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0-15 09:3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肢体功能

作者单位:455000 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神经内一科康复治疗中心 偏瘫是脑卒中引起最常见的功能障碍,致残率在存活者中高达8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能力,并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1]。因此,降低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中枢神经的可塑性,加强对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和代偿,使患者早日康复。为此,我院通过对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恢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1年11月份至2012年10月份收治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在38~72岁,平均年龄为(621±34)岁。其中脑梗死患者11例,脑出血患者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为(634±35)岁。其中脑梗死患者12例,脑出血患者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入选患者在入院前均行颅脑CT或MRI检查,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2]。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进行指导,对患者进行护理、宣传健康知识,并告知患者的家人应该注意的事项,使患者能够配合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21 心理护理 由于脑卒中发病急,且一般预后并不理想,所以患者在得知自己患有该疾病的时候,常常会因为经济负担、预后不好以及日后生活不能自理而产生巨大的担忧,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因此,要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鼓励、暗示、支持、疏导等方法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促使患者早日投入于康复训练之中。

122 早期康复训练 在患者入院时,使患者瘫痪的肢体保持在良肢,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患肢出现废用综合征(包括肌肉萎缩、患肢水肿、关节畸形等)。患者采用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三种姿势进行交替变化,护理人员在每2 h为患者更换一次。

为防止偏瘫肢体肌肉萎缩,提高肌力。在发病2~3 d时,要对患者进行患侧肢体按摩,由远及近,动作要保持轻柔。按摩过后,要对患者行被动活动,对患者全身的各大关节与小关节进行活动,先大关节后小关节。以此来维持患者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当患者能够进行自主运动时,要尽早对患者进行自主运动训练,通过患者的意识去支配瘫痪的肌肉进行收缩,通过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进行运动。

123 恢复期护理 在患者病情平稳后,对患者进行坐位训练、站立训练、行走训练。首先在护士的帮助下进行坐位训练,逐渐过渡到独立坐起,最后做到轮椅上,并达到3级平稳。然后在护士或家人的监视下,进行站立训练。当患者站立训练达到平衡良好时,可进行行走训练。

124 日常生活护理 针对患者的具体恢复程度,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洗脸、刷牙、穿/脱衣服、吃饭等日常生活能力。

13 康复判定标准[3]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判定:100分正常;0~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20~45为严重功能缺陷;45~70为中度功能缺陷;70~95为轻度功能缺陷。

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进行判定:100分为正常;小于50分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50~84分为明显运动功能障碍;85~95分为中度运动功能障碍;95~99分为轻度运动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通过SPSS 130统计软件系统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在入院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也日益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脑卒中的发病率的提高。在存活的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丧失了劳动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负担。

脑卒中在发病的早期,其脑内受损部位还有微弱的神经冲动,因此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对日后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通过本组研究,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 考 文 献

[1] 黄凯敏.护理干预对家庭成员照顾脑卒中偏瘫病人预后的影响.全科护理,2012,10(2):487488.

篇2

【关键词】 中医康复护理;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4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1-009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时代到来,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保守治疗是骨折后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由于患者具有卧床时间长,因此极易引发便秘、腹胀等并发症[1]。这就要求临床切实做好对该类患者的护理工作,为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致残率,使患者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做出积极贡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中医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63~82岁,平均(72.5±3.6)岁;住院时间10~21 d,平均(13.6±4.3)d;致伤原因:跌扑伤20例,搬运重物致伤12例,坐车颠簸致伤8例,自主弯腰致伤4例,忽然坐下致伤3例,不明原因3例。随机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中医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多数情况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属于突发性急性损伤,筋骨和经脉受到损伤,出现气血瘀滞、经络阻滞症状,造成一定程度的肿胀和功能障碍。由于对疾病预后极为担忧,因此不可避免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中医认为,思伤脾,恐伤肾,脾肾俱损则气机受阻,对机体的恢复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心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将疾病的相关知识有重点地讲解给患者,让患者多卧床休息,并注意腰部垫枕,从而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医院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1.2.2 饮食护理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主要对膀胱经造成损伤,经脉淤阻,内穿脏腑,从而造成脏腑传导功能失调,加上瘀血内聚、阻滞气机,在肠中淤滞和燥屎结合,阻塞肠道,因此应该对患者进行辩证施食,在饮食方面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指导,让患者尽可能地少食多餐,多吃纤维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少吃甜食和牛奶、豆浆等易产气的食物,禁食肥甘厚腻及辛辣刺激的食物等[2]。

1.2.3 腹胀、便秘的护理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直接损伤了患者的神经系统,或造成血肿刺激对交感神经形成压迫等,从而导致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等造成患者腹腔内容物潴留,进而引发腹痛、腹胀等并发症。由于骨折后患者多具有躯体功能障碍,大部分时间待在床上,很少运动,因此不可避免会心情郁闷不畅,从而造成气机郁滞,大便秘结。针对这种情况,要在指导患者进行正确饮食的同时,对其腹部进行轻柔按摩或热敷,督促患者进行有效的腹肌收缩训练,从而使大便通畅得到切实的保障[3]。必要情况下依据医嘱给予患者通便剂,或让患者服用复元活血汤加减,从而达到润肠通便、活血化瘀的效果。如果患者并发症极为严重,则可以依据医嘱给予患者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或口服厚朴三物汤加减等。

1.2.4 药物护理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常会损伤患者的筋骨,并造成患者气滞血瘀等,因此需要对此进行良好的治疗。中医多运用汤药治疗,这是因为患者对汤药具有较快的吸收速度,同时汤药具有较大的药力。应对中药汤药正确的给药途径进行熟练的掌握,并且灵活应用,如果患者体寒,则给予其热性汤药;如果患者体热,则给予其寒性汤药等,从而将中药汤剂的药效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4]。此外,还可以运用中药包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将温度适宜的中药包敷于患处,2次/d,从而达到促进患者血液循环、为患者疏通经络的效果。

1.2.5 功能锻炼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损伤了患者的胸腰椎,如果没有及早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则会导致软组织粘连和组织纤维化发生几率的增加,从而造成胸腰背肌的废用性萎缩。伤后1~2周,鼓励患者运用仰卧,头部、双肘、双足跟5点支撑法在床上做上肢和扩胸运动,使胸部活动得到有效的增加,有效锻炼肺功能及胸腰背肌;伤后2~3周,在进行一周左右的早期功能锻炼后,患者会出现腰痛腿软、活动后局部隐痛等症状,这时应该鼓励患者改用仰卧,头部、双足3点支撑法坚持进行功能锻炼;伤后3~4周,让患者用仰卧,双手、双足4点支撑法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伤后4~5周,让患者俯卧,用飞燕点水法进行功能锻炼[5]。同时,可以让患者在腰部外固定器的保护下用电动起立床练习站立,这种被动站立能够使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而造成的忽然站立头晕等不适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对于老年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能正常大便,腹痛、腹胀等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有效:患者有大便,腹痛、腹胀等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患者腹痛、腹胀等症状没有减轻,甚至有加重的迹象。总有效=显效+有效+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多数情况下,外界屈曲压缩暴力导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进而损伤筋骨,使患者产生气滞血瘀、肢体功能受限等不良反应。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护理,那么患者的预后将会受到严重的不良影响,造成诸多不良并发症的发生,并留下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临床十分有必要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中医康复护理中饮食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早期腹胀、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降低;药物护理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并能促进血肿吸收,使软组织粘连及纤维化现象得到有效的减少,同时促进骨折愈合;功能锻炼能够使患者脊柱的稳定性得到有效的增强,并促使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遗症发生率的显著降低[6]。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熊桂华,赵军.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的中医护理[J].中外医疗,2011,16(19):124.

[2]王建红.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指导[J].中国中医急症,2008,13(4):263-264.

[3]许爱平.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2):138.

[4]杨芳梅,胡迎春.护理干预在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6):881-882.

[5]杨莲花,李军,张芳.胸腰椎骨折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65-166.

篇3

[关键词] 细致化护理;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康复;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10(a)-0156-04

Effect of detailed nursing on the rehabilit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FENG Chong1 SHA Haiwang1 HAN Huihui2

1.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Yan'an 716000, China; 2.Delivery Room,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Yan'an 71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etailed nursing on recovery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Methods 83 patients with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treated in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 from April 2011 to May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 = 41)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 42).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car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detailed nursing. And the rehabilitation and satisfaction with care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 of stable vital sign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core of poisoning symptom disappear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score of functional dama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cure rate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mortality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dopting detailed nursing in the rescue proces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and clinical effects, at the same time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Key words] Meticulous care; 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Rehabilitation; Satisfaction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可由患者误服,或喷洒药物时防护措施不当而导致的急性中毒,其主要临床表现有气管痉挛、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衰竭及肺水肿等,具有发病迅速、病情进展速度快的特点,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3]。鉴于此种情况,对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必须尽可能的争取时间,加强护理[4]。此外,对于一些因有自杀倾向而主动服用有机磷农药患者的抢救护理过程中可能遭遇患者不配合,后期治疗困难。因此,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尤其是心理方面的疏导显得非常重要[5]。细致化护理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护理模式,目前已有报道其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等多种疾病的临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6-8],而关于其在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拟探讨细致化护理应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后对患者康复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5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83例,其中男37例,女46例,年龄23~65岁,平均(43.4±5.2)岁。依据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病情分级,83例患者中有轻度中毒30例,中度中毒22例,重度中毒31例。将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 41)和观察组(n = 42)。对照组中男19例,女22例;年龄23~64岁,平均(44.2±4.7)岁;轻度中毒14例,中度中毒12例,重度中毒15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23~65岁,平均(43.5±4.3)岁;轻度中毒16例,中度中毒10例,重度中毒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分级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先进行口腔清理,再进行洗胃清除胃内残留药物,同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阿托品、解磷定治疗。针对伴有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兴奋呼吸系统药物结合呼吸机辅助治疗。个别病情严重的患者还要进行血液透析以帮助机体清除血液内农药,尽快缓解病情。

1.2.1 及时清除毒物 患者入院后应尽快进行催吐,降低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同时进行洗胃。洗胃液一般采用生理盐水、清水、2%碳酸氢钠溶液,并采用活性炭胃肠灌洗法清除胃肠道内的有机磷农药,洗液温度为25~38℃。洗液温度过低会促进毒物经肠道吸收进入机体,加重病情;温度过高会刺激胃肠道血管扩张,也会引起对毒物的吸收增多。为保证疗效,临床通常会采用留置胃管延长洗胃时间,可每间隔1~2 h洗胃1次,每次洗液200 mL,洗出液体基本澄清时可停止。

1.2.2 尽快使用解毒剂 有机磷急性中毒早期反复、足量应用复能剂能够缓解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降低死亡率。肌内注射氯磷定,首次剂量1~2 g,此后根据胆碱酯酶活力测定结果,并结合其他临床指标调整给药剂量,轻度中毒患者肌内注射1 g,每隔4~6 h 1次,中重度中毒患者每隔3 h肌内注射1次。胆碱酯酶活力恢复后仍要以小剂量使用3 d左右。此外,还要合理应用阿托品,初期可采用持续反复给药达到阿托品化,阿托品化的指标为心率加快、面部潮红、肺音消失或减少。

1.2.3 并发症的预防 ①患者在抢救后1~4 d内容易发生以呼吸肌、肌肉为主的功能障碍,被称为中间综合征,当发现该类症状出现时应及时进行血气检查,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呼吸衰竭的发生。②由于急救过程中利尿剂、脱水剂以及催吐剂的大量应用,容易引起患者体液流失过多,造成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因此,护理人员应做好液体出入量统计,避免不必要的麻烦。③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感染。加强口腔护理至关重要,常规方法是淡盐水擦拭上颚、舌体、牙齿、黏膜,使用漱口水浸湿纱布,对牙齿表面、牙菌斑、舌面做进一步清洗,注意口腔护理时的漱口水不要误吸到气道内造成感染,要注意保持脉搏氧饱和度在 90%以上。

1.3 护理方案

1.3.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了解患者所服用的农药种类、服药量和服药时间,同时清理残毒、输液治疗等,必要时安排机械通气、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等。

1.3.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细致化护理模式,主要内容是将常规护理的每个环节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进行细致化的处理后对其护理内容进行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理护理:不仅要给患者阐述病情、用药情况,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还要对患者中毒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是因意外导致则要帮助患者树立安全意识,做好防护措施以免下次再有类似情况,如患者是因主观因素发生自杀倾向,主动服药,则更需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对生活的自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②基础护理方面:除了进行常规的护理外,还应针对每例患者结合医嘱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同时安排护士对患者进行定期问询,以随时处理突发状况。③输液治疗时应在输液期间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天气寒冷时可考虑适当加温。

1.4 评价指标

①48 h内两组患者抢救情况:主要包括生命体征、意识恢复情况、中毒症状、全血胆碱酯酶活性、重要器官功能损害情况等[9]。采用1~3级评分,完全为3分,即患者入院时症状和体征消失,恢复健康,无不良预后;基本为2分,即患者入院症状改善,出院时仍有不同程度的不良预后;无改变为1分,即抢救无效,患者死亡或病情反复;得分越高表示抢救成功率越高。②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主要包括用药、住院时间、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③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态度、心理压力、饮食情况等方面内容,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和不满意四个等级。总体满意=满意+较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48 h内抢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恢复、重要器官功能损害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中毒症状消失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48 h内抢救成功指标比较(分,x±s)

2.2 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 < 0.05);观察组患者全血胆碱酯酶活性≥70%患者比例、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及预后情况比较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有机磷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事件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目前急性药物中毒在我国所有疾病致死病因中占第五位[10]。因此,如何提高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的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成为当前急诊科医护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急诊实际,由于经常面临各种突发事件,在处理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容易出现一定程度混乱状况,加上护理人员分工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护理时容易忽略一些细节性问题而对患者的成功抢救造成不利影响[11-12]。临床资料表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造成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13],如果护理不当,措施不及时,患者在短时间内就会死亡,从而对抢救效果和病死率产生直接影响[14]。有报道表明,科学规范的护理可有效提高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效果,提高治愈率[15-16]。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效果,笔者将细致化护理模式应用到临床,并对其作用进行了探讨。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48 h内抢救成功指标进行了评分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恢复、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以及重要器官功能损害等指标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全血胆碱酯酶的活性是导致机体中毒的机制,有机磷农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体内乙酰胆碱水平快速升高而造成中毒。因此,临床上如能快速恢复全血胆碱酯酶的活性对抢救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7-18]。另一方面从本次研究结果中也可以看到观察组中毒症状消失这一指标的得分情况与对照组的统计学结果表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就说明两种护理方法均可较好地消除患者的中毒症状,结合其他方面分析,细节化护理模式能够综合改善各指标。

此外,本研究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细节化的护理模式能够更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主要原因可能是细节化的护理使整个抢救过程的抢救措施更加准确、到位,如对口腔的清洗更加彻底,避免了残留药物再次进入体内造成二次伤害[19-20]。对血液透析的进一步细化、延长时间等可使血液残毒尽快从体内清除,以从根本上消除病因,改善症状。

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细节化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笔者认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与临床疗效相关,细节化的护理模式提高了临床疗效,自然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细节化的护理模式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可以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缓解护患矛盾。

[参考文献]

[1] 陶贤洲,王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4,39(9):1273-1275.

[2] 谢腾芳,曹茂堂.肾病内科病种与用药情况分析[C]//2011年全国医药学术论文交流会论文集,2011:217-218.

[3] 王好君,王惠,任建光,等.应用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肺水肿的临床意义[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3):354-356.

[4] 刘雁.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的临床观察及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2014,28(3):205.

[5] Hulse EJ,Davies JO,Simpson AJ,et al. Respiratorycomplications of organophosphorus nerve agent and insecticide poisoning. Implications for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4,190(12):1342-1354.

[6] 陈良华.细致化护理在提升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产前分娩自我效能中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4):836-838.

[7] Hohenegger M. Nursing the ventilated patient:a large measure of meticulouscare needed [J]. Pflege Z,2008,61(6):310-312.

[8] 盖敏,刘利,高文霞,等.细致化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效能感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8):309-310.

[9] 梅国丰,潘国良,徐建彪,等.长托宁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J].江西医药,2006,41(5):283-285.

[10] 毕宝林,田昭涛,苏延峰,等.丹参注射液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9):798-801.

[11] 吕菁君,魏捷,王蕊,等.急诊科早期应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度中毒的临床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4):238-241.

[12] 王金红.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 11(13):455-456.

[13] 朱锦凤.口服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的急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21(2):100-101.

[14] 魏爱玲.13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的急救护理体会[J].甘肃医药,2013,32(6):479-480.

[15] 何芹香.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4):23-25.

[16] 孙杨.优质护理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14.

[17] 邹玉刚,梁显泉.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出院时血清假性胆碱酯酶活性与风险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3):284-285.

[18] 方泽旭.血液稀释对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观察[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89.

[19] 沈蕾,杨赛.应用不同口腔护理液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口腔护理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 7(14):131-132.

篇4

关键词:股骨骨折;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影响因素

股骨是人体内长度最长、负重最大的管状骨,股骨骨折为骨科常见骨折类型之一,多由暴力事故所致,发生后患者骨折处疼痛感强烈,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需要的康复时间较长[1]。长期实践证实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股骨骨折患者的疾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预防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但调查发现一部分股骨骨折患者存在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差的问题,导致疾病康复时间延长[3]。为提高股骨骨折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本课题研究对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现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课题研究纳入我院骨科2014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94例股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股骨骨折;②未合并重要器官及组织损伤;③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能够独立完成相关调查问卷的填写;④同意参与本n题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意识障碍、病情危重;②合并其他部分骨折或脏器损伤;③年龄>75周岁;④拒绝参与本课题研究。本组94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57∶37,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为(38.9±2.1)岁,骨折原因:车辆撞击36例;高处坠跌28例;机械碾压15例;直接暴力打击25例。

1.2方法 我院自制早期护理依从性调查问卷为94例患者发放,评价94例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的依从性。该问卷共对患者的依从性做出三级评价,分别为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依从为患者能够积极接受早期康复护理,部分依从为患者在医生或家属的劝导下能够接受早期康复护理,不依从为患者拒绝接受早期康复护理。本课题研究为94例患者发放的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调查问卷均有效回收,经统计问卷调查结果得出,本组94例患者中,51例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为依从,29例患者的调查结果为部分依从,14例患者的调查结果为不依从,将依从患者设为研究1组,将部分依从和不依从患者设为研究2组。收集两组患者的详细资料,包括年龄、疼痛程度、家庭收入、文化程度、患者家属对疾病早期康复护理的认识等。获得两组患者详细资料后,使用统计学软件对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顾分析对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本课题研究由专业的数据统计分析人员使用SPSS 21.0版本统计学软件对研究过程中得到的符合高斯分布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型指标,采用χ2检验指标间差异,P

2 结果

2.1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单因素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家庭收入、文化程度、疼痛程度、家属对疾病早期康复护理的认识、家属对早期康复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均会对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产生影响(P

2.2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多因素分析 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收入、文化程度、疼痛程度、家属对疾病早期康复护理的认识为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独立性因素(P

3 讨论

本课题研究发现能够对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家庭收入、文化程度、疼痛程度、家属对疾病早期康复护理的认识、家属对早期康复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上述研究结果与廖灯彬[4]等的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相似性。本课题研究具体分析发现:①股骨骨折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与文化程度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表现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高,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为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对骨折后早期康复护理意义的理解不同,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所掌握的知识更为渊博,能够更加充分的认知到骨折后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5]。②股骨骨折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与家庭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家庭收入较低的患者难以承受早期康复护理所造成的经济负担,加之经济收入低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继而会对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产生影响[6]。③疼痛程度:股骨骨折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与疼痛程度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研究发现疼痛能够对患者内分泌和心理情绪产生影响,继而会对患者心理、生理多方面产生恶性刺激,导致患者出现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差的问题[7]。④家属对疾病早期康复护理的认识、家属对早期康复护理工作的认可度与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存在密切关系,家属对疾病早期康复护理的认识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在良好护患关系基础上开展的护理服务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相反若患者家属对早期康复护理无正确认知或对护理服务不认可就会影响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的认知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继而会对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产生影响[8]。

基于上述现状,本课题研究认为骨科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文化背景的不同、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疼痛程度的不同等,有侧重点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尽量减少上述因素对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此外,护理人员应充分重视患者家属方面对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家属能够辅助患者配合早期康复护理。

对本课题研究所得结果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早期康复护理,积极接受早期康复护理,以促进患者疾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王金海.影响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2):48-49.

[2]车加丽,徐红英.早期康复护理对股骨骨折术患者恢复状况的作用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505-506.

[3]严素敏,黄少娟,杨延斌,等.早期康复对股骨骨折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15):15-17.

[4]廖灯彬,叶霞,刘晓艳,等.股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1,18(23):1-3.

[5]吕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河北中医,2014,4(6):909-911.

[6]吉丽.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10(9):1161-1162.

篇5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康复护理学;教学方法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科性学科, 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WHO列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并列的四大医学体系之一[1]。康复护理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对象主要是残疾者、老年人、老年病和慢性病患者。康复护理的目的是使残疾者的残存程度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心身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2]。作为现代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学习和掌握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技能,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识别、了解和解决患者功能维护与促进的问题,在各自领域开展康复护理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丰富康复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尝试应用了参与式教学法,旨在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际操作的技能。现具体介绍如下:

        1参与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新式教学方法,它在观念、方法、模式等方面不同于传统式教学, 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已逐步应用于多领域、多学科的教学。

        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互尊互动,共同设计课题。该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3]。

        参与式教学的方法多样化(小讲座、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多变、集思广义、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通过运用“参与式方法”使每个学生能够在紧张活泼、忙碌有序的氛围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并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 在合作交流中生成自己的新经验[4]。从而真正领略到培训的要义, 在行为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将新的理念和做法渗透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鉴于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优点、效果,应该更快更好地运用推广、改进、丰富、提高,使这一新式教学方法更加完善,对改进康复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参与式方法”教学过程

        2.2.1分组: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分组。我们有意识根据性别、民族进行搭配,每个学习小组10人, 这样可以保证小组讨论效果,保证学习顺利进行。

        2.2.2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参与式教学的主体部分,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某些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与教师互动学习,互动研究,共同提高。教学设计要明确课时分配、课程内容以及每个章节内容的参与式过程和方法。在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使用各种参与式教学方法。

        首先,使学生明确康复护理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例如用“头脑风暴”法,使学生了解康复、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的概念、区别和联系等。

        其次,整个教学中穿插各种“小组活动”的方式,即围绕一个需小组成员互相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或是需要讨论才能形成正确、全面认识的话题展开。一般先由教师创设情境、引入话题、布置任务, 然后进行小组活动。

如教学设计“做一天残疾人”活动,由各小组扮演不同类型残疾人,上课之前完成一天的残疾人角色扮演,深入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并考虑我们和社会能为残疾人做什么?创建无障碍服务设施的必要性?如何从自身做起,改进残疾人的生存环境?各小组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写出小组讨论意见,最后推选1名成员在课堂进行汇报,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使学生们充分思考,积极讨论,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次小组活动,学生们感到相互间协调、配合的重要性,凝聚力有所增强,有的小组甚至深入到临床康复科,更加深刻的理解康复的意义和重要性,对课程产生较强的兴趣。通过辩论和演讲,可以丰富学习内容,使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和观察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康复护理学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

篇6

关键词:系统化康复护理;急性脑梗死;抑郁症

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或障碍,引起大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大脑组织局部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体征和神经系统症状。有效地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脑梗死预后效果[1]。所以为了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我们应该重视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同时脑梗死发病较快,治疗周期长,预后效果不佳,通常伴有抑郁症状。本文作者结合2014年6月~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临床资料,具体分析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106例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53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1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1.12±8.16)岁。研究组53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48~63岁,平均年龄(55.78±9.8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资料方面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具体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内容如下:

1.2.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告知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积极配合度,指导患者循序渐进的进行康复治疗[2]。同时护理人员依据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或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同时向患者家属讲解脑梗死后遗症原因,增强家属护理意识,积极主动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定期组织患者观看早期功能锻炼录像,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

1.2.2康复指导

1.2.2.1患者住院期间为患者摆放功能,帮助患者进行床上训练,并且每天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1.2.2.2患者下床后协助患者自己完成穿衣服、饮食、上下床、大小便等日常生活行为。同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安排患者喜欢的户外锻炼活动,例如太极拳、散步、遛鸟等活动。帮助患者建立生活情趣,使患者的尽快的恢复自主生活能力[3]。

1.2.2.3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即患者坐于床上进行下肢训练,循序渐进的进行步行训练。初期由护理人员搀扶进行跨步训练,并注意观察患者的表现,如果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应该停止训练。

1.2.2.4在患者病后1 w内进行舌头伸缩锻炼,鼓励患者发音,并且进行单音节训练,第2 w进行简单交流训练。随后可以增加训练难度和强度,使患者可以进行简单的回答。

1.3判断标准

1.3.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分为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

1.3.2生活能力 显效:日常生活能力状态评分≥80%;有效:日常生活能力能力评分≥40%;无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减少

1.3.3抑郁评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临床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研究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临床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情况 研究组患者生活能力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临床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早期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早期系统化的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康复效果。而抑郁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精神情绪,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低下,而且会影响其神经及肢体功能的康复[5]。同时急性脑梗死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其机体抵抗力差,加之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使患者产生抑郁情绪,不积极配合治疗,严重影响康复效果。所以,临床对于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早期给予系统化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消除患者抑郁,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而言之,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提高临床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成巧梅,宋葆云,李玮.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5(2):103-105.

[2]于洪玲,曹淑梅,唐艳娟.脑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2,7(17):91.

[3]邢丽华.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综合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8(33):128-129.

篇7

通讯作者:李红霞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及行之有效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168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及护理教育方式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对早期康复知识的需求依次为:心理社会经济支持、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治疗方法、肢体活动、自理能力、效果评价、出院指导、时间、。98.81%的患者希望护患一对一的讲解示范,64.29%的患者希望病友的经验介绍,92.86%的患者强烈需求出院指导。结论 通过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减少远期并发症,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回归家庭和社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护理; 调查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现有脑卒中幸存者700万例,每年新发患者约为150万例,发病率为每年219/10万人。脑卒中的致残率为86.5%[1],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达到了43.2%[2],严重了影响了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学者主张在发病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最大限度地促进功能恢复,减轻残疾[3],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16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调查,针对知识需求提出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010年共收治脑卒中的患者共168例,其中男性为96例,女7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71.5岁。文化程度:本科10例,大专28例,高中及以下学历130例。病例根据临床表现结合CT或MRT确诊,符合我国脑血管诊断标准[3],同时也符合以下条件:(1)脑梗死发病1~21 d,脑出血后10~21 d,GSC>8分,生命体征平稳48 h,年龄42~78岁,有肢体功能障碍。(2)无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患,无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调查内容 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第二部分为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需求。包括:(1)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等。(2)对疾病的相关认识,如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并发症、预防保健知识等。(3)对早期康复护理的知识需求,如早期康复护理的目的、治疗方法、肢体活动、自理能力、效果评价、出院指导、时间、等。(4)心理社会支持,如心理支持、经济支持。

1.2.2 调查方法 采用参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具体方法:选用具有年资5年以上及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统一培训,结合医生的诊疗计划,根据早期、整体、综合康复的治疗原则,应用感觉、运动的训练,打破或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以分离、协调的运动模式方法为出发点,按照脑卒中功能恢复的特点安排治疗和训练,并依据患者的实际功能状态进行调整,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计划。平均于病后4天开始,按照早期康复流程进行康复训练,时间为4周,1次/d,每次30 min,其余时间由家属帮助训练,效果评价在脑卒中康复治疗开始前及治疗4周后各评定1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量表)。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肢体功能评定采取MAS评分[4],ADL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将有效问卷采用百分率表示,并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168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情况见表1。

2.2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护理对策需求情况见表2。

表1 168例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 n(%)

表2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策需求 n(%)

2.3 由表1显示 100%的患者强烈需求疾病知识,82.14%~98.81%的患者强烈需求早期康复护理的时间、指导、出院指导自理能力、肢体活动、目的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88.1%的患者强烈需求心理支持,96.45%的患者强烈需求经济支持。从表2得出结论,98.81%的患者强烈需求护患一对一的讲解示范及康复护理的处方,64.29%的患者希望病友的经验介绍,98.81%的患者强烈需求出院后的咨询。

3 护理对策

3.1 评估患者知识需求,有效地实施健康教育 对病残者按护理程序进行恰当评估。根据患者的意识、肢体活动、自理能力、吞咽功能、心理状况、结合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准确评估病情,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远期并发症为目标,有计划、目的、系统、科学的制定早期康复护理标准计划,鼓励和发挥患者的自律性、主动性,激发其参与治疗护理的积极性,使患者由被动接受治疗及护理转为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参与治疗,使早期康复护理标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3.2 因人施教,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康复知识 资料中显示,住院期间的天数、文化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预防保健知识接受的差异。因此,针对文化层次低、家住农村的患者应采取集体讲座、康复训练示范,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卒中疾病转归及康复训练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针对文化层次中等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可采取文字教育(宣传栏、功能锻炼的处方、手册)及口头相结合的方式。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申请向医院授课。

3.3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切实做好健康宣教 护士的综合素质是实施康复护理的重要保证。护士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指导,综合的运用能力和沟通技巧,在了解患者知识需求的基础上,护理人员积极与专科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的方式方法,治疗期间针对患者的知识需求和接受能力,因人而异制订计划,掌握康复护理的原则。

3.4 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 调查资料结果显示,住院期间98.81%的患者最受欢迎,最有效的健康知识获取方式依次为护患一对一讲解示范和早期康复护理的处方,其次病友的经验介绍、出院咨询科普宣传手册、电话回访、定期返院复查的告之,这一结论说明医护人员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先锋和最具影响力。因此必须要求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做好入院宣教。住院期间集体讲座脑卒中疾病的发展机制,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最佳时间的选择、一对一讲解并示范康复护理治疗以神经发育疗法为主的Bobath,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技术、Brunnstrom及Rood、运动学习再学习疗法、作业、语言和音乐治疗相结合的贯穿治疗。出院时根据评价结果与患者共同制定回归家庭后康复训练计划,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出院后会采取发放科普宣传的手册、定期返院复查,电话的回访以及信函等方式关注患者的康复锻炼。

3.5 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脑卒中发病后,由于植物神经中枢受损,神经一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可导致多种临床并发症。加之患者往往年纪大,多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在此基础上,极易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这些并发病若不能及时处理,常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亦影响患者日后肢体功能的康复。从表1显示有64.29%的患者强烈需求预防并发症的知识,护理人员应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积极宣传预防并发症的健康教育,告之并发症的重要性,指导预防并发症所掌握的技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3.6 加强预防保健知识的普及,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调查资料显示64.29%的患者强烈需求脑卒中预防保健知识,应普及脑卒中预防保健宣传教育知识,及时发现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着重了解血压、血糖、血脂以及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及时发现卒中危险因素。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方式。及早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定期去专科门诊随访。学习脑卒中的征象和急救知识。

3.7 重视心理社会支持因素,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信心 心理康复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5],脑卒中心理社会应激使患者产生的病态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会使瘫痪肢体的自主运动及被动运动减少[6],杨杰华等[7]研究发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均不利于脑卒中患者ADL能力的恢复,而良好的社会支持对ADL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护理人员应采取开导、鼓励、暗示、支持等方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早期康复的目的、意义,正确对待偏瘫的事实,积极配合早期康复治疗,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解除患者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信心,使机体调整到最佳生理状态,以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接受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争取家属配合,从生活上、精神上给患者安慰和帮助,支持患者功能康复锻炼。在ADL训练中,任何微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赞扬,同时加强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训练进步利于改善焦虑和抑郁,而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增强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8]。

通过本文旨综述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情况调查,了接患者所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与家属的配合增强康复的信心,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远期并发症,有助于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 石凤英.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89.

[2] 胡永善.康复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1.

[3] 郑燕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疗诊疗规范.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37.

[5] 毛芙敏.110例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护理研究,2000,14(4):171.

[6] 李飞,古德祥,杨淑珍,等.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脑血流量的关系,中华理疗杂志,1998,,21(3):150-151.

[7] 杨杰华,冼晓琪,张盘德,等.焦虑-抑郁症对脑卒中病人康复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8):189-191.

篇8

【摘要】目的:探讨偏瘫患者急性期康复护理的方法。方法:对我科22例偏瘫急性期患者给予康复指导。结果:急性期的康复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的基础和取的理想疗效的重要保障。结论:急性期的康复护理为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为患者康复预后和回归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偏瘫;急性期;康复;护理

偏瘫是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造成得以一侧肢体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偏瘫致残后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也增加社会及家庭负担。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显示,康复治疗介入越早,患者的功能康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1]偏瘫急性期是指患者处于脑血管意外发病后早期(最早1周内,平均2周左右),患者经临床抢救脱离了危险,病情已稳定,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进行早期的临床康复治疗。急性期的康复护理干预是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其各项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达到残而不废的有效措施。

1 临床资料

总结我科2008年1月~2009年1月经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22例。出血性脑卒中7例,缺血性脑卒中15例,女性6例,男性 16例。患者经临床抢救脱离了危险,病情基本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即开始进行早期的临床康复。

2 护理

2.1 床上正确的姿势摆放(良知位)[2]:为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我们对所有患者均采取良肢位卧位。常见的卧位姿势有:①仰卧位:头部枕于枕头上,但枕头不宜过高,以免发生胸椎屈曲。在患侧肩胛下放一个薄枕头,使肩前伸,以防止出现肩关节半脱位,并使肘部伸直,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开。患侧下肢伸展,在患侧大腿外侧下方放置一枕头或毛巾卷,以防止患下肢外旋。②健侧卧位有利于患侧的血液循环,减轻患侧肢体的痉挛,预防患肢浮肿。③患侧卧位可以增加对患侧的刺激,并伸展患侧,以避免诱发或加重痉挛,健手可以自由活动。

2.2 床上医疗体操偏瘫急性期采用初期体操。[3]体操的内容重点是加强健侧肢体的主动或抗阻活动。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由专业护士给予正确指导以健侧主动活动、患侧被动活动为主的运动并监督患者完成。

2.3 被动运动:在急性期由于运动功能的丧失,尤其是处于昏迷状态或完全丧失运动功能的重度偏瘫患者,往往因长时间的肢体不活动,导致关节挛缩,因此在卧床期进行被动活动是非常必须的。我们一般在发病后的2-3天生命体征平稳在仰卧位进行缓慢、有节奏各关节的被动活动同时给予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关节挛缩。

2.4 床上翻身训练;偏瘫患者患侧肢体无自助活动,翻身很困难。如果在床上固定于一种姿势,容易出现压疮,也不利排痰久之可能造成肺部感染,所以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防止并发症。为了调动患者积极性、帮助树立康复信念我科采用患者主动参与,护理人员辅助翻身法取得良好的效果。①向健侧翻身:患者仰卧位,用健侧腿插入患侧腿下方,患者双手叉握,患手拇指在上(Bobath式握手),向上伸展上肢,左右摆动,逐步增大幅度,当摆至健侧时顺势将身体翻向健侧,同时以健腿带动患侧腿,翻向健侧,必要时护理人员将双手分别置于患侧部和足部,用适当的力量帮助患者翻向健侧。②向患侧翻身:患者仰卧位,双手Bobath式握手,向上伸展上肢,健侧下肢屈曲。双上肢摆动,当摆向患侧时,顺势将身体翻向患侧。此方法帮助患者建立了康复信心同时减轻护理人员劳动强度。

2.5 心理护理:偏瘫患者多数由于突然发病导致肢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易产生悲伤、失望、依赖的情绪。护理人员积极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从心理上安慰、疏导患者,鼓励病人正确对待病情,认识到康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2.6 实施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偏瘫急性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预防和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社会负担。向患者及家属传授饮食、治疗、休息、合理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利于早日康复。

3 体会

脑卒中是否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常用药物治疗是不够的,早期康复治疗通过外周刺激的感觉反馈,可促进大脑休眠状态的突触活化。另外肌肉和关节的运动反过来又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大量的本体感觉及皮肤感觉的冲动输入,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肌肉的废用性萎缩及骨质疏松,防止关节挛缩,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4]

急性期的康复护理措施是患者康复的基础和取的理想疗效的重要保证。我科通过偏瘫患者急性期康复护理的模式,对失去控制能力的肢体进行保护,通过正确的姿势摆放、被动的运动及积极的健康宣教等有效措施预防合并症,减缓影响运动功能的痉挛、联合反应和代偿动作。为功能恢复创造条件,为患者康复预后和回归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减轻了家属、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周敬华,梁华忠.脑卒中早期康复对运动功能及肩手综合征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0):750-751

[2] 汪家琮.日常生活及能与环境改造[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20-121

篇9

[关键词] 康复护理;护士;角色

康复医学是对患者在身体功能、精神和职业上实施康复的学科。服务对象包括残疾者,慢性病者,老年病者和以及疾病恢复期患者等。其目的在于使患者减轻痛苦,尽量减少继发障碍,使残余的功能和能力得到维持和强化,最大程度地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由于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治疗目标和工作方式不同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所以康复护理和临床护理也存在着不同之处。康复护士以特殊治疗手段和优质服务赚得病人的信誉,充分施展了角色的作用.“角色”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中的专门术语,是在社会结构或社会轨制中一个特定的位置,每一种角色只是一个人的一个方面。在康复护理中,护士的角色呈现出了多元化,以下本文予以详细阐述:

1 护士在康复护理中的角色

1.1教练的角色

康复护理的对象是主要是残疾者和慢性病患者,因此恢复患者的残余性能和能力,减轻残疾和因残疾带来的对社会交际、工作以及日常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其才智和功能,以使他们能重新回到社会是康复护士的任务.康复护士结合护理工作,把握康复时机,在障碍还未泛起时,制定康复护理计划,采用理疗法,以自动运动为基础的,包括理疗,磁疗,以增强肌肉的锻炼、传统医学治疗、心理治疗、功课治疗等方法,特别是对残存性能强化练习、糊口流动能力练习。如一房距离缺损修补术后第一天因脑拴塞引起肢体瘫痪的病人,在天天作cPT(胸腔物理疗法),针灸,穴位磁疗,穴位推拿的同时,应加强病人的患侧功能练习、辅导器具使用联系,此外,“根据不同性质、程度和种别的患者,教会不同的处理和转移,把握早期预防并发症的措施,如预防发生褥疮,呼吸道感染,关节挛缩,畸形和肌萎缩,关节流动能力练习和呼吸功能练习,冠心病预防措施和运动治疗方法等。”

1.2知心朋友的角色

护士应首先接受病人的残疾或疾病,并评估病人对其残障疾病的反应.以真诚、同情和关心的立场,鼓励他们,让病人知道他是全然被接受的个体。籍此病人可获得勇气,以承信自己与凡人的差异之处,而不感觉到羞耻或悲伤.护患关系属于介入一匡助型,两者之间应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激励的合作关系.匡助他人不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应毫无前提地真诚对待,精心护理,热情接待,互相沟通,用真诚的心去感化那已破碎的心,使病人鼓起勇气,面临现实,进步糊口的决心信念。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通过观察病人的言行,准确理解病人的感情和需要,同时通过与病人的交谈和对病人的匡助取得他们的信赖,才能施展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介入我们制定的康复护理计划,唯有此才能让我们的护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1.3辅导员的角色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影响健康和导致疾病的因家除生物因素外.还有环境、糊口方式、卫生服务和生物遗传因素。此外,还认为心理状态与躯体性能状态有紧密亲密关系,心理状态影响着健康,心理因素能导致疾病.因此,要把康复对象当整体来考虑,使健康服务不限于解决躯体方面的题目,还要全面考虑精神的、社会的、教育的和职业的需要.在护理过程中,要了解病人心理、糊口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其致病因素,健康状态决定因家和不良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结合病人的文化涵养,受教育程度及致病危险因素的熟悉,制定适应各个病人的康复教育计划,如:防止疾病发展的教育,护士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治疗,护理和预防保健知识,使病人知道更多有关健康和疾病的信息,不是被动接受康复护理,而是熟悉到介入护理的价值,并主动介入;病因预防辅导,我们对冠心病和手术患者利用讲课,个别交谈,图书、宣传册幻灯、录像等进行出院指导.“并定时举办各种不同类型学习班,目的是减少或消除致病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临床预防教育,主要是预防各种并发症,减轻伤残程度,促进功能性康复和心理康复.”

2 康复护理中对护士角色的素质要求

2.1崇高的职业道德

作为康复护理的护士应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具有三心,爱心、同情心和耐心,能够充分体谅和理解患者的遭遇和处境,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面对身心残疾的服务对象,面对生活护理上需要作出巨大努力,语言沟通上需要不厌其烦的患者,面对福利待遇不如综合医院的现状,护士应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2.2综合素质的培养

随着产业与科技的发达,意外事件和交通事故增多,致使残障者人数愈来愈多.在整个疾病过程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贯串康复的思惟与实践,从早期开始的康复护理对于保护功能,加快恢复和预防残疾起到非常的重要作用。所以说康复护士的责任是了解病人所面临环境变化.匡助他改正不恰当的适应行为,增强适应能力,并充分利用个人的能力或潜能来达到最大程度的健康(功能)水平。因此,康复护士留意增强康复护理意识,并有健康体魄和情绪,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充沛的潜力、饱满的精神,丰硕的知识,如懂得一些物理治疗,功课治疗,心理治疗,语言治疗,运动治疗,体裁治疗和中国传统治疗等知识,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流动。由此可见,康复护理有自己的特殊性,康复护士在思惟素质,知识结构,技术及技巧方面也需要更高境界的追求。

2.3敏锐的观察力与良好的表达能力

在与病人接触过程中,应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了解病人,运用各种感观获取病人的直观资料。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提出并解决问题,同时要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及新发生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宣教方法要得体,病人及家属易于接受。对于住院后产生恐惧、孤独、焦虑的患者要给予适当的关心与安慰,用温暖、平近的话语与他们进行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感受,帮助尽快熟悉医院环境,适应各项制度,建立遵医行为。

2..4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首先,护士要为病人创造一个有利健康的恬静治疗环境,包括糊口上的恬静感和心理上的安全感。护士要知足病人的生理基本需要,如充分的睡眠和休息,营养丰硕的饮食,排泄体内废料等,还需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糊口习惯,多方面知足病人需要,并用康复护理程序解决碰到的护理题目。对病人要热情,真诚。护士的热情,应与非语言的沟通结合起来,表达感情,沟通思惟。非语言的沟通是以人们的步履和立场进行的,包括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语调,音量,步态,手势,抚摩和眼神等。常常留意观察病人的真实感情,如病人向护士叙述自己的病情或询问治疗时.护士表现出不耐烦或问非所答.使病人感到护士不尊重他,不愿意匡助他减轻优虑,影响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俞晓萍,陈燕梅.《浅议康复科护士的角色》,载《中国临床康复》.1999年第8期,第34页。

篇10

关键词:5W1H;脑出血;早期康复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脑出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虽然医疗水平提高,脑出血的病死率下降,但存活者仍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如何促进患者肌力的提高,需要护士-患者-家属的共同努力。运用5W1H对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康复护理,有助于其理解和领会要领,掌握最佳康复时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65岁,代主诉:突发右侧肢休无力,言语不能2 h。经头颅CT证实为左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14 mL,首次发病。入院时呈嗜睡状态,运动性失语,无法对答。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正常。 第2 d神志转清楚,言语含糊不清,右上肢肌力1级。第3 d晨烦躁不安,欲回家,无法接受偏瘫的事实,当日上午仍稍烦躁,经心理安抚后好转,能接受发病的事实,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第6 d言语含糊,能听清。第9 d行头颅CT示出血较前吸收,周围水肿带较前明显。第14 d行头颅CT示出血明显吸收。下床活动,行走拖步。第17 d言语尚清晰,右上肢肌力2级,抬起费力,右下肢肌力4级,活动欠灵活,生活基本能自理,办理出院。

1.2方法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结合患者的病情,将脑出血早期康复护理,分为卧床期及离床期。卧床期分为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离床期进行床下活动。护士应充分掌握脑出血的相关知识,熟悉各阶段的康复护理知识,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掌握康复护理的6个问题:①何时(when)?②何地(where)?③何人(who)?④做什么事情(what)?⑤为什么要这样做(why)?⑥该怎样做(how)?贯穿于康复护理的全过程。将以上知识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讲解。

2早期康复护理

2.1卧床期

2.1.1 When 入院当天以良肢位摆放为主[1]。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48 h不再进展,格拉斯哥评分>8分,即可开始早期康复训练。

2.1.2 Where 卧床期间只能在床上进行康复护理。

2.1.3 Who 良肢位的摆放由护士执行。病情基本稳定后,一般来说,发病3 d即可进行主动及被动功能训练。此时,护士是康复训练的指导者,患者及家属要共同参与。

2.1.4 What 包括良肢位的摆放,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

2.1.5 Why and how

2.1.5.1良肢位是高级神经中枢受损后预防异常肌紧张的最佳。良肢位对防止或对抗痉挛模式的发展和出现,促进肌张力恢复,保持各关节功能位,预防关节畸形意义极其重要。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注意保持良好的肢置及变换,并对患者进行有效指导。

2.1.5.2被动运动 早期被动的关节活动可保持全范围的关节活动和功能自如;保持软组织的弹性韧带和降低肌肉挛缩、回缩及畸形发生的危险,有助于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循环,防止患肢水肿。意识清楚者,24 h内即可开始被动活动。白新燕[2]研究发现早期进行健侧肢体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自理,效果明显。包括上肢被动运动:肩,肘,腕,手指各关节功能位的活动:下肢被动运动:髋,膝,足踝。2次/d,每个关节活动5~10遍,从肢体近端关节到远湍关节,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关节肌张力高时,应先予热敷,按摩,手法揉捏,以免发生骨化性肌炎或关节肌腱损伤等。鼓励患者使用健侧肢体对患侧肢体进行自主按摩,以获得更满意的效果。

2.1.5.3主动活动 它能提高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各系统生理功能。患者肌力达到Ⅱ级后,患肢能在床面上移动,此时应指导患者健手带动患手运动。以健手带动患肢做前屈,内收,外展,不同方向反复活动。练习左右移动身躯和左右翻身。进行桥式运动:嘱患者平卧,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双足抵于床边,压住患者双足关节,尽量使臀部抬离床面,对腰背肌、臀肌、股四头肌有锻炼意义,有助于防止甩髋、拖足等不良步态[3]。患者肌力达到Ⅲ级时,指导患者下肢抬离床面,由开始数秒钟逐渐增加至10 min,以锻炼下肢肌力。通过以上训练,患者学会翻身,使用便器,床旁坐起等动作,达到最大限度的独立性。

2.2离床期 2 w后,随着脑水肿的下降,先在床边站立。站立最初由两人扶着站立,以后可由一人,或让患者自己扶着床或壁独立站立。肌力达Ⅳ级,能徒手站立30 min后,则指导患者步行训练:步行训练前先扶持患者在立位下患腿前后摆动、踏步、屈膝、伸髋练习,患腿负重,健腿向前后移动及进一步训练患腿的平衡[4]。再进行室外长距离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由于疾病的损害致残,加之不正确的训练所造成的后遗症,将使患者固定在低级原始的行走水平[5]。康复过程都需要护士或家属看护,以防跌倒,特别是变换时。

3心理护理

患者因突然瘫痪,失语,难以接受瘫痪的现实,情绪抑郁。护士应用手势、表情来表达用意。之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心理疏导。介绍同种疾病治愈情况及必要的康复知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配合康复训练。

4体会

4.1护士在对患者帮助过程中,一定要让患者参加到制定的康复护理计划中,让其由被动运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在被动运动过程中,不断予以口令,一是加强其言语功能,另外可让其掌握运动要领,达到主动运动的目的。随着患者功能的恢复,可以减少辅助量,调整相应的辅助部位,尽可能让患者早日独立,主动完成。

4.2注意不要对患者出现超保护现象,即患者可以自己做的事决不可由他人代替,能用患手时不用或尽量少用健手,不断巩固已恢复的功能,并锻炼其灵活性[6]。如此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家属的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病情康复亦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护士首先要认识到家属对患者来说是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给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家属因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引起的失望、消极情绪,让家属认识到家庭的支持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给患者营造一个关心、体贴、和睦的家庭护理氛围。

4.4通过应用5W1H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患者主动配合康复护理工作,促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娟,郭秀君.良肢位的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24.

[2]白新燕,刘二梅,杨玉叶,等.5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健侧肢体康复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1,7:3040.

[3]郑艳红.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2,17(10):614.

[4]钟翠莲,孙惠金,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0,19: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