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3:39:07

医用范文篇1

中国古人很早认识、研究、药用和信仰灵芝,并视为仙草和祥瑞之物。我国大量的古籍、史料记载了灵芝,并反映在医药学、民间文学、宗教信仰、建筑艺术、古典哲学、生物分类及栽培等各个方面,然而在人类发展史上所占的地位和产生的影响,却远远不及灵芝[1]。《神农本草经》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其中详细记载了“六芝”即青芝、赤芝、黄芝、黑芝、紫芝。后来的《唐新修本草》(659年)被认为是我国古代记录“六芝”类真菌重要的药典。

2灵芝的成分

2.1三萜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包括灵芝酸、灵芝孢子酸、赤芝孢子内酯等四环、五环三萜,属于高度氧化的甾烷衍生物[1]。在迄今所发现的103种三萜类化合物,大部分具有生理活性,其中包括直接毒杀肿瘤细胞和间接抑制肿瘤生长。

2.2多糖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一度被认为是灵芝中的主要功效成分,并已证明了其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和抗衰老等生理活性[1]。现已探明了灵芝多糖包括葡聚糖、肽多糖、杂多糖等几类共100种。

2.3核苷类化合物核苷类化合物也是灵芝孢子中生理活性较活跃的成分之一,其中腺嘌呤核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凝聚反应的作用,对延缓或消除恶性肿瘤晚期容易发生的部分致死血液并发症有作用。

2.4酶类灵芝孢子中蛋白质含量为7.2%~7.9%,其中包括多种酶类。部分酶类对消除或减轻病人在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保护骨髓和正常细胞不受伤害有较明显作用。

2.5氨基酸多肽类现已测定灵芝孢子中的氨基酸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赖氨酸、鸟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并发现有含硫氨基酸,其结构经X-衍射分析确定为硫组氨酸甲基内铵盐。

2.6微量元素与有机锗灵芝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包括锰、镁、钙、铜、硒、锶、钡、锌、铁、锗、磷、硼、铬、镍、矾、钛等,其中有机锗含量是人参的十几倍。某些疾病会导致病变部位电位下降,如肿瘤部位即比正常部位电位低,有机锗可从这些部位夺取电子,从而升高其电位,恶化病变细胞组织生存环境,促使其迅速衰老、死亡,并影响其分裂繁殖。

3灵芝的作用

3.1抗肿瘤作用自身免疫功能的低下或失调,是肿瘤之所以会发生并扩展的重要原因。灵芝是最佳的免疫功能调节和激活剂,它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灵芝可以通过促进白细胞介素-2的生成,通过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通过提升人体的造血功能尤其是白细胞的指标水平,以及通过其中某些有效成分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成为抗肿瘤、防癌以及癌症辅助治疗的优选药物。

3.2保肝解毒作用灵芝对多种理化及生物因素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无论在肝脏损害发生前还是发生后,服用灵芝都可保护肝脏,减轻肝损伤。灵芝能促进肝脏对药物、毒物的代谢,所以,灵芝可用于治疗慢性中毒、各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障碍。

3.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均表明,灵芝可有效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强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给,因此,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的治疗和预防。对高血脂病患者,灵芝可明显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于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形成者,则有降低动脉壁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防止进一步损伤的作用。并可改善局部微循环,阻止血小板聚集。这些功效对于多种类型的中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3.4抗神经衰弱作用汉方中,灵芝就已用于神经衰弱症与失眠,故它对中枢起到良好的作用。提取物能激发运动性抑制,使运动性降低,使协调运动失调、呈现用量依赖性镇痛效果,对环己巴比妥睡眠作用能缩短睡眠时间,能延长中枢兴奋药咖啡因致痉挛及死亡的时间,这些结果表明,灵芝对中枢呈抑制性作用。祖国医药所载灵芝能:“安神”、“增智慧”、“不忘”。

3.5治疗高血压灵芝可使麻醉兔的血压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5%和25%,亦可使神经活动受到抑制,抑制率分别为20%和40%。

3.6治疗糖尿病灵芝降血糖的成分为GanoderanB及降血糖之原理是由于促进组织对糖的利用。服用灵芝后可取代胰岛素抑制脂肪酸的释出,可改善血糖、尿糖等症状。血糖由173mg/dl降至116mg/dl,胆固醇由233mg/dl降至179mg/dl,β-蛋白由580mg/dl降至465mg/dl。灵芝中的水溶性多糖,可减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程度。

3.7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作用灵芝有显著的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对于缓解此种疾病的咳痰、喘的症状及防止喘息发作有显著效果。其免疫促进作用,又可有效防止反复的感冒,从而减少此病的复发。

医用范文篇2

1目的

为了保证医用电子加速器剂量性能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保证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利益和健康,依据国家有关医用电子加速器检定规程,对医院在用加速器定期进行检测,有利于维护和掌握加速器的机器性能,确保加速器的工作性能的稳定性,更好更安全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2方法

所用标准器为德国PTW-UNIDOS剂量仪,配置0.6cc的剂量电离室;配备射线束分析仪、二维水箱、0.15cc电离室和监督半导体探测器组成检测装置,对我院刚安装的江苏海明产HM-J-16-I型加速器的各工作性能的技术参数进行检测。

2.1位置摆放加速器检测过程中我们发现,电离室位置的摆放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是最关键的第一步工作。摆位前,先让放疗科室的物理师校正激光定位线,将水箱放到治疗床上,在水箱内缓缓加水至水箱内的下水位线(距箱底20mm处的红色水平线),用水平仪调整水箱水平,然后向水箱内加水至满水位线,提升水箱高度,使水平激光线与水平面重合,再用水平仪验证水箱是否水平;打开光距尺,适当调整水箱的高度,使源皮距(SSD)即激光源至水面的距离为100cm;打开光野,使光野为10cm×10cm,可用10cm×10cm的坐标纸置于水面,调整机器的光野使其与坐标纸边缘重合;把电离室和监督用半导体探测器安装在水箱内的相应夹具上,用手动控制盒把电离室的几何中心调至水面,上下左右移动电离室,使光野十字线的交点与电离室的中心重合;然后将监督半导体探测器有效测量端移入光野,用来跟踪监督电离室的移动情况,并且使用监督通道对射线束稳定性进行监督修正。此时应注意电离室的电缆尽量离开箱体,不要卷曲泡在水箱内。电离室位置摆放完毕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测量。

2.2百分深度测量(PDD)打开电脑射线束分析系统,发出“滴滴滴”响声后说明线路连接正常,在测量前应先进行本低测量,以消除环境本底以及内部电路所带来的系统误差,进行坐标清零。然后进行百分深度测量(PDD)。此项目可以同时得到该仪器的最大剂量点深度,辐射质(D20/D10)或组织模体比(TPR2010)。辐射质是指在辐射束轴上,在模体内深度为20cm和10cm处分别测得的吸收剂量的比值。规程规定,辐射质检定结果与实际使用的数值偏差不应超过±3%。

2.3离轴比测量(OAR)此项目测量可以得到辐射野的均整度、对称性、辐射野与光野的重合性3个项目。将电离室有效测量点走动到水下10cm处测量,得到均整度,对称性以及辐射野与光野的重合性的值。均整度是指在辐射野内最大吸收剂量点与均整区内最小吸收剂量点处的吸收剂量比值,规程要求≤1.06;对称性是指在均整区内对称于射线束轴的任意两点吸收剂量的比值,规程要求≤1.03;辐射野与光野的重合是指垂直于射线束轴平面上10cm×10cm的辐射野和相应光野在主轴的偏差,规程要求≤2cm。由于我们使用的是二维水箱,在进行完以上项目的检测后改变水箱的方向,进行另一方向此项目的检测。

2.4剂量示值重复性将0.15cc电离室换为0.6cc的电离室,并且依照2.1所述摆放好电离室的位置。依据辐射质D20/D10的测量数据查《JJG589-2008医用电子加速器检定规程》中表5,可得到剂量的水中校准深度。一般6MV的X线在水中校准深度为水下5cm。将电离室有效测量点走不到水下5cm处,利用PTW-UNIDOS型剂量仪开始测量。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测量10次,利用贝塞尔公式计算该测量值相对标准偏差,即为剂量示值重复性。规程要求≤0.7%。

2.5剂量示值的线性检测时,电离室的位置以及检测条件与重复性条件相同。临床选取常用的等间隔的4个剂量(率)档,通常检测时设置的预置值分别为100MU,200MU,300MU,400MU,测量每个预置值相对应的实际吸收剂量值。然后对预置值和实际测量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求出线性关系。规程要求不超过±2%。

2.6X射线剂量示值的误差临床上选定常用的剂量档100cGy,条件同重复性的测量条件,利用剂量仪测量实际的吸收剂量。同时用温度计测得水温以及大气压值输入到剂量仪,以便进行电离室的温度气压修正。电离室在有效测量点处水的吸收剂量可以由下式计算得到:Dw=M×ND×Sw,air×Pu×Pcel(式中:M-标准剂量计的读书;ND-电离室空腔的吸收剂量校准因子,数据由电离室检定证书得到;SW,air-校准深度水对空气的平均阻止本领比,见规程表5;Pu-扰动修正因子,见规程图C1;Pcel-中心电极影响,其数值一般取1)。经过上式计算得到有效测量点在水中的吸收剂量,同时计算X射线剂量示值的误差。规程要求±3%。以上是加速器的首次检测验收项目的检测方法和步骤,在日常使用维护过程中只检测辐射质、均整度、对称性以及剂量示值的误差等4个项目。一般情况下,各项指标进行全面检测有计量技术检测部门1年进行1次,医院在使用中要定期的对在用加速器进行使用中检验和自校,为确保加速器各性能技术参数的准确性,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一般要求每月对在用加速器检验和自交1次,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维修后,使用之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校验,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结果

经过利用射线束分析仪、二维水箱和德国PTW剂量仪对加速器每个性能参数的检测,得到每个项目的检测数据,依据检定规程严格判断各个项目是否符合规程要求,检测不合格的项目,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检修校正,直到再次检测合格为止,当所有指标通过检测合格后,设备方能通过验收,准许用于临床放疗。

医用范文篇3

关键词:艾灸;艾灸床;烫伤;肌肉疲劳;穴位艾灸

在现在医疗水平和医疗产品不断增进的同时,艾灸的方式却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对于操作者而言,长时间的艾灸对手臂造成很大的肌肉压力,而在艾灸的这个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因落灰,距离太近,温度太高而烫伤患者的可能性,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市场上的艾灸辅助设备不适合医院频繁多次使用,而市场上现有的艾灸床大多都是为美容保健场所设立,没有对患者的穴位有针对性的艾灸效果,并且有出烟,异味,操作不适等弊端,综上所述,设计出一款全新的艾灸床,它可以针对患者穴位艾灸,调节艾灸时最适温度以及与患者接触的频率,达到最佳艾灸效果的同时保护患者不受意外伤害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内市场调查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的两大手段之一,(如图1)所示,有数千年临床应用的历史,对某些病症的医疗作用可以说要超过针、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中医治疗措施[1]。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祛湿逐寒等疗效。以湖南娄底中医院为例,由于艾灸温和的理疗效果,约63.4%的关节疾病患者、42,5%的消化疾病以及23.4%的内科疾病都会采取艾灸来治疗,而由于医疗艾灸设备的落后,60%左右的医院或康复场所采用人工手持艾灸,30%的医院会采用艾灸辅助设备,只有不到10%的人会采用近年兴起的艾灸床,原因是现有艾灸床大多为保健美容场所设计,功能、操作方式等都不适合医院使用。经两个月的医疗康复场所实地采访统计,如不考虑设备费用等因素,86%以上传统艾灸的医护人员提到希望有一款智能的艾灸床可以代替手持艾灸,让患者可以平躺艾灸,一方面减轻操作者施灸时的肌肉疲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施灸时的安全隐患,因为艾灸时总有落灰、烫伤等意外现象发生,也常有烟雾弥漫,气味刺鼻等不适现象,这些医院不购买现有艾灸床的原因是,手持方式可以针对穴位艾灸,现有的艾灸床只能一次性对10-30个穴位艾灸。并无治疗效果,并且烟雾、气味依然没得到解决。(如图2)所示。

二、产品分析

(一)拟解决问题:据调查显示,医院对艾灸床的需求大,但现有艾灸床由于无法针对穴位性艾灸,并且有出烟,有气味等问题造成无法适合医疗康复场所的使用,近两年新出的艾灸床虽然解决了出烟问题,但是无法针对穴位艾灸,在造型和功能上都没有很大的突破,需要手动遥控,无法调节温度、频率、时间与患者艾灸的距离等,无法增强艾灸功效以及减轻患者疼痛等。人群定位:医用艾灸床。满足在医疗康复场所,为需要艾灸的患者进行安全舒适的治疗。功能定位:无需手动艾灸,并且可以控烟、调节温度、频率等,结合传统手持艾灸的优势,可以对穴位有针对性的艾灸。造型定位:改变传统方形床的造型,加入曲面元素使产品更加圆润,让人感觉有亲和力。并且利用切割、组合、凹陷,衔接等造型元素,把艾灸部位与病人躺卧部位融为一体又不显突兀。搭配暖灰,以饱和度低的颜色作为点缀,使病人感到亲切愉悦。(三)研究方法:用户体验:在医院亲身体验艾灸,艾熏的时候温度须达到60℃左右才能有效,而半小时的高温艾灸会引起身体不适。医护人员在举艾条艾熏半小时后也会出现手臂酸疼等问题,在保养场所的艾灸床体验过后发现,虽不会有烫伤等问题,温度也很适中,但是没有对穴位针对的效果。用户调研:经过两个月的康复医院的实地采访,通过一系列的问卷调查以及访问等形式统计出医院需要艾灸的患者以及病人和医护人员对艾灸床是否需求的比例,在医护人员施灸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记录病人和施灸者的特征、感受。有针对性的整合病人需求,并从需求中发现最重要的问题。研究方法:5W1H法以及TRIZ理论分析:提出所有问题以及需求,然后进行归纳、分析,明确设计目的和设计方向,利用TRIZ中的矛盾矩阵法得出设计所需要的发明原理,最后经过筛选得出问题的解决方式。草图绘制:将医院患者进行艾灸时的场景速写描绘,大多都是平躺,故将艾灸床的艾灸部位做出大胆假设,置于床体上方,可使病患平躺。绘制草图,设计艾灸床造型,使整体协调融洽。三维建模以及工程图制作:依次进行三维建模、渲染模型,工程图制作,大体模型制作),结合产品形态设计、情感化设计,等进行人性化设计。

三、医用艾灸床的创新设计

(一)造型与色彩1.造型设计:因为医疗产品的特殊性,它是集实用性和审美性为一体的,对其造型设计的研究就有别于纯粹的美学艺术研究,不能过分追求造型的修饰性,而是在充分发挥使用功能的同时考虑其造型的美学特征以及带给使用者的价值体验[2]。目前的艾灸床没有考虑到艾灸时病人的躺卧方式以及艾灸时的环境,此款艾灸床造型突破传统,采用曲面的造型设计,十分柔和,功能分区明确,给予患者舒适的艾灸体验,且便于医护人员操作。2.色彩设计:色彩作为影响使用者的情绪变化因素具有关键性作用。医疗产品具有很强的专一性与功能性,因此在对形态进行设计时往往有很大局限,而运用色彩变化进行情感设计不仅更为快捷成本也最低。在医院,白色、肉色、蓝色等颜色比较多见,并由于这种这些颜色给人以安全感,所以在艾灸床的颜色大面积采用了白色和暖灰色,小范围内采用蓝色作为点缀。使病人觉得亲切温馨,(如图3)所示。(二)结构和功能1.结构,由于想实现艾灸床可以对病人穴位有针对性的艾灸,所以在床体上方以及伸缩杆的中间设置有滑轨结构,操作时可由医护人员通过滑轨滑到指定位置,而伸缩杆控制艾灸盒,由此可以控制艾灸盒与病人的距离。控制屏位于床体上方右侧。两侧为排烟系统。可疏通从艾灸盒中溢出的余烟,保持空气畅通无异味。2.功能以及使用方式:使用该艾灸床时,病人躺在床上呈仰卧姿态,然后医护人员通过滑轨把艾灸盒调至指定穴位,再通过控制伸缩杆调节艾灸盒与病人之间的距离,最后医护人员操作控制屏,整个程序即可启动,(如图4)所示。在开始艾灸的过程中,让艾灸盒逐渐靠近病人身体,控制操作屏使温度呈缓慢上升趋势,这样可以减轻病人刚开始艾灸时因温度过高造成的不适状态,在艾灸时,通过控制艾灸盒与病人接触的距离远近,这样可以有效缓解病人因长时间高温而产生的疼痛,且不影响艾灸效果。(如图5)和(如图6)为滑轨以及艾灸盒细节图。3.材质:由于该艾灸床圆润的造型,考虑到生产性,主要材质应为ABS材质,加工工艺为注塑成型。其滑轨和中间的伸缩杆为不锈钢材质,因为不锈钢材质具有高温抗性,并且重量轻,抗腐蚀。艾灸盒为材质竹子材质,因为竹制品环保安全、吸热吸湿。艾灸盒内部为锡纸材质,聚热效果好,使艾灸效果更佳。4.人机界面设计:医疗产品与人体密切相关,其界面设计更应该以人为中心,界面显示数据是医护人员对患者状况进行治疗的重要依据,要将界面的显示与控制部分是否合理安排作为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4];此款艾灸床的界面设计十分简洁明了,字体色与背景色易于分辨,字体色彩采用蓝色,因蓝色使人安逸,并与艾灸床的颜色相呼应,功能块主要分为频率调节、推杆升降、控温开关、时间设定等四大块。频率调节主要是调节艾灸盒的振动频率大概为3HZ/S-6HZ/S之间,控温开关主要调节温度为(45℃-65℃)之间,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艾灸时因高温产生的疼痛。时间设定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节时间为(30-90min)左右。中间为增加艾叶,可在艾叶燃烧完之后打开艾灸盒添加艾条或艾叶。界面设计围绕功能的合理性以及交互的清晰化设计,易于辨识操作。(如图7)所示。5.用户体验:用户体验的定义是“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通俗来讲就是“这个东西好不好用,用起来方不方便”[5]。此款艾灸床的设计主要从“简化操作方式、功能的合理化、使用的情感化、交互的清晰化”等四个方面来增强用户的体验,针对用户需求,以往的艾灸床需要病患俯卧在病床上进行艾灸,老年人觉得很不适应,此款艾灸床设计可以让病人呈正常仰卧姿态,比较舒适,并且针对病患“艾灸过程温度过高,身体不适等问题”设定艾灸床艾灸的温度可调和距离可调,从而增强了艾灸的安全性和减缓了病患艾灸时的痛苦。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通过操作控制屏即可开始艾灸。通过滑轨挪动伸缩杆,调节艾灸盒的位置,即可针对穴位艾灸。通过改变传统的操作方式,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肌肉负担。整个医疗艾灸床的设计结合造型、色彩以及界面等要素增强与病患的情感交流。针对用户需求使功能合理,流程简单便捷,易于操作,使“艾灸”这一医疗方式变得更加人性化。总结在医疗器械设计中,加强对产品人机关系和用户的使用性研究,充分考虑用户在功能、心理和审美等方面的需求,可使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6],文章对于医用艾灸床的创新设计,造型设计突破传统,圆润柔和的造型给患者亲切感,色彩设计符合医疗产品的专一性。操作界面简洁明了,可以控制艾灸的温度、时间、频率,排烟系统的设计可以有效排出艾灸时烟雾,并且在功能和结构上改变了艾灸的传统方式,给予了患者全新舒适的艾灸体验,避免了烫伤、落灰等危险情况的发生,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医护人员施灸时的肌肉疲劳。整体设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解决了患者对艾灸功效和艾灸环境的需求,具有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贺光.基于用户体验的艾灸产品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17(07):62-63.

[2]王榕.基于使用方式的医疗产品造型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22.

[3]黄歆.儿童医疗产品情感化研究[J].设计,2016,(17):108-109.

[4]赵琴.基于情感层次理论的医疗产品设计策略研[J].设计.2016.(15):57-59.

[5]周丽雯.智能医疗产品设计展望[J].设计.2015(03):78-79.

医用范文篇4

长期以来,中专护理教学沿用了学科型的教育模式,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基础理论掌握得较好,但不足的是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只有将这种传统的教学跟实践教学有机衔接起来,学生的实际技能操作水平才能提高,上岗就能胜任,就业能力强,适合对现代中专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所以,现阶段中专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知识全面、能力强、素质高并富有创新意识的优秀护理人才。由此带来的中专护理医用化学教学特点为重在培养学生对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够有的放矢,才能将所学的大部分知识点在医学学习中找到用武之地。

二、从学生特点出发,寻找教学突破口

中专护理专业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主要是中专护理专业的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初中毕业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进入高中而分流出来的,成绩相对落后,学习的内在兴趣不足,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对科学这门功课基础相对较弱,对化学学习的认知能力较低,往往由于听不懂课而不去听;更有部分学生在进入护校以前,面对每个人对医院的日常生活印象,总认为是跟化学没有关系的,一旦进入学校,开学的第一门课就是化学,在心理上不认同,甚至有害怕、恐惧心理。对化学学习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在我校的每一届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月的班主任会议上,班主任老师提得最多的是学生对化学听不懂的问题;在第一次学生的教学座谈会上,学生说得最多的还是化学的问题。但是,作为化学任课老师,当我深入学生中间,具体询问有哪些问题难以听懂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说一些什么公式记不住啊,分子式记不住啊等等问题。事实上在医用化学基础课上对计算公式和分子式的要求是极少的。第二方面原因,首先来自现行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医学缺乏紧密联系,更加注重的是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导致医学生对化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说白了就是不明白学习的化学跟临床到底有什么关系,或者说在临床哪些知识中有化学的影子。教师唯有将临床知识中化学的内容加强提炼出来,让学生有个明确的思路,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学校的化学教师又往往大多毕业于综合性大学的化学专业,不具备系统的医学知识,授课常与医学基础、临床课脱节,这势必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任课老师要将收集到的化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实例如何恰当地补充到课堂教学中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三、用学科前瞻性的视角,引领学生学习思路

针对以上中专护理教学的特点和化学教学的困难,除了进行必要的解释以外,作为教师,我们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改变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的定向思维,迅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那么,在如何在教学中将医学知识天衣无缝地引入化学的教学便变得尤其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淡化学科意识,注意化学与医学的联系。例如,在“溶液”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正常成人体内的血液中血浆蛋白的浓度,正常成人血浆中Ca2+的浓度以及缺Ca2+的话会带来怎么样的表现等等。同样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特质的运输和转化、代谢废物的排泄等都离不开溶液。让学生能从宏观的感观上觉得原来化学就在我们体内,跟原来学习过程中最害怕的分子式,化学反应方程式有些区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用量出为入的观点,实施无缝联结

虽然化学教学避免不了要讲解到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点,这些也是学生觉得困难的地方,但是作为教师,可以在讲解基本知识点时引入一些医学中较为简单的知识,比如,在溶液浓度的学习过程中引入酒精的相关知识。酒精的化学名叫乙醇,是饮用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在医药卫生方面的用途很广。比如,体积分数φ≥0.995的主要用作化学试剂;而体积分数φ=0.95的在医药上主要用于配制碘酊,浸制药酒、配制消毒酒精和擦浴酒精等;又因为体积分数φ=0.75的乙醇溶液能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变性,干扰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抑制细菌繁殖,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而临床也可利用酒精挥发时能吸收热量,用含量为φ=0.25~0.50的酒精溶液给高热病人擦浴,从而达到退热、降温的目的。这样在教学中能将比较生硬的纯理论知识渗透医学知识的教学,并且是日常学生接触到的医学知识往往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真正的教学为临床服务的理念。

医用范文篇5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知识,下篇为实验操作,在强化学生物理基础的同时,也培养锻炼了学生利用物理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去学习医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了解现代物理学技术在现代医学发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为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医学实践和科研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医用物理课程的特点

(一)知识点多。医用物理课程的章节中既有力学、振动和波动、分子动理论、电磁学、波动光学等普通物理知识,又根据医学知识设置了生物力学、血液的流动、生物电场与磁场、激光、X射线、原子核与放射性等内容。因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覆盖了物理学和医学以及它们的相互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现象、概念、公式太多,导致感觉全文都是重点,而无法理解,也就无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增强学生核心内容的理解掌握,需要通过大量提问、讲解例题等方式来强化学生记忆。(二)章节独立。每一章节的物理知识点都是围绕医学应用展开,各自独立,与后续章节没有必然联系。对学生来说,每个新章节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前一章节学的透彻或者不透彻,对后一章节都没有直接的影响。例如,第二章是流体力学中和医学相结合的血液流动,第三章就跳到了分子物理学的液体表面现象,用于解释医学中的气栓和肺泡,两章之间没有贯穿联系知识点。(三)物理学基础与医学应用相结合。各章节内容基本都分成两大块,第一部分介绍物理现象、定义、原理和公式,第二部分对以上物理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加以介绍,如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或者是医学仪器的原理、构造。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不仅要对相关物理知识有着深刻的了解,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对各种医学仪器构造和所用的物理原理、诊断方法中应用到的物理知识、医学知识的物理基础有一定了解。(四)医用物理学的教学时间短。医用物理学是针对高等医药院校学生设置的基础公共课程。作为医学生来说,在短短的几年学习时间中,有着大量的专业课程需要学习,所以,在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诸如医用物理学之类的基础公共课程的学时一再压缩,以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其教材规定的学时为144学时,而实际教学时间只有54学时,时间上的压缩,教学内容的不变,迫使教师和学生只能向课外要求时间,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代替课堂教学。

三、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它秉承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又发挥了能利用互联网传播的优势。微课的使用,最大程度地利用了互联网参与知识的学习传播,它把学习时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习地点从教室拓展到寝室和家里,学习的对象由学生扩大到所有人,做到了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微课的特点是用时短、针对性强,用时短是指一节微课的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针对性强是指一节微课只解决一个知识点。

四、医用物理课程的微课设计

根据教学设计的安排,把这节微课作出以下具体的安排。第一,精心选择了几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比如流速较慢的湖面、流速较快的河面、奔涌的钱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然后精心制作了把水从瓶子里倒出和把蜂蜜从瓶子里倒出的动画,通过图片和动画,向学生展示各种实际液体流动形态,根据水和蜂蜜的流动速度对比,引出黏性的概念,时间大约1分钟。第二,有针对性地制作两组动画,把有色甘油和无色甘油有序的混合在一起,分别制作出慢速流动和快速流动的效果,通过观察这两组流动时甘油颜色的变化,要求学生思考在流速慢和流速快的情况下,有色部分和无色部分的甘油彼此混合、渗透的产生原因是什么,总结出黏性液体的流动形态分为层流和湍流,并明白层流和湍流的特点是什么,时间约2分钟。第三,再回顾滑动摩擦力的定义和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利用图例分析出流体分层流动时层与层之间存在着速度差,也就是有着相对运动,必然会有摩擦力的存在,利用动画描述出流体分层流动时层与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通过类比、分析、总结得到影响粘滞力的大小因素,推导出牛顿粘滞定律,时间约4分钟。第四,通过实例录像展示水、蜂蜜、甘油在滴定管中流动的速度,得出黏度的大小和液体的种类有关,对蜂蜜加热后的流动速度和冷冻后的流动速度的对比,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得出液体的黏度和液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液体的黏度越小,时间约为2分钟。第五,播放测量血压时在听诊器中的声音音频,让学生判断血流声音产生的原因,使学生把本节微课所学习到的物理知识迁移到医学的具体应用中去,奠定学生测量血压的基础知识,时间约为2分钟。

【参考文献】

[1]蔡凌飞.高中物理“微课程”的设计与实现研究:以电磁学部分为例[D].苏州大学,2014

医用范文篇6

论文摘要:生化分析是临床诊断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帮助诊断疾病,对器官功能作出评价,并可鉴别并发因子及决定以后治疗的基准等。自动生化分析仪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稳定了检验质量,减少了主观误差。

生化分析是临床诊断常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血液和其他体液生化分析测定的数据,再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帮助诊断疾病,对器官功能作出评价,并可鉴别并发因子及决定以后治疗的基准等等。自动生化分析仪就是把生化分析中的取样、加试剂、去干扰物、混合、保温反应,P检测、结果计算和显示,以及清洗等步聚自动化的仪器,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也稳定了检验质量,减少了主观误差,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按反应装置的结构分为连续流动式、分离式和离心式三类;按同时可测项目分为单通道和多通道两类,单通道每次只能检验一个项,但项目可更换,多通道每次可测多个项目;按仪器复杂的程度及功能分类小型,中型和大型三类;按测定程度可变与否,分为程序固定式和程序可变式分析仪两类。

临床化学分析基本包括以下步骤:标本定量吸取和转移,通过沉淀、过滤、离心、层析或透析技术分离并去除大分子干扰物试剂的定量吸取及同标本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反应显色,通过光学或各种电极技术进行测量、数据处理、显示、打印报告结果,以及测定后的反应容器,管道系统的清洗等。

根据仪器计算机功能的不同,自动生化分析仪一般分为全自动和半自动两种,本文对几种常见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故障进行探讨。

一、开机机器长鸣报警

在机器设置中,若设置是外置打印机打印,则必须先开打印机,后开主机,使主机自检时能检测到打印机,不然机器就会报警;红外自动感应器窗口上有污物或感应器灵敏度不够或失灵,清洗器应器窗口,排除错误进样信号,如感应器失灵,则更换红外自动感应器,无备用件时,可用Val+F1键代替。

二、开机调零显示“measurementproblem”

BASIC用蒸馏水调零,显示上述信息表示测定有故障,通常的原因是:

1、蒸馏水不干净。

2、流动比色池内有气泡,检查管道是否有破损或比色池是否有泄漏。

3、流动比色池内太脏,用5%的次氯酸钠或双缩脲浸泡半小时后冲洗;流动比色池外灰尘太多,用镜头纸擦拭。

4、石英卤素灯的电源是从电源开关取出来的,电源开关有三组接头,一线给主机供电,一线为电源地,还有一组给灯供电,测试该组接头并没有导通,拆下检查,发现是该组接头的弹簧及电源开关,故障排除。

5、拆下滤光片,用镊子除去粘胶,取出凸透镜,安装在机器上,重新调零,故障排除。

6、即使做了上述工作,调零仍然通不过。拆下比色池加热器底座,打开硅光二极管检测系统部分的盖子,进行光路调节,把室内灯光关闭,用一张白色纸片放在硅光二极管的前部,左右移动比色池加热器底座,同时调节比色池下面的高度调节螺钉,进行调零操作。当灯亮时,观察光分出来的光线是否和硅光二极管的位置吻合,反复调整,直到调零通过为止。上好比色池加热器底座的螺钉,重新开机调零,仍然出现上述故障,仔细观察,发现比色池加热器底座的底部有热溶胶,当把底座的螺钉上好后,改变了已调整好的光路,故而再次出现上述故障,在相应位置滴上热溶胶,重新安装进行调零,故障消失。

三、按动吸样开关后不吸样

首先听泵是否在动作,如泵不动作,检查吸样开关是否有信号产生,调整吸样开关中顶珠的位置,检查泵的内阻是否正常;其次检查泵管理否有泄漏或老化,从而更换泵管;如上述部分正常,打开机器顶盖,拆下流动比色池,发现流动比色池有漏液现象,用耐酸碱,无色的粘合剂进行粘接,等粘合剂凝固后,重新安装好流动比色池,故障消失。

四、机器测定结果不正确

首先用以下推荐的清洗剂进行流动比色池和管道的清洗:

1、0.1N的NaOH(KOH)溶液,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剂。

2、有分解蛋白作用的酶溶液。

3、生化试剂中本身具有去蛋白作用的试剂,总蛋白试剂(双缩脲),肌肝试剂中的碱性组份。

然后进行标准管的测试,如果结果仍不正确,开机检查Peltier电子温度控制器中的加热块是否有电压,电压是否正常,电源线是否连接完好,通过控制流过Peltiier电子元件的电流的方向来产生加热和冷却两种不同的状态,电流正向时为加热,反向时为冷却,如加热块损坏则更换加热块,更换时注意它的方向性,保证正压时加热块处于加热状态,否则有可能烧毁加热块;还有可能就是灯泡老化,需要更换灯泡,灯泡更后需进行位置调整。具体调整方法参照机器的说明书,检查流动比色池底部的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性能降低或损坏也可能造成温度控制的不正常,从而影响测试结果的正确性。

医用范文篇7

[关键词]医用CT;剂量模体;影像质量模体

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rTomography,CT)检查的频次逐年增加,CT检查也成为最常用的放射诊断手段之一。Smith等[1]的调查指出CT检查的数量以每年14%的速度增长。王彬等[2]的研究也显示2009年上海接受CT检查的人数是1996年的4.2倍。ICRP87号报告和UNSCEAR2008报告指出CT扫描涉及辐射暴露,在大多数情况下辐射剂量水平高于其他X射线检查[3]。故与此同时,与CT扫描相关的剂量和风险一直是医学物理学家和其他专业人士关注的问题。在尽可能降低受检者剂量的同时保证更优质的图像质量是CT的发展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超宽探测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插值迭代重建算法等新的CT软硬件技术层出不穷。而每一种新的诊断技术的出现,都意味着需要对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新的研究[4]。由于CT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测试主要依赖检测物理模体,故CT的质量测量方法和检测模体也同样随着CT技术的革新而不断发展,本文全面梳理CT检测模体发展历程,并提出当前CT检测模体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1常规CT剂量模体

20世纪70年代,随着CT的问世,研究者们针对CT的辐射剂量表征与测量提出了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基本都与Shope提出的CT剂量指数(CTDoseIndex,CTDI)的概念相吻合[5-7]。CTDI的出现满足了量化X射线扇形束在体模内剂量分布的需求[8]。CTDI=∫(1)+∞-∞NTdZD(Z)其中,T代表标称断层厚度,N代表一次扫描断层层厚数,D(Z)代表垂直于断层的Z向剖面的剂量分布。美国医学物理师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PhysicistsinMedicine,AAPM)的第96号[9]和第111号报告[10]中对CTDI定义和CT剂量学的演进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CTDI的测量主要由CT剂量模体[11]和辐射测量系统组合。辐射测量方法主要分为两种:通过阵列探测器测量CT剂量曲线和使用电离室对平均信号积分[12-13]。传统的剂量曲线的测量方法是使用热释光剂量计[14],但现在的一些研究中也采用光释光剂量计[15]、辐射感光胶片[16]或者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剂量计[17]进行测量。目前CT剂量日常检测中最广泛使用的剂量计是100mm长的笔型电离室,用来测量平均剂量或者积分剂量,这种剂量计的使用最早是由Suzuki等[18]提出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IEC)建议CTDI测量模体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作为材料[19]。传统的剂量模体设计是由直径为16cm和32cm的PMMA圆柱构成(图1),分别代表成人的头部或躯干/腹部(直径16cm的圆柱体也可代表儿童的躯干部)。这些模体一般配有适合于插入笔型电离室以及其他位置敏感剂量计或其他阵列式探测器的孔道。为了获得更详尽的剂量信息,从传统模体演变而来的新型模体也不断应运而生。图2和图3分别是由PMMA材料组成的儿童/成人嵌套CTDI剂量测试模体和锥形束CT头部剂量模体。图3中的SedentexCTDI头部剂量模体由一组直径为16cm的PMMA板堆叠,不同的板块之间可以互换,便于放置不同种类的剂量计,该模体为笔形电离室布设的孔道直径和位置与传统模体也不相同。

2加长CT剂量模体

早期CT的扫描速度慢,阳极热容也比较低,射束的宽度比较窄,使用100mm长的电离室测量单层轴扫的剂量曲线积分不仅足以包括照射时的散射线,还可以有效节省时间。但是随着多层CT的发展,越来越宽的Z轴射束准直和更长的扫描长度限制了CTDI100的准确性、临床实用性[20]。CTDI100在CTDI剂量模体不同点位测量效率较低,大约为60%到90%,可能大大低估CT扫描的实际累积剂量,在中心点位置会造成30%的误差[21-22]。传统的100mm长杆电离室已经不能满足CT质控中的剂量测量要求。许多学者开始使用更长的剂量模体来测试多层CT的剂量曲线。Mori等[23]将多个PMMA圆柱拼接在一起组成了总长为900mm的超长圆柱模体,用以测量256层CT扫描的剂量曲线。Nakonechny等[22]尝试使用300mm长的CIRSModel002H5等效水体部模体估计真实患者所受纵向单层扫描剂量曲线。AAPM第111号报告中也提出可以使用直径30cm,长度50cm的快速注水模体来表示平均体型的成年人体部对射线的吸收和衰减[24]。

3常规影像质量模体

自20世纪70年代EMI公司推出商用CT装置以来,这种新型成像设备的影像质量便开始受到关注。但是此前并没有规定CT成像的图像质量评估技术,因此人们提出使用几何参数来量化CT图像的主要特征[25],如低对比度和高对比度背景下的空间分辨率[26-27]、图像噪声、层厚,以及某些伪影(运动、射束硬化、均匀性)[28-30]。基于McCullough等[31-32]的研究,AAPM第1号报告发表了第一部关于CT影像质量控制和剂量学的指南[33]。AAPM的CT测试模体(图4)曾被广泛应用于CT扫描装置的影像质量控制和验收测试,该模体包含了许多用于CT成像的图像质量性能评估模块。但是AAPM模体需要往腔内注水,使用较为不方便。因此,White等[34]在Goodenough等[35]开发出的环氧树脂组织等效材料模体的基础上不断改进,采用固体浇铸技术和模块化设计,解决了水浴模体容易吸水、漏水以及水源差异的问题。Catphan500是目前市场上比较典型的模块化模体(图5),该模体可以提供有关图像质量参数的特定信息,如空间和对比度分辨率、光束硬化、均匀性和噪声等[36]。已有研究者就定位光精度、进床精度、机架倾斜角准确性等方面对Catphan500CT性能测试模体做了进一步改造和应用研究,并在AAPM模体和Catphan模体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新型CT成像性能检测模体[37-38]。CT系统的影像质量评估标准定义与影像测试模体的发展密切相关。2000年,欧盟拓展了CT成像模式质量标准指南的概念,建立了与患者剂量有关的质量标准和设备性能的指导方针[39-40]。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CollegeofRadiology,ACR)也推出了相关的CT认证项目。ACRCT模体(图6)由4个等效水材料模块组成。模体的直径为20cm,每个模块的深度为4cm。而我国也在2019年更新了《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该标准适用于诊断用CT的质量控制检测,包括验收检测、使用中CT的状态检测及稳定性检测。

4自动管电流调制模体

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增加同一部位CT检查所致患者的受照剂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包括增加螺距和降低管电流等各种减少辐射剂量的策略[41]。如今,几乎所有的CT系统都具备三维管电流调制技术,这一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体型和组织衰减来实时调节扫描过程中的管电流从而降低患者受照剂量。由于不同CT制造商的自动管电流调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不同,这就需要借助模拟患者大小和形状的物理模体来评估管电流调制模式下的图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进而对CT装置自动管电流调制的性能进行评价。目前最常见的自动管电流调制模体主要是多个椭圆柱或圆柱材料的组合或堆叠,例如Kawashima等[42]使用了一组直径不同的圆柱来测试不同机型CT在自动管电流调制(AutomaticTubeCurrentModulation,ATCM)下的图像质量和剂量水平,而Sookpeng等[43]使用“婚礼蛋糕”模体与ImPACT圆锥模体进行ATCM下CT图像质量比较。Deborah等[44]开发的新型ATCM模体由三个长短轴半径比为3:2的不同大小椭圆体构成,相较于开发的CT模体,该模体缺少可以用于测量剂量的孔道结构,但由于其椭圆柱之间没有空气间隙,减小了因模体模块之间不连续造成的响应。Justin等[45]的研究更进一步,在由五个不同直径圆柱部分组成的模体中加入了器官纹理特征。但是,这些模体大多只能进行个别图像质量参数的测量,或不能与真实人体对射线吸收和衰减建立联系,所以目前仍未有统一用于评价自动管电流调制的的标准测试方法和物理模体。

5仿真人模体在CT检测中的应用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人体组织的辐射吸收特性和解剖学特征,仿真人模体被引入了医学辐射防护。Alderson等[46]引入了与仿真人模体相关的等效组织材料的概念。这些剂量学模体将真实的人体骨骼嵌入了模拟软组织的材料中,有的还包含了模仿肺部形状的低密度材料[47]。其中Alderson模体还可以插入热释光剂量计或辐射感光胶片[48]。近年来,使用不同种类剂量计对仿真人模体进行剂量测量已被广泛应用于CT剂量估计。RANDO模体(图7)由一种用于模拟人体软组织的专用聚氨酯材料构成,该模体的组织等效材料模拟了人体肌肉组织、肺部组织和骨骼的有效原子序数和质量密度。2006年,Hurwitz等[49]使用性别特异性模体对女性乳房剂量进行了研究。许多研究人员也尝试使用仿真人模体对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出版物103中性别相关的组织加权因子进行研究[50]。近年来,仿真人模体也常常被用于研究CT辐射输出特性的研究中。Schindera等[51]使用CIRS仿真人模体(model702)研究ATCM下不同体型患者受照剂量。Spampinato等[52]使用PBU-X-21胸部模体探究ATCM输出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关系。我国仿真人模体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仿真辐照体模及组织辐射等效材料的研究。四川大学林大全使用成都地区296名成人体型测量数据以及华西医科大学人体解剖的脏器数据,研制出中国成人男性仿真胸部体模[53],体模身高165.9cm,体重57.5kg。彭刚等[54-55]使用该模体对ATCM模式下不同噪声指数的胸部器官吸收剂量进行评估。但是,由于仿真人模体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剂量测量过程繁琐,并且缺乏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模块等的原因,仿真人模体并没有在临床得以广泛应用,目前主要应用于器官剂量的验证测量。

6讨论与展望

医用范文篇8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医用化学;翻转课堂

1概述

医用化学是医学学科和化学学科的交叉学科,是医学教育新兴的理论研究领域,其研究课题对分析人体存在与化学相关的机理、药物在人体内的化学反应等十分重要。医用化学课程是医学类学生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在较强的医学功底下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以利于后续的医学课程学习以及研究工作。对于医用化学教学,目前国内各院校还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同时开设,化学课与解剖、组胚课等课程同时开设,学生普遍对医用化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医学科任务重,学生精力主要放在医学基础课上,对化学课不重视,疲于应付考试[1]。医用化学教学迫切需要改革和提高,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JonathanBergmann和AaronSams将实时讲解的PPT和视频上传到网络,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他们安排学生在家观看教学相关的视频,而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同时对学习遇到的困难进行解答,这种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2]。SalmanKhan创立的可汗学院对翻转课堂的推广起到里程碑式的推动作用[3]。该教学模式的推动还要得益于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运动开始,耶鲁公开课、可汗学院微视频、TED(美国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等大量优质教学资源的涌现,为翻转课堂的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持,目前翻转课堂已成为美国流行的创新教学模式[4]。2011年翻转课堂传入我国,国内对翻转课堂的应用还处在实验阶段,如山东昌乐二中以及广州珠海区五中都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验[5]。国内也有张跃国、桑新民、曾贞、张金磊等对翻转课堂进行研究,但目前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角色转换、教学设计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高等院校具体学科的应用研究目前相对缺乏。对于翻转课堂在国内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报道。

2翻转课堂在医用化学教学应用实例

为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开展翻转课堂授课,在潍坊医学院2013级预防医学专业中开展试点,将该专业入学成绩平均分布的4个班级分为A、B两组,A组的1、2两个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B组的3、4两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为不影响整体教学进度,同时对比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对两组学生采取同内容、等课时、同进度的教学授课,其中包含32学时的理论课和28学时的实验课。采用相同的试卷,章节末尾对该章节内容进行测试,试点教学内容授课结束进行中期测试,并对班级的平均成绩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如表1、表2所示。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两个班级在每一章节的测试中成绩均优于传统课堂教学班级,且在最后的中期测试中A组成绩分布优于B组。此外,对进行课堂改革的A组学生进行了教学认同度调查,调查维度包括学习态度、成绩的提高及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等三方面的内容。调查结果发现,受访的学生中90%对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表示认同,喜欢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80%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有效,提高了其学习热情及成绩;还有30%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式设计合理性方面存在问题,仍存在一定的改革空间。具体调查情况最后统计如表3所示。

3结果与讨论

大学生具有较多的课外学习时间和灵活的学习时间安排,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利于翻转课堂在高校中的应用。目前的大学生基本具备上网的条件,也具备网络学习所需的技术操作能力。从学生角度讲,在高校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不存在任何障碍[6],但是要想让翻转课堂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促进教学的作用,还应该注意和把握好以下几点。建立合理的制度保障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并非完全独立自由地进行学习,而是需要依据相关的要求,在网络技术支持下高度参与,以自身为主体,根据学习内容,不断、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扩展和提高。因此,翻转课堂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课时要求、知识点掌握、学习效果考核等方面,制定相关的制度要求,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紧迫感、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制度要求的框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先将制度的要求清楚地告知学生,如网络课件的学习时间是通过系统记录的,而系统记录的学习时间是计入总成绩考核的一项内容,这样既可保证学生能完整看完学习课件,还可保证学习的重难点传达到学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打好教学课件和视频教学的基础在教学中不主张教师全部直接利用从网络中寻找和下载的教学视频,因为网络中已有的课件和视频很少有能与自己的教学时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完全相符的,也体现不出相应的教学重点,对教学难点的讲解也不一定足够清楚,体现不出医用化学的教学特色。因此,要求根据专业需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自行制作教学课件和视频,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配合相应实例,更能清晰和透彻地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教学课件和视频的视觉效果、互动性、时间长度等也对教学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同时对制作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术也是一个考验。只有将教学课件和视频的这一基础性工作做好,才能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听得懂、看得明、学得会。合理规划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关系医用化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验密不可分的基础学科,化学实验课能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对理论课的开展有很好的促进和帮助作用;而理论课的学习又有助于学生对实验课原理、反应机理和现象成因等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应该在翻转课堂中很好地利用实验与理论课的关系,将实验课融于理论课中,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验课进行,对学习内容和动手能力实现双促进。在教学中将翻转课堂中设计的28个实验课时完全融合到理论课教学中,较多的理论知识点是在实验台上边做实验指导,边回答学生的疑问、做讲解介绍完成的,二者的教学效果都得到很大增强。科学设计课堂时间环节翻转课堂的核心特点就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回学生手中,因此,在减少课堂讲授时间的情况下,合理、系统地设置课内各教学环节,对教学效果的达成尤为重要。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合作、讨论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具体到环节上来说,教师应该做好:1)学习小组的分配与调整,合理利用小组讨论互学的时间,巩固学习重点和解决部分自学问题;2)解答疑难与学习内容点评,对面上普遍存在的问题着重强调,解决学习难点;3)补充讲解和布置作业,对学生忽略的学习内容和容易混淆的学习要点进行补充,布置合适的巩固性学习作业;4)尽心尽职做好后续作业、内容和成果交流,并注重做好对学生反馈的评价和回应。畅通成果巩固和交流渠道畅通学习交流渠道,是翻转课堂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和保障,可通过学校精品课程网站、公用邮箱、QQ交流群、微信群等现代交流方式广开渠道,建立信息和课件、问题交流、疑难解答、成果对比、反馈回复的平台,促进交流和学习。

4结语

本教学研究通过预防医学专业医用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初步证明了翻转课堂在高等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具备可行性,并就教学实施过程中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及需注意的事项进行了重点讨论研究。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信息化教学环境越来越完善,网络上优质的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为翻转课堂在高等院校应用提供了有利的硬件条件。随着教育的发展,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在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爱丽 阎芳 边玮玮 单位:潍坊医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小丽.提高医用化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3):234-235.

[2]张跃国,张渝江.“翻转课堂”: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8-10.

[3]AshK.EducatorsEvaluateFlippedClassroomsBenefitsanddrawbacksseeninreplacinglectureswithon-demandvideo[J].EducationWeek,2012(10):6-8.

[4]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11-13.

医用范文篇9

【关键词】精神专科医院;医用耗材;规范化

精神专科医院,由于其病人多表现为意识不清晰、情绪不稳定、多出现脾气暴躁的特点,容易出现病人自伤和他伤的现象,因此,精神专科医院较综合医院对于医用耗材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杜绝医用耗材使用安全隐患这一点上。

1精神专科医院医用耗材管理体系建设

医用耗材的规范化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分别为科级管理、委员会管理、院级管理。在主观院长的领导下,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全面掌控医用耗材的质量管理。由于精神专科医院病人多表现为意识不清晰、情绪不稳定的特点,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现耗材安全隐患问题,因此笔者建议由设备科和临床使用科室共同开展科级管理。

2精神专科医院医用耗材采购规范化管理

医用耗材采购分为医院医用耗材目录内品种采购和医用耗材临时使用采购两种形式[1]。对于医院医用耗材目录内品种,由耗材库房管理人员,每月初做出采购计划,报设备科主任审批,然后采购人员组织集中采购。对于临时采购品种,需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院领导审批通过后,设备科负责采购,在此,笔者建议采购部门专门建立医用耗材临时采购登记账本,且采购人员在采购临时使用耗材品种时,千万不要忘了向配货商索要耗材相关资质证件。

3精神专科医院医用耗材临床使用规范化管理

由于精神专科医院病人多表现为意识不清晰、情绪不稳定的特点,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现耗材安全隐患问题,设备科和临床科室都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例如医用耗材:玻璃体温计,临床科室应该有专人每天清点其数目,因为其体型较小,病人可能出现私藏的现象。再如医用耗材:注射器针头,临床科室都应该有专人每天清点其数目,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现病人私藏,而导致伤他和伤己的风险[2]。3.1精神专科医院医用耗材库房规范化管理。医用耗材库房管理可按照品种分类,比如可分为:一次性耗材、检查材料、化验材料、消毒产品等等,然后对其进行分区域管理。医用耗材库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医用耗材入库验收制度,仔细检查和核对入库耗材数量、耗材外包装有无破损、耗材生产日期有无过期、有无合格证、有无质量检测报告等等,建立:医用耗材入库记录、医用耗材退货记录、医用耗材换货记录、医用耗材拒收记录、医用耗材报损记录等等[3]。医用耗材库房管理人员必须做好耗材养护工作,确保库房温湿度符合要求,严格做好库房防火、防潮、防霉、防鼠、防蟑螂等相关工作。临床科室在库房领用医用耗材时,必须仔细填写领用记录,包括:领用科室名称、领用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效期、数量、领用人、领用时间等等,以便临床科室出现可疑医用耗材使用不良事件时,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进行追踪检查同批号耗材。3.2精神专科医院医用耗材临床科室规范化管理。精神专科医院根据其病人特点,必须高度重视基于医用耗材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对于出现安全隐患可能性较大的医用耗材,如玻璃体温计、(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等,临床科室必须做好台账登记,每天由专人清点其数目,当出现账务不相符时,及时追踪原因。在此,笔者建议,对于那些出现安全隐患可能性较大的医用耗材,临床科室应安排固定位置放置,必要时应上锁[4]。

4医用耗材临床使用质量管理

建立医用耗材临床使用质量管理制度,以完整的管理流为执行标准,指导和检查并举,坚决杜绝安全隐患。医用耗材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可疑医用耗材使用不良事件,科室必须及时上报可疑医用耗材不良事件,由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追踪原因。如果发现存在可疑医用耗材使用不良事件瞒报现象,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应按照规定对其科室进行质控处罚。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应对全院医用耗材使用进行监管,定期对在院医用耗材进行抽检,检查内容可包括:医用耗材外包装检查和效期检查、一次性使用医用耗材无菌操作检查、医用耗材账务实际相符情况检查、出现安全隐患可能性较大的医用耗材是否按要求放置在固定位置检查等等[5]。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医用耗材规范化管理越来越受到众多精神专科医院的重视。医用耗材管理的规范与否,对于防止精神专科医院医疗事故安全隐患出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琳,张宁,王岩青.三级综合医院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措施与成效[J].齐鲁医学杂志,2016,31(5):612-613,616.

[2]曹辉.上海公立医院医用高值耗材管理现况探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6):154-156.

[3]梁宇晖.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医用高值耗材管理模式的建立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70):83-84.

[4]陈鸣宇.关于加强医院医用耗材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23):85,87.

医用范文篇10

〔关键词〕成本核算;医院;医用耗材;管理

为促进医院的稳定、和谐发展,需要医院管理人员高度重视内部管理,尤其是对医用耗材的成本管理,只有切实做到医用耗材成本管理的合理化与规范化,降低医院运营中的相应医用耗材不合理支出,才能有效维护医院的良好发展[1]。

1优化医用耗材资源配置,充分提高医用耗材管理能力

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医院需要集中对耗材管理人员各项技能的培养,全面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医用耗材管理推广落实到各个环节中。通过制定全面科学的处理方案,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医用耗材日常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医用耗材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应当积极参与医院所开展的各项培训与教育工作,并积极树立良好的医用耗材管理意识,如此才能做到对医用耗材信息的充分利用继而强化对医用耗材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管理能力来切实有效地提高对医用耗材的管理。1.1提高医用耗材的增值管理水平。1.1.1合理控制库存量。在医用耗材使用过程中存在两大矛盾,其具体表现为:使用频率高和单次使用量少、需求时间不确定和应用不及时。因医用耗材具有特殊性,这也直接决定了医院必须具备较大的耗材库存量。然而,占据较大的库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仓库,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人力和财力。因此,在医用耗材的管理过程中,合理控制库存量非常关键。1.1.2医用耗材科学分类管理。通过严格按照价值分类,直接将医用耗材分为高值耗材和低值耗材。通常高值医用耗材对安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生产使用时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这主要是因为这些耗材通常为医用专科治疗使用的材料,如心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人工关节、其他脏器介入等材料。同时医用耗材又可以按照专科分类,如手术室耗材、麻醉科耗材、血液透析耗材等。通过对医用耗材的合理分类,不仅可以方便用信息化的手段对耗材的品种及使用数量进行有效监管,还能有效解决医用耗材的采供问题。1.1.3高值耗材“零库存”管理。通过全面分析供货公司在发展中的数据库,构建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尽量选择信誉好、配送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公司作为高值耗材的长期供货商。供货商直接送货到设备科进行预入库,临床使用后由设备科进行正式入库、出库及汇总,做到真正意义的“零库存”,最大限度降低各项资金的占用率,从而全面提高资金的周转率。1.2提高医用耗材的风险管理能力。对医院内营环节的管理,只有切实做好对医用耗材的管理与筹划,才能识别各类潜在的风险。如通过临床医用耗材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或可疑不良事件的收集,通过及时与厂家沟通确定不良事件的可能原因,定期分析相应医用耗材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做到及时通过短信、院内网公告、通知等多种方式在多媒体平台对医院临床科室加以提示,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因同类耗材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或人员伤害等事件。又如,针对临床科室的耗材周转管理,应以其平均周转率作为评价标准,以降低耗材损失风险。在卫生材料方面,应建立起完整的收入与支出数据系统,这样既有助于对科室绩效的考核以及对卫生耗材的成本管理,又能切实防控因耗材损失而引发的风险[2]。1.3提高对医用耗材信息数据的有效使用能力。就国内医院在医用耗材管理方面的整体现况而言,其卫生材料普遍呈现增长过快的态势,而导致增长过快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因设备的更新换代而使得材料也同步呈现大面积的更新;(2)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类高值耗材不断涌现,加之新的医疗技术与项目的开展与推广,使得各类经消毒便可多次使用的一次性耗材逐步退出临床,进而导致了卫生材料单价的上涨。与此同时,基于定性分析,通过现今的物流、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等即能够进一步明确哪些卫生耗材的增长是合理的,哪些是需要严格管控的。及时了解卫生材料实际使用情况,如每日领用、每日消耗的材料数量、金额统计等,若能将这些信息及时呈至管理层,则能为管理层制定管理决策提供支撑。

2强化医用耗材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耗材实时监督与管理

基于现今的信息化时代背景,医院对医用耗材流通的基本状况也应基于现有的物流信息平台来及时掌握,以适应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要求[3]。现阶段,大多数医院除了全院的一个总仓库,还会在个别重点科室设置二级仓库,而目前临床二级仓库的管理模式主要还是以人工手工做账为主,难以实现相应库房实时医用耗材使用的监督和管理。智能柜概念的提出,为大家展示了一个功能强大的临床库房概念。智能柜是为了给临床科室领用备货物资的临时仓库,它只需要临床人员通过身份识别,就可以从智能柜中领用到当中的物资,如果临床人员使用物资有多余,还可以储存到智能柜中,并且这个记录每日生成,每个月设备仓库与临床科室进行结算。通过利用智能柜采购可高效完成临床医用耗材的申报、申领及二级仓库的用料拨补等工作。此外,依托现有的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加大医院医用耗材的信息改革力度,还可逐步实现对高值耗材的实时监督与管理,以确保医用耗材的合理运用[4]。

总之,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以及分级医疗体制的深入推广,医疗收入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此,为确保医疗机构的运营过程始终与医保政策保持一致,医院方面需要重视对医用耗材的管理,以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继而维护医院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晓宁.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下医用耗材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26):11-12.

[2]方芳.基于成本核算下县域公立医院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7(22):41-42.

[3]李小樱.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J].大众投资指南,2017(9):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