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十篇

时间:2023-10-24 17:39:41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篇1

    一、比较分析实物投资与资产投资定义上的区别

    实物投资指的是企业将资金或技术设备等直接投放于企业或合资、合作等关联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取投资收益。从定义可以看出,实业投资注重的是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实物二字很好的说明了该投资方式是直接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存在的物品进行投资。不同于资产投资的是,实物投资因为直接进行对实际物体的投资,所以它的投资方式和投资外延显得更为广泛。该投资方式是一种有形投资,所以相对于金融资产投资而言,该投资的投资方式更稳定且风险性比较低。但是因为是一种有形资产投资,物品的实际价值就是那么大,所以投资方所获得的利润相对而言也比较低。但这毕竟是一种保守的投资方式,所以被大多数人沿用着。

    金融投资是指投资主体为获得未来收益,主动承担一定的风险,将资金投入在货币、证券和信用及与之相联系的金融市场活动中的经济行为。金融投资是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产生的投资方式。相对于实物投资而言,金融资产投资的间接性和非实物性特点更加突出。从定义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无形资产投资,注重的是依赖于资本市场的投资活动。因为它是一种虚拟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所以金融投资并不能直接与生产经营相互联系。相对于实物投资而言,金融投资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但是它的收益也是巨大的。金融投资更多的是考验投资者的胆量和眼力的投资方式。由于金融投资更多的是依赖于现代技术进行投资并且能够在短期创造巨大的看利润,所以这种投资方式被广大发达国家的投资者所喜爱。金融资产投资也逐渐成为发达国家最主要的投资方式。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的区别从对定义的分析就可以很好的看出来。二者在投资收益、投资对象、投资风险、投资目的以及收益时间长短上都具有不同点。投资方在选择任何一种方式进行投资时都应考虑到这几个方面,因为他们直接影响着投资方的投资收益。无论是哪种投资都具有它的优点所在,依照不要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观点,有时候按照一定的比例选择二者相互结合的投资方式能够为投资方创造更大的利润。

    二、分析实物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的特点

    对实物投资而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实物投资与实际的物品和生产经营活动直接联系在一起。简言之,实物投资是投资方对实际物品的潜在价值进行考量之后进行的一种生产经营活动。它是通过实物在市场中的销售利润谋取投资利润的一种投资方式。投资方在进行投资活动之前,要对实物的潜在价值进行深入分析,避免由于失误造成的资金浪费。

    2.实物投资的利润回报期长。实物投资在进行投资时,是与生产关系进行密切联系的,所以投资方进行投资之后要等到物品生产出来并销售出去之后才能获得收益,这个时间是很漫长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投资方可能还要追加投资。在生产的过程中,整个资金链的流动是非常慢的。这种投资方式考量着投资方的耐心,如果中间出现意外收回投资成本,无论是对企业还是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3.实物投资具有广泛的投资区域。在现代社会,即使出现了以金融投资为主的投资方式,但是由于实物投资涉及到人民大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品,所以实物投资依旧覆盖到社会中的所有事业的经济活动。由于实物活动覆盖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以对于国家经济部门而言,对于实物投资的监测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因为实物投资在国家投资方式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这种投资方式也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国家经济部门要通过立法等各种手段来时刻监测着社会中实物投资的动态,对于不法分子进行严厉打击。

    对于金融资产投资而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金融投资在市场上进行投资的时候依靠的是金融资产,依赖于金融资产进行的一种间接性的投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会将自己的资金投放到股票、证劵和货币等上面,通过多种金融投资的方式来为自己谋取利润。依托于金融市场的投资是投资方的一种资金战和速度战,投资者会随时关注这各个公司的经营状况,一旦出现机会时就会将自己的资金进行投资来占有公司的一定股份。时机到的时候进行抛售来赚取巨额的价格差。

    2.金融投资在运行过程中要求资本要有一定的偿还期限。金融投资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虽然不像实物投资的收益期限那么长,但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资金在进行升值的时间。资本的偿还期限指的就是这个时间。投资方进行金融资本投资就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润,在偿还期限内,只要自己的资本在不断升值,投资者就可以一直进行投资,但是要时刻关注并分析偿还期限内的被投资标的物的价格变化,在投资收益开始下降的时候要及时收回自己的资本以避免连本带利赔光的状况发生。一般情况下,金融投资的偿还期限都非常短,这和金融投资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是相关的。时间越久,对于投资回报的风险就越大,出现各种突发情况的可能性就越大,投资失败的可能性也会越大。

    3.金融投资具有巨大的风险性和收益性。金融投资考查的是投资者对于市场变化的预测能力。在当今社会,经济变化是非常巨大的,同样的,公司经营状况发生改变的机率也非常大,在一定程度上,金融市场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对于某些特殊行业而言,譬如石油等,他们的风险变化性小,投资者选择投资的难度也不大,但对于大多数行业而言,对他们进行投资时要抓住机遇进行投资并在偿还期内进行迅速收回成本和利润,因为对这类行业的预测是很难的,并且这种行业的动态变化大,容易出现资金套死的现象,所以投资者在在进行投资的时候要认真分析将要投资的企业的各类经济指标的变化程度,避免造成投资失败。

    三、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的联系

    1.两者的投资媒介和投资手段相同。无论是实物投资与生产经营的关系还是金融投资与资本运作的关系,他们的共同点都在与对资金的运用,虽然有直接性和间接性的区别,但是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进行投资的依托对象不同罢了,一个是生产经营,另一个是证劵和资金。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都是社会资金运作的一种依托形式,二者在本质上是相互联系的。

    2.金融投资为实物投资提供资金,实物投资为金融投资创造利润。从对金融分析来看,金融分析像是一种资金的聚集,并没有为实物投资进行资金援助,实则不然,金融投资对企业资本进行投资,将资金短期内汇集到企业,这是维持企业生产发展的原动力,有了这笔资金,公司的实物投资的生产经营才能够正常运转,即使投资者收回了资金,但是还会有下一个金融投资者进行输入,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短期帮助,是企业在进行大量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资金来源。而实物投资的成功也为金融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利润。虽然投资对象不同,但是两者依旧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四、总结

    金融投资和实物投资都是当下主要的投资方式。目前,金融投资多为发达国家所采用,我国的不少投资家也开始着手进行资本投资,因为资本投资具有收益大,期限短的优点,即使具有一定的风险,但能够带来的利润更加诱人。虽然全球经济投资向金融投资进行转变,但实物投资始终覆盖整个社会经济的状况却不会被改变,因为实物投资的投资对象是人们的生活用品,无论是高档的还是基本的,都是人们必须的。投资家在对这两种投资方式进行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两者所具备的优缺点和特殊性,同时也要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对于投资家而言,进行投资就是为了更好的获利,所以在进行投资方式选择时不如同时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出现资金套死的现象。无论选择哪一种,都希望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进行合法的投资,为社会的良性运转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游家兴.理性定价、选择偏差与消费资本资产定价谜团——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 经济科学,2005(06).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篇2

【关键词】物流产业;投资缺口;投资管理;融资平台

一、广西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背景

为了全面实施国家批准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加快规划实施进程,广西相续出台《广西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广西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建设规划》、《广西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建设“十一五”规划》、《南宁市现代物流总体发展规划》、《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规划》、《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规划》、《防城港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等地方性建设规划,根据以上建设规划,到2020年,南宁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成为沿太平洋西岸中国-东盟重要交通运输中心,广西沿海现代化组合港建设成为泛北部湾地区重要国际航运枢纽,南宁机场成为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广西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将成为连接泛珠江三角洲、西南及华南地区与中南半岛最为便捷、综合效益最好的区域性国际交通通道。物流产业随着广西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将上升为广西的重要产业,并将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二、广西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状况

目前广西防城港、北海和钦州三个沿海港口建有泊位6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泊位19个,基本形成以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为主的环北部湾港口群。2007年广西投入200亿元左右修建对接东盟的海陆通道,其中2007年广西沿海钦州、北海、防城港三市计划开工建设码头项目15项,项目总投资约99亿元,泊位37个。广西将在北部湾港口群建设15万吨级、10万吨级和5万吨级深水航道,建设散杂货、件杂货、集装箱和邮轮泊位。2010年广西全区年新增公路里程1291公里,公路总里程101782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79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2574公里。新增港口泊位综合通过能力1094万吨,港口泊位综合通过能力18217万吨,其中新增沿海港口泊位综合通过能力665万吨,沿海港口泊位综合通过能力12181万吨。

三、广西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缺口

(一)广西物流产业物流能力发展模型

物流能力包括能够运送货物的能力(有形要素),执行物流过程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无形要素)。衡量物流能力的指标包括物流设施承载能力、物流通讯网络性能、物流中心区域布局、物流经济管理体制、货物周转速度(单位时间内货物周转量)等。其中货物周转速度W是区域物流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衡量区域物流能力的综合指标。因此,为了分析和预测广西物流产业物流能力发展趋势,通过建立广西物流能力发展模型来进行分析。查询广西统计年鉴,得到广西1999年至2009年的年度货物周转量和物流产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年度投资规模(以1999年为不变价格)。数据如下表:

在此基础上,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制作散点图,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情况,构建广西物流产业物流能力(W)投资模型,即W=A+B ,(其中I为投资额,A为常数,B为系数),利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物流能力投资模型:W=-0.36782+0.0351 。

(二)广西物流产业货物周转供给缺口

1.交通运输投资增加货物周转量供给

从1999年以来广西用于交通运输投资有了大幅度提高,根据广西统计年鉴资料,以广西交通运输投资I为被解释变量(单位为亿元),时间t为解释变量,对广西1999年至2009年交通运输投资(以1999年为不变价格)随时间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投资时间模型: =2.993255+0.308655 ,根据该模型可以对广西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额供应趋势进行预测:

为了评估社会物流能力的发展状况,把上表的投资额供应预测值带入物流能力投资模型W=-0.36782+0.0351 ,可得到由于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产生的货物周转量:

2.广西经济发展产生货物周转量需求

从1999年以来广西物流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根据广西统计年鉴资料,以广西年度物流货物周转量W为被解释变量(单位为万亿吨公里),时间t为解释变量,对广西1999年至2009年的年度物流货物周转量随时间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得到货物周转量时间模型: =0.07595+0.000125 ,利用该模型对广西物流产业年度物流货物周转量进行预测:

3.广西物流产业货物周转供给缺口分析

由于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投资能够拉动社会货物周转量服务供应能力是有限的,通过以上数据汇总,得到广西物流产业货物周转供给缺口:

四、广西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广西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得到政府大力支持,也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果,但是广西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与投资效果需要实现质的提高,才能满足广西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为此,本文从政策扶持、投资管理、融资平台与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物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植力度

物流业是资金密集和劳动密集型兼备的产业,物流基础设施相对集中,投资回报率比较低,投资回收期比较较长。为此,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某些重大物流建设项目的投资可采取集资入股的形式由中央和地方、国家和企业共同来承担,某些小型物流设施建设和部分物流设施的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可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由企业或企业集团独立承担,或以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担。在投资建设中,除了适度提高政府的投资比例以外,还应制定和实施优惠、平等的投资政策,鼓励、吸引民间资本、私人资本和境外资本投资。比如对积极参与新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者,在项目建设期间可享受免征土地使用税的待遇,并对其放宽贷款限制;在项目投产、运行的一定期限内,按一定比率减征相应企业的营业税;投资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内的物流基础设施,在进口设备和原材料时可免交部分税;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国家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参与诸如部分公路、港口、物流园区、仓储设施等各个环节建设项目的投资等措施。以钦州港作为突破口,以防城港为依托,打造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为广西物流业的发展奠定强有力的基础;鼓励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通过兼并、重组、联营、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物流骨干企业,加大物流项目投资力度,形成规模效应。

(二)加强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力度

物流产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数额较大,应由专门的决策部门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分析,正确处理政府物流项目投资与民间物流项目投资的关系,开展物流项目可行性研究,合理选择物流项目进行重点投资。进一步合理界定政府对物流投资建设的具体项目和范围,创造条件,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制定政府物流项目管理制度,规范政府物流投资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投资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政府物流投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政府投资资金,包括预算内投资、各类专项建设资金、统借国外贷款和其他财政性资金等。政府物流投资资金要根据物流项目安排、资金来源、项目性质和调控需要等加以统筹考虑,实行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转贷和贷款贴息等多样化的资金投入方式。针对不同的资金类型和资金运用方式,确定相应的管理办法,逐步实现政府物流投资决策程序和物流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物流投资项目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政府物流投资项目要经过符合资质要求的咨询中介机构评估论证,在实施物流项目投资决策时,要重视公众的参与和重视专家咨询和专业论证,特别重大的物流项目还应实行专家评议制度,专家在论证时不仅要做可行性论证,同时也要进行不可行性论证,通过正反对决,使决策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

(三)加快构建物流产业投资融资合作平台

由于物流产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额比较大,有些物流项目完全由企业全额投资时比较困难的,鉴于目前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银行取得项目贷款资金越来越难,资金短缺影响了企业的物流项目投资建设。为了解决资金短缺瓶颈,广西政府有关部门应与相关机构通力合作,加快构建广西物流产业投资融资合作平台,大力开展广西物流金融业务,为企业物流项目投资后的资金需求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各方资金进入广西物流产业投资,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合起来为资金需求方企业提供融资,解决物流项目投资建设后的经营资金需求,是非常迫切的现实需要。

构建广西物流产业投资融资信息平台,加强信息沟通,实现物流与金融的高效率配置。搭建以物流金融中心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广西物流金融信息平台,建立物流金融市场反馈体系,形成以下投资融资便利:物流企业通过信息平台,对物流金融信息进行全面处理,确定在物流业发展中各个环节的资金成本,以便对资金进行科学分类和管理,积极创造物流项目建设融资条件;物流金融中心系统通过市场反馈系统,及时监督和支持物流企业与贷款企业所用资金,减少资金投入盲目性。物流金融中心通过信息平台,进行横向联系分享企业信用评级信息,对物流企业和贷款企业信息进行整合和再造,规避物流金融风险。

(四)加强物流产业金融投资管理人才培养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篇3

一、浅析金融投资的定义和种类

(一)金融投资的定义

金融投资是一个商品经济的概念,指的是自然人或单位利用可支配的资金购买金融商品,从而获得与风险成正比的经济收益,也是现资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投资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有着不同的金融投资类型。按投资方式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按照时间长短划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按照性质划分为固定收入投资和非固定收入投资。

金融投资区别于实物投资,金融投资的投资主体是间接投资者和资金供应者,以存款或有价证券等各种金融资产为投资对象,实现金融资产的增值收益,是资本性投资,而实物投资的投资主体是直接投资者和资金需求者,将各种实物投资资产作为投资对象,包括厂房、原材料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取生产经营利润。金融投资为实物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实物投资是金融投资收益的来源,二者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是当前投资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

(二)金融投资的种类

国内的金融投资产品有银行存款、基金、股票、债券和外汇投资以及贵金属投资等十多种,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金融投资种类:

1.银行存款。银行存款分为个人银行存款和企业银行存款,指的是将金钱放在银行里,银行定期给予相应的利息利率,银行存款是所有金融投资种类中风险最少的,便于操作,但是收益相对来说也是比较低的。

2.基金。基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基金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等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狭义的基金指的是证券投资基金又叫集合证券投资方式,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资方式,流动性比较强,收益比较客观但是也伴随着不少的金融投资风险。

3.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金融投资者在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差价巨大的投资收益的同时也要共同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高风险,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除此之外,投资者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因此是高风险和高收益的金融投资种类,又因为操作相对比较简单,是当前很多居民选择的金融投资商品。

二、金融投资风险与收益

(一)金融投资风险

金融投资风险指的是金融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受经济市场的影响而对投资者造成亏损或者盈利的现象。金融投资风险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一方面,金融投资风险会让一部分的投资者获得收益,另一方面也会让一部分的金融投资者蒙受损失,无论哪种情况的发生都是在各种经济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生的结果。根据对金融投资造成的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证券市场风险和利率风险。证券市场风险指的是因受证券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金融投资产品价格的变动,从而让金融投资产品价格上升或下降;利率风险指的是因为当前各个国家之间经济交流的密切和各个国家经济情况的日益变化,因此各国不同的货币在进行兑换的时候会出现升值和贬值的情况,从而带来利率上的的变化,因利率的变化造成金融投资产品价格上升或者下降就叫利率风险。

(二)金融投资收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通过金融投资产品的收益情况可以从侧面展现出金融资产的现状。在当前的金融市场中,收益率是衡量金融资产的收益水平的重要指标,度量的是金融投资业务的受欢迎程度和收益情况。收益率指的是运用不同的数据模型去计算不同的产品,因为产品不同所以收益率也存在着不同,根据时间长短将收益率分为年收益率和月收益率。一般情况下,投入资金的多少和获得收益的可能性成正比,投入的资金越多获得巨大资金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指的是资金收益的可能性越大而不是实际资金收益越大,因为金融市场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可控因素,因此各种预测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准确的。

(三)金融投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如果要理清金融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我们需要首先明白金融风险包括金融投资系统风险和金融投资非系统风险,金融投资系统风险主要和整体的金融市场有关,包括政策性风险,利率风险和购买力风险等,金融投资非系统风险主要指的是某个公司因公司内部管理等原因对证券市场造成的影响,这种影响比较小,通过一定的有效措施可以进行回避,包括生存经营风险和财务管理风险。

其次应该明白金融投资的实质就是对金融市场上资本的重新的合理分配,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化,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一般的经济规律而言,金融投资风险和收益之间呈正比的关系,金融投资风险越大获得的收益往往就越大,金融投资风险越少,所获得收益往往就越少。这种规律显示的是金融投资风险和收益的一般规律但并不是绝对的,高收益是以承担高风险为前提的,所获得的收益也只是在承担高风险后给予投资者相应的报酬,因此金融投资者不能因为这个基本经济规律在投资时就简单的认为将资金投资给高风险的金融产品,获得的收益就越大,很多投资者都存在着一种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可以收获高收益,实现一夜暴富,而忽略与高收益相伴的高风险,因此投资者在投资时需要十分谨慎。

三、金融投资风险与收益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前经济市场的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拥有更多可支配的资金,再加上人们理财理念的转变,从而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将手中资金投资给金融产品,在带来金融投资市场繁荣的同时也让金融投资风险与收益存在一些问题。

(一)投资具有盲目性

当前我国专业的金融投资者比较少,大部分金融投资者是随着自己的猜测或者网上的一些数据分析以及跟随别人进行投资,因此大多数的金融投资具有盲目性,缺乏长期的规划和深思熟虑的考虑,并没有根据商品价值规律进行合理科学的投资,从而使得很多金融投资者血本无归。这种盲目的投资不仅给投资者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也会扰乱金融经济的正常发展,阻碍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投资具有集中性

为了规避金融投资的风险,我们应该在金融投资时将资金投资在不同的金融产品上,实现金融投资的分散性,最大程度上规避金融投资风险,但是当前很多的金融投资者既想通过金融投资市场获得一些收益,又希望金融投资是方便简单的便于操作,因此很多金融投资者在投资时为了图方便将投资集中化,将资金投资在一种或几种很少的金融投资产品上,从而增加了金融投资风险。

(三)长短期经济收益比例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金融投资者在投资时存在着侥幸心理,更多关注的是短期的金融投资收益,缺乏对长期金融投资收益的规划和分配以及风险的规避和承担,从而造成两种投资情况的发生,一种是只要金融市场有一点变化就会结束自己的投资行为,完全跟随当前金融市场的变化来决定自己的投资行为,另一种是完全忽略金融市场的变化,即使存在着很大的风险但是总想着奋力一搏仍然进行投资,对自己金融投资行为极度不负责,人为的增加了金融投资风险。这两种类型的投资者容易被一些金融资本家利用他们的心理实现暗箱操作,破坏了金融投资市场的经济秩序。

四、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措施

(一)加强对金融投资的监管,规范金融投资市场秩序

金融投资者和金融投资市场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一方面,金融投资者是根据金融投资市场的情况进行投资,另一方面金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金融投资市场的发展和秩序,因此需要加强对金融投资市场的管理,为金融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维护金融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帮助金融投资者进行合理的投资,促进金融投资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主要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第一,国家需要制定和完善金融投资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执法部门有法可依,中国现行金融监管架构“一行三会”即“一行”为中国人民银行,“三会”是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需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提高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金融投机分子和暗箱操作者的违法行为,让不法分子无法律漏洞可钻,保障金融市场环境的安全;第二,金融投资者在投资时需要理性投资,让投资行为变得科学化、理性化,避免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扰乱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关注政策环境变化,合理选择金融投资产品

金融投资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自然会受到环境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颁布的一些政策是在立足当前的市场经济的现状的基础上颁布的,因此很多政策的变化都有现实意义和借鉴意义,因此通过对政策环境变化的关注,可以从侧面了解当前金融投资的一些发展前景,例如当银行利率变高的时候可以选择银行存款,当银行利率变低可以减少银行存款选择其他的金融投资种类,还有CPI指数变化、外汇国家的金融监管政策变化等都可能对金融投资收益产生影响,因此金融投资者需要关注政策环境变化,合理选择一些金融投资产品,从而规避一些金融投资风险,提高金融投资收益。

(三)依据资深投资者的经验,制定合理的投资方案

金融投资行为虽然有着很大的随机性,但是在看似各种随意的表面,其实蕴含着很多的经济规律,而很多资深投资者之所以可以从金融投资中收获高收益就是尽可能的在依据这些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金融投资,这些经济规律的掌握并不只是通过一些理论知识的指导就可以掌握的,需要的是长期的金融投资的实践,因此对于很多刚入门的金融投资者而言,可以借鉴和学习一些资深投资者的经验,提高金融投资行为的科学性,制定出合理的投资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一些投资风险。

(四)根据实际情况投资,采用分散型投资方式

当前的金融投资市场上经常会出现一夜破产的公司和个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金融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没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投资,过分注重金融投资的高收益,而没有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是否可以承担相应的高风险,因此金融投资者当真的要承担相应的金融投资风险的时候又无力承担,最终造成破产,不仅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也会影响其他的人的生活如家庭亲人、企业员工等,因此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的发展。除此之外,很多金融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没有进行有效的风险考察和风险评估,因此对一些金融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没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导致金融投资失败。更重要的是,金融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应该采用分散型的投资方式,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分解风险,以免孤注一掷失败之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五)运用技术分析法

技术分析指的是对市场行为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以此为依据去判断市场趋势并跟随趋势的周期性变化来进行股票及一切金融衍生物交易决策的方法的总和。技术分析法包括指标类、切线类、形态类、K线类和波浪类五类,代表的理论有道氏理论、波浪理论和江恩理论等。道氏理论认为关注股票市场可以从主要趋势、次要变动与日常变动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影响股票市场的动力包括经济的周期性危机、投资者的模仿投资信息以及股市信息传播时的视察效应等,因此金融投资者在投资时应该约束自己投资行为,运用技术分析法中的有效的市场信息和市场趋势去指导金融投资行为,从而规避一些投资的风险。技术分析法认为股市的变动存在着一定的周期和规律,金融投资者只需要掌握一定时期内股市的规律,“顺势而为并及时纠错”,技术分析法对市场的反应比较快,但是考虑对象的范围相对较窄,对长远的市场趋势难以进行有效的判断,因此技术分析法更加适用于研究股市价格长期走势与短期变动,为金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寻找交易点,提高交易成功的概率,增加金融投资的收益。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篇4

对于实体经济领域和虚拟经济领域两个领域,我们更关注的是虚拟经济领域。因为,伴随着20世纪70、80年代的金融创新,虚拟经济不断膨胀,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新的影响。据统计,1986~1997年,全球金融期货的交易余额从6183亿美元猛增至122073亿美元。其中,利率期货交易余额增长19倍。1987~1996年,利率互换交易余额从6829亿美元增至191709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300%。[1](P111)。我们重点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虚拟资本以及虚拟资本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虚拟资本与虚拟资本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一)实物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区别

相比较而言,实物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运行其最大的区别是,实物经济要求稳定,而虚拟经济主张变动。但是,我们应当关注的是,在一定时期内,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涨与利率政策有关。每当经济需要降低利率时,货币政策的本意是通过降低利率提高实物经济领域的投资规模,而实际上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却导致资金流入资本市场,金融资产主要是股票的价格上涨,促使资本市场泡沫的形成。这表明了利率政策受制于利率运行机制的不健全,而利率运行机制的健全,需要完善的投资体制、符合市场经济的信贷政策的支持。虚拟资本作为一种资本形式,通过投资易创造金融收入,包括借贷和投资利息、抛售证券获得的收益、佣金、红利等。虚拟经济是指与金融资产、衍生工具等虚拟资本,以及投机性的实物资产依托金融市场进行的各种交易活动所形成的经济领域。由于虚拟经济独立运行和自我繁衍的特征,当虚拟资产价格大幅度地偏离或完全脱离实体经济时,虚拟经济的运行就为以资产符号变动为主要内容的虚拟膨胀,形成经济泡沫。在经济虚拟化趋势下,虚拟资产的数量激增,价值迅速膨胀,虚拟资产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突出,经济虚拟化趋势实际上在不断造就产生泡沫的条件,而泡沫破裂的结果通常就是金融危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融危机也是一种虚拟经济危机。例如,房地产的投机易的目的不是为了居住的消费,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住宅投资行为。例如,20世纪80年代,日本东京的土地总价格达到创历史记录的15万亿美元,是面积比日本大25倍的美国土地资产总值的4倍,在其泡沫经济的高峰期竟超过了整个美国,全日本的土地总值占全世界土地总值的60%,仅日本皇宫的土地价值就超过了加拿大。一些发展中国家,趁机出售东京的大使馆还清了债务。还有,毕加索、梵高等的名画,曾经高达5000、8000万美元。这些案例都是虚拟资产与实物资产分离的鲜明证据。造成上述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日本的银行利率一直走低,贷款有时几乎没有利息,低价的资金导致经济主体大肆借贷。低利率的本意是为了鼓励日本公司增加实物投资,让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元升值时仍能够在国际间具有竞争力。但结果是股票和房地产价格剧增,厂商又用这些价格剧增的股票和房地产做抵押,向银行借贷,然后从事金融资产的交易。

(二)虚拟资本高利率的经济影响

我们将虚拟资本的利率称之为“虚拟利率”,“虚拟利率”是虚拟经济交易中金融资产以及投机性实物资产的价格。虚拟资产的本质特征是其价格与成本高度脱离,并且这种脱离是长期均衡的。[2](P122)也就是说,虚拟资产价格即“虚拟利率”高是一种常态。而且高虚拟利率根源于其预期收益。人们考虑虚拟资产的价格时,是从虚拟资产的预期收入流出发的,并把预期收入流的贴现值作为虚拟资产定价的基础。但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如果公司从金融投资中获得了资金是否进一步增加实物投资呢?一般来说不会增加实物投资的比重,因为此时的金融投资收益率高于实物投资,公司的实物投资与实物领域是通过商品和劳务的生产,然后通过销售产品而获得销售收入增加盈利的,而金融投资是直接通过金融资产的买卖就可以获得收益的。尽管金融投资也存在着风险,但其投资与获得收益的环节少,可能成本低而收益高。只有在实物投资收益高于金融投资收益时,才可能增加实物投资。关于资本市场的运动与实际经济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两者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从实物经济的资金来源取自资本市场来看,这一关系确实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资本市场的运动与实物经济并无必然联系。如果从两者各自独立运动的过程分析,两者之间在一定时期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例如,1982年底至1990年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持续8年呈上升的态势,即使在1987年10月19日股市的“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平均股票指数与上一交易日相比下跌22•6%,自8月份开始股票总损失达10000亿美元,但其实际经济的增长却没有中断。1988年9月,美国失业率在5•4%的水平,是197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消费品物价上涨率为4%,批发物价上涨率为2•7%,通货膨胀率表现比较平稳。还有,根据日本经济企划厅的《月度经济报告》,日本经济自1986年11月至1991年7月,经历了56个月的扩张。在此期间,东京证券交易所一部平均股价,1989年年终(12月29日)的交易以38915日元收盘,1990年年终(12月28日)的交易以23848日元收盘,跌幅为38•7%。就1990年全年看,股价大多在15067日元的水平,而1990年度经济的增长率为5•5%,如此之高的增长率大大出乎政府和许多著名经济学家的预料。出现了实物经济持续繁荣,而金融经济出现了历史最高的股价暴跌。[3](P1-6)与日本的经济形势相对应,日本银行不断调高利率,1989年12月25日,贴现率由3•75%调至4•25%,1990年3月20日,由4•25%调至5•25%,在8月23日,由5•25%调至6•0%。[3](P7)可见,利率的提高并没有使股价提高,也没有造成经济的紧缩。中国的股票市场自2001年6月以来股价基本处于比较低迷的态势,但中国的经济增长仍处在高速增长时期。2001年GDP为95933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7•3%;2002年GDP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达到10239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2003年GDP为11669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1%;2004年GDP为13651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5%。[4]这充分表明了资本市场的运动与实际经济的分离,它们各自存在着不同的规律和制度安排等。

(三)经济虚拟利率的运行规律

当货币越来越多的滞留在虚拟经济领域,货币更多的投向具有投机性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这些货币对于货币供给总量变动的方向越来越起着主导的作用,由此更多的影响着物价水平的变动。在虚拟经济领域运行的货币一旦投入或撤出股票、房地产市场,股市、楼市的价格在数量巨大的货币冲击下,往往出现暴涨或暴跌。而当虚拟资产以及房地产价格暴涨或暴跌时,会引起信贷活动的大幅度波动(股票和房地产交易通常与贷款相联系),从而造成特有的“实物和虚拟利差波动”现象,包括实物经济领域和虚拟经济领域两个领域之间的利差波动,以及两个领域各自的利差波动。假设,初始的实物经济领域的资本所有者和虚拟经济领域的资本所有者的收益率(即利率)相等,两个领域皆处于均衡状态,此时没有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当金融资产交易膨胀出大量虚拟增值或利率时,便吸引货币资本流入虚拟经济领域以获取高收益。由于资金的注入,总体上更助长了金融资产交易以及投机性实物资产交易的增加,“虚拟利率”水平将上升,虚拟泡沫随即不断累积。与此同时,实物经济领域的利率水平可能随货币资本的转移有所上升,但由于实物经济的投资与生产经营调整的时间远比金融资产交易的速度缓慢,所以,实物经济领域的利率水平比虚拟经济领域低。反之,当金融资产交易萎缩时,上述情况正好相反。于是产生了两个领域的利差。当虚拟经济领域的泡沫破灭之后,金融资产和投机性实物资产的价格急剧收缩,银行由此产生大量的呆账、坏账,从而引起信用收缩;金融资产和投机性实物资产的持有者的财富大量缩水,甚至形成巨额债务,致使破产倒闭。总之,这种利差波动既是实物经济领域与虚拟经济领域之间资金流量和资金流向变动的原因,又是两个领域之间资金流量和资金流向变动的结果,最终必定引起整个经济的波动和导致经济的衰退。例如,日本在1986—1989年间,虚拟经济急剧膨胀。首先是股价飙升,1989年末,东京日经指数升至38915点这一前所未有的高位,年平均上涨率(年末值比较)达31•30%。其次是房地产的价格,土地价格从1987年开始大幅上升。1987~1990年间,日本住宅用地分别上涨7•6%、25•0%、7•9%和17•0%;商业用地分别上涨13•4%、21•9%、10•3%和16•7%,两者算术平均上涨率分别为14•4%、15•6%。而1985—1989年日本的名义GNP平均增长率为5•7%。(朱立南,《虚拟经济膨胀与日本的对外经贸关系》,《日本经济研究》1993年第1期)1989年末,日本的国民资产总额的价值相当于GNP的17•19倍,其中,金融资产为GNP的7•07倍,地价为GNP的5•47倍,股票价格总额为GNP的2•24倍。(日本,《经济学家》,1991年第4期第37页)在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触发下,虚拟经济泡沫在1990年终于破灭。截止1992年2月,股价跌幅高达60%以上。当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资本市场不发达,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间接融资时,低利率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在金融自由化时代,当日本的资本市场高度发达而且开放的条件下,低利率政策却招致了虚拟经济从膨胀到破灭的后果。日本官定利率(贴现率)从1985年的8•5%连续9次下调,降至1987年2月的2•5%,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加上名目繁多的“生财术”,投机资本的价格迅速上涨,虚拟经济不断膨胀。最终造成了一方面实物经济领域的收益急剧减少(日元升值等原因),实物资产领域资本所有者的利率水平低下;另一方面,由于实物经济领域的收益下降,资金转入金融资产的交易,虚拟经济领域的投机交易和独立运行,导致“虚拟利率”上涨甚至恶性膨胀。这样,经济的振荡就不可避免的出现。据统计,东京日经指数上下变化100点,金融资产所有者的金融资产将增减20亿日元。股价膨胀和暴跌如同在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变化,利率的反复冲击是这一变化的重要动力。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的贴现率5次上调,达到6%,实物经济领域和虚拟经济领域的资金全面紧缩并且改变着流向。正是利率的变动摇动了恶性膨胀的虚拟经济,1990年10月股市的暴跌终于来临。东京股市暴跌40%,金融资产缩水高达约295万亿日元。90年代以后,虚拟资本的国际流动明显增多,经济国际化在促进虚拟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和国际游资的投机和冲击,这一阶段发生的虚拟经济危机也是接连不断。1992年欧洲汇率机制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2000年纳斯达克股市泡沫的破灭等,几乎每隔两三年就会爆发一次就为严重的虚拟经济危机。

(四)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后果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篇5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通过发达的金融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攫取大量的财富,其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运用非银行金融中介在国际金融中心的信息生产、产品创造、资产定价和风险分散方面的优势,非银行金融中介在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作用中举足轻重。目前在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流研究中,研究非银行金融中介的很少,把非银行金融中介和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结合起来的研究就更少。因此,本课题拟借用生态学中的食物链分析,把非银行金融中介纳入国际金融中心生态圈来研究,分析在国际金融中心生态圈中,非银行金融中介在金融价值链中所处的环节,揭示其服务内容,研究其功能和作用,从国际金融中心整体或系统的角度来凸现非银行金融中介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以期引起对发展非银行金融中介的重视,进而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一、非银行金融中介的内涵和外延 何谓金融中介,目前理论和实务界尚没有统一的回答。传统的金融中介以商业银行为主,而现代金融中介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包括银行类中介(包括商业银行、储蓄机构等存款机构)、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包括投资银行、财务公司、共同基金和投资基金等),未来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和金融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其外延还会不断变化。从狭义上讲,金融中介主要是指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媒介作用的、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为业的金融企业,即银行类金融中介。如刘易斯(Lewis,1995)认为,金融中介是处在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为两者提供中介服务的企业,最重要的金融中介就是各类吸收存款的机构(通常泛称为银行),如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社等。从广义上讲,凡是为媒介资金供求双方提供直接或间接金融服务的金融企业,都可以称为金融中介,包括银行类中介和非银行金融中介,如银行、保险公司、财务公司、共同基金和投资基金,甚至是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信用评估机构等。Gurley和Shaw(1956)、George和Smith(1976)、Fama(1980)等指出,金融中介是对金融契约和证券进行转化的机构,包括银行、共同基金、保险公司等。Mishkin(1995)对金融中介机构的定义是:在间接融资过程中为借款人和贷款人提供中介服务的金融机构,它们向最终贷款人发行间接证券(或次级债券),然后购买最终借款人发行的原始证券。Freixas和Rochet(1997)认为,金融中介是从事金融合同和证券买卖活动的专业经济部门。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活动,从金融服务的链条上看,都会涉及到融资信息生产、金融产品创造、金融资产定价、金融风险管理以及其他金融增值服务活动,从金融生态圈的“生物体”来看,都会涉及到信用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①、投资银行、资产管理机构等中介。鉴于研究的问题,本文的非银行金融中介主要是指在间接或直接融资过程中为资金供求双方提供金融中介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这样的非银行金融中介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和信用评估机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中介等,这种中介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提供信息生产、金融产品创造、资产定价、风险管理以及价值增值等。 二、非银行金融中介在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生态圈中的功能表现 (一)金融生态与金融生态圈。 探讨“金融生态圈”必须理解生态的内涵。金融生态是一个非常具有创造力的仿生概念。在19世纪以前,独立的“生态”一词与生态学学科是不存在的。1866年,德国学者赫克尔(Haeckel)在其著作《普通形态学》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学是关于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外部世界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理论为我们理解金融体系的运行及其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动态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借用生态学的概念,金融生态不仅包括金融生态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包括影响金融生产的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理论界把金融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用金融生态圈来概括,其本质是金融系统的生态化。即如何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来构造金融的生态系统,从而从整体上来分析和把握金融的本质和运行规律,促进金融系统的均衡、健康、可持续发展。如果把金融看作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子系统,那么,金融生态圈就是金融生态主体之间以及与之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之间进行资金、金融产品、信息和风险交换所形成的互动反馈、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有机系统(韩国文等,2008)。 (二)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生态圈构成分析。 国际金融中心是国际区域或世界范围内发挥金融资源聚集和辐射功能的中心城市,可以说是典型的金融生态主体的聚集地,这些金融生态主体之间并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典型的金融生态系统或金融生态圈,即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生态圈,包括了金融生态主体、金融生态位、金融价值链、以及金融生态因子等要素,如图1所示。金融生态圈中的生物体就是金融生态主体,即国际金融中心的各类参与者,大体上包括资金供给者、资金需求者以及为资金从前者流动到后者提供直接或间接服务的各类金融中介机构等。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构成物种,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金融参与者集合构成不同的金融物种;不同生物物种的集合体构成了生物群落,不同的金融物种构成了金融群落。这些不同的金融物种在金融群落中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被称为金融生态位,由此决定了金融物种功能及其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功能作用。不同的金融物种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相生相克、共荣共衰、协同进化的连锁关系,形成金融价值链。与生物圈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不同,金融物种之间交换的是“金融价值”即资金、金融产品、金融信息等。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价值链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完全相同,即它超越了生物链,价值链上各环节之间不是吃与被吃的关系,更是一种共生共赢关系。金融生态因子是指影响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进而影响其生存发展的外部因素,如社会经济因子、社会文化因子、政治法律因子等(韩国文等,2008)。各个生态因子在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对生物体发生作用;而且在诸多生态因子中只有少量是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生物体在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类型或不同强度的生态因子。#p#分页标题#e# (三)非银行金融中介在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生态圈中的功能表现。 1、非银行金融中介在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生态圈中的金融价值链分析。金融是资金的融通。如果信息是透明、对称的,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之间可以直接进行资金融通。但现实情况是,供需双方信息并不对称,从而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就导致资金在从资金供给者流到资金需求者过程中存在复杂的链条,形成了复杂金融价值链和金融价值网,如图2所示。 资金供给者(投资者)与资金需求者之间是间断的虚线,双方资金不能直接融通,最终是通过金融中介的活动,间接地实现资金融通。那么非银行金融中介在金融价值链中处于何种位置,发挥何种作用呢?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意味着融资方、投资方所拥有的信息是不一致的,融资方具有信息优势,而投资方则处于信息劣势,投资方需要评估融资方的信息以确定报价,报价机制的基础是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必须具有真实性、充分性与及时性,从而保障投资主体能准确及时地获得有关证券发行主体即企业和机构的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趋势,帮助投资者正确分析投资对象的投资价值,评估要获得预期的投资收益所要承担的风险,进而采取有利于自己的投资行为。投资者要想获得完全的信息是需要代价的,即必须付出信息成本。如果投资者无法获取相关信息,或者信息获取成本过高,或者由于本身知识、技术的局限性无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正确评估,就很难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因此,信息生产是金融体系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资金从供给者到需求者手中,需要资金的载体,即金融产品。那么金融产品由谁来创造?怎么来创造?第三,这些金融产品如何定价?谁来定价?依据什么来定价?归纳起来,资金从供给者到需求者那里,需要解决信息、产品、价格和风险等问题。 适应市场的要求,现代金融体系需要提供完整、客观、及时的信息,便于众多的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的投资价值和风险作出正确的判断。Leland和Pyle(1977)提出,金融中介可投资于其拥有专门知识的领域以显示其在信息方面的地位优势。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和信用评估机构就是这样的中介。在企业股票、债券发行、上市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两种中介机构侧重于财务风险、盈利能力的评价和信息真实性审查,成为信息生产第一个金融价值链条。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从事的工作有: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中的审计业务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等。而资产评估机构主要是对各类有形和无形资产进行估值,客观评价其价值。信用评估机构则为证券发行主体发行的证券的资质和信用能力提供评估,侧重于对发行主体是否有能力并是否愿意偿还本利的信用风险作出客观的评价,从而成为信息生产的第二个金融价值链条。金融产品创造和价格发现功能主要由投资银行来承担,投资银行的专长就是资产定价,但同时也生产了大量的金融信息。会计师事务所生产的财务信息是信用评估机构信息生产的基础,更是投资者投资分析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对投资者而言,这些专门的中介机构披露的信息是可靠度极高的客观、公正、权威的信息,能明显地降低证券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能有效地揭示、过滤资本市场的风险,强化投资者对风险的重视和衡量,降低投资风险;对证券发行主体而言,信息披露和信用评估机构既是对他们的一种约束,也有利于他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融资的数量和成本,从而提高市场效率;不仅如此,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还能够明显改善市场的透明度,这不仅有利于机构投资者,也会吸引各国更多的个人投资者,扩大投资主体的范围,拓展资金来源渠道。这样,非银行金融中介在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生态位不同,承担了有区别的功能,并形成复杂的价值链和价值网。 在复杂的价值链和价值网中,可以抽出一条相对完整的金融价值链:即生产信息的会计师事务所和信用评估机构等,分别位于金融生态位的第一、第二链条,不仅向投资提供信息,也为成为金融产品创造主体的投资银行提供定价依据,投资银行创造金融产品并对其定价,向投资者提供投资产品,向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最终实现资金的间接融通。由于金融产品价格波动以及风险不确定性的增强,处于第四个金融链条的资产管理机构(如基金公司、投资银行等),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和充分的信息,根据市场变化的信息,对收益和风险进行匹配,为投资者进行资产管理,促进市场价值和风险的流动,实行资产的增值。在这个金融价值链中,资金、信息、产品以及风险随之流动,财富也随着价格机制和风险转移机制重新分配。因此,在金融价值链中,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信用评估机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机构等非银行金融中介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金融生态圈的生态平衡和功能实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这些金融物种是国际金融中心生态圈中的关键物种。 2、非银行金融中介在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生态圈中的功能表现。根据非银行金融中介的金融生态位以及金融价值链的分析可知,非银行金融中介在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生态圈中的主要功能表现为: 第一,信息生产功能。信息生产是将资本市场上的错误信息或噪音信息通过金融中介的运作予以清除,以便使投资者掌握有关投资证券的正确信息,从而采取正确决策的过程。在金融生态圈中,信息生产的非银行金融中介主要由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和信用评估机构等金融中介组成。这些金融中介按照诚信的原则,在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范下,对其经手的信息进行风险过滤。上市公司的IPO必须披露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已经上市的公司必须定期披露前一段时间的有关财务信息,这些信息是投资者判断投资价值的基础。而会计师事务所在各种严格的制度规范下,理当运用有关的会计原理和方法对证券发行主体的经营情况进行如实、认真、详细的反映,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力求的会计信息能真正与客观事实相一致。各监管部门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理当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确保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和会计信息的公开、公平、公正性。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其他中介机构则侧重于财务风险、盈利能力的评价和信息真实性审查。信用评估机构则通过对证券发行主体是否有能力并是否愿意偿还本利的信用风险作出客观的评价,从而成为信息生产的第二个链条。信用评估机构通过综合考察影响经济组织或金融产品的各种内在和外在的不确定因素,运用科学的评估程序和分析方法,对其履行各种经济承诺的能力进行分析与判断,以简单明了的方式表达出来。信用评估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前瞻性,主要考察债务人是否有能力并是否愿意偿还本息的信用风险,而不是预测一次违约的时间或指出某一特定金融债务的绝对风险水平。信用评估并不对投资者的证券买卖行为作出指导或评价,而只是根据发行主体提供的财务信息或从它认可的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吴晓求等,2006)。#p#分页标题#e# 第二,产品创造和资产定价功能。在金融生态圈中,投资者是通过金融产品来实现风险分散和价值增值的。不同金融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收益水平,以满足不同的投资者需要。投资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在金融产品的创造和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在资本市场发展的早期,摩根公司为整合美国铁路而发行的债券,还是20世纪丰富的股票产品,以及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衍生金融工具,都是由投资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来创造的。Merton指出,金融中介可以为具有特殊金融需求的消费者量身定做新产品。这些金融产品一旦变成交易标的,就可以在金融市场上交易,服务于大量的消费者。随着20世纪80年代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投资银行开始设计自己和客户所需的金融产品。现有的2000多种金融工具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出自投资银行的创新活动。美国次贷产品的打包、分拆、整合,无不体现了投资银行不断延长的衍生品链条,以及创造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的“工艺”。基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的存在,投资主体需要市场提供资产定价功能,它是资本市场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流动的前提。除了产品创造功能,投资银行还承担着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投资银行的证券发行定价、公司并购和在二级市场上引导价值低估股票的价值回归等方面(吴晓求等,2006)。静态上,基于市场的资产定价功能是由投资银行的承销业务及相关融资服务、并购重组服务来实现的。投资银行需要为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并通过发行价值被低估的企业对其进行收购,从而还其本来的价值面目;或寻找通过合并、整合后可以实现价值增值的公司,促成其实现并购。动态上,投资银行不仅具有定价的优势,及时发现价值低估的股票,还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股票价值的回归,如利用做市优势提升股价,通过资产管理业务购买市场被低估的股票,通过投资咨询业务向投资者提供建议等,从而引导市场投资者的投资方向,促进市场资金的理性流动,实现市场价值的合理性。可以说,投资银行的核心专长就在于资产定价。 第三,收益和风险匹配的资产管理功能。由于金融创新,金融产品越来越复杂,大大加大了非金融从业人员了解金融风险和风险管理的难度。金融资产管理中介作为专业机构,可以利用其专业和信息优势,人们进行风险交易和管理,为投资者提供咨询和管理资产,从而大大减少个体投资者的参与成本。金融管理中介的主要增值能力在于他们具有以最低成本有效地分配风险的功能。其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对不同金融产品风险和收益的分析,动态交易和匹配资产,将各种金融合约进行分拆、整合、捆绑,从而转嫁、匹配风险,确定资产的风险收益水平,优化投资组合,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中介对投资者的资产风险收益优化过程如图3所示。与单一投资者所进行的投资组合不同,金融中介所提供的基于资产增值的风险组合,具有资产的集合性、风险的分散性和品种的套利性等特点,具有很强的风险抗击能力。单个投资者所进行的投资组合,主要体现的是收益组合的特点。金融中介提供的资产组合,则更侧重于风险组合。在实践中,基金管理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是资金管理中介的典型代表(吴晓求,2005)。非银行金融中介的这三种功能具有内在的密切联系。前一个功能是后一个功能的基础,后一个功能是前一个功能的升华,具有逻辑上的完整性,它们相互作用,共同促进金融中心整体功能的实现。由于金融价值链的关系,非银行金融中介的这三种功能分别由位于不同金融生态位的金融物种来承担,如果金融价值链开裂或金融生态主体缺位,势必导致整个金融中心功能的短缺或生态的失调,影响国际金融中心对本国经济金融发展的积极作用。那么,非银行金融中介如何通过自身功能,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实现呢? 三、非银行金融中介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发挥功能作用的机制 与国内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不同,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是通过金融产品的价格机制、资产和风险管理机制以及财富再分配机制实现国际经济利益、风险和财富在各国之间的再分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世界带入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时代。对于国际金融中心来说,竞争不再是个体金融生态主体之间的简单竞赛,而是逐渐转化为金融生态所处的金融生态位和价值链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一个生态圈与另一个生态圈之间的对抗,依赖在一些关键的金融生态位上,具有较强优势的金融生态物种获取金融价值链上的优势②,取得在世界资源配置中的强势地位,最终实现全球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向强势国家转移。 根据金融价值链的分析,金融产品的定价主要是由投资银行来承担的,投资银行的定价依据来自于信息,信息生产的功能主要由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以及信用评估机构来承担,资产和风险管理则主要是由资产管理中介完成。然而,世界著名的投资银行、世界著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③、世界著名的三大信用评估机构基本上都在欧美等国,尤其是美国,这样,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建立发达的非银行金融中介及其在世界的领导权和影响力,不仅取得了所保荐和所评级公司证券的较完备信息,而且非常清楚所发行的证券的风险与收益,取得了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行上市的定价权。 然而,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有着发达的非银行金融中介,这些金融中介在世界债券融资和IPO融资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进而成为金融产品定价的主导者;另一方面,由于金融产品定价的“艺术”性以及投资银行收益来源依赖于发行公司的特点,一旦监管不得力,很容易造成投资银行为了自身利益而向外进行“欺骗”的行为,进行不合理的定价。而会计事务所和信用评估机构也可能为了自身利益和被评估的公司“合谋”,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信息。如果定价信息不准确,其所定价格也必然是不合理的。这样,金融中介机构可能在清除一部分资本市场的噪音信息的同时,又制造了新的噪音信息,并且更具有误导投资者正确判断的作用。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不知情者的利益就被知情者所侵蚀。事实上,欧美等发达国家正是通过建立全面而完整的金融市场体系,通过发达的金融中介机构创造新产品并定价,再向世界投资者推销,导致了其他国家的财富向欧美等国转移。#p#分页标题#e# 欧美等国还主导了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机制。英美等国依赖发达资本市场和发达的金融中介体系,运用债权及股权工具分配金融资源,通过信息市场的规则代替资产分配和定价的集中控制。为了满足世界流动性的增加以及风险管理的需要,欧美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不断地对金融工具进行分拆、捆绑、整合、衍生,不断创造新的越来越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和复杂的交易方式,使得金融产品的风险和收益越来越难以分析和判断。这样,掌握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信息的只有这些产品的创造者。因此,凭借在信息上的优势,以及复杂的计量分析工具,发达国家控制了金融衍生品尤其是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权,并通过提供完整的交易平台,吸引国际富余资金流入金融衍生品市场,引导世界财富再分配。 国际金融中心财富转移或者再分配功能发挥作用的杠杆就是金融产品的价格,而对价格走势判断准确与否关键的要素就是信息。信息的生产者和知情者恰恰是发达的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和基金公司等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发达国家正是凭借其在金融技术、尤其是金融产品的定价方面享有的绝对优势地位、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信息优势地位以及所控制的雄厚金融资本,通过市场操作获取了高额的垄断利润,其结果是导致社会财富以及金融风险在全球范围内的再分配,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财富转移到国际金融垄断资本手中,并通过对国际资本的控制,最终实现对全球金融资源的控制。 从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变迁来看,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利用了非银行金融中介在信息生产、产品创造、资产定价和风险分散方面的优势地位,“强强结合”而形成有效的金融价值链条,使非银行金融中介群落成为用“嘴巴”分配资源的机制,攫取了大量的世界财富。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篇6

本文概述了重庆本地黄金投资市场现状及重庆居民黄金投资的现状,分析了目前重庆市居民黄金投资和黄金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重视重庆黄金投资市场发展;建立重庆市黄金协会等黄金市场自律组织;加强对重庆黄金投资者的相关黄金投资知识教育;大力培养黄金投资领域相应人才。

【关键词】

黄金投资;居民投资;市场现状

一、重庆市黄金投资市场的现状

2011年12月30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重庆市金融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也在战略高度提出“活跃市场交易,促进市场交易制度创新,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投资渠道”的目标。目前,重庆市逐步建立起黄金实物市场、黄金期货市场、黄金现货市场和黄金衍生品市场在内的多层次的黄金投资市场体系,黄金市场发展平稳,增长迅速,规模不断得到扩大,市场主体不断丰富,市场发展的潜力正不断得到挖掘。

1、基本建立了多元化、多层次的黄金交易市场

当前,重庆市黄金的投资市场主要是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天津贵金属交易所等交易平台和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组成的市场交易体系进行投资交易。这些平台和市场更好地推动了黄金的商品属性、货币属性发挥其各自的属性作用,也为不同投资需求的人们提供了比较符合自己需求的投资交易平台。

2、黄金投资品种日益丰富

目前来看,重庆市居民可参与的黄金投资主要有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黄金期货业务、上海黄金交易所的现货黄金延期交易业务、天津贵金属交易所黄金延期交易业务、商业银行的实物黄金和纸黄金业务以及与黄金挂钩的人民币/美元理财产品和黄金实物商店的投资金条投资金币等业务。

二、重庆市居民黄金投资的现状

1、重庆居民选择黄金进行投资的因素

重庆居民选择黄金作为其个人投资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黄金自身具有避险保值的功能特性,可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特别是在通货膨胀严重、汇率大幅波动、油价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下,黄金避险保值的特性尤为突出。本世纪以来,受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美元大幅度贬值、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扬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黄金价格一直呈现出稳定而明显的上升态势。在物价上涨的年代,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实际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加上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危机的较大影响国内股市一直处于低位盘整。部分市民为了避免使自己的财富缩水,同时也为了扩宽个人的投资渠道,实现投资对象的多元化降低投资风险,因而选择了天然就是货币的硬通货——黄金。

其次,黄金与股票、债券等投资工具相比自身又具有一定的优势。实物黄金交易不像股票交易那样在转手时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印花税;黄金同时号称世界上最佳抵押品,可随时通过典当、抵押等变现;现货黄金市场属于双向市场,比目前只能做多交易的中国股票和债券等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投机性;期货黄金和现货延期交易的黄金为保证金交易,通过杠杆交易,资金的利用率较高,而股票、债券等则是全额交易;期货黄金、现货黄金和部分商业银行的纸黄金业务还可以交割实物黄金;同时,全球每天黄金投资需求上的交易量达到20万亿美元,一般的庄家根本不可能控盘影响全球金价,居民投资黄金可规避庄家控盘带来的不利冲击和影响。

再次,重庆市近年来明确提出要建设中国西部地区金融中心,黄金投资作为金融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鼓励。重庆市直辖15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证券、期货等金融衍生行业发展迅猛,这也为居民参与黄金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使普通居民黄金个人投资成为可能。

最后,投资的多元化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发展的必然。重庆居民从单纯地在资本二级市场从事股票、债券投资,到大宗商品现、期货投资,再到以黄金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投资,都从一定视角反映出重庆金融投资领域随着全市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在迅速崛起。

2、重庆居民黄金投资的现状简述

重庆居民在黄金投资的交易额和交易量上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而从各主要交易品种上来看,黄金期货占比最大,其次是黄金现货及其延期交易、实物黄金、纸黄金。黄金作为居民理想的投资工具,具有安全保值、稳定性高、流通自由、容易抵押等特点。本世纪的前几年,由于通货膨胀并不明显,加上投资渠道的不完善和投资门槛较高等限制,重庆居民参与黄金投资的热度和活跃程度都较为低迷,总体上投资较为清淡。

最近几年,物价出现了连续性地上涨,货币购买力相较以前严重不足,加之重庆市黄金投资渠道地不断完善和多元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意识到了黄金具备抵御通胀的货币价值属性。因此,通货膨胀的高位运行加上股市的持续低迷催生了居民的黄金投资热潮,兴起了一股“炒金热”。一项来自重庆市某黄金投资公司2011年对随机采访的若干名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市民市场调查的数据显示:有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对黄金投资感兴趣,在这部分人群中有过半的人表示愿意或者已经将自己20%以上的个人资产配置黄金资产。从该公司的数据来看,重庆居民“炒金热”还将持续发酵。

目前,重庆居民在对黄金投资的认知上还处于一个整体偏弱的阶段,这与黄金投资的宣传和营销有直接关系。重庆黄金投资的营销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关系营销模式,公众营销并不多用。不过随着重庆黄金投资市场的不断开拓,重庆本地出现了多家黄金投资的中介、信托公司。在此基础上,随着黄金投资这块市场潜力的深入挖掘,黄金中介、信托公司等和从事黄金业务的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黄金投资的公众营销也在不断扩大。

三、目前重庆市居民黄金投资和黄金市场存在问题

1、发展处于畸形的起步阶段

重庆市作为国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同时兼具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又是国家重要的离岸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结算中心,在国务院《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当中更是定位重庆为国际大都市。金融业在GDP占比也位居全国城市排名第四,达到了6.1%。重庆各类金融机构数量位居西部之首,基本建立起全面化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领跑西部。

但是,重庆市黄金投资市场却处于成长初期、起步阶段,居民参与的数量和投资交易的金额与同等条件下的其他城市相比仍处于低点,发展速度也明显低于金融其他行业特别是证券业的发展。这与重庆的实际经济政治地位不符,与重庆市国民经济总量和金融发展速度不相匹配。

2、居民投资黄金的意识薄弱

一方面,居民拘泥于传统的投资观念,狭隘地将个人资产过分集中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没有清楚地意识到投资适度多元化有利于分散一定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是居民没能普遍地认识到个人投资黄金并非仍处于过去的严格管制或控制阶段,单纯认为黄金只能是作为一种奢侈消费品,而不知道黄金投资可以作为个人金融资产的一部分。

3、居民黄金投资存在盲目性和信息的不对称

在对重庆本地从事黄金投资的居民进行调查后发现,大部分投资者不论在专业程度上还是时间、精力等个人因素上都明显处于投资劣势。这部分人群对现货、期货黄金的风险控制和风险规避没有引起重视,一旦金价出现过山车式的暴涨暴跌等极端行情往往损失惨重。

4、地下非法黄金交易猖獗

尽管目前规范的、合法的黄金投资交易平台有上金所、天交所、商业银行等获得官方认可并纳入各自监管机构监管,但社会上仍然有很多地下的非法交易场所。这一类的地下交易场所往往以极低的佣金和极高的杠杆作诱惑,吸引对市场风险和辨识较弱的居民。另外这一类的地下交易往往以不具备资质的投资中介作为市场开拓渠道,居民的资产安全很难得到政府监管,缺乏起码保证。

四、针对重庆居民黄金投资和黄金市场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1、进一步重视重庆黄金投资市场发展

政府作为市场经济当中的有形手应该积极引导和推动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进重庆金融包括黄金投资在内的全行业的共同发展;要以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为基础,既要鼓励各类金融企业参与黄金投资,开展黄金业务,扩宽重庆黄金投资市场,又要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坚决依法取缔各类地下非法黄金交易场所,维护市场公平;最终是要建立健全以实现居民黄金投资健康、科学、发展、安全的金融投资体制。

2、建立重庆市黄金协会等黄金市场自律组织

从一个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既要有政府充当引导者和监督者,企业间也应该通过成立自律组织不断使市场规范化发展。建立重庆市黄金协会,既可以服务于企业,也可服务于社会,还可充当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为政府决策出谋划策;成立重庆市黄金协会,还将有利于重庆市各黄金企业联合起来集中、科学地共同开发重庆黄金投资市场,避免同行间恶意竞争所产生的纠纷,弥补政府在本领域的监管盲区,使重庆黄金投资市场得以健康发展。

3、加强对重庆黄金投资者的相关黄金投资知识教育

开展和从事黄金业务的企业机构必须重视对黄金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教育和基本投资教育。要使广大黄金投资者正确认识黄金投资的风险,熟悉一般的投资技巧,端正黄金投资的心态,树立健康的投资理念。黄金投资分析师要正确引导投资者在可承受范围内的适当投资,不能引导投资者进行盲目、不必要的投资,不能向投资者传递虚假信息影响或干扰投资者做出正确判断。

4、大力培养黄金投资领域相应人才

重庆市目前高端金融人才相较于沿海城市明显短缺,没有金融人才作为行业发展的支撑金融业就会很难又好又快向前发展。重庆市要从长远角度来发展黄金投资,就必须要大力培养黄金投资领域的各种人才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既要在本地积极培养黄金投资领域的从业人员,同时也可以引进国内外的黄金投资领域高端人士参与重庆黄金投资市场的建设,并要在本地形成能够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金融中心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J] 渝府发〔2011〕113号.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篇7

【关键词】 REITS;收益率;增值率

REITS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具体形式,是房地产行业和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金融创新的产物,最早起源于美国,目前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

一、房地产投资信托概述

REITS是以信托方式组成而主要投资于房地产项目的集体投资计划。REITS旨在向单位持有人提供回报,有关回报则源自于房地产项目的租金收入及依据该REITS所持有房地产项目的增值而计算出来的利润。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是以公司或信托(契约)基金的组织形式经营,基于分散风险的原则,由专门投资机构以一种发行受益凭证的方式汇集不特定投资人的资金并进行房地产买卖管理或抵押权贷款投资,并将投资综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的一种标准化的、可流通的证券类金融产品,实际上是内含信托关系、主要投资于房地产相关权利和收益的共同基金。REITS将变现周期长、资金量大、流动性差的房地产资产证券化并上市交易,提高了房地产投资的流动性与收益的稳定性,一方面促进了原先房地产行业单一从银行融资到从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的转变;另一方面房地产资产证券化为广大的投资者进入房地产市场及参与房地产投资收益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是房地产证券化的一种具体应用方式,它具有作为证券化商品及法律赋予的特殊的特征和优势:(1)较高的现金红利比例。REITS一般要求将其90%以上的应税收入以现金的形式分发给投资者,REITS投资者就可以获取稳定的红利收入。(2)税收优惠。REITS的蓬勃发展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其税收优惠:一方面很多国家对REITS在支付股利的时候赋予了递延纳税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REITS得绝大部分利润以红利发放给投资者,减少了公司层面的公司所得税,仅投资者缴纳所得税,这样避免了双重缴税。(3)流动性。R EITS是房地产证券化的一种具体应用方式,可以再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变现性。(4)收益性和稳定性。REITS的收益来源主要是租金(利息),具有高现金派息与稳定的租金收入(利息),与股票相比起投资风险相对小的多,与债权相比其投资回报高的多,具有很好的收益性和稳定性。

二、REITS投资收益率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及数据说明

1.理论模型。由前文REITS概述知道,REITS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物业池的租金收入和物业池的增值,在进行REITS投资收益率实证分析时,可设立如下模型:

RREITS=C+?姿1*ireits+?姿2*iRE

其中,RREITS表示投资者一个年度的投资收益率,ireits表示REITS物业池一个年度的租金收益率,iRE表示REITS物业池在一个年度物业增值率。此模型从投资者的角度分析了投资于REITS所得的收益主要来源于REITS物业池的租金收益和物业增值两个方面。

2.指标与样本。本文实证分析所用的指标:投资收益率RREITS用X1表示,主要来源于REITS的分红和资本增值。本部分假设REITS的交易价格是由其REITS单位份额的净值所决定,因REITS的年末和年初的交易价格并不能很好的反应其内在的实际价格,并未采取其年末价格减去其年初价格,而是采取其每单位的资产净值年末与年初的差额来计算其资本增值部分;租金收益率ireits用X2表示,以其物业池的租金收入与其年初的物业估值相除得到;物业增值率iRE用X3表示,物业期末与期初的估值相差与期初物业的估值的比值。所有的样本数据均来自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REITS的财务报表,在财务报表数据的选取过程中,为了使数据样本更丰富及检验更严密,我们所选取及处理的数据都是半年度数据,即半年度租金率、半年度物业增值率,半年度收益率。

(二)REITS投资收益率实证分析

1.收益率模型分析。根据式(1)的理论模型,对在香港联交所上市REITS的七家REITS的44组数据进行估计,解释变量为租金收益率和物业增值率,被解释变量为投资收益率。运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建立回归模型分析的结果为:

RREIT=0.585*ireit+0.963**iRE

(2.05)(7.54)

R2=0.6202F=34.29

上述回归模型的各项检验均达到要求,说明模型是成立的。从回归模型我们可以看出,物业池租金收益率对投资收益率的贡献率为0.585,物业池增值率对投资收益率的贡献率为0.963。在目前的税收政策下,REITS的物业池的浮动盈亏是不计所得税,对于收益性物业池的租金收入则计所得税、房产税、营业税及营业税附加等等,这导致租金收益率对投资收益率的贡献小于物业池的增值率。

2.收益区间估计。在模型的实证分析中,涉及到物业增值率、租金收益率及投资收益率三个变量。在上一节中,通过数据的处理,得出投资收益率与租金收益率、物业增值率的线性关系。为了进一步计算投资收益率区间,需要知道租金收益率及物业增值率的区间。对租金收益率和物业增值率进行均值检验,以其均值的大小作为我们对租金收益率和物业增值率的估计,结果(如表1)。

表1变量均值检验分析

根据均值检验结果,香港上市REITS平均租金收益率为0.0282,其90%的置信区间为(0.0249,0.0315);其偏度大于0,表明其租金收益率的值在右边大于在其左边,其峰度小于3,其值离均值的较多,分布较为平坦。香港上市REITS物业增值率的平均值为0.0176,其在90%置信区间为(0.0004,0.0348);偏度小于0,表明其在左边的值大于在右边的值,这主要是由于在2008年金融危机对物业估值的影响,峰度小于3,表明其离均值的值较多。

由上分析可以估计,在90%的置信区间租金收益率和物业增值率的取值的范围分别为[0.0249,0.0315]、[0.0004,0.034 8]。由收益率模型及线性规划我们可以得出REITS的半年度收益率为[0.01495,0.05194],取租金收益率和物业增值率的均值可估计出REITS的半年度收益率为0.033446。

三、结论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凭借其独特的特征及优势逐渐在资本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也吸引着广大的投资者。本文从影响投资者收益的租金收益率和物业增值率两个方面入手,通过设立简单的线性模型得出以下结论:

1.香港上市RETIS的半年收益率模型可以表示为:

RREIT=0.585*ireit+0.963**iRE

与租金收益率水平相比,房地产资产价值的增值率对REITS投资者收益率水平的影响较大。在现行的税收政策中,由于收益性房地产资产的浮动盈亏不计所得税,租金收益需计所得税、房产税和营业税及营业税附加等,所以租金收益率对REITS投资者收益率贡献较小。

2.香港上市REITS的半年收益率区间在90%的置信度下 为[0.01495,0.05194],其半年度收益率均值约为3%。同时关注的是其在90%的置信水平下,其波动的区间值仍是很大,其最高与最低的值相差为3.7%,仍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陈淑贤,约翰・埃里克森,王珂.房地产投资信托―结构、绩效与投资机会[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39)

[2]Joseph Hu.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2)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篇8

【关键词】港口;港区;投融资;融资方式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4-0117-2

港口投融资问题是港口建设中关键的一环,包括港口投融资的有关制度、政策、决策和相关的投融资运行方式等。港口建设周期长、资本流动性差造成生产能力和投资回收周期长,决定了港口投资风险大而资本产出率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港口投融资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投融资体制、运作模式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港口建设乃至整个港口业的快速发展。

天津开发区南港港区是天津市“双城双港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津港港区之一。位于南港工业区北侧,岸线总长32.1公里,由东西两部分组成。西部港区是主要服务于石化产业的专业型工业港区,东部港区是主要服务于大宗散货物流的综合性港区。

东部港区拥有13公里的岸线资源和相应的陆域,可建设大型深水泊位40多个。将建成以公用码头生产作业为核心,集大宗散货装卸仓储、物流加工、金融贸易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港区。

一、港区建设的投融资问题分析

(一)港区建设的投融资对象。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具有工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收益慢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特点。从目前世界上主要港口的基础设施投资收益的分析情况来看,如果对港口基础设施项目不加以分类而只是以全体项目的总投资额按照静态方式测算的话,则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回收期一般30-50年。换言之,世界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2%-3%左右,接近或略低于银行同期利率。因此,对港口基础设施投资按照其赢利性做区别对待,是解决港口资金来源的一个关键问题。

港口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根据其功能可划分为非经营性、经营性基础和经营性一般三类。除港口公用的航道、防波堤、锚地等明确由政府投资外,港口码头的基础设施建设(水下部分)也采用由政府投资,资产归政府所有,水上设施由政府主导的多方投资政策;码头建设由政府投资,建成后采取收取租金或者无偿提供给港口当局使用,或引进国内外大公司投资参股,负责码头的开发建设与经营;地面设施采取多方投入,主要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的投入。

(二)港区建设投资及前景分析。结合南港工业区总体规划及区域开发节奏,东部港区计划陆续开展大港港区通用散货泊位工程、石化泊位工程、初始码头工程、物流园区工程、通用件杂货泊位工程及专业化煤炭码头工程,预计截至2019年投资总额为175亿元。

到2015年可形成3000万吨的吞吐能力,港口等级达到10万吨级;到2020年将达到10000万吨的吞吐能力,港口等级将根据发展需求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港区建设的投融资主体分析。政府投融资平台承担非经营性、经营性基础项目建设。由于港口项目的建设经营周期较长、资金需求量大、资产专用性高,其综合风险系数较高,港口建设特别是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由政府投资,其主要资金来源于中央和地方财政税收,纳入财政预算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政府对港口项目的投资行为不仅会改善港口产业的发展境,而且会揭示港口产业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同时,政府的投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收益。

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经营性基础项目、经营性一般项目建设。港口经营性基础设施所需的庞大资金,为民间资本参与经营性基础项目和一般项目投资提供了可能。民间资本的参与一方面解决了港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港口的管理和竞争力。

地主港发展模式,极大地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实现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是港口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地主港模式主要采取的是政府部门(港口管理机构)管理的地主港模式,由港口管理机构自行按照规划,建设光板码头、库场出租给港口业务经营企业从事经营,收取码头或库场租用费,用于港口建设的滚动发展而码头的库场、机械、设备等经营性设施则由经营人自己建设、维护、管理和使用。

(四)港区建设的融资方式分析。港口作为水运基础设施,具有和一般基础设施不同的准公用产品特征。一方面港口作为国家控制的交通基础设施为经济、政治、国防等提供服务,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港口特定的区域性、排他性、竞争性所表现出的经济性,使得一些港口已逐步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合理融资也因此成为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研究重点。

银行信贷是港区建设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固定资产贷款作为最常用的债权性融资方式,具有可操作性强、手续简便、可发挥财务杠杆作用、节税等优点。针对固定资产贷款,以相关产权进行抵押贷款。在缺少相应抵押物的情况下,可由股东提供抵押物或进行信用担保来取得银行贷款。如公司进行后期开发,所需资金巨大时,因项目资源良好,股东具有较强实力,政策支持力度大,是银行的优质客户,充分利用上述优势增加谈判砝码,争取较为优惠的贷款条件,同时可采取银团贷款方式,降低融资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在项目不具备银行项目贷款基本条件之前,现有股东视所需资金同比例分期增资是较为现实的融资方式。该方式为权益性融资,以提高自有资金比例,减少财务风险,为银行贷款提供合规性保障,且同比例增资不改变现有股权结构,有利于公司正常经营运转。也可利用特定资产收益权信托或收费权质押、周转贷款等方式来筹集资金,但是条件较为严格,资金成本较高。

内源融资是港区重要的融资渠道。企业主要通过土地运作、借贷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等筹措建设资金参与区域内码头项目的投资。该方案属于权益性融资,能够提高自有资金比例,减少财务风险,为银行贷款提供合规性保障。但该方案将改变现有股权比例,牵涉到现有股东权利和利益的重新分配。

与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开发,约定固定回报、收入分成、利润分成等不同的回报方式。通常这类金融投资者,希望取得固定回报,目的是为闲散资金找到投资渠道,取得较高、稳定的收益,一般不参与日常经营,在项目收益预期较为稳定时,资金成本可能偏高。如引进的隐形投资者为承建方,则可大大减少工程支出,从而减少整个项目的资金需求量。该方案因无需变更股权结构,较引进显性投资者而言程序简便,但相应可能带来较为复杂的法律、税收、财务纠纷风险。

境外资金的引进成为港区建设新的活力。外国政府和国外金融组织贷款具有贷款利率低、还款期长,比较适合港口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二、港区建设的投融资方式的总体评价

(一)缺少实力雄厚的投融资主体,政府资产分散。投资公司注册资金少,资产规模小,部分投融资公司只负责对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不能对建设的工程项目进行经营与管理,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风险与收益一体化要求的投融资主体资格,影响了公司再融资能力。

(二)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大。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这种资产负债结构一方面使企业承担了较高的财务费用,另一方面也影响项目的进一步融资,同时企业在推动多元化的融资创新方面也难以发挥作用。

(三)后续融资压力大。大规模基础建设引致了巨大的资金需求,远远超过了公司的承受能力,未来的融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在投融资机制上未能有所突破和创新,要完成如此巨大的融资任务难度很大。

(四)融资渠道单一,担保主体缺位。对投资企业来说,仅靠注册资本金及有限的土地来进行融资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资金需求。而对于银行来说,对不能提供有效抵押物及可靠担保的公司是达不到其贷款准入门槛的。

三、构建高效的港区建设投融资平台

(一)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实现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为确南港东部港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实行港口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鼓励外国资本和国内民间资本进入港口建设和管理领域。同时,通过资本市场和其它市场进行融资,尝试各种新的融资方式,形成投融资体系中投资主体与融资渠道的多元格局。

首先,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是积极运用公司融资,通过政府直接控股的公司,通过政府信用增级和政策性银行增信方式,采取发行企业债券、资产证券化、产业投资基金、出售资产和股权、上市融资等方式,进行创新融资;二是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对资产规模较大、行业影响力较强、比较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要重点培育辅导;对经济效益明显、产业成长性较好、具有资源优势或区位优势的特色企业,要找准定位,创造条件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对技术含量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积极引进风险投资,增强企业发展实力和后劲;三是积极开展环渤海地区投资基金试点,争取国家南港工业区港区开发建设的资金支持,包括中央国家返还的发展基金以及交通部的港口基本建设资金等。

其次,积极引进设立金融机构及担保公司。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各大银行、外资银行在钦州设立分支机构;由市财政出资成立市本级担保公司,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抵押问题;积极推动并大力支持组建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增加经营门类,改善金融结构,为港区建设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二)明确投融资主体,完善出资人制度,理清产权。针对具有特色的地主港发展模式,要防止资产和债务分割不清造成的矛盾,政策性投资公司筹集资金建设港口基础设施,形成的资产和债务归港口管理机构,将建成的泊位区通过市场公开招标,出租给码头经营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则通过收取租金和土地开发所得来偿还债务。码头上的生产经营性设施设备由码头经营企业负责建设和安装,所形成的资产和债务归码头经营企业。

(三)统筹规划,实现港区一体化运作。随着南港工业区港区设施不断完善,对港区的资源、资产情况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运作,可发挥港区资产和资源的最大效益,降低其他方面的建设和融资压力。目前,部分港口资源已经从公共消费转为私人消费,具备了资产属性,但这些资源分布散乱,管理混乱,如果对此进行整体分类整合,通过市场化运作,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明阳.我国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战略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06(6).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篇9

我国融资租赁业自第一家租赁公司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然而与发达国家、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融资租赁业仍处于明显落后状态。在世界租赁业排名前50位的国家中,美、德、英、日四国占世界租赁市场份额的80%以上,其中美国占40%以上,租赁业务市场渗透率达30%以上,而我国的租赁业务市场渗透率仅为2%,这与中国世界第4大经济体的地位及年均9%以上的GDP增长率形成鲜明的反差。

因此,借鉴发达国家融资租赁发展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探讨融资租赁的经济功能,对于正确认识融资租赁对宏观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重构融资租赁在我国宏观经济中的地位,具有非常积极而又现实的意义。

一、融资租赁的经济功能分析

(一)融资租赁的融资市场发展功能

从资金性质来看,租赁融资属于债务融资;从资金来源来看,租赁融资属于外部融资;从信用形式来看,租赁融资是企业之间的信用行为,可归类为商业信用。从资金形式来看,租赁融资一般以实物资本的形式提供资金,但租赁融资作为一种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信用方式,与其它融资方式相比具有其独特优势。

租赁融资方式的棱心竞争力在于融资租赁高度的灵活性和创新力。正是因为租赁融资方式与银行借款、股票融资的区别与比较优势,使融资租赁成为融资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融资租赁的发展对于融资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具有很强的促进效应。

(二)融资租赁的投资增长功能

融资租赁为社会投资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领域,并且投资税收抵免政策的实施,促使许多投资人选择杠杆租赁投资模式来获取政策优惠。更为重要的是,融资租赁具有投资可持续功能。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投资可持续,投资可持续就要求有帮助投资人回收投资和锁定风险的运作机制。提取折旧、消化应税额是一种最基本的回收投资锁定风险的措施。但是,当亏损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营业收入,折旧的提取没有相应的收入去弥补,资产折旧则形同虚设。融资租赁折旧换位、税收换位的机制,可以使不同需求的企业可以公平的利用税收激励机制,促进生产、流通和投资活动的可持续进行。

(三)融资租赁的商品流通加速功能

融资租赁与营销策略都是以用户使用资本货物为交易目标,从而使租赁方式可以作为资本货物分销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融资租赁的融资融物功能以及租期内出租人租赁投资回收方式的全额清偿性与非金额清偿性、租期结束时租赁物件所有权处置方式的灵活多样性等特征,使得运用融资租赁为资本货物提供金融支持和促进资本货物销售具有独特的优势。

产品租赁在美国已成为厂商销售的重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美国租赁交易额的25%是通过厂商租赁实现的。厂商通过租赁进行销售,使得供需直接见面,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有利于降低投资、消费成本。使投资品、消费品加速进入投资领域和消费领域,从而形成投资和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四)融资租赁的社会资产管理加强功能

利用租赁方式,实现闲置资产的充分运用,增强资产流动性,并且通过资产的专业化管理,提高整个社会资产利用率。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机器设备无形磨损大大加速,企业设备投资风险较大,租赁投资为企业规避机器设备投资风险提供了可能,企业可不断跟踪先进技术,加快机器设备更新改造,保持产品竞争优势。租赁投资的乘数效应,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加速企业技术进步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有利于推进社会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五)融资租赁的宏观经济政策弥补功能

利用融资租赁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融资租赁,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对中小企业更新设备促进技术进步、改善财务结构、平衡利税、积累发展资本等有着其他信贷支持方式所达不到的效果,固此日益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及巴西、韩国等发展中国家在运用融资租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融资租赁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是仅次干银行信贷的金融工具,目前全球近1/3的投资通过这种方式完成。

利用融资租赁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政府可利用融资租赁与设备投资紧密结合的特点,有效引导社会投资方向,解决政府所面临的一些宏观经济矛盾,从而实现市场在政府政策引导下的良性发展。以韩国为例,韩国政府专门颁布了《租赁业促进法案》,通过“允许租赁公司发行总额不超过其资产净值10倍的债券、将租赁公司作为政府政策性基金的贷放窗口之一”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充分利用融资租赁优势,增加了社会投资总量,实现了向特定方向进行的资源配置,有效地调整了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

利用融资租赁促进投资税收抵免政策的有效实施。投资税收抵免政策在如下两种情况下会失灵:一是新建和亏损企业没有足够的应税能力而在投资时无法获取政策优惠;二是潜在的投资人,其有投资能力又有应税能力、希望获得政策优惠又不希望扩大原有的经营规模。通过融资租赁安排,可有效克服上述缺陷。比如。没有足够纳税能力企业改自己直接投资为利用租赁投资,以承租人身份通过出租人降低租金的方式分享投资税收抵免政策优惠;潜在的投资者以参与杠杆租赁方式,变为现实投资者。

利于引进外资、平衡国际贸易。与其它吸引外资方式不同,利用租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吸收外资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租赁方式对我国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作用不可忽视。此外,我国也可借鉴国际先例,荆用租赁方式平衡国际贸易。比如日本在美日贸易磨擦严重时期,利用武士租赁,通过租赁公司在美采购大批飞机(属于进口)再出租给美国航空公司的方式,来缓和日美之间贸易顺差急剧扩张引发的贸易纠纷。

利用融资租赁创造就业机会。融资租赁在扩大国内投资、促进本国资本设备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可创造就业机会。相应于国内投资、出口需求的增长,企业规模必然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必然增长,以英国为例,从1993到1996年,融资租赁为英国创造了285,000个新的工作机会。

(六)融资租赁的金融发展功能

融资租赁的金融技术发展功能。根据格利和肖的分析,金融技术主要有分配技术和中介技术。融资租赁作为一种中介技

术,基于二次金融契约实现资金的余缺双方转移,通过分期付款,将风险较均匀地分散在不同的时期,从而提高平均效益。此外,融资租赁公司具有专业化和规模经济优势,在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方面具有专长,可以极大地减少或缓解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交易费用与风险,扩大可贷资金的市场广度,提高资金分配效率,从而提高储蓄和投资的水平,最终使经济增长率也得以提高。

融资租赁的金融业务创新功能。所谓金融业务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各种金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就金融业务的创新而言,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大大增进了与银行业、证券业、信托业和保险业等其它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合作。

融资租赁的金融自由化效应。金融自由化理论是以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论为基础的,他们都强调在发展中国家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金融的作用必须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去发挥;强调必须让资金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样面对“割裂”性的经济结构问题,不同地区、部门、企业存在着差异,为了消除这些差异,就不能只注重现代化大企业的资本积累,更要注意中小企业的改造和提高,就要消除金融压制和金融垄断;必须发展有组织的融资,因为金融垄断下的地下金融不能有效地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租赁融资作为一种有组织的融资行为,以其所具备的诸多优势,可较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且国家对租赁融资的利率并无直接管制,租赁融资的利率较具灵活性,由供求双方自行决定,基本反映金融市场上资金供求的真实利率。

二、促进融资租赁经济功能发挥的对策分析

(一)促进融资租赁经济功能发挥的政府对策

融资租赁业的发展需要四大支柱,即法律、会计、税收和监管四个方面制度的支持,在融资租赁法律、租赁会量上准则方面,我国基本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融资租赁业发展的障碍主要在税收及监管方面。

1、改革相关税收政策,促进融资租赁经济功能的有效发挥

从我国现行的相关税收政策分析,主要问题表现在目前我国生产企业的设备折旧政策呆板、租赁资产折旧政策不明确、所得税的实际税赋较高以及我国现行营业税不规范。

为明确和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租赁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对租赏公司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开展的经营租赁业务、利用国产设备开展的经营租赁业务以及国产设备出口租赁业务,可退增值税,并免征营业税;对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方式购置国产设备,或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选择购置设备开展经营租赁业务,承租人或出租人应可退增值税;对售后回租业务中海关监管期内的进口设备只需向监管海关申报备案,且“出售”环节应视为非实质性销售,免征相应流转税;调整设备折旧政策,由企业自主选择折旧方法,明确租赁资产的折旧提取、租赁设备购置的投资抵免减税的主体适用“谁资本化谁适用”的原则。

2、完善监管体系,促进融资租赁经济功能的有效发挥

从我国现行的相关监管制度分析,主要问题表现在租赁业的行业管理缺乏统一的归口管理、融资租赁业的进入限制以及风险保障制度不健全。此外,在租赁信用体系建设、监管指标设置、从业资格认证等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监管制度。

针对我国监管制度不健全的现状,提出如下建议:加快融资租赁业的对内开放,完善租赁组织体系建设;多渠道解决租赁机构的资金来源;建立租赁合同登记制度,与银行的企业及个人信用体系互联建立租赁信用体系;建立租赁信用保险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指标考核体系;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租赁业的理论研究。

(二)促进融资租赁的经济增长效应发挥的出租方对策

我国融资租赁企业在岗位配置、功能组合及人员配置上,缺乏严谨科学、协调有序和反应灵活的组织设计,业务建制方面不够健全和规范。任务分工不明确,各部门和各管理层次之间权责混乱,各项经营活动的业务流程与过程控制、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与审核制约等缺乏科学的设计与安排,没有按照金融行业应有的抗风险、高效率的营运要求来设置经营机构。

融资租赁业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要加强租赁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建设: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注重员工素质的培养,建立相关竞争、激励和培训机制;规范业务建制,完善规章制度的管理。此外,要注重追求业务模式的创新,增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主要表现为增强与银行在资金来源与运用、租赁业务管理、客户资源共享、中间业务、创新租赁等方面的合作;增强与证券业在培育公司上市、企业重组与并购、相互服务、租赁资产证券化、风险投资等方面的合作;增强与信托业在融资、租赁不良债权处理等方面的合作;增强与保险在融资、租赁保险等方面的合作。

(三)促进融资租赁的经济功能发挥融资租赁的经济功能研究缪金狮摘要:融资租赁的经济功能具体表现为融资租赁的融资市场发展功能、投资增长功能、商品流通加速功能、资产管理加强功能、宏观经济政策弥补功能及金融发展功能。为促进融资租赁经济功能的有效发挥,针对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从政府、出租方、承租方三个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的承租方对策

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篇10

关键词:循环经济;金融创新;金融支持体系

文章编号:1003-4625(2006)08-0042-02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6-06

[作者简介]庞任平(1971-),男,湖南郴州人,经济学博士,副局长。

一、发展循环经济需要金融创新支持和引导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企业行为模式,其思想也首先是从分析企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循环利用而萌发产生的。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循环经济的概念,但分析到,循环经济会影响到资本循环和利润率的变化,即生产废料再转化为同一个产业部门或另一个产业部门的新的生产要素,是生产条件节约的一个途径,可以提高资本利润率。所以说,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体现到企业生产过程中,本质上就是一种资本逐利行为,是一种资本的节约。但是企业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会对企业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提出更高要求,迫使企业要对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进行资本投资。企业就需要在因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而产生的资本节约与对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投资成本之间进行利益比较,当后者大于前者时,企业就会把工业废弃物置之于产权难以确定、公共性非常明显的生活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在一个国家认可这样一种企业行为模式的情况下,政府肯定为治理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买单,对排放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即所谓末端治理。实践证明,这种环境治理模式,成本巨大,而且环境一旦遭到严重破坏,就很难恢复。

因此,循环经济上升为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其系统发展,也就成了客观必要,也顺理成章。它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前提的经济增长,客观上要求在企业经营行为过程中,不仅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环境也应该是生产要素。需要在传统的市场经济框架内引入环境规则和环境交易制度体系,通过从废弃物被动的“末端处理”转向在生产和消费和源头控制废物产生的“管端预防”为主,配合废物回收再利用和减量法的方法,形成避免废物产生的机制,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

这种循环经济增长模式的推进,实践中主要依靠三种力量。一是通过立法,构建市场规则,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如排污权交易制度,对废弃物排放采取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明确的经济责任制度。二是国家出台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使循环经济中的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具有市场比较优势,例如,日本对循环经济企业采取财政补贴等措施。三是通过舆论宣传等非政府行为,建立环境伦理道德体系,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和废弃物的自觉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循环经济不管定位于企业的经济行为模式,还是定位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主体都是企业,是主要推动力量。但企业的市场行为是逐利的,需要成本,一旦企业通过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获得的利益小于其投资成本时,企业要么主动退出生产,要么污染环境,循环经济就很难积极主动推进。

因此,在循环经济的推进过程中,不仅需要国家出台法律明确企业排污准入制度和经济责任制度,还必须同时把企业行为的利益导向结合起来,企业变被动为主动。作为市场资源配置的关键领域之一,金融资源的配置创新,引导企业走向主动、走向自觉,就要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金融创新是以节约资源消耗、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以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运作规则为依托,通过创新金融组织、创新金融绩效评估、开发环境金融产品,并形成合适的金融产品结构,为循环经济的推进提供充足的金融资金。

二、金融创新支持循环经济的主要方向和领域

金融创新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也不是万能的,需要一定的条件和基础。同时,金融资源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也是稀缺有限的,支持对象需要有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合理有效配置,使其经济效用最大化。从西方国家的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看,金融创新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应该立足于以下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

一是引导企业以清洁生产、3R(“减量化、再使用、再生化”的简称)、节能降耗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生产转型。企业要进行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循环经济生产,会使项目建设投资额增大,一般来说,其投资规模会增加1-2倍,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投入能力,需要金融手段支持。

二是用金融手段引导、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单个企业内部的再循环,促进资源和能源的再利用;第二个层次就是通过不同企业之间或不同产业之间的循环,组成生态工业链,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第三个层次就是通过发展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形成社会整体内的循环。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循环利用机制,都会发生较大的投入,而且企业之间的投资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投资风险难以避免,并影响对方的生产运转及效益,因此,需要系统的金融创新为其提供支持。

三是利用金融创新手段为基础性强、投资期较长的绿色产业、分解产业、区域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发展和利用、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等环节提供资金保证。

三、支持循环经济的金融创新体系

(一)建立专为循环经济生产提供资金的政策性金融组织。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本质就是增值和逐利,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机构等在内商业金融机构在经营金融资本的过程中,就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提高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能力。然而,循环经济的生产过程,无论是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生产,还是生态工业链的建立,项目投资规模大,不确定性强带来资金回收风险,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投入-产出比。这种投资及生产经营特征与商业金融机构的逐利行为存在一定矛盾,循环经济的推进容易出现资金供给的“市场失灵”。因此,需要政府创新金融组织,通过建立政策性金融组织,弱化投入循环经济生产的金融资本的逐利性,为循环经济生产提供政策性或廉价资金支持,为其提供资金成本低等市场竞争优势。这类金融资金应该重点投向“生态工业园”的系统设施投资、绿色产业和分解产业的开发、区域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发展利用、技术支撑体系等领域和环节。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性金融组织,重点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创建政策性商业银行,为循环经济建设项目提供期限长、利息率低的政策性信贷资金。二是创建政策性投资开发公司,这种政策性投资开发公司,以政府性资金为主,但股权宜多元化,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三是创建政策性担保或保险公司,这类公司的作用主要在于为上述领域的投资提供风险担保,吸引盈利性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并从经营管理中分得利润。

(二)组建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券募集资金,交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投资管理机构操作,基金资产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实业项目,投资收益按资分成的投融资方式,具有“集合投资,专家管理,分散风险,运作规范”的特点,其投资方向一般是跨行业、综合性、以符合组合投资原则并且避免蜕化为某个行业的行政附属物的大型投资项目。

在不同区域组建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资源循环利用项目的建设,包括不同企业之间或不同产业之间的生态工业链及“生态工业园”建设,以及社会整体内循环的绿色消费市场和资源回收产业、绿色产业等,具有跨行业、综合性、系统性、项目与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强、从长期来看又较好盈利模式的特点。从融资管理上说,这些系统建设项目,涉及专业知识比较多,环节多,难度大,作为主要面对单个项目的商业性金融机构,难以适应。另外,系统建设的资金需求量大,一个金融机构难以提供大量有效资金,循环经济产业基金可以利用其开放融资、共担风险的优势,面向社会筹集大量资金。

(三)绿色抵押等银行类金融产品及银行绩效评价体系。

支持循环经济的银行类金融产品创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国家出台商业银行信贷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在发放商业贷款时,必须把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排放等指标纳入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估体系。第二层次是要求商业银行设计开发绿色环保信贷产品,专门用于支持企业以“3R”为原则推行清洁生产、节能降耗以及企业能源和资源的再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生产转型,企业凭借生产经营项目的“绿色因素”获得专项绿色抵押贷款。第三层次,创新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机制,从信贷结构、营业收入与利润结构、费用结构等着手,把支持循环经济的因素列入权重系数,并与商业银行的央行再贷款利率、银行准备金率等监管因素结合起来。支持循环经济的商业银行资金投入存在专业性强、风险也较大、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高等因素,因此,对支持循环经济的营业收入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倾斜,降低面对循环经济生产的资金经营成本。金融产品风险评价及金融机构的业绩评价一旦引入循环经济因素,或者说环境因素,绿色会计报表就会得到大量运用,“绿色信息”就会成为会计报表必须体现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