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十篇

时间:2023-10-25 17:23:54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兴趣;效率;能力;创新

物理学是一门基于科学实验的自然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刚刚接触物理课程的初中生而言,将物理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等诸多信息传递给学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演示实验也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和规律的有效办法,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方面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以下几点,不难看出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一、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物理课程对初中学生而言枯燥而又抽象,很多学生时常抱怨初中物理难学、学不会,导致初中学生从一开始就出现偏科的情况。这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出现这种原因主要就在于物理的抽象性让学生难以单纯的依靠文字描述而想象到物理的实际作用。很多时候,物理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和经历,但是如果不用演示实验的方式将这些抽象的物理理论和概念更生动具体的展现出来,学生很难联系到生活中的片段,造成学的不明白更不用说深刻理解和运用。如果在物理课堂上多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可以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毕竟初中物理是学生初次接触的新鲜课程,趣味性的产生比教学内容的掌握更重要,学生兴趣的产生是今后学生学习物理的不竭动力,也是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兴趣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大大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达到教学目的。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将演示实验作为教学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初中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

二、通过演示实验将抽象理论变得简单形象,提高教与学双向效率

物理课堂上多采用演示实验教学,可以将一些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生动,提高物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向的效率。对教师而言,采用演示实验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解释所花的时间。物理理论和规律如果依靠单纯的口头或者板书形式表达,学生一时半会儿很难吸收掌握,教学质量事倍功半,教师需要不断的重复或者变换方式来灌输。如果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很多物理理论和规律可以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这种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快速联系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经历,从而加深对物理理论和规律的认识。其实,物理课程上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关键是教师如何将学生的思维从课本带入生活,而演示实验则恰好承担起纽带桥梁的作用。从而减少教师为解释物理理论和规律而大费周章,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物理课堂采用演示实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和规律的掌握及运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感兴趣并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才是成功的教学方式。演示实验对初中生而言,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物理的正确理解,能够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达到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因物理课堂中演示实验可以有效提高教与学双向效率,从而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可见物理课堂采用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十分明显。

三、演示实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物理演示实验是为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形象的展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要点。而学生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各种感觉意识和思维能力就被极大的开发出来,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分析能力都会随着演示实验的进行而被不断的提高。在演示前,教师要将演示的目的和要求为学生讲明白,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演示掌握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伴随演示实验的进行,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的思考,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演示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类似实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动手找出课堂上演示环节中没有弄明白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和理解物理要点。一场演示实验的完成,基本可以将某一个物理知识要点准确的传授给学生,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四、演示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的很多知识点都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各种演示实验也十分简单,操作方式和实验器材的选择可以很容易就地得到。两只竹筒一根线就能成为演示声音传递的物理实验,类似实验既简单又有趣,能够在趣味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动手操作和选择实验器材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做同样一个声音传递的实验,可以用各种器材,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够选择的器材设备来完成,还可以分析选择什么类型的器材能够更好的传递声音。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五、结束语

初中物理需要建立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之上。演示实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学习过程中来重要方式。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王传银. 物理教学中如何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16)

[2] 李彩玉. 浅析目前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03)

[3] 叶瑞英,胡再国,卢鹏飞,田野中,张志芳. 物理演示实验开放教学的探讨[J]. 物理实验. 2003(03)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篇2

关键词:物理教学;演示实验;学习兴趣;实验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154-02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人们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观察、总结物理现象,抽象出一系列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并把概念、规律和图景联系起来,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课堂上由老师操作表演、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操作的实验。通过实验建立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效果;开发学生智力,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创新的能力。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初中物理实验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实验教学受学校条件、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影响,特别是在农村学校条件较差、教学资源不足、教学环境不理想等,很多学生实验无法进行时,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接受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例如让学生观察“纸片托起一杯水”、“瓶吞鸡蛋”、“喷泉实验”、“冷水使热水沸腾”、“放大镜并不总起放大作用”、“塑料捆扎绳越捋越散开”等实验,常常会出乎他们的意料,使他们兴趣盎然,很容易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觉得物理是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对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研究表明,人们从语言形式获得的知识大约能够记忆15%,而同时运用视觉、听觉则可接受知识的65%左右。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可见度大,便于学生观察仪器的外形、构造特点及其仪表的刻度,仪器装配和布局也一目了然,美感性强。操作过程直接了当,不转弯抹角,实验现象清晰明了,使学生观察后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将溢水杯溢出的水接收直接用自重可以忽略的轻质塑料袋,实验教学效果直观、明显。因此,通过课堂演示实验讲授物理学知识,能使学生的学习走近路,走直路,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加快学习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传授学生物理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

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演示实验的思路、设计方法、实验设备、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说明。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今后从事物理科学事业奠定一定的基础。正由于演示实验有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中应当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甚至一个微小的动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的全局性。为此,教师应备好每一个演示实验,不可忽略每一细节,力争做到实验准确无误,授以学生科学的知识和实验技能。

由于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的学科特点以及农村学校条件差教学资源不足等决定了物理教学中必须加强演示实验教学。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认识事物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加强演示实验。

初中生的心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兴趣广泛、强烈,但缺乏深度和稳定性。如果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献身科学的精神。例如:在大气压一节的教学中,首先演示母子管实验,在大试管中注入水,将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水中,然后提问:若手拿大试管倒置,小试管如何?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小试管会受重力而掉下。然后实验,学生惊奇的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反而在滴下水的同时,缓缓上升,感到疑惑不解,教师及时点拨:是什么使得试管缓缓上升的呢?是大气压。学习了大气压这节课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一个有趣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整堂课学生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记忆角度分析,结合实验讲解的物理规律远比单纯的语言讲解留下的印象深刻、久远。科学研究表明:语言信息和形象信息在头脑里的比例是1:1000,即头脑储存语言信息的能力。有人做过形象的比喻:一幢华丽的大楼,你看一眼再复认时,不用语言表达,便能认出。而让你读一遍作家对这一大楼的文字表述后,再去复认这一指定的大楼时,始终比不上“你曾看一眼的功夫”。原因是前者一瞬间建立起来的神经联系是一种立体的网状结构,而后者是依次性的链状结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把概念、规律通过演示实验转化为物理形象,便于学生记忆。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根本方法。一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观察实验、总结规律、应用规律的历史。物理学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更离不开实验。

为了使物理演示实验在农村初级中学物理教学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农村初级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有以下要求:

一、不能随心所欲,操作要规范

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样子,老师的操作态度及操作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如在连接电路时,导线横一根,竖一根,把电路接通了事,杂乱无章,操作忙乱无序,讲台上零乱混杂等等,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的实验方法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从小就没多少机会进入实验室(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合格的实验室)的学生来说更是不利的。

二、课前准备要充分,争取可见度高、实验效果明显

课前的准备不仅是准备仪器还要备学生,演示实验前如果实验室没有仪器,老师就要精心准备自制教具,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认识能力(在少数名族地区还要特别注意语言上的引导,因为少数民族地区汉语并不是他们的第一语言。)。如果进行试验前,不做充分准备,如:对仪器缺乏检查,不进行试做随便应付了事,至使上课时不是仪器装置有问题就是仪器规格不符合要求,要么就是演示现象出不来或出来了但极不明显,于是老师手忙脚乱,满头大汗,语言无伦次,学生则垂头丧气索然无味。

三、配合课堂讲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演示实验的要求

演示实验不同于一般科学事业的最大特点是做给学生看的,而不是为了其它。因此老师不能仅专心于实验操作而忽视学生情绪和观察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老师不给学生的观察提供便利,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操作将整个实验装置朝着自己,学生只能看到背面或侧面还有的教师操作时站在学生和装置之间,挡住了学生的视线。二是对学生的观察不进行具体的指导,听其自然,看到多少算多少,因此学生对演示实验往往缺乏明确的观察目的,有不少学生由于不得要领及缺少及时点拨看到的就是一幅杂乱纷纭的图像。这种演示实验就是做得“再好”,学生也得不到什么收获。

四、合理、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在试验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实验后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物理概念、规律等。如示实验完成后,老师一边收拾讲台上的仪器,一边自己或让学生复述看过的实验现象,然后“言归正传”,又“照本宣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也要求学生观察物理实验,但它的目的仅在于帮助理解表面知识,只是让学生记忆实验事实,让学生跟着老师的问题转。事实上,在目睹了生动、鲜明的演示实验后,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他们会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而不是那样做?为什么是这种结果?为什么?

五、不能以讲代做、黑板上讲实验

当前在农村学校由于条件限制,仪器缺乏,同时有的教师怕准备实验花时间太多及其它种种原因,于是来个干脆不做,进行以讲代做,在黑板上讲“实验”。使具体、生动的物理现象变成了空洞、枯燥无味的东西,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总之,演示实验在农村初级中学物理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只有弄清楚农村学校学生的特点及明确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演示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能力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空间还很大,这里只作了一些粗浅的探析,有待同行指正。

参考文献:

[2] 马荣田.演示实验的特点及教学的基本要求[J/OL].中学物理,2003(2).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篇3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演示实验 体验式

一、演示实验对物理教学的促进与补充作用

新课标的实施对于新时期基础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张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索学习。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可以说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的有效铺垫,做好演示实验,可以将物理知识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也能够借助丰富的实验过程将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上来。除了以上的促进作用,演示实验还可以有效补充学生学习知识的认识欠缺,大家知道,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完善,理解过于理想化和抽象化的物理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借助于演示实验,就可以将具体知识和学生的认识特点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从这一个角度来讲,演示实验能够对物理课堂教学有很好的补充作用。从实验本身角度来看,演示实验是经过完善化了的物理现象发生过程,而实验既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又是对物理理论的形象说明和有效诠释,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很好地将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关系以经验形式表达出来,这种方式化抽象为具体,化庞杂为细节,把物理现象清晰地展示给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活教材。同时,演示实验还能够促进学生的问题探索,通过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观察,学生往往能够从中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会大大活跃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保证

既然演示实验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有如此重要的促进和辅助作用,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保证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

1.明确的实验目的性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不能够很好的掌握物理实验的精髓,认为演示实验就是简单地让学生观看,进而模仿或转化为知识,实际上,好的物理演示实验无不是有着明确的目的,这种目的又是多样性的。有的课堂演示实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如在学习浮力的时候有的学生会认为重的东西沉到水底,而轻的东西漂在水面上,则给学生呈现出沉在水中的小铁钉和漂在水面上的大木块(小铁钉的重量远远小于大木块),这样的直观现象一下子就能够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促使他们形成知识学习期望。再如有的课堂演示实验是为了让学生清楚认清物理知识内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强化。比如学习动滑轮和定滑轮时,用弹簧秤通过滑轮缓慢拉重物,让学生看弹簧秤的读数,则学生就能够强化所学知识,而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推理论证,这尤其适合那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再如,有的演示实验是放在知识学习之后,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而设计的,这种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辩证看待所学知识,认识到理想化状态和实际生活状态下物理知识的表现差异性,这也是树立学生良好物理学习观的基础。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演示实验就会流于形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这不会对课堂教学效果有整体性的促进,甚至还会造成一种反差,导致学生一心只关注演示实验,而对理论知识本身不感兴趣。因此,演示实验的目的性实质上也是与知识紧密结合性的有效反映。

2.直观形象性和结果真实性

有效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观功能,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知识。初中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其注意力虽较小学生有很大发展但是仍然处于意志力发展较为薄弱的阶段,而物理理论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性和单调枯燥性。因此,物理演示实验就要弥补学科知识的这一不足,通过实验过程本身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放大学生对知识的感受性,比如使用比较大尺寸的仪器,使用不同颜色的实验器材,还可以在传统实地器材使用基础上,将投影仪和flash实验模拟融合进去,形成一个既重视直观感受,又引导过程理解的多方位多维度学习过程。直观形象性这一特点是所有演示实验的基本思路。因此,使用的仪器和演示过程要尽量做到简单明了,而不要喧宾夺主,为了实验而实验。

除了直观形象性,演示实验由于具有一定的模拟性,在结果上往往离理论知识有一定距离,这可能会造成学生的认识困惑。因此,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过程中还要强调一点,就是尽量保证演示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如果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期望的实验结果,教师一定要想办法进行弥补,避免对学生造成误导,比如可以通过再次实验后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将实验问题转化为学生思考问题,将实验失误转化为知识探索,这样,不但没有降低原有实验设计的目的,还通过“演示”错误帮助学生认识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3.过程体验性和启发性

有的物理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往往不太注重学生的参与性,结果造成演示实验纯粹成了教师的个人表演,如果碰到课堂内容偏多的情况下,演示实验就会匆匆进行,效果更是无从谈起了。因此,好的演示实验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参与一下,哪怕最简单的看一下弹簧秤示数,拉一下小车等,都是较为有效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能够提高演示实验的过程价值,并且体现了实验教学的实践性本质。当然,演示实验不同于学生实验,过程体验只是为了避免教师的单调“表演”,而不能喧宾夺主,过于展开,那样可能真正干扰到正常课堂教学的步骤。物理演示实验的另一个有效性指标就是启发性,这是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问题的必然思路,如果实验仅仅是为了验证已有知识,那么这种演示实验的价值是及其有限的,因为对于初中生来讲,单靠死记硬背掌握基本知识的效率并不低,因此演示实验的重要一环就是通过实验,给学生以启发,通过演示过程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进而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行假设、验证假设等较为科学的系列理性思维方式。达到这一目标,物理演示实验才算较为完整地完成了其作用,让学生达到物理现象与道理的相互印证。

三、小结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既是当前物理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和程序,也符合了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合理科学的演示实验设计是保证实验目的充分实现的有力保证。除了做到上文提到的几点,广大初中物理教师还应该开阔视野,将时代元素融入到演示实验中去,及时关注相关科技的新动向和新发展,不断突破实验素材的束缚,让实验带给学生乐趣,通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实验充满活力,并最终实现其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寇国胜.如何做好物理演示实验.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5).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篇4

一、突出演示实验的目的性

演示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因此,我们设计演示实验时一定要结合教材内容,突显教学任务。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明确演示实验对解决教学重难点的重要作用,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的设计。例如,在讲解《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学目的的不同会导致演示实验的差别。如果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影响氧气形成的因素,我们就要控制实验时所用的金鱼藻叶子的大小、太阳的光照等,我们要观察的则是气泡产生的大小;而如果演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气体的种类时,则需要着重进行气体的验证,通过蜡烛的燃烧情况判断产生气体的种类。因此,在设计演示实验时应突出实验的目的性。

二、注重演示实验的严谨性

初中生物是一门极具严谨性的学科。因此,我们在设计演示实验的同时,也要注重实验的严谨性。通常情况下,严谨性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最基本元素。例如,我们在教学生使用显微镜时,就要对显微镜各部分的组成进行精准教学,严格按照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并将显微镜的使用注意点告诉学生,进而引导学生对显微镜有一个准确的认知。

三、注重实验操作的简洁性

设计演示实验的目的是将枯燥、抽象的教材知识变成直观、容易理解的实验展示在学生的面前。由此可见,我们所设计的演示实验的操作要具有一定的简洁性,降低学生对实验的理解难度。不仅如此,简洁的演示实验还能够节省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降低教师的备课难度。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与生物圈》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相较于复杂的生态系统环境的创造,我们可以采用简洁的生物瓶进行替换。如在教材内容的讲解之前,我们可以准备一个玻璃瓶,里面放上一定的水草、田螺以及金鱼等,然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个简易的生态瓶中的生态平衡,让学生直观感知生态系统,提高整个教学效果。

四、提高演示实验的趣味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要加强自身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增强整个实验的趣味性。提高演示实验的趣味性不仅仅是迎合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必然手段。因此,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在设计演示实验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实验的趣味性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性。例如,在讲解《人体的物质与能量来源于食物》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与自制饮料相关的演示实验。我们所需准备的材料有红糖、柠檬汁、白糖、新鲜水果、蜂蜜等,然后在学生面前进行饮料的制作。在制作完成之后,再邀请学生模仿饮料的调制。这种富有趣味性的演示实验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食物的重视,还能够活跃整个课堂氛围,有利于和谐课堂的构建。

五、提高演示实验的探究性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改进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08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55

实验是物理探究的基本方法。物理演示实验能够借助简单生动的演示,揭示物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因此很受师生的欢迎。一方面,它可以帮助学生在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如何加强演示实验教学,让其成为初中物理课堂的主旋律就成为了当前物理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

(一)目的性

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

(二)直观性

现象明晰易见,装置简单明了。

(三)科学性

从实验的设计、操作到分析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四)稳定性

实验装置要牢靠稳固,有很好的现象重复性。

(五)启发性

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六)指导性

指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二、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接受所学知识,这不仅拉近了师生的心灵距离,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生产经验,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所学内容,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学《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为了让学生对此定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笔者设计了如下演示实验(如图1):

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方放置一块大小适中的硬纸板,纸板上放一枚鸡蛋。用弹性木条迅速弹击鸡蛋下的硬纸板,硬纸板飞出而鸡蛋竖直落入杯中,并没有沿水平方向运动。

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眼前的场景惊呆了,甚至感觉不可思议,为什么鸡蛋会平稳地落入杯中呢?看着学生一脸惊诧的表情,笔者开始了这节课的讲解……

这样的演示实验能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主动思考,这比教师的口述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二)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主动探究物理规律

无论什么类型的探究实验都要精心处理实验过程,引导学生逐步观察,使学生脑海中固有的认知经验显著地表现出来,与所建立的新的概念和规律发生碰撞,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如“浮力的应用”演示中,学生都知道铝会下沉在水底,而将铝制的牙膏皮放入水中,它却上浮。这一实验结果与学生的日常经验不同,能激起他们的认知冲突,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去学习、探究物理知识。

(三)突破课时难点,巩固和应用物理知识

演示不同实验器材来展示同一知识,有利于突破课时的难点内容。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两组实验:食用油和水为一组,沙子和铁块为一组,这些在器材在生活中很容易找到,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通过量的变化获得结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一般不同,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这样建立比热容的概念就容易多了。又如《改变灯泡亮度》实验中,除了用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以外,我们还可以用锰钢合金进行实验,来突破导体也会阻碍电流流动,从而引出电阻的概念。

(四)展示规范的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师的演示向学生提供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科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二是规范的操作过程。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的规范操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介绍将要使用的仪器及作用和进行实验的方法与步骤;二是通过操作过程中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作风和习惯。

三、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和完善

(一)确定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重点

演示实验时应重点显示(或测量)什么?重点演示什么?演示时应注意什么?

如眼睛和眼镜,晶状体的自我调节。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演示实验需要观察眼镜在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时,为了使视网膜上呈清晰的像,晶状体应该怎样进行调解。有关的演示实验主要围绕如何使现象明显这一问题进行。

用水透镜模拟晶状体,用力挤压透镜,能使透镜变薄或变厚。将能发射平行光的激光发射器、水透镜的光心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打开光源,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汇聚于一点,即焦点。

引导学生观察:(1)使透镜变厚,观察焦点的位置变化;(2)使透镜变薄,观察焦点的位置变化。

(二)发挥演示实验的启发性和递进性

演示实验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暗示,更能促进学生思考、分析。如《瓶子吞蛋》可以这样改进:把广口瓶换成150ML的平底烧瓶,演示时把一端浸过酒精棉的铁丝点燃后迅速插入烧瓶中,待燃烧片刻后抽出铁丝,再迅速把鹌鹑蛋放在瓶口……如何把鹌鹑蛋从瓶中取出呢?这样改进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思考。

(三)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内容

对演示实验的改进,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突破某个难点。如九年级的重力势能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使用器材:铁架台、定滑轮、铁砝码、光沫塑料一块、同一型号铁钉三根、细绳一根,进行装置(如图2),在《杠杆的应用》中说明菜贩子如何通过在杆称上做文章,达到赢利的目的。如果是通过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是非常枯燥的,我们利用铅笔、橡皮、细线做成一个简易杆称,再进行教学就容易多了。

总之,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感知效果,也易于观察,能够很好地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教师要充分重视演示实验的作用,将演示与讲解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海军.如何做好中学物理演示实验[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25).

[2] 查代然.提高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探微[J].中学教学参考,2015(23).

[3] 李勇.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5).

[4] 刘长朝.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技巧探微[J].考试周刊,2011(88).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 演示实验 反思

德国物理教学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一堂课是不可想象的。”由此可见,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物理教材中已编入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其中有些实验因为自身设计或实际教学条件的局限,效果还不够理想;从演示实验的意义和作用来看,教材上某些章节演示实验数量还不够,教材里有的图片完全可以改成演示实验,必要时还需加入一些演示实验。本文就如何改进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提出一点建议。

一、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课堂上由老师操作表演、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上讲台进行操作的实验。初中物理教学中,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有目的地使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简单、明晰、突出地重现,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既有利于学生建立和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二、为什么要改进演示实验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许多物理教师都不同地只重视理论的讲授和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已由原来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口头”实验变为实际操作,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演示实验教学在实施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反映在演示实验中学生参与度低,主体意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爱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的能动作用,引导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激发他们树立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实验教学的差距,我们应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改革演示实验教学,直观形象地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

三、如何做好物理演示实验

1.实验的目的要明确

一是为了引入课题。例如,《电阻》一课的“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实验。这种实验往往侧重在引导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感兴趣,或者唤起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要求这类实验尽可能新奇、生动、有趣。

二是在形成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演示实验。其目的往往在于提供必要的感性素材,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这类实验的要求是能突出本质的联系,使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图像。例如,为了使学生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可采用如下实验。取一个雪碧瓶,剪去瓶底,倒放,然后装入乒乓球,再倒入水,倒水前先问学生倒入水后球会怎样?学生大部分想到的都是球会上浮。然后教师倒入水,却发现球没有上浮,教师用手堵上底部(即瓶口),球立即上浮。

三是运用演示实验来深化、巩固和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这类实验应注意突出实验的思考性及理论联系的要求。此类实验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出现很少,可用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内容。

2.加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翻开物理学发展史,可以看到,任何一条物理规律的建立,科学学说的出现,都有一段艰辛而漫长的探索过程,规律的确立与形成,离不开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推理方式。探索性的实验,有利于展示前人的思路,揭示蕴含的思想,将负载着的优秀的思维方式剖析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例如,法拉第日夜辛勤工作,经过无数次实验、呕心沥血,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为发电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为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铺平道路。如何在实验中展示这一伟大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呢?教师首先介绍,法拉第的思想中,确信物理学所涉及的自然界的各种力是互相紧密地联系着的,他分析了电流的磁效应后认为,既然电可以产生磁,反过来磁也应该能产生电。基于这一思想,实验中先引导学生猜想:(1)电和磁有什么关系?(2)实验:发现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3)猜想:利用磁场可否获得电流?(4)再实验: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规律。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手中器材,探索获得感应电流的操作方式。探究性实验,有利于唤起学生希望的火花和自信,感受到学习的无限乐趣,对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终生学习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3.力求简单和可靠,做好充分准备

力求简单的目的在于突出物理原理,排除非本质因素的干扰。要提倡用简单的方法(随手取材,“拼拼凑凑”)自制教具演示。所以要求操作简单可靠,尽力做到一次成功。为此教师就要做到课前充分准备,亲自操作,熟悉仪器的使用和性能,了解实验的准确程度,估计实验的时间、视察演示的环境等等。

4.做好演示实验的同时,还应指导学生观察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篇7

一、转变教学方式,优化演示实验

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演示实验是教师较为喜欢采用的方式,演示实验直观,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的步骤,获得实验结论,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物理教学中进行演示实验时,多是借助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然后由教师来得出结论,演示过程中没有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只能被动地看,然后再对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进行背诵这种实验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而导致学生只能以机械的方式学习实验

转变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验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通过互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实验结论以“蒸发吸热”的演示实验为例,先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了解室温),然后用干棉花包住温度计的玻璃泡并捆扎好,紧接着用扇子对温度计扇风,此时问“温度计的示数有变化吗?”把该温度计浸泡到酒精中,追问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发生变化,教师从酒精中取出温度计,问“随着酒精的蒸发,温度计示数有什么变化?”再用扇子对着温度计扇风,追问“温度计的示数下降速度有什么变化?”如此,以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对实验原理、器材选择、仪器等都有更深刻地认识,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先引导小组学生发言,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得出蒸发过程要吸热的结论演示实验的优点在于形象直观,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或其它辅助实验器材,多演示,多引导,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构建物理知识

二、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倡边学边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中,单纯的以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观察,虽然通过师生互动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构建,但毕竟学生没有亲自参与,体验不够深刻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不仅教师要优化演示实验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知,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动”起来,边学边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就其中的一个片段、一个例子、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实验提倡多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多参与互动多实验,让学生在经历实验中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其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倡边学边实验,虽然小实验不会像演示实验那么顺利进行,但对学生的应变能力、探究精神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以“磁场”的教学为例,对于磁场的磁性和指向性、磁体有两个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点,要是讲授的话很快就完成了,然后再让学生背诵,学生也能很快记住,但却不能让学生较好理解故而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硬币、大头针、木块之类,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用磁铁去尝试能吸起那些物品,引出磁铁具有磁性的知识点,然后再引导学生玩磁铁对对碰游戏,增强学生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感知,让物理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同时,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实验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倡分组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分组实验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展开实验探究一般初中物理教学中分组实验以测量性、实验性和实用性的实验为主,更多的让学生在分组实验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来看,学生实验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一方面是教师在实验前没有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学生在实验中对实验目的不够明确,另一方面是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较好的发挥,从而导致学生对实验步骤、结论不够清楚因此,组织学生展开分组实验,一要做好课前预习指导,二要注重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和探究

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中引导学生复习小灯泡的电阻测量方法引出电功率的测量,引导学生根据测量要求和之前讨论的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实验,实验中教师巡视并根据学生实验情况进行指导如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因实际电压超过了额定电压导致小灯泡烧坏,而学生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明确,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验步骤进行引导,实验中可先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作出指导,教师帮助学生修改方案后再实验如调节滑动变阻器这一环节,要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倍,然后观察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学生设计方案时就可能忽略额定电压值,教师检查学生实验方案时就应做出指导学生实验后教师要先引导小组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总结,然后再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点拨

四、紧密联系生活,注重拓展课外实验

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外实验很少,因为教师更注重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实验以应付考试,而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没有太大意义其实,生活和物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初中物理而言和生活的联系很密切,很多物理知识都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倡联系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了解物理,在生活探究中学习物理,这不仅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都有积极意义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篇8

一、实验探究导入新课的作用

初中物理教材十分重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安排了很多实验。教师讲课时如果能够利用学生的小实验来导人新课,效果也很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来导人新课,其好处不但表现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明确探求的目的与方向。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技能。通过演示小实验来导人新课的好处.不仅仅反映在演示实验本身的生动、形象上,它容易把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引导到对物理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学生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一开始就获得了感性材料,为理解和掌握好教材内容奠定了基础。例如,我们每个人都熟悉鸡蛋,它的质量约50克,体积不足50立方厘米;其密度略大于水。它不但营养丰富,而且与物理有很多联系。以熟悉的鸡蛋为例做一些演示实验导人新课一定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选一只口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子.在瓶底垫上一层沙子。先点燃一团酒精棉投入瓶内,接着把一只去壳鸡蛋的小头端朝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蛋被瓶子缓缓“吞”入瓶肚中。分析:酒精棉燃烧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部分气体被排出。当蛋堵住瓶口,火焰熄灭后,瓶内气体由于温度下降,压强变小,低于瓶外的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有一定弹性的鸡蛋被压人瓶内。

二、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针对本校物理实验器材的配备条件。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将某些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使某些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物理公式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来。这样一来,即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初三物理“熔化和凝固”这一节的教学中.将晶体熔化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一套实验仪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同老师一起做这个实验,最后得出晶体熔化的规律。这样一改,效果大不相同,由看老师做实验为自己动手做实验,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求知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增加了教学效果。又如,在光学“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的教学中,教材安排的是由老师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平面镜成像规律。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我们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亲自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归纳,最后自己总结出平面镜成像规律:①像距等于物距;②像物等大;③像物连线垂直于镜面。这样教学,学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为后面的光学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小实验在创新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我们的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让学生们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准备一些小实验。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各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例如:小小文具盒.实验百宝箱

1 声学实验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 用嘴吹钢笔笔套边缘内侧,会听到清脆的声音,这声音是由于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 将直尺压紧在桌子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伸出桌外的一端,使直尺振动,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到直尺的振动。

(2)固体可以传声:将铅笔(圆珠笔、钢笔)一端紧靠耳朵。一端用手指轻敲发声,体验一下与笔不紧靠耳朵时发声的区别,可知固体(笔杆)可以传声,且传声能力比气体强。

2 力学实验

(1)演示惯性:a 取一张纸条放在文具盒(橡皮)下方,迅速抽去纸条而文具盒(橡皮)不动,说明物体具有惯性;b 取一只铅笔(圆珠笔、圆珠笔芯)放在桌面上,用力弹击,笔可以继续向前运动,说明物体具有惯性。

(2)演示力的作用效果:a 用力弯折直尺、圆珠笔芯,直尺、圆珠笔芯发生了形状的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b 圆珠笔笔尖被压伸出时弹簧被压缩.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 取一橡皮,将橡皮扔出,橡皮将由静止运动起来;用手推平放在桌上的圆珠笔.圆珠笔由静到动,都可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 电学实验

(1)演示摩擦起电:用直尺、圆珠笔外壳与头皮、衣服摩擦之后可以吸引小纸屑,演示摩擦起电。

(2)演示物体的导电性,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将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组成的一个简单电路。将铅笔木质部分、铅笔芯、直尺、橡皮、三角板、圆规等逐一串联入电路中,看灯泡是否发光。灯泡发光,说明接人的是导体;灯泡不发光,说明接人的是绝缘体。从而可演示物体的导电性能的好坏、区分导体与绝缘体。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篇9

【关键词】物理课堂;演示;实验

一、做好物体课堂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形成概念的感性认识

每一个演示实验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服务的,并不是为了实验而实验。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什么时候要提出什么问题,启发他们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演示时要注意些什么等等,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心中有数。只有这样,在实验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概括,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得出结论,形成概念或导出规律。

例如在《大气压》这一节内容中,我们可以安排几个实验,阐明问题。每做一个实验,都要让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步步深入,最后引导出规律性的东西。

(1)首先让学生观察《水杯――厚纸片》的演示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大气存在压强,并作为引导性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2)接着我们可以增加《漏斗――橡皮薄膜》的演示实验:将漏斗口用橡皮薄膜扎好,然后用抽气或针管将漏斗内空气抽去,可以看到,像皮薄膜向里凹,改变像皮薄膜所对的方面,像皮薄膜的凹像不变,这个实验表明各个方向都存在着大气压强。

(3)进而做《马德堡半球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大气向任何方向都有压强,而且大压强是很大的――让两个空心的马德堡半球官倒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里的空气,为了生动形象,可以叫两个小同学用力往两边拉,结果半球拉不开,教师把管子上的开关打开,听见嘶嘶声,表明空气又进入球内,小同学很容易就把两个半球拉开。教师要抓住时机指出:抽出空气后的马德堡半球,两个同学都拉不开,空间要用多大劲才能拉开呢?这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迫切需要理解这个问题。

(4)教师再因势利导进行第四个演示实验――托里拆利实验,目的是测出大气压的数值,并阐明大气压为什么可以用水银柱高来表示。这四个演示实验一环扣一环地把教学内容逐步引深,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因而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很自然地紧紧跟随教师的演示实验而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这样的演示实验还可以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注意力集中,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的印象,可以使学生长期不忘。此外,教师的演示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往往起着示范作用。

二、物理课堂演示实验,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边做演示实验边分析、边推理,同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手动脑。这样做最突出的特点在于教师在教学上变灌为导,学生在学习上从视听变为自己动手,实践探究,动脑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去获得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因而课堂教学得以生动、活泼的进行教学,质量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演示实验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形式和途径

有人认为,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可以代替演示实验。我认为这种“代替”是不全面、不深刻的。固然某些生活经验可以用来难某些物理规律,但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这些经验,特别是学生并不是有意识地观察和体会所感到的物理现象。因此,课堂演示实验有必要使学生重新观察这些物理现象,再和生活经验加以印证,收到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例如:在惯性问题上,虽然初中学生多数具有站在汽车上,当车开动或加速时,人会向后倒;当车减速或突然停车时,人会向前倾倒,但这些体会和经验都不是自觉的和有意识的。因此在教学中仍然要演示放在硬纸板上的钢球,当硬纸板突然被弹出时,钢球保持静止现象的实验;还要演示直立在小车上的木块,当小车突然开动时,木块要向后倒,小车突然停止时,木块就要向前倒的实验。这样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共同的、生动的、具体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再联系站在汽车上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物体惯性的体会就更加深刻了。认识到那是一切物体普遍存在的物理性质,而不是人体所特有的。这样不仅容易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牢固地掌握物理概念和原理,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使学生得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培养了学生一些基本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要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在演示实验中应避免“讲实验”。因为有的教师认为:“没有实验照样可以教好物理”,“做好一个实验不如讲好一个实验”。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有些物理知识,光凭教师嘴巴讲,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的经历,他们在思想上就很难接受。

如: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金属丝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通过他们的电流相等吗?这个问题对初二的学生来说,相当一部分同学会感到困惑,教师只要用电流表进行测量,稍加演示,学生们立刻就会明白,同时还有一种“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

(2)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应当在实验前向学生布置预习实验,否则学生不知道实验目的、观察对象,更谈不上如何去思考问题。学生就会把观察实验变成了集体“看把戏”。

(3)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避免操作不严谨,不规范,随心所欲。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在课堂实验教学中,由于教师主要站在讲台上做演示,教室空间又那么大,学生又那么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演示实验、选择演示仪器时,要注意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更不要只顾自己操作方便将实验装置朝向自己,或者长时间站在实验装置与学生之间,挡住学生观察视线。

(4)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还要避免教师忙于操作,不注意引导学生思维,最后学生看到了现象,记住了结论,但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高,这将严重影响学生今后在学习物理上的发展。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是物理课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让学生学到许多物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会”,而更重要的使学生“会学”。

参考文献:

[1]戴永广.一个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J].物理教师,1998(04)

[2]易其顺.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设计[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4)

[3]章君明.做好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技术性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2)

[4]李世旺.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0(04)

[5]马庆甲.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学生做”的尝试[J].教学与管理,1999(08)

[6]张格鹤.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要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

[7]其木格,林海河,郭继成.物理演示实验设计:以问题为导向――兼论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的统筹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2)

[8]席彩萍.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化解教学难点[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S1)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篇10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可观察度

用多媒体演示实验物理实验,是指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而采取的一种实验演示方法。在现行的实验演示过程中,总是存在着一个弊端:前排的学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的变化,但是后排的学生无法看清实验的变化过程。这样的弊端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后排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会导致学生的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但是,如果将多媒体技术中的投影技术与实验相结合,就能提高全班同学对实验的可观察度,学生可以通过投影来观察实验的变化以及教师的操作过程,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凝聚力,还能够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例如,教师在讲解“电阻”这一课题时,总是会以灯泡和电路作为实验器材,但是在实际的演示过程中,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观察到电路的连接方法以及灯泡的亮度变化。由于忽视了电路连接,学生在做该实验时,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电路故障问题,更有甚者会将实验器材损害。此时,如果教师利用投影仪为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学生就能够观察到教师的正确操作步骤,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优化学生的实验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物理实验的可观察度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实验现象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是无法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的,有些实验即使能够演示,但肉眼无法观察到它的细微变化。遇到这些实验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物理教师口述实验的变化现象、利用教材插画和实验图象来阐述实验变化、实验模型的展示等)进行讲解,实验的可观性就很差,而且学生也很难真正理解实验结果。对于这种课堂上无法进行演示的实验,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实验现象,视频播放能够帮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的变化,加深他们对实验以及该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物态变化”这一课题时,由于升华、液化这些现象无法在短时间内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就会变得相当懒散,但是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升温,展示水从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的变化过程,学生就会很直观地理解物态变化与温度高低的关系。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实验现象,增添了初中物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降低了教师对物理现象的讲解难度,是一件于教师、于学生都有益的实验演示方法。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形象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有相当一大部分内容为抽象化的理论学习,很多学生都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来学习这些知识。机械化记忆虽然能够应付物理考试,但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造力。而多媒体技术就能够很好地将这些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化、生动化。例如,在讲解“波”这一课题时,由于学生对抽象的声波现象并不理解,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声波的形状以及传播路径、速度等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效果的注意点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的展示中有着许多的优越性,但教师切不可将多媒体展示完全替代实际操作实验,而是要将多媒体作为实验教学的辅助工具。物理实验的教学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并将其归纳总结为物理知识,重点是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因此,教师切不可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过多的使用反而会使学生感到物理的虚无缥缈,不利于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降低学生的创造力。多媒体技术作为当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工具,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运用,切不可滥用、乱用;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多媒体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教师应该把握好使用的“度”,在最佳时刻将其与物理实验相结合,必将能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