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花艺术数字化建设构想

时间:2022-02-27 03:07:23

酥油花艺术数字化建设构想

摘要: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求新发展成为了文化建设者新思考的方向,而近年来科技的进步、数字化建设在各方面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机遇。文章以青海省塔尔寺酥油花艺术为例,通过对青海省塔尔寺酥油花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境进行了思考,提出了酥油花艺术数字化建设的构想,并阐述了酥油花艺术数字化建设对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带来的机遇。

关键词: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酥油花;数字化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为“非遗”)数字化旨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搭乘互联网信息技术依托Web网站、移动终端电子设备等平台实现将文字、图片、音视频向数字化的转换,利用数字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保护、传承和传播。青海省作为青藏高原上的一个省份,地域辽阔且多民族聚集,从而形成了各种具有高原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发展方式而受到国内外学者和游客的关注,其中以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酥油花独占鳌头,经久不衰。酥油花发展历史悠久、制作过程艰辛、民族特色鲜明、艺术成品精美、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但近年来,随着各种困境的出现,塔尔寺酥油花的传承受到一定影响,而非遗数字化的提出给酥油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作为青海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把握并积极抓住非遗数字化这个机遇,实现对酥油花的数字化建设值得思考。

1塔尔寺酥油花的由来及制作流程

塔尔寺酥油花是集浮雕、圆雕、面雕和彩雕为一体的立体艺术作品,是艺僧们遵从宗教信仰而不惧严寒困难的手工艺品,是用高原特有的牦牛牛奶打出的酥油制成的花。酥油花是由塔尔寺招募的艺僧在上、下花院相互竞争的机制下制作而成的。每年农历九月寺院内打扫完卫生后十月份开始创作酥油花,一直到农历正月十五,历时四个多月的酥油花才算是圆满完成,正月十五晚上才展示给观众观看,展示后的酥油花会放置到“酥油花馆”供省内外游客观看。因“酥油花馆”场地有限,所以每年的酥油花只能放置在馆内三年,三年后将被销毁。酥油花的制作要经过六道工序才能出现在观众面前,分别是:扎骨架、制胎、敷塑、描金束形、装盘和开光,这六道工序每一道都有其严格的标准,扎骨架需要草绳、树干等,制胎需要成年酥油花粉末,敷塑需要提炼新鲜的白酥油,装盘要用铁丝等把所有酥油花固定在底座上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描金束形则用金彩粉对酥油花整体装饰[1]。油花的制作是一种技术的绝学,因此不对外公开,即使上下花院中的艺僧是一家人,回到家中也对自己花院制作内容只字不提。酥油花由于是由牦牛牛奶中打出的,所以对温度有着极高的要求。“酥油花馆”内设有空调防止酥油融化,而在制作时为防止艺僧的手温过高影响酥油花制作,要将手反复浸泡在冰冷的水中。制作酥油花的艺僧需从小时培养,从扎骨架开始学起,经过点滴的积累,历时约十年时间才算将整个制作过程有了初步的学习和认识。酥油花名虽为“花”,但其题材内容丰富,有花草树木、花虫鸟兽、历史或佛教人物等,用酥油制作而成的单花、单草、单人、单建筑等经过艺僧们的装盘就形成了整个系列的真实的佛教传说和历史故事,体现出酥油花从单一向整体发展的思路。

2塔尔寺酥油花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2.1专业技术型艺僧减少。如今的社会是网络化、信息化、技术化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吸引走了年轻的艺僧。学习和制作酥油花的年轻艺僧,缺乏对宗教信仰的深度认识,面对数十年枯燥、单一、乏味的酥油花技艺的学习以及制作酥油花的冰冷环境,在新技术文化的冲击下产生厌恶的情绪,更有艺僧在外界的影响下出走塔尔寺。在没有正确引导的情况下,新技术的冲击使得艺僧把对学习酥油花技艺的热情转而投向新技术,酥油花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上、下花院的艺僧各保持在30人左右,但随着老艺僧相继离世,新艺僧招募不够,传承者技艺学习不精准,技术的学习浅显、艺僧厌学等问题;技术人员的断层,导致了经验和技艺的相继断层,以至于酥油花制作技艺不如以前精湛,作品不如以前精美绝伦,客观上影响了酥油花的传承和发展。2.2传承方式简单、单一。酥油花的传承主要靠手口相传、师徒相传[2],这样单一的传承方式受传承艺僧文化程度、语言表达和自身理解学习程度的限制,不能将和酥油花有关的技术整体、系统、全面的讲授给新传承艺僧,因酥油花的技艺学习没有标准的书本理论知识、体系结构和制度说明,不同艺僧讲述的内容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新艺僧对酥油花技艺的学习没有系统的学习,禁闭室的学习影响了技术上的相互学习和切磋,这种单一的传承方式易造成技术的流失,对于酥油花这一青藏高原特色非遗的传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2.3制作过程和环境艰苦。酥油花是开在冬季最冷艳的花,从“冷艳”二字就可知酥油花对温度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由于酥油是从牦牛牛奶中打出来的,其融点特别低,极易融化,因此在制作酥油花的室内装有空调,让室内的温度符合酥油不被融化的温度。与此同时,艺僧们为防止酥油融化而影响酥油花的进程,在酥油花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将手反复的浸泡在冰冷的水中,让手温持续保持在酥油不被融化的冰冷状态下,酥油花本身就在青藏高原寒冷的冬季下制作,冰冷的气温加冰冷的室温再加冰冷的手温,因此大部分艺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病,甚至有艺僧的手指都断裂,这对艺僧来说,不仅是身体的一种考验,更是精神层面的一种考验。2.4保存时间和空间受限。塔尔寺目前只有一个能放置酥油花的“酥油花馆”,能容纳酥油花的空间有限,每年正月十五展示完后的酥油花全部都放置在“酥油花馆”内将近三年,每三年艺僧对“酥油花馆”清理一次,因此三年前的酥油花将会被销毁,大量具有历史性特色的酥油花因空间的限制使得想要了解过去酥油花发展的学者找不到时间和作品记忆,酥油花的保存时间和保存空间都止步于三年,不利于酥油花长期完好保存、继承的期许,更不符合非遗长期发展的需要,很多具有特色性和技术性的酥油花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慢慢丢失。

3对酥油花艺术数字化建设的构想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化领域需求新的传承发展已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达成的一致目标,青海省酥油花作为开在高原冬天的特色花,也应当紧随世界各国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的步伐,积极抓住数字化带来的机遇,针对新困境寻求在数字领域的新突破发展。3.1建立健全数字化标准。“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数字化发展的第一步,没有制度约束而大搞非遗数字化,将造成非遗数字化参差不齐,非遗传统技术丢失等混乱现象。因此青海省政府首先应建立针对所有青海非遗数字化的系列体系制度,包括非遗数字化的目标、应遵循的原则、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需注意的安全问题、人员的组织、数字化应用的平台、数字化建设的资金等都要有明确的体系来保障。其次非遗所在地的政府与传承人协商,在协商的基础上根据青海省非遗数字化的总方针、政策制定有关具体非遗的数字化建设标准和分类体系,如不同非遗元数据的获取方式、数字化建设非遗内容的分类排列标准、音视频播放设备的购买标准等。以塔尔寺酥油花为例,在省政府统一制定的数字化制度下由湟中县政府和塔尔寺艺僧商议,将一系列不成文的规定通过文字形式制度化,建立酥油花非遗数字化建设明文制度体系,保障酥油花数字化建设有制度可依。3.2全力搜集整合资源。酥油花起源于16世纪的西藏,随宗喀巴大师传入塔尔寺[1],发展历史悠久,要实现酥油花数字化建设,就必须动用政府、社会和个人等各方力量,通过刻录光盘、口述录音、收集图片、文字总结、磁带修复等方式收集有关酥油花的所有资料,最大限度的收集有关酥油花的全部资源,并按照制定好的制度体系分类汇总,为酥油花数据库建设提供充分的资源。3.3组建数字化建设团队。酥油花数字化建设应组建一支专业的数字化建设团队,团队可分为三部分:数字化建设管理人员、传承艺僧和专业技术人员,数字化建设管理人员负责全面统筹规划和协调组织,传承艺僧则负责在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提供意见和加强监督管理以及技术的叙述,以防传统技艺在数字化建设中慢慢流失,而专业技术人员则主要负责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源的数字化编辑,并运用AR(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NUI(自然用户界面)[3]、三维动画技术等新技术将酥油花相关资源转化成数字形式,将数字化的酥油花信息展现在数据库界面。通过建立专业的数字化团队让酥油花数字化不断规范化。3.4尽快建设特色数据库。前期在酥油花资源搜集全面、数字化团队建设完成后,团队对资源分类整合,开始建设数据库。建设酥油花数据库:一是要对酥油花所有收集到的资源整合并绘制出数据流图;二是通过多方沟通商议,总结归纳形成用E-R图表示的酥油花概念模型,如管理人员、传承人员、由来、发展历史、制作流程、主题酥油花展等;三是将酥油花的概念结构转化为某个DBMS(DatabaseManagementSystem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四是为酥油花的逻辑数据模型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五是编制与调试酥油花的应用程序,有序组织酥油花数据入库,并开始程序的试运营阶段;最后通过试运营阶段的反馈意见,对数据库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修改,逐渐使酥油花数据库运营处于平稳运行的状态中。在酥油花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还应多参考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用户的需求,设置个性化栏目,搜索酥油花内容、年份和历史传说、佛教故事等多方面的个性化设置。3.5适时更新数据库内容。酥油花数据库建设完成后可通过青海电视新闻、地方电视广播、网络直播、通知公告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力度、扩大推广范围,通过扩大推广范围,在全范围内广征意见,积极采纳用户建议,及时更新修改数据库内容,加强数据库后期的正常平稳化运行。

4酥油花数字化建设带来的机遇

4.1酥油花技术得到传承和推广。酥油花技艺由于年长艺僧相继离世而年轻艺僧又出于对外界的新奇离开而面临着技术传承上的断层问题,而酥油花数字化建设恰好利用新技术解决了技艺传承中遇到的阻碍,还能为实体酥油花艺术作品提供了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艺术欣赏和学术研究平台,让酥油花这一艺术的绝学有了系统的数据研究平台,也让酥油花与全国乃至全世界有了深入的联系。酥油花的传承方式也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4.2推动了青海旅游产业的发展。酥油花是只开在高原的“冷艳之花”,将“冷艳之花”进行数字化建设,有利于扩大酥油花的影响力,有助于吸引国内外游客、学者等到青海来旅游或研究,不仅推动了塔尔寺旅游业的发展,更推动了整个青海的旅游文化发展建设,因此酥油花数字化建设是一件具有时代气息和进步意义的事。4.3促进青海非遗的深度开发利用。利用新媒体客观呈现青海塔尔寺酥油花的原生面貌,借助数字技术可全面系统地记录青海塔尔寺酥油花保护传承的方方面面,推动青海非遗走进公众视野,使“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青海非遗文化变得可知、可触、可感,从而达到广泛传播和普适教育的目的。借助新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将青海塔尔寺酥油花最大限度地传承、创新与发展,“互联网+非遗”成为非遗深度开发利用的崭新模式。

5结束语

酥油花制作手法精湛,做工精巧、造型生动,将其用数字手段加以传承和推广是符合时代意义和新传承技术的发展要求的,利用数字化传承酥油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具有进步意义。积极应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抓住数字化对青海非遗的机遇,不断学习新技术,重视数字化建设,让酥油花这一非遗在数字化的潮流中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琳.青海塔尔寺酥油花艺术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4(10):68-71.

[2]秦永章.青海塔尔寺的酥油花艺术[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30-134.

[3]杨红,张烈.非物质文化遗产实体展示空间中的数字化应用[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1(05):16-20.

作者:张海霞 李继晓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