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协管员考核办法十篇

时间:2023-10-30 17:31:34

城市管理协管员考核办法

城市管理协管员考核办法篇1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城市管理理念,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工作思路,进一步下移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重心,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责任落实、绩效显著”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建立和完善与中心城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

二、机构设置

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大队)下设18个执法中队,其中1个作为机动执法中队,在全区17个街道分别设立1个执法中队。街道执法中队人员3–10人,具体方案另行制定。

各街道办事处的社区事务办公室改名为城市管理办公室,由街道一位副主任担任城管办主任,城管办副主任中一名由执法中队队长兼任。

三、职责划分

(一)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大队)职责

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主管全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是全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合法主体。

1、负责全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的组织、管理、检查、监督、协调工作,组织指挥全区性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行动。

2、在充分听取街道意见的基础上,做好执法中队人员的调配工作,负责一般程序执法案件审理和行政执法绩效考核。

3、负责全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罚没票据管理,按照有关制度,对全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罚没款的缴交和暂扣、没收物品的保管、入库进行监督管理。

4、加强与街道的工作联系,协助街道做好执法中队的日常管理。

5、负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和城市管理协管人员的业务培训。

(二)街道办事处职责

1、负责执法中队日常工作管理,提供必要的办公场地和办公条件。

2、负责执法中队人员的考勤管理,执法中队人员请假、休假由街道按照有关规定负责审批,中队长休假应报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人事部门备案。

3、负责执法中队的党群组织管理、政治思想工作、政纪风纪和勤政廉政建设。

4、根据街道辖区城市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组织城市管理协管员配合执法人员做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

5、配合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做好执法中队干部选配工作,并做好执法中队人员年度考核。

四、制度建设

(一)建立城市管理综合考核评议制度。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绩效综合考核体系,将城市管理工作的优劣纳入区委、区政府对各相关职能部门、各街道的综合考核体系,并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量化评价,运用一部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罚没收入设立城市管理考核专项基金,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奖优罚劣,以奖代拨,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二)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度。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要因事设岗,责任到人,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建立健全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行政执法责任考核制度等,提高执法效率,规范执法行为。

(三)建立执法人员轮岗、交流制度。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要对各执法中队人员进行轮岗和交流,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四)建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制度。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驻街道执法中队要加强检查监督,及时纠偏。区政府法制局对全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进行督察,对不作为和乱作为等要及时查处。

五、经费保障

(一)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人员的工资、福利及执法经费按照有关规定由市、区两级财政共同承担。

(二)按照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的要求,所有罚没款上交区财政专户。罚没收入全部用于执法设备购置更新和重点解决街道城市管理所需经费。

六、组织领导

城市管理协管员考核办法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依据市城市管理工作考核方案要求,通过规范程序、科学组织、明确责任、明晰分工、认真考评、严格奖惩,提高城市管理工作量化考核的可操作性,从而真正调动各镇办、各部门、各单位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组织领导

1.依据《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进一步深化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惠政〔〕6号)文件精神,区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委员会负责对全区城市管理考核工作进行筹划、监督、协调、奖评,考核委员会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每季度对全区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综合检查,并与日常督查、单项检查、周自查、月检查相挂勾,对各镇办进行排名和奖惩。

2.根据城市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内容以及市城市管理考核实际,为减轻镇办迎检负担,将区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委员会相关城市管理部门分为四个工作组,分别以区市政局、区执法局、区建设局、区爱卫办为组长单位,统一协调本组委局开展日常督查、单项检查、周自查、月检查、迎接市考核检查等工作。

三、检查对象和范围

(一)检查对象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

(二)检查范围

区各职能委局城市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城市管理重点工作;区城市管理考核委员会确定的检查评比活动内容。

四、检查内容

市容环境卫生、集贸市场、建筑工地、街景市容、“五小”单位、主次干道、爱国卫生、社区物业管理、园林绿化、道路交通养护、城市人防等市城市管理考核的相关内容。

五、检查样本量

1.市容环境卫生:每个镇办抽查3条道路(主干道、背街小巷各1条)、中转站、公厕各1个。

2.街景市容:每个镇办抽查3条道路(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各1条)。

3.建筑工地:每个镇办抽查1个建筑工地。

4.五小单位:每个镇办各抽查5家。

5.集贸市场:每个镇办各抽查1家,没有集贸市场的镇办以城中村代替样本点。

6.病媒生物防制、城中村、主次干道:每个镇办抽查1个城中村、2条主次干道、3个病媒生物防制样本点。

7.小区物业管理:每个办事处抽查2个小区。

8.游园、绿化:每个镇办抽查3条道路、1个小游园。

9.道路交通养护:每个镇办抽查3条道路。

10.人防工程:每个镇办抽查1个样本点(没有人防工程的除外)。

以上样本点的检查每月组织一次,周自查可根据情况自行调整、安排。如与上级检查方案不相符的地方,随时进行调整和更新。

六、检查方式

(一)采取“日督查、周自查、单项检查、月检查、季度综合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日督查。由各镇办城市管理服务中心依据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自行组织检查、考核,每月5日前将上月本单位自查情况以正式报告报区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委员会办公室。

2.周自查。周自查以部门单独进行为主,督导解决问题、推进重点工作,将工作推进不力的问题汇总上报至组长单位,由组长单位统一上报至区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委员会办公室,在《政务督察》上公开通报并限期整改。

3.月检查。由各组长单位组织本组成员单位对各镇办进行检查,并将存在问题、考核成绩、排名情况在检查结束后3日之内以正式文件形式报区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委员会办公室,存档并公布。

4.季度检查。在区城市管理考核委员会办公室的统一安排下,四个工作组严格按照区制定的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进行统一考核、验收。检查结束后5天之内以正式文件形式报区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委员会办公室,存档并公布。

5.专项检查。根据全区阶段性工作的要求和区政府专项任务,由区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委员会办公室及时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对相应内容进行检查考评,考核成绩存档。

6、年度考核。年度考核总成绩=日常考核成绩×10%+月考核成绩×30%+季度考核成绩×30%+专项检查成绩×30%

(二)对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

每年12月,由区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委员会集中统一组织实施,考核成绩存档。

七、检查结果奖惩

每周检查出的城市管理重点问题和每月检查成绩评比排名在《政务督察》上公开通报并限期整改;对连续两次月评比被评为最后一名的单位黄牌警告,连续三次的单位挂黑旗。

对城市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年度考核成绩优异的单位,区政府分别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对城市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自行整改;对于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启动责任追究机制,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各镇办、各部门、各单位考核工作的组织情况将作为年度任务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在城市管理中的职责履行和工作效能情况将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一并纳入全年工作目标的考核范畴;季度、年度考核结果上报区委、区政府,并依据《市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进一步深化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惠政〔〕6号),报区委组织部备案,作为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任用的重要内容之一。

八、考核要求

(一)提高认识,务必重视。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对其实施量化评比,可以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达到以考促管、以考评管的目的。区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树立“大城管”思想,从我区城市管理大局出发,明确主管领导负责组织协调,认真挑选责任心强、业务能力高的同志参与考核工作。各镇办都要设立相应的机构,明确职责,主要领导挂帅,主管领导统一协调,保证考核工作顺利开展。

城市管理协管员考核办法篇3

一、理顺关系、明确职能

(一)明确网格管理主体

建议北京市市政府、区县政府(管委会)、街道(乡镇、经济功能区管委会)等部门建立并形成三级政府六位一体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制,即:市政府、区县政府、街道(乡镇)政府,以及街道乡镇下属的行政科室和派驻执法部门、居(村)委会(物业公司)、保洁巡逻等管护队伍层层落实,网格化管理主体明晰。

市政府负责全市网格化社会城市服务管理统筹、协调、监督、指挥等组织领导工作;区县政府及所在区域的街乡镇领导为辖区内社会城市服务管理工作主要责任人,负责整合所在辖区内全部管理资源,建立健全保洁、巡逻等日常管护队伍,应对突发的各类问题等;派驻的行政、执法部门领导对分管工作负直接责任,配合联合执法等各项工作开展;居(村)委会、物业公司负责对所辖保洁、巡逻等综合管护队伍进行监督管理。

各级单位对出现的各类问题做到及时发现、上报、立案、解决等。同时,建立健全各级保洁、巡逻等管护队伍,做到日常管理无死角。明确工作制度、职责等,各类公共场所建立起相应的环境保洁、巡逻管护、车辆管理等日常管护队伍,加强对环境卫生、流动商贩、私搭乱建、散发张贴小广告、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进行有效处置,并纳入网格监督,以便及时督促整改解决。

(二)明确各级部门主责

环卫、交通、建设、规划、工商、绿化、商务、民政、供暖、供水、供电、供气、卫生、邮政、市政工程等部门落实“谁权属谁负责、谁许可谁监管”的原则,凡涉及网格内自身的管理范围、管理事项,必须做到有人管、有人负责,接受网格监督并负主责,对自身行业出现的各类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上报、立即解决。

政府城管执法协调办、环境办、市政市容委、社会办、文明办等应形成综合统筹协调管理机制。从自身职能上紧紧围绕街道、乡镇城市管理工作开展各项活动,负责协调指导,制定工作规划、计划、标准、目标等,部署工作任务,划分责任,进行监督、检查、考核等。尤其是城管执法部门应当充分履行政府城管执法协调办公室的职能,在城市管理中利用首都城管系统执法队伍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挥城市管理的综合协调、综合监管、综合执法作用,当好政府的“眼睛”,当好首都城市管理的主力军。

在社会管理中,城管、公安、司法、交通、工商、住建、规划、国土、卫生、水务、文化、安监等执法部门应当主动作为,按照自身职能,在积极配合、协助属地管理部门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巡查、执法工作。对于各类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上报、立即解决,其中涉及违法的,应做到立即立案、迅速查处。

在城市管理中,对于执法巡查、热线举报、媒体曝光、部门转办及网格中发现的各类问题,政府执法协调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综合监管的职能作用,对各方面汇集发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梳理,按照归口办理的原则,及时发送街道、乡镇等相关责任部门进行解决,同时负责挂账、跟踪督办,纳入绩效考核,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形成网格化闭环式管理。

(三)明确网格划分及管理责任

为了实现全市网格化管理的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在网格化建设中,必须统一网格划分、数据规范、平台运行、管理责任等标准。按照属地管理的行政区域划分网格,按照现有管理层级明确职责;涉及行业、职能、执法等部门的职责,包含在网格责任内,接受网格监督,按照相对应的管理层级负相应的责任。

按行政区域,一级网格为市级指挥网格,负责全市行政区域范围;二级网格为区县级(含行业权属部门)管理网格,负责本区县行政区域范围;三级网格为街道(乡镇)责任网格;四级网格为居(村)委会基础网格;此外,规模企业、事业等单位,按照地域情况也可以独立划分为基础网格。

一级网格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负责,并授权市级指挥中心;二级网格由区政府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负责,并授权区级指挥中心;三级网格由街道、乡镇、经济功能区及相关行政、企事业单位等主要领导为网格管理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网格内分管事项的主要责任人;四级网格由居(村)委会、物业公司主要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网格内涉及行业权属等管理事项的,在网格监管下,由相关行业权属部门或单位负直接责任。

二、推进全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

按照“总体规划设计、统一基础平台、预留模块端口、分步实施建设”的原则,整合全市相关部门业务信息系统,建立覆盖全面、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平台。

市级网格化信息平台是统筹、协调、指挥、调动各区县及相关职能部门有关社会管理、城市管理的综合一级指挥平台,区县级网格化指挥平台必须与市级网格系统相对接,并支撑各级、各类网格的应用。各级网格平台按照统一的网格划分、管理模块及监管事项、数据资源、系统接口等标准进行建设。

建立地理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基层地形图、区域行政划分(含网格划分)、地理编码、坐标点位等信息,逐步实现全市地理信息资源全覆盖;采集整合人、地、物、事、组织等各类数据资源;建设、整合视频监控资源、呼叫中心等信息资源,建设形成全市共享的视频监控资源、呼叫中心资源;各管理模块按照统一的信息采集标准、网格划分标准、系统接口标准等进行开发建设;为适应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全面工作和未来发展趋势,系统整体设计要考虑多点接入的方式,为今后数据台账和管理模块的升级、完善打好基础。

网格化管理模块包括城市管理监管模块、社会治安防控模块、安全生产管理模块、社会保障模块、组织建设模块、社会事业模块、市场秩序监管模块及其他社会服务管理监管模块等模块。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对于不同模块之间发现的问题,可通过权限划分,根据归口办理的原则,通过共享资源,将发现的问题交由相应模块进行处理。

三、强化网格化城市管理监管模块规范化建设

网络化管理末端落实的主体是城管执法分队。据统计,城管执法系统直接办理和监督办理的网格化任务达90%左右,因此,加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应优先推进全市网格化城市管理监管模块规范化建设,逐步实现全市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全覆盖。

(一)建立完善市、区各级指挥中心运行机制

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区政府分别负责本级指挥中心的领导、建设及总体协调工作。要充分发挥城管执法系统的统筹、监管、协调、指挥、调度等服务管理职能。指挥中心负责对网格内各部门、各单位的管理责任、管理效果进行监督,发现或受理问题后,立即告知相关责任部门、单位限期解决,并挂账督办;对于问题按时解决的,予以销账;对于未按时解决问题的,继续挂账并处以扣分和曝光;对于不作为、乱作为造成影响的,移送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处置,实现“闭环式”管理。

网格化管理工作流程包括发现问题、派发挂账、告知督办、反馈处置四个环节。发现问题具体包括监督员发现、视频监控发现、执法巡查发现、群众举报发现(含来信来访、热线举报等)、媒体曝光、转办问题发现等途径。如:执法巡查发现是城管执法系统建立以分队为基础的执法巡查机制,城区每30分钟巡查不少于1次,做到及时发现、立即处置。转办发现的问题包括市(区)政府,市(区)、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移交的问题,各级指挥中心及城管督察执法人员核实后,立即按照归口办理原则通知相关责任单位,并挂账督察督办。

责任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处理结果,并用处理前后的照片、数据等说明,指挥中心对反馈结果实地检查验收并根据验收结果对责任单位问题解决情况作出相应处置。未按时上报处理结果的,按未解决问题处置,继续挂账,考核予以扣分;验收结果与责任单位上报完成情况吻合的,给予销账,考核不予扣分;验收结果与责任单位上报完成情况不符的,继续挂账、限期解决,考核予以扣分;同一问题多次未按时解决,多次挂账、多次扣分,同一问题挂账3次以上不能解决的,给予通报、曝光;对于不作为的单位、部门相关责任人,移送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处置。

(二)监督员配置

按照监督员配置原则,每个四级网格设3名监督员。其中,城区各街道、主要公路、重要公共场所的网格监督员,由城管协管员担任,各区县指挥中心负责配置;各乡镇、经济功能区范围内的网格监督员,由各乡镇、经济功能区管委会负责配置(可由现有治安联防队员兼任,或由其他有能力从事监督工作的人员兼任),各级指挥中心负责本级网格监督员的统一管理和绩效考核工作。

城市管理协管员考核办法篇4

在筹备和举办2010年世博会的几年间,“大门责制”与“网格化”已融入上海城市管理并初步建立了常态管理机制。针对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要求,长宁区提出了大门责制与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的新思路。两者一起“发力”,部门协同作战,把问题解决在老百姓开口之前。世博会期间,该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共立案99486件,处置结案率为99.6%,许多是经网格化与大门责协同处置。

“大门责+网格化”:实现条块职责有机衔接

在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下,不少地方都存在着建设、管理、执法部门职能交叉,条块职责不清、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等现象。为确保世博会期间优质的市容环境,上海市启动了各街镇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达标的创建活动,将“门责管理”提到了新的高度,在创建中不断总结、突破,逐步形成了“大门责管理”。在此基础上,长宁区结合本地区实际探索城区综合管理“大门责制+网格化”新模式,建立和完善“管理为核心、自律为关键、作业为基础、执法为保障”四位一体的市容环境日常管理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城区环境品质。

“大门责制”要求每个单位、每家商店扫好“门前雪”,市容环境卫生各自包干。遇到乱设摊、乱停车、违法搭建等管理难题,由街道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协同处置。“网格化”管理则是将城区划分成为若干单元网格,政府部门通过对网格各部件的巡查,主动发现和处置问题。长宁区大门责管理以“广泛参与、重心下移、精细化管理”为原则,将门责制管理各项内容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对处置流程进行梳理和规范,实现条块职责有机衔接。一方面,通过探索建立区城市管理网格化中心、区应急办、区应急联动中心人员互派、信息互通、职能互补的联动机制,可以扩大网格化管理内容和范围,实现管理全覆盖和精细化。另一方面,按照“以块为主、条包块管”的原则,分类梳理社区层面涉及条块关系的工作项目,能够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和责任主体,重点加强对违法建筑、乱设摊、乱停车、乱倒渣土等市容顽症的整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世博后,长宁区绿化市容局继续深化区市容环境沿街面大门责管理工作。首先,推行了《长宁区街道(镇)市容环境沿街面大门责管理暂行办法》,逐步形成区市容联席会议、街镇市容联席会议、社会自律小组相结合的“三级管理平台”,明确提出了“五定原则”。其次,制定了《长宁区广场设摊管理办法》,既要丰富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又要兼顾市容环境美观,规范管理、执法流程,引导商家文明合法经营。此外,还完善了《长宁区市容环境整治项目长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机制。根据“十二五”规划,长宁区将继续推进大门责制与网格化的结合,范围向小区和地下空间延伸。对小区的管理,从目前公共场所设施向居民私人设施拓展,都纳入网格化与门责监管范围。同时,长宁区总量达230万平方米地下空间也纳入监管范围,城区综合管理织就一张立体网络。

第三方考核: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协同作战”能力

与新的城区管理模式相配套,长宁区出台了《长宁区市容环境沿街面大门责管理考核意见》等监督考核机制。同时,长宁区还引请社会中介单位――“上海市质协用户评价中心”参与考核,该中心采用实地调查与早、中、晚时段拍照等方式进行检查,每个季度出一份综合评估报告,成为区里对条、块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还与区网格中心、区社区办、区人大、区政协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完成对全区10个街镇的机制考评,在督促各单位落实责任的同时,吸取经验,完善机制。在考核方面,长宁区还出新招,街道对条上的职能部门有考核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协同作战”的积极性。

这些机制考核的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对各职能部门的考核,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结合社会中介测评,建立对各街镇和部门的考核制度,纳入区政府年度工作考核体系,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严格实施问责制、追究制;二是街镇对各部门及其派出机构的考核,强化街镇在实施“大门责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三是加强对社会单位实施情况评议,在自律小组内进行评比,并把责任区制度落实情况作为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的必要条件。

在完善队伍建设方面,长宁区出台了《长宁区市容环境责任区指导员队伍办理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模式,进一步加强长宁区市容环境管理力量,指导并规范各街道(镇)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工作,落实大门责巡查指导员和固守队伍,加强管理,协助“市容环境沿街面大门责工作巡视督察小组”从事宣传、教育、示范、劝阻工作,为责任单位做好示范。

城市管理协管员考核办法篇5

一、哈尔滨市市政管理的现状

市政管理主要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公共事业、公共设施和公共事务进行的相关管理活动。市政管理是以提高城市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为对象,有效利用城市资源推动城市综合效益长期稳定发展,使城市各类主体参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运行、共同推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探索市政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各级政府必须正视的紧迫任务和永恒课题。

(一)理顺权责关系,创新建立大城管体制

探索建立城市管理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大部门”体制,既是优化管理手段、形成管理合力、提升管理效能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有利于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统筹规划,统一调度,提升权威。一是成立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的高层议事协调机构,市长、分管副市长分别担任主任、副主任,成员单位由市政府相关部门、各区政府主要领导组成,负责研究部署、统筹指导、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市政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和问题;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二是2010年市政府机构改革明确将原市建委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水务局的市区范围内江、河、沟等的水面、堤岸和原交通局的出入城口及原市建委的学府路、马家沟河的环境卫生,城乡规划局的户外牌匾广告审批职责划入市城管局,有效解决了以往部门间职责交叉、建管不分、多头管理问题。三是将市城管行政执法局由在市城管局挂牌子,改为与市城管局合署办公,同列市政府工作部门。市城管局、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四是8区均设立了城管局。除阿城区外,呼兰区独立设置了城管行政执法局;道里、道外、南岗、香坊4区分别设置了城管行政执法局,并与城管局合署办公;平房、松北2区在城管局加挂了城管行政执法局牌子。通过“大部制”改革,确保了市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及时监管落实到位。

(二)完善城管行政执法体制,构建高效执法监管模式

市区城管体制几经调整完善,形成了现有的“横能管到边,纵能管到底”的市政监管格局。特别是在城管行政执法体制上,由一级执法转变为两级主体、执法重心下移模式,市、区城管行政执法局同为独立执法主体,区局同时向各街道办事处派驻执法力量,街道办事处设立专职城管干部,负责辖区及街道的执法工作,日常工作对区负责,业务上接受市局指导。管理职能由市局直接统管转变为以区局为主,强化了市级的统筹管理职能,市局侧重宏观指导、规划编制、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等,区局主要从事具体的管理和执法工作。同步健全完善了部门管理和行政执法的信息沟通、工作配合、审批会办、备案等系列协调配合制度,市政监管基本覆盖了市区各个角落。

(三)制定行业标准体系,提升规范化管理能力和水平

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户外广告管理、泊位出让、流动摊点管理、市容环卫责任区管理等一系列管理规章,依法监管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市城管局依托“大城管”体制优势,综合采取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制定出台了店招门牌、临时疏导点、便民服务点、邮政报刊亭、机动车辆清洗站、临时广告、占道促销、灯饰亮化等行业管理标准,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源头技术控制,对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提出市政管理方面的技术要求,实施辖区目标责任管理和绩效考核, 城市容貌、环境品位显著提升,城市功能不断优化提高。

(四)放开服务作业市场,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

探索市政管理作业产业化、市场化改革初见成效,市政管理由政府包办逐步向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转变,既节约了财政经费支出,又健全了管理监督机制,强化了作业质量考核,实现了市政管理的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双赢”。

二、目前哈尔滨市市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政监管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哈尔滨市“大城管”体制改革还是探索性的、阶段性的,部门关系不顺如相关部门缺乏协同作战精神,发挥不出应有的整体合力,没能形成科学合理、协调一致、紧密衔接的工作机制。市区职责定位欠科学,城区市政管理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还不突出,管理重心下移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方面,以往市向区放权基本上还是由市直各相关部门主导,权限划分的特点是相同性质的工作按量级标准划分,而没有完全按市区不同功能区分,没有从城区完整行使一级管理权的实际需要考虑职权配置,且各部门放权的大小标准不统一,汇聚到区级政府的各项职权难以协调匹配、形成合力,造成市区市政管理要么都管、要么都不管,不能形成功能各有侧重,方式上下联动、内容闭合完整的市政管理格局。另一方面,从市政管理体制重心下移的实施来看,街道办事处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社区居委会自主功能较弱,城管进社区没有发挥应有成效,市政管理工作与街道、社区工作在衔接上缺乏制度约束和稳定机制,市、区、街道、社区通力合作的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二)市政监管依据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

市政管理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还不够高,尤其是市、区重点街路以及景观大道的户外牌匾广告设置缺乏统一规划和长效监管依据,以往单纯的以批代管、以罚代管方式,已不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三)市政管理保障体系和机制不够顺畅

面对城区面积急剧增加的新形势,市政管理作业机制、管理理念和手段相对落后,仍沿用一些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方法,与城市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不协调。一是市政管理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仍存在“重处罚轻管理,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二是由于部门主动协作意识薄弱,致使牵头部门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约束力不够强,特别是市、区市政管理职责定位有欠科学,各区管理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不突出,责任分解不细,管理措施往往难以落实,出现的问题整改不力。有的整改后,巩固不住,反弹严重。三是检查考核长效机制没有形成。重突击,轻考核,效果不明显。四是资金投入不足。导致设计标准低,整治品位不高,治理不彻底,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

(四)市政管理的外部环境和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管理难度大,执法环境需改善。城市管理涉及千家万户,难点、热点集中,城管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往往难以得到理解和配合。此外,现有城管法规存在不配套、不完善,强制力不足等问题,也进一步增加了城管行政执法工作的难度。二是市民文明素质不高。市政管理向思想道德领域和科学文化领域拓展的力度不大,缺少针对性、实效性,市民的社会公德意识、环境卫生意识淡薄,许多人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市民对参与市政管理不热心,主动参与城市管理者少,市民整体文明素质亟待提高。三是城管行政执法队伍相对薄弱。城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无法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行政执法力量、执法水平相对不足;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尤其是节(假)日、夜间以及城乡结合部的执法监管相对滞后。

三、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一)建立依法监管工作新格局

提高城市市政管理水平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社会管理工程,应在现有基础上,按照现代城市管理理论,坚持依靠法制和科学管理城市的理念,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和做法,从强化市政管理目标责任、规划编制、预防管护、运行机制以及市区管理事权、投入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升立法层次,完善法规体系,为建立新体系、实施常态化监管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撑。当前,针对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园林绿化、道路桥梁、夜景灯饰、建管交接监管等现有规章规定不系统、简单笼统、缺少衔接、相互脱节的现象,应加快立法调研工作进程,条件成熟时尽快出台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实施细则,回归市政管理本位,合理界定市政管理职责,增强市政管理法规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开创市政管理工作依法管理、规范发展的新局面。

(二)明确市区市政管理职责定位

城市管理体制问题是提升市政管理水平的根本性问题。以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重理顺市与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市政管理体系,合力打造无缝隙管理平台,努力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一是落实市属职能部门职责。市城管局是全市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的政策拟订、统筹协调和统一监管主体,负责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环境建设标准的提高,及时出台市政管理政策和相关公共服务标准;加大对城市发展规划、决策的参与权和话语权,编制城市环境建设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加大投入和建设,满足群众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科学制订市政管理检查考核标准,建立健全市政管理检查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对区市政管理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管;组织实施爱国卫生运动和城市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对市政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攻坚克难;做好户外牌匾、广告等宣示物设置审批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市级大项目的组织、筹资工作。市城管行政执法局是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行政主体,负责依法组织查处、取缔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和活动,巩固整治成果,维护城市环境;对各区城管行政执法机构进行宏观指导,并将其作为考核区城管行政执法机构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二是明确区属相关部门职责。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实行管理前延,增强条块管理的互补性。将市政管理执行、作业以及城管行政执法层面的职责下放,进一步细化至区、街道、社区职能分工,建立以区为主、街道社区具体执行的市政管理工作架构。区政府是辖区市政管理的最终责任主体,负责辖区内全面的市政管理工作,主要行使辖区内决策指导权、考核监督权、组织协调权、责任追究权;街道办事处是辖区内市容整洁、环境卫生、道路秩序、公共设施、园林绿化等市政管理的直接责任主体,主要对辖区内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水域、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城区出入口行使组织协调权、执行处理权,对派驻街道办事处的城管行政执法责任人员实行双重管理,并对其执法成效进行日常检查考核;社区是社区内环境卫生工作的组织者,对社区内违反市政市容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等行为负有监管责任,并配合城管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查处。

(三)进一步提升市政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一是进一步转变职能,变户外广告设置事前审批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跳出户外牌匾广告设置以批代管、以罚代管、突击拆违的做法和模式,切实转变市、区城管部门管理职能,突出强化规划引导作用。采取政府组织、专家参与、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方式,科学编制与城市风貌相匹配、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的户外牌匾设置管理统一规划,确保专项规划修编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市政管理的专业要求,又能体现城市特色,切实发挥好户外牌匾设置管理统一规划的先导作用和约束功能。二是进一步夯实提升城市精细管理标准的基础。以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信息化为方向,深入推进“数字”城管,提高市政管理网格化和智能化水平。健全完善环卫保洁作业标准,改进和提高道路污物处置时限和道路机械化保洁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将环卫保洁人员向机械化保洁无法触及和背街小巷、水域、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城区出入口方面配置,确保市政管理的触角覆盖城市所有公共部位,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三是进一步强化城管行政执法机构编制保障。结合工作需要,适度加大市城管行政执法队伍编制保障力度。参照市及其他城区的模式,阿城区尽快建立城管行政执法机构,形成市、区科学合理、协调一致、紧密衔接的工作机制。

(四)以城市管理考核为重要手段,推进市政管理有效实施

克服检查时管理抓得紧、平时即放松的“运动突击式”管理模式,在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上下功夫。当前,依托市城管委这一平台,市城管局负责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市、区市政管理目标考核监督管理体系,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一是建立信息整理分析和研究决策机制。及时采集相关部门市政管理信息数据,深入基层和一线进行调研,认真梳理市政管理工作难点,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聘请在市政管理相关领域最具权威的专家和机构组建顾问专家团(组),针对梳理出的市政管理工作难点问题,参与研究对策方案。对市政管理政策法规问题、长远规划问题、重大综合性问题开展理论和决策研究。二是建立任务分解和督查落实机制。根据城管总体部署和年度工作计划,会同相关部门确定市政管理工作要点,制定年度市、区市政管理任务书,明确管理区间、幅度以及任务分解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将部分年度市政管理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工程,并与市、区督查督办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督办和检查,促进重点工作落实。三是建立市政管理考核和评价机制。依托市、区信息化管理系统,制定市政管理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确定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绩效基准,建立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一把手”行政问责机制;建立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沟通平台,及时了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对市政管理相关工作的建议和评价,将社会监督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四是建立奖惩兑现机制。建立市政管理配套奖励基金,用于专项考核奖励,制定考核办法,实行失职追究,强化监督制约机制,考核奖励结果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布。

(五)完善分级投入的市政管理保障机制

目前哈尔滨市市政管理的经费投入主要依赖于城市维护费,以市财政保障为主。随着城市规模、人口不断扩张,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建管水平提升,这种单一的保障模式,不仅难以满足城市管理的运行和城市功能的发挥,也不符合责权利统一的原则,不利于区、街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建立以财政为主,市、区、街三级分担投入体制和保障机制迫在眉睫。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以市维护费为主、区级财政为辅的三级投入体制和分级保障机制,市包基数、区街包增量;建立管理经费正常增长机制,增长幅度不小于经济发展增幅;借鉴杭州、宁波等先进城市的做法,按照一保生活、二保城管的原则,加大市政管理的投入力度,从当年土地出让收益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市政管理,全面提高城市服务保障能力和长效管理水平。此外,可以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适度引入社会资金、民营资本参与城市市容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加快市容环卫作业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步伐。

(六)构建“六位一体”市政管理责任体系

市政管理工作具有高度的反复性、瞬时性、流动性特征,要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市政管理责任体系。明确一线工作人员的考核和相关部门的责任机制,实现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无缝对接。依据新的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依托数字城管平台,科学划定管理责任区域,合理界定每个执法队员、环卫保洁员、市容协管员、街道城管干部、各相关部门、沿街企事业单位“六位一体”市政管理责任。一是科学划定责任区。科学界定管理的责任区,着力解决结合部以及一些公共的小绿地垃圾无人扫、卫生无人管、推诿扯皮的现象,真正把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地域、每一个地段都划入一个特定的责任区,落实特定的单位、人员管理。二是合理界定责任人。以责任区为依托,以“六位一体”的力量体系为基础,严格按照“定岗(责任区)、定额(作业量)、定标(管理标准)、定考(绩效检查)”四定管理,使每一个管理者和作业人员都可以从数字平台上了解自己的管理业绩和存在问题,实现管理的区域、对象、主体、标准、程序、责任六落实,实现六支管理主体既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又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实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个个受监督、奖惩必兑现。三是严格落实责任制。构建人人有事干的责任机制,合理界定每一个干部、队员、协管员、环卫工人的责任;构建事事有人管的处置机制,出了什么事、发现了什么问题,都要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确保出了问题能找到人;构建件件有落实的督查机制,通过高效严格的督查,保证问题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反馈,真正实现管理工作无死角。四是强化责任考评机制。无论是对单位还是对个人,都要构建严格的考评体系,实行严格的考核监督。

城市管理协管员考核办法篇6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面推进新一轮“五城同创”工作,现就构建我区城市创建长效管理机制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明确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泰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及重在建设、重在参与、重在实效的原则,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不断提高城市卫生管理整体水平的要求,进一步夯实基础,深化内涵,巩固成果,为实现“率先全面达小康、构建和谐新”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突出工作重点

1.抓好薄弱环节整改。

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深入排查分析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后街背巷、单位居民区、农贸市场、“五小”行业、建筑(拆迁)工地、中小河沟河塘等重点部位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重点部位的卫生管理水平。

2.组织实施基层创建。

继续深入开展“卫生街道(镇)、卫生社区(村)、卫生单位”评比等基层创建工作,力争2007年底前,90%以上的街道(镇)、社区、单位和85%以上的村创建成为“卫生街道(镇)”、“卫生社区(村)”、“卫生单位”。进一步强化对“卫生街道(镇)”、“卫生社区(村)”、“卫生单位”的动态管理,确保内涵质量。

3.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以市民(村民)健康学校为平台,以社区(村)、学校、医院、工厂企业为重点,组织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活动。重点抓好“健康社区”推广工作,深化“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实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力求健康教育更加贴近群众,更加富有成效,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健康意识和文明意识,促进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4.着力改善城市形象。

对照《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标准》,结合各类重点工程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净化”工程。对全区657条后街背巷实施全天候、全覆盖、无缝隙保洁,环境卫生管理达到“六无”标准。二是“绿化”工程。实施“见缝插绿”、“退房建绿”,新建、改造居民区绿化覆盖率确保达标。三是“硬化”工程。加大城区后街背巷维修和改造力度,保证居民出行方便,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道路设施硬化率达100%。四是“亮化”工程。配合市职能部门做好市区临街建筑立面亮化工作,区属新建景区工程亮化率达100%。五是“美化”工程。实施建筑物立面及周边环境整治、出新和改造,体现城市个性,打造城市形象。

5.推进城乡一体管理。

扩大卫生管理覆盖面,将东至京泰路、西至界沟闸、南至周山河、北至新通扬运河范围内的行政村纳入城乡一体化管理范畴。积极组织实施农村新“5+1”实事工程,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推动“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建设管理工作实现城市化、现代化、制度化。

三、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长效管理的网络机制。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重心下移、立足基层”的城市管理工作思路,建立区级城市管理工作三级网络。一是区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区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副区长任常务副主任,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区直机关工委、监察局(作风办)、双拥办、创建办、发改委、经贸委、农委、财政局、民政局、建设局、建管局、卫生局、爱卫办、防保办、教育局、文体局、旅游局、公安分局、城管分局、工商分局、水利分局、规划分局、环保分局为成员单位。主要职责是:领导、组织和实施全区城市管理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城市管理规划和工作计划;指导、协调、检查、督促各镇、街道、部门和单位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及时解决全区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城市管理工作的考评,落实奖罚措施。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制订城市管理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城市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组织、协调、指导、督查全区城市管理工作,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整治活动,组织实施城市管理工作的综合考核和年度考核评比,协调开展城市管理考评活动。二是镇(街道)成立城市管理领导小组,行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主要职责是组织和实施本辖区城市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城市管理相关问题。镇(街道)城市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负责人任主任。镇(街道)城管办要做到“五专”,即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专司其职、专门办公经费、专门办公用房。三是社区(村)成立城市管理工作小组。由社区(村)行政负责人担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专职副组长。主要任务是负责辖区内城市日常管理工作;定岗巡查辖区内市容环境;做好后街背巷保洁员、城市管理协管员管理工作,纠正和督导市民不文明行为。

2.建立长效管理的责任机制。

区城管委各成员单位要明确工作目标,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工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公安分局负责社会治安、公共安全,整治破坏城市公共设施、制作和兜售假证件、假文凭以及喷涂各类办证广告等违法犯罪行为,为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提供执法保障。城管分局负责马路市场、占道经营整治、违法建设拆除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卫生局、防保办负责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五小”行业卫生管理工作。爱卫办负责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和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工作。旅游局负责城区星级宾馆、酒店餐饮、旅行社、旅游景点等行业服务质量管理。建设局负责城市建设以及市政设施、社区物业、公用事业、施工工地等方面的管理。建管局负责在建工程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利分局负责河道的监督管理。工商分局负责农贸(集贸)市场的监督管理工作,督促业主按照“责任区”要求,维护市场及周边环境秩序。环保分局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发改委、规划分局负责城区市场、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的立项和规划。宣传部门负责在新闻媒体开办城市管理专栏,及时反映和报道热点问题,深入开展文明素质教育。文明办要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指标要求,扎实开展工作,精心打造和培植“亮点”。双拥办要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丰富创建内涵,大力营造和保持浓厚的双拥氛围。机关、学校、商场、企事业单位要自觉服从属地管理,认真做好本单位(部门)环境卫生工作,积极支持、参与城市创建管理。

3.建立长效管理的联动机制。

今后一段时期联创共建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协助结对社区、挂钩村落实城市创建长效管理工作措施,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创建“卫生社区(村)”,履行属地管理职能。联创共建活动要与机关干部“下访”、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干部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定目标、定任务、定时间、定考核。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为结对社区、挂钩村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联创共建工作成效由结对社区、挂钩村负责信息反馈,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4.建立长效管理的保洁机制。

根据市、区环境卫生管理职能及区域划分,各镇(街道)负责辖区市容和环境管理,重点抓好辖区内住宅小区、后街背巷、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和镇(村)道路的清扫保洁,主干道两侧以外的非环卫直管公厕整治、管理等工作,并做好“两员”队伍(后街背巷保洁员队伍和城市管理协管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5.建立长效管理的奖惩机制。

设立“区城市创建长效管理奖惩基金”,实行创建工作年度专项奖惩。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目标任务分解考核细则,实行专项考核,为基金的使用提供依据。长效管理考核与镇、街道、部门、单位年度“三个文明”目标考核挂钩。

四、落实工作要求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构建和完善城市创建长效管理机制,是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的重要内容,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环境的迫切愿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持续创建、和谐创建、民本创建、系统创建”的理念,始终把为民排忧解难、改善民生作为创建长效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宣传长效管理的目标、任务,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通过薄弱环节的整改和“亮点”的精心打造,引导广大居民群众增强环境卫生意识,树立新的生活理念,提高自身文明素质,自觉维护国家卫生城市的良好形象。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按照“条包块管,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城市创建长效管理工作的领导,做到班子不散,人员不减,标准不降,着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对照相关创建标准和要求,细化目标任务,并按照分级管理原则,落实包保责任,即:镇包保村、村包保村民小组;街道包保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包保居民小组;部门包保所辖企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包保车间、科室。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将相关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为城市创建长效管理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城市管理协管员考核办法篇7

一、狠抓自身建设,为争创文明城区提供坚强保障

1、强化学习教育,提高队员素质。加强理论学习,制定理论学习安排意见,各中队、部门坚持每周政治学习日制度,每季度进行理论学习闭卷考试,规范学习笔记,建全各类记录,提高队员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教育,先后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履行职责创一流工作业绩等主题教育活动,同时举办第一届田径运动会和“实现青春价值,为城管事业做贡献”演讲比赛,开展了谈心、家访、“”等活动,每季度召开政工例会,定期分析解决队员思想顾虑和实际困难,调动了队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2、强化法制工作,确保依法行政。狠抓队员业务学习,开展“每月一法”、每周法制学习日等学法活动,城管队员每周至少半天时间学习城管法规,大队组织了全员业务培训,系统学习了城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年底,对执法人员进行了独立办案和执法能手“两率”达标考核,逐个过关。完善案卷管理、文书领取使用管理等规定,严格落实逐级审批、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把立案关、告知关、处罚关,确保了依法行政。全年查处一般程序案件609件,简易程序案件14850件,没有发生一起因处罚不当而引起的行政败诉案件,大队被评为学法用法好班子,多名同志被评为学法用法先进个人。

3、强化内部管理,打造过硬队伍。加强指挥中心建设。坚持了早点名、晚汇报制度,确立指挥中心在争创文明城区工作中发挥了应急突击队和业务工作中心枢纽的重要作用;加强车辆、财务、值班管理。完善了《车辆管理规定》、《财务管理制度》、《夜间值班管理规定》等制度,严肃了办公纪律;加强协管人员的管理。重新调整大队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及四个职能组组成人员,制定了协管人员人事、工资、合同等管理制度,对协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闭卷考试,规范了管理,提高了素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安全防范工作,制定了城管大队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办法,对人身、车辆、执法、内部等方面安全要求及处罚措施做出严格规定,加大检查处罚力度,减少了各类事故的发生。加强督察考核。年初重新修改了市容环境、依法行政、内部建设三个考核方案,对各基层中队、部门实施了全面的达标考核,确保了各中队、部门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台帐、档案资料规范管理,推进了队伍正规化建设再上新水平。

二、大力整治环境,确保创文明城区目标实现

1、圆满完成各项拆违任务。为确保拆违任务的圆满完成,大队党组高度重视,专门抽调骨干力量成立拆违工作组,大队领导亲自带队,逐户调查取证、登记造册、宣传法规,下达法律文书,并多方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违章者解决实际困难,耐心做相对人思想工作。采取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入户宣传、发放通告、责令自行拆除、等各种方式,共拆除各类违法违章建筑23000多平方米,确保了区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净化了市容环境。

2、创新招法治理重点难点违章。加强乱贴广告治理力度,充分发挥大队“盛润”、“创美佳”再就业公司4050人员作用,实行路段(小区)乱贴广告清理承包和代清管理办法,彻底治理城市“膏药”,全年共清除非法小广告及直喷直写220万处,查处和抓获张贴非法小广告人员11人。加强门前卫生管理,加大了代清力度和代清队伍的管理考核,组织专业队伍对城区沿街门前卫生实施早晚清扫,全天候保洁。扩大代清管理范围,将直喷直写、违规运输车辆道路污染纳入代清范围,成立了专业清扫队伍,配备两部小卡车和10余名清扫保洁人员,对运输违规造成的道路污染及时予以清除。一年来,共清除道路污染5000处、300多吨、清理面积8900平方米。

3、深入开展环境专项治理活动。组织开展了马路餐桌、乱贴乱画、运输污染、市场外溢、防治禽流感等专项治理活动,一年来共查处、纠正各类违章行为近2万多件。

4、大力实施城市环境长效管理。完善勤务区管理办法,实行了分组划片定岗管理,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执法队员,并制定严格的督察考核办法,实施全天候检查,减少违章回潮反复问题的发生。强化巡察队、专治办和协管大队三支队伍专项治理职能,加强早、中、晚城市环境的巡查治理,在城区四环设置检查点,24小时监控治理运输违章,基本实现了城市环境的全天候、全方位管理。

5、全力完成创文明城区综合执法任务。认真落实创建任务,对照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标准和查摆出的问题,明确城管队伍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11项重点工作任务,制作了《城管大队争创全国文明城区重点任务分解表》,规定了完成任务的要求、时限、责任部门、责任人,将创文明城区的环境治理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人。加强创建督察。成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督查组,实行了城管工作督查告知制度和追究办法,对落实大队创建任务或履行综合执法职责不力的部门、中队,及时限期整改督办,对督办事项整改不力的责任领导和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

三、坚持执法为民,在创文明城区工作中树立形象

1、狠抓文明执法。深入开展文明执法教育活动,认真落实了城管队伍文明用语和禁用语规定、文明执法制度等规定,组织全体队员及协管人员集中学习文明执法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队员树立“三为民”、“五人”意识,实施亲情管理,执法中队员做到了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行为规范。涌现出多起执法中为民服务的典型事迹,被今晚报等媒体报道。加强纪检监察,完善纪检监察相关规定,加大队员文明执法、廉洁自律情况的检查、处罚,全年通报处理三起违规行为。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减少了不文明执法行为的发生,逐步树立起城管队伍良好形象,郭宝文等多名同志被评为“文明执法队员”。

城市管理协管员考核办法篇8

一、街道设立综合服务管理中心

在街道成立“街道综合服务管理中心”,街道办事处主任兼任中心主任,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计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城管执法、民政、等负责人参加。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负责对社区服务管理站的领导和管理。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街道保留“市民服务中心”作为“综合服务管理中心”为民办事的服务窗口,并在“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加挂“综治服务中心”和“群众调解中心”等牌子。街道各职能部门对社区服务管理站主要是加强业务指导,充分发挥协管员的协管作用,完成好区及市、区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各社区设立社区服务管理站

在各社区成立“服务管理站”,作为街道“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各项工作的延伸,主要协助配合街道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市容巡查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调解等工作,完成好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社区服务管理站要按照“一站式”、“一本通”的模式运作,社区居委会党组织负责人兼任社区服务管理站站长,社区民警兼任副站长。社区居委会要为社区服务管理站提供必要的办公地点和条件。

三、社区服务协管员的管理

(一)招聘与辞退

需要补充社区服务协管员的,由区政府按照招聘条件进行公开招聘。招聘计划和方案报市综治办审核同意后再组织实施。

社区服务协管员实行动态管理,聘用合同三年一签;若发生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或连续两次以上工作考核不合格的,应予以辞退。辞退社区服务协管员,由街道办事处提出意见,经区组织实施部门同意,报市劳务派遣公司依照《劳动合同法》予以解除聘用合同,并送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二)日常管理与考核培训

社区服务协管员日常管理由街道“综合服务管理中心”负责,社区服务管理站要统筹安排社区服务协管员的具体工作,做到既统筹使用、形成合力,又明确任务、科学管理;每半年要对社区服务协管员考核一次,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考勤、完成工作情况、参加培训情况等,考核结果经街道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审核后作为确定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街道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将考核结果报送市劳务派遣公司,市劳务派遣公司根据考核结果核算绩效工资。

四、社区服务协管员工作职责

按照统筹使用,形成合力,又明确任务,科学管理的原则,对计生、综治、市容、劳动四类协管员进行适当分工,依据《区社区服务协管员工作职责》中七个方面的工作来明确责任,同时对计生与综治、劳动与市容设置AB岗相互结对子。

(一)计生服务协管员负责人口和计生服务管理方面的工作

(二)综治服务协管员负责如下工作

1、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服务管理方面;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管方面;

3、基层调解和工作方面。

(三)劳动服务协管员负责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工作

(四)市容服务协管员负责如下工作:

城市管理协管员考核办法篇9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一年来。认真履行职责,协助张利同志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主战略、推进绿色转型的重大举措。今年我把落实“城乡清洁工程”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是抓好“城乡清洁工程”城乡清洁工程”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从方案、机制、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完善。特别是针对工地乱象问题,组织人员制定了形象而具体的九治”标准,相继组织个执法大队召开整治工地乱象现场观摩交流会,全市300余个建设单位参加了现场会,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推动了全市建筑工地文明管理。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修订完善了千分制考核方案。每月我都要召集指挥中心、督察大队负责人,二是抓好城管执法千分制考核。千分制考核是局指导城区分局工作、考量市直大队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去年根据城管执法工作发展的需要。研究确定本月的检点,并亲自带队深入到一线进行检查,现场打分,当场反馈,有力地促进了相关问题的整改。工作中,还注重了解基层对千分制考核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检查考核方式和方法,力求实现考核科学化、公平化、合理化。

城市管理协管员考核办法篇10

今年是实施三年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的最后一年,随着改善工程的相继完工,市委、市政府及其广大市民对改善后的背街小巷能否建立并实施长效管理越来越关注,带着这个问题,市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挂职干部临时党支部组织挂职干部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深入街道、社区,深入改善工程一线和改善街巷的现场,调研背街小巷的改善成果和落实长效管理的情况。采取听取汇报、座谈访谈、问卷调查及现场考察等方式,共走访全市五个城区,35个街道(乡镇)、社区,实地踏勘了41个改善工程一线。

二、全市背街小巷长效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从调研情况看,目前背街小巷的管理逐步从无序到有序,从不规范到走向规范,呈现出四方面的特点:

1、在实现重心下移,推进管理模式属地化上取得成效。一是各区在坚持“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城管体制前提下,重心下移,把实现“块抓条保”作为城市管理延伸的突破口,把确保背街小巷“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落脚点主要放在街道层面上。因此,街道管理在全市背街小巷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注重发挥社区的参与作用,把突出街道层面的“轴心”作用与突出社区“第四层面”的服务职能结合起来;三是从建立背街小巷长效管理模式的要求出发,各区在探索“重心下移”、“块抓条保”的实现形式上,开始注重并强调政府间关系的协同化重于单个部门工作的最优化、政府与社会组织、市民间相互配合重于政府间关系协同的最优化。如上城区全面推行街巷属地包干,街道牵头组织社区、行政执法、市容环卫、建设、工商、规划、环保、公安交警和辖区单位等“十位一体”联动,以“十位一体、综合管理、分块包干、责任到人”为基本原则,整合各路管理资源,强化背街小巷管理。街道建立两级协调机制,由街道定期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社区,每月召开一次讲评会,分析、协调、解决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社区的问题由社区定期自我协调,各社区建立周会制度,分析存在问题,研究管理重点。

2、在实现块抓条保,推进机制建立与运行上取得突破。一是做好在重心下移上的职能划分工作。按照重心下移、责权一致和讲求实效的要求,市城管办会同市财政局、市交警支队出台《关于背街小巷改善后长效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确立城区政府在背街小巷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理顺市、区、街道和社区的管理体制,明确背街小巷管理的依据、工作标准、保障措施,特别是明确各自在背街小巷管理中的作用和职责,形成以市为核心、区为重点、街道为基础、社区配合的管理体制。二是做好在条块结合上的协调保障工作。成立各区工作协调小组,分管区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及各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定期研究解决管理中横向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协调和纵向不同隶属关系之间分权协调的突出问题,同时,按照“权随事转”、“费随事转”的思路,积极探索建立由街道牵头实施、以辖区职能机构配合并由社区广泛参与的互动协调机制。三是做好在建章立制上的责任落实工作。建立背街小巷管理工作领导责任制,量化、细化背街小巷管理工作目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与干部政绩考核挂钩。在日常管理中实行“分块控制”,将街道辖区的背街小巷细化为片、块、分级责任包干,实行定点定岗定人定责,确保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四是做好责任落实量化考核工作。定期检查与不定期巡查相结合,加大对日常管理的监督,实行“区查街改,块查条改”。健全完善检查监督机制,同时根据城市“四化”长效管理标准及背街小巷“四化”要求,对背街小巷改善拓宽和拆违新增的道路统一测算,根据作业量并按“地域差异化”的原则对管理绩效实施量化考核,区、街分级考评,严格奖惩。如上城区南星街道每年设置10万元的奖罚基金,按责任主体和管理主体的要求,对城管、环卫、执法、社区、市政、绿化等实施六位一体的捆绑考核,并与区政府考核办法挂钩,实行季评年奖,有力推进了辖区背街小巷的长效管理工作。

3、坚持堵疏结合,在实现小巷综合治理上取得实效。背街小巷改善后,除“四化”管理的要求外,还负有市政、绿化设施的管理养护职责,以及因道路拓宽和新增幢间路带来的诸如破墙开店、五小行业增多、无证摊贩流动设摊和人行道上机动车停放管理及停车费或停车泊位费收取等一系列新的管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区城管办严格按照《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杭州市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及《关于背街小巷改善后长效管理实施意见》等法规、文件精神,研究制定适合本辖区长效管理的实施措施和工作制度。一是充分发挥城管部门作为背街小巷和“四化”长效管理的牵头组织、综合协调的作用,结合数字城管,积极协调并促成建立相关职能部门、街道、社区三级互动和长效管理督查与反馈机制。如江干区城管办牵头协调,定期召集会议,定期检查指导,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负责牵头实施以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和社区共同参加的联合整治及执法行动,不断加大区查块改,块查条改的力度。二是从背街小巷管理和社区民众的实际需要出发,在依法管理、严格执法上坚持堵疏结合。如下城区潮鸣街道对背街小巷历史形成的并深受人民群众青睐的一些流动服务项目包括一些无证摊贩经营的项目,由街道领导出面和城管部门、执法中队协商,划定适当的区域或选择在不影响行人通行的人行道上免费为小商小贩集中设摊,受到了小商小贩及社区民众的热切称赞。

4、坚持市民参与,在实现管理主体社会化上取得进展。市、区两级政府及街道始终把推进由城管部门的“小合唱”向各职能部门和辖区各单位齐抓共管的并由沿街居民和广大社区民众共同参与的“大合唱”转变。如西湖区推出翠苑街道的“六长联系制”和在社区实行“一长带五员”的管理方式;下城区推广的“三定一明确”管理要求和长庆街道在社区开展的“十个一”管理制度;上城区望江街道开展的“十位一体联动制”;江干区推广凯旋街道总结出的“四字经”,以及拱墅区米市巷街道实行的街长负责制等,这些管理的方式方法,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离不开沿街居民和社区广大民众积极踊跃参与和支持。

三、下步建议

1、进一步加大长效管理的投入。一是区、街道要安排一定经费作为城市管理专项经费,专款用于长效管理,同时可以通过授权的方式扩大社区开展长效管理的经费来源。二是针对街道城管科人员不足问题,建议通过招聘或解决下岗失业人员来补充,确保长效管理工作有人做事,有钱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