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健康辅导十篇

时间:2023-10-25 17:34:45

孩子心理健康辅导

孩子心理健康辅导篇1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长期和孩子们打交道,深谙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在这个年龄由于生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生活阅历不足,常常做出一些看似不良的行为,如果我们教师缺乏足够的理解力,缺乏对孩子足够的期翼,莽然就给他贴标签,下定论,匆忙的就要“教育”“帮助”他,那么,往往错失孩子自我生长的良机。我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一直相信――信任,是滋养孩子心田的甘露。

在去年的上学期,因为是五年级了,我决定在网上帮孩子们买常常要用到的《成语辞典》。但我的事务太多,于是我就让班上比较熟悉网络的吴雨轩来给大家在网上定购。这个孩子平时热情,喜欢为集体做事,有一颗爱心,大家都很喜欢他,更信任他,把这件事交给他,真的再合适不过了!既锻练了孩子的能力,又培养和树立了他们从小就懂得关心集体的意识,一举两得,还让班级中的其他孩子懂得在一个集体中担当的重要意义,一举三得!我暗自开心。带高年级就是好,好多事都可以找小帮手了!嘿嘿…….

第二天,小伙子就忙开了――

“吴雨轩,我的50元,别弄丢了!”

“记上我的名字,我是黄帅哥!”

“几天到货呀?你定的哪家书店的呀?”

看着班上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看着吴雨轩胖胖的脸庞上满头大汗,我笑着离开了教室。

过了好几天,吴雨轩到办公室来找我。

“兰老师,不好了。爸爸说我之前定的那家书店卖的好多都是盗版书,里面都是错别字,还是换家买吧!”

“那成,你看着办吧!老师相信你的能力!”

“别家正版的要70元呢,您看?”

“那就每人再交20元吧,明天叫他们交给你,别弄掉了就行了。”我头也没抬。我特别喜欢这孩子,看着就让人放心。

过去的好几天,日子还是那样平常,和以前一样,孩子们都带好多课外书来看,吴雨轩也不例外,下课十分钟,低着个脑袋,看得眼睛眨也不眨。他的书厢,好厚的一沓书,慢慢看吧,小孩,书海宽着呢!

这天晚上八点过,我却接到他爸爸的短信――“兰老师,词典已到货。一共50本,每本50元,请您查收,会寄到学校的。”我一下子蒙了,小孩弄错了吗?多的钱到哪去了呢?我回了短信,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玻璃杯砸碎的声音,小孩大声的哭叫声……

怎么办,怎么给家长交代这多付的20元钱?如果不好好教育吴雨轩,他以后会不会还要撒谎?1000元哪!孩子,你的胆子可真不小呀!这一夜,我难以入眠。

作为班主任老师,最怕说谎的孩子,况切,这次,这个孩子平时是多么好的学生呀!

我反复回想,他怎么了,他要这么多钱干什么?

在我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遇到了无数个爱说谎的孩子,但吴雨轩是这么特殊,他的家教很严,人也很乖,这次,他到底怎么了呢?我还是信奉我的教育准责――相信孩子的可塑性,用智慧和宽容换来孩子的自我成长。

第二天.我告诉大家,兰老师真不该偷懒,吴雨轩毕竟只是个孩子,他把价钱弄错了,老师先把每人多付的20元退给大家,还是要谢谢雨轩为大家付出的时间,下次要细心点欧!我分明看到孩子低垂着头,眼里满是泪水…...

回到办公室,我发现我的桌厢里多了一张纸条,上面有方方正正的字体――老师,我错了,平时爸妈对我的管教很严,不怎么给零用钱,看着别的同学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羡慕极了,您知道,我特别爱看书,可又没钱,于是,我才想到这个歪点子,谢谢您在全班同学中保护了我。

词典到学校的那天,我正好出去听课,回到学校,班上同学已人手一本了,大家正翻得起劲呢!我了解到――中午,吴雨轩早早到校,厚厚的词典,整整两箱,孩子一个人硬是从值班室搬到了四楼我们班,跑了好几回,汗水把他的校服都湿透了。

当吴雨轩来办公室把1000元交给我时,他似乎在等着我说什么,我仍然低头改本子,没看他一眼。

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自己,相信学生的优秀,如果每天和他在一起的老师都不愿意花时间来了解他,给他成长的空间,甚至再相信他了,那么这种有意或无意的否定就会伤及他们的自尊,甚至会给他们的心理埋下难以平复的障碍,有时甚至是终身的阴影。

我仍然没找他谈话,我在坚持着对他的信赖,学期结束的奖品我仍然请他在网上给大家买来好看的记念品,在最后的那天,他仍然作为“最爱集体奖”获得者在大家的羡慕眼光中接过了大红的奖状。

“不能让这件事成为他的思想负担,如果孩子能将这件事写出来,那么,他才真的释怀,才真的成长了。”我在自己的教育日志中这样写到。

在今年的给老师的一封信的习作中,不出我所料,吴雨轩在作文中写道“老师,谢谢您相信我不坏,是您带我走上了一条阳光大道,宽广的大道,两旁不仅有文学的树阴,让我的心灵沉,更有道德的太阳,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七月,是毕业班孩子“一去无回”的日子,可吴雨轩却约了好多孩子回母校好几回,他说舍不得这里,无论以后他走多远,这里永远是他起航的地方……

孩子心理健康辅导篇2

关键词:网络教育;中学生;心理辅导

2015年七月份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了6.68亿,网民中初中学历占比为36.5%,高中/中专/技校学历占比为30.5%,大学本科占11.8%,总体上中学生占比最高。打开中国知网输入网络、中学生、心理健康等关键词搜索发现80%以上的文章都是关于中学生网络成瘾的。这些数据告诉我们中学生上网人数很多,但使用网络的现状却并不乐观。我们都知道网络只是一个工具,它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取决于使用它的人。如果我们这些教育者也能与时俱进,利用网络自主、隐蔽、安全、快捷等优势,搭建网络心理健康平台,就能改善或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如果又能与传统的学校、家庭、朋辈互助等辅导方式结合,建立一个完善的线上线下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教育、心理测量与评估、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那我们的心理辅导工作是否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鉴于此,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开发完善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网络课程

应国家教育政策和纲领的要求,中学都配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但一个学校1、2名教师满足不了几百学生的需求。尽管学生的需求不一样,但是处于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身心发展阶段,心理问题往往也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情绪情感,人际关系、自我成长、性心理、学习等问题。如果我们针对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进行网络课程开发,把一个个问题做成微型课程或者主题课程,配以图片和动画视频。例如性心理问题,课堂教学有些时候学生不好意思问,老师也不好意思讲,但是做成课程就可以在大家都能接受的范围内深入客观的讲明白。同时学生还可以匿名留言就自己关心的问题提问。课程放到学校网站心理健康教育板块,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自主学习。当然也要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和增添内容以满足学生心理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二、结合网络课程健全心理测量与评估系统

很多高校心理中心已经具备完善的心理测量和评估系统,这种模式也可以应用到中学阶段。我们可以筛选适合中学生心理活动特点的心理测评内容放到学校网站心理健康板块。如中学生智力测验量表,各种情绪状况量表、爱情观、价值观、人际关系等量表。还可以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合,针对课程内容有相应的测量分析。未来这种模式做的更好的话甚至可以针对学生的分析报告再给出合理的建议以及改进策略,网络系统自动记录学生学习过的课程和做过的测验,一定时间后,自动提醒他们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测验,让他们看自己有没有进步或改变。当然,我们的测评系统内容可以更为广泛,不仅仅只局限于和心理健康课程对应。所有目前国内外科学规范的适合中学生应用的量表和问卷都可以涵盖,让处于自我意识飞跃发展,情绪情感变化剧烈阶段的青少年们能通过科学的方法了解和认识自己。

三、建立动态的网络互动交流模式

学生遇到问题,需要专业的老师进行咨询,但不是所有学生有的有勇气接受咨询。承接网络测评系统的内容,有些学生做了测评,感觉内容不够深入,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的话就可以找专业老师进行辅导。因此可以开发一款既可以一对一和心理辅导教师交流,也可以就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群体讨论的APP。老师在线工作时间内,可以和有需要帮助的学生一对一的进行咨询,一般问题在线就能解决,如果老师感觉得有必要当面约谈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改为面谈。如果学生主动要求线下咨询的话可以进行传统心理辅导。对大家都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例如大考前的焦虑、厌学、早恋等我们可以有几十人同时提问、分享、参与讨论的群,这种方式有点类似于传统的朋辈心理辅导,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但是更为安全和自由,对于内向型的学生来说,这种形式更利于他畅所欲言,同龄人的观点和建议也更容易被接受。需要强调的是每个群里需要有至少一个心理辅导人员的参与,对大家讨论的内容起一个监督和引导的作用,保证内容是健康的、科学的、可行的。

四、开通学校与家庭的网络沟通互助渠道

很多学校有自己网站,网站上分门别类的有很多板块,各种信息。家长可以及时查阅,了解学校动态。教师也常常利用社交软件建立自己的学生家长联系群,班里的一些动态会及时的传递给家长。传统的学校---家庭合作心理辅导模式在网络环境下也可以实现,甚至会更为有效和便捷。教师都具有心理学的知识,学校也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但家长在这方面就比较弱。所以心理健康网络课程的开发,不仅学生可以学习,家长也可以学习。学校不定期的心理专家讲座也可以邀请家长参加,现场互动提问。不能参加的家长,学校可以录制视频放到学校的网站,家长自行观看学习。建议家长经常上学校的网站了解学校的各种活动,可以增加家长和孩子沟通的话题。班主任对于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出现的一些共性的心理问题可以直接提供给心理辅导老师,让辅导老师开展相应的辅导活动,或制作微课视频帮助孩子们。对于个别孩子较为严重的问题,可以征求孩子意见网上和老师交流或进行面谈,与此同时和孩子家长联系,提醒他们注意孩子的表现,以及给他们一些如何应对以及怎样沟通的建议。班级孩子多,教师照顾不到所有的孩子,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反常表现,或者家里有什么事情发生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也要及时的跟老师沟通,让老师在学校给予更多的关心或帮助。在班主任建立的家长群里,老师可以经常放一些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和辅导的材料供家长们学习,家长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问,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和进步。网络的普及使身在不同时空的人有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也为我们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很多人研究网络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主要集中在负面的影响上,可是这么多的研究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研究网络成瘾的文章数据显示孩子成瘾的人数、比例,列举成瘾的原因,可是那些成瘾的孩子依旧在成瘾。网络是把双刃剑,中学生使用网络有诸多的危害,但这不是网络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监管和引导的问题。所以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利用网络好的一面去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去帮助家庭,帮助学校。希望有一天再打开知网输入中学生、网络、心理等关键词搜索,出来的文章大部分是如何利用网络造福孩子、家庭和学校的。

参考文献:

[1]黄发森.试分析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J].新课程导学,2016(6).

孩子心理健康辅导篇3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学校;家庭;联动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普及度的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广泛关注。高校学生的心理疾患发生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如何协助患有心理疾病的高校学生有效得到及时的专业诊断以及专业治疗,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笔者在就读研究生期间兼职学校本科生辅导员,所带学生中,有一学生抑郁症再度复发,经过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对其心理测试后,建议尽快联系其家长将其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专职辅导员在与其家长沟通相关事件后,家长以认为抑郁症与孩子内向同义及工作繁忙无法请假从外地赶往学校为由,先决定该学生无须进医院接受治疗,经辅导员再次详细告知其家长问题严重性并与其家长再次协商后,才同意该生先由辅导员陪同去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经医生诊断,该生情况较为严重需立即在监护人员的陪同下办理住院。校方在与该生以及其家长多次沟通无果后,该生拒绝接受治疗,最后因无法正常上课休学归家。

在该案例中,学生家长对抑郁症没有正确的认知,对孩子的心理状况没有深入的了解;学校在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在干预心理问题较严重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治相关方面的机制不够完善。

笔者认为此类案例不会是个案 ,类似问题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各大高校中,如何使家庭和学校有效联动帮助心理问题较严重或患有心理疾病的高校大学生及时得到专业诊断和专业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增进家庭与学校有效联动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其心智、体质、思想、创新、科学文化等素质的全面提升和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还要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拓展的新途径。

(一)家庭干预与学校干预两者互补,两者缺一不可

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但家庭环境也对广大青年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校和家庭从不同的空间、时间上以不同的形式占据了学生的生活,无论哪方面出现疏漏,不良因素都会趁机侵入学生的心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交互作用、共同实施、相互制约,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一个人的成长,无不受到家庭的影响和家长的熏陶,家庭是教育的基本细胞,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自身的知识水平、言谈举止、品德修养、心理素质等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导向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直接关系到他们今后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言谈举止开始的,很多心理问题较严重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与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有着直接的关联。

学生的心理发展是连续性的,心理问题的产生不是单纯的在学校才产生的。任何心理问题都有其深远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且还体现在对学校教育的效果起促进、干扰或者抵消作用。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是由于父母关系不良、父母期望值过高、家庭教养方式不良或家长的思想素质不良等引起的。

家庭对于孩子是最信赖的避风港,心理问题较严重或患有心理疾病高校学生在生活中感到心理不适时往往只愿意与最亲近的家人倾诉,所以家长作为最有可能最先发现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者“,其对孩子心理危机的干预力量是最及时最直接的。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生活中一提起教育,人们便会联想到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专职教育机关,学校教育目的明确,有周密的计划、科学的组织和掌握青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专门教育工作者。高等学校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更多更明显的教育优势,这是学校教育以外任何教育都难以做到的。

高考后,广大学子远离家乡前往异地高校求学。其心理状况的直接负责人就转移到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来,心理问题较严重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他们的心理问题有部分是在进高校前已产生还未被其家长或他人发现,也有部分是在进入高校后由于某些方面不适应或遭受某些经历而产生的。大学生活中,结合高校定期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测试的测试结果,与学生直接接触最多,负责学生生活情况的辅导员是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和引导学生有效接受心理辅助或心理治疗的主要力量。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双方共同承担育人重任,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把两种教育力量融为一体,有利于实现不同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形成合力,达到整体育人、全面育人的目的。

(二)忽视家庭与学校的有效联动将会产生不良后果

在已发现或已知孩子有心理问题或患有心理疾病,家长因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想自己的孩子受到异样的眼光,受到区别对待或不够重视相关问题,未能及时将相关情况告知高校辅导员。也有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到学校后,孩子的一切都归学校负责,与自己已无直接关系,包括其心理问题也归学校全权负责。所以,在校期间,学校未能及时给孩子制定相关的心理辅助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当孩子因为其心理问题发生某些不可控的后果后,家长和学校也会因此产生难以调解的误解和矛盾,给学校和社会的安定带来不稳定因素。

我国高校众多,高校里的学生数量也庞大,每个辅导员要对多个学生的在校生活负责,工作量庞大,当辅导员发现某些学生有产生心理问题的迹象时,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高估自己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力,未能及时告知上级告知学生家长,只是个人通过聊天或某些效果不佳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如果学生反感此种沟通方式,认为自己被特殊对待,无处倾诉时,有可能做出极端的行为。这不仅对家庭会造成巨大的伤痛,也会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无论是家庭还是校方,当发现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或患有心理疾病时,应做到与对方的及时沟通,为孩子制定一套与之相适合的干预措施,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得到有效的专业诊断和专业治疗,才能避免家庭与学校的悲剧。

(三)家庭与学校两者联动,干预效果更佳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旨在源源不断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人才,而大学生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旨在让子女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因此说大学生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统一的,二者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在前文笔者也提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还要开展深入细致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同理,学校与家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中的干预,是目的统一,相互促进的。如果两者有效结合,将会有效引导心理问题较严重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得到专业诊断和专业治疗。

很多大学生家庭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处于盲目又涣散的状态,缺乏统一的组织机构,也没有系统、科学的指导理论,很多家长因为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对孩子的专业所学并不清楚,加之无法把握高等教育的学习规律及处于特殊成长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持续下降,教育作用也逐步弱化,明显呈现有心无力的现象。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出真知,理论对实践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乃至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增强学生家长的自觉性,才能对大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家庭教育,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家庭与学校的有效联动,为积极引导产生心理危机的学生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提供了很多有效的科学指导思想。这样,学校在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引导的同时,也可使双方的干预效果得到最大化,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二、增进家庭与学校有效联动的途径

(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关心学生的经济、学习困难外,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状况,帮助他们正确调适自己的心态,战胜心理的困扰,从而促进他们的人格健康发展。首先,要建立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联系有心理危机的学生的相关制度,定期与有心理危机的同学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学校领导、学生工作干部要经常深入到他们中间,开展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其次,学校的心理咨询医生和辅导员应该深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去,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专题教育活动,对学生在各方面的心理层面遇到的问题给予聆听、劝告、疏通等帮助。再次,对于心理问题较严重或者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学校能制定一套完善的应对机制和干预机制,做到有案可循,有计可施。最后,学校自身得对如何干预引导心理问题较严重或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接受专业诊断和专业治疗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家长保持及时的沟通,拓展辅导员心理咨询能力,这既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解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学生一般性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疏导等问题。例如,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的同学进行定期的家访或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使双方能对学生有一个较为全面地了解,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与之相适应的学校教育引导和家庭教育引导。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来使辅导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家庭与校联动机制的构建过程中,保证其才智的发挥和潜能的发掘,使其热衷于与家长进行更为及时有效的交流,保证家庭与学校联动的畅通,能够帮助高校和家庭进行更好地沟通,使高校和家庭能够更好地共同干预引导心理问题较严重或者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接受专业诊断和专业治疗,早日康复。

(二)家庭在认知、态度和行为上要加强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引导

虽然大学生在学校上学,但是家庭对他们的成长仍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在经济上对家庭的依赖和亲情的信赖所决定的。同时,近年来独生子女已成为在校学生的主体,他们对家庭的依赖性更强。增进家庭与学校有效联动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重视和支持,才能保证干预机制的构建能够顺利,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所以,要增进家庭与学校有效联动,首先家长要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要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对孩子进行更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乃至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家长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可以增进家庭与学校有效联动,他们给予一系列建设性的建议,能够增进家庭与学校有效联印F浯危家长得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正确、科学的了解和认知。家人得充分认识到,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家庭与学校缺一不可,对于如何干预引导心理问题较严重或者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接受专业诊断和专业治疗两者更是缺一不可,只有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有效联动才能及时让这些学生得到有效帮助。再次,家长要对子女有责任心,做到关心子女,关注子女的心理状况,与孩子多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帮助有心理危机的孩子走出困境。最后,家长得通过加强主动与学校、孩子的辅导员多沟通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心理问题较严重或者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接受及时的专业诊断和专业治疗。

(三)社会要加大对家庭与学校有效联动的支持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主的先行者的努力下,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的新情况逐步受到政府重视,并且颁布了一系列文件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创造各种条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要增进家庭与学校有效联动,政府需要发挥自身的职能,为其提供必需的条件支持。所以,首先社会要通过公益广告、宣传片、引导网络舆论环境让大众引起对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其次,相关教育局可为大众印发相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手册或书籍,对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普及。使家长能够提高和转变教育认知,及时发现问题。再次,社会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研究工作、提高学术水平、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为高校培训相关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研究工作者。最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要对家庭与学校的有效联动提供资金上的支持,进行专款专项。对于学校,相关部门可为其提供专业心理测试的设备和专业的心理医生在校坐诊;对于家庭,相关部门可为有心理危机的孩子的家庭提供相关保障,在解决其治疗费用上的担忧后,家长才能专心或安心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干预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0).

[2]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Z].1994.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程杨.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

孩子心理健康辅导篇4

如今,很多专家、学者对健康又有新的诠释:将健康分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生理健康有很明确的规范标准,比如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更量化一些,体温36℃~37℃,血压:低压60~90毫米汞柱、高压90~130毫米汞柱,心率60~80次/分,这是人体生理运动的正常指标;而心理健康的定义,由于受社会文化、生活环境,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量化的标准就相对比较模糊了。

目前,国家正处在飞速发展的转型期,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生活设施需求的完善,促使在生理健康的前提下,当代人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喝足,冷暖相宜,对精神生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追求生活舒适,身心安宁,和谐幸福,这是时展、人民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特征。说到这里,不禁要问:促成这一幸福感的来源在哪里?无非就是平日里亲人互敬互爱,夫妻和睦相处,孩子乖巧孝顺,朋友互帮互助,工作学习顺心等等,这确实是个美好的愿景,也是人人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但镜头一转:如果您的身体很健康,心理状态不好,每天心情焦躁、疑虑、烦闷、抑郁、甚至狂躁等,您还会有幸福感吗?

回到我们熟悉的中职校园,未来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调查显示,20%的学生有各种心理问题,近几年,中职校园内频现学生打架斗殴、厌学、自残和自杀事件,因恋爱不成产生消极、报复心理的个案频发,学生自杀、出走、自残的事件屡见报端,这是一个信号,证明在校学生承受了学业、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已经达到不平衡状态甚至是不健康状态。这个群体因其生理、心理的特殊性,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触目惊心的校园案例也在逐年递增。人民网时评称:“对于发生在学生中的极端案件,教育部门、学校是否引起高度重视,补上对学生缺失的教育”?

可见,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中职生是花季,是五彩缤纷人生的开始,拥有生理健康固然很重要,但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它是生活质量的保证,是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前提。为了给我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我们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并探索组建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做为科学教育依据,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服务。

什么是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笼统地讲:就是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成长规律,身心要求,个性特点等各项评定指标得到的宝贵原始数据,可以为学校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提高教师教育决策和科学研究水平,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从而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操作指南,切实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纸质或者电子记录信息资料。

以我校为例,在新生入校后两三个月的时间内,从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和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特点的基本资料入手,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统计学习适应性、人际关系、学习焦虑、能力评估、个性评价、心理健康状况等指标数据,方便今后做数据对比;通过对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性格特征的测试,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建立预警工作机制,筛查出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分析,实施心理干预。

通过几个学期的实践、总结,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甚至整个学校的教育管理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实际意义:

1.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运转的保证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得到学校的重视,而心理健康辅导成功与否又跟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医生诊断病患,首先要翻阅的是病患的病历,再探询目前的病情,然后再加以综合分析,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也是一样,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必须以深入、正确地了解学生为前提,用可靠地依据来确定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后做到“精心把脉,一人一方,对症下药”,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效、有序、健康的发展。

2.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为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阶段性进展,记录了科学有力的凭证

每份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都记录了学生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及职业能力特点等方面较为具体的教育建议或培养策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面上的教育和沟通,针对那些问题较多或较严重的学生,我们逐步创造条件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个别辅导时,可以是针对学生的某一方面问题,也可以是多方面或全方位地进行辅导,一个学期结束后,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的科学评价体系,真实记录学生取得的阶段性进步和问题,这是见证学生稳定心理状态的良好办法,也是检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稳步推进的有力凭证。

3.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架起了家校互联的沟通亲情桥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和家庭环境深深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通过问卷调查显示,职校生很多生长在父母离异,再婚或者单亲家庭里,平日承受着家庭关系复杂、亲情缺失的心灵煎熬,中考的失利让他们的自尊心再次受挫,在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过程中观察到,这些孩子大都有自卑、感情冷漠、愿走极端、自我约束力差、责任心和进取心低的特点,如何让家长了解孩子,协助学校一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让学校的教育成果在家中显现?在建档初期做有针对性的重点分类和标识,制定家校互联沟通方案,以心理健康成长档案为记录载体,让家长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出现问题的症结,在学校的表现等等,经过家校沟通,任务实践,成果展示,逐步解决学生在校一个样,在家一个样的突出问题,搭建起一个个家校互联、和谐沟通的亲情桥梁。

4.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档案是提高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孩子心理健康辅导篇5

现代小学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小学重新开设一门课,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

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

2.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3.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和谐的教育环境

和谐的教育环境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营造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它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辅助方法。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点。

1.心理辅导室

有专职教师负责,专门解答学生提出的多种心理健康问题,负责指导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2.心理信箱

学生书面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投入心理信箱,然后有心理辅导老师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生书面提出心理健康问题应允许他们不记名,以便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3.心理健康专题广播

通过学校广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以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还可通过广播公开解答一些学生提出的各类心理问题,这种方式影响大,效率高,不失为一种好的宣传方式。

4.橱窗宣传

运用橱窗的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和富有成效的好办法。由于橱窗宣传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强的特点,因此最适宜于各班级运用,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要具备心理辅导老师的素质,这样才能发挥好橱窗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校的紧密配合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

通过开办“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做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向家长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家校联系卡向家长介绍近段各平行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主动地配合学校的教育。通过家访,了解小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的有针对性的探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巩固和促进了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有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胆子特别小,不敢与同伴交往,不愿参加活动,有时甚至上课想小便时都不敢说。我分析了孩子内向的原因,并指导家长平时多带孩子出去游玩,有意识地接触邻居家的小伙伴。带孩子上超市,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校园,教师更是关注这个孩子,多为他提供参加活动的机会,找性格外向的孩子与他亲近。稍有进步,我就给予鼓励和表扬。经过两个学期的密切配合,孩子进步很快,能主动与教师说话,和其他孩子一起游戏,“十一”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

孩子心理健康辅导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职学生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49-01

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发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职教育、社会和家长关注的重要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1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1.1 学院教育环境影响

一是: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有的教师只重视书本知识传授,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二是:有的学院只有少数有资质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或辅导员,教师普遍对心理保健、心理咨询知识欠缺。三是:少数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当的教育行为给学生心灵造成影响。四是:心理教育方法存在偏差。有的学院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缺少心理训练活动;五是:有的学院为了应付检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室,有名无实。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1.2 家庭环境影响

一是:多数家长关心孩子身体疾病和学习成绩,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不太重视。对孩子的异常行为不及时采取措施,任其长期发展。二是:孩子有心理疾病,很多是家庭出了问题。如有的家庭父母离异、家庭遭遇重大事故,心理受到严重打击,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三是:有的家庭溺爱孩子,家长教育观点不正确,造成孩子心理扭曲。

1.3 社会环境影响

高职学生受社会一些消极观念影响,慢慢侵蚀学生健康的灵魂。学生面对强大的学习、就业压力,给学生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另外,学生在就业时,企业往往主要注重学历水平、技术水平等,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导致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

1.4 个人因素影响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自身的性格、家庭经济状况、学业成绩等因素有关。往往性格内向,经济贫困、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较多,这些学生平时会表现出自卑、孤僻、忧虑、急燥、冲动等特点,与家人、老师和同学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在遇到恋爱、就业等问题时,如果自己的愿望没有实现,就会产生失望、焦虑等心理反映,如不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也不主动找心理教师、辅导员接受心理辅导,学生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2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措施

高职教育是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而心理素质又是其它所有素质得以构建的基本素质。因此,必须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从以下“五化”方面入手。

2.1 心理健康教育要科学化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学生实际,适应学生需要,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学院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对学生普遍常见的心理问题要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和讲座。对大一学生可进行环境适应辅导,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减少心理问题产生的可能;对大二学生可进行掌握正确学习方法辅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调整情绪,挖掘内在学习动因,提高学习兴趣;对大三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提高适应社会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尽快成长与成熟。对毕业班学生还要进行升学与就业指导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的关系,提高升学与就业的决策能力。

2.2 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要多样化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纳入教学计划,列为教育常规工作,要注重各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寓心理教育于学科教育之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使用,要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突出心理问题解决方法的探讨;要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等宣传工具,成立学生心理健康社团、邀请专家讲座、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训练、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向学生宣传有关心理学知识、常见心理疾病治疗方法等,及时为有心理问题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或障碍,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心理能力和自身的心理素质。

2.3 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要专业化

教师的教育水平,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高职院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做到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职教师相配合,心理咨询专家与心理辅导员相结合;要定期选派教师、辅导员到专业机构进行心理知识培训并取得资格证;要加大对辅导员和教师的培训力度,每年至少组织二次心理健康知识系统培训或聘请专家讲座,要将这项工作做为评价学院的一项重要指标;学院要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各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机会和平台,促进教师间相互借鉴和学习,提高心理辅导队伍的整体水平。

2.4 心理健康教育要规范化

心理教育规范化是心理健康教育能持续开展的有力保证。高职学院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软件和硬件建设,在教育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要按照规范标准要求配备有资格的专业教师、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热线电话、心理信箱等,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创建心理档案,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要教会学生有关心理知识,掌握一些心理调试的方法技巧,逐渐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烦恼,顺利渡过心理危机。

2.5 心理健康教育要综合化

高职学院要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要认真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如采取游戏、演讲、辩论、专题讲座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心理调适和锻炼;学院要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校园环境。学院要经常将有心理疾病学生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家长、辅导员、教师齐抓共管,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给学生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从情感中吸取向上的力量,增强自信心;社会要协助学院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大环境。心理健康教育要积极争取社会的大力支持,协助清除一些媒体、娱乐场所、网吧等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净化社会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冉超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成长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孩子心理健康辅导篇7

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学生心理健康宣传、科普

通过公众号、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科普工作。杜绝考试排名,帮助预防考试后的不良心理状况,提升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觉察和关注,调整学生对考试结果的不正确认知。

2.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学生异常身心状况排查

每个年级分发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学生身心状况排摸表,必要时借助学生心理健康测试,了解考试后学生普遍心理状况,排查身心状况异常的学生并进行跟踪和干预。

3.个别学生的辅导、访谈以及危机干预

对于因考试失利或成绩不理想等原因导致心理状况异常的学生,班主任、心理老师与学生家长三方及时进行沟通、联系。学校心理辅导室提供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心理访谈并对后续结果进行跟踪。

对于危机情况,保证学校危机干预领导小组的及时应对与处理。

4.利用班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班会,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杜绝公开考试排名,以关爱鼓励学生为宗旨。营造轻松、良好地班级氛围。

5.面向家长的心理健康宣传讲座

开展面向家长的心理健康宣传讲座,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促进家校合作,多方共同减轻压力源。

二、家庭教育指导

(1)家长自身保持稳定的情绪

大家都盼望孩子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可是一个班级里第一名永远都只有一个,也总得有人是最后一名。正如同大家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可究竟哪里是起跑线,哪里又是终点呢?每个孩子的天赋和个性生来就不同,他们的人生未来的目的地也各不相同,一次考试远不足以定义一个孩子。

(2)考后解压,适时进行心理调适

高强度的考试也意味着孩子需要承受超出往常的心理压力,因此考后的解压也是必不可少的。松弛有度才能游刃有余。家长可以向孩子强调,每一次考试都是跨越了一道关卡,这本身就是一次成功。

孩子心理健康辅导篇8

金刀峡小学是重庆北碚较偏辟的一所农村学校,在校学生有450人,其中留守儿童300人,占66.6%。2010年,重庆市重点课题――“农村留守儿童系列化活动的研究”在我校开题,我们把“农村留守儿童系列化活动的研究”这一市级重点课题分解为三个子课题:农村留守儿童亲情关爱系列活动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系列活动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系列活动的研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系列活动是我们课题重点活动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目前我们北碚教育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心理健康是一种健康或幸福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可以实现自我,能够应对日常生活压力,工作富有成效和成果鉴定以及有能力在社区做出贡献。留守儿童是一种特殊生活状态下的正常儿童,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对留守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这种重视,让教育工作者感到对留守儿童的不仅仅是在物质的关心,更重要的是还要对留守儿童心灵的关怀。

我们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系列活动的研究,就是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相信留守儿童他们是也是正常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都具有人类的个人优势和个人潜力。着重于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用活动的方式,鼓励他们人人都精彩,人人都自信。

用活动激趣,活动、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形式,既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可以在活动、游戏中,让心灵得到发展。

用运动抒感,特别是体育运动,让儿童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意志等积极心理品质得以形成。

用巧手完善心灵,心灵手巧,反过来,手巧又可以促进儿童的心灵成长,用折纸等活动形成促进儿童的手巧心灵。

用艺术美化心灵,音、体、美等学科是培养儿童审美眼光的最好形式,启迪用美的眼光看世界,促进儿童积极健康的心理成长。

用文明呵护心灵,文明的语言,文明的行为,让他们都知道会尊重别人,也能体会到别人的尊重给自已的积极感受,这是和谐社会的需要,又是心灵感受到温暖条件之一。

这是我们在开展留守儿童系列化活动中,提出的我们金刀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来指导活动的目标。

同时,我们用几个结合,即教学科研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团体活动与个体辅导相结合,调整认知与个人感受与体验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班级常规活动相合,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金刀峡留守孩子快乐,自信,幸福的成长。这里特别谈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班级常规活动相合:

1. 我们利用金刀峡的人文自然资源对留守儿童开展了系列活动。

金刀峡镇虽然是重庆北碚一个比较偏僻的镇,但金刀峡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绿色小康镇,其中,学校所在地偏岩是历史古镇。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风景秀丽,镇内古迹繁多,人文景观丰富。充分利用这些人文资源,开展各种活动,是我们心理健康教育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我们利用自己学校研究的课题成果――《湖峡靓古镇知行润生命》,作为活动教材,开展讲家乡传奇故事活动,探索黑水滩河,胜天湖活动;考察神奇的溶洞,百年古树活动;搜古镇民间工艺,特色食品,学做民间工艺作品活动;远足体验来培养意力活动,野炊活动自理能力得以锻炼;小有名气的小导游活动,不但让四面八方的游客更多了解了偏岩古镇,更是让学生知道了礼仪,培养了自信。

2. 健康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的系列活动。

体育活动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但锻炼身体,心灵也得到发展。留守儿童放学后,让体育活动陪伴学生,学生心里感到充实。活动中,让学生分享快乐,成功;活动后,注意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情感,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在体育活动中得以释放,压力得以缓解。不管是体育课中的活动,还是体育兴趣小组中的活动,我们都既注意活动本身,更注意关注学生的心灵,学生表达心情,师生,生生沟通等心理技术支持体育活动过程。

艺术是心灵的一种表达方式,艺术陶冶情操,静化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选用竖笛,葫芦丝作为全校学生的乐器开展音乐训练,选用传统民间工艺制作――唐间脸谱,培训学生美术审美能力。

心理团队辅导活动。我们让团队辅导活动成为留守孩子的重要心理辅导方试之一,每学期我们都有固定的心理团队辅导活动,心理团队辅导活动是一种很带专业性的教育活动,对帮助留守孩子调节心理,认识自我都有很大作用。

关爱活动。寻求社会力量,从物质上关爱留守孩子,让孩子体会到多种力量的爱,多种方式的爱,我们注意让关爱仪式化,活动化,让孩子有关爱的画面感,这样能让孩子,有美丽的回忆,更有美好的心情“留住地”。

个休辅导也为了开发孩子的心理潜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孩子心理健康辅导篇9

关键词: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辅导;教学观念

一、我要审视并改变观念

每个孩子都想成为好学生,之所以还没有成为好学生,也许是什么地方存在不足。就如老师给全班学生上一节课,对于课堂中的新授知识,大部分孩子都能很快掌握,但有少部分的孩子对老师讲的内容懵懵懂懂,甚至不理解。课后,老师应该深入分析其中原因。除了一些主观上不认真的因素,如注意力容易分散之外,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客观上的因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心理因素,如部分或个别学生心智发展还没有达到这个年龄阶段的水平,而且这种情况在低年级的一些男孩子身上最容易发生。可能是某种感知觉发展不良的原因,观察记忆力不够、听觉记录能力不足、阅读障碍等,也有家庭方面的原因等。

二、我的教育方法得改进

教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教育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人有三个逆反期,在这三个不同的逆反期,所用的教育方法也是不一样的。(1)2~3岁,这阶段的孩子什么事都要自己完成,还不会吃饭,就要自己拿勺子吃,还不会走,就想要跑,这一时期是孩子想要自己尝试的逆反期,我们不能因为他不会用勺子就不让孩子尝试,

这个时期大人应该给他帮助,让他们能掌握这一技能。(2)7~8岁,

这一个逆反期在中国有一段流传很广的顺口溜:7岁、8岁狗都嫌,10岁还要嫌半年。这一阶段的孩子半大不懂事,做的事情都是按照自己主观意识进行,结果总让大人头疼:今天打翻这样,明天搞坏那样,脾气暴的家长在这个时期没少打孩子。在家,面对女儿不听话时,我的脾气也会火爆,以前也会打她。但通过心理知识方面的培训,我明白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从“我是大人”的角度出发的。他们想长大,也觉得自己长大了,潜意识里的“大人意识”让他们在处理事情时往往适得其反。这是因为虽然他们有这种“大人意识”,但他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做事的结果。所以这个时期家长、老师一定要“温柔的坚持”,坚持教给孩子正确的思想,一次、两次、三次……不断地给们影响,等过了这个时期,他们肯定会有所改变。(3)青春期,孩子到了一个比较懂事的时期,同时又是一个比较冲动的逆反期,教育时我们不能针锋相对,要避其锋芒,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必须遇事冷静,在情绪平稳的时候,只要少加点拨,孩子就会明白并改正了。

三、我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将改善

在教育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只要方法用得对,批评学生或子女时,都不会影响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学习上,如果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不同的批评教育方式,效果就不一样。如:家长批评教育一:你就考了80分啊,你们班有那么多90分,你排第几啊,你真笨。听到这样的批评孩子心里就在想:反正你都知道我笨了,就只能考到这个分了;我是你生的,我不聪明不能怪我;我考得不好,你来考,你还不一定比我强呢!试问:面对这样的家长,孩子哪里还有自信呢?孩子会觉得你不喜欢他。家长批评教育二:真可惜,你这次只考了80分,如果你再细心一点,我相信你肯定能考得更好。这次你只要好好找找原因,我相信你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听了这些话,孩子会觉得自己其实还是很棒的,只要细心、努力了,下次一定会考得很好的。这种要好的动力,就是家长对他的信心和肯定,虽然一次成绩并不代表全部,但只要自己有信心,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四、我的教学效果会提升

教育教学顺应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教学效果自然会有所提高,跟孩子的关系亲近了,他们会更喜欢你教的学科,这样也能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辅导员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我们自身心理的疏导,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以及面对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各种情况,当我们了解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自身心理反应就会发生变化,只要向正确的方向转变,就可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孩子只会学你做的,而不是做你说的。我们对待学生的观念、对待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许这些不能立刻改变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但是当孩子们在人际交往中、相互合作中、自我认识中、情绪管理时受到我们的影响,孩子们会以更健康的心态去看问题,更积极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孩子们只有拥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拥有幸福的人生,而我们的教学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明宏.心理健康辅导:团体训练.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2]明宏.心理健康辅导:个体训练.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孩子心理健康辅导篇10

关键词:中职学生 心理健康 干预

中职学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如何为企业输送健康、合格的技术人才不仅是中职学校而且是整个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生理、认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识在迅速发展,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积极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心理学理论,结合在二十多年的职业教育生涯中不断的观察与交流,笔者认为目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外攻性问题

外攻性问题指违规犯过行为、敌意抗拒行为。相比同龄的青少年,中职学生的外攻性心理问题出现率较高,例如逃课、挑衅、打架、破坏公物等。这种心理问题的根源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导致学生个体与学校或社会环境的不相适应。

2.内攻性问题

内攻性问题指自我贬抑行为。面对同学、生活、社会交往等多种困扰,中职学生容易产生自闭、人际交往障碍、经常性情绪低落、自卑、习惯性无助、网络依赖(手机依赖)等。这类学生表现安静,不妨碍他人,所以往往容易被老师和家长忽视而错过辅导干预的最佳时机。内攻性心理问题具有自我贬抑特点,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导致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出现自残、自杀等过激行为,更应引起重视,及早进行心理疏导。

3.学业适应问题

中职学生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时常常会感觉到比较吃力,他们在学业适应问题上多数表现为考试作弊、不做作业、粗心大意、偷懒、上课不专心、面对困难容易产生挫败感等。

4.青春期性心理问题

中职学生对青春期健康知识的了解大多来源于网络和同伴交流,他们有时会被这些知识误导甚至诱惑,从而出现两个极端的性心理问题:一个极端是性困惑、性恐慌和性罪恶感;另一个极端是性早熟或性放纵,如早恋和过早、轻率发生等。

5.消极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类学生没有任何行为问题或情绪紊乱,但心理健康层次低、生活没有热情、学习效率低下、精神面貌不佳、缺乏进取心和创造力,这种“消极的心理健康”现象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在中职学校教育管理中,管理者最重视的是第一类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他人或环境,表现强烈,往往被学校列为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对其他问题却重视不够。但心理健康如生理健康一样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前面列举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是相互牵制和转化的,如果后三个问题不能及时干预和纠正,也会发展演变为前两个问题。

二、中职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大多数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由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导致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种:

1.社会因素

我国中职学生大多来源于中考分流,社会长期以来一直给中职学生贴着标签,进了中职就意味着学习能力差、品德不好、没有前途等,从而造成学生进了职业中学就觉低人一等、缺乏自信、生活态度消极,失去了青少年应有的活力和勇敢追求梦想的拼搏精神。

2.学校因素

中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大多受过挫折,学校或老师没有正确处理好学生遇到的问题,没有及时给予他们应有的帮助,有的甚至借此打击取笑。这样的对待会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使得学生无所适从,产生心理恐惧,多次失败后便在心理上产生习惯性无助,明明自己能做到的事,他们也不会再去尝试。另一种是使这些青春期的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他们打架闹事、破坏公物、抽烟喝酒,偏要成为老师眼中的坏孩子。

3.家庭因素

职业中学的学生中留守青少年占有一定比例,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这两部分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要高于其他学生。外出务工家长和单亲父母对待孩子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是由于客观原因无法给子女正常的亲情温暖和关爱,无法对子女的学习生活进行应有的监督和引导。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而过分溺爱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无理的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出现认识偏颇、自私、狂妄、冷漠、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嫉妒心强、过度依赖和自闭等心理缺陷。

4.自身因素

生理上的缺陷或能力上的不足、青春期的心理波动和生理冲动、人生目标或规划的缺失、意志品质薄弱等自身因素也容易造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干预

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是建立在对学生心理健康正确评估的基础上的,笔者认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辅导和干预关键要做好以下工作:

1.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

在传统的心理学模式的提倡下,过去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重点,这样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群体只是少数有突出心理问题的学生,却忽视了大多数的学生。上世纪末,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塞利格曼(Seligman)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强调人性中能够抵抗障碍的动机、潜能和能力,通过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的积极情绪体验,以此来培养一个积极幸福的人,这为我们开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新的视野。

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学校应着力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沐浴在积极人格(如感恩、宽恕、希望、乐观、幽默、忠诚、爱学习、诚实等)的春风中,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积极的人格。

积极心理的培养如同我们生理上的日常锻炼,它可能没有药物一样立竿见影的疗效,但它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防疫能力,有效预防不良心理问题的侵害。

2.建立良好的有效辅导关系

辅导关系是心理辅导过程中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对学生心理健康有改善功能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同感、真诚和尊重是建立有效辅导关系的前提。同感,即老师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保持客观地分析学生的心理感受并将自己对学生的了解与体察准确地反馈给学生;真诚,指老师在辅导过程中坦诚相对、专注,必要时能够分享自己的相关遭遇和经历等;尊重,指尊重受辅导学生的人格、价值、自我选择的权利,遵守承诺、不批评和贬抑学生。

3.开展有针对性的差别化心理辅导和训练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课,但它同时又不仅仅是一门课。通过课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节,促进心理的健康成长。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千差万别,又不是仅靠上课能解决的,开展有针对性的差别化心理辅导和训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