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材料行业分析十篇

时间:2023-08-29 17:18:09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1

关键词:精细化 管理 分析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管理模式也逐步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规范化向系统化发展。医院要以“优质、高效、低耗”为管理目标,就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本”服务模式;以医疗质量标准化和医疗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知本”精细化管理模式。医院精细化管理体系立足于信息一体化,基于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管理工具、业务表单、管理方案六大维度进行设计,内容涵盖医院整个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包括资源的获取、使用与产出的效果、以及投入资源的合规合法性。

一、精细化管理模式以新医改为背景

2015年11月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加强预算约束,强化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复合型付费,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强化医疗机构内控制度,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规范诊疗行为的内在激励机制等8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要求将费用控制情况与公立医院基建投入、设备购置投入、院长年度绩效考核和院长任期考核范围以及医务人员的评优、评先、晋升、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绩效考核评价挂钩。在深入医改的形式下,医院经济运营实施精细化管理迫在眉睫,必须构建精细化运营模式,进行有效数据分析。

二、构建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目标

(一)为管理层决策服务

通过进行医院精细化管理,使管理层直观的了解医院在一个时期内的动态,包括人员、资产、负债、效益、效率等各方面情况,及时了解各项经济指标情况,为进行经营管理的决策提供给数据参考。

(二)提高管理效率与质量

促进医院效率的改善和整体协调;缩短医院分析、实施、控制资源信息循环周期;预测医院管理决策风险和收益情况;加快医院的运营速度。提高整个医院的管理效率,给医院带来额外的业绩增长潜力。

(三)选择并实现医院战略目标

根据医院的阶段发展提供不同的战略方针:成本领先战略,要求医疗集团具有有效规模的设施、就诊人次、严格的成本和费用控制、不断创新的技术平台;差异化战略,树立医院的品牌、提供特色专科、控制质量以及其他方式;集中战略,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来源于具体需要更好地特定细分市场,并快速调整医院的业务重点与管理模式。

三、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容

结合医院经济管理的要求,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卫生材料管理、药品管理、招标采购及经济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收入管理、成本管理、支出管理、投资管理、物价收费管理、医疗保险管理、绩效管理、内部审计管理、财务报告与分析管理、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等模块。

四、精细化管理体系实施方法及分析模型建立

(一)规范经济管理数据

为了确保医院能够掌握经济运营的总体状况,在遵循医院发展的整体规划基础上,需医院各职能部门进行有效合作,建立统一的科室、人员信息、收费项目、收费类别、材料名称等基本数据字典,以规范数据交换,保证科目核算口径、指标统计口径的一致性,为经济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性和决策的合理性提供数据上的支撑。

建立精细化管理数据集成平台,采集会计核算系统、人力资源系统、预算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电子病历、H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数据。

(二)按照精细化管理内容,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并进行有效数据挖掘,包含重点分析如下

1.经济运行分析模型

经济运行分析是通过医院的经济运行总体状况进行监测并分析评价。主要分析统计内容如下:

预算执行分析。反映医院当期收支预算执行进度,预算执行差异原因分析。

医疗费用控制分析。反映医院当期开展医疗服务收费及费用控制情况。

运行效率分析。反映医院运行中各种投入与产出情况。

偿债能力分析。反映医院当期使用资产偿还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能力。

资产运营能力分析。反映医院当期期末资产规模、结构、收益及质量情况。

成本管理能力分析。反映医院每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耗费的成本水平。

收支结构分析。明确收入类别,反映医院收入支出结构的合理性。

发展能力分析。反映医院通过各种经济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情况。

工作效率分析。反映医院的病床、医疗设备利用率及出诊医生的工作效率情况。

绩效考核分析。反映医院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当期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通过对汇总数据、平均数据、结构数据、行业平均值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结合比较分析法(同比、环比)、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和杜邦分析体系、因素分析等方法,寻找医院与本区域行业指标的差距,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财务ABC分析模型

财务ABC分析反映医院的经营情况。一是汇总医院经济数据,生成所需要的财务报表。二是在汇总和报表的基础上,对医院现状进行分析,并追溯钻取分析的源头,找出医院经营的症结所在。对同类型、同属性的科室进行对比分析,形成相互间的良性竞争机制。

财务汇总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业务收入支出明细表、财政补助收支明细情况表、基本建设收入支出表、现金流量表、净资产变动表、有关附表等。财务分析包括预算执行情况、结余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资产管理指标、成本管理指标、收支结构指标、发展能力指标、工作量指标等。按照医院、科室不同属性进行汇总,进行同期比较、与行业参考值进行对比,提炼出医院与同类型行业参考值所存在的差异。并针对各具体指标,查看出各医院的实际情况,同时对查询出的医院进行细目分析。

3.物资领用分析模型

物资领用分析是通过对医院经营范围内的所有物资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对医院物资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的所有状况进行可视化的多角度分析,提出整改方向与建议。并结合财务分析、经济运行分析的运用,对行政、管理部的合理化消化及使用效率提出建议。

物资领用分析主要反映医院的材料采购、消耗、库存等情况,同时对高值材料、手术室、介入放射科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具体包括库存材料分析、材料消耗分析、专项分析、高值耗材分析、材料采购分析和应付账款分析。

库存材料:反映医院的材料使用效率及期初库存、本期增加、减少、期末余额等情况,并将材料按分类构成进行构成分析。

材料消耗:总体上反映了材料消耗的分类结构和增长情况,并对材料消耗中的卫生材料进行重点分析,反映了卫生材料的创收能力及总成本占比、卫生材料消耗的分类结构和科室消耗情况。

专项分析:供应室消耗对供应室卫生材料消耗进行专项分析,放映了供应室卫生材料消耗的分类结构和增长情况;手术室消耗对各或手术室卫生材料消耗进行专项分析,放映了手术室卫生材料消耗的分类结构和增长情况。

高值耗材:按高值耗材分类和明细反映高值耗材为医院带来的收益,按科室在诊疗过程中使用告知耗材给医院带来的收益,使医院管理者能够全面了解高值耗材的创收情况。对植入和介入性医用耗材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控高职类耗材的去向,为监管医疗质量和医疗纠纷提供依据,实现告知医用耗材风险监控、效益分析、质量安全灯监督职能,避免高值耗材流失。

材料采购:按材料分类分析医院材料采购的构成和数量、金额增长情况。

应付账款:分析供应商的材料应付款统计数据,并对材料应付账款进行账龄及金额范围分析,使医院管理者全面掌握采购相关的应付账款情况。

4.固定资产分析模型

固定资产分析反映医院的资产使用效率、资产采购分布、处置等情况。包括资产总量分析、资产分布分析、资产处置分析、资产采购分析和应付账款分析。

资产总量:放映医院现有固定资产总原值、数量、折旧、资产构成比例、资金来源情况,使资产管理者清楚了解医院的固定资产情况。

资产分布:按照固定资产分类及明细的数量、金额进行统计反映固定资产在各科室分类和分布情况。

资产处置:反映不同使用状态的资产分布情况、待处置资产的分类构成和科室分布情况,为资产合理调配和购买提供决策依据。

采购分析:按规定资产分类分析医院固定资产采购的构成和数量、金额增长情况。

应付账款:分析供应商的固定资产应付款统计数据,并对固定资产应付账款进行账龄及金额分析,使医院管理者全面掌握固定资产采购相关的应付账款情况。

5.进行大型设备效益分析

对国有资产按照配置标准体系及甲类大型医疗设备、乙类大型医疗设备、房屋建筑物、无形资产等类别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分析,实现国有资产的审批论证、评估检测、风险监控、效益分析等监管职能,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6.绩效分析模型

从管理决策和绩效导向方面进行设计,包括绩效管理、财务报告、绩效排名、关键指标、盈亏平衡分析等。绩效分析建立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财务唔系指标、绩效考核指标,对医院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结果进行总体反映,体现了医院经济运行信息化的决策机制。

7.效率效益分析模型

分析医院人均工作量、人均住院和门急诊收益贡献,反映了医院人员、资产(设备、床位)的工作效率及创收能力,同时也反映了医院经济运行的效率效益。

8.收入分析模型

分析反映了医院业务收入的规模、增长趋势,以及收入的构成情况,可以为挖掘到科室;同时能够支持工作量变化或均次费用变化对收入的预测。

9.成本分析模型

对医院成本、费用按照科室分类进行统计,放映医院支出的规模、增长趋势,医技支出构成情况等,并能够按照收入配比方式来预测成本的规模和结构,为控制医院的总支出规模提供决策依据。

10.工作量分析模型

主要反映医院员工人数和构成比例、编制床位和实际占用床位、临床、医技工作量等,来衡量医院资源投入规模。

五、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

青岛市市市立医院自2009年开始探索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2010年引入医院运营管理平台,精细化管理模式日趋成熟。实现按月、季度、年度进行精细化管理分析,提升运营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出改进措施。收益于精细化管理,医院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工作量大幅度提升,收入稳定增长,2014年较2009年增长94%。实现有的放矢的进行成本管控,成本的增长率低于收入的增长率,2014年开始实现扭亏为盈。依据新医改要求,医院不断合理调整收入结构,药占比快速下降,2014年同比下降4.12个百分点,并重点进行卫生材料管理,合理使用高值耗材,从“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基本原则出发,发挥公立医院作用,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2

【关键词】 业财融合; 医院财务; 管理会计

【中图分类号】 R197.323;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3-0076-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城市公立医院的财务收支规模越来越大,医院经济运营管理日益重要,特别是新医改对医院经济管理明确提出“提高医院资产利用效率,降低医院运行成本”的要求,2014年财政部力推的管理会计,为公立医院推行经济运营管理找到了有效载体,基于对医院医疗护理技术业务与财务工作的高度融合,找准运营管控的切入点,精准寻找医院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促进医院良性发展,实现医院经济运行高效低耗。

一、转变医院运营管理思路

1.新医改下,要积极转变医院经济运行发展模式,医院要从关注经济业务总量向关注成本效益转变,从重业务轻财务向业务财务运营并重转变,注重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找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道路[1]。

2.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业务技术是关键。以舒适的诊疗环境、高超的诊疗技术、便捷的服务流程和优良的服务态度赢得患者,运用科学手段挖掘潜力,整合并有效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引入竞争、末尾淘汰机制,使医院充满活力和生机。

3.下大力气进行收入结构调整改革,提高医疗收入,减少浪费;加快床位周转,缩短病人实际住院日,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利用经济杠杆效应;扩大增值性、高技术性医疗服务范围,开拓新业务、新项目等。

4.近年来,在财政补助无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做好医疗服务项目的保本量数据分析。在目前的物价政策环境下,医院要挖掘潜力,通过发挥自身医疗技术、设备条件和管理运营来实现收支平衡。地级市医院要增加具有高附加值、高难度的医疗项目,不能在技术上与基层医疗机构同质化,提高有效服务收入的比例。

二、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发挥资产效能

(一)固定资产管理会计

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医院医疗设备开展利用率(工作负荷)分析,加强对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率分析。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使医院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合理的利用。对院内闲置设备开展排查,通过院区、科室之间的合理调配,将可用设备充分利用。

推行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精细化成本核算、精准化成本控制。要运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将固定资产折旧纳入科室成本范围,实施固定资产(医院经济资源)有偿占有使用。合理安排固定资产的维护和更新,加强成本费用意识,保证固定资产得到及时更新和维护。促进科室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和利用,要树立投资有回报、占用资产要付费的意识。用经济杠杆调节医院资金投向与流向,优化医疗装备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

强化大型设备效能分析,大型医疗设备在医院具有很高的价值,除了在设备论证、购买、变动、维修、保养、计量等环节进行全面化管理以外,对固定资产数量、价值、运行实行全面化管理,这是医院资产管理的重点。对设备收入、成本消耗进行效能分析评估,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满足物流、账务两方面的要求,对部分医技科室的大型设备进行单机核算。

抓好固定资产源头环节控制。严格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的采购和领用程序,杜绝临床医务人员指定品牌供应商,他们的职责是提供设备和器械功能的需求。加强采购前科室论证工作,医疗设备和器械必须经科室民主讨论形成效益预期报告,对投资造成损失的和利用效率低的要进行追责。要从医院、学科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规模结构确定固定资产需要量,避免盲目与重复投资。

(二)非固定资产管理会计

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药品、材料的核算和管理,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切实减轻患者负担。(1)开展“两票制”工作,完善药品的业务流转及科学严谨的流程控制。充分发挥药学部的职能,覆盖临床药师的指导工作,使临床科室规范合理用药,强化用药监督机制,全面全程开展用药监测工作。(2)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减少对药品收入的过度依赖,加强药品集中招标,开展药品二次议价,降低药品采购价格,严管大处方和贵重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3)定期对科室的药品进行整理,通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药品合理使用,限定药品的使用种类和数量,降低药占比,城市公立医院的药占比要控制在30%左右。(4)深入理解药品零差价政策,科学地分析药品零差价实行后对医院的影响,净化采购流程,杜绝滥用药物行为。

(三)加强材料管控,有效降低医疗费用

1.卫生材料尤其是高值耗材的管理是医院材料成本控制的重点。应利用医院信息化系统(HIS)医嘱、收费与科室实际材料消耗的配比分析,及时发现不合理收费、漏费、材料丢失、材料浪费现象并进行改正,对不收费材料做出定额管理,设置二级库管理,避免材料的积压浪费。

2.材料成本的控制是控制医院材料费过快增长,p轻患者负担的重要途径,主要是继续加大材料价格的下调力度,最大限度控制材料占比的增长,并将材料费用控制的相关指标纳入科室绩效核算当中,以促进合理使用材料,提高各科室诊疗水平。将各科室的材料消耗占医疗收入比例定期公布排名,使科室自身加以重视,从而有效地降低材料消耗。

3.降低采购成本,完善采购制度,继续推进医疗设备、材料公开招标,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量用价格低廉的国产材料代替进口耗材,医院每百元收入材料消耗要控制在20元以内。

三、实施医院精准化成本控制

医院成本控制是一个常态话题。成本控制不能以降低服务水准为代价简单粗暴地去控制,而是要找准“靶心”用好手段,做好精准控制。要更新理念,提高医院全体职工成本控制意识,重点是不能出现浪费。通过对医院和医疗服务成本的核算与管理,实施精准化控制,提高效益与效率,保证医院生存与竞争能适应医疗市场环境变化。

(一)严格实行预算管理,用预算控制成本

预算是成本控制的“杀手锏”,要高度重视预算的控制作用。从上到下要建立完善预算架构,使预算管理制度化、体系化、常态化。将全部收入成本纳入预算管理,使每项支出都在预算中进行把控,力争成本预算的准确可靠。各预算项目实行指标分级归口管理,明确责任单位和费用使用情况,促使各科室科学合理地编制成本预算。对执行情况在发生前和发生时进行监督,及时发现成本费用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寻找对策[2]。

(二)能源消耗管控

水电气料是医院成本耗费的大头,要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加强和完善节水节电的改进措施。各科室要落实节水用电责任,对重点耗能单元采取针对性的节能措施,如在空调方面,规定冷热气供应标准,适当调整冷媒水、冷却水的温度。夏天适当提高冷媒水的温度,冬天适当降低热媒水的温度,使冷水机组的能耗大幅度减少。合理设置电梯开启的数量、楼层和时间,实施电梯系统智能化控制。要对成本数据分析,深入挖掘成本数据背后存在的问题,找出成本控制潜力。

(三)医院管理费用管控

严格实行预算管理,将医院的全部花费、成本费用纳入预算,做好相关支出预算数据的测算工作。明确责任单位和费用的使用情况,分析费用计划完成情况,严格控制管理费用,建立完善的审批报销制度,层层把关。节约消耗就是节约资金,对日常维修及零星工程要有效管理,堵塞漏洞,努力做到医院每花一分钱都要找到支出的责任科室,区别全成本核算与绩效核算的边界标准,在科室KPI考核中增加成本管控考核指标,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

(四)加强洗涤费、物业费、保洁费等大额开支的管理

洗涤费、物业费、保洁费是医院运营成本中金额较大的开支,特别是实行物业托管的医院更是如此,要对每床日保洁费、物业、洗涤费进行分析,对异常上升现象(病人量没有增加的情况)要找出原因,医院要强化科室的洁净意识和护士长监督职责。总务后勤部门要定期对物业保洁、洗涤情况进行检查、巡视,增强物业公司的约束机制,使保洁、洗涤等成本得到持续控制。

(五)加强人力成本控制,充分发挥人员效益

1.建立人力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为有效做好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首先要做好人力成本的预算,按岗设人,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规划、沟通、协调职能,增强人力成本的可预见性,避免或减少人力资源成本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人力资源部门与各相关部门协调,密切配合,制定人员经费预算,对职工薪酬、培训、进修等费用实施管控,运用本量利分析法对临床科室的业务量加以分析。

2.建立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合理的薪酬分配管理体系,不仅能有效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提高效率,还能为医院节约出更多的人力资源成本,在医院绩效方案中,要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将“工作效率、管理效能、服务质量、劳动纪律、技术能力”五个方面的考核结果,作为衡量绩效考评的依据,充分考虑岗位性质、技术难度、风险系数、工作强度、职业道德操守、医德医风及成本控制因素,使之对内具有激励性及公平性,对外具有较好的竞争力薪酬,激发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3.优化组织机构、实行定员定岗

医院应以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需求为原则,科学设置医疗科室及行政后勤科室。根据具体情况,明确岗位名称,设置人数、工作职责及考核标准,按岗设人、一人多岗,充分发挥每名职工的工作效能。

四、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推行责任会计中心

持续强化科室目标管理工作:(1)科室目标管理工作就是科主任、护士长使命感的载体,要促进科室工作能够在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中进行。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同时,要提升科室运营管理的效率与效益。(2)提升门诊工作量的考核,注重专家、科主任的门诊出诊率,推进一卡通建设,简化就医流程。(3)三级医院的重要职责就是疑难危重、急重病人的收治、救治能力,要新增各科对急难危重比的考核,这个指标的提升,是科室技术水平提高的标杆。(4)要在外科系统中新增手术率的考核,使外科科室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增加三级、四级手术技术力量,加大难度高、风险系数高手术的例数,从多方面提升技术水平,积极顺应分级诊疗的要求。(5)科室效率提高的重要抓手就是缩短住院日,依托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方式,以特定病种的平均住院日为重点,合理控制平均住院日。分季度分析手术前后住院日、疑难危重病住院日等相关指标,尤其要重视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规范临床科室诊疗流程,制定标准住院天数,有效降低住院日,为了缩短诊疗时间,规定医技科室检查项目完成时间和检查结果出具报告时间,在医生工作站开发住院时间超预期预警机制,对于即将超过某病种标准住院天数的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使病人得到更加有效合理的治疗。(6)逐步推行责任目标成本制度,结合医院管理的实际,按照能够控制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目顺杀荆将降低医院成本的目标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科室,进行医疗成本的对口管理,实现医疗成本的事前控制。在医疗业务过程中,将医疗成本的实际消耗与责任目标进行对比,加强医疗业务事后管控,总结经验,查找原因,防微杜渐,完善医疗成本管理责任制。揭示各医疗成本项目差异,查明责任归属,明确医疗责任制,把医疗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最大限度地优化利用医疗资源[3]。

五、打通数据通道,推进医院信息链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院完整化的大信息平台系统

整合医院现有信息资源,要建立医院资源计划(HRP)运营管理平台,通过对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系统(PACs)、财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物流管理、人事管理、绩效核算等系统的有机衔接和整合,建立支持医院整体运营管理,实用、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系y化医疗资源管理平台,提高各主要业务线的管理和综合运营水平。在良好的整合医院数据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设计安装医院BI系统,服务医院发展[4]。

六、关注医保病人费用管控

随着医保、农合病人的统一管理,病人住院次均费用的严控,单病种付费的推行,医保病人费用控制成为医院管理的当务之急。(1)医保工作要追求精细化、从服务患者职责拓展到医保病人的管理、医保付费的运作、医保政策的扶持与争取、医保病源分析等,按照未来医保预付制度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医院、科室医保控制额度,有效地保证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对医保病人诊疗全过程行为进行规范,保证诊疗行为统一、合规。为了防止过度医疗,保证基本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医保部门设专人监督检查临床科室医保协议落实情况,关注医保患者构成、患者自费负担和知情情况,保证患者对自己所有治疗行为的知情权。(2)要定期组织专家对医保病人出院病历进行终末质量管理,对治疗过程掌握,是否遵守用药管理规定、因病施治原则,是否合理用药以及用药适应症选择,有无过度检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评,结合医保质量考核办法给予处罚。

七、注重卫生材料的管控

1.医院要制定适用的《医疗器械(医用设备、耗材)使用管理规定》,规范医院准入使用的耗材,加强耗材监管,降低医用设备、耗材使用风险,保障临床使用安全,重点是对检验试剂、手术材料、医疗检查设备耗材的监管。

2.成立由科室民主管理小组成员组成的新增医用耗材议价小组,使采购流程更加公平、公开、透明、阳光,提高医用耗材采购效率,降低医用耗材采购成本。

3.完善卫生材料采购成本,规范采购流程,严把材料的招标采购及供应商资质关,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优质价廉的材料供应。

4.对心脏、骨科植入类和血液透析类部分高值耗材要公开招标,医院对招标的产品进行二次议价与谈判,进一步调整价格,降低采购成本。

5.要成立检验试剂、手术室预备库房(二级库),对高值耗材实行预库存管理,这样既保证临床手术的安全、及时,又降低高值耗材的库存成本。

八、发挥财务与管理会计职能,服务医改

1.完善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杜绝不合理支出,做好医院核心业务流程。“好钢用在刀刃上”,严格做好各项开支控费管理,加强资金支出的内部监督,避免产生不合理的成本费用。要在逐步提升医院运营效率和管理精细化程度上多思考。

2.完善成本分析体系。将医院各科的成本分析与医院运营过程相结合,财务人员要努力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方法,科学地进行成本分析,不断完善成本核算、分摊、分析体系,在运营中找出成本动因。要能揭示成本耗费各个环节控制方法,深化医院成本控制内容,完善成本控制结构。根据自身特点,建立科学、准确、系统、完善、可操作性强的成本控制评估体系。对运营效益、业务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核分析,从而做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使医院成本控制走向精细化、全面化、流程化。

3.优化支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1)采取更为有效、切合实际的资金预算编制办法。有了资金预算才能有用款计划,要统筹兼顾地制定自身发展目标及合理地支配开支,优先保证医院重点工作计划、重点学科建设等基本资金需求。(2)着重提高医院资金使用率,保证管理活动有序有计划地进行,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保障医院总体运营发展目标和医院收支业务的顺利运行。(3)提高相关人员素质,一方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另一方面要培养和造就一批科室运营助理,当好科室管家,提高数据核算的基本素养。

【参考文献】

[1] 冯欣.公立医院应用管理会计的探索与实践 [J].会计之友,2015(14):28-32.

[2] 吴艳红.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列研究[J].会计之友,2016(13):34-36.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3

关键词:医院;成本控制;建议

随着药品零差价政策的实行,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被彻底打破,如何提高收益率成为医院管理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提高收益率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实现:增加收入和控制成本。增加收入受到医疗技术、医疗设备、医院规模和病源等因素的制约,在短时间内很难大幅提高。而控制成本则可以从自身出发,通过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挖掘潜力,尽量地减少人力和资源的浪费,降低成本费用支出,从而实现收益率的提高。因此,控制成本成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医院成本控制就是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标,对成本形成过程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调节和监督,及时揭示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差异,使成本被限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以内,以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一、医院成本控制的现状

1.医院管理层及员工对成本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医院管理层对如何增加医院的收入非常重视,但往往忽略了对成本的控制,仅仅把成本核算和控制用于绩效工资核算,没有把成本控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也没有对员工进行有关成本控制的培训。医院员工则认为成本控制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在其进行的医疗活动时没有控制成本、节约消耗的意识,造成很大的浪费。

2.成本控制范围仅局限于部分科室、部分活动和部分项目,控制效果不佳。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控制范围仅限于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总务材料等项目,成本控制对象主要是临床、医技科室,而没有对行政、后勤科室进行成本控制,这样的成本控制效果非常有限。

3.成本管理水平有限,无法对成本完成全过程进行事前计划、事中监督控制和事后评价考核,从而降低了成本控制效果。另外,由于医院成本管理的方法比较单一,成本管理软件尚不成熟,而医院各部门、各项活动之间差异很大,很难做到科学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控制。

二、提高医院成本控制需做好以下几点

1.做好成本预算,制定成本控制目标或标准。要开展成本控制就必须先制定控制目标或标准,否则无法衡量控制结果的好坏。在编制预算时,应把医院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各科室,甚至各员工,并制定出各类消耗定额。只有把详细的控制计划下达至各级成本责任单位,才能促使其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成本控制目标或标准开展业务活动,医院成本控制的总目标才能完成。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医院部门繁多、成本构成复杂,我们应根据控制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成本控制目标:一、制定人员支出的控制目标应首先确定各科室定编人数,将部分科室中多余的员工流转至人员紧缺的科室,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人数超编造成人员支出的浪费;二、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等费用的控制计划应通过制定消耗定额来实现,如每床日材料消耗定额、每员工办公用品消耗定额等;三、公务费、业务费、差旅费等公用经费的控制计划应通过制定相关的报销制度来约束开支标准和范围。

2.在成本完成过程中,做好实时监督、分析和预警,即事中控制。实际工作中应区别不同控制对象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

(1)变动成本的控制

变动成本是指其发生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变化成正比例增减变动的费用,如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药品等。这类成本高低取决于价格和用量两个因素,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期下,尽可能降低价格和缩减单位用量是控制成本的两个途径,以下以卫生材料为例进行说明:

卫生材料是总金额最大、品种最多、管理最复杂的部分。卫生材料在医院总支出中所占份额很大,以我院为例,2012年我院业务支出81078.86万元,其中卫生材料支出14141.98万元,占17.44%,仅次于药品费和人员经费,是医院支出的重要部分。卫生材料可分为可收费和不可收费两种:对于可收费的卫生材料,可采用对领出的卫生材料进行追踪的方法确定其最终的归属,避免因管理不善造成流失;对于不可收费的卫生材料,应根据预算中的消耗定额等指标进行实时的控制。另外,对卫生材料的控制应从源头开始。在卫生材料采购环节,通过公开招标选择质优价廉的卫生材料,降低卫生材料成本;在存储过程中,严格控制因存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卫生材料耗损;在领用环节,应严格控制超定额或限额领用。同时还应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操作规范,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的浪费。

(2)固定成本的控制

固定成本是指成本发生总额在相关范围内与业务量变动没有直接关系或关系不大的费用,如工资费用、管理费用、折旧费用等为没有直接关系的费用,维修费、水电费、燃气燃料费等为关系不大的费用。

工资费用控制的关键是合理用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医院应确定科室定编人数,严格控制超编人员,按照定编人数减员增效,将员工的收入与工作量、质量及效益挂钩,严禁任意扩大工资总额。

管理费用主要包括行政管理和后勤部门发生的各项费用,如公务费、坏账准备、利息支出、物业管理费等。加强管理费用的控制,要实行科学管理,将各费用项目实行归口管理,明确责任科室,归口管理部门对分工的费用项目负责,严格控制分工费用项目的日常开支情况,努力把管理费用控制的预算目标内。

折旧费用的控制关键是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增加服务总量,降低单位费用成本。对于已有的医疗设备,应加快其使用频率,并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在其使用寿命内尽可能增加使用次数;对于计划购置的医疗设备,必须做好可行性研究,避免因盲目购置造成成本的增加;对于闲置的固定资产,可在医院内部进行流转,做到物尽其用。

水电费和燃气燃料费的控制应根据制定的消耗定额进行跟踪控制,总务科等归口科室应加强日常管理,定期进行节能检查,督促各科室降低费用。

在成本完成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加强与各科室的联系,定期提供科室成本核算报表和分析材料,对完成好的科室进行奖励,对未完成的科室进行扣奖,促使各科室在及时掌握成本完成情况后对以后的成本控制进行调整,以便完成全年的目标。科室业务情况发生变动后应联系财务部门及时对成本控制目标加以修正。

3.成本完成后,对完成结果进行评价,并对成本责任单位配以一定的奖罚措施。财务部门在年度结束后应对全年成本控制情况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作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揭示差异存在的原因,进一步挖掘潜力,增收节支,为制定下一年度成本控制计划提供依据。

成本控制是对医院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每一项经济活动都应坚持“高效低耗”的原则,成本控制涉及各部门、各科室全部活动,需要全院所有科室和员工的积极配合。只有做到全方位的成本控制,医院才能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使医院走出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4

【关键词】医院;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医院营运能力是指医院资产的周转运行能力,也是指医院基于外部市场环境的约束,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配置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能力。如果医院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结构合理,则医院的营运能力较好。从深层次看,医院营运能力反映的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医院营运能力一般用,流动资产、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和总资产等五个方面的财务指标进行逐层分析评价。

一、流动资产分析

流动资产分析的目的是,为合理使用流动资金,降低医疗服务耗费,促进资金良性循环与供给提供保证。其分析指标主要是:流动资产周转率分析,流动资产结构比重分析,流动资产利用率分析。其分析内容:一是分析取得来源、存在形态、使用情况、组成结构和增减变动情况;二是考核使用效果,分析物资储备是否合理,物资消耗与业务量及业务收入是否相匹配;三是总结流动资金管理经验和存在问题。

1.流动资产周转分析

是分析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综合指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和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流动资产周转快,可以节约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流动资产周转分析有两种表示方法:

(1)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计算期业务总收入/同期全部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表示,周转次数越多,效率越高。

(2)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计算公式为: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全部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同期业务总收入×计算期天数。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是一个逆指标,周转天数越短,说明流动资产利用率越高。

2.流动资产结构比重分析

主要分析流动资产与总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某种流动资金与流动资金总额之间的比重,用以判明营运发展的有利趋势或不利趋势。计算公式为:

(1)流动资产率=全部流动资产/总资产。流动资产率越高,说明本单位营运发展势头越旺盛,此时,经营管理也显得格外重要。

(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流动比率越高,说明医院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反之则弱。但是,比率太大表明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经营资金周转效率和获利能力。一般认为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为2。

(3)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速动比率反映医院在某一时点运用随时可以变现资产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较流动比率更能准确、可靠地评价医院资产的流动性及其短期偿债能力。

3.流动资产利用分析

主要分析流动资金的利用效果,计算公式为:

(1)百元业务收入占用的流动资金=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业务收入总额×100

(2)百元流动资金业务收入额=业务收入总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100

以上两项分析指标反映流动资金与收入的关系,两指标互为倒数,流动资金百元收入越高,流动资金效益越高,从而百元业务收入占用的流动资金额越低。

二、存货分析

存货分析的目的就是在保证正常的医疗运行和供应条件下,对库存进行科学管理。其分析指标主要是:存货周转率分析,存货质量分析。通过分析加强存货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

1.存货周转分析

是反映存货停留在医院的时间,也可用周转天数来表示,存货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周转速度越快。

计算公式为:存货周转率=医疗支出中的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支出/平均存货支出

(1)药品资金周转率。指药品成本与平均药品库存额的比率,用以衡量医院的药品库存是否过量,测定医院药品的变现速度,在不妨碍医院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应以最少限度的储量为最好。以药品为主的医院存货随着药品供应的保证,周转天数可缩短到30天以内。目前扬州市笫一人民医院的药品周转天数不超过15天。计算公式为:

药品资金周转率(次数)=药品费支出/平均药品库存额

药品资金周转天数=本期日历天数/本期周转次数

(2)卫生材料资金周转率。指卫生材料成本与平均卫生材料库存额的比率,用以衡量医院的卫生材料库存是否过量,计算公式为:

卫生材料资金周转率=卫生材料支出/平均卫生材料库存额

现在许多医院都加强了卫生材料的管理,尤其是高值耗材的管理。扬州市笫一人民医院的高值耗材已经实现了零库存。

2.存货质量分析

指存货被利用的质量分析。主要有:(1)物理质量分析。既自然状态是否完好,是否符合相应的等级要求;(2)时效状况分析。按照时效状况对存货分类,与保质期相关联,与内容相关联,与技术相关联;(3)品种构成分析。与医院临床业务开展相关联;(4)周转与积压状况分析。与财务管理相关联等。

三、应收账款分析

应收账款分析的核心是对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分析,从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中找出应收账款的变动,然后对有异常变化的应收账款的经济实质进行分析,从而对本单位资产的真实风险状况进行评价。应收账款与本单位的经济环境和内部管理都有密切关系。应收账款分析指标主要是:应收账款周转分析和应收账款结构分析。目前,扬州市笫一人民医院每月通过资金动态报表对应收帐款的情况及时分析,以减少呆帐、坏帐的产生。

1.应收账款周转分析

(1)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它说明一定期间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表示医院从获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变成现金所需要的时间。

计算公式为:应收账款周转率=业务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2)应收账款回款率。医院回款速度快、资金占用少、可以减少坏账损失、资金流动快,医院偿债能力强。提高回款率财务要形成定期的对帐制度,每月必须同医保部门核对帐目。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回款率=(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本期应收账款发生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期初应收账款余额+本期应收账款发生额)

2.应收账款结构分析

医院的应收账款主要是应收医疗欠款和其他应收账款,通过对应收账款的结构分析,对应收账款占本单位流动资产的比重进行评价。

(1)应收账款比重分析。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占业务收入比=应收账款总额/业务收入总额

(2) 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指从产生应收账款之日起 ,至资产负债表日止所经历的时间。简而言之,就是应收账款在账面上存在的时间。对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有利于加快欠款回收,减少坏账损失。

四、固定资产分析

固定资产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结构比重分析,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分析。

1.固定资产结构比重分析

固定资产的结构是指医院各类固定资产原值在全部固定资产原值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各小类固定资产原值占该类固定资产原值的比重。分析固定资产结构的变化情况,在于考察医院固定资产配置和使用上的合理性,考核利用效果并分析影响效果的原因,以便进一步制订措施、挖掘充分利用固定资产的潜力。计算公式如下:

(1)固定资产比重=某类固定资产原值/全部固定资产原值×100%

(2)固定资产更新率=分析期新增固定资产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期初固定资产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3)固定资产报废率=本期报废的固定资产原值/期初固定资产原值×100%

2.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分析

医院通过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分析,考核固定资产营运成果,总结固定资产使用是否合理、能否适应医院的发展需要。计算公式如下:

百元固定资产业务收入=本期业务收入总额/分析期平均占用固定资产净值×100

五、总资产分析

总资产是指经济实体拥有或控制的、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全部资产。一般可以认为,经济实体的总资产金额等于其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总计”金额。其分析指标主要是:总资产周转率。

1.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医院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该周转率高,说明医院全部资产的经营效率高,取得的收入多;该周转率低,说明全部资产的经营效率低,取得的收入少,最终会影响医院的盈利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周转率=业务收入总额/平均总资产

2.总资产周转天数

是指资金周转一次所需天数(即资金周转期)。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周转天数=计划期日数/总资产周转率(次)

参考文献:

[1] 孙继玲.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研究 [J].企业研究,2012(24)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5

论文摘要:研究采购与库存管理对于医疗单位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资的采购与库存管理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采购与库存中存在的问题,将供应链管理理论运用到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资的管理上,以实现采购与库存的科学管理。

现阶段,医院采购的物品主要包括药品、设备、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资等。在一些医院中,这些物品分别由不同的部门独立采购,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相对封闭,存在着采购不规范、不完善等现象。在库存方面,库存数量过多、库存成本偏高、库存周转率低下等问题都制约着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

1.原有的采购和库存流程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医用材料的采购周期约为1个月1次,在实际工作中。仓库保管人员并没有统计每月实际用量,而是在库存量接近零时才通知采购人员,采购人员没有计算最佳订货量。而是凭以往的经验进行采购,结果出现在某段时间内医用材料库存过量,某段时间内无货可供的现象。

后勤物资方面由于采购周期太长,造成物品库存过多,占用了大量仓储空间、增加了库存成本。

2.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资的采购与库存管理的相应措施

2.1集中采购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我认为应采用对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质等进行集中采购管理的方法。就是将医用材料、后勤物资的采购职能全部合并,归到一个采购中心。这种对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质进行集中采购的管理方法有以下优点:①可以对医院的组织结构进行整合,由过去的多头采购整合为集中采购管理,这样既能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机构设置,又便于资源的集中调配,降低运营成本。②能够对医院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重组,通过科学分析原有业务流程的优缺点,再结合医院的战略规划,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的业务流程,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职工的凝聚力,提高采购部门为临床服务的质量。

2.1.1ABC采购管理法在对各类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质的采购管理时,我们拟运用ABC采购管理法进行管理Ⅲ。ABC采购管理法把各种物品分成三大类品种:A类物品的价格是最高的。它在价值上占到全部物品的60%~70%,但在物品数量上仅占总数的5%~20%,如人体植入材料、心脏起搏器、介入导管、支架等,对于A类物品的科学管理是采购中心今后工作的重点。B类物品的价格不如A类高,但比c类高,在数量上占全部物品总数的20%左右。价值上也约占到总量的20%。采购中心对B类产品也要进行科学化管理。C类物品是使用量大,但价格便宜的物品,这类物品数量上占到总数的60%~70%,但价值只占总数的5%~20%,如纱布、棉签等,C类物品库存量较大,管理可以相对简单。

我们要结合业务流程重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医院的各科室应根据医疗服务的实际需要提出采购申请,各科室应将所需的材料数量按月在规定时间内上报采购中心,申请单必须注明所需物品的数量,用途、规格、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等内容,由科室负责人签字。采购中心根据全院各时间段的实际消耗量,把临床群室的需求统一汇总,再结合仓库的实际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计划表,上报院长审批。

2.1.2合理的采购方式在采购的方式上,对于大宗医用材料和物资,中心可以采用招标的形式采购,对小批量材料和物资,中心主要采用谈判采购方式。供应商的选择是集中采购和科学管理的关键步骤之一,采购中心要注重收集供应商的信息资料,并根据供应商的资质材料进行筛选。我们要求供应商必须具备以下这些资质材料: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需提供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的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产品检测报告等。

我们应制定对供应商进行量化的评估体系,我们在以下几方面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_。供应商的企业性质、规模、财务状况、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技术能力、生产能力、品质保证能力、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通过对供应商进行量化评估,我们可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只有合格的供应商才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在合格供应商中,我们采购时首选生产厂商,其次是一级商,减少和二、三级商的业务。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①直接从生产厂商处购买产品,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成本,可以获得较优惠的采购价格。②对于那些通过商销售的企业,我们应首选一级商,这样我们可以得到比较低的折扣率,也可以采购到品种较齐备的产品。

为便于对各种医用材料和物资的管理,我们应在采购、保管、发放的各个环节,建立多功能的信息管理系统。如在采购环节建立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对供应商资质、规模、基本情况等进行汇总,由于供应商的资质材料具有时效性的,当某供应商的“三证”到期时,该系统可以及时报警,使采购人员及时掌握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这个系统的建立将为采购工作提供了相应的数据和信息保证。

2.2科学的库存管理

对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质进行集中采购和科学管理就必须与材料的库存管理结合起来。库存管理的目的,在于保持存货量与订购次数的均衡。维持适量的库存,合理地运用流动资金,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增加利润。

某医院医用材料库存金额约为150万元(不包括骨科材料、介人材料、检验试剂等专购物品),每月出库金额约在85万元,医用材料的存货周转率约为6.8,存货周转天数约为53d。后勤物资库存金额约为34万元,年出库金额约148万元。后勤物资的存货周转率约为4.35,存货周转天数约为82d。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指标的好坏反映存货管理水平,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此单位的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天数)还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库存管理系统的运行可以提高医院对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质库存管理的能力,管理者可以随时了解库存的详细情况,合理运用资金,调配医用材料和后勤物资的采购数量、采购计划,从而满足医院发展需要。

结合采购和库存管理系统得建立,我们应把信息管理系统和科学管理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骨科材料、介人材料、检验试剂等专购物品,应建立人体植入材料存档管理的制度。

我们还应在采购和库存管理中尝试运用多种科学管理方法,如ABC库存管理法、物料需求计划(MRP)、经济订货批量(EOQ)、零库存管理等方法。零库存管理的运用是要根据临床科室在单位时间内的使用量和需求量,结合采购时效、运输环节等因素,设立最高和最低库存量。库存量保持在最高和最低之间,就是合理的库存量。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6

首先从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办公用品着手,建立健全药品、物资、日常办公用品的采购、保管、领用制度,通过对各种医用卫生材料实行严格的消耗定额来控制医用卫生材料的成本费用增长;充分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管理系统和新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的配套财务软件的相关功能,提高信息网络对药品、耗材、试剂办公用品的采购、存储、领用和最终使用各项数据收集、存储、传输、汇总、分析管理和控制能力。使科室的一些可控的消耗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降低成本费用。加强医院卫生材料成本管理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强化医院经济管理的需要。在进行诊疗的过程中,人工器官的使用量在不断的上升。据统计,骨科材料收入占到了医疗收入的20%左右,这对医院的经济管理影响较为严重。其二,医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需要。医院卫生材料的成本管理面临的因素较多,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管理能够降低材料的浪费,达到控制成本目的。其三,提升医院经济管理的需求。加强医院卫生材料成本管理,能够使得卫生材料使用的过程更加的明晰,可以为医院的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

其次,对公务费用、接待费用设备日常维护维修费用和其他费用的控制。通过预算制度限定各科的业务费用、办公费用和其他费用的增长,对科室的部分费用实行经费包干,使科室的一些可控费用得到控制和逐年按比例降低。每月费用超支部分需经过预算管理办公室审核批准后方可报销,同时扣减下月预算额度,年终平衡后扣除业务增长比例相应降低10%-20%作为下年度预算额度。结余部分作为科主任基金,年终奖励对控费做出贡献的科室先进个人。

第三,降低管理费用,将管理费用使用与医院发展战略相结合。医院的管理层对两者的关系有一个充分理解,分析出两者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医院将管理费用与医院的发展相结合。采用对标管理方法,选准对标管理医院,以先进的对标医院为目标,对标分析可以改进的方面和机会,然后加以改进提高,使其既能保证医院发展目标的实现又能和目标医院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同步提升。

第四,实施作业成本法,强化信息系统建设。由于医疗服务涉及面广,专业分工精细。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所以在进行数据收集的时候就面临了信息准确性和实时性的问题。医院需要强化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才能够满足信息准确性和实时性的需求。考虑将成本系统与医院现有的其他数据系统进行对接,使数据共享。这点也符合医院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医院需要引起重视,特别是集成性能强的信息系统的引入。在设计以及实施作业成本法时,会面临繁多的作业确认、作业中心的划分、动因的选择以及数据收集和处理。面对庞大的工作量,医院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简化,以使得作业进行整合和分解,即把同质的业务集合起来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作业。这样来提升设计及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效率。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7

[关键词]需求分析 专业英语 教材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5-0045-02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大学生外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还提出要有运用英语为专业技术服务的交际能力。根据新课程要求,大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英语课程学习后,应进入应用提高阶段,结合各自专业进行专业英语学习。在这种形势和要求下,我国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应用提高阶段的专业英语尤其是医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还是很薄弱。对此许多学者认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需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而研究专业英语教材有望给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发展提供依据。

开展此项研究,旨在通过实证调查来探索专业英语教材尤其是医学英语教材的编写,为改善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实证依据,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调整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140名医学院学生作为主要的需求调查对象,采取Hutchinson和Waters的需求分析模型,以最新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标准,结合问卷和访谈分析他们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教材医学英语教材的编写。

二、研究分析

(一)目标需求

Hutchinson和Waters(2001)指出“目标需求”是将来目标场合使用语言的客观需求,可以分为三小类:需要,差距和愿望。笔者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百分数分析,得出数据如下:

结果分析:60.72%的学生认为学习医学英语有利于未来的工作,56.43%的学生认为医学英语可以帮助他们继续学习,譬如读研、留学等。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开始明确,不再局限于为了通过考试或者顺利毕业拿学分而学习英语,四、六级考试在学生心目中地位已开始下降,更多的学生逐渐把英语作为未来的生存和交流的一种手段。这有望使英语教学尽快摆脱培养人才“高分低能”的困境,为社会培养实用人才,所以专业英语教材应该突出实用性。

结果分析:大部分学生希望加强阅读和听说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专业英语教学的重心所在。但调查显示,单一的注重阅读能力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专业英语教材更应该兼顾其他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的均衡发展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学习需求

Hutchinson和Waters(2001)指出“学习需求”是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的条件和需要做的事情,包括物质条件、心理条件和知识技能条件。下面主要从教材选材、练习任务安排及编写原则来探讨学生的学习需求。

结果分析:78.57%的学生希望教材能包括医学优秀期刊论文,体现动态和最新的信息。同时59.29%的学生认为应用文体材料也很重要,在未来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医学英语教材可以考虑从期刊论文、国际交流文献及经典医学文献中选取应用体裁和科普作品作为教材的文本。

结果分析:84.29%的学生期望教材中可以呈现个案分析,阅读理解仍然是受到大部分学生(59.29%)的喜欢,同时错题研究和角色扮演也十分受欢迎。调查结果给教材编辑者提供了很好的建议:教材中练习任务的形式和内容要与真实世界、学生需求、交际动机相关。

结果分析:82.14%的学生对教材的实用性给予了很大的肯定,专业英语教材编写目标应该密切联系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和使用者的需求,实用性原则是专业英语教材与普通大学英语教材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同时时代性、科学性、多样性和真实性等原则也是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该把握和体现的重要原则。

三、发现与结论

本研究基于学生的需求分析对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编写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发现如下:

1.大部分学生意识到医学英语有利于未来工作,但对目前的医学英语教材不太满意。

2.大部分学生认为需要加强阅读与听说技能训练,期待专业教材能突出英语综合能力而不是单一地注重阅读能力。

3.医学英语教材选材应考虑从国外优秀期刊论文,医学国际交流文献和经典医学文献中选取应用体裁和科普作品。

4.教材中练习任务的形式和内容要与真实世界、学生需求、交际动机相关。

5.教材编写应该遵循实用性、真实性、时代性、多样性、科学性原则。

四、对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编写的建议

医学专业英语教材有其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所需的教材也应该有其自身的特色,基于学生的需求分析对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的调查研究,希冀能给医学专业英语教材编写乃至其他专业英语教材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1.专业英语教材编写应该遵循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打破传统着重传授语言基础知识的做法,紧密联系社会需求。

2.在选择语言材料时要突出语言材料的实用性、时代性和真实性。最新的,贴近生活,来源于生活的语言材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3.提供真实的、多形式的练习任务。束定芳(2004)指出:“学生渴望在真实的语言活动中学习语言,渴望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展示和锻炼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其中个案分析、角色扮演、错题研究等练习能有效地保持学生的兴趣,一定程度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专业英语教材编写是一个动态、持续发展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社会和时代特征。教材的质量取决于编写的质量,所以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实用性、真实性、时代性、多样性、科学性原则,尤其是实用性和真实性原则。

五、结语

教材的编写在教学实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研究调查从学生的需求分析出发,希望能摆脱教材编写脱离实际、脱离学生需求的困境,为专业英语教材进一步开发提供实证依据,为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和调整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Water.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Shanghai:Shanghai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8

关键词:全成本核算 成本分类 成本分摊 成本分析

医院成本是指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各种费用价值的货币体现。医院全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种费用(这些费用包括财力费用、物质费用、人力费用),对这些费用进行分类、记录、归集、分配和分析的报告,成本核算如实、准确的反映医院财务收支状况,是医院一项经济管理活动。通过对医院全成本核算、分析,对医院加强财务宏观调控;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的制定;医院的医疗服务价值补偿;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目前我国把医院全成本核算按纵向分类是把医疗科室划分四大类:

一、临床服务类;临床服务类是指直接为病人提供服务,最终体现医疗成果,完整反映医疗成本的科室,其成本包括自身的实际成本,也包括由其他核算单元分摊而来的间接成本,它是医院末端全成本的综合反映。一般指外科、内科、儿科、妇科、五官科、口腔科、康复科等;

二、医疗技术类;医疗技术类科室是指为临床服务类科室及病人提供医疗技术服务类科室,此核算单元是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中间服务,是检查、治疗项目的执行单元,在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配时,按照临床服务类科室的执行收入情况,分摊到临床服务类科室中。一般指手术室、麻醉室、化验室、电诊室、放射室等;

三、医疗辅助类;医疗辅助类科室是指服务于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的科室,为其提供动力、生产、加工、消毒等辅助的科室;一般指总务库、器械库、供应室、配电室、住院结算处、门诊收款处、洗衣房等;

四、行政后勤类;行政后勤类是指除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科室之外的,从事院内外行政后勤业务工作的科室,如院办、财务科、医务科、信息科、离、退休等;

医院全成本的管理核算基本的对象是科室成本,而各科室发生的费用可以直接记录,有的是几个科室共同的发生的费用,需采用一定的方法需要分别归集,按核算内容、成本项目把成要费用划分为七类:

一、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费、其他等,按核算科室对全院人员进行定位,直接计入各核算科室的成本。

二、卫生材料费:是指医院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而消耗的卫生材料,包括血费、氧气费、放射材料费、化验材料费、试剂费、高值材料费、其他材料,按各核算科室实际消耗的材料费用直接计入其成本。

三、药品费:是指医院开展医疗活动而发生的药品支出,包括西药、中成药、草药,按照药品的进价计入核算科室的药品成本 。

四、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活动时磨损固定资产的价值在一定时期的摊销,包括专用设备折旧、一般设备折旧、房屋建筑物折旧、其他折旧,房屋类固定资产按核算科室实际占用面积计提折旧,公用部分如走廊、大厅、厕所等按科室占用面积分摊到各科室的实际占用面积中去;设备类固定资产按核算科室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五、无形资产摊销:医院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年限平均法分期平均摊销,按受益科室确认无形资产摊销费用。

六、提取医疗风险基金:按当期医疗科室医疗收入按规定比例(三级医院3‰,二级医院2‰)计提。

七、其他费用: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物业费、维修费、劳务费等,能够准确计量的按实际计量确认,无计量的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比如:各科室房屋维修费 = ×总房屋维修费;水、电按实际发生确认计量;无法计量的按人员或面积分摊计算。

各科室成本的归集采用“权责发制”原则,通过健全的组织机构,坚持“实事求是、主细次简”的方针,按照规范的统计要求及报送程序,将各项支出直接或间接分配到归属于所耗用的科室,形成各类科室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科室为发展医疗服务活动而发生的能够直接计入或采用一定方法计算后直接计入的各种支出。如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药品、低值易耗品等;间接成本是指开展医疗服务活动面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需按一定原则和标准分配计入的各项支出。如行政后勤等辅助部门发生的费用按照一定的分配比例计入到各个临床医疗科室中的成本。

在医院成本分摊过程中采用“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分摊方法进行分摊。

先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管理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分摊,然后将医疗辅助类科室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和医疗技术类科室分摊,最后将医疗技术类科室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分摊,对于不同的成本核算内容选择不同的分摊参数。如:

1、按人头分摊:以各科室中人员数量作为权重来分摊成本。如:福利费、车辆使用费、邮电费等。

2、按使用面积分摊:以各科室房屋的使用面积为权重来分摊。如:房屋折旧费、房屋维修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取暖费等

3、按工资总额分摊:以各科室工资总额作为权重来分摊成本。如人员经费、工会经费等。

4、按收入配比分摊:以各科室业务收入额作为权重来分摊成本。如: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商品服务支出。

5、按固定资产原值分摊:,按各科室占用固定资产原值来作为权重来分摊成本。如:提取固定资产折旧。

分摊参数的制定应以全院情况为背景,根据“受益情况”为原则,谁受益多,谁分摊多,不受益,不分摊。如中医科,体检科、保健科就不应当承担手术、麻醉科室的成本费用;外科承担的手术、麻醉科室的费用相对较多。临床服务类科室其成本包括自身发生的成本(直接成本),还包括其他核算单元分摊而来的成本(间接成本),是医院最后全部成本的综合反映。

长期以来,医疗卫生行业对医院全成本的研究很少,知道成本计量,但是不知成本分析,成本分析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成本升降各种因素及其变动的原因,寻找降低成本途径的方法,从而找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出相应的经营策略,有效地改善服务质量,达到医院优质、高效、低耗,提高医院竞争优势。

医院全成本内部分析分为三大类;

一、结构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某项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和的比重进行分析,通过构成比率变化反映项目变化的规律,分析构成情况是否合理科学,依据医院的管理目标,可以有目的地进行资源调配与控制。其公式如下:

某项成本费有占用总成本的比率=

1、成本项目分析:分析各科室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费用成本要素占医疗成本的比重。通过成本指标不同时期的可比性数据相比较,来揭露事物内涵的一种方法,如专用设备的利用是否充分,卫生材料消耗是否理等

2、按科室核算属性分析:即按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和管理后勤类四类核算单元分析医院成本构成,分析医院各大类科室占医院总成本比重,如行政、后勤人员优化比例,医院规模的扩大、新医疗技术开展、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等重大事项的确定提供最有效的数据。

3、按科室成本习性分析:即分析各临床科室的直接成本占医院全成本的比重,反映医院经营管理中各方面的业绩,如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好坏,卫技人员配备是否合理等。

二、比较分析法,它是针对医院和科室的收入、成本相关指标,通过对若干个连续期间的报告资料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说明成本变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找出成本变化规律,便于分析影响成本变化的因素及关键控制点通过横向、纵向、内部、外部之间的分析比较,包括各科室之间成本控制的比较,不同年度成本控制的比较,同行业成本的比较,可以了解医院科室收入、费用开支情况;可以了解科室各项成本要素的变动情况;可以了解科室的工作效率;可以了解科室盈、亏或保本经营情况。公式如下:

同比分析=

三、因素分析法:它是确定引起某项经济指标变动和各个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计算分析方法。一项经济指标的变动有许多相关的因素,将构成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分解,测定各个因素变动对成本影响程度,并对此做出相关评价。某项经济指标N是由A,B,C三个因素组成,公式如下:

各个因素相互依存,使分析的结果有助于分清经济责任,并据此对成本进行评价,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

分析比较后得出的成本数据才有实际意义,才能真正从比较中找出差距,发现自身的优势及劣势。成本核算应定位在最终医疗成果上,能够反映最终医疗成果是门诊医疗的各科室和住院临床的各科室,其它医技科室只是医疗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最终医疗产品。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9

关键词: 语料库 医学英语翻译教学 ESP教学

1.引言

语言学与语言教学息息相关。每一种语言学理论的出现和发展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教学。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指通过语料库来教授口笔译员技巧的理论与实践,是应用翻译研究的一个分支,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了大量相关的著作:有注重学术的,考察如何将语料库用于各种教学活动,有强调实践的,讲述如何在专门用途语言(LSP)课堂上运用语料库[1]。

对于广大医学院校和医学生来说,借助专门用途的医学英语语料库,能够有效地促进医学英语教学研究、医学英语翻译研究、医学英语语言学研究,以及教学大纲的制定、词典编纂等。然而,相对于目前已建立的许多大型公共语料库,医学英语等专门用途语料库的建设和运用相对滞后,对医学英语语料库应用于翻译教学实践的研究更是少有学者涉足。

基于此,本文将立足于专门用途英语(ESP)教育中的翻译教学,针对当前医学英语翻译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分析并探讨语料库如何改革医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医学专业文本的翻译技巧和翻译质量。

2.基于语料库改革医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是一门相对于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的公共英语的新兴学科,属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应用提高阶段。具有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特点,是广大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学习前沿专业知识的必备工具。由于ESP能够满足医学、金融、旅游、计算机等众多不同专业学习者的不同职业需求,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逐渐得以普及。

2.1当前医学英语翻译教学所面临的困境

ESP用在特定的学科、行业或职业当中,就成为不同的行业英语。医学英语是ESP的一个主要分支。医学英语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目前许多医院校已经逐步开设了医学英语课程,然而受教师专业的局限和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学效果大多不太理想。作为医学英语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英语翻译更是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授课教师缺乏足够的医学专业知识。医学英语是一类专业词汇量大,专业应用性强的语言,其译文务必做到准确和通顺。目前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从事医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是英语语言文学出身,缺乏医学专业知识,从公共英语转向医学英语教学后也就缺乏对医学专业术语的正确理解。通常情况下,教师在遇到术语障碍时会求助医学词典来查明词意。但即便如此,他们在理解和翻译医学文章时也并不能确切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更不能找出其正确的相关搭配,这就导致译文生硬、晦涩,不够准确甚至错误,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

2.1.2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资源贫乏,教学手段落后。在传统的医学英语翻译教学中,一直以教材为本,教师为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还在沿用旧的课堂模式。这种模式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听记为辅,学生只掌握抽象的翻译技巧,其实际的翻译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同时,讲授的内容受教材限制,例句少且多为人造语境,学生感觉枯燥,进一步丧失了学习主动性。总结近几年来公开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学术论文可以看出,教师对医学英语构词、句法和翻译的讲授,传统上多依赖于他们的直觉和语言知识,通过主观的、经验式的分析和归纳,而并没有把词汇和语句放在自然的医学英语文本中分析和探讨[2]。由于缺乏对专业表达的直觉,学生在翻译专业性强的医学文献时会感到非常吃力,甚至出现许多错误。

那么,专业知识和语言水平究竟哪个在医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更重要?语言教师在ESP翻译教学上与各院系的专业课教师相比有没有优势?一项调查显示,公共英语教师普遍认为,公共英语水平与医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同样密切相关,因为尽管医学英语涉及很多医学术语,但在语法结构、功能、修辞等方面,与公共英语仍有众多相同点。事实上,医学英语是语言能力在医学专业领域的延伸,这印证了Hullen(1981)所言,区分专门用途语言与公共语言的不是专业术语,而是理解这些术语所需要的实际知识[3]。这说明尽管不是医学等某专业领域的专家,只要借助某行业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材料,外语功底扎实的语言教师就能够带领学生迅速地领悟和辨析专业领域的概念和表达习惯,提高翻译质量。能便捷地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材料的资源之一,正是语料库。

2.2医学英语翻译教学与语料库语言学的密切联系

语料库语言学与ESP教学几乎同时期发展起来,但语料库与ESP翻译教学的真正结合时间比其他领域要晚得多。一开始,人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料库对ESP教学的重要性。直到近年来,ESP教师在努力探索发展ESP教学的道路上,才逐渐意识到语料库语言学科学合理地应用于ESP教学能解决ESP教学的跨学科性问题。其原因在于医学英语等ESP教学的研究对象为某一特定学科,职业或行业相关的语言特征,所以最为行之有效的就是重视实际语言运用的研究方法。语料库可以帮助译者在短时间内获得丰富的信息,体现在翻译教学中,首先便是提供丰富的译文实例,这正是ESP翻译教学中所缺乏的,从而也决定了以自然语言为研究目标的语料库语言学是医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最好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之一。可以说,这种结合是由语料库及医学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本质决定的。

3.语料库翻译学在医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价值

语料库语言学从创建到成熟已经经历了约40年,通过融合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等实证性研究方法为语言描写、词典编纂和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CBTS))已成为当今描写翻译研究领域中新的研究范式(Laviosa(1998)),在理论、描写和应用等层面对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及译员培训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就翻译实践而言,语料库可用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文化意识,为翻译实践的学生提供一个工作平台和参考工具(Hunston,2002)。

3.1促进对专业领域的理解、术语的准确选择

Bowker(1998)使用目的单语语料库的实验表明,在对专业领域的理解、术语的准确选用,以及习惯用法的得体运用等方面,借助语料库所完成的译文比仅用传统资源(如词典等参考工具书)所完成的译文质量更高。在翻译实践中,不同类型的语料库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目的的翻译训练。专业语料库相对于通用语料库而言,更能突出反映某个领域,某种专业的语言特征,对于专业英语学习者有着大型通用语料库如ANC,BNC等不具备的优势,如术语等。学习者可以利用语料库检验术语中一些很难用直觉判断的用法,如语义迁移等(Hunston,2002)。

在实践中,学习者可以利用专业语料库调查大量的语言材料,并对译文进行参考,加以对比和归纳总结。在医学英语翻译实践中,如果借助汉英医学英语平行语料库供提供的医学专业例句,就将有助于学生丰富对译词语,感受对译语境,查找到更合适和地道的对译,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其翻译的专业性和医学英语译文的质量。借助汉英医学比语料库更能加深学生对翻译领域的理解,改善译文的流畅度,提高选词正确率及习语表达等翻译质量。此外,可比语料库还可用于建立高频术语词汇翻译库。按照词频从高到低对所选取的词汇进行逐个翻译,分别注明该单词在专业英语中的含义及其在通用英语中的含义,以有利于翻译教师和学生对比学习,尽快领会该词或词组的专业含义和用法。用平行语料库与可比语料库组成的翻译评价语料库更能有效帮助教师对学生的译出客观的评价(Bowker,2001)。

3.2辨析同义词和近义词的搭配

语料库所提供的词语搭配在帮助辨析同义词或近义词方面能发挥出词典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翻译中,常常会碰到一个原语词对应于多个译语词的情形,而译者由于语言、文化、专业等知识的局限而难以做出取舍,这时候,利用翻译语料库的搭配检索和词频统计功能,译者可以获知同义词各自的使用或搭配习惯,从而选出合适译词。在教学实践中,借助从语料库中提取的语料信息,通过对大量的、真实的语言实例进行系统分析来揭示语言运用的特征和规律,对同义词、近义词辨析的讲解更有说服力。如果缺少实例,教师就会发现单纯讲解两个同义词之间的区别不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语料库帮助教师简化了复杂的解释过程,使抽象的辨析讲解变为直观的对比[4]。

2870

例如,基于专业语料库的索引软件能为我们提供文本语境关系这个功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教学生利用语料库自行检索进行选词,帮助学生在语境中观察某个词的典型搭配行为,了解该词在语境中的语义特点。在做翻译练习后,老师和学生能利用真实的语言应用实例来验证翻译练习中所使用的搭配是否地道,并可以分析在翻译中为什么用某个词而不用它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为翻译实践和教学提供有效的依据[5]。

3.3推进数据驱动式学习(DDL-data driven learning)

在医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碰到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处理微观翻译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翻译课堂中,教科书中往往只提供一种例句,并对所提供的例句及其译文予以高度评价。学生要么怀疑其“权威性”却无从挑战,要么视其为“标准”进而埋没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翻译实践中沦为被动的接受者和记忆者。

Tim Johns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数据驱动学习”代表了一种新的基于语料库数据学习外语的方法。其主要思想是指学生基于大量的语料库数据而非一些语法书中设计出的例子,去观察、概括和归纳语言使用现象,自我发现语法规则、意义表达及语用特征。这种模式具有其他非语料库学习模式不具备的几个特征:(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二)提供学生真实的语言材料,营造真实语言学习环境;(三)强调学生自我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四)主张自下而上的归纳式学习[6]。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里充当研究者的角色,根据各自的程度、需求和兴趣,提出有关语言现象的假设,利用检索分析工具,进行发现或验证式的学习。例如,在翻译课堂中,学生可利用英汉医学语料库,从语言分析的不同层面,提取准确、地道的对等成分。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协调者的角色。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参与到发现式的学习活动之中以完成真实的交际任务[7]。在此过程中,因为有了真实、直观、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学生便能通过自己的思考、质疑和探索来自主学习语言,符合基于语料库学习模式“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4.结语

与语言学家或教师的直觉相比,语料库能提供更多的口头和书面交际的真实材料。这恰恰是当前医学英语翻译教学急需的。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为医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新方法、新视角,运用在包括大纲制订、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师资培训、翻译测试、机译学习等方面,深化了翻译教学研究;促进了学生对译语的词汇、语法、搭配、语义、语篇、语用、文体等方面的掌握。新的教学模式还体现了医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在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实践积极性的同时,确保了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在当前医学英语等专门用途语料库建设严重滞后的情况下,为顺应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从通用英语教学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重心转移,有必要呼吁在我国高校广泛开展利用专门用途语料库进行译者教育的教学改革,通过创建适用不同翻译目的的各类语料库来解决翻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7]李德超,译.Sara Lavicosa,著.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跨文化理论框架[J].外语教学与理论实践,2011(1):16-24.

[2]王连柱,等.语料库及检索工具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22(5):428.

[3]赵跃君.影响医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因素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7(2):142-143.

[4]刘娟,等.语料库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理论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增刊),2010(00):364.

[5]黄诞平.语料库与翻译研究及翻译教学[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5(3):37-40.

[6]甄凤超.语料库数据驱动的外语学习:思想、方法和技术[J].外语界,2005(4):19-27.

[8]Bowker,L.Using Specialized Monolingual Native Language Corpora as a Translation Resource:A pilot study[J].Meta,1998(43/4):631-651.

[9]Bowker,L.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a Corpus-based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Evaluation[J].Meta,2001(46/2):345-364.

[10]Hunston,S.Corpora in Applied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123.

[11]陈建生,谭青松.语料库,专门用途英语与体育英语语料库建设[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3):111-115.

[12]单宇,张振华.基于语料库“数据驱动”的非英语专业ESP教学模式[J].新疆大学学报,2011(2):149-152.

[13]杨晓军.基于语料库翻译研究和译者教育[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51-53.

医用材料行业分析篇10

关键词:卫生材料成本 绩效考核

一、医院绩效与成本核算的内容

医院绩效是指按照一定的绩效管理标准和指标体系,形成一套涵盖医院科室、医护人员和职能部门的管理体系,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努力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医院成本核算是一种应用会计方法,系统记录和测算医疗机构在服务提供中所发生的成本,计算、分析与评价不同类医疗卫生服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以此为基础完善医疗机构服务资源的配置,以提高服务效率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科学、准确的成本核算是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考核结果也会促进科室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关注医疗业务管理的同时,重视成本的节约和控制。

全成本核算作为医院内部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成本概念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它能准确地反映成本状况,为医院的价值补偿、医疗付费标准的制订以及医院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科室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分摊的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类。固定成本不随业务量增加而增加,如人员工资、房屋折旧等,这类成本对于科室是不可控制的;变动成本按科室的实际消耗或领用数量列支,如卫生材料费、办公用品等零星支出,这类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同方向增减。可见,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变动成本,减少资料浪费及人均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二、B口腔医院绩效考核与科室成本核算情况

B口腔医院是国家211重点口腔医学院校,前身为国立B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齿科诊疗室,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全面发展的大型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研究机构。目前B院绩效考核实行院、科两级管理,考虑不同科室的业务内容、技术水平、风险程度等因素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每季度和每年对医疗、教学、科研和文明服务四项内容进行考核评分确定奖励金额,综合以上各项因素最终确定科室当月绩效。

合理的绩效考核离不开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为保证医院成本核算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B口腔医院对成本核算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统一核算。成立医院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成员包括两办、财务处、人事处、后勤综合协调处、医务处、护理部、医学装备处、病案管理科、信息中心、运营管理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在财务处设置成本管理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成本核算工作。B院医疗成本主要包括卫生材料费、人员费、洗衣费、电话费和科室更新费等,其中可控变动成本卫生材料费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文章将通过对三年数据的收集和测算,统计出卫生材料支出水平对科室绩效的影响程度,帮助科室加强成本节约意识,完善科室的内部控制。

三、B口腔医院卫生材料成本对科室绩效的影响

为反映卫生材料成本对科室绩效的影响作用,文章以B口腔医院A科室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科室成本及绩效数据为例,将每月卫生材料支出增加或缩减10%及20%,测算对科室绩效的影响程度。选取的A科室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三个职能为一体的专科门诊科室,2015年全年平均在岗职工人数74人,月门诊人次约7162人次。经过多次统计、计算,测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中数据可以反映出,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在原有卫生材料支出水平下,增减10%及20%对绩效的影响程度。三年来A科室每月卫生材料支出范围从最低32063.70元到最高733594.30元,变化幅度较大。当卫生材料成本变动10%时,三年绩效平均变动百分比为2.77%;当卫生材料成本变动20%时,三年绩效平均变动百分比为5.55%;2014年2月门诊收入2144970元,卫生材料成本为32063.70元,绩效变动幅度最小,分别为0.28%和0.56%;2014年4月门诊收入2671295元,卫生材料成本为528960.80元,绩效变动幅度最大,分别为4.58%和9.18%。由此表可以看出,在不影响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临床科室适当节约卫生材料支出,可以一定幅度地提高科室的绩效水平;科室应尽量减少不同月份卫生材料支出幅度过大的变化,根据不同月份的收入水平,合理控制卫生材料耗用,以实现当月绩效的最大化。

四、加强绩效成本核算的几点建议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

医院成本核算应当遵循合法性、相关性、分期核算、权责发生制、收支配比、一致性和重要性等原则,财务处及归口管理部门要各司其职,保证数据的真实完整。对间接成本(医辅成本、管理成本、公用成本)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方法,按事先确定好的分摊率逐级分摊到临床科室,其中一级分摊中行政后勤类科室无法归集的公用成本的费用可按人员比例向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和医辅科室分摊,二级分摊中医辅科室成本可采用收入比重、工作量比重、占用面积比重或组合分摊等向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分摊,三级分摊中医技科室成本可采用收入比重向门诊、住院临床科室成本分摊。

(二)加强医院电子信息建设

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各项指标的测算、分析也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这就要求计算机程序能够准确地采集核算科室的原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汇总、对比和分析。对于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应具有特别的设定,使核算人员对于特定的事项能够灵活调整,减少核算错误,提高工作效率。

(三)提高职工绩效成本核算的意识

从表中可以看出,卫生材料成本与科室收入密切相关,但若单纯地增加或减少卫生材料支出而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则很难实现。节约成本不是一味减少成本,核算科室要做到在不影响医疗质量、医疗效果的前提下,优化内部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耗材的使用和周转效率,细化数据,科学管理。作为医院,应从大局着眼,向全院宣传贯彻绩效考核的原则和内容,使科室认识到科室成本与绩效考核密切挂钩,成本核算工作涉及到每个科室、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这样才能促使职工更好地节约成本,形成成本意识和绩效效率意识。

参考文献:

[1]姜宏青,万鑫淼.公立医院成本与绩效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2(4).

[2]卢永华.探讨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J].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财务,2015(22).

[3]张晋.绩效考核指标与医院会计成本核算体系构建探讨[J].财经界,2013(18).

[4]孙家良.绩效会计初探[J].财会月刊(会计版),2007(11).

[5]高红鹰.医院绩效会计成本核算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9(14).

[6]刘多元,杨郁华.医院科室核算与科室绩效核算的融合探讨[J].会计师,2015(10).

[7]涂丽芝.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成本核算和绩效工资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