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早期启蒙教育十篇

时间:2023-10-19 17:11:20

婴儿早期启蒙教育

婴儿早期启蒙教育篇1

关键词:婴幼儿;科学启蒙;探索;关键期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发展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2010年5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2008年上海市颁布了《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这标志着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之中。据2011年统计,我国拥有0-3岁婴幼儿约有近7000万,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工作是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

一、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一)对于脑科学的研究

在脑重方面:新生儿的脑重量为360克-390克,是成人脑重的1/4 ;六个月新生儿脑重为660克-700克,近成人的一半;三岁脑重量为1000克,是成人的3/4 (约占70%),成人平均脑重量为1400克。由此可见,三岁之前脑重发展最为快速,为儿童的潜能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二)对于心理学的研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绘制了一张个体智力发展曲线图,假如以17岁儿童智力发展为成熟智商100%,4岁时发展为50%,8岁时发展为80%,12岁时发展为90%,从这个曲线看到儿童智力发展是非匀速不均衡的,前四年发展快,第二个四年减慢,第三个四年缓慢。说明儿童智力发展年龄越小发展越快。

(三)对于学习能力的研究

研究显示:儿童的学习能力在0-3岁发展了50%,4-7岁发展了30%,7-17岁发展了20%。因此,0-3岁是儿童在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形成中最为敏感的时期,3岁之前的学习活动将事半功倍。

二、提高0-3岁婴幼儿科学启蒙素养的作用

婴幼儿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意识、"热爱科学"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学习、运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等等,它不仅是实现"三个面向"、"科教兴国"之基,造就亿万人之源,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之本。0-3岁是婴幼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类潜能开发的黄金阶段,想提高婴幼儿的科学素养,需要从早期抓起。

(一)有利于保护和激发婴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婴幼儿天生好动,看见什么都想去摸摸,去看看。他们往往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自身的探索活动,直接进入对科学知识的学习。 婴幼儿在观察、思维、认识、操作和探索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有利于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及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

婴幼儿在科学启蒙活动中对科学产生积极的态度,而且对他们长大成人后正确对待周围事物,也有着良好的影响作用。婴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对未知世界产生较浓厚的兴趣,会对他们以后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起着极大的影响,而浓厚、持久的兴趣又成为努力学习知识的动力。

(三)有助于发展婴幼儿智力,积累科学经验

婴幼儿在有计划的科学启蒙活动中,学会了使用感官去观察发现,通过操作进行探索。他们在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产生概念性的认识,形成了初步的科学概念。不仅如此,婴幼儿在整个科技活动过程中,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而促进孩子智力水平的提高。

(四)科学启蒙活动有利于促进婴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坚持性等品质的发展

婴幼儿在探索世界的科学启蒙活动中,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由于好奇心的作用,每位婴幼儿都会不停地忙碌着。实践证明,不同的婴幼儿在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中,通过努力都能有所发现、有所成功,从而锻炼了他们的独立性、坚持性,增强了自信心。

三、提高0-3岁婴幼儿科学启蒙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丰富的生活游戏

婴幼儿由于知识经验贫乏,他们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他们总是试探着去认识世界,想弄清究竟。例如,婴幼儿喜欢将柜子和抽屉倒空,实际是在探知空间和理解空间的大小。0-3岁的婴幼儿以家庭教育为主,我们应该为婴幼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借助亲子活动或生活游戏,认知和探索生活中的简单常识和科学知识。例如,可以在家为婴幼儿种植花草或养育小乌龟等,让婴幼儿在观察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提高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同时,家长适时给予指导,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科学经验,从而促进婴幼儿科学素质的提高。

(二)保护婴幼儿的好奇心,提供丰富多样的玩教具和感知材料

为婴幼儿提供丰富的玩教具和感知材料,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发展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提高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例如各种益智类的玩教具可以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力。提供不同的感性材料,如:让婴幼儿感知各种物体,可以玩袋中摸物的游戏,让婴幼儿对不同物体的属性有初步的感性经验。还可以通过玩具和游戏开启婴幼儿的数学潜能,形成初步的数概念,进而培养婴幼儿初步的科学启蒙素养。

(三)创设户外活动的空间和机会,提倡大自然教育法

带宝宝去大自然摸摸泥土、石块、树干、树叶、小草、小动物的皮毛,感受大自然的空气、阳光等。通过室外活动,可以提高婴幼儿对大自然万事万物的感受性,增强探索欲望,形成初步的科学启蒙。同时还要发展婴幼儿的感知觉,为提高科学启蒙素养奠定基础。可以玩触摸各类物体属性的游戏,如:水中游戏、泥土游戏、抓痒游戏、涂料游戏、吹风机游戏、抓沙游戏、裸足游戏。孩子们在和自然环境接触过程中,常常被环境中的事物现象所吸引,从而引起科学探索的愿望,开始探索周围世界的活动。教师或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进行多种有趣的探索,如"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落叶什么样?""为什么会有影子?等等,这些都是婴幼儿感兴趣、想了解的,通过观察、探索找出了其中的科学因素。

(四)创设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提高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兴趣

婴幼儿在一系列有趣的科学活动中主动尝试、不断探索、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在成人的帮助下,能获取一定的科学知识。如:和婴幼儿玩海绵吸水的游戏、磁铁实验等,可以提高婴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和尝试,形成初步的科学启蒙。

综上所述,0-3岁是婴幼儿智能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通过各种途径对婴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教育,形成婴幼儿初步的科学素养,不仅可以激发婴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可以培养儿童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索意识,促进儿童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论幼儿科学思维的启蒙[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4).

婴儿早期启蒙教育篇2

参考文献:

[1]刘激扬.发展儿童早教事业的思考[J].团结,2011,(4).

[2]王亚娜,单晋平.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研究[A].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5).

[3]经脑科学透视的儿童早期教育之误识与误行[A].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4).

婴儿早期启蒙教育篇3

(一)幼儿园概况

幼儿园自开办以来得到普陀区教育局及相关科室领导直接关心指导,今年暑期区教育局派遣基建队本园屋顶漏水、地管堵塞进行大修,当前本园硬件设施符合上海市《幼儿园建设标准》。现有规模6个班级,其中托班1个、小班2个、中班2个、大班1个。幼儿园占地面积2319平方米、建筑面积2126.59平方米。全园教职员工25名。教师14名。有教师资格证4人。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都在读学前教育专业和教师资格证书。

(二)幼儿园发展基础

优势: 全园教职员工积极向上,有团队精神。基本能以“心语”来审视自己的工作,确保幼儿的“欣悦”:安全、健康、卫生、快乐、聪明、自信。“心语”是:用爱心去监护好每个宝宝、用细心去呵护好每个宝宝、用责任心去做好每项工作、用诚信服务于社会和家长、学习进取工作细致有创意、学会反思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同伴相处讲究尊重与宽容、发生冲突先找主观原因、当工作失败时不找借口、当工作成功时积累方法。

不足:

分层管理畅达不够、中层干部职责明确工作到位不够、人人自我管理,做到自尊、自律、自检不够。

二、学期目标

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员工基本素质、人文素养,在日常工作中体现:教师工作专业性、后勤工作规范性。

2、加强安全教育,把幼儿园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

3、加强园本课程建设:体现:共同性课程与园本特色课程相融性。即“礼仪启蒙教育” 特色课程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礼仪”作为切入口,形成幼儿园的礼仪教师、礼仪幼儿、礼仪家长。

(一)管理工作

1、 分层管理畅达,职责明确,工作到位。

2、 人人自我管理,做到自尊、自律、自检。

措施:1、对未尽后勤组长、教研组长等干部职责的当即撤销任职资格。

2、对不善自检、不服他检、不愿互检的教师,到期解除教师合同。

3、加强教代会、家委会的参政议政。

(二)队伍建设

1、非专科生教师就读“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书,达到持证上岗要求。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工作专业化水平。

2、后勤三大员持证上岗,持证率力争100%,提高后勤工作的规范性。

3、提高员工人文素养:说话时做到三个有利于、发生与解决矛盾能找主观原因。

4、自觉遵守园规章制度:实施员工手册条例。

措施:1、园长关注每一位教师、促进每一位教师、发展每一位教师、成

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时时有教育。帮助他

们在研究性实践中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对于上班不迟到、进园后时不换校服、工作时不溶于幼儿之中、

说话时不注意三个有利于、碰到问题时强调客观不找主观原因、上班时间打手机、发短消息、上网(与工作无关)、吃东西,搭班未经领导同意随便换班等,引导无效,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3、园长关注每一位后勤人员的工作实况,做到眼中有事情、环境清

洁做到“净美”两字。对于工作马虎拖拉者引导无效,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如:卫生包干区:*教室卧室天天消毒、清扫、拖。每月底大扫一次。

*教室窗台与玻璃两周抹擦一次。*前中后操场天天小扫一次、一周大扫一次(前操场:用水冲刷、中操场:湿拖、后操场:湿拖)等。

(三)课程设置

1、实现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相融与互补性。

体现:行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幼儿在做中学,幼儿在前,教师在后(课程的内容是行动——幼儿怎么学?是备课的要点)。

2、拓展幼儿多元智能:开设幼儿英语、奥尔夫音乐、蒙氏数学、珠心算、阅读、东方之星思维课程。

本学期侧重研究:

共同性课程:主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研究。

特色课程:“礼仪启蒙”教育研究。

选择性课程:“奥尔夫音乐、蒙氏数学”教学研究。

3、实现主题活动与主题墙及区角游戏的联系性。

4、实现学习活动目标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体现:具体可操作、整体、在最近发展区。

5、实现课前准备充分:材料投放与备课相符,教具大而色彩鲜艳、便于幼儿观察,幼儿学具应人手一份,便于幼儿直接体验。教学过程教师发音正确(改变词语发音不准确现象:哪里(NA)√(LA)X.及前后鼻音等)。

6、实现选择性课程:(1)分级阅读中大图书与小图书的有效互动、(2)英语教学中大挂图与小图书的有效互动、幼儿运用英语小卡。

措施:把上述条例作为活动评价指标。

7、实现礼仪特色课程在一日活动的渗透性。

按照幼儿园“礼仪启蒙教育”评价指标、参照《幼儿教师礼仪基础教程》

设计渗透于一日活动的礼仪教育方案,探索形成一套2-6岁幼儿“礼仪启蒙教

育”的园本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多元渗透、评价途径)。

8、开发0-2岁亲子早教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途径)。

措施:早教兼职教师(朱、佳)广阅国内外早教信息、针对本园、本地区婴幼

儿身心特点,制定“0-2岁亲子早教课程开发”计划,定期开放散居婴幼儿早

教活动,积累早教课程内容,来填补早教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途径)

在本园的空白点。

(五)园本研修

1、提高教师“礼仪”特色课程实施水平。

2、提高教师教研活动水平。

3、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

措施: 园长引领、扶持教研组长开展园本研修:

1、以教研组为核心,依据《课程指南》、对新教材进行园本化实施,关注新教材主题活动的预设,重视对主题活动整体框架的全面思考,重视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和多元游戏环境的创设,提高教师新课程园本化实施能力。

2、青年教师自学学前教育基本原理、自学课程指导纲要及市下发的学前教育相关文件。以“笔试”、“实践操作”等手段加强对教育理念和教学原理的感知、理解、运用。

3、以“教育问题”为教研专题和课题研究内容、实施教研、科研、研训一体化。

(六)环境创设

1、创设探索性的学习环境。

2、创设自理性的生活环境。

3、创设挑战性的运动环境。

4、创设自由性的游戏环境。

5、创设表现性的英语、音乐环境。

措施:1、为每个幼儿创设温馨亲近的心理环境。

2、购置适合幼儿各年龄段、开启幼儿智能的教玩具。

3、把下列作为评价指标:

(1)、教师能变废为宝自制教玩具:有数量、质量、有创意。

(2)、活动时教学具布局合理美观、有顺序操作合理。

(3)幼儿入睡时教师视线面对幼儿、护理时坐在椅子上、午睡时巡视、幼儿被子不散地、午睡起叠被整齐美观、仪容清洁、仪表整齐。

(4)教学过程教具放置、演示手势有序不乱、幼儿操作投入。

(5)中午散步教师带领幼儿看礼仪画、说礼仪画、展礼仪行(我是环境整洁的小卫士:捡起地上的纸屑放进垃圾桶。让散在地上的活动器具回家:把小推车、小斑马等送回家等)

(6)各班都成立奥尔夫音乐小乐队,制定打击乐活动计划,让幼儿认识乐器、喜欢乐器,天天练习。

(7)各班都成立英语剧组,编剧本,排练英语剧(结合课程内容)。

(七)教育科研

各班继续在“幼儿礼仪启蒙教育”总课题框架下确立本班“礼仪启蒙教育”子课题活动方案。

侧重:“感恩”教育:

*对爸爸妈妈的“感恩”教育研究。

*对爷爷奶奶的“感恩”教育研究。

*对老师的“感恩”教育研究。

*对同伴的“感恩”教育研究。

措施:

1、各级组选择子课题内容。

2、园长指导教研组长设计子课题实施方案。

3、每月交流一次(图文)、期末阶段小结。

(八)安全卫生保健工作:

1、提高保健工作质量,预防手足口病发生。

2、加强对教工、家长有关卫生健康、安全知识的宣传指导,提高家园一致教育质量。

措施:

1、以“保教质量评价指南”、托幼机构保育工作手册指标为考量标准。

2、完善园长、教研组长、后勤组长对保教分层管理网络,加强对日常安全卫生保健的检查、反馈与调整。树立做好安全卫生保健工作人人有责思想。

3、后勤组长和教研组长加强对教师保教工作的检查,找出一日活动中的安全卫生保健要素,确保幼儿的卫生健康。

(九)家庭、社区工作

1、实施家园一致教育。

2、开展0—3岁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工作。

3、实行家园社区联谊敬老活动

措施:

1、举办1—2次家教指导讲座、建立与家长网上互动的制度。

2、定期开展0—3岁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站活动,活动有计划小结、有家长反馈。

3、在重阳节开展敬老节活动方案、带领幼儿到敬老院为爷爷奶奶表演1—2次。

三、内容安排

9月

1、工作计划交流:本学期班级计划、教研工作计划、家长工作计划、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后勤四大员工作计划:保健员、保育员、保安员、营养员)。

2、各班确认一个“感恩”研究专题(参上述:礼仪启蒙教育中感恩课题)。

3、幼儿基本测评:(课程指南中的发展指标、礼仪启蒙教育指标)

4、班级家长会:(1)向家教讲解班级计划、(2)讲解以家园联系栏和网站等形式和家长联系,让家长感知课程安排和幼儿发展情况等、(3)听取家长合理建议。

5、继续学习与笔试《教师成长手册》《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

10月

1、共同性课程:主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研究

重点观察:*实现学习活动目标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具体可操作、整体、

在最近发展区。*实现课前准备充分:材料投放与备课相符,教具大而色彩鲜艳、

便于幼儿观察,幼儿学具人手一份,便于幼儿直接体验。*教学过程:幼儿学习

主要行动方式:幼儿在做中学,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教师发音正确(改变词

语发音不准确现象:哪里(NA)√(LA)X.及前后鼻音等)。

2、学习主题活动与主题墙及区角游戏的联系性研究

重点观察:*主题墙是否反应主题活动内容?师幼共同布置,体现发展性。

*区角游戏内容是否是学习主题活动的预备与后续?

3、消防、抗震演习。

4、家园社区联谊——“重阳节”活动。

11月

1、特色课程:礼仪启蒙教育—感恩活动教育研究

重点观察:*礼仪活动能否体现生活性、情境性?*活动过程能否面向全体?

*让幼儿主动探索直接体验?在行动中学,师、幼、物能否有效互动?

2、秋游

3、级组感恩课题实验研究(课题方案与实验研究交流)。

12月

1、选择性课程:“奥尔夫音乐、蒙氏数学”教学研究。

重点观察:*教师引导启发性 *幼儿学习兴趣性 *教学活动环节的小结提炼和自然过渡。

2、迎新年活动

形式:以班级活动为基本形式,向家长开放活动。

内容:*“礼仪启蒙教育——感恩主题”教学活动。

*“蒙氏数学”教学活动。

*奥尔夫音乐小乐队演出(有结合课程内容剧本)。

*班级英语剧组演出(结合英语课程内容,有剧本)。

2012年1月

1、幼儿基本测评:(课程指南中的发展指标、礼仪启蒙教育指标)

2、撰写礼仪—感恩教育文章:

婴儿早期启蒙教育篇4

【关键词】早教机构 问题 对策

早期教育中的第一个教育阶段是针对0~3岁的婴幼儿实行的教育。目前在我国,这些婴幼儿的父母多为“80”后一代,他们思想新潮,重视教育,据统计,有近20.12%的孩子被送到各大早教机构,早教市场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中。早教,作为家庭教育的有益补充,育的是宝宝们的无限潜能,教的是家长们的启蒙方式,但在这个朝阳行业的背后,诸多早教机构在自身体系及外部监管上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模式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市场上的早教机构数量众多,既有已经形成品牌化的大型早教机构,也有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小早教机构,各早教机构为争夺市场空间,都竞相推出自己的特色旗号,如金宝贝的双母语、爱尔贝推行蒙台梭利教育观念,AOK主打“剖腹产儿童潜能开发”、东方爱婴强调“中国本土第一早教品牌”等等。由于它们各有侧重,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必然无法统一,据了解,家长普遍反映特色“多”效果却看不清。这些所谓特色的出现是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比如手脑并用、逻辑思维开发等等;而忽略了对孩子成长规律的实质关注,比如接触自然,体能锻炼、人际交往和人格发展的培养,进而导致没有核心,课程开发混乱,甚至在一定程度还出现了过度宣传,虚假欺骗的成分。

2. 师资紧缺且专业化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高校对早教老师的培养没有设置专门针对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专业,幼师和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面向3~6岁儿童的幼儿教师, 0~3岁的早期教育相关内容很少被提及,因此多数早教机构师资匮乏。据调查,这些早教从业人员主要是幼儿园教师或育婴师,前者将幼儿园3~6岁的教育方法照搬过来,缺乏对0~3岁婴幼儿特殊性地教育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后者虽持证上岗具备照顾婴幼儿的基本条件但缺乏“教导”婴幼儿及家长的相关技能。此外,他们进入早教机构后培训时间短,培训课程内容杂乱,培训形式过于单一理论化,导致整体培训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3. 父母缺乏有效的指导

早期教育主要面向0~3岁的婴幼儿,父母陪同下的亲子活动成为大多数早教课堂上的主体框架,而且这些活动的绝大部分会延续到婴幼儿的家庭活动领域。因此,家庭教养者的育儿理念和能力将直接影响着这一阶段的教育质量。据调查,目前的早教机构将教育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婴幼儿的自身发展上,而疏于对家长的指导, 尚未建立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早教机构的教师大多缺乏对家长进行指导的意识,指导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据反映,很多家长缺乏婴幼儿的教育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们的一些行为经常束手无策。

二、解决的对策

1. 统一行业标准,改革教学内容

规范的缺失是婴幼儿早教机构面临的最大问题,政府应强化其管理责任,一方面出台相关的管理规范和行业标准,为必要的监管提供依据、为早教机构经营运转提供规范和框架;另一方面集合婴幼儿早教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早教行业制订统一的标准,其中包含教材、教具、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等方面的统一标准。此外,机构内部在课程的设计上不能功利性太强,只一味迎合家长,而应回归到孩子的原本需要上。孩子们通过早教课堂并不是能够学到什么,而是尽量设置常规一些课程,通过亲子课的形式,多贴近自然进行实践,培养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生存能力及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指导家长如何训练孩子的肢体动作和精细动作,从而为孩子在幼儿时期接受科学和数学教育奠定基础。

2. 充实师资队伍,提高资质门槛

早教的授课群体不仅是孩子,还有孩子的家长,课程的讲授除核心教育理念,还涉及婴幼儿护理、营养和疾病预防等,对师资的要求非常高。我国的早教机构从业者人职门槛过低没有统一的准入标准。为此应逐步完善早教教师的准入制度,对早教教师在学历和专业方面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并对其进行职前职后双重培训, 职前以各大高校为依托,参照权威性的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相关课程系统化的学习;职后一方面应规范从业人员阶段性的强化学习,另外一方面应使其参与到多种实训模式当中,充分将相关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其中可以发挥老教师的引领作用,借助以老带新的方式共同进步。

3. 为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指导途径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亲子性,家长是孩子最主要的老师,家庭是婴幼儿的第二课堂。因此,早教机构应承担起指导家庭教养者的重任。大部分早教机构课堂都具备家中无法获取的较适宜的教学模具,因而早教教师应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家中可行的教育方案授予家长在课下继续进行,以强化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为婴幼儿父母提供自愿参与、公益性质的短期育儿教育培训或讲座,向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家长搭建诸如论坛、微信等交流的平台,鼓励家长互相分享育儿经验。

【参考文献】

[l]姜新新, 蔡淑兰. 我国早教机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1 (2).

[2]陈红梅.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共同体的建构与保障[J]. 学前教育研究,2011 (8).

婴儿早期启蒙教育篇5

关键词:实施;幼儿;音乐启蒙教育

重视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如何对幼儿实施正确的音乐启蒙教育,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1 注重音乐环境与氛围的创设

《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教育环境的内涵是广泛的,它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教师通过有意识的精心创设,让孩子每天都接触音乐、感受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用良好的音乐环境,去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极大促进幼儿音乐潜能的发挥。

2 将音乐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富有音乐气息的活动空间,如富有音乐特色的主题墙及音乐内容的墙饰,音乐互动墙等,同时,还经常为婴幼儿播放一些欢乐、优美、节奏感强的音乐,如幼儿来园时,教室里播放轻声悦耳的音乐;吃饭时,听些优美活泼的音乐;睡觉时,给幼儿听摇篮曲;玩的时候,给他听欢快活泼的音乐,让幼儿一进入幼儿园就进入了一个温馨、舒适的音乐环境之中。这些耳濡目染的画面、音乐的刺激,在视觉、听觉上极大丰富了婴幼儿对音乐的感知,使他们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3 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区域

教师为婴幼儿提供多种操作材料,如打击乐器,各种发出声响的玩具,各种乐器的图片及老师自己制作的乐器,如装沙子的饮料瓶,液体装在瓶子里自制乐器,可以敲击的筷子等,让婴幼儿通过亲手摸摸、敲敲、动动、打打、玩玩,发现声音的奥秘,感受音乐的魅力。

4 注重游戏化的音乐活动组织形式

用音乐帮助孩子成长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幼儿期的孩子应该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整个过程都需要快乐。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有效手段,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因此,教师要把音乐同幼儿的生活、玩融为一体,通过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在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给幼儿更多的想象空间。

5 因材施教,教学内容符合幼儿天性

尽管每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先天禀赋都基本相同,但每个孩子的个性是不一样的,他们在音乐学习方面的特点也不一样,而且在音乐学习中的接受能力也是强弱不一。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使幼儿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陶冶其情操,产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为将来良好个性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音乐游戏、歌表演、律动等不同形式,使那些胆怯、自卑的幼儿在音乐舞台上找到自信,变得勇敢、自信、坚强,敢于表现自我,形成自尊、自立的性格。因此,教师要尊重孩子之间的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其次,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与确定上,应该多样化,内容应该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幼儿熟悉并喜爱的民歌、谚语、童谣和幼儿游戏等。因为只有来自幼儿生活的教材,才可能是最符合幼儿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6 注重幼儿学习主动性、创造力的培养

教师必须有创造教育的意识,有强烈的创新精神,有全新的人才观、教育观,要注重幼儿学习主动性、创造力的培养。教师的教育也应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改为思维训练、潜能开发的过程。以幼儿为中心,教师只是引导者,发掘幼儿潜在的创造力,帮助他们产生创造的欲望,实现创造的结果。在音乐活动《大鼓和小铃》中,老师演奏2种乐器,引导幼儿听两种乐器的音色是否一样,幼儿听辨的同时还发现了大鼓的声音像打雷的声音,有个孩子还说打鼓像狼走路的声音,小铃好像小鸟在飞,于是,教师就引导幼儿听这两种乐器的声音做动作模仿。游戏开始,只见全班的幼儿都主动地参与到模仿游戏中,在游戏中增强了听辨乐器的音色的能力。幼儿只有拥有了参与活动的主动性,才能感受美妙的旋律,才会对音乐充满激情,才能更自由的翱翔在音乐的世界里。

7 注重情感、人文素质的渗透

音乐的情感性特征决定了在音乐教育中必须注重情感交流。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手势语、节奏语来感染幼儿,增添音乐教育的特有情趣。用眼神、笑容、身体接触等无声语言肯定幼儿的积极行为,幼儿从这种鼓励的态度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使他产生对音乐的向往,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愿望。如在《拔萝卜》音乐活动中,它本身就是一首非常具有游戏性的传统儿歌,而且教育意义也很深刻,那我们如何让孩子们感兴趣呢?根据歌曲的角色特点,可以让孩子们模仿各角色的声音,这时,孩子们的兴趣就会被调动,特别是有些较调皮的男孩子更会高兴,模仿起来也会有声有色,很自然地就把歌曲学会了,也知道了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综上所述,音乐启蒙教育是要让孩子在玩乐中去了解音乐,感受音乐,这也是一个系统、全面的教育过程。音乐启蒙教育不是为了学习音乐而进行教育,而是为了开发幼儿大脑的潜能,陶冶幼儿的情感,提高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提高语言能力及促进其德育的发展。让孩子在玩耍中接触音乐,让音乐尽可能的去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挖掘心灵的潜能。

参考文献

婴儿早期启蒙教育篇6

新昌县实验幼儿园

何霞萍

第一课时

 目标:

介绍国内外0~3岁早期教育发展情况及早教研究的重大理论依据,引发家长对这一新兴教育事业的关注兴趣、认同感及高度重视。

主要内容:

一、介绍国内外0~3岁早期教育发展概况。

1.经济发达国家对早期教育的高度关注。

2.上世纪末,婴幼儿早教开始在中国兴起。

二、支持0~3岁早教事业发展的重大科学发现及理论依据。

1.哈佛大学加登纳博士对脑科学的研究为0~3岁早期教育提供了最新的科学依据。

脑科学研究发现的关键词:突触连接、大脑营养细胞及髓

加登纳博士由此提出了与婴幼儿教育相关性的理念:对0~3岁婴幼儿进行丰富、适度的有益刺激,可帮助婴幼儿建立良好的早期经验。

2.蒙泰梭利早年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观察研究,所提出的关于婴幼儿成长九大敏感期问题。

蒙氏语:许多事实表明,天赋优越只提供了发展优秀才能的基础,天赋优越的婴幼儿长大以后不一定能成为卓越的精英,而那些卓有成就的人,大都在婴儿期深深受益于良好的早期教育。

3.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发育与成长后期的心理健康相关密切,在现代社会中,格外引起人们关注。

试议儿童焦虑症、多动症及自闭症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第二课时

 

目标:

让父母或抚养者了解早期教育的真正内涵,明白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同时纠正一些社会上对早期教育的错误理解。

主要内容:

一、0~3岁早期教育的实际内涵

1.帮助父母了解婴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理解孩子,获得良好的教养知识和技巧,从而与之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

知道做父母是需要学习的,婴幼儿有自己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父母要读懂这本书。

2.给予婴幼儿丰富、有益的环境刺激,帮助婴幼儿积累早期经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育。

二、纠正误解与偏见

要区别三个不等同               早期教育≠提早教学

早期教学≠幼儿教育             早期的丰富刺激≠过度刺激

 

 

 

 

 

 

 

 

 

 

 

 

 

第三课时

 

目标:

依据3岁前宝宝身心发育特点和规律,了解3岁前的宝宝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以及成人的支持方法及态度。

主要内容:

一、三岁前宝宝具有主动学习的巨大潜能

因为三岁前儿童的学习是生存、成长发展的需要,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能力,所以他们需要全方位的学习。

1.运动身体,发展动作。

运动能力发展是婴幼儿成长和健康的主要表征。

运动帮助孩子奠定健康心理基础,促成快乐成长。

实例:婴幼儿的爬行,对其身心发育促进,脊椎颈椎部位健康发育,前庭平衡发育,四肢及躯干动作协调,有益语言发展。

2.运用感官探索世界。

视、听、嗅、触摸觉的发展和运用

各种感官的运用刺激神经末梢,作用于大脑,使孩子更聪明

早期经验获得的最佳途径。

越小的孩子越是由行动决定思维,思维存在于行动之中,鼓励婴幼儿触摸各种物品,发现婴幼儿的练习性游戏。

3.学听学说,表达自我。

婴幼儿在模仿中习得语言  语言的学习早从胎教时开始  成人用规范语句与婴幼儿交流  如何发现婴幼儿的语言障碍

4.学习生存,尝试独立

16个月龄(左右)的宝宝,开始有独立进餐的需求。

2岁的宝宝开始表达自己的需求。

3岁半左右进入第一个心理反抗期,这些都表明婴幼儿的成长,为日后的独立自理做准备,作为抚养者要放手让孩子学习,不要替代孩子的生活需求。

举列:让宝宝自己学习进餐

5.学习基本礼议,学习简单社会生活规则

一岁半是婴儿(事物)秩序敏感期,它和婴幼儿的生活规律,事物进行顺序记忆相当密切,教会孩子学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先敲门后进门)

二岁半是社会规则敏感期,在该时期帮助孩子学习简单社会生活规则,如与他人共处,先来后到的意识对帮助宝宝进入集体生活十分重要。

第四课时

目标:

依据3岁前宝宝身心发育特点和规律,了解三岁前宝宝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学习,以及成人的支持方法及态度。

主要内容:

一、亲子活动课程介绍

1.实施早教的社会途径

以社区为中心的家庭指导

以幼儿园为基地向0—3岁拓展的早教部分

专业的早教机构

2.早教课程例举

关于对课程理论基础的认识:不管你赞赏哪种教育流派,推崇哪种教育理论,首先,现代早教要建设0—3岁婴幼儿早教课程,共同基于两个方面,即现代脑科学的发展和实施,研究的发展成果及对婴幼儿身心发育特点和规律的认识

(一)以本土化早教理念指导为基础的课程

(1)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的教养理念是:

l以亲为先,以情为主,关爱儿童,赋予亲情,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婴幼儿开心、开口、开窍。

l关注发育顺应发展,强调全面关心、关注、关怀婴幼儿的成长过程。

l重视婴幼儿在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差异,提倡更多地实施个别化教育,提供适宜刺激,诱发多种经验,开启潜能,推进发展。

(2)介绍新昌实验幼儿园绿太阳早教亲子学苑与宝宝玩科学:

课程内容与教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汇编综合而成。

早期引进澳大利亚GymbaRoo运动训练中心的经验,强调儿童体能发育,感官和神经系统的刺激,溶肢体训练、器械运动、益智活动为一体,婴幼儿的身体运动贯穿始终。

l借鉴南京亲子教材的精华,进行五块组合。

l结合园本课程特点,编制2—2.5岁幼儿宝宝玩科学教材,活动案例简介。

(二)婴幼儿多元智能课程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人类智能发展的八大领域,而八大智能对每个人来说有优势和滞后的差异。评价儿童的聪明与否,不再以单纯的数学、语文学业成绩来衡量,加登纳教授“零岁计划”的实施研究,更为早教提供了优秀范例。

l课程特性

1、理论支持的多元性和统一性。多元智能理论是指导核心,吸纳蒙氏儿童早期经验的理论和HIPPY早教家庭指导要素,融合于婴幼儿潜能开发课程中,保证课程实践的可行及丰满。

2、课程实践的先进性和新颖性。课程核心——教学活动的模式、内容、操作材料初步构成完整序列。

3、教学模式的并列性和互动性。作为婴幼儿成长的支持者,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与父母在并列的角度,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学习,除了设在课堂的教学活动外,提供针对个别婴幼儿设计的成长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计划。即HIPPY家庭指导经验。我们的口号:指导婴幼儿,即指导父母。

 

 教师、父母与婴幼儿进行多纬度的交流互动,呈如下状态:

(三)金宝贝育乐课程和音乐课程

3.幼儿园亲子活动指导要点

l充分利用场地及活动设施的有利条件,为亲子活动提供最大空间及适度的空间变换。

l婴幼儿亲子活动强调个别化,任何一项活动游戏材料均需人手一份,可由专人准备,婴幼儿共用,及时反馈意见,改进提高。

l亲子课程涉及内容既要考虑能促进宝宝的身心发育,同时兼顾亲情交流、互动及生生互动。

l早教指导师的双重指导性十分重要,切记指导父母即指导婴幼儿(方也哥哥的现场指导经验)

l活动过程的指导语包括三个要素:对家长的行为组织指导;该活动针对婴幼儿身心发育的具体意识及现场评价;与婴幼儿的对话沟通。

l助教应依据活动需要,随时变换角色身份,以呼应主教者的教学流程变化(扮演父母、孩子及其他角色、协助组织)。

l对参与亲子活动的家长制订必要的规章制度。

l设立家长学校,开展0—3岁婴幼儿专题讲座,提交咨询,提高早教的理论指导及品牌意识。

二、成人的态度

1.在观念上需明确,支持婴幼儿发展绝不是包办,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始终创导“儿童在先,父母在后”要学会放手。

2.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与孩子共同玩耍,支持孩子的游戏,充当玩伴。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婴儿早期启蒙教育篇7

中国建国初期幼儿园作为福利制度,由国家或集体举办,但只覆盖少数部门的子女。自从中国步入市场化经济,企事业逐步剥离社会职能,也因国力羸弱,百废待新,幼儿教育领域几乎彻底推给市场解决。这是民营幼儿园经营环境最好时期,然而,由于资金匮乏,经营者的素质和专业先天不足,民营幼儿园并未真正形成对公立园的竞争压力。民营幼儿园呈现数量众多,硬件落后,质量不高,品牌薄弱的局面,各地仍以公立园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它们的市场份额不高,却在知名度,性价比,硬环境,教育质量方面拥有极高的美誉度。

民营幼儿园之所以没有成为初期市场化的主角,一个是老百姓钱袋还没有厚实起来,同时,教育标准和权威仍然掌握在国家教育部门手里,民营幼儿园并没有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在运动员兼裁判的双重身份下,公立幼儿园在市场竞争中显得从容不迫。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产阶级的大量涌现,结合独生子女的累积效应,几个成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从而提前推动中国进入幼儿教育的旺盛需求期。这是民营幼儿园的又一个黄金发展期。这也是一个极度危险的市场转折点。

上海浦东新区拥有公立幼儿园十余所,收费低至三四百元。当地私立园只有两三所,收费却是10-20倍。这也将是中国未来10-30年绝大多数城市的缩影。纵观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这也是必由之路。尽管中国目前还没有经济实力将幼儿教育全部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但也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民营幼儿园分享市场盛宴时,更应看到未来发展的隐忧。快速规模化是赢利递增的重要保障,却无法确保市场的终极位置。试图通过连锁发展建立庞大帝国的设想,最终会以黯然出局作为收场。美国的教育行业,无论幼儿园,还是到大学,最富有影响力的均是私立学校。

公立学校作为金字塔的塔基,以普及教育、义务教育为主,私立学校却占据塔尖位置,以贵族化、赢利化、品牌化为特征,教育品质是核心标志。今日的民营幼儿园如何市场定位,如何确定目标,这关系到未来市场成长和格局分配。目前众多民营幼儿园通过建立连锁品牌、资本介入、经营效率、统一标识、高档装修、西化教育、爱心教育等,积极塑造市场竞争优势,但是这些却远离真正的竞争焦点—教育领域。与名目繁多、徒有虚名、华而不实的民营幼儿园推行的幼儿教育模式相比,公立园建立在扎实的中国传统教育基础上的幼儿教育,虽然不好看,效果却客观实在。

这种窘境并非只存在于幼教领域,整个中国教育行业,民营学校都有类似困境,也就是在教育领域缺乏核心竞争优势。即使目前做得声名卓著的新东方也没有脱离这样的边缘处境。如果民营教育不改变只图赚钱,不图品质的经营方向,则随时可能成为市场过客。集中有效资源投入教研,经营者静下心关注教育,让教育家做教育,勇于创造教育改革试验田,等等,这才能逐步赢得教育领域的领先优势,从而逐步占据教育的主导位置。以美国哈佛作为基业常青的发展楷模,这是中国民营教育的最好选择和最终归属。

二、幼儿教育模式的发展

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学科设置和课程内容主要引自西方,此时,幼儿教育还无法成为关注领域。延续几千年的私塾教育一直是中国启蒙教育的主要形式。建国初期的幼儿园严格说应是育婴所或托儿所,在教育研究和发展方面近于空白。以陈鹤琴和陶行知等少数代表的教育大家,他们各自提出对幼儿教育的主张和设想,并做了很多有益的实践尝试,但是比起同期的西方幼教专家玛丽亚·蒙台梭利等,无论在教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无法相提并论。随着思想的影响,中国幼儿教育客观上变成简化版的小学教育。

二十一世纪前后,西方幼教思想和教育模式逐步被中国民营幼儿园引入,这是教育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蒙台梭利、卡尔威特、约翰洛克、斯宾塞、瑞吉欧、华德福、七田真、井深大、塞德兹、卡曼、斯托夫人等,这些西方著名的幼教专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一股脑地涌入中国幼教市场。众花迷人眼,中国幼教模式精彩纷呈,然而,多数却是昙花一现。水土不服、张冠李戴、舍本逐木、物是人非、不符国情,这是西化教育的真实写照。虽然这也极大地促进国内幼儿教育研究的发展,本质上却没有改变中国幼教的落后局面。民营幼儿园也没有借此赢得幼教市场品质竞争的法码。

谈论中国幼教市场就无法忽视高考指挥棒的大环境影响,让幼教服务于高考竞争,这是当今多数家长的关注焦点。追求自由、纯真、快乐、健康、个性、内涵等教育目标,在很多家长眼里更多让位于知识教育。这些目标并不矛盾,也不是非此即彼,可以同时实现,相互促进。然而,中国幼教市场既无力实现服务高考竞争的市场需求,也无法摆脱这种市场压力,很多急功近利的做法却在破坏儿童的身心发展。这是整个中国幼教市场的困惑。任何教育理念、模式、过程、效果,最终都是要服务于个人的素质成长、竞争能力、幸福感受等目标,因此,回避、漠视、放弃市场真实需求的幼教也注定是虚伪的、无法获得发展的。

当前幼儿园可划分为:一、自由发展型,以北京李跃儿芭学园作为代表。她们完全放弃知识学习,给孩子极大的自由空间,追求培养易于生存和个性发展的孩子。二、传授知识型,这是多数幼儿园的核心工作内容。艺术培训、学科知识、社会活动等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远非幼师能胜任。三、思维发展型,这是少数幼儿园在尝试的教育新领域。传授知识虽然可以帮助婴幼儿发展,却很难形成绝对优势。学习能力是影响婴幼儿学习发展的重大因素,而思维能力则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标志。教师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婴幼儿的思维发展,这是传统教育模式发展到高级状态的必然趋势。少数成功案例均揭示一个现实,这须孩子自身悟性和优秀导师的参与。这两者都是稀缺资源,导致无法全面推广。四、主动发展型。这种新型教育有别于由外向内、教师主导的传统教育,主要依靠婴幼儿在特定时期对外界的敏感性和主动发展而创设的新型教育模式。

主动发展型的幼儿教育模式是当前幼儿教育的最新发展,它从理论上解决了传统教育所无法克服的自身悟性和优秀导师的两大难题,但能否全面超越传统教育的效果还有待于实践上的验证。日本千叶县有间著名的天才幼稚园,专门招收2岁幼儿,毕业孩子的智商均在140以上。这些孩子在入园时智商并非超常,而是经过专门培养后才达到超常水平。教育过程很平常,但因教育得法、环境适宜,教育效果显著。国内个别园也已取得如此教育成果。归纳该模式要素:1、教育关键期;2、混龄组合;3、自由空间;4、全面发展;5、无为而治。主动发展型的外在表现形式与自由发展型非常相似,但是后者的教育效果远逊色于传统教育,而前者却创造出传统教育从没有实现的教育高度。

三、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传统教育

传统教育思想是中国幼儿教育界的主流思想,他们虽然也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有别于小学教育,但是两者没有本质差别。幼儿园就是简化版小学。不可否认,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的规范性、实践性和效果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以河南为例,占据主导品牌地位的几乎都是隶属于学校的附属幼儿园,其中包含很多民办学校的幼儿园。他们具有资源优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区域,幼儿园的品牌影响和认可还取决于该园的历史渊源和特殊地位。传统教育模式里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是从属地位,优秀导师和学生悟性制约教育效果,这已经成为阻碍传统教育模式发展的无解难题。

(二)、蒙氏教育

蒙氏教育的全球影响力、教育理论的系统性与可操作性、教育效果的显著性,促使蒙台梭利成为对中国幼儿教育影响最大的西方幼教专家,她揭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幼儿世界。蒙氏教育法带有强烈的个人烙印,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杜威、克伯屈等大教育家的严厉批评。它的理论基石—形式训练理论—早在19世纪下半叶便被证明有缺陷。但同时,蒙氏教育法独特的教学效果又使得它大受父母的欢迎,它强调知觉发展、动手操作、注意力培养,是让儿童自由选择,促进优化的有效学习模式,但在语言发展、个性培养和想象力塑造方面则没有显著提升。因此,蒙氏教育“中国化”需要长期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三)、早期教育

东方爱婴、金宝贝等早教中心,以西方早教专家的系统理论为依托,利用丰富多彩的早教形式,在中国开创了0-3岁全新的婴幼儿早教高端市场。特点:高利润、低成本;经营模式简单化和市场的高速发展;连锁经营促进规模化。他们资本雄厚,手握资源,成为幼儿园市场竞争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但是未来软肋恰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早教模式,早教理论和实践活动缺乏有效论证,教育形式过于商业化,教育过程过于取悦家长,教育效果无从考证。早期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均没有脱离传统范畴。如果不克服简单、浮躁、轻率的教育态度,他们注定会成为幼教市场的边缘角色。

(四)、双语教育

国人对英语的狂热和外教资源长期短缺将是双语教育高成本的根源。南京一家收费十万/年的贵族幼儿园打得就是外教牌,利用全天候外教、中外混合班、游戏化教学、大型表演剧等吸引高端市场的家庭。把握婴幼儿的语言敏感期,有效促进外语能力发展,这是具有旺盛市场需求的教育目标。虽然语言氛围是婴幼儿最优的成长模式,但是高昂的外教成本让它成为不可能的教育选择。如何摆脱成人学英语模式,建立适合婴幼儿外语语言发展的可行的低成本学习模式,这是幼儿教育界努力探索的教育课题。

(五)、天才教育

天才教育是美国立法实施的教育模式,也称天赋教育,精髓就是自我教育,它是利用学生的自身天赋结合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加速个体发展的教育思路。天赋教育没有强迫教育,也没有放任教育,是一种顺其天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它承认个体差异,主张平等和个性。教育平等是通过倡导用不平等的教育对待天资不同的学生而实现,个性化教育其实就是精英教育。日本千叶的天才幼儿园、北京八中少儿班、中科大少年班等与美国天赋班的教育模式极为相似。中国民营学校要想改变公立学校的主导地位,只有在教育领域掀起革命风暴,占据教育制高点,才有机会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处境。

四、幼儿教育的发展机遇

西安交大少年班从初中生中招录预科-本科-硕士连读的少年大学生,目前这种学生素质还只能零散培养。北京八中少儿班是集体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特例,四年学完八年课程,一半学生考进北大清华,最次的均达一本线。这是传统教育无法企及的高度,也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教育尝试。然而,这种教育模式为何没有大规模地推广?可能教育本身的推广难度远小于政治因素的阻力。这是中国民营学校获得发展助推的一个比较成熟的教育模式选择。

2010年北京市小学四年级有1700个优秀学生报名参加北京八中少儿班30个名额的竞争。可以说,北京八中少儿班是建立在特殊群体之上,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发展型教育模式,它们筛选学生标准:高智、独立、自学。高素质的学生群体、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卓越的教育成就、26年的品牌沉淀,这些都是民营学校无法轻易实现的教育资源。既然短期难以复制,我们不妨换个视角看问题,北京八中模式给民校的最大启迪:四年级的学生素质和未来高考成绩密切相关。

民营学校尤其努力做第二个北京八中少儿班,还不如尝试更有开创性的工作,就是以培养八中少儿班学生素质作为教育目标。北京八中少儿班的成功整个社会已经不再置疑,利用它们的历史成就和社会影响,提出崭新的教育培养目标,这就象站在巨人肩膀,会迅速被推升到聚光灯下。无论是营销炒作赚取眼球,还是教育目标的实际价值,这都是值得为之的工作。何况,小学四年级前教育环境宽松,家长心态平和,这种以培养高素质的主动学习型学生为目标的教育尝试和革新很容易获得社会和人们的热烈响应。

北京八中少儿班学生均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民校利用附属幼儿园增加教育革新时间,教育效果必将更加突出。但是很多人都不能正确理解幼教和小教的差别,从教育的角度看,这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教育越向源头延伸,婴幼儿潜力和可塑性越大,然而,传统幼儿教育模式已经将教育效果做到极至,目前仅个别家庭教育实现教育效果的飞跃。只有跳出传统教育思维,幼儿教育才能实现质的提升。日本千叶天才幼稚园及国内个别园均在教育效果上超越传统教育的极限,而它们基本上都是采用主动发展型的幼儿教育模式。

婴儿早期启蒙教育篇8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说过:“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儿童是罕见的,几乎每一个儿童从某一点上都可以用音乐去打动、去促进。”事实正是如此,音乐智能伴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而产生,调节着人类的节奏和韵律活动,对于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提升艺术品位有着莫大的作用。

虽然幼儿的活动天生具有音乐性,但如何创造相对丰富的音乐环境、保护和开发其音乐潜能、让音乐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乐趣,才是大多数家长关心的问题。其实,并非一定要把孩子早早送进音乐兴趣班进行视唱和乐器学习,根据其年龄和性格特点,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音乐启蒙和熏陶才是最佳的教育方法。

乐器学习不必太早,但音乐启蒙可以从婴儿期开始

大部分的孩子从小就能够接触到音乐环境,如妈妈哼唱的童谣、催眠曲等等,都能为其习惯音乐的节奏性与旋律性打下基础。但仅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还应给孩子塑造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如广泛接触各种发声材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随音乐节拍抚拍孩子、用手掌拍打简单的节奏、辨别各类人声的高低……这些都能够给年幼的孩子带来最初的兴趣和启蒙,为其更深层的音乐欣赏埋下伏笔。

营造和谐的音乐氛围,促进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

经常处于音乐氛围中能训练孩子默唱(内心听觉)的能力,所以家长不妨在孩子起床、吃饭、阅读或绘画时播放音乐,营造温馨静谧或活泼生动的家庭音乐环境。2岁以上的孩子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跟唱,对此家长应该持鼓励的态度,在一旁打拍子或带唱,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关注和兴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仅凭家长的喜好播放某种类型的音乐,或只给孩子听儿歌童谣,这样反而限制了他接触各种音乐类型的机会,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民族音乐等等不同风格、不同演奏乐器的音乐都可以让孩子多接触。

把音乐结合在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兴趣

无论是作为孩子的乐感培养还是日后的技能训练,热爱音乐的前提永远是培养兴趣。许多孩子之所以将练习钢琴或小提琴看成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都是因为无法从中享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家长最好能从小在孩子的生活情景中培养。平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简单、有趣的音乐活动让孩子参与:如在学唱儿歌时用拍拍手、跺跺脚来训练其节奏感;利用音乐曲目编成童话故事;用环境、身体或乐器的声源来尝试音乐的组合搭配;用歌唱为未完成的旋律创编“答句”等等。

感知音乐的音画性和情感性,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的音画性可以通过旋律和节奏营造氛围,使孩子重现感知过的事物、情景;也可以通过联想,组合成新的意象,家长只需略加描述提示,就能帮助孩子身临其境地张开想像的翅膀,进入美妙的艺术境地。而情感性的音乐插入了感情色彩和情节因素,塑造出鲜明的音乐形象,再配合家长的讲解和引导,能让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音乐氛围,逐步感受乐曲的风格,如活泼欢快或抒情柔和,并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成为真正聆听音乐、感知音乐、欣赏音乐的“艺术家”。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培养音乐家,让孩子尽早接受音乐的陶冶,不但能培养其艺术品位,还能发展右脑形象思维,在发挥孩子与生俱来的潜力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架构孩子健康自信、和谐安全的环境十分有益。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让我们从家庭教育中做起,尽早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将音乐知识化繁为简,引导他们去观察、欣赏五彩缤纷的世界吧,相信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最好的音乐启蒙老师!

在家庭教育中巧妙融入音乐启蒙

文/刘大坚

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说过:“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儿童是罕见的,几乎每一个儿童从某一点上都可以用音乐去打动、去促进。”事实正是如此,音乐智能伴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而产生,调节着人类的节奏和韵律活动,对于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提升艺术品位有着莫大的作用。

虽然幼儿的活动天生具有音乐性,但如何创造相对丰富的音乐环境、保护和开发其音乐潜能、让音乐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乐趣,才是大多数家长关心的问题。其实,并非一定要把孩子早早送进音乐兴趣班进行视唱和乐器学习,根据其年龄和性格特点,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音乐启蒙和熏陶才是最佳的教育方法。

乐器学习不必太早,但音乐启蒙可以从婴儿期开始

大部分的孩子从小就能够接触到音乐环境,如妈妈哼唱的童谣、催眠曲等等,都能为其习惯音乐的节奏性与旋律性打下基础。但仅仅停留于此是不够的,还应给孩子塑造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如广泛接触各种发声材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随音乐节拍抚拍孩子、用手掌拍打简单的节奏、辨别各类人声的高低……这些都能够给年幼的孩子带来最初的兴趣和启蒙,为其更深层的音乐欣赏埋下伏笔。

营造和谐的音乐氛围,促进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

经常处于音乐氛围中能训练孩子默唱(内心听觉)的能力,所以家长不妨在孩子起床、吃饭、阅读或绘画时播放音乐,营造温馨静谧或活泼生动的家庭音乐环境。2岁以上的孩子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跟唱,对此家长应该持鼓励的态度,在一旁打拍子或带唱,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关注和兴趣。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仅凭家长的喜好播放某种类型的音乐,或只给孩子听儿歌童谣,这样反而限制了他接触各种音乐类型的机会,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民族音乐等等不同风格、不同演奏乐器的音乐都可以让孩子多接触。

把音乐结合在游戏和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兴趣

无论是作为孩子的乐感培养还是日后的技能训练,热爱音乐的前提永远是培养兴趣。许多孩子之所以将练习钢琴或小提琴看成枯燥乏味的学习任务,都是因为无法从中享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而这种乐趣,家长最好能从小在孩子的生活情景中培养。平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简单、有趣的音乐活动让孩子参与:如在学唱儿歌时用拍拍手、跺跺脚来训练其节奏感;利用音乐曲目编成童话故事;用环境、身体或乐器的声源来尝试音乐的组合搭配;用歌唱为未完成的旋律创编“答句”等等。

感知音乐的音画性和情感性,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婴儿早期启蒙教育篇9

关键词 早期教育 发育商 心理保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83

在社会的强大压力下,从小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家长努力的目标,其中,孩子的早期教育便成为在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早期教育在是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各种早期教育学校的设立也提高了早期教育的质量,并对孩子在成长以至今后的发展做出较好的指导。早期教育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所起的关键性意义,是如今社会比较重视的生长环节。我国国务院颁布的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中,将发展0~6岁儿童早期教育作为重要的关注点[1]。一些国家也出现提前开始学习读、写、算,提前开始正式教育的探讨和实验。本文将通过早期教育的实验和现况调查资料的分析,来说明早期教育对孩子心理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儿童为2009年出生、进行常规的儿童保健,从出生年开始早期教育。实验组选取妇产科出生的小儿35例,对其父母开设早期教育讲座和多途径的知识获取,对照组其父母没有经过早期教育讲座和知识获取,只进行一般的指导。所选取的对象均为母孕期无特殊疾病,儿童出生无窒息史,孕周>37周,体重正常,无高胆红素血症,无颅内出血病史,无营养不良,围产期均无高危因素。开始早教前70名儿童发育商,身体状况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方法:①对照组:妇产科室的35名儿童,待出生后情况稳定,均由父母带回家喂养,父母并没有经过早期教育的知识灌输。②实验组:接受和对照组相同的喂养模式,并对孩子开始早期教育。在新生儿出生后1星期开始,每个月对父母亲开始1次早期教育讲座,每3个月进行1次访问调查,必要时进行现场指导。使其更全面地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走向和行为能力。通过对父母的培训指导,使其掌握婴幼儿基础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培养方法,培养孩子的行为能力、心理认知能力、学习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交际能力等。根据各个幼儿的行为发展方向,并提供各种适龄的玩具、画报,实行家庭适时训练。

智能测验:1年后,根据随访调查结果,对两组幼儿的发育状况进行测评。测定标准参照中国幼儿多元智能量表。评定标准分为5个等级:≤69分为低下,70~84分为偏低,85~114分为正常,115~129分为聪明,≥130分为优秀。

统计学处理:用SPSS18.0软件进行方差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3组幼儿发育商评价统计表由标准分级得出,见表1。

结果显示,父母经过早期教育讲座和知识获取的实验组得到更好的效果,对儿童的各方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儿童发育商(107.14±6.23)比对照组(95.41±5.73)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有良好的早期教育,对儿童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适应能力和总发育商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讨 论

儿童智力的发展是阶梯式的发展,其中,0~3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0~3岁是一个人的身体发育、智力形成、习惯培养、陶冶情操的重要时期,对他们今后的身心健康影响巨大。最初3年所处的环境,实际上塑造了婴幼儿的大脑,婴幼儿的早期经历的事越有意义,婴儿的成长过程中,越富有连续性和趣味性,婴幼儿的大脑神经细胞也就塑造得越精妙,这将影响他一生的学习能力及竞争能力[2]。

婴儿早期启蒙教育篇10

关键词:早教机构;功能定位;管理现状;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75-02

有关研究表明,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程度。[1]随着对婴幼儿早期教育重要性认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家长特别重视早期教育,社会上也应运而生了相应的早期教育机构。

早期教育机构(以下简称早教机构)是本研究的基础概念,主要是指对0~6岁婴幼儿实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3~6岁的早教机构大多数就是幼儿园,本文的研究范围定位于0~3岁的早教机构。近几年,社会上的早教机构数量发展虽十分迅速,却良莠不齐。各类早教机构的教育教养内容都有所不同,而且从事早期教育的教师来源也不一,收费混乱,使得很多家长及一些专家对早教机构提出了质疑。所以有必要要澄清如下问题。早期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如何对早教机构进行功能定位?如何对该行业进行有效规范?

一、关系互动——早期教育的特点

早期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婴幼儿的智力发育和能力培养,让孩子在丰富的教育活动和游戏参与中开发潜能,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1.教育的关系性。早期教育机构实质上要处理好婴幼儿与婴幼儿之间、婴幼儿与其家长之间、婴幼儿与教师之间以及婴幼儿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几组关系的处理中,婴幼儿是主体,在不同的交流场所婴幼儿学会分析、辨别、协商、独立的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婴幼儿成为一个积极的内化者。早期教育重视关系与交往,就会产生一种“聆听的教育”,而不是“说教的教育”。家长逐步学会聆听婴幼儿,摒除成人自己所谓“合理的”判断,从而学会理解婴幼儿。[2]

2.沟通的交叉互动性。早期教育是家长、婴幼儿、教师三方之间的交叉互动,家长和教师的作用是极其重要和不可或缺的。有经验的教师对亲子群体之间活动的指导,可以增进亲情交流,改善亲子关系,开发婴幼儿的潜能,使婴幼儿家长获取科学的育儿观念和更多的培养手段。在教育活动中,各个要素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婴幼儿虽然是活动的中心,但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尚无法完全清楚表达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主要承担者是家长群体活动的参与者和受教者;而家长既是活动的受教者,又是施教者。

3.受益的广泛性。早教机构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使婴幼儿、家长和机构的教师同时受益,促进三者自我发展,同时促进社区和社会早期教育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四方互动中共同提高早期教育的保教质量。

二、三维一体——早教机构的功能定位

1.家庭维度。作为家长,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顾客或消费者,单纯地享受服务。对家长,早教机构承担着指导家长提高科学育儿能力的功能,这充分表明了家长在孩子的早期教育方面应该而且必须是主动的、积极的和必须承担一定责任的。家长在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地和儿童、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建构知识和社会文化。

2.婴幼儿维度。婴幼儿不再仅仅是受教育者,而是作为一个有潜力、主动地、富有竞争性地、参与社会生活的、不断被认知的主体,享有一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对婴幼儿,早教机构承担着促进婴幼儿自主发展,潜能得到开发的功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在总结追踪1526名婴幼儿长达20年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把17岁时的智力看成100%的话,4岁之前个体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3]由此可见,早期潜能开发对个体一生的发展都极其重要。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卢梭也认为,从孩子出生第一天起,就必须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

与其说早教机构承担者知识的传递者、临时的父母或教育者的职责,不如说其是是一个有效环境的提供者,一个研究和思考者,一个具有反思意识的实践者。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对话、批判性思考等方式不断倾听儿童,深入理解儿童,并随时用新问题、新材料等向儿童提出新的挑战,帮助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表征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内心感受。

3.社会维度。从社会维度上考察,0~3岁早期教育涉及多个政府部门、非营利组织的参与和管理。如教育机构以及妇联和社区等部门。早教机构是国家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存在应该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一份贡献,服务于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发展提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三者虽有各自的内涵,但是是相结合的,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早教机构彰显其中的一维而否定或排斥另两维中的任何一维,都是片面的。我们应当抑简单性思维而扬复杂性思维,只有运用复杂性思维,才能从全局上,准确地对早教机构进行功能定位。

三、制度真空中的杂乱无章——早教机构的管理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