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十篇

时间:2023-10-25 17:32:59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篇1

【关键词】儿童 多发创伤 救治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84-01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不同创伤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人们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车祸的发生率在明显提高。据调查,儿童意外伤害事件中车祸伤占到60%。这对创伤急救技术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做为一名急诊科的护士,对病人实施快速、准确的评估与处理是从事危重病护理的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但如何对创伤儿童进行处理,这使习惯于成人工作的护士面临的挑战【1】。

1 病历资料

选择2010年至2013年我院急诊科共收治儿童车祸至多发伤16例。年龄2-14岁,平均4.0岁。男性11例,女性5例。其中腹部损伤8例,骨折伤11例,其它外伤3例,其中两个以上脏器损伤8例,三个部位以上损伤4例。

2 急救原则

2.1 创伤患儿的急救处理步骤:(1)快速初级评估(伤情判断、初期评价);(2)稳定生命体征(急救处理、紧急复苏);(3)再次详细评估(二期评估、再次检诊);(4)初步治疗及确定治疗[2]。

2.2 评估:严重创伤患儿送达急诊后,医护人员立即对意识、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评估意识状态[3]。患儿来诊后立即呼叫患儿,判断意识、颈动脉搏动、生命体征、双侧瞳孔大小,光反射是否存在,面色,末梢循环。经过初步评估,若患儿病情属急危重症,应立即进行抢救。如患儿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3 心肺脑复苏:依据美国心脏协会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复苏。对患儿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位置两连线的中点,下压深度胸廓前后径的1/3,频率至少100次/分。迅速清理气道,使用儿童简易呼吸器支持呼吸,吹气量以胸廓起伏为准,与胸外按压比例双人复苏15:2,单人复苏30:2,氧流量10升/分。同时进行气管内插管,选择3.0号带气囊导管,经口插入10cm,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按每公斤体重20ml生理盐水30-60分钟输入,并给予肾上腺素按每公斤体重0.01mg静脉推入。

2.4 再次评估与治疗:在抢救同时,呼叫儿科、ICU、相关科室医生紧急会诊,参与抢救。患儿出现自主呼吸和心率后,在监测生命体征的情况下,迅速提升血压,补充血容量,做交叉配血。取血进行患儿的血气分析,如PH小于7.35,说明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应给予患儿碳酸氢钠按每公斤体重1mmol静脉快速输入,纠正酸中毒。多科医生会诊与严密监测,完善B超、CT、化验等相关检查,确定诊断,并提出治疗重点。需要立即手术者,在急诊科完成术前准备,如完成备皮、胃管、尿管的置入,直入手术室。

3 护理体会

3.1 护士对急救专科技能掌握要熟练。如婴幼儿的CPR技术、婴幼儿的静脉穿刺技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技术、导尿、胃管置管术及配合医生气管插管等技术应熟练掌握,以便在抢救中得心应手,提高抢救成功率。平时应加强急救技术的训练,如科室组织进行心肺复苏模拟训练,到儿科进修穿刺技术等,得以提高。

3.2 对于重症多发创伤的患儿,护士要掌握抢救流程,如迅速评估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包扎、止血、液体复苏等,做到与医生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科室定期组织学习,请外科医生、儿科医生讲解专业知识,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

3.3 急诊科护士要了解药理学知识,如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急救药品的规格、用法、用量等,以及副作用,疗效观察等,做到准确用药,及时根据病情调整用量。科室利用早交班时间进行提问,提问用药常识,并定期进行考试,使护士能牢固掌握药理学知识。

3.4 做好物品管理,使抢救物品完好率100%。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保证电量充足,性能完好;除成人用品外,还应准备好儿童用的抢救用物,如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吸痰管,简易呼吸器等,物品在有效期,并保证性能完好,以便在应急情况下能够顺利使用。急救护士每班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护士长、仪器管理员每周检查仪器设备性能的完好性,使之处于备用状态。对抢救物品用后及时补充,定期检查,防止过期。

在急诊科,任何突发状况均可能出现,面对的就诊人群、疾病谱不确定,患者可能为男女老幼,所患疾病可能为内、外、妇、儿。在整体化急救过程中,急诊专科护士发挥应有的护理角色功能,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救治成功至关重要[5]。通过对小儿严重创伤的救治,考验了护士的专业技能和反应能力,为今后急救护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具体、更完善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惠娟.对儿童创伤的评估与处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1,20(7):304~306

[2]许峰.儿童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思维和处理原则[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2):897~899

[3]林小玲.严重创伤的急救进展[J].全科护理,2009,7(10):2602~2603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篇2

关键词:多发伤;急救;护理

现代创伤中多发伤发生率高,是平时、战时都十分常见的,伤情重,变化快,且多合并休克及低氧血症,是现代创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发伤的早期处理,包括急救、复苏、重要脏器伤的专科处理等一系列问题,无论哪一个步骤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而医院创伤急救事正确、合理的急救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多发伤可涉及身体多处组织器官,伤情轻重不等,互相掩盖,因而,早期急救护理中易发生漏诊、误诊或加重继发性损害。为此,我科自2002年以来在抢救、分析387例基础上,总结临床工作,扬长避短,制定和实施了对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87例,均系2002~2008年12月,伤后未经医务人员处理直接送入我科的病例。患者分类符合多发伤诊断标准。临床资料收集自我科危重患者抢救记录,其中闭合性损伤320例,开放性损伤67例;受伤部位2处伤125例,3处伤179例,4处伤83例。

2 急救护理

按A、B、C、D、E5步骤初步评估伤情与按V、I、G、C、F实施急救护理。

2.1评估患者伤情 患者入急救室后由护理组长负责,按照A(Airway呼吸道)、B(Breathe呼吸动度、频率)、C(Circulation脉率、血压、末梢循环)、D(Directe神经系统)、E(Extremity肢体活动,有无畸形)等5个顺序做出伤情的初步判断,明确处理重点,通知有关专科,在我科预先设计好的急救护理计划单上做出明确标志,详细列出具体护理措施。在医师到达后进行第2次评估伤情,做出最后诊断。

2.2保证呼吸道通畅V(Ventilation)严重多发伤患者常常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必须吸引或用手及时清理口咽分泌物、呕吐物、血凝块、泥土等,向前托起下颌,把舌拉出并将头转向一侧,窒息可以很快解除。有舌后坠者常规放置口咽导管108例,有呼吸衰竭者(56例)均由护士行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3维持有效循环I(Infusion)本组患者合并不同程度休克者达82%。使用动、静脉套管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2~3条,保证大量输液、输血通畅。本组有84例血压在8kPa以下者,在第1个30min内输入平衡盐水3000ml,然后输入胶体液、全血,其中72例休克得以复苏,为进一步专科治疗赢得了时间。

2.4观察伤情变化G(Guardiaship):观察记录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尿量、出血量及伤情变化等,以助于判断伤情、估计出血量和指导治疗。特别是对合并头部伤后躁动不安患者,可能提示为继发颅内血肿、脑疝的先兆。本组有19例患者首次扫描为脑挫裂伤,在观察6~8h后出现躁动时,经CT扫描证实为颅内血肿,及时入专科手术行治疗。5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在观察期间发生气胸、血胸,其中2例在夜间发生张力性气胸患者,均是由值班护士发现后立即向患侧胸部行穿刺排气,使呼吸困难症状及时得到了改善,然后由胸外医师行闭式引流而挽救了生命。

2.5控制活动性出血C(Control bieeding):是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本组对四肢开放伤及皮肤撕裂伤等76例有明显外出血的患者,迅速控制伤口出血,最有效的急救止血法是指压法,压住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及时用加厚敷料包扎伤口,简易夹板固定,并将伤部抬高对减轻出血效果显著。仅有4例加用气压止血带。

2.6密切配合医师进行诊断性操作F(Follow):对有手术指征患者做好配血、皮试、血气分析、备皮、留置胃管、尿管等术前准备,对无紧急手术指征的患者给予监护或一般观察。

3 小结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篇3

【关键词】创伤重度程度评分法;老年;急诊急救;临床疗效

作者单位:266700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近年来,创伤重度程度评分法在国内刚刚起步,而在国外,医院应用创伤重度程度评分法来对创伤救治质量进行评估已经有长达十几年的历史[13]。为了使得我国创伤救治评估水平不断提高,本研究应用创伤重度程度评分法来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急诊治疗的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进行创伤救治质量评估,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急诊治疗的126例老年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入选患者均满足以下条件:①患者意识清晰,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②患者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入选患者均排外以下情况:①患者有智力障碍或者语言沟通障碍,无法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②患者为精神疾病患者,无完全行为能力。其中,男76例,女50例,年龄65~86岁,平均(7487±1047)岁;创伤到入院接受评估的时间为2~15 h,创伤到入院接受评估的平均时间为(867±426) h;损失部位:50 例患者损失部位为颅脑,38 例患者损失部位为肢体,22 例患者损失部位为胸部, 11 例患者损失部位为腹部,11 例患者损失部位为脊柱,6例患者损失部位为骨盆。

12创伤重度程度评分法把急诊科医师判定的临床资料进行量化处理,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存活概率(Ps) =1/[1+e(自然对数之底)b],式中b=b0+ b1(RTS)+b2(ISS)+b3(Age)。b0~b3为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生理、解剖和年龄权重系数,以便取值于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严重创伤结局研究(MTOS)的较新结果。RTS=09368 G(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 07326 S (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收缩压) +02908 R(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呼吸频率),其中,上述表格中的从G、S、R 分别从RTS的分值与指标表中查得;ISS 是以简单损伤分级为依据从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体表、腹部、头颈、胸部、面部和四肢这 6 个部位分区中取 3 个分区的最大简明损伤定级标准(AIS)值,取 3 个最大 AIS 的平方和为ISS;Age为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年龄系数,≥55 岁者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年龄系数为1,<55 岁者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年龄系数为0。根据 Ps 值划分不同阶段,比较不同阶段的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的死亡例数和死亡率。

13评价标准死亡标准为脑死亡(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机能丧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脑死亡患者以脑干反射全部消失,深昏迷,无自主呼吸(呼吸暂停试验阳性,靠呼吸机维持)为主要表现,经颅脑多普勒超声检查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呈脑死亡图形,脑电图则为平直,且观察 12 h没有变化。

14统计学处理方法本研究所有资料均有同一个人录入EXCEL,并由同一人负责核实,确保所有资料的准确无误。将数据建立的EXCEL数据库导入SPSS 160软件,然后采用SPSS 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年龄和创伤到入院接受评估的平均时间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构成和不同Ps 值组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死亡率等计数资料以绝对值及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在本研究126例患者中,Ps 值为000~029的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有24例,19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7917%;Ps 值为030~049的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有37例,19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135%;Ps 值为050~079的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有48例,9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875%;Ps 值为080~099的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有17例,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588%,Ps 值为000~029的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与其他各Ps 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不同Ps 值组老年创伤急诊救治

患者死亡率比较

Ps 值例数死亡死亡率(%)000~02924197917030~04937195135050~0794891875080~099171588注::与Ps 值为000~029的老年创伤急诊救治患者比较P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篇4

关键词:院内救护;院前救护;休克;严重多发伤;伤员转移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13-01

生命健康三大杀手:1创伤,2肿瘤,3心血管疾病,多发伤是居首位的,多发伤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下造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脏器的损伤,其中之一处可危及生命或肢体者,多发伤的严重程度是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而定,大于16则定为严重多发伤,单一解剖部位的多处损伤不应该称为多发伤,创伤是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严重创伤涉及多部位,多脏器?伤情严重而复杂,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多发伤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创伤,是致死?致残和脏器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初误诊?漏诊率高,多发伤早期多因大出血?休克而死亡,感染和脏器功能衰竭是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黄金时间内确定性止血,骨折固定,血肿清除等原发性损伤,随后更需要积极防治MODS,凝血功能紊乱,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

1多发伤临床特点

(1)休克发生率高: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脓毒症休克?

(2)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呼吸困难型,隐蔽性?

(3)感染发生率高:免疫功能抑制,肠源性感染?

(4)伤死率高:涉及2个部位的多发伤,伤死率为49%,涉及3-5个部位的多发伤 ,伤死率高达60%,多发伤与疾病不同,严重多发伤救治必须争分夺秒,接触患者后首要问题是紧急救治生命,在控制气道,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后才涉及问题?

在不影响结局的前提下尽快确诊,是多发伤伤情评估的基本原则,应根据不同时间,地点,等重要地进行评估,借助影像学技术评估,最终建立标准化,高效率的评估策略是提高多发伤救治时成功的关键?

2 多发伤救治进展及方法

院外救治:尽管院前急救是暂时的,应急的,但对一些特重患者,如未在院前急救过程中争取到分分秒秒,院内设施再好,医术再高明,也难以起到已死回生?

与院内急救相比情况更为复杂,不同的地点,时间,及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等,需要快捷,果断处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包括2部分:现场急救和将伤员转移,烦躁不安的患者会影响转运,可根据病情,予以镇静或约束带处理;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常并发有颅脑损伤,有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的患者,常并发有胸部外伤[1]?胸部损伤者应保持平卧位,头部稍后仰,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抢救过程中进行抗休克和复苏的重要措施之一[2]?腹部损伤者平卧位,重度休克患者头部抬高15?,下肢抬高30?,以增加回心血量;颅脑患者头偏向一侧,脊柱损伤者卧硬板床?伤情评估,本着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后轻,紧急救命处理ABC法的原则,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呼吸,血压的变化,对休克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开放性的损伤,都应考虑腹腔内有实质性脏器破裂或大器官的损伤?当遇到大批量多发伤时如车祸,塌方等,可使群众和患者参与救治,协助转运?2005年11月世界安全联盟成立了患者参与安全工作室,使患者参与安全管理已逐渐被广泛认可并受重视[3]?大批量伤员采用珀思分类佩戴腕带,可分为4块:

红色―重病人,随时有生命危险者,黄色―需要尽快接受治疗者,绿色―在红色及黄色处理完后再处理者,黑色―已经死亡者;

多发伤院内整体救治 有多科外科医生,急诊医生,麻醉医生组成的团队全程负责急诊,团队配合要默契,体现准,急,快,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有无意识,瞳孔大小,监测血压,脉搏,观看面色,呼吸节律,伤口位置,四肢活动情况,做好呼吸道管理,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以恢复有效血容量,再次评估,有重点的检查如CT?B 超?穿刺等,早期预防ARDS?在救治中,立即完成VIPC,V指通气,处理多发伤患者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I指静脉输液,防止休克,P指监测,监测心电图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C指控制出血,实施复苏,紧急手术,ICU复苏,稳定后的确定性手术?边抢救,边诊断,边治疗?

[结果] 在黄金时间实施救治,有多科医生组成的团队负责急救,医技科室的配合,有效的防止误诊,漏诊,使抢救成功率有很大的提高,

[结论] 多发伤死亡率高,需要一个高素质的医护集体,多科配合,重视每个救治环节,多发伤以青少年居多,约占2/3;男大于女,已婚者约占2/3,农业人口及城市供热居多,,每年高温炎热季节创伤占66%,已具世界首位,并以闭合性损伤居多?20%的多发伤死于现场,30%的多发伤死于创伤早期,

多发伤最常见的损伤为颅脑损伤,其次为胸部及腹部,骨关节损伤亦是临床最常见损伤类型,Regel等报道多发伤患者69%伴有颅脑损伤,62%伴有胸部损伤,36%伴有腹部损伤,86%伴有骨折?严重的致死伤主要是颅脑损伤和大出血?多发伤检查方法多采用“CRASHPLAN”法:C(心脏及循环系统)R(胸部及呼吸系统)A(腹部脏器)S(脊柱)H(颅脑)P(骨盆)L(四肢)A(外周动脉)N(周围神经)?多发伤病情变化快,1小时内为最佳抢救时间,评估迅速,准确,有效的救护很关键,在心,脑,肺,肾等器官损坏之前及时扩容,逆转休克?

参考文献

[1] 刘玉仁,罗素琴,吕传柱,等.严重多发伤救治一体化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2):121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篇5

目的 分析西藏高原地区道路交通伤的临床特点和急诊救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年来我院急诊救治2100例道路交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100例患者中,1145例行急诊手术,急诊抢救治愈1102例,抢救成功率96.2%,术中、术后死亡40例。结论 快速进行伤情评估,准确拟定诊疗计划,有效进行血容量维持,合理进行急诊规范化救治,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交通伤的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 高原地区 道路交通伤 急诊救治

我院地处3700米的西藏拉萨,含氧量与内地相比占60%~80%左右,路况相对较差,道路交通伤时有发生,而医疗机构分散、伤情复杂多变、容易漏诊和误诊,如何规范道路交通伤的急诊救治,提高伤员的抢救成功率,已成为急诊医生极其关注的课题[1]。我院急诊科自2006年~2008年急诊共收治道路交通伤210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00例中,男性1256例(59.8%),女性844例(40.2%),男女之比为1.48∶1;年龄18~38岁,平均26岁。严重创伤1250例,其中颅脑损伤265例;肋骨多发性骨折65例,伴血气胸45例;腹部损伤123例,伴脾破裂78例;肠挫伤及腹膜后血肿365例;脊柱及肋骨骨折143例,伴颈椎骨折92例,高位截瘫45例;胸腹部及四肢多发伤183例,骨盆骨折106例,伴尿道损伤42例。从伤地送至我院6~49h,平均10h。

1.2 救治情况 2100例患者中,1145例行急诊手术,其中832例具有明确的损伤类型和程度。自就诊至手术时间为45 min~5 h,平均2~3 h。急诊抢救治愈1102例,抢救成功率96.2%,术中、术后死亡40例,死亡原因:腹部多器官损伤、出血性休克死亡17例,合并张力性气胸、术中抢救无效死亡2例.合并颅脑损伤、术后死于脑疝8例,术后合并多器官衰竭死亡6例,术后并发腹腔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7例。850例接受非手术治疗,包括抗休克、抗感染及动态监测病情等,均恢复健康。

2 讨论

2.1 维持生命体征,积极抗休克 在高原道路交通伤伤者中以进藏旅游及务工人员居多,多为群体伤合并创伤性休克,伤情复杂严重,此时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机体内环境失衡,重要器官失代偿。因此,维持生命体征、积极抗体克是急诊抢救的首要环节。迅速开放静脉通道,扩充有效循环量,阻止休克发展,为急诊手术治疗创造条件非常重要。

抗休克要坚持需什么补什么,需多少补多少;不能失什么补什么,失多少补多少[2]。采取的具体方法是“快、足、稀”。快:依据估算出血量多少,快速输液维持血压,估计失血量小于正常血容量的15%~20%时,输液纠正休克,同时积极手术治疗;估计失血量小于正常血容量的20%~50%时,不仅要输液而且还要输注红细胞,尽快积极手术治疗;估计失血量大于正常血容量的50%时,输液、输红细胞、血浆、白蛋白或辅以部分全血,尽快维持血压积极手术治疗。要明确输血指征,即血细胞比容低于25%或血红蛋白小于70g/L时或失血量超过30%者要考虑输血;要明确成分输血的数值换算:200 ml全血相当于100~130 ml左右的血浆加1个单位的悬浮红细胞。对休克严重者要在30 min内快速输入平衡盐l500~2000ml,706代血浆500 ml左右,继之快速补充全血并积极手术治疗,快速纠正休克开展手术的时间争取控制在2 h内。足:抗休克术前补液总量约为估计失血量的3倍。稀:晶体液与胶体液比例为3∶1,全血与晶体液之比为1∶2。

在液体的选择上,我们的体会是“优、限、慎、禁”。优:就是优选平衡盐,以达到快速恢复有效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流。限:就是限用706,避免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封闭”,避免后期过多的胶体溶液进入组织间隙,引起血管外组织水肿。因此,706代血浆等人工胶体争取控制在小于1000~2000 ml/d。慎:就是慎用氯化钠,无论生理盐水还是7.5%高张高渗盐水,都要防止高氯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更要清楚高渗盐水扩容升压是以细胞内液和组织间液的降低为代价的。禁:就是禁用葡萄糖,因为休克时交感神经兴奋,血糖会升高,继续输注葡萄糖可使血液渗透压发生变化并可加重再灌注损伤[3]。

2.2 动态监测,反复评估,确定伤情的性质和程度 道路交通伤患者无论采取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都应重视动态监测病情,尽量做到准确评估创伤的性质和程度。伤员到达急诊科后迅速作出初步诊断是做好院内救治的前提。如为多发伤,伤情重且复杂,变化突然,应在不延误抢救的前提下,力求详尽了解受伤史,所有患者均予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监测,每l h急诊复查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以帮助明确诊断和及时处理病情。入院后首次评估主要是根据致伤因素、方式、受伤部位和症状进行定位、定向,对伤员的生命体征和临床表现进行快速的评估,但该评估或诊断往往是初步的、模糊的,而且,很多损伤是复杂的、多器官的或者同一器官的多处损伤,尤其是伴有休克、昏迷者,在维持生命体征抗休克的同时,进行系统检查和反复评估可避免漏诊[4]。我们通过急诊临床总结出快速且有效避免遗漏危及生命的损伤,即一看、二摸、三穿刺的检诊程序[3]。一看:结膜及面部颜色、呼吸情况、瞳孔大小、伤部情况;二摸:脉搏、气管、压痛、反跳痛、异常活动;三穿刺:对疑有胸、腹腔损伤者予性胸、腹腔诊断性穿刺。

2.3 根据伤情,适时进行手术 道路交通伤伴有创伤性休克者,循环、呼吸功能和手术的耐受性较差,急诊手术要尽早施行,此时手术的重点是抢救生命[5]。对术中发现实质脏器及大血管等严重损伤大出血时,应行迅速、简单、安全有效的急诊手术。

通过对本组2100例患者的急诊救治,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在西藏高原特殊的人文、地理及卫生条件下对道路交通伤的救治有其特殊性,概括为:(1)迅速:快速观察意识有无及其深浅、瞳孔的大小;快速查明呼吸循环功能,观看面色、呼吸节律,监测血压、脉搏;快速判断出病情的紧急与休克危重程度;迅速建立输液通路,进行液体复苏;快速重点进行全身体检;快速术前检查和准备。(2)准确:准确做出初步诊断,拟定必要的辅助检查和诊疗计划;准确判断休克程度、估算出血量,拟定补液量;要学会按脉搏、心率或休克指数来估算出血情况。(3)有效:抗休克治疗一定要有效;血压不稳定者,经抗休克治疗收缩压如能维持在90mm Hg以上应尽快实施手术治疗,尽早处理活动性出血是最终彻底控制血压的关键。(4)合理:诊治过程要合理,术前抗休克要规范,选择复苏液体要合适;术前检查目的要明确,辅助检查要有靶向性。

参考文献

[1] 韩文明,申五一.现代交通创伤诊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3.

[2] 景炳文.急症急救学[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118.

[3] 邵孝鉷.现代急诊医学[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1294~1295.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篇6

现场环境评估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保护患者、周围人员及急救者自身的安全是首要的任务。在很多重大事故的现场,往往因为实施救援时忽略了对现场环境安全的评估,致使事件的严重程度进一步扩大,伤亡人数不断增多,甚至造成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此类惨痛的教训不胜枚举。因此,院前急救人员在进入事故现场前,一定要对现场环境进行快速而又全面的评估,以便在进入现场前有充足的医疗准备以及完备的个人防护措施。

对现场环境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①前往事发现场途中了解现场状况,包括事件性质、大致的伤情严重程度等,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尽可能地指导现场人员进行自救互救。②到现场明确事件性质,了解大致伤情,并准备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口罩、手套、防毒面具等)。

现场伤情评估与处置

在有以下情况时需要快速优先处置:①呼吸道梗阻;②心跳、呼吸停止;③开放性气胸或气道损伤;④大出血;⑤严重休克。处置完毕以后,再进行详细的伤情评估与处置。

现场评估救护者、患者及周围人员的安全是第一重要的,一定要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此外,对于伤员周围环境的审查往往会提示医生伤员可能的受伤机制和伤情轻重。

意识状态的评估将伤员的意识状态等级简单地分为4个等级,即清醒、有言语应答、疼痛刺激有反应、无反应。

在判断伤员的意识状态之前,首先要判断是否合并有颈椎损伤,对于可能伴有颈椎损伤的情况,首先要稳定颈椎。为避免接下来的检查可能会造成伤员颈椎损伤的二次伤害,从而导致伤情的进一步加重,因此,推荐对有颈椎损伤可能性的患者,要在受伤的第一时间固定颈椎,以尽可能地避免检查及搬运途中的二次损伤。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并能够表达病情,则应该根据患者主诉及现场致伤机制,判断是否需要颈托固定颈椎;如果患者意识不清楚,出于安全考虑则应常规给予颈托固定颈椎。但是在遇到大出血和窒息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优先处理,然后再固定颈椎。

固定颈椎采用脊椎固定板、头部固定器、颈托对病员进行颈椎固定,在固定与搬运过程中要始终确保伤员头、颈、躯干、骨盆都稳定在同一直线上。

循环状态的评估包括四项内容。

脉搏包括颈动脉和桡动脉的搏动,要求同时检查同侧颈动脉和桡动脉的搏动快慢、强度、节律等等。当然,如果患者意识丧失合并大动脉搏动消失,则应毫不犹豫地进入成人心肺复苏流程。

止血对于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大出血,现场急救的要点就是积极控制活动性大出血,尽快有效地止血是关键,必须当机立断。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来实现止血的目的。止血的措施包括局部加压包扎、填塞压迫和止血带止血,止血是在创伤早期挽回伤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末梢循环可通过检查患者甲床或掌心的毛细血管回流时间来明确其末梢循环状态。休克患者、单侧肢体损伤累及同侧动脉皿管或长时间挤压伤时,患者末梢循环会明显减弱。

末梢皮温末梢皮温降低通常提示机体局部或全身血液灌注不足。

气道评估失血和低氧血症是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但现场急救人员往往重视失血而忽略低氧血症,发生低氧血症最为常见的原因是气道梗阻,而颈椎损伤的患者极易并发气道梗阻,一旦出现气道梗阻而未能及时处置,患者往往会在几分钟内失去生命。因此,气道的评估以及保证气道的畅通在严重创伤和颈椎损伤的现场救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呼吸状态评估呼吸的评估包括呼吸频率、节律以及双侧的呼吸音是否对称,需要使用听诊器听诊双侧胸壁的肺尖、肺底4个听诊区。大部分气道通畅的患者都有自主呼吸,但有一部分患者的自主呼吸并不能维持其自身机体的氧需求,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给予一些有效的呼吸支持手段——鼻导管吸氧,调氧面罩吸氧、储氧面罩吸氧、NPPV、IPPV或徒手面罩加压气囊辅助通气等。通常来讲,即便有正常自主呼吸的严重创伤患者,我们仍然建议常规给予低流量的鼻导管吸氧,旨在尽可能地提高患者血液中的氧含量,以便在创伤大量失血时能够维持机体的基本氧供。

现场诊断

明显的外伤史、有明显颈椎损伤的临床表现(见表1、表2),凡高度怀疑可能累及颈椎损伤的情况,均应按颈椎损伤处理。

药物治疗

院前急救现场治疗常规建议是在早期甲强龙按30 mg,kg大剂量静脉快速冲击,同时可给予20%甘露醇250 ml静滴,以减轻脊髓水肿。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篇7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3年间收治腹部创伤患者的治疗,总结积累护理经验,指导临床护理腹部创伤。方法:通过74例不同方式的腹部创伤接受术前和术后护理措施,获得最佳治疗方案,最佳治疗时机。结果:本组治愈率93.24%,死亡率为6.76%,无术中死亡。结论:积极明确诊断、术前积极采用各种护理方法,术后积极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可明显提高患者治愈率。

【关键词】腹部创伤;护理体会

腹部伤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腹壁和腹部脏器伤,是常见的外科急症。多见于车祸、工伤、坠落、殴斗、灾难事故等。病人以剧烈腹疼、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为特点。多数腹部损伤涉及内脏而伤势严重,死亡率可高达10%-20%[1] 。赵文静[2]等研究提出,创伤死亡有三个高峰,第二个高峰在伤后数分钟至两小时内,有人称之为抢救病人的“黄金时间”,而有组织地创伤急救护理一般在第二高峰后,2007年5月一2010年5月,我科收治74例中重度腹部创伤病人,我们按照术前采取急救护理程序,术后早期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性60例,女性14例。年龄4~71岁,平均465岁。闭合性损伤59例,开放性损伤15例;腹部撞击伤34例,刀刺伤23例,挤压伤14例,坠落伤3例。

1.2 术前状况:本组病例有明确的伤史,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呕吐症状,典型腹膜炎27例,腹部穿刺59例,阳性54例,血压

2 护理

2.1 评估:在接诊病人时,争分夺秒,在几分钟内完成.观察病人面色、意识、瞳孔、呼吸运动、受伤部位;询问病人或陪人外伤史、受伤性质、受力方向、伤后表现及处理情况;摸颈动脉或股动脉、腹部压痛、反跳痛、四肢有否异常、皮肤温度;听心音、呼吸音;测量血压等,并对病人作出初步的评估。

2.2 术前护理:尽快施行给氧、输液、配血、皮试、置管、监测等,并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

(1)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保证充分氧疗。

(2)选择较大血管,建立有效静脉通路,补足血容量。

(3)在静脉穿刺成功时,即留取血标本,查血型, 血交叉配血及必要的血液检验,为防止失血性休克、手术等做好准备。

(4)给予麻药、抗菌药物过敏试验。

(5)留置导尿管,观察24h 时尿量,合并胸部损伤者,协助医生行胸腔闭式引流,合并消化道损伤者,立即插胃管、胃肠减压,并严密观察各种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6)接上心电监护仪,根据病情需要对心率、血压、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等分别进行监测,如呼吸功能不全使用呼吸机时,则应监测潮气量、通气量、呼吸频率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2.3 术后护理

(1)全麻病人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清醒后取半卧位,以减少腹壁牵拉从而减少切口疼痛,有利于呼吸和引流。

(2)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防止脱出。并保持引流管通畅。认真观察记录各引流管的引流量、颜色。若腹腔引流量>200ml/h,连续两小时以上,且伴有血压下降、脉搏细弱等,预防内出血发生,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15-30min测量TP、R、BP一次,平稳后酌情延长测量间隔时间。本组病例中大多数病人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压,需及时输血或使血压稳定,适当加快补液速度,维持有效血容量。

(4)术后禁食48-72h,常规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胃肠功能恢复,有排气排便后,进少量流质饮食。6-7d后逐步进半流质饮食。

(5)随时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包扎是否严密。敷料渗湿应及时更换,防止切口感染。

(6)鼓励病人早期活动,预防肺部并发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防止便秘及尿潴留,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7)加强心理护理,创伤就平时而言,多是“飞来横祸”,病人往往缺乏思想准备,为避免悲观失望,护士应全面了解和掌握病人的情况,多与病人接触,多给予安慰和鼓励,以增强信心和勇气,配合治疗和护理。

3 治疗效果

本组死亡5例(6.76%),无术中死亡,术后感染中毒休克2例,术后出血性休克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MS0F)1例,治愈率为93.24%。

4 讨论

腹部创伤在和平和战争时都较多见,多数腹部损伤涉及内脏而病情危重,死亡率可高达10%~20%。[3]腹部创伤其主要特点[4]:(1)腹部创伤分开放性和闭合性,前者多系利器火伤所致,后者则常发生于挤压、碰撞等钝性暴力之后。(2)腹部创伤多伴有其他脏器的损伤。另外由于腹部解剖特点,临床上称之为“哑区”,症状不明显。①胸廓掩盖肝脾横膈伤;② 盆腔掩盖其内的膀胱尿道、部分小肠、结肠;③腹膜后病变不易产生前腹壁症状及体征。

4.1 重视伤情评估[5]:腹部创伤抢救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和预防并发症发生。医护人员应尽快评估呼吸状态及主要脏器损害。发现成批伤员时,急救者不应着重抢救一个危重伤员而应有选择地评估所有伤员,有危及生命的伤员如呼吸道阻塞、活动性大出血等应立即采取开放气道、伤肢固定、伤处表面止血等措施,要特别注意无反应能力的伤员,能活动有呼救能力者不一定是伤情最重者。循环情况评估是监测血压,如能触及桡动脉、股动脉、颈内动脉搏动则收缩压至少为10.7 kPa、9.3 kPa 和8.0 kPa。其次依据现场情况充分暴露伤员各部位,以发现危及生命的重要损伤。休克和低氧血症还可表现为收缩压下降、呼吸增快和心动过速。现场评估休克有很大的实用价值:①检查脉搏,估计血压,评估心排血量; ②毛细血管再充盈速度迟缓是组织灌注不足最早指证之一(正常人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为2 s); ③评价意识状态,在无头部外伤情况下,意识水平是脑血流灌注的可靠指证。如有明显意识状态改变,可考虑有严重组织灌注不良或低氧血症。

4.2 护理的整体与局部关系:由于腹部创伤患者存在着种种个体差异,应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采取相应个体化对策为首要步骤,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而严重的腹部创伤患者常常是多发复合伤,易产生各种并发症,抢救工作需争分夺秒。因伤情而言,综合分析,果断决策。恰当的局部处理有利于整体救治,反之亦可导致整体救治失败。不同的专科医生可根据伤情制定不同的措施(6),而护理人员则把创伤看成一个整体。处理顺序依次为伤员全身状况评估、失血量估计、伤情种类和程度判断等。护理措施除维持气道、呼吸、循环等急救技术外,还有转运监护、搬动技巧、动态观察监测伤情与应急处理等。①术前护理,包括:保持呼吸道畅通,积极抗休克治疗,有效控制出血,妥善处理伤口。有利病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暂时禁食水,排尿困难者,予以导尿,谨慎应用止痛剂,择机手术治疗。②术后观察患者的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快速纠正患者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是防止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龚富山,主编.外科护理学[M],297

[2] 赵文静,等.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中重度创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65

[3] 黄志强.腹部创伤的临床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1998,8(14):195

[4] 韩书北.腹部闭合性损伤5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4):45-53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篇8

关键词:急危重患者 程序化转运

转运患者是救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此项工作完成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而对后续治疗也有很大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必然影响抢救效率和急救质量。我院将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53例急危重患者安全及时到达目的地的转运方法予以介绍。

1 临床资料

53例急危重患者中,男40例,女13例,年龄8-62岁,平均31.6岁。病种:工业性外伤10例,交通事故25例,高空坠落9例,其它9例。颅脑损伤9例,四肢骨折14例,颈椎骨折2例,骨盆骨折4例,胸腹联合损伤16例,溺水5例,电击伤3例。

2 程序化转运

2.1 转运前准备

组织准备。我院急诊科成立17年,是市政府指定的唯一一家“120”院前机构,医护人员56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30人,副高级以上人员8人。多功能豪华监护型救护车8台,配有起搏器、氧气、心电图机、呼吸机、电动吸引器、气管插管设备。120接线同时开通三部急救电话,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健康需求服务。调度受理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调派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符合调度1分钟,出车1分钟的行业反映速度基本标准。[1]国际公认的合理急救半径是3-5公里,在通常情况都正常时,出诊人员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2]

2.2 抢救能力

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完善应急措施,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急应变能力,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急救车内急救设备的使用,都要掌握气管插管、CPR操作技能,使医护人员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水平不断提高、充实和提高。

2.3 转运前评估

到达现场对患者进行两次评估。初次评估时间约2分钟,重点处理气道阻塞,维持有效呼吸支持,制止体表出血,积极抗休克,观察神志、瞳孔、CPR。再次评估时间约10分钟,采用创伤评估口诀进行评估,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A:气道同时保护颈椎,B:呼吸,C:循环,D:神经,E:暴露身体、环境控制,F:量测生命体征、辅助检查、家属陪同,G:舒适措施,H:病史,由头到脚评估,I:检查背部,J:记录检查结果。通过评估能发现容易遗漏的微小损伤,有时甚至大的或可能潜在的致命损伤。[3]

2.4 完善各项记录

病历、抢救记录和医疗文件时医疗纠纷中最重要的证据,据实书写记录及各种医疗文件。详细记录所进行的急救措施及对症处理方法、用药情况。同时让家属或患者填写转运知情通知书,以作为继续治疗和法律的参考依据。

2.5 科学有效的转运方法

座椅担架转运,适用于胸部损伤的患者,利于患者呼吸,减轻伤口疼痛。铲式担架转运,使用于骨折病人。颈椎骨折病人,用颈托予以固定,保护好颈椎,转运过程中注意平稳,防止震动。骨盆骨折病人仰卧于担架上,两髋、膝关节屈曲,膝下垫以衣卷,两下肢略外展。搬运时注意平稳,不可反抬头、脚两端,使背柱过度弯曲造成新的损伤。

2.6 转运中病情观察及处理

观察气道有无不畅或阻塞:注意患者舌头阻塞气道,松脱的牙齿或弃物,血液、呕吐物或其他分泌物,口腔软组织水肿,必要时放置口咽导气管或气管插管,维持气道通畅。

呼吸:观察自主呼吸,胸部起伏,呼吸速率和形态,皮肤颜色是否发绀,胸壁骨骼及软组织完整,呼吸音维持有效呼吸支持,给予吸氧,机械通气。

循环:触诊颈动脉,观察皮肤皮色,了解出血量,观察皮肤、指尖毛细血管充血和血压。建立两条大口径有效静脉通路,控制体表出血。

神经体征:观察意识状态,AVPU。其中A指清醒,V指对言语反应,P指对痛苦反应,U指昏迷。手指和脚趾对感觉和活动表现,评估瞳孔大小,光反射。

监测生命体征、保温:评估伤员对治疗的反应及进度,要严密监测气道、呼吸、血氧饱和度,清醒程度,皮肤温度,颜色,脉搏速率及强度,血压及尿量。体温过低会令凝血困难,要注意保暖。

心里护理:安慰患者不安的情绪,对疼痛患者可给予镇痛剂,以减轻患者痛苦。在转运患者时,医护人员注意动作哦轻稳,协调一致,平速适宜,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参考文献:

1.武秀昆.出诊空车的原因分析与减少对策[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9):844-845。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篇9

关键词:急救;高级创伤护理;效果观察

如今创伤成为了人类死亡的因素之一,不恰当创伤护理和处理,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建立一套合理的创伤护理系统在急诊中是必不可少的,针对这样的问题,本文对高级创伤护理与常规创伤护理进行比较,探究高级护理的在急救过程中的效果如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通过对30例创伤患者进行实验观察,得出高级护理与常规护理的不同,和高级护理的在之间中的效果。高级护理组为15例患者,男性患者为9例,女性患者为6例,20~29岁患者有7例,其中男性有3例,平均年龄为(23±0.4)岁,女性有4例,平均年龄为27岁。30~39岁的患者有4例,男性患者3例平均年龄为35岁,女性患者有1例,年龄为33岁。40~49岁患者有3例,男性患者2例,平均年龄为47岁,女性患者1例。50岁以上的患者有1例,女性患者没有;常规护理组15例患者,男性患者有12例,女患者有3例,20~29岁患者有2例,男性患者1例,年龄为25岁,女性患者1例,年龄为21岁;30~39岁的患者有6例,男性患者4例,平均年龄为(36±0.3)岁,女性患者有2例,平均年龄为(37±0.7)岁;40~49岁患者有3例,男性患者2例,年龄为45岁,女性患者1例,平均年龄为(43±0.6)岁;50岁以上的患者有5例,平均年龄为(57±1.4)岁。两组患者在疾病、性别、疾病的严重程度等方面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可出相应的结果。护士接到患者后,应该先开始进行评估,先从患者呼吸道开始处理。对患者进行高级创伤护理应该遵循,先进行气道处理,维持患者的正常呼吸,保证患者有充足的氧气。之后对患者的循环系统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护理,如控制出血,使用止血带或者压迫止血[1]。评估神经缺损,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神经反射实验,如膝跳反射或者有没有瞎玩或者瞳孔对光的感应度。检查背部还有全身的创伤检查,应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检查,不能有任何遗漏的部分,防止患者因为创伤没有及时处理而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和低血容休克。病史的采集对治疗非常重要,主治医师要根据患者的病史进行治疗,防止在治疗过程中由于治疗方法不当,而产生二次伤害。在对创伤患者进行救治时,应该做到诊断中进行治疗,治疗中再进行诊断,并做相应的记录,如果发现患者有严重的生命危险,应该迅速进行外科处理,防止患者休克,所有的基本生命体征在10min内全部恢复至正常水平,所有的急救措施要在30min内全部完成,这样才能达到要求,保证患者的生命[2]。

1.3常规护理 接诊后患者进行登记,进行全镇体格检查后进行相应的抢救,转入相应的科室进行手术。

1.4统计学方法 过spss10.0统计软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资料和数据进行相对数描述,统计结果经百分比表示。(P

2结果

高级护理组的15例患者中,抢救成功的有14例患者,成功率为93.33%,平均使用时间(22.34±1.3)min,常规护理的15例患者中,成功抢救的有9例,抢救成功率为60.0%,平均使用时间(28.3±3.1)min。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级护理模式比常规护理模式相比,高级护理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相比,常规护理的时间明显长于高级护理模式的抢救时间[3]。

3讨论

急救护理讲究的是时间性,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严重创伤的患者从危险期拉回来。严重的创伤患者最佳时间是10min,医护人员要用10min的时间将患者所有的指标调整为正常指标,如血压、心率、脉率和体温等。医护人员如果在急救护理这个方面做到了最好,就可一在为后面的急救工作赢得时间,使患者的成活率大大提升[4]。高级急救创伤护理是针对严重创伤所采取的一种护理方式和技巧,一定要先致死的创伤处理,如果有相应的不良病史,医护人员应该改变急救方式,防止因为病史而导致患者旧病复发或者一些不良症状[5]。医护人员接诊开始就要立马检查伤情,根据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评估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临床体征等方面[6]。等基本体征稳定以后,医护人员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检查,除去患者所有衣物,从头到脚依次检查,尤其是患者的背部,这个部分经常因为急救紧张的气氛而遗漏,所以医护人员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当患者的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后,应该立马转运至医院相应的科室或者手术室进行救治。

急救创伤护理提供了一套简单而又有效的急救模式,让更多的患者可以重新看到了生命的奇迹,也让无数的护理人员感受到了急救的真正效果。在急救的过程中,要关心自己照顾的患者,多余患者进行交流,防止患者有心理负担,确保急救过程中的顺利。

参考文献:

[1]李惟颖.高级创伤护理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1):5038-5039.

[2]马敏洁.严重创伤584例的高级创伤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271-8272.

[3]李水莉,李颖,刘慧,等.高级创伤护理在创伤急救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23-24.

[4]孙月凤,高艳.创伤患者的院内急救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09(11):2593-2594.

创伤急救的评估及处理篇10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 院外急救 院内救治

概述

永胜县人民医院是县内唯一一所二级甲等医院,同时还承担着全县突发事件的急救任务,医院120急救中心是专门负责各种急救工作的职能科室。120急救中心自成立以来,圆满完成了每一次急救工作,挽救了许多患者和伤者的生命,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其间,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的协调配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6日17时10分,我中心接到110指挥中心电话,永胜县与丽江交界处――五朗河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需120急救中心前往施救。18时05分,我中心人员赶到急救现场,在交警及县卫生系统其他医疗单位人员的帮助下,将一名伤者从事故现场抬出。患者:男,42岁,急性痛苦面容,,面色苍白,出冷汗,诉腹痛、头晕、心慌、气促、口渴,经检查发现患者血压测不到,脉搏细速为120-130次/分,呼吸24-28次/分,左上腹压痛明显,全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初步印象:脾破裂,失血性休克,立即给予吸氧、休克,开通静脉通道遍补充血容量,在快速补充血容量的同时,使用升压药物,以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维持基本生命体征。

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在快速的转运途中,严观病情变化,迅速向院领导汇报病情,请相关科室做好应急抢救措施及相关检查准备。经过近40多分钟的快速转运,于19时左右到达医院。此时,患者因失血过多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四肢阙冷,口唇苍白。院领导、外科、B超、化验、放射、麻醉等相关科室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用最短的时间作出明确诊断,患者腹腔内出血(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失血性贫血(重度),在快速输血输液抢救休克的同时,行全麻气管插管术及剖腹探查术,证实脾破裂行脾脏摘除术,经过近1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患者重获新生。

结果

该患者在120急救人员的正确处理下,院领导得力有序有力的指挥及各科室的相互协调配合下,及时剖腹探查行脾破裂脾脏摘除术,终止了病情的发展,及时去除了病因,术后经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加强营养,患者痊愈出院。

讨论

1 交通事故及创伤是人类生活中最常发生的意外事件,是威胁人类生存最重要的杀手之一。创伤死亡在我国人民死因中居第五位,是我国1-34岁居民排位第一的死因。创伤是导致青壮年死亡的首位原因,人们对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期望值越来越高。多发伤是创伤中致病因素复、损伤重、合并伤复杂、出血量多、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一类严重外伤,因此,提重多发性创伤的救治水平,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前提。医疗卫生部门应加强对急救人员的培训,建立一支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和高技术、高水平的医务人员队伍。

2 快速评估:急救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快速对伤者进行病史询问和查体,充分应用所携带的急救设备,及时细致地做出正确诊断,按照一收集、二指挥、三报告的流程对事件和患者伤情进行评估。快速评估是急救治疗的前提和基础。

3 现场救治及时有序:在快速对患者伤情进行评估后,应立即进行正确的处理。院外急救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医疗设备的限制,在具备的急救设备下,应充分应用急救资源,最大限度地挽回患者的生命。基于现场人力、物力的局限性,处理应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更不能杂乱无章,从而延误抢救的黄金时间。

4 转运快速,通信畅通:经初步救治后,应尽快把患者从院外转至院内进行抢救,在转运途中,医务人员须在患者身边密切观察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同时电话向院领导及时汇报病情,请相关科室做好抢救准备。患者到达医院后,要在院领导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集结各科室骨干医务人员,专门负责患者的急诊抢救。相关科室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最大限度地缩短抢救前的时间,及时手术,尽最大努力抢救患者生命,使患者转危为安,重获新生。

5 院外和院内绿色通道的畅通是救治成功的先决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急救意识的提高以及120 急救电话的普及,院外急救往往最先得到急救需求,尤其是突发事件中,院外和院内绿色通道的建立,通过有效通讯联系达到信息共享,院内做好人力、物力的充足准备,有效避免了抢救的杂乱无章,缩短了抢救时间,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从而挽回宝贵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中国急救医学

[2]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