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物资管理办法十篇

时间:2023-10-09 17:11:27

医用物资管理办法

医用物资管理办法篇1

目的探讨财务内审在后勤物资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结合医院办公用品和医用杂支前几年使用情况,区分基本物资和专用物资,进行定额管理,以提高员工的节能减耗的意识。结果未排除业务增长率情况下,办公用品费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医用杂支有显著性差异,P<0.01。排除院业务增长率后,办公用品和医用杂支费用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积极加强财务内审减少的物资浪费是很有必要的,并且有利于减少财务风险。

关键词

财务内审;后勤物资;管理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收入出现了结构性的分化,在减少了药品加成以后,如何减少不必要的财务支出和浪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凸显其重要性,其中医院财务内审在开源节流方面又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医院的主要开支在设备、药品、卫生材料和总务物资等方面,我院财务科在医院改革来临之际,对总务物资方面进行了指导性的控制和内审,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建立了定额管理机制,提高了员工的节能减耗的意识,减少了对办公用品和医用杂支等低值易耗品的支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何谓财务内审

内部审计之父索耶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地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内审的主要内容:(1)年度财务收支的执行情况;(2)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与执行情况;(3)债权债务的增减情况;(4)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5)职工绩效的发放和离退休人员费用支付情况;(6)车辆费用、招待费用、业务费用的支出情况;(7)上年度财务内审时提出的问题整改情况;(8)本单位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2财务内审在实际中的应用

医院每年的资产总额近千万,但总务物资价格便宜,数量众多,达上千种。在人们心目中,A4纸、圆珠笔和擦手纸等价格不贵的小物资,在工作中不是很在意,因此,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如何管理好这些不起眼的物资,体现“三严三实”的工作作风,为医院医改作出示范,是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之一[1]。总务科统计了前3年来的物资各类别领用情况,从材料(办公用品、电器材料、建筑五金材料、医用杂支和医用印刷品)、低值易耗(被服)、房屋和一般设备中,提取办公用品和医用杂支品名和数据作为基础内审标的。

2.1将办公用品、医用杂支按服务类别分级一级按住院类、门诊类、医技类和行政类进行划分四大类;二级按考核部门进行统计分类,求平均值作为基数,其中剔除大型活动、一次性突发性事件、工会福利、B超卫生纸、体检中心医用、心电图室医用电池、妇科用卫生纸等与临床患者关系密切的物资。

2.2列出办公用品和医用杂支内的近3年来的所有品名确认临床每个考核科室的物资分为两大类基本物资和专用物资。基本物资目录为与临床病员相关性不大、个别科室或非临床诊疗程序中强制性物品;专用物资与基本物资相反,如:院办复印纸;门诊部的一次性水杯、纯净水;心电图室的专用电池;B超室和检验科的方草纸;B超和心电图的报告纸、放射科大塑料袋和报告纸;检验科的A5报告纸;妇科的卫生纸;行政部门复印纸;各临床用的热敏纸、领单打印纸、70g病历纸、洗手液;手术室的小塑料袋等。

2.3确定相应定额基数基本物资在前3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控制,设办公用品为行政类、门诊类和住院类每人每月15元,医技类每人每月20元;专用物资参考了前3年均数。

2.4包干额度仅限于开展日常工作的消耗如因开会、义诊咨询和其他特殊活动需增加此类物资供应,必须由相关“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理由并提供物资需求计划报本部门分管院长和后勤分管院长审批同意后由总务科负责供应,所使用物资不占用科室(病区)包干额度。

2.5明确奖惩各科室(病区)包干范围内的后勤物资领用总额超过当年包干总额的部分,即超支部分,50%计入科室(病区)下月成本,另外50%从科室(病区)年终奖金中等额扣除。包干范围内的后勤物资领用总额少于当年包干总额的部分,即结余部分,50%扣减科室(病区)下月成本,50%在科室(病区)年终奖金中等额增加。

3结果

3.1统计学方法数据用MicrosoftExcel2003及SPSS19.0软件计算和处理。均数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内审管理后办公用品和医用杂支总标的物总额明显下降减少了11%,有显著性差异,P=0.005(P<0.01).

3.3内审管理后办公用品基本物资标的物金额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348,(P>0.05).

3.4内审管理后医用杂支基本物资标的物金额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06,(P<0.01).

3.5内审管理后剔除业务年增长率办公用品金额未见明显下降即业务增长率本年度较前两年同期平均增长14.74%,则办公用品和医用杂支专用物资金额未见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01。

4讨论

4.1财务内审效果显著

本办法执行以来,本年度的办公用品和医用杂支比上两年度有明显的下降,总金额下降了11%。(1)其中表1中的2月份数据比上年度高,主要是由于春节期间,备用货物明显增加;5月份增加数据是由于办法试运行后,未及时进行奖惩,导致各部门将多余的额度大幅兑现货物。(2)表2中的办公用品未见显著性差异,是由于其中几个月的数据波动大,而总额不大,同时工作量也明显增高。随之消耗增加所致。剔除业务增长率,具有显著性差异。(3)表3中的医用杂支由于员工的节能减耗意识增强,浪费明显减少,本年度与上两年度在未剔除业务增长率的情况下已有有显著性差异。

4.2提高全体员工节约意识

总务物资在全院物资总额中占比不是很大,且比较零碎,品种多,在实际中容易忽视,浪费得比较多。本办法基于利用财务内审管理,参照前3年的使用情况进行内部控制,从而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节能意识。

4.3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前期的统计数据要准确,范围要明确;二是定额标准要客观,适度偏紧;三是临床沟通要广泛,要与每个部门科主任细致探讨,区分基本物资和专用物资;四是对于特殊活动(如大型会议、义诊、体检等)所需物资严格把关,分管领导要签字确认;五是严格执行奖罚,及时落实到位。

总之,通过财务科内审控制,能有效减少浪费,为科室的全成本核算起到推动作用。医院应该加强各个环节的财务内审,无论是医用耗材、药品设备购置还是总务物资。财务内审的核算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层次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是医院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2];同时通过财务内审,也减少了医院的财务风险,为做好年初财务预算和年终总结提供保障[3]。希望以此为示范,加强医院内审管理,使得我院的物资管理逐步走向精细化、程序化、规范化,为医院的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建业.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5):48-50.

2许建秦,夏军,石卫东.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探索与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14,31(4):50-53.

医用物资管理办法篇2

【摘要】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民营医院逐步进入医疗市场,医疗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公立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使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与医院可持续发展两者兼得,挖掘自身潜力,降耗增效凸显重要。本文就医院物资管理与物资成本控制的意义,目前医院物资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对策,进行积极思考与探讨,探索医院以最少的物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医院发展 物资管理 成本控制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0.059

1背景

医院,特别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立医院,追求的是利用有限的资源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我国公立医院在体现公益性的同时,作为自负盈亏的差额预算单位,依然存在着自身生存与发展问题。在当前新形势下,医院作为一种特殊服务行业,既具有企业性又具有社会性。[1]缓解患者看病难、看病贵、控制医疗费用是医疗机构追求的目标。现代医院一方面要兼顾服务于人民的宗旨,另一方面又需要保证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2]如何平衡控制医疗费用与保持医院发展二者关系,从管理要效益,降低医疗业务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强化物资管理成为医院管理重要组成部分。

2医院物资成本控制的意义

2.1医院医疗业务成本

医院医疗业务成本由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运营费用组成。纵观医疗业务成本构成,剔除人力成本,作为可控成本的卫生材料、药品费等物资消耗成本是医疗业务成本的主要构成,在医疗服务总成本中占有很高的比重。因此,控制物资消耗成本可有效的控制医院医疗业务成本,为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带来明显效果。[3]

2.2医院物资成本

医院物资成本包括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等,从医院物资成本构成来看,医院物资成本是保证医院正常有序运转所必要的消耗支出,同时也是可以通过管理措施与手段降耗增效的支出。透视医院物资消耗支出能够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物资消耗成本控制的好,可将医院经济运行带入良性运转,反之,将会使得医院运转面临发展困难。

2.3医院物资成本控制

医院物资成本控制的基本任务就是按质、按量、按时供应医院所需的各种物资,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与监督,促进医院经营过程中合理、节约地使用物资。

从促进医院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增加医院效益,加速资金周转等方面考虑,控制医院物资成本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医院物资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物资监控缺乏系统性

作为公立医院,目前大多数部门与员工工作关注点在于可直观感受的创收上,认为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不用追求利润,结余可有可无,不能意识到长期亏损会为医院发展带来困难的严重性,因此很少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忽视了专用卫生材料、防护用品、消毒用品、低值易耗品的节约使用,物资使用更是缺乏监控体系。

3.2采购质量不稳定,间接地导致采购成本上升

物资采购注重性价比的同时,产品质量应是重点考虑指标之一,目前物资采购存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只采用比价格的方式选择,供应商为了中标压低价格,提供的产品质量不过关,导致虽然价格偏低,但更新、更换频率加快,虽然从单价看价格成本低,但间接上看实际消耗成本在增大。

3.3采购市场不规范,采购成本上升

目前大部分物资,特别是卫生材料没有统一的政府采购平台,高值耗材供应更是被某些医疗器械公司所垄断,甚至同一性能高值耗材,由于品牌、规格型号的不同,被不同的医疗器械公司所垄断。价格的高与低,作为消耗使用的医院没有选择的权利,高值耗材采购成本的上升,直接导致医疗业务成本的增长。

3.4物资管理重使用、轻管理

目前大部分医院物资管理处于注重物资发放,轻视物资发放后的使用监督管理,特别是高值耗材没有做到采购入库出库消耗记账结算全程跟踪监控,物资流失现象严重。

3.5办公耗材管理使用随意性大

办公耗材价格低但使用量大,从使用上核定消耗数量无统一标准,导致医院核定部门办公费用时容易出现偏差,有的科室不够用,有的科室用不完现象依然存在,办公耗材消耗监管难度大。

4医院物资成本控制对策

4.1完善制度、规范流程

完善的采购制度,规范的采购流程,规避风险的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

医院除了要严格落实物资采购、验收、入库、保管、出库、使用、维修、报废、盘点等制度外,物资采购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凡是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物资必须履行政府采购,不在政府采购范围的物资采购要实行院内招标采购,招标供应商数量尽可能缩小,物资采购中标的供应商越集中越可能降低采购成本。例如:后勤消耗物资招标由一家供应商提供,供应商则可以不追求高价格,而是通过薄利多销,利用数量提升利润,医院则通过低价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规范物资采购工作流程,使用科室提出物资使用申请业务管理部门组织论证采购委员会审批通过使用科室提出采购计划业务管理部门审批纳入采购预算并执行,严格的采购流程可以规避目前使用科室使用耗材的随意性,先申请后使用克服了目前大部分医院先使用后申请,价格无法监管的弊病。

4.2合理确定物资库存量,降低库存成本

医院所需物资是分批进货连续使用,因此需要一定的库存物资储备,目前大部分医院库存物资采用的是定量库存和定期库存,合理的库存可降低库存成本。

物资管理部门要按库位、效期、用量制定各类物资的储备定额,储备定额伴随着医院发展要定期进行调整,以做到即不影响经营使用,又不造成积压或过期浪费为原则。对于一些进口专用物资,使用量相对固定,备货时间较长的可以采用利用供应商的社会库存的方法,减少医院库存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4.3加强对重点物资,重要环节的控制

4.3.1高值耗材的管理

高值耗材是医院物资管理的重中之重,控制好高值耗材的价格,减少高值耗材的浪费,确保高值耗材的有效使用,可为医院控制医疗业务成本做出突出贡献,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们认为要想对高值耗材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必须运用信息化的方式。信息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融合管理与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和管理效能。[4]具体方法是,通过物资管理系统的建设对高值耗材的采购、入库、出库、使用、记录、计价收费、财务结算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

高值耗材物资管理系统是将采购、入库出库(器械科)、使用科室(各直接为病人治疗消耗高值材料科室)、管理科室(财务、审计、物价、住院、收费等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高值耗材的采购、入库、出库、使用、记录、计价收费、财务结算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确保高值耗材有效使用与现金回收。具体管理流程:

①采购流程

首先参考北京市高值耗材招标采购目录,对高值耗材品牌、配送商、价格给予确定,再由使用科室提出首次入院申请,经器械科组织召开医用耗材入院论证会,器械科、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物价科、审计、纪检对高值耗材的必要性进行林正。对于科室临时采购高值耗材,由使用科室提出书面申请,报相关部门审批后,形成文字材料,交到器械科采购办,方可采购,临时采购高值耗材只限使用一次,如科室想长期使用,需填写首次入院申请,履行入院论证流程。所有批准入院耗材,供应商需提供公司及产品的所有资质、报价,到器械科采购办,填写报价单,申报物价后,方可采购。

②使用流程

根据患者手术中可能使用材料的型号及规格实行二级库房管理,即由供应商将高值耗材产品送到器械科库房粘贴条形码,器械科办理虚拟库房入库,耗材储备至使用科室视同二级库房管理,材料使用时,使用科室扫描条形码,产生的材料品牌、名称、型号、规格系统自动与医嘱项进行核对,确认后进行医嘱计费,同时器械科办理正式入库、出库手续,财务科核对计费成功且对办理正式入库手续的耗材,进行发票与物资系统核对,核对无误后办理财务结算。

4.3.2化验试剂的管理

化验材料处于经常性的不断耗用和重置之中,[5]其单位价值虽然不高,但消耗量非常大,医院应对化验材料入库、出库、消耗、库存进行重点监控,首先应定期对化验材料收入工作量人份与化验消耗量人份进行核对,确保收支配比,其次目前大部分医院对于化验材料实行整入整出的管理,不但导致检验科收支不匹配,且不利于医院成本控制,可采取假退库形式进行核算管理,即月末器械科与检验科对当月结存化验材料进行实地盘点,对于实际结存材料物资不动,账务上办理退库,下月初办理入库,由此可真实的反应医院的医疗业务成本。

4.3.3维修材料的管理

维修材料看似必须消耗,但实际工作中维修材料消耗控制大有空间。首先业务管理部门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保养,对反复使用耗材进行使用指导与监督,可延长设备及反复使用耗材使用寿命,达到降耗增效作用。其次,使用科室严格执行设备、材料使用操作流程,目前由于科室使用不当造成设备维修、耗材寿命缩短现象仍然存在,规范使用可进一步控制维修成本。必要时对反复使用的零配件、易损件的消耗按照它的工作量、设备使用时间纳入科室绩效考核,通过管理手段控制维修成本。

4.4加强财务、审计、纪检监管医院财务、审计、纪检是物资管理的重点监管部门,财务部们应定期和不定期对库存物资盘点进行监盘,每月对库存实物与总账、明细账进行核对,确保账物相符、账账相符,参与库存物资招标与论证,对库存物资采购合同进行审定,审计、纪检对物资采购、使用进行全程监管。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做好医院物资成本控制工作,不仅使得医院适应了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使得医院自身得到了建设与发展。[6]做好医院物资成本控制工作,是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增加医院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院正常有序运转的必要条件。在对医院物资成本的分析中,我们体会到在降低医院内部管理成本方面大有潜力可挖,医院管理者在关注如何提高医院业务收入的同时更应该对如何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予以更多关注。医院加强内部管理,整和内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业务流程,将有助于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实现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亚姣,李丽敏,赖春玲.浅论现代医院的财务管理[J].现代医院,2010,10(3).

[2]李晓霞.基于现代医院的战略财务管理[J].现代医院,2009,9(12): 131-132.

[3]杨红.医院物资成本控制[J].长三角,2009,3:127-128.

[4]杨玉霞.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J].现代医院,2010,10(12):142-143.

医用物资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8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7-0100-03

随着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财务管理、依法规范经济活动,完善经济核算与分配办法,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药费用”,“健全医院的‘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项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医疗服务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为加强公立医院内部财务管理,更好地维护医院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预算法》、《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医院管理评价指南》等法律法规,结合现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财务管理。

一、建立并完善医院预算管理制度,实行全面预算

1.建立并完善医院预算管理制度:根据《预算法》建立医院预算管理制度,医院是差额预算管理单位,国家对医院实行“全额管理,差额补助,超支不补,节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根据《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方针政策的有关规定以及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医院预算管理制度。

2.预算编制:医院财务科每年年末应根据主管部门下达的事业计划指标和任务,医院下一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医疗市场的变动趋势,灵活运用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预算。收入预算应切实可行,支出预算应量入为出,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分别轻重缓急,把有效资金安排到最需要的地方。要做到科学、完整、积极、可靠地编制预算。

3.预算控制:财务科要加强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即预算控制。预算内开支实行科室负责人限额审批,预算外开支和超预算开支应建立严格的追加预算的管理制度,要引入院长办公会和院党委会集体审批的程序。严格控制无预算的资金支出;各用款科室应根据年度预算制定分月用款计划。

二、加强医院收入支出管理,实施成本核算

(一)医院收入的管理:医院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

1.医疗业务收入的管理:医疗业务收入包括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1)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国家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不多收、不漏收、不滥收”的收费原则。医院门诊、住院收费处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门诊收费处、住院收费处是医院唯一合法的收费重地。门诊收费员与住院结算员必须严格遵守票据管理有关规定,无论是机制收据还是手工收据都要做到日清月结,不得虚开、套开门诊及住院收费收据,不得以任何借口延长现金交款日期,不得挪用公款或公款私存,一经发现按有关财经纪律处理,凡是作废的收据必须一式三联单同时注明“作废”字样上交财务科,否则按收据开具面额收取现金。(2)医院医疗费用的减免应严格按照医院出台的救助医疗减免的办法和比例进行,由财务科统一执行。

2.其他收入的管理:其他收入包括进修实习人员交费、房屋租金、罚没收入、废品变价收入、捐赠收入和利息收入等等。其他各项收入均要由财务科出具收款收据或税务发票,统一收取。医院财务科以外的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取各项费用。

3.建立健全物价收费管理制度。医院应该遵守物价部门制定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规范医疗收费行为,根据省市物价局的通知及时调整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不得随意调整收费标准。坚决杜绝自立项目、分解项目、随意套用项目的收费行为。物价员应根据物价政策建立特殊材料收费标准登记本,用以登记各种特殊材料的价格维护变动情况。财务科要不定期地深入科室检查收费与记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也要积极向各收费科室提供物价部门新出台的收费标准,便于各科室及时掌握物价政策,做到该收的不漏收,不该收的不乱收。根据病人投诉及时调查违规收费行为,并以文字形式进行记录,如属病人对物价政策的不理解,应配合科室做好解释工作,确实属于违规收费行为,应及时上报主管院领导。定期如实地向省市物价局上报包括门诊人次费用、住院病人床日费用和单病种费用等指标在内的物价监测报表。

4.建立健全票据稽核制度。各类收费票据及有价票证应由财务科统一管理,医院财务科应设立票据稽核岗位,负责各种票据及有价票证的购买、保管、发放和核销等工作。要设立专门的登记簿进行票据的登记,登记内容包括票据的购买日期、领用票据本数及序号、领用人签字、核销日期及开具金额等。收费票据的实物库存数、作废数应与票据登记簿一致;收费票据的使用记录齐全,收费票据开具金额应与实收资金一致。手工开具的内部收款收据除出纳以外的其他科室与部门如需要领用,必须在月底进行清缴,再继续使用。机制收据按人清缴。不定时抽查门诊收入、住院收入是否与收入报表相符,如出现不符,检查人应查明原因并及时向财务科长汇报。严格按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保存收费票据存根,并且装订成册(应按序号装订成册,并在封面注明发票张数及号码、作废张数及发票号、作废金额、开具发票张数及金额),不准擅自销毁票据存根。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擅自印制、买卖、转让、转借票据,亦不得擅自扩大任何票据的使用,否则按照国家票据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5.医疗欠费的管理:病人医疗费用的担保应坚持“谁担保,谁负责”的原则。病人预交款不足时临床科室应提前及时催交。若因病情危重、急救或无主、无钱急诊病人等特殊情况必须由医务科主任或分管业务的副院长书面通知收费处。对历史形成的医疗欠费:若是个人担保形成的欠费,可以采取扣发当事人工资和奖金的办法收回;若是客观因素所形成的欠费,则采取以下办法催收:一是积极组织收费人员催收,二是督促有关经办人员及相关部门协助催收,努力减少医院损失。

(二)医院支出的管理

医院支出是医院在开展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业务及其他活动中发生的资金耗费和货币资金向实物的转化。应严格实行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努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材料消耗。

1.医院支出的管理原则:一是要严格执行国家财经制度、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不得办理违规违纪的支出,不得擅自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二是严格执行预算,量入为出,确保收支平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对各项支出实行分类管理。

2.加强支出监控:为了加强对经济活动的全程监督,堵塞经济交往中的漏洞,维护医院利益,防止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问题的产生,对重大经济活动行为实施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3.财务开支审批程序。医院财务必须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一切财务收支活动必须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严禁医院的各部门、各科室设立账外账、“小金库”。(1)集中财权,坚持一个基本账户。医院只在基本账户进行结算,以保证资金的集中管理。(2)分管领导要严格把好分管部门的经济支出关,切实保证“一支笔”审签的严谨性。(3)建立三道监控防线;建立相关经济业务发生的一线经手人岗位的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第一道监控防线;建立相关科室、相关岗位之间相互制约、分管领导把关的第二道监控防线;建立内部审计,全面实施监督、评价、反馈的第三道监控防线。由三层把关来保证财务开支的客观性、真实性。(4)实施经费开支四级签审。报账人员按医院财经制度的要求和报销标准填好报销凭证后所在科室领导进行一级审核,审核内容主要是所填报数据是否与实际相符,有无虚填等等;审核签字后,由分管院领导进行二级审签,审核内容主要是报销内容是否真实标准是否正确等;第三级是由财务科根据财务制度进行审核把关,审核的内容主要是金额计算是否有误,报销单据、付款方式是否合法等;最后由法人代表“一支笔”审批,主要是重点审核。审核的程序一般由下到上进行。如审核不严出现漏洞,将追究有关当事人和把关人员的经济责任。

三、实施院科两级成本核算

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对医疗费用的发生和成本形成所进行的会计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础环节,为成本分析和管理控制提供信息基础。

1.医院成本核算:借助于医院会计核算,以医院为核算单位实施核算,反映整个医院的经营状况,为医院决策人提供完整的经济信息。

2.科室成本核算:把医院内部划分成若干个核算单位,真实反映各核算单位的成本构成与成本效益,为医院各级领导与各核算单位成员提供成本控制的与成本差异分析资料。

四、国有资产的管理

(一)固定资产管理

由医院财务科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资产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固定资产更新、添置和大修计划并组织实施要严格资产的购置、入库、保管、出库、退库的审批手续。使用科室要合理使用固定资产,建立健全使用保管的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其效能。

(1)严格按照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三级账卡制,按固定资产分类设立三栏式一级明细账,用以核算固定资产收、发和其他变动情况,设立固定资产台账,用以记录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设立固定资产卡片,卡随设备走,便于财产清理,要求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2)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对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进行确认,并开具固定资产验收单,其中基建工程项目应根据财务结算说明确认基建项目入账价值。科室领用固定资产时开具出库单,科室之间调整设备应开具调拨单,并做相应的账务处理,对闲置资产过多等不合理等问题,及时汇报。(3)严格按照固定资产报损的有关规定,将待报废的固定资产向医院有关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批,批准后由财务科根据批复做相应账务处理。(4)严格按照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修购基金。对已过折旧年限但仍在使用的固定资产分科室进行登记,便于院领导随时掌握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为医院设备更新提供依据。(5)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存,对盘盈盘亏情况进行说明,要落实到具体的品种上,不得笼统地只计算总体盈亏情况。(6)每月应填报财产会计报表,要求固定资产账与财产会计报表以及财务总账相符。有特殊情况应在报表说明中体现。

(二)材料物资的管理

建立内部成本核算制度,节约消耗性医用物资。财务科设置各种材料物资的总账。药品明细账由药品会计设置登记;医疗试剂、设备、卫生材料、物资等各项明细账由材料会计设置登记,并分行政库、器械库、水暖库、被服库等库房进行管理,实行“三账一卡”制,每月进行对账,保证总账与明细账相符,账簿与原始凭证相符,账簿与实物资产相符。定期进行药品及材料物资盘存,对盘存结果,要分析盈亏原因,分清责任。

(三)货币资金管理

货币资金管理分为现金管理和银行存款管理。

1.现金的管理:现金包括出纳办理收付业务的现金、收缴的门诊和住院收入现金、门诊和住院收费处的收取的现金。凡医院的一切现金收付和保管业务,统一由医院内出纳、外出纳办理,非出纳人员不得经管现金。现金结算点为1 000元,1 000元以下可支付现金。由票据管理员对门诊、住院收费室的收费人员的现金收入和备用金进行不定期的抽查,由主办会计对出纳的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发现有挪用现象,按财经纪律进行经济处罚并调离收费岗位;现金收入不及时上交造成遗失被盗等损失,由收费人员自己负责。出纳应及时登记现金日记账,日清月结,保证账账、账实相符。

2.银行存款的管理:银行存款的管理包括银行账户的管理、支票汇票等银行票据的管理、银行对账。

(1)银行账户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立账户,据以办理有关存款、取款及转账结算等业务,遵守银行的有关制度,接受银行监督;银行账户不准出租、出借、套用或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严禁公款私存,未经单位领导批准,不得在开户银行以外的银行办理定期存款;对定期存款账、单要分别保管,定期检查核对,保证账账、账单相符,杜绝挪用现象发生。(2)支票汇票等银行票据的管理:银行票据由内出纳专人保管,严防丢失、被盗;按序签发,正确填写各项内容,不得签发空白支票、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作废支票应注明“作废”并作为填开正确支票的附件装订进会计凭证中;银行预留的财务印鉴由“财务专用章”、财务负责人和内出纳两人的方章组成,分别由财务负责人和内出纳保管。(3)银行对账:内出纳要根据收付凭证及时登记银行日记账,并与银行对账单进行经常性的核对,及时清理未达账款;“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报账会计编制,经内出纳核实并加盖财务专用章后送交银行。

总之,在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今天,加强财务管理,努力管好财、理好财,做到“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纪律,向管理要效益”,才能使医院发展有实力,市场竞争有能力。医院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云,余秉兼.总会计师手册[K].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

医用物资管理办法篇4

第一条为加强*市医药储备资金的管理,确保医药储备资金的安全和保值,按照《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医药储备管理办法》文件精神,根据财政性资金财政、财务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医药储备资金主要用于储备应对较大和一般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所需的医药物资。储备资金必须严格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承担*市医药储备任务并占用医药储备资金的单位,以及与医药储备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

第四条医药储备资金来源:

⑴政拨款(包括以前年度拨入的医药储备资金);

⑵药储备资金存款利息收入;

⑶社会捐款及其他来源。

第二章资金的使用与管理

第五条为了管好用好医药储备资金,有利于医药储备的调动,市级医药储备工作原则上委托符合《*市医药储备管理办法》(京药监办[*]98号)规定条件的市属国有医药控股企业(简称“承储单位”)承担。经联系小组研究,并报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可以由非国有企业承担部分储备任务。

第六条储备资金的拨付。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市医药储备工作联席小组确定的医药储备计划,结合医药储备资金结存情况,商市财政局同意后,向承储单位下达拨付医药储备资金的正式通知,并由市财政局按规定的程序下拨医药储备资金。

第七条储备资金的调整。因医药储备计划调整或其它因素影响,对承储单位的医药储备量进行调整时,承储单位占用的储备资金也要做相应调整,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调整后的储备计划,向储备单位书面下达资金调整通知,由市财政局增拨或调回医药储备资金。

第八条为确保医药储备资金有效使用,在没有发生较大和一般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时,轮转保值的产品库存量不得低于储备计划的70%,定期核销的储备品种按照储备计划足量储备。

第九条医药储备物资实行“承储单位轮转运行,使用单位有偿使用”的原则。医药储备物资按规定动用后,承储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销售价格与接收单位进行结算,及时收回货款,并迅速按储备计划补充储备药品。调出的药品物资不属于国家定价品种时,按市场价格确定结算价格,但市场价格低于储备商品的成本价格时,一般应按保本原则核定,确保医药储备资金完整保值。

第三章财务管理

第十条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要监督承储单位建立健全医药储备资金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报表,会同市财政局根据储备计划调整储备资金,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承储单位要指定专门财务人员负责储备资金的管理工作,企业要保持财务人员的相对稳定和连续性。

第十二条承储单位应对拨入的医药储备资金及储备的药品物资的品种、数量单独设帐,准确反映储备资金来源、使用和结存情况。

第十三条为保证储备药品物资质量,药品物资要轮转运行,轮转时要做好记录。遇突发事件调用医药储备时,要按照《*市医药储备管理办法》(京药监办[*]98号)规定的相关批准文件,调出药品要有详细的调出记录。

第十四条医药储备资金在承储单位内形成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相应增加医药储备资金,纳入储备计划,用于医药储备,不得挪作它用。

第十五条储备医药物资的轮换、调拨等收入计入承储单位的产品销售收入下设的“特种医药储备收入”科目,并按先进先出法结转销售成本。储备资金在承储单位发生的利息冲抵承储单位因承担储备任务发生的医药储备物资常规损耗。

承储单位因承担储备任务而发生的采购、运输、仓储、保管、轮换等费用,列入承储有关费用科目,由企业在当期损益中消化。其中专门用于解毒杀毒、反核生化恐怖袭击、紧急救治等的药品、疫苗、检测试剂、医疗物资,确因轮换困难,导致储备品种过期失效或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国家政策的重大调整引起的医药资金损失,储备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分品种、规格、数量、金额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并附有关证明材料,经审核后上报市财政局审查处理。

第十六条承储单位要建立健全储备资金财务报表制度,每半年将储备资金的增减变化和有关财务报表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度终了,由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汇总后报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备查。

第四章监督与检查

医用物资管理办法篇5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定点医疗机构),是指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定,取得定点资格,由市和区、县医疗保险事务经办机构确定,并签订协议,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和退休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

第三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本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具体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

市和区、县医疗保险事务经办机构在取得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范围内,根据参保人员的选择意向统筹确定定点医疗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签定医疗服务协议;审核、结算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区、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按照规定负责支付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

第四条 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应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并便于管理;兼顾专科与综合、中医与西医,注重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合理控制医疗服务成本。

第五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经市和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及经总后卫生部批准有资格对社会开放的、武装警察部队所属医疗机构,可以申请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为内部职工服务的医疗机构,可以申请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取得定点资格的,可以作为定点医疗机构供本单位参保人员选择。

第六条 定点医疗机构应符合以下条件和要求:

(一)符合本市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二)符合医疗机构评审标准。

(三)遵守国家及本市有关医疗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有药品、医用设备、医用材料、医疗统计、病案、财务管理等医疗服务管理制度;有符合本市医疗质量管理标准的常见病诊疗常规。

(四)严格执行国家及本市物价部门制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的价格政策、收费标准,经物价部门检查合格。、武装警察部队所属医疗机构还应取得《中国人民事业单位有偿服务许可证》和《中国人民事业单位有偿收费许可证》。

(五)严格执行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规定,建立了与基本医疗保险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有根据业务量配备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医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成立由主管院长(主任)负责的医疗保险内部管理部门;有满足医疗保险需要的计算机等办公设备。

第七条 愿意承担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医疗机构,向所在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及复印件。、武装警察部队所属医疗机构提供《中国人民事业单位有偿服务许可证》和《中国人民事业单位有偿收费许可证》。

(二)医疗机构评审合格证书及复印件。

(三)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检查合格的证明材料。

(四)市物价管理部门单独批准的医疗机构收费价格证明材料(列入市物价局、市卫生局现行的《北京市统一医疗服务收费标准》的除外)。

(五)本单位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内部管理制度目录和常见病诊疗常规目录。

(六)上年度业务收支和门诊、住院诊疗服务量(包括门诊诊疗人次、平均每一诊疗人次医疗费、住院人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医疗费、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等)、单病种等有关资料,以及可承担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 能力。

(七)单价收费在200元以上的大型医疗仪器设备清单。

(八)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有关材料。

医疗机构注册地以外的分支机构应单独提出申请。

第八条 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收到医疗机构的申请后,对材料齐全的,在3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并书面征求区、县卫生、财政部门的意见,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第九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收到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报送的审核意见和医疗机构申请材料后,3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同时书面征求市卫生、财政部门的意见,并作出决定。如有特殊情况,可顺延30个工作日。

第十条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核发《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并向社会公布,供参保人员选择。

《资格证书》实行年检制度,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重新办理资格认定手续。

对已确定为定点医疗机构后转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其原定点资格继续有效。

第十一条 定点医疗机构合并,以及名称、地址、所有制性质、法定代表人、医疗服务能力、医院等级等发生变化,或转变为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应当自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之日起十五日内,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变更书》到所在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二条 市和区、县医疗保险事务经办机构在取得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范围内,根据参保人员的意愿统筹确定定点医疗机构,并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

第十三条 市和区、县医疗保险事务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的医疗服务协议包括服务人群、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医疗费用支付标准以及医疗费用审核与控制等内容。协议有效期为一年。任何一方违反协议,另一方均有权解除协议,但须提前3个月通知对方和参保人员,并报市和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第十四条 定点医疗机构要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的宣传工作,配合基本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共同做好各项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 定点医疗机构要执行基本医疗保险各项规定,使用基本医疗保险专用处方、出院结算单和票据;执行基本医疗保险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对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单独建账,及时、准确提供参保人员医疗费用的有关资料和统计报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监测网;严格执行本市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第十六条 市和区、县医疗保险事务经办机构应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和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的协议,按时足额与定点医疗机构结算医疗费用。

第十七条 市和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卫生、物价、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服务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责令其限期改正,或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对违反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由市和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

医用物资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根据医院固定资产的自然属性,结合其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共分为五大类:房屋和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图书及其他固定资产。医疗业务活动的特殊性使得医院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品种名称复杂、用途多样、其价值在医院总资产价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般要占医院总资产的60%~70%,其中专业设备占固定资产的50%左右。固定资产是开展医疗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其安全性、完整性、真实性对医院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影响极大,医疗收入中的60%来源于专业设备的使用,也是医院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保证。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维护医院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流动性及使用率、节约医院的资金、促进卫生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寻求解决的办法。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造成账账、账卡、账实不符

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职责、权限不明确;相互之间沟通不够,缺乏制约,存在相互扯皮现象;分级管理方面出现脱节问题,造成固定资产账账、账实、账卡不符。如部分医院只在财务部门设立总账,未设财产会计、无实物明细账,有些即使有明细账,也常因管理不严,未能及时与总分类账对账,从而使总分类账与明细账不符;管理人员更换时,不能完整交接账簿,甚至不交接账簿,造成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不符;在设备购置时,无专人验收且技术资料不能及时归档;资产管理人与使用人分属不同科室,盘点发现账实不符现象,因分工不明确,不能及时协调解决,盘点过后就元人过问此事;有的医院大楼已投入使用多年,但仍未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和结算手续,财务无法入账,造成资产盘盈;资产使用后,因管理不善,卡片丢失,不及时补办,造成账卡不符;使用科室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科室间出借或转移手续不完备,固定资产增减变动不及时办理登记手续,负责人变动或调动时不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以上这些情况都将导致资产实物脱离账、卡的监督,资产损坏或丢失时无人问津,从而造成资产流失。

(二)资产购置时没有充分论证,致使资产使用率低下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医院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都在不断地扩大基本建设规模和添置、更新仪器设备,但往往只注重设备的先进性,对其实用性、重复性关注不够,在缺乏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相互攀比、盲目购置,使高投入无回报或高投入低回报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医院在没有充分了解大型和贵重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的必要条件,甚至是在培训人员还难以达到操作技术规范的要求时,就购入仪器,结果造成仪器设备闲置,利用率不高,随着技术损耗和自然损耗,很快被淘汰报废,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三)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直以来医院各科室申请购人的资产、设备基本上终身在该科室使用,直至报废或丢失为止。很少有人关心使用科室是否还在使甩该项资产,或是已闲置不用、根本无须再用,导致医院内某些资产、设备在部分科室闲置,而同样的资产、设备却又被另外的科室申请购置,浪费现象严重。由于已购置的资产、设备缺乏流动性,导致医院的部分资产、设备利用率低下。

(四)固定资产财务处理不规范

如有的医院按房改政策出售给职工的住宅并未根据房改结果相应调减账面价值;有的旧建筑,由于拆除或重建,原房产的账面价值已不存在,但财务账面上未作相应调整,导致虚增医院的资产;按财务制度的规定购入的固定资产应按购入价格、包装费用、运输、装卸费用、安装调试费用和进口设备的进口税金等计价,但许多医院购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不完全,往往不计入运输、装卸、安装等费用,只按发票价入账;按财务制度的规定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应按固定资产原价加改、扩建的支出,减改、扩建过程中发生固定资产被拆除、更换部分的价值及变价收入后重新对固定资产定价,但许多单位简化手续将其作为维修费用直接列支。

(五)管理混乱

捐赠、上级拨入、外单位赠送、购医疗设备时配备或赠送的设备,入库不及时、人为不入库、入库时验收人员不到场,造成部分设备被遗漏验收入库,管理混乱。用政府或财政部门拨入的科研经费购入的固定资产难以全部入库,往往科研课题完成,课题组解散,部分资产如照相机、摄像机、扫描仪、手提电脑等变为私有财产,使单位和国有资产流失。

(六)资产处置随意、报废把关不严,导致资产流失

有的医院在固定资产调拨时只由双方约定,不经任何法律手续,资产随意转移,容易导致资产权属不清,责任不明;有的医院资产出售时不审批、不评估、不公开;有的医院因设备的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不注重日常维护,在使用的过程中,对其性能和操作规程掌握和使用不当导致设备不同程度的损坏,尚达不到报废程度就人为地报废;有些资产入账、卡不全,或被保管人拿出单位,用于个人目的,随意申请报废。报废后对资产的处理没有明确规定,由单位自行处理,如把关不严,极易造成资产流失。

二、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项措施

(一)医院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固定资产业务岗位责任制

要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不能由同一部门或同一人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以防范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差错和舞弊,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同时医院应配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并加强对其后续的教育培训工作;对不能胜任工作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充实,始终保持一支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只有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建设,提高职业道德、业务管理水平,明确岗位职责,才能充分发挥他们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二)建立固定资产授权批准制度

各医院应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审批人的权限和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未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不准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审批人应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在职责范围内根据审批人的意见办理固定资产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业务,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三)建立固定资产招标采购管理制度

为保护医院的利益,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医院应成立专门的招标采购领导机构,实行集体讨论决策制度,严禁一人单独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意见,规范医院招标采购活动,确保采购活动有序进行。在新增大型、高精仪器设备和改扩建维修项目前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和成本效益分析,必要时还应聘请专家进行论证,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报请政府部门审批及进行公开招标购置。

(四)建立固定资产验收管理制度

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应当参与固定资产的验收工作。医院要区别固定资产的不同取得方式,对外购、自行建造、接受捐赠、上级拨入、随购买的仪器设备配备或赠送等方式获得的固定资产进行验收,并与购货合同、发货单、捐赠方提供的有关凭据、资料进行核对,办理验收手续,并及时登记人固定资产账薄。

(五)建立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控制制度

1.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的职责权限,确保固定资产管理权责明晰、责任到人。建立财务部门、财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三账一卡”制度,做到财务部门有账、财产管理部门有账有卡、使用部门有卡有物,使其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2.加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及时掌握其价值变动的情况,确保固定资产增、减依据充分、计量准确,账务处理正确。

3.建立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制度,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行,控制维修保养费用,提高使用效率。医院管理部门应对资产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配备专人负责定期维修、保养,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降低固定资产故障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

4.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医院应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在清查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协同财产管理人员到现场逐项清点,检查“固定资产卡片”与实物核对是否一致。对账外资产要及时查明来源,补办手续;对盘亏和毁损的资产,必须认真分析,查明原因,经审批后按规定处理;对科室间调入、调出未办理手续的要及时补办手续;对被盗、人为破坏的资产,及时报告有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在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除盘点资产的数量外,还要检查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情况,检查有无长期闲置、不适用、多余的设备、资产,有无因使用不当、维修保管不妥而损坏的设备、资产。对损坏的设备应及时修复,投入使用。对闲置、多余的设备应及时调出,拨给有需要的科室,盘活现有的资产和设备,做到物尽其用,减少医院的资金占用,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

医用物资管理办法篇7

[关键词]后勤服务;改革

为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和推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降低后勤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医疗保健中心总体发展要求的新型后勤服务体系,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成立了管理和服务分离,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

医院的各项改革措施都与后勤工作有关,医院的分类管理与医院资产评估、财务核算有关,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也与后勤管理有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更是与后勤部门关系密切,医院人事制度改革首当其冲的是医院的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完善财政补偿政策、财税政策等也属于后勤管理的范畴,因此,该院在后勤部门第一阶段社会化改革的基础上,对后勤部门重新进行组合,按照合同推进、分步实施、整体分离的指导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达到精简机构、加强管理、强化服务、创新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规范运行的目的。

1在管理体制上

1.1成立了后勤服务部,后勤服务部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竞聘上岗,医院将物业的配套设施管理、维修保养、保洁服务、物资供应、绿化经营、托儿所、洗涤中心、物资配送等后勤服务项目交给后勤服务部经营。后勤服务部设独立账户,按企业模式经营运作。

1.2医院成立后勤服务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分管院长分别担任主任、副主任,由总务处、招标办、纪委、医务科、护理部、门诊办、经营办、财务科、审计科等科室负责人组成,对服务部提供的服务、商品质量、价格等进行全面监督和考核。

1.3明确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医院将原用于后勤服务的固定资产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明确医院后勤部享有国有资产的使用权,明确后勤资产保值责任,在服务部运作前期,医院将一些必要设备以零租赁价租赁给后勤服务部使用。

1.4后勤服务部经院长授权后有内部人事管理权、分配权、资产使用权。服务部实行单独核算、自收自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规模经营以达到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益的目的,使医院满意、职工满意、社会满意。

1.5后勤服务部职工工资制度按企业模式进行改革,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属医院事业编制,由服务部托管的后勤人员实行老办法档案工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仍与在职职工同等对待,并按有关政策与医院在编职工同步进行档案工资的调整,到退休年龄后由医院按在编职工的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计发退休金。新进人员实行新办法,劳动报酬、养老、医疗保险等按企业有关规定实施。公司与职工建立规范的劳动聘用关系,职工竞聘上岗,以岗定责,以责定薪。

1.6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服务部各项工作需要招收季节工、合同工等工作人员时,服务部有权聘任,其待遇由服务部酌定,医院不予承担。

2在机构设置上

后勤服务部下设办公室等部门,各部门实行主任领导下的部门经理负责制,部门经理由服务部主任聘任,并签订目标责任合同书。

3后勤服务部的中心职能

3.1全面负责后勤服务部的业务经营与管理工作,立足医院,面向社会,为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行政、职工及住院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

3.2对仓库物资、固定资产采购供应工作仍按照医院招标采购办法执行。经医院有关领导审批后,后勤服务部将采购项目报到招标办公室,由招标办、审计科、纪委、财务科、使用科室、后勤服务部参加招标;零星物品经招标办由后勤服务部实行双人采购制,既保证了物品的质量,又理顺了关系。

3.3负责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医院固定资产统筹、调度、合理使用等,定期进行盘点、清查,保证医院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并严格执行资产处置和报废制度。

3.4负责承担医院工程改造及维修工作,不断提高信誉、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并同时做好各类设施的保养工作,确保医院医疗秩序正常。

3.5立足于医院服务,面向社会,积极拓展市场,对外经营创收,根据各中心特点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社会化经营,逐步形成自我发展、收支平衡的良好状况。

3.6负责建立和实行与市场化模式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和劳动分配制度,定岗定责,竞争上岗,岗位实行绩效管理。

3.7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规范作业流程,实行岗位描述,定期考核,加强质量与安全教育。

3.8按医院要求,负责所管辖各中心任务的制定及考核,实行签订分类经营协议,并根据协议对职工进行奖惩,调整分工,确保医院绿化、美化,机械运行符合医院要求。

3.9负责后勤服务部所有财务收支的管理,制定后勤服务部财务收支规定。

3.10参与后勤服务项目和生产产品的价格核算,其价格保持适度利润,保证后勤服务部可持续发展。

4经营核算

4.1服务及产品价格

4.1.1后勤服务部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及半产品的价格,由医院经济管理办公室会同有关职能业务科室制定,后勤服务部参与,对内服务主要考虑成本和适度利润,对外服务要加上税费和管理成本。医院积极鼓励后勤服务部对外服务。

4.1.2后勤服务部所提供的服务的价格在医院招标办公室统。一谈判价格的基础上,另加适度利润后确定。后勤服务部的开支主要含后勤服务部管理费用、人员经费、仓储费用和正常消耗等。

4.2收支核算

4.2.1后勤服务部收入是指各班组向医院提供有偿服务所取:得的签字(科室负责人)收入,并根据经营管理办公室审核列支后,医院财务科每日据实核算划拨。

4.2.2后勤服务部支出是指所有职工的工资、管理费用和运行成本,按医院和后勤服务部财务管理规定,据实列支。4.2.3后勤服务部利润是指所有收入减去所有支出后的结余。

医用物资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医院财务管理问题

对于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医院财务管理出现的问题和医院根据自身特点和工作重心应如何做好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问题:

1.1不讲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长期以来从上到下各级部门都片面地强调医院是社会主义福利事业部门,不讲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讲经济核算和效果,这样自然形成医院在经济关系上,是用大包大揽的方法来管理,造成医院经济效益越来越差。

1.2医院财务管理意识差多年来,考核医院工作的好坏,只强调门诊量和就诊率,不强调医院的经济效果,忽视了医院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在配备财会人员上,不讲究业务知识,有点文化就行,使得卫生系统财会队伍的素质、会计的科学理论知识和具体业务水平远远跟不上医学管理发展的需要。而有一定会计基础知识的财会人员,加入决策管理,往往又被“财权在谁手里”的问题引起争议。时至今日,不能不说这是我们卫生经济管理中的一个莫大损失。

1.3药房没有贯彻商品流通的原则医院作为修理“人”的工厂,除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外,还要有大量的药品,材料,及各种消耗物资,这些都占用着大量的资金,在资金运动的循环过程中,几乎每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价。然而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医院是福利事业部门,价值规律不起作用,所以放弃了经营管理和核算,应当收的反而没有了。药品、材料大量的流失浪费,更不要谈设备的折旧、更新和人员工资,这种状况习以为常。

1.4没有建成切实有效的“经济责任制”医疗卫生部门从管理上讲,没有“经济责任制”,医院财务监督不健全。由于医院没有分级管理的“经济责任制”,更没有一个“经济立法”,各级领导对医院的经济损失,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因而在医院经济管理上,管和不管一个样,因而经济犯罪案件时有发生。

1.5不重视医院资产投资前的财务论证决策现在医院医疗设备投资采购一般由领导或使用部门提出。投资决策过程中出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大多由使用设备的业务部门完成,很少有财务部门的参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经济效益的分析缺乏专业性,可信度低,导致盲目投资,造成资金浪费。

1.6医院内部控制薄弱、内部审计没有制度有相当一部分医院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解,治理结构先天不足,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使医院内部控制薄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2针对目前医院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中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2.1搞好医院经济管理的首要因素,是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更新医院财务管理观念的关键,是院领导和财务人员要有资金成本观念、效益观念、投入产出观念;要有新观念和革新精神。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卫生财务人员队伍,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注重知识更新的自觉性。

2.2实行分级核算办法

分级核算就是在财务上建立一套以块块为主的医院经营全过程的会计分级实体核算体制,将各个环节中的经济活动和效果全部分类或分项纳入核算中,通过核算,对具体专业科室进行比较细致深入地比较分析,从而研究其经济活动的规律,把各个领域中权、责、利结合起来,把经济指标和效果落实到各科室领域中去以提高财务会计对经营过程内部控制的职能作用。

2.3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和监督

建立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使医院的各种经济行为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实现规范化管理、加强医院经济核算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医院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

2.4合理编制预算,加强医院投资管理

医院进行财务管理,要引入全面预算的管理方法,做到长计划短安排,要推行定额管理,指标控制、内部核算,避免无计划使用资金。

财务人员要履行监督、检查医院投资经济活动的职责,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建立医院大型项目、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和审批程序,切实保障医院各项投资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2.5拓展筹资渠道

合理筹措医院建设发展资金已成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卫生改革与医院外部环境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下,医院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筹资渠道,结合本身实际情况多形式、多渠道去筹措资金,解决医院资金短缺的问题。

2.6增收节支,管好用好资产

[1]医院的财务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按照国家核定的收费项目和医疗服务收费价格,积极组织收入,做到不多收、不漏收。同时,要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努力节约支出、降低成本。

[2]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医院要重新考虑库存物资、药品材料的储备数量,运用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合理储备定额,以降低资金成本。医院要将固定资产资产管理作为组织部门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单位“一把手”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

2.7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完善内控制度

[1]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医院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医院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渠道宣传有关的政策规章,宣传内控制度在规范医院经营行为、促进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争取各级领导和职工对内控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2]贯彻相互牵制原则和协调配合原则医院在办理经济业务活动要贯彻这一原则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完成医院经营任务。

[3]加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建立科学、严密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的基础。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抓好关键人②把握关键部位③管好关键物件④内部控制关键工作岗。

医用物资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 医院后勤仓库人员;二大方面;管理

仓库作为存放物品的场所,它不仅是用来摆放各种物品而且还具有对商品、货物、物资进行收进、整理、储存、保管和分发等各种功能[1]。不恰当的医院后勤仓库管理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损失 , 给医院临床工作带来巨大影响,本着“保证物品供给,服务于临床第一线”的宗旨,为便于医院后勤仓库管理,提高工作效益,确保采购物品的质量、更好完成采购、仓库保管、出入库记账等一条龙服务,对满足临床第一线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着重采取了以下2 大方面,旨在提高加强医院后勤仓库管理的认识,做好后勤仓库服务工作。

1 健全制度,创新后勤工作服务理念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学习使科室人员明确制度、行为及工作职责,使遵守制度逐渐成为自觉行为,工作由他律变为自律[2]。强化制度管理意识,在工作中要树立“有作才有为,有为才有位”的服务理念和“节俭治库”方针,加强学习,明确服务方向,激发主人翁责任感[3],,主动为临床一线服务,提高人员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素质。

2 执行程序,提高后勤仓库管理专业水平

2.1 日常工作管理

2.1.1 严格按医院后勤仓库管理规程进行日常操作,仓管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各类物品的性质、用途分明别类建立相应合理的明细账簿、卡片和台账。

2.1.2 必须严格执行日常核查工作。后勤仓库保管员必须对各类库存物品定期进行检查盘点,并做到账、物、卡三者一致;对当日发生的工作业务必须及时逐笔录入,做到日清日结,确保物品进出及结存数据的正确无误。如有变动及时向总务科主任反映,以便及时调整。

2.1.3 根椐仓库库存情况合理做计划来确定采购数量,并严格控制各类物品的库存量,逐步实行零库存。

2.2 入库工作管理

2.2.1 物品进仓时,仓库管理员必须凭送货单办理入库手续;杜绝只见发票不见实物或边办理入库边办理出库的现象。

2.2.2 入库时,仓库管理员必须查点物品的数量、规格等项目,如发现物资数量、质量、单据等不齐全时,不得办理入库手续(除应急特殊情况外,先给物品后补办相关手续)。

2.2.3 收物单的填开必须正确完整,供应单位名称应填写全称并与发票单位一致。收料单上必须有保管员及经手人签字,并且字迹清楚。每批物品入库合计金额必须与发票上的金额一致。

2.2.4 对于在物品验收过程中发现问题,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进行妥善处理,确保物品供应。

2.3 出库工作管理

2.3.1 严格执行物品发出的“先进先出”原则。根据制定的工作计划,物品出库时必须办理出库手续,避免浪费,限额发放或收回再用。如我院各种会议与培训学习和工作调研会较多,采取方法:领用纸巾、矿泉水和购置水果,会议结束后,由会议召集的科室工作人员负责收回,统计数目交给仓库管理员办理入库手续再用。据2010 年统计节省了约3000 元。

2.3.2 领物人员必须持有主管领导鉴字的领物单,方可领取。领料员和仓库保管员应核对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状况,核对正确后方可发放物品;仓管员应开具领物单,经领物人签字,登记入卡、入帐。

2.4 其他工作管理

2.4.1 严格执行月结制度,以保物品核算的正确性。

2.4.2 库存物品清查盘点中发现问题和差错,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发现物品失少或质量上的问题(如损坏等),应及时用书面的形式向总务科主任汇报。

2.4.3 合理化布局、提高库容积率。充分利用空间,以适应各类物品的贮存,便于进、出库,节省人力、物力而提高工作效率。

2.4.4 加强安全意识,必须做好防火、防损、防水、防盗工作。

由此可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做好该管理方法,应强调以下两点:一是完善“物品管理对保管的素质要求认真贯彻仓库保管建章立制,强化管理[4]”的目标,要爱护国家财产,热爱本职工作树立高度责任感同时严格执行“仓库管理工作条例”管理方法;二是树立“医院物资市场化管理,是现代医院制度的必然要求[3]”运作意识,转变经营理念,采用多渠道、多手段,达到既节约成本,又突出专业服务的目的,既保证医院的正常运作,又可以减少资金、人员、场地的占用;同时更能减少物资积压,杜绝物资的浪费,大大提高物资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黄钺.医疗设备仓库管理[j].医疗装备,2008,21(8):34-35.

[2] 张颖.增强管理学培训提高护理管理能力[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4):57.

[3] 赵成胜.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思路与方法[j].现代医院,2007,(2).

医用物资管理办法篇10

一、围绕总体目标,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

围绕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三年重点任务的总体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济发〔20〕16号)精神,按照市政府与我区签订的《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任务责任书》的具体要求,突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确保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新的运行机制基本建立;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提供,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力争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便民惠民措施普遍得到推广,为下一步深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二、明确责任分工,切实做好各项主要工作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中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70%、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8.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多渠道筹集资金,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逐步将省管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纳入属地职工医保统筹范围。促进失业人员参保,将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失业人员纳入职工医保。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落实灵活就业人员、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等人员选择性参保政策。(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财政局负责)

(2)进一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面,参合率继续稳定在95%以上。(区卫生局负责)

2、全面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增强保障能力。

(1)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其中区财政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分别不低于每人每年82元、70.36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新农合个人缴费提高到50元以上。(区财政局、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2)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门诊统筹,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医保目录内药品和收取的一般诊疗费按规定纳入支付范围;积极探索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负责)

(3)明显提高保障水平,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提高待遇水平重点向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参保(参合)人员倾斜,引导参保(参合)人员到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确保所有统筹地区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于5万元。(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负责)

(4)积极开展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在总结评估基础上扩大试点病种和地区范围。研究制定从医保、救助等方面对艾滋病病人机会性感染治疗给予必要支持的政策措施。(区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财政局负责)

(5)全面提高医疗救助水平,资助困难人群参保,将资助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开展门诊救助,逐步降低、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探索开展重特大疾病救助试点,鼓励社会力量向医疗救助机构慈善捐赠,拓宽筹资渠道。(区民政局、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3、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水平,方便群众就医结算。

(1)继续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基本实现参保人员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或结报,下同)。加强异地就医结算能力建设,开展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探索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即时结算。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实现即时结报。做好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进一步完善缴费年限和待遇水平相挂钩的办法,鼓励居民连续参保缴费。(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财政局负责)

(2)加强医疗保障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建立基金运行分析和风险预警制度,控制基金结余,提高使用效率。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基金当期收不抵支的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基金平稳运行。(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财政局负责)

(3)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药费用的制约作用。对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在医保支付比例上给予倾斜。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大力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局、物价局负责)

(4)加强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监管。强化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动态管理,建立完善医疗保险诚信等级评价制度,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分级管理,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的服务行为。研究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依法加大对欺诈骗保行为的处罚力度。(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负责)

(5)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城乡统筹,稳步推进经办管理资源整合。做好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政策和管理的衔接,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参保。做好基本医疗保险与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积极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负责)

(6)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负责)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全面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鲁政办发〔〕7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62号文件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鲁政办发〔2011〕12号),按照全覆盖、建机制的要求,建立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现新旧机制平稳转换。

1、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实现基层全覆盖。

(1)巩固已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成果,落实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区卫生局、发改委、物价局负责)

(2)同步落实基本药物医保支付政策,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两镇卫生院新农合基本药物住院报销比例不低于85%,进一步提高医保乙类药品中的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支付水平。(区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2、建立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重塑基层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1)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包括省增补品种)全部通过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确保基本药物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区卫生局、物价局负责)

(2)在首次支付基本药物货款前,向省药品集中采购服务中心预付一次性基本药物周转资金,周转资金按当年基本药物采购额的10%确定。(区卫生局负责)

(3)完善基本药物货款收缴及支付制度。设立专用账户专项用于基本药物货款结算,并按规定时间将基本药物货款足额汇缴至省药品集中采购服务中心专用账户。(区卫生局负责)

(4)制定完善基本药物基层配备使用政策,确保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进一步推行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区卫生局负责)

(5)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运行监测机制,加强督导调研。(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卫生局负责)

3、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1)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和医保支付政策,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合理制定调整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并在不增加群众现有个人负担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医保支付比例。(区物价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负责)

(2)完善编制管理。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式,以区为单位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区编办、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负责)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建立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政策规定,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竞聘上岗和公开招聘工作的指导,完成基层医务人员竞聘上岗,实行合同管理。对未聘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妥善安置,确保社会稳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进人员,按照政策规定一律实行公开招聘。积极探索实行院长聘任制和任期制。(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负责)

(4)在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人事制度等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等管理方式。(区财政局、卫生局负责)

(5)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综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和医务人员收入水平挂钩。(区卫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6)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全面落实绩效工资,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负责)

(7)逐步将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进行合理补偿。落实对村医的补助和扶持政策。(区卫生局、财政局负责)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继续做好中央投资卫生项目建设工作,全面完成省规划村卫生室建设任务,每个街道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服务覆盖每个行政村。(区发改委、卫生局负责)

(2)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绩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医保信息系统有效衔接,提高基层规范化服务水平。(区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2、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适宜人才。

(1)开展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完善和落实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的政策,努力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不足的问题。(区发改委、卫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2)根据国家下达的任务,安排1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加大镇卫生院执业医师招聘力度。分别为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7人次和38人次;继续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培训。(区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负责)

3、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1)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巡回医疗。积极建立全科医生团队,推进家庭签约医生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等适宜技术和服务。(区卫生局负责)

(2)大力推行院长(主任)负责制,落实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效率。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运用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处方集,规范基层用药和医疗行为,控制基层门诊输液和抗生素、激素使用。(区卫生局负责)

(3)明显提高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区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全面开展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健康素质。

(1)拓展和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扩大服务人群,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区卫生局、财政局负责)

(2)完善并严格执行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操作规范和考核办法,提高服务水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左右。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做好农民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体格检查。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分别提高到21883人、5166人以上。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范围。(区卫生局、财政局负责)

(3)开设网络健康宣传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健康知识。进一步完善基层健康宣传网络。积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区卫生局负责)

2、完成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预防为主方针。

(1)全面完成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任务。(区卫生局负责)

(2)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工作。(区卫生局负责)

(3)为2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区卫生局负责)

(4)继续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区卫生局负责)

3、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可及性。

(1)启动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按照国家下达的投资计划,实施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区发改委、卫生局负责)

(2)落实全省急救中心(站、点)设置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120”急救网络建设。(区发改委、卫生局、财政局负责)

(3)落实传染病医院、鼠防机构、血防机构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政策。(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局、财政局负责)

(五)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1、鼓励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级甲等及其以上医疗机构合作的激励机制,引导有资历的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加强二级甲等及其以上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探索建立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服务模式。组建医疗小分队,为城郊地区提供巡回医疗服务。(区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2、以病人为中心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方便群众就医。

(1)在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开展规范服务、院务公开、绩效考核、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志愿者服务、出院病人随访、临床路径实施、新农合病人优惠治疗、远程医疗会诊等10项惠民便民措施。(区卫生局负责)

(2)制定并落实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对医疗、用药行为全过程跟踪监管,鼓励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完善医用设备和医用耗材管理、采购和价格等政策,政府投资购置的公立医院大型设备按扣除折旧后的成本制定检查价格,降低检查费用;逐步推开植(介)入类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加大对开“大处方”行为的查处力度。合理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开展按病种等收费方式改革试点。探索开展基本医疗保障费用直接结算工作,明显降低参保病人预交金额,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向医院拨付一定数额的周转金,并及时足额结算医疗保障费用。(区卫生局、物价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3)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继续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试点。推行电子病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行为管理。(区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改委、财政局负责)

(4)加强和完善医疗服务监督机制。发挥卫生行政部门全行业监管职能,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质量的监管。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坚决治理商业贿赂,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健全多方参与的社会监督机制。(区卫生局、监察局负责)

3、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1)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积极开展执业医师多点执业试点。鼓励卫生技术人才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保障医疗卫生人员合理待遇。(区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负责)

(2)保障医疗卫生人员合理待遇,建立和推行改善执业环境的长效机制。根据医院的功能定位、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等因素,合理确定医务人员编制,研究解决护士不足和支援农村、基层人员编制问题。(区卫生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4、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1)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新增或调整医疗卫生资源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社会资本。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区卫生局、发改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2)制定和完善实施细则和配套文件,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普通医疗机构,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高端医疗机构,控制公立医院开展特需服务的比例。(区卫生局、发改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物价局负责)

三、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2011年度医改工作的实施时间为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强化督促检查,将医改实施情况纳入政绩考核,确保如期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医改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具体负责、亲自抓,2011年5月底前要完成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和工作部署。要建立包干负责制,按“一人一院(中心)”的要求派出干部包干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二)强化财力保障。根据2011年医改任务,将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建立政府投入长效机制,落实3年新增投入计划的承诺。重点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综合改革顺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要按确定的任务和进度尽早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政府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将医改任务完成情况(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情况)和绩效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安排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