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康复方法十篇

时间:2023-10-30 17:55:52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篇1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73-02吞咽障碍主要是指当脑血管疾病时,控制口、咽、喉、食管的神经功能障碍,致使咀嚼肌、舌肌、咽喉、会厌部肌肉运动发生障碍[1]。吞咽障碍不仅影响患者对营养物质的摄取,且容易导致误咽的发生,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2],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同时,还给患者的心理带来极大痛苦,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3]。研究表明,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对于吞咽功能的恢复、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有重大意义。现将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临床表现

正常吞咽过程可分为口腔、咽部和食管3期,与吞咽过程相对应,吞咽障碍可分为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吞咽障碍。

1.1 口腔期吞咽障碍:口腔期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流涎、吞咽后口腔内有食物残留,食物咀嚼不当、哽噎感或咳嗽;或因为舌不能与硬腭形成封闭腔,造成食物容易从患侧口角流出或提前溢入咽喉而导致误吸。

1.2 咽期吞咽障碍:一口量减少,一般在3-20ml之间,最常见的表现为呛咳,多因食物在会厌谷或梨状窝滞留积聚,吸入气管所致。

1.3 食管期吞咽障碍:指食团经食管向胃输送有困难,此时患者仍可出现食物反流导致误吸,但进食流质通常无明显表现。

2 吞咽障碍的评估

2.1标准床边吞咽评估法:由Smithard等于1998年研发,可用于简单的吞咽障碍筛查。首先对患者的意识状态、姿势控制、自主咳嗽、声音质量等进行一般评估;然后让患者用汤匙抿水,若安全再用杯子饮水,并记录相应的临床表现,从而对吞咽安全状况进行总体评估。

2.2 洼田氏饮水试验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常用临床诊断方法[4]。患者取半卧位,将30ml温开水以常速饮用。5s内30ml温水饮完且无呛咳为吞咽功能正常;5s内一次饮尽但有呛咳为轻度吞咽障碍;5-10s内2次以上饮完且有呛咳为重度吞咽障碍;呛咳多次发生,10s内不能饮完,为重度吞咽障碍。

2.3 吞咽障碍7级评定法:1999年才藤荣一提出了吞咽障碍7级评定法[5],该法根据患者摄食的类型、时间,有无残留、误咽,将吞咽障碍由轻到重依次分为7个等级,常用于对患者吞咽困难程度的评估。

3康复护理训练

3.1 康复训练的时间: 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应早期评估和早期治疗。临床实践证明:早期、科学及合理的康复训练,一方面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或修复能力;另一方面早期训练还可防止口腔和咽部肌群废用性萎缩。

3.2 康复训练方法

3.2.1 基础训练: 基础训练是针对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口面部器官进行的功能训练,又称口、颜面功能训练。

3.2.1.1 发音运动训练:目的是加强唇、舌和下颌的多方运动的协调性。先可利用单字单音进行训练,通过张闭口动作,声门开闭来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

3.2.1.2 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嘱病人轻张口后闭上,使双颊部充满气体,鼓起腮,随呼气轻轻吐出。

3.2.1.3 舌部运动:嘱患者做伸舌、缩舌、勾舌、卷舌、顶舌、刮舌、弹舌、左右摆动、轻舔上下唇等。对于舌肌张力高的患者可采取被动牵伸。

3.2.1.4 呼吸训练:患者取平仰卧位,护士站在患者一侧,双手置于患者两侧第11、12肋部,嘱患者吸气再呼气,在呼气终末时护士予以适当的向上推、向内收挤压,以促进胸部、腹部呼吸的协调性。

3.2.1.5 多种感觉刺激:应用多种感觉刺激吞咽障碍患者软腭、舌、唇等,对吞咽功能恢复有较大促进作用[7]。①温度刺激易化法:使用制备好的冷冻棉签反复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②手法机械刺激:反复轻柔揉捏、按压和轻推舌头,再用手指快速而小幅度震动软腭,然后轻揉舌骨下气管周围的肌肉5-8分钟。

3.2.2 进食训练

3.2.2.1 进食:根据患者病情可采用坐位、半卧位和健侧卧位3种不同。坐位可最大限度地保护气道,有利于吞咽的动作形成,被认为是最佳。半卧位适合于吞咽障碍有改善或者有强烈口服愿望的患者,优点是可促进残留食物从咽喉部排出,向下排到后咽部和梨状窝防止吸入气管。健侧卧位适用于病情特殊需要平卧的病人,可防止食物误吸入气管并保持咽部的清洁。

3.2.2.2 食物的选择:。食物的选择应根据病人吞咽障碍程度选取,原则上先易后难,先进糜烂或半糊状食物,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后改为碎状食物,最后改为普通食物。

3.2.2.3 进食的方法:少食多餐,重点在于把握好一口量。如过量,口腔控制困难,食物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食物残留导致误咽;过少,则会因为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

3.2.2.4误吸的护理: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因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达48.6%[8]。由于口腔内不卫生而滋生的细菌和胃液逆流产生的高酸度误吸物与误咽性肺炎也有关[9]。

3.2.2.5 呛咳的护理:呛咳是吞咽障碍的基本特征[10]。患者进食时常出现呛咳,此时应使患者低头弯腰,身体前倾,下颌靠近胸前,家属或医务人员在患者肩胛下快速连续拍打,使残渣咳出;或者站在病人背后,手臂绕过胸廓下双手指交叉,对膈肌施加一个向上猛拉的力量,由此产生的气流经过会厌,可排除阻塞物[11]。

4小结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后遗症,以鼻饲维持者,时间久了不仅会造成营养失调,更会导致吞咽功能丧失。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确切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士枋,范振华.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377-378.

[2] 贾海燕.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诊断和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12-15.

[3] 刘素君,陈娟.吞咽康复训练联合抗抑郁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2009,3(4):14-16.

[4] 大西幸子,孙启良.摄食、吞咽困难康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技术出版社,2000:7-18.

[5] 汪结.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11):38-41.

[6]赵建华,王南,尹德铭,等.多种感觉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J].中国康复,2008,23(5):338-339.

[7]刘玉娟.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营养支持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⑴:95-96.

[8]孙启良主编,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61-92.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篇2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9-0098-02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for dysphagia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Method:46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dysphagia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for 24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for 22 cases,two groups were treated by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bined with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The efficiency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45.5%,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5.0%,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Acute stroke; Dysphagia;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linical effects

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吞咽障碍发生率高达30%~60%,改善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水平,对于患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笔者所在医院为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取得理想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35~83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采用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吞咽能力的评判标准如下:正常即为患者具备正常吞咽能力;轻度为患者出现轻度吞咽困难;中度为患者可以经口摄食部分食物;重度为患者完全无法经口摄食。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无口腔及咽喉占位病变,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

1.2 方法

两组均按常规进行治疗和护理包括密切观察、避免碰撞、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加用早期康复护理,于入院当天开始根据其吞咽障碍程度进行摄食训练以及基础训练。具体如下。

1.2.1 重度吞咽障碍的患者要在入院2 d后开始进行鼻饲饮食,并做好口腔护,清洁口腔后按摩口腔黏膜以及舌头3 min,在冷刺激训练方面可以使用冰棉棒蘸水轻轻刺激患者的舌根、软腭以及咽后壁和侧壁,叮嘱患者锻炼空吞咽动作,训练后能完成吞咽的患者要拔除胃管并持续训练吞咽功能[1]。在进食训练方面,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的进食:能坐起的患者身体坐直,颈部略向前弯曲,使舌骨肌张力增高,喉上抬,使食物易于进入食管。需卧床者取半仰卧位,躯干与地面成≥45°,食物由健侧摄入,患者进食后应保持坐位20 min。进食方法:经口进食开始由护士协助进行,待患者吞咽反射恢复,吞咽完成基本正常时才可指导患者家属进行。喂至患侧可增加患侧感觉输入,防止患侧的废用性萎缩。

1.2.2 对于中度吞咽障碍的患者而言,护理人员要针对吞咽肌群予以针对性的吞咽功能训练。首先是吸吮训练,针对颊肌以及喉部内收肌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时将患者手指洗净,用无菌纱布包裹示指放入患者口中,让患者模仿吸吮动作,嘱患者吸气后闭嘴,让双颊充满气体并做吹气动作,提高颊肌的收缩力。每日上下午护理人员知道患者各做一次提高吞咽的力度并刺激患者的吞咽反射。再次是舌肌以及咀嚼肌按摩运动。如果患者无法自行伸舌,护理人员可用3根棉棒拨动患者舌头上下左右运动[2]。

1.2.3 对轻度吞咽障碍患者额而言,主要予以进食训练。首先是患者进食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坐直或者头部稍微前屈,身体倾向健侧40°左右[3],确保食物由健侧的咽部进入到患者食道,这时患者健侧的咽部扩大而利于食物的顺利进入。对于卧床的患者而言,在进食的过程中可以抬高床头30°左右,让患者的头部前屈同时健侧在下,避免食物从患者的口中漏出。不过患者合适并非完全相同,在护理过程当中要因人而异进行调整。其次是食物选择方面主要以糊状食物围住,尽可能在半流质食物当中供给患者,避免引起患者的呛咳。护理人员应当挑选色香味美的食物以提高患者的食欲。

1.3 疗效判断标准

选用藤岛一郎的吞咽评价标准:不适合吞咽训练无法经口进食1分;适合基础的吞咽训无法经口食2分;有摄食动作无法经口食3分;可少量进食需静脉营养4分;进食1~2种食物并需静脉营养6分;经口进食并无需静脉营养7分;除特别难以吞咽的食物之外均能够经口进食8分;可以经口进食不过需临床指导9分;正常摄食吞咽10分[4]。疗效评估方面,吞咽能力≥9分为痊愈,6~8分为显著好转;3~5分为好转;1~2分为无效[5]。其中以痊愈、显著好转及好转为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45.5%,观察组为7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研究表明吞咽障碍是导致急性脑卒中患者死亡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大约有1/3会在卒中后的6个月内死亡,未出现无吞咽障碍的患者病死率≤10%。同时有研究认为急性脑卒中在吞咽障碍出现之后的2周内恢复得最快,在6周之后的恢复会显著减慢[6]。脑卒中患者由于吞咽障碍而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所以吞咽功能的训练十分重要,而早期的康复训练又是关键。因为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对于吞咽的习惯尚未完全忘记,吞咽功能尚未完全丧失,所以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的吞咽功能训练,可更有效地提高疗效。所以对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此外有研究人员认为,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早期还没有忘记吞咽,同时咽下肌群也没有出现失用性的萎缩,所以对这一类的患者予以早期的摄食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吞咽肌群活动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加速患者吞咽反射弧修复以及重建,恢复患者的摄食吞咽功能,从而有效避免误咽,显著降低患者误吸以及肺部感染问题的出现。

本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康复效果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琪霞,耿利琼,梁萍,等.预防脑卒中患者误吸的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13,19(4):121-123.

[2]何静杰,崔利华.1661例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训练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0(2):80-81.

[3]大西幸子,孙启良.脑卒中中层得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12(3):1241-1245.

[4]王丽娟.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饮食护理[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1(8):615-618.

[5]汪洁.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价[J].中国康复学杂志,2012,11(11):138-141.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篇3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

吞咽功能障碍是指食物从被认知开始,经口腔、咽部、食管到达胃的全部过程中所发生的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但影响生活质量,而且还常导致脱水、营养不良与肺炎,甚至窒息危及生命[1]。为此,对2005年3月至2009年1月我院就诊的61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康复训练组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61例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年龄46~82岁,其中男32例,女29例。所有患者经颅脑CT检查诊断为脑出血或脑梗死,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成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康复训练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吞咽障碍评估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吞咽功能评定方法 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3]评价其吞咽功能。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嘱患者饮用一杯30 ml温水,观察患者饮水经过,并记录所用的时间、简况和细节,根据饮水时间、有无呛咳和分饮次数进行评价。标准如下:I级(优),5 s之内一饮而尽,无呛咳;Ⅱ级(良),5 s以上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Ⅲ级(中),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IV级(可),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V级(差),常常呛住,无法全部喝完。

1.3 疗效判断标准 ①显效:吞咽障碍症状基本消失,饮水试验提高1~2级;②有效:吞咽障碍症状明显改善,饮水试验提高1级;③无效:吞咽障碍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饮水试验无变化。

1.4 康复训练方法

1.4.1 间接基础训练 指不用食物、针对功能障碍的间接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点[3]。

1.4.1.1 口、面、舌肌群运动训练及颈部的活动度训练。

1.4.1.2 冰拭子寒冷刺激法 采用圆柱形纯净水棉球棒冰冻成冰拭子。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张口,用冰拭子刺激咽后壁、悬雍垂、舌跟、软腭等咽部肌群,诱发吞咽反射。或用冰拭子刺激舌、硬腭、两颊、唇诱发咀嚼和吞咽动作。

1.4.1.3 吞咽相关动作训练 包括呼吸训练,喉上提训练,声门闭合训练, 发声训练、空吞咽训练及咳嗽训练等,这些训练是吞咽模式训练的基础。

1.4.1.4 吞咽模式训练 用鼻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同时做吞咽动作,吞咽后立即咳嗽清理喉入口。通过反复训练,使得吞咽模式自动化,而且预防误咽。

1.4.2 直接进食训练 经过间接基础训练后,可逐步进入使用食物同时并用、食物形态等代偿手段的直接训练。主要包括进食时的正确、食物形态、一口量及特殊的吞咽技术训练[4]。

1.4.2.1 进食 患者取仰卧位,躯干与地面成45°或以上,头颈前屈,将头转向咽肌一侧,头倾向健侧咽部。

1.4.2.2 食物形态 宜选择密度均一,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通过咽及食道时不在黏膜上残留的食物,一般先用胶冻样食物进行训练(如果冻),逐渐过渡到糊状食物。固体食物由打烂食物开始,如菜、饭打烂成烂糊状,逐渐过渡到食物剁细,加浓汤,最后进食正常食物。

1.4.2.3 一口量 开始采用薄而小的匙子为宜,一般先以少量试之(3~4)ml,然后酌情增加,食物团以每次l汤匙大小为宜,约为10~20 ml。

1.4.2.4 特殊的吞咽技术 治疗性进食训练时患者吞咽后能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出声时有湿性沙哑,可怀疑有食块、唾液、痰残留在咽部。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选择以下方法清除残留物:①空吞咽:每次进食后反复几次空吞咽,使残留食块全部咽下;②交互吞咽:每次吞咽食物后饮极少量水(1~2 )ml;③点头样吞咽:进食后颈部后伸,随后做点头样动作,同时进行吞咽;④侧方吞咽:该技术可除去梨状隐窝部的残留食物。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分析软件,行卡方检验。

2 结果

经早期积极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吞咽是食物由口腔向胃输送的复杂的系列动作,需要有良好的口腔、咽、喉和食管功能的协调,由脑及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控制并协调完成。脑卒中所致的吞咽障碍主要由于双侧大脑皮质或皮质脑干束损害导致假性延髓麻痹和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导致真性延髓麻痹,临床以假性延髓麻痹更为常见。吞咽障碍常常导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窒息等并发症,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2005年的《美国成人脑卒中康复治疗管理临床实践指南》指出,脑卒中吞咽训练很有效,方法主要包括代偿性措施(如进食改变)、强化感觉输入、吞咽练习、积极的训练计划、食物性状改变等[1]。我们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了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经饮水试验和吞咽能力分级评价,结果显示,康复训练组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5]。

脑的可塑性理论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依据,对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促进正常模式的形成,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残留神经系统功能重组,而且发病早期患者尚未忘记自己的咽下习惯,且咽下肌群也未发生废用性萎缩,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吞咽功能,因此,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尽早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而且吞咽训练方法安全、简便易行、容易被患者接受,各阶层医院均可开展,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Bates B, Choi JY, Duncan PW, et al. Veterans Affairs/Department of Defens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 Stroke Rehabilitation Care: executive summary. Stroke, 2005,36(9):2049-2056.

[2] 中华神经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大西幸子,孙启良.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43-90.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篇4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综合康复训练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213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据调查, 大约有30%~70%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并发症[1]。本次研究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常规内科治疗+综合康复锻炼, 取得显著成效,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4例。观察组中男19例, 女25例, 年龄56~82岁, 平均年龄(65.9±11.4)岁;对照组中男22例, 女22例, 年龄55~85岁, 平均年龄(66.3±12.5)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脱水、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心理指导、病情观察、并发症处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训练, 主要内容为:①基础训练。让患者对着镜子反复进行口唇的闭锁训练, 缩唇、吹气、发音。a.进行下颌运动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多张口, 使得下颌松弛并向两侧运动。b.进行舌训练。将冰棉棒逐步刺激软腭、腭弓、舌根以及咽后壁, 边刺激边做吞咽训练, 每次做10 min左右, 每日早中晚各做1组训练。c.进行呼吸道训练。指导患者深呼吸、憋气并咳出, 提高患者的咳出能力以及预防误吞现象。同时让患者努力咳嗽, 尽量将气道中异物咳出来, 改善吞咽功能[2]。②进食训练。让患者采取端坐位, 若无法坐起的患者则将床头抬高30°, 取仰卧位, 并指导患者将头部前倾, 选用较小的表浅汤匙, 在汤匙入口后先在舌前的1/3处稍微向下后压, 让食物顺利从健侧嘴角入口, 进食速度稍慢, 每餐进食时间控制在45 min左右。进食完后让患者继续保持现有约15 min, 预防食物反流。③代偿训练。让患者取一定, 改变咽喉部的形态。通过改变食物入口的方式和方向来减轻患者的吞咽障碍, 逐步提高吞咽效率以及减少误吸。如:让患者进行反复吞咽、侧卧位吞咽、用力吞咽等训练。④声带训练。让患者深呼吸, 屏住呼吸, 然后用力吞咽, 接着自主用力咳嗽;还可以做吹哨子运动, 先深呼吸然后吹哨子, 重复进行10次。通过反复的训练增加声门闭锁[3]。

1. 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的吞咽障碍消失, 且进行饮水试验评定为1级;有效:吞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且饮水试验评定为2级;无效:吞咽障碍未缓解或加重, 饮水试验评定为3级。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19例, 有效21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0.91%,

对照组治愈13例, 有效18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70.4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42, P

3 讨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其给患者的心理带来极大痛苦, 患者无法正常进食, 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且吞咽障碍使得患者容易出现误吸现象, 进而容易引起肺部感染, 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吞咽障碍是由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受损引起, 一般中枢神经受损后无法修复, 但是经过长久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在受损后还能进行一定的重组和可塑, 只要神经元未彻底受损, 那么其轴索、树突、突触就可以发芽再生和重组[4]。

根据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发病机理, 对患者采取综合康复训练, 通过对口、唇、舌、颊部等构音器官进行反复的功能康复锻炼, 逐渐增强口腔的自主运动能力以及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能力, 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在康复训练的时间上, WHO推荐当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且神经系统症状停止发展48 h后开始进行早期综合性康复训练, 此时患者不存在意识障碍, 能严格遵照护理人员的指导进行各个功能锻炼, 逐步恢复吞咽功能[5]。且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出现吞咽障碍后, 其心理发生较大变化, 大多数患者会产生焦躁、绝望等心理, 护士则在综合康复锻炼前给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产生的原因给予心理疏导, 让患者认识到吞咽障碍只是暂时的, 通过循序渐进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以本院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 还可邀请本院最近收治的已康复的吞咽障碍患者来给现身说法, 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使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康复训练。

在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康复训练, 从基础训练、进食训练、代偿训练、康复训练几个角度开展康复训练, 结果显示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在脑卒中吞咽障碍中应用综合康复训练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诗丹, 陈启波, 李荣祝, 等.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 28(6): 569-573.

[2] 安晓蕾, 郭亮军, 李彦梅, 等.针灸电刺激康复训练结合因时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山西医药杂志, 2015(18):2190-2193.

[3] 廖喜琳, 钟美容, 蔡超群, 等.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8):2036-2038.

[4] 施加林, 鲁俊玲.吞咽言语诊疗仪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临床内科杂志, 2014, 31(1):62.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篇5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鼻饲;吞咽功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0(a)-0044-04

Observation 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training methods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LI Hong1i1 MIAO Shanzhi2 YANG Jian1 ZHANG Ying1 DING Shanshan1 WANG Meijun2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Shanghai Xuhui Central Hospital, Shanghai 200031, China; 2.Shanghai Xuhui Federation of Disabled Persons, Shanghai 20003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raining methods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Methods Sixty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by nasal feeding admitted to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Shanghai Xuhui Cent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ll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 treatment group B and treatment group C, with 20 cases in each group. In control group A,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ngue muscle motor training, mandibular training and feeding direction; the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B were treated additionally with Mendelsohn method on basis of control group A; the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C were treated additionally with ice lemon stimulation on basis of control group A. Once a day, 30 min each time, 12 days was as a course. The changes of feeding-swallowing functio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feeding-swallowing function score of treatment group B was (4.20±1.08) points, and the feeding-swallowing function score of treatment group C was (6.20±0.77) points, both groups had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A [(2.67±0.82) points] (P < 0.01).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B was 80.00%, and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C was 95.00%, both group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at of control group A (45.00%) (P < 0.05). Conclusion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ongue muscle training, mandibular movement training, feeding direction and lemon ice stimulation can improve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which is a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ethod for the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by nasal feeding.

[Key words] Stroke; Dysphagia; Nasal feeding; Swallowing function training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已有研究证明,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0%~78%[1]。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可严重影响饮食、引起误吸误咽,进而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延缓脑卒中疾病恢复。研究显示,约有34%的脑卒中死亡患者是由吸入性肺炎所致[2-3]。临床上此类并发症一般采用插鼻饲管治疗,并积极给予吞咽功能训练。目前,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鼻饲患者吞咽功能训练效果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吞咽障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鼻饲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并鼻饲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纳入、排除标准筛查,确定受试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A、治疗组B、治疗组C,每组20例。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①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4];②意识清楚且病情稳定,能配合康复治疗;③患者吞咽障碍并留置鼻饲管;④不忌电刺激;⑤摄食-吞咽功能评定标准评分为2分;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由肌病、周围神经病或运动神经元病所致吞咽障碍;②认知功能严重障碍或听理解能力严重低下不能配合治疗者;③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弱;④忌电刺激者。

1.4 退除标准

①突发二次卒中或其他重大疾病;②中途自动放弃者;③患者及家属依从性差,不愿配合治疗。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A患者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舌肌运动训练、下颌运动训练和进食指导。治疗组B在对照组A的训练方法上加Mendelsohn训练法。治疗组C在对照组A的训练方法上加冰柠檬刺激。

1.5.1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 采用美国第一代Vitalstim吞咽电刺激仪。刺激参数波宽为700 ms、频率范围在30~80 Hz、刺激强度为5~10 mA的双向波。根据患者吞咽障碍情况选择放置电极的位置,并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感觉,如被捏、推揉等感觉,根据患者的表现调整刺激强度,以能见到患者有吞咽动作为最佳[5]。每次电刺激治疗时间为20 min,每天1次,连续12 d为1个疗程。

1.5.2 舌肌运动训练 若患者舌不能主动运动,用吸舌器的吸头吸紧舌前部,轻轻地用力向各个方向牵拉舌头。当舌运动功能有所改善时,治疗师也可适当施加阻力,以促进其运动功能进一步正常化。每次治疗时间为5 min,每天1次,连续12 d为1个疗程。

1.5.3 下颌运动训练 指导患者尽量张口至最大维持5~10 s,然后松弛,下颌向左右两侧运动。对于咬合关节较紧的患者,可对其颞颌关节处实施关节松动手法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5 min,每天1次,连续12 d为1个疗程。

1.5.4 进食指导 为照顾者提供进食指导,包括患者进食时的、一口量、食物的形状及误吸等。进食分为坐位和半坐位。坐位时身体坐直,稍向前倾斜30°,颈部稍向前弯曲。半坐位时协助患者取30°~60°卧位,头部前屈,患侧肩部以枕垫起。进食从少量开始再逐渐加大,尽快掌握最适合患者每次吞咽的进食量。刚开始尝试经口进食时,一般选择容易吞咽的食物(如鸡蛋羹、酸奶等),然后再逐渐根据患者吞咽能力及饮食喜好选择食物,食物的形状从糊状食物、婴儿粥、半流质、消化软食过渡到正常。每3天进食指导1次,共指导4次。

1.5.5 冰柠檬刺激 首先用预先自制的冰柠檬片和长棉棒刺激患者腭弓、软腭、舌根、舌两侧及咽喉壁组织,然后让患者用嘴唇抿柠檬片或挤少量柠檬汁滴到患者口中,以诱发患者吞咽动作,并嘱患者反复做吞咽的动作。根据患者反应情况,逐渐增加冰柠檬酸刺激量。每次治疗时间为5 min,每天1次,每次刺激3~5 s,间歇30 s,连续12 d为1个疗程。

1.5.6 Mendelsohn训练法 对于喉部可以上抬的患者,当吞咽唾液时,让患者感觉有喉向上提时保持喉上抬位置数秒。对于上抬无力的患者,治疗师用手上推其喉部来促进吞咽。只要喉部开始抬高,治疗师即可用置于环状软骨下方的食指与拇指上推喉部并固定。每次治疗时间为5 min,每天1次,连续12 d为1个疗程。

1.6 评估方法

采用腾岛一郎制订的摄食-吞咽功能评定标准[6]。此量表分为3个阶段:单纯经口腔摄取、经口腔摄取和替代性营养法并用、单纯替代性营养法。这3个阶段又可根据食物形态、经口腔摄取与替代性营养比率、具体的替代性营养法等进一步细分。共10分,范围从1分(吞咽困难或无法进行,不适合吞咽训练)到10分(摄食-吞咽能力正常)。临床疗效评定标准[7],基本痊愈:治疗后评分达9~10分;明显好转:治疗后评分达6~8分;好转:治疗后评分达3~5分;无效:治疗前后无提高,仍是2分。基本痊愈、明显好转、好转之和为有效。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主效应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治疗前后摄食-吞咽功能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B和治疗组C治疗后摄食-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照组A摄食-吞咽功能评分存在小幅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组组间比较,治疗组B和治疗组C治疗后摄食-吞咽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2.2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B、治疗组C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进食和吞咽是人类个体生存的本能和味觉美感的享受。吞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基本生存功能,也是最典型的、复杂的反射活动之一[8]。吞咽障碍是指吞咽固体食物或液体时出现呛咳或不能一次完成、进食缓慢等[9]。脑卒中后重度吞咽障碍不但影响水和营养物质的摄取,并且还可以导致吸入性肺炎、窒息等,所以必须插鼻饲管来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10]。但是长期滞留鼻饲管的患者也会出现诸多不良的影响,如贲门肌肉松弛、胃肠蠕动减缓、肺部感染的概率增加或吞咽反射更加减弱[11]。若得到及时有效的吞咽功能训练,85%以上的患者可以恢复部分功能或症状减轻,提高生活质量,重返家庭,重返社会。否则,患者错失了最佳康复时机,有可能终身经鼻饲进食,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生活质量降低,所以及时给脑卒中伴吞咽障碍鼻饲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改善吞咽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康复,一方面依赖受损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依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重组代偿。但这种神经功能的重组代偿不会自然发生的,而是接受反复刺激、训练、应用的成效[13-14]。吞咽功能训练不仅可以改善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而且也重建了中枢神经系统网络及侧支芽生,扩展了皮质感觉区。更重要的是,多种吞咽训练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好地预防吞咽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逐渐提高吞咽意识,改善吞咽肌肉运动的协调性,使吞咽功能逐步恢复[15]。

美国第一代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是唯一美国FDA认证的临床治疗仪,Vitalstim电刺激不仅首先加强了Ⅱ型肌纤维募集[16],而且也增加了中枢神经系统感受器的传入冲动,使受损的神经复苏,促进大脑皮质功能重组[17]。它可以较快速地获得进食功能的改善,即时效应明显,长期坚持使用可以很大幅度提高或恢复患者吞咽功能[18],因此也被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脑卒中伴吞咽障碍鼻饲患者主要表现在口腔期和咽期,口腔期主要表现之一是随意性舌的运动与吞咽相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舌没有关节,产生力量时,通过协调运动变形,使速度和灵活性达到最佳状态,所以加强舌运动训练可以强化口腔运动,力量及协调的控制,促进感觉恢复,从而提高口腔控制食团及运送食团的能力,加快吞咽启动,提高进食及吞咽能力。下颌运动训练可以加强上下颌的运动控制、稳定性及协调性,从而提高进食咀嚼的能力,使食物形成食团。Mendelsohn训练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吞咽技术,为了增大喉上抬的幅度,并借此增加环咽肌开放的时间与宽度,改善吞咽的协调性,进而起到代偿和改善吞咽功能的作用。冰刺激可使感觉传入增加,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树突侧支长芽及突触阈值改变[19],增强吞咽反射领域对食物的敏感性,提高对吞咽反射迟缓或消失患者进食的注意力。同时,冰刺激还激活处于储备或休眠的神经功能,改善神经兴奋性及吞咽肌肉的协调性,重造神经功能网络[20]。另外,面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共同支配了舌的味觉和感觉。使用冰柠檬还可刺激舌体味觉及浅感觉,增强患者吞咽前感觉的输入,恢复患者的味觉感知能力,减少口咽运动开始参与的阈值,缩短口咽反应的延误时间,加快口咽运动的启动。进食指导时,加强家属有关误吸的相关知识尤为重要,家属严格按照治疗师要求的操作,可以大大降低误吸概率,患者可以尽早拔鼻饲管,彻底经口进食。神经肌肉电刺激、舌肌运动训练、下颌运动训练、进食指导结合冰柠檬刺激,是将间接训练方法和直接训练方法相结合,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鼻饲患者表现的吞咽障碍如咀嚼无力、吞咽启动延迟、反复吞咽及误吸等进行了针对性、系统性的训练。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C、治疗组B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虽然本文中神经肌肉电刺激、舌肌运动训练、下颌运动训练、进食指导结合冰柠檬刺激,有效地改善了脑卒中伴吞咽障碍鼻饲患者的吞咽能力,早日经口进食、拔掉鼻饲管,减少肺炎的发生率,改变生活质量,但是对照组A由于病例数比较少,而且治疗时间比较短,有效率仅有45.00%,所以在以后的训练中可以继续研究观察。

神经肌肉电刺激、舌肌运动训练、下颌运动训练、进食指导结合冰柠檬刺激是一套实用性强、效果佳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鼻饲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其充分发挥了脑卒中伴吞咽障碍鼻饲患者的进食潜在能力,以利于其早期拔除鼻饲管,恢复正常经口进食,以达到均衡营养、预防并发症、促进身体功能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Martino R,Foley N,Bhogal S,et al. Dysphagia after stroke:incidence,diagnosis,and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J]. Stroke,2005,36(12):2756-2763.

[2] 招少枫,窦祖林,兰月,等.康复期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2):967-971.

[3] Maeshima S,Osawa A,Miyazaki Y,et al. Influence of dysphagia on short- term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J]. Am J Phys Med Rehabil,2011,90(4):316-320.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5] 闫豫萍.康复训练和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 10(12):1452-1454.

[6] 藤岛一郎,大熊るリほか.假性球麻痹による咽下障害とリハどリテ-シヨソ[J].神经内科,1997,47(1):32.

[7] 王娟,李志伟,余雨.电刺激及针灸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39(8):1131-1134.

[8] 窦祖林,唐志明,兰月,等.吞咽障碍临床与研究进展――美国、日本吞咽障碍年会热点透视[J].中国康复杂志,2013,28(9):859-861.

[9] 江小荣,孙智成.针刺-吞咽治疗仪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43(9):79-80.

[10] 孙铮,张敏,郝艳青,等.吞咽障碍患者进食安全评估指标的构建[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141-142.

[11] 王卓,宋为群,屈亚萍,等.整合性吞咽功能康复法对缺血性卒中急性期鼻饲患者的作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7):342-346.

[12] Carty A,McCormack K,Coughlan GF,et al. Alterations in body composition and spasticity following subtetanic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raining in spinal cord injury [J]. J Rehabil Res Dev,2013,50(2):193-202.

[13] 董继超,马跃文,耿咏梅,等.吞咽基础训练与摄食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9):685-686.

[14] Gross JC,Goodrich SW,Kain ME,et al. Determining strok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level of nursing care [J]. Clin Nurs Res,2001,10(1):40-51.

[15] 匡晓明,荣阳,孙卓,等.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训练[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160.

[16] 张开容,谭贵基,区健刚,等.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5):14-15.

[17] 王线妮,林宏,齐海妮,等.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3):222-223.

[18] 马蓓艳,胡江飚,陈海挺,等.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12):1332-1334.

[19] 陈立典,陶静.应用针刺配合冰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1):849-849.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篇6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护理

[中图分类号] R978.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4-86-02

脑卒中是导致吞咽障碍的主要原因[1],而吞咽障碍可造成呼吸系统并发症和营养不良,甚至发生窒息。我院神经内科2008年6月~2009年10月共收治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03例,对51例观察组患者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及护理,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3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男67例,女36例;年龄49~81岁,平均63.5岁;均经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卒中。其中脑干梗死45例,脑干出血15例,多发生脑梗死36例,脑出血微创术后7例。伴失语8例,伴意识障碍6例,多合并单侧或双侧肢体瘫痪。根据吞咽障碍的评定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从发病至开始康复训练时间(意识障碍者除外)为3~21d,平均为7d,疗程10~30d。对照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均采取了一般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并进行吞咽障碍的疗效判断。

1.2吞咽障碍的评定

根据症状及临床神经系统检查进行评定,103例患者均表现为流涎、说话不清、音哑或构音不清,吞咽费力、缓慢或下咽困难,误咽、饮水呛咳,张口伸舌困难、咽反向减弱或消失。

1.3分组方法

对103例患者进行吞咽障碍评定,根据吞咽障碍的程度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4疗效判断标准

完全恢复:吞咽障碍消失;有效:吞咽障碍明确改善;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

1.5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P

1.6结果

两组吞咽障碍疗效比较见表1。

2吞咽障碍的一般护理[2]

两组患者均进行以下护理。

2.1评估吞咽障碍的程度

观察病人能否进食、进食不同稠度的食物吞咽情况、饮水有无呛咳、进食效果,评估有无营养障碍。

2.2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选择软饭、半流质或糊状、胶状的粘稠食物,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给病人充分的进餐时间,充分咀嚼,如有食物滞留在口内,鼓励病人用舌的运动将食物后送以利于吞咽。进食后应保持坐位30~60min,防止食物反流。病人吞咽困难、昏迷不能进食者给予营养支持,遵医嘱给予鼻饲,并做好留置胃管的护理。

2.3防止窒息

提供舒适安静的进餐环境。不能使用吸水管,床旁备吸引装置,如病人有呛咳、误吸或呕吐,应立即让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清口鼻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2.4心理护理

针对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消除恐惧、抑郁等。

3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

对观察组采取以下方法。

3.1间接训练法

对观察组不能进食的患者入院次日即行鼻饲饮食,配合静脉营养,待病情好转、稳定后即进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具体方法:①改善口面肌群的运动功能:指尖叩击、按摩及冰块磨擦口唇及面颊部,轻轻按摩,可减轻肌痉挛而有利于张口。对能主动配合的患者,让其做吸吮动作,以收缩颊部肌肉和口轮匝肌,然后做张口闭口鼓腮吐气的动作,再做咀嚼动作活动下颌,并给予一定阻力,反复进行,每天3次。抗阻力运动可以增加肌张力,改善唇闭合功能。②促进舌的运动:主动或被动做舌水平、侧方运动和舌背抬高运动,并用勺子或压舌板给予阻力,防止肌萎缩。③促进吞咽反射:寒冷刺激法。用冰冻的棉棒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连续反复5~10次,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也可让患者吞咽小冰块,以刺激咽反射。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增加吞咽的力量。④屏气发声法:患者坐位,吸气后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呼气发声,声门大开。此动作可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而且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同时鼓励患者多做咳嗽和深呼吸动作。⑤吞咽电刺激:选用查塔努加集团生产的Vita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对咽喉部肌肉进行电刺激,每次30min,同时让患者吞咽少量食物或水,改善吞咽功能。

3.2直接训练法

①进食的环境:应注意选择适宜的进食环境,避免不相干的人围观,让患者彻底放松,注意力要集中,配合训练。②进食的:不能坐位者取健侧在下的卧位,躯干上抬30°,头颈前屈,患侧肩部以枕垫起,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有利于食物向舌部运送,减少逆流和误咽。患者取坐位,颈部稍向前屈曲,使舌骨肌的张力增高,喉上抬,使食物容易进入食道,预防误咽。身体向健侧倾45°左右,使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头转向患侧80°,不但使健侧咽部扩大而且可减少梨状隐窝残留食物。③食物的选择:选择患者易接受的食物。将食物做成胶冻状或糊状,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一般先用胶冻样食物进行训练(如鸡蛋羹)。进食的器具要适中,开始用3~4mL试之,然后酌情增加,渐过渡到糊状及流质食物。④进食方法:将大小适宜的食团放在口腔健侧,然后用匙背轻压舌部一下,以刺激患者吞咽。每次应反复吞咽数次,使食物全部通过咽部,避免残留食物越积越多,引起误咽。也可每次吞咽后饮水1~2mL,这样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为防止吞咽时食物误入气管,进食前先嘱患者吸足气,吞咽前及吞咽时憋住气,这样可使声带闭合,封闭喉部后再吞咽。吞咽后咳嗽一下,将肺中气体排出,以喷出残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侧方吞咽法:咽两侧的“梨状隐窝”是最容易残留食物的地方,可让患者下颌左右转,向侧方吞咽,可除去隐窝部的残留食物。点头样吞咽:会厌谷是另一处容易残留食物的部位,颈部后屈会厌谷变得狭小,残留食物可被挤出,继之颈部尽量前屈,形似点头,同时做空吞咽动作,便可去除残留食物。

4讨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主要因双侧大脑半球病变影响了双侧皮质脑干束,导致假性球麻痹或脑干病变直接损害了Ⅶ、Ⅸ、Ⅹ、Ⅻ脑神经核及核下纤维造成口唇、面颊肌、舌及喉咽肌麻痹,口腔内压力不能充分升高,食物经口腔向咽部及食管入口腔移动困难。吞咽障碍影响饮食摄入,易造成患者营养不良、脱水、呼吸道感染甚至窒息等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同时给患者造成各种不良心理反应,不利于全身功能恢复。目前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仍缺乏有效的药物,早期康复训练及护理效果显著,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临床采用间接和直接训练法促进导致吞咽功能障碍的肌群活动,以降低肌张力、减少流涎、诱发吞咽反射、防止误咽,利用食物及进食的姿势和技巧引起吞咽反射,消除咽部残流的食物,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改善吞咽功能障碍,从而恢复经口进食的能力,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了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日,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对病人整体全面康复都具有重大意义。

5健康指导

5.1疾病知识及康复指导

指导病人及家属了解本病的病因、主要危险因素和危害,掌握本病的康复治疗方法和自我保护方法,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循序渐进,坚持锻炼,落实康复计划。注意合理休息,防止感冒和跌倒。

5.2合理饮食

进食高蛋白、低盐、低脂、低热量的清淡饮食,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谷类、豆类等,使能量的摄入和需要达到平衡,戒烟、限酒。

5.3预防复发

遵医嘱正确服用降压、降糖和降脂等药物,定时门诊检查,动态了解血压、血脂、血糖变化和心脏功能情况,预防并发症和脑卒中复发,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 张文.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诊治[J].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4,24(10):875-876.

[2] 尤黎明,吴瑛. 内科护理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16-618.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篇7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50%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吞咽困难导致的误吸易引起吸入性肺炎,重者因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导致脱水及营养不良,影响脑卒中的康复,延长住院日,增加死亡率。因此,吞咽障碍康复当务之急,必须尽早改善其摄食-吞咽功能,以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加机体抵抗力,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我科自2006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56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现将进行康复训练的护理经验及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56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接受训练时为意识清醒,无感觉性失语,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39~75岁;脑梗死44例,脑出血12例;经评估、饮水测试,吞咽功能为Ⅲ级~Ⅴ级;住院时间为15~60天。出院时评估吞咽功能正常的32例,明显改善20例,无改善4例。

2 吞咽障碍诊断标准

吞咽障碍的诊断方法有几种,饮水试验是临床上简单易行的诊断方法,具体操作如下:病人取半卧位,将30ml 37~40℃温开水以常速喝完,判断结果:一次喝完无呛咳为吞咽功能Ⅰ级;分2次喝完无呛咳为吞咽功能Ⅱ级;一次喝完但有咳嗽为吞咽功能Ⅲ级;分2次喝完且呛咳为吞咽功能Ⅳ级;不能全部喝完,呛咳明显为吞咽功能Ⅴ级。

3 护理

3.1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每天进行口腔护理2~3次,有口腔溃疡者碘甘油涂患处,唇部干燥者可涂抹石蜡油。

3.2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一般病情较重,躯体功能受损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而心理护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交流,尤其注意与病人的情感交流,交流中会发现许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疾病因素和社会因素。疾病因素是脑卒中患者多数有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情感不能用语言表达,感到康复无望,出现焦虑、抑郁、自弃等情绪。社会因素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不融洽,一旦发病后得不到家人的关怀,出现自弃,甚至厌世的情绪,社会低收入家庭难以负担过多的治疗费用,他们对疾病的康复、渴望痊愈的要求和其他人是一样的,便在经济能力上则有着很多差异,故此病人也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因此,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其家属的心理思想工作,让患者和家属知道经过治疗何康复训练,各种功能障碍可得到最大的改善,大部分患者生活能自理,尽可能地争取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和信任。

3.3 摄食前训练 56例患者均经治疗,病情相当稳定,意识清醒后进行摄食训练,对脑卒中重度吞咽障碍者,为了维持其基本营养,早期主张插胃管鼻饲流质,并着重进行与摄食-吞咽有关的器官功能训练,常采用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训练,2次/d。具体操作:用棉签蘸冰水入在前腭弓部左右交替摩擦5~8次,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因为前口腔咽部存在着机械和温度感觉受体,最具有促进吞咽作用,冷刺激可提高吞咽发生的敏感性和速度,使吞咽功能得到强化。

3.4 摄食训练 脑卒中吞咽障碍者进行摄食前训练后,经过调整姿势和改变食物形态,能咽下食物者就可以开始进行摄食训练。在摄食训练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及吞咽功能情况选择摄食的体位、食物的形态和食物在口中的位置等。

3.4.1 摄食体位 能坐起的患者取躯干垂直、头正中位,颈轻度向前屈曲,这种体位可达到最大气道保护。不能坐起的取躯干30℃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用枕垫起,喂食者位于患者健侧,这种体位可以减少食物向鼻腔逆流和误吸。进食结束后抬高床头40~45℃保持30min,防止食物反流。

3.4.2 食物的形态 应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选择食物的形态,原则为先易后难,糜烂食物最易吞咽,固体食物最难吞咽,液体食物最易误吸,糊状食物不易误吸。进食顺序应按照糜烂-糊状-固体-液体。此外,还要兼顾食物的色、香、味、热量和温度等。

3.4.3 食物在口中的位置 进食时应把食物置于口腔最能感受的位置。原则上应将食物置于侧舌后或健侧颊部,这样有助于食物的吞咽。

3.5 注意事项 喂食者要有耐心,应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进食时间,选用小金属勺喂食,每次患者吞咽后,嘱患者空吞咽几次,把食物全部咽下再进食,告诉患者在进食时不要说话,便于分泌物吸出。进食结束后要清洁口腔,防止食物残留口腔中,同时应鼓励患者尽可能自己进食,平时多鼓励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提高气管保护功能。

4 讨论

吞咽是一种复杂的反射动作,吞咽动作的产生首先在大脑皮质影响下随意开始的,此时舌尖上举,触及硬腭后主要由于下颌舌骨肌的收缩使食团推向软腭后方至咽部,因此,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障碍的患者制定的摄食前的各项训练,均为针对吞咽动作所涉及的各个肌群训练,同时反射刺激大脑皮质,强化颜面部的随意运动。最近研究表明口颜面失用和失语者吞咽障碍发生率较高,因此,认为加强鼓腮、漱口、叩齿、空吞咽等一系列训练,是一种十分有益于口颜面肌肉的训练,对加强吞咽肌群的力量、协调吞咽功能、预防吞咽障碍所致的误吸均有积极的意义,越早训练越好,有面瘫、失语的病人开始进行此项训练会较困难,且会流涎,护士或家属要及时用纸把流出的唾液擦去,以免病人感觉不适,并鼓励其继续训练,不能因为流涎而中断,并嘱尽量把唾液咽下。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是综合性的,除了吞咽功能的训练外,包括肌力的训练、上肢进食功能的训练、辅助工具的选择与使用、食物的调配等,凡是与摄食有关的细节都应考虑在内,只有在患者、家属、护士、医生、营养师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取得较满意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大西幸子,孙启良.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北京:中国医药技术出版社,2000,7-18.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篇8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b)-0118-02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而严重的合并症之一,国内外文献报道37%~78%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其中小部分患者临床上表现为“无症状”吸入食物或液体,即为不明显的误吸[1]。为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必须进行吞咽训练。笔者根据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入院的2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旨在观察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根据本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入院的经头颅CT或MRI证实2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138例,女62例,年龄62~80岁,平均(64.4±5.1)岁,随机将20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例,干预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均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发展48 h后行改善吞咽功能的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

1.2.1 康复训练方法

吞咽功能训练:对中、重度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早期给予系统的吞咽功能训练可显著增加协调功能。

1.2.1.1 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 咽部冷刺激系使用冰冻的棉棒沾少量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寒冷刺激能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之易于诱发吞咽有力。每日三餐前,训练5~10 min。

1.2.1.2 屏气发音运动 患者坐位,要求其手支撑床面做握压运动和屏气,此时患者的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让患者突然松手,这样可使患者的声门大开,呼气发声。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每日2次,每次5~10 min,一般在晨间护理和下午的护理后。

1.2.1.3 唇、舌、颌渐进式肌肉训练 患者做舌前伸、后缩、侧方按摩口腔部、清洁牙齿等运动,伸舌者,用纱布包住舌尖用手使舌向方向运动,这样被动地锻炼舌肌肌力。每日三餐前,训练5~10 min。

1.2.2 摄食训练

对轻度吞咽功能困难患者选择适于患者进食、食物的形态、进食的量,进食前后做好口腔护理。

1.2.2.1 进食 患者因人而异调整,对卧床患者仰卧位,床抬高30度使头部前屈,偏瘫侧用小枕垫起,这样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利于食物向舌部运送,减少逆流和误吸。对能坐起的患者进食时采取30°~60°坐位使食物由健侧咽部食道,此时健侧咽部扩大,以便于食物通过。

1.2.2.2 食物的形态 食物的形态应视患者吞咽困难程度而定,选择最佳食物稠度使患者不易误吸而窒息;给予流质饮食如牛奶、菜汁、果汁等,吞咽功能改善,将食物做成果冻状、菜汁蛋羹,其特点是密度均匀黏稠而不易流动,使患者不易误吸而窒息。

1.3 疗效评定标准

按才藤分级好转程度分[3],(1)恢复:摄食咽下没有困难;(2)明显好转:吞咽障碍症状明显改善,才藤分级进步3级以上;(3)好转:才藤分级进步2级以上;(4)稍好转:才藤分级进步1级;(5)无效:才藤分级无得分增加。评价指标,(1)显效率:以明显好转以上计;(2)有效率:以好转以上计。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的吞咽功能分级得分。根据才藤分级给予相应的吞咽困难评分,分为1~7分,7分相当7级,表示正常吞咽,1分相当才藤分级1级,表示吞咽困难的程度最重。并对两组治疗前、治疗2周末、1个月末和2个月末分别进行评价,所有评定由同一康复医师评测,评测者不参与治疗,不知道评定的对象是康复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实行盲法评测。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软件采用SAS 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各阶段吞咽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组在各阶段吞咽功能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2。

2.2 临床疗效

两组均于治疗2个月后进行吞咽功能评价:干预组有效率为91%(91/100),对照组有效率为37%(37/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吞咽障碍既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吞咽康复治疗的前提就是康复评定,通过康复评定可以明确真正的问题所在。神经内科常用的临床检查很难全面评估其功能,常造成吞咽障碍的漏诊。吞咽障碍管理指南也认为,患者进食前需要进行吞咽功能筛选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其饮食及吞咽功能进行指导和训练。在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方面,目前国内引进了很多训练技术,最常用的是针对吞咽器官组织功能的间接训练及结合食物等的直接训练[5-6]。尤其是卒中引起球患者,其食道上括约肌的失弛缓更为突出和常见,采用反复间歇进行食道上括约肌的功能扩张及收缩、舒张功能协调训练,以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从而为治疗带来便利。同时,导管经口插入,并由细导丝导引,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提高了治疗人员操作的有效性。笔者在临床进行的相关研究证实,早期进行有效吞咽功能的康复治疗和针对性的饮食指导,疗效显著,大多数患者首次治疗即可获得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改善。

[参考文献]

[1] 大西幸子,孙启良. 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M]. 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2-60.

[2] 王拥军,卢德宏,崔丽英,等. 现代神经病学进展[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205-209.

[3] 姜稳妮,杜红霞,柴雪艳. 咽部冷刺激法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体会[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7):85.

[4] 郭根平,李建华,张谦. 早期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卒中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8):598.

[5] 尚克中,程英升. 吞咽障碍诊疗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4.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篇9

【摘要】: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它不但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也非常高,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表明,它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营养不良的可能性[1],提升了肺炎的发病率[2],也会引起呛咳而导致窒息,甚至危及生命,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以及经济负担,使其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也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脑卒中; 吞咽障碍; 早期康复; 研究进展

1 吞咽障碍评价标准

吞咽障碍是指食物从口腔到胃、贲门运送过程中受阻而产生咽部、胸骨后或食管部位的梗阻停滞感觉。临床上一般根据洼田式饮水实验来评价其吞咽困难的程度。方法:患者取坐位,像平常一样喝下30ml温水。Ⅰ级:患者可以一次喝完30ml温水,无噎呛;Ⅱ级:分两次喝完,无噎呛;Ⅲ级:能一次喝完,有噎呛;Ⅳ级:分两次以上喝完,有噎呛;Ⅴ级:常常呛咳,难以全部喝完。该实验方法操作简单,分级明确清晰,但是患者的主观感觉较为强烈,易产生误差。孙伟平[3]对9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FEES检查,以食物渗漏、穿透、误吸和潴留为主要观察指标,根据检查结果给予对应的治疗措施后,所有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FEES检查对于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诊断和处理中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评估工具,它对于卒中后肺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且有较高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2 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相关性研究

吞咽障碍作为脑卒中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困扰以及心理负担,还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治疗是非常有意义的。

2.1 康复训练方法

全莉娟[4]通过探讨Vitalstim吞咽障碍理疗仪治疗脑卒中真性球麻痹(下运动神经元延髓麻痹)、假性球麻痹(上运动神经元延髓麻痹)的不同临床效果及其机制,发现真性球麻痹对电刺激治疗效果差,假性球治疗效果优于真性球麻痹。Lim KB[5]通过研究发现神经肌肉电和热的触觉刺激的联合疗效优于单单的热触觉刺激。郭钢花[6]采用电视透视吞咽检查(VFSS)观察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并按照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发现采用连续VFSS指导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改善吞咽功能,疗效好且治疗针对性强。Khedr EM[7]提出,重复经颅刺激对于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有着较好的疗效。顾莹[8]将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康复组给予三级吞咽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吞咽康复治疗,其它内科治疗均为相同,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发病第二周末、一个月末、两个月末采用才藤分级法进行吞咽功能分级,换算成相应的评分后进行比较,发现三级吞咽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2 中医治疗方法

魏爱翔[9]将100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给予针刺治疗外加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组50例,给予常规单纯药物治疗。连续治疗21天后,观察两组临床综合疗效,发现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呛咳、进食困难等症状。薛文雄[10]在常规输液治疗的基础上选择风池穴进行注射药液(0.9%生理盐水3.5ml加甲钴胺0.5ml),每次注射2ml,每天1次,5次为一个疗程。他认为普通针灸控制症状效用时间短,而穴位注射在一定程度上能延长穴位刺激的时间,刺激时间缓慢而持久,则针刺效果好。经过5次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和体征都有好转,但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 康复护理相关研究

3.1 心理护理

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甚至于厌世等不良情绪反应,在做好康复训练的同时,也必须保证患者的心理健康,是患者病情好转的前提条件。

廖喜琳[11]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包括创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心理疏导及生活护理,减轻其心理负担;加强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让家庭成员也参与其中,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患者恢复;矫正认知偏差,提供矫正方法,纠正其不良应对方式。经康复治疗四周后发现心理护理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抑郁症状,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3.2 康复护理

患者吞咽障碍进食时易发生呛咳,食物和水进入肺部,引起感染。安全的喂食技巧能降低患者误吸的几率,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霍建珊[12]对69例病人实施喂食护理干预,经过2~4周的喂食技巧训练,61例患者顺利从鼻饲过度到经口安全进食,没有一例发生肺部感染,且体重均增加1.0~2.5kg。马月利[13]提出,当患者在进食时出现呛咳,应立即将头偏向一侧,使头前屈,根据呛咳出现在吞咽前、吞咽时、吞咽后的不同时间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

吞咽障碍康复方法篇10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治疗结果

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为29%~45%[1]。患者可因吞咽障碍而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并可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甚至窒息危及生命,因而必须重视。针对意识清楚的吞咽障碍患者联合应用时间护理及康复治疗非常必要,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近年研究表明,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各种功能障碍其功能的恢复与机体现有的生理状态及康复训练的时间有重要关联。随着时间医学的诞生和发展,以及其对护理学科的渗透与促进,如今已派生出时间护理模式,并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3],我们将时间护理与康复护理联合用于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8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4],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确诊为脑卒中。患者均为初次发病,发病1~2 d内入院治疗,神志清楚,无认知及语言障碍但有明确的咽部异常病史。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40~76岁;其中基底节及内囊病变引起的假性球麻痹27例,脑干病变引起的真性球麻痹7例,脑梗死25例,脑出血9例。对照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43~80岁;其中基底节及内囊病变引起的假性球麻痹25例,脑干病变引起的真性球麻痹9例,脑梗死28例,脑出血6例。2组年龄、病变性质间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只对患者进行基础训练、进食训练的康复治疗护理,而康复组则根据人体1 d中生理活动的节律性变化规律加入时间护理,使机体处在最佳状态下接受康复治疗护理。康复组在患者病情平稳24~48 h开始定点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基础训练2次/d(9∶00、16∶00),进食训练2次/d(11∶00、17∶00),心理护理1次/d,每天19∶00~21∶00实施,并让家属共同参与,时间为1个月;对照组则在病情平稳1~2周后开始进行基础训练、进食训练,训练的时间不固定,时间为1个月,然后2组进行疗效评估,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2.1 吞咽障碍程度的评判标准[5]:参照洼田的咽水试验,正常:5 s内30 ml温水一饮而尽,无呛咳;轻度:5 s内1次饮尽,有呛咳;中度:5~10 s内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重度:10 s内不能饮完。

1.2.2 基础训练,即吞咽功能训练:用于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①发音训练:患者张口发“а”音,并向两侧运动发“y”音,然后再发“wu”音,每次每音发5次。②舌部运动:患者将舌头向前伸出,然后做左右运动摆向口角,再用舌尖舔下唇后转添上唇,按压硬腭部,每次运动20次。③ 吸吮训练:患者食指戴上胶套放于口中,模仿吸吮动作,体验吸吮的感觉,每次吸吮20次。④喉抬高训练:患者把手指置于训练者的甲状软骨的上缘,在训练者吞咽时,感觉它的向上运动,然后让患者照镜子将自己的手指置于甲状软骨上,模仿上述动作20次。⑤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水,轻轻刺激患者的软鄂、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作空咽动作。以上训练2次/d,当患者掌握了吸吮和喉抬高训练技能后,指导患在吸吮后立即喉抬高。这两个动作的协调一致,即可产生吞咽动作。

1.2.3 进食训练,主要是对轻度吞咽障碍者的训练。①选择最佳的进食体位:取躯干30度仰卧位,头部前屈,健侧肢体在下。②食物的选择:采用最易吞咽的食物,如菜泥、果冻、蛋羹,这些食物在口腔内容易移动又不易出现误吸,③进食方法:使用金属勺给患者喂食,每次进食约1/2勺,协助患者将食物放在口腔健侧处,放入食物后用匙背轻压舌部一下,以刺激吞咽,嘱患者注意力要全部集中于吞咽,而不是咀嚼或吸吮。但每次进食吞咽后应反复作几次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

1.2.4 观察指标:为避免人为因素对康复训练的影响,采用定人、定时进行训练,并记录2组训练后患者疗效反应。

1.3 疗效判断 (1)痊愈:为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正常;(2)显效:为吞咽功能缓解,呛咳症状改善,饮水试验评定中度;(3)有效:为吞咽功能缓解,无呛咳,饮水试验评定轻度;(4)无效:为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无改变,饮水试验评定重度。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2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n=34,例(%)

3 讨论

3.1 影响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效果的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后的吞咽障碍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的病变引起,表现为延髓神经支配的舌肌、软腭、咽肌、喉肌的功能失调。由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患者及家属强行进食或完全不能进食,易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所以有效的康复训练显得至关重要。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如果丧失恢复的最佳时机,将有可能导致终身鼻饲进食[6]。随着人们对脑卒中生理、病理节律康复训练作用时间节律的深入认识,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效果除与治疗脑卒中药物的药理作用、功能训练有关外,尚与患者身体生理节律波动、康复训练的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

3.2 时间护理与康复护理联合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随着时间生物学的兴起,时间诊断学、时间药理学、时间治疗学、时间护理学等学科也应运而生。时间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利用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对患者心理因素、用药时间、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的一门新兴护理模式[7]。时间护理在疾病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渗透于疾病治疗的过程中,直接影响着护理的效果。此项研究目的在于时间护理就是运用人体生理活动随自然界的变化呈现多种节律性这一规律在机体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采用吞咽、进食、心理等方式进行康复训练,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时间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上尚未引起医务人员的广泛重视,康复治疗的时间是随意性的,护士总是在忙完了常规护理工作后才给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虽然康复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很明显[8]。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时间护理+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生理活动节律性变化的时间规律给予基础训练2次/d(9∶00、16∶00),进食训练2次/d(11∶00、17∶00),并辅以相应时间的心理护理,结果显示,康复组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时间护理与康复护理的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促进其吞咽功能的康复,并可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肌肉萎缩,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3.3 时间护理应用机制 从日生物钟角度分析,调节人体内脏活动的植物神经具有一日内生理节奏,白天交感神经占具优势,而晚上则迷走神经占具优势。而人一天当中精神活性提高的时间区正是在9∶00~11∶00、16∶00~17∶00、19∶00~21∶00、00∶00这四个时段,在这些时间区内,患者表现为精神欣快,喜欢与人接近,乐意回答和提出问题,且生理、心理功能均处于最佳状态,此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不仅能够得到患得的很好配合,达到功能训练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是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脑卒中发病急、致残率,且常伴有多种障碍并存,尤其是合并有吞咽困难时,患者最基本生理需求受到影响,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抑郁情绪。有效的护患沟通和良好的护患关系,适时的健康教育和舒适的住院环境可以使患者增强自信心,易于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时间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临床康复护理的效果,因此,在护理工作中,结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生理、病理时间节律来选择康复训练最佳时间护理,不仅降低了脑卒中的致残率,提高了生存质量,同时也避免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傅玉凤等[9]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效率为75%,本研究的有效率为82.6%,提示时间护理与康复护理联合应用在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丽芬,敢晓冬.脑卒中患者安全的摄信方法.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0,19:518.

2 孔繁荣,叶虹虹.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现象.华夏医学,2007,20:30.

3 李雪华,许素莲.时间护理对高血压病患者疗效干预的临床研究.国外护理学杂志,2007,26:1143.

4 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1.

5 毛芙敏.110例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山西护理杂志,2000,14:36.

6 张婧,王拥军,沈彦.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7种筛选试验的评价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4,8:710.

7 张立新.时间护理学研究进展.护理研究,2006,20:2355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