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心理疏导十篇

时间:2023-10-17 17:23:56

初中学生心理疏导

初中学生心理疏导篇1

“老师,你说我从现在开始努力还来得及么?我可不想连个毕业证都混不到……”

“我就是要学坏点,谁让他们要闹离婚,成天不管我……”

“老师,你们把他开除吧,这年头我自己都顾不过来,把他开除我给你们学校挂块匾,谢谢你们了……”

“老师,我怕来学校啊,从小学三年级起我儿子就经常被请家长,一到学校我就和儿子一起被老师训,现在上了初中就更没面子……”

以上语句出自我所带班级的问题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口中,多少反映了他们的心态和近乎扭曲的思维。把它引在开头,旨在探讨初级中学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的问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课改核心理念,它从真正意义上解决了教育能否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在全面提高升学率和考试分数的同时,不放松对学习或品德上暂时存在问题的学生(以下简称问题学生)的转化。我校的生源质量暂不理想,问题学生在我校相对较多,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差生转化,是个需要我们教师研究的课题。我做班主任以来,在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上做了大量的尝试,有许多切身的体会,这里我把我的一些经验教训写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什么是“问题学生”呢?问题学生也叫后进生,《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其定义为品行障碍少年。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问题学生的品行障碍发生的频率高,性质比较严重,矫正和转化的难度较大。因为这类行为的表现行为比较单一,如能及时有效的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使问题学生向良性轨道转化,则有益于教学管理和学校的稳定。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管理的关键人员,他们的教育思想,工作管理对于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一点应该引起新时期的班主任,尤其是生源暂不理想,问题学生相对较多的学校的班主任的格外重视。

如何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矫正问题学生的品行障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呢?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生源薄弱学校问题学生的特点。1、问题学生的行为习惯差,自我控制能力不佳。表现为校内不能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对自己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低下。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听课习惯和效果不佳,作业书写不规范,质量较低。学习成绩往往不理想。长期的学习不理想或受师长和同学的歧视,使处在“阴冷”环境和氛围中的问题学生出现自卑心理障碍2、问题学生离校后不能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有效的监督,绝大多数学生家庭教育缺失,离异父母多,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加大了学生出现问题的几率。3、因为缺乏起码的是非善恶观念,校内外交友不善,法制观念淡薄,容易沾染不良习气,一旦引导不当和措施不力,极易引发突发事件4、长期的心理不健全,为人偏执,遇事不能冷静思考,好冲动,会产生极强的逆反性心理障碍,造成严重后果5、这类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有要求得到别人尊重的强烈愿望。学生个性化强,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6、问题学生形成问题的原因和程度不同,转化和疏导的方法也有差异。

根据这些特点,班主任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分析不同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初中的阶段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注重心理疏导。1、初始阶段,尤其是新班主任一定要强化行为习惯的养成,经常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当问题学生第一次违纪、第一次迟到一定要充分重视,处理问题要既严肃认真,又留有余地,避免过于粗暴和武断。班上有位同学朱某未和监护人在一起居住,小学时经常上学迟到,一迟到就旷课不归。我在了解情况后在他第一次迟到后批评了他,要求他尽量早睡早起,并“送”给他一学期五次迟到豁免权,告诉他不到万不得以不要使用,经过两次“豁免”,他已经基本上不再迟到和旷课了2、绝不能只抓教育,而忽视对问题学生学习的帮助,应对他们进行较大力度的文化补习。学生各种问题的出现,厌学情绪的产生,逃学行为的发生,很大程度在于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为问题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补差目标,帮助他们接近课程最低标准,给我班几个问题学生顺利毕业提供了可能。3、转化问题学生,一定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要诚恳的和家长交换意见,不能因遇到困难而灰心,甚至放弃。如果我听了要给我们学校“挂匾”的家长的那一番话,而放弃对该生的信心的话,杨某也就不会顺利毕业了。4、从多种渠道及时了解学生校内外交友情况,想办法断绝和不良人员的交往,坚决制止不良习气的蔓延。5、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初一注意行为规范养成。初二强化行为规范的执行和对问题学生的约束。初三适时进行法制教育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根据不同学生和班级的特点,班主任的工作还应有自己的特色。我所接的 99级新生,问题学生较多,班级有一名行为习惯和心理极为偏执的高个子同学杨某,家庭教育的扭曲和1米93的身高,使他各方面显得极为突出,班级管理较困难。接班后在差生转化上我进行了极有耐心的班级教育和心理疏导,以他为中心作了许多工作,以下就是我三年来的心得和体会。1、要狠抓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到校、上课、穿着、言行上严格要求,允许学生犯错误,但犯了错误绝不回避、包庇学生。“班长犯了错误,居然也毫不留情,我杨某还有啥说的,我愿意接受处罚”,杨某开始第一次主动接受处罚,就是从我“大义灭亲”开始的。2、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班会这一德育阵地不能放松,班会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学生严重课堂违纪可以随时停课,立即开《我看课堂违纪》的特别班会,必要时可请校领导参加;主题班会要准备充分,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外,要结合不同阶段和班级特点开特色班会。比如初一年级作为起始阶段可开《我的优缺点》、《我心目中的“坏”学生》、《初一这一年》的主题班队会,做好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初二是学生问题最多,最容易分化的年级,可开展《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辅警体能测试与知识口袋》、《球、亚健康与小来来》《我离犯罪有多远》、《惊闻XX违犯校规》的主题班队会;初三学生面临毕业和新学校的选择,可适时进行《我身边的不良习气》、《当命运的敲门声响起》、《我凭什么打赢中考之战》、《十年聚会我不参加》的团会教育。周记、作文、讨论也可结合班会内容布置相关题目,做到班级问题人人知晓、人人参与。3、问题学生在犯错误后大都有改正的要求,树立正气,用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和正确的舆论约束和感化问题学生,用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的好学生的言行示范和带动问题学生。可以收到长期的效果。班级正气树立起来了,不良习气和倾向也就较难蔓延。性格怪异的杨某很渴望和班中有威信的同学交往,但大多数好同学对这类学生心存戒备,内心的自卑使他只好和品行不太好的同学来往,我要求班干部主动和他结成帮助对子,减少了他和其他坏学生的接触。4、班主任一定要做有心人。及时发现问题的苗头,适时进行纪律教育,尤其是加大法制教育力度,晓以利害,让他们树立起码的法制观念。当杨某在参观“预防未成年犯罪展”时,他的每一个举动甚至细微的表情都被我看在眼里,事后的周记中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段话。5不说任何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不做任何有损学生人格的事。给问题学生以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关怀,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绝不能轻视和歧视学生。6、花大力气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谈心要在平等、友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了解他们产生问题的原因。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有何要求,出事后不妨听听他们的意见,多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和克服的办法。当我了解了学生陈某情绪和举动是因为父母的离异后,问题就好解决了。

问题学生的转化不是很容易的事,往往采取了措施,不能立即见效果,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要预见到学生的反复,处理问题不能冲动,认识到困难的程度,永不放弃努力,“数30制怒法”和“你休想让我放弃对你的帮助”的口头语使我受益不少;必要时可和问题学生的小学班主任取得联系,向他们了解学生小学阶段的情况。班主任一定要学些有关心理学知识,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注重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加大不良行为的转化的力度,使班级管理行之有效。

三年的班主任工作已经过去,由于我注意了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班级稳定到了初三结束,班中无人受到处分,没有发生严重的突发事件,几个问题学生都得以顺利毕业。所带班是年级中唯一连续获得“常规管理达标班”称号的班级。

在我完成了第一轮班主任循环后,我又接了新的班级,班中虽然没有杨某那样的同学,但又遇到了新的问题,班中一名女生,小学六年级就很少来校上课,整日沉溺于网吧中,交友聊天,彻夜不归,其父将其用铁链锁住,她仍然想办法逃掉。这种学生心理扭曲极为严重,接手后,我将平时收集的大量有关“痴迷网吧的恶果”的剪报给她看,告诉她一个连小学都读不下来的人是没有资格在社会上混的道理,和其家长沟通,指出他们在教育子女上的偏离。经常和她谈心,借给她积极健康的书刊,让同学和老师帮她补习功课。利用班会,排演小品“电脑房惊魂”……这一切都取得一定效果,开学已三个月了,该生除了迟到一次外,尚无任何不良迹象。

“ 路漫漫其修远兮”,及时有效的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遇到的新问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并着力解决。几年来,我校在想尽办法为市民提供优秀的教育资源的同时,非常注重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不让一个问题学生掉队,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摆在我面前的问题还很多,我将不遗余力的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为教育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书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人民教育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几个新思考》??苏州日报

初中学生心理疏导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初中生;叛逆心理;引导

不同于理工课程的理性和逻辑性,语文是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并且感性的课程,通过对于语文的学习,从而培养出来的语文素养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这对于让初中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现如今学习的重担和学校以及社会的高素质要求,当代的学生无不都是压力满满,久而久之的积压造成的叛逆心理现如今也成为了教育界的关注重点,叛逆心理造成的负效应不可忽视,因此对于语文教学更应该认真对待,利用语文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对初中生心理进行排解和疏导。

1多数语文教学中对于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不足

出生在新时代的初中生,思维和想法与以往的学生有着极大的不同,现如今的学生见识更高,思维更广,不甘于被长时间的约束,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因而表现出的叛逆也更甚于过去的学生,面对这种现象,如今的初中教学工作者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会明显的感到力不从心,管理难度大,对于这些精力充沛的学生感到没办法。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学,语文给人的印象一直是老师的个人演讲,简单地向同学们灌输着书本上的知识,强调字、句、章的结构和内涵却忽视了中国文学的精髓———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实际教学中的老师多数不会对课本内容进行再拓展或者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再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较重,以自我为中心,这在课堂教学的引导上也形成了阻碍。

2对于疏导学生叛逆心理教学中的合理做法

2.1掌握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氛围:教学过程中,课本内容是进入教学活动主题的根本和依据,但是轻松活跃的氛围则能够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不仅要对课文中蕴涵的深刻的思想进行深度挖掘和讲解,同时,教师要想对学生的叛逆心理进行更好更为有效的疏导,应该赋予学生一定程度的自由学习和探讨的空间,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更能了解学生的真正学习需求和想法。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通过和学生的密切交流构建出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学中,适当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课堂小活动,带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针对学生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与鼓励,通过认真倾听,逐渐渗透积极的思想意识和对学生缓解叛逆心理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引导。课堂上的相互交流更能让学生感到到教学工作者对其的尊重和理解。

2.2结合课文内容,对积极健康的思想意识进行渗透:语文是个丰富多彩的存在,充满了积极性和正能量,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完全可以通过对不同内容之间的理解进行有机整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引导,帮助学生借助语文课本中的美好描述转移注意力和思考的方向,联想到生活中自己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教学结束后,为学生有意留下专门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通过自我反思,为自身的叛逆心理寻找释放点和解决办法,逐渐学会去体谅理解他人,懂得去调节自身情绪,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的趣味性并逐渐融入其中。

2.3课后与学生真诚沟通,构建信任与情感基础:课上课下的交流是进行心理疏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挚友,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不断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优点与长处,积累的多了,就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信念更加明确和坚定,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长期交流与相处,不知不觉中就可以使学生改正一些缺点和错误。学生产生的亲近感、信任和尊重是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的关键点,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敢于畅所欲言,更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心理情感的了解,当然也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的目的。

3结语:

语文教学在学生心理成长上处于良师益友的地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人生哲理,能够有效排解学生的负面心理,当然需要结合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的指导以自己深刻的见解为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出相应的回复,要充分的认识到叛逆心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意识到语文教学对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从多个角度和方位出发,通过不断的优化教学方式适应学生逐步去引导学生的真性情,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面对自身偏激不成熟的心理这一成长进程中的过渡阶段。

参考文献

[1]史云铃.《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综合实践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34):112-115.

[2]窦辉.《初中教学中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思考及探究过程》[J].成才之路,2016(58):104-110.

初中学生心理疏导篇3

【关键词】心理障碍 ;学习障碍;学习兴趣;差异性;暗示法;自信心

1 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心理疏导

我们在探寻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障碍时,应先明白什么是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在特定情景和特定时段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暂时性的局部异常状态。【1】据《福建日报》2010年12月13日报道(8版),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2010年对部分省市的大学和中、小学生人格状况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显示,受访初中生中,有84%的人表示会有难过、压抑和焦虑,内地共有3000万青少年受情绪等问题困扰。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受情绪方面的干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出现了一些学习障碍。对于学习障碍,不同的研究领域,其概念有所不同,国际学术界最早的界定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科克(S.Kirk)于1963年提出的学习障碍概念。他认为学习障碍是指儿童在语言、说话、阅读和社会交往技能方面的发育障碍。这些障碍不包括视、听觉障碍和智力障碍。为了调查到底有多少学生存在学习障碍,我对我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作简单的问卷调查,设置十个问题如下:

1 每当英语考试或被提问时,是否会紧张得出汗?

2 心理紧张时做英语作业是否会出错?

3 是否被人认为不机灵?

4 别人是否认为你有神经质?

5 是否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会失败?

6 一受到别人批评,是否就会心慌意乱?

7 感情是否容易冲动?

8 上英语课时是否会经常坐立不安,情绪紧张?

9 是否在别人请求帮助时就会不耐烦?

10 是否经常做噩梦?

计分方法:答“是”的计10分,答“否”的不计分。

判断标准:将全部得分加和后,如果超过30分,说明在某些方面可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导致学习障碍,应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疏导。【2】最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80%的学生测评超过30分,只有约20%的学生测评低于30分,这种情况不容乐观。如何解决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呢?我认为要力争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学科――英语。

对于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十三、四岁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好奇心强,但情绪不稳定。因此,作为英语教师,一开始就要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什么是学习兴趣呢?学习兴趣就是指“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索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与人的情感相联系的。它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对某门学科、某类书籍、某种课外活动等特别喜放,千方百计地接近它,了解它和掌握它。”【3】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养成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就是产生学习自觉性的最好的动力,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正如《心理学》(伍棠棣等编)所指出:“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到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4】学习能力与学生兴趣,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志,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杠杆;既是教改的重点,也是备课的重点。因此现代教育心理学非常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我认为这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有效办法之一。

对于目前的英语教学,如何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兴趣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 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分层次进行教学

我们必须承认,由于遗传、智力及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存在差异性 ,所谓差异性,从心理学角度讲,“是指人们之间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如性格、兴趣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5】(潘菽语)反映在外语教学上,即每个人的表达与创新能力有高有低,理解与记忆能力有强有弱,吸收与反映能力有快有慢。有的同学语言记忆与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同学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有的同学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因此,我们不能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要求,强制学生取得一样的成绩。对于同年龄段的学生,切不可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尽量给予不同的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尤其对学困生来说,难度一大他们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于是我把学生要掌握的新知识及新技能分层次教学,并反复交叉进行。对于中等成绩学生不强求一下子完全掌握,而是采取“温故而知新”的办法,旧的内容要不断地复现。而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要利用不断深入的教学,适当提高所掌握的知识的梯度及难度,尽量满足能力强的学生的要求。例如我在教学仁爱版英语八年级Unit4.Topic.3时,要求学困生只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单音节及多音节形容词比较级及最高级的用法,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单音节和多音节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而且要求他们具有口头上及书面上表达及写作能力,如用比较级及最高级来比较城市与农村的环境变化。【6】

2 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尽力挖掘课文中的文化因素,润色知识因素,增进课堂的趣味性

“学生学习外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是否把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结合起来学习, 外语材料是否有趣。”【7】在集体备课时, 要利用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扩大知识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仁爱版英语八上Unit4.Topic1.Plants and animals are important to us.时,我尽量上网查找动植物的影像资料,然后加以归类,对不同的动物用形容词big, small, strong,fast等进行比较和造句 。利用多媒体播放生物链的影像,师生一起用英语谈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听说能力。课外引导学生收集动植物的标本,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动植物的意识。

2 自信心的培养

在农村,由于小学英语课程设置参差不齐,师资配备薄弱,大部分同学从七年级开始才真正学英语,这时他们存在着新鲜感,怀着好奇心,学习热情高,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和难度的增大,这时好奇心会随之而去,他们开始畏惧、退却。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及心理的发育期,具有双重的心理特征:即自尊心强,自卑感也强。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能学好英语,另一方面,他们又害怕失败,一旦遇到困难或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便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产生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因而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如何克服这种畏惧心理呢?保加利亚的心理医生兼教育工作者洛扎诺夫(Georgi Lozanov)提倡暗示法(Suggestopaedia),他认为语言学习的速度可以比人们预期的快得多。人们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于人为地设置了学习上的障碍:害怕自己不能胜任,害怕自己的学习能力有限,害怕自己会失败等等。他认为学习者应当对自己认为存在的那些局限性进行“反暗示”(desuggested),这样可帮助学生消除担心自己不会成功的恐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根据暗示法的理论,我尝试上好暗示法课堂,首先我要求学生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既有意识的自我和无意识的自我投入,尽量使自己放松。为了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教室里我营造了一种轻松的气氛:把课桌椅摆成圆形,配上柔和的灯光。如本人在教学仁爱版八年上Unit4.Topic1 Plants and animals are importants to us.时,我特意购买些动植物的图片挂在墙上,并利用多媒体放映动植物的影像,另外,教室的墙上挂着展示目标语语法信息(单音节与多音节形容词比较级及最高级)的挂图,方便学生充分利用环境进行学习,这些挂图每隔一两周更换一次。在第一阶段――“接受阶段”我和着轻音乐的节奏、音调朗读课文,我或唱或跳,或用幽默的语言朗读,学生看对话,然后学生放松,老师伴着适当的手势和语调,用正常的语速再朗读对话,要求学生在睡觉前和第二天起床后朗读对话。第二阶段是“活动阶段”,学生先唱英文歌Old McDonald Had a Farm,学生边唱歌边扮演各种动物,然后就Unit4 Topic 1SectionA 1a 进行双人对话,或作问答练习(师生或生生之间),最后叫一学生复述课文。如果学生放松了,他们就有信心了,他们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人的自信来自于成功,一生成功的次数越多,自信心就越强。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评价方式,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学习上取得进步的学生,哪怕是及其微小的进步,教师应予以表扬,如有的同学不愿开口说英语到愿意开口说英语,有的同学书写有进步,有的同学考试成绩有进步,教师千万不要放过任何“闪光点”。学生一旦有进步,我就会对他们说,“Good”,“Great” ,“Excellent ”,“You are clever”等等。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错,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应肯定学生敢于发言的积极性,再赞扬他发言中成功的部分,然后心平气和地纠正错误。这样,不仅不会使学生感到难堪,下次他再回答问题时,他就有了信心,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要密切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态,查找形成学习障碍的原因,及时对症下药,适当地给予他们正确的心理疏导,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把英语这门学科学好。

【参考文献】

[1] 刘莺 《心理障碍调养与护理》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0

[2] 贾晓波 《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0

[3] 周瑛 《教育心理学》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4

[4] 伍棠棣 《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5] 潘菽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初中学生心理疏导篇4

1 激励语言的作用

过去教师是“警察或法官”,课堂气氛紧张,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调查发现,92%以上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语言激励,并在受到教师语言激励后,乐于跟随教师进行活动。如:“你回答得真好!你的分析太正确了,下次让你来当小老师!”这是对学生表示肯定。学生得到认可,因此也敬佩教师。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善意的批评也会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希望。如:“你的答案已接近正确答案,但是还要再认真思考一下哦!”教师尊重了学生,师生间才会民主、平等、和谐。学生喜欢这位教师,就会认真听课,这节课才会有效率可言。教师及时激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培养了兴趣,调动了积极性,活跃了气氛,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可见,语言激励能改善了老师和厌学生的关系。

2 激励语言的技巧

运用激励语言要恰当。教师激励学生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把握正确的时机,适当的激励,能起很大的作用。但是过多的和太随意的激励,激励会显得苍白无力,不但会破坏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还会对教师提出质疑。要使激励语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学会捕抓教育的契机。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心中的放大镜,耐心细致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当学生想展示自我但又束手束脚时,教师适时运用语言激励,会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去展示。同时激励时要因人而异,不恰当的激励会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讽刺、挖苦他,降低了教师的威信,适得其反。

3 激励语言的助教

无论在哪些方面,尽量去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并给以赞许式的肯定。“优点单”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使每个学生看到了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事没有发挥出来,我也能行。我对一位学习特别差、纪律特别差的学生说:“学习成绩差,不一定代表你笨、没有创造力。记得吗?1千米=1000米,你不就回答对了吗?” “聪明的你,我相信你一定能写好,对吗?”“好。有进步,再加把劲,加油!” “虽然你纪律不好,但你在运动会上为咱班赢得了荣誉。全班感谢你。“假如今后,你不再捣乱了,相信你会赢得更多的掌声。”……记得当时的他非常感动,原来他在老师、同学们的心中,并不是一个什么都不行、无可救药的学生。有了自信,提高了学习的劲头。从那以后,发现认真回答问题的有他,问问题的有他,他进步了。正是这简单的评价,赞许式的肯定使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4 肢体语言的效用

初中学生心理疏导篇5

初中教学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初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高涨,具有独立意识要求,讲究个性化和自我化,容易产生叛逆心理。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的教学目标中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语文教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效的疏导学生的叛逆心理。

一、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都是“00后”,这个时代的学生都生活在一个新旧社会交替的阶段,由于各种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影响,当代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和以前的初中生有很多的不同,相比于以前的学生,他们具有热情和激情、具有更加活跃的思维、具有更加强烈的生活欲望。但是,由于在初中这个阶段他们的心智和思想还不是很成熟,使得他们的思想以及行为方式都比较不稳定,并且体现出矛盾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思想和行为上的叛逆性。伴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蕴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独立和成熟感使现在的中学生不再满足于以往那种对父辈与师长的依赖和服从,青春期叛逆心理必然出现了。由于大众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针对的受体是大众,加上利益驱使,使得他们对青少年这类特殊群体缺少关照,无形中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极易引起“自主叛逆心理”。面对这一问题,老师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手段,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填鸭式教学,不仅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忽略了语文教育对学生心理的疏导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对策

(1)关爱学生,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

初中学生思想逐渐走向成熟,有自己的想法,对于教师的严格管理会有所抵触。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特殊对象,教师要关爱学生,在课堂上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要了解学生就要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平时成绩不好,不爱学习,甚至心理抵触学习。会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要在课堂上打破传统的教师形象,不再板着面孔面对学生。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是亲切自然,使学生不感到拘束,启发学生讲心里话。信任和尊重是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的桥梁,师生之间虽有知识多寡之别,长幼之分,但学生与老师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在情感上和知识上表现出自主性和独立性。例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带领学生分析邹忌的善于进谏,表现在以自己切身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国君能不能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但一开口就提到应该纳谏除蔽,往往会使他抵触,不易接受。邹忌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设喻,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使齐国政治修明,国势强盛。然后教育学生历史臣子向君主进谏有两种基本方式:直谏和讽谏。然后指出:讽谏的要害是用设喻的方法启发君主,让他自己决定该怎么办。直谏,就是把自己主张直接陈述出来。让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交流方式和方法,正确对待与他人关系。特别是在与自己的长辈等交流时,不要处处顶撞长辈,即使自己觉得有道理,也应该尊重长辈。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也做学生学习上的挚友。

(2)善于利用阅读教学疏导学生叛逆心理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苦口婆心对具有叛逆心理的初中生几乎不起任何作用,语文教师可以给他们相对自由的自我空间,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去细细品味其中的各种道理,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课文讲读之后,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些优秀作品或流行作品,让学生进行认真的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更深入的感悟和体会,然后语文教师再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效果会更加明显。

初中学生心理疏导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初高中孤儿;心理问题

一、初、高中孤儿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1.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固执、偏激的思维惯性,它使人无法客观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原貌,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孤儿由于失去父母之后,社会大众的关爱与同情使孤儿觉得自己被区别对待,在人际交往中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通常,这种表现会随着孤儿年龄的增加越发明显,青春期孤儿尤甚。其表现为,在初、高中学校接受教育时,有时候明知道老师的悉心教导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但由于内心的怀疑和不安感,会对老师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当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言行对他人产生了负面效应时,便会感到一种扭曲的心理和满足感。

2.消极心理

消极心理,是指孤儿对待事物的一种消极反应,主要表现为自卑、孤独、心理压抑等等。这种病态心理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会对孤儿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和身心发展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由于失去父母,一个正常家庭的青少年突然变成无依无靠、无家可归的孤儿,这种生活剧变导致的心理落差,使他们极容易产生心理失衡,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其他人接触。随着初、高中课业负担的增加,学业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持续累积,在矛盾爆发时,通常会造成对他人或孤儿自身不可逆转的悲剧。

3.脆弱心理

如今,在初、高中孤儿心理问题的表现上,日益呈现脆弱化的态势。由于没有父母的陪伴,孤儿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茫然感和无助感,情感上非常需要他人的关爱和依赖,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初、高中孤儿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的阶段中,如果没有办法摆脱这种依赖心理,面对多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这样心理不成熟、不健全的孤儿就很难自立自存。

4.孤僻心理

初、高中孤儿由于年龄的增长,内心的负面情感无法表达,久而久之形成孤僻心理。孤僻心理的行为表现是,不愿与有正常家庭的同龄人交往,而倾向于跟自身有类似家庭背景的孤儿交往,认为其与自己同病相怜,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其他人的感觉,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也很差。

二、对初、高中孤儿心理问题的疏导措施

1.进行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处理初、高中孤儿心理问题最具可施行性的途径和方法。心理疏导基于孤儿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的节奏而展开,针对不同孤儿的不同心理问题,将其分门别类,既可进行团体指导,又可以针对个体咨询,具有较强的可施行性。初、高中心理辅导老师应该加强对孤儿心理指导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掌握心理疏导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自觉运用到现实生活的教育教学及工作中去,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初、高中孤儿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根源在于其心理发展过程中日积月累而形成的各种矛盾。心理疏导的目的就在于改变矛盾的冲突状态,促进矛盾达到和谐统一的境地。

2.引导孤儿换位思考

首先,由于初、高中孤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学习能力,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其对现实社会中所产生问题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来引导孤儿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试着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样有助于增加孤儿对社会生活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加深对自身问题的正视。比如,如果一直从家庭状况考虑问题,伴随孤儿的总会是不幸、自卑等消极心理,继而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而如果能从政府、社会福利机构和养父母的角度考虑,比如得到社会关爱,与养父母建立起正常和谐的家庭生活,得到了较好的社会福利,获得了良好的教育资源等,孤儿通常会获得幸福、满足、快乐等积极心理,这有利于他们构建正常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3.指导孤儿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

人际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但对于孤儿来说,他们失去了正常的社会交往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初、高中孤儿都患有交往恐惧症,不愿意跟陌生人甚至是跟自己熟识的人交流。这一方面是缘于孤儿自身的自卑心理,另一方面则是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导。对孤儿的社会交往指导应该因人而异,在对他们进行人际交往的训练中,实际上也是对孤儿人际交往上负面心理的疏导。

比如,我们可以帮助孤儿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克服恐惧心理,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孤儿的教育,让孤儿了解各方面的交往规范,当孤儿对于“关爱”“友爱”“情爱”等情感有了正确的认知和把握,就很容易融入社会,进行正常人的生活。

初高中时期是心理障碍的初发期、易发期和多发期。在此期间,大部分青少年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脆弱、心理障碍等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孤儿作为社会大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心理障碍表现得尤为突出,为了防患于未然,及时纠正青春期孤儿的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使初、高中孤儿可以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为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进步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穆竟,王艺容,龙文静.孤儿的社会支持、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的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报,2011(02).

初中学生心理疏导篇7

关键字:初中班级 人性化 管理

【分类号】G635.1

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成长和发育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学生个性需要得到发展和特点需要得到尊重的重要时期。因此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在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基础加强初中班级班级的有效管理,并通过一些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实践该管理理念。此外,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容易产生较大的波动,情绪也比较难以控制,情绪化严重,所以容易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作为初中班主任,应该牢牢把握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更好的为学生进行疏导,从而和谐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一、当前我国初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对学生心理的疏导和关注

当前我国初中班主任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对学生平时的心理疏导较少,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很多的班主任表示毫不知情,甚至有一些教师明明发现了问题存在,却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没有及时的解决,这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也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并且,由于教师自身的疏忽,还有可能会造成一些教学事故的产生。因为这一阶段学生情绪波动太大,所以教师如果没有及时的对这些心理问题进行解决,必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二)对学生过于严苛,缺乏人性化

还有一些初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过于严厉和苛刻,非常的缺乏人性化。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采取严苛的管理手段可以在学生面前形成权威形象,从而让学生遵循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以此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其实不然,这样的方式只会造成学生思维的凝固,学习以及生活方面的死板,并不能够很好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同时这样还容易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听话的学生越来越听话,叛逆的学生越来越叛逆,初中班主任一味地想要通过严苛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是非常不现实的,也是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学习的。

(三)只注重成绩,忽略对学生生活的关心

由于我国教育环境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许多初中对于学生的管理主要是集中在学习成绩方面。这样初中一些教师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完全忽略学生的生活。还有一些班主任教师,只抓成绩优秀的学生,将成绩作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学生的主要甚至唯一内容,反而忽视了学生在生活方面是否遇到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完全忽略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管理这部分学生时初中班主任不是想办法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改善心态,而是对其弃之甚至谩骂这类学生。显然初中班级管理不仅未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而让学生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出现了问题,这就是班级管理中人性化管理缺失的具体表现。

(四)缺乏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当前我国有许多初中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很多会忽略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因此教师应该很好的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同时让家长和自己一起合力管好学生。学生在学校的成绩、生活等情况教师应及时的和家长汇报与交流,而不是家长和校方彼此之间毫无联系,成为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形成。

二、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加强对学生心理的疏导与关注

面对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新要求,我国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也应该更加体现出其人性化。首先班主任就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与关注。当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很好地帮助其解决。例如有些学生陷入了感情的困惑,教师应该进行有效地引导,而不是粗鲁的制止和教训。应该告诉学生这一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感情的事情现在考虑还为时过早,应该将精力放在学习上。通过教师的谆谆教诲,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班主任的贴心与爱护,这样也有利于减少初中生心理问题和疾病的出现,进而让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时避免一些心理消极因素的影响。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疏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初中生心理扭曲,走上错误的道路。初中班级管理要充分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抓住这一阶段的有效时机,对学生实行必要的心理关注,这也是提升我国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

(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改之后要求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这就充分说明初中班级管理要注重和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人与人之间有着许多的不同,作为初中班级管理的教师应明白和允许个体差异的存在。学生之间正是因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才有不同性格的产生,从而显示出初中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活跃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不要刻意抑制学生个性的释放与张扬,应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欣赏与鼓励学生合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当学生面对某一件事情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时,教师应该用心倾听,充分的尊重学生正确的思想,学会欣赏学生。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不应该一味地批评,而应该及时帮助学生学会改正,用鼓励的形式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班级管理的热情,真正地融入到班级管理当中。

(三)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与联系

作为初中班主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是开展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必做功课。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而家长获得孩子相关动态的最佳方式也是和班主任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许多影响极为恶劣的校园案件,而案件的产生正是由于学生心态出现了问题,恰好教师也没有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当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和家长沟通,让家长配合教师一起帮助学生走出困境,这样可以避免许多恶性事件的出现。而当学生的某一方面获得较大进步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和家长进行交流,这样有利于家长和教师一起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这也是人性化管理理念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当中的典型应用。

结束语:

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更应该注意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关注。过于严苛的管理只会让学生产生更为叛逆的性格,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应该将人性化的管理理念融入到班级管理当中,对学生实行足够包容和鼓励,让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陶中平.初中班级人性化管理模式探析[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03).

[2]章卫东.进行班级人性化管理的思考和探索[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04).

初中学生心理疏导篇8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方法选取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国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我国古代著作《论语》中曾提到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对于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讲,《论语》中所提到的“器”这个字对应的应该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法了。通常来讲,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针对国民的行事思想观念、做人道德规范以及持有的政治观点等进行引导,继而使得我国公民形成一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的思想道德行为。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一种社会中常见的物质生产活动,其主要的作用在于对我国公民的自身认知、情绪波动、感情、个性发展以及社会适应性等进行精神领域范围内的疏导和引领。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具备社会物质生产中的任何特征,其是以意识作为生产活动的根本属性而从事的社会活动,所以并不具备实物形态的实施工具,故由此得出方法便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能够完成的关键所在。我国的第一代领导人毛主席曾说过:“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但要提出具体的任务,而且要对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确定。如果我们的最终任务是过河,但如果没有搭建好的桥或者用作渡河的船,那么就无法过河,而过河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所以说,没有实施方法的任务,只能算作是一句空谈。”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进行过程中的方法就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不可代替。而又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目的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故其实施方法的选择有时会比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还要关键。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说理教育

(一)说理教育方法的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便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根本,我国在建国初期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主要是以说理教育为主。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的做法是与强制灌输理论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其实通过我党在经过了长期的斗争与革命后得出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主要是通讲事实摆道理的方式来进行最终的教育活动。我党的建立者毛泽东同志曾在其撰写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中对说理教育方法进行了总结,其认为我国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时所引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便是说理教育。而对于这种问题,只能通过民主性质的方式来进行解决,解决方法可以是讨论研究、批评教育、说服引导,但一定不可以是强制命令或者是压迫规定。”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方法是在我党取得政权之后,对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的内部矛盾进行的一种非对抗性的思想矛盾以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二)说理教育方法的特点

思想政治道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从说理教育的实施主体来看,其进行处理的是主体是处于平等关系的,其指的就是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内部非对抗性关系;其次,从方法论中规定的基本原则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的说理教育方法是以民主的方式来进行的,其指的就是该种方法的实施是通过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通过对自身意见的互相发表并讨论来进行;再次,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理教育方法的本身来看,其是通过将讨论法、批评法与说服法进行结合继而实现的从团结到批评再到团结的方法,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说理教育方法就是教育与说服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方法;最后,从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说理教育方法相反的方法来看,其的实施过程是于强制压迫、命令规定完全不同的对立方式。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说理教育方式是一种能够体现我国民主体制的主要教育方式,并符合我国现代基本教育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心理疏导

(一)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的产生

尽管我党目前所使用的处理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内部矛盾的说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十分有效,但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其越来越无法适应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以及社会的需求。因为,在我国的建国初期,我党及其所建立的政府在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心里的权威较高,而我国的思想政治形态一直处于以社会主义为主导的状态下,社会形势也是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下,继而使得我国人民的思想政治观念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而说理方式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才得以良好的实施。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使得我国的社会形态、社会构成、人民生活方式以及就业方式等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故使得传统说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再适应我国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党及其所建立的政府必须在总结并发扬之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基础上,与当前我国发展的新形势进行机密结合,继而开展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故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方法应运而生。

(二)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的概述

心理疏导中疏导二字的意思是引导和疏通,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运用的心理疏导法指的就是通过对人们内心以及思想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并使用引导疏通的方式来完成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将疏导的概念与心理连接在一起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对人们在生活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合理的疏导,继而使其的思想政治思想能够回归到健康积极的发展轨迹当中。

在大部分的医学论著中,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具有相同概念,而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鲁龙光在其撰写的《心理疏导疗法》一书中说道:“临床中的心理疏导疗法是指医院中的医务人员在于患者进行医疗交往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良性结果,其能够对患者出现问题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疏通和引导,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继而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根本目的。”在我国召开了党的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心理疏导疗法正式的被引入到了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当中,而心理疏导的内涵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心理疏导法在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即是对医学以及心理学中心理咨询、治疗等概念的借鉴,又是对医学以及心理学中心理咨询、治疗等概念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法在实践过程中超越了某个体系中对心理分析的局限,并对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心理以及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疏导。由于在现实生活中采用心理疏导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多面对的心理疏导对象不同,故其所使用的方法及手段也会存在一定的区别。

(三)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的运用

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过程中,心理疏导方法即可以被看做是一种以心理咨询为主的模式,又可以将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疏导方法的着手点。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进行使用心理疏导方法的过程中,应对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方法进行全面地运用,而负责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在进行工作时,也应对来访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虽然两种工作的实施过程大致相同,但是二者在学科以及话语体系中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法虽然是以心理为切入点,但却是一种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其虽然包含了心理学中的部分心理咨询处理方法,在这些方法却不仅仅是应用于对人的心理进行疏导,其更多的是对人在思想方面的矛盾进行疏导,是一种以服务我党政治思想为基本原则的教育活动。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着对疏导者的心理情绪以及政治思想变化来进行,在进行疏导时不但需要采用直接的谈心的方式,更需要对受教人员进行组织学习,使其的思想政治观能够从基本理论上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还应对被疏导者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使其能够感受到我党及社会对其的关心。

四、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

说理教育方法与心理疏导教育方法在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内在理论联系。首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实施方法所涉及到的主体使用一类,即教育主体是相互平等的存在;其次,在进行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教育方法在进行时所遵循的是同一种原则,即以民主为主的原则;再次,在进行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教育方法所采用的都是趋于理性的教育方式,即通过说教、疏导的方式来对被疏导者进行思想上的开导;最后,在进行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教育方法都是不同于强制命令或是压迫规定的并且符合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

心理疏导作为一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方法,其不但吸收了传统受理教育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更是在说理教育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元素。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疏导法不但融合了固有的说理教育方法中的理论主线,还在其中添加了情感类的内容。这样的疏导方式不但能为被疏导者提供一个合理的思想标准,还可以对被疏导者内心的困惑进行有效的疏导。

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说理教育法转向心理疏导法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方法在发展过程中趋势。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单一向多元化的转变,即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相比于以往的说理教育方法更能符合被教育者多元化的需要;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即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相比于以往的说理教育方法来讲,更加注重思想政治心理疏导者与被疏导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后,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理论到科学的转变,即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相比于以往的说理教育方法来讲,更具有科学性,其不仅仅是从理论的角度来对被疏导者进行疏导,其更关注的是以被疏导者的思想问题为中心来进行疏导。

初中学生心理疏导篇9

关键词: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目前在全国各地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层出不穷,但针对特定地区特定学校的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比较少,不同学校开展自身的心理健康活动缺乏依据,也缺乏针对性。基于此,本研究对重庆市彭水县彭水一中高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展开调查,旨在了解本校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重庆市苗族土家族自治彭水县彭水第一中学的高一学生为本次研究的究对象。高一学生共2280名,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43份,有效率95%,年龄分布在13-17岁之间。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开展问卷调查,该量表共60 个项目,10个因子,采用5级记分制(1=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得分越高者心理问题越严重。

(三)数据统计

采用SPSS16.0分析心理问题检出率。

二、结果与分析

(一)高一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

表一 总均分的心理问题检出率(%)

[标准\&均分

从表一数据来看,心理比较健康的学生占到了总学生的14.7%,而存在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了66.7%,中等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占了18.9%,具有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学生没有。

(二)各心理问题因子的问题检出率

[标准\&均分

注:本表中的排序是按照心理问题严重程度排序

从表二可以看出,就心理健康各个因子来看,学生心理状况中比较理想的因子是心理不平衡、敌对焦虑。轻度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是强迫症状、偏执、学习压力。中度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三位的是适应不良、情绪不均衡、学习压力郁。较重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面的是焦虑、学习压力、抑郁。严重心理问题检出的因子是学习压力以及情绪调节这两个因子。

三、建议

(一)重视学生的轻度心理问题疏通引导

调查显示该校轻度心理问题占了较大的比率。一般来说,轻度心理问题可以通过自我调节予以改善和消除。但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心理调控能力,并没有及时对轻度心理问题加以疏通的话,可能会转变成中度心理问题和较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应对学生进行轻度心理问题的疏通,预防与矫治高中生的心理障碍,消除不良品行。让学生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和兴趣小组以缓解心理压力。同时还应加强学校的学生心理教育,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加强疏导和引导。家庭与学校应共同努力,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对特殊学生关注与心理疏导

女生普遍比较敏感,情绪反应比较快,相较男生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应加强对女生进行抑郁情绪方面的专题心理疏导。

在各年级的学生中,高一学生由于才从初中阶段升上一个完全不同的高中阶段,在此阶段中学习、生活方式都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学习压力较初中时期更重,生活方式变化也很大,心理具有一定特殊性,对高一学生加强人际关系处理、情绪调节、学习压力疏解等的引导具有必要性。

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父母双方长期不能同时陪在自己身边,亦缺乏家庭的相应引导。学校应及时与父母沟通,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开展教育。并在适应能力上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引导。

参考文献:

[1]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社会心理科学,1997,(4)

[2]李卫红.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2)

初中学生心理疏导篇10

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阐述了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意义,针对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和疏导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本次研究,最终提出了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兴趣培养和疏导的方法和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增加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学习。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兴趣

小学体育是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初级时期,对学生以后的体育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而目前我国小学教学过程中,仍有一部分学校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体育教学,造成小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甚至对体育课没有了兴趣。对于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和建议,加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本文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和疏导进行研究探讨。

1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

1.1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骨骼生长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阶段。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引起高度重视。教师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的锻炼意识,达到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共同提高,进而为学生文化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1.2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整体不成熟、容易情绪波动、注意力易分散、表现欲望强烈、好奇心重、意志力薄弱等特点,所以教师要对小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培养和疏导,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意识。教师利用学生对娱乐节目和游戏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设计体育课堂环节,注重课堂趣味性和课堂内容的多彩性;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兴趣进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意义

小学生处于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再加上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小学生的好奇心只是短暂性的,难以维持。有些人认为体育是小学生最爱的活动,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培养和疏导,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不然。小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懵懂状态,没有对外界事物形成正确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不知道体育的正确锻炼方法和意义,需要教师正确的培养和疏导。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对一些新奇的体育项目或游戏充满兴趣,教师和家长要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体育学习习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体育学习问题,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3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与疏导的方法

3.1语言诱导法

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征,采用语言对小学生进行诱导,端正小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教师也可以在体育课上讲述体育界的杰出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锻炼。教师也可以在体育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诱导,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3.2教师榜样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向,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良好榜样,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时刻提醒自己的榜样性。教师也可以成为学生心中的伟人,通过体育锻炼,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述体育健将的事迹,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并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3.3教学革新法

体育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体育不拘泥于课堂的空间,而是整个操场或者体育馆。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有益于学生锻炼、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体育教学模式,完成自己对学生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4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与疏导的建议

4.1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

课堂气氛对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师生关系,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对某个学科的喜爱一定程度上和教师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2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不应把自己的角色固定在教师职位上,应该换个角度重新思考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自己的教师角色,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核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成为体育的主导者,进而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3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小学体育教学课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增加体育活动的丰富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内容,使体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体育能力进行分组,使体育课堂更具多样化,也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进而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5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关系着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学生对体育未来学习的重要时期。本文中主要分析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阐述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重要意义,最后给出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的方法和建议,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作者:邹得洋 单位: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