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康复训练方法十篇

时间:2023-10-24 18:01:38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篇1

【关键词】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康复训练;鼻饲胃管;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63-01

吞咽功能障碍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在颅脑外伤以及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尤为常见,患者常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极易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1。我院对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胃肠营养方式配合吞咽训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间,我院住院接受康复治疗的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52例,随机均分为鼻饲胃管组(NFT组)和经皮穿刺内镜下胃造瘘术胃肠营养组(PEG组),NFT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1~55岁,平均(43.1±15.9)岁,16例为脑血管疾病,10例为脑外伤;PEG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19~52岁,平均(45.1±11.2)岁,17例为脑血管疾病,9例为脑外伤。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PEG组行PEG手术,术后予以吞咽康复训练;NGT组不行PEG手术,予以鼻饲胃管进行胃肠营养支持配合相同吞咽康复训练,两组所用营养液均为医院自制营养均衡匀浆,康复训练时间均为12周,前8周的训练为30min/次,5次/周,此后改为1次/周。训练过程中发现吸入性肺炎,并且体温持续2~3d超过38.5℃者,暂停实施吞咽肌康复训练。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吞咽基础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发音训练、咀嚼肌、舌肌、面颊以及口咽部肌肉的运动功能训练。2.进食训练:当患者的吞咽功能有一定改善后即可实施进食训练,训练前应先向患者阐明进食训练的重要性,以免发生误吸和呛咳。进食时应做好进食、进食环境、进食量、食物形态以及进食准备等方面的工作。(3)间接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屏气发声、声门上吞咽运动等,并指导患者进行喉内收训练以及吞咽反射手法等,以提高康复训练效果。4.代偿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训练、姿势以及方法等合理进食渠道,选择下颌下降吞咽法、转头吞咽法、随意性咳嗽法、点头样吞咽法以及交互吞咽法等合理的吞咽方法,以确保吞咽安全,改善吞咽功能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测评,测评标准按照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及体重指数(BMI)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 )表示计量资料,比较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前,PEG组的洼田评分、BMI及肺炎发生次数分别为(5.1±0.2)、(20.3±1.0)、(2.3±0.9),NGT组依次为(4.9±0.3)、(19.9±0.8)、(2.2±0.9),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8周后,PEG组的洼田评分、BMI及肺炎发生次数分别(2.3±0.7)、(22.1±0.9)、(0.4±0.3),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3 讨论

吞咽功能障碍在颅脑外伤以及脑血管病变患者中非常常见,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状况是现代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2。颅脑外伤以及脑血管病变患者在经临床治疗后多意识清楚、病情稳定,但对于经补偿性吞咽手法或者改变饮食性状等方法仍无法经口获取充分的水分及营养时,就需要实施经导管胃肠内营养支持。目前临床常用的经导管胃肠内营养方法主要有手术胃造瘘、PEG以及NGT三种3。本研究主要对比分析了PEG与NGT下吞咽康复训练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得到了显著改善,肺炎发生次数均明显降低,但两种方法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EG组显著优于NGT组。故认为不同胃肠营养方式下的吞咽康复训练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即不同胃肠营养方式对于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效果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配合规范有效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指导实施吞咽基础训练以及尝试性进食训练,酌情配合间接训练以及代偿策略,在改善吞咽功能的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摄食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在配合康复训练12周以后,PET组的BMI显著提高,而NGT组无明显变化,虽然两组的营养液相同,均经胃十二指肠管饲,但PET组显著优于NGT组,认为PET的营养支持效果更好。PEG无鼻饲胃管的干扰,可避免NGT对于消化道以及呼吸道的压迫及摩擦,因而更有利于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从而促进吞咽功能的康复。综上所述,PEG联合吞咽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中重度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从玉等.不同胃肠营养方式下吞咽康复训练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吞咽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1)841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篇2

吞咽困难是一种吞咽液体或食物过程中的异常,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原因。据报道,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意识清醒的患者中有64%~90%存在吞咽困难[1]。脑卒中致吞咽困难,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可引起误吸性肺炎、窒息、营养不良、脱水等,严重影响患者愈后,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卒中的病死率、致残率。对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正确的临床评估,实施多学科协作,个体化诊治与护理,能更好地促进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48例。入选标准:①首次发病,发病时间<24 h;②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2];③经过头颅CT或MRI确诊;④无口腔及咽喉占位病变,且能配合康复训练者。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或严重痴呆;②有卒中病史,存在吞咽困难后遗症;③存在严重肝、肾、心功能衰竭者。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40~90岁,平均73.5岁。本组所有患者均行洼田俊夫饮水试验,确定为轻、中、重度吞咽困难(III、IV、V)级,吞咽困难诊断标准:5 s内能顺利地一次咽下30 mL温水为I级;5 ~10 s内分两次以上不呛地咽下为II级;5~10 s内能一次咽下但有呛咳为III级(轻度吞咽困难);5 ~10 s内分两次以上咽下有呛咳为IV级(中度吞咽困难);屡屡呛咳,10 s全量咽下困难为V级(重度吞咽困难)。

1.2 吞咽困难的临床管理

通常于入院后24 h内完成: 首先是对患者进行进食状态的评价,包括患者一般状态即患者平静时,口腔内食物的遗留情况,非自主咽下次数以及有无平静下发生呛咳。吞咽运动的检查,包括牙齿的切割、咀嚼,口部开合,口唇闭锁,舌部运动情况,有无流涎及下咽动作后口内遗留情况。进食的观察,包括食物的类型,进食时有无唾液分泌增加,下咽动作的次数,口内遗留及呛咳的次数。本组48例,其中存在重度吞咽困难给予留置鼻胃管5例,中度吞咽困难31例,轻度吞咽困难12例。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在第1周内每天进行吞咽功能的监测,明确与判断是否快速恢复。包括观察口腔卫生状况,观察口腔唾液的控制情况,饮水试验测试。

2 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2.1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因不同程度存在多种并发症,包括言语不清、肢体活动功能受限,沟通困难等等,同时伴有吞咽困难,造成对进食产生恐惧感,感到康复无望,极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甚至拒绝进食,拒绝配合康复训练。此时,护理人员应积极调整患者消极心理状态,消除不稳定情绪,树立治疗信心。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尽量满足患者心理需求,让最亲近的人陪护和协助,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注意护患沟通,通过细致地观察与判断,在进食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语言指导,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到康复训练之中,早日康复。

2.2 基础训练

2.2.1 发音训练:让患者发“啊”“呀”“我”等字,利用单音字进行训练,通过张闭口动作,使声门开闭,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每日3次,每次选择餐后1~2 h进行,教会家属共同配合,通过训练,逐渐恢复患者语言肌群力量与运动协调性。

2.2.2 舌肌、面颊肌运动训练:嘱患者轻张口后闭上,作鼓腮、屏气动作,然后张口,做舌的伸缩运动,将舌尽力外伸,并开始舔上下唇、左右口角,软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闭口作上下牙齿的碰撞及咀嚼,磨牙活动,每日3次以上,于餐前30 min进行,每次5~10 min,以不感到疲劳为度。若患者舌不能运动,护士用压舌板或匙子按摩舌部,或用纱布将舌缠裹轻轻地协助患者进行口外被动活动。有活动义齿患者,餐后及时取出,避免误吞。

2.2.3 吞咽动作训练:协助患者每日晨晚漱口,呛咳不明显时逐渐增多漱口水量。改善咽反射训练,用咽部冷刺激法[3],用小冰块浸湿的棉签轻轻触及患者软腭及咽后壁、舌后根等部位,每次停留3~5 s,刺激患者作空吞咽动作,通过寒冷刺激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吞咽反射而且吞咽有力,每日3次,每次15~20 min,可在餐前30 min或餐后2 h进行,2周为1疗程,本组均取得满意效果。

2.2.4 简易康复操:采用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吞咽困难研究所所长Reza.Shaker教授介绍的一种康复训练方法。具体步骤为指导患者每日三餐前平卧在床,抬头将自己的下巴努力靠近前胸,使眼睛可以看到脚尖,根据个人情况掌握运动速度,坚持1 min,放松1 min,重复30次,经过坚持训练,90%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有明显改善。

2.3 摄食训练

2.3.1 判断患者意识状态清醒,能产生吞咽反射,且少量误咽能通过随意咳嗽咳出,可采取直接摄食训练。首先是体位的选择,为了避免误吸及易于喂食,采用抬高床头15~30 °仰卧,颈部稍前倾,若为偏瘫患者,将患侧肩背部垫高,使患者处于舒适功能位。与营养师一起讨论食物黏稠度,确保食物黏性适当,不易松散,便于吞咽,易于咀嚼,并且不易在黏膜上滞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选择食物由黏性的半流开始,其次是成形半固态食物,然后为易咀嚼的固体食物,最后为流质,应循序渐进,根据患者进食能力改善进行指导。掌握一口量喂食,从2~5 mL开始,逐步增加至15~20 mL,调整进食速度,一般每餐进食控制在40 min左右为宜,易于患者摄食、咀嚼与吞咽。并且在训练后30 min内进行拍背排痰,避免训练时误吸痰液造成肺部感染。

2.3.2 在训练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摄食情况、进食是否呛咳、进食时所需时间、进食量等。教会患者正确处理滞留在咽部食物的方法,包括空吞咽法;交互吞咽法,指进食后或每次吞咽后饮少许水;侧方吞咽法,去除滞留在咽部的食物残渣;点头样吞咽法等等。经过训练,患者均能掌握要领。x

【关键词】 吞咽困难 康复训练 护理

吞咽困难是一种吞咽液体或食物过程中的异常,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原因。据报道,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意识清醒的患者中有64%~90%存在吞咽困难[1]。脑卒中致吞咽困难,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可引起误吸性肺炎、窒息、营养不良、脱水等,严重影响患者愈后,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卒中的病死率、致残率。对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正确的临床评估,实施多学科协作,个体化诊治与护理,能更好地促进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48例。入选标准:①首次发病,发病时间<24 h;②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2];③经过头颅CT或MRI确诊;④无口腔及咽喉占位病变,且能配合康复训练者。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或严重痴呆;②有卒中病史,存在吞咽困难后遗症;③存在严重肝、肾、心功能衰竭者。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40~90岁,平均73.5岁。本组所有患者均行洼田俊夫饮水试验,确定为轻、中、重度吞咽困难(III、IV、V)级,吞咽困难诊断标准:5 s内能顺利地一次咽下30 mL温水为I级;5 ~10 s内分两次以上不呛地咽下为II级;5~10 s内能一次咽下但有呛咳为III级(轻度吞咽困难);5 ~10 s内分两次以上咽下有呛咳为IV级(中度吞咽困难);屡屡呛咳,10 s全量咽下困难为V级(重度吞咽困难)。

1.2 吞咽困难的临床管理

通常于入院后24 h内完成: 首先是对患者进行进食状态的评价,包括患者一般状态即患者平静时,口腔内食物的遗留情况,非自主咽下次数以及有无平静下发生呛咳。吞咽运动的检查,包括牙齿的切割、咀嚼,口部开合,口唇闭锁,舌部运动情况,有无流涎及下咽动作后口内遗留情况。进食的观察,包括食物的类型,进食时有无唾液分泌增加,下咽动作的次数,口内遗留及呛咳的次数。本组48例,其中存在重度吞咽困难给予留置鼻胃管5例,中度吞咽困难31例,轻度吞咽困难12例。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在第1周内每天进行吞咽功能的监测,明确与判断是否快速恢复。包括观察口腔卫生状况,观察口腔唾液的控制情况,饮水试验测试。

2 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2.1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因不同程度存在多种并发症,包括言语不清、肢体活动功能受限,沟通困难等等,同时伴有吞咽困难,造成对进食产生恐惧感,感到康复无望,极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甚至拒绝进食,拒绝配合康复训练。此时,护理人员应积极调整患者消极心理状态,消除不稳定情绪,树立治疗信心。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尽量满足患者心理需求,让最亲近的人陪护和协助,护理人员加强巡视,注意护患沟通,通过细致地观察与判断,在进食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语言指导,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使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到康复训练之中,早日康复。

2.2 基础训练

2.2.1 发音训练:让患者发“啊”“呀”“我”等字,利用单音字进行训练,通过张闭口动作,使声门开闭,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每日3次,每次选择餐后1~2 h进行,教会家属共同配合,通过训练,逐渐恢复患者语言肌群力量与运动协调性。

2.2.2 舌肌、面颊肌运动训练:嘱患者轻张口后闭上,作鼓腮、屏气动作,然后张口,做舌的伸缩运动,将舌尽力外伸,并开始舔上下唇、左右口角,软硬腭部,然后将舌缩回,闭口作上下牙齿的碰撞及咀嚼,磨牙活动,每日3次以上,于餐前30 min进行,每次5~10 min,以不感到疲劳为度。若患者舌不能运动,护士用压舌板或匙子按摩舌部,或用纱布将舌缠裹轻轻地协助患者进行口外被动活动。有活动义齿患者,餐后及时取出,避免误吞。

2.2.3 吞咽动作训练:协助患者每日晨晚漱口,呛咳不明显时逐渐增多漱口水量。改善咽反射训练,用咽部冷刺激法[3],用小冰块浸湿的棉签轻轻触及患者软腭及咽后壁、舌后根等部位,每次停留3~5 s,刺激患者作空吞咽动作,通过寒冷刺激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吞咽反射而且吞咽有力,每日3次,每次15~20 min,可在餐前30 min或餐后2 h进行,2周为1疗程,本组均取得满意效果。

2.2.4 简易康复操:采用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吞咽困难研究所所长Reza.Shaker教授介绍的一种康复训练方法。具体步骤为指导患者每日三餐前平卧在床,抬头将自己的下巴努力靠近前胸,使眼睛可以看到脚尖,根据个人情况掌握运动速度,坚持1 min,放松1 min,重复30次,经过坚持训练,90%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有明显改善。

2.3 摄食训练

2.3.1 判断患者意识状态清醒,能产生吞咽反射,且少量误咽能通过随意咳嗽咳出,可采取直接摄食训练。首先是体位的选择,为了避免误吸及易于喂食,采用抬高床头15~30 °仰卧,颈部稍前倾,若为偏瘫患者,将患侧肩背部垫高,使患者处于舒适功能位。与营养师一起讨论食物黏稠度,确保食物黏性适当,不易松散,便于吞咽,易于咀嚼,并且不易在黏膜上滞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选择食物由黏性的半流开始,其次是成形半固态食物,然后为易咀嚼的固体食物,最后为流质,应循序渐进,根据患者进食能力改善进行指导。掌握一口量喂食,从2~5 mL开始,逐步增加至15~20 mL,调整进食速度,一般每餐进食控制在40 min左右为宜,易于患者摄食、咀嚼与吞咽。并且在训练后30 min内进行拍背排痰,避免训练时误吸痰液造成肺部感染。

2.3.2 在训练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摄食情况、进食是否呛咳、进食时所需时间、进食量等。教会患者正确处理滞留在咽部食物的方法,包括空吞咽法;交互吞咽法,指进食后或每次吞咽后饮少许水;侧方吞咽法,去除滞留在咽部的食物残渣;点头样吞咽法等等。经过训练,患者均能掌握要领。

2.4 评价

本组患者经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并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后,进行疗效评价[4]。5例留置鼻胃管患者,分别于第3~第7天拔出胃管,未再留置。本组患者选用吞咽标准评价对吞咽功能进行评估,评价标准参照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共分6级,其中吞咽能力提高达IV级7例,V级32例,VI级9例。患者经对症治疗与康复训练及精心护理后,均取得满意疗效,平均住院日22 d,出院前健康教育评价结果优良40例,中等8例。出院后继续进行吞咽功能训练。

3 讨论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及时发现,正确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吞咽功能训练,通过早期康复训练,可最大限度地促进功能恢复,最大程度地提高吞咽能力,对减轻残疾和恢复病情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至关重要。首先重视基础练习,由于基础练习不使用食物,误咽、窒息等危险比较小,所以不仅适用于轻度患者,还适用于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经评估,在入院后48 h后即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利用发音训练与舌肌等面颊肌运动训练,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促进口部肌肉协调性,使患者逐步建立与恢复吞咽意识。患者意识清醒,能产生吞咽反射,且少量误咽能通过随意咳嗽咳出,才可采取直接摄食训练。护士在训练患者吞咽及喂食过程中应注意,患者是否能保持正常头位,并对家属与陪护进行正确的指导,采取对应的保护性措施,避免外伤与呛咳发生。对于咳嗽、痰多、喘息的患者,喂食前一般先做好清洁排痰工作,包括拍背、鼓励咳嗽咳痰,必要时吸痰,以免进食过程中发生误吸。摄食后,不宜立即进行拍背和刺激咽部的动作,如口腔护理、口腔检查等,以免引起恶心而误吸。不能由口进食给予鼻饲进食同时,应重视并及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促使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复。留置鼻胃管期间,注重口腔护理,保证牙菌斑及时去除,避免病原菌在口腔内繁殖,降低误吸性肺炎发生。本组5例鼻饲患者无一例发生误吸等并发症。总之,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应建立在患者意识清醒,具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在神经病学家、耳鼻喉科医生、胃肠科医生、语言治疗师、心理治疗师、营养师等共同配合下[5],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持之以恒,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识别和管理指南[J].中国卒中杂志,2007,2(3):242.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39(6):379.

[3] 高振丽,张珂,孙菲.咽部冷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1):40-41.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篇3

关键词脑梗塞;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AbstractCerebral infarction by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Dysphagia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Dysphagia can be caused by inadequate intake of nutrients, readily aspiration pneumonia, suffocation, and even life-threatening, at the same time easy to despair caused by mental patients, with the result that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self-confidence in the impact of the disease throughout the treatment process.In this paper, in recent years related to cerebr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care,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functional dysphagia evaluation criteria, the timing of rehabilitation, psychological care and rehabilitation of swallowing function to be summed up training methods。

Key wordserebral infarction;dysphagia;rehabilitation; care

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病,约占75%[1]。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其急性期发生率为51%[2]。吞咽困难可造成营养成分摄入不足,易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同时易引起患者悲观失望的心理,致使自我生存信心下降,影响脑卒中整个治疗过程[3]。因此,对患者早期实施康复介入,改善其吞咽功能,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现将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综述如下。

1早期康复的意义

脑梗塞急性期随着坏死组织出血吸收、脑循环代谢改善和脑水肿减轻,脑可塑性方面恢复逐渐占优势,脑功能恢复可由功能重组获得,也可由次要通路开放获得[4]。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人们逐步认识到中枢神经系统在损伤后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重新组织能力,即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神经系统的这种可塑性能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训练得到强化和巩固[5]。对吞咽障碍的患者应尽早开展有效的吞咽功能训练,经过积极康复治疗,85%以上的患者其吞咽功能可以得到恢复或减轻症状,如不能及时治疗,丧失最佳康复时机,将有可能导致终身鼻饲进食[6] 。

2吞咽障碍功能评价标准

目前较多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定法[7] ,其方法是把吞咽障碍的症状与康复治疗措施结合起来,这使得评价方法更趋向简单,对动态观察吞咽功能恢复的指导价值大。7级(为正常) :摄食吞咽没有困难;6 级(摄食咽下有轻度困难):摄食时有必要改变食物的形态,口腔残留少,不误咽;5级(口腔问题):吞咽时口腔有中度或重度障碍,需改变咀嚼形态,吃饭时间延长,口腔内残留食物增多,摄食吞咽时需要他人提示,没有误咽,这种程度是吞咽训练的适应症;4 级(机会误咽):用一般的方法摄食吞咽有误咽,但经过调整姿势或每口的量,调整和咽下代偿后可以充分防止误咽;3 级(水的误咽):有水的误咽,使用误咽防止法不能控制,改变食物形态有一定效果,吃饭只能咽下食物,但摄食的能量不充分;2级(食物误咽):改变食物的形态没有效果,水和营养基本由静脉供给,这种情况尽管间接训练,不管什么时间都可以进行,直接训练需要专门设施进行;1 级(唾液误咽):唾液产生误咽,有必要进行持续静脉营养,不宜行直接训练。

3康复训练的时机

早期康复是指患者在患脑梗塞后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小时后既进行的康复[8]。也有患者认为,康复训练时间越早越好,从发病至24 小时内是采取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时间[9]。马自萍[10] 报道,经过对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系统早期康复训练,并采用才藤氏分级评价和才藤氏吞咽障碍疗效判定,康复治疗组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康复组总有效率88% ,明显地减少了临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提高了患者吞咽能力和生活能力。

4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受多方面的影响,除药物治疗和康复功能训练外,心理状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脑梗塞患者在疾病的各个时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其中以抑郁、焦虑、自卑为多[11]。根据国内外资料显示,脑卒中后患者因担忧治疗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等预后情况而23~75 %有抑郁情绪,抑郁会加重诱发躯体疾病,消弱机体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延长病程[12]。抑郁状态使患者情绪低落,活动减少,严重影响睡眠,不利于患者功能训练和康复,卒中后抑郁状态中枢神经系统与额叶皮质和基底节区病变有关,使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释放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受抑制,主动干预抑郁状态,有利于解除抑郁对神经功能的影响,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13]。因此护士要及时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将心理护理贯彻始终,以心理康复促进机能康复。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健康宣教,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根据不同原因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正面引导患者,鼓励患者面对现实,适应社会环境以启发乐观期待,淡化抑郁,消除焦虑、恐惧心理[14]。使患者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早日回归社会。

5康复训练方法

5.1基础训练(摄食前训练) [10、15、16、17 ]

对摄食、吞咽有关的各个部位肌群进行功能训练,可明显增强机体协调能力。一般安排在饭前,每日3 次,每次20 分钟。训练时先清洁口腔,再用蜂蜜按摩口腔黏膜及舌。

5.1.1口腔操

尽量张口,然后放松,下颌向两侧运动逐渐加快速度。唇运动:包括闭唇、撅唇和嘴角上台。舌运动:舌向前、后、左、右、上、下各方向的主动运动,训练者用纱布包住患者舌头,各方面牵拉的被动运动,舌在口内将两侧面颊顶起,也可在面颊稍加阻力。

5.1.2发音运动

发音与咽下有关,先利用单音、单字进行训练,让患者从“你、我、他”开始每字每次两遍,通过张、闭口动作,声门开闭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

5.1.3咽部冷刺激和空吞咽训练

使用棉棒蘸冰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和咽后壁,然后做空吞咽动作。因为前口腔咽部存在着机械和温度感受体,具有促进吞咽的作用。冷刺激可提高吞咽发生的敏感性和速度,使吞咽功能得到强化。

5.1.4加强口腔肌群的运动训练

指导患者做开闭颌关节5~10 次,然后做空咀嚼和吞咽,休息2 分钟后在进行吹气动作训练,每一次训练都要指导患者保持唇的位置几秒钟,反复做10 次。加强鼓腮、磕牙训练对加强吞咽肌群的力量,对预防误吸有积极作用。

5.1.5咳嗽训练

让患者深吸一口气,治疗师一手按压患者“天突”穴,一手按压腹部,让患者快速用力咳嗽。误咽时用力按压“天突”穴,患者腹压增加后迅速放开,能有效帮助患者咳出误咽物。

5.2摄食训练[15~20]

患者经过进行摄食前训练后,吞咽功能有明显好转再进行摄食训练。

5.2.1进食环境

进食环境应安静,患者要放松,鼻式呼吸,进食时患者精力要集中,以免分散精力引起误吸。必要时备好吸引器、氧气等急救器材。

5.2.2

视病情而定。能坐起者的患者取躯干垂直,头正中、颈轻度向前屈曲位,这种可以达到最大的气道保护。不能坐起者,一般采用躯干30°仰卧,头部前屈位,偏瘫侧肩部用枕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健侧,这种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利于食物向舌部运送,减少食物向鼻腔逆流和误吸,进食结束后抬高床头30~40°,保持30 分钟,防止食物返流。能坐起者,取坐直或稍向健侧倾斜,把颈部向患侧旋转,头稍前倾45°左右,这样使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道,并使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以防止误咽。

5.2.3食具选择

宜用薄而小的勺子从健侧喂食,尽量把食物放在舌根部。

5.2.4入口量及速度

一口量过多,口腔控制困难,食物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食物残留导致误咽。先以3~4ml 开始,然后酌情增加至1汤勺大小为宜,约20~30ml 。进食速度不易过快,进食时间持续30分钟为宜。鼓励患者使用健手进食,一则增加其成就感,促进整体功能的康复;二则有利于患者自我把握进食量和进食速度,减少误咽的发生或对他人的依赖。

5.2.5食物的形态

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程度选择,原则是先易后难,从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所选择食物的湿度、质地、体积和口味要能够激活吞咽,避免粘性、干燥和难以咀嚼或易松散、不易变形、易在黏膜上残留的食物,禁食刺激性食物。

6小结

脑梗塞吞咽困难患者的康复是综合性的。舌肌及吞咽肌群运动能力的训练可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并能防止吞咽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21]。由于语言与吞咽的解剖神经肌肉系统是相关的[22] ,因此任何能改善说话能力的活动均有助于患者进食模式的改变,同样正确的进食运动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还包括肌力训练、上肢训练、辅助器具的选择与使用等整体康复效果。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缩短病程,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侯熙德. 神经病学. 脑梗塞[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 (7) :114.

[2] 杨亚娟、张群.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9 ,15 (7) :15~ 16.

[3] 贾海燕、肖爱军.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 ,21 (1) :12~151.

[4] 陈颖. 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 ,9 (5) :156.

[5] 梅雪艳.脑卒中早期的康复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6 ,22 (8) :111.

[6] 段容.脑梗塞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时的健康教育[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 ,27 (12) :1535.哈尔滨医药2007 年第27 卷第6 期.57.

[7] 高怀民. 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7 级功能分级评价[J] .现代康复,2001 ,5 (10) :78.

[8] 马志平. 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06 ,1 (14) :61.

[9] 胡荣东、肖爱军.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功能锻炼时间窗的临床应用[J]. 实用护理杂志,2002 ,18(4) :5~6.

[10] 马自萍、杨丽娜、白向东 等.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 ,21(1) :48~49.

[11] 周玉珍. 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抑郁焦虑病人心理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 (11) :931

[12] 牟利风、徐涛.脑梗死患者住院及社区运动功能康复的连续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 ,20(3A) :14.

[13] 梅志忠、徐亚林、胡良建.卒中后抑郁状态对卒中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02 ,19 (9) :377~378.

[14] 宋 宇、徐菲、扬威 等. 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 ,21 (8 下) :9~10.

[15] 胡学军、比娜、潘淑敏. 老年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功能训练与摄食行为指导[J ] . 中国临床康复,2004 ,8(10) :1941.

[16] 倪淑云、于淑玲、张金.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 ,22 (12B) :15.

[17] 周惠娥、张盘德.吞咽训练对真性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 (10).

[18] 张臻年.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1 (19) :869 - 871.

[19] 杨锦媚、潘惠珍、李桂平 等.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5 ,40 (6) :464~465.

[20] 王丽芬、王桂荣、焦林英 等. 30 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3) :257~258.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篇4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作用与疗效。方法 将86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训练,每日2次。每次30 min,疗程10 d~30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综合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743.32 R25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10-1015-02

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51%~73%。吞咽障碍会对病人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如口腔内食物不能顺利进入食道而经气管误吸入肺,引发反复肺部感染,甚至发生窒息。吞咽障碍常造成电解质紊乱、脱水及营养不良等病症,影响卒中病人的康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及病人死亡率明显增高。现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作用与疗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选自2004年10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经头颅CT或核磁共振(MRI)证实,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入选标准:①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②无严重认知障碍,能理解执行治疗人员的基本指令;③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共人选86例。其中脑出血12例,脑梗死74例;基底核及内囊病变引起的假性球麻痹78例,脑干病变引起的真性球麻痹8例;男58例,女28例;年龄48岁~81岁;病程21 d~60 d,平均28.3 d。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与治疗组(42例)。两组性别、年龄、吞咽障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评价与诊断 通过问诊及主诉,在掌握基本资料的基础上,仔细观察病人进食情况,作出评价与诊断,或做X线造影检查,30%~40%的吞咽障碍无呛咳。目前常用饮水筛选实验与洼田氏饮水试验两种方法评定。

1.3 康复训练方法

1.3.1 基础训练 通过反射刺激(如快速轻微叩击、按摩、冰块刺激、震动、持久的牵张、挤压以及抗阻力的运动等)恢复吞咽功能,改进口部、面部肌肉及舌肌、喉肌的随意运动能力,刺激或激活咽部肌肉的收缩,强化吞咽反射。包括口、面、颌和舌肌群的运动、呼吸功能、发音、喉上提、内收、吞咽功能训练。

1.3.2 直接训练 进食时的正确体位、食物形态、用量及综合训练,逐步恢复自行进食能力。

1.3.3 补偿技术 手法诱发吞咽反射,可用于口腔中含有食物但不能产生吞咽运动的病人。空吞咽、交替吞咽及点头吞咽,既可诱发吞咽反射,也能除去滞留在口腔及咽部的食物。头部姿势的改变,可关闭气道,并可利用重力使食物沿健侧转移到咽部,有利于吞咽。

1.3.4 呛咳的处理

1.3.5 心理治疗 吞咽障碍的病人常合并肢体、语言及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往往更为严重的影响病人的康复。病人表现为抑郁。焦虑、对生活失去信心,因而对各种治疗都缺乏主动性,特别是对康复训练不合作。要首先解除病人自卑心理,积极的疏导、安慰和关心病人,消除不良心理;生活上给予帮助,增强信心,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

1.3.6 针灸治疗 针刺翳风、完骨、翳明、天容、天突、地仓、颊车、水沟、承浆、下关、风府、人迎、廉泉、百劳等。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吞咽功能基本恢复,能正常进食;好转:吞咽功能改善,可顺利进流质饮食;无效:吞咽功能改善不明显,仍需鼻饲。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软件,检验方法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康复疗效的比较(见表1)

2.2 治疗组洼田氏饮水试验的比较(见表2)

3 讨 论

吞咽是一种需要有良好的口腔、咽、喉和食管功能协调的反射性动作。吞咽过程的协调一致受制于脑干的吞咽中枢。而脑卒中病人的吞咽障碍主要是随意性舌运动开始时间延迟,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主要见于延髓麻痹和假性延髓麻痹的病人,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者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障碍。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病人中,中重度者占1/3,而其中又有1/3未经及时治疗,后变为后遗症。

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在结构或功能上具有重新组织的能力即可塑性,但是这种中枢神经功能重组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接受刺激、反复训练与学习的结果。因此通过对构音器官地训练,即对口、唇、舌、颊部等功能的反复训练,能有效的增强口腔运动功能的协调能力。康复训练越早,脑的可塑性越大,功能恢复也就越好。关于吞咽障碍早期康复开始时间方面,WHO推荐的康复训练开始时间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发展48 h后。故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应在意识清楚,能理解执行治疗人员的基本指令,且符合上述条件下即可进行。本研究中进行的早期吞咽训练,由于处于脑出血、脑梗死急性期,先床边进行,开始训练强度小,以后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篇5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2(b)-110-02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约51%的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吞咽中枢位于双侧大脑皮层运动和运动前区,一侧受损后,另一侧可以代偿,这使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恢复成为可能。笔者2007年4月~2009年12月对30例脑卒中导致的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了以吞咽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脑卒中患者全部诊断明确,无明显口腔或咽部异常史,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其中,脑梗死3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脑出血19例,7例有肢体瘫痪,年龄为48~76岁,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2-3]。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并发症及吞咽障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吞咽障碍的评判标准

患者入院24 h内未进食水前由专人依据疗效评判标准[4]进行吞咽障碍评定。效果评判标准,基本痊愈≥9分;显效:提高6~8分;有效:提高3~5分;无效:1~2分。见表1。

1.3 训练方法

1.3.1 鼻饲者的护理

鼻饲量每次200~300 ml,每日5~6次,每次推注时间为15~20 min。鼻饲流质饮食多样化,鼻饲时尽量取30°~40°卧位,鼻饲后保持这种30~60 min,防止胃、食管反流,口腔护理每日2次,胃管7~14 d更换1次。

1.3.2 针刺治疗

针刺风府、人迎、百劳、廉泉穴位能够充脑益髓、通经活络、升窍启闭,从而改善吞咽功能。

1.3.3 心理护理

患者从发病到恢复大致要经历如下几个心理反应期,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心理预防措施。震惊期,允许其采用适当的发泄方式;否定期,注意维持患者适当的希望,不要急于揭穿其防御机制;抑郁反应期,个别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要加强防范措施,给患者以温暖;对抗独立期,鼓励其发挥独立的人格特征,克服依赖性;承认适应期,分析患者的优势和特长,寻找其广泛的支持资源。

1.3.4 摄食前的训练

1.3.4.1 局部肌肉运动控制训练颊部、喉部内收肌训练,让患者张口吸一大口空气后闭嘴,做反复鼓腮和吹气动作,增强颊肌收缩力;舌肌、咀嚼肌的主被动训练,患者不能主动伸舌时,可帮助其被动地进行舌的上、下、左、右、外伸及舔舐等动作;能自行伸舌的,可以让患者夸张的做下列动作:发笑、嗑齿、磨牙,同时可帮助其进行下颌的全方位运动。上述训练依据患者身体情况及兴趣,每天2~3次,每次15~30 min[4]。

1.3.4.2 吸吮训练和喉抬高训练将筷子或勺子等洗干净后,让患者吸吮,将患者的手指放在护士的甲状软骨上缘,感觉吞咽时喉部的运动形式,然后在自己身上体会,模仿吞咽动作。上述训练每天2~3次,每次15~30 min。只有这两个动作协调一致,才会产生吞咽动作。

1.3.4.3 咽部冷刺激咽部冷刺激可提高咽部反射敏感度,使吞咽功能得到强化。将长柄金属勺子置于冰水中10 s,取出后迅速放置于前咽门,诱发咽反射,引导患者吞咽。

1.3.4.4 屏气-发声训练如:吸气-屏住-张口发“a、k”音,吸气-屏住-撅嘴发“u、 ”音,吸气-屏住-收唇发“i、y”音等。每天2~3次,每次15~30 min。经过上述训练,达到安全吞咽标准的患者,可进行摄食训练。

1.3.5 摄食训练

1.3.5.1 选择只要病情许可,最好取坐位,头部前屈或身体倾向健侧45°;如不能坐起,可仰卧位将床头摇起30°,头部前屈[5]。

1.3.5.2 食物选择开始用营养米糊等流质饮食,可以良好耐受后,可增加食物难度,如肉泥、菜泥、果泥等,患者能安全吞咽后,再作进一步的调整,如面包等软饭,最后过渡到普通饮食。

1.3.5.3 环境选择要充分考虑患者5种基本的感觉系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除了食物的色香味之外,要营造出良好的就餐氛围,使患者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进食。

1.3.5.4 吞咽法的选择空吞咽与食物吞咽交替进行;侧方吞咽,可防止食物残留在一侧的梨状隐窝内;点头样吞咽,可防止误吸[6]。

1.4 统计推断方法

康复组和对照组的训练效果均采用计数资料表示,效果比较采用计数资料的统计推断方法:行×列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3~4周进行效果评判,结果如表1所示。

3 讨论

康复组经系统的评定及康复训练后康复疗效评定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组30例患者康复总有效率为86.67%,有53%的患者基本痊愈。其中4例康复无效患者均为脑干病损引起的吞咽障碍,因患者机体状况较差,整体治疗效果欠佳,所以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为67.86%,只有25%的患者基本痊愈。

本实验充分说明康复训练措施对吞咽障碍患者是非常有效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贾子善,张清丽.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5,10(6):278.

[2]夏文广,郑婵娟,华强,等.吞咽障碍评价标准评定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信度和效度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12):817-818.

[3]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学杂志,1996,29(6):377-379.

[4]高丽萍,霍春暖,瓮长水,等.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44.

[5]张盘德,姚红,周慧嫦,等.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1):989-993.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篇6

【摘要】目的 探讨对脑梗死患者有吞咽困难者进行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其138例脑梗死且伴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成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康复训练组在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其吞咽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康复训练组总有效率8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2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脑梗死 吞咽困难 康复训练

脑梗死患者伴吞咽困难若不经及时有效、积极的治疗,可造成患者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有生命危险[1]。因而在脑梗死患者病情相对平稳后,要对患者的吞咽困难尽早进行康复训练。进行吞咽康复训练是患者尽早恢复吞咽功能的重要治疗方法。2006年7月~2009年12月我院对138例脑梗死且伴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38例脑梗死患者中,男性77例,女性61例,年龄63岁~86岁,平均为71.2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部CT确诊为脑梗死,无1例存在意识障碍、咽喉病变及口腔溃疡,均不需要鼻饲导管喂养,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饮水呛咳、吞咽困难。随机分成康复训练组71例、对照组6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吞咽困难程度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康复训练组、对照组收治入院后,均进行脑梗死常规治疗。康复训练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1.2.1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1)训练发音:从单音单字开始训练,每一个音节发育3次,每天进行3遍。 (2)训练屏气发声:要求患者坐在椅子上,双手撑于椅面并推压,屏气,突然松手。此时由于屏气时胸廓相对固定,突然松手后声门打开,进行呼气,从而训练了声门闭锁功能,并提高软腭肌力,并且有利于停留于咽部的残留食物的排出。(3)训练吸吮:病人在食指上戴上塑胶指套并放于口中,模仿吸吮并用力将指套吸入口中。(4)训练喉抬高:将患者手指放于训练人员的甲状软骨上缘。训练者做吞咽动作,让患者感觉到甲状软骨向上运动。并让患者将自己的手指放于甲状软骨上通过镜子模仿训练者吞咽。当患者掌握后,指导其同时进行吸吮和喉抬高动作,并逐步将这两个动作连贯起来。(5)冷感觉刺激训练:将蘸有少量冰冻水的棉签碰触患者软腭、舌根、咽后壁,并叮嘱患者在刺激同时进行吞咽动作。(6)训练咳嗽:鼓励患者尽力咳嗽,从而排除气管内异物。所有训练进行2周后且吞咽功能明显好转时,再进行训练摄食。

1.2.2摄食功能康复训练 进食前让患者处于精神放松,心情愉悦的情绪当中,患者可以取坐直位,坐不稳时可借助靠背架。也可取头前倾45度。该能使患者在进食时,食物由患者健侧咽部直接进入食道,也可将患者头部向瘫痪侧倾斜90度,从而使扩大患者健侧咽部,食物能更好的进入食道。必须注意的是,进食前要叮嘱患者充分吸气,但在吞咽前、吞咽时要憋住气,闭上双唇、封闭喉部后,再让患者吞咽且吞咽后咳嗽一下,从而有利于肺中气体排出的同时也有利于喷出停留在咽部的食物残渣。刚开始摄食时每一口量通常在3~4ml左右,逐步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增加到15ml左右。并且患者的饮食要从流质到半流质,再逐步至普食。

1.2.3 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的头一天和第30天评定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判定标准主要参考洼田氏饮水试验[2]。痊愈即患者吞咽困难消失且饮水试验评定为1级(能不呛一次性喝下30ml温开水。有效即患者吞咽困难有所改善,但饮水试验评定为2级(患者需分2次不呛饮下30ml温开水)。无效即患者吞咽困难改善不很明显,且饮水试验评定为3级以上(患者吞咽时有呛咳)。

1.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研究所得资料均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两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康复训练组、对照组吞咽困难临床疗效比较

康复训练组总有效例数为59例,总有效率83.10%;对照组总有效例数35例,总有效率为52.24。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

康复训练组发生吸入性肺炎者3例,发生率为4.23%;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者8例,发生率为11.94%。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3.97,P

3讨论

脑梗死主要指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是由于脑部血流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脑软化。当脑梗死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时,通常会出现视物不清、吞咽困难、呛咳等[3]。其中吞咽障碍通常导致患者易将水或食物误吸入气管而引起肺部感染如吸入性肺炎等。该类患者通常因为害怕呛咳而减少或拒绝水、食物或药物等的摄入,从而造成严重营养不良,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4]。因而,及早有效的加强患者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尽早恢复其自主吞咽能力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中康复训练组总有效例数对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张德祥,陈俊芳.脑血管病后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J].中西医结

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lO

[2]宿英英.神经系统急危重症监护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5

[3]刘青峰等主编.常见老年病诊治与保健[M].北京:人民军医出

版社, 2003.

[4]韩晓微,王桂静,林桂英,等.脑血管病吞咽障碍的护理[J].中国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篇7

摘 要 目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4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基础训练,同时用吞咽障碍治疗仪进行同步训练。结果:训练后的吞咽功能优于训练前。结论: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吞咽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训练

资料与方法

2007年4月~2008年3月收治脑卒中患者45例,男29例,女16例,所有患者经头颅CT/MRI检查,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上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吞咽障碍诊断明确,无明显听力及理解力障碍。

吞咽基础训练:①舌肌训练:嘱患者主动做伸缩舌、舌左右摆动、舌尖抬高运动,并用勺子或压舌板给予阻力。舌运动不灵活的患者,护士协助或患者被动做舌不同方向的运动。②颊肌训练:示意患者做吸吮动作,可吸吮筷子、冰棒,继而做鼓腮、吐气等动作。③吞咽训练:用冰冻后的棉棒刺激软腭、舌根以及咽后壁,反复多次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刺激咽反射,以上训练每项每日2次,每次20分钟;吞咽障碍治疗仪配合治疗:采用美国Chattanooga集团公司制造的VitaIstim治疗仪,将吞咽障碍治疗仪电极片放置在舌骨上方、舌骨与甲状上切迹之间,可根据病情调整位置,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进食训练:根据吞咽障碍程度选择流质、半流糊状食物。方法:①根据病情嘱患者坐起或抬高床头45°,实际操作中因人而异。②一口量。每次喂食量取适合于患者的吞咽量。过多,食物从口中漏出或在咽部滞留,增加误吸危险;过少,难以触发吞咽反射。一般从2~4ml开始逐步增加,亦可每次进食后饮少量碳酸盐饮料1~2ml,既可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祛除咽部残留食物,以免引起误吸。

心理护理:因患者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并尽可能讲清病情治疗过程及转归,积极疏导,多给予鼓励,取得患者积极配合。

评价方法:于入院时及出院时进行评价[2]。评定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护士中指按喉结,示指按在喉结上方,无名指、小指按在喉结下方。嘱患者吞咽口水,同时记录时间,5秒内吞咽1次为正常;5秒内吞咽1次力量减弱为功能减弱;5~10秒以上发动1次或无吞咽动作,饮水呛咳严重为功能消失。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秩和检验。

结 果

患者康复训练5~15次能进水及流食,呛咳减少,住院10~15天出院。康复训练前后患者吞咽功能比较,见表1。

讨 论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而吞咽障碍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它是由于双侧大脑皮质或脑干损伤产生的假性球麻痹所致,发生率45%。吞咽障碍患者不同程度存在食物误吸、饮水呛咳,易发生肺部感染,影响疾病康复和生活质量。

通常以鼻饲来维持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营养,时间久了会造成营养失调,吞咽功能丧失,不利于重建。对患者进行针对性舌肌训练、颊肌训练、吞咽训练、吞咽障碍治疗仪配合训练,进食训练方法,使患者口、腭、舌、喉肌群得到锻炼,提高相应肌群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使患者尽早建立良好的吞咽反射,减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篇8

关键词综合康复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合并症,发病率高达30%~45%,常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心理障碍等并发症,是导致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病死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吞咽障碍对脑卒中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吞咽障碍的传统康复治疗以吞咽训练为主,但多数患者疗效不明显旧。本研究采用综合康复疗法(NMEs)疗法配合吞咽训练),对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9月~2008年12月收治急性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患者40例,脑卒中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入选患者均有吞咽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饮水呛咳、噎塞、吃饭时间延长、吞咽费力等,同时还需满足以下条件:①年龄40~80岁;②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心、肺、肾等严重并发症;③无严重认知、视听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简易智力测试量表(MMSE)评分>24分;④首次发病,能配合检查和治疗;⑤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为3、4、5级。患者随机分为NMES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中男34例,女6例;年龄43~72岁,平均58.2±7.4岁;病程10~35天,平均18.3±6.5天;对两组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评定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由专业康复医师进行吞咽功能评定,主要采取洼田氏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⑴洼田氏饮水试验[2]:嘱患者喝下30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等情况,据此将吞咽功能分为5级。具体标准:①1级:5秒内将水1次顺利饮完,无呛咳;②2级:5秒内将水1次饮完,有呛咳,或5秒以上将水分2次饮完,无呛咳;③3级:5秒以上将水1次喝完,有呛咳;④4级:5秒以上将水分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⑤5级:屡屡呛咳,10秒内全量咽下困难。⑵VFSS评定[3~6]:应用岛津多功能数字胃肠机进行透视采集。受试者取正立位和侧位相,检查时让患者吞咽一定量的含有荧光素(泛影葡胺)的流质、半流质、固体食物,在X线透视下观察吞咽的动态过程,包括食物的残留、渗透和误吸等异常表现,以了解患者吞咽不同形状食物的情况。本研究采取的吞咽障碍程度评分标准如下:①口腔期:不能把口腔内的食物送入咽喉,从口唇流出,或者仅凭重力作用送入咽喉评为0分;不能形成食块流入咽喉,只能把食物分散断续流入咽喉为1分;不能1次就把食物完全送入咽喉,1次吞咽动作后,有部分食物残留在口腔内为2分;1次吞咽就可完全把食物送入咽喉为3分。②咽喉期:不能引起咽喉上举,会厌的闭锁及软鳄弓闭合,吞咽反射不充分评为0分;在咽喉凹及梨状窝存有多量的残食为1分;少量贮留残食,且反复几次吞咽可把残食全部吞咽入咽喉为2分;1次吞咽就可完成把食物送入食管为3分。③误咽程度:大部分误咽,但无呛咳评为0分;大部分误咽,但有呛咳为1分;少部分误咽,无呛咳为2分;少量误咽,有呛咳为3分;无误咽为4分。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综合康复治疗组除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外,还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⑴吞咽功能训练:由专业治疗师进行训练指导,1次/日,每次治疗30分钟,训练内容如下:①冰刺激和空吞咽:在吞咽前使用冰冻毛笔笔尖蘸少许冰水,轻轻、长时间地触碰和刺激前、后腭弓、软腭弓、咽后壁及舌后部,使触发吞咽反射的区域变得敏感,有效强化吞咽反射,然后做空吞咽动作。如出现呕吐反射则应中止,以免呛咳、误吸。②声门关闭训练:训练咳嗽及屏气发声运动,防止和减少食物进入气管。③吞咽有关肌肉的训练:包括舌肌、软腭抬高以及喉肌训练等。④摄食训练:经过上述基础训练后,开始摄食训练,首先采用最易吞咽的糊状食物,再逐渐过渡到稀流质、半固体和固体食物,进食时一般以一口量为原则,同时采取点头吞咽或侧屈吞咽等吞咽技巧。⑵电刺激治疗[7~10]:使用美国Chattnooga吞咽障碍治疗仪VitalStim治疗,刺激强度为5~11mA输出脉冲频率30~50Hz,输出波形为双相方形,最大输出强度25Ma(标准差±10%),波宽700ms,有2个输出通道,每个输出通道有2个电极,共4个治疗电极;采用专用的体表电极(型号59000)治疗强度和电板摆放的位置是治疗师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吞咽障碍类型、病情轻重以及恢复情况进行调节,①4个电极放置,此放置法可影响多数肌肉群,适用于大多数患者;②1对电极并列置于颏下,另1对电极放置于瘫痪侧面神经颊支位置上,适用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③第1对电极水平置于舌骨上方,第2对电极沿正中线垂直放置于第1对电极下方,适用于气厌谷滞留和以喉部移动功能障碍的患者;④2对电极沿正中线两侧对称性垂直放置法,适用于咽部及喉部运动缺陷的患者,在电刺激过程中,当刺激强度较

[FL(3K2]

小时,患者咽部有“蠕动、麻刺感”,当刺激强度达到治疗量时,患者咽部有“抓握,挤压感”,并伴有轻度强迫吞咽动作;当刺激强度过大时,患者会感觉咽部疼痛不适,电刺激治疗1次/日,每次1小时,每周5次,持续3周1疗程。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两组治疗前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综合康复组分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

两组治疗前后VFSS检查评分两组治疗前VFS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两组与同组治疗前相比VFSS评分均显著提高(P

讨论

脑卒中是造成吞咽困难的首要病因,吞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营养摄取、疾病康复及生活质量。因常规治疗往往不能有效缓解病情,所以吞咽障碍的治疗应引起重视,应用现代治疗手段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康复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显示出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良好效果。正常吞咽运动包括3期,第1期为口腔期,第2期为咽喉期,第3期为食管期。脑卒中吞咽障碍主要发生于第1、2期,涉及口轮匝肌、咬肌、舌肌及咽喉肌。NMES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的吞咽障碍治疗技术,它是利用预设的一定强度的刺激程序来刺激咽部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研究表明,电刺激可兴奋咽喉部肌肉,防止废用性萎缩,通过刺激受损部位的脑神经,使其活性增加,反复刺激兴奋大脑的高级运动中枢,能帮助恢复和重建正常的反射弧,促进新的中枢至咽喉运动传导通路形成。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可塑性,持续刺激可使中枢突触增强或重建,实现神经系统的重新组合,还可使休眠状态的突触能被代偿使用[11~14]。电刺激疗法治疗吞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15~17]。

总之,综合康复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吞咽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吞咽障碍症状改善迅速,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NMES等综合康复能够促进脑梗死急性期后吞咽障碍的恢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Gordon C,Langton Hewer R,Wade DT.Dysphagia in acute stroke[J].BMJ,1987,295(6595):411-414.

2BarerDH.The natural history and functional consequences ofdyspha2gia after hemisphere stroke[J].Jneuro1Neurosurg Psychiatry,1989,52(2):236-241.

3Kidd D,Lawson J,Nesbitt R,et al.The natural history and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aspiration in acute stroke[J].QM,1995,88(6):409-413.

4Daniels SK,Brailey K,priestly DH,et al.Aspir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J].Arch PhysMed Rehabil,1998,79(1):14-19.

5Daniels sk,Ballo LA,Mahonet MC,et al.Clinical predictors of dysphagia and aspiration riske:outcome measures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Arch Phy Medrehabil,2000,81:1030-1033.

6张盘德,姚红,周惠嫦,等.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989-992.

7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杂志,1996,29:379-380.

8Robbins J,Butler SG,Daniels SK.Swallowing and dysphagia rehabilitation:translating principles of neural plasticity into clinically oriented evidence[J].J Speech Lang Hear Res,2008,51:276-300.

9南登,黄晓琳.实用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50-1364.

10Freed ML,Freed L,Chatburm RL,et al.Electrical atimulation for awallowing disorders caused by stroke.care,2001,46:466-474.

11李舜,丘卫红,万桂芳,等.低频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咽部期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34-36.

12Km MK,Jaradeh S,Amdorfer RC,et al.cerebral swallowing in humans[J].Am J physiol Gas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1,280:354-360.

13刘敏,林秋兰,黄兆民.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43-244.

14刘志顺,刘保延,张维,等.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临床研究.中国针灸,2002,22(5):291.

15张盘德,周惠嫦,姚红,等.针刺与吞咽训练辅助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的疗效对比观察.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12):827-831.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篇9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症状之一,50%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主要表现为进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误咽、误吸,轻者导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2]。吞咽困难是脑卒中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增加脑卒中死亡率、致残率。因此,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最大限度地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1 康复训练

1.1 基础训练 先予以心理护理,与患者充分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让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基础训练的具体方法: (1)发音训练。训练患者张口发“啊”音,闭口后双唇突出发“呜”音,或让患者从“你、我、他”等单音字开始,也可指导患者缩唇做吹口哨动作,诱导发音,通过声门开闭可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2次/天,每次10 min。(2)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将患者手洗净,取无菌纱布将其食指包绕放于口中,让患者模仿吸吮动作,体会吸吮感觉。然后嘱患者张口,轻吸一口气闭口,使双颊部充满气体,做鼓腮、吹气动作,以使颊肌收缩有力,每日晨、晚间各做1次,每次10 min。(3)舌肌、咀嚼肌按摩运动。在患者未出现吞咽反射情况下进行舌肌和咀嚼肌按摩。嘱患者张口,将舌尽力向外伸出,先舔下唇及左右口角,转至舔上唇及硬腭部,再将舌缩回,闭口后上下牙齿互叩及咀嚼10次。若患者不能自行伸舌,护士可用纱布轻轻把持其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反复8~10次,将舌还回原处,轻托下颌闭口,以磨牙咬动10次。分别于三餐前进行,每次5 min。

1.2 吞咽训练 (1)咽部冷刺激和空咽运动:用冰过的棉棒(最好是5%葡萄糖溶液浸湿后冷冻)轻轻刺激咽后壁、软腭及舌根,以诱发咽喉肌收缩。寒冷刺激可提高吞咽反射敏感性,使吞咽功能得到强化,每日三餐前各做1次,然后嘱患者做空咽动作数次。(2)强化咳嗽:深吸气憋气咳出,防止因咽喉部闭锁效果不好而引发呛咳,建立排除气管异物的防御能力。(3)模拟吞咽训练:深吸气屏气吞咽唾液呼气咳嗽。

1.3 摄食训练 经过以上训练患者吞咽功能明显好转,再进行摄食训练。 (1)进食:身体尽量坐直,头稍前倾,身体倾向健侧30°。偏瘫侧肩部垫起,不能坐起者取躯干抬高30°仰卧位,头前屈,膝关节下放一枕头。进食时将头转向麻痹一侧,使食物绕过喉前面的一侧,提高咽对食团的推动力。采取这种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有利于食团向舌根运送,减少鼻腔返流及误吸。进食后30 min应保持上述,防止食物返流。(2)食物形态:食物形态应根据吞咽困难的程度及阶段,本着先易后难原则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特征是密度均匀,有适当黏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管时容易变形,不在黏膜上残留。通常选用果冻、布丁、蛋羹、豆腐等食品。一般认为神经性吞咽困难的患者容易误吸液体,最容易吞咽的食物是泥状食物,稠状食物较为安全。食物的香味、温度、外观要好,能引起患者的食欲,最好符合患者的饮食习惯。(3)一口量:对患者进行摄食训练时,如果一口量过多,会从口中漏出或残留在咽部导致误吸,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正常人一口量约20 ml患者一般先以少量开始(3~4 ml),然后酌情增加,每次进食时,嘱患者反复吞咽数次,以免食物残积过多引起误吸。(4)喂食方法:做好进食准备工作,保持进食环境安静、舒适、心情愉快,清洁口腔后用拇指指腹环行按摩面颊部5min,做咀嚼肌群的训练。嘱患者调整好呼吸,先用汤匙盛少量食物放在患者舌后部并轻轻压下,以刺激知觉,促进舌体运动。

患者不能闭口,颊肌收缩无力时,可用手按压口角,将调拌好的食物直接放于舌根附近,刺激咽下反射。当患者吞咽功能初步恢复时,为防止误咽,在进食时嘱患者吸气,吞咽前与吞咽时憋气,使声带闭合封闭喉部后再吞咽,吞咽后咳嗽1次,将肺中气体排出,以喷出残留在咽后部的食物残渣。会厌谷是食物容易残留的部位。当头后仰,会厌谷变得狭小,残留食物可被挤出。随后向前低头,同时作空吞咽动作,即点头样吞咽,可清除残留食物。给患者充足的进食时间,喂食的速度宜慢,每次进食量要少,让患者充分咀嚼、慢咽,确定完全吞咽后再喂食。对吞咽困难的危重患者,餐后进行口腔护理,以防口腔内存留食物而导致在变换时造成误吸。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康复 心理康复与神经功能康复密切相关,在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措施有:(1)医务人员多深入病房,多问候,热情与家属交谈,及时发现问题。(2)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向病人及家属耐心说明当前病情及应主动配合的事项。(3)在疾病的急性期或恢复期,要及时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赖感。

2.2 饮食管理 限制盐摄入。食物宜清谈,少油腻。吞咽功能Ⅰ~Ⅲ级者可给普通饮食可给流质饮食或要素饮食。要素饮食含有自然食物中的各种要素成分,无需消化液的消化可供应高热量及高氨基酸。适当进食水果,预防便秘。注意观察大便的颜色、性状,治疗消化道出血。

2.3 正确处理呛咳 呛咳是吞咽障碍的最基本特征,出现呛咳时,立即扶托患者弯腰低头,使下颌靠近胸前,在患者肩胛骨之间快速连续拍击,迫使食物残渣咳出;或者站在患者背后,将手臂绕过胸廓下,双手指交叉,对横膈施加一个向上猛拉的力量,由此产生一股气流经过会厌,使阻塞物呛出。

3 总结

脑卒中是导致吞咽障碍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随意性舌运动开始时间延迟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3]。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一方面可加强舌和咀嚼肌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反射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神经网络重组及侧支芽生,皮质感觉区扩大;另一方面早期训练可防止咽部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4]。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且越早期进行越好[5]。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患者吞咽障碍程度进行仔细评估,按不同程度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采取专业人员与病人面对面的形式,向病人说明家属掌握康复训练方法,如食团配制、进食方法以及防止误吸入气管的措施。同时注意病人及家属的思想工作,以最大地耐心帮助病人减轻悲观失望、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病人树立信心。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病人,通过进行早期积极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和促进吞咽功能的重建与恢复。

参考文献

[1] FreedML, Freed L, Chatburn RL,et 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swallowing disorders caused by stroke[J]. Respir Care, 2004, 46(5): 466~474.

[2]谢娟.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07, 6(3): 31~32.

[3]包乐珊.脑卒中致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 11(6A): 630~631.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篇10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早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381-02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进食困难、呛咳和发音不清,主要见于真性延髓性麻痹和假性延髓性患者,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吞咽功能障碍[1]。吞咽困难可造成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窒息等并发症,甚至直接导致死亡。因此早期正确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治疗意义重大。现对我科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合并吞咽困难的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6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共65例(意识障碍者11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39例,女26例,平均67.岁。根据颅脑CT和/或MRI扫描证实:双侧大脑半球病灶38例,单侧大脑半球病灶11例,脑干梗死14例,其中3例合并小脑梗死,脑干出血2例。吞咽困难诊断明确,全部病例患者的意识能够配合康复训练。

1.2 心理护理 脑卒中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言语困难、视觉和感觉异常等,还可出现一定程度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常感到恐惧、紧张、悲观或自卑,易激怒或抑郁,可产生厌食甚至拒食心理,严重时会失去生存信心。我科医护人员和家属给患者充分地安慰和关心,耐心地开导与启发,帮助其不断调整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尤其在进餐时,要仔细地指导患者。

1.3 康复护理指导

1.3.1 吞咽肌肉的冷刺激 (1)咽部冷刺激:采用冰冻棉棒沾少许清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2)软腭冷刺激:一手用压舌板压住患者舌头,另一手用冰冻棉棒向上向外快速摩擦软腭。嘱患者发“啊”音,使软腭上抬。(3)口唇冷刺激:采用纱布包裹的冰块摩擦口唇部5min。

1.3.2 吞咽肌肉的运动训练 (1)舌肌运动训练:用湿纱布裹住舌前部,用手指把住舌做不同方向的牵拉被动运动,30次/天。适时评价舌肌运动能力,当舌有一定主动运动能力时,指导患者将舌抵向颊后部,治疗者用手指指其面颊某一部位,嘱患者试用舌顶推,以增强舌肌力量。(2)舌体操:嘱患者反复进行伸舌缩回,伸舌够鼻尖、下巴,沿口周绕舌和弹舌的动作,50次/天。

1.3.3 喉部的运动训练 嘱患者发“哦-啊”或“咿-哦”音;或取坐位,治疗者通过拇指和示指适当用力,引导患者喉头部做向上前方的运动,完成后做咽下动作。

1.3.4 颈部操 取坐位,面向前方,反复进行抬头、低头、左转头和右转头训练,50次/天。

1.3.5 摄食训练 (1)取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辅助者位于患者健侧。(2)“一口量”训练,即最适于患者吞咽的每次摄食入口量,一般先以少量试之(3~4m1),然后酌情增加。

1.3.6 颈部旋转训练 训练患者咽下时头部向麻痹侧旋转动作,扩大健侧食管口。

1.3.7 综合训练 包括肌力训练、排痰法指导、上肢的进食功能训练、辅助工具的选择与使用等。

1.3.8 治疗时间 根据训练内容,每天于早、中、晚进行3次针对性治疗训练,每次治疗20~30 min,并指导患者家属协助治疗,疗程4周。

2 疗效评定标准[3]

采用饮水试验标准进行评价:患者坐位,给予30 ml温水口服。I级:一饮而进,无呛咳;II级: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Ⅲ级:一饮而进,有呛咳;Ⅳ级:两次以上喝完,有呛咳;Ⅴ级:呛咳多次发生,不能将水喝完。显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I级,或治疗后提高3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Ⅱ级,或治疗后提高2-3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为Ⅲ级以上。

3 结果

本组病例经康复护理指导后,吞咽困难明显改善, 显效48例,有效16例,无效l例。

4 讨论

脑卒中引起吞咽困难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卒中后上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主要是延髓的吞咽中枢受到损伤引起假性延髓麻痹[4]。吞咽困难患者常因为呛咳进食不便,造成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也常因为误吸造成吸入性肺炎,导致卒中的致死率增高[5]。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过去常采用鼻饲方法解决进食问题,缺乏积极主动的吞咽康复训练。沈斌[6]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康复护理训练的最佳时间,认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第3天开始进行较为合理。方法是将96例随机分为三组,除常规治疗外,分别在发病后1、3、5d给予康复训练,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3d组较其他组吞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本组通过康复护理训练可以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冷刺激可以加快吞咽反射的发生,提高患者对食物的知觉敏感性;舌肌及软腭的运动训练有助于口腔内压力的升高,增加动力;喉运动训练有助于咽部收缩肌的放松而使阻力下降,同时结果也表明康复护理指导更有利于减少吸人性肺炎的发生。本组通过对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护理指导取得了确切的疗效,明显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恢复显效48例,有效16例,恢复有效率高达98.5%,仅有1例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

参考文献:

[1] 曹雪,孙旭.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0(5):99-100.

[2] 李慧英,蒋初明.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吞咽困难的临床分析与康复治疗[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l3(5):39-4l.

[3] 崔燕,元小冬.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3):255-256.

[4] 马蓓艳,徐刚.冷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7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3(7):51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