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十篇

时间:2023-10-30 17:57:04

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

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篇1

呼吸是人体生命体征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供给人体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呼吸与人的生命同始终,从新生儿的第一声哭啼,到生命终结时的最后一声叹息,人无时无刻都在呼吸;同时,人体新陈代谢又是无氧储备。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约有4200毫升血液,血氧含量约为840毫升,仅供身体使用3分钟左右。

呼吸是人体获得氧气的唯途径。但人体在一天24小时的呼吸量并不是恒定的。睡眠医学已证实,正常睡眠时无梦睡眠和有梦睡眠交替进行,身体在神经和内分泌的调控下,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兴奋与抑制也发生交替变化,呼吸节律变得慢又不稳定,肺通气量降低,血氧含量减少。身体如存在有潜在的疾病,夜间睡眠中容易发作。病理性睡眠时,如睡眠时打呼噜,或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由于身体病理生理的变化,更易出现肺通气量降低,血氧含量显著下降,使体内组织器官和细胞处于缺氧状态。大脑和心脏对缺氧极为敏感,如果脑供血和供氧完全中断,在8-15秒内人就会丧失知觉,4-6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因此,睡眠呼吸综合征患者容易出现夜间脑梗塞、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急性肺水肿、心功能减退和心衰,导致夜间猝死。

睡眠打呼噜(鼾症)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对姐妹病,其中又以后者危害最大。下面详细给读者介绍打呼嗜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定义、诊断和并发症,使大家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全面了解,及早诊断和治疗。

鼾症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

睡眠医学证实:鼾症中憋气型打鼾、习惯性打鼾和中、重度鼾症病人,20%-27%伴有呼吸暂停。鼾症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初期阶段,二者属于同一疾病的不同时期,鼾症出现得越早,睡眠呼吸暂停发生越早,病情越严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以睡眠中呼吸反复停顿为主要特征的系列症候群,又称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主要通过多道睡眠呼吸仪监测呼吸暂停或出现低通气指数(即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与低通气次数)。呼吸暂停是指口鼻气流每次停顿≥10秒钟;低通气即通气不足。是指口鼻气流信号强度下降50%以上,持续时间10秒钟以上,同时氧饱和度较基础水平下降4%以上。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呼吸每小时停顿次数≥5次;2,或成人7小时的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累计≥30次。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分型、原因和特点

通过多道睡眠呼吸仪监测,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分3种类型。

①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指由于大脑的呼吸中枢功能障碍或支配呼吸肌的神经病变,造成睡眠呼吸暂停。常见于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肿瘤、脑炎和心衰等疾病。这类睡眠呼吸暂停大多没有鼾声或鼾声很轻,不引起人们重视,但对健康的危害更大。

②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为睡眠呼吸暂停最常见的类型,占90%以上,主要由于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有明显打鼾。

③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既有中枢型呼吸暂停又有阻塞型呼吸暂停。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并发症

打鼾与睡眠呼吸暂停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一种严重的源头性疾患,易引发下列多种疾病――

心血管系统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减退和心衰、夜间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夜间猝死、脑卒中等。

呼吸系统疾病:咽炎、急性肺水肿、夜间哮喘、呼吸衰竭等。

神经系统疾病:夜间多动症、过度嗜睡、癫痫、脑梗塞、脑出血、痴呆症等。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血液系统疾病:血液黏度增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夜间多尿症、尿蛋白、阳痿、障碍。

精神心理疾病: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性格异常、行为怪异、躁狂症、抑郁症。

消化系统疾病:胃食道反流病。

其它:操作性意外事故,如交通事故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目前解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病机制,是“上气道开放和关闭力平衡理论”。正常情况下,人的气道就像是“翘翘板”的两头,维持咽喉气道扩张的肌肉活动大于咽喉气道塌陷的肌肉活动,有利于气道维持开放状态,气流通畅;相反,维持咽喉气道塌陷的肌肉活动大于咽喉气道扩张的肌肉活动,气道维持闭合状态,气流不通畅。

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特点

①有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病史,或反复发作的急性扁桃体炎病史:②睡觉时张口呼吸、鼾声粗响不畅,或憋气(呼吸暂停)、憋醒易惊、遗尿、易怒:③学龄儿童可有头痛、乏力、嗜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佳;④双侧扁桃体肿大:⑤体态多肥胖、瘦小。

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篇2

[关键词] 肺功能;呼吸系统疾病;儿童;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a)-0182-02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在儿科所有疾病中占首位[1],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约为60%[2]。目前,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也与日俱增,使得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3]。肺功能检查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手段,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疗效评估及预后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够客观地反映气道内病理改变及其程度,同时可间接反应气道的生理功能,从而为呼吸系统疾病检查提供有效可靠的依据[4]。目前,国外已将肺功能检查作为呼吸道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疾病的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评估[5]。但国内对于肺功能检查的研究较少,尤其对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该研究选取2005年1月―2012年1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儿童为研究对象,统计肺功能检查异常情况,以了解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在该院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治疗的患儿共1 9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1 107例,女性患儿853例,男女比例是1.3:1;年龄在6~14岁之间;按照疾病类型分类,支气管肺炎1 018例,支气管炎237例,毛细支气管炎 287例,支气管哮喘200例,上炎30例,先天性喉喘鸣11例,支肺炎合并肺不张 9例,右下肺炎9例,咳嗽变异性哮喘14例,喉炎27例,其他108例。

1.2 研究方法

仪器采用由德国耶格Masterscope Apspro制造的肺功能仪,检查指标是Vt(即潮气量)、FEV1(即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FVC、IOS强迫振荡气道阻力、FVC、MVV(即最大每分钟通气量)、MEF25-75%(即用力呼气25%~75%流速)、一口气弥散法测残气量、残总比,弥散功能、PEF呼气峰流速等,其中PEF是一项最有意义的检测指标,其和年龄、身高、体重及胸围等都相关,特别是和身高关系最为紧密.肺功能检查由肺功能室的专业人员进行检查,所有病例都通过进行正确的相关呼吸培训,均能正确的掌握肺功能检查中吹起的方法,并测定与记录被检查者的身高,体重以及年龄与初步诊断等一般资料,从上述资料中估算出患者的预计值,再和实测值进行比较.患者检查时采取坐位、含口嘴、夹住鼻腔、连续测量3次、通过电脑自动分析数据、专业人员填写诊断报告、打印报告,并统计肺功能检查异常情况。

1.3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通过肺功能检测发现,不同呼吸道疾病的肺功能特征表现不一,各指标的阳性率间也有多差异,其中,纳入研究的1 960例患儿中,以支气管肺炎患者居多,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改变、总气道阻力增高和功能残气量改变,但根据临床症状的差异,如阻塞或者实变,其肺功能检测也显著变化;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患儿多以小气道阻力增高为特征,其阳性率分别为58.3%、44.0%、64.0%;以大气道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喉喘鸣和喉炎,其阳性率分别为29.6%、27.3%,较其他呼吸道疾病患儿显著升高;对于肺不张患儿,其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总气道阻力升高及功能残气量异常,这与其病理改变密切相关;此外,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多表现为功能残气量改变,同时伴有小气道阻力增高。

3 讨论

对于儿童肺功能检查而言,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进行了报道,随后的60~70年代报道逐渐增多。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肺功能检查也逐渐精确化和简单化,在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价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估测预后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已成为诊断呼吸系统疾病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6]。在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早期,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从而确定气道病变,尤其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密切相关。目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是由于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肺功能检查在诊断哮喘中的重要性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导致对哮喘不能做出及时的诊断,使得众多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造成了临床上通常应用大量的抗生素以及止咳药物等来治疗,临床效果不但不佳还延误了病情。

该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肺功能检测发现,不同呼吸道疾病的肺功能特征表现不一,各指标的阳性率间也有多差异,其中,纳入研究的1 960例患儿中,以支气管肺炎患者居多,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改变、总气道阻力增高和功能残气量改变,但根据临床症状的差异,如阻塞或者实变,其肺功能检测也显著变化;毛细支气管炎、哮喘患儿多以小气道阻力增高为特征;先天性喉喘鸣和喉炎以大气道功能异常为主要特征;肺不张患儿主要表现为小气道阻力增高、总气道阻力升高及功能残气量异常;此外,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多表现为功能残气量改变,同时伴有小气道阻力增高,这些都表明开展肺功能检查对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以支气管哮喘为例,其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改变是慢性炎症反应导致产生可逆性气道狭窄、阻塞与气道的高反应性,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而肺功能检查不但可以客观地反映大气道或小气道有无阻塞,还可以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者舒张试验了解气道阻塞的是否存在可逆性,进而为确诊哮喘提供客观依据[7]。目前,临床上对于诊断哮喘很多仅依靠临床表现,没有客观的指标支持[8]。虽然肺功能检查对呼吸道疾病尤其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由于医务人员及患者对于肺功能检查的临床重要性尚未有引起重视,延误了呼吸道疾病尤其哮喘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呼吸道疾病患儿的肺功能检查力度不够,这可能与患儿客观依从性差及医生、患儿家属对于肺功能检查的临床重要性认识不足有关。

综上所述,肺功能指标能够反应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特征,从而通过肺功能检查能有效诊断不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从而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治起到促进作用。因此,临床医师尤其是儿科医生以及患儿家属应重视肺功能检测,以提高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使儿童呼吸道疾病得到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朱春梅,陈慧中.婴幼儿肺功能检测[J].中国医刊,2009,44(9):9-12.

[2] Amold JH.Measurement of the alveolar deadspace are we there yet[J].Crit care med,2001,29:1287-1288.

[3] 余泽明,宋丰贵,李建华,等.应重视肺功能检查在呼吸统疾病诊治中的地位[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26(4):69-71.

[4] 陈一芳,考验,忻学英,等.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4(4):365-367.

[5] 张皓.儿童肺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4):365-367.

[6] 华山,魏 ,吕敏.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诊治中的意义[J].小儿急救医学,2005,12(5):370-372.

[7] 陈一芳,考验.肺功能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2005,34(4):365-367.

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篇3

【关键词】 重叠综合征; 常规治疗; 双水平气道正压系统呼吸机治疗

Clinical Research of Double Horizont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the Treatment of Overlap Syndrome/XU Li-xin, FENG Tang-gui, LI Hong-xiao.//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31):033-036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double horizont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the treatment of overlap syndrome. Method: 30 patients with overlap syndrome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15) and treatment group(n=15).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dded with double 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system (BiBPAP), the treatment effect breathing machine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 Obvious complications were not seen from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the sleep state, blood gas analysis and lung function improve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Overlap syndrom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Double the level of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system ventilator therapy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dezhen City, Jingdezhen 333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1.0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均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且发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国外将COPD合并OSAS称为重叠综合征(OS)。大约10%的OSAS并有COPD,而30%~40%COPD合并OSAS。研究表明,由于重叠综合征患者日常睡眠状态下同时发生上气道及下七道阻塞,易发生夜间严重低氧血症伤害患者身心健康,经单纯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并未获得理想效果[1-2]。因此,本文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重叠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于2013年6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收治的30例重叠综合征住院治疗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68±5)岁。所有病例参照2003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治疗指南和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指南或2012年COPD全球策略修订版。将30例重叠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治疗前血气指标、肺功能及夜间多导睡眠(PSG)监测结果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重叠综合征患者给予抗感染、解痉、祛痰、平喘、氧疗、呼吸兴奋剂等常规临床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水平气道正压系统(BiBPAP)呼吸机联合治疗,将仪器设定为自主定时模式(S/T),呼吸频率以12~14 次/min为预设值,吸气末气道正压(IPAP)设定为12~18 cm H2O,呼气末气道正压(EPAP)设定为4~6 cm H20,鼻罩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如鼻面结构、大小等)选择合适规格,双水平气道正压系统应每天连续治疗8~14 h,保持患者机体中血氧饱和度检测值≥90%,氧流量1~3 L/min,治疗时仪器中均配备恒温湿化装置,待每日双水平气道正压系统治疗完成后,其余时间应继续实施鼻导管吸氧治疗措施。两组重叠综合征患者均持续给予7~14 d治疗为宜,治疗期间若患者病情恶化则立即中转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治疗。记录两组重叠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状态(最长呼吸暂停、平均呼吸暂停指数、呼吸暂停指数)、血气分析检测值(最低血氧饱和度、pH、PaCO2、PaO2)、肺功能(FEV1、FEV1%预计值、FEV1/FVC)变化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30例入选患者都完成所有常规治疗及呼吸机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治疗组治疗后睡眠状态、血气分析结果及肺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检测结果比较(x±s)

组别 最长呼吸

暂停(s) 平均呼吸暂

停指数 呼吸暂停

指数

对照组(n=15) 治疗前 112±12 40±10 44±14

治疗后 104±8 30±14 38±10

治疗组(n=15) 治疗前 110±10 42±12 45±12

治疗后 12±4* 10±2* 5±0.4*

*与对照组比较,P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结果比较(x±s)

组别 FEV1

(L) FEV1%预计

值(%) FEV1/FVC%

(%)

对照组(n=15) 治疗前 1.26±0.25 46.28±8.22 51.78±6.89

治疗后 1.35±0.40 51.27±7.49 53.98±7.21

治疗组(n=15) 治疗前 1.28±0.31 47.30±7.88 52.20±7.14

治疗后 1.60±0.22* 60.10±8.12* 68.88±8.94*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Pauwels等[3]研究可知,工业化国家中,成人COPD发病率与年龄呈显著相关性,即年龄越大则该病发病率越高,患者年龄大多为50岁以上,且65岁以上吸烟人群COPD发病率高达50%[4]。OSAS是临床常见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疾病类型,由Zamarron等[5]研究可知,50~70岁人群中该病发病率为6.8%。因此提示50岁以上人群同时患有COPD、OSAHS疾病几率较高,OSAHS患者中约10%合并出现COPD,而COPD患者中30%~40%合并出现OSAHS,且COPD病情越重,则患者并发OSAHS的机率越高[6]。研究表明,OSAS是引发高血压、肺心病、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还损害内分泌代谢、神经、泌尿生殖、血液、眼、耳鼻喉和口腔等多个器官系统[7-9]。COPD与OSAS均可引起患者睡眠功能的紊乱,而在临床中常常忽视了患者并发OSAS疾病的存在,近期有研究发现未经适当治疗的OS组患者,各种原因导致的病死率高达42.2%,明显高于仅患COPD组24.2%,而并发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的最常见原因[10]。有研究表明心血管病合并有OSAS的,OSAS严重程度与心血管病死率呈正相关[11]。OS的患者可因两种疾病相互影响而加重,从而更容易导致严重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使得肺心病的发生率更高,甚至呼吸衰竭,导致死亡率明显增加[12]。OS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特点为上气道、外周气道同时存在阻塞增加气道阻力[13],导致睡眠时易出现低氧血症及反复的上气道阻塞等异常情况,且COPD疾病加重机体缺氧状态及高碳酸血症严重程度,患者最终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经鼻罩、面罩等措施给予吸氧治疗并不能够获得满意疗效,提示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时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上气道闭陷情况。以往主要通过手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创治疗改善患者病情,但有创通气禁忌证及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新型方法,可使患者气流阻塞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呼吸暂停、低通气等异常情况随之缓解,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情况得到好转或消失。此外,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治疗重叠综合征患者除改善其通气状态外,还可使肺动脉高压有效降低,利于减轻右心负荷并治疗右心衰。研究表明,对机体吸气相、呼气相提供不同水平正压通气可增加潮气量,减少机体所需呼吸功及耗氧量,减少上气道组织塌陷发生率,使机体中气体分布、通气分布、血流分布情况得到改善,由于对CO2重复呼吸进行有效预防,因此可显著减少死腔,改善机体中已存在的CO2潴留情况,达到显著的气道湿化及漏气补偿作用。重叠综合征患者实施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时可根据其实际情况调节接氧管及氧浓度随意控制,是此类患者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13]。本文研究可知,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联合治疗,有利于开放上气道及下气道,使其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机体pH值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效果优于仅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研究表明,实施BiPAP治疗时,患者吸气相获得较高支持压力(PSV),而呼气相则获得较低支持压力(PEEP),此举即可使机体完成吸气运动时开放气道,又可满足机体吸气所需通气量,还可显著降低肺泡萎陷及上气道陷闭发生率,最终达到肺开放及氧合目的,避免呼吸作用将机体中CO2排出时受阻[14]。本研究治疗组重叠综合征患者经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后,其肺功能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研究表明,人体夜间实施卧位入睡时,由于膈肌将向头侧发生移位,因此将导致功能残气量(FRC)、补呼气量(ERV)下降,且肥胖OSAS患者腹腔内压上升,降低机体膈肌代偿功能,入睡时通气量则随之下降[17]。重叠综合征患者机体呈睡眠状态时,由于上气道、下气道同时发生阻塞作用,经氧疗后无法获得满意疗效,反而可能加重夜间机体呼吸紊乱程度,甚至延长呼吸暂停事件持续时间及增加其发生频率,最终加重CO2潴留。实施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时,可分别设置吸气压及呼气压,患者入睡时可增加机体潮气量并改善通气血流比率(V/Q)失调状态,使机体呼吸肌疲劳情况获得有效缓解:在清醒状态下提供低呼气压可对气道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进行有效抵抗,降低小气道陷闭发生率;睡眠时提供高呼气压则可对上气道阻塞状态进行有效抵抗。本文中治疗组15例重叠综合征患者入院后均积极给予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患者PaCO2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若医院及重叠综合征患者自身条件允许,应首选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治疗,同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适当氧疗,可有效改善机体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Young T, Palta M, Dempsey J, et al. The occurrence of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among middle aged adults[J]. N Engl J Med,1993,328(1):1230-1238.

[2] Chaouat A, Eeitzenblum E, Krieger J, et al. Associ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sleep apena syndrom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5,151(2):82-87.

[3] Pauwels R A, Buist A S, Ma P, et al.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executive summary[J].Respir Care,2001,6(8):798-825.

[4] Louw S J, Goldin J G, Joubert G. Spirometry of healthySouth African men. Part I. Normative values[J]. SAfr Med J,1996,86(7):814-819.

[5] Zamarron C, Gude F, Otero Y, et al. Prevalence of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and sleep apnea in 50- to 0-yearoldindividuals. A survey [J]. Respiration,1999,66(4):317-322.

[6] Chaouat A, Weitzenblum E, Krieger J, et al. Associ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sleep apnea syndrom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1995,151(1):82-86.

[7]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195-198.

[8] Lam B, Lam D C, Ip M S. Obstructive sleep appoea in Asia[J]. Int J Tuberc Lung Dis,2007,11(1):2-11.

[9]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写作组.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11):812-820.

[10] Marin J M, Soriano J B, Carrizo S J, et 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the overlap syndrom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0,182(3):325-331.

[11] Young T, Finn L, Peppard P E, et al.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and mortality: eighteen-year follow-up of the Wisconsin Sleep Cohort[J]. Sleep,2008,31(4):1071-1078.

[12] Flenley DC.Sleep in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J].Clin Chest Med,1985,6(4):651.

[13]孔维民,王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COPD-重叠综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4):362-364.

[14] Resta O, Fo schino Barbaro M P, Bonfitto P, et al. Hypercapnia in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J]. Neth J Med,2000,56(6):215-222.

[15]刘又宁.机械通气与临床[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47-349.

[16]韩锋锋,王妍敏,黄雁西,等.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5):1776-1777.

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篇4

【关键词】猪;呼吸道病;综合征;防治措施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是一种多致病因子性疾病,它是由病毒、细菌、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及易感猪群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疾病综合征,体现在咳嗽、气喘、较高的死亡率、增加治疗成本、降低饲料转化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多发于13~15周龄和18~20周龄。

1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主要由以下两类病原引起

1.1 潜在的原发病原

常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猪支原体肺炎、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和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等多种病原体。

1.2 继发病原

主要有猪链球菌属2型、副猪嗜血杆菌病、猪肺疫、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等,是导致病猪死亡严重的主要原因。猪肺炎支原体是本病的导火线,它的存在使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等病毒以及放线性杆菌等细菌的侵袭感染更加容易。

它的发病率和猪群的饲养管理条件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包括: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频繁转群、混群,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断奶日龄不一致、没有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等。

除上述原因外,猪群免疫和保健工作不够全面、后备猪免疫计划不合理,导致猪群群体免疫水平不稳定、营养和疫病等因素造成猪群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等,都可引起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暴发和流行。

2 症状和病变

本病多爆发于6周龄~10周龄保育猪和13~周龄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通常为18周龄。发病猪死亡率为20%~90%,猪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猪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无食欲,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呼吸困难,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急性发病的猪体温升高,可发生突然死亡。大部分猪由急性变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病猪生长缓慢或停滞、消瘦,死亡率、僵猪比例升高。

哺乳仔猪以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为主,死亡率较高;生长肥育猪经常发生在13周龄~20周龄,生长育成猪表现为发热、随之出现咳嗽、采食量下降、呼吸负担加重或呼吸困难,如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猪群密度过大或出现混合感染,发病率和临床表现更为严重。

所有病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6周龄~10周龄的保育猪剖检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以及淋巴结的广泛肿大,肺出血、硬变(橡皮肺)和花斑样病变(斑驳状到褐色),个别肺有化脓灶,病猪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有些病猪有广泛性多发性浆膜炎(胸腔、腹腔很多纤维蛋白渗出,并造成粘连),有些肺部病变与猪支原体肺炎相类似,除肺部出现病变外,小部分病猪可见肝肿大出血、淋巴结、肾、膀胱、喉头有出血点,部分猪出现末端紫色。1周~3周发病的哺乳仔猪剖检可见心、肝、肺有出血性病变。

3 预防与治疗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确实需引进种猪时,应远离生产区隔离饲养三个月,并经检疫证明无疫病,方可混群饲养。尽量减少仔猪寄养,避免不同来源的猪只混群。

(2)从分娩、保育、到生长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并将保育期分为保育前期舍(3周)和保育后期舍(2周),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缩小断奶日龄差异,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能对控制本病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是简单而又最重要的控制呼吸道病的措施之一。

(3)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将卫生消毒工作落实到猪场管理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控制病原的传入和传播。由于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特别是猪圆环病毒,一般消毒剂对它不起作用,消毒时应选择新型的消毒剂,如癸甲溴铵戊二醛。

(4)满足猪群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经常检查或检测饲料原料质量,对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原料必须废弃,避免因小失大,对于受轻度污染的原料,可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或防霉剂,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

(5)调整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与猪呼吸道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可有效地控制猪呼吸道病,提高猪群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比只用药物预防更为有效。

(6)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越多,呼吸道病的发病率越高。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使猪群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干燥、卫生、洁净的环境。

(7)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做好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加强猪舍通风对流,保持舍内空气的新鲜度,降低氨气浓度,必要时在猪舍纵向安装排气风扇,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注意控制好舍内的温度,做到夏天防暑降温、冬天防寒保温,尽量使每天早晚的温差不要太大,分娩舍和保育舍要求猪舍内小环境保温、大环境通风。

(8)加强围产期(包括怀孕、哺乳和保育期)母猪及仔猪的保健工作:①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在母猪分娩前按计划完成猪伪狂犬、传染性胃肠炎、猪瘟、大肠杆菌等疫苗的注射工作,使母猪处于较高的免疫状态,为初生仔猪通过母源抗体形成天然被动免疫打下良好基础。给仔猪接种猪喘气病疫苗,可在仔猪1周龄和3周龄时各注射支原体灭活疫苗2ml,以提高猪群免疫力,降低由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病发病率,并结合药物和科学饲养管理措施,从而降低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疫病造成的损失,不少实例证明,猪气喘病灭活苗,能有效降低猪呼吸道病的发生率。 结合各猪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免疫程序,做好伪狂犬、猪瘟、蓝耳-圆环等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尽量排除能导致猪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性原因(除猪圆环病毒外),除正在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的猪群外,一般不要使用活疫苗进行免疫。通常建议使用蓝耳-圆环二联灭活苗免疫注射。②母猪进入分娩舍前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洁消毒。呼吸道病较危害较大的猪场可进行产前药物净化,在饲料中按1t饲料添加泰妙菌素125g、康地氟尔康500g,1t饮水康地通达600g,在产前产后各连用一周。 ③哺乳仔猪可采取早期隔离断奶和用药进行控制,可使用强力霉素在仔猪出生后3d、7d、21d龄分别注射1ml,对预防呼吸道疾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9)药物防治:该病重在预防,猪群发病后,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因猪肺炎支原体是重要的导火线,而细菌是造成病猪死亡严重的主要原因,有条件的猪场应定期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对猪肺炎支原体和其它细菌感染进行预防和治疗。

(10)采本场(在爆发该病时不发病)的健康老母猪或健康商品猪血清,在仔猪断奶前一周腹腔注射3 ml/头~5ml/头,有一定效果。

(11)及时淘汰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和僵猪,防止疫病传播。

参考文献

[1]莫清江.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诊治[J].北方牧业,2008(03)

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篇5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失眠;生存质量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成人于7 h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多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 s以上和每小时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大于5次。主要表现为呼噜声响亮而不规律,时断时续,声音忽高忽低,反复从睡眠中憋醒,易导致一些严重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及认知功能低下等[1]。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存质量和寿命。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07年7~10月入我院已诊断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疗养员72例,其中男56例,女16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0.7岁;体重超重48人,肥胖24人;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心血管疾病60人,无明显躯体疾病12人。随机选取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疗养员对照。

1.2测评工具①刘贤臣等编译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作为评价睡眠质量的工具[1]。PSQI可划分为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使用、日间功能障碍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1、2、3来计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值在0~21之间,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以PSQI得分≤3、4~7和≥8将睡眠质量划分为“好”、“中”、“差”三组。②方积乾教授翻译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它能够产生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另外还有两项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是作为评价生存质量量表的指标,得分按正向记,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3统计方法将资料量化后输入计算机,用Spss 11.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

2结果

2.1患病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比较(表1)

2.2 患病组与对照组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统计(表2)

3讨论

通过分析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临床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病率高达1%~4%, 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20%~40%,还会引致脑血管疾病、精神异常、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糖尿病、减退等一系列的并发症。有报道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pH失代偿,刺激中枢和心血管化学感受器,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夜间睡眠或醒后血压升高[2]。长期的睡眠呼吸暂停还会引起记忆和情绪障碍[3],有报道严重的睡眠呼吸暂停引起猝死病例[4]。因此应该重视睡眠呼吸暂停的预防和治疗,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和寿命。

参考文献

[1]初少莉,朱莹.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与心脑血管病[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5,11(2):14-15.

[2]蒋光峰,孙炜,李娜,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2004,11(3):433-436.

[3]张鹏,赵忠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28(4):25.

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篇6

【关键词】 对应分析; 死亡率; 伤病死因

1 对应分析的基本原理

当人们在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时,常常需要分析处理含有多个变量的数据问题,研究探索多元关系的复杂性。对应分析作为多元统计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核心思想是高维空间的向量向低维空间的投影,从而解释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及相关程度,有直观、简便,降低计算复杂性的优点。自20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医学、生物等各个领域。本文运用对应分析方法探讨了新疆居民伤病死因的前10种重大疾病及其在5个不同地区的居民伤病死因情况。

对应分析,也称相应分析,它是寻求样品(行)与变量(列)之间联系的低维图示法。其关键是利用一种数据变换方法,使含有n个样品m个变量的原始数据矩阵X=(xij)nm 变成另一个矩阵Z=(Zij)nm ,并使SR=Z′Z(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协方差矩阵)与SQ=ZZ′(分析样品之间关系的协方差矩阵)具有相同的非零特征根,它们相应的特征向量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对协方差矩阵SR、SQ进行因子分析,分别提取两个最重要的公因子R1、R2与Q1、Q2。由于采取的是一种特殊变换方法,公因子R1与Q1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同理,R2与Q2在本质上也是相同的,故可用dim1作为R1、Q1的统一标志,用dim2作为R2、Q2的统一标志。于是可将(R1,Q1)和(R2,Q2)两组数据点画在由(dim2,dim2)组成的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这样,便于考察变量与样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资料与方法

我们首先要确定导致居民伤亡的病种排序情况。根据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的数据(数据来源于新疆疾病控制中心),我们考察了2004年新疆5个地区男女合计的居民伤病死亡情况,得出居民伤病死亡的原因主要有10种,以及各种疾病占死亡总人数的比例,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以上10种疾病在死亡原因中占93.38%,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占到全部死亡原因的78.32%。因此分析不同地区的这10种疾病情况,对于探讨新疆居民伤病死亡的病因有着重大意义。通过整理2004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中新疆各地区的数据,我们得到表2。

3 结果与分析

对表2进行对应分析,我们首先得到其惯量和χ2的分解,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前两个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5.49%,解释了表2中数据矩阵的大部分信息,因此两个公因子表示的二维因子载荷图可以基本表达疾病与地区两属性变量间的关系。进而得到疾病因子和地区因子在这两个公因子上的因子载荷与信息量,见表4和表5。表1 死亡顺位构成表死亡顺位 疾病名称死亡人数构成比表2 新疆各地区居民10种疾病的死亡率表3 惯量和χ2的分解特征值主惯量 χ2值贡献率表4 疾病因子载荷与信息量疾病公因子1公因子2贡献率表5 地区因子载荷与信息量地区公因子1公因子2贡献率由表4可知,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与传染病(包括呼吸道结核)是各地居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表4和表5分别显示了疾病因子和地区因子在两个公因子上的载荷,以表4中的呼吸系统疾病为例,其结果可表示为:呼吸系统疾病=0.3834*Dim1+0.0961*Dim2。即在Dim1与Dim2作为纵坐标与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中,每一种疾病就是一个点,如呼吸系统疾病的坐标为(0.3834,0.0961)。疾病与地区的平面聚合图如下:图1 疾病与地区的平面聚合图由图1可以看出,和田县与1(呼吸系统疾病)和8(消化系统疾病) 在第一象限,说明这两种疾病是导致和田县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5(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6(呼吸道结核)、7(传染病(不包括呼吸道结核))和9(起源于围生期疾病)是导致莎车县与新和县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4(恶性肿瘤)、5(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和7(传染病(不包括呼吸道结核))是导致新源县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而2(心脏病)、3(脑血管病)、4(恶性肿瘤)和10(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它疾病)是导致天山区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

转贴于   4 讨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新疆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呼吸道系统疾病是导致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在南疆地区表现的非常明显。同时,我们也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等“富贵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导致居民死亡的又一大主要原因,这种情况在新疆经济最为发达的天山区表现的最为明显。而且,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这些也是导致新疆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要做好疾病防控,减少因各种疾病导致的死亡,政府加大对公共卫生投入的力度是疾病防控的关键。同时应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加强卫生人力资源培训,使在岗人员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而对待患者时,我们应正确面对患者在面对疾病时所采取的种种应对方式,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策,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就科内同样疾病患者治愈的例子现实说教给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提高患者治愈率不懈努力。

本研究运用对应分析探讨了新疆5个地区居民的死因情况。从而了解到在和田县、莎车县和新河县的居民伤病的死因情况,由于这3个县都是南疆的贫困县,其医疗卫生条件都比较差,需要提高居民的医疗卫生方面的相关知识,加强居民疾病的预防意识,从根本上减少传染病的死亡人数,同时在进行预防保健机构改革中要充分考虑到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需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包括公益性广告)和制作编译免费的结核病防治资料,不断提高全民对结核病传、防治和自身保健的知识水平,减少患病。

新源县是北疆以农牧为主的大县之一,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传染病(不包括呼吸道结核)是导致该县居民死亡的主要病因,应该加大卫生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尽量减少因损伤和中毒等外部原因造成的居民死亡,而对与恶性肿瘤的治疗不仅要从医疗设备上改进,还应该提高当地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

而天山区是医疗保险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地区,心脏病、脑血管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它疾病等“富贵病”是导致该地区居民伤病死因的主要病因,应该加强居民合理膳食和体能方面的锻炼,加强预防和治疗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等疾病的力度。

通过对新疆5个地区导致居民死亡的10种疾病作对应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出各种疾病在这五个地区的分布特征,以便对各种疾病的高发区分地区进行具体研究,从而更好地为本地区的各种疾病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晓群,编著.多元统计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95~19.

2 陶凤梅,等编著.对应分析数学模型及其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40.

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篇7

    在呼吸内科轮要二个月了,现把二个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从临床表现上来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我发现,大多数呼吸系统疾病都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哮鸣、发热、气急等表现,这些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它们有可能是感冒、支气管炎等轻症的表现,也可能是重症肺炎、肺癌等致命疾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如果不进一步检查确诊,很可能就会导致延误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待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能仅凭病人的某一临床症状或体征而想当然地作出临床诊断,而应进一步地进行必要的检查,取得确实可靠的临床资料,通过严谨正确的临床思维,慎重地作出诊断。事实上,呼吸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但归纳起来可分为感染、肿瘤及结核三类。感染疾病按病原学分又可分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肿瘤主要是肺癌,其它类疾病往往是目前原因不明或目前尝无明确归属的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都是少见病或是只需了解的疾病。

    在询问病史方面,除了需要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应该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问病史方面的特点。呼吸器官强大的代偿功能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之一,如果不对本身缺乏特异性的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就很难对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及诊断提供有用的资料,所以在问病史时往往满足于病人有什么症状,而忽视了对这些症状的进一步了解,使得临床资料缺乏应有的价值,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都有咳嗽这一临床表现,如果仅仅满足于病人有咳嗽这一症状,而不进一步的深究,这种临床资料对于疾病的诊断的作用显然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对咳嗽这一症状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弄清咳嗽的时间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是偶发性还是反复发作;其程度是轻还是重;声音的大小、频率的高低;与气候及气节的关系;是否有昼夜节律性;与体位、运动的关系等问题,通过如此的细致的了解后,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有咳嗽,但各种疾病的咳嗽仍然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为疾病的诊断及进一步检查提供有效的临床资料。

    在治疗方面,由于呼吸系统感染在呼吸科十分常见,因此在呼吸科抗生素的应用十分广泛,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关键,因此,熟悉和了解常用抗生素的适应症、体内代谢途径、毒副作用,以及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拮抗作用、配伍禁忌的有关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篇8

近年来,随着现代规模化白羽肉鸡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气候变化异常,养殖环境恶劣等因素影响,呼吸道疾病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发生情况日趋严重,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尤其冬春寒冷季节,气温较低,标准化鸡舍通风就很有问题,再加上饲养密度较大,造成鸡群呼吸道疾病多发、高发。

( 一) 流行情况

近几年,该病一年四季都发,但以冬春季节发病最为严重,造成损失最为惨重。该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以及疾病的病理变化都是非常复杂的,而且要想彻底治疗该疾病都是非常难的。

(二)发病原因

1. 饲养管理方面。

(1)温度。冬春季节,温度较低,鸡舍保温性能较差,供暖不足,可造成鸡群受凉,诱发呼吸道系统疾病。

(2)通风。目前规模化养殖密度普遍较大,寒冷季节,由于温度原因造成通风换气不足,鸡舍空气浑浊、缺氧和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将会导致呼吸道黏膜抵抗能力下降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3)湿度。冬春季节湿度较低,再加上没有有效的加湿设备,鸡舍内湿度很难达到要求,鸡舍内的灰尘及病原微生物会侵害呼吸道黏膜,造成呼吸道疾病。

(4)营养。饲养场给鸡群饲喂的饲料质量比较差,严重缺乏必要营养元素,如氨基酸、维生素等;给鸡群饮用的水质卫生不达标,细菌含量超标等。

(5)其他因素。饲养员的管理不到位,对免疫程序不了解,从而导致各种操作不正确,给鸡群接种方法不当,管理鸡群的方式错误,对鸡群没有进行定期的消毒等等,从而导致鸡群出现各种病变。

2. 病原方面。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鼻炎、支原体、大肠杆菌病等都可引起呼吸道疾病,而且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往往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相互混合感染,从而引发呼吸道综合征。

3. 免疫方面。免疫会带来或高或低的免疫反应,疫苗本身可以增加呼吸道病的病情。鸡雏的早期免疫途径,也就是免疫受体,即呼吸道的上皮细胞。一旦感染支原体,呼吸道的完整性就会受到破坏,抵抗不了病毒的入侵,造成免疫失败,然后会出现多种疾病的混感发生,即呼吸道综合征。鸡群潜在的免疫抑制病也是加重呼吸道系统病的重要因素,如传贫、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呼肠弧病毒、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IBD 等。IBD 本身就是免疫器官,受到侵害或因过早使用强毒株疫苗,会破坏法氏囊的免疫功能,使其他免疫也受到抑制,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三)防治措施

1. 饲养管理方面。

(1)温度。在大风天气和降温时,必须增加保温、取暖的措施。(见表1)

(2)通风。加强通风,保持舍内通风良好,冬季育雏应协调好通风与保温的关系。一般0 ~ 2 周龄时以保温为主,2 ~ 4 周龄时适当通风,4 周龄以后以通风为主。

(3)湿度。冬春寒冷干燥季节,湿度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尤其中后期通风加大,受外界气候影响越来越大,但是还是需要采取喷雾、洒水等方式对鸡舍进行加湿。(见表2)

(4)营养。保证饲料营养平衡,使用优质全价的饲料,杜绝霉变。保证鸡群饮水充足干净卫生。

(5)免疫。实行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病毒性因素所造成的损失较大,必须靠免疫来控制,所以一定要做好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的免疫。对于白羽肉鸡的免疫程序要坚持“弱毒苗+ 灭活苗”的原则,弱毒疫苗能提供局部黏膜免疫,早期、快速、广泛的建立起阻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屏障,是防治呼吸道病的特殊需要。而灭活苗能提供持久的体液免疫,中和其余的病毒。定期监测鸡群抗体,确保均匀有效的抗体水平,结合抗体情况和鸡群健康状况决定免疫时机。(见表3)

(6)用药方案。正确的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各种传染病的治疗都要分清主次,分清原发、继发,综合考虑,科学配伍药物。

对于病毒性呼吸道病,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处理对于病初鸡群,一般可考虑紧急预防接种;同时投服足量的VC 与抗生素防治并发症,对症投药;对于病程较长、症状严重的鸡群,应首先应用解表药物,缓解症状,控制继发症,待鸡群症状平息后,再接种疫苗。

对于以慢呼、鼻炎为主的呼吸道病,临床用药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如硫氰酸红霉素、罗红霉素、酒石酸吉他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等;也可选用强力霉素或喹诺酮类,如乳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用药剂量要准,疗程要足,特别对于慢呼、鼻炎等疾病疗程需四天以上。

对于病程较长的鸡群,应避免同种药物反复使用,以造成耐药;最好配合使用通咽利喉类中草药,往往事半功倍。

改进给药途径,对于慢呼、鼻炎类疾病,传统的饮水给药治疗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这是因为禽类特有的呼吸系统解剖结构造成的;而通过喷雾吸入法,药物通过呼吸道直接到达病灶,直接作用于病原微生物。大量临床证明,此法对于缓解、消除呼吸道症状效果很好,值得推广。只是选择药物时应避免刺激性药物,以免造成异物性肺炎。

(7)生物安全。必须要从饲料生产、鸡场运作、一般维护和员工管理等方面来制定预防引入和传播疾病或污染的措施。进鸡遵守“全进全出”制度,如果不能在同一天进鸡时,尽量缩小进、出鸡拖延时间,管理者要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不同的鸡舍。平时应注意鸡舍及环境的消毒,尽量控制人员的流动, 防止疾病的交叉感染。每天死鸡做好无害化处理等。

(四)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篇9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6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环境污染也变得愈发严重,导致人们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对人们的工作及日常生活造成了困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患有呼吸内科重症的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严重的能导致患者失去生命。因此,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降低病死率,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72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研究探讨适合该疾病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2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我i小红男35例,女37例,年龄24~80岁,平均(48.2±1.5)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3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消失,呼吸通畅,身体各项指标有较大程度恢复,生活质量提高。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消失,呼吸通畅,维持生命体征在一个稳定状态,身体各项指标得到一定的恢复,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未消失,呼吸困难症状较严重,病情不断加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严重制约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4.4%,B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护理

3.1心理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疾病一般均能影响到患者的呼吸,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精神及经济上的负担,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及恐惧的情绪。故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解,以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话语,真心为患者着想的思想,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向患者相关疾病的知识,使患者形成正确的认知,要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注意与患者要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心声,致力于为患者排忧解难,获取患者信赖,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提高治愈率。

3.2生命体征监测

由于疾病的干扰,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头晕等临床症状及一系列的生命体征,对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对症护理,缓解患者痛苦,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使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同时,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深度、呼吸频率及心率等情况,并定时做好数据记录,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有效评估。

3.3氧疗护理

呼吸困难是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患者容易出现休克症状,严重的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氧疗护理,在患者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缺氧症状时,或者是表现出呼吸困难的情况时给予其合理的吸氧治疗,给予鼻导管吸氧或者面罩吸氧方法供氧。氧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正确的使用气雾剂,为避免感染尤其要注意消毒处理。

3.4机械通气护理

保证患者气道畅通无阻,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气道进行仔细观察,观察是否有分泌物在气道内存在,如存在要及时清理。在吸氧过程中,要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合理的进行吸氧,避免损伤到黏膜。合理湿化处理患者的气道,使气道保持净化,有效预防感染。

呼吸系统疾病的体征篇10

【关键词】急诊抢救;疾病谱;分析;护理

急诊工作具备随机性较强、病重较复杂、病情较危重以及可控性较小的特点,因此,急诊救治有效率并不理想,而且现今社会中,急诊抢救人数大幅度增加,提高急诊救治水平迫在眉睫[1]。本院为了通过回顾性分析急诊救治患者病历,对疾病谱构造以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有效统计,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8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930例急诊抢救患者的救治资料。

1.2方法

回顾性统计了6930例急诊患者的救治资料,主要包括就诊时间、疾病构成、性别、年龄等,统计标准参考国际疾病分类ICD-10.如果患者自身所存在的疾病符合多种类别标准,则取第一诊断标准统计。

1.3抢救标准

①创伤较为严重;②存在循环衰竭、休克情况;③存在心力衰竭、严重性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情况;④存在肺梗死、急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以及严重性肺挫伤情况;⑤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以及肝功能障碍情况;⑥存在严重性昏迷以及脑伤情况;⑦存在农药中毒,或是药物中毒情况;⑧存在抽搐以及窒息情况;⑨存在潜在性高风险,或是生命危机疾病。

2 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6930例患者中,有2780例为女性患者,所占比为40.12%;有4150例为男性患者,所占比为59.88%。患者年龄介于1d-87岁之间:有638;例80岁。6930例患者中,有2082例为神经系统疾病,1021例为创伤;1007例为循环系统疾病;876为消化系统疾病;852为呼吸系统疾病;641为急性中毒;451为其他疾病,具体构成比详见表1:

除此之外,观察统计结果可知,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多发人群年龄普遍在20岁以上;创伤、急性中毒的高发人群年龄普遍介于20岁-59岁之间;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人群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而且神经系统疾病逐年呈现年轻化。

3 讨论

本次统计表明,急诊救治患者多为男性,且年龄普遍介于20岁-59岁之间,由此可见,急诊救治人员必须对中青年人群的常见病、高发病情、用药原则进行准确率了解,并结合该年龄段患者的生理特点,对其行以有效的抢救措施。分析急诊救治患者的疾病构成比可知,急诊救治患者多存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由此可见,急诊患者多为内科急诊重症患者,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的内科急诊重症护理知识,才能有效提高急诊有效率。

综上,急诊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急救意识: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判断力、反应性以及责任感,患者抵达后,可以通过明确分工,有序且有效的救治患者,这样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其次,强化专科疾病护理:①心血管疾病:护理人员要明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应急救方法,指导患者正确休息,并对患者进行有效安抚,保证患者情绪平稳,对患者相关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明确相关药物的药性以及副作用[2]。②中毒:护理人员要准确且快速的通过患者中毒症状,掌握毒物的进入时间、进入剂量、名称以及种类;构建静脉通道,确保液体药物可以及时输送,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毒物,确保患者气道畅通;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行呼吸辅助措施;如果患者为口服中毒,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行以洗胃措施,直至洗出液无气味、澄清;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以应用适宜药物对患者进行导泻、灌肠治疗[3]。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③消化系统疾病:叮嘱患者多休息,保证情绪平稳;保证患者饮食健康均衡;如果患者存在上消化道出血情况,构建双通道,补充患者的血容量,并对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进行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④儿科疾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确保患者的气道可以实现顺畅呼吸,对患者进行密切监视,避免其因惊厥出现舌咬伤、坠床等情况;如果患者存在高热现象,对其进行药物、物理降温;对患者的颅内压升高、惊厥时长、外界刺激反应、生命体征以及神志进行密切观察[4]。⑤外科系统疾病:要对患者伤情进行及时且准确的把握,给予患者适宜的伤面以及止血处理措施,观察患者的瞳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以及神志变化情况,构建静脉通道,准备随时接受手术治疗。

结语:

综上可知,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心脑血管知识,并且可以对急救器械做到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急诊要求,保证急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田月强,金岚,刘俊等.4062例老年急诊患者疾病谱分析及护理启示[J].护理学报,2012,19(12):37-40.

[2]王宏秋,韩跃辉.7909例次急诊抢救室患者病谱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