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的调查十篇

时间:2023-10-16 17:37:12

保护环境的调查

保护环境的调查篇1

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范围为 90一6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40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下降6.1%;南方城市平均24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增长 8%。据67个城市统计,51% 的城市年日均值超标,尤以吉林、济南、太原、兰州、包头、延安、西安等城市为重。

据66个城市统计,降上半月均值在 3.8一55.8吨/平方公里?月之间,较上年略有增加,比方城市明显重于南方城市。降尘年月均值在 30吨/平方公里?月以上的城市有三明、鞍山、长春、大同、石家庄、哈尔滨、银川、吉林、鹤岗、沈阳、兰州和唐山。

据72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年日均值范围为 7—]6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9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9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相比略有上升。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的城市有贵阳、重庆、太原、乌鲁木齐、宜宾、南充、济南、石嘴山、青岛、天津、长沙和大同。

据72个城市统计,氮氧化物年日均值范围为 l1一129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平均56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40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长春、济南和运城污染明显加重,兰州、宝鸡和南充咯有好转。

XX年,酸雨仍限于局部地区。据58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85一7.43,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52%,均为南方城市。赣州、长沙和厦门市酸雨出现频率高达90%以上,南充、宜昌、南昌、怀化、百色、南京、重庆和广州市酸雨出现频率在70%以上。

XX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自己承担的国际义务,并努力推进国内的环境保护工作。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部、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情况及有关对策的报告》,提出了我国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十大对策,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大纲领性文件,不仅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

环境法制建设有较大进展。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关于我国中低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环境政策》,批准了《征收工业燃煤二氧化硫排污费试点方案》,转发了林业部《关于当前乱砍滥伐、乱捕滥猎情况和综合治理措施报告的通知》,并全面实施了《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国家环境保护局还制定了环境行政处罚、防治尾矿污染、防治铬化合物污染、环境监理执法标志等方面的规定和办法。地方立法不断加强,山东、湖南、重庆武汉、大连等省、市制订了环境执法程序规定。国家环埔保护局首次进行了全国环保系统执法检查。

人类能源利用的发展史

能源利用与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组员:

课题的由来:

现在世界上的能源供应量已经为数不多了,我们必须在能源枯竭之前开发新的能源,所以我们要知道能源的发展史,这样才可能找到新能源。而且,光这样是不行的,如果能源的污染太严重的话,恐怕还没等能源枯竭,地球早已成为混球一个。所以我们要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保护能源。正因为这样,我们选择了这个课题。

课题研究内容:

一、什么是能源

“能源”这一术语,过去人们谈论得很少,正是两次石油危机使它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那么,究竟什么是“能源”呢?关于能源的定义,目前约有20种。例如:《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日本大百科全书》说:“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我们利用热能、机械能、光能、电能等来作功,可利用来作为这些能量源泉的自然界中的各种载体,称为能源”;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可见,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二、能源的分类及优缺点

第一类是与太阳有关的能源。太阳能除可直接利用它的光和热外,它还是地球上多种能源的主要源泉。目前,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

第二类是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地球是一个大热库,从地面向下,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也不断增高。

第三类是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这是某些物质在发生原子核反应时释放的能量。原子核反应主要有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

第四类是与地球一月球一太阳相互联系有关的能源。地球、月亮、太阳之间有规律的运动,造成相对位置周期性的变化,它们之间产生的引力使海水涨落而形成潮汐能。

三、人类能源利用及发展阶段

小水电:我国西部地区的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根据最新水能资源复查结果,全国小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1.25亿千瓦。目前我国小水电的开发量为20%左右,预计到2030年,我国小水电资源将开发完毕,届时可以形成1亿千瓦的装机水平。

太阳能资源: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利用主要用于城乡居民的热水供应,目前有太阳能热水器5000多万平方米,2020年和2050年分别可以达到2亿平方米和5亿平方米,分别可以替代1200亿千瓦时和3000亿千瓦时,替代高峰电力8000万千瓦和2亿千瓦。

生物质能源:我国的生物质能源主要有农业废弃物、森林和林产品剩余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分布广泛,其中作物秸秆年产量超过6亿吨,农产品加工和畜牧业废弃物理论上可以产生沼气近800亿立方米。

四、能源利用造成哪些环境污染

陕北石油现已探明储量十一亿吨,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陕西省也成为原油产量增长最快的省区之一。随着陕北石油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石油开采、运输、加工、销售等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二0XX年以来,陕北由于输油管线腐蚀穿孔、断裂造成的环境污染事故达五十一起。

保护环境的调查篇2

一、问题的发现及调查范围,和自己的想法。

1、绿化不够——缺氧。我家住在16层,从阳台上望过去,只看到高高低低的楼房。

我希望深圳的楼不要建的太高,能让树叶在窗外摇摆。让我们长期生活在氧气充沛,空气新鲜的环境中。

2、响声不断——噪声。在家里能听到连续不断的噪声,一天到晚、不分时候地响着。“喇叭声、叉车声、装修声…… ”,搞的心情很烦燥。

我希望在鸟语花香中完成作业,像音乐城——威也纳一样充满音乐。而不是噪声中被打断思考。

3、垃圾遍地——环境污染。八卦岭、笋岗、泥岗、大梅沙等路面上纸屑、白色胶袋、一次性饭盒、筷子。到处比比皆是。

我希望深圳能象我们的邻居——香港一样,大街小巷找不到一片垃圾。

4、汽车尾气——空气污染。只要走出家门,街边停的、路上跑的都是汽车。一会儿看到这个汽车拉出一股黑气。一会儿又看到那个汽车发出一股浓烟。

我希望汽车不要在占用了,本应该属于植树种花,小朋友玩耍的地方。更希望坐公交出行,不要把地球上的资源用尽。

5、青蛙哭泣——生态平衡。菜市场的青蛙、蛇等,地球上有益的动物,也被贪吃的人类吞食着。

我希望大人不要吃这些有益的水族朋友,让地球上的一切动植物,自然的生生息息。

6、浪费净水——资源有限。常看到大人、小孩子把干净的水白白流失,我们的淡水是有限的。

像香港是没有淡水的,包括很多城镇,水都很缺失的。

有则公益广告说得好:“请爱护水吧,否则,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自己的眼泪!”假如人类继续浪费水资源,在不久的将来,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我们爱护水吧,就像爱护我们自己一样。

结论

我们生活在人类唯一的地球上,地球就是我们的母亲,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和所有的生物一样,需要一定的资源才能生存,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种庄稼的肥沃土壤。如果对环境污染问题放任不管,对有限的资源不于保护,为了眼前的利益,继续滥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原、滥捕野生动物、狂采滥采矿产,其后果那将会使水、石油、木材、矿产都用尽。那么下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将是我们自己——人类。

建议

虽然工厂里排放的污水和滚滚的浓烟得到了控制。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环境污染,却一点点被人们所突视,且渐渐的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了。

保护环境的调查篇3

一、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初步成效

去年以来,我区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主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实施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污染物减排,强化重点污染源整治,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2017年,我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7.85,同比下降5.19%。首要污染物PM2.5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33%;

集中式地下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

(一)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战略性系统工程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导向,成立了高规格生态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路南区建设生态唐山实现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对大气、水和土壤、生态保护及修复、环境监管四个方面67项重点内容进行了三年规划部署,以时限要求倒逼责任落实,形成了政府主导、城乡并举、部门联动、分区负责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格局。

(二)把治霾专项行动作为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围绕“减煤、抑尘、治源、禁燃、增绿”五项任务,尽力破解空气环境质量不优难题。境内企事业单位散煤锅炉全部取缔,东南片区纳入市级管网集中供热,气代煤改造21303户,单位GDP能耗实现0.3842吨标准煤/万元,仅占全市平均值的1/3。治理“散乱污”企业23家,境内已无钢铁、焦炭、水泥等高耗能企业。对餐饮服务业、施工工地、印刷业等12个污染领域1086家开展源头治理攻坚行动,空气质量得到改善,PM2.5比2013年下降47.5%。

(三)把“水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水环境质量”作为我区水资源管理的重点,促进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严格落实“河长制”,对境内陡河、青龙河、南湖引水渠三条河流及沿岸进行了专项整治。去年以来,核查全区入河排污口26处,封堵城市生活污水直排口16处,对两家直排企业进行了整改,清理垃圾600多方。

(四)把城乡绿化和植树造林作为生态环境治理恢复的重点,精心实施各项生态工程。义务植树6.1万株,绿化面积163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2%。延伸环卫服务触角,对城乡垃圾实行了集中清运,全年清运生活垃圾7.13万吨;

严格控制高毒农药使用,实现了农药化肥“零增长”;

划定了禁养区,境内33家养殖户已全部取缔搬迁。

(五)把上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攻坚重点,坚持问题导向,确保问题整改到位。针对上级环保督察组反馈的28批次98件涉及企业无环评手续、非法排污、违规生产等200余个问题,逐一提出整改目标、明确整改任务、落实整改措施,都已按规定时限整改到位。全区884家餐饮业全部安装净化设施,环线内28家废品站全部取缔,56处工地全部落实“六个百分百”要求,40家二类以下汽修企业全部关停,印刷厂、加油站治理任务已完成过半。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越来越大,环境状况也在逐步改善。但随着治理工作的深入,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效果与人民群众在实际生活中对空气质量的具体感受和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污染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城区基础设施老旧,南湖区域、东南片区特别是女乡、稻地镇未完全并入城市管网,为生态环境治理增加了难度。城市功能分区不明显,生产、生活环境交织。如印刷、餐饮、养殖、物流、汽修喷漆等有污染企业零散分布在乡街村社区内,污染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且不好控制。

(二)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艰巨。我区空气质量受1000多家城区服务业污染源影响较大,特别是餐饮油烟和车辆尾气排放影响较为突出,与国家空气质量达标还有很大差距。主要污染物指标如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去年年均浓度分别是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1.83、1.58、0.62、1.58倍;

能源消耗方面,全区三产及居民生活能耗占总能耗的3/4,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增速分别是能耗总量增长速度的2.5倍和3.5倍;

餐饮业占涉气污染源总数的77%。

(三)生态治理短板问题突出。一是水污染治理是难点。域内陡河、青龙河、南湖引水渠三条河流总长度18.4公里,有排污口26处,仅稻地考核断面就有17个排污口。按规定,水源保护地水井半径79米范围内不能有与供水无关的建筑和企业,仅大洪桥水源保护地8个饮用水井周边就有企业30家。二是城乡垃圾治理是顽疾。建筑垃圾存量巨大约百万方,主要集中在老交大等拆迁区域和城乡结合部。特别是老交大等区域还有许多临时存放的域外施工开挖土方,存量大清运成本高,应限期由业主清运干净。三是农村生态环境堪忧。人畜粪便、垃圾、生活污水、农药是农村主要污染源,农村生态治理机制尚未形成,一直处于自然处理状态。

(四)监管水平有待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面广、量大、反复性强、监管难度大等特点,对监管水平要求较高。目前,我区城市精细化管理还处于低位运行,大多是突击性治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少长效管理机制,偷倒垃圾、污水偷排、无照经营等行为时有发生。如:境内40家二类以下汽修厂有21家无照;

环线内、外37家废品站,有照的只有4家;

企事业单位的危险废弃物管理(涉及80家)还不够严密,废弃物的去向监管乏力。

(五)认识不到位,工作合力不够。一些同志对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环境保护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习不够、领悟不深。部分干部只看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期性而忽视紧迫性,在工作中强调客观因素多,主动作为不够,结合实际研究环保措施不深入。一些企业重生产轻环保,污染治理投入不足、超排偷排漏排现象依然存在。部分群众片面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是环保局的事、是别人的事,公众环保活动参与率低,积极性不高。部分单位对环保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停留在口号上,存在发展和环保“两张皮”现象,履行环保职责行动迟缓。部门之间仍存在职责划分不清,推诿扯皮,重答复、轻落实等现象。

三、几点建议

(一)增强生态绿色发展意识。要把和提出的“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等重要论述作为环保工作的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牢固树立“抓环保就是讲政治、就是抓民生、就是抓转型升级”的意识,真正把生态环境打造成路南经济更快发展的新优势、新杠杆和新动能。作为城市中心区,我区境内两个部级空气质量监测点、陡河稻地水质考核断面,以及大洪桥水源保护地的检测指标直接影响全市空气、水指标考核,影响唐山在全国重点城市的位次排名。要不断健全生态环保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强化指标约束,着力解决 “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真正把环保责任清晰明了地落实下去,把环保压力及时有效地传导到位,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按时限按要求完成年初既定的各项环保目标。

(二)坚持问题导向,借势借力补短板。以中央、省、市开展环保督察为契机,补好全区环保工作中的欠帐和短板。要把环保工作与经济发展同决策、同部署、同检查、同考评。要着力推进治污降霾攻坚行动,扎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以国颁环境标准的指标为底线来倒逼产业转型提升,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方式转变,逐步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效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一次污染物排放量,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多赢。按照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今年生态环境保护67项重点工作,加快环境污染突出问题的整改,明确工作职责和整治量化目标,实行挂图作战,挂牌督办,接受社会监督。

保护环境的调查篇4

[关键词]城市道路 竣工验收 环保验收调查 问题

中图分类号:X322;X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61-01

1 前言

近年来,青岛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道路建设项目较多,因此,竣工后需要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以下简称验收调查)的此类项目比较集中。笔者根据近年来从事验收调查工作的经验,针对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需关注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与建议,以期对今后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与竣工环保验收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本文主要从工程变更情况调查、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调查、环境影响调查等三大方面进行分析。

2 工程变更情况调查

2.1 主要问题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一般是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步设计阶段开展的工作,因此,工程项目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与环评阶段相比有所变更,竣工环保验收调查中需对这些变更情况进行调查。因为一些项目建设时间较长,到了验收阶段,时过境迁,建设单位人员更换对变更原因及其环境影响说不清楚,项目也没有开展施工期的环境监理等工作,导致验收调查单位对工程变更情况很难掌握。遇到的变更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线路发生偏移;

(2)线路节点发生变化;

(3)工程量发生变化;

(3)敏感目标发生变化。

2.2 建议

(1)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期间,遇到工程发生重大变更,及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根据要求进行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或分析、说明;

(2)验收调查单位应加强与环评单位的交流、沟通,使验收调查工作能快速的有清晰的思路、能更准确的抓住工作重点;

(3)针对重大变更或其他难以确定的工程变更情况,验收调查单位需要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多个相关单位进行一一核实;

(4)验收调查工作尽早介入,以便较多的了解工程实际情况。

3 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调查

3.1 主要问题

竣工环保验收调查要求对环评批复及环评报告书中的环保措施一一对照说明落实情况。可调查中发现,施工期的环境影响随着环境恢复措施的落实,一般都已经消失。由于现阶段验收的项目在环评阶段均未要求实施环境监理,但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多未开展环境监理,对环境的影响及对附近居民的影响程度只能通过施工期监测计划及走访当地群众来了解。在具体调查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两类问题:

(1)环境影响评价阶段制定的施工期监测计划执行率不高

环境影响评价阶段通常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期监测计划,但从目前验收的情况来看,执行率并不高,从而导致验收调查单位及环境管理部门不能及时了解工程施工阶段的实际环境影响、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的实施效果,大大降低了施工期环境保护部门监管的效果。

(2)走访调查效果难以保证

由于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施工期一般较长,城市道路通车至少两年后才开始进行竣工验收工作,时间跨度较长,调查对象基本对施工期的印象已经模糊,再加上调查对象素质不一,调查结果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对环境的影响不易发现。

3.2 建议

(1)建设单位应自觉执行环境保护要求,及时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和监测工作;

(2)环境监理单位应严格、规范地进行监理,及时做好记录并存档;

(3)环保主管部门或其派出机构应督促建设单位严格履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评及批复要求。

4 环境影响调查

4.1 生态环境调查

(1)对环评阶段提出的生态措施进行定量化核实问题

生态措施无法定量化是普遍的问题,尤其体现在竣工环保验收调查工作中。例如,环评文件中对施工迹地的生态保护措施基本都是要进行生态恢复,而没有定量的细化的要求。这就导致验收调查时无法判别是否真正符合环评要求。在作者的验收调查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以下三种情况:

①植草皮面积小或太小太分散;

②植树太稀疏;

③绿化植物管护不善,成活率低。

建议:在环评阶段提出具体要求,如植物盖度、乔灌草结合、乔木比例等。

(2)对生态影响的调查仅停留在微观阶段

目前,线型工程的生态影响的关注仅停留在保护区、保护物种、水土流失、植被恢复等层面,还没有从更大的地区和整个生态系统角度研究,更没有相关法规和保护性政策的制约。

建议:国家应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展开宏观层次的生态影响调查研究,并采取可行的对策,为生态影响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3)水土流失调查缺少水保验收支撑

有些地区水土保持方案不是项目前期手续的制约因素,环评阶段没有水土保持方案的支撑,水土保持章节论述不够专业、具体。到了验收调查阶段,项目根本没做过水土保持方案,或者做过水土保持方案,但未进行水保验收,作为环保验收调查人员,根本不具备水保专业知识,无法对水土流失、水保措施建设情况进行专业的判断,从而使得水土流失调查无据可依,只能泛泛而谈。

建议:当地发改部门应重视水土保持方案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需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项目严加要求,也将水土保持方案作为立项条件之一;当地环保部门重视水土保持验收工作,项目未开展水土保持验收工作,不受理环保验收调查文件。

4.2 噪声环境影响调查

(1)噪声执行标准平等性问题

在城市道路项目环保验收调查工作中发现,经常出现在城市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执行4a类标准,相邻的区域执行1类标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执行标准时经常会出现矛盾,即距离城市道路近、受到噪声影响大的敏感目标不超标,无需采取措施;而距离城市道路远、受到噪声影响小的敏感目标超标,从而必须采取措施。

建议:在实际调查工作中,应对这种情况充分重视,根据不同建设项目的特点,并充分考虑相邻性及平等性原则来确定合理的噪声防护距离和可行的降噪措施。

(2)噪声监测避让问题

噪声验收监测时,噪声应包括工程引起的贡献量与环境背景值两部分。这里的背景值往往不容易判断,会受到其它噪声源的干扰,不能正确判断城市道路噪声的实际贡献值。

建议:撇清真正的背景值与周边噪声污染源,需要避开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界的虫鸣狗叫要避开;学校、幼儿园等敏感点的上课声要避开;敏感点周边其它噪声污染源要避开。

4.3 社会环境调查

社会环境调点在于调查拆迁安置问题。拆迁安置工作通常涉及建设单位、当地政府和搬迁户,是较为复杂的问题。

经调查研究,群众反映的拆迁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①拆迁款不到位或对补偿不满意;②只拆迁一定范围内的房屋,保留同一家庭的其他房屋给家庭生活带来不便;③回迁房屋因多种原因,迟迟不建设。

针对以上问题,在竣工环保验收调查中,仅能如实反映事实,无有效的解决方法,有待于国家修订工程赔偿方法以及相应的监督机制。

保护环境的调查篇5

第二条环境统计的任务是对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环境统计的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环境管理及其他有关环境保护事项。

环境统计的类型有:普查和专项调查;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定期调查包括统计年报、半年报、季报和月报等。

第三条环境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务院统计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对全国环境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制定环境统计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环境统计科学研究,部署指导全国环境统计工作,汇总、管理和全国环境统计资料。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辖区的环境统计工作。

第四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环境统计能力建设,将环境统计信息建设列入发展计划,建立健全环境统计信息系统,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本部门及其管辖系统的统计机构,提高环境统计信息处理能力,满足辖区内环境统计信息需求。

第五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环境统计任务和本地区、本部门的环境管理需要,在下列方面加强对环境统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

(一)将环境统计事业发展纳入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建立、健全环境统计机构;

(三)安排并保障环境统计业务经费;

(四)按时完成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规、规章规定布置的统计任务,采取措施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不得随意删改统计数据;

(五)开展环境统计科学研究,改进和完善环境统计制度和方法;

(六)建立环境统计工作奖惩制度。

第六条环境统计范围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如实提供环境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第二章环境统计机构和人员

第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专门的统计机构,归口管理环境统计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司(办、局),负责本司(办、局)业务范围内的专业统计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确定承担环境统计职能的机构,设定岗位,配备人员,负责归口管理环境统计工作。

第八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以下简称环境统计机构)的职责是:

(一)制定环境统计工作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建立健全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归口管理环境统计调查项目;

(三)开展环境统计分析和预测;

(四)实行环境统计质量控制和监督,采取措施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收集、汇总和核实环境统计资料,建立和管理环境统计数据库,提供对外公布的环境统计信息;

(六)按照规定向同级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环境统计资料;

(七)指导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调查对象的环境统计工作;组织环境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八)开展环境统计科研和国内外环境统计业务的交流与合作;

(九)负责环境统计的保密工作。

第九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职能机构负责其业务范围内的统计工作,其职责是:

(一)编制业务范围内的环境统计调查方案,提交同级环境统计机构审核,并按规定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收集、汇总、审核其业务范围内的环境统计数据,并按照调查方案的要求,上报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口的相关职能机构,同时抄报给同级环境统计机构;

(三)开展环境统计分析,对本部门业务工作提出建议。

第十条环境统计范围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环境统计工作。

环境统计范围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环境统计职责是:

(一)完善环境计量、监测制度,建立健全生产活动及其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核算制度;

(二)按照规定,报送和提供环境统计资料,管理本单位的环境统计调查表和基本环境统计资料。

第十一条环境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在环境统计工作中依法独立行使以下职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扰或者阻挠:

(一)统计调查权:调查、搜集有关资料,召开有关调查会议,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提供环境统计资料,检查与环境统计资料有关的各种原始记录,要求更正不实的环境统计数据;

(二)统计报告权:调查人员必须将环境统计调查所得资料和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如实地向上级机关和统计部门提供环境统计资料;

(三)统计监督权:根据环境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对环境统计工作进行监督,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十二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统计人员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变动环境统计人员的,应当及时向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做好环境统计资料的交接工作。

第三章环境统计调查制度

第十三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定环境统计调查项目,必须事先制定环境统计调查方案。

环境统计调查方案应当包括项目名称、调查机关、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时间、调查的主要内容,供调查对象填报用的统计调查表及说明、供整理上报用的综合表及说明和统计调查所需人员及经费来源。

环境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可以定期调整。

第十四条环境统计调查方案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审查批准后实施。

统计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内的,应当经本级环境统计机构审核后,由本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报同级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统计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应当由本级环境统计机构审核后,经本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同意,报同级统计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中重要的,报国务院或者本级地方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五条编制环境统计调查方案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凡可从已有资料或利用现有资料整理加工得到所需资料的,不得重复调查;

(二)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或者行政记录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制发全面统计调查表;一次性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进行经常性统计调查;年度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按季度统计调查;季度统计调查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按月统计调查;月以下的进度统计调查必须从严控制;

(三)编制新的环境统计调查方案,必须事先试点或者充分征求有关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的意见,进行可行性论证;

(四)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应当有保证;

(五)地方环境统计调查方案,其指标解释、计算方法、完成期限及其他有关内容,不得与国家环境统计调查方案相抵触。

第十六条按照规定程序批准的环境统计调查表,必须在右上角标明统一编号、制表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及有效期限。

未标明前款所列内容或者超过有效期限的环境统计调查表属无效报表,被调查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填报。

第十七条环境统计调查表中的指标必须有确定的涵义、数据采集来源和计算方法。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全国性环境统计调查表,并对其指标的涵义、数据采集来源、计算方法和汇总程序等作出统一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地方环境管理需要,补充制定地方性环境统计调查表,并对其指标的涵义、数据采集来源和计算方法等作出规定。

第十八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按照批准的环境统计调查方案开展环境统计调查。

环境统计调查中所采取的统计标准和计量单位、统计编码及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未经批准机关同意,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变动。

第十九条在环境统计调查中,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应当按照自动监控、监督性监测、物料衡算、排污系数以及其他方法综合比对获取。

第二十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制度,加强对重要环境统计数据的逐级审核和评估。

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现场核查、资料核查以及其他有效方式,对企业环境统计数据进行审查和核实。

第二十一条国家建立环境统计的周期普查和定期抽样调查制度。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并在普查基础上适时校正污染物排放统计数据;周期普查外的其他年份,组织开展环境统计定期抽样调查,并根据环境管理需要,适时开展专项调查。

第四章环境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第二十二条各部门、各单位提供环境统计资料,必须经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审核、签署或者盖章。

第二十三条环境统计资料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规划、计划,考核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依据。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开展各类环境保护考核,需要使用环境统计资料的,应当以环境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签署或者盖章的统计资料为准。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职能机构使用环境统计资料进行各项环境管理考核评比,其结果需经同级环境统计机构会签。

第二十四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职能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日期内,将其组织实施的其业务范围内的统计调查所获得的调查结果(含调查汇总资料及数据),报送环境统计机构。

前款所述的环境统计调查结果应当纳入环境统计年报或者其他形式的环境统计资料,统一。

第二十五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统计资料定期公布制度,依法定期公布本辖区的环境统计资料,并向同级人民政府统计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环境统计资料。

第二十六条环境统计机构应当做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提供《统计法》和环境统计报表制度规定外的环境统计信息咨询、查询,可以实行有偿服务。

第二十七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执行国家有关统计资料保密管理的规定,加强对环境统计资料的保密管理。

第二十八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建立环境统计资料档案。环境统计资料档案的保管、调用和移交,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规定。

第五章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九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有下列表现之一的环境统计机构或者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在改革和完善环境统计制度、统计调查方法等方面,有重要贡献的;

(二)在完成规定的环境统计调查任务,保障环境统计资料准确性、及时性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

(三)在进行环境统计分析、预测和监督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

(四)在环境统计方面,运用和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有显著效果的;

(五)在环境统计科学研究方面有所创新、做出重要贡献的;

(六)忠于职守,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表现突出的。

第三十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对全国环境统计工作进行评比和表扬,每5年对全国环境统计工作进行专项表彰。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分或者行政处罚:

(一)未经批准,擅自制发环境统计调查表的;

(二)虚报、瞒报、拒报、屡次迟报或者伪造、篡改环境统计资料的;

(三)妨碍环境统计人员执行环境统计公务的;

(四)环境统计人员、的;

(五)未按规定保守国家或者被调查者的秘密的;

保护环境的调查篇6

(1.河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8;

2.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依据公路建设项目特点,分析了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中存在的问题,从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难量化、环境影响的局限性、环境监理、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存在问题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是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1]。但是,公路建设项目具有建设距离长、项目占地多、建设周期长、内容变更多等特点,就环境影响而言,其建设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期间相比,也存在诸多变化。本文就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几方面应对措施及建议。

1公路建设项目特点

1.1工程建设周期长

公路项目环评一般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展,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受项目环境特点、工程征地、地质条件、管理要求以及项目总体设计、施工方案等众多因素影响,往往要历时几年,导致项目线路选择、工程内容、环保措施、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会出现不同程度变更,以及由此变化而引发的新的环境影响问题。

1.2工程建设以生态影响为主[2]

公路属于线性工程,是以生态环境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施工占用大量土地,填方和挖方施工,主要对公路沿线两侧的环境造成影响。一方面造成地表植被或构筑物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生境破坏、景观破碎程度加深等,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大面积的挖方填方施工,会引起岩体土体移动、变形和破坏,增加了地质脆弱带边坡的不稳定性,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

1.3公路交通环境影响范围广

公路项目突出特点表现在建设工期长、影响范围广,涉及的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环境敏感目标多,加上公路项目污染源具有流动性,污染源强度会随着地形、生态环境状况的不同而不同,涉及到包括生态、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影响。

1.4环保措施落实难度大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通常是在可行性阶段完成,项目线路选择、工程内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会出现不同程度变更,致使公路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工程概况会发生很大程度的变化,给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带来一定的难度。

2公路建设项目验收调查存在的问题

2.1施工期环境影响定量化难

公路建设项目施工期造成的环境影响是公路竣工验收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的影响如动植物生境破坏、景观割裂、水土流失、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等影响广泛,是公路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直接原因。虽然在环境影响评价时,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须进行环境现状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环境保护措施,避免发生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大部分公路施工期未对施工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致使公路竣工验收时只能通过各种调查方式或公众参与方式对施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回顾性调查,做定性的调查,定性调查并不能真实、确切地反映施工期的环境影响。

2.2环境影响尚未全部显现[3]

通常在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期间,多数项目现状车流量达不到运营初期设计值,各敏感点噪声影响尚不明显,一般能够满足标准要求,建设单位不会对环评及批复所要求的降噪措施及时实施,而营运期一旦全线贯通,车流量将会迅速增加,若敏感点噪声出现超标,将难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公路项目对生态的影响是一种长期的累积影响,环保验收时公路项目试运营时间短,对野生动物的阻隔影响还未显露,措施有效性难以验证,而环保验收进行的野外调查本身也有局限性。

2.3施工期环境监理落实不够

公路项目施工对沿线环境的扰动影响较大,为确保设计、施工期环保措施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多数公路建设项目仅能提供施工期环保总结报告,关于环境监理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未真正起到现场监管的作用,难以作为项目通过环保验收的依据。

2.4与环评单位缺乏信息交流

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结果,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验收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上的2个重要环节,环评单位与验收调查单位之间应保持一定的信息交流。目前,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单位与环评单位信息交流还不够,有时不能及时解决验收调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5无完整的环境监测指标体系

公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内容涉及到区域生态环境调查、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调查、水土保持调查、景观影响调查、交通噪声影响调查、水环境影响调查、大气环境影响调查等。目前并没有完整的指标体系来反映公路验收调查状况,因此没有完整的环境监测指标体系来反映公路建设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

3对策及建议

3.1加强施工期管理和环境监测

加强施工期管理和施工期的环境监测。施工期环境监测主要对施工期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声影响进行监测,通过数据采集来考核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以便于施工期环境管理有的放矢。通过施工期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公路建设施工期各种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调查的有效性。

3.2实施跟踪监测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鉴于部分公路项目存在噪声、生态影响尚未全部显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1)环保验收阶段要预留敏感点声屏障位置和隔声降噪资金,营运期加强噪声跟踪监测和环保监督工作,一旦敏感点出现超标,及时采取或增补降噪措施;(2)对于长期累积的生态影响,应落实生态监测计划,在项目通过竣工环保验收后3~5年内,委托专业单位适时开展生态累积影响后评价,对于后评价中发现的生态问题,提出相应补救措施。

3.3推进环境监理、完善全程管理体系[4]

建议完善现有环保法律法规,明确环境监理的合法性。在现阶段开展环境监理工作的基拙上,及时总结经验,制定公路行业环境监理的技术规范和现场工作指南,完善技术指标体系,明确环境监理单位的相关职责。一定要构建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到环保验收、后评价的全程环境管理体系。

3.4加强环评与验收单位之间的交流、沟通

为了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有效性,应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在设计中应满足竣工验收时达标的要求,环保措施设计中应满足污染物监测采样的要求,生态环境本底值的调查、监测应涵盖环保验收的范围。反之,验收调查中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也应及时反映到日后的环评报告中。协调好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验收之间的关系,就能够保证二者之间的顺利交接,在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全面提高有效性。

3.5验收调查技术方法多样化

常规的环境监测方法主要应用于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声环境监测指标,而对于生态环境的调查往往是定性评价。因此应针对竣工验收监测指标体系中的生态环境监测因子,应用遥感调查技术方法,对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进行验收。遥感调查宏观、客观、动态,可以分析公路建设全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变化,可以为竣工验收调查提供更全面真实的数据。采用多种验收调查技术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监测验收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中的各种指标数值增强验收调查的说服力度,提高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有效性。

4结语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范围广、影响因素多,致使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在环境监测指标建立和验收技术方法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公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主要是通过指标体系定量地反映公路建设项目竣工后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包括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噪声环境方面的监测内容,通过合适的监测因子客观准确地反映公路施工期和营运期影响,为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提供依据。为了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有效性应加强施工期管理、环境监理和环境监测,采用多种验收调查技术方法,完善营运期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以及协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验收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EB/OL].law-lib.com/law/law view.asp?id=16978,2002-02-01.

[2]艾志敏.非污染型———以生态影响为主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生态影响调查[J].云南环境科学,2005(24):163-165.

[3]曹力媛.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交通科技,2002(2):7-8.

保护环境的调查篇7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建立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确立调解优先的理念,充分利用人民调解的手段,通过法制宣传、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努力实现将环境保护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有效减少和诉讼案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不和谐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各市(区)成立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对本市(区)重大、疑难环境保护纠纷的调处、协调工作,对本市(区)环境保护调解情况进行调研,对本市(区)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和管理。

(二)在环境保护纠纷易发、多发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中设立环境保护纠纷调解工作室。

(三)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相关制度,建设人民调解员队伍。

三、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提升对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各市(区)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

5月中下旬我局将组织开展对各市(区)进行一次调研活动,重申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性,了解近年来各地环境纠纷事件发生情况,听取各市(区)对建设该机制的想法及目前开展情况。

(二)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

各地要积极开展人民调解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把握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形成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推进本系统人民调解工作健康有效地开展。6月份,我局将聘请有关专家及领导对我市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建设进行进一步指导。

(三)建立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各市(区)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成立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环境保护纠纷易发、多发的镇(街道、经济开发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中设立环境保护纠纷调解工作室。2013年7月我局将组织进行一次调解机制规范化建设情况检查,重点了解组织网络建设情况,包括文件、调解工作机构、人员、场所等情况。检查分听取汇报、现场视察和材料审核三种方式。

(四)建立及完善人民调解工作制度

各市(区)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相关制度。要制定人民调解流程图,公开调解员姓名、调解守则、调解范围和调解电话等事项,努力营造和谐的调解氛围。8月份,我局将对各地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制度的建设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排查预防工作制度、信息沟通反馈工作制度、重大纠纷案件联动处理机制的建设。届时提供相关材料。

(五)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

各地应定期对环境保护纠纷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通过开展调解观摩、调解经验交流、业务研讨、特邀陪审、旁听陪审等方式,不断提高调解员依法处理环境保护纠纷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愿调解、会调解、善调解”的环境保护人民调解员队伍。9月份我局协调相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及领导对我市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员进行全面培训。

保护环境的调查篇8

矿山开采不仅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景观,而且产生了一些新景观,致使区域景观协调性发生变化。项目运营的三废排放、噪声污染和突发性污染事故均造成环境污染,施工作业物料运输等带来废水、噪声震动、废气和固体废物污染隐患和环境突发事件隐患。在建设过程中占用土地,造成土地资源减少,大量的弃渣场、临时施工场造成土地质量和土壤环境变化,土地利用价值改变等;造成对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2生态验收调点

调查因工程内容(如开采面积、开采深度、弃渣量堆放等)造成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植被、土壤环境变化、水土流失情况、防护工程及其效果、绿化工程及其效果、景观影响等。矿山开采的近期、中期和开采终止后生态恢复计划、规划和实施方案及落实情况。环境影响报告书及设计中各项环保措施和各级环保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中有关环境保护要求落实情况及有效性,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措施[1]。调查工程采取的生态恢复、水土保持及污染防治措施。通过对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现状监测与调查,比较项目建设前后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分析各项环保措施实施的有效性。针对工程已产生的实际环境问题及可能存在的潜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和应急措施,对已实施的尚不完善的措施提出改进意见,对新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减缓和补救措施[1]。环境保护目标调点:矿山附近村庄、河流、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矿产资源及文物古迹等。

3调查的主要内容

3.1项目工程概况

(1)核实项目建设过程履行环评审批全过程,涉及项目变更的要求变更环评审批手续。(2)核实项目选址与环评报告书和批复文件确立的选址是否一致,重点核实造成环境影响的尾矿库、废石堆场选址情况。(3)工程调查和项目组成,包括矿区范围、开采范围、标高、开采方式、建设内容、产品种类、名称、规模、服务年限、取弃土石量、废石场、尾矿库、工业场地建设等。属于续采工程或技改扩建工程的要调查原有工程情况,本项目与原有项目在主辅工程和环保工程等方面的依托关系。(4)项目生产工艺、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及生产负荷、产污环节及污染治理、生态恢复、水保措施、清污分流、污污分治等情况,如废石堆场、尾矿库设计施工单位情况、坝下渗滤水收集池和监测井,周边排洪沟建设,矿区排洪、开采范围内雨水收集等。(5)调查运矿路线、道路建设,矿区道路和矿山与外界连接道路建设情况。(6)调查工程环保投资包括水污染治理投资、大气污染治理投资、固体废物治理投资、噪声治理投资和环境监测仪器配置以及生态保护和绿化投资等。(7)项目周边敏感点分布、敏感点与项目的相对位置关系和距离。如受厂界噪声运输路线噪声、粉尘影响的村庄,尾矿库、废土石堆场影响的地下水和村庄,水系河流、溶洞暗河、农田土壤以及自然保护区、稀有动植物、保护文物等等。因为时间的不同和施工工程的变化使保护目标发生相对位移,环评报告书中所涉及到的保护目标未必与验收调查时实际存在的保护目标相同,在工程调查中要实地调查。

3.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1)区域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象、地质水文、植被、土壤、动植物、矿体特征和成分。(2)是可持续发展影响调查:包括土地资源影响调查、水资源影响调查等。(3)区域社会环境调查;工农业生产;土地利用、水环境功能区划;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调查。

3.3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调查矿山的削顶表层剥离、运矿道路等工程开挖地段、废土石堆放、尾矿库建设等直接破坏矿区内原有植被,造成地表土,随着大气降雨或风的影响,极易发生风蚀和水蚀的水土流失。现场调查项目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分析其效果和技术可行性。(2)运行期生态环境影响调查项目露天开采,不可避免的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完全改变区域的地形地貌,破坏植被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随着开采不断深入,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面临的压力越大,对动植物的影响将不可逆转,调查报告要重点分析项目在开采年限范围内对生态环境的累积影响。景观影响调查:主要包括区域景观状况调查、项目景观构成分析和影响景观的不利因素分析等。生态危害调查:包括露天开采对区域动植物的影响;水土流失强度调查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调查;矿区土地复垦措施及有效性分析。项目永久占地状况、临时占地及其恢复状况。

3.4建设项目社会环境影响

调查环保搬迁包括防护距离内环保搬迁,震动噪声污染引起的村庄搬迁问题,建设项目征地搬迁及其赔偿等。工程占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社会环境影响调查。

3.5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调查

根据环评及其批复要求,重点检查企业水土保持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制定、资金筹措、已开采区措施落实情况;对山区露天开采项目检查开采边界排洪沟建设情况;废土石场堆放、拦渣坝、雨水收集系统、排洪设施、坝下渗滤液收集及监测情况。对以上各项措施和设施建设有效性进行评价,对不完善的措施提出环境保护补救措施建议。

4污染因素调查与监测

4.1水环境调查监测内容

(1)废水监测:露天开采项目废水主要有废石拦渣坝坝下收集水池废水和少量生活污水,坝下收集池废水一般循环使用,部分外排,对外排废水进行监测。少量生活污水,一般用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围林地灌溉。监测指标以监测特征污染物指标为主。(2)地表水监测:根据环评和批复文件调查评价范围内地表水系分布情况,明确纳污水体及纳污水体功能区划;由于露天开采项目废水仅为雨水冲刷引起的面源污染,因此,在对地表水监测布点时要对矿区河流上游、矿区范围、河流矿区下游监测布点监测,同时监测河流底泥,监测项目为水质常规项目和项目特征污染物指标。(3)明确调查范围内的地下水流向,在矿区地下水上游、下游布点监测,尽量与环评点位一致,监测项目为水质常规项目和项目特征污染物指标。

4.2大气环境影响重点调查内容

(1)有粉碎加工工段的,对破碎工段、皮带运输、装卸物料等扬尘点采取的抑尘措施进行调查,对配套的除尘设施除尘效果进行监测,监测项目为颗粒物[2]。(2)根据环评所提出的措施,检查对大气污染源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包括:矿区洒水抑制扬尘、筛分破碎车间洒水加装除尘、矿山运输车加盖等。(3)废气厂界无组织排放监测,下风向设置监控点,监测颗粒物无组织排放[3]。

4.3声环境影响调查

(1)结合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噪声监测布点,特别关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预测结果超标的敏感点。(2)选择距工业场地和道路较近(小于200m)的村庄、学校;厂界内有高噪声设备的对应厂界适当增加监测点;监测因子为等效声级LAeq。(3)应给出如下结论:根据验收标准,分析工程周围的敏感点环境噪声和厂界噪声的达标情况;分析现有噪声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及存在问题,在对措施有效性分析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声环境保护补救措施建议[3]。

4.4公众意见调查

建设项目公众意见调查,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公众对项目建设的基本态度,施工期及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了解施工前期和施工期曾经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采取的措施,针对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运行期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征求公众意见,作为进一步采取生态恢复措施的参考。公众意见调查应在工程的影响区域内进行,调查方式采用分发调查表的形式进行。调查表宜发放100份。对调查内容进行逐项分类统计,分不同地域特征、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计算各类意向或意见数量和比例,并依据调查统计结果对建设项目的主要影响、公众对工程建设的意见进行分析。

5结论

保护环境的调查篇9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

第三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该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活动。

第四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范围包括:

(一)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包括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各项生态保护设施;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有关项目设计文件规定应采取的其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第五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规范,指导并监督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并负责对其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审批权限负责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第六条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或者运行。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第七条建设项目试生产前,建设单位应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试生产申请。

对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非核设施建设项目,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受理其试生产申请,并将其审查决定报送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核设施建设项目试运行前,建设单位应向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首次装料阶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方可进行试运行。

第八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自接到试生产申请之日起30日内,组织或委托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试生产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做出审查决定。

对环境保护设施已建成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已按规定要求落实的,同意试生产申请;对环境保护设施或其他环境保护措施未按规定建成或落实的,不予同意,并说明理由。逾期未做出决定的,视为同意。

试生产申请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建设单位方可进行试生产。

第九条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第十条进行试生产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自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对试生产3个月确不具备环境保护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试生产的3个月内,向有审批权的环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延期验收申请,说明延期验收的理由及拟进行验收的时间。经批准后建设单位方可继续进行试生产。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核设施建设项目试生产的期限最长不超过二年。

第十一条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施分类管理。

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应当向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以下验收材料:

(一)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或调查报告;

(二)对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并附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表或调查表;

(三)对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第十二条对主要因排放污染物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交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

对主要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提交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

第十三条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委托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环境放射性监测站编制。

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委托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或环境放射性监测站,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编制。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不得同时承担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的编制工作。

承担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者验收调查工作的单位,对验收监测或验收调查结论负责。

第十四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自收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

第十五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应组织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等成立验收组(或验收委员会)。

验收组(或验收委员会)应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现场检查和审议,提出验收意见。

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单位、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查)报告(表)的编制单位应当参与验收。

第十六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是:

(一)建设前期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完备,技术资料与环境保护档案资料齐全;

(二)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措施等已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或者落实,环境保护设施经负荷试车检测合格,其防治污染能力适应主体工程的需要;

(三)环境保护设施安装质量符合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规程和检验评定标准;

(四)具备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包括:经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健全的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原料、动力供应落实,符合交付使用的其他要求;

(五)污染物排放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设计文件中提出的标准及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六)各项生态保措施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规定的要求落实,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可恢复的环境已按规定采取了恢复措施;

(七)环境监测项目、点位、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八)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出需对环境保护敏感点进行环境影响验证,对清洁生产进行指标考核,对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工程环境监理的,已按规定要求完成;

(九)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建设单位采取措施削减其他设施污染物排放,或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采取“区域削减”措施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其相应措施得到落实。

第十七条对符合第十六条规定的验收条件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或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

对填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经过核查后,可直接在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上签署验收意见,作出批准决定。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或者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未经批准的建设项目,不得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第十八条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分期进行环境保护验收。

第十九条国家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行公告制度。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结果。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6月底前和12月底前,将其前半年完成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有关材料报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试生产建设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的,由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建设项目投入试生产超过3个月,建设单位未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或者延期验收的,由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责令限期办理环境保护验收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责令停止试生产,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从事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验收调查工作的单位,在验收监测或验收调查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保护环境的调查篇10

检查内容

海洋环境质量及环境保护;沿海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行;沿海企业超标排放、倾倒垃圾等违法排污;入海排污口设立及污染物排放;海岸和海洋工程等海洋环境保护;沿海开发带(区)环境保护;沿海渔业污染防治与环境保护;海上石油开采、码头与船舶污染防治等情况。

任务分工

县环保局:作为海洋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海洋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制定工作方案、分解任务、组织实施;负责海洋海岸工程及陆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检查,汇总分析自查结果,起草全县的自查报告,及时向县政府汇报执法检查工作情况。

县发改局:负责涉海工程及沿海开发带(区)项目立项、建设情况的检查。

县财政局:负责海洋污染防治投资情况的检查。

县农牧水产局:负责入海农业面源污染情况、沿海渔业污染防治及环境保护情况的检查。

县国土局:负责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海岸开发利用及人工海岸状况的调查,海洋工程环境保护等情况的检查。

县交通局:负责码头污染防治情况的检查。

南戴河管委:负责沿海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及生活污水、垃圾向海域排放情况的检查。

县监察局:负责执法检查工作的监督,对不作为、监管不到位的单位及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县旅游局:负责船舶污染及防治情况的检查。

时间安排

(一)自查阶段(2009年8月底前)。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制定自查工作方案,分解任务,按照检查的主要内容,组织各部门认真开展海洋环境保护执法检查自查工作,参照《海洋环境保护自查报告提纲》,形成自查报告。

(二)接受省复查阶段(2009年9月1日至30日)。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对自查中发现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整改,做好准备工作,接受省检查组的检查。

(三)接受国家核查阶段(2009年10月1日至31日)。在做好自查和省复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海洋环境保护措施,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接受国家对我县海洋环境保护执法检查的核查。

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海洋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各相关部门都要将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科室,负责承办具体工作。

(二)认真组织实施。各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做好海洋环境保护执法检查的各项工作,并对“十一五”以来本部门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对策、措施及成果进行总结。总结及本次执法检查的结果和相关资料及时报送县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整治环境违法行为。按照《环保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要作为重点予以查处,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四)强化责任追究。对包庇袒护环境违法行为,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行政不作为和监管不到位的单位及有关人员,要严格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