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有机化学十篇

时间:2023-10-25 17:33:28

医用有机化学

医用有机化学篇1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是关系着学生能否理解接受课堂知识的关键。由于现代有机化学与各学科间的交叉关系进一步发展,尤其与生命科学的关系更加密切,我们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关注前沿知识,把最新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例如:自由基是有机化学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生命科学常用的术语,我们在教学中将自由基与人的衰老和疾病的产生联系起来,将抽象的立体异构现象与医学中经典事例结合起来讲解,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医学专业学生能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了其学习兴趣。这些内容所占的教学时间也许只有几分钟,但前沿性与医学实践联系紧密的内容一定要有,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医用有机化学的教学应淡化有机化合物的工业制备等纯化学反应和性质内容的教学,加大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反应规律的教学。我们牢牢把握“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基本规律,在教学中先把不同类的有机物的结构特征讲透彻,引导学生去发现“此类有机物主要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的问题,然后在与学生探究“这类反应是怎样进行的”的问题过程中运用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反应能量变化、过渡态理论、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方法来分析反应的活性和反应的区域选择性,把医用有机化学中六大基本反应类型如氧化还原反应、自由基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和亲电取代反应等基本内容介绍给学生。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的本质和规律,为学习和研究生命体中化学变化规律奠定基础。另外,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前后关联知识点,使每堂课的内容形成一条鲜明的主线,然后围绕它讲清楚。例如讲解“环己烷的椅式构象”这个知识点,六元环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环状结构,是许多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其中椅式构象中直立键和平伏键,它们在椅式构象中的排布规律,椅式构象的转环后变化乃至椅式构象的画法都非常重要。我们借助视频和三维动画把这些内容讲明白,学生掌握了并能正确地画出椅式构象的透视式,就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少点迷惑,用节省下的时间去理解更深刻的知识内容。

2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精心优化教学设计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资源平台的完善,为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技术支持。这要求教师学会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去充实有机化学课堂的信息量,能熟练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今医学专业的有机化学的教学课时有所减少,但不能降低有机化学的教学质量。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反复审视医用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精心优化教学设计,制作了《有机化学CAI教学课件》和《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这些课件过程中,充分运用了Chem3D、Flash等软件演示了有机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并形象地模拟了经典的有机化学反应机制,将以往平面的和相对抽象的讲解立体地、多角度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内容,从而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使用Firework、Dreamweaver、Photoshop等软件制作了网络课程,其特色是将整个教学软件分成预习与自学、习题库、知识拓展、立体结构演示等几个模块,每个模块中的内容相对独立,但其中关联部分又做好链接,把3D动画、视频等丰富的信息融合在一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利用软件进行自助式学习,巩固了学习的效果。《有机化学双语教学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和《有机化学CAI教学课件》曾在部级、省级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课件已被多个院校引进,师生反映良好。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在医用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上合理使用是必需的。教师要驾驭好课堂,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钟,就要将教学设计做好。我们在课堂上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思考互动的设计以及对知识点延伸拓展程度的把握。例如讲解有机化学中“电子效应”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在课堂前10分钟内先做一个陈述,然后老师与学生就“电子效应”的成因、传递的途径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畅所欲言。讨论之后,老师讲解时注意把“电子效应”对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影响作为经典例子进行详细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电子效应”在有机化学中重要性。最后,师生一起比较归纳“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这两种“电子效应”的不同之处。这其中老师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抽象的有机化学理论通过“讨论-分析-比较-归纳”的教学设计,使整个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也容易理解接受这些知识点。

3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学习资源大为丰富,大学生已有很好的获取知识途径,他们的学习模式也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因此,我们在医用有机化学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营造和谐、合作、平等、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可以自由提问;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学习“对映异构与药物的生物活性”时,这个知识点的本质就是再次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我们引导学生分析了对映异构与顺反异构、构象异构的异同点,使学生掌握了对映异构现象的一般性,而为什么对映异构体会有不同的生物活性甚至有的异构体没有活性,这一内容没有专门讲授,则是根据医学生已具备相当的医学专业知识,有意留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查资料撰写小论文进行讨论,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对映异构”知识点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这真正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者。另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保证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也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要素。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时应多些微笑,语气和蔼但要有激情,切忌平铺直叙;有时需要下讲台走进学生中,而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这些举止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老师在课后应主动与学习状况不理想的学生谈心,耐心地倾听,悉心为他们指导。

医用有机化学篇2

关键词:《有机化学》;对比教学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48-03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组成、性质、制备的学科,是化学、制药、医学、化工、食品等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尤其是在医药院校该课程是后续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化学、生药学等诸多课程的重要基础。与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再加上有机化合物种类众多、结构多样,各种反应及机理极易混淆,因此学生普遍反映《有机化学》学起来比较困难。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效果的好坏除了与学生的努力程度有关外,教师在授课时采用的方法和态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多年的《有机化学》授课中,笔者将对比教学法贯穿于《有机化学》授课的全过程中,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对比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将一些相关、相似或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记忆[1]。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将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区别组织起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使其更好的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和秩序,从而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果[2]。

一、对比教学法在结构与性质关系阐述中的应用

有机分子遵循“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反应”的基本规律,因此笔者在授课过程中采取以化学反应为授课重点,以结构为出发点的思路进行讲解,前面章节学习的内容往往是后续章节学习的基础,基于此,笔者将对比教学法巧妙地应用到《有机化学》的授课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结构不同,性质不同的对比。有机分子中的碳碳键有σ键和π键两种,在授课时就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讲授,便于学生理解。σ键是轨道间以“头碰头”的形式形成,重叠成度大,因此σ键的特点是电子云沿键轴呈圆柱形对称分布;可自由旋转而不影响电子云重叠的程度;结合的较牢固,键能大,因此不易断裂,不易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烷烃的化学性质稳定,在一般条件下(常温、常压),与大多数试剂如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等都不起反应,只能发生自由基取代反应。而与此对比,在烯烃中,由于存在π键,它是由两个p轨道以“肩并肩”的形式侧面重叠而成,轨道间的重叠程度小,因此不如σ键牢固,不能自由旋转(旋转会使轨道间的重叠程度变小,导致断键)。π电子云沿键轴上下分布,受原子核的引力小,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易极化,易发生反应。因此烯烃比烷烃活泼得多,可以发生多种类型的反应。同时正是由于σ键可以自由旋转使得烷烃有构像异构体的存在,由于π键不能自由旋转使得烯烃存在顺反异构体现象。通过这种比较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σ键与π键的形成,又可以使学生对于烷烃和烯烃的性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2.结构相似,不同反应类型的对比。笔者在讲述“芳烃”一章时与“烯烃”一章对比设疑,由于芳烃的结构中有3个π键,因此好多同学认为它跟烯烃的性质类似,容易发生亲电加成反应。做了这个对比之后,笔者再进行讲解,否定了上述的结论。事实上芳烃发生的反应是亲电取代,而非亲电加成,原因是由于苯环中的这3个π键形成了非常稳定的共轭体系,使得苯环的结构非常稳定,因此反应中苯环的结构不会被破坏,所以不会发生亲电加成。当然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富电子”的,因此都可以为少电子的试剂提供电子,均发生“亲电”类型的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是不同的,烯烃的双键变单键的加成反应,而芳烃是H被取代的取代反应。

在讲“卤代烃”一章时,可以跟烷烃对比。在“烷烃”中是碳氢σ键断裂的反应,在“卤代烃”一章中是碳卤σ键的断裂反应,同是σ键,但断裂的结果却不同,由于碳氢σ键是非极性的共价键,断裂的时候是均裂,因此发生的反应是自由基取代反应,而在卤代烃中由于碳卤键是极性共价键,卤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大,因此在碳卤键中碳显正性而卤原子显负性,断裂的时候是异裂,因此卤代烃更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与卤代烃类似,在醇和醚的结构中同样存在碳氧极性共价键,由于氧的电负性也比碳强,所以在醇和醚中与氧相连的碳也显正性,该碳原子也容易受到带负电荷试剂的进攻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这是与卤代烃相似的地方,但不同的是卤代烃中的卤原子是非常好的离去基团,所以反应比较容易,而醇中的羟基及醚中的烷氧基由于不是好的离去基团,因此亲核取代反应往往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发生,使羟基和烷氧基首先质子化变成易于离去基团水及醇,该反应才能进行,所以讲解醇和醚的亲核取代时,酸性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通过在以上章节中对比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得《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几种反应形式很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更利于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各类分子的反应特点以及各类反应的特征。

二、对比教学法在反应机理讲解中的应用

大学有机化学课程中反应机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笔者在讲授机理时也采用了对比的教学方法,例如羟醛缩合反应和酯缩合反应是《有机化学》教学大纲中的两个重点反应机理,分别出现在“醛酮”一章和“羧酸衍生物”一章中[3],笔者发现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教授这两个反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由于学生刚学完醛酮的其他亲核加成反应,在此基础上讲羟醛缩合反应时,经老师提示就会自然想到这是一个以碳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的亲核加成反应。笔者在讲授酯缩合时首先会把羟醛缩合反应的过程以提问复习的形式再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个反应机理的基础上讲解酯缩合反应。首先让学生比较羟醛缩合反应和酯缩合反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并进一步对比分析原因。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相同点主要有两点:一是两个反应中,醛和酯的羰基碳都显正性。二是各自的α-H都有一定的酸性,都是以碳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去进攻另一分子醛或酯羰基碳。不同点主要有三点:一是形成碳负离子用的碱不一样,羟醛缩合是氢氧化钠等弱碱,而酯缩合用的是乙醇钠等强碱。二是反应机理不一样,羟醛缩合是亲核加成机理,而酯缩合除了亲核加成外还有消除乙氧基负离子的过程。三是酯缩合反应比羟醛缩合反应过程多了一步。通过让学生自己对比这两个反应的异同会使学生在脑中引发“为什么”,会对酯缩合反应这一新的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并在潜意识里思考形成异同点的原因。在学生自己分析比较之后,笔者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思考以下问题:一是为什么醛和酯的α-H都有一定的酸性?这两个α-H的酸性哪个强?这个问题解决了,第一个不同点的原因也就迎刃而解了。二是为什么酯缩合反应不是亲核加成而是亲核加成―消除的机理?学生在比较思考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提示的作用。

在第一个问题中,首先让学生回顾醛酮α-H有酸性,这是由于醛基和酮羰基是吸电子基团导致的,当学生再比较酯的结构时自然会想到酯基也是吸电子基,因而其α-H也有酸性。再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哪个酸性强,学生通过以前所学的知识自然想到的是醛酮的酸性强于酯,因为酯基的吸电子能力较醛酮弱。所以脱除酯的α-H形成碳负离子时需要更强的碱才可以,这样第一个问题就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在两个反应里面均有比较活泼的氧负离子,在羟醛缩合反应里,它可以夺取水里面的氢质子,而在酯缩合反应里,由于反应在强碱的溶液中进行,存在氢质子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酯缩合反应的氧负离子不会结合氢质子得到亲核加成产物,而是消除乙氧基负离子从而发生亲核加成―消除反应。至于第三个不同点是酯缩合反应的动力,需要由教师从整个反应出发进行启发式讲解。通过这种对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有机反应机理时更加易于理解、易于掌握。

三、对比教学法在研究同一分子性质时的应用

由于有机化合物结构复杂,反应条件多样,同一分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机理、反应结果往往不同,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同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离不开有机反应,同一分子在不同的催化剂或温度、压力等条件下,可能得到不同产物。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忽视反应条件,只记反应物和产物,实际应用中经常混淆。例如在烯烃化学性质的讲授中,烯烃和溴化氢反应如果反应条件里没有过氧化物,得到的产物是符合马氏规则的,即氢加在含氢较多的双键碳上,在有过氧化物的存在下产物是反马氏规则的,即氢加在含氢较少的双键碳上。同样仲卤烃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里反应得到烯烃,而在水溶液里反应得到的是醇。

《有机化学》里像这种反应有很多,及其容易混淆,在授课时笔者就会将其归纳在一起进行对比讲解,通过对比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物质、不同反应的共同特点及同类物质、相似反应的差异,从而更好地掌握有机反应的本质和特征,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加鲜明、准确的新知识,使已学的知识更加巩固、深刻。同时,对比法的反复使用,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当然这种对比不是简单的结果对比,如果仅仅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将知识体系建立在表层,这些知识将很快被遗忘,应该从机理上进一步阐明形成这些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只有这样学生从道理上懂了才会真正理解,才会更好的记忆。

实践证明,对比教学法在《有机化学》的授课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授课中应该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恰当的对比方法,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进行比较,也不是所有的异同点都值得比较。教师运用对比教学法要做到以下几点[5]:首先教师授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只有深层次地理解课程的整体内容,才能找出各知识板块的内在联系,归纳出可对比的知识结构,才能运用对比教学法对课程内容的知识点进行对比。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出对比的知识点让学生去独立思考,留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分析讲解时,可以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进行。再次,通过对比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筛选知识点,培养学生养成归纳总结对比的习惯,尤其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总之,对比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授课中的运用,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刻,知识点的记忆更为牢固,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整合知识和分析探究的能力。实践证明,正确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玉.对比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8):229-232.

[2]陈鹏飞.对比教学法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8(1):147-148.

[3]陆涛.有机化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李贵深,李琳,葛薇,等.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2(3):7-8.

医用有机化学篇3

【关键词】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培训;教育;信息化;HIS

随着医疗体系数字化、信息化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现代医疗机构通常有数十种医疗信息系统来管理数据和流程,以满足各科室的需求。这些信息系统往往是异构的、自主的、分散的、且来自多个开发商,甚至有的仅一个科室就有数种异构系统。这就对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基本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各业务系统的具体操作知识、字化环境下的医疗业务与管理流程,能识别、使用各种数字化医疗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综合利用,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1 当前医疗机构信息水平现状

1.1 医疗信息技术人力资源薄弱 从2007年中国医院信息化状况调查报告可以看出,我国大中型医院平均100张床位才配备一名IT技术人员,多数医院拥有的全职IT人员为10人以下,常常是3~5名信息技术人员就要保障一个300~1000张床位医疗信息系统7×24小时的不间断运转。更谈不上医疗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营,严重影响了医院信息化的发展。

1.2 医学院校教育跟不上医疗机构信息化需求 医学类院校的专业分工细致明确,但愈来愈不能适应现代医院的数字化医疗流程的需要。医学类院校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往往只停留在普及计算机知识的层面,对在教学中加入数字化医院、医疗信息系统概念还没有形成普遍和强制性的要求,这一方面带来了教学科研队伍的知识储备和科研创新不足,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实践技能的获取受到一定影响。

1.3 医务人员培训机制不成熟 医疗机构几乎都有专门的培训计划,也确实实施了相关培训,但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只要一开始讲就从计算机起源开始讲,然后按部就班的继续照本宣科,结果往往是上面讲的累心,下面听的烦心。专心听课的越来越少,听课的人数越来越少,年年讲,年年如此。

2 医疗机构信息现状分析

2.1 信息技术人员短缺是每个医疗机构在数字化进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一方面是数量的问题,数字化医院毕竟是新生事物,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信息化建设往往都是上设备、上软件,而对最重要的人才建设往往不太注意,就地利用本单位一些稍微懂计算机的来管理信息系统。前几年这种情况更是普遍,现在有所好转,但人员的配备往往离现实需要还差别很大。另一方面是质量的问题,信息人员面对繁杂的日常工作,对自身的学习往往跟不上本单位的发展需要,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也非常少,导致其业务水平很难有大的提升。

2.2 根据调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医院的信息技术人员以大学本科为主,学历层次和学历分布基本合理。但知识结构却严重失衡,绝大多数信息中心人员是IT技术专业或者临床医学专业,哪些即掌握信息技术、又懂医学基础知识和医院流程的复合型医院技术人员却严重缺乏。面对广泛深入到各个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和远程医学教育系统、电子病历、医学影像系统、医疗保险系统、保健体检系统等几乎所有的业务工作和服务,医学院校的培养模式却不能应对满足这些业务系统的需要,虽然几乎每个专业都开设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但其教学内容和目标也都统一规定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络应用能力。按照这个要求,教师不必专门学习和研究医院信息系统的知识,学生也没有机会接触到医院信息系统的要求和发展现状。最后,学生毕业到工作岗位还要进行医学信息系统的培训后才能真正了解和应用。导致卫生教育实践和医疗机构实际需要技能的脱节,也使学生毕业时未能得到应有的知识和培训,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

2.3 医疗机构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的性不强,培训的时候追求大而全,结果却什么都学不好;二是讲课人员的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不能有效抓住听课人员的注意力。三是没有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大家把信息培训当成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3 增强现代医疗机构医学信息水平对策探讨

3.1 人员数量配备是一个历史问题,涉及到单位建设的方方面面,可以采取招聘等方式加强人员配备,对于阶段性的工作也可以采用外包服务的方式,使专门的工作人员从繁杂的日常维护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重要的系统开发和完善工作中去。而对于IT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升却是一个值得每个医疗机构研究的课题。首先,要在本单位形成激励机制,形成业务学习比、拼、超的浓厚氛围。让以前的“让我学”变成现在的“我要学”,充分调动信息人员的学习钻研积极性。其次要加大培训力度,对于哪些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他们向友邻单位、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学习,对各种信息业务系统的开发和引入一定要使信息人员参与进来,一方面使他们熟练掌握其业务系统,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系统开发的实践、实战能力。还可以请一些专家来本单位实施传帮带的活动,把信息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当作医务人员的培训来抓,一定会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3.2 国外医学院校建立了职业教育、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7中类型完整的医学信息学的研究与教学。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我国教育部于2003年正式设立“医学信息学专业,可以看出起步较晚,但有其后发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先进成果,形成科学的学科体系、合理的专业设置、优秀的科研队伍。使院校培养的医学信息人才满足快速发展的数字化医疗机构的需求,从源头上提升我们的医学信息水平。

医用有机化学篇4

关键词:医疗机构;临床医学工程师;人才培养

一、临床医学工程师的作用及培养意义

(一)加强科学采购,并在验收中把关

首先,临床医学工程师可以在设备采购时,科学提供相关参数,这不仅有利于医疗机构采购性价比较高的医疗设备,也能确保相关医疗设备的性能最佳。很多医院在采购设备时,都会出现设备功能不全现象,这就是采购时没有加强对关键参数的了解,而临床医学工程师可以提前提供相关参数,这也能加强对相关资金的合理化利用;其次,临床医学工程师可以在验收医疗设备时,加强把关。由于医院了解医疗设备工作原理的工作人员较少,这也导致很多医院在安装过程中,会听取安全工程师意见,而安全工程师为避免麻烦,有可能不会指出设备缺少部件和功能不足,但这会影响后期使用,也会影响诊断效果。因此,医学工程师可以加强把关,全程参与设备安装,这更能确保设备安装、校准、验收等等步骤的合理化。

(二)加强质量控制,提供精准保养和监测

一般医疗设备的使用人员为医护人员,因此临床医学工程师会对其进行精准指导,加强指导不仅能确保医工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也能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设备损坏,还能确保设备处于最佳状态。首先,医疗工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时,其检验结果也会更准确,这不仅会减少医疗事故发生,也会加强对患者生命安全的有效保障。同时,设备使用期间的质量安全是由临床医学工程师保证的,这也能体现其工作的重要性;其次,临床医学工程师会对设备进行精准保养和维修,这不仅能降低使用风险,也能对相关设备展开定期监测。定期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隐患和故障,也能确保设备在日常运行中,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由此可见,临床医学工程师工作的重要性。

二、医疗机构临床医学工程师人才培养现况

(一)对临床医学工程师培养的重视有待加强

虽然近些年来,医疗机构在不断加强对临床医学工程师的重视,但我国临床医学工程专业起步较晚,这也使得相关专业人才较少。通过对现有医疗机构的临床医学工程师进行调查发现,部分临床医学工程师并非科班出身,还有一部分学历本身较低。这部分临床医学工程师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都较低,这也导致医疗机构没有有效加强对临床医学工程师培养的重视,严重限制医疗机构发展。甚至,目前很多医疗机构没有加强对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视,很多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甚至因故障而暂停使用,这也是由于缺少对临床医学工程师培养而造成的。首先,目前很多医疗机构的临床医学工程师地位不高,其职称晋升也没有专业机构,甚至薪资结构也缺乏合理性,这也导致很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会选择临床医学工程专业。同时,医疗机构本身也缺少对临床医学工程师的科学培训,很多临床医学工程师没有接受再教育和出国深造的机会。甚至,在医疗机构内部,也缺少对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奖励,这不利于加强对临床医学工程师的激励。因此,现有临床医学工程师也不会加强自我提升。这些现象都能反映医疗机构对临床医学工程师培养的重视有待加强;其次,部分医疗机构的临床医学工程师并没有明确的编制,其编制不足也导致人才的严重流失。从我国医疗机构的医疗配备比例来看,一般超过千万的医疗设备会配备一个专业工程师,而发达国家超过百万的医疗设备就会配备一个专业临床医学工程师,配备比例不足不仅能体现医疗机构缺少对临床医学工程师培养的重视,也使得很多现有临床医学工程人才不断转行和跳槽,这不仅不利于医疗机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医学工程优化和革新。

(二)对临床医学工程师的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虽然很多医疗机构都会积极主动采购大型医疗设备,但通过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使用现状进行了解可以发现,医疗设备采购过程中缺少长远规划,这也使得部分医疗机构存在重采购,轻使用现象。同时,医疗机构对设备的管理也缺乏合理规划。现阶段医院在采购设备时,会充分尊重专家咨询机构的意见和建议,也会遵循院长决策,这种组织结构看似合理,但实际医疗设备在采购时会受申购科室影响,而设备科虽然也属于设备管理部门,但与设备使用部门属于平行关系,这也使得设备管理部门没有权利第一时间获得足够的设备信息,这也说明医疗机构对临床医学工程师的管理体系有待完善。首先,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与我国的医疗设备管理法规有关。由于我国缺少完善的医疗设备管理法律,这也导致很多医疗机构在设备管理时,缺少针对性指导,因此设备采购、验收、维修养护等方面都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也使得临床医学工程师培养工作杂乱无章;其次,临床医学工程师的本身职责并不明确。以设备采购为例,有负责医疗机构全面设备采购的,有负责消耗品采购的,有负责日常维修管理的,但其中缺少对医院仪器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定期监测,也缺少对医疗仪器设备的开发和科学使用,这也不利于激发临床医学工程师潜能,更不利于临床医学工程师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最后,医疗机构的临床医学工程本身也比较混乱。例如,很多医院的器械科、药械科、维修师等都被称为设备科,虽然也有医疗机构将其称为临床医学工程科,但这样称呼的医院较少,这也使得其组织结构无法进行科学划分,严重影响对临床医学工程师的有效培养。

三、医疗机构临床医学工程师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一)积极促进临床医学工程师培养模式优化

医疗机构想要积极优化临床医学工程师培养策略,必须对培养模式进行优化。首先,医疗机构可以根据临床工程师的具体工作范围将其分为不同专业组,不同组别的临床工程师可以加强特长发挥,也能以此提升自身专业性和工作能力。例如,检验组、手术机械组、血液透析组、呼吸麻醉租等。不同组别不仅可以加强对专业性知识的学习,也能加强经验交流,通过交流临床医学工程师可以加强技术总结,这更有利于其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提升,也能帮助临床医学工程师提升问题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不同组别人员可以选派组长分别讲解不同设备的不同原理,也会对维修方式进行简单介绍,最后由记录人员将交流心得,制定成学习手册,这更有利于拓展临床医学工程师的知识视野,也能使医疗机构的相关医疗设备得到更好维护和保养,并深入拓展和使用医疗设备的不同功能;其次,不同小组可以定期进行交叉工作,轮流交叉工作可以使临床医学工程师进行实战交流。例如,临床医学工程师在交叉工作期间,可以加强对设备使用说明书和设备原理的深入分析和探讨,通过探讨可以了解基本故障的解决办法,也能了解不同设备的原理,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维修技能;最后,医院内部也要加强对临床医疗工程师的定期培训,定期培训可以使其加强对先进维修知识和保养知识的了解,也能使其积极与厂家工程师进行沟通,这更有利于临床医学工程师加强对相关工作的全方位掌握。同时,医疗机构也要邀请相关医护人员为工程师讲解基础医学知识,基础医学知识与医疗设备的原理有关,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使临床医学工程师加强对不同故障的深入认知,也能使其在与医护人员沟通过程中,提升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积极引导临床医学工程师接受再教育

虽然医疗机构会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临床医学工程师的培养,但医疗机构的教育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可以积极引导临床医学工程师积极接受再教育,也要积极推动再教育机构优化和完善。首先,医疗机构可以加强与高校和专业培养机构的合作,通过合作可以直接引导高校和培养机构加强对人才发展方向的了解和认知,也能为高校和培养机构提供实践基地。同时,医疗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现有医疗设备,建立专业的医疗器测检验体系。相关检验体系建立,可以加强对临床医学工程师的正确指引,也能促进其工作体系不断优化;其次,临床机构可以借鉴证书制度,引导临床医学工程师积极考取专业工程师资格证,这不仅有利于临床医学工程师知识丰富,也能确保聘请专业的临床医学工程师。例如,医疗机构可以引导现有临床医学工程师积极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招聘时也要招聘拥有资格证书的临床医学工程师,这样才能加强对临床医学工程师的有效激励,促进其积极接受再教育;再次,医疗机构可以尽量从多方面提升临床医学工程师的职业核心素养。例如,可以引导其加强学习,并定期参加维修公司和厂商的培训。但考虑到临床医学工程师属于在职,学习时间可能有限。因此,医院可以引导临床医学工程师积极利用互联网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通过互联网学习相关专业知识,不仅能促进临床医学工程师信息技术掌握能力提升,也能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最先进的临床医学工程动态。同时,临床医学工程师也可以积极加强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并根据医疗机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适当革新。并且,临床医学工程师在借鉴经验时,也要加强对评估论证、招标采购、安装验收等等工作的学习,这样才能使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使用、维护、报废等等工作不断完善。而且,国家也要积极完善医疗设备管理相关法律,这样才能为医疗机构人才培养提供建设性意见。

(三)积极优化临床医学工程师绩效考核体系

医疗机构要积极促进临床医学工程师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这样才能确保医疗机构健康发展。首先,医院领导、管理部门、专家机构可以共同组成管理委员会。这种架构的管理委员会不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也能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统一指挥和考核,这更有利于促进临床医学工程师工作优化。同时,临床医学工程科工作,也要有管理委员会进行统一指挥。统一指挥不仅能加强规范化管理,也能构建统一的管理机制、评价体系,并加强质量控制、风险评估等等工作,从而有效提升临床医学工程师工作的层次性;其次,管理委员会可以促进临床医学工程师培训体系架构不断完善。例如,管理委员会可以从医学会培训层面,引导临床医学工程师积极接受再教育,这有利于其获取相关资质,还可以从医工部门培训层面,引导其加强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的学习,更可以引导其加强自学。总之,促进临床医学工程师绩效考核体系完善,可以促进培训体系科学化发展,也能有效提升医疗设备的使用率。例如,医院可以定期举办临床医学工程学术讲坛活动,学术讲坛活动不仅能引导临床医学工程师积极发展,也能确保医工人员加强对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最后,管理委员会可以通过研究,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和管理方案。而制定相关考核方案,可以加强对临床医学工程师工作状态的了解,也能对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奖惩,这更有利于激发员工的责任心,也能使临床医学工程师提升合作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例如,要对岗位业绩的评价体系进行科学制定,也要对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责进行科学划分,还要促进其薪资水平不断提升,这样才能有效加强职能转变,也能使现代临床医学工程师适应先进的医疗技术。同时,临床医学工程师可以成立监测小组,监测小组可以加强对医疗器械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快速获知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并且,对监测小组的医疗器械收集状况也要进行考核和监督,对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要给予嘉奖,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惩戒,这样才能减少医疗事故发生。

四、结语

随着医疗机构逐步加强对临床医学工程的重视,我国临床医学工程人才正在得到重视和关注,这也使得临床医学工程师薪资水平正在不断优化。同时,目前国家和医院也在积极加强对医疗器械的重视,特别是医院正在对医疗设备管理和监测进行反思,这不仅有利于国家推动临床医学工程发展,也能促进我国医改优化和革新。由此可见,临床医学工程师的春天正在来临,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投身到临床医学工程专业中,这也将我国的临床医学工程事业推到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房坤,杨婷,徐国庆,陈怀亮,陈玉俊,沈爱宗.临床医学工程师在MRI设备使用质量监督管理中的职能作用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07):100-102.

医用有机化学篇5

医学物理作为一种独立、创新的教育机制,在现阶段的教育体制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关注。目前,我国医学物理学界与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有着较为科学化的创新机制,所以,应该逐渐优化传统的教育机制,为医学物理教育理念的建立树立正确性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医学物理;教育创新;应用实践

医学物理教学是现代化医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医学教育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现阶段医学物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物理学专业并没有得到系统性的发展,其教学模式的构建出现了很多制约性发展因素。因此,在我国医学物理教育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创新性的发展机制,通过对医学物理专业中设备系统的优化分析,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实现医学物理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含义,为医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理念的应用及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我国医学物理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医学物理学教育机制的建立是将物理学的原理及方法应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及诊断之中,其涉及的范围相对较广。随着我国临床肿瘤放射治疗以及医学影像理念的发展,面临着很多放射治疗以及医学物理成像等因素,因此,在医学物理教育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应该对医学教育现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制定科学化的教育实施方案,为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充分性的保证。与此同时,应在物理学基础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熟悉掌握剖析学、生理学以及遗传学等课程体系的构建理念,为实现医院联合性人才的培养提供保证。在现阶段医学物理工程监理的过程中,通过人才的培养可以为医院提供更多专业性人才,更能为医学物理教育体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2医学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理念的应用实践探究

2.1STS医学物理教育的思想实施

在现阶段医学物理教育事业的建立及发展过程中,应该系统的引入STS教育机制。STS是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英文缩写,它将教育思想与科学知识进行系统的转换,将其应用在医疗技术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开放性、人文性以及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在现代化教育技术STS教育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可以合理运用PPT课件教学体系,很多医学院校在医学物理教育的过程中,要精心选择适合的教学课件以及视频资料,完善物理知识教育体系,为创新教育理念的建立提供充分保证。课程体系实施中要充分展现物理学以及医疗教育的关联性,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原理的基础上实现医学实践技术的优化。例如,在物理医学课程教育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在讲解“液体表面现象”的过程中,添加了“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课程内容详细的介绍了肺泡中表面活性物质,并讨论了肺泡表面液体对人类呼吸的重要作用,在讲述的过程中要系统了解共振吸脂仪的工作原理,寻找适合性的人群等,从而在医疗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其潜在的物理价值。

2.2建立科学化的物理学教育体系

为了实现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在医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建立医学物理学的教育体系,根据物理学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机制设计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大纲,同时可以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机制,为教育体制的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物理学教育模式构建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肿瘤放射治疗的人才培训计划,院校可以与有条件的医院联系,为人才的培养提供科学化的依据。与此同时,在临床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确定并培养医学物理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科学、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体系,实现特色化的教育机制。同时,也应该确立正确的思维体系,实现并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医用物理学教育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实现教育体系的完整性,但是在传统教育机制中,医学物理过于注重物理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忽视了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疗技术与物理课程之间的系统管理,对现代化物理医学的发展造成了制约性的影响。而且,传统教学中由于物理医学教育的单一性,医学专业的学生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会失去学习兴趣,也就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因此,在现阶段医学物理学教育机制建立的过程中,院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运用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将物理学与医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课程内容的优化提供有效依据。通过物理学社会价值的分析,使学生在掌握医学物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体系的优化应用,为教育机制的优化分析奠定良好基础。

2.3实现医学物理教学的在职培训

在我国现阶段医学物理学教育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全国的放疗医师与医学物理人员的比例为5:1,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放疗医师与医学物理的人员比例为2:1,这就意味着我国医学影像以及核医学方面存在着医学物理人员严重不足的现象,制约了临床医生之间的合作及发展,而且,在以往医疗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很多医学物理专业的在职人员,由于职、权、利不明等现象的出现,会被很多外国医疗社会的公司聘用而离开企业,对医疗事业的运行及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在现阶段医学物理教学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该逐渐优化在职人员培训机制,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科学化的依据。在我国医学物理学教育体系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加强继续教育在职培训,在一些医院中从事放射医疗工作的专业物理人员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人员,由于专业技能的缺乏造成了人才的缺失。所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构建在职培训机制,向学生介绍临床应用的新型设备、新技术以及新理念,通过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强化临床放疗工作诺的专业性,逐渐缩小我国医疗事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应该建立继续教育的在职培训模式,提升医学院校中物理教师的专业性,为人才的培养及物理专业人才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我国医学物理专业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专业学位的教育现状及发展应该得到系统性的优化。目前大型的医疗企业需人员上岗持证,应该适时推进并完善医学物理师的培训,强化继续教育工作的完善及发展,推进并完善医学物理师的培训。与此同时,教育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应该明确界定相关职责,从而在根本意义上保证我国医学物理专业队伍的建立及稳定性的运行,使我国医学物理教育以及医学物理职业资格的相互促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韩永平 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曾召利,屈学民,文峻.军医大学医学物理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5(03).

医用有机化学篇6

关键词:PBL教学法;医用有机化学;卓越医师班

医用有机化学是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续如生物化学等生命科学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培养科学的观察能力、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新形势下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强化医学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高水平医学人才[1]。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教育部和卫生部决定共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宁夏医科大学作为试点高校之一,从大一医学专业本科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组成“卓越医师班”作为临床医学教学改革试点,目前已有两届卓越医师班学生。卓越医师班要求学生要有开阔的眼界、宽广的知识面、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对医用有机化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医用有机化学的传统教学方式LBL(lecture-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中,知识的传授单方面依赖教师的讲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缺乏主动学习过程和独立的思考,因此存在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等多方面的弊端。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已成为当前医用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中的紧迫任务。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遵从“基于问题”这一核心理念,遵循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和教学的中心这一原则,旨在解决医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灌输式教学、基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弊端[2]。因此,我们尝试在部分与实际联系紧密、适合采用PBL教学的章节讲授中尝试运用PBL这种新教学模式,研究探讨其在医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实际教学效果。

1实施对象与研究方法

1.1实施对象

以我校2013级临床6班(卓越医师班)为PBL教学法实施对象,该班共有学生36人。本课程安排在大一下学期,总学时为72个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1学时,实验教学21学时。学生在中学学习了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如烷烃、烯烃、芳香烃等知识;在大一上学期进行了《基础化学》的学习,对价键理论、分子结构等有机化学基本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已经具备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和一定的自学能力。

1.2研究方法

1.2.1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材选用科学出版社出版贾云宏主编的《有机化学》第二版,教学课件根据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广泛收集素材制作而成。对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主体内容仍采用传统教学法,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框架;选取教材中与医学联系紧密的部分章节,如第五章对映异构第八节手性化合物与生物及医学的关系等,采用PBL教学模式,将医学知识与化学原理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1.2.2问题的设计和提出

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设计一些新颖、实用、形象、具有针对性、难度适宜的问题。如在上述章节手性化合物与生物及医学的关系的PBL教学中,设置的问题如下:①反应停事件是怎么回事?②该事件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③为什么手性药物的不同异构体会有不同的生物活性?④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应如何利用手性药物?上述问题由浅入深,以实际为导向,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本章节的内容。

1.2.3自主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将班级36名学生分成6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在疑问的引导下去探索和思考,带着问题查阅有关资料,包括参考书和文献,教师给予学生指导性帮助,如介绍文献检索方法、列出参考文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习过程的调控、情景的创设上,变学生“学会”为“会学”,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解答提出的问题;

1.2.4问题的解决及结果的验证

先由各组学生代表作总结发言,并提出未解决或者学习过程中新发现的问题,小组之间开展讨论,互相提问、解答。在此环节,教师要对课堂讨论的过程有一个全局性的把握,一旦学生讨论出现明显错误或偏离主题,教师要适时予以提示纠正并引导学生回到主题[3]。最后教师就课堂讨论中对学生难以理解和准确掌握的难点问题,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讲解,最终获得问题的解决,并作出归纳总结。

2效果

在教学内容讲授完成后,我们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PBL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86%的学生在PBL教学模式的总体满意度评价方面选择很满意和比较满意;89%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89%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3%的学生反映能够明显提高学习兴趣;结果表明卓越医师班的学生在自学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主动性方面均有明显提高。由此可见,PBL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以及探究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文献检索、思辨和交流合作等综合能力以及学习效率。

3结论

PBL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性、开放性和探索性,它能够克服LBL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主动性、过于依赖老师的弊端。其核心是以问题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4]。我们尝试在部分与实际联系紧密、适合采用PBL教学的章节讲授中尝试运用PBL这种新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也必须看到,在PBL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①PBL教学需要占用学生的大量时间,由于医学院校的学生课程内容较多,少数自制力差的学生有混水摸鱼的现象;②PBL教学模式获取知识有较大的随机性,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范围广泛、缺乏系统性,从而影响了其对课程知识体系的掌握;③少数学生对PBL教学法的实施缺乏必要的准备,在合作中表现出明显的能力不足,致使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将PBL与LBL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两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3-1.

[2]闫乾顺,马璀,朱石磷,等.PBL教学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1,39(15):192-193.

[3]腊明,陈昌东,冯云晓,等.PBL教学法在生态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4,42(7):169-170.

医用有机化学篇7

关键词:计算机;医院;信息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20-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社会各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计算机不仅为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医院信息管理工作中同样有所体现。据调查显示,目前多数医院的业务部门基本都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不仅如此,计算机在医院工作中的应用还提升了医院服务的工作效率及人性化的服务质量,降低了日常运行中的成本投入,并为医疗教学研究、医院医疗服务、医院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进一步深化,其已经由简单的文字处理、打印等功能实现向大规模集成功能的应用,通过计算机将医院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实现医院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人员能实时查询所有门诊住院病人的就医信息、医嘱、计价单、药品流向信息、医院的经费管理以及各种统计报表,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还可以广泛进行医院宣传,提高医疗单位知名度、树立医疗单位形象。因此,以计算机为依托的医院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化医院所必不可少的平台。[1]

一、计算机在医院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医院信息系统是现代医院运营的必要管理技术和基础应用软件系统,它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医院各部门提供病人医疗信息、病人费用信息、行政管理信息和决策分析统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主要目标是支持医院的行政管理与事务处理业务,减轻事务处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辅助医院管理,辅助高层领导决策,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从而使医院能够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2]

1、医学影像管理系统

计算机医学图像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医院技术的发展,医疗仪器也随着科技的进步实现了新的突破,研制出不少的新产品,如CT仪、B超、核磁共振等仪器。许多先进的医学仪器都是通过获取病人身体的影像而作为诊断的依据的, 因此,对于医学影像的科学管理对医院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完善医学影像的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实现医疗影像的科学采集、规范化的管理、完善的储备以及准确的再现,从而切实提高诊断水平,保证诊断质量。同时,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将一些图像进行远程共享,通过网络会议等形式进行异地专家同步会诊,为提出医治方案争取了时间,确保医疗服务的及时有效。

2、计算机监护分析系统

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其在信息采集上的高效、及时、准确的功能,可在第一时间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了解,保证患者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在医院服务工作中,要科学组建计算机监护分析系统,对呼吸机、监护仪等医疗仪器进行全面监控,通过监控及时获取患者各项生理参数,并引入专业的软件对患者的各项生理参数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处理,将综合数据形成分析报告,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在监护系统的组建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自动化处理的服务功能,降低医务人员机械化工作强度,切实提升医疗工作效率。

3、计算机病历管理系统

传统的病历都是纸质的,在保管和使用方面很不方便,计算机病历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克服传统病历的缺点,真正发挥病历应有的作用。通过为门诊以及其他病人建设病历库,记录他们的详细个人信息以及家庭和既往病史,从而为医生的诊断、治疗提高准确、全面和快捷的信息。同时,计算机病历管理系统结合了传统病历的优势,可以通过打印功能快速转化为传统病历,从而克服了电子病历不方便携带的缺点。通过病历管理系统, 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对病历的调取进行信息的更新,将每一次诊断结果输入进去,大大缩短了病人就医的等候时间,真正实现快速诊治。

二、计算机在医院应用的未来展望

随着计算机在医院应用的进一步深化, 已经不能满足于医院信息系统的使用,其要使医院的运作模式、管理方式以及诊疗方法发生重大变化。在此种趋势之下,数字化医院将是计算机在医院中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所谓数字化医院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医院医疗和管理的数字化采集、存储和处理,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业务的数字化运作的综合系统。数字化医院将使计算机在医院工作中得到充分应用,可以全面整合医院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健康更有保证。因此,计算机在医院中应用的前景十分广阔。

三、小结

医院信息系统是现代医院运营的必要技术、支撑环境和基础设施,是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医院工作效率,改进医疗质量的一种很有效的工具,是未来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计算机的应用上仍需不断的进行探索,要加快培养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医院自动化、智能化运作系统,切实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为患者早日康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医用有机化学篇8

关键词:档案管理;技术;管理;现代化

新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不断冲击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和方法在日常工作也逐渐呈现出诸多的弊端。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已经刻不容缓,现代化的技术和模式也在不断运用到工作中来,本文从技术、管理、人员知识化三个方面来阐述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前景。

一、医院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

(1)电子计算机化。电子计算机一般都具有运算、记忆、判断、选择、控制、接受信息、得出结果等功能,有几千种用途,它在医院档案工作中可以广泛应用,例如:利用计算机建立档案检索、编目、统计、借阅、管理等,对医院档案材料进行收集、登记等管理工作,几乎医院档案工作所有的业务环节都可以利用计算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改化。医院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

(2)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讯技术结合,形成医院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与全国各地医院档案部门交换资料,传递信息。

二、医院档案工作管理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就是把医院档案工作信息化,它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着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手段来研究和处理医院管理工作中的规律性问题,使医院档案工作更趋于完善。医院档案工作管理现代化的内容,主要包括:

(1)医院管理思想现代化。是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医院档案工作的客观规律和档案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组织、计划和控制的科学管理方法。

(2)医院管理方法科学化。就是由单纯用行政领导和宣传教育的方法,演变为行政领导、法律、经济、宣传、教育、咨询等综合型的方法,提高管理的功效。

(3)医院管理机构高效化。有效的管理来自有效的组织。组织机构是发挥管理功能,完成管理目标的工具。衡量医院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应以机构效能发挥的大小为标志。所谓高效化,是指在档案组织机构内人尽其力,财、物各尽其用;人员和财物的流通过程畅通,信息系统健全,传递及时准确。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4)医院档案工作标淮化。标准化是对档案工作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手段,也是实现医院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前提,科学管理要求医院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达到标准化。医院档案工作标准化是医院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实现科学病理,在各方面都必须标准化。科学管理的水平越高,标准化的程度也越高,标淮化水平是衡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尺度。

三、医院挡案工作人员知识化

人是管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医院档案工作的机构由大夫、护士等医务人员构成,现代化的技术由人掌握,管理的职责由人完成,各项规章制度由人制订和执行,要搞好医院档案工作,首先要发挥医院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医院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由于医院设备的现代化,医院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管理方法也要求不断改革。因此,对医院档案人员的业务知识、科学技术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先前那些传统的医药知识与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必须培养一批既能掌握新技术,又能熟悉医院档案专业的人才。

进入新世纪以来,医院档案管理自动化是医院档案管理事业发展必然趋势。自动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病理进行更深层次的传输。新技术的运用使得医院档案信息处理、信息存贮、信息检索以及服务手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知识,以便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检索工具进行多方位、多视角的档案查询。同时,要对网上查到的档案资料进行选择、整理和加工,组成方便患者查询的网上信息资料。另外还要相应掌握有关信息系统开发、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多媒体等方面的知识,以适应医院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现代化的发展是时展的必然,各行各业在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中,不断地更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推陈出新,依靠技术革新等手段,去逐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在传统工作模式下,已经不太适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必须大力进行医院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通过技术改造、人员培训等多方面来回应现代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照余.档案信息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

[2]王健.创新与发展:档案管理e化之路[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4.

[3]刘佳真.档案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医用有机化学篇9

【关键词】 中医医案;规范化

近20年来,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国家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与时间,对中医学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进行了专门研究,其中规范化是实现中医学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中医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来源于大量的临床实践及对其经验的总结[1],而中医医案则为中医理论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临床资料,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研思维的指导下去研究、建立规范化的中医医案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 中医医案的价值及现代中医医案存在的问题

中医医案是医生对患者诊断、治疗、疗效、预后等中医临证资料的如实记录,它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综合应用,记载了医家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和治疗疾病的经验,同时也反映了医家的学术思想和他的创新超越之处。历代医案所记录的真实确切的临床疗效也正是中医学具有无限生命力的关键之所在,它不仅是中医理论的有力验证,也是中医理论不断发展的摇篮。中医医案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的载体,不仅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为中医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料,是中医临床工作者进行经验交流、学术探讨的重要途径。对于挖掘中医宝库、研究医家学术思想、提高临床疗效、升华新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章太炎先生曾给予中医医案很高的评价:“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并大力倡导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今天,现代中医学正处于转型时期,其名词术语、药物计量单位、治疗范畴乃至临床规范、思维方式都与古代有所差异,中医医案亦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医案的书写由古代的实录式、追忆式演变为病历式医案,运用了现代医学病名、吸收理化检查资料以及疗效客观化等,使医案全面清晰、贴近现实、更为实用。但中医医案强调个案的个性之异,每一个案乃是一个证,即所谓的“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生命,这一观点给予临床中医师极大的临床发挥空间,然而过大的发挥空间是不能规范的空间,也是没有确切依据的空间。因此,现代医案存在以下问题:①中医的病名、证名、证候名称比较混乱,缺乏严格统一的标准。由于其外延、内涵等概念比较模糊,故与西医病名做对照时,存在着实际操作上的困难;②中医收集病史资料的基本方法——“望、闻、问、切”四诊,主观因素占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中医诊法中两大特色的舌诊和脉诊,从而影响了辨证的准确性;③选方用药等也有一定的出入。中医方剂的组成根据药物作用分成君、臣、佐、使,对药物用量比例也有严格的规定。尽管组成的药物相同,但用量比例不同,其主治功效也就大相径庭,名称也不同。在现代医案中,对方剂的命名、药品名称、用药剂量、比例以及药物计量单位的应用多不规范、不统一,变化多端。

此外,现代的中医医案多注重记录和整理各医家个案证治经验,忽略了中医医案规范化建设,医案书写格式、内容、诊治标准、研究管理等方面出现了混乱和不统一的状态。过于注重个性,则不利于共性的把握,这也是导致现代医案概括结论可重复性甚小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医医案规范化的研究是现代中医文献研究的热点,科学规范的书写、收集整理、利用医案是今后中医师和医案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2 中医医案规范化的意义

美国哲学家库恩认为:“规范就是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其涵义包括下列意思:首先是指基本假定、理论和定律以及把理论和定律应用到各种情况中的标准方法,必要的仪器和技术;其次是科学共同体共同遵守的某些成规、条例,持有相同的对科学成就评价的约定(价值观);最后是这种规范必须得到共同体的拥护与认可,它是共同体的信念、价值和方法的集合,决定了这一共同体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2]。

从对现代中医医案存在问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从事中医学研究和临床医生,对于医案所包括的中医基本理论,如证候的命名、概念和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变化规律,以及中药学的基本知识等,无统一的认识,甚至基本观点也不统一,几乎是有一个医者就有一种理论,相互间缺少共同认可的成规、条例、信念、方法和价值观,使现代医案呈现散射、无序、混沌状态的反复重叠,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即使取得了成果,也很难得到学术界的认同与推广。可见,中医医案的规范化是中医学发展的需要,是中医学现代化、国际化的需要。规范化的中医医案更能客观地记录医家用药证治经验、学术思想;规范化的整理研究医案,可以更加科学系统的从个性中寻求共性,由偶然到必然、特殊到一般,有据可依地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再应用到实践,使中医学进一步完善、发展。

3 中医医案规范化的设想

3.1 树立并提高规范意识

实现中医医案的规范化,首先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规范在中医医案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科发展的作用。中医医案的规范化能更充分地体现中医医案的严谨性、科学性,也能实现“经验医学”逐步向“实验医学”的过渡,并能严肃科研与临床工作的作风和纪律。其次,不断地提高规范意识。有了规范意识,大家在科研、临床中都能心照不宣地遵守公认的模型或模式,采用公认的方法,依据共同的条例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起来实现共同目标的突破。

3.2 顺应时展,完善规范标准

3.2.1 中医术语的规范化

中医术语有它的独特性,进入21世纪,中医现代化和国际化成为中医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进程之一。而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多学科的参与,需要现代科技手段的投入,还需要概念清晰、规范统一的中医术语。在医案规范化的过程中中医术语的规范化也成为关键性问题之一。中医术语的规范化包括:①疾病命名、证候分型的相对规范化。以高等中医药院校全国统编教材《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等为蓝本,采用经全国名词委员会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医药学名词》进行规范。尽可能使中医病名、证候分型相对稳定化、标准化、规范化,并尽量与现代医学相同或相近的疾病作以参照。②药名和药量的规范化。医案中的药名应该使用药典上的法定药名,以避免用药不清或混淆用药。对于有使用区域限制的地方用药,应对其主要功效进行特殊标注。另外,由于古今度量衡的标准不一致,且折算方法又比较复杂,有必要把医案的药量进行统一处理,按现有的计量习惯一一标出,这样便于掌握和应用。

3.2.2 医案格式的规范化

医案书写格式的规范化是提高中医医案质量的重要一步。具体可包括以下内容:①书写格式。当代医案应包括固定部分和正文部分。固定部分有: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住址、就诊时间。正文部分有:病史、病证(包括西医阳性体征和各种检查报告)、病机、诊断(中西医两种诊断)立法、组方用药、治疗经过,结果及按语。②书写要求。现代医案的基本要求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医案描述客观真实、资料可靠、记录完整详细,从选题、正文至按语,自始至终遵守逻辑学规则。同时在理论上、方法上要有实际应用价值,对于临床、教学有指导意义。要重点突出,立题新颖,与同类医案相比,采用的方法、技术、效果都具有优越性。按语务求对客观事实作出学术上的评价,并从理论上进一步阐发、论述,对于独特理论、经验应予明确提出,给予重点阐述。自我评价要恰如其分,不可过高。

3.2.3 医案研究方法的规范化

医案是承载医理的宝贵资源,中医理论要继承和发展,研究医案是一切实可行的道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计算机等技术都不断被引入,客观分析方法中的频数统计、相关关系等分析,从定量分析得出定性的结论更科学,更有说服力。计算机技术中文本挖掘方法的发展与利用,更深层次地挖掘隐藏在大量医案后面的规律。面对这些医案中海量数据的时候,要合理利用这些数据,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深度挖掘其中的知识内涵,为中医理论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研发的中医医案数据库的建立和统计方法[3],以Visual FoxPro 6.0为开发平台,编制中文操作界面及相关数据库,用国际通用的SAS 6.12统计软件的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统计,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3.2.4 医案管理的规范化

医案管理包括管理标准、管理手段和管理过程的规范化:①实施ISO9000质量标准对医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和过程进行规范化。ISO9000标准是国际标准组织在总结世界发达国家先进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经验的基础上编制并的一套实用而有效的管理标准,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科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医案进行规范化管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医案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了曙光。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大大加强医案的管理力度,提高医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高中医医案质量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同时也可大大增强医案的信息性、实用性、科学性,而且还会给查询资料、科研、教学等方面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对医案的规范化管理,具体的做法可按流程分为收集、整理、装订、编码、录入、归档、供应等基本环节,把多个组织结构的工作流程进行组合,并进行编制计算机医案管理系统和实现网络医案管理。③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医案的规范化工作还包括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可设全国性的“中医医案规范化领导监督小组”,具体负责中医医案的规范化工作的协调、检查、督促、评审等工作。

3.3 建立和健全规范机制

各种规范化过程的最终目标是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规范化管理工作流程,按工作流程进行任务分解,从而建立和健全规范机制。这种规范机制建成的基本要素包括组织结构要合理、健全,人员要广泛,运作要到位、有序、实效。这种机制建设可分为管理和制定两类。管理系统包括规范化工作的领导、规划、协调、检查、督促、评审等,负责制定、规划、论证、完善本专业的规范内容。管理和制定是机制组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两者要相互配合、互相协调,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确保规范的制定和实施。

4 结语

中医的发展需要规范,规范又能促进其发展。中医医案在规范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科学性、先进性、多元性、实用性和严肃性为基本原则,要符合中医学的理论,紧密结合临床,尊重中医学的自身发展规律。同时还要汲取西医、中西医结合,尤其是一些边缘学科能够为规范所用的一些成果,使规范真正成为中医学发展的一种途径。中医医案的规范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深化和更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将会进一步促进中医学的完善和发展,促进其与国际接轨,实现中医学的科学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岱 波,陈家旭,鲁兆麟.浅析DME方法学与中医方证研究思路的联系[J].中国医药学报,2002,17(9):546.

医用有机化学篇10

为了更好地满足时展的需要,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开始进行计算机的基础教学。相比于其他院校的学生,医学院校学生的计算机教学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就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对策

一、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当前部分医学院校计算机教材与医学专业的需要不相适应,医学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主要是理工科院校的课程,比如计算机的发展史、Windows操作系统、Words图文处理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知识,这些与新时期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如今网络信息技术逐渐普及,作为医学人才也需要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对医疗、科研以及教学等内容进行管理与应用,能够使用计算机对患者进行检查、治疗,并开展教学工作[1]。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医学院校学生的学科内容多、课程任务繁重,时间紧,计算机教学的时间不多。教师在理论课上为了赶课时对学生进行大量计算机知识的灌输,到实践课上,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课间的时间相隔比较远,学生基本上已经忘记理论知识,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好,无法强化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外学生自身素质水平的差异,也让这种教学方法难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于教学的效果、学生学习的效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师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其他学科教师转化来的,还有就是理工院校毕业的计算机专业的人才。这二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医学知识不足,在教学中不能将计算机知识与医学知识有机结合,医学应用中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得不到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强,也就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有效对策

1.积极完善改革教学内容

要促进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在计算机教学中应加入医学知识,充分展现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特点[2]。当前,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坚持理论基础知识以及技能的提升,注重将医学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相结合,依据不同的医学专业开设相对应的计算机课程,满足时展背景下医院的实际需要,设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影像专业中要加入计算机影像设备知识与应用的讲座,以图像储存、通讯系统为主,涉及影像设备的原理、图像的储存传输管理等;检验专业应加强医学信息理论中的检验系统,向学生讲解与检验相关的数据采集、传输、管理等,包含病人的基本信息、检验结果、质量管理、核对数据等。对于不同医学专业的学生应设置不同的计算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

2.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教学中涉及理论和实践性的内容,在教学中不能只是单纯的使用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讲授计算机理论知识或者概念性比较强的内容时,可以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配合多媒体课件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对于实践教学,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与现实生活相贴近的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认真的思考,使问题得到有效地解决。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努力强化计算机教师素质水平的提升

现阶段,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逐渐加快,学校应提高对教师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努力强化教师的教学素养,使其能更好的投入到教学中[3]。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教育培训并不定期的组织教师、主管领导、专家等对教材、教学内容等进行介绍与研究。聘请医学专业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努力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从而更好地满足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实际需要。

总而言之,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实现了良好的应用与发展,社会对医学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医学院校应紧跟时展的步伐,明确计算机技术以及医学发展的实际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促进计算机教学效果的顺利提升,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作者:徐伟志 单位:嘉应学院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钰,林巍,王哲,刘秋红,李海英.新时期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4(4):44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