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实习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1 10:29:17

新闻学实习工作计划

新闻学实习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体育新闻 采访与写作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96-03

随着我国职业化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大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项目教学法的运用,能有效的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模拟的岗位中进行真实的操作,符合市场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越来越受到教师欢迎。

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体育院校新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一门业务实践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进行实际的体育新闻采访、写作和编辑工作,这些工作能力都将是成为一名体育新闻工作者所需要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近年来,项目教学法因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上成效显著,运用领域正从理工科不断向各个学科拓展。而通过笔者实践研究,项目教学法运用在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能够较好的契合新闻媒体的业务模式,给予学生新闻实战经历。因此,不但能结合职业教育趋势,也能紧扣新闻行业运行格局,势必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项目教学法在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的设计

(一)设计原则

体育院校新闻专业学生虽然文字功底不高,但是思维活跃,胆子大,并有吃苦精神。在笔者3年体育院校新闻专业学生的教学经历中,发现学生通常喜欢操作,对理论却“懒得学”,教师以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等传统模式进行授课,学生常常会不耐烦,甚至厌学,教学效果较差。因此,根据教学目标和市场需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课程内容设计成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项目,改变传统“先学后做”的方式,让学生“边做边学”,甚至“先做再学”,在完成项目的基础上,领悟知识,掌握技能,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设计思路

在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项目设计中,首先要以职业能力为主体,体现“背包记者”的培养方案。因此,在课程中融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方面内容,既有报纸新闻和电视新闻的内容,又增加平面设计和网络新闻的内容,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并分学期配备不同专长的教师,将能促使学生扩展知识视野,成为复合型人才,从而更胜任当今媒介融合的形势。如表1:

表1 课程项目种类列表

序号 教学项目(各章)名称 教学时数 学期

项目1 办一份《南宁体育观察报》(月刊制) 32 2

项目2 制作一期国民体质监测活动网络新闻专栏 20 3

项目3 制作一档“体育名师实录”电视专题片 38 4

总 计 90

设计思路的其次,就是引入新闻行业模式,建立起生产新闻的“作坊”,打破“先理论后实践”及“先学采访后学写作”的模式,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将新闻业务工作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基础上实践新闻业务流程。具体思路是:在教学中,设计一个贯穿课程的项目,项目既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又是一个真实的新闻业务,它与媒体的业务流程基本一致,并能最终“生产新闻”。如表2:

表2 课程项目设计举例

序号 教学项目名称 项目步骤 媒体相应业务流程 教学时数 理论知识点 技能知识点 教学方法

与手段

项目1 办一份《南宁体育观察报》(月刊制) 1-1 布置任务、确定分组 分工 4 1.新闻敏感;

2.新闻点。 会观察、判断和分析新闻事件。 案例教学法、启发引导法

1-2制定采访计划 策划 4 信源与采访。 能制定新闻采访计划。 头脑风暴法 、分组讨论法

1-3完善采访计划 2 采访的方法与技巧。 会做采访准备。

1-4实施采写 采写 10 1.新闻写作要领;2.新闻稿件结构。 能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 现场教学法

1-5报纸编辑 编辑与审稿 4 新闻选稿与编辑。 能进行纸质媒体新闻编辑。 情景模拟教学法

1-6报纸排版 排版与

出版 4 报纸的排版。 能进行纸质媒体新闻排版。 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1-7作品评估验收 稿件

评分 4 1.稿件评判原则;

2.纸媒新闻采写要点。 能评判各类新闻的优劣。 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最后,为了符合专业和课程需要,设计思路还要体现体育特色。尤其在项目设计中,要以体育为中心,既体现校内体育新闻,又有校外体育大事。如表2举例的课程项目“办《南宁体育观察报》”中,笔者将报纸分为4个版块,分别是体育要闻版、体育教育版、赛事热点版和体育培训与活动版。鼓励学生多与在区直体育管理部门挂职的教师,及挂靠学校的省级体育机构、学校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多到校内校外观察,积极寻找体育新闻线索,从心理上转化成一名体育记者。

二、项目教学法在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的实践

(一)实践途径

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课堂,不但项目要仿真,程序也要仿真。实践项目时,学生必须分工合作,以真实感受新闻媒体中的“采写分工”模式。如在“办《南宁体育观察报》”这个项目中,笔者实施的途径主要是引进报纸媒体中的“跑线”原则,学生以自愿原则选择自己擅长和熟悉的“线”,专做这条线的新闻,并根据“线”所在的版面来分组。如表3:

表3 分配模式举例

序号 跑线分配 小组

1 自治区体育局、学校宣传部等 体育要闻版小组

2 学校教务处、各系等 体育教育版小组

3 自治区体育局群体处、区社体中心等 赛事热点版小组

4 广西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广西体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鉴定站等校内各级各类挂靠机构 体育培训与活动版小组

在项目实践中,将学生按跑线分组,不但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自己是一名体育行业记者,还能让学生了解媒体中记者的工作模式,并能提高学生报道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实践步骤

根据笔者所在学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共分为四个学期来上。笔者将课程具体安排如表4:

表4 教学安排与时数分配表

序号 教学项目(内容)名称 教学时数 学期

1 体育新闻采写基本知识学习 10 1

2 进行校运会新闻采写 6

3 办一份《南宁体育观察报》(月刊制) 32 2

4 体育行业新闻报道采写知识及练习(1.体育人物专访2.体育会议新闻) 12 3

5 制作一期国民体质监测活动网络新闻专栏 20

6 体育新闻特稿采写知识及练习 10 4

7 制作一档“体育名师实录”电视专题片 38

总 计 128

从表4可知,新闻采写的理论知识和基础实践将在第一学期内完成,从第二学期开始,引入项目教学法。教师在引入项目教学法后,依然要对项目涉及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授和回顾,并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资料查找,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项目安排上,具体分为7个步骤进行,分别是:布置任务、确定分组、制定计划、完善计划、现场采写、制作出版、总结评价。

还是用“办《南宁体育观察报》”这个项目举例,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布置任务。展示相关案例,介绍任务情况及重要知识点,并布置课外阅读和资料收集等作业。

第二步:确定分组。根据教师所给版面,学生按“跑线”点进行自行选择,由教师进行调剂,确保每个版面均有2、3名学生。每个版面是一个小组,设1名小组长。

第三步:制定计划。各小组召开新闻策划会,小组成员进行分析讨论,确定报道主题和任务分工,并开始寻找新闻线索,制定采访方案。

第四步:完善计划。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召开报题会。教师听取各小组组长报告新闻线索、采访计划和分工情况,并对各组提出建议与意见。各组完善计划,并做好采访前准备。

第五步:现场采写。各组进行现场新闻采访和写作,教师进行跟踪检查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按质按量完成作品。

第六步:制作出版。召开排版会,各组组长向教师和全体与会人员推介本组采写出来的稿件。教师与各组组长共同确定使用哪些稿件,如何修改、如何排版等,并进行编辑排版。

第七步:评估验收。以评稿会的形式,邀请学校新闻行业的外聘教师1名,校内新闻专业专任教师1名,与任课教师及各组组长一起,评选出优稿,并总结各稿件撰写及报纸排版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

按照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步骤,并结合分版跑线、报题会、排版会、评稿会等新闻行业中的工作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他们不但自主选择,还自主完成、自主评价,不但能通过“做”领悟“学”,还有职业归属感,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并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展望

(一)要建立项目监控、评价体系

由于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要独立完成项目,教师只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且完成项目的学时较长,时间较久。因此,建立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中期监控体系和后期评价体系十分重要。且无论是监控还是评价,都应该尽量仿真真实媒体的操作模式,让整个项目有一脉相承的感觉。

(二)要加快建设校园媒介

引入项目教学法,就需要有载体――媒介。在笔者的学校中,就受到了载体限制:一是载体种类少。虽然有较为完备的新闻采编实训室,但仅有校园网站和广播站两种载体,学生能够实战的邻域少,展示机会少。二是载体层次低,稿件质量及管理流程与真实媒介相去甚远。因此,加快建设校园媒介的步伐,对更好的引入项目教学法十分重要。

(三)呼吁社会媒体的大力支持

由于学校硬件设施有限,为了能使学生更真实地感受新闻工作,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实行校企合作。但是,受“学历本位”风气的影响,大专院校的学生很难进入主流媒体见习或顶岗实习。为此,呼吁社会媒体对大学生一视同仁,确保专科生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学习、实践机会。

总之,项目教学法在体育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中实施,就是将新闻作坊带入了课堂,这将彻底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的身份转变成了主编、制作人和编辑、记者,大家围绕项目,权责清晰,各司其责,这势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当然,项目教学法的研究还不够完善。下一步的研究中,(下转第114页)(上接第97页)应以项目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为主。通过项目教学法的不断改革、完善、创新,将切实提高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雷璐荣. 行业模式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新闻采写”课程的项目制改革[J].重庆高教研究,2013(2)

[2]韦弘,唐锋. 高职《新闻采访与写作实务》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2(2)

[3]高常,胡忠青. “三段式”模式下项目教学法在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

[4]印兴娣.“项目教学”在电视新闻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7)

[5]周珂.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访教学创新研究[J].高等教育,2012(7)

[6]蔡雯.培养具有媒介融合技能的新闻人才――与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教授的对话[J].采编写,2005(5)

[7]李希光.新闻教育未来之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8]微玉. 项目教学法综论[J].广西教育,2008(9C)

【基金项目】广西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3年一般B类项目(2013JGB294)

新闻学实习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新闻教育 新闻专业主义 课程拓展 新闻实践

传媒格局的变化让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传媒教育中存在的根本性问题。美国近年推出的“未来新闻教育计划”对我们的新闻教育改革不无启示。2005年,美国卡耐基基金会与奈特基金会合作,并联合美国5所著名大学,推出了一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新闻教育改革项目——“卡耐基—奈特未来新闻教育计划”,旨在培养未来的新闻从业人员全面、正确地把握新闻传播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开展新闻研究、拓展新闻课程和强化新闻实践三个方面。

一、重塑新闻专业主义精神

当年普利策捐巨款在哥伦比亚创建新闻学院,他认为新闻记者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必须接受专业训练。美国最初的新闻教育“不仅教书,还要致力于勾勒这一门职业的轮廓,提升新闻的地位使之名正言顺地在大学里拥有一席之地。”新闻教育工作者除了讲授新闻生产方面的技能课程,还开设了新闻事业史和新闻伦理课程,并通过对第一修正案的解释确立新闻记者的职业身份。可见对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及伦理观念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新闻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五四”前后的报人已经把报纸服务公民社会作为报业存在的主要目的。徐宝璜认为“新闻事业,为神圣事业;新闻记者,对于社会,负有重大责任。彼以颠倒是非,博官猎贿,或以致富为目的而办新闻纸者,乃新闻事业之罪人也”。两相观照不难看出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倡导和我国对新闻职业精神的强调在逻辑上是一致的。

然而现在新闻媒体中有不少刚从院校毕业的新人,在对待新闻事件的处理上,不从大局出发,不考虑角度和适度的把握,有的甚至把手中的笔和镜头,作为“个人政治”的“敲门砖”而不惜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

“卡耐基-奈特特别工作小组”成立后集中探讨的第一个问题是“培养新世纪新闻人才的新闻院校应该是怎样的院校”,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份纲领性文件,名叫《宣言:新闻学教育的蓝图——培养21世纪新闻领袖的专业学院》。《宣言》中要求新闻学院应努力成为职业道德的象征,强调在网络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职业道德问题尤为重要。“社会责任意识”应当成为未来传媒人才的首要培养目标。新闻学院不仅传授给学生职业技巧,还要传授给学生职业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新闻业对公众和国家的重要性。

二、拓展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

当今大学普遍存在“知识碎片化”的问题,学科的界限让不同学科之间鲜有交流。如此传媒教育怎能应对业界对复合型或专家型新闻人才的需求?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亟待拓展。

美国“未来新闻教育计划”推出了一项名叫“课程拓展”(Curriculum Enrichment)的改革措施:一是打破学科壁垒,邀请其他学科的专家和教授到新闻学院授课,在大学内部建立跨学科的桥梁;二是各新闻学院利用所在大学的特色和优势,将“通识教育”从空泛的概念落实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美国新闻教育课程拓展上的尝试既为我国新闻教育提供借鉴,也与我们的改革探索相映成趣。比如,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依托学校在播音主持、小语种教学等方面的优势,跨学院建立“出镜记者”、“国际新闻记者”等多个方向班,共同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具备综合特色的学生。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利用本校艺术类专业的强项,在新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渗透艺术类课程,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专业课程。还有学者提出“大教务”的概念,倡导全国新闻院校整合优势,师资共享,各类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理念,量身打造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完善实践教学制度

鲜活的实践经验如何融入新闻教育的过程?学界的观察研究如何与新闻实践更加紧密结合?“未来新闻教育计划”开发出一项名叫“21世纪新闻孵化所”(News 21 Incubators)的新闻实习新项目。该项目由基金会财政支持,参与联办的新闻学院组成一个全国性的网络,每年夏季举办一期,为期10周。“21世纪新闻孵化所”至少有四点值得借鉴之处:

一是全国联动使该项目具有规模效应和社会影响。作为一项全国性的联合实习项目,每个新闻学院设一位协调人负责内部协调工作,同时项目组还设有一位全国协调人以负责全国范围内的统筹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在主流和新兴媒体中开拓渠道,发表那些内容和形式都新颖的、报道主题有全球意义的学生新闻作品。

二是实习课题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具有现实意义。“21世纪新闻孵化所”是一个强调创新和实践的调查性报道项目。每期实习都有一个经过周密策划而选定的、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大主题。各参与院校根据这一大主题分工合作,从不同的侧面和切入点组织调查报道,用吸引年轻受众的方式报道以前很少被报道的、但事关美国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件。

三是将课程学习与报道实践结合起来,在夏季新闻实习前的春季学期开设学习相关主题知识的研讨性课程,使学生先打下比较坚实的相关主题的理论基础,然后再投入到报道实战之中。

四是聘请新闻业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负责实习指导工作。在专业新闻人士指导下,这些具有新一代视角和深度的学生采写的新闻作品往往稍加编辑即可提供给主流和新兴的新闻机构刊播。《纽约时报》、《新闻周刊》、CNN、美联社等美国权威媒体都发表过该实习项目的学生作品。

新闻教育是一个全面、连续而深入的系统工程。中国新闻教育不仅需要把更多经验丰富的业界人士引入课堂,还应该建立起让业界精英加盟新闻教育的长效机制。有识之士提出,新闻学界和业界可以联手设计教学进程,制定严谨的教学方案,对新闻实务课程所涉及的专业工作原则、技术方法体系进行精准认定,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科学规范,对任课教师进行严格选择和考察。以保证将新闻界的最新经验、经典案例引入教材体系建设和整个教学进程,使新闻院系的实务课程既能够得到来自新闻实践前沿的智慧滋养,也不失技术体系的缜密和教育进程的严谨。

呼啸而来的新媒体时代正在深刻改变甚至颠覆着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传统新闻业和传媒教育的价值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传媒教育改革的突围战已如箭在弦。我们对中国新闻教育改革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还要准备好改革突围的勇气和决心。

参考文献:

[1]Carey教授提交给20世纪新闻教育峰会的演讲稿《新闻教育错在哪里?》李昕 译.

新闻学实习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体育新闻;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137-02

我国体育新闻专业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目前有近 20 所高校开设体育新闻专业,为新闻学教育增加了新的教学与研究领域,满足了一定的社会需求。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创办于 2005 年,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已经初步构建并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定位,2012 年在学校的总体规划下开始实施 2013 版体育新闻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针对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成、课程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梳理,使之规范化和系统化,并突出和强化了实践教学,突出了学生专业素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实践教学体系提出的依据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首先是为了适应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新闻学是特别强调应用的人文学科,体育新闻专业更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对专业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如对体育运动项目的了解,对采写编评及摄录采播技术与能力的要求,实践能力也恰是体育传媒行业对当前教育的要求,只有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既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又能胜任各种岗位技能操作和管理的综合型人才。

其次,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要从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出发,提出本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并将其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在 2013 版培养方案中对培养目标的要求是系统掌握新闻学、传播学和体育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体育人文社会学的专业素养,熟悉我国新闻、宣传的政策法规,了解新闻与体育行业的发展变化,能够在新闻、出版、宣传领域从事策划采编、媒介经营管理及文化传播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新闻专门人才。

二、实践教学实施方法

(一)完善教学计划,制定合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要围绕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体育新闻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加强了实践性,突出了应用性,将体育新闻专业的 23 门专业必修课分为三大类,学科理论课程、技术性的实务课程及实践平台课程。

理论性课程如《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事业史》等采用精讲的方式进行,以点带面着重介绍重要的理论,其余内容通过课外阅读书籍和讨论,研究论文等形式完成。如《中外新闻事业史》首先为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大体脉络,挑选重要史实和人物精讲,其余内容以作业和课外阅读形式进行,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查找报纸原件,探寻历史人物足迹等方式来还原历史,并在课上进行讲演。

对技术性的实务类课程如《体育新闻编辑》、《新闻评论》、《体育摄影》、《体育赛事报道》等增加了课程种类及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周。每个重点实务环节必须进行实践练习,如在《体育新闻编辑》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从教学开始阶段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设计并完成一份报纸”,每人要从报纸的媒介定位、产品设计、报道的策划与组织、稿件的分析与选择、稿件的修改、新闻标题的制作、版面设计、实际版面制作几个环节,将报纸从设想到完成一份真正的报纸,实践整个报纸编辑环节,实现了人人动手、一对一的进行实践操作与指导。

实践平台类课程如《电视摄像与编辑》、《图片编辑》、《电视节目制作》、《体育播音与主持》、《网页设计与制作》、《新媒体技术与应用》等,依托实验室将三分之二的教学环节安排在实验室或课堂之外,所有课程都要安排各种作品的实践,期末试卷不做纯理论与文字考核。

(二)完善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和实验室是推进体育新闻专业改革的基础工程和保障,将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重要基础设施来实施,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使得实训基地与实验室在培养实践创新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新闻专业计划建设及升级演播厅(包括录音室)、电视节目编辑实验室、平面排版与设计实验室、摄影实验室、体育主持模拟实验室、新媒体实验室,这六大实验室针对不同课程和实践要求,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功能,同一个实验室能承担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增强学科专业的适应性,提高使用效益。从功能上看演播厅、电视编辑实验室、体育主持实验室将直接服务于电视媒体模块课程包括《电视节目制作》、《电视摄像与编辑》、《体育播音主持》等课程,平面排版设计实验室与摄影实验室服务于平面媒体模块课程包括《图片编辑》、《新闻编辑》、《摄影基础》等课程,新媒体实验室服务于新媒体模块课程包括《网页设计与制作》、《新媒体技术与应用》、《新媒体营销》等课程。

同时,实验室与实训基地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加大开放力度,帮助学校及其他专业进行技术培训、会议保障、科研与科技服务等工作,使得实验室成为学校科研发与人才培养的基地,为鼓励、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开放实验,将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纳入要求,强化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第二课堂及校内外实习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充分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开放型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课堂活动将密切结合体育新闻专业的特点,利用体育学院的体育术科项目优势,使得学生深入了解体育运动项目,为今后从事相关项目报道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同时可以丰富课外生活,加强身体锻炼。第二课堂提供了足球、篮球、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舞蹈等运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在固定时间提供场地,由运动训练专业指导员进行辅导。其次,针对专业技能定期开展各种知识和技能竞赛,如海报设计大赛、报纸版面设计大赛、体育解说员大赛、微电影创作大赛,学生通过这一系列校内实践活动,能够对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与锻炼。同时,还与图书馆、大学生体育馆、继续教育学院进行全面合作,建校内实习平台,提供志愿者,新闻宣传等服务。

此外,赛事志愿者活动是长期坚持下来的特色,每年在北京举行的“斯诺克中国赛”、“中国网球公开赛”、“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羽毛球冠军赛”等国际、国内大型赛事中,体育新闻专业学生已经成为了固定的志愿者团队,在赛事期间提供了球员接待、赛场服务、票务服务、场地保障服务、媒体服务等工作,在多种志愿者活动中,许多学生通过接触赛事、球员、规则、体育记者,对赛事流程,运动项目,培育兴趣爱好,新闻技能实践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锻炼,已经成为该项赛事的准专家。

在校外实习方面,将实习与社会实践作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来落实,相继与《北京日报》体育部、中央电视台《体育星探》栏目、人民体育出版社、《田径》杂志社、乐视网等 20 余家媒体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

(四)构建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体育新闻专业的毕业设计之前全部为毕业论文的形式,大部分毕业论文更偏向于理论和科研性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与考核明显欠缺。在新版的培养方案中,对毕业设计进行了明确细化,毕业设计可以以毕业论文和毕业作品两种形式来完成,毕业论文对选题、格式规范、研究方法的使用、论据论点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毕业作品可从平面、电视、新媒体三个模块中选择相应的新闻作品做为毕业设计,同时对毕业作品在设计、主题、数量、规范、展示等方面提出要求。

三、实践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助力实践教学

对学生的教学活动,不能仅停留在传授理论知识体教师,要形成联系实际,以实战出发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观念,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二)加强教师队伍与专业建设支撑实践教学

教师队伍与专业建设是体育新闻专业的基础工程和根基,对实践教学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逐步整合教师资源形成平面、电视和新媒体三个研究方向,争取每门课程能够由两到三名教师进行讲授互助提高,形成专业强势。

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鼓励教师横跨两个或三个研究方向。每学期对教师要进行单独或集体的专业技能培训,如运动项目知识培训、摄影摄像技术培训、网络技术培训、新媒体行业进展培训、电视包装培训、演播室节目创新、平面创意培训等等,通过各种培训、培养途径,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并对表现出色的教师及实验室进行表彰和奖励。

在教材编写方面,目前已经有两套系列教材,体育新闻传播系列教材及体育新闻实训系列教材,同时对国外体育新闻实务研究的系列著作正在编译中。届时将形成三套系列教材,能够对体育新闻专业实践从理论和实务层面进行指导,并具有一定国际视野。

广泛与校外名师及体育新闻行业工作者合作,通过校内讲座,项目合作,邀请进入课堂教学等环节。

(三)完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护航实践教学

科学管理必须要有规章制度进行保障,为使实践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在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培养方案》的精神下,将逐步修订和制定各门课程的课程要求、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第二课堂管理规定》、《毕业设计工作方案》、《新闻实验中心管理规定》、《新闻实验仪器设备管理规定》、《本科毕业实习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使实践教学管理更趋于规范化,为实践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提供了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 郭盛,黄刚,王峰.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新闻学实习工作计划篇4

XX级实习工作已经顺利结束。当我们在此齐聚一堂,全面回顾和总结实习工作的时候,就感到一种神圣的责任感。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合格人才。实习绝不是一种热闹的仪式,而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复杂工程。当我们出席今天庄严的总结大会时,首先就要反问自己:如此庞大的实习活动,到底带给学生什么?不论会议的出席者是作为实习主体的学生,还是实习的组织者和各方面的参与者,这样的思考都会油然而生。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新闻传播学院就此次实习工作向大家做一简要汇报。

一、涉及专业最多

本次专业实习,集中了新闻传播学院现有最完整的专业设置,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等三个专业,是一次对我院专业教学效果的全面检阅。

二、规模最大

本次专业实习,是新闻传播学院调整专业计划后首次组织的三年级专业实习。我院组织了XX级5个专业班的213名学生开展参加这个大的教学活动,工作强度和组织工作的复杂程度,均为历届实习工作之最。

三、时间最长

根据改革后的教学计划,我院所有专业均在第七学期拿出10周时间,进行专业实习,充分保证实习的时间和效果,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此次实习自2009年5月9日开始,到7月17日结束,为期10周,开创了我院有组织实习活动的最长记录。

四、地域最广、实习基地层次最为完整

在各实习基地的真诚支持下,我院的专业实习基地已经基本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网络。此次实习,我们在几乎所有的实习基地都派出了自己的学生,形成了以陕西、和北京三个大的区域为支点的开放态势。其中北京派出30余人,分别在信诺传播国际顾问集团、中国信息中心、作家出版社等3家公关、新闻媒体和出版机构实习,而仅信诺传播国际顾问集团(北京)一家就接收实习生20人;奔赴的实习生有70余人,分布在拉萨、日喀则两个地市,分别在日报社、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拉萨晚报、电教馆、日喀则报社、日喀则电视台等7家新闻媒体实习;而在学校所在地的陕西省,则集中了最多的实习生,总规模逾百人,分别在商洛、渭南、铜川、咸阳等四个地市的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实习。位于陕西省省会西安市的陕西日报社、西安电视台以及联创广告、马柯广告、金田影视、华康广告等4家广告公司,也成为我院学生的练兵之地。在实习单位中,基本为我院实习基地,但也有尚未签订协议的新闻媒体,如陕西日报社、西安电视台;既有国际传媒,如信诺传播,也有大量地市级新闻媒体;既有平面媒体,也有电子媒体;既有传统媒体,也有新兴媒体,如中国信息中心;既有新闻媒体,也有广告制作机构。在如此广阔的地域,层次丰富完整的实习基地,构筑我院专业实践教学的平台,大大促进了专业教学的改革,提升了教学质量。

五、组织形式有效

面对最大规模和最多的实习层次,本次实习采用新的组织形式,保证了实习工作的安全、有效。新闻传播学院不仅成立了由汤志民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实习领导小组,而且将实习地域划分为、北京、商洛、铜川、渭南、西安、咸阳等七个区域协调小组,由新闻传播学院领导、办公室主任、实验室中心主任分别负责,明确责任。同时,在实习学生比较集中的、商洛两地,还派出赵胜启、李炜老师驻地组织实习工作。信诺传播顾问集团一系列富于创意的实习方案,包括根据学生兴趣、专长划分小组,安排公司内的高层管理人员及相关专业的顶尖专家对学生进行系列培训,组织以民族地域文化为背景,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为基础的传播策划实务比赛,并颁发奖金,此次又由曹秀华总裁组织高规格的小组到民院回访,使实习工作不仅视野开阔、追踪国际潮流,而且境界高卓,效果突出,深受学生们的好评和依恋。实习组在赵胜启老师的扎实而有效地组织下,整体工作良好,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六、收获丰硕

在实习基地的积极配合和实习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实习取得了丰硕成果。

1、实习作品数量可观,质量提升。据谨慎估算,此次实习中每位学生刊发的新闻作品在10篇以上,总量至少在2千篇以上。在渭南日报社实习的宋琼同学发稿46篇;在日报社实习的15名学生,平均每人有26篇稿子见报,其中李静同学有50多篇;在拉萨晚报社实习的9名学生,平均每人约有18篇稿子见报,其中杨洋同学有50多篇;在人民广播电台实习的14名同学,平均每人有15篇稿子在电台播出,其中2班的格桑卓嘎同学,将36篇稿子翻译成藏文;在日喀则报社实习的2名同学,有65篇稿子见报,其中次仁曲桑同学不仅独立承担了藏文版的文字编辑,而且有40篇稿子见报。在这些刊发的作品中,就包括头版消息和深度报道。特别是在“信诺”实习的学生,其策划设计方案受到了信诺高层、专家和业界的较高评价。我们在此既把感谢敬献给信诺总裁曹秀华女士及所率领的杰出团队,也将骄傲和喜悦赠予我们优秀的学生。大量成果以不同形式发表,从一个侧面肯定了同学们的素质、创造力和操作技能,也是对我们教学改革的一种褒奖。

2、实习使学生们获得了真实的专业体验,初步习得专业流程和技能。丰富多彩的实习活动,使实习生在不同的媒介体味了专业的真谛。同学们在耳闻目睹特别是亲身经历中,见识了曾经被神秘光环笼罩着的新闻传播媒介内在流程和设备,直观地感受了传媒最前沿的景观;在充满压力、挫折、探索、自信的曲折历练中,基本掌握了新闻采写编辑的手段和技巧,可称得上是一名初入门槛的新闻记者,能够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传递信息,表达思考;同学们并对新闻工作的辛苦、牺牲、奉献有了一致的观感,由此开始认真思考这个职业,并为此做着准备;同学们还在紧张的实习中,开动脑筋,充满激情地抽象着新闻工作所必需的素质,诸如新闻敏感、使命感、博学、投入、公关能力、出色的语言表达力、卓异的思维能力、观察力、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入第一线的习惯等,大家仿佛一下子就成熟起来,俨然是新闻界的“老手”和“行家“,获得了珍贵的自信和职业责任感,令人十分欣慰。

3、反省在校的所教所学,发现自身不足,激发学习、就业和创业的志气。在同学们的身上,不乏青年学子的生气和个性,更充满着理性和宏大抱负。正因为此,同学们既把实习作为舞台,又把它看作是巨大的镜子,映照出自己的不足。在热烈的自我反省中,焦点就集中于如下方面:知识面狭窄、理论修养肤浅、动手能力有限、公共交际能力贫乏、写作能力缺憾,同时面临工作速度的挑战、方言的局限、工作状态被动、应变能力低下、语言特别是藏语缺席、新闻敏感不足、缺乏自信等方面的挑战。这些用词也许过于苛刻,是在用最理想的标准要求一个将出茅庐的学生,但是,同学们敢于直面自己,直面社会,直面职业,确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有志于成为优秀分子和杰出人才的追求,值得我们骄傲,也是此次实习真正的收获。让我们把最美好的激励送给我们可爱的同学们。

七、对于教学工作的建议

此次实习,也在很多方面暴露出我们教学工作的缺点和不足。

1、应区别专业,改革课程设置。实习生提出建议:课程设置应分明主次,如新闻专业应该以新闻写作、编辑、版面设计等方面的学习与实践训练为主;广电专业应以广播电视文稿的写作,拍摄、编辑等专业技术方面的课程为重点。同时推行个性化教育,培养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强化网络的使用、网页的制作。

2、大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公关能力。如果不具备这方面基本的素养和能力,不要说成就事业,恐怕连生存都成问题。

3、更加重视和加强藏文教学。在普遍实行藏汉双语传播的,这不仅是行业需要,也将成为我院学生突出的专业优势之一。

4、继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认真落实专业技能训练计划,提升实践教学层次,区别实践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探索实践教学体系。

5、突出写作能力培养。书面语言表达是信息传播的最基础技能,其实质是思维能力的创新。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学生写作能力过关。

6、切实落实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训练。加强专业教师与新闻、广告业界的联系,积极推动教师的专业实践和能力培养,从根本上实现专业教学理念和方式的转变。

7、加强校园媒体建设,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动手能力。

8、克服教学中重采、写而轻编、评的倾向,强化学生新闻评论和编辑能力培养,塑造完整的专业能力。

八、正视实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这个场合,我们不能不严肃而遗憾地指出本次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有些同学未能遵守实习纪律,擅自离开实习岗位返校或回家,造成不良影响,在今后的实习中绝对不允许再犯;

2、有些同学不能严格执行实习计划,在关于实习单位、地域、时间等问题上过分强调个人因素,不能服从大局,影响全局工作;

3、有些同学实习态度不积极,不珍惜实习机会,敷衍应付,消磨时间,对自己和教学工作不负责任。

4、极个别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对单位领导和指导老师尊重不够,甚至沾染社会不良习气,向被采访单位索要红包,值得警惕。

新闻学实习工作计划篇5

**日报社是**市委直属事业单位,是**市主要新闻单位,**年8月被自治区党委、政府、军区命名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

**日报社出版《**日报》(**文版)和《**晚报》3张报纸,周出版报纸对开版88块,日均见报文字17万多字。现有职工193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108人,副高以上职称18人,中级35人。有蒙、汉、回、满、达斡尔、锡伯6个民族。离退休人员98人。内设20个部室,社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有党员103人(其中在职党员95人)。全社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年总收入达到1000多万元。

**年8月以来,**日报社党委以自治区级文明单位为新的起点,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宣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四、五、六中全会精神,自治区第七、八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一、二次党代会精神,增强新闻宣传和事业发展的市场意识;以办好报纸为核心,以加强舆论阵地建设为重点,以整合挖掘新闻资源、加强新闻队伍建设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高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措施,着力构建和谐报社,报社新闻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年获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全区“十五”期间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年获市直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局(处),自治区报纸印刷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不断提升舆论引导水平,为全市工作大局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近两年来,全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日报》(**文版)、《**晚报》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全市工作大局,以提高办报水平、提升报纸新闻舆论服务水平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宣传形式,改进宣传手段,加强新闻宣传策划,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完成**、**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服务。**年出版《**日报》汉文版308期,蒙文版196期,《**晚报》212期;**年出版《**日报》汉文版250期,蒙文版195期,《**晚报》247期,没有发生导向性错误。

在报纸新闻宣传中,以日常宣传为基础,以专题宣传为突破,以重点宣传为亮点,把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落实在每块版面、每期报纸中。两年多来,在贯彻落实市委一次、二次党代会、“十一五”规划开好局的宣传中,先后开辟了“重点建设和重点企业巡礼”、“纪念抗战60周年”、“优化发展环境百日行”、“苏木乡镇机构改革”、“产业化之路”、“走旗县看亮点”、“旗县委书记访谈录”、“解读十一五”、“早春二月走河套”等专栏,把市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中心工作和“十一五”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规划和战略措施如数交给各级干部和群众,发挥了党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在新闻宣传中,牢牢把握经济结构战略调整这条主线,把加快推进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变,加快工业发展,推动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实现“三化”的良性互动为重点,对工业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等进行了深入系统连续的宣传报道,实现了专题宣传有策划,重点宣传有深度,舆论监督追求善意的结果,注意把握好角度、尺度和温度。

撤盟设市,我市的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化。我社把对市人大、政协的宣传列入重要内容,深入宣传报道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职权和作用;政协委员提案、各专门委员会工作情况等。每年三报发宣传人大、政协的新闻各300多条。对市人大全会和市政协全委会,三报提早安排,分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进行宣传报道,抽调20多名记者上会采访,去年“两会”,重点策划了“工业经济”、“城镇经济”、“政协委员谈发展”、“人大代表谈发展”、“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9个专题。扩版4期,发新闻专版30多块。今年“两会”,日报扩版两期,发新闻专版27块,蒙文报23块,晚报22块。

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年、**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文报对全市三批先进性教育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宣传。先后开辟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时代先锋》、《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性教育在基层》、《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性教育学习问答》、《爱的暖流》、《先进性教育成果展示》等栏目十多个。在成果展示、迎接验收宣传中,以“先进性教育成果展示”、“巡礼”、荣辱观教育等为主要内容开辟专栏与专题,先后刊发了反映乡镇机构改革的“瘦身强体活力现”,反映市委战略决策的“谱就跨越式发展新篇章”,反映社会保障方面的“用爱心编辑173万人口的安全网”,反映市直机关先进性教育的“东方风采满眼春”,反映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改出一片新气象”,反映基层组织建设的“双链双推”为我市基层组织添活力,还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城市建设”、“两免一补”、“建立领导干部自身建设长效机制”、“优化环境”等专题16个,发专版10块,发稿150余篇,这些重点策划报道,为我市先进性教育顺利开展和通过中央总结验收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双链双推”活动和机关“三创一落实”活动进行了深入宣传。同时,加大对纪检监察工作宣传力度,每年刊发党风廉政新闻宣传稿件100余篇。

以市二次党代会为标志的全市党组织换届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战略措施,在对旗县区乡镇苏木党委换届进行深入宣传的基础上,对市二次党代会分会前、会中、会后进行了认真策划、深入报道。在市二次党代会期间,日报、蒙文报、晚报派出23名记者对会议进行了全程报道。以消息、言论、侧记、专访等多种形式,先后刊发有关内容的稿件300多篇,日报发新闻专版20余块,蒙文报发专版18块。对中国·首届河套文化艺术节,分节前、节中、节后三个阶段,抽调了十余名记者进行全程采访报道,先后开辟专栏23个,发稿608篇,策划专版48块;对第二届河套文化艺术节,进一步发挥了地区党报舆论主阵地作用,形成了有力的舆论声势,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我社连续两年被评为“河套文化艺术节宣传先进集体”。

高度重视外宣工作。将外宣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实行目标管理,并给予优厚稿酬。**年共完成外宣任务232篇,其中汉编部完成76篇,蒙编部完成136篇,晚报完成20篇,超额63篇完成市委宣传部下达的外宣任务。

二、整合新闻资源,提高新闻宣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按照“巩固蒙文报,发展日报,做大晚报,拓展产业,发展事业”的发展思路,以整合挖掘新闻资源、优化报纸结构、加强舆论阵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创新办报思路,更新办报理念。为了满足一些地区、行业读者的需要,满足读者的多样性需求,**年《**日报》由**年底的周对开24版增加到32块版。在原基础上,与相关旗县区和单位联办了电业、共青团、就业、税务、金融、气象、公安、卫生与健康及临河、磴口、中旗、后旗等新闻专刊,利用媒体资源优势开设周刊,为社会各行业和单位提供了宣传平台,满足了不同行业宣传的需要,同时也增加了报社的收入,为日报的发展拓展了路子。

**年初,社党委提出举全社之力打造一张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新晚报。《**晚报》创刊两年来,紧紧围绕为老百姓服务这一办报宗旨,与老百姓贴得越来越紧。两年时间共接听民生热线5226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年3月1日创刊一周年之际,社党委提出“二次创业”的号召,全社干部职工走上大街,将4万份当日56版的晚报免费送到临河各条街道两侧的商业网点,并开展了《**晚报》首次读者意见有奖调查活动;3月13日,全新改版,改版以来,以“每日新闻+深度报道+每日副刊+每日专刊”的版面结构,以“最全新的新闻覆盖、最解渴的深度报道、最温情的每日副刊、最实用的每日专刊”,使晚报的新闻含金量、公信力、亲和力不断提高。“3·15”在市人民广场设投诉台,接待群众投诉;“五一”黄金周,在市人民广场成功承办了为期三天的“中国(**)首届名优特新商品博览会”,盛况空前,成果喜人;同时开展了“消费者最喜爱的20大品牌”评选;5月20日,在市人民广场开展了为患白血病的两岁少儿小耀伟的捐款活动,筹集善款34864.43元;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开展了“读晚报、喝金川、看世界杯”和“国际建材杯”五人制足球赛等活动;7月20日晚,在人民广场举办了隆重的颁奖晚会。下半年举行了“时尚pk进行时”活动,**年元月举行了全市青少年三人篮球赛。近期将开展“中华奥运小记者”全国招募活动选拔赛。这些活动,已经超越报社本身,成为引导社会行为的导向,也有效提升了**日报社在全市的地位和形象。

三、落实全市人才战略,为办好三张报纸打造卓越团队

社党委一直把人才建设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认真落实全市人才工程战略,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造就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采编人才队伍,市场意识浓、市场开拓能力强的经营人才队伍,懂专业、会经营、懂管理的管理人才队伍。

一是把建设学习型单位活动扎扎实实坚持下去,引向深入。从2002年5月份在全市率先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以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年确定为“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三项活动教育”年;**年确定为“学习培训年”;**年确定为“学习培训年”、“新闻宣传策划年”和“制度建设年”,逐步营造了全社浓厚的学习氛围,把终身学习、务实创新、不断提高素质的意识牢固树立起来,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年初,开展了“树立新闻宣传市场化意识”的大讨论,新闻业务、卓越团队心智训练营、文明礼仪、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一系列业务培训。10月下旬到12月中旬,开展了“政治理论、新闻业务培训”活动。社党委成员带头,结合工作实际每人为全社做一次辅导报告,部主任、副高职称人员在部门做业务辅导,收到很好的效果。全社自觉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空闲时间在一起闲聊的少了,学习的多了,不少同志每天坚持到阅览室浏览报纸杂志,记学习笔记。很多同志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每年至少组织3次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测试。

二是着力营造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的环境和氛围,使优秀人才在报社这块阵地上发挥聪明才智。结合整合新闻资源、创新新闻宣传形式和方法,全社推行了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工作人员双向选择,竞聘中层干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任人唯贤,注重群众公论。

三是积极引进人才。经市编委批准,**年公开考聘录用了8名大学生,加上市里人才储备,有9名大学生补充到编采第一线。晚报根据自身需要,公开聘用了部分采编人员,并推行竞争上岗、绩效考核、末尾淘汰制度。

四是**编辑部全部实行积分制,量化考核,在改变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状况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晚报变死工资为绩效计酬,实行绩效挂钩、按劳计酬的分配机制,逐步实现由发档案工资向按岗位按贡献计酬转变。对聘用人员与在职人员在竞聘部主任和工资待遇等方面一视同仁。

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社发展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年8月至11月,我社认真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社95名党员全部参加,达到了“党员受教育、组织增活力、发展出成果、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应用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在加强社党委班子和党支部建设上取得新成效。社党委建立了学习、工作、议事、廉政等一系列制度。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坚持以党委中心组为龙头,带动全体干部的理论学习,对重要学习内容以读书会的形式组织部主任学习。通过读书会、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高度重视,周密安排,认真准备,开好每年一次社党委**生活会。会前认真征求群众的意见,会后在全社大会上对整改意见进行了反馈。今年3月,又根据市纪委和组织部要求,召开了一次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生活会。认真贯彻“**集中制”的原则,社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做好分管范围内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做到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按照“集体领导,**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对涉及全社重大事务集体研究决定。新闻采编设备等通过政府采购。把党风廉政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总体工作、业务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落实。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安排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完善责任制,建立了处级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统计表和科级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统计表,并层层签订了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评选先进、重大项目建设、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全部公开,阳光操作,每年详细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采编大楼维修改造请审计部门进行决算审计。

认真开展“三创一落实”、“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新闻界“三项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我社实际,分别制定了安排意见,明确了活动的方式、方法、目标、要求。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和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建设,全社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文明程度提高,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效率提高,公仆意识进一步增强,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变成自觉行动。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根据市直机关工委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的要求,结合我社实际,修订完善了《党支部目标管理实施细则》、《党员目标管理实施细则》及目标管理考评卡,并把党建工作考核同业务考核同安排、同检查、同评比。建立了党委委员联系支部工作制度和社处级领导过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健全完善了部门党员主要领导抓党建责任制,真正把“一岗双责”、“”制度落到了实处。近几年,全社培训党员400多人次,有16名同志加入党组织。每年“七一”,我社至少有一个科室、4名党员受到市直机关工委表彰。同时,我社每年“七一”都要评选表彰先进党支部、先进党务干部、优秀共产党员、文明科室和先进班组。在第七个记者节,社党委表彰了11名从事新闻工作30年以上的同志。社团支部组织举办了**日报社首届“健康杯”排球赛;积极组织参加市里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

去年以来,开展了建设“和谐报社”活动。我们确定“和谐报社的定位是:社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进取、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建设一支恪守新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队伍;全社形成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氛围,团结互助、乐观向上、文明和谐的精神风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报社实现“三个明显提高”,即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办报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社呈现出团结和谐、心齐劲足、敬业奉献的良好氛围,这是报社事业发展的最宝贵财富,报社的外界形象越来越好。

“四五”、“五五”普法、依法治市工作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按年度学习法律计划,按时完成学习计划,并组织测试。通过市普法、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的考核验收。“四五”普法荣获优秀单位称号。按照市和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制定了《**日报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点》,并与各科室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人。强化宣传教育,在《**日报》(**文版)开辟政法、综治宣传专栏,在《**晚报》开辟“今日法治”专版,营造全市综治良好氛围。做好综治、扶贫、新农村建设等联系点工作,社领导每年四次深入杭锦后旗团结镇,与镇村领导座谈,研究综治工作,推动综治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在《**晚报》开辟专栏,呼吁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过不了冬等弱势群体提供捐助。两年多时间为扶贫联系点、帮扶贫困户、社会弱势群体和各种社会捐资(物)救助活动捐款共计近7万元,衣物300多件。

加强制度建设,全社健全完善了党委议事、绩效考核、出勤、财务管理、安全保卫、评先评优、奖励等一系列制度,加强日常监督落实和考核。多年来我社无一例重大违反单位规章制度,无治安、刑事案件,无受党纪、政纪处分人员;无失盗、失窃事件发生;无贩毒吸毒人员;消防设备完好率达100%,无重大火灾隐患及火灾发生;无因内部矛盾纠纷激化引发的群体性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主动承担辖区办事处分配的各项社会公益活动,我社连续四年被所在辖区办事处评为综治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工作任务、责任落实到位,档案齐全,连续多年被评为辖区先进单位。

重视单位绿化美化和清洁卫生工作。**年在院内移植6苗成年松树;新建设花池40多平米;每个办公室养花2盆以上;办公室每日清洁,每周检查一次卫生,每月至少擦一次窗玻璃,做到办公室美观整洁,走廊没有纸屑烟蒂,厕所无异味,院内无废纸果皮。

五、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实现报社新闻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

近年来,通过多方争取筹集,在偿还历史欠债160多万元、消化接收《临河晚报》债务30多万元的前提下,投入近1000万元,提高装备水平,改善办公条件和环境。购进了英国产富士f6000彩色激光照排系统,中美合资上海高斯ws-a卷筒纸胶印轮转机,使**日报社告别了平版印刷报纸的历史,具备出版彩报的能力,设备状况同时进入全区盟市报社先进行列;对采编大楼和印刷厂打字车间、轮转车间进行了维修改造,加接了一层计820多平米的采编联网、会议、图书资料中心;更新了全部办公设施,为摄影记者和部分文字记者配备了专业数码照相机,解决了新闻采访交通工具,使全社办公环境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建成新闻采编网,实现了编采人员人手一台电脑。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以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报的发行在撤并乡镇50、征订单位大幅度减少和调价20的基础上,实现了稳中有升,**年度比**年度增长4%;**年度比**年初增加750多份,增长6.3%。晚报发行在**年3月中旬改版后有了较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在私费订阅上增势明显,**年度私费征订增加3500多份。广告实行“包死基数、欠收不补、超收分成”和按使用版面考核的经营办法,增势特别是晚报广告增势明显。连续两年实现发行、广告和非广告业务增收100万元以上。印刷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不断更新观念,开拓市场,全年完成零活产值165万元,报纸印刷质量进入全区盟市报先进行列。

新闻学实习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新闻界思想改造学习运动 “资产阶级新闻观点” 新闻工作共性

1951年9月至1952年秋,新中国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动了一场全国性的针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以上海新闻界为代表的全国新闻界,也开展了相应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通过这场运动,“资产阶级新闻观点”遭到批判和清理,中共党报思想在全国新闻宣传领域的指导地位得以确立,保证了新闻媒体为新中国的各项事业发挥强大的舆论支持作用。同时,这场运动也间接导致了私营媒体在新中国的消亡,媒体机构由多样而趋向单一。建国初期新闻界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对新中国新闻事业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国内关于这场运动的研究重视不够,相关成果少之又少。在这场运动过去60年之际,有必要对其进行审视和反思,为今天的新闻事业改革提供借鉴。

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

1951年暑假,刚刚接掌北京大学的马寅初有感于部分职员工作自由散漫,思想水准和主人翁意识不高,组织他们进行政治学习,成效甚好,遂和副校长汤用彤等有新思想的教授商议,准备将政治学习扩大到全校教职员。9月7日,马寅初将这一计划写成书面报告呈送政务院。中央认为这种政治学习对于全国高校都有必要,决定先组织京津地区高校教师进行思想改造学习,待取得经验后再推向全国。为了统一领导这次运动,中央指定由彭真、胡乔木具体负责,并在教育部成立“京津高等学校教师学习委员会”,由教育部部长马叙伦任主任委员,京津地区高校负责人马寅初、陈垣、蒋南翔、茅以升任委员。京津地区各高校也相应设立了学习委员会分会。

1951年9月29日下午,向京津地区高校1700多名教师做了《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在长达五个小时的报告中,现身说法,论述了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必要性、方法和途径,要求大家通过思想改造逐步从“民族的立场进一步到人民立场,更进一步到工人阶级立场”。的报告相当于思想改造学习动员,京津高校迅即发动。1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学校中进行思想改造和组织清理工作的指示》,要求全国所有大中小学校的教职员和高中学校以上的学生,必须立即开始准备有计划、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初步的思想改造工作。这样,由北京大学发起、针对京津高校教师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发展为全国教育系统的一场运动。

继教育界之后,文艺界、科学界、新闻界等先后加入这场运动,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派也不甘落后,积极响应。1952年1月,全国政协常委会召开会议,做出《关于开展各界人士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的决定》,要求政协各界人士以自愿为原则,参加思想改造学习运动。至此,思想改造学习运动普遍展开,全国各界知识分子概莫能外,集体“洗澡”。其间,全国又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运动,中央要求思想改造学习运动与“三反”运动相结合,在“三反”斗争中解决资产阶级思想问题。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由此向纵深发展,到1952年秋才基本结束。

按照的说法,大多数知识分子可以为旧中国服务,也可以为新中国服务,可以为资产阶级服务,也可以为无产阶级服务。新中国百废待兴,当然需要大批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进入体制,参加建设。如何使知识分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的新中国服务?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在所必需。认为,世界观在现代基本上只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家,而无产阶级世界观显然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但是,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知识分子,来自旧社会,出身于非劳动人民家庭出身,有些人即使是出身于工人农民家庭,在解放前受的也是资产阶级教育,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他们还属于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这些人,如果不把过去的一套去掉,换一个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就和工人农民的观点不同,立场不同,感情不同,就会同工人农民格格不入。”那么,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使无产阶级世界观在知识分子的“头脑里生根”,完全代替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开展思想改造学习运动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此,中共已经有1942年运动的成功经验。

因此,中共在建国初期发动的这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它的目的是要清洗西方的自由主义价值,再给知识分子灌输马克思列宁主义”。 或者说,中共通过对全国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建立起马列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统治地位,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完全代替资产阶级世界观。

这场思想改造学习运动,中共以社会主导性政治力量,使全国知识分子自觉或被动地转换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对于巩固新生政权,无疑是必需的,也取得了积极成效。这场运动之所以能够普遍展开,除了政治力量的推动外,当时大多数知识分子也有希望通过重新学习适应新政权、服务新政权的要求。同时,这场运动也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提前过渡,完成了思想上的准备。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与问题的深入,这场运动逐渐偏离了利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方法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初衷,成为知识分子尤其是来自国统区的高级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批判、自我否定的“赎罪”和“过关”运动,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文化自信心和精神优越感造成了消极影响。

二、新闻界的思想改造学习情况

与教育界、文艺界、科技界相比,新闻界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开始得较晚。其中原因,可能是新中国的新闻工作队伍“革命纯洁性”较高,并且已经进行了学习培训,这一点与其他文教领域旧知识分子居多明显不同。新中国的新闻工作队伍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基本队伍是中共原有的新闻宣传干部,其次是吸收和培养的新解放城市中的进步知识青年,第三是经过改造而留用的旧新闻从业者。在这三部分人员中,前两部分是骨干和主流,第三部分为数不多,因为中共对留用旧新闻从业者非常谨慎,专门规定了慎重甄别留用、有步骤使用的原则。根据新闻总署1950年底的不完全统计,在全国一万多名新闻工作人员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参加革命的占42.5%,平津解放后参加革命的占56.8%;在全国6700余名编采人员中,曾经在旧中国新闻机构服务两年以上的不足800人,仅占编采总人数的12%。为了使他们担负起新中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任,中央号召全国新闻界努力实践列宁提出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口号,加强在职新闻干部的学习培训。各新闻机构也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方式培养了大批具有马列主义修养、通晓业务的记者和工作人员。

新闻界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主要集中在上海,其他地区基本上没有大规模展开,这一点也有别于教育界、文艺界和科技界。上海新闻界之所以集中进行思想改造学习,是因为解放后获准继续出版的私营报纸和留用的旧新闻从业者最多。城市解放后,各地军管会并没有全部取消私营新闻业,而是根据中共中央1948年11月做出的《关于新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处理办法的决定》,将私营媒体划分为进步、中间和反动三类,反动类予以没收,进步类和中间类向民主政府登记后可以继续出版。所以,建国之初的媒体格局是公营、私营和公私合营并存。根据新闻总署1950年2月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出版的281家报纸中,私营报纸至少有55家,其中华东区24家,总量为各区之首,而华东区的私营报纸又集中在上海,在全国知识分子中有广泛影响的《大公报》《文汇报》也在上海。1950年3月,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在全国新闻工作会议上说,全国经过登记的报纸大体上都可以承认是人民的报纸,这在性质上和“时期大资产阶级反动派的报纸以及帝国主义国家的报纸”完全不同。但是私营报纸在理念、业务和经营方面毕竟和党报不同,需要不断学习改造,消除“资产阶级办报思想”。

在全国知识界思想改造学习运动的鼓舞下,解放日报社副社长、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共党组书记陈虞孙,于1952年6月起草了《上海新闻界思想改造学习计划(草案)》,上报到上海市委宣传部。该草案对上海新闻界进行思想改造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以检查与批判新闻工作中的资产阶级作风,树立工人阶级思想领导,在思想提高的基础上,联系到检查贪污、浪费、,以改进与提高工作。”7月1日,上海市委宣传部将《上海新闻界思想改造学习计划(草案)》上报,获得批准。

1952年8月21日,上海新闻界“热烈期待、筹备已久”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正式开始,副市长潘汉年、文教委员会主任夏衍、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谷牧亲自参加了动员大会。在动员大会上,谷牧就上海新闻界思想改造的意义、目的、要求、方针、步骤和方法,以及对待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应有的态度,作了详细的指示。他说: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对于新闻工作者具有特殊重大的意义,新闻工作者必须用工人阶级思想把自己武装起来,才能牢牢地掌握人民报纸这个武器,去和一切思想战线上的敌人作斗争,鼓舞群众向人民民主事业的伟大目标前进。上海各报还没有明确地、坚决地贯彻以工人阶级的思想去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方针,许多新闻工作者还没有完全彻底地批判与抛弃腐朽的、旧的办报思想、方针和办法,这与他们的阶级出身、社会教养及未经彻底改造有着密切关系。思想改造学习运动的目的,就在于经过学习文件和检查解放三年来的新闻工作,批判早已破产了的客观主义集纳主义、不注意思想内容玩弄形式花样的形式主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专家办报”路线、缺乏政治责任心和违反组织性纪律性的自由主义、编辑方针屈服于错误的唯利是图的业务方针,明确工人阶级思想的领导地位。为此,华东学习委员会专门成立了上海新闻界学习分会,由解放日报社社长金仲华担任主任委员,陈虞孙、上海大公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王芸生分任副主任委员。

《文汇报》《大公报》《新闻日报》《新民报晚刊》《亦报》等五家私营报纸的编采、经理两部门工作人员,参加了这场思想改造学习运动。这几家私营报纸的负责人,都在大小会议上带头做了自我检查,接受大家的批评和帮助。《文汇报》负责人徐铸成说:“在解放前,我在《文汇报》标榜‘独立’的报纸……在反动统治下这样标榜是可以的,但我的思想上一直认为超然独立是清高的、应该的,认为办报不能有政治目的。”《新民报晚刊》社长兼总编辑赵超构,运动一开始就被拎出来作为“资产阶级办报思想”的典型遭到批判。为了争取“过关”,他在小组会、大组会、报社大会、上海新闻界学习分会上不断检查,批判自己身上的改良主义、个人主义倾向。

上海新闻界思想改造学习运动,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两个月,到1952年10月21日才告一段落。关于运动的成效,《文汇报》曾做过这样的报道:“经过学习,批判了错误的办报思想,重要的如:无立场的强调‘新闻自由’和‘有闻必录’的客观主义,标新立异、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新闻记者是‘无冕皇帝’的无政府无组织无纪律的思想作风,以及纯经济观点的‘业务第一、广告第一’的错误经营方针等;……在上海新闻工作者中,不仅树立了工人阶级的思想领导,明确了报纸为人民服务的性质与任务和各报分工的必要,而且改变了过去长期存在于各报之间抢新闻、抢订户、抢广告等现象;各报之间的合作和各报内部的团结都加强了。”

上海新闻界的思想改造学习运动,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全国新闻界思想改造学习的情况。

三、总结与思考

根据学习文件和典型人物的检讨书,在新闻界思想改造学习运动中,“有闻必录”的客观主义、缺乏政治责任心和违反组织性纪律性的自由主义、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专家办报”路线、“无冕之王”观念、“抢新闻”的做法、标新立异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业务第一、广告第一”的经营方针,都被视为“资产阶级新闻观点”而遭到批判和清理。通过这场思想改造学习运动,无产阶级新闻观或者说中共在时期形成的以“党性原则”为核心的党报思想,完全成为新中国新闻宣传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些私营报纸在旧社会确实存在依靠离奇的社会新闻来吸引读者、唯利是图等问题,对此进行批判无可厚非,清理这些办报思想和方法也是势所必然。但是,用简单的无产阶级新闻观点、资产阶级新闻观点二分法,将专家办报、争抢新闻、讲究形式、注重经营等办报思想和方法,都贴上“资产阶级新闻观点”的标签而予以批判和清理,显然过于武断,也违背了新闻工作的一般规律。新闻工作有阶级性,也有共性和一般规律,并不因资产阶级媒体或无产阶级媒体而有所不同。例如,及时、新鲜是新闻的本质要求,抢新闻是新闻界再普通不过的做法。徐铸成就说过:“新闻”以“新”字领头,就决不是人云亦云的旧闻,时隔三秋的往事。所以,新闻要讲时效性,尽可能快地报道。新闻当然要强调正确真实,但在某种程度上,慢就会挨打。如果出于保证新闻真实性的考虑而禁止抢发新闻还可以理解,否则只能说是无视新闻的本质属性了。1953年3月5日,斯大林明明已经去世,苏联驻上海领事馆已下半旗志哀,我们的宣传部门却不允许上海《新民报晚刊》新闻。上海党政领导机关在人民广场召开追悼大会,读者拿到当天的《新民报晚刊》一看,还是斯大林病况公报,气得当场撕碎报纸大骂。

事实上,上述的一些所谓“资产阶级”的办报思想和方法,正是《大公报》《文汇报》《新民报》等私营报纸新闻丰富及时、言论独立深刻、形式灵活多样,从而在旧社会受到读者欢迎、实现良性运转的根本原因。这些办报思想和方法,一旦作为“资产阶级新闻观点”被批判和清理,树立无产阶级办报思想、学会党报的办报方法又非朝夕之事,私营报人无所适从,私营报纸曾经的优势不复存在,销路打不开局面,经营陷入困境,也只好主动或被动地进行公私合营、退股公营,最后全部变为公营报纸。可以说,建国初期的这场新闻界思想改造学习运动,间接导致了私营报纸的消亡。

新闻学实习工作计划篇7

尊敬的单位领导:

我于2018年07月16日成为技术管理处的试用期员工。初来公司,单位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让我很快地完成了角色转变。进入单位以来,与另外两位一起入职的新同事参与项目工作,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我现在提出转正申请。现在就进入单位以来在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总结,情况如下:

自去年入职以来,本人在单位上班严格遵循规章制度,熟悉工作流程,包括报销等工作。尊重领导,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廉洁自律,谦虚谨慎,注重礼仪。热爱祖国和集体,不做损害单位和集体利益的事情。争取做到按时打卡签到,不早退,不迟到。工作勤奋努力,态度端正,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学习岗位技能知识,丰富知识面,开拓视野,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工作会议。同时,制定本岗位的工作计划,并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按计划、按要求落实组织执行。注意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在工作中多留意、多看、多思考、多学习,以较快地速度熟悉公司的情况,较好地融入到团队中。

2018年7月-2018年11月,在技术总体组参与和学习人工智能验证项目,前往北京开发中心参与建行人工智能项目验证工作。具体地,(1) 北京第四范式先知平台的学习和培训;(2)抽取国际结算系统swift报文59域,命名实体识别,参与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参与数据整理标注、模型训练等工作;(3)在北京参与OCR图像识别验证工作;(4)信息安全脱敏工作,数据整理和标注,检测规则的开发与模型训练,金科小卫士信息脱敏检测工具的开发、验证和测试工作。关键技术包括:Python、Tensorflow、NLP、Linux、openCV。

2018年12月-2019年1月,在完成人工智能项目验证工作后,我参与了人工智能财经事件分析项目(一期):(1) 承担部分华尔街见闻新闻爬取工作,解析财经新闻网站信息,编写程序代码爬取华尔街见闻文本数据;(2) 根据外汇行情对文本数据进行标注;协调厦门事业群开展新闻爬取传包工作;(3) 调研人工智能模型分析财经事件新闻,训练与验证CNN模型进行行情预测;(4) 协调北京方面进行一期服务上线和环境配置,与同事前往北京数据运营中心完成项目一期服务功能释放。

2019年2月-2019年5月,开展项目二期整改优化工作:(1) 通过学习人工智能集成学习算法,运用集成bagging、boosting学习算法等,集成bert模型,创新性地运用于项目优化工作中,集成学习优化人工智能模型,编写代码实现功能,有效提升情感分析准确度;(2) 按照计划开展金融市场定报价平台FPP Tick数据收集,FPP Tick数据整理,接口对象开发,FPP API接入,开发代码Tick数据入库(Oracle数据库)等工作;(3) 联系厦门事业群和消息中心,着手开展分析结果消息中心/EDA推送,接口对象开发计划,消息通信协议研究,接口对象开发,协助处理工作联系单;(4) 开展数据库访问服务封装、计划与实施;(5) 开展外汇行情API封装和实施。

在单位同事的热心帮助及关爱下,我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对工作的完成离目标有时还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用心团结同事,搞好大家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与积累,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自我,使工作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进一步地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其它同事学习,我相信凭着自己高度的责任心和自信心,一定能够改正缺点,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此,我郑重提出转正申请,恳请领导能根据我的工作能力、态度及表现给出合格评价,使我按期转为正式员工。我会用谦虚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单位创造价值,同单位一齐展望完美的未来!

此致

敬礼!

新闻学实习工作计划篇8

构建“模拟职业化训练”的新闻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的实践训练场所,是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等任务的重要基地。现代新闻的职业道德、岗位技能、团队精神、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等可以在这模拟职业化的环境中,通过较长时间的千锤百炼培养起来。如果缺少真实、综合的媒体环境,就很难进行新闻的养成教育。建立职业化的校内实训基地,可以使学校教育和职业岗位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建立校内新闻实训基地较之于其他专业来说,有它的优势。根据新闻职业特点,实训基地不需要太多的仪器和设备,只需有限的空间、较少的办公设备投入即能满足一般新闻岗位流程的模拟训练。但在设计上必须解决如何集各课程实践教学,各种岗位技能训练等任务于一身,以有限的实训空间和实训平台实现多元的实训课题的要求。

新闻学本科专业,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相戈教材等都从老牌新闻院校本科沿用而来,各院校本科新闻教学同质化,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点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新闻专业的业务课程就是《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报纸编辑》、《新闻评论》,其传授模式是割裂式的,而事实上采写编评的关系紧密相连。因此,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在2006年进行新闻学专业课程改革时,就认为新闻教学需要一门将其连接起来的课程。我们后来把这门课程定为《新闻实务训练》,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新闻实践和实战能力为目标,并将《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报纸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策划》这几门课程有机地串联起来,对学生新闻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新闻实务训练》采用“模拟职业化训练”的办法,按照“成立《大学生周末》报社(校内实训基地上一召开新闻选题与策划会――寻找新闻线索――做好采访准备――写作消息或通讯――安排稿件――版面编排与设计――发排出版报纸――发行报纸”的流程,对学生进行实际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采写能力和编辑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周末》报作为校内新闻实训基地,主要承担三个方面的任务:一是课程实训,二是综合实训,三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要在这个基地进行四个学期的采写编评发综合实训。《新闻实务训练》是新闻学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其教学任务主要在《大学生周末》报社完成。

合理使用新闻实训基地

新闻实训是为了熟练地掌握新闻业务的某种技能而在真实或模拟的媒体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反复训练可以使学生将新闻技能内化并巩固下来。而实训基地的构建就是为新闻教育搭建一个实训平台,使之既可以服务于实践教学,同时又面向实际工作岗位;既做到了专业对口,又能做到技能接口。所以,实训基地的设计使用首先要能满足单门课程实训的需要,其次也能满足新闻业务综合实训的需要,同时也可服务于按新闻岗位流程组织的模拟综合实训的需要。

实训基地在单门课程实训中的使用。一般来说。新闻业务课程都是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或示范,缺乏实训课,学生的角色感没有,如新闻采写课,老师尽管也布置作业,但学生采写的稿件没有发表的地方,在某种程度上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有实训基地办的大学生周末报纸作载体。学生可以根据报纸的定位,自行找选题并模拟实习记者f高年级的学生一般为“正式”记者1进行新闻业务的采写,任课教师可以选择部分优秀的稿件进行修改和点评,并推荐到大学生周末报发表。这种训练过程符合学生新闻技能形成的心理原则,即先由感觉技能的认知,再到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最终是心智技能的形成。因实训基地有较浓厚的媒体职业氛围,对培养学生新闻职业意识、新闻职业操守和新闻职业情感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故绝大多数业务课程都可安排在实训基地中进行,课堂随时可进行理论的讲解和单项技能的示范,而实训基地的资源配置也能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利用。

实训基地在新闻岗位流程综合实训中的使用。在第三学年,新闻学的学生可以选修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新闻实务训练》,即模拟岗位流程,进行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实训。在新闻综合实训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大学生周末报的出版任务。这些出版任务是教师按照新闻的工作要求和操作方法以及职业规范而设计的,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模拟实际岗位群的综合技能操作训练。这些实际岗位群有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策划、报纸排版、广告业务、报纸发行等。这些任务的完成,有的需要学生个体技能的充分发挥,有的又要学生能够发扬团队精神,相互配合,将平日各科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当然,这种模拟的任务设计,必须将涉及的各个学科的训练任务放在实训基地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新闻“工作流程”,让学生在任务完成中体验到真实的媒体职业氛围,这也有助于学生对将来新闻职业生活的认知和理解。

基于报社工作流程,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利用《大学生周末》报,搭建的实训教学平台由二、三年级的学生混合编成一个团队,高年级学生任主编、记者、编辑,低年级学生任主编助理、见习记者、见习编辑,由指导老师全程进行指导,不集中安排授课,重点抓好每期报纸的编前会、选题策划会、编辑校对等几个核心环节。

学生需要在《大学生周末》报不同的环节进行实训:一是学生做记者在采写环节实训,训练采访、写作能力:二是学生做编辑在编辑环节实训,重点训练选题策划、选稿组稿组版等编辑能力:三是学生做评论,训练新闻评论能力;四是学生做发行,训练沟通、营销能力。通过两年的模拟实训,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记者岗位”的综合实训为例。从申报新闻选题开始,经“新闻部主任”f指导教师)审核、签发,再经学生实地采访,然后写作新闻稿,进行稿件排版训练,完成新闻稿件的编辑工作。最后教师只需检查“新闻文体”和“标题”就能大概了解学生的新闻采写能力如何。如此逼真的岗位流程式模拟实训,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新闻采写的技能。

再以“新闻编辑”综合实训为例。新闻编辑包括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对报纸新闻的统筹决策――对读者、内容、层次及媒体风格进行定位:再次创作――既不改变原稿风格与作者原意,又提高质量,体现总体编辑意图:发表见解――评论,来信,监督,标题,版面等。新闻编辑任务的完成就要从制定计划(组织稿件)开始,到选择稿件(确认稿件)、修改稿件(配置稿件)、组织和撰写评论(制作标题),最后安排版面(检查效果)。在这种模拟真实岗位的新闻综合实训中,新闻专业学生职业化的职业技能和修养等都构成训练要点。故在训练其编辑技能的同时也训练了其心智技能和职业化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作为一个新闻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总之,培养一个合格称职的新闻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和“训”需要同步进行。教是指导实践的过程,训是职业熏陶中的潜移默化,而“教”与“训”都离不开职业化的实训基地。一个有效、有用、能用的新闻实训基地对新闻专业学生的养成教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只有在“教育和岗位”零距离接触的实训基地中才能培养出具有新闻专业水准且训练有素的应用型新闻人才。

新闻学实习工作计划篇9

一、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员工内部活力

1、明确新一轮发展目标。根据电视生存与发展的实际,台里明确提出了新一轮的战略目标,即新闻立台,整合资源,融入市场。并采取了“创品牌,强素质,连市场”的系列举措,力争将电视台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县(市)级电视台。

2、实施一系列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台长专项奖励资金、月度新闻好作品奖、重大活动专项奖、外宣奖等一系列激励政策,重奖在外宣工作中业绩突出者、内宣新闻好稿评比中的获奖者以及大型活动、主题报道的有功之臣。今年5月底,电视台成功举办了第三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高度赞誉,台里对在策划、组织、导演、导播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每人分别给予了800-1000元的奖励。对所有参与活动的其他人员视工作量分别给予100-200元的奖励。台今年以来用于外宣等活动的专项奖励资金近10万元。

3、建立全新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以岗定薪、片酬挂钩、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薪酬方案,按照在“一线人员中做加法,二线人员中做减法”的总体原则,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与任务、计酬方式及奖惩措施。特别是针对一线采编人员,除完成基本采编任务发放基本工资外,其余绩效工资按发稿得分考核,每月累计得分越高,奖励性绩效越多。七月份,记者之间收入差距明显拉大,青年记者喻钱月收入达3219元,为全台记者中收入最高。由于少数记者没有完成采编任务,被扣去300-700元不等的基本工资,加上奖励性绩效少,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月收入最高与最低之间之间相差近2000元。

4、构建媒体联动协作机制。以合作、创新、发展为主题,围绕全台共同的宣传、创收目标,一是加强内部资源整合,针对一线栏目组人手紧缺的现状,通过思想动员,激励机制引导,将3名年轻的二线人员充实到采编岗位。二是加强本系统三家媒体的融合,切实改变广播、电视、周刊三家媒体各自为战、自成一体的局面,建立了三家媒体联动协作机制,由三家媒体的主要负责人轮流牵头,每半个月或一个月召开一次媒体联席会议,主要是交流新闻信息,确定各媒体宣传重点,商讨大型活动方案,组织舆论监督的共同策划和整体出击。如由广告中心承办的“零零后大秀场”活动,受广告中心人力资源的制约,活动举办难以出彩。媒体联动协作体召集三家媒体的策划、导演人才,共同献计献策,策划并制订了活动举办方案,如今,“零零后大秀场”活动正按预定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实施两个多月来,通过信息共享、人员共用,形成了广电全媒体融合的整体合力。

二、创新宣传手段,着力提升新闻宣传质量

1、加强新闻策划。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狠抓了台编委会主题策划,各栏目组的周策划和采编人员的动态策划三级策划机制,切实做到新闻宣传每月有重点,每天有亮点。今年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组织策划了一系列主题宣传战役,高标准高要求地完成了市党代会、市“两会”、“三万”活动、四城同创、学习贯彻“十”精神、“两违”整治、抗旱夺丰收等重大宣传报道任务,为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改进会议新闻。一方面注意在报道中少说空话、套话和废话,增强会议新闻的含金量。另一方面在内容上求实,形式上求新。做到不重复会议议程,学会从会议中提炼领导强调的要点,突出会议重点,深化群众关心的热点。同时,充分运用了穿插背景画面、数据、图表、字幕等形式,丰富了会议新闻内容,美化了新闻形式。

3、抓好典型报道。注意更新报道理念,改变居高临下“说教式”的宣传方式,做到“硬”新闻“软”表现,“软”新闻突出人性美、人情美、道德美,并着重抓好典型宣传报道。今年来,台先后开展了“十大道德模范”、“寻找最美人”系列典型人物报道。如:从今年4月份推出的“寻找最美人”系列报道,先后推出了最美乡村医生、美德少年、最美警察等典型人物49个,这些来自不同战线,不同行业的典型事迹真实感人,彰显了时代精神,弘扬了道德文化。

4、打造精品栏目。市场竞争就是品牌竞争,媒体竞争也不例外,没有品牌就不能发展,没有品牌就不能生存。电视台通过几年精心培育,在节目设置、编排、制作上下功夫,新闻节目力求形式创新,角度新颖,手段多样,编播有特色,整体上水平。专题节目推进栏目对象化,节目精品化,更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如今,《新闻》、《江汉视线》、《田野》已成为我市的名栏目。另外,新开办的舆论监督类栏目《监督在线》,法制类栏目《法治》正全力向精品名牌栏目迈进。

三、创新管理内容,全面提高节目采制能力

1、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一是建立学习制度。确定每半个月利用双休日组织一次学习,结合行业特点,开展时事政治、“三项学习教育”、新闻业务知识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改请上级台专家授课为本台采编精英交流心得。7月27日,台里组织业务培训会,全体采编人员及二线35岁以下年轻人参加培训,在逐一播放7件好作品和3件有待提高的作品的视频后,由好作品记者根据采编经验,分别交流在题材选取、新闻策划、表现手法、细节的挖掘、摄像构图等方面的经验心得,并与记者作互动交流。这种形式新颖、内容充实的培训形式深受记者欢迎,这种培训方式每个月举行两次,从未间断过。三是走出去学。一方面到兄弟电视台学习取经,先后选派制片人、业务骨干到宜昌、荆州、荆门、天门、潜江等地电视台上门学习新闻采编知识。另一方面安排采编人员到大媒体跟班深造。《新闻》副制片姜明到央视记者站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见习,新闻采编能力有质的飞跃,在中央台、台上稿率有较大的增长。

2、建立节目监看评议制度。从提升节目质量,提高办台水平出发,台出台了节目监看评议实施意见,并面向社会聘请了100多名热心观众为信息员和节目评议员。定期召开节目评议员座谈会,虚心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和呼声,并根据实情及时督促有关部门按要求整改。

新闻学实习工作计划篇10

九月份电视台(新闻专业)实习小结

进入电视台实习已经一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收获颇丰。我从一个懵懂的学生,逐渐成熟了起来。

刚进入电视台时,对环境很陌生,什么都不懂,有点怯场的感觉,也经历了几天“哑巴”状态。但这里的老师都很好,带我的是个女老师,她向我介绍办公室的工作情况,对我的实习情况作了指导,让我明确了自己来这的目的,让我不在麻木。首先坚持了每天早上向老师问好,渐渐的和这里的老师熟悉起来了,感觉也自在了,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处于这样一种文化氛围比较浓的环境中,学习也越来越有感觉。

在开始的两个星期里,那里的老师指导我看他们以前发的稿,熟悉电视新闻的写法,慢慢的进入新闻状态,还让我参与他们的组织学习。我也渐渐的了解了新闻部,在实践中了解了电视新闻和报纸新闻的不同,引用唐凡老师总结中的一段话“重视镜头,用画面说话;用好话筒,用声音说话;跟拍进程,用情节说话;选好视角,用思想说话。”就可以很好的说明什么是电视新闻的好写法。电视新闻都很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少,大部分用画面去表达。我刚开始的练习写稿的时候,就不注意简洁,普遍稿写的冗长,这是在以后的写稿过程中要改进的地方。

这段期间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学校里学的东西不是没用,而是需要实践来检验。在学校里老觉得这也学那也学,以后出去能起多大作用。但事实证明那些东西在特定时候,特定地方能发挥很大作用。刚开始进台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东西用在哪里,后来发现这里的老师都是独立完成单篇稿件,也就是采、编、制作都是一个人独立完成。这就要求你摄像、写稿、制作都要熟练。这让我知道了我所学的那些杂的东西并不是没用,到这里就能连成系统起来用了。但在实习中,我也发现学校里学的东西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知识、经验还需要在实践中慢慢积累。

在我们这样的一个小城市,新闻其实发生率很低的,除了政府安排的宣传新闻,并没有多少可以写的东西。但这里的老师就能突破地方小的局限性,能够从这么小的地方去挖掘新闻。这里有位记者老师他一个月能发50多篇稿,超出基本要求的25条的一倍多,是新闻部的高产记者。我问他平时怎么找新闻线索,他告诉我,没事要多上网浏览,多看报纸,提高新闻敏感性,收集新闻素材,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广阔的人脉关系。这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因为凭你一个人的眼睛不可能看到全市的每个角落,所以要借助群众的眼睛,所以建立人脉关系很重要。这些关系就是你的资源,是你新闻的来源,要懂得挖掘利用。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也让我体验到了干记者这行的艰辛。他们虽有固定的下班时间,但基本不能正常下班,有时候为了新闻必须加班。在搞“双创”宣传期间,新闻有时候需要半夜拍摄,老师也坚持半夜上班。为了新闻风雨无阻,记得去拍个集体婚礼的现场,那天下雨,但记者老师还是冒雨赶到现场进行了拍摄,浑身湿透了也不在乎。在“10.1”之前的备稿期间,那些老师更是加班到很晚,不管多晚都要把稿赶出来。他们这种工作精神是我要学习的。

在实习期间,我不光得到了这些老师的帮助,同时还认识了不少与我一起实习的实习生,和他们成为了朋友,在和他们的点滴交谈之中也学习到了不少。从她们身上学到了我所缺少的自信和大方,在实习中遇到问题和她们一起探讨解决,在互勉互励中,共同进步着。

实习期间,我还有幸参加了电视台的一次播音员招聘活动,招聘活动分面试和笔试,招聘播音员不再单单是注重外形外貌,也要求他们要有记者的素质。在我们的地方电视台,也许因为小,所以需要懂得比较多的,比较全面的,这样才能节省开销。在《电视中心新闻部考核办法》中就规定了播音员需配合记者出现场,同时每人每月也要发稿8条以上。现在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播音的不再是只会读稿了,同时也需要会采写新闻。通过这次招聘演练,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完善自己。

这个月的实习,我是快乐的,学习到了我要学的,收获了我该收获的东西。在以后的实习中,我要更主动一些,从点滴小事做起,多争取写稿的机会,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

十月份实习小结

十月份是个好季节,“十一黄金周”的到来给十月份带来了新闻高峰。让我了解了如何策划和报道节日期间的新闻。

在“十一”的前一个星期,台里新闻部的人就进行节日备稿。首先,是翻阅过去的新闻资料,对一直沿用的惯例性新闻报道素材进行整合。同时,结合现在实际,对节日期间可能发生的事进行预测和策划。另外,对节日期间的记者人员做好了安排,做到忙而不乱,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10月1日的新闻内容如下:

1、 新闻特写: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2、 编后话

3、 九对新人共庆国庆

4、 载歌载舞祝福祖国

5、 各地群众欢庆国庆

6、 江洲上下洋溢着节日气氛

7、 节日里劳动者坚守岗位

8、 黄金周第一天:垂钓园生意红火

从10月1日的新闻内容可以看出,围绕的主题就是全市欢天喜地庆祝国庆,渲染的是节日的气氛,涉及了人物、婚庆、劳动者、经济等方面,做到了很好的枝干相连。与去年的内容相比,有着去年的套路在里面,但很好的融合了,并不影响新闻的整体的时效性。这样的老旧新闻资源整合是值得提倡的。

“十一黄金周”主要是休闲为主,所以在以下的几天报道中休闲消费这条线一直贯穿着。

10月2日 黄金周第二天:逛街购物,享受休闲时光

10月3日 记者视点:透视扬中婚庆现象(之一)婚庆消费居高不下

中秋:豪华月饼穿上“平民装”

10月4日 记者视点:透视扬中婚庆现象(之二)婚庆倡导文明简约新风尚

10月6日 我市各地欢庆中秋佳节

节日期间工程建设者奋战施工一线

记者视点:透视扬中婚庆现象(之三)婚庆礼仪服务有待规范

从黄金周选取的报道看,今年的一大看点就是婚庆市场比较

火热,另一个就是两个节日在一起,中秋节又是个很好的报道题材。正因为抓住了这两点,对婚庆消费了做了新闻专题报道,针对婚庆市场出现的现象进行了报道和引导,体现出了今年的特色,同时把不好地方的提了出来。做出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在对中秋佳节的报道中,我们又可以看出节日新闻报道的套路,同样的有欢庆的佳节的报道,渲染了节日气氛,也有节日中奋战的劳动者的报道。“十一”黄金周的新闻报道之所以能够如此清晰紧凑,是预先做了策划和构思。做好一档节日新闻要注意提前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台里实习了这么长时间,我发现台里缺少一个电子资料数据库,还是靠手工整理资料,不利于资料整合保存,查找起来也比较麻烦。在策划“十一”黄金周节目的时候查找以前新闻资料的时候,就明显的感到浪费了时间 。

在这个月的实习期间,这里的老师指点我,让我注意自己的稿子,看看编辑做了哪些修改,并请教老师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写,仔细比较一下,找出给我启迪的东西。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经过这两个月的实习,不仅增长了我的社会阅历,拓宽了我的新闻实践面,而且也提高了我的新闻采编能力。

同时这个月我开始了新闻制作的实习,新闻的制作相对来讲是比较简单的,一是因为它短,二是因为要求没有记录片、专题片那么严。在台里,新闻一般都是用线编。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因为长时间不去实践,已经忘了,还要从头来学,学习实践是一刻也不能松懈的。在线编方面,这里的软件和我在学校学的不是同一种,之前老师有说过各台有各台的设备,不一定相同,所以还有点心理准备,学习东西要学会融会贯通!在剩下的两个月时间里,我要尽量做到最好,学到最多!

十一月份实习小结

十一月份也将要接近尾声了,实习了快三个月了。这三个月跟出去采访的机会也蛮多的,收获还真不少,值!

11月8日是记者节,要向所有的新闻工作者表示致敬!这个月更多的是要学习,台里也组织了业务学习。业务学习的内容是观摩优秀电视作品,借鉴他人的创作手法,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总共看了三部片子,都是取自的扬中素材。

一部是《夕阳红》栏目组制作的记录片“许向天国的那句承诺”。讲述的是扬中的一个70岁的老人陆明才十几年来照顾孤儿的先进事迹。我台先前也采写了陆明才的事迹,制作播出了5集大型人物记录片《真情》。分析比较,我觉得由于电视专题片制作要求的特殊性,县级电视台现有的技术设备、节目策划、拍摄制作等还与央视频道的专题制作水平有一段距离。首先,从写稿上来讲,央视的文稿,悬念贯穿,引人入胜。同时稿件体现出了很高的价值关和人道关怀,意义提升很多。其次,从艺术元素的运用上,央视“许向天国的那句承诺”画面可视性比较高,和同期声的结合,使得现场感比较强。另外,编导和摄象期间合作比较好,在拍摄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沟通,编导需要什么怎么拍,摄象一清二楚。在摄象跟拍的三天,编导基本没出现,没有外人的打扰,静静的拍摄,这也是人物拍出来比较真实的原因之一。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跟央视的节目运营机制有关,节目拍回去必须要保证要被选用,如不被选用,节目拍摄所有花销将有个人承担,单位不给报销。这也就激励他们制作节目时,追求高要求,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和央视的片子相比,我台的记录片《真情》在稿件上就显冗长,画面、同期声等艺术元素的运用上还有着欠缺。想要制作出好的片子节目,策划很重要。在这里就要提到去年5月来扬中实地拍摄的《再说长江》这部片子,它的整体策划不说,就看介绍扬中的一集,与昆山、江阴等城市一起,策划时异中求同,归纳这几个城市的共同点——创新的城市。这有值得我们的地方电视台好好学习的,要排除客观因素的影响,尽量在人为的主观因素上做到尽善尽美弥补客观的不足。另外一部是取自扬中公安题材,《46小时狂魔落网记》是跟踪记录的,这种突发性的事件的报道,是预先很难设想规划的。这对摄象记者的要求比较高,必须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拍摄的题材要尽量全面,事情一过就再也没有了,不可能有导演的余地。通过这部片子,我们在追求节目可视性的同时,也深刻了解了这样的题材的危险性,记者的自身安全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这个月中,我出去采访的内容涉及的还是比较广的,政府会议、社会新闻、人物采访都有接触,感触也比较多。在记者业务方面,我懂得了不同的题材新闻的写作方法。新闻写作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继续多练习。采访上,老师教会了我,如何让当事人自己开口说的方式技巧,告诉我必要的设计圈套还是要的。还有我觉得这个社会弱者还是比较多的,需要的帮助的人也很多,这让我觉得做记者能帮助人的自豪。同时也看到了社会的一些不光彩的层面,社会复杂的层面,有些不是我一个人可以改变的。怎么样在之间做好平衡是对我的考验,也是对每个记者考验,我想这也是我要慢慢积累学习的。今年记者节全市新闻系统开展了“三提升三争当”主题教育活动,修订了新闻系统行业自律公约。通过这些我发现自己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想要做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在各方面让自己成熟起来!

十二月份实习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实习的四个月就结束了。回想这四个月的成长经历收获还真不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记得一开始进电视台时的忐忑不安,在这四个月的锻炼中,我已经基本克服了那种紧张心理。从一个学生蜕变到一个职场中人,这种心理变化确实很大,也认识到了社会的复杂性。现在的实习锻炼对我将来的找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个月的实习计划是去学做新闻专题。新闻专题是比较详细和有一定深度的报道,对材料的要求比较高。很难单个人去完成的,所以工作时的分工协调是很重要的。老师告诉我这里面的核心人物就是电视编导,能够有很好的组织能力。电视编导有主要的三个工作任务:首先是进行节目策划。电视编导确定主题后需要收集文字资料,图象素材进行初步的策划,做好主持人、摄象的部署安排。新闻专题是有一定准备的,它不是扛着摄象机去现场就能解决问题的。一些人物的采访稿都要做好设计。接下来就是带领并协同摄象记者完成前期图象素材的拍摄,人物同期声的采访,要做到素材详尽全面,但又要节省,保证拍下来的都是有用的。然后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撰写解说词。在地方电视台人少,一个新闻专题部就五个人,所以能调配的人不多,电视编导也不是固定的一人,专题的题材谁想出来的,在某题材上比较在行的,他就可以是编导,这里的老师有很多都是一人兼多职的。我想如果以后要来这里工作的话,必须要专多样才能胜任这里的工作。在学习做专题期间,最锻炼我的就是耐心,一上非线编辑线就需要半天以上的时间,要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核对编辑无误。编完之后还需要给台长审片,有时候编完改改完编要七、八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