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9 23:23:09

系统论文

系统论文篇1

关键词:文化系统;文化系统要素;文化系统功能;文化系统发展

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158-01

一、文化系统要素

文化是个有着广泛而复杂内容的系统,对文化要素的具体分析是考察文化系统的第一步,也是认识和把握文化系统整体性所不可或缺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在文化系统要素的分析上,得出了各自不同的结论。

(一)文化系统由心理要素、制度要素、物质要素组成。李霞玲等人认为文化系统主要由文化的心理要素、文化的制度要素、文化的物质要素组成。文化的心理要素是人类在解决自己和心理的关系而形成的产物,目的在于生产和再生产知识、宗教、艺术、道德等精神价值;制度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服务同时又约束他们自己的社会环境;文化的物质要素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所产生的一切物质生产资料的总和,其目的和结果是获得物质财富, 向社会和个人提供人们生活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二)把文化大系统分为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心理文化和知识文化等子系统。所谓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力曾经或正在作用其上的一切物质对象,它是其他形式的文化子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主要功能在于联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休现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总体高度。

(三)文化系统由文化产品、文化现象、文化学术、文化心理 思维方式和语言密码等要素组成。在剖析文化系统时,最先接触 到 的最表层的文化便是“文化产品”,机器,建筑等都属此类;文化现象,即表征着一定文化内容的各种活动;文化现象的背后是学术层即知识、经验层;紧接着学术层的是文化心理,即以群体心理性格等形式所表征的文化;处在文化心理层内部的是思维方式层而比思维方式更深的层次是“语言密码层 ” 即符号层 。

二、文化系统的功能

(一)维持文化系统内部的有序。结构是文化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文化系统功能的内在根据,无结构即无功能,也即无系统。文化结构决定文化功能,文化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维持文化系统内部的平衡和有序。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 充满了不平衡和不稳定,但是文化总是可以不断地发展和延续下去, 从不平衡、不稳定而趋向平衡和稳定,究其原因, 除了它自身是一种非平衡结构外, 主要是靠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结果, 当这种交换的参量达一定的阀值时, 系统就可以自行组织起来, 产生有序结构。这种平衡和有序结构的维持仍然要不断地靠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所以这种平衡和有序结构是动态的, 它不会因为达到平衡和稳定后, 就相对静止下来, 停止与外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人类文化所以能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因此, 文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维持文化系统内部的有序。

(二)文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整合功能、适应功能、目标获取功能、创造功能。人类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料,适应并改造自然 ,物质文化在文化子系统的关系中,发挥能量输出源的作用。制度文化的主要功能是整合功能,即对文化系 统内部各部分进行协调它是通过文化系统内部的整合而达到同其它文化系统的协调。

三、文化系统的进化发展文化系统是个开放的有机体,伴随人的活动及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和进化,及文化诸要素的变化和发展,文化自身也在不断自我更新和进化。那么文化系统发展的基本趋向如何呢?

(一)文化系统的发展应是对人的进步的充分肯定。当人类的活动不只是简单地作为达到目标的手段,而且也成为人类自身存在的条件和方式时,他才能彻底摆脱自然对人的制约和控制,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文化系统的发展过程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超 越和解放自己的历史。

(二)文化系统的发展应是文化系统整体的协调发展。文化系统是一个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子系统组成的有机 整体,缺少任何一个文化子系统的发展都是不可思议的。

(三)文化系统的发展应是多元性与趋同性的高度统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系统发展的多元性越来越明显,但人类社会发展前进过程中,各种文化又会向融合、趋同性发展。

本文为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哲学一级学科视域下的文化哲学专题研究》的阶段成果,课题编号:yjzka2010014。

系统论文篇2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120例疑似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以自述腹痛、血尿、阵发肾绞痛等症状就诊,知情同意后参与本研究。其中男97例,女23例,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52.8±9.2)岁。本研究已获得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检查方法

1.2.1CTU检查仪器型号

Aqullion16层螺旋CT机,日本东芝公司生产。扫描层厚2.5~3.2mm,螺距1.25,电压120kV,电流250mA,扫描野350mm。常规准备,嘱患者平躺,先行普通CT、增强CT扫描,再行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增强扫描仪非离子造影剂辅助,用量1.5ml/kg,速率不超过3ml/s。行多层面重组、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方式,保证图像清晰度。

1.2.2MRU检查仪器型号

1.5T超导单梯度磁共振成像仪,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先行轴位T1及T2加权常规扫描,定位水平成像序列。二维扫描参数:TR:max、TE:1200、扫描野35~40、层厚70mm、间距0、二维扫描、扫描9s;三维扫描参数:层数增加至21层,扫描时间270s,其他同二维扫描。经MIP重建后仪器得出扫描图像。

1.3研究方法

综合手术、病理、临床随访结果,确定泌尿系统疾病有无及类型,以此为金标准,分别评价MRU、CTU二者检测敏感度、特异度、检测准确率。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金标准检测结果

金标准检出输尿管恶性病变14例:原发性恶性肿瘤10例、继发性恶性肿瘤4例;良性病变38例:囊肿10例、结合8例、单纯积水7例、单纯狭窄6例、其他7例;结石及结石相关病变51例。总阳性率85.8%。

2.2三种检验方法与金标准对比

CTU检测阳性89例,其中真阳性83例,其检测敏感度为0.806,特异度为0.824;MRU检测阳性96例,其中真阳性81例,敏感度0.786,特异度0.706;联合两种检测方案,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结果与金标准完全一致。三种检出一致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系统论文篇3

关键词:《诗经》;《诗经》学;文化生态系统;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3)05-0110-06

收稿日期:2013-04-2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说文》所收《诗经》用字研究”(12YJAZH046)阶段性成果;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说文》所收《诗经》用字考”(2011BYY001)阶段性成果;河南省软件科学项目“《诗经》文化旅游开发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协调发展研究”(12240045039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康国章(1971―),男,河南商丘人,安阳师范学院《殷都学刊》编辑部副教授。

文化生态学是由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于1955年创立的,它主要用来研究某种文化与其生存环境及特定人群的关系。文化生态学的出现对于文化人类学和整个社会科学研究都意义非凡,有学者评论说:“它弥补了20世纪早期人类学家在进化论框架之下的许多不足,使人们更为清楚地认识了生物性基础、文化形貌与自然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20世纪80年代,文化生态学传人中国,给国内社科研究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和生机。20世纪末,中国学者把系统论方法引入文化生态学,形成了文化生态系统理论。1999年高建明、黎德扬最早界定了文化生态系统的概念:“文化生态结构既是一个动态结构,也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要素的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文化生态结构不断演化,在演化中,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庞大的系统,而越来越丰富的文化又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2003年,黎德扬、孙兆刚则进一步深化其理论体系,指出:“具有自身价值的每一文化群落,作为人类文化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参与整个人类文化的流动和演化,显现其独特的作用。我们把这一动态的文化有机整体,称之为文化生态系统。”文化生态系统理论主要用来分析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已有的研究成果如宝艳园博士的《中华文化生态系统理论探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和赵艳喜博士的《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系统》(《民族艺术研究》,2009年第1期)等。前者采用文化生态系统理论探讨了中华文化体系的结构、特点及维护条件,后者则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保护。但由于该理论是新兴理论,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研究成果也比较少,尤其是采用文化生态系统理论观照《诗经》学体系的结构特征及演化规律,至今还没有相关成果出现。笔者愿从《诗经》人手做一次尝试,把文化生态系统理论运用于分析研究某一具体的华夏精神文化遗产,力图为《诗经》文化传承和创新提供新的理论支撑。

一、《诗经》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

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构成文化体系的诸要素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制约的方式,它既包括不同等级的层次结构,也包括以立体组合关系为特征的空间结构。文化生态系统有多种组合要素,它们处在不同的结构模型和范围内,彼此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总体上保持着动态的平衡。

(一)《诗经》文化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

《诗经》文化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不同模式、不同层次的文化群落和与之相关联的人类群体及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历史环境、文化环境)。《诗经》学体系下的文化群落又各自组成结构独特、功能相互差异的文化体系,形成《诗经》文化生态系统的众多子系统,其中最具有鲜明特征和功能价值的,可以区分为山川地理文化子系统、民俗文化子系统、饮食文化子系统、名人文化子系统、乐舞文化子系统等。

《诗经》学体系的人群要素,以与《诗经》学关系的亲疏来说,首先是《诗经》篇章的作者和《诗经》中的人物形象,居于这一文化要素的中心轴。其次是为《诗经》学传播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诗经》学体系中的自然环境要素,最主要的是孕育《诗经》文化的、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延伸到江汉一带)的原野、山脉、河流等,它们伴随着《诗经》学的传承而穿越数千年的历史,成为《诗经》文化生态系统中最为稳定的组成要素。历史环境要素方面,《诗经・商颂・玄鸟》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说明那时人类还处于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诗经》从西周结集到孔子编订成型再到西汉的经典化过程,见证了我们国家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和大一统的中华民族初步形成的进程;《诗经》在以后两千多年的传承中,既目睹了中华民族创造出的辉煌成就,也见证了中国社会在近代的痛苦转型;如今,我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为《诗经》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文化环境要素方面,《诗经》与儒家学说的关系最为密切,和中国文学、民俗、宗教、音乐等方面也有着一定关联;《诗经》学与史学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司马迁著《史记》时在探讨殷、周起源问题上广泛采用了《诗经》的说法,清代史学大师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甚至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观念。

(二)《诗经》文化生态系统的子系统

系统论文篇4

论文摘要: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研究对象,其构建获得了系统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区域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都市圈理论、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理论等学科和理论从系统到区域到创新的全面的思想支持和逻辑支撑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系统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区域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都市圈理论: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理论

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研究对象.其构建获得了系统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区域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都市圈理论、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理论等学科和理论从系统到区域到创新的全面的思想支持和逻辑支撑。

区域创新系统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也不是主观臆断的产物区域创新系统既经历形成、成长、发展、建设、成熟、完善、优化、升级过程,表现出区域创新系统的时间特性.又经历合作、转移、集聚、辐射、整合、联动、协调、一体化过程.表现出区域创新系统的空间特性而且.区域创新系统的客观存在及动态演进.获得了上述各学科和理论的思想支持和逻辑支撑下面既是对上述各学科和理论的理解.又是对它们的支持支撑作用的认识

1系统论与区域创新系统构建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个人到组织,系统普遍存在系统论对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的最主要贡献就是系统思想可以说.与其它学科和理论相比.系统论对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的贡献最重要、最重大系统论不仅提供了一个从系统到要素、从结构到功能观察、分析、研究区域创新的最佳视角.而且还提供了一个从系统建设与完善到要素整合与集聚、从结构优化升级到功能圆满实现开展区域创新实践的最有力切人点系统论使以系统为载体、取得了有机整体形式的客观存在的区域创新活动拥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区域创新真正成为系统、属于系统.具有了系统的所有本质属性区域创新实践或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真正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区域创新有其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各创新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结构.在具体变化的创新环境中.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开展高效的创新活动.以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大力促进区域科技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并实现国家创新的使命这些功能的充分实现使区域创新最终成为成熟完善的系统.

2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与区域创新系统构建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以同家创新系统的客观存在为前提.区域创新系统又是国家创新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所以.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在思想理念上和内在逻辑上便必然地对区域创新系统构建发挥重要的支持支撑作用国家创新系统与区域创新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从系统的规模和层次看.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子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创新系统是一国之内所有区域创新系统的整合与集成区域创新系统属于中观层次的创新系统.国家创新系统属于宏观层次的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上有国家创新系统.下有城市创新系统和产业创新集群.处在承上启下的中观层次上.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从研究领域的侧重看.区域创新系统着重于应用研究.同时也重点支持一些具有区域特色和优势的基础研究项目区域创新系统有助于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淘汰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国家创新系统则不仅重视应用研究,而且重视基础研究,换言之,不仅重视技术创新,而且重视知识创新(即科学创新)国家创新系统不仅要求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而且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大力扶持和保护面临国际竞争、战略上十分重要而本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产业和弱势产业.从而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区域创新系统比国家创新系统更富有地域色彩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内所有城市创新系统的整合与集成.城市创新系统又是官产学研等创新主体的整合与集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域创新系统是产业创新集群的放大和延伸.但国家创新系统并非基于几个产业创新集群各具特色的行政区域创新系统使创新要素在行政区域内流动比较容易.但在跨行政区域范围内、在一国范围内流动则往往受到地方保护主义、转移成本、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2)联系。区域创新系统与国家创新系统都强调创新主体、创新资源以及创新环境的重要作用.并认为互动的学习机制是创新系统的发展动力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状态正常与否.功能发挥有效与否.子系统之间协调与否.都直接影响着国家创新系统运行的水平和效率.影响着国家创新系统功能的发挥。因此.发展国家创新系统.必须首先建设区域创新系统.要把国家创新系统的要素渗透和配置到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各个区域中国家创新系统对区域创新系统具有约束作用.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必须符合国家创新系统的要求各区域创新系统要根据国家创新系统的总体目标.从各区域实际出发.统筹安排.全面落实国家创新系统是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保障,它通过宏观环境、政府政策、国家科技规划等手段来保障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必须得到国家创新系统的支持国家对创新系统建设和完善所没计的政策和规划.经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作用于区域创新系统国家的产业政策对域创新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所起的作用非常显著.各区域的特色产业基地、高新技术园区等系统.便是区域创新系统的表现形式国家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环境的完善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扶持下建立和发展的大学等教育组织所构成的特定知识源和知识载体.为区域创新系统提供了智力支撑这些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将在区域层次上发挥重要作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科研院所也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国家创新系统中.政府根据国家发展目标.实施重大创新计划和项目.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制度、政策、法律和基础设施.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广创新成果而区域创新系统则要把这些创新成果内化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整体竞争优势.

3区域经济学与区域创新系统构建

创新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区域创新在本质上就是区域经济行为。于是.区域经济学便构成了区域创新系统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区域经济学强化了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的区域意识和空间意识.区域创新系统构建则在区域经济学那里发现并确立了自身的终极目标.即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区域整体竞争优势.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高速稳定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帮助区域创新从各个方面建立了一种域架构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暗示区域创新的系统特征: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结构诱导区域创新的空间布局:区域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工加强区域创新的优势互补:区域经济政策引导区域创新的发展方向。总之.区域经济学对区域创新系统构建发挥着基础理论的导向作用。

4创新经济学与区域创新系统构建

创新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技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的运行过程、演化机制、动力模式,相关的组织创新、市场创新、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创新战略的选择.创新能力的评价等而区域创新系统构建包括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且偏重技术创新。这样,创新经济学就为区域创新系统构建提供了核心理念和基本知识.直接指导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准确把握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认识并尊重技术创新的规律,有助于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正确理解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市场创新、金融创新、制度创新的关系.有利于区域创新实践的统筹安排和整体布局,围绕技术创新.相关创新联合发力,全面推进:从实际出发,选择切实可行的创新战略.有利于区域创新系统优势和特色的发挥:建立科学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益于量化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水平。

5新制度经济学与区域创新系统构建

新制度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研究人以及由人建立的经济组织在特定的制度约束下进行的经济活动该学科主张制度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途径而制度创新在本质上正是制度进步在建设区域创新系统的过程中.制度创新既包括企业内部与技术创新直接相关的制度创新.也包括地方政府实施的制度创新在某种意义上.政府的制度创新对整个区域的经济。

社会发展更具有整体长远的战略导向作用从制度安排和制度演进到制度进步和制度创新.新制度经济学从制度的角度为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贡献了创新思想理念.奠定了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

企业是一种技术创新主体和经济活动组织.追求技术发明的成功的商业化应用.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为使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提升人们的生存质量.增强区域的整体竞争优势和自主创新能力.制度创新便显得特别重要制度的改造、建设与完善是一个地方政府的长期任务让好的制度规范企业经济行为.使绝大多数人的公共利益得到保障和改善.这是一个地方政府所应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在建设区域创新系统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首先要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打造最适合的制度安排。

6都市圈理论与区域创新系统构建

如果说区域经济学为区域创新系统构建贡献的是区域思想理念.那么.都市圈理论则把这种区域思想理念指向了特别的区域.即都市圈都市圈理论并不会对任何类型区域的创新系统构建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它主要是对已经发展成为都市圈的特化区域的创新系统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例如.作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极其特化的经济区域都市圈内各城市联系紧密,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共同繁荣.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中心.而且是科技创新的中心.每个城市创新系统都是所在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城市功能的科学定位、合理分工与协作,各类产业的整体优化布局。知识、技术、信息、资本、人才等各种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自由流动.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化一体化.制度政策体制的贯通衔接等.都大大促进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与完善.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建设打造了良好的环境.

7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理论与区域创新系统构建

科技合作在本质上属于合作创新或联合自主创新例如.把江浙沪作为三个行政区来看.其间的科技合作属于合作创新:把江浙沪作为一体化的长三角来看.其间的科技合作则属于联合自主创新技术转移在本质上属于转移创新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又是区域科技创新的主要方式所以.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理论从科技创新的角度为区域创新系统构建提供了思想支持和逻辑支撑科技合作模式与技术移机制的探究和选择.科技人才的自由流动.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科技政策的统一对接.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的打造.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完善等.将推动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实现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科技创新.进而大力提升整个区域的创新能力。

8结语

系统论文篇5

[论文摘要]“现代企业文化”是管理系统的新的序参量,其第一要素——科学文化的动力功能;核心要素——道德文化的尽善功能;高层要素——艺术文化的尽美功能,是管理实践的价值所在。

“2002年中国年度报告”以铁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GDP以8%的增幅居世界领先地位。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不但变革着社会经济系统的结构而引发新的功能。同时还促成了社会精神文明的并进,其中最显着的成果是催生了“现代企业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结构——即企业在管理实践中的科学技术,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与价值观念和企业艺术活动的有机统一体,它是以系统方式作用于经济运作过程,并显现能动特性的新的序参量。

本文将对“文化参量”在现代企业管理系统中的功能属性,按其三大参量要素,即科学、道德、艺术等文化形式进行定性分析。并就“企业文化”与“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成功吻合,论证蓬勃发展的中国企业,从“经济人”提升到“伦理人”的崭新形象的文化成因。

一、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文化参量的第一要素——科学文化

科学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结构的第一要素,作为理论形态的科学,其功能属性在企业中的显现,有一个“物化”的过程,即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并优先地运用于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工艺流程的更新或新模式、新标准、新规程溶入营销、管理、服务方式的变革运作过程之中,这通常被称之为现代企业的“科技文化”。且其文化素质之高低,是衡量和代表现代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客观尺度。用高新科学技术作为支撑而构建起来的生产力系统,无疑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之源,是构成现代企业发展的直接动力之关键要素。因此,现代企业科技文化建设的目标,就必然集中指向,构成生产力系统的三大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

1.培养提升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企业文化建设,首先是培养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提升生产力的关键课题。而作为企业,它必定不是专门教育机构,对员工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则侧重于培养员工的科学精神——崇尚科学,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重要思想。

有了科学的思想指导,势必提高员工自身的认识水平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那么,在学科学、用科学中,就能较好而主动地把握机遇,使之在科学上能有所“发现”;在技术上能有所“发明”,使企业处处洋溢着创新精神,而牢牢地抓住科学技术的“首创”性,在产品的研制开发或生产、经营、服务上占尽先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人旧我新”而立于擂主之位,以确保企业运作的良性循环。

企业有了崇尚科学的理念与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撑,员工劳动技能与服务质量的提高,就具备了先进的精神武器与坚实的物质基础。理论的物化过程,推动着物质与精神的双向转化,企业员工将自已的智力资源能动地、创造性地溶入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是我们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之源。

2.开拓与变革生产资料的结构

生产力这一动态系统的先进性与发展状态,在物的因素上则为生产资料的结构状态及其所吸纳的科技成果。企业的“科技文化”建设,对此就将目标锁定于——一是对劳动资料的变革——以智能化、自动化的工具与设备;快捷而优选的信息;新型的能源;国际国内多渠道的资金——即以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和有效的资金运动形式去变革劳动资料的结构,以取代落后的设备和陈旧的资源;以弥补资金的短缺与呆滞;二是,与此同时,必然相应造成劳动对象的结构变革,即在“人化自然”过程中,以消耗实体物质资源为代价的传统生产模式,逐步让尽量节省物质资源,转而以取之不尽的非实体性智力资源,信息资源为依托的新型产业以代之。或向地球的处女地,向海洋乃至向其他星体开拓新的劳动对象。或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高新科技于劳动对象,也不仅仅停留在改变其形状、结构、性质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种“改造世界”的活动,而是更深层次地“创造世界”。由于创造性的发现与发明日渐涌现和对物质资源的节约与爱惜,它必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荣,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直至最终化解人类面临资源匮乏“消耗>生成”不等式的威胁。

可见,有科技文化素养的劳动者,与科技含量高的生产资料有机结合所造成的生产力的飞跃,是现代企业文化结构中的第一要素——科技文化动力工能的凸现。它不仅仅是企业,而更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巨大动力。

二、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文化参量的核心要素——道德文化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引起社会意识系统的相应变革。道德文化作为社会意识系统的一个要素,它对人们行为的制约,较之法律“惩之于已然”的后滞性,而独具“防患于未然”的超前、深刻、广泛的属性。因此,它对社会的能动促进,其尽善功能不可低估。

由此可知,现代企业文化系统的复杂结构中,道德文化具有“系统核”的性质——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所在——构建企业优良的职业道德,以实现企业的整体价值而取其“尽善”之功。

1. 社会道德“序变”之果——公民道德规范

所谓道德“序变”就是要打破原来的结构,经“无序化”过程达“有序化”,从而构建新的“有序状态”。笔者曾著文预言——随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有序之后,将构建一种“有序的、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系统而代之”。2001年10月,中央所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正是我国道德序变之果。它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现代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其着力点就在实施《纲要》,实践“规范”的同时,构建自身的职业道德系统。

在道德文化建设上取得显著成就的海航,早在1997年就率先制定了《员工行为规范守则》,并提出了“上善若水”的海航企业文化格言,以期全方位地建立“至诚、至善、至精、至美”的道德文化系统。

2.现代企业道德文化的主题——职业道德

道德的功能在于,通过人们自觉的行动去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达惩恶扬善,使人们树立从善如流的价值追求——即实现社会持续发展;财富共同创造;成果合理分享。作为现代企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就当以《纲要》为本,在企业员工中加强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教育,从而建立起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由此,不难看出——现代企业的道德文化,在企业文化结构的功能中,它通过“工具价值”向“内在价值”的转换,以达最终实现企业所追求的“整体价值”。故它集中体现的是人类社会渴求的——构建以人为本,以善为荣的“共享价值系统”这一崇高的社会目标。即通过职业道德的“工具价值”(作用),使企业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链式运作中,获得“内在价值”——正当需求的满足。并借“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要求,为社会提供丰硕的成果,以实现社会“整体价值”的优化——“工具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统一。这实质上也是一个企业,能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内在动力。

3.道德文化尽善功能的实现机制

企业道德文化的尽善功能,在于确保企业内在价值的实现。其机制源于企业“共享价值系统”的构建与运作。所谓“共享价值系统”,笔者在《21世纪新价值系统探究》一文中描述了它的特征——“主体多元易位、组织规范自由、运作协同共生、功能正向共享”。网络化的新型价值系统。而这一新价值系统的建立,首要条件在于主体应具备相应的科技文化素质和道德文化素养。即满足共享价值系统对主体显示“工具价值”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与人为善、服务社会的崇高道德修养的要求。

在共享价值系统中,企业作为一个子系统,即“人控系统”而存在。笔者在《系统功能求解》第十章第三节,“人控系统正向功能之‘根’——共享价值系统”一文中,对共享价值系统的结构作图描述如下——(今将其成果运用于企业,见图1)。

企业道德文化的直接功能,就集中体现在“自律——ZL”(员工道德品质)与“他律——TL”(企业职业道德)的双重屏壁的约束机制,为企业员工的施控行为导向。即企业主体通过对客体的改造而创造出企业的价值(系统功能的物化),这种价值除为整个企业员工共享之外,还通过各种形式回报于社会。因为,主体系统协同一致,遵守道德规范。“都那样做”源于目的——价值追求的一致,使主体系统的整体需求得到满足。如果这种满足仅对主体系统的一部分有意义,那其他部分就会因“不公”、“不平”而失望,使自已的行为选择失去价值意义。那就必然引发“不一定那样做”的逆向行为,导致企业正向功能的“主体成因”——企业一部分员工的行为失控,至使企业运作协同性的削弱,从而影响企业整体价值的优化。据此结论:现代企业道德文化的尽善功能的实现,非依赖“共享价值系统”的建立不可。因为它是道德文化价值内涵的物质载体。

三、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文化参量的高层要素——艺术文化

鲁迅先生曾精辟立论“艺术乃美的凝聚”。这启迪我们认识到:现代企业科技文化之求“真”与道德文化之求“善”的统一,表现为最高、最优状态的“美”。那就是现代企业文化结构之最高层次——企业的艺术文化。

1.艺术文化的巅峰状态——“真、善、美”的统一

所谓“巅峰”,并非极限之意,而是指企业艺术文化,与作为基本动力的科技文化和作为核心要素的道德文化组成“金字塔”结构,它位居其上(见图2)。即是说没有“真”和“善”,“美”则失去内容而空有形式。只有“真、善、美”三者和谐统一,即科技文化、道德文化、艺术文化各司所能,企业的发展才可取得“尽善尽美”之功。

同时,科技文化和道德文化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展现,又标志着人的解放过程不断向前推进。即从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压迫下逐步解放出来而获得自由。它为人自身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充分的自由的时间。这种“自由时间”的获得,才使企业进行艺术文化实践有了可能。

2.企业艺术文化的内容——艺术的教育、欣赏、创造

从现代企业文化结构的三大要素,去研究企业文化的动力功能,尽善功能和尽美功能,就能比较清晰地把握企业艺术文化的实践内容,而不至停留在仅仅追求展示企业形象和特征的标记、歌曲、口号、环境、服装、广告等外在形式。

(1)企业的艺术文化教育

对企业员工的艺术教育,同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有着如“金字塔”结构所示前因后果的内在逻辑顺序,而艺术教育又必须紧紧围绕前两者进行。企业的艺术教育,重点不在艺术理论的修养和艺术技能的训练。而是使员工懂得求“真”,从“善”的完美统一,即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运用科技与道德教育的成果。深刻理解个人和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当遵循“两个尺度”——一是科技文化所代表的“真理尺度”;二是道德文化所代表的“价值尺度”。

(2)企业的艺术文化欣赏

现代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拥有现代化的生产能力和与之俱来的高生产率。这就使得在时间分配上,绝非将员工死死束缚在生产岗位,成天为完成生产任务而拼搏。而具有还以员工相对“自由时间”的可能,让其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如同海航“力图创造一个能够使人才成长,工作和生活质量高,宽松有序的企业环境”。这就为组织员工进行艺术欣赏提供了必要的时空条件。

由于艺术的门类广阔、形式多样,个人的爱好也有所不同,既然是“自由的时间”与“自由的发展”,则不必强求一律,企业可在多种多样的艺术活动中起组织作用,让员工充分享受艺术之美,通过艺术的熏陶与感染,引导员工美化生活,热爱生活,给企业增添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凝聚力量。

(3)企业艺术文化的创造

企业艺术文化创造,是既有一般形式,更有特色内容的实践活动。在生产型的企业里,它首先着重在产品的内在功能、质量与优美的外观设计和谐统一。其次是艺术而新颖的包装设计,这两者都在“以人为本”,“主次相宜”的原则下进行创造,成为企业艺术文化水平的制高点——使产品成为精雕细刻的“艺术品”,使服务成为如海航人所渴求的“至诚、至善、至精、至美”的典范。

就一般企业而论,在艺术文化的创造上,都共同面临企业的形象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和参与社会交际、公益、新闻等活动中的企业形象问题。这既有不同行业特征的要求,又有以“真、善”为本的共同原则。非如此,难以求得企业艺术文化的功效。比如,以广告设计为例,如果失去了“真、善”原则,“艺术性”越强,反而成为恶性十足的骗局而危害社会,谈何“尽美”之功?又怎能称之为“艺术创造”?

可见,企业的艺术文化实践,较之专业艺术部门的实践,企业当偏重艺术内容的客观、真实。对艺术的虚构、想象、夸张、错位等主观技巧的运用当慎之又慎。也可以说对艺术主观属性有筛选而非全然吸收,是企业艺术文化创造的独有特征。

通过对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文化参量的分析,我们明确了主动积极地进行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之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将企业本身所蕴含的科技、道德、艺术文化于生产力中的“自组织机理”,提升到人们主动地促进、建设与参与。这就是:企业科技文化,在生产力的自然上升过程中,既“自组织过程”中,加入了人的自觉促进这一新的序参量,促使企业发展获得强大的源动力;企业道德文化,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由依附后滞补充的“游戏规则”,变为道德文化的超前引导;企业艺术文化,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对“美”的被动满足,飞跃到主动追求。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文化参量所凸现的自觉促进之“动力功能”,超前引导之“尽善功能”,主动追求之“尽美功能”的轰然击世,促使企业从“经济人”提升到了“伦理人”的高度。这种提升与吻合完全符合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尤其是“现代企业文化”与“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一致性,正是本文关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依据所在。

[参考文献]

系统论文篇6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系统给排水工程设计理论探索

1、与之有关连的给排水工程

一般来说,以下给排水工程应接入该大厦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1.生活水系统

1)水泵的编号、状态(工作、备用、故障);系统的压力;水池及水箱的水位;

2)变频调速泵的频率、工作压力;

3)系统的简图及主阀状态;

4)各用户水表的读数。

2.热水系统

比照生活水系统,增加所有换热器的有关参数,以及系统的温度、热媒消耗等。

3.循环冷却水系统

同生活水系统,增加冷却搭的有关参数。

4.消防水系统

将消防泵的编号、状态,所有报警讯号以及联动控制全部接入FA系统。

5.客房故障、水池、水箱缺水报警等

6.排水系统

2、设计的程序与配合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通常的民用建筑工程在设计的程序与阶段上有较大的不同。一般应按用户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施工深化设计等3个环节,依次分步进行。

1.用户需求分析

这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同样是智能化系统,依据建筑物功能、性质、建筑资金、业主的不同表现极大的差异,最后反映在耗资规模上,差别也很大。一般来说,大型高档的公共建筑(商场、酒店、写字楼),需综合考虑各承租户的需要,尤其要重视招商本身的需要,应具备较齐全的功能。而比较单一的建筑(如银行、邮政、出版、政府机关)则多有所侧重。此阶段工作要注意把握好使用功能与实际需要这两个关键,切忌脱离实际提高标准。对给排水专业设计人员而言,吃透业主的宏观想法,然后再一起理出对给排水工程的具体要求至关重要,这也是此项工作中较为困难的一步。

2.系统设计

这要由相应专业设计人员来完成,给排水设计人员只是按常规的设计工序管理进行专业间配合(即提资、反馈的反复、交叉过程)。如果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是与上建设计同步进行的,系统设计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完成。目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比主体工程滞后较为多见,导致某些工程的局部不尽人意,这虽属难免,这样的事当然少一些更好。

3.施工深化设计

与主体工程的设计不同,施工深化设计工作由系统集成商来完成。

建筑智能化系统涉及计算机、通讯、广电、公安、环保等领域,许多硬件、软件直抵发展最迅猛的那些高科技领域前沿。技术更新快,设备更新更快。一些工作的主导专业已是一种相当模糊的概念。在这些地方,许多相关的专业公司比之寻常按传统模式组建的设计院(建筑设计院或专业设计院),与科技市场的联系更密切,因而在人员、以及最新技术和信息的拥有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施上深化设计应由系统集成商来编制。但建筑智能化系统从属于主体工程,必须与主体工程的形象、性能协调一致,所以系统集成商应在该上程的原设计单位的指导下进行此项工作,该设计单位对该工程总体负责。

上述三个环节中,给排水设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在第一、第二个环节。给排水设计人员应对给排水工程中的工程目标、信息采集点、联动控制点的设置及其硬件的选用、安装负责。

智能化系统另一个重要的组成是结构化布线,它担负着语音、数据、视频传输的重任。这是所有智能大厦唯一共同之处。但结构化布线并不受给排水工程所制约,给排水设计人员不必过多考虑。

3、智能化建筑对给排水设计工作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与给排水工程有关的地方并不多,但对给排水设计工作而言,有没有可能利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已具备的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网络来推进一些新的工程目标、或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传统的工程目标?且试举几例:

1.利用程序控制管理蓄水他的进、出水。

1)进水

传统的方式是用浮球阀(或液位控制网)来控制,当池内满水时自动关闭进水。此类方式有阻力大、动作频繁、易磨损、漏水量也大等弊病,频繁的维修使用户不堪其苦。

在大厦内已有BA系统的条件下,用电动阀门与水池内的液位装置来取代浮球阀,实现程序控制是合理而简单易行的(为确保工作可靠,还可再增设1个水池满水报警)。

2)水池出水

同理,水池出水也可利用程序控制来管理。生活、消防水池通常合并设置,为了保证消防水量不在平时被动用,常常用抬高生活泵吸水管的作法。此作法也有一些弊端:死水区水质容易变坏;低水位时吸水喇叭口附近形成漩涡从而带入空气,致使水泵工作失稳,以及造成气蚀;此外,在泵房的竖向布置上也带来一些麻烦。如利用程序控制来管理,使池内水位降至某一定值时生活泵自动停止,上述弊端即可根除。

2、新的给排水工程目标

1)优化变频调速供水装置的工作

作为一项节能技术产品,恒压变量变频调速供水装置在国内已得到广泛使用。由于其压力传感器设置在靠近水泵的压水管上,致使装置实际取得的节能数量大大低于节能的理论值。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种方式是开发、研制新一代变压变量变频调速供水装置,使水泵的工况点贴近该给水系统的管路特性曲线运行;另一种较简单的方式便是将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挪至该给水系统的最不利点,这样做系统虽则是恒压运行,实际上已扣减在非额定流量条件厂虚拟的水头损失,对水泵而言己实际变压变量供水,从而使节能效果向理论值大大靠近了一步。

在智能大厦内,利用智能化系统的网络和技术帮助上述目标的实现,同样是合理而简便的。

2)自动收费管理

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多种自动收费管理的软件,我们没有理由使水费的管理置于自动收费管理之外。口前,国内如宁波水表厂已研制出LXWJ-16流量集中检测仪,可以实现远程计量。但由于微机在线动态测量和对物理过程进行监控以及图像、语音处理,都只能识别和处理数字量。因此,上述模拟量必须经过A-D转换才能实现被控对象与CPU之间的信息交换。此外,在我们所讨论的特定环境,还必须能通过信息插座,结构化布线系统将信息传输到计算机,因此,这方面还有些工作要做。

给排水专业应当重视此项工作,工程上的这种需要已趋明朗,数码远传式水表一旦推向市场。将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层建筑“水表出户”的难题(改为“抄表不必入户”)。

系统论文篇7

2弱电系统的构成及管理维护分析

2.1弱电系统的构成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将科技馆、展览馆等公共场所的弱电系统按照不同的功能来划分,主要包含安全防范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两个方面。

2.1.1安全防范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以空间来分,可分为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室内部分。公共场所室内的安全防范系统,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共同保障了公共场所内的安全防范,并将场馆内的所有信息连接到公共场所的指挥调度中心。具体而言,通常由安全防盗系统、室内场馆摄像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紧急救助、门磁系统等构成。室外部分。室外部分主要负责整个场馆的闭路电视监控及周边安全,主要由场馆摄像监控系统、周界红外报警系统、保安巡更签到系统等构成。

2.1.2自动控制系统

在公共场所,除了需要安防系统外,还需要很多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对各种主要设备系统的全面自动化控制,通常说来,公共场馆需要控制的范围包括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广播系统等。

2.2弱电系统管理维护中的问题

在实际的弱电工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维护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目前对于一个集成度较高的弱电工程系统,实施的管理维护方案是沿袭传统的设备维护方案而进行的,将各个弱电系统相互割裂开来,彼此单独进行管理和维护,并且对弱电系统的维护也基本遵循着没有问题不维护,小问题小维护,大问题大维修的思路进行管理维护,致使整个建筑物或者社区的弱电工程管理维护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管理维护缺乏专业检测设备。目前,很多弱电工程或项目的管理维护,都依靠技术人员的手工进行管理维护,发现问题,查找根源,提出解决措施,实现系统正常工作,这样的管理维护效率较低,缺乏高效的管理维护方案,同时在具体的管理维护检测设备方面,大多还依赖于万用表等传统的检测设备,无法真正实现对大型的弱电工程进行系统的专业化的管理和维护。

管理维护缺乏专业人才。弱电控制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非常快,因而专业的弱电管理维护人员在我国的缺口较大,很难真正的实现对一些大型的复杂的弱电工程的管理及维护;而弱电工程管理维护需要的是在上述各方面均能够独立实施管理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才。

3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策略

3.1完善弱电工程的自动化检测,提高弱电系统管理维护效率

为了更好的实现弱电工程的管理及维护,可以在各弱电系统的自动检测及控制方面下功夫,通过完善弱电系统自身的自动检测、控制功能,来提升弱电系统的管理及维护水平,提高管理维护效率和水平,降低弱电系统的工作故障发生的概率。笔者曾经参与过某科技展览馆的弱电系统改造及维护项目,结合实际,针对公共场馆各弱电系统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及维护:

空调系统。通过对空调控制系统进行传感检测,可以实现对冷冻机组、热泵、新风机组、送排风机组及风机盘管等的自动监视和控制,发生故障时能显示故障的位置及性质,使控制人员及时掌握情况。

给排水系统。通过对给排水系统安装弱电控制系统,使其能自动监视和控制生活水箱、各种水泵、污水池和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自动计算水流量,自动与主机通信;当某处发生运行故障时,控制室会自动显示。

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的弱电管理维护,可以从自动显示并记录供配电设备的运行情况入手,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素等,并与管理系统联网;能在控制室实现对整个变配电系统的操作,当发生异常情况(如变压器高温)时自动报警;当二路进线中一路发生故障时能自动切换到另一路。

消防系统。通过加强对消防系统的弱电控制及其自动检测功能,使其能自动控制消防系统的各种设备,当火警发生时,能自动切断电源,打开排/抽风机,消防泵自动启动,消防喷头自动喷水灭火。

其他诸如照明系统、广播系统等,也都可以通过完善、提升弱电自动检测的手段实现对公共场馆内的弱电系统的有效管理及维护。

3.2实施弱电工程过程化管理,降低弱电系统故障维护概率

加强对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还可以从加强弱电工程施工管理的角度来降低弱电系统的故障发生概率,从而提高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水平。按照弱电系统的施工环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弱电工程施工的过程化管理。

前期准备阶段。每一个弱电系统项目的开始都必须组建一个项目管理机构,安排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部进驻工地,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和情况,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并编制初步的施工进度计划。

深化设计阶段。根据初步确认的系统功能,对整个弱电系统的初步方案进行深化,并与建筑设计、装潢设计及招标单位进行沟通协商,最终确认深化设计方案及图纸。

工程安装阶段。同施工单位落实相关预埋管、箱、盒的现场协调,按照制定的按照进度计划和现场管理制度,对系统的供货、安装、接线等各阶段工作全面的监督、协调、管理,以确保弱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调试、测试及试运行阶段。编制系统调试方案,分步落实系统的单体调试和总体联调,编制系统试运行方案,合理地实施系统试运行,并对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总结、整改,以完善和提升弱电系统的管理,降低维护工作量,确保弱电系统的可靠工作。

3.3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维护

公共场馆内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防雷接地的设计没有足够重视,那么最终整套弱电系统的工作也无法得到可靠的保障。总的说来,防雷接地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防雷接地应采用专用接地干线。由外在的本体系统引入接地体,专用接地干线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

弱电系统的接地线不能与强电交流的地线以及电网零线短接或混接,接地线不能形成封闭回路。

弱电系统中的监控系统及其专业设备的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软线。

弱电系统中三芯电源插座的接地端,应与系统的接地端相连(保护地线)

公共场馆弱电系统的传输线路(与环境、土壤有关)要求单端接地,在调度室室屏蔽层接地(接到机柜上),干扰信号通过屏蔽层隔开,两端都接地,有浮点;在特殊情况下,要两端都接地。有些地方控制线会受到干扰(杂波信号导致信号不良),应将位置移动。干扰无论大小都会表现出来,导致弱电系统控制不灵敏。另一方面,在布线时,由于现场要布很多线,且一般是由多人来布线,容易错接,因此建议在布线时要做好标识,以提高效率。

结语:

与其它设备维护一样,弱电系统的管理维护也离不开问题的主动发现与处理,这样能够将故障消除于无形之中,大多故障会有一段时间的预兆,因而要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在弱电系统的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管理,更重要的是在后期的维护中,要多动脑筋,多与相关技术人员交流合作,辅以现代化的检测设备,活学活用,归纳总结,提高弱电系统管理维护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金红峰.浅谈弱电系统管理及维护的一点心得[J].艺术科技,2007,(3):30-32.

[2]王名杰,钟苏丽.一种社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J].电气应用,2008,(11):23-24.

[3]邓晓红.基于WEB的工作流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微型机与应用,2002,(11):41-42.

系统论文篇8

报警系统化肥是农业高产和增产的主要投入要素,化肥成本在农业总成本中占了较大的比重。传统的施肥方式是在同一块地中施加同量肥料;但同一地块内,土壤养分含量及土质结构存在着较大差异,若采用传统的平均施肥法,会造成施肥不足或肥量过渡,导致成本提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所设计的机型采用变量施肥法及报警系统来实施智能监控施肥,不但效率高,而且可以降低施肥成本。

1控制系统原理

首先将已标定施肥机参数写入控制程序中,作业时操作者有两种模式可选:①自动模式。DGPS信号通过RS232串口读入单片机,提取出中耕机前进速度v和位置坐标数据,网格识别程序可计算出当前机具所在的地块位置;然后查询与该地块对应的决策施肥量Q,并在屏幕上显示当前位置和施肥量。②手动模式。在驾驶室中的触摸屏上手动输入各个网格的施肥量,通过读取地轮触碰开关对应传感器的脉冲信号,可得到机具前进速度v,将地轮的步进电机转动转为由变频脉冲驱动,控制排肥轴转速,从而实现变量施肥。

2无线视频施肥监控

在肥料箱的底端装配超声波肥量监控器,施肥装置的卸肥管口处安装一个无线摄像头,驾驶室配有超声波报警蜂鸣器,当肥料箱肥量过少、肥料装储平面低于超声波收发平面时,通过蜂鸣器报警给驾驶室工作人员进行补充肥料。无线摄像头可将下肥、培土等作业效果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在驾驶室显示屏上,便于操作人员对作业效果的进一步监控。考虑到经济成本及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针对南方甘蔗生产具体情况,设计手动和自动控制两种方案,以便蔗农根据情况选用。手动控制方式操作比较简单,在无GPS设备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甘蔗地和蔗农的种植经验进行手动变量控制自行决策施肥。此外,在自动模式无法发挥效用(如作业环境恶劣或无法接受到DGPS信号、电子系统故障)等情况下,可以通过手动控制方式完成作业。

3施肥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施肥参数由施肥控制决策系统软件生成,是实现变量施肥的必要参数。其中,理论施肥量与编程施肥网格是一一对应的。甘蔗施肥过程中,控制系统接收DGPS信号,对应单片机中存储的地块和施肥参数,进行不同蔗地网格的识别,并查询对应的决策施肥量。同时,以单路脉冲的形式输出速度v和施肥量Q,从而实时控制排肥轴转动:当施肥装置的施肥量小于设置的阈值时,重量传感器将信号肥量通过蜂鸣器报警系统传递给工作人员,以方便人工或自动添加肥料。

4控制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系统设计

在设计甘蔗中耕管理机的单片机控制应用系统时,通常采用汇编语言。该软件具有易操作、指令执行迅速等优点;缺点是编写与调试难度大,可移植性差。本文所设计的机型其电控系统采用单片机,引入C语言。C语言作为高级编程语言可以提供十分完备的规范化流程控制体系,其库函数丰富、运算速度快、可移植性强、编译效率高,能产生较紧凑的代码,应用系统易于调试。在施肥过程中,考虑到成本及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硬件系统采用简易蜂鸣器发声或发光二极管发光产生示警信号自动报警器系统。HA为声响指示器,采用低电压(3V)蜂鸣器,其工作电流仅需十几个毫安;VT选用9013,hfe≈200,偏置电阻器R为15kΩ,VT的基极电流IB约0.1mA,集电极电流IC约为10mA,此时VT已经饱和导通,其集电极—发射极之间电压VCE仅为0.05V。随着施肥装置不断地给甘蔗施肥,储肥装置的肥量会不断减少,当肥量减少的设定的阈值时,贴在施肥装置底端侧边的重量传感器会将肥量的质量信号转化成电信号传递给控制电路中心,经过转化迫使蜂鸣器发生报警,从而提醒操作人员完成肥量的人工或自动上料。

二控制监控系统的组态设计

1组态软件的概述

甘蔗中耕管理机机在施肥及培土过程中考虑到系统的自动化及达到实时监测的效果,对软件及操作系统的设计要求成本低廉、美观且容易操作。本文基于MCGS组态软件系统所开发的平台,为蔗农提供了解决自动施肥、自动监控等实际问题的完整方案,能够完成施肥培土及数据采集实时采集等作业任务,具有定时和历史数据处理、报警和安全监控机制、流程控制、动画显示、趋势曲线和报表输出、企业监控网络等功能。

2组态软件的功能模块及体系结构

MCGSE是基于Microsoft各种32位Windows平台的一种用于快速构造和生成嵌入式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组态软件。其功能模块主要有以下方面:1)MCGS嵌入版采用全中文、可视化、面向窗口的开发界面,操作系统简单方便、操作灵活,适合蔗农等阶层人员使用。2)该软件基于WindowsCE操作平台,系统按照多任务按优先等级分时操作的方式进行处理监控,实时性强,有良好的并行处理性能。3)MCGS嵌入版提供了良好的安全机制,可以根据不同级别用户设定不同的操作方式及权限,设置安全等级,能有效地保护系统及施肥培土机的安全性。4)报警类型多样化。蔗农选择设置自己喜欢的报警方式,系统能够实时显示报警信息,方便、及时地为用户提供施肥等报警提醒。5)组态系统维护方便,系统由模块化组态块组成,从而使得组态软件系统维护方便。其系统由组态环境、模拟运行环境和运行环境3部分组成。其中,前两部分相当于一套完整的工具软件,可以在PC机上运行;运行环境作为一个独立的运行系统,按照组态工程中用户指定的方式进行各种处理,完成用户组态设计的目标和功能

3施肥自动监控组态软件的设计

施肥培土机在工作中设置手动及自动两种方式。手动模式工作过程中,施肥机不需要通过GPS系统采集处理数据,直接在驾驶室触摸屏控制面板中进行相应的手动操作。在手动工作模式下,根据甘蔗农的实际经验进行施肥量的设置。施肥机在自动控制模式下,根据GPS定位系统接受其发射的信号,自动完成甘蔗机的定位及工作状况。同时,当施肥装置中的肥量达到一定的状态时,会通过蜂鸣器将信息反馈给驾驶室操作人员,完成甘蔗施肥机的自动上肥工作。在工作模式中,控制面板的触摸屏会实时显示当前施肥机所在位置,并根据田间系统及水土的营养不同,完成自动控制施肥。该系统方便、快捷、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大大提升甘蔗田间作业的效率,减轻人工的劳动强度,避开热带的严寒酷暑,为甘蔗产业的自动化发展提供技术参考及理论依据。

三结论

系统论文篇9

论文摘要:本文就高校教学与科研的组织结构设计与管理以及校园内外的文化活动,论述高校形象的行为系统,提出高校要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与系统、独特的文化活动来创建动态形象,参与竞争,谋求发展。

CIS是近来形象战略常用的技术,它是英文CorpoarateIdentitySyatem的简缩形式,由理念识别(MlindIdenitty一MI),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一一BI)、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一一VI)三者构成。CIS就是整合M1,BI,VI的完整的企业形象战略体系,是塑造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最有效武器。关于三者之间的关系,台烤著名的。学者林磐耸先生有一个生动的比喻:MI是CI战略的策略面,是企业的心BI是CI战略的执行面.是企业的手;VI是c战略的展开面,是企业的脸,三者共同构成了CI的完整内涵。

由于CIS的广泛使用和因其简沽而产生的强烈影响,使CIS的技术不仅用于企业,也用于国家、政府及一切组织。当然,进入竞争时代的高等教育也同样可以使用CIS技术,使其形象具有系统性、可识别性、快速传播性,以达到提高其竞争力与移响力,促使其快速而毯健地发展的目的。

在CIS战略中,iv最为人重视,因为它首当其冲,成为人们视觉的第一感知物,也是最能立竿见影塑造形象的手段,因此,它常为主体最先需求;其次是椒,作为一种理念和指导方针,它伴随着组织成长、成熟,并不断抽象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座右铭,也为人所熟知;而最易为人忽视的是BI,因为它涉及到的是组织的结构、休制、活动等的操作,既琐碎又敏感所以很多做c的在BI上花的时间最多,CI的含金量也往往体现在BI上。

BI即组织的行为系统。它是组织运行的所有规程策略,包括组织结构设计、行为方式、管理方法、机构设置、公益性、文化性活动、产品开发方向、公关促销手段等。行为系统是动态的识别形式,它规范着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教育以及对社会性的一切活动,实际上是企业的运作模式。通过这种运作模式,既实现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又产生一种识别作用。即人们可通过企业的行为特征去识别认知这一组织。

高校性质和企业不同,自然BI的内容也应有其自身特点。

一高校组织结构设计与管理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的机构设I及其运作方式。由此可以确定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和员工配!,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这也可以看成是Bi的静态方面。实际上,在组织结构方面,任何组织都有一定的共同模式,同时也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

高校的组织结构突出以教学、科研为主的共性,都设有教务处与科研处,但各个学校在教学与科研的具休运作上又都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比如说,我校在教学管理上设有教学督察组,由一批已退休的老教授、老教师组成,他们有几十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某个学术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在今年教学质量年里,他们频繁听课,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指导,也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提供了很多可贵的信息。但目前这还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同时这个督察组和学校另一个“教学指导委员会”—这是一个常设机构,由各系优秀教师组成—在职能上存在大量重叠。

教学督察组职能:教学检查与学习检查。由退休老教授、老教师组成,他们虽有九十年串宫的教学与科研经脸,但他们毕竟离开工作岗位多年,对许多新知识、新科技不熟悉,所以主要发挥他们的督察职能,对教与学两方面进行检查。

广泛听课,检查教师的教学态度,比如板书、教案,课堂教学组织,学生纪律教师的迟到、早退、旷课,学生作业、实践环节、早锻炼等等。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和教学指导组汇报。他们的听课检查可以分类进行,工科、文科、艺术、经管的退休老师听本系统的课。当然,也可以交叉检查,分类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针对性,交叉检查也可以在更大的层面上掌握教师的基本情况,但还是以分类听课为主。这种听课检查应该定期进行,形成制度。

教学指导组职能:教学指导与科研指导。由各系优秀教师组成,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有突出的科研成果,他们具体发挥教学和科研的指导职能。当得到较学督察组的汇报,他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存在问题的教师进行听课、坐谈和指导,帮助其提高;对教学优秀的教师进行听课确认并推荐他们开公开课,组织教师观摩学习。同时对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检查与指导。

最后,由教学督导委员会给教师的教学科研评分,并把评分反馈给教务处,作为教务处和各系考查教师业绩的依据。也使督察组在学院不增加部门的情况下成为一个常设机构,并且充分利用了退休教授们的人力资源、智力资源,同时也为退休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余热的机会。

科研处是高校另一个重要部门,它反映了一个高校科学研究的管理水平,是高校形象的重要体现。但是目前高校的许多科研成果并未有效地转化为价值,转化为生产力,这是因为科研处仅仅是一个管理科研项目的机构,没有很好地发挥科研整合的能力。

就我校而言,既有科研处又有资产管理处,还有一个校办工厂—江西核江机械厂,这些组织自身本已存在一个内在的逻辑关系,但事实上却没有很好地联通起来。这是因为这些机构彼此独立、平行,各行其道,各司其职,没有建立起部门之间有效的横向协作与交流的惫识,致使资产闲1.事实上他们也可以组建一个既垂直又平行的机构,充分发挥整合的效力。如上图二。

科研处的职能有宾:一是对科研项目的调查与管理,二是对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价并提出转化的可行性设想;科技市场处的职能有三:一是对科研处科研成果转化的利用,或引进和利用外来科技成果;二是对校园产业进行管理,这包括对校园资产、后勒服务的管理,以及对犊江厂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战略决策和技术支持;三是科技市场调查。以前学院也曾下大力气,派专人拨巨款带专利下海办公司,但都以协痛的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大都是不通市场水性的缘故。要想出师告捷,就必须事先号一号市场的脉,惟有了解市场需求,再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才有可能成功。科技市场调查就是为我们的科技成果下海指明道路。同时,科技市场调查也可以为我们的科研项目立项提供依据。联通处的职能有二:一是对内科研协祝,有效地协润与组积各系攀术栩英,进行一些跨学科、跨纲城的科研项目研究,充分结合人力优势,做出一些大的、有影响力的项目,包括国家科研课题,结束那种科研工作单兵作战的局面。当然,有些科研工作仍然需要单兵作战,但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攻坚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需要,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加强合作;二是对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有效的市场推广和社会传播。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科技进步更是日新月异,如何使我们的科研成果迅速走向市场、走向社会,这需要我们具有很强的广告意识和形象意识来打出名气,创出品牌,科研形象是高校形象越来越重要的部分就象北大方正,清华紫光一样,已经成为北大、清华威镇四方的高科技品牌。

良好的组织结构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行为的源泉,是理念最牢固的行为框架。

二活动的设计

组织结构是BI的静态形式,而活动才是BI动态形式的主要体现。她的动态性主要表现在校园内外的活动上。

(一)校因内部活动

校院内部活动主要休现在校园文化的形成与特色上。

1、学生活动多姿多彩。任何一个高校,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通过多种多样的校园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比如,我校团委和学生工作处部门提出的“春之戏”、“夏之韵”、“秋之歌”、“冬之舞”的一年校园活动安排,就很具特色。比如,“京剧爱好者”的“春之戏”京剧表演晚会,“夏之韵”的话剧专场表演,“秋之歌”的卡拉OK大学生演唱大赛,‘.冬之舞”的大学生交谊舞、时装表演大赛。此外,各系分团委和学生工作部门结合本系专业特点举办的学术周、艺术节等活动更是各具个性,展示了各系独特的专业色彩和学术特色。比如,经管系学术周活动期间,举办了“Wix)对江西经济的挑战与对策”名人学术报告、学生论文评选、举办拍卖活动、组织以经济内容为话题的辩论赛—辩题“企业经营应取多元化(专一化)”、“市场经济必然(不会)导致两极分化”等,都体现了专业特色。学术周结束,还评出了“经管之星.,予以表彰。这种学术周活动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所学,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学术探索兴趣。这种人文与科学并举的校园活动,是极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但,尽管各系的学术周此起彼伏的开展,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学术之星”,可在全局上还役有整合出更大的张力,使其具有更强烈的辐射力。比如,在此基础上举行昌航“学术之星”论文报告会,“昌航学术周展示会”等。甚至可以走出学校,进行校际间的学生学术交流活动,以此学术活动来张扬昌航“勤奋、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

2、举行盛大的毕业典礼活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对每一个大学生而言,都是大学生活非常重要的时刻,而我们的大学对开学典札往往都非常重视,由院长、著名学者讲话,有校情介绍、校圈参观、专业介绍、青年志压者服务等等,不一而足,营造了浓浓的校目情。但娜业之时.却大户盛公雌慌冷冷清清。一桌散席酒、再挥一挥带泪的衣袖。学生离校之时没有一点荣粗感,也没有满怀的爱与鼓舞送他出征。毕业就象树倒湖易散,急煎煎各奔前程。从人际关系学的“近因效应”看,最后一次的记忆往往是最探刻的记忆,而且它还往往会覆盖第一次的记忆,尽管第一次印象也曾强烈地冲击过他。所以要重视毕业典礼,通过毕业典礼的系列活动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毕业典礼的活动不仅成为学生对母校的亲切回忆,而且成为学校形象的动态识别标志。在国外,大学毕业生都要穿戴学士服、硕士服、博士服拍照留念,这种盛装形式可以给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毕业证书的颁发,也有隆重的形式,象开学典礼一样,由校长、著名人士一一亲自颁发,并热情洋滋地致辞鼓励.这些功成名就人士以他们人生的典范点亮学生们既将开始的人生与事业征程的第一盏明灯。有些话学生们一生受用.终生不忘。这些国际惯例我们倒应该接一接轨,当然,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后勤服务上,应该给学生以更多的爱与关怀,提供行李的打包、托运手续办理、运输一条龙服务,组织旧货、书籍的捐赠与回收活动,育年志愿者送行活动等等,这种有始有终的行为,将会使学生终生铭记母校,并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母校的宜传者,使学生形象在社会上远播,而且这种传播往往还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是其他传播所不能替代的。

3、学术报告活动。学术报告活动是高校BI最具特色的动态形象,应鼓励和提倡教师把他们研究的最新成果作出口头报告。这种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应定时定是举行,这样既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也能让他们了解科研的方法,同时更能活跃教师的科研气氛,增加科学研究的横向交流,提高高校总体的科研水平。为此,应该形成一种宽容而自由的学术环境和言论环境,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才能擦出火花、思维与思维的交融才能结出硕果。而很多高校的科研课题结肠之后就束之高阁,很多有创见性科学设想因无人求证,或不敢求证而胎死腹中。因此,应该大力提倡交流.积极推动这种科学的传播,并使其成为一种传统与风格,滋养现在,标记未来。

(二)校因外郑活动

1、对外宜传。由于高校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处于卖方市场优势地位,使其不重视对外宜传。例如,我校在南昌市上海路建校巳有50年,可是其知名度远不及开店才两年的邻居“北京华联超市”,很多南昌市民都知道华联的所在,但问起南航都借然不知,常常是我们向人解释“南航就在华联隔壁”。在竞争时代的今天.这种“新旧”的错乱并没有引起我们应有的重视,更有甚者,行驶在上海路的”路公交车,硬是把原来“南昌航院站,,的站名改成了“华联站”。对他人背地里动的手脚,我们依然表现出貌似宽容的麻木。但周样11路车,行驶到南昌大学时,站名是“天虹商场、南昌大学站”,一睡一醒,睡梦中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所以必须打破一年一张纸(招生广告)的简单低级的对外宣传形式,应充分利用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的技术与手段,形成系统而立体的对外宜传活动,通过对外宣传使大众了解学校的历史、成就、知名学者与校友、校园环境、系部建置、专业特色、校园文化等等。很多民办大学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他们很善于使用对外宜传来创建知名度,甚至塑造形象大使来建立美誉度。比如,江西蓝天科技学院的于果校长—中国十佳青年,学生(已留校任教)成洁—中国的典子,就是蓝天的形象大使,他们的事迹不知感召了多少人投奔蓝天。无论什么时候,翻开报纸我们都可以看到连篇累犊的蓝天报道与介绍。去年九月.蓝天8000名新生的开学典礼在省体育馆举行。8000学生整齐着装,高举蓝天的校旗,一路向十多公里开外的省体育馆走去。这一路上所经各处,都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蓝天无疑成功地进行了一次轰动性的对外人际传播活动,造就了他们的高知名度。民办大学对外宜传的主动性所以强过公办大学,是因为他们打一出生就必须自立,如果公办大学能放下高贵的架子、向民办大学学习,再加上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公办高校的形象与发展将会真正地与时俱进,而不仅仅是利用政策的优势挤对人家。:

系统论文篇10

[论文摘要]宽带通信技术和数字视频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视讯通信业务面向公众广泛运营已经准备好技术条件。结合当前通信领域和计算机领域的出现的技术,对如何实现远程视频通信进行研究。

随着人们对视频和音频信息的需求愈来愈强烈,追求远距离的视音频的同步交互成为新的时尚。近些年来,依托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条件的发展,集音频、视频、图像、文字、数据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各方面通讯,缩短了时区和地域的距离。

一、视频通信概述

视频通信实质上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为不同地域的人们提供了类似与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为身处异地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相互讨论问题并可协同工作的环境,它集计算机的交互性、通信的分布性,以及电视的真实性为一体,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二、视频通信的组成

(一)组成

一个视频通信系统包括节点机和通信网络两部分。典型的会议节点机主要由音/视频获取设备、回放设备、媒体编解码器、通信接口卡和会议功能模块构成。网络部分主要指支持实时多点传输的网关和信道。完整的视频会议系统的逻辑结构模型由六大模块构成:(1)人际交互模块,即视频会议系统的人机界面。(2)会议文档部件,包括会议文档的自动生成、管理和查询等功能模块以及与数据库的接口模块。(3)媒体处理部件,包括音、视频信息的获取、编码、回放等处理模块。(4)共享空间部件,包括共享空间管理模块、电子白板及应用过程共享功能模块。(5)会议管理部件,包括会议的发起、与会人员的管理(加入/退出)、会话建立以及会议结束等处理模块。

(二)软硬件与网络条件

要进行网络视频通信,需要一定的软件和硬件设备作为支撑。

1.所需硬件环境。

要使用网络视频会议,除了要有一台较高性能的多媒体计算机或显示屏外,还需要配备摄像头、麦克风、音箱或耳机等外部设备,其中最主要的设备为摄像头,它是用来进行视频获取的一个重要硬件,摄像头分为模拟摄像头和数字摄像头两大类,前者捕获的为模拟视频信号,需要将其输入到视频捕捉设备进行数字化后方可转换到计算机中使用。而数字摄像头可以直接捕捉影像,然后通过串、并口或者USB接口传到计算机里。

2.所需软件环境。

(1)操作系统软件:目前绝大多数的网络视频会议软件都支持Windows98/Me/2000/XP/2003系统,另外也可有一些视频会议软件支持在Linux等非Windows系统中运行。

(2)网络视频软件:要进行网络视频会议,必须借助于网络视频会议软件。网络视频会议软件支持点到多点的视频会议应用,即可以在用户之间,也可以实现多个用户进行联机视频会议。

(3)其他软件:音频连接模块、网络交换机、多媒体加速软件、多媒体编码/解码软件等。

3.承载网络。

要在网络视频通信系统中使用视频,用户必须具有可供视频流畅传输的网络链路,也就是说用户必须具有足够带宽的局域网环境和宽带接入Internet的网络环境。

三、视频通信系统的实现

NetMeeting作为一款免费网络电话与协作办公工具,它除了支持视频、音频的实时交流外,还提供了文档与应用程序共享、电子白板和远程桌面共享等多种功能,是一款用于网络视频通信的优秀软件,使用它我们可以轻松的进行网上视频通信。

(一)安装视频软件

首先,检查需要进行视频通信的系统中是否安装了视频软件,如果没有安装,可以通过填加组件的形式进行安装。

(二)连接信息设置

确认NetMeeting已经安装在系统后,单击“开始”>“程序”>“附件”>“通信”>“NetMeeting”命令,启动程序。首次运行NetMeeting,软件会出现一个向导,要求用户信息进行简单的设置,单击“下一步”按钮,输入个人信息。接下来,向导要求用户设置网络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具体的网络连接情况选择ADSL、局域网等。单击“下一步”按钮跳过NetMeeting服务器设置,此时向导会要求对计算机声卡和麦克风进行测试。单击“下一步”按钮完成向导之后,即可进入NetMeeting主界面。

(三)开始视频通信

1.新建视频通信。单击“呼叫”“主持会议”命令新建一个视频会议,在弹出的“主持会议”对话框中设置会议名称(不能使用中文名)和密码,然后,将“会议工具”中的“共享”、“聊天”、“白板”、“文件传送”四个复选框全选上,单击“确定”按钮。

2.呼叫主机。建立会议后,与会的计算机即可呼叫主持会议的主机,方法是单击“呼叫”“新呼叫”命令,或单击NetMeeting面板中的“呼叫”按钮,打开发出“呼叫”的对话框,输入IP地址,并单击“呼叫”按钮即可对主机进行呼叫。3.接入验证。此时,被呼叫方的计算机中会出现是否应接呼叫的对话框,单击“接受”按钮。然后,拨入方计算机即可登录会议,如果在“主持会议”对话框中设置了会议密码,此时还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要求用户提交验证密码。

4.进行视频通信。各个不同地方的参与视频通信的人员,只需要单击主界面中的“开始视频”按钮,即可发送视频流。将发言请求发送到中心站的服务器上,由主会场主持人来确定允许还是否定发言请求,一旦确定可以发言,即可实现通话。

(四)其他功能

NetMeeting界面下方有四个按钮,分别对应了“共享”、“聊天”、“白板”和“文件传送”四项主要功能(这四项功能需要在会议属性中启用,否则在非会议中处于不可用状态):

1.“共享”功能。通过共享功能可以便于同其他会议参加者在获得授权后控制本地主机上的应用软件进行演示与操作。

2.“聊天”功能。单击“聊天”按钮,NetMeeting会弹出一个聊天对话框,可以对所有或某一与会者发送聊天信息。

3.电子白板。系统提供多块白板,与会人员都可通过白板进行绘制矢量图,可以进行文字输入、粘贴图片等。在主控模式,主持可以禁止其他人使用白板。

4.传送文件。“传送文件”功能用来在与会者之间传送与接收文件。使用方法比较简单,只需单击“文件传送”按钮并选择需要传送的文件即可。

四、结束语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视频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视频通信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利用到工作及生活中,甚至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们根据自身对网络质量需求的不同,自由选择传输方式及终端设备,更多的行业、企业、个人都将享受到视频通信所带来的便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