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素养十篇

时间:2023-10-17 17:36:17

文学艺术素养

文学艺术素养篇1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艺术教育;素养

1.引言

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它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而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以艺术教育为载体的艺术素养培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以及艺术素养等对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具有深刻的影响。只有清楚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才能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层面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更好地使校园文化源远流长。

2.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和问题分析

当前,许多高校都很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这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尤其在大学还开设了艺术选修课以及发起组织的各种艺术社团活动等都提高和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然而,由于学生认识上的不重视,忽视了自身艺术素养的培养;同时,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及师资力量的分布不均,造成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师资力量短缺的硬伤,使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再次就是在艺术教育的内容上表现的随意性很强,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标准。作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这些问题的解决就显得尤为迫切。

显而易见,学校可运用艺术教育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这是因为:艺术教育的本质力量在于它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染、影响和培养人。艺术教育不仅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教育手段提高人的素质,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崇高目标。

3.艺术素养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3.1 艺术素养教育的作用

艺术素养教育可以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艺术素养教育可开拓思维,开发大学生的智力潜能。艺术素养教育可以协调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无论音乐、美术、舞蹈或其他一些艺术,对于大学生的心灵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艺术教育活动的展开满足了年轻人对于自身天性的追求,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发育和成长,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3.2 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学生丰富阅历,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它能让大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校园文化所形成的文化环境与文化氛围,对学生有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深刻影响着每个师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过渡地带,它能够巩固和加深课堂专业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校园文化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锻练多方面的能力,其活动展开的过程也是学生的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及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4.强化学生艺术素养培养,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径

4.1 强化艺术素养培养

艺术素养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的成长和发展,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达到全面发展和自我完善的崇高目标。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

(1)要面向全体学生举办艺术门类讲座,开设艺术教育选修课。像音乐知识、古典音乐欣赏、书法、摄影、绘画等讲座以及乐理基础、视唱练耳、合唱、美术鉴赏等课程,将这些课程列入教学计划,选修的学生,通过考核取得成绩,由专职教师组织实施。

(2)展开灵活多样的课外艺术教育,着力培养艺术骨干。让艺术教师主动深入基层,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举办讲座、排练节目和指导文艺演出等。同时,还要面向文化艺术社团,提高艺术教育工作的水准。像学生艺术类社团舞蹈队、剧社、模特队等,可以举办各种艺术门类培训班,开设声乐课和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以及展开“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丰富校园的文化艺术活动,使艺术教育更上一层楼。

(3)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将课程主要分为三类:艺术理论赏析型选修课、艺术实践型选修课以及以艺术团为教育对象的艺术选修课。通过这三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对艺术历史、思想、形式和内容、风格与技巧、审美与评价的基本知识,获得艺术赏析的基本能力,理解艺术思维,建立艺术的文化观念及综合的人文科学艺术观念,培养综合的实践、欣赏和艺术思维能力,获得较为全面的艺术文化教育、艺术素质教育。

(4)加强科学研究,促使艺术教育更深层次的发展。高校艺术教育的科学研究是艺术教育的生命线,是艺术教育的未来。学术研究的水平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巩固和发展,它对高校教育改革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2 探索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径

为了更好的弘扬和发展校园文化,解决当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一些问题,使校园文化的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以校训校风、制度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也是文化积淀的高度浓缩,它可以引导师生的价值观念以及做事方式,有利于形成师生们共同认识的校园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关系到学校的持续发展。

(2)加大环境建设的投入,积极营造和谐融洽、优雅的育人环境。一是室外环境建设。应注意发挥校园室外环境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二是人际环境建设。通过建设真诚有爱、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人际环境建设,才能使这些美德深入学生心灵。

(3)丰富校园活动内容,发挥学校社团的主力军作用。在校社团的组织下举办人文教育系列讲座和主题报告活动、摄影艺术大赛、模拟法庭、英语风彩大赛、电子竞技大赛以及开展支教活动等,从而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出健康高雅的校园人文氛围。

5.结论

总之,校园文化的功能集中体现在它能优化育人环境,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采用艺术讲座与艺术选修课相结合、课内艺术教育与课外艺术教育相结合、艺术教学与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技能训练与艺术审美、艺术教育与培养人才相结合的原则,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才能迎接到校园文化建设更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林澎,龚曙光.艺术产生概论[M].湖南出版社,1995.

[2]卞英杰,杨辛耕.艺术教育基础[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穆艳杰.论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与“心态环境”的关系[J].长白学刊,2003(06).

文学艺术素养篇2

一、 艺术素质要培养的内容

1、培养艺术素质的品德

艺术教育从形式上不能仅限于一些技巧性的训练,而且从内容上看也不只单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狭窄的门类。作为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由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众,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感、艺术观念,乃至整个社会的风尚、习俗、气质等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而产生的艺术也必将表现出各自的特质。但作为艺术的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其纳人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不仅使艺术教育更为宽泛.同时对真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民族文化,树立民族形象以及培养爱家乡、爱本上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潜移默化、实实在在的价值,从艺术教育的实施、传授及提高方面也有便利的条件。

2、培养艺术素质的审美观念

视觉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它又称造型艺术,因它以可视的图型为基础,占有一定的空间,故属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作用于人的是形状和色彩这两个因素。

听觉艺术也称为时间的艺术,它只能听而看不到,主要是指音乐这一艺术,它影响人的因素是声音、音响。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与所要表现的对象不可能有本质上的联系,因而它不可能像视觉艺术一样描绘出具体的事物形象出来,只能表达一些不确切的情感含义。但音响是一种物理运动,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音乐的存在,它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因此,任何有感觉的人都会对音乐的音响而有所反应、有所感知,音乐是表达人类情感最直接、最细致的一种艺术。

可见,艺术作品影响人、感染人的过程,也就是教育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受教育者认识美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审美过程中完成的教育。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的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3、培养艺术素质的思维

艺术素质的教育除了审美功能作用外,形象性思维的培养是另一主要功能。艺术创作是情感的心理活动,是艺术家通过非具象的手段表现他的内心世界。由于是非具象性的艺术,因此,他的创作必须以想象力为心理基础,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充分发挥,塑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而作为艺术的受教育者,通过不断对感知力的培养,对艺术欣赏的二度创作,也变得更加丰富,这个由感官刺激到受理智支配的过程,是受艺术情感激发的过程,是艺术不断给大脑思维提供丰富给养的过程。大脑思维时,注意的对象越是处多变的运动状态,注意力就越集中,越有深度,注意对象转换的本身,就是给注意力的一种给养。“艺术能够激起幻想,开拓思想,形成道德原则,扩大眼界,皆因思想立场,给人以理想”,这是前苏联对艺术教育的阐述。

二、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途径

1、艺术素质来自学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采取多种办法。以音乐教学为例,通过讲解音乐背景、情节等,通过画面展示、播放幻灯或电影等多种方式,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曲目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强烈兴趣。

2、艺术素质来自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在艺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各类、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因为课外活动是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各类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抓学生心理特点及艺术教学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纯真的艺术感受、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学校艺术教学质量。

3、艺术素质来自艺术教师的促进作用

文学艺术素养篇3

此次调查结果令人惊诧不已:只有2%的学生勉强算得上经常阅读文学作品;95%以上的大学生说没有什么书籍对自己产生过重大影响。对“你是否有一个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和“你心理会经常记起他人的恩情或优点吗?”作出肯定回答的大学生也寥寥无几。对“你会经常不图任何回报帮助他人吗?”“你做一件事前,会先考虑对方或他人的感受吗?”“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你经常选择主动沟通解决吗?”等这些问题的回答都不尽人意。最令人痛心的是,居然有过半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人文素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如此情形,深感悲哀。这说明艺术类大学生在人文意识、人文素养方面非常欠缺。艺术类大学生相对虚荣心较强、急功近利,他们忽视了汲取人文知识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其中,大部分学生自制能力较差、没有坚定的人生理想。因此,这些大学生价值取向脱轨,不能以实事求是、诚信的态度为人处世。因此,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迫在眉睫。在教学中如何实施人文素养的提高呢?我们把探究的视角投向了英美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与赏析。

二、英美经典文学的教育功能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如何选择?教师必须指导大学生阅读经典著作。经典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花力气、下功夫。我们得先向经典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经典的真正价值。读世人公认的名著,开卷有益。名著欣赏就是与伟人面对面地交流的过程。因此,阅读经典名著就是一条获取真理、提高个人修养的有效途径。

(一)丰富大学生的情感。文学作品阅读的过程是体验他人情感、震撼自己心灵的过程。大学生涉世不深,对人生感悟浅薄,在形形的文学人物身上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人类复杂的感情。比如:霍桑《红字》中的海斯特传递给读者善良、宽容、忍耐,爱情、母爱与友爱的伟大等优秀的品质;梭罗的《瓦尔登湖》传递给读者的是大自然的纯美和宁静、人类的暂时孤独感、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不一样的美感。在实际交往中,这有助于增进对他人的谅解和信任,有助于和他人建立长久的友谊。感情丰富的人都富有同情心、爱心,善于为他人着想,心态平和,态度谦虚,敬重他人,知道感恩等基本的人文素养。这也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前提。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素质被行为化为乐于助人、礼貌待人、温文尔雅、乐观向上等。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感染和迁移的功能以及扩散与泛化的规律,这种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交际方式会使得更多的大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从而提高整体的人文素养。

(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首先,英美文学是世人公认的西半球的优秀人类精神活动成果,也是东方文化孕育长大的大学生们精神和思想营养的重要补充。千条人生路、万种生活态,每个人亲历边角而已。如果要在短暂的时间内感悟缤纷的世界、丰富的人生,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借鉴于优秀文学作品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其次,经典文学阅读有益于人的性格、气质塑造。英美文学名著是智者洞察世界、体验人生的智慧结晶,是伟人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思想成果,大都具有超凡的教育指导作用。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一直深刻而恒久地影响和感召着世人。

(三)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精力旺盛,富有激情,可塑性强。让他们充分认识文学对其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指导他们主动地去学习优秀文化。阅读中思想的共鸣、情感的波动将潜移默化的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阅读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女主人公卑微的出生、恶劣的生长环境、痛苦的遭遇,足以让当今的大学生反思自己应该感恩这个时代、感恩这个社会、感恩这个国家、感恩父母无偿地给了自己这么多。当今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发生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与进步,包括人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文化价值观念等。在优越的社会环境、安逸的生活条件下,部分大学生迷失了方向,丧失了理想与斗志,重物质和利益,多多少少人生观发生着扭曲。国家正在实现伟大中国梦,中国梦也就是十几亿中国人的个人梦。因而,大学生有必要运用文学赏析来打造精神、坚定信念、修正世界观、实现梦想。文学作品中传承着人类优良的人文精神,能够培育大学生理智、健康地追求真、善、美,能够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恪守道德防线、维护人格操守。

三、结语

文学艺术素养篇4

〔关键词〕多元化艺术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

由于当前社会经济信息发展脚步不断加快,有关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也越来越弱化,这种人文素质培养教育工作的缺失不仅存在于我国,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针对当前高校严峻的人文素质培养工作,其原因主要是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没有做到位;目前,高校艺术教育只是作为一种素质培养手段,其过程化、形式化较严重。对此,我们要知道在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工作时,要把注重点放在人上,具体就是要以学生为主,考虑其具体情况,然后再采取对应有效的方法。许多艺术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都是为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忽略了艺术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特点。作为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在接受完高校的专业知识教学后,其若想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经历长久的艺术实践,在深刻理解艺术内涵和真实感受过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且此过程中还需要一些社会机遇和个人悟性。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现状及问题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现状

由于我国当前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发展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其内容完整性较差,存在着许多有待完善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针对我国当前的艺术教育工作,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就是功利性的艺术教育思想太浓烈,其二则是对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太过重视,过于注重专业性的技能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升。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问题

针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导致许多艺术院校教育培养工作定位不明确、不合理,许多新生刚入学的文化知识水平及自身素养较低,对其课程设计上存在比重过轻或过重等问题。对此既降低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也使当前许多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水平普遍低下。严重的人文社会情怀的缺失,导致许多大学生出现文明素质行为缺陷,心理素质差,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弱,过多的问题导致其心理障碍问题也比较严重。同时,其还缺少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现如今许多有关大学生恶性事件的发生,都在向我们揭示着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和精神文明问题,这样的问题对其以后的发展势必会产生比较多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得到的艺术教育的好坏关系其日后艺术发展的质量,对其文化和精神这两方面都存在影响。传统的艺术教育方法,在阶段性发展过程中具有着较为稳固的地位,但是其并不是恒久不变的,其也会随着新一代的社会精神文化发展情况来不断革新。在开展多元化的艺术教学改革实践中,为学院派的教学形式带来了本质性的转变,同时,也加强了对于艺术教育的要求标准。

二、多元化艺术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一)多元化艺术教育的内涵

多元化艺术教育概念比较广泛,其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且其概念是动态化的,随着艺术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改变。通过与时展相结合的内容形式,使其为日常的艺术教学提供具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在艺术教育不断的发展中,为适应具体的发展形势,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手法,转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保证教师和学生在立足现实发展的基础上,开展具体的艺术教育工作。比如20世纪90年代的冷军和石冲,其就是通过将艺术作品观念化,从乱真的写实转变为观念写实,使其在转变中的艺术深度没有被影响。多元艺术教育注重精神性培养,精神性是人们对艺术的最高追求,如果艺术没有精神性,那它就失去了内在的灵魂,就会沦为“手艺”。精神性不管是对一个人或是一个民族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当前大学生最欠缺的就是这样的精神性。对此,艺术高校的教育应当着重看待,加强其解决方法的制定实施。其主要方法就是应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由于我国悠久的发展历史,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资源较多,为我国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培养,及艺术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储备支持。

(二)多元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不同于科学,我们不能抛弃传统优秀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谋发展,求创新。我国的文化艺术比较注重于技巧的加强,以求通过完善的技巧来提高审美的认识。多元化的艺术教育正好和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符,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把握尺度和方向,注重于形式、风格、及基本功的全方位发展。针对高校艺术教育应怎样推动大学生人文素质发展,应当一方面注重研究和探索西方传统技巧和当代深层次的艺术,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探索。多元化艺术发展教学应是开放的,其教学任务不单是传授,更要加强引导。注重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能主动且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由于社会发展速度、空间范围的不断增加,促使人们审美心理在主体和客体上产生变化,也导致了艺术教学需由静转动,从室内到室外,拉近和现实生活的距离。尊重学生主观感受,引导独立思考想象能力,培养敏锐观察和感悟能力及热爱生活意识。多元化教学和艺术发展规律相符,注重艺术人才人文素质培养教育,在提升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其思想文化内涵,帮助学生开发心智和创新思维能力。和我国当代社会发展趋势不谋而合,解决国内高等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积极促进艺术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在精神及实践领域方面的探索研究,推动大学生艺术教育不断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三、改善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的措施

(一)加强教学体制的改革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以及怎样去思考问题。我国艺术教育也受到了西方的一些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影响,例如,德国的教育家比较推崇人文关怀的艺术教育形式,其中大艺术家康德就认为绘画艺术教育对人的个性开发非常有利;同时席勒也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其将艺术誉为创造自由、幸福的方法。西方和亚洲的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将艺术教育视为国民教育的阻力基础;其中以美国为例,在其艺术资助机构对其国家的艺术教育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时,对艺术教育给出了这样的意见和建议;艺术教育应该培养学生文明的艺术情感,艺术创造力,以及艺术交流语言表达能力和明辨艺术种类的判断能力。

而针对我国的艺术高校来说;要明确教育教学目的,由此来保障多元化教育教学的良好实施推广,防止过程中的可能问题发生,导致其实际的教育教学效果低下。如何达到相应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结合工作实际情况,不断地推行改革管理措施。对于我国当前的许多艺术高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体制模式;在此过程中,容易导致学生对自身情况的把握和认识不足,过早将自己的风格固定在单一化的模式中,对学生全面性综合素质的发展不利。同时,传统艺术教育教学体制对学生人文素质重视程度较低,教学工作产生一边倒的重技能轻理论问题,导致素质教育和具体教学培养路线不相符。对此,我国教育研究者认为这种传统艺术教育、教学体制无法满足当前艺术高校大学生主体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发展。对于艺术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当进行适当的比重调整,应将艺术批评机制借鉴到具体的艺术教学中,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同时,还可针对不同专业开展不同的民族艺术文化课程,以求促进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由于传统艺术教育教学体制在长时间的发展应用中,已经和学生的教育工作相互融合;所以,对其改革必是艰难的。对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分析具体情况,实行逐步式的推进改革方法,以层次化、系统化的手段来逐渐完善我国艺术教育的体制结构。注重专业技能和艺术思想并行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全面型的综合素质人才。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很大部分的决定因素在于教师,对于高校的教师而言,其本身须具备较好的基础知识理论水平,以及研究和创造能力。我国艺术高校需加强艺术人才的培养,就需要不断扩充具备高学历、高思想、高层次的教师师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艺术高校的未来发展注入动力。在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培养中,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开展得相对较晚,这导致在工作中,以研究生为主的师资团队建设存在过于形式,缺少质量的问题,无法解决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日常教育教学问题。

因此,我们应当加强高校教师团队的建设,加大力度培养艺术类研究生,使其在技能和思想上都有较好的发展提升,为我国艺术院校的教育教学提供后备基础。在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文化知识理论的培养,还要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其既具有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又具备良好的教学指导思想。我国艺术高校还应积极鼓励在校教师人才,多开展文化交流工作;在交流中彼此交换教学工作理念,促进教学工作不断改进和创新。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我国许多高等艺术院校不仅开展了国内的校园文化交流,同时,还与国外许多名校开展文化交流工作。通过学校教师到彼此国家的学习深造,来促进文化教育教学的相互融合;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升我国高校艺术教育认知水平。

结语

多元化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较重;高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积极加强多元化教学工作,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其艺术文化思想的加强。在此基础上,推动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文学艺术素养篇5

关键词:音乐;艺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什么是人文素质?简单来说,指的是一个人道德水准、知识水平以及生活阅历、修养等方面综合起来体现出来的一种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实行,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研究表明,在艺校生人文素质的形成过程中,音乐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那么在具体的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音乐是如何发挥其人文素质培养作用的呢?

一、音乐中学生的审美体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就音乐这门艺术本身而言就具有十分丰富的人文精神,它有着其他科目无法取代的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的世界,体会其中魅力无限的人文精神。但是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强的差异性,并不是每一位艺校学生都能很轻易的领会到音乐作品中传递出来的人文精神,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欣赏之前,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

艺校生审美体验的强化主要是指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鉴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艺校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是面临压力的同时,他们较普通高校的学生而言又有着较为张扬和自由的个性,因此对于精神食粮的苛求上,他们更为迫切一些,如果在生活中找不到释放压力的途径,将会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而音乐在一过程中,充当的即是宣泄的途径,在音乐的世界中他们可以让心态归于平静,并且在优美的旋律中,他们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比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爱国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或者是一些充满力量和信仰的励志歌曲,让学生鼓起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

二、音乐中的历史典故让学生感受人文意义

历史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首壮美的音乐史诗,从古至今,音乐作品都是作为历史发展的映射载体之一,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艺校生不仅可以让浮躁的心暂时归航,同时在历史发展背景的烘托下,学生还可以看到音乐作品背后的人文意义,进而沉淀,转化自身人文素质的一部分。虽然时展的巨轮已经驶入新的发展时期,但是历史的火炬还在音乐的世界里依然不灭,如《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特殊历史时期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哪怕是放到现在来听,依然会给人以一种无限振奋的力量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艺校生不仅可以再现那段红色岁月,感受到在那个年代里人们的信仰以及信念,还可以通过音乐作品中传递出来的人文意义,激发学生在现实世界里的斗志。

如经典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这是一首很多学生从小唱到大的歌曲,但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却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年少时体会不够深刻是因为无法理解音乐背后的人文意义,看不到那段革命烈士用鲜血铺出来的革命道路。而艺校生不一样,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相应的鉴赏鉴别能力已经日趋成熟,当他们再回过头去听那些闪烁着战斗精神的音乐作品,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和感悟,这就是音乐作品中人文意义的对艺校生人文素质形成的积极作用。

三、音乐作品对艺校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用

音乐作品对艺校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用又称为音乐德育,所谓音乐德育即是指与音乐作品内容密切相关的对于学生产生的道德教育。它具体体现出来就是艺校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或者过程后,自觉的去形成自身一些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发展的过程中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道德品质,如爱国主义精神等。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必然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说教永远是行不通的办法,而音乐熏陶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化无形为力量的德育方法,在音乐中,学生可以放下所有的逆反心理,真正融入到音乐的世界中,感受音乐所传递出来的情怀。

从哲学的角度看,音乐艺术其实就是人文艺术的一部分,因此,艺术类院校应利用音乐的特殊教化功能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提升整个艺术类院校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应提高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完善相关的多媒体设备设施,为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创造良好的条件。除此之外,音乐教化功能的最大化还离不开艺术类院校教师的努力,教师在加强自身音乐修养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世界中去熟悉特殊的音乐语言,感受无限的音乐魅力。

参考文献:

[1]席向阳. 人文素质培养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与探讨[J]. 歌海,2009.01:94-95.

[2]李博澜. 浅谈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J]. 科技信息,2009.06:233-234.

文学艺术素养篇6

关键词 写字教育 书法 审美情趣

随着社会和科技向信息时代的长足迈进,视觉艺术形象进入世界的各个角落,追踪普通人生活的每时每刻,所以感受和解读这些形象的写字能力就成为这个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从我校写字教育的现状看,学校和社会对写字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以写字教育为切入口,提出“写工工整整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促使我校写字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写好字,对学生识字,记忆字形,理解字义,掌握词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认真工整地书写,不但有利于扎实地学好写汉字,也有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写字教学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意志的磨练、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写字教育与审美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写字过程,是培养和提高审美意识的过程。“审美欲望是人的基本欲望的升华。人的需求和欲望是审美的心理动因”,在审美过程中,主体的能动性、推敲和探索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美育的范畴很广,学科众多,艺海无涯,但是,“艺术都是相通的”,写字教育能有效地提升学生整体的审美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写字教育在通过书写的一系列活动中,能培养人们更深刻、更广阔的思维习惯,能达到如下几点特殊的教育效果:1.书写能力的获得;2.高尚情操的培养、情感内涵的再现;3.美感的升华;4.提高创造力、表现力。

因此在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引导要注重以下三点。

一、了解以文字的造型为主体的书法美,揭示汉字的美感

汉字是美的。它以结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淡浓、行笔缓急来抒发感情,创造意境,被喻为纸上音乐舞蹈。写字教学过程即是美育的过程。通过老师的分析讲授,使学生感知到文字的形体美、意象美、点线美、结体美、空间美,他们一定会被汉字所具有的美感所吸引,从而由衷地产生学习的愿望。写字(书法)是一种重在形式美的艺术,真、草、隶、篆诸体或方或圆、或长或扁、或极尽变化,可谓形式多样,为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外在形态美,并突出地表现在用笔美、结体美、章法美三方面。并且其美是因为有深度。自己喜爱的字,即使多次重复写也不满足,书法拥有的美可独树一帜,确切地说构成字形的线条的尝试给人以无穷的魅力。硬笔容易写,多写几次就乏味,其中原因就是硬笔没有线条质感的深度,向深度的探索发展是毛笔"奇怪生矣"的特点,应该写到有自己风格形态的境界为最高,在这城沉静的世界得以自然而然地展开,书法在表现个人风格的同时,内心世界亦得之表现,且内心状态被没有虚化的客观的表现出来了!是智慧、情感、思想中"情"的开拓部分,属艺术教育。与西洋画及一般绘画相比较,书法确实最具有抽象性,它将艺术家从色彩束缚中解放出来,尝试无色彩,即用笔墨表现了造型。因此,写字教育在通过书写的一系列活动中,能培养人们更深刻、更广阔的思维习惯。

二、从汉字形体构造入手引发兴趣

汉字形体从甲骨文发展到行书,是一个由复杂到简单易写的发展过程。汉字又是表意文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了系统的“六书”汉字造字理论: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转注.假借。这中间出现了很多优秀书法作品,可以说一幅作品就是一种汉字的审美体现。从这些流传下来的优秀作品当中找出一些漂亮的字进入识字教学课堂,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又可以拓展学生对书法历史和文字历史的了解,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汉字的这些造字特点进行识字的情感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学习汉字,学写汉字。从生活当中入手,如:指导学生观察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漂亮的招牌.广告牌等,让他们在平时的逛街玩耍当中随意的欣赏,深入其中,去探讨里面的一些知识,培养一种兴趣。

三、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面向21世纪的教育》中明确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育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教师在写字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喜爱书写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书写学习情境和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思维创新习惯,重视培养学生动笔、动手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也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了适应时代要求和写字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一切告诉我们,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课堂中应选择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观察。

文学艺术素养篇7

关键词:文化艺术素养内涵现状实施路径

一、文化艺术素养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而要想将该要求真正落实,就必须注重文化艺术素养教育。只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才能带动优良品格、气质、修养及风度的形成,该项教育活动属于后续教育行为,主要涉及了绘画、雕塑、音乐、舞蹈、伦理、道德修养等众多方面。文化艺术素养教育将美育作为具体实施路径,能够强化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学生的精神能力,确保学生能够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和谐稳定发展,使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比如一幅画作可以消除烦恼,一首诗可以调动读者的壮志豪情,一首动听的音乐决定了人的一生……文化艺术素养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础素质,对促进大学生全面提升、全面解放具有现实意义。深入掌握了解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并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致之处,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并且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素养。只有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创造出更多的效益,才能获得美好生活的享受。如果缺乏文化艺术素养,学生未来中将很难成为社会一流人才。所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现代化观念的形成,文化艺术素养会是市场竞争的首要条件。通过文化艺术素养调动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情感,而情感是我们在面对客观事物时的一种主观态度,比如面临危机情况的恐惧感、对丑恶事件的憎恶感、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时的愉悦感等等均是我们对待客观事物的情感态度。

二、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现状

1.文化成绩不高

当前,高校艺术专业的学生均存在文化成绩不高的情况,因为艺术专业学生高考时的文化成绩在其他专业学生的高考成绩中只占到60%,也就是说在同一所高校中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成绩比普通专业学生的文化成绩低一百分左右。大部分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课学习难度大,特别对英语、数学等基础科目十分抵触。艺术专业学生多以专业课为主,比较漠视文化课,因此有不少艺术专业学生经常出现文化课补考或者重修的情况;毕业时艺术专业学生只要达到英语三级即可,这么低的要求实际中却还有不少学生无法达标,难以顺利达到毕业证与学位证。虽然现代社会讲究社会平等,但会用其他的标准对人进行等级之分,比如职责等级、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文化素养。如果一个特别富有的人缺乏文化素养,那么可将其归结于“暴发户”。对于艺术专业技能很强的人,若没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其也只能是一个普通的艺人,还达不到艺术家这一称谓。

2.综合素质不高

大部分人都认为所谓的综合素质就是要求学生好好掌握一门技术,如舞蹈、体育、声乐、画画等,对于普通学生掌握点技术,只是比其他学生多一点特长而已,并不能就此说明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大部分艺术专业学生一味地关注自己的专业,很少会考虑如何提升自己、如何与人交际、自身素质水平等。在传统高等教育方式下,舞蹈这一艺术专业毕业生仅仅知晓一些技术动作,不清楚与舞蹈相关的理论体系及史论,所以人们常常称这样的学生“有知识,没文化”。

3.文学修养不高

艺术与文学之间实质上有特别密切的联系,从某一角度上而言文学也属于艺术范畴。目前,多数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学修养普遍不高,从来没有说通过文学修养来不断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更有一些学生的文字书写不够规范。如果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学修养低下,将直接加大艺术学习难度,比如不清楚艺术背后蕴藏的深刻意义,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中没有文化内涵,只表现出了基本技能,无法通过作品向人们传达耐人寻味的深刻涵义。

三、提高文化艺术素养的路径

加强艺术专业学生文化素养教育与培养已经是艺术专业教育者和相关人士当前的瓶颈课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各种路径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从而实现艺术专业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

1.文化成绩的提高

通常来说,艺术专业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专业学习,多数都对自己的专业“情有独钟”,更有一些学生将艺术看作是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东西,于是花大把大把的时间专注于专业学习。艺术专业学生经常会参加各种艺术类的实践活动,应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与其他文化课程学习。适当地融入文学、美学、哲学等基础课程,并且邀请专业人士来校开展人文讲座,为艺术专业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活,从而培养其文化修养与人文素质,为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培养学生基础文化修养,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健全其知识体系,以此增强其综合素质。采用艺术高中生模式对高校艺术专业学生进行培养,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其文化成绩,将艺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得到大幅提高。

2.文学修养的提高

根据艺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匹配的文学修养方案,鼓励他们主动了解教育大师、艺术大师的智慧与心灵世界,闲暇时间阅读一些教育名著,深刻体会名家所表达的深刻含义,和大师谈历史、说现实,这将是无比美妙的享受和体验。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才能促进艺术专业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

3.内在思想素质的提高

在培养艺术专业学生素质、习惯及观念时,应采用一定的文化战略,唤醒学生的心灵,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与高尚的思想,并端正他们的人生态度,坚持不懈为了理想而不断努力;对艺术专业学生开展职业素质教育,以不断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与职业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真态度、勤奋态度。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侧重于人生观、世界观与待人处事的理念,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通过约束、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利用具体制度规范学生的日常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可以引导学生成才成长。

4.创新教育模式

艺术来源于生活,通过具体方式将抽象的思维表达出来,从感性角度再现社会实际生活,所以艺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培养艺术专业学生有别于数学、物理等专业的思维方式,这些学生追求感观效果。所以在对艺术专业学生开展思想、行为教育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情动人”、“情感化人”的教育理念。摒弃过去陈旧的教育方式,要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及个性特点来制定相匹配的教育模式。总之,只有从尊重学生个性的角度出发教育和培养人,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健康稳定发展。

5.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提高教师水平

艺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在于学生能否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能否适应专业教师的教学特色高效掌握知识理论。相关教育工作者应根据艺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理想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新增综合理论、人文与社会学课程,在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综合素质。高校在制定艺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重要性,教育者应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与综合能力,力争广大的教职工都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及综合素质。

6.充分挖掘并利用艺术专业人才的资源和潜能

艺术教育管理层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艺术趣味,还要科学设置艺术专业课程,并将两者紧密联系有效使用。课程设置过程中,在涉及简单的技术性艺术训练课程的同时,还必须新增有关于艺术方面的文化课程。课程实践教学中,艺术专业学生应从横向角度比较多个学科,同时对学生的艺术学习与创造提供科学指引,充分挖掘艺术作品中所隐藏的文化底蕴,这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形成有一定的帮助。艺术专业教育管理层还应专门开设艺术与文化课堂讲座,以此和其他艺术院校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调动学生参加听讲、交流的积极性,将艺术与文化有机结合。艺术专业学生除了掌握艺术技能技巧,养成良好的艺术情趣,树立现代化艺术观念外,还应充分掌握历史、哲学、艺术史、文化方面的知识。现代社会要求艺术专业学生在养成良好的人文精神、追求艺术终极价值的同时,还应积极应对生存与发展压力,获得社会发展动力,提高技能技巧。

文学艺术素养篇8

关于综合素质教育与高等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开展过有意义的研讨,我们侧重探讨综合素质与艺术素质之间的关系。

第一,艺术素质不能替代综合素质,艺术素质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文化素质、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应当说,今天在校艺术专业大学生,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等方面比较出色。为数不少的学生自幼接受艺术教育,练就了过硬的“童子功”,但也正是这种近乎于“职业训练”的教育,以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值,忽视文化课程学习,使许多学生的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形成了强烈反差――艺术技能上可能高人一筹,而文化水准却极为贫乏。更有甚者,一些家长让孩子学习艺术的初衷并不是艺术修养的提高,而是因为孩子文化课太差,只能报考艺术院校――仿佛学习艺术可以不需要文化知识。当然,除了这些表层原因之外,还有诸如体制因素、专业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但无论什么样的制约因素,有一点是非常简单的道理,这就是并不是什么歌都会唱、会演奏某种乐器就是艺术家,艺术院校也完成了教育使命。也就是说,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既要教育学生掌握艺术实践、技术等层面的技能、技巧、技术,还应侧重提高其文化素养,并通过提升综合素质,使受教育者整体素质(包括艺术素质)得到提高。我们必须告诉受教育者:“社会不需要没有文化的艺术家,没有文化成为不了艺术家;没有文化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艺术。”艺术教育中,技巧、技能教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但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应简化为技能、技巧的传授。

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之间的关系,已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学术界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我们的认识是,当艺术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时,高等艺术教育无论如何不能忽视综合素质教育。从另一个角度上认识,在艺术教育中强化综合素质教育也是高等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积极回应。同时,我们应当在艺术教育重一以贯之重视文化和综合素质的教育。许多事例告诉我们,艺术竞争的实力绝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艺术技能、技巧,文化底蕴、人文素养是最终决定因素。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不仅需要精通某一艺术门类的技巧,而且社会更需要具有综合艺术修养、精湛人文知识的人才。

第二,“匠”和“师”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推进综合素质教育将产生最有意义的启迪。我们也许没有充分的理由强调,高等艺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艺术大师。但如果我们的高等艺术教育所培养的各类人才不具备,或缺乏艺术大师的修养、素质、风范、品格,无疑也是一种失败。即使我们不应期待我们的受教育者都成为艺术大师,至少也应用艺术家、艺术大师的综合、文化素质要求我们的受教育者。一个人人都能够接受的道理是,即使我们的受教育者不能百分之百地成为艺术家、艺术大师,我们也不希望他们成为胸无点墨的“艺术工匠”。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的提出主要针对的是应试教育。而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还应通过素质教育提升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教育界有识之士不止一次地声称,时下许多中国艺术院校的学生“匠”气十足,“师”气太少。我们认为,此类批评不无道理。艺术家、艺术大师之所以被称其为“家”和“师”,不仅仅是他们艺术上的杰出和独到的成就,也在于他们的文化修养深厚;“匠”和“师”之间的鸿沟,并非“身怀绝技”所能弭合的。任何人都不能期待,连安塞腰鼓和花鼓灯的流传地都说不清楚的歌手会成为艺术大师;也无法想象认为“海拔从地面的高度算起”的演员会成为艺术家。其实,类似问题根本不应与“家”和“师”联系在一起,因为这种属于常识性的知识,不仅是初等、中等教育的内容,不仅是艺术工作者、从业人员基础知识中的基础知识,而且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应具备的常识。

关于“匠”与“师”之间的关系,颇能说明在高等艺术院校大力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探索,在于艺术家有自己对艺术的解读和理解,而实现这一目标,“家”和“师”的潜在优势、综合素质是任何出色的“工匠”都无法企及的。艺术和艺术上的成就,来源于对生活、社会的深层次感悟。而这些感悟一方面来自个人的自觉“修炼”,另一方面,则是教育的分内义务,尤其是对于在校接受高等艺术教育的大学生来说,综合素质、文化素质的提升一方面有赖于学校提供的机会;另一方面,则取决于自我“修炼”意识的增强。因此,高等艺术院校的综合素质教育和培养,既取决于教育者的努力,也需要受教育者的自觉。

第三,关注艺术教育与做人的关系。综合素质涉及到的深层次内涵则是如何做人的问题,也就是说,高等艺术院校的综合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与高等教育其他专业学科相比,艺术教育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艺术对人们心灵的熏陶作用,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故此,在高等艺术教育实践中,通过艺术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比之其他学科更加突出。

无论是“匠”还是“师”,高等艺术教育和其他任何形式、等级的教育是一样的,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人的培养。人的培养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综合素质理应成为核心内容。综合素质、文化素质对于高等艺术院校的受教育者来说,不仅包括提升对艺术的理解能力,还包括提高思想修养。人们在批评艺术界许多有违道德现象时,常常指责当事人“艺德”太差,“素质太低”更是平常用语。我们不能把综合素质教育简单地归结为道德修养教育,但综合素质的必定包括一个人的道德素质。同时,综合素质、文化素质也决定了一个人思想修养水平的高低,进而决定着艺术造诣及发展方向。

人们在论及素质教育时,无不强调人文精神的塑造及培养。艺术本身是技术和人文的结晶。故此,艺术的学习与实践,既需要技术上的精湛,也需要人文素养的高深。在实践中,技术往往是有形的,而人文及其素养常常是无形的:技术可以是立竿见影的,而人文素养却难以立竿见影。对于学习艺术的人来说,艺术大厦的建造,无疑应以人文素养为根基。有人把艺术教育的内容总结“技”、“文”、“道”三个字。我们认为,这种概括可谓一语中的,把艺术教育的技能、综合修养、做人三个大的内容进行了精当的总结。其中的“道”便包括了“做人之道”。教师在教学实践的“教书育人”双重任务,要求教育者不能仅仅局限于一般性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必须尽快实现单一角色的转变。

第四,注意潜移默化的培养。人的任何一种素质都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既需要教育和培养,也需要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式的熏陶。人们强调艺术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需要积累。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这种潜移默化的实现主要依靠一种文化环境、氛围的营造。涉及制度建设,在考试、考核时,既关注专业课成绩,也给予文化素质、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以相应的地位,通过制度建设强化综合素质的地位。

高等艺术教育实践中文化素质、综合素质的潜移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职能既体现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也应全方位体现在进行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的教育方面。即使是专业教师,也不应仅仅把目光集中在专业课教学上,而应注重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通过专业课教学渗透综合素质教育切实可行。必须更正或树立的观念应当是,即使是专业课教师,也应明白任何一门专业课都不可简单地视为“单一”的课堂教学,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注入综合素质培养。这不仅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艺术学科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也就是说,即使是分门别类的艺术学科教学,也不应简单地将这门学科简约为“纯粹”专业课。艺术本身的综合性实际上已经决定了教学的综合性。教学的综合性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提出新的要求。即在我们倡导提升受教育者综合素质、文化素质的同时,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比较高的综合素养,改变时下“专家”的业务局限,让教师从声乐、器乐、美术等课程教师转变为“艺术教师”,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将综合素质教育贯穿始终。专业课教师关注专业教育、专业素养是必要的,但艺术与人文、艺术与个人综合素养之间的关系,必然决定着各门艺术教育对这些教育内容的依赖性。

文学艺术素养篇9

摘要:初中的学生对于社会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艺术素养的培养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关于如何对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培养,成了现在初中班主任思考的重点。为此,初中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通过实践发现现在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的不足,在不断地思考中进行改进,最终达到真正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艺术素养; 实践; 思考

人的审美感、判断力和鉴赏的能力都是艺术素养的体现 。良好的艺术素养对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增强人的判断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初中是人学习、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的学习和认知能力都很强。怎样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是现在初中班主任一直思考和研究的重点。

一、学生艺术素养的现状

要想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就要重视公共艺术。而现在的教育却只是在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对于艺术素养的培养却是很少。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硬件设施等方面都不强。艺术类的课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很少的,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艺术课程。这样一来就无法对学生的艺术素养进行培养。

二、初中班主任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实践

针对在现在艺术素养培养的现状,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主要体现在我们的实践中。

(一)课堂上积极的引导、变被动为主动

在课堂上有些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不敢兴趣,上课无精打采,从而使学习成绩不好,或者认为上学是一种煎熬。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改变了原来老师在教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育方法。在课上我们教学生养成一种自己动手学习的能力,积极的引导学生养成多读书、多了解当代先进的艺术设计思想的好习惯。同时还加强整合艺术教育的学科资源,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对于复杂的问题通过简单有趣的方法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调查、收集和研究文学作品中,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阅历,通过研究调查让学生自己挖掘作品背后的隐藏的意义,从而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将美学、艺术史、设计史、艺术批评、艺术创作、艺术心理学等相关学科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学习和发展。这样对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培养起到有力的作用。

(二)课外给学生提供资源,在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

在课下让学生多阅读一些关于文学、史学、绘画、书法、雕塑、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集、杂志期刊等书籍,对于阅读的书籍要写出相应的提纲总结,每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在班上进行公开汇报,并针对学生的汇报提出一个主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设计体验。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知识涵养、审美鉴赏、技法与美术有关的能力在创作中的运用,体现创作的主体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化元素。这样不仅让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扩充,而且在学生的设计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参与社会活动,增长见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参加社会活动是学生认识社会的一种方法。在活动中看到一些学校没有的东西,学习别人的长处,让自己的知识面更广。有时间带学生参观一些名人画展、艺术馆、美术馆和历史博物馆,感受一些艺术的气息。让家长带领学生进行旅游,在活动中让学生广泛了解各地的民族文化,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同时让学生不断地与他人交流,比较观点、学习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在多听多看多问中学习知识,让自己不断进步,培养良好的艺术素养。

(四)从个体走向社会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要从提高每个国民的素质出发。为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每个人的个性和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重点。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也变的更为重要。

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问题上,我们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的课外文化等艺术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艺术素养的培养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的爱好、特长,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把以往的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灵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三、对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思考

在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方面我们做了一定的实践,让学生的艺术素养有所提高。可是我们所做的还不够。怎样才能让学生艺术素养得到真正的培养,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一)加强师资建设

教师的指导对与初中生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除了对基础可的学习,还应该学习一些艺术类的知识。有的学生对艺术感兴趣可是却没有老师的指导从而降低了学生对艺术的积极性。对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对不同艺术的兴趣性,建立不同的艺术课程。这些课程由专门的艺术老师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艺术进行指导,让学生的艺术累的指导得到更多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重视艺术教育课程的建设

通过艺术教育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首先,要做的是完善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现在我们的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都不是很明确,上课是有把艺术素养方面的内容参透到课程中,但是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必须要使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开展更多的、有意义的艺术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艺术空间,来达到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

其次,要加强教材的建设。在初中的教材中除了必学的科目外,还应该增加艺术教材。这些教材的内容主要应该包括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与实际结合,将所学到的艺术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教材可以强化学生的审美和艺术素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从而能为一个有教养、高尚的人。同时还促进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学生的价值取向。

(三)重视课外文化艺术活动

在初中生的教育中,主要的精力到放在了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很少进行。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这样有助于提高校园文化的格调、品味,为学生建造一个健康文明的学习环境,并对学生陶冶性情、精华思想、完善品格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四)结合学生的要求,举办艺术类的专题讲座

在课余时间举办艺术类的专题讲座,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不少的知识。举办的讲座应该包括多个方面,这些讲座可以让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培养。举办讲座的时候不只是讲一些艺术类的知识,要结合学生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愿听讲、自愿参与。举办好的主页艺术讲座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文艺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展知识面,让学生学到许多课外的东西。学生学的多,看的多,了解的多无形中影响自己的思维模式,使艺术素养得到培养。

四、结论

艺术素养能丰富人的知识、塑造完美的个人形象。通过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创造力和鉴赏力,使他们的品格得到完善,丰富感情。通过艺术素养的培养,可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升,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培养初中生的艺术素养是非常主要的。

现在的教学中我们对于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培养已经做了一定的实践,但是那还远远的不够,通过我们不断的思考、探究,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真正的培养。培养出一批全面发展的初中生。

参考文献:

[1] 李祖超.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教育[J].山东教育科研,2001,( 6).

[2] 王明时.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吉林工学院学报,2001,(1).

[3] 梁继林.试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04).

[4] 周秀红,孔宪峰.辽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探析[J].教育研究,2008,(12).转

文学艺术素养篇10

>> 提高艺术素养:高校英语教师发展路径选择 艺术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策略研究 刍议美学素养的提高与高校艺术教育实践 如何提高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 提高音乐教师艺术素养及职业素养的研究 提高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艺术理论素养的探讨 英语文学作品对艺术类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高校英语教师信息(ICT)素养及其专业发展 关于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法律素养的路径探索 提高教师素养势在必行 论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素养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的路径探析 青年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英语素养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师德素养 浅论高校教师自我素养的提高 高校专业课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策略研究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校本实施的路径选择 开放学院英语教师信息化技术素养方面的问题及培养提高的路径 高校教师发展的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 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5―4.

③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④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

⑤王丽萍.从“三美”原则看吴歌英译――以《月子弯弯》为例[J].时代文学,2011(10).

⑥郭琳.浅论小学语文教师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培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3(5).

⑦赵新法.现代教师素养导论[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⑧李田.21世纪的美育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2―1―23.

⑨张景艳,徐莉萍,黄雅芸,童江涛.关于非艺术教师艺术素养的培养及实施研究[J].艺术研究,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