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艺小知识十篇

时间:2023-10-16 17:36:48

花艺小知识

花艺小知识篇1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分享拓展式 教学效果

美术分享拓展指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根据课本教学内容、学生经历和认知能力,将书本知识与课外有内在联系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观察比较、实践应用、追因索果的过程。美术课堂教学分享拓展课型实施,可以加强对美术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创新意识,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新课程赋予美术的人文性质由此而来。同时新课程强调: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这就对美术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以往学科本位的传统课堂无法满足的。而分享拓展式课堂能引导学生把目光延伸到课堂以外,搜索并分享更广泛的知识,拓展更广阔的视野,从历史、文化角度更深层地认识美术、理解美术、发展能力,同时获得审美素养的提高。

【案例精选】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新教材很多分享拓展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分享拓展,可以使用本课型。

《蓝白之美》是苏少版初中美术第18册第6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以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蓝印花布为载体,着意于传统文化底蕴熏陶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展示蓝印花布的独特艺术魅力,了解蓝印花布的艺术特点和特殊的制作工艺,尝试蓝印花布的设计和制作,学会用替代的方法创造“新蓝”。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领悟蓝印花布折射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分享拓展式合作学习,通过自主探究,掌握设计画稿的要点,体验不同涂染法决定的不同印染效果,最后通过积极有效的合作完成对“蓝白之美”的艺术畅想。

1.教学方法设计:

(1)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2)参观法: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一定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3)展示法: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板演、问答、讲解等形式进行汇报展示交流。

(4)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本课型研究的实际情况,对各研究项目的时间分配、研究范围、内容、手段等相机做出合理调整,通过提出问题―调整方案―实践反思―再次调整这样的反复调整实践,提升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5)经验总结法:不断提炼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反思修正,形成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实践经验。

2.教学流程设计及简析:

蓝白之美

《蓝印花布》教学案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将学生分为资料收集小组、访谈小组、问卷小组、调查小组、成果展示小组、小报制作小组。

学生选定组长进行课前小组分工。

1.资料收集小组分工:

A.网上查找关于蓝印花布的相关资料,了解本地蓝印花布现状,了解相关企业。

B.搜集印染文化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民谣、诗歌、歌曲和短文及相关民间扎染、蜡染文化。

2.访谈小组分工:

A.确定采访对象,实施采访。

B.记录采访过程,分类汇总。

C.整理汇总访谈资料。

3.问卷小组分工:

A.拟写蓝印花布调查问卷。

B.散发蓝印花布调查问卷。

C.回收蓝印花布调查问卷做好统计工作。

D.整理调查问卷结果,写调查问卷报告。

4.调查小组分工:

A.网上查找关于蓝印花布的相关资料,了解本地蓝印花布现状,了解相关企业。

B.到蓝印花布厂参观,了解现在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做好记录。

5.成果展示小组分工:

A.收集用蓝印花布加工成的服饰、挂轴、生活用品及工艺品等。

B.用纸等替代蓝印花布制作服饰、挂轴、生活用品及工艺品等。

6.小报制作小组分工:

A.制作蓝印花布小报。

B.举办蓝印花布小报展览。

二、教学活动过程

1.走近蓝印花布:

资料收集小组的学生通过课前收集整理的资料,向同学们介绍蓝印花布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江苏南通的蓝印花布最为人们熟悉。2006年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被列入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评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筛选相关知识的能力,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蓝印花布源远流长的历史,从而体会到自己肩上的历史责任感,吸引学生做文化传承者。)

2.了解蓝印花布的工艺和特色:

调查小组到蓝印花布厂参观,了解现在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做好记录。制作成PPT,汇报参观成果,向同学们提问:蓝印花布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教师归纳总结:

色彩:深沉的蓝与纯净的白,简洁明快,质朴中带着雅致。

图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

寓意:画面中的内容与形式巧妙地结合:

喜上眉梢、连年有余、龙凤呈祥,这些美好、吉祥的传统图案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调。

蓝印花布应用在哪些地方?

学生讨论作答。

学生代表归纳总结:

广泛应用于生活中,有实用品(时装、鞋帽、拎包、扇子、遮阳伞),也有工艺品(布艺、壁挂、玩具、饰品)。

3.调查小组汇报参观的经历,观看蓝印花布制作过程的视频,介绍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过程,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调查小组归纳总结:

①刻版 ②刮浆 ③染色 ④刮白 ⑤清洗、晾晒

交流:其余小组针对这几个环节提出操作、材料上的疑问,调查小组根据调查成果做出解答。教师作补充。

(评析:本内容是教学的重点。通过观察图片,学生讨论归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通过短片展示制作蓝印花布的工艺流程,让学生观看后自己归纳,在自主学习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提问:

复杂的传统工艺如何才能搬上课堂呢?

学生小组讨论作答。

(1)用铅笔直接画稿代替刻版。

(2)用白油画棒涂色代替刮浆。

(3)用蓝黑墨水染色代替靛蓝染料染色。

教师:再仔细观察蓝印花布的图案,发现什么特点?(断)为什么?

要求结合蓝印花布的工艺步骤特点进行解答。

学生小组讨论作答:因为刻版方便刮浆,所以画稿类似剪纸中的阴刻,讲究一个“断”字。

教师演示:设计蓝印花布画稿时注意点、线、面之间不能相连,要相互独立,这样便于涂色。

教师演示。

观察图片,提问:这两幅蓝印花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分小组在给出的“心”形图案纸上,分别进行实验,探究两种不同的效果。

教师归纳总结:一幅蓝底白花(花纹上涂了白油画棒),一幅白底蓝花(背景上涂了白油画棒)。

(评析:本内容是教学的难点。众多民间传统工艺都和地域特色息息相关,反映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同时,不同材料的方法也造就了形色各异的艺术效果。学生只有处在一定文化情境中,才能更好地领略这蓝白之美的魅力。蓝印花布独有的图案特点,通过工艺过程解读,才能有豁然开朗之感,才能过目不忘,由此,画稿的难点迎刃而解。在此过程中,主要借助学生分享的拓展性知识,教师稍加点拨,巧妙借助他山之石,一举攻破难点。)

5.成果展示小组通过课前探索,演示制作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并总结手绘蓝印花布的设计方法。

蓝印花布设计方法:

(1)构思。(新颖、独特)

(2)铅笔直接画稿。(构图要饱满)

(3)白色油画棒防染。(涂色均匀)

(4)蓝黑墨水涂色。

6.布置作业:

在预先剪还图形的白纸上绘制蓝印花布图案,使其成为蓝印花布工艺品。

7.分享拓展:

举办用纸等替代蓝印花布制作服饰、挂轴、生活用品及工艺品等的展览。

把同学们制作的作品到网上。

8.小报制作小组负责安排同学制作蓝印花布小报,举办蓝印花布小报展览,学生布置展厅,自己写序言。把同学们制作的蓝印花布小报作品到网上。

(评析:通过举办展览、制作小报等内容的分享拓展,促进学生再学习、再创造,让蓝印花布成为文化传承的起点,加强学生对乡土美术的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保存、传递和创新的观念,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总结拓展

通过参加这次分享拓展学习,同学们在以下方面有所收获。(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家乡蓝印花布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2)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素养。(3)初步学会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自己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4)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参观现代蓝印花布工厂,了解现在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在继承民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工艺和技术创新,并借鉴剪纸、苏绣、木刻、素描等表现手法,不仅使古蓝印花布蓝白分明、清新明丽、古朴典雅的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得到充分体现,还为这古老的民间工艺注入现代时装艺术和人文意识。

同学们提出对蓝印花布产品进行再创作的设想,与老师、同学交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蓝印花布是我国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现在,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在继承民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工艺和技术的创新,并借鉴剪纸、苏绣、木刻、素描等表现手法,使古蓝印花布蓝白分明、清新明丽、古朴典雅的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蓝印花布产品远销日、美、欧几十个国家,深受各国的喜爱。但是,21世纪的今天,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服装潮流日新月异,在这股潮流的冲击下,如何为这古老的民间工艺注入现代时装艺术的特点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设想一方面进一步收集和挖掘蓝印花布的传统图案,对蓝印花布的传统图案进行研究分类,另一方面将一些流行元素设计在蓝印花布之中,为蓝印花布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实践反思】

1.优势:

(1)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分享拓展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有益于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分享拓展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的广泛联系,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求证解答拓展运用”等基本过程,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问题情境化、研究简约化、知识建模化、能力拓展化),处处让学生主动探究(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分享拓展学习),通过实践,学生达到掌握并运用的目的,获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考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及相互间关系的理解,达到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的目的。

(2)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分享拓展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刚学习的新知识、新方法,设计开放性、拓展性课后实践,采取各小组在课外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方式,适时组织开展交流活动,使教学向课外拓展延伸。

2.实现的条件:

第一,教师要注意软环境的设置,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中建立起互相信任的氛围,如对学生寄予很高的期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信任学生,一旦学生知道教师信任自己,更容易取得成功。允许学生就合作学习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此表示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如果教师能适当听取其中一些意见,就能激发学生的合作欲望,营造安全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学生错误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也不必担心被他人嘲笑或贬低。

第二,教师要避免两方面失误:在分享拓展学习过程中,一是对合作学习过程控制过多,使合作学习难以顺利进行;二是对合作学习过程控制过少,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监督和介入要贯穿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掌握合作学习技巧,找出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并全面组织课堂,及时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估,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当小组讨论声音过大时,教师需要给予制止,并调动小组中噪音监督员的积极性,或让这组学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些。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暂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指导,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在分享拓展式课型中,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知识的感悟和认知,再通过动手实践制作的体验,检验感知的认识,校正和提升认知思维,进一步获得创造与成功的愉悦体验。

参考文献:

[1]林晓汶.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8-1.

花艺小知识篇2

关键词:插花花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实践;创新

中国传统插花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意味着插花艺术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许多的花艺学院,插花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体会到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们在社会中要占领一席之地,必须从各方面的技能入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专业学生的素质修养刻不容缓。笔者在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插花艺术教学工作5年时间,逐渐摸索出一套教学方法,其关键在于:1)重视基础理论知识传授;2)重点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3)根据市场需要教授时尚潮流的花艺知识;4)贯彻插花行业职业道德规范;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核学生所学知识。

1 重视基础理论知识传授,培养学生对花艺知识的兴趣爱好,提高专业艺术修养水平

当前花艺技能课程主要设置成考查或者选修课程,学时数一般为30学时左右,而插花艺术博大精深,在有限的课时内,要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同学们能真正掌握这项技能,光靠老师在讲台上灌输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于是我们教师只能利用有限的学时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花艺真正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

在教学中,提炼理论知识分为10个学时完成,包含花艺的东西方发展史、花卉认识、色彩搭配学、物理现象、花艺造型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共同学习,奉行“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这一学习原则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另20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模仿优秀插花作品,手感上得到体验,到分小组讨论自由发挥或提出命题大胆设计创新作品,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作品完成的成就感。

2 重点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插花技艺教学是一门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学科,虽然也有理论知识做铺垫,但绝对不是靠死记硬背能完成作品的。因此将课程的安排按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划分为1:2的比例。

这占2/3的实践比例,主要安排为:第一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老师在课堂上所提供的插花作品案例,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分组进行插花制作,将理论初步结合实践,俗话说:“婴幼儿的最初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对于我们大部分从未接触过花艺的同学来说,教师让同学们根据现有作品模仿,能够从直观上更清晰明了插花作品的构造以及如何插制;第二步,对插花作品从外形、色彩以及构思理念上进行评判与指导,让大家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助于下次作品更好地发挥;主要采取的方式是同学互评和老师总结的形式。第三步,训练学生在技能大赛中的综合应变创新能力,包括两种训练方式:1)准备固定花材,让同学们从中挑选花材种类、颜色、数量,创造出自己设想的作品,要求形神兼备,立意积极向上。2)提出命题作品,同学们积极思考插花效果,自由购买所需材料等,进行制作。

3 根据市场需要教授时尚流行的花艺知识

首先根据市场需求分为个人日常消费用花和婚庆、商务会议购花。让同学市场调查日常用花情况,一般需求在于散花批置家庭,随意插于花瓶中为主;或是一部分人们用于兴趣修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插花。婚庆、会议用花则大部分是用于会场的布置,运用大型群组花艺为主,具体到酒店会场中的签到台、主席台、嘉宾台等的布置,另外花车、新房以及参会人员等局部修饰。

其次,教授与引导学生学习花材生长过程,作为一名花艺教师,本着对教学的不断完善,学院新校区建设,我向学院申请花圃建设,让学生不但能在实训室里对花材进行插花操作,更能深入了解各种花材的种植生长过程,对插花艺术有一个深入全面的了解。

4 贯彻插花行业职业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是从事某种工作的人最根本、最基础、最起码的道德观念。花艺从无到有,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不断发展,文明作为花艺工作者,在职业道德中最根本的一点也就是运用花艺为人类文明而工作,为着这个文明,在教学中要求本人以及学生们能够高度规范我们的职业道德,创造出具有灵魂的作品:从事插花艺术工作,首先得热爱花艺,不嫌弃它在创造过程中的艰辛。花艺作品给人带来的都是美的享受,但在实际工作中,花草还未成为作品之前,我们插花工作者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包括1)购买时间:为求花材的新鲜,我们必须天不亮就到花市批发市场选择新鲜的花草;为求插花效果,我们可能根据花材的长势,分前后几批购入花材,分时段养殖至作品需要的盛开程度。2)制作:在插花作品制作之前,我们插花人员面对的是一堆花农砍割下来的未经修整过的花草,枝条凌乱还夹杂着泥水,一些花枝上还布满刺,弄不好就扎破手。3)时间:客户的需求不仅仅是在你做好花艺作品后才正好来购买,更多的是临时性的,或是凌晨购买,例如花车的扎制。这些都是花艺作品背后的艰辛,教师要提前让同学们感受到这一切,让他们认识到花艺不是向平时想象的那么惬意享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核学生所学知识

以分组教学的形式,采取自由组合,观察学生表现,分层次因材施教,毕竟插花是一门艺术修养学科,不是人人都有这个细胞,我们在普及插花理论知识的基础教学上,分层次培养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让热爱这门艺术的同学能在技艺上更上一城楼。

在学分考核方面,理论知识采取书面问答考核的形式,占总成绩的30%,实际动手制作花艺作品占总成绩的40%,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30%,实现多方面相结合,客观而公平地得出学生的综合成绩。

花艺小知识篇3

关键词高职插花艺术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院校开设插花艺术课程的必要性

1.1 宏扬民族文化,提高艺术修养

插花艺术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配合将其稳固的器材,经过艺术构思和适当的剪裁整形及摆插,以表现生态美与自然美的一门造型艺术和实用技术。

插花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在中国发迹甚早,至唐宋年间已有系统的论著,明代达到高峰,但到了清朝以后便一蹶不振。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隋唐时东传入日本,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形成花道,并风靡全世界。高职院校开设插花艺术课程可以发掘和宏扬中华插花艺术,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重放异彩,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1.2 市场需求

插花产业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花卉艺术的鉴赏水平越来越高,花卉艺术消费也是一片欣欣向荣。由于国内大型花卉市场及专业花店数量的快速增长,婚庆服务行业的发展,插花已经成为热门的行业,高级插花师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针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插花艺术这门课程,插花艺术已成为高职院校园艺、园林、环境设计、城市规划、生态旅游、酒店管理等专业必修课,同时其他专业也纷纷将其列入公选课,供学生选修。

2 插花艺术理论教学体系

插花艺术是一门以观赏植物为对象,研究美学应用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特色课程,是集观赏植物、园林艺术原理、色彩设计、造型设计、美学设计、花卉应用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理论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学以致用。通过理论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插花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各种插花艺术的风格特点,掌握插花的技巧,从而引发对插花艺术创作的激情。

2.1 插花艺术的概述及插花基本知识

讲述插花艺术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作用,插花艺术的起源,中国、日本及西方插花艺术的发展简史,插花的器具、花材的种类、花材的采集与选购、包扎、保养,花材的修剪、弯曲造型、固定等基本技能,插花造型的质感、形态与色彩等基本要素,均衡与稳定、多样与统一、对比与调和、韵律与动感等基本原理。

2.2 东方式插花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法则,写景式插花对布局、花材的选配、容器配件的陪衬,写景写意的表现技法的要求,直立型、直上型、倾斜型、平展型、下垂型、对称型、合并花型、写景式插花等东方传统插花的基本花型插作技法,中国古典插花的花型及意念。

2.3 西方插花艺术

西方传统插花艺术的特点与风格,传统几何型插花造型设计对花材搭配、花器及花枝长度以及色彩的要求,三角型、倒T型、L型、水平型、半球型、椭圆型、放射型、弯月型和S型插花的基本技法。

2.4 现代插花艺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现代艺术得到蓬勃发展,东西方文化加强了交流,根植于文学、艺术、园林的插花艺术也得以极大的进步,运用各种新思想、新流派、新手法、新技巧、新花型的现代插花艺术应运而生。主要讲述花篮、小品花、微型花、浮花、壁挂花、花束、捧花、头花、胸花、腕花、肩花、丝带花、缎带花、花车及人造花的制作技法。

3 插花艺术实践教学的开展

插花艺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创新性很强的课程,且实验材料为鲜花材。在实践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实验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相结合,创新的开展顶岗实习、职业资格鉴定、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有利于节约教学资源,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1 课堂实践教学

插花看似简单容易,然而要真正插成一件好的作品却并非易事。因为它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溶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艺术创作活动。

3.1.1 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

插花艺术本身是一种创新艺术,需要不断地创新,通过动手实践从模仿到创作,尽可能获得较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有的创造力,都来自于最初的模仿和学习,模仿便成为了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刚学习插花时谈不上自由发挥和创作,甚至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因此在最初阶段,老师需要亲自示范现场插出一件作品,让学生模仿制作,体会插花的方法及规律。

3.1.2 学生分组实操与独立创作

学生以组为单位收集插花图片资料,然后模仿图片插出作品,在模仿中逐渐加入创作的成分,为后面的独立创作打下基础。开始学习插花时把学生分成3~5人一个小组,学生可以相互帮助,提高技艺。到了学习的后期,特别是创作期,再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设计并完成作品,这样可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3.1.3 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

插花作品完成后,以点评、互评、讨论与总结等形式,从作品的构图与整体效果、花材的运用与配合、色彩的搭配、主题与意境、创意、插花技巧等方面,对每个插花作品做出评价,从而培养学生发表自己对插花艺术探究过程的感受和体会,提高审美能力。

3.2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一大特色,不同于其它的实习方式,学生必须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有很大的作用。插花艺术课程可以结合高职教育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适时开展顶岗实训,即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安排到花店、酒店、会所、婚庆公司进行为期数周的顶岗实习,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实践中,在实践中提高和完善,并加以创新。

3.3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基于职业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动,它是由考试考核机构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在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学生参加花艺师、花卉园艺师等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应试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升华。

3.4 组织职业技能竞赛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插花技能大赛、各地花协举办的插花技能大赛以及学院内部举行的插花大赛,把大赛作为进一步检验实践教学成果的手段。技能大赛能促进专业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技能大赛吸收了行业发展的新技术,赋予了课程教学新的内涵。既起到了示范教学的作用,又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和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术基础.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10.

[2]宛成刚.插花艺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

[3]范洲衡,郑志勇.插花艺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1.

花艺小知识篇4

她了解到,广州的鲜花行业大多停留在中低档水平,而高档花店几乎是一个空白。于是,从去年开始,丁丁花了半年的时间筹备。这半年,她逛过了各种花店、花市,把整个市场都了解透彻;她上各种插花培训班,甚至辞掉了担任经理的工作,到小花店打工,只是为了“偷师学艺”。

半年过去了,成为插花高手的丁丁开始为自己的店打算了。可是最令她担忧的是,在广州很少人愿意把钱花在艺术商品上,高档的花艺很难被欣赏和接受。怎样才能令梦想实现呢?

普通老百姓无法接受花艺,那单位、机构、公司呢?丁丁发现,许多高级写字楼相当注重“面子工夫”,即使是前台,也非常注重花艺的摆设,如果能针对这些公司做一些商务服务,不就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于是丁丁开始与一些高级写字楼的公司接触,发现他们无论是公司内部摆设,或者一些活动、庆典,都非常注重花艺。有了市场,丁丁的花店“后作”的出现当然可以有生存空间了。

一开始,丁丁只想开网上的花艺工作室,然而网络店毕竟是虚拟的空间,只能做为“副手”,开店仍是势在必行。

于是,今年初,丁丁就把店开在了天河北八百伴的二楼上,这个选择也花了她很大的心思。因为,天河北是商务写字楼的集中地,花店可以针对周边的客户群提供更专业化的商务花艺,而白领群集中也更可能拓展个人服务。

做“走商”上门自我推广

广州的花卉行业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许多一般花店用不上的材料,却是丁丁做花艺创作的重要配件,比如做花束用的羽毛、纱巾和特殊的纸张,或者束花的拉菲草,在广州的市场上是绝对找不到的。因此,丁丁必须上网找供应商,花多许多的心思和成本。

而推广更是困难。其他花店是“坐商”,总有人上门卖花,而丁丁却是“走商”,必须比一般花店付出更多的精力去和公司打交道。在开店初期,她就针对天河北及周边商圈进行地毯式宣传,还针对高级写字楼公司推出免费试用前台花。创意和品质渐渐打动了许多公司,并且愿意和丁丁签下长期的合作协议。

市场潜力

广州经济发展良好,带动商务花艺市场。近年来,广州经济发展良好,使各种商务活动频繁,直接带动了商务花艺服务市场的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自然、健康、绿色办公新空间的重要性,“绿色办公”已兴起,这种潮流为商务花艺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

风险提示

商务花艺服务专业要求较高,若没有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则难以开展业务。

鲜花有一定的“保鲜期”,若业务量不足,则会造成经营成本的加重。因此,要求经营者在经营方式上“多钻研”,可采取“订单式”的运作方法以避免出现“鲜花不鲜”的情况。

选址建议

商务花艺店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各商务企业,因此,店址首选区域为各商务办公区内,如天河北商圈、环市路商圈、五羊新城商圈等。商务花艺店提供的服务在于提升、凸显顾客商务空间的品味,因此,花艺店店铺自身装饰布置要求典雅、大方、舒适。

【起步】从打工发现商机

小黄和小林学的专业都是插花工艺,毕业后在深圳一家花艺店替别人打工。在打工的几年中他俩发现仿真花店利润可观,于是在摸清进货渠道后,他们决定自己开店。但是在深圳开一家仿真花艺店成本至少需10万元以上,这对他们来说不合算。

经过调查,他们发现福州新开发的楼盘非常多,而且很多业主正在装修,存在很多的潜在客户,但是福州专营仿真花艺的店并不多,尤其是专营欧美风格的仿真花艺店更少。

“爱花的人多,爱仿真花的人会更多!”小林说,“花无百日好”,许多爱花的人觉得鲜花换水麻烦,并且花期也很短,为此很多人在装修房子后都会选择仿真花。加上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仿真花仿真度相当高,看上去一点也不“假”,多数都可以和鲜花媲美,为此,仿真花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经营】进货眼光需独到

小林和小黄表示,开仿真花店,首次进货前要先去熟悉市场,最好能直接和厂家预订,这样成本会比较低,首次进货数量不宜过多,单支仿真花每种不超过30支,货量需根据开店后的营业状况适当调整,这样可避免资金囤压。

另外,进货时要有独到的眼光,挑选仿真花的关键是品位要高雅。在决心开店前,要花时间研究一些花艺时尚搭配的知识,了解一些花艺的流行走向,学会适当的搭配,并利用所有的商品把小店布置成与众不同的风格和特色,这样才能让喜爱仿真花卉的顾客乐而忘返。当然,经营要诚信,售价不能太高,这样才最吸引人。

【选址】人流大家居店附近

小林和小黄表示,仿真花店面积大约在30~50平方米左右即可,地址最好能选择在家具店、家居饰品店或服装街、鲜花店附近,在这些商铺附近开店人流量比较大。

他们称,在福州开一家50平方米左右的仿真花店,大概总投资在4万元左右,若一个月营业额有1万就有盈利,以前在深圳替别人做,每个月的销售额都达7万元以上。在福州开业以来生意都很好,对于仿真花店的前景两人还是相当看好的。

投资预算:铺面租金:约3000元/月;装修费用:约10000~20000元;店员工资:约1000元/月;首次进货:约6000元;流动资金:约8000元;总投资额:约3万~4万元左右。

【心得】创新竞争取胜法宝

小林称,在深圳打工的几年里深刻体会到,花店除了要有好的地理位置外,还要不断创新。创新是花店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如今全国仿真花店数量增加很快,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创新。

因为境内花店已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与境外花艺不断交流,消费者对花艺的了解越来越多,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必须有高水平的花艺作品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为此在经营之余,还是要加强一些插花知识。

花艺小知识篇5

一、“简约”是整堂课的主线

“简约”是各个艺术领域都追求的一种风格,例如在摄影艺术中,有的作品强调“点、线、面”的简约风格。然而,在数学教学的艺术领域,“简约”也是一种艺术风格。是针对当时课程改革中,为了追求课堂上一味地追求理念上的新颖、内容上的新活、形式上的新异、组织上的新奇,课堂变得繁杂、臃肿、凌乱,而提出了“简约”教学。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说的:“简约教学是一个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由多而少、由繁到简、由浅入深再深入浅出的教学问题,这也是一个返璞归真的话题。”我们再来看看张冬梅老师的《认识倍》这堂课里,哪些地方彰显了“简约”的思想。

教学思路清晰简约。

这堂课的设计思路非常清晰简约,课的伊始,从动物学校的小猫得到的红花片和蓝花片的数量关系,引出了“蓝花片的的朵数是红花片的2倍。”然后紧紧扣住“2倍”进行教学。从多种角度,来认识“2倍”的关系。可谓教学思路非常清晰,从“2倍”入手,接着又扩展到“3倍”,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一个“3倍”,最后,老师追问:“那4倍、5倍、……10倍……呢?”把课堂上的问题迎刃而解。可见,张老师从“2倍――3倍――几倍”围绕着这根主线层层递进,展开教学,体现了简约的特点。

教学语言简洁凝练。

在《认识倍》这堂课中,又一简约的元素是简洁凝练的教学语言。我们来品品张老师的这些总结语。如在教学2倍的时候,张老师边总结边引导学生说出

红花有3朵。

蓝花有2个3朵。

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

这样的语言,简洁,明了,又紧扣“倍”的数学内涵。让人鲜明,深刻。在教完这一重点内容时,张老师这样总结:“一种花都有1份,另一种花有这样的2份,那就表示2倍。”字字精要,没有一点多余。又如:在教完3倍的时候,张老师如是说“只要蓝色是1份,红色是3份,就能表示3倍。”这样的简洁的教学语言,不但简单易懂,还让人记忆深刻。

由此可见,张老师的简约不等同于简单,她是对教学要素的精确把握和经济妙用,使数学课堂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是简约而不简单,是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思考后的高度抽象。

二、“灵动”是整堂课的亮点

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张老师的课上得非常“灵动”,可能和她的“教学机智”分不开的。请看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在动物学校里,这是小猫得到的花片。

谁能说说蓝花和红花朵数的关系。

生:蓝花是红花的2倍。

学生一下子一针见血说到了倍。过快的直奔主题难免让老师觉得尴尬,其实,老师最初的设计意图是要让学生复习旧知,在旧知的基础上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倍。可是,张老师应对从容,处理得很灵动,她继续让学生来说花片的“朵数“关系。

生:“蓝花比红花多3朵。“

生:“红花再增加3朵就和蓝花一样多。”

……

师:“刚才有一个学生提到了倍,今天就让我们认识倍”

这样,课堂上的“唐突”。就变成了引出“倍”这一主题有用元素,在这里,老师珍惜课堂上的生成资源,把学生信息进行了重新组织,转化成课堂上新的切入点。体现了她的教学机智。也成为了课堂上的一个亮点。

又如通过“圈一圈”等活动,引导孩子说出:

红花有3朵。

蓝花有2个3朵。

蓝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

这几句话,看似简单,可是对于语言刚刚起步的二年级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何况是高度抽象的数学语言。在课堂上,当学生说得不够流畅的时候,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让学生重复练说几遍。可是,张老师并没有那么做,而是不慌不忙,先“放”再“抓”。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具体情境中,再来感悟,练习,而自动生成熟练掌握的效果。到课的最后,学生就水到渠成,这种“无痕”的教学手段促成了灵动课堂。课后,我才了解到,这样做,更加尊重了儿童的学习心理,当儿童一下子不能接受的东西,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用强迫的手段让儿童去掌握,教学时一种慢艺术,相反,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这样既尊重了儿童的学习心理,又成为了教学的闪光点。灵动源于心动,灵动课堂来自于抓住孩子的心理。

三、“高效”是整堂课的必然

有了前面简约、灵动的基础,促成高效的课堂是一种必然。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采取恰当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再来回顾张冬梅老师的课堂,整堂课的高效性,我认为主要体现在有效的教学手段上:

(一)充分提供“变式”。

小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形成新的数学概念,绝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在感性向理性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提供一些标准的材料,更应该变换材料的非本质属性,充分提供变式,让学生感知,比较,促进对理性认识的升华。张冬梅老师,在教学《认识倍》的时候,充分提供了变式,促进了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实现了高效课堂。例如:

“师:想不想自己创造一个3倍?用花片来摆一摆,表示红花片的个数是蓝花片的3倍。”

学生开始摆花片。

交流方法:

1、

2、

3、

同样是3倍,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摆法。通过变化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只要蓝花片有一份,红花片有这样的3份,红花片的朵数就是蓝花片的3倍,通过非本质属性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倍的实质,不仅如此,张老师趁热打铁,追问:“红花片的朵数还是蓝花片的3倍吗?”相机出示:

这样的“变式”训练,让学生更加印象深刻,学生一个开始认为不是3倍,后来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蓝花片有3个,红花片有9个,所以,红花片仍然是红花片的3倍。这样,学生对倍的内涵的认识更加深化。

(二)适当提供“反例”。

学生初步形成的知识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容易向邻近知识混淆。适当提供反例,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对错误的反省中引起对知识的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例如,在教学完2倍的时候,提供了这样一个反例:

师:小兔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你同意它的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小兔的说法是错误。

生:小兔的说法是错误的。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黄花应该有3个2,所以,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生:如果蓝花再增加一朵,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2倍。这样改一改就对了。

通过反例,让学生充分关注了一份数,对一份数有了更深的认识。“变式”和“反例”的合理运用,让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促成了高效课堂的生成。

花艺小知识篇6

梁平,从一个开花店的美丽少女,步步前行,蜕变成为国内著名花艺师和花艺推广知名教师,个中的艰辛是外行人很难体会的。

近些年,随着花艺设计理念在国内的逐步推广,人们对于植物的消费理念也在逐步改变,审美水平也逐渐从“看热闹”提高到“看门道”。而从梁平个人的成长历程之中,我们也依稀看到整个花艺设计行业发展变迁的轨迹。

作为一个行业,规模化、专业化地发展起来,完整产业链条的建立是启动的基础,而真正的原动力还在于行业中的创意力量的崛起。对于花卉创意行业,花艺设计师毫无质疑地肩负着引领行业发展大方向、促进资源有效组合、提高整体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终端消费者的审美素质等等一系列的责任。

梁平,从一个懵懂的入门者到能够独立承接大型设计项目的专业花艺设计师,从自我学习与提高到分享知识提供审美教育,不自觉地默默付出,恰恰完成了一个花艺设计师应承担的使命。更神奇的是,她似乎并不是有意而为,一切都是在热爱、感性、愉快的生命节奏中自然而然中水到渠成。

在北京金色秋天,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相聚在一个典雅安静的下午茶俱乐部,梁平以她特有的优雅缓慢的语速,与我聊起这些年的花艺故事。

《投资者报》:你是怎样走上花艺设计师这条职业道路的?

梁平:我接触花艺工作到今年已经整整15年了。最初我帮助一个阿姨做花卉贸易,看了一个荷兰花艺师的现场表演,激发了我的兴趣,发现了花卉的神奇之处。后来自己开了一个小花店,与其他花店一样,经营起来非常辛苦,为了获得新鲜的花材,每天清晨五六点去早市采购,有时还要去很远的苗圃选择客户特定的花卉或植物。而零售市场是特别不稳定的,特定的节日特别旺,花材的价格也高,忙得没有时间休息。淡季的时候又少有顾客,花材采购得很少也会有较大损耗。那时就凭着年轻,拼的是体力。

后来逐渐意识到,只卖花材是很难有竞争力的,大家无非拼的勤劳和体力。而植物与花卉带给人们的感动在视觉变化中,在设计创意里。于是,我开始上各种花艺培训班,直到有机会面对面地向东南亚与欧洲的世界级的花艺大师学习,才真正打开自己的视野,对花卉语言的理解也逐渐入门。

具备了一些知识,再赶上国内家居行业的发展与需求,机缘巧合,遇到了一些很好的项目,我在一个个项目中学习并积累了经验,得到了一些客户的认可,口口相传,逐渐形成了自己客户群体。

《投资者报》:在你所有的老师中,哪些给你重要的启发?

梁平:在我遇到的老师中,德国花艺大师Grego在我的成长中对我的启发最大。他本身是一位艺术家、钢琴手、植物学专家,他的修养和个人魅力,让我感到花艺师的创意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是与艺术的其他门类相通的。一个好的花艺师,植物学的知识只是一个基础,艺术修养才是创意丰富的养料和源泉。而艺术修养又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的情感、对自然的感悟。Grego老师一家四代都是种植专家,家庭的影响对他的成长给予了巨大的帮助。

另外,2001年前后,我还遇到了来自澳门的佩华花艺学校的周佩华老师和高炎发老师,他们对事业的全情投入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给我巨大的鼓舞。

这些年我之所以能够坚持往前走,就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常常想起他们的工作状态。周老师比我年长20多岁,她现在还全世界跑,开办花艺学校、传授花艺课程。

那时候,我除了积极地参加他们的课程之外,还无偿地投入自己的时间,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们处理一些学校的事情。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讲课的方式与花艺的创意知识,还有对于花艺学校的管理,这些为我未来的事业都提供了非常必要的积累。

《投资者报》:童年的生活对你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梁平:我们常说一个人的童年经历会影响人的一生,真的是这样的,小时候由于家庭的特殊情况,我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不在爸妈身边,性格比较内向。爷爷奶奶很平和与开朗,他们非常喜爱植物和小动物。我那时经常和他们一起种花,养各种小动物。

所以从小就会照顾花草,通过观察植物,调整光照和水分,找到了自己宁静的空间。这些让我在后来几乎命里注定地选择了花艺师这个行业,我似乎觉得自己生下来就是为了做这个的。

《投资者报》:在国外的游学经历给了你哪些帮助?

梁平:我曾经在北京798的中赫时尚第一个开设花艺课程,那之前没有人为他们提供这方面的内容。后来也逐渐发现似乎走入一种迷茫,自己必须要进一步学习,要继续充电,于是就主动地停止了与他们的合作。在自己的低潮期,我去了新加坡和泰国,可能是平时对朋友比较真诚,那时候,朋友对我也特别好,带我去寺院里做义工,为他们准备花材,看他们怎样布置。寺院里宁静的气氛为我的内心重新注入能量,慢慢的,自然而然受到感染和启发,让我好像又找到了方向。

后来我又到了法国等欧洲国家,在一个田园风光极美的小镇,与花艺学校的老师与学生们一起感受欧洲自然田园风格花艺设计的甜美与趣味。这些对我现在个人风格的形成都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投资者报》:从开花店到作花艺创意设计师,再到成为培训顾问专家,这一步一步的变化中,你感到哪些是难以突破的瓶颈?

梁平:花卉创意行业在我们国家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最初,分工不是很精细,一个花店做了所有的事情。但现在的趋势是分工会更加精细化,那么自己到底做那一块呢?如何给自己定位,发挥自身的长处是一个较难选择。

我们常常跟着市场跑,什么挣钱就先做什么。但市场发展很快,设计师要跟上潮流,甚至引领潮流,就要走在别人的前头。

我自己的特长是善于分享,在培训教学中,学员们与我都感受到快乐。而且教学相长,为了提供更新鲜的知识,我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更新的状态,这对自我的提高是一个非常好的鞭策。未来,经营一个花艺学校对我来说,不太商业化,也更稳定。

还有就是,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怎样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是一个新的课题。好在先生是室内设计师,对我的工作非常理解,也在专业上给我很多具体的指导。让我从一个只关注自己的花怎么插的花艺师,逐渐开始关注植物与空间的关系,变成一个真正的空间花艺设计师。

我自己的变化与成长也是我在教学分享中非常好的内容,我的课之所以受欢迎,可能就是因为切合目前大多数花艺工作者的实际,可以给他们实用的建议吧。

《投资者报》:花艺与公益的关系是什么?你做了哪些事情?

梁平:植物花卉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它们静静的在自己的角落里,不喧不争,随着四季的变迁而繁盛枯荣,静静地奉献自己的芬芳,以最美丽的姿态展现给我们,令我们身心愉悦。

让人们关注植物,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动手与植物互动起来,是我的心愿,因为那真的是一种令人身心健康的美好生活。

所以,我们曾去学校和社区免费提供花艺课程,让那些少有机会亲自动手插花的打工子弟也能感受一下这里的乐趣。

花艺小知识篇7

一、 高等农业院校设置“插花艺术”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 实践教学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今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既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多年以来,我国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对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越来越重视。2011 年 4 月,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 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我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1 ]。“插花艺术”课是高等农业院校的特色课程,其实践教学对于高等农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践教学是开展“插花艺术”课程的必要手段

各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插花艺术以鲜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和适当的剪切整理及摆插造型,表现花材的活力和自然美。插花艺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因此,“插花艺术”课兼有实践技能培养、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功能。这一特点决定了“插花艺术”课要侧重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思考能力。

二、 高等农业院校“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 实践教学体系不够规范

“插花艺术”课是一门多学科相互融合、相互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既包含有自然学科知识,又有人文学科知识,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生活体验。但它在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开设时间还比较短。“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2 ]因此,该课程实践内容安排不够全面和系统,选修人数也存在限制。

(二) 实践教学投入不足

许多学校管理层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在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在“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的投入上相对不足,甚至没有建设专门的实验室、实习基地。例如,中国农业大学“花卉艺术”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专门的插花实验室,实践活动只是在普通教室开展,插花过程所需的花材、花器及各种工具等需要教师自行负责,这给插花艺术教学带来诸多不便。由于资金投入有限,限制了野外采风、参观花卉市场等实践环节的进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 教师队伍严重不足

目前既具备插花艺术理论教学素质,又具备实践教学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寥寥可数。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插花艺术”课的教师很多是从园林、园艺或生物专业通过自主学习和系统训练等方式转型而来,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但教师数量偏少。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系统讲授“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师只有一位,而上课的学生有 400 人左右,教师授课时间紧张,工作量大,力不从心。(四) 教学对象接受程度不同选修“插花艺术”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院和专业,因此他们学科背景不同,个人人文素养水平各异,对课程的接受程度也就不同,这使“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面临个体差异的困难。

三、 影响高等农业院校“插花艺术” 课实践教学的主要因素

插花艺术分为东西方插花,其课程以多项学科领域的知识为其理论基础,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3 ]。笔者借助鱼骨图研究方法,尝试从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四个维度来构建高等农业院校“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影响因素的模型,深入分析影响“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的因素。鱼骨图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明。其理论依据是,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通过头脑风暴法可以找出这些因素。如果将这些因素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并标出重要因素,就可以生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特性要因图。因其状如鱼骨,又叫鱼骨图。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问题或缺陷(即后果)标在“鱼头”外,在鱼骨上长出鱼刺,上面按出现机会多寡列出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4 ]。按照这一理论,笔者提出鱼骨图中鱼脊为影响高等农业院校“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的因素,此为主线;并以此访谈“插花艺术”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深入交流探讨,列举各种因素,问题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以原因的逻辑和层次关系来进行探讨,绘制鱼骨图主干图(见图 1)、支线图(见图 2~5),最后进行归纳、整理,完成鱼骨图的构建。

(一) 学校维度

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设施、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研究等都会对高等农业院校“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产生影响(见图 2)。其中,教学管理方面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和评价考核体系;教学设施方面包括插花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等。具体而言,教学管理方面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和评价考核体系从制度管理层面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插花艺术在改革开放后重新得以发展,但高等农业院校对“插花艺术”课的定位不一致,开设情况各不相同,其实践教学没有形成完善统一的标准,没有供参考的学大纲和教材,教学内容多由各个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由于各高校在教学基本条件、师资力量和教学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插花艺术”教学内容体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插花艺术”课一大特点是实践教学占主体地位,如果与普通实践教学模式和规范完全一致,就会影响“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的最佳效果。此外,目前还缺少一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实践技能操作水平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缺乏对“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的督察制度,这也影响了“插花艺术”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教学设施是实现教学效果的载体和保障。许多高等农业院校对“插花艺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由于经费的问题,没有建设规范、标准化的插花艺术专业实验室,加上地域因素等的影响,许多高校没有专门的花卉实习基地和合作企业。另外,农业院校普遍没有建立完整、系统的插花艺术电子资料库,包括电子教案、课件 PPT、教学光盘、文献资料、图片、相关网站等[ 5 ]。长期的教学实践已经证明,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是实践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而现实当中,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插花艺术课上的利用明显不足。教学设施捉襟见肘严重制约了“插花艺术”课教学实践的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和研究对提高“插花艺术”课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是改进现有教学现状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缺乏经费投入等原因,国内在插花艺术实践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的系统研究和探索方面所做的工作较少,统一的教学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和建立,目前的实践教学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插花艺术教育的发展。

(二)教师维度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质量目标实现的程度。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态度、学术水平、授课艺术等都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见图 3)。教育是一种艺术。“插花艺术”课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系科之间和学校之间要加强相互交流、沟通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插花艺术教育事业刚刚起步,迫切需要培养文化层次较高的专业师资队伍,加速提升我国“插花艺术”课的技艺水平,弘扬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插花艺术,创新既具民族特色又富时代精神的中国现代插花艺术的理论体系和技能手法[ 6 ]。目前,我国从事插花艺术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大多已老龄化,而且师资严重不足,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又不健全,人才断层较为严重。另外,教育技术人员与“插花艺术”课教师间往往缺乏密切的沟通与配合[ 7 ],影响了“插花艺术”课 CAI 课件功能的发挥,未能充分展现“插花艺术”课中评价和鉴赏环节。

(三)学生维度

“插花艺术”课属于应用型学科。要真正让学生走进插花艺术的殿堂,就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操作技能。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其充分意识到自己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提高教学实践效果的重要因素。部分学生追求学分的学习目的会影响实际的实践教学效果。另外“,插花艺术”课要求掌握学习方法,强调插花需要提前有一个艺术构思和创作思考的过程,以便明确主题,立意深刻,做到心中有丘壑。完成一个较大的插花作品时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其他同学的协调配合,这就需要增强合作精神,增强师生之间互动,使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知识储备也会影响他们对“插花艺术”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只有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和文化修养,充分运用原有的知识储备,才能把教师讲授的插花知识和倡导的理念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见图 4)。

花艺小知识篇8

元青花器型中的各种造型艺术都鲜明的带有着草原马背游牧民族的文化及生活环境中的信仰、崇尚、喜好、习性等的物象特征。元青花实物时代文化历史背景的反映突出,草原文化,生活气息浓厚,元青花器型造型艺术的主导思想理念表现形式上充分展示出雍容、壮美、健硕、挺拔,饱满、坦阔、博广,宽丰的印象。

元青花器型成型工艺中独到的手法和诸多的特征细节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不断提高鉴识分辨技能的重要问题。它的成型工艺是按照已经做好了的器型模具,按程序分断模制,晾干后大部用泥料粘接威完整的器物,外部做以修饰,器内不做修饰,上架晾干后交由绘画装饰纹样。元青花成型不是手拉胚的做法。

元代高岭土麻仓土二元配方的配料工艺和磨料练泥的方法,程度。明洪武时期瓷器实物有延续,永乐起瓷器实物已经完全有区别了。离开了高岭土麻仓土二元配方炼制的胚胎材料,大件元青花器型中的各种造型变化是无法实现的。

元青花胎体中究竟显露着哪些不被大众熟知的神秘特征现象呢?我提出以下几点供大家在“物证比对研究辨识法”中考证。

1 真品元青花实物的模制成型工艺。手法老练随意、帅气、并留有不经意间留下的手指痕迹。

2粘接手法娴熟。接胎痕迹自然。

3 元青花实物中的修足现象、老练、快速、准确、娴熟、自然、犀利。

4 元青花实物胎体的薄厚是随形制规格的大小而制的,有薄如纸的,如:小碟、小杯,有厚达二厘米的,如大盘、大罐的胎体。

5 元青花实物胎体的重量在同等规格中,薄厚一致的条件下重量轻于明、清瓷器和仿品的重量。

6 元青花实物胎体的物料显像是有着玉质感。并具有莹润的油性感,真品是熟了的熟胎料象。仿品反之。

7 元青花实物的沧桑感、岁月感显鼹在露胎处和底足中。七百年的自然变化蕴藏在胎体之中。传世品也反映在莹润似玉的釉面之上。

8 仿品无论怎样做旧,除了其他所有的综合特征完全不相符之外,做旧也只能是人力所有意为之的轻重不同程度的污染,丝毫不具有七百年的烙印信息。

9 元青花实物的胎体是自然的灰白色,仿品做旧是人为的污染色,仿品不做旧胎体是火气冲天的颜色,没有岁月的信息感和元青花胎体的材料感。

10 元青花实物大部分底足胎像都有着程度不同大小各异的外小里大而深入的老鼠洞、夹心饼干、冻豆腐的显象特征。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仿制者近年来也在费尽心机的仿制这一现象。

11 元青花实物的各类器型中的足底有所不同,分类如下所示:

浅足器物:直颈罐、梅瓶、高颈盖罐等。

平足器物:小碟、砚台洗、盖盒匝等。

深足器物:象耳瓶、高足杯、连座梅瓶、玉壶春等。

花艺小知识篇9

一、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

中国的戏曲艺术在世界艺坛中独树一帜,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并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是集中国各民族音乐、文化之大成,经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具有颇为丰富的各种表演手段。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也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过程。所以,提倡学校开设戏曲艺术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祖国传统的音乐文化。戏曲艺术含有丰富生动的历史知识,因此,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和欣赏,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丰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纵观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出现了歌唱性乐曲教学的单一局面,课堂上常见的是中外名曲,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诸如戏曲、曲艺所见甚少。有些学生对西方音乐卓有兴趣,对贝多芬,施特劳斯,柴可夫斯基了解掌握较多,而对中国音乐杰作知之不多。尤其对我国戏曲艺术知之甚少。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徽班进京,什么是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对千百年传唱不衰的戏曲剧目与代表人物知之甚微;对中国自己的戏剧创作大师象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田汉、夏衍等知之甚少;对古往今来著名的戏曲剧作《西厢记》、《窦娥冤》、《桃花扇》、《白蛇传》、《红灯记》、《白毛女》、《沙家浜》缺乏了解。这种现状与当前我国音乐素质教育极不吻合,要打破这一僵局,必须作出极大的努力。

实践证明:艺术形式与艺术追求和思想意识与精神风貌密切相关。不同的形式与追求其结果不尽相同。时下,从中小学音乐教育找到与戏曲艺术结合的切入点异常重要。通过戏曲艺术教学,使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是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在这些遗产中戏曲则是独具风貌的重要艺术形式。这里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表演,有长久传唱不衰的乐曲,还有传播范围极广的民间传说。这些必将激起中小学生对中国戏曲文化的追求与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弘扬民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中小学生进行戏曲艺术教育是音乐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二、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演唱才能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在中小学校开设音乐戏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戏曲是一种集服装、化妆、表演、舞蹈、歌唱、术、杂技等诸多表演技能和技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唱念做打行行俱全,中小学生通过初学可置身于戏曲艺术熏陶之中,将使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不断提高。那些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著名曲目和唱段,如“花木兰”、“表花名”、“小放牛”、“:小姑贤”、“小女婿”,以及“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穿林海跨雪原”等,不但把学生带入了优美的境界,同时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也得以丰富和提高。

戏曲艺术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了解和赏析的阶段。教师从戏曲的形成、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试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由欣赏著名艺术家,如梅兰芳、马连良、尚长荣、叶少兰等有代表性的演唱与表演,进而发展到对戏曲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内容主题及典型人物的分析与鉴赏。

要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除课堂教学外,还可通过看录相、听录音、看演出、参观演出前的准备工作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戏曲表演艺术实际。通过真真切切的看和明明白白的听,化被动为主动,很快进入学唱阶段和学习表演阶段。只有进入这样阶段,学生的鉴赏力才能得以升华。这一阶段要努力开发学生内在的表演才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易唱、易做的剧目进行学唱与学做,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象京剧《沙家浜》,“智斗”一场,评剧《花为媒》,表花名一折都可根据不同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一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为全方位音乐教学模式。

三、实施戏曲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因此,在戏曲艺术教学中有一点不可忽视,即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主要体现在现代戏曲中,特别是象杨子荣、郭建光、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传唱,振奋他们的精神斗志。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是普通政治课所不能替代的。

当然,传统戏也同样具有德育功能。如歌颂民族英雄主义、杰出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有:《岳母刺字》、《苏武牧羊》、《杨门女将》、《穆桂英挂帅》、《红灯照》、《秋瑾》等;体现正义、惩恶扶善、舍已救人精神的剧目有京剧《赵氏孤儿》、《除三害》、《铡美案》、《赤桑镇》等;取材于历史名著和历史故事的剧目有《打渔杀家》、《将相和》、《霸王别姬》、《打龙袍》、《二进宫》等;其他剧种、曲艺等也是同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好戏,如评剧《井台会》、《打金枝》、《茶瓶计》、《三节烈》等戏曲教育都丰富充实了音乐艺术教育,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力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在中小学校中普及和推广戏曲教育既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

四、实施戏曲艺术教育的建议

在认清对中小学生音乐课和课外活动进行戏曲知识学习与演唱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更应抓紧实验操作。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面上调查,摸清底数,选择确立好试点校、试点班。由点带面,让典型带动一般,先进行普及戏曲基本知识的工作,然后步入实际课教学。

2、欣赏与演唱要同步进行。学生在欣赏戏曲时教师要注重剧情人物介绍,并渗透思想内容,让学生先激起对剧中正面人物的热爱;然后,让京胡、手风琴、录音机交错进行伴奏,重点对有影响的生旦净优秀唱段进行教唱与练唱,以至排练20分钟左右的小折子戏等。

花艺小知识篇10

1.美化环境,改善人际关系。由于插花作品的装饰性很强,对周围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立竿见影的美化效果。在这样优雅、温馨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自然会显得亲切、友爱,可以进入融洽的相处状态。因此,插花艺术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

2.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插花作品的创作不仅凝聚了插花者的心血和智慧,而且陶冶了情操。因为要使自己的插花作品有所提高,首先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然后才能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对于插花作品的鉴赏者来说,也是陶冶情操的一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鉴赏者精神文化素质的提高。

3.有利于开发农林资源,促进农业生产。插花行业是园艺行业的一个分支,插花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其辅助行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所以,插花行业的掘起,使得鲜切花的生产、干燥花的生产、花器制作业等辅助行业都相应的得到了推动发展。例如:花束、花篮、瓶花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包装业、花器业的发展;艺术类插花的发展,带动了艺术设计的发展;插花作品需要摆放在各种机架上,从而促进了木器、塑料器具等工艺的发展。

4.插花艺术的发展,对国际文化的交流、国际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插花行业的发展程度,在某种程度上标明了一国经济的发展程度。闭门造车不可以求发展,对外交流是发展的上策,这样必然会推动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从而推动国际经济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

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园艺、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插花行业的发展,就业岗位的需要,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插花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必须改革,应该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方面去考虑,从学生能力建设的视角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突出“新、实、浅”三个特点,其中,“新”是指超前的岗位技术知识,“实”是指学生实际应用,亲自体验岗位工作“,浅”是指用通俗易懂的教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四、高职院校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目前的发展状况当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插花技艺及盆景制作课程,但是存在的问题有很多,具体表现在:

(1)将《插花艺术》课程设置成考查或选修课程,不受学生重视。

(2)总学时数较少(一般为36学时左右),且理论教学时数大大多于实训教学时数。

(3)实训条件简陋,不能满足实训的具体要求。

(4)实训环节的考核比例太小。

三、《插花艺术》课程

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对策插花行业的岗位技能包括识别、保养、处理花材;制作各种插花作品;介绍东、西方花卉文化;插花作品的保养;经营花店等。这些内容也是我们的插花技艺与盆景制作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基础教学内容,采用理论学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的插花应用型人才。知名花艺师、广州金肯花艺学院院长钟伟雄曾经从花店经营的角度阐述了花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在原来教育模式下毕业的学生去开花店,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和老花店公平竞争,经验上没有优势,只有在花艺基本功上下功夫。

由此可见,花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从目前来看,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都不扎实。为了适应插花事业的蓬勃发展,满足插花行业就业岗位的需要,培养更多的优秀插花技能者,我们高职院校可在以下方面改进《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增加《插花艺术》课程的总学时数,进一步延长实训环节的课时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在实践教学中紧抓时代感与民族性,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因为插花艺术具有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

2.教学内容应满足时代感,应及时将插花艺术的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以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

3.在《插花艺术》课程教学的后半阶段与市场接轨,让学生进入社会定岗实习,亲自体验有关插花行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