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建设规范十篇

时间:2023-10-18 17:38:40

煤矿安全建设规范

煤矿安全建设规范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全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暨规范煤炭开发秩序现场会在我县顺利召开,首先,我谨代表中共__县委、县人民政府,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关心、支持__煤炭产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把我县的基本情况向各位作个简要介绍:

我县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下辖10个镇、14个乡,279个村(居),人口47.3万。县情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中央苏区22个组成县之一;又是著名的侨乡,全国重点对台工作县和福建省侨县之一,有港澳台侨胞40多万人(我们常说“海外还有一个__”),无论是海外、港澳台,还是在国内,政界、商界都有不少成功人士。比如华侨领袖、“万金油大王”胡文虎,主席吴伯雄等,都是我们__人。改革开放后,一大批__乡贤外出创业,成为商界精英。尤其在广东,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企业500多家,有些已有近10亿元的资产。二是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是福建重点矿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有28种,尤其是煤炭、石灰石、花岗岩、高岭土的储量大、品位高;已探明煤炭储量5.2亿吨,石灰石储量7.3亿吨,“__红”石材储量5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丰富。境内蕴藏着72.2万千瓦电力资源,已开发69.76万千瓦,其中棉花滩水电站装机60万千瓦,是福建第二大水电站;农林资源丰富。是闻名全国的“烤烟之乡”,具有400多年的种烟历史;近年来,我们根据__的气候、土壤特点,培育壮大了红柿、“六月红”芋、美蕉、林竹等六大特色产品,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红柿生产基地,“六月红”芋远销日本。三是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客家民俗文化村是国家4α级景区,被评为福建最美的乡村;客家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在8月份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实地考评,并于20__年提交“世遗”大会表决;棉花滩电站建设形成的65平方公里的“龙湖”,正在招商引资进行开发,湖畔的王寿山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有时间的话,请大家到“东楼西湖”走一走、看一看。

近年来,我们立足__实际和发展现状,紧紧抓住“海西”建设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出要“融入厦漳泉、对接珠三角”,把__建设成“海峡西岸矿产品深加工带、产业转移集聚带、沿海地区休闲度假‘后花园’”,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是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__年gdp实现63.9亿元,比增12.2%;财政收入实现6.01亿元,比增33.5%。中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结果表明,我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进入了全国500强,位居福建省第23名。二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去年,全县共签约项目141个,其中投资上千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88.13亿元,投资上亿元项目15个。在项目开发中,我们特别重视非资源型产业的培育,规划建设了“一园四区”(一个省级工业园区、四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大力发展机械制造、电子、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接续产业,目前,落户“一园四区”的企业已达73户,全部建成投产后,产值可达80亿元以上,将从根本上改变依赖矿业的资源型经济状况。三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双高普九”、“平安__”创建等通过省级验收;先后获得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县和全省“双拥模范县”、农村路网建设、林改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我县非资源型产业刚起步,目前煤炭仍是我县经济的重要支撑。过去,由于历史原因,我县煤炭开发秩序较为混乱,全县有上千个小煤洞,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安全生产隐患大,煤矿开采总体水平较低。虽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多次整治,但仍未走出“关了又开,开了又关”的怪圈。近年来,全县上下统一思想认识,铁下心来,立下“军令状”,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相关煤炭产业政策,坚决走“规模、规范、合法、安全、有序”的煤炭开发路子。一方面,注重做好规划。全面完成了全县矿区发展详规,并在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中坚持规划先行;另一方面,坚持“疏堵结合”。对全县煤洞反复进行“拉网式”的清理整顿,坚决彻底关闭非法小煤,同时,加强政策产业引导,加快推进煤矿联合改造。对联改煤矿,严格按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进行建设,并从安全制度建设、安全管理、安全设备设施等方面,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目前,我县有54家持证合法矿井,核定年生产能力226万吨,我县煤炭资源开发正逐步朝“科学规划、集约利用、有序开发”的方向发展。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在规范煤炭开发秩序方面同上级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仍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以这次现场会为契机,结合我县煤炭产业实际,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县、市、区的交流合作,扎实推进我县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

各位领导,这次全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暨规范煤炭开发秩序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对我们既是一种鼓励、一种鞭策,也为我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经验的机会。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县煤炭产业发展。

煤矿安全建设规范篇2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矿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办发〔*〕112号)精神,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我县煤矿整合工作,解决煤矿企业和矿井“多、小、散、弱、差”的问题,经县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规范和推进煤矿整合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结合煤炭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整顿关闭和收购、兼并、控股、参股等方式,对煤矿企业依法开采的煤炭资源及其他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重组,逐步形成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大中小型煤炭企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煤矿开发合理布局,增强煤炭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基本思路

在各级政府组织和指导下,以实施矿井煤炭资源整合促进煤矿企业资产整合,落实整顿关闭任务为主线,减少小型煤矿企业和矿井数量;以煤炭资源采矿权、煤矿企业资产所有权为纽带,实现企业的重组与并购;以资源科学配置、生产系统优化,提高办矿水平、产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为手段,达到增强煤炭供应保障能力、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目的。整合工作按照“资源资产化、企业股份化、区域集团化”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对煤炭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管理、人力等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矿井尚有开采价值的资源进行整合,将小型煤矿企业和矿井整合为“产量上规模、质量达标准、安全创水平、管理上台阶”的新型煤炭企业和矿井。

三、基本原则

(一)全面统筹,安全发展。煤矿整合应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和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相结合;与电煤供应保障基地建设和全县大多数小型煤矿开采极薄煤层的现实相结合;与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虚问题和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相结合。

(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煤矿整合应结合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及全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合理制订整合规划和具体方案,并有计划地分步实施。

(三)以大并小,优化组合。煤矿整合应坚持以大并小、以强并弱、以优并差和规模开发的原则,以大中型和具有资金、管理、技术相对优势的骨干煤炭企业为主体,整合小型煤矿,促进煤炭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规模化开发,提高产业集中度。

(四)明确标准,扎实推进。整合矿井必须经现场核实和方案论证,达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安全有保障的要求;整合后的一个矿区(开采单元)原则上只设置一个采矿权。

(五)公开公正,接受监督。煤矿整合应兼顾各方利益,依法保护采矿权人的合法权益,积极稳妥推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公开整合过程,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四、目标任务

(一)*年末,煤矿企业总数控制在40户以内。构建10个20万吨/年以上生产规模的煤炭企业或企业集团。

(二)*年末,全县小型煤矿矿井数量控制在98个以内。

五、整合方式

(一)企业资产整合。按照《重庆市小型煤矿企业资产整合的意见》要求进行,需要调整的,按有关规定调整。

(二)矿井资源整合。对相邻矿井实行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开局调整为重点、生产系统优化为核心的重组,达到“一证一矿、一套生产系统”的要求。

六、整合标准

(一)企业整合标准。整合企业最低生产规模原则上不得小于10万吨/年,并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二)矿井整合标准。整合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9万吨/年;开采极薄煤层、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以满足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用煤为主要目标的小型煤矿最低生产规模应达到4万吨/年。

七、整合范围

整合的范围为所有具备整合条件的矿井。煤炭资源整合主要是合法矿井之间和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矿井尚有开采价值的资源进行整合。其重点是:

(一)核定生产能力3万吨/年及以下煤炭资源相邻的矿井。

(二)国有煤矿井田周边对国有大矿生产开发有影响的矿井。

(三)一个矿区范围内存在多个矿井(生产系统),即“一矿多井、大矿小开”的矿井。

(四)小矿密集区内的矿井。

(五)开采方法和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低的矿井。

(六)实际生产能力长期达不到设计要求,管理水平低、存在安全隐患的矿井。

(七)采矿范围相邻,具备整合条件的矿井。

(八)其他具备整合条件,可以实施整合的矿井。

以下类型的矿井不纳入整合范围:

(一)凡存在煤(岩)与瓦斯突出、自燃发火、水害威胁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经论证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的3万吨/年以下矿井。

(二)资源已经枯竭且周边无资源可增划的矿井。

(三)在国家和市级规划矿区范围内,对大中型矿井未来开发有影响的矿井。

(四)在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重要风景名胜区、部级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湖泊周边、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内的矿井。

(五)已经纳入永久性关闭煤矿名单、且无资源可供重新规划利用的矿井。

八、工作安排

(一)时间安排

1.形成整合意见:*年5月15日前,形成全县煤矿整合实施意见;

2.动员培训,编制规划:

①*年5月15日前,召开全县煤矿整合工作动员大会,并集中3天时间,邀请相关人士提供咨询服务,指导煤矿企业开展整合工作;

②*年5月20日前,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煤安办召集辖区内所有煤矿企业认真学习、讨论全县煤矿整合实施意见,并指导煤矿企业完成整合申请和整合意向协议书;

③*年5月30日前,各煤矿企业必须将整合申请和整合意向协议书及整合相关资料、文件等报县整合办;

④*年7月底前,县整合办委托中介机构编制全县煤矿整合规划,并完成初审和报批工作。

3.*年12月底前,全县20%的整合煤矿取得(变更)采矿许可证,并进入初设方案的设计及报批;

4.*年12月底,基本完成全县煤矿整合工作,县人民政府组织检查验收。

(二)工作步骤

1.形成全县煤矿整合实施意见。县政府根据渝办发[*]112号文件要求,形成全县煤矿整合实施意见,确定煤矿整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2、召开全县煤矿整合工作动员大会,启动全县煤矿整合工作;

3、整合企业向县整合办提交整合申请和整合意向协议书(含资产整合和资源整合)及整合矿井已取得的有关手续(证照、批准文件等),并明确“整合成矿、独立成矿”的政策依据与条件、矿井名称、企业名称、系统布置、矿井规模、法定代表等具体事项;到*年5月30日仍不向县整合办提交整合申请和整合意向协议书的煤矿企业,一律视为自愿放弃整合并纳入拟关闭名单的矿井。

4.实行煤矿企业和矿井数量总量控制。根据全市煤矿整合关闭三年规划,必须在整合规划中具体分解落实我县煤矿企业和矿井数量控制目标,并于*年7月底前提出拟保留矿井、拟关闭矿井和未来发展矿井名单。

5.编制全县煤矿整合规划。根据本实施意见的要求,编制煤矿整合规划报市煤矿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会审。整合规划与矿业权设置方案必须保持一致。

6.明确实施主体。按照经批准的煤矿整合规划,确定整合煤矿企业主体,并预先核准企业名称。

7.编制整合煤矿开采设计、安全专篇和取得(或变更)采矿许可证。按照经批准的煤矿整合规划,编制各整合煤矿开采设计、安全专篇和取得(或变更)采矿许可证等相关资料,分别报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重庆煤监局和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按照成熟一批、审查一批的原则进行审查。通过审查,经公示无异议的,进行整合。整合后扩大(或变更)矿区范围的,应进行必要的资源储量核查,缴纳采矿权价款。

8.依法组织施工和竣工验收。整合煤矿企业根据经批准的开采设计,组织施工队伍,并按照本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组织施工。整合工程竣工后,按程序申请相关部门组织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依法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

9.检查验收。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县煤矿整合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10.全县煤矿整合规划的编制要求。全县煤矿整合规划必须由具备煤矿设计、煤矿安全评价、煤炭资源开发、煤矿安全技术服务资质的单位编制。

九、政策措施

(一)继续推进小型煤矿企业整合。小型煤矿企业整合工作仍按照《重庆市小型煤矿企业资产整合的意见》要求进行,并将两阶段的工作合并。整合煤矿工作继续享受《重庆市小型煤矿企业资产整合的意见》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

(二)限期整合,规范操作。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快推进煤矿整合工作,经批准列入整合规划的矿井必须在*年10月以前进入开采设计、取得(变更)采矿许可证程序。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煤矿整合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整合矿井之间的兼并、重组应建立在平等协商、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经协商不能达到一致的,由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督促、指导、协调整合各方共同委托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资产评估。

(三)整合期间证照办理暂行规定。整合期间,核定生产能力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可予以暂延,整合完成后,按新的要求处理。

(四)小型煤矿分类处置规定。根据*年煤矿生产能力复核认定结果或经批准的设计生产规模(新建、改/扩建),按以下原则分类处置全县的小型煤矿。

1.新建矿井。严格控制新建矿井的数量,未列入经批准的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和煤矿整合规划的建设项目,县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一律不得向市级相关部门转报。“*”期间,原则上停止转报30万吨/年以下的新建煤矿项目。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为满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煤需求,构建合谐新农村,在不突破全县矿井总数的情况下,可适度新建小型煤矿。新建煤矿生产规模不得低于6万吨/年;开采极薄煤层(0.65m以下)的,生产规模不得低于4万吨/年。

2.生产矿井。现有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按以下方式分类处置。

(1)具备与相邻矿井实施资源整合的矿井,必须实施资源整合。整合后只保留一套生产系统。设计生产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9万吨/年。开采极薄煤层的,不得低于4万吨/年。

(2)不具备资源整合条件、但资源储量较大或具备增扩资源条件的矿井,可实施改扩建。设计生产规模不得低于4万吨/年。

(3)开采极薄煤层、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以满足农业、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用煤为主要目标的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并经市煤矿整合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审定,可适当保留。

(4)存在煤(岩)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水害等重大安全生产威胁,能够通过资源整合或改扩建使生产规模达到6万吨/年及以上的矿井,经县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论证,采取有效安全保障措施可以开采的,经市煤矿整合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审定,可予以保留。

(5)开采地质构造特别复杂块段、回收相对集中的残余或零星资源的矿井,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并经市煤矿整合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审定,可规划到一个采矿权属范围内,分区布置,分期开采,设计生产规模不得低于4万吨/年。

3.拟关闭矿井

(1)具备资源整合或改扩建条件而拒不参加资源整合或改扩建的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

(2)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生产规模2万吨/年以下,不具备资源整合或改扩建条件的矿井。

(3)凡存在煤(岩)与瓦斯突出、自然发火、水害威胁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的3万吨/年以下的矿井。

(4)其他应纳入关闭范围的矿井。

4.政策性遗留问题矿井。以下情形按政策性遗留问题处理。

(1)经市级相关部门审批,设计规模在6万吨/年及以上的煤矿建设项目,按正常程序进行审查和竣工验收;正在建设或已作部分前期工作的设计生产规模6万吨/年以下、4万吨/年及以上的煤矿建设项目,可继续完善相关手续。

(2)经市级相关部门审批,正在建设或已作部分前期工作的设计生产规模3万吨/年及以下的新建、改扩建(含技术改造)、资源整合矿井,原则上纳入资源整合范围,整合后生产规模应达到4万吨/年及以上;不具备资源整合条件,但具备扩大生产规模资源条件的,可申请改扩建到4万吨/年及以上,继续完善相关手续;既不具备资源整合、又不具备改扩建条件的,一律停止建设,责令关闭,相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证照手续。

(3)对立项和设计批准的建设规模不一致的煤矿建设项目,以经批准的设计规模为准,限期完善相关手续后可继续建设;不按有关规定限期完善相关手续的,必须停止建设。

(4)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定具有开采价值、实行先关闭后整合矿井的残余资源,可纳入整合范围。已通过市煤矿整合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联合审查的此类资源整合项目,可继续完善手续。

(五)实事求是实施整合,防止弄虚作假。4万吨/年至6万吨/年的整合煤矿实际产量在投产的第二年必须达到核定能力,否则,将核减生产能力,并按实际产量予以处理。

(六)整合矿井的采矿权价款处理。整合后矿井占用矿产资源储量较原出让时增加的,其增加部分资源储量的采矿权价款应按现行市场价格予以补缴,不再评估。

(七)鼓励和支持大中型煤炭企业参与整合。鼓励和支持县内外大中型煤炭企业充分发挥资金、管理和技术优势,参与煤矿整合,提高煤矿整合质量。重点是整合大矿区范围内资源较多,又有利于大矿集中开发的高瓦斯、突出矿井。在国有煤矿井田周边有资源纠纷或交叉重叠的小型煤矿,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处置:一是由国有煤矿采取兼并收购小型煤矿的方式进行整合;二是经县人民政府组织专家论证,不影响大矿整体开发和安全生产的零星或残余资源,通过协商,划出国有大矿井田范围,由小型煤矿合理开发、充分利用。

(八)严格办矿准入。行业外新的投资者有投资煤炭行业意愿的,可以通过整体收购、控股或参股现有整合后合法矿井的方式进入。参与新的采矿权竞买者,要进行资质审查。

(九)加强煤矿整合期间的安全管理、监管和监察。煤矿整合方案实施中,只允许整合前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的矿井,在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与新建或改造工程互不影响的区域组织生产,并制定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报县煤炭工业局审批。

煤矿整合期间,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度,按照经批准的设计方案和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实施整合。

县煤炭工业局和各乡镇煤安办必须加强煤矿整合期间的安全监管、日常监察,组织定期、重点和专项监管、监察,严厉查处整合期间的违法违规行为,严防整合煤矿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特别要防止核定生产能力3万吨/年及以下矿井突击生产、掠夺式生产,避免发生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确保整合期间煤矿安全。

(十)加强整合煤矿的环境保护工作。煤矿整合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十一)创造条件,加快进度。县煤炭工业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环保局、公安局、电力公司、工商局等相关部门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的原则要求,制定和落实具体工作措施,为整合煤矿提供积极的政策支持。采取简化环节、联合现场办公等方式,对整合企业上报的整合方案原则上成熟一批、集中办理一批。充分利用已有技术和业务成果,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减少收费,加快工作进度。

(十二)建立小型煤矿退出机制。不按时提交整合申请、整合意向协议书和不具备资源整合、改扩建和保留条件的小型煤矿,由县人民政府决定纳入关闭范围,组织实施关闭。对*年度(*年6月至*年6月)已列入拟关闭名单的矿井和主动申请永久关闭的矿井,按照渝办发[*]93号文件规定,“对证照齐全永久关闭的矿井(指具有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且在*年内有效的),按照*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依据进行经济补偿。对核定生产能力为1万吨/年的矿井,一次性补助25万元;对核定生产能力为2万吨/年的矿井,一次性补助40万元;对核定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及以上的矿井,一次性补助50万元(在上述补助标准的基数上,每缺一个证照扣减补助金额5万元,以此类推);凡是被列为*年度关闭对象并实施先关闭后整合的煤矿,一次性补助10万元”。已列入永久性关闭名单的矿井,其资源需要重新开发利用的,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查后报市整合办,按规定的权限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

十、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确保实施。

县政府成立*县煤矿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谢礼国任组长,副县长王程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煤炭工业局,负责组织制订全县煤矿整合工作方案,分解煤矿整合工作目标,落实整合责任,协调县级有关部门推进煤矿整合等工作。

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领导机构,负责对辖区内煤矿整合工作的组织引导、宣传发动、监督检查等。

(二)大力宣传,加强督导。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要将本实施意见贯彻到每一个煤矿企业,大力宣传煤矿整合工作的目的、意义、背景和相关政策,县政府将组织督查组赴产煤乡镇进行督查。各产煤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推动整合工作扎实开展,严防整合煤矿弄虚作假、超能力生产。

(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煤矿整合工作由县整合办组织实施,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整合企业的组织协调。县级有关部门除法定职责以外,按以下分工,认真履行职责。

县煤炭工业局负责煤矿整合工作的日常综合协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整合规划、具体方案的审查;查处不按设计组织施工、拖延整合工期等违法违规行为。负责整合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的查处,依法作出停产整顿、停止施工的监管指令;对监察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作出行政处理决定。对符合条件的,依法组织煤矿企业向重庆煤监局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向市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申办煤炭生产许可证。

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实施采矿权设置方案的编制、审查、报批,负责组织认定资源接近枯竭的矿井和已关闭矿井资源的开采价值;对纳入整合的资源协助企业依法申请划定矿区范围,重新设置采矿权,并协调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整合矿井的法人主体颁发(变更)采矿许可证;对采矿权范围调整和边角、残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处理意见。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整合后的企业进行名称预先核准和登记注册。

公安部门负责维护整合过程中的社会稳定,依法打击整合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负责整合矿山爆炸物品管理工作,依法处置关闭矿山的爆炸物品,依法核定整合后矿山的爆炸物品用量。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整合煤矿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依法查处环境保护违法行为。依法审查批准整合煤矿环境保护措施。

综合安全监管部门负责整合过程中安全工作的综合监管,参与煤矿关闭工作。

供电部门负责切断关闭矿井的供电电源,拆除供电设施,查处向非法煤矿供电的行为。

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煤矿非法用工,监督煤矿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并缴纳社会保险费,指导和督促煤矿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加强劳动用工管理。

煤矿安全建设规范篇3

关键词:煤矿 机电设备 安全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103-01

随着煤矿机械化开采的发展,在实际煤矿开采过程中大量的机械设备需要进行管理,特别是以通信照明设备及发电配电设备等为主的机电设备管理必须贯彻到位。当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面临着机电设备科技化水平不断提高与机电设备管理人员专业化管理知识匮乏的矛盾;高效准确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要求与现实机电设备安全监察不规范、执行力度不足之间的矛盾;健全的机电设备管理机制与现存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理念淡薄之间的矛盾。诸如这些矛盾给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迫切探求如何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水平,以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高效进行。推动我国煤矿产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1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1.1 体制不健全,管理低效

当前,大部分煤矿企业机电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理念缺失,造成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低效等现象。只重视形式上的管理,而忽视了管理的执行阶段。缺乏专项机电设备管理管理人员,大多数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由其他工作岗位人员兼理,造成管理责任不明等问题。此外相关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对机电设备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工作责任感缺失,在工作过程中不按照相关要求执行,造成机电设备停产检修计划、监察标准等制度难以贯彻实施以致管理体制无法发挥功效,造成管理低效,增加了隐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2 缺乏规范的设备管理监督

据有关调研成果显示,当前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大多数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只侧重于针对机电设备使用方面的管理。不能全面统筹设备运行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专业化的管理。缺乏规范的设备管理监督,造成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简单粗糙。无法将机电设备运行、运行要求、设备维护等多环节进行统筹管理。缺乏规范的设备管理监督造成机电设备运行时间不科学、设备保养不足、不执行工作标而进行准违规操作等现象产生。无论在机电设备检修、保养、更新方面都变现出严重的滞后。造成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使用指数低下,增加了煤矿安全开采的隐性压力。

1.3 安全监察执行不到位,设备事故频发

目前由于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监察执行不到位,造成设备事故频发。由于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监察是一项工作量高、工作环境复杂、专业化要求高的工种。大部分煤矿企业缺乏对专业化机电安全监察人员的配备,以及对设备管理人员工作的考核,导致有关机电设备安全监察人员综合素质技能不高,进而一项机电设备安全监理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进展。造成机电设备出现问题无法得到本质性的解决。无形中增长了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隐患。增加了煤矿开采的风险。

1.4 机电设备管理专业化人才缺失

综合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的现状,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突出问题表现是专业化管理人才的缺失。缺乏完备的机电设备人力资源是影响机电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从事煤矿开采相关的工作危险指数高,工作辛苦。此外,出于煤矿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方面缺乏对专业人才发展的激励机制。造成专业化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人才不选择进入煤矿企业发展、专业化人才流失。进而影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队伍综合的技术水平。

2 完善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方略探讨

2.1 优化煤矿机电管理体制

综合煤矿机电管理体制实施方面的问题,不断深化分析原因,全面优化煤矿机电管理体制。从管理的科学层面出发,不断实施可行性高的管理机制。在宏观上做到建立权责明确、标准完备、流程有序的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体制。微观上优化各项资源配置,特别是人力资源配置,贯彻执行各项煤矿机电管理制度标准,确保煤矿机电管理体制本质功能的发挥。提高煤矿机电管理体制的指导性作用。

2.2 建立规范的机电设备监管责任制

建立规范的机电设备监管责任制,加强统筹监管机电设备运行、检修、保养、更新等负面的管理力度,确保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利用效率,保障煤矿开采的安全性。根据实际工作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机电设备监管责任制,并严格执行。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断完善机电设备管理流程,明确机电设备运行、检修、保养等环节的监管责任,确实保障专业化、标准化、合格化设备监管获得实效。充分落实安全监察工作。

2.3 建立完善的煤矿机电设备信息化检修系统

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结合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完善的煤矿机电设备信息检修系统。综合机电设备的采购、设备运行状态、使用情况、保养情况等多方面进行信息入库,确保每个环节机电设备均能正常使用。通过设备信息系统的建立能为煤矿机电设备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提高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效率。消除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的漏洞与盲区。确保煤矿机电设备在基础管理、检修、强制保养等得以贯彻执行。

2.4 加强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打造专业化设备管理团队

机电设备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煤矿机电管理的水平。针对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管理人才缺失的现状,煤矿企业应该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根据不同层级的要求培养相关的机电设备安全管理技师,打造专业化设备管理团队。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激励机制,晋升机制等以提高机电设备管理人才的引进成效,为煤矿企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必备的专业化人资保障。

3 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是煤矿开采过程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宏观统筹提升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贯彻落实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从而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利用效率。不断优化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机制,建立扎实、规范的机电设备监管责任制。充分落实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建立设备信息化检修系统。以数据库的形式保存煤矿机电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记录。用数字化技术不断升级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措施。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打造技能化管理队伍,全方位增强对设备的监察。进而降低因机电设备问题产生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煤矿作业的安全指数。

参考文献

[1] 郝克胜.浅谈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J].科技信息,2011(28).

[2] 黄霄.浅论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途径[J].中华民居:学术刊,2011(8).

煤矿安全建设规范篇4

继续深入开展煤矿瓦斯治理攻坚战,进一步深化煤矿瓦斯治理工作,落实瓦斯治理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做好瓦斯事故超前防范,强化煤矿瓦斯治理监管监察,扎实开展煤矿瓦斯治理行动,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瓦斯事故,促进我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一)煤矿瓦斯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43人以内;瓦斯较大事故控制在5起以内;杜绝瓦斯重、特大事故;

(二)瓦斯抽采总量4.2亿m3,利用3.1亿m3;

(三)建成永川等5个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示范区县、松藻煤电公司石壕煤矿等24个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示范矿井;

(四)区县所有煤矿实现瓦斯集中联网监控,力争实现全市集中联网监控,完善全市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服务中心体系;

(五)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010年6月底前,6万吨/年及以上高瓦斯矿井2010年年底前必须建立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

三、工作任务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深刻认识煤矿瓦斯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继续增强做好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

1.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深化“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上来,一季度调整完毕重庆市煤矿瓦斯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重庆市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办公室成员。

2.高度重视煤矿瓦斯治理工作,深刻吸取瓦斯事故教训,切实用瓦斯事故教训推动瓦斯治理工作,扭转我市瓦斯治理工作的被动局面。2010年煤矿瓦斯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43人以内,瓦斯较大事故控制在5起以内,杜绝瓦斯重、特大事故。

(二)坚定瓦斯治本决心,强化瓦斯抽采治本之策,进一步落实瓦斯抽采利用政策,确保完成瓦斯抽采利用目标

1.深入贯彻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南昌会议精神,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张德江副总理《大力推进煤矿瓦斯抽采利用》重要文章精神,进一步加大瓦斯抽采利用工作力度,强化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所有瓦斯抽采煤矿必须建立瓦斯抽采监测计量系统,将瓦斯抽采计划下达到有关煤矿,坚决完成全年瓦斯抽采总量4.2亿m3,利用3.1亿m3任务。抽采量达到100万m3/年的矿井,必须进行综合利用。

2.坚决贯彻抽采达标防范瓦斯事故治本之策,推动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工作迈上新水平。所有突出矿井必须建立瓦斯抽采达标即煤层吨煤瓦斯含量、瓦斯压力评估体系和考核办法,凡是应抽采瓦斯而未建立抽采系统的和煤层瓦斯抽采达不到规定的矿井或新建矿井没有落实先抽后采规定的,严禁组织采掘作业。

3.贯彻落实瓦斯抽采利用的经济政策,做到用足用好。要把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税费优惠、瓦斯发电上网、财政补贴等多项经济政策真正落实到企业,鼓励煤矿企业成立瓦斯抽采利用专业化公司,实现瓦斯抽采利用产业化。

(三)强力推进瓦斯治理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初步建成全市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格局

1.加快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工作步伐,严格按照瓦斯治理示范区县和示范矿井建设标准,着力建设“十六字”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在今年第四季度建成永川区等5个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示范区县,建成松藻煤电公司石壕煤矿等24个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示范矿井,并组织验收。

2.严格执行《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依法治突。煤与瓦斯突出矿井6月底前、6万吨/年及以上高瓦斯矿井年底前必须建立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统。突出矿井必须开展直接测定瓦斯含量工作。对具有突出危险又不具备防突能力的小煤矿,提请地方政府坚决实施关闭。

(四)坚定不移地把瓦斯治理工作作为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强化瓦斯治理监管监察,深入推进瓦斯隐患排查治理

1.加强煤矿瓦斯治理现场管理,确保瓦斯治理各项措施落实。煤矿矿级领导和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坚持带班跟班入井,其中煤与瓦斯突出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应当每季度至少一次到防突采掘面现场检查各项防突措施的落实情况;矿长和矿井技术负责人应当每月至少一次到防突采掘面现场检查各项防突措施的落实情况。

2.切实通过有效的监管监察手段,强力推动煤矿企业落实瓦斯治理主体责任。督促煤矿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煤矿企业瓦斯治理责任体系,建立健全瓦斯治理的监督、考核等制约机制,切实搞好瓦斯隐患整改效果评价;加强对煤矿企业落实瓦斯治理规定的日常监督,强化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业务指导,督促企业不断完善瓦斯治理措施。

3.深入开展区县煤矿瓦斯专项整治工作。在第二季度开展区县煤矿瓦斯专项整治隐患整改督查工作,特别是对专家会诊发现的隐患整改情况;区县煤矿瓦斯专项整治第二阶段隐患限期整改工作必须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第三阶段检查验收从2010年9月起开展,严格按照标准对辖区内煤矿逐一进行检查验收,其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检查情况须报重庆市煤矿安全监察局

和重庆市煤炭工业管理局。

4.继续深入推进煤矿瓦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煤矿企业切实加强对各煤矿特别是突出矿井、突出头面的重点检查、重点调度、重点监控。凡瓦斯超限的必须停止作业,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凡瓦斯超限频繁或瓦斯长期偏高的必须引起高度警觉和高度重视;凡发现“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不落实、矿井通风、瓦斯抽采、安全监控等系统不完善等重大隐患的,必须停产整顿。

5.强化煤矿安全生产“三同时”瓦斯治理监管监察。加强新建矿井、改扩建矿井、整合矿井瓦斯治理工程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力度。独立新增或技改抽采系统设计的,其抽采设计必须要由有资质的单位承担。技改矿井、整合矿井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必须采用现生产水平的煤样和资料。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必须对所有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重新进行鉴定。

6.加强矿井“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18号令《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百二十九条、第四百四十一条、第四百四十二条的决定》和29号令《关于修改<煤矿安全规程>部分条款的决定》。矿井实行每月计划配风、每旬测风、按需调风,严格实行通风挂牌管理制度。加强局部通风机管理,实行双风机、双电源,并能自动切换。矿井通风系统总进回风巷、矿井一翼的总进回风巷设置永久测风站和风速传感器,采掘工作面及其他用风地点设置临时测风站。回采工作面严禁巷道式(多硐、树枝状)采煤。实行瓦斯超限问责和分级处理工作制度。在第三季度开展“一通三防”专项监察。

(五)依靠科技进步,深入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建立有重庆特色的煤矿瓦斯治理机制

1.全力推动市属国有煤矿瓦斯治理上档次,促进煤矿瓦斯治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企业瓦斯治理中心和防突“三专”队伍,推广低透气性煤层群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和煤与瓦斯突出实时诊断系统,力争在低透气性煤层增透技术、瓦斯抽放钻孔快速施工装备及工艺技术、瓦斯高效抽放技术、瓦斯(煤层气)净化提纯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2.加强和完善煤矿瓦斯专家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在第一季度完成专家库建库工作,在重庆市煤炭行业专家库中建立瓦斯治理专家组(含采矿、通风、安全专家等),为全市煤矿瓦斯治理和监管监察提供技术支持,实行全市统一建库、统一规范、统一管理、统一使用。

(六)强化安全监控系统维护工作,建立系统运转正常、数据准确、监控到位、监控有效、反应敏捷的安全监控系统

1.着力构建重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服务中心“12235”工程。即建立1个重庆市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服务中心、22个区域性片区维护分站、35个维护点,覆盖全市所有煤矿,3月底初步完成工程项目建设,6月底全面完成工程项目建设。区县所有煤矿实现瓦斯集中联网监控,力争实现全市集中联网监控。通过重庆市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实施,进一步完善全市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有效运行机制和技术服务体系,督促煤矿企业开展一般维修和定期调校工作。

(七)全面加强煤矿瓦斯基础和管理,提高煤矿瓦斯安全保障能力

1.切实抓好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确保瓦斯地质图编制质量。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必须按重庆市经信委《关于组织开展全市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完成瓦斯地质图编制、审查,并按规定上报全国编图技术工作组。

2.强力推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把通风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瓦斯治理重要工作来抓。所有煤矿都必须按照一级通风质量标准化建设,年内力争50%的煤矿达到一级通风质量标准。同时将通风质量标准化达标作为监察监管的重要内容,抓好典型,以点带面。

3.强化煤矿瓦斯治理情况统计,全面掌握我市煤矿瓦斯治理情况。动态掌握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状况,特别是矿井瓦斯抽采量、利用量、抽采浓度;瓦斯超限次数;矿井绝对和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瓦斯最大压力和最大含量等各项基础数据。

4.切实抓好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和突出矿井鉴定工作,在开展瓦斯等级鉴定的同时开展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鉴定工作。在第二季度完成近3年降低瓦斯等级矿井的重新鉴定工作;在第三季度开展全市矿井瓦斯等级鉴定工作。所有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一律不得降低瓦斯等级。突出矿井周边相邻矿井开采同一煤层未进行突出危险性鉴定的,必须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鉴定未完成前,必须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矿井煤层一律按突出煤层和突出矿井管理,并按突出矿井监察监管。

5.强化煤矿主要通风机检测检验工作,用数据支撑通风可靠。要加大宣传、监管和监察执法力度,保证煤矿主要通风机检测检验工作顺利开展,强化主要通风机检测检验不合格设备的整改工作,凡主要通风机检测检验合格后实行检测检验挂牌管理,确保矿井通风设备可靠连续正常运转。

6.提高煤矿安全评价质量。煤矿现状安全评价报告必须附近期瓦斯等级鉴定报告和有资质单位出具的现生产水平煤层爆炸和自燃倾向性资料。通风可靠结论必须附有效的主要通风机检测检验合格报告,并现场悬挂检测检验合格牌。

7.建立健全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瓦斯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和以技术负责人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两个责任”体系,建立通风、防突、抽采、安全监控等专业队伍,防突机构和防突专业队伍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煤与瓦斯突出管理技术和经验。高瓦斯、突出煤矿矿长、技术负责人达到国家相关任职要求。

(八)切实开展矿井采掘部署“三审查”,为瓦斯治理提供必须空间和时间

区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在每年底要开展“三审”工作。一是要开展审查煤矿年度采掘生产部署;二是在审查矿井采掘生产部署的同时审查矿井的年度瓦斯抽采计划;三是在开展采掘生产部署和瓦斯抽采计划审查的同时,还要同时审查矿井生产煤炭储量准备。

煤矿安全建设规范篇5

为切实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促进非煤矿山行业规范开采和健康发展,针对我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现状,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真落实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建立由市安委会领导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安监、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及时互通情况,密切配合,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严格执法。

安监部门要认真抓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凡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存在重、特大安全隐患的,责令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经整改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或重、特大事故隐患不能彻底消除的,报请本级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国土资源部门对未取得勘查许可证进行非法探矿和未取得采矿许可证进行非法采矿的,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依法予以取缔;对“超层越界”、“以探代采”的应及时予以制止和处罚。

*部门要加强爆炸物品管理,对非法开采或证照不全的非煤矿山,不得供应爆炸物品;对安监部门停产整顿的非煤矿山和未经安监部门进行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部门须停止爆炸物品供应。

二、加强非煤矿山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凡新建、扩建、改建的非煤矿山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国家《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规定,由市安监部门组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从源头上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三、严格规范非煤矿山开采活动。凡在本市境内从事非煤矿山开采活动须遵守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

企业负责人或投资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保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具备保障安全生产的条件;执行开采不同矿种的矿山安全规程和行业技术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取得国土资源部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部门颁发的《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安监部门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

四、建立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制度。非煤矿山企业必须按上年销售收入的2%比例,提取下一年度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用由企业专户储存,专项用于本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和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各级安监、财政、税务等部门要对本地区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煤矿安全建设规范篇6

一、河南省煤炭工业概况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产煤大省和国家规划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煤炭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11年全省能源生产总量1.83亿吨标准煤,能源消费总量所占比重83.5%。在当前和未来较长的时期内,河南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经过资源整合和深度兼并重组,现已形成以河南能源、中国平煤神马、郑煤、省煤层气和神火等5家骨干企业为主的煤炭开采格局,构成了以资源分布为主的煤炭产业集群。

二、河南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构建煤矿安全质量达标长效机制

一是深化组织领导。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设立了煤炭工业管理办公室,承担全省煤炭工业行业管理工作;各产煤省辖市、县(市、区)成立或保留了相应煤炭行业管理机构,煤炭管理机制健全。全省成立了以主管厅长为组长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和“五优”矿井创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省综合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炭企业相应成立了主管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为开展达标和创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同时,建立了较完善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体系,始终重视制度建立和完善工作。2010年制订印发了《河南省“五优”井创建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2013年5月,河南省结合国家煤监局下发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试行)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实际细化了实施办法,增加了量化考核指标,建立检查、评比、考核和奖惩的一套标准体系。二是健全责任目标动态考核体系。制订下发经营责任目标考核细化指标,重点从社会贡献率、年实际死亡人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利税总额、在岗职工人均收入、标准化和“五优”矿井建设对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调度和爆破管理考核指标,对财会升级创优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把标准化“五优””矿井建设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增强了全省上下狠抓质量达标的自觉性。建立完善了全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专家库,聘任全省煤炭工业煤矿质量标准化专家,开展日常标准化达标监管工作。

(二)分类指导,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开展达标工作

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达标和“五优”矿井创建工作。第一层面是标准化。推进不同类型、不同井型矿井的达标工作。骨干煤炭企业煤矿实现矿矿达标;骨干煤炭企业整合和兼并重组的小煤矿,做到投产一个达标一个。第二个层面是安全高效。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着力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争创全国安全高效矿井。第三个层面是“五优”矿井创建。所创建煤矿实现安全零死亡、工效超十吨、一级标准化、科技有创新、矿区文明化,着力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矿井,促进全省煤炭工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三)精细管理,提升安全质量达标水平

推广准军事化管理和手指口述工作法。形成了“三描述—口诀—确认”的操作规范体系,规范了职工操作行为。一是实施了准军事化管理,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执行力和推动力。二是推行精细化管理,建立了管理程序、工作环节和岗位标准,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有标准,实现设备运行、工程质量、作业环境的全面达标。三是推行编码管理,实现“四个转变”。四是推行“精品工程”战略。每年骨干煤炭企业建成精品工程上千项,实现了井下环境本安化、电缆吊挂规范化、轨道运输地铁化、设备设施明净化。五是积极实施“毫米、秒、克、里”精确管理,创建了一批五精示范岗、段、面,安全生产面貌焕然一新。

(四)重班组建设,夯实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

制订出台了加强班组建设的一系列举措,建立了“党委主导、行政主管、工会协调、部门联动、职工参与”的班组建设新格局。班组管理建设率先推出的“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在全国推广学习。建立健全了“一个网络、两项选举、三级管理、四项挂钩”的班组安全网络新机制,推进了安全文化进区队、进班组、到岗位,达到了企业自主创新、区队自治安全、班组自我管理、个人自律规范的目的,实现了矿井安全管理的关口前移。同时,不断创新班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自建的实操培训基地,现场模拟训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增强了培训的实践性、效果和质量。

(五)注重投入,着力提升矿井安全保障水平

坚持“多上设备少上人”,加大投入,不断提高煤矿的整体装备水平,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国有重点煤矿机械化程度达到75%,62处“五优”矿井的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了95%以上,装载机械化程度100%,人均功效平均达9.4t/工,高于全国水平。

(六)严格奖惩,建立完善约束激励新机制

在考核奖惩方面,提倡安全结构工资制。把“双基”建设与安全结构工资挂钩,增强大家抓“双基”的责任意识。一是坚持考核机制。坚持随机动态抽查机制,根据抽查得分进行定级命名,必须经由省里命名定级的,方可发放安全考核工资。省里层面继续坚持每年进行两次大抽查验收制度,实现全年全覆盖,对达标矿井进行命名,对抽检不达标的矿井实施降级直至取消评比资格,并对降级的矿井进行全省通报。二是坚持末位淘汰。各煤业集团坚持季度验收一次,对前5名的矿井进行奖励,对后进矿井进行对等处罚并通报批评。三是坚持创新管理。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检查型向管理型转变,做到变环节达标为整体达标,变事故处理为超前防范,效果十分明显。

(七)科技支撑,着力建设创新型企业

积极实施“科技强企”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完善技术工程中心创新平台,组建了1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4个企业博士后流动站。每年70多项自主创新成果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200多项获河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同时,强化协同创新,一批制约煤炭安全高效生产建设的技术难题得到破解:河南省瓦斯地质规律研究、立井冻结特殊凿井技术、“三软”不稳定煤层开采技术、高压磨料射流割缝综合防突技术、冲击地压综合防治技术等成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八)文化引领,构建和谐文明矿区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以企业文化引领创新理念,形成了在内涵、标识、外观等方面独具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全国文明煤矿19个、省级文明煤矿34个,为全体员工营造出优美亮丽、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存在的问题

(一)煤矿安全基础不牢固

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开采条件日益复杂,水、火、瓦斯、冲击地压、地温等灾害更加严重,不但对安全生产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另外,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煤矿安全管理还需加强,特别是小煤矿安全装备水平低,存在较多的安全薄弱环节和隐患。

(二)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尽管河南省小煤矿被省骨干煤炭企业所接管,但小煤矿的安全生产基础尚不稳固,安全长效机制仍需强化,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三)达标创建工作发展不平衡

骨干煤矿达标层次高于地方煤矿。骨干煤炭企业直管矿井标准化水平明显高于资源整合及兼并重组矿井。重井下主体专业达标,轻地面辅助专业达标,新增达标专业管理较薄弱。

四、发展对策

全面贯彻落实〔2013〕99号文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全面提升煤炭行业管理水平。

(一)全面推进煤矿升级达标

按照“一标三基四化”要求,加大投入,切实改善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条件,全面推进煤矿达标升级工作。

(二)加快煤矿现代化建设

推进采掘机械化示范矿井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推进小煤矿机械化建设,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实现“一井一面”;推进自动化矿井建设,努力实现矿井生产环节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三)深化煤矿重大灾害治理

着力攻克煤矿瓦斯治理、水害防治、冲击地压防范等三大技术难关。构建“通风可靠、抽样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瓦斯治理工作体系,严格落实瓦斯治理区域和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建立、完善煤矿瓦斯利用系统,积极采用地面钻井抽采瓦斯,促进煤层气开发和煤矿瓦斯治理的联动发展。加强水害治理,强制查明隐蔽致灾因素。查明井田范围内瓦斯、水、火等隐蔽致灾因素,落实和完善预防性保障措施。强化冲击地压规律研究,加强科技攻关;优化矿井生产开拓布局,强化支护方式改革。

(四)推进煤矿绿色开采

煤矿安全建设规范篇7

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煤矿安全县长霹雳行动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今年以来我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按照全市“煤矿安全市长霹雳行动”的统一部署,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明确要求,落实责任,深入开展煤矿安全县长霹雳行动,确保建国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运行,确保全年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今年以来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和会议精神,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打基础、保安全,保增长、促发展”的思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从严监管、铁腕整治,全县煤矿安全整改工作稳步推进,办矿条件进一步改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1—7月,全县共生产原煤95.8万吨,同比减少32.56万吨;发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4起,同比下降64%;死亡5人,同比下降81%;直接经济损失250万元,同比下降75%;百万吨死亡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71。主要表现在:

一是煤矿安全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根据工作需要,新招聘了48名驻矿安监员,使全县高瓦斯煤矿驻矿安监员达到2名,低瓦斯煤矿驻矿安监员达到1名,煤矿安全监管力量得到加强。制定了《××县煤矿安全监管员管理办法》,严格实行考核奖惩,增强了全体监管队伍的责任感。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并与煤矿企业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违约保证制度,确保了煤矿安全监管责任、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

二是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稳步推进。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煤矿瓦斯治理现场会议精神及监察监管指令,我县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投入,集中精力开展煤矿瓦斯参数测定、突出危险性鉴定、地质补勘和设计补套等工作,逐矿会诊,分析研究,编制“一矿一策、一矿一档”的煤矿瓦斯治理方案,成立了××县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服务中心,着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共投入瓦斯治理资金5000余万元,进一步完善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完成了全县矿井瓦斯治理的现场检查工作,完成瓦斯参数测定25对、突出危险性鉴定17对,启动了35对矿井的地质补勘和设计补套工作。

三是煤矿生产技术行为进一步规范。建立健全了煤矿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审查、任职审批、履职考核”管理制度和以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实行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井上井下对照图季度交换审查,启动了煤矿年度采掘接替计划和采掘作业点审批工作,煤矿开采技术管理进一步规范。目前,全县大部分煤矿配备了采煤专业技术人员,为煤矿安全、科学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四是煤矿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严格执行《××县煤矿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完善煤矿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和培训制度,逐矿开展工人培训,实行挂牌上岗,强化从业人员进出管理,每月15日对新工人进行集中统一培训。建立了驻矿安监员业务培训和考试考核制度,按月对驻矿安监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试考核,提高监管队伍监管水平和业务技能。今年以来,全县煤矿组织复工前培训39矿3850人次,组织了95名煤矿企业负责人到省安培中心培训、576名管理人员到市安培中心参加特员培训,县煤炭工业局培训中心深入30家煤矿企业培训工人2750人,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2690人。

五是煤矿安全整改取得明显成效。建立健全“一通三防”督查检查制度,采取煤矿自查和县煤炭工业局包片领导、监管人员、驻矿安监员帮助排查的方式,全面排查矿井采、掘、机、运、通及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对排查出的每条隐患都注明基本情况、基本类型、整改内容、整改责任人、整改验收人和安全措施,并在井口挂牌公示,整改验收合格后销帐。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出煤矿安全隐患1497条,现场整改1316条,限期整改181条。

总之,今年以来,通过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各煤矿企业的共同努力,全县煤矿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等指标同比大幅度下降,煤炭行业没有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县煤矿企业的安全基础条件离国家小煤矿基础管理规定还有很大差距,全县煤矿安全生产依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安全基础不牢。大部分煤矿安全投入不足,技术装备陈旧,开采条件和采煤工艺落后,历史欠帐较多,瓦斯参数测定、突出危险性鉴定、矿井地勘和初步设计工作滞后,安全基础脆弱。二是管理水平不高。部分煤矿采煤技术人员缺乏,甚至有的煤矿有证无人,技术人员挂个名,不在岗履职,安全整改工作无技术保障。三是安全意识不强。部分煤矿业主“安全第一”的观念仍然树得不牢,还不能正确处理和解决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发展、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少数煤矿业主安全投入意识差,煤矿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和轮换工,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四是隐患整改不到位。一些煤矿随着开采规模、开采深度的加大,新的危险源不断滋生,安全风险日趋增大。部分煤矿对市、县的整改通知和执法文书不思考、不执行,错误地把主管部门对煤矿安全的工作措施、工作要求,当成对立面,不把主要精力放在隐患治理和安全发展上,反而把精力放在制定对策和应付检查上,整改效果不明显。五是责任落实不够。部分煤矿企业短期行为严重,无视相关规章制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冒险蛮干,违法违规生产;有的煤矿主体责任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力,管理混乱;个别安监站人员工作不深入、不细致、不扎实,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六是金融危机给我县煤炭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冲击。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煤炭市场疲软,煤价走低,煤矿企业利润薄,部分煤矿筹资和融资困难,安全整改投入跟不上,给安全管理带来压力,增加了难度,也影响了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深刻认识,从促进全县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防止和克服侥幸心理、松懈思想、厌战情绪,始终坚持警钟长鸣,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防各类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明确要求,推动“煤矿安全县长霹雳行动”工作深入开展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县政府研究决定,从8月10日起至12月31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5个月的“煤矿安全县长霹雳行动”。这次“煤矿安全县长霹雳行动”的主题是:铁腕整治煤矿安全,促进行业和谐发展。目标是:通过开展“县长霹雳行动”,督促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煤矿安全监管责任,督促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此期间,杜绝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努力减少一般事故,全力确保建国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我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运行,确保全年煤矿安全生产稳定好转,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三年工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各产煤乡镇、各相关部门、各煤矿企业要认真贯彻《××县人民政府煤矿安全县长霹雳行动工作方案》(威政办发〔2009〕103号)文件精神,明确要求,抓好落实,确保“煤矿安全县长霹雳行动”取得实效。

(一)认真贯彻执行“六个从严”,确保霹雳行动落实到位。

一是从严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446号令)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2004〕79号),建立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和工作责任体系,落实煤矿安全监管的机构、人员、装备“三大保障”,及时研究解决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部署重点工作,组织开展煤矿瓦斯治理、采煤方法改革、支护改革、通风和机电质量标准化建设等煤矿安全生产重点基础工作,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双承诺、双保证”制度(煤矿企业对政府承诺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证安全生产;政府对煤矿企业承诺保证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严格执行驻矿安监员制度。二是从严执行关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制度建设和人员配备等规定,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煤矿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安全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三是从严执行煤矿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的规定,督促煤矿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瓦斯治理专项资金等各项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机制。四是从严执行煤矿安全隐患排查和现场管理有关规定,督促煤矿企业建立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执行矿领导下井带班、井下定员、入井检身、特员跟班、交接班、放炮管理、瓦斯检查、敲帮问顶等管理制度,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五是从严执行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指令,督促煤矿企业全面落实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指令,切实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六是从严执行保障职工安全生产合法权益有关规定,督促煤矿企业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开展职工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

(二)突出工作重点,全面落实煤矿安全生产各项措施。

一是坚定不移地抓好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督促煤矿企业加快瓦斯参数测定、突出危险性鉴定、地质补勘和设计补套工作进度,抓好采区设计、抽放设计、防突设计等措施的落实,加强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和维护工作,按月开展瓦斯治理专家组会诊,认真落实瓦斯治理各项措施,加强高突矿井“专盯、专档、专督、专报”的“四专”管理,严格按标准提取和建立瓦斯治理专项资金,严格落实测风配风制度,强制推行井外放炮和配带隔离式自救器,狠抓矿井“通风可靠、抽采卸压、专业防突、监测监控、制度保障、责任落实”六个重点环节,全力构建瓦斯治理工作体系,为煤矿安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强力推进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双百工程”示范矿井建设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8〕215号)要求,加大资金、设备、技术的投入,采取分步推进、示范带动等形式,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现场指导,建立健全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达标考核奖惩机制,按季度考核评分,年终考核兑现奖惩,强力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关于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双百工程”(国家在100个县和100个矿井开展瓦斯治理体系建设)示范矿井建设要求,建立健全“双百工程”示范矿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加大投入,狠抓管理,制定下发月报表并按月进行考核,强力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体系示范矿井建设,确保“双百工程”示范矿井在2010年底前通过考评验收。

三是认真抓好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和改扩建工作。督促鉴定单位,增强技术力量,指导煤矿做好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相关工作。督促煤矿企业,协调配合鉴定单位,在9月底前完成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工作。抓紧上报审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和瓦斯参数测定报告,确定2009年度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督促鉴定单位和煤矿企业加快矿井地质地勘、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工作,严格按照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要求,加强煤矿建设管理,大力推进矿井改扩建工作,提高单井生产规模和办矿水平。

四是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对煤矿从业人员培训的规定和要求,认真落实《××县煤矿从业人员管理办法》,采取多种形式,逐矿开展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完善煤矿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和培训制度,全面完成煤矿所有从业人员的信息采录、清理登记工作,加强煤矿从业人员进出管理,加大对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的检查力度,严格煤矿从业人员上岗证的制作、发放和管理程序,严格落实全员培训制度,实行全员挂牌上岗。

(三)定期开展安全检查,重处违法违规企业。

为迅速掀起煤矿安全整治风暴,县政府将每月专题研究一次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每月组织一次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各产煤乡镇和县煤炭工业局要每月召开一次煤矿安全生产例会,按月逐矿开展以瓦斯防治、顶板管理、水害防治、现场管理为重点内容的煤矿安全大检查,严厉打击煤矿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上限实施处罚,该停产的停产、该罚款的罚款、该整顿的整顿、该关闭的关闭,迅速整治安全隐患,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加强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资源管理、炸材管理等方面的督促检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煤矿企业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排查的各类隐患要督促煤矿企业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和整改责任人,确保整改到位,推进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四)深入开展专项督查,加大工作落实力度。

为确保我县“煤矿安全县长霹雳行动”取得实效,9月底以前,县政府领导将分别带队组成9个督查组,对全县煤矿安全整改工作开展专项督查。督查组采取突击检查的方式,全面检查各煤矿在责任落实、机构人员、证照管理、制度建设、技术管理、瓦斯防治、顶板管理、工人培训、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的情况,查阅有关资料,听取工作情况汇报,提出工作要求。各产煤乡镇要高度重视,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任务,加强煤矿安全监管。各煤矿企业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确保煤矿安全专项督查行动有组织、有检查、有落实、见实效。同时,各产煤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要严格对照批准的煤矿整改方案,从查制度、措施、证照、装备、管理、培训等方面入手,全面仔细排查整改煤矿各类安全隐患。对排查出来的重大隐患,必须督促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订整改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落实专人盯守,死守硬看,现场督促整改,对逾期仍未整改的,坚决从重处罚。

(五)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实行问责。

为确保“煤矿安全县长霹雳行动”落到实处,县政府成立了由我任组长、皮副县长任副组长,其他政府领导为成员的煤矿安全“县长霹雳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各产煤乡镇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切实领导好、组织好、落实好煤矿安全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期间,由县煤炭工业局、安监局、国土局、公安局联合开展1—2次联合执法检查,加强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资源管理、炸材管理等方面的督促检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督促煤矿企业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隐患不认真进行整改而引发事故的,从严追究隐患治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在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严格兑现煤矿安全生产承诺;对发生较大煤矿事故或连续发生一般事故的乡镇,对乡镇或相关部门的领导实施严厉的行政问责。各产煤乡镇每月底前要向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告一次工作情况,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整理后,按要求报县人民政府。专项行动期间,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通报一次全县煤矿安全运行情况。

三、统筹兼顾,扎实抓好其他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是国务院确定的“安全生产年”,建国60周年纪念活动也即将举办,抓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安全生产年”各项方针政策,切实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坚决遏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一)深化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

要深刻汲取“4•26”梅子坳采石场坍塌事故教训,以“三推行二强化一整治”为重点,在全县范围内推进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地下矿山机械通风系统专项检查,督促企业限期建立机械通风系统,抓好地下矿山机械通风、露天矿山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培训。严格规范安全生产管理,针对过去整治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搞好矿山规划布点,增强矿山布点的科学性。依法完善矿山开采设计,切实纠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强化隐患排查工作,对存在的隐患明确专人负责,落实整改措施,切实整改到位;对一时整改不了的隐患,严密监控,一旦发现事故苗头,能够及时处置,确保安全生产。对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而私挖滥采的非煤矿山,一律予以取缔、关闭。

(二)全力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今年以来,全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8起,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省、市、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安排部署,认真分析形势,集中力量排查整治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要认真落实“四长”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切实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道路交通安全责任落实到单位、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个人。公安、交通、安监、农业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严格落实《××县预防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威政办电〔2009〕21号),抓好隐患排查和整改措施的落实。要坚持以减少事故、保证畅通为重点,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工作,加强危险路段排查治理,强化对长途客车、短途微型车、客货两用车和农用车辆的管理,进一步加大路面监控力度,严肃查处超速、超载、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严重违章违法行为,切实把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切实消除火灾隐患。

要加强基层消防队伍建设,努力改善消防设施,开展经常性的火灾隐患排查,增强城乡抵御火灾的整体功能。要督促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开展消防安全自查自纠,消除火灾隐患。切实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场所和部位消防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对排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坚决责令整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要实行政府挂牌跟踪督办;对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要严格审查,没有消防安全保障的,不得举办;对公众聚集场所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封堵、自动消防设施损坏,经检查发现不能立即整改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改;对公共娱乐场所营业期间使用烟花爆竹的,依法责令立即整改。对拒不整改和责令停产停业后擅自使用、营业的,要坚决依法拘留违法人员。

(四)加大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力度。

行业监管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各环节的安全监管,要督促企业加强建设项目特别是改扩建项目的安全管理,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确保采用安全、可靠的工艺技术和装备,确保建设项目工艺可靠、安全设施齐全有效、自动化控制水平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五)全力确保其他行业安全平稳。

煤矿安全建设规范篇8

**年是全县煤炭安全生产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按照“生产抓规范、监管抓创新、培训抓普及、安全抓质量”的思路,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监管,扎实开展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整合技改、瓦斯和水患治理、质量标准化建设、整顿关闭兼并重组等重点工作。一年来,通过全局干部职工努力拼博、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县煤炭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一)各项指标完成较好,煤炭产业健康发展

1.煤炭生产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冲击,加之全县煤矿长时间停产停工,导致原煤产量大幅下降,全县原煤产量1—11月份累计完成147万吨,同比下降39.7%;累计完成煤炭税费入库收入9408万元。站外矿累计完成购票1.99万吨;与周边县市交界煤矿累计完成购票数15.9万吨。

2.煤矿安全指标完成情况

全年共发生各类煤矿安全事故4起,死亡9人,占全年煤矿安全控制指标12人的75%,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各项指标均控制在市煤炭局目标责任状考核范围之内。与去年相比起数增加2起,死亡人数下降5人,其中较大事故1起,一般事故3起,全年没有发生重大以上煤矿安全事故,煤矿安全生产创近三年来最好水平。

(二)真抓实干,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回顾**年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强化监管,煤矿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层层落实。根据县委、县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局与各煤管所、各煤矿企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实行领导包片、职工包矿、安监员驻矿的煤矿安全监管负责制,做到了“人人都管矿,矿矿有人管”的监管工作格局;煤矿企业严格落实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带班、特殊工种人员跟班作业制度,逐级落实政府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和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了各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措施落实到实处。

2.强化检查,深入开展煤矿隐患排查治理。我局始终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不断深入煤矿井下查找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是严格实行安监员驻矿监管排查、局安监人员日常监管排查和季度安全大排查相结合的制度。1至11月份,我局共组织监管人员下井检查2432人次,下井检查583矿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5354条,已督促整改安全隐患3971条,整改率85.4%,其中重大安全隐患94条,整改86条,整改率达91.5%。同时,对煤矿重大安全隐患建立登记台账和公示台账,对56条重大安全隐患在县电视台《安全在线》栏目上公示,并实行编号登记、限期整改、复查销号。二是扎实开展煤矿安全生产隐患集中排查整治活动。今年5月至8月,我局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安全生产隐患集中整治行动。围绕“一通三防”、机电管理、防治水、防灭火等工作重点,开展了拉网式排查和过筛式排查。在活动期间,共排查出煤矿安全隐患3986条,督促落实整改3542条,整改率88.9%。三是建立健全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在隐患排查治理方面,我局建立健全了专家查隐患、政府搞督查、部门抓监管、企业抓落实、执法促整改的工作机制,坚持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查、摆、改”和隐患排查治理活动,有效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精心组织,切实抓好各时期煤矿复产复工验收。春节后,我局立即开展了节后复产复工验收大检查,全县72处煤矿全部按程序、按标准进行验收,恢复了生产或恢复技改施工作业,确保了全国“两会”期间煤矿安全生产。“4.17”重大火药爆炸事故后,全县煤矿实行了为期1个月的停产停工整顿。在复产验收中,我局联合县国土、县安监等部门组成联合验收组,根据《永兴县煤矿井口设计利用及执行标准情况摸底表》,严格按照“六个一”(一套班子管理、一套财务、一套生产系统、一个主井出煤、一个标准炸药库、一套供电系统)的标准,深入煤矿、深入井下,严格把关,做到合格一家,恢复一家,完成了46家煤矿复产复工验收工作。按“六条标准”关闭炸毁井筒28处,按“四条标准”关闭40处,煤矿生产秩序得到了明显的好转。9月1日后,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煤矿企业全面实行停产整顿,随后出台了推进全市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整合的举措。11月19日,全县开始启动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整合期间维修整改和复产复工验收工作。我局认真制定验收工作方案,抽调精干力量,精心组织验收工作。11月底,29个煤矿取得了启动维修整改通知书,8个煤矿取得了复产复工通知书,确保了维修整改和复产复工验收工作顺利实施。

4.严格管理,全面加快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整合技改工作进度。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必须在**年12月底完成技改扩能工作,否则予以关闭。为此,我局切实采取过硬措施,督促相关煤矿企业加快整合技改进度。一是要求煤与瓦斯突出煤矿递交了《煤矿整合技改工作承诺书》,就资金筹集措施和期限、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审批完成期限、技改工程进度计划作出了明确承诺;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督促。采取分片包干、专人盯守的办法,对整合技

改煤矿,每矿派专人负责指导和督促技改工作。同时,建立了技改进度上报制、火工品限量供应制、技改工程监督管理制等制度。8月份,我局对技改扩能煤矿下发了《督办卡》,把每个煤矿存在的主要问题、处置意见及完工期限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了全县煤矿整合技改工作顺利推进。三是采取过硬措施,严厉打击非法生产专项行动。加强了对整合技改矿井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和查处假整合、假关闭、假技改,违法非法生产的行为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边技改边生产等违法违规行为。从9月份开始,按照《中共郴州市委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当前煤炭安全生产工作的几点意见》要求,全市煤矿从9月1日至12月31日全面停产整顿,致使煤与瓦斯突出煤矿整合技改进度受较大影响,目前,全县10对需整合技改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技改扩能工作已有8对煤矿完成了总工程量的70%以上。

5.加强指导,积极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今年以来,我局坚持“以引导推广先进的煤炭技术促进安全生产,不断提高煤矿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为宗旨,下大力气推行壁式采煤方法,推动全县煤矿安全基础上水平。确定了以马家一矿等20对矿井为壁式采煤方法改革试点,并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力争通过几年努力打造一批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我局下发了《关于推广煤矿壁式采煤方法和单体液压支柱采煤工作面建设的通知》,对煤矿“采、掘、机、运”的改造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切实加强指导,召集煤矿企业主进行专题学习讨论,组织煤矿的工程技术人员赴外参观学习和技术培训,有效地提高了煤矿企业主提高办矿水平的认识。目前,马家一矿、高亭司煤矿、明星二矿、利荣煤矿、香梅八矿、邝家村煤矿等6个煤矿率先实现了壁式采煤工作建设并投入生产,并在矿井正规化建设、新技术应用、安全高效生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推动了全县煤矿办矿水平的提高。

6.强化措施,着力抓好煤矿瓦斯和水患治理。今年来,我局继续将瓦斯和水患治理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深入开展瓦斯治理。制定了《**县**年煤矿瓦斯治理工作方案》,对瓦斯治理重点内容、实施步骤、工作要求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严格按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方针,着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了矿井通风管理,加快瓦斯地面抽采系统建设,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县所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全部安装好地面瓦斯抽放系统,并保持正常运行,为杜绝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装备、联网和维护工作,全县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率达80%以上。二是积极开展水患治理。我县购置了加拿大生产的瞬变电磁探水仪,县煤炭局成立了专门的探水组,严格按照“凡掘必探、先探后掘”的要求,扎实开展水患治理工作,严防透事故。今年,共完成35个煤矿的探水任务,为煤矿建立水文地质资料,严防透水事故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7.强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今年来,局培训中心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对煤矿从业人员培训的规定和要求,从创新教学方法入手,大力提高培训质量,着力增强煤矿从业人员素质。一是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把煤矿从业人员培训工作贯穿全年,始终坚持常抓不懈,截止11月底,共举办各类培(复)训班29期,培(复)训学员2411人,到乡镇、各煤矿组织矿工培训1149人次。二是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县煤炭局培训中心积极与湖南科技大学联系,双方正式签订了联合开展函授教学的协议,在我县设立了采矿、通风安全等专业的专科学历函授教学点。并结合我县实际,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进了部分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培训的教学内容,增加了现场操作方面的教学量,使培训效果明显。三是积极推行挂牌上岗制度。全面开展煤矿从业人员的信息采集、清理登记工作,强化煤矿从业人员流转治理,实行挂牌上岗,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有效提高了煤矿从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8.攻艰克难,扎实推进全县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整合工作。自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全市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整合工作以来,我局克服重重困难,坚定不移地贯彻市政府《关于推进全市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有关会议精神,扎实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一是制定了《**县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明确了整合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和工作措施。同时,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对全县71个煤矿采矿范围、走向长度、保有资源储量、矿井生产能力和井筒分布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二是编制了《**县煤矿两年整顿关闭兼并重组规划和实施方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了我县保留整合主体煤矿名单、限期退出煤矿名单。三是扎实开展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整合期间启动维修整改和复产复工验收工作。制定了《**县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整合期间启动维修整改和复产复工验收工作实施方案》,对启动维修整改和复产复工验收对象、审批程序、验收审查内容及标准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保证了煤矿启动维修整改和复产复工验收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三)统筹兼顾,其他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我局在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机关学风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创建文明机关、和谐机关。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我局进一步完善了机关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党组中心学习制度,制定了学习计划,坚持定期开展政治学习活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党的理论,学习法律法规知识,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2.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为做到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管理制度化、程序规范化,我局制定了《煤炭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明确了工作原则、公开的内容、公开的形式、公开的程序和时限,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3.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局党组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严格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在年初,局党组与局机关各股室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廉政建设的责任。局党组按照《**县**年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重新修定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10项,实现机关建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4.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局党组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全局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召开了全局动员大会,精神编制了开展活动的实施方案,提出我局学习实践活动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保障安全稳定”这个主题,通过活动开展,使我局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凝心聚力,共创全县煤矿安全发展的新局面。

5.认真做好涉煤维稳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对涉煤维稳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班子,制定了维稳工作方案,对全县7个涉煤重点突出案件制作了交办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要求相关责任人负责做好有关协调处理和稳控工作。妥善解决了东风煤矿拖欠退休职工40余万元工资问题、红星煤矿红卫工区提高经营合同补偿纠纷案件,并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理了其它有关涉煤案件。

(四)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虽然我们始终保持煤矿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煤炭开采条件较差。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煤矿地质环境复杂,五大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安全事故种类较多,事故预防难度大。

二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严重投入不足,安全生产设施和设备达不到标准,开采工艺落后,办矿水平低,煤矿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难以满足煤炭生产技术进步和安全治理的要求。

三是煤矿管理水平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淡薄。部分煤矿管理不规范,重生产、轻安全,重产出、轻投入的现象较为突出。煤矿安全治理水平不高,导致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不能得到有效杜绝。

四是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还有差距。今年以来的4起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均为生产性责任事故。樟树乡大岭煤矿“3.10”水患事故,樟树乡杉山煤矿“4.12”顶板事故,马田镇二矿“5.24”瓦斯事故,香梅高堰煤矿“7.23”瓦斯事故,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现场管理不严,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五是安全监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安监员责任心不强,作风不实,对发现的隐患没有督促煤矿企业按标准、按要求及时整改,导致隐患治理跟踪落实不到位。

六是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差,大部分从业人员是农民工,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很难适应煤炭产业生产发展需要和新技术应用。

**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煤矿安全控制指标,进一步强基础、抓队伍、严监管、保安全、兴科技、提效能、促发展,进一步改善煤矿基础条件,全面提高办矿水平,千方百计减少一般事故,杜绝较大或重特大事故,实现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推动全县煤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安全监管,扎实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煤矿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健全考核奖罚机制,继续严格执行“分组包干、责任到人”的煤矿安全监管考核制度,采取日常检查、巡查和互查等多种形式,认真落实上级有关主管部门的各项监察监管指令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用铁的手腕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和执法检查,将工作重点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转移,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多管齐下,多项并举,从重、从严、从快查处煤矿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确保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一是加强局机关监管队伍建设。实现竞聘上岗,要求局监管人员切实做到“作风要正、知识要广、业务要精、工作要实”。二是加强安监员队伍建设。对能力差、责任心不强、发挥不了作用的安监员要予以辞退,健全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三是加强监管人员的学习培训。切实建立完善煤矿安全监管员业务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参加各类培训,增强全体监管人员的政策法规意识和业务能力。四是加强监管队伍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杜绝、徇私枉法等违法违纪情况的发生。

3.全力以赴,扎实抓好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整合工作。严格按照市政府《关于推进全市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扎实推进全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开采,提高办矿规模和安全、装备、技术治理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煤矿安全事故。同时,加强对整合主体矿井、被整合矿井和限期退出矿井的安全监管,严防违法违规组织生产,杜绝安全事故,促进煤炭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4.加大投入,进一步推进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要结合整顿关闭、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等工作,逐步改善办矿条件;实行整合、技改和改扩建工程跟踪管理制度,确保严格按设计批复施工;对确定为质量标准化建设示范矿和样板矿的,要按照要求认真整改,抓好地面设施建设和“采、掘、机、运”的各项达标。通过开展质量标准化活动,建立安全型矿井,实现全县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

煤矿安全建设规范篇9

【关键词】标准化;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

引言

近年来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还是需要不断地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推动非煤矿山规范市场化,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更好的适应非煤矿山的发展。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是非煤矿山发展的必要条件。

1.分析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行业涉及范围广,标准缺乏系统性

我国非煤矿山矿产种类繁多、分布广、采矿工艺复杂多样,广泛涉及10多个行业,管理部门几经更迭,国家地矿部、国土资源部、石油部、建设部、化工部、冶金部、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国防科工委、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多个部门均过与非煤矿山安全相关的管理规定和行业标准,使得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交叉重叠,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在现行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中,石油安全标准占了63%,而其他行业相对不足,建材、黄金等和矿山行业,几乎没有相关的行业标准。

1.2年代久远,更新速度滞后

国终标准检索表明不论国际标准还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非煤矿山标准的修订和制定都非常及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标准的平均标龄为3—5年,大部分都是2000年以后重新修订和制定的标准。就目前初步清理出的我国159项与非煤矿山安全相的国家标准来看,5年以上没有修订的占了79%,10年以上没有修诺的占了52%,15年以上没有修订的占26%;在532项行业标准中,5年以上没有修订的占了68%,10年以上没有修订的占了37%,15年以上没有修订的占了8%。5—10年没有修订的标准是当前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的主体,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比,我国的非煤矿山安全标准的更新速度严重滞后。

1.3标准结构不合理

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设计、生产过程,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和评价等方面,太部分标准还停留在原则性的条款上,技术层面的可操作性较差,缺乏量化的衡量尺度,造成了执法难度大,有法难依。目前,在金属非金属矿安全设计中,只有《采矿手册》等若干技术参考资料承担着安全设计标准化规范的任务,还没有真正的标准出台。与此同时在矿山探测、设计、监控、救援领域中电磁探测、数学模拟、无线传输、GPS、遥感、生命雷达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已屡见不鲜,但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出台来统一、规范这些先进设备的使用。

2.构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意义

我国非煤矿由共有9万多家,近几年,每年事故死亡人数占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人数20%左右,事故死亡年平均增长率达9.93%,不仅如此,重特大事故还频繁发生。其重要原因就是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不完善。自1998年以来国家没有专门投入资金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进行研究,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观念、方法和途径,以及合乎国情的安全生产标准构架、基本内容等基础理论不健全。同时由于非煤矿山矿产种类繁多、分布广及采矿工艺复杂,从而造成了我国非煤矿由安全生产标准之间既存在许多交叉重叠,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及其发展规划,是标准制修订的指南,一个成熟完备的标准体系应对以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内的技术发展具有前瞻性。这样才能使在标准体系框架内制定的标准不仅能促进技术进步,还能为技术的进步提供保障。通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研究将进一步完善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为各级政府监督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为企业规范安全生产和建立本质安全系统提供科学指导。同时,对于推动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秩序和提高产品竞争力发挥重要的技术基础作用。

3.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构建的思路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作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的指南和汇总,应以金属非金属矿山:石油天然气、冶金、有色、核工业、建材、黄金、地质等行业的相关安全生产标准为基础。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作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的综合反映,在建立时应遵循目的性、协调性、层次性、配套性、时空性原则。

(1)目的性。指非煤矿山开采、设计、施工、勘探、评估、测试等生产环节中与安全相关的符号、方法、规程、规范、产品规格等标准集合起来,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促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技术进步,提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保护人体健康、保护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环境而服务。

(2)协调性。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内的各技术标准之间的相关质的规定方面相互一致、相互衔接、相互协调,以达到统一和谐。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协调性不仅表现在同领域的技术标准之间,也表现在不同层次的技术标准之间。

(3)层次性。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的层次关联关系,包括政府标准和非政府的自律性标准。就我国现实状况而言,政府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组成,非政府的自律标准仅有企业标准一类。

(4)配套性。指各种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而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配套性,更多的表现在以非煤矿山生产环节为核心,将非煤矿山从开采、设计、施工勘探、评价和测试所需标准进行合理规划,确立安全生产标准与其它技术标准之间的关系。

(5)时空性。即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动态性,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的层次、结构划分及标准构成都不会一成不变,而是随着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政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随着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发展,非煤矿山从源头到最终产品,在整个安全生产中都需要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按照非煤矿山生产的主要环节可将标准体系划分为6个方面的标准:

①勘探标准,主要是非煤矿山在勘探环节中需要规范的方式、方法、数据格式等,如地质勘探安全规程;②设计标准,主要是非煤矿山设计环节中需要规范的方法,如矿山电力设计规范;③施工标准,主要是非煤矿山施工技术方面需要规范的操作规程和标准,如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④开采标准,主要是非煤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规范的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环境以及重大危险源控制方法等标准,如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⑤评价标准,主要是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中所涉及的非煤矿山评价方面的标准,如非煤矿山安全评价规范;⑥测试标准,主要是非煤矿山环境、设备、重大危险源等需要监测、检测方面的标准,如在用斜井人车安全性能检测检验规范;

4.结语

建立完善、科学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大大的提高了非煤矿山的效益和生产,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同时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对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督管理一司.2006年全国非煤矿山事故分析,2007

煤矿安全建设规范篇10

【关键词】 煤矿通风安全 问题 措施

1 引言

近些年来煤矿事故频频发生,给煤矿业和社会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爆炸和火灾是煤矿事故中发生频率最高,造成损失最大的危险事故,其根本原因都涉及到矿井的通风安全管理问题。煤矿的通风安全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不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矿井设计的缺陷、设施和设备的不完善、环境的不可控因素等,都是产生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矿井的通风问题是煤矿安全的核心问题之一。矿井通风是煤矿生产中治理瓦斯、火灾、粉尘灾害的常用有效手段,通风不顺会直接导致瓦斯爆炸、火灾等事故的发生。煤矿通风系统既是保证矿井生产工作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系统,也是提高煤矿产业经济效益的必要环节,更是促进煤矿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石。由于煤矿工作的环境具有特殊性和危险性,煤炭业应把安全作为其管理的核心。通风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煤矿通风系统,做好通风安全工作,运用科学的、有效的通风事故防范措施,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素质,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患意识,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的频率,减少事故导致的损失,促进煤矿业安全、持续的发展。

2 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原因分析

2.1 管理人员能力不足

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健全的管理体系可以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而有效的工作。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不足,不利于矿井工作有序安全进行,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管理要求不严格,导致矿井事故屡屡发生,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企业的形象和名誉下跌,市场地位也急速下滑等。无论是煤矿业,还是社会,甚至是国家,都迫切要求提高管理工作者的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

2.2 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高

管理人员加强通风安全管理,培训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应该紧密联系在一起。即使管理工作者的管理工作做得很到位,而工作人员却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也无法完全消除煤矿通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煤矿工作人员大多数都难不具备完整而系统的安全工作的知识,难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2.3 矿井通风设计有缺陷

合理、规范的矿井通风设计,能将通风事故扼杀在摇篮中,以确保工作人员能在较为安全的环境下工作。矿井通风系统由入风口和回风口组成,使两个部分的风流保持畅通。然而事故多发的煤矿通常出现设计不合理,恶性调节、回风段局部阻力大、漏风严重、主风机效率低等问题。

2.4 矿井通风设备不规范

矿井的通风设备、设施是构成矿井通风系统的重要部分,健全和规范的设备、设施可以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物质条件。通过矿井通风设备和设施的安置和调控,实现矿井各段的风量、风速、风力等有效调节的目的,使通风系统更加合理性和有效性,保证空气新鲜、畅通。许多煤矿企业因为经济成本,人员安排,管理不当等各种原因,导致通风设备不够规范、健全。

3 通风事故防范措施

3.1 增强管理人员管理能力

严格要求管理人员的聘用条件,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要求管理人员能尽职尽责,管理得当,调控有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对安全隐患的意识,密切注意通风系统的细枝末节。管理人员应该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制定矿井安全管理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保证煤矿通风安全,注意瓦斯的使用,做好防火、防尘和降温工作。优化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使用,通风设施和设备安置有效,有技术专业人员维修管理,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通风安全管理工作有秩序、稳定、安全的进行。

3.2 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煤矿业的领导重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强化工作人员防患的意识,增加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知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意识到潜在的工作风险,自觉遵守工作规范,保护通风设备和设施,让工作人员的工作与休息时间合理,落实员工的安全和生命保障,保证工作人员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工作。

3.3 优化和完善矿井通风设计

设计合理的通风结构,使矿井保持通风。矿井必须具备入风段和回风段两大结构,风流主要来源于机械风和自然风,需要有充足的新鲜的空气流入,为员工作业提供空气畅通,安全稳定的环境。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需要筑构密闭的部分必须密闭,巷道设计宽窄合理,保持风流畅通,风压可控,风机布局和调控都要求面面俱到。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今后的长久发展,拓展矿井挖潜改造和延深扩建的空间和可行性。此外经济有效的设计也是必不可少地,既不可一味求奢华,建成华而不实的矿井,也不可只顾经济实惠而偷工减料,影响质量。

3.4 促进通风设备规范化和标准化

矿井的必要设施和设备包括通风机、风门、风窗、风桥、密闭墙、栅栏、通风安全检测仪等,通风机是通风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它的运行对风机实际风量、风速、设备总电压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选择性能好、耗能低、调节方便的通风机是及其重要的。主要通风机必须安装在地面且井口封闭要求严密,主要通风机需要连续运转,局部通风机使用的供风地点必须关闭风电,在停风后,保证所有电气设备的电源是关闭并且切断。风门的建造应逆着风流开启,每处的风门设置至少得有两道,两两之间的间距不得少于五米,风门的漏风量要减少至最小,因此风门建造必须遵循密闭的原则。调节风窗是一种增加风阻的调风设施,用于调节风量,它是安装在风门上的。风墙是将风流拦截隔断的构筑物,它的作用是封闭采空区、废弃的旧巷区和采空区,因此它往往是构筑在需要隔断风流而无行人、通车来往的巷道中。风桥是将两股平面交叉的进风、回风流隔断成立体交叉的一种通风构筑物,回风流从桥上面通过,新鲜进风流从桥下面通过。这些设备设施需要合格的、优质的,并且加大对此的重视程度。

4 结语

煤矿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国家独立发展的必要支柱,煤矿业的安全发展与国家、社会及煤矿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煤矿的通风安全管理是保证煤矿业安全与经济并行的基础。在强化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和防范通风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吸取更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加强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采用合理有效的通风设计,使用标准、规范的通风设备设施从一切有可能引起安全隐患的源头进行预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