/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婴幼儿时期喘憋性肺炎较为常见,其发病机制是患儿机体发育不成熟及各项功能不够完善所导致的,外界环境对患儿的影响最为严重,进一步增大了患儿感染的几率[3]。其主要病毒为合胞病毒,它会导致患儿出现黏膜组织水肿,从而使患儿呼吸出现困难[4-5]。

目前,将雾化吸入应用于小儿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雾化吸入能够将药物转化成为细小的雾气,直接抵达患儿支气管及气管等发病部位,进一步提升了治疗效果,对患儿的症状起到明显地改善作用。在减少相关用药剂量的同时使药物直达患处,降低了副作用[6]。同时通过氧气将药物送至患儿患处,也可以减轻患儿由于呼吸困难出现的缺氧状态。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样是患儿治疗的关键,要求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和娴熟的技术做到一丝不苟,认真做好患儿雾化吸入的每一步。经过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6.77%(60/62),对照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72.58%(45/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黎玉凤.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憋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1(2):218-220.

[2]丁兰.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憋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14(2):123-124.

[3]赖宝珠.超声雾化吸入在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1997,19(1):123-124.

[4]杨廷坤.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小儿喘憋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17(2):2151-2152.

[5]叶根荃.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附:儿童慢性哮喘21例的临床疗效总结)[J].临床儿科杂志,2013,4(2):269-273.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篇3

关键词:吸痰管加热处理;小儿吸痰护理;应用

与成人相比,小儿口腔黏膜血管丰富、柔软、腔道短,加上患儿年龄小,心智不成熟,常常不会配合参与,这就导致在吸痰操作时很容易出现黏膜破损的情况[1],为了避免该种问题的产生,近年来,我科室在对小儿患者进行吸痰操作前使用地热度生理盐水进行加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操作事项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在2014年1月~6月收治的42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儿均需要进行吸痰操作,将其作为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为1.2~8岁,平均年龄为(4.2±0.8)岁;将2013年4月~11月收治的3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且需要进行吸痰操作的患儿组成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为0.8~7.6岁,平均年龄为(3.6±0.6)岁,两组患儿从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来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于观察组42例患儿,在进行吸痰操作前用50℃~60℃生理盐水处理化痰管后再进行吸痰处理,对于对照组,直接使用吸痰管吸痰。对比两组吸痰黏膜损伤率、吸痰阻力以及护理满意度。

1.3吸痰阻力与黏膜损伤判断方式 吸痰阻力包括无、轻度、中度与重度四种类型,轻度阻力即在进行插管操作时有阻力,但是稍加用力能够将吸痰管插入目标位置且不出血;中度阻力即插管时手感阻力,稍加用力能够将吸痰管插入目标位置,但是痰液中混有血丝;重度阻力即插管时手感阻力较大,手部用较大例才能够达到目标位置,拔出痰管后鼻腔出血[2]。如果吸痰管存在血丝或者痰液中出现血丝即说明黏膜损伤。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无阻力例数、轻度阻力例数、中度阻力例数、重度阻力例数分别为35、4、2、1,分别占比83.3%、9.5%、4.8%、2.4%,对照组无阻力例数、轻度阻力例数、中度阻力例数、重度阻力例数分别为21、10、2、5,分别占比55.3%、26.3%、5.3%、13.2%,观察组吸痰阻力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中2例发生黏膜损伤,对照组中7例发生黏膜损伤,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2%(40/42),优于对照组的78.9%(30/38),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中的常见病,此类患儿呼吸道的痰液往往会导致气道出现堵塞,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此外,患儿鼻道受到炎症的影响会出现水肿、充血、变窄的表现,因此,在吸痰时常常遇到阻力,如果未采取科学的操作方式,不仅无法顺利完成吸痰,还会出现黏膜损伤的情况,严重的影响护患关系[3-4]。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

3.1在进行软化处理时,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来执行,将生理盐水置入无菌容器中,再将吸痰管置入其中加热,经过处理后的吸痰管在插入患儿鼻腔之后,受到鼻骨挤压管腔会变小,因此,可以使用直径相对较大的吸痰管,这就能够有效避免堵管问题的发生。在遇到阻力时,可以适当的将吸痰管上提,下压其前端,避免由于用力过大出现鼻黏膜损伤的问题。

3.2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需要做好宣传与教育工作,加强对患者与家长的心理疏导,让他们理解吸痰操作的必要性,取得家长与患儿的配合,在操作时,由家长协助固定好患儿的头部,避免患儿四肢乱动、口唇紧闭,并根据患儿年龄选择好吸痰管,防止吸痰管直径太大损伤患儿鼻黏膜。

因此,对于呼吸道疾病患儿,在进行吸痰处理前进行加热处理可以有效减小吸痰阻力,降低黏膜损伤发生率,该种措施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周秋玲,陈咏梅,马育霞,等.经鼻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方法研究[J]. 齐鲁护理杂志,2007,21(13):372-373.

[2]蒋超,徐丽华. ICU人工气道吸痰最佳护理实践标准研究现状及探讨[J]. 中国护理管理,2011,24(02):198-199.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篇4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5.0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5-0055-02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tis/ZHANG Xiao-ju.//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15):55-56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children with bronchitis.Method:90 children with bronchitis were selected in the study from February 2012 to February 2016.The child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n=45) and control group(n=45).The chil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 measures.The parents’satisfaction and clinical results on nursing care servic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56%,and it was 82.22%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Pediatric bronchitis; Clinical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Affiliated Shifang Municipal People’s Hospit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Shifang 618400,China

在?R床中,小儿支气管炎是由于小儿免疫力低下,使得感染支原体,继而诱发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其好发于春冬季节,常表现出咳嗽、食欲减退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小儿的健康生长[1]。综合护理是一种以护理程序为中心,全方面对患者实施合理、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从而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质量。为了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患儿的影响,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90例患儿临床护理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产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接诊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中9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为0.3~2.5岁,平均(1.3±0.5)岁;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0.1~2.4岁,平均(1.6±0.3)岁。所有患儿经通过专家对其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均与小儿支气管炎临床诊断标准相一致。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住院期间接受治疗患儿均给予抗生素、止咳、祛痰等药物进行治疗,根据患儿实际病情给予雾化吸入。临床护理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保持病房安静舒适,保证患儿睡眠质量,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营养均衡,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疾病的恢复。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指导,具体做法如下。(1)心理护理:针对病情严重的患儿,由于抵抗力弱,导致患儿耐受性差,心理上难免会出现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可利用玩具、有趣的儿童教书营造欢快的环境,以便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家属也会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应主动与家属进行交流,给予关怀和安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将疾病的内容和治疗措施以及护理操作目的告知家属,并将医院内的设施、环境等详细介绍给家属,消除家属的不良情绪。保证病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消毒,防止感染。(2)病情观察:由于小儿年龄等原因,导致其无法将自身的感受简洁明了地讲述出来,因此在其住院期间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并加以巡视,按照医嘱使用心电监护仪对患儿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持续性监护,当发现患儿出现不适时立即告知医生,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3)呼吸道护理:对于表现出咳痰、咳嗽较重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睡眠质量的患儿。在护理过程中,结合患儿病情状况给予合适的体位,以便呼吸功能恢复,避免肺不张等并发症出现。定期为患儿扣背,利于深部痰液的咳出。当患儿血氧饱和度数值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采用笔者所在医院制定的调查表,以问卷形式调查,并指导家属准确地填写。评分标准:总分为100分,结合实际得分结果分为三个类型:(1)非常满意(80~100分);(2)满意(60~80分);(3)不满意(0~60分)[3]。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患儿临床症状(气促、喘憋、咳嗽)进行疗效判定。(1)显效:患儿咳嗽、喘憋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有效:患儿咳嗽、喘憋等症状有所改善;(3)无效:患儿咳嗽、气促等症状无任何变化,且病情加重[4]。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78%),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9月2014年4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120例,入选患儿均符合小儿肺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8个月7岁,平均年龄(3.50.5)岁;轻度50例,重度10例;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7个月8岁,平均年龄(40.5)岁;轻度49例,重度11例;所有患儿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湿啰音,给予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双侧肺叶呈现片状阴影,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均超过380C,咳嗽、咳痰、气促明显,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用药、病情观察等。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方法如下。

1.2.1环境护理:患儿入院后,责任护应热情迎接,主动做自我介绍,并详细讲解病区环境、住院事宜,病房温度应控制在220C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避免空气过于干燥,引起呼吸道不适,相对湿润利于分泌物的稀释、排出。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干净,床铺平整,阳光充足,空气流通,避免对流风,对体温偏高的患儿应特别注意保暖,保证患儿睡眠充足,每天固定消毒,为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应减少陪护人员及探视人员,对患儿进行各项检查、护理操作时,应尽量集中进行,避免患儿过于频繁哭闹增加脑缺氧以及心脏负担。对急性期和恢复期、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的患儿应分开病房,以免交叉感染,在进行诊治护理操作时,注意消毒隔离,每人一根止血带,每人操作后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

1.2.2高热护理:小儿肺炎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所谓的三分治、七分养,因此,护理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加强宣教,告知患儿家长在高热期间避免穿过多的衣物,若患儿出汗量过大,应马上更换干衣物或立即干毛巾擦拭,保持皮肤干爽舒适,若患儿高热无汗,则给予冰袋或湿毛巾擦拭额头,降低体温。体温下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避免骤然下降,对机体造成损害。

1.2.3心理护理:小儿病房应保持环境温馨,墙壁色彩图案鲜艳,亮丽,让患儿视觉感官自觉兴奋,患儿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环境下,本身存在恐惧。加之注射、吃药带来的痛苦,患儿形成条件反射,一见穿白大褂的就哭,因此,护的工作服应以粉色、淡蓝色或浅绿色为宜,在治疗过程中,护应充满童心、爱心,态度和蔼可亲,动作轻柔,技术娴熟,手法稳健,让家长产生信赖,取得积极配合,减少医患纠纷。消除患儿的紧张情绪、家长的抵触情绪,满足患儿及其家长的合理要求,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1.2.4保持呼吸道通畅:小儿肺炎,患儿呼吸道痰液薪稠过多,容易阻碍呼吸道通畅,严重的可引发窒息,因此,护应加强拍背护理,拍打背部,有利于减少肺疲血,促进炎症吸收,告知患儿家属有效拍背的方法,在进行雾化过程中,避免自行调试机器,在吸氧过程中,避免自行调节氧流量,可将床单位调至头低脚高位,利于痰液引流,对痰液较深不易咳出者,可遵医嘱给予吸痰。在进行吸引操作时,动作要轻柔迅速,每次吸引不超过15s,吸引时,着重注意心电监护患儿生命体征,发现心动过缓,应立即停止操作,必要时,应立即行人工呼吸。

1.2.5饮食护理:小儿肺炎机体高热代谢过于旺盛,因此,高热过后应及时补充高热量食物,多补充水分,加快病情康复,对不爱喝白开水的患儿可给予维C橙汁进行水分补充,高热过后的患儿以及处于高热期的患儿,大多没有食欲,进食量较少,因此,多给予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避免消化不良,诱发呕叶,增加患儿不适感。护应加强对家长的喂养宣教,避免喂养不当加重病情,以七分饱为宜,避免过饱饮食导致的胃部不适,或积食导致体温不降,影响疾病康复。对病情危重,不能自行进食的患儿,遵医嘱给予鼻饲,鼻饲时要注意温度适宜,灌注食物、药物、水时应缓慢,避免咳呛,保持导管通畅,宜少食多餐,保持胃管清洁,每周按时更换。

1.2.6输液护理:对1岁以内的患儿选择额头部的血管为佳,此处血管清晰、明显,走行较直,利于固定,能有效避免患儿翻身导致针头滑脱。在每次进针时,应采取保护性扎针技巧,利于今后再次穿刺,护应具备娴熟的技能,降低患儿痛苦,增加家属信赖,输液速度不应超过30滴/min,入量过快可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还可导致呼吸加快,代谢增加,机体消耗增多,引发不良反应。对一些比较特殊的药物,应避免外渗,以防局部皮肤组织发生坏死或静脉炎。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现配现用的原则,避免放置时间过长,静脉用药引发不良反应或药物效果降低。输液过程告知患儿家属避免自行调节输液速度,以免诱发意外,掌握好入量,详细介绍药物作用、注意事项,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1.2.7密切观察病情:对病情较重的患儿,应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若患儿突然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加快,心率超过160次/min,应立即将输液速度调慢,呼叫值班医生,准备抢救车、抢救设备,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肌张力变化,观察患儿是否存在腹胀、便血等症状,避免患儿诱发急性胃肠道出血。

1.2.8健康教育:告知患儿出院后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根据天气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对体质偏弱的患儿,必要时给予接种各种预防流感的疫苗,对易患呼吸道疾病的儿童,应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出汗着凉,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习惯,避免病从口入。1.3统计学方法:两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篇6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小儿危重患儿中随机选取120例,其中男患儿64例,女患儿56例。年龄5个月-10岁,平均年龄(5.43±2.37)岁。病程2天-3个月,平均病程(13.24±5.52)天。所有患儿根据临床症状,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被明确诊断为小儿危重疾病,其中重度感染4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0例,休克18例,脑疝17例,应激性溃疡8例。随机将这120名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人,男患儿33人,女患儿27人,平均年龄为(5.98±2.16岁),平均病程为(12.47±4.73)天,重度感染2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休克9例,脑疝8例,应激性溃疡4例;对照组60人,男患儿31人,女患儿29人,平均年龄为(6.28±2.41岁),平均病程为(14.07±4.53)天,重度感染2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休克7例,脑疝9例,应激性溃疡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患病类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故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我院儿科常规小儿危重病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首先采用第二代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即APACHEⅡ评分法)对小儿危重患儿进行病情疾病评估,参照患儿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分[2]。评分数越高表示患儿病情以及预后越好,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选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于评分≤70分的患儿采用特殊护理方法,加强护理干预,随时准备急救;70-90分的患儿采用重点护理措施,对患儿加强管理看护;≥90分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护理评分与患儿疾病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的关系、患儿临床护理效果:显效:患儿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等)恢复正常,饮食正常,脱离生命危险;有效:患儿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但不稳定,饮食一般,未完全脱离生命危险,需要继续看护;无效:患儿生命体征未能恢复正常,饮食差,未脱离生命危险甚至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以上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用x表示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评分法的不同分数段发现,评分数≤70,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较高,而评分数≥90,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较低(P<0.05)。说明评分越低患儿的病情越危重,需要更加谨慎和专业的护理,详情见表1;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6.67%,而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干预指导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护理有效率,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篇7

关键词 哮喘 儿科护理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患,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可引起气道缩窄,造成反复发作的哮喘、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但症状可自行或经治疗缓解。 它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哮喘发病与季节有密切的关系,当气温、湿度、气压和(或)空气中离子等改变时可诱发哮喘,故在寒冷季节或秋冬气候转变时较多发病。自2007年7月~2008年4月,收治哮喘患儿共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1~14岁,其中1~6岁患病较高,达68%左右。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见有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男孩多于女孩。入院时轻重不同,有咳嗽、喘憋、胸闷,有的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大汗、口周发绀明显、被迫端坐。立即吸氧、泵雾化紧急处理,建立静脉通道。现将对收治病例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护 理

①雾化吸入和方法:操作时取坐位,使雾化的口含管和气道平直,口含适用于3岁以上的患儿,面罩适用于2岁以下的患儿,雾化时均匀呼吸,不可过度吸入,以防药液大量吸入而造成喉痉挛。普米克和博利康尼混悬液泵雾化吸入,2次/日,12小时可重复1次。②气体交换受损:与支气管痉挛、水肿有关。措施:给氧气吸入,吸氧前应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遵医嘱给予泵雾化吸入治疗。采用一次性的泵雾化面罩和口含管。③舒适的改变:与哮喘发作时呼气性呼吸困难有关。措施:使患儿保持舒适的。如坐位或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尽力为患儿解除不适,并鼓励他们将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④清理呼吸道低效:与分泌聚集、咳嗽无力有关。措施:鼓励患儿做有效咳嗽,拍背协助患儿将痰液咳出,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吸入;痰多咳嗽无力者,应随时准备吸痰;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保持病室安静,避免有害气体及强光刺激,使患儿安静。⑤体液不足:与呼吸增快、摄入量减少、大量出汗有关。措施:鼓励患儿多饮水,1000~1500ml/日;遵医嘱以静脉补液,补液时注意速度,以免加重心脏负担。⑥焦虑、恐惧:与环境的改变有关。措施:为患儿安排一个舒适的病房,空气新鲜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清洁;多与患儿沟通,关心、抚摸患儿,多称呼患儿的名字,和患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⑦知识缺乏:家长对疾病知识了解不够。措施:向家长介绍过敏性哮喘的特点及发作时的护理方法。患儿应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气候变化应及时增减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在传染病流行时,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⑧潜在的并发症:有感染的危险,与细菌病毒有关。措施:哮喘患儿要住同类病室,通风2次/日,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湿式擦拭床单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感染。⑨生活护理:哮喘与某些过敏原有关,家长尽可能使患儿避开过敏原,禁止家人吸烟。如:不吃易诱发哮喘的食物,饮食宜温热、清淡、松软,可少食多餐。少吃胀气或难消化的食物,以免腹胀压迫胸腔,加重呼吸困难。家中不要养宠物,户外活动避免与花粉、动物毛屑接触等。室内不放置花草,不铺地毯,避免潮湿。雨后花粉释放会更多,因此,有哮喘病的患儿雨后避免户外活动。哮喘病是难治的慢性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严重危及患儿的健康。因此,对于年长患儿要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讲解,尽量满足患儿的合理要求。关心体贴患儿,哮喘发作时守护并安慰患儿,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儿及家属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哮喘的知识。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篇8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因支气管、肺泡炎症引起通气和换气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1],从而造成患儿发热、咳嗽、气促、肺部有固定湿罗音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导致患儿死亡,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2],严重威胁儿童的身体健康。临床常采用综合治疗,而因小儿配合度较低,所以在其治疗过程中,积极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儿的早期康复非常重要。我科自2012年9月开始应用中医疾病分证治疗仪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并配以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快了患儿肺部炎症的消散,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行中医疾病分证治疗的8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咳嗽、气促、肺部有固定湿罗音等症状,胸片显示患儿单侧或双侧肺野均有斑片状阴影,符合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43例患儿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3个月―9岁,平均(4.3±0.6)岁,病程3―7d,平均(3.5±1.3)d;对照组43例患儿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5个月―8岁,平均(4.1±0.8)岁,病程3―8d,平均(4.2±1.1)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症状、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智能通络治疗仪辅助治疗,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基础护理干预 为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营造舒适适宜的病房环境与治疗环境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做好患儿的症状、体征监测,根据患儿所感染的病原体情况进行分室居住,避免发生交叉感染状况,增加患儿负担[3]。

1.2.2心理护理干预 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来说中医疾病分证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无痛的治疗方法,治疗前护理人员应通过具体介绍,消除他们的担心与顾虑,同时通过多种方式与患儿交朋友,鼓励患儿积极勇敢的配合治疗。

1.2.3症状护理干预 支气管肺炎患儿不同程度的伴有咳嗽、痰鸣、气急及肺部固定细湿?音等症状,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情况,呼吸困难的患儿及时给氧,高热患儿及时做好降温,对于咽部肿痛、充血、化脓的患儿,合理应用抗生素或进行咽喉含片或雾化吸入治疗,减轻患儿的症状和不适,以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

1.2.4治疗护理干预 治疗前检查中医疾病分证治疗仪的性能是否正常,选取治疗部位并固定极板,选用ABE系列导药垫,特制的含有增效成分的中药经穴透入治疗专用导药垫。导药垫应保持湿润并与皮肤紧密接触,经皮脉冲靶向给药,以保持良好的导电导药性启动治疗后,调节治疗深度及输出量,同时询问、观察患者感觉,一般调节至患者能接受为止,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如果患儿哭闹明显,或者有诉说疼痛或者其他不适感,应调节治疗深度与输出量,并观察电极板下局部皮肤情况。

治疗时间固定为20分钟。治疗结束后,治疗仪发出提示音。需延长治疗时间可重复调制,如提前终止治疗,按“复位”键即可。

1.2.5饮食护理干预 小儿年龄小,加上发热、咳嗽、呼吸受阻等症状会让患儿出现食量减少或厌食等情况,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家长在饮食上多食用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鼓励患儿少食多餐,多饮用白开水,提高患儿机体的免疫力[4],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1.2.6健康教育 在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家长介绍小儿肺炎的预防、治疗及康复等有关知识,定期对患儿呼吸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出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临床疗效和临床护理满意度。

1.3.1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咯痰消失,肺部?音明显消失,X线片阴影消失;有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咯痰明显减轻,肺部?音明显减少,X线片阴影减少;无效:症状无缓解或持续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从观察结果看,实施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组别 病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3 33(76.7%) 8(18.6%) 2(4.7%) 95.3%

对照组 43 25(58.1%) 11(25.6%) 7(16.3%) 83.7%

P值

2.2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 从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看,实施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家属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7%(42/4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86.0%(37/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中医疾病分证治疗仪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是利用经皮脉冲靶向给药,突出辨证施治,经皮经穴药物透入功能,热疗功能,消炎止咳、化痰平喘促进局部组织的营养代谢和炎症吸收,有利于病灶修复[5],促进机体康复。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中医疾病分证治疗在各领域广泛应用,对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由显著疗效。但小儿由于年龄较小,治疗配合度较低,所以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篇9

【关键词】临床药师;糖皮质激素;雾化;合理用药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激素,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包括免疫抑制、抗休克及抗感染等,被广泛用于部分肿瘤及血液病、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原因所致休克、严重急性感染、结缔组织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1]。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疗效,但使用不当,极易诱发各种不良反应,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有研究[2-3]报道,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影响机体的糖代谢及脂肪代谢,诱发糖尿病或高脂血症,还可造成免疫抑制,导致消化道溃疡、细菌感染等发生。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当前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激素,因其服药方便,简单可行,不会造成患儿误吞,药效发挥更充分等特点,现被普遍用于儿科肺病的治疗[4-5]。根据卫生部相关工作要求,我院积极对相关激素类药物雾化治疗进行管理,以规范我院医师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儿科呼吸道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儿科呼吸道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患儿50例,女患儿40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64±1.42)岁;疾病类型:哮喘3例,支原体肺炎12例,急性支气管炎66例,其他9例。对照组中男患儿51例,女患儿39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45±1.62)岁;疾病类型:哮喘5例,支原体肺炎10例,急性支气管炎68例,其他7例。两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对比无明显差异,均有P>0.05。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入选病例均经家属同意,同时签署书面同意;②患儿均在开具医嘱处方的前提下用药。排除标准:①合并癫痫的患儿;②有手术史的患儿;③合并有其他呼吸道器质性疾病的患儿。1.3方法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及内科护理干预,仅按照临床常规流程医治,不予以临床药物监督指导。观察组患儿同时加以药师干预,具体如下:①用药知识理论培训。定期选派临床药物对儿科医护人员进行理论学习,每次学习课时不低于30min,主要针对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的临床适应证,治疗方案的作用机制,超声雾化、滤网式雾化、射流雾化等各种给药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雾化器的使用方法,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的配伍禁忌等。②加强医嘱审核及医嘱监督的力度。对每一张用药处方进行审核,一旦出现不合理用药现象,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交流,以确保用药疗程合理、剂量合理、配伍正确、用药符合适应证等。③一对一指导。对患儿家长进行详细的药物治疗指导,提升家长对雾化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若患儿有痰,先让护理人员协助患儿排痰,告知患儿家属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前,应先口腔内及鼻腔内的分泌物及时清除,同时告知患儿家属在患儿进行雾化治疗前1~2h禁止进食,避免雾化吸入诱发呕吐的发生。在患儿进行雾化治疗时,指导其采取侧卧位、半坐位或坐位等体位,每次雾化时间约为15min,以达到最佳的雾化治疗效果。对于哭闹的患者以及口鼻发绀的患儿,应待患儿哭闹停止后再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待雾化吸入治疗结束后应将口鼻附近聚拢的水珠擦拭干净。④不良反应处理。全程观察患儿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对出现包括声音嘶哑、合并真菌感染等不良反应时,及时上报,并予以口腔护理,必要时予以抗真菌干预。1.4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糖皮质激素雾化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5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有数据处理及数据分析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糖皮质激素雾化药物合理使用情况比较观察组患儿糖皮质激素雾化药物使用的配伍正确率、符合用药指征率、用药疗程合理率、剂量合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2.2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当前临床治疗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的常用药物,具有安全性相对较高、全身不良反应小、局部浓度高等优点。哮喘、支气管炎、气管炎、呼吸道感染等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上多采取对症处理。相较于传统的药物治疗,雾化吸入治疗的起效时间更短,药效更高,用药剂量更小,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它是过敏性、喘息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若不能正确掌握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及雾化吸入的方法,用药不当时极易影响雾化吸入的治疗,甚至可诱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6]。有研究[7]报道,用药不合理仍是当前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的常见问题。部分病例虽然具有用药指征,但长期应用长效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有学者[8]建议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应选择中、短效制剂,并尽量缩短用药疗程,同时尽量使用最低剂量。研究[9]显示,氢化泼尼松、布地奈德属于中短效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毛细支气管炎、儿童喘息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研究[10]报道,用药剂量不适宜是糖皮质激素类雾化治疗的常见问题。当前关于儿童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有学者[11]认为,对于糖皮质激素剂量的衡量应以年龄为主,体质量为辅为原则。临床药师干预的最终目的是使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的临床应用符合下列原则:①符合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的应用指征;②用药方案合理,不存在剂量过大、用药疗程过长、配伍错误等;③雾化器的使用方法正确;④可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2-13]。本研究中首先加强学习,提高临床药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以提高临床药师的权威性。同时定期组织临床药师参加学习,主要进行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相关知识的业务培训,提高临床药师对雾化药物用药指征、给药方式、配伍禁忌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同时加强对临床医师的监督,使临床医师能明确用药的规范性。同时以一对一形式,对患儿家属的用药情况进行指导,及时纠正患儿家属在应用雾化吸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治疗的合理性、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对临床处方的监察力度,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以进一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糖皮质激素雾化药物使用的配伍正确率、符合用药指征率、用药疗程合理率、剂量合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临床药师干预可有效提高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综上所述,在儿科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使用过程中应用临床药师干预,可有效促进药物的规范应用,并能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尉耘翠,贾露露,张萌,等.儿科医师对哮喘控制类用药——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用药选择及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评价的调查[J].中国药房,2019,30(3):408-412.

[2]陈银清,杨成密.临床药学干预对儿科糖皮质激素类雾化药物合理使用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13(12):44-47.

[3]马丽,雷丹.我院糖皮质激素处方专向点评及帕累托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31):116-118.

[4]吕小翠.糖皮质激素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合理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20):4-6.

[5]洪磊,林志强.本院2017年上半年门诊糖皮质激素处方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6):106-108.

[6]曹桂萍,王玉龙.我院2016年儿科门急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10):253-255.

[7]孙岩.我院临床药师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医嘱点评的实践[J].天津药学,2018,30(3):49-50.

[8]黄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药误区及合理用药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10):243-244.

[9]杜平.我院门诊儿科糖皮质激素合理使用情况分析[J].海峡药学,2017,29(8):237-238.

[10]庞玺振.临床药师对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个体化药学监护服务内容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9,(14):68-69.

[11]张跃川,李迎春,王雅君.家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2):121-122.

[12]谷雅君.根据糖皮质激素对血糖的影响分析临床药师药学监护服务内容[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2):161-162.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篇10

【关键词】 婴幼儿肺炎;护理干预;患者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9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41-02

婴幼儿肺炎是由不同致病原或者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重症肺炎的死亡率极高,以被卫生部列为婴幼儿重点防治四病之一(肺炎、腹泻、贫血、佝偻病)[1]。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加重以外,还会出现循环、神经和消化系统受累的表现,病情危重,如不及时处理和救治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笔者现将婴幼儿肺炎67例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67例婴幼儿肺炎的患儿进行分析讨论,男33例,女34例,年龄34天-5岁,病程4天-24天,其中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2例,脑水肿的1例,腹泻的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33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34例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儿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气促为主要症状,起初为干咳,随之可有痰。患儿全身症状较明显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点头呼吸、口唇甲床紫绀的临床体征。出现重症合并心力衰竭。合并心功能不全、心衰的临床表现[2]:①心率突然增快,幼儿>180次/min,婴儿>160次/min,此症状不能用体温升高及呼吸困难解释;②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呼吸明显增快,频率>60次/min,此症状不能以呼吸系统疾病解释;③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口唇甲床重度紫绀、烦躁不安的症状,经吸氧治疗不能缓解;④心脏出现奔马律或心音低钝,彩超提升心脏增大;⑤尿少、颜面四肢浮肿、肺部罗音加重,少数出现颈静脉努张。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3.1 基础护理干预 观察组的患儿要保持病室环境的整洁舒适,定时空气流通,适合患儿休息保持室内温度在18-22℃,室内湿度应保持55%-60%,减少环境的细菌菌群,每日空气消毒一次,物品表面每日进行消毒液擦拭两次。避免交叉感染,将急性期与恢复期的患儿进行分开病室,进行呼吸道隔离,减少探视人员,尽量减少患儿活动,使患儿保持安静,以减少机体耗氧量。

1.3.2 呼吸功能护理干预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当患儿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口唇甲床严重发绀时以及周身出现紫绀、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症状时立即给予吸氧,一般氧流量在0.5-1L/min,氧浓度不能超过40%,可以给予35%-50%的乙醇进行湿化[3],适当的增加给氧浓度,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用氧装置:如鼻导管、头罩或面罩进行氧疗,当患儿出现喘憋严重、躁动不安时,可遵医嘱给予镇静药物治疗。以减少患者活动量,降低机体的耗氧量,减少回心血量,控制心衰的严重发展。

1.3.3 药物护理干预 在为患儿使用洋地黄药物治疗心衰时应严格按医嘱进行给药,剂量要准确,用药前要测量脉搏,如婴幼儿低于100次/min,儿童低于60次/min时应通知医生停止用药[4]:①遵医嘱正确使用强心药物,用药同时监测心率以及心律,如患儿出现心率失常、心率过慢以及呕吐等反应时,应停药,洋地黄药物使用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防止发生洋地黄中毒,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②使用速尿后应密切观察并记录患儿的24小时尿量,同时注意预防低血钾并发症的发生;③出现脑水肿现象,应用甘露醇,因甘露醇是高渗性脱水剂,对皮肤刺激性较强,在静点时应避免渗漏,用药后随时观察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缓解情况。

2 结 果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在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后患儿的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 论

婴幼儿肺炎属于临床中难治性肺炎,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生全身的炎症反应,肺部常会累积肺炎以及肺不张严重时出现胸腔积液。婴幼儿发病常伴有多器官以及系统的损害比较严重。护理人员必须提高对婴幼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的掌握,并进行有效的防治和控制疾病发展的正确处理。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患儿的病情得到改善和调整,提高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儿的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 许东梅,王勇.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2):275.

[2] 曾玉璞.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10(7):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