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技术方法范文
时间:2023-10-11 17:2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嫁接技术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036-01
前言
红松是一种较为珍贵的树种,1999年8月4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低危(LC)。天然红松林要经过几亿年演化而成,被称为“第三纪森林”。红松在我国属于主要分布于东北的小兴安岭到长白山一带,广泛应用于园林、食用、药用、工业、生态与造林等行业。红松的木质轻软细致、纹理通直、抗压耐腐,在建筑、家具和桥梁中经常使用;红松的种子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炒食、煮食;红松松子仁性味:松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益气、养血润肠、滑肠通便、润肺止咳等作用。红松的生态价值是经济价值的1300多倍,在吸碳吐氧、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护物种多样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在过去的几十年,天然红松林的面积日趋减少,人造红松林开始大规模种植,对红松进行嫁接培育果材成为了林业产业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
1、红松的基本特征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裸子植物,常绿乔木,高可达40米,胸径1米。红松的幼树树皮呈灰褐色,十分平滑;大树的树皮呈灰褐色或灰色,比较粗糙,纵裂成不规则的长方鳞状块片,脱落后呈现出红褐色的内皮;树干上部常分叉,树枝相对平展,树冠呈圆锥形。一年生枝密被黄褐色或红褐色柔毛;冬芽淡红褐色,矩圆状卵圆形,先端尖,微被树脂,芽鳞排列较疏松。红松针叶5针一束,长6-12厘米,粗硬,直,深绿色,边缘具细锯齿,背面通常无气孔线,腹面每侧具6-8条淡蓝灰色的气孔线。红松雄球花呈椭圆状圆柱形,红黄色,长7-10毫米,多数密集于新枝下部成穗状;雌球花呈圆柱状卵圆形,绿褐色,直立,单生或数个集生于新枝近顶端,具粗长的梗。球果圆锥状卵圆形、圆锥状长卵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9-14厘米,稀更长,径6-8厘米,梗长1-1.5厘米,成熟后种鳞不张开,或稍微张开而露出种子,但种子不脱落。红松花期6月,球果第二年9-10月成熟。红松喜光性强,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比较高,过干和过湿的土壤以及严寒的天气都不适于红松的生长。在温寒多雨,相对湿度较高的气候与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棕色森林土上生长最好。红松属半阳性树种,浅根性,常生于排水良好的湿润山坡上,幼树耐庇荫,对大气湿度较敏感,湿润度在0.7以上生长良好,在0.5以下生长不良。
2、接穗的采集
2.1 采集时间
接穗采集是影响红松嫁接成活率的重要因素。要选择生长良好、结实度强的母树,在树液流动前进行接穗的采集。每年的三月中旬到三月末是最好时间,当然前提还是要看气候环境所影响的母树状态。根据实践经验证明,越是接近三月末,红松嫁接的成活率就越高。
2.2 采集方法
在采集母树枝条时,要选择树冠上部的枝条,生长1年以上的结实枝条,粗度应该在8mm左右。每个枝条可带2-3轮侧枝 。每棵母树可采集15―20个枝条,不可再多,这样才能保护优良母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3 接穗的储存
红松嫁接的成活率与接穗的储存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在前一年的秋季挖好储存接穗的冰窖,冰窖大小可按照接穗的数量合理选择。在地窖里储存接穗时,温度一般要控制在―6°左右,所以要在底部放置50cm的冰块,再放入接穗,最后将窖口封严。
2.4 接穗的使用
在嫁接的前一天,从地窖中取出枝条,从中挑选出顶芽饱满、没有损坏的接穗,提高嫁接的成活率。距顶芽基部8―10厘米处剪下备用。
3、合理嫁接
3.1 嫁接时间
红松嫁接的最佳时间是输液流动的旺盛期。枝条的快速生长期是在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上旬,这时的气候最适合新枝条的生长,有利于红松的嫁接,有利于红松嫁接的成活率。嫁接三个月左右,将包扎物解除,修剪砧木的所有侧枝顶尖。如果没有达到愈合标准,就需要重新包扎和延缓解除包扎时间。一般在嫁接7-8年后,红松就可以长得很结实了,然后每一年红松的结实度都会随之提高。
3.2 选择砧木
砧木的选择影响着嫁接的效果,因此必须先了解砧木的情况,看其是否符合要求。要先把从地窖中拿出的接穗修建,选择饱满的、没有受损的接穗,剪取8-10 cm的长度。在嫁接之前,要将桶中放置冰块,防止桶中的接穗脱水或风干。可以在造林地直接进行嫁接,将生长4-5年的造林地苗作为砧木,也可以选择生长在苗圃地3-4年的地苗。
3.3 嫁接方法
红松的嫁接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劈接法和芽接法。目前髓心形成层贴接法效果最好,成活率远高于劈接法和芽接法。髓心形成层贴接法:接穗的粗度为砧木嫁接部位粗度的2/3左右,砧木的嫁接部位在1年生的主枝上。在处理接穗时,只保留靠近接穗顶芽的8-10束针叶,沿着针叶生长的方向摘剩下的针叶。再用刀片从保留针叶着生部位以下约0.5cm处斜切,刀片与接穗上端约呈60°角,其深度是接穗直径的一半,然后用刀片沿髓心纵向切开。在结合和包扎时,要将削完的接穗切口与砧木切口左右对正,砧木切口的上下略长于接穗切口,使接穗与靠紧,用塑料条从下切口以下约0. 5 cm处开始进行螺旋式绑扎,一直缠到接穗针叶着生部位,在加缠两圈,作一槽扣。为了防止伤口腐烂,必须保证不漏凤和不透水。然后在三个月后解除包扎物,并对砧木进行修剪。
3.4 嫁接后的管理
嫁接后还需要定期进行管理。一般情况,在红松嫁接成功后的三个月左右,就可对其进行解绑。为了防止砧木侧枝影响接穗主枝的发育,必须要定期对其进行修剪。每年春天都要进行一次修剪,这样就能够有效促进接穗主枝的快速生长。
参考文献
[1] 王克林.东北地区红松播种和嫁接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学,2014(01).
篇2
[关键词]:建筑结构;加固方法;加固施工;建筑结构检测
TU3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及改造随之提高,建筑物的裂损现象也越来越多。为此对建筑结构加固的要求及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建筑结构加固问题作简单分析如下。
2、结构加固原则及程序
2.1、结构加固的原则
结构加固的目的就是恢复或提高建筑结构已丧失或降低的可靠性,使失去部分抗力的结构或构件重新获得或大于原有的抗力。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提高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增大结构构件的刚度以减小荷载作用下的变形、位移;增强构件的稳定性以及减小结构裂缝的开展以及改善其耐久性。
2.2、加固工作的一般程序
建筑的加固与改造应按照如下程序进行:
加固设计,包括被加固构件的承载力验算、构件处理和施工图绘制三部分工作。加固工程的施工,如采取专业分包作业模式时,必须交由具备相应加固施工专项资质的单位实施。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加固施工是在负荷或部分负荷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施工安全非常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施工前尽可能卸除一部分外载,并施加预应力顶撑等,以减小原结构构件中的应力。
3、常见结构加固方法及技术
建筑结构的加固可分为直接加固与间接加固两类,可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技术。
3.1、加固及改造处理的内容
地基基础加固、复位纠偏、结构补强、裂缝修补、防渗堵漏、扩建改造、部分或全部拆除以及整体平移或旋转等。
3.2、加固改造处理方法及技术
(1)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法
基础结构加固主要是地基承载力的建筑物进行加固,其主要方法有:补强注浆加固法、加大基础底面积法、加深基础法、坑式托换法、抬墙梁法、锚杆静压桩法、树根桩法、墩式加固法、坑式静压桩法、石灰桩法、砂石桩法、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注浆加固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土或灰土挤密桩法、深层搅拌法、硅化法、碱液法、迫降纠倾技术、顶升纠倾技术、深基坑复合土钉支护技术。
(2)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
直接加固宜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外粘钢板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绕丝加固法或高强度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外加层加固法等。间接加固宜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用外加预应力加固法或增设支点加固法。
此外可以配合使用的技术包括:植筋技术、锚栓技术、裂缝修补技术、托换技术、碳化混凝土修复技术(目前尚未成熟)、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填充密封、化学灌浆技术、结构构件仪位技术、调整结构自振频率技术等。
增大截面加固法:主要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和受压构件的加固。采用本方法时,按现场检测结果确定的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主要适用于承重构件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或有严重缺陷的局部加固。采用该法施工过程中,置换截面处的混凝土不应出现拉应力,若控制有困难,应采用支顶等措施进行卸荷。
外粘型钢加固法:主要适用于需要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
外粘钢板加固法:主要适用于对钢筋混凝土受弯、大偏心受压和受拉构件。但该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的最小配筋率的构件。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得低于1.5MPa。加固施工时,应采取措施卸除或大部分卸除作用在结构上的活荷载。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主要适用于对钢筋混凝土受弯、轴心受压、大偏心受压和受拉构件。但该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的最小配筋率的构件。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得低于1.5MPa。加固施工时,应采取措施卸除或大部分卸除作用在结构上的活荷载。
绕丝加固法:主要适用于提高钢筋混凝土柱的位移延性的加固。采用该法时,原构件现场检测结果推定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但也不得高于C50。此外,若柱的截面为方形,其长边尺寸h与短边尺寸b之比,应不大于1.5。
高强度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外加层加固法:主要适用于对钢筋混凝土受弯和大偏心受压构件。但该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的最小配筋率的构件。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得低于1.5MPa。加固施工时,应采取措施卸除或大部分卸除作用在结构上的活荷载。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主要适用于下列场合的梁、板、柱和桁架加固,即:原构件截面偏小或需要增加其使用荷载;原构件需要改善使用性能;原构件处于高应力、应变状态,且难以直接卸除其结构上荷载。
增设支点加固法:适用于梁、板、桁架、网架等结构的加固。
(3)砌体结构加固方法
现阶段常用的砌体结构加固方法主要有下列:钢筋混凝土外加层加固法(喷射混凝土)、钢筋水泥砂浆外加层加固法(喷浆)、增设扶壁柱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预应力撑杆加固法、增改圈梁及构造柱加固法、增设梁垫加固法、局部拆砌加固法、裂缝修补加固法。
(4)钢结构加固技术
钢结构加固技术主要有以下: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加大构件截面的加固、连接的加固与加固件的连接、裂纹的修复与加固等。
(5)抗震加固方法
“抗震加固”是指使现有建筑达到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及施工。常用抗震加固方法有:面层加固法:在砌体墙表面增抹一定厚度的水泥砂浆或钢筋、水泥砂浆的加固方法;板墙加固法:在砌体墙表面浇注或喷射钢筋混凝土的加固方法;外加柱加固法:在砌体墙交接处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加固方法;壁柱加固法:在砌体墙垛(柱)侧面增设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方法;混凝土套加固法:在原有的钢筋混凝土梁柱或砌体柱外包一定厚度的钢筋混凝土的加固方法;钢构套加固法 :在原有的钢筋混凝土梁柱或砌体柱外包角钢、扁钢等制成的构架的加固方法。
4、加固工程的维护及使用年限
4.1、使用维护
相当多使用单位认为加固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既然加固完成了就无需再去关注。这是极端错误也是极其危险的想法。事实上,加固作业是一项特殊的施工技术,加固效果受用途、使用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经常性的维护是延长加固工程使用寿命必不可少的举措。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相关参建单位,特别是设计及施工单位,应编制加固工程使用要求,并对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工作提出具体措施。工程移交后,使用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制度,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检查记录归档。
4.2、使用年限
加固工程的使用年限,应由业主和设计单位共同商定。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宜按30年考虑;到期后,若重新进行的可靠性鉴定认为该结构工作正常,仍可继续延长其使用年限。对于使用胶粘方法或掺有聚合物加固的结构、构件,尚应定期检查其工作状态。检查的时间间隔可有设计单位确定,但第一次检查时间不应迟于10年。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加固改造工程不得改变用途和使用环境。
5、小结
篇3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工程建设中, 工程造价的预结算审核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及重要手段。 通过对预、结算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复核,及时纠正所存在的错误和问题,达到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 使之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保证项目目标管理的实现。为进一步探讨如何才能既快又好地做好工程造价的审核工作,本人根据工作实践,论述了对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问题和方法。
1工程造价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1.1预结算定额存在不合理性
建设工程预结算的编制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是需要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核算工作,不仅要求编审人员要具有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包括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一系列系统的建筑工程知识,且还要有较高的预算业务素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水平高低,总是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误差,如:定额换算不合理,由于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导致定额缺项或需要补充的项目不断增多;定额子目中的工作内容表述不清晰;因缺少调查和可靠的第一手数据资料,致使结算定额或补充定额含有较多的不合理性。
1.2 在工程结算时,出现高估冒算现象
目前,高估冒算现象在工程结算时较普遍。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较多收入,不是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创造社会信誉等方面入手,而是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单价、巧立名目等手段人为的提高工程造价。
1.3设计变更多,工程量计算出现误差
由于工程设计变更多,且项目频繁,使计算过程复杂。容易重复计算,计算的基础不一等均容易造成错误。
2 原因分析
综上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极少数的结算编制人员业务水平不过关,以致计算“失真”。
(2)施工单位顾虑结算卡得太紧,送审结算是建设单位委托中介机构审核的,建设单位的主观愿望是核减核增的额度来收取业务费,这自然形成施工单位加大水分多报的可能。
(3)工程量计算方面:工程量的计算是依据竣工图纸设计变更联系单和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来编制的 是结算编制的基础。工程量计算误差主要包括;没有执行定额中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计取。在定额中子目录再次计算,计算单位不一致而造成工程量的小数点错位等。
(4)材料价格方面:主材的型号、材质在设计中不明确。除省规定的材料价格外,还有大部分采用的是市场价,这也影响了结算的造价。
(5)费用计算方面。不按合同要求套用计价程序。工程没有达到约定的文明施工程度却按约定计算文明施工措施增加费用。
3 工程造价审核的内容
3.1工程量的审核
(1)工程量的计算应力求准确,在计算各分部的工程量时,各分部有其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掌握计价表子目中所包含的工作内容,清晰子目换算规定,审核工程量的计算单位是否与套用的定额单位保持一致等。例如:如建筑层高大于3.6m时,顶棚需要装饰方可计取满堂脚手架费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方可计取支模超高增加费。
(2)审查变更项目、签证、核准工程量。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在审查设计变更时,应审查该变更是否有合法的手续和依据。对现场的经济签证应首先定性审查。1)造成费用增加的原因不是承包商的。2)合同规定的不应由承包商承担的风险。3)与合同相比较是否已造成费用增加。现场签证及设计修改通知书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实。如果在一部分已施工完毕才通知要变更的,就应计算返工费,如果还未施工便通知变更的,按变更内容计算工程量即可。
3.2 单价套用的审核
(1)工程造价定额具有科学性。单价套用的审核是审核其套用定额是否合理和准确,工程项目有否重复套价。如果是投标工程,则审查其单价是否与投标报价的单价相符,计价所完成工作内容是否与投标综合报价描述的工作内容相一致。
(2)审查材料价格是否合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材料费占很大的比重,约占工程造价的60%~70%左右,由此可见材料价格的高低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材料价格审核过程中,一定要有据可查,主要审查材料价格的采用是否与施工合同约定时间一致,对于特殊的材料设备,是否办理材料价格采购签证及品牌认证手续,目前市场上的伪劣产品较多,就是同一种合格产品,不同的厂家和型号,价格差异也比较大。特别是一些机械设备,进货前必须征得建设单位同意,其购置发票必须要建设单位签证。如有投标报价,必须与投标报价时承诺的品牌等级相一致。
3.3费用的审核
取费应结合相关文件如合同、招投标书等来确定费率,审核时注意如下一些问题:审查执行的取费是否在工程费用适用范围内,例如在一个单位工程内挖方或填方超过5000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土石方工程,就不能按建筑工程取费,而应按大规模土石方工程取费,同时审核所取的各计费费率是否正确,是以人工费为基数还是以分部分项、技术措施项目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为基数,对于费率下浮或总价下浮的工程,在结算时要特别注意变更或新增项目是否同比下浮等。
4 工程造价的审核方法
4.1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法:是按照工程图纸的要求,结合现行定额、施工组织设计、招投标文件、承包合同或协议以及相关造价计算的规定和文件等,全面地审核工程数量、单价以及费用计算。这种方法实际上与编制施工图预算的方法和过程基本相同。这种方法常常适用于初学者审核的施工图预算; 投资不多的项目, 如维修工程;工程内容比较简单的项目,如围墙、道路挡土墙、排水沟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细致,审查质量高,效果好;缺点是:工作量大,时间较长,存在重复劳动。
4.2重点审核法
重点审核法:抓住工程预结算中的重点项目进行审核的方法。该方法是有侧重的,一般选择工程量大而且费用比较高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作为审核重点。如基础工程、砖石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门窗幕墙工程等。该方法的优点是工作量相对大的工程中,应主要审核路面及各结构层的工程量和单价,如有大量土方工程,应作为一个专项进行审核。这些费用项目计算方法较简单,但一旦算错,对造价很可能会产生大的影响。
4.3对比审核法
对比审核法:是指将现有工程和其它工程的经验造价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从中找出不符合投资规律的分部分项工程,再针对这些分部分项进行重点计算的审核方法。这要求审核者要在总结分析其它工程造价资料的基础,找出同类工程造价的指标、综合单价及工料消耗的规律性,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对审核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问题。
4.4分组计算审查法
分组计算审核法:是把工程造价中有关项目划分若干组,利用同组中一个数据与其它分项工程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审查多个分项工程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审核速度快,减少重复计算量。
在用对比审核法审核各分项综合单价时,也可考虑用分组法。如一般把底层建筑面积、底层地面面积、地面垫层、地面面层、楼面面积、楼面找平层、楼板体积、天棚抹灰、天棚涂料面层编为一组,先把底层建筑面积、楼地面面积算出来,其他分项的工程量利用此基数就能得出。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审查速度快,工作量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预结算的审核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政策性、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冬梅,试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科技创新导报,2010
篇4
关键词:建筑结构;检测;加固
中图分类号:TB4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建筑物进行可靠性鉴定与评估,是建筑结构加固的依据。因此,对于先天不足或后天管理不善的建筑,或者由于不可抗力造成伤害的建筑,以及由于使用功能需要增层改造和步入“中老年”期需进行诊断、检查处理的建筑,都需要进行调查、检验,并作出科学的鉴定与评估。
1 建筑结构检测的方法
1.1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方法
现场混凝土结构检测一般针对混凝土强度、钢筋位置及锈蚀检测等内容进行。针对强度的检测方法有回弹法、超声脉冲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射线法、落球法、钻芯法、拔出法等。其中常用的超声回弹综合法是建立在超声传播速度和回弹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相互关系上,以波速和回弹值来综合反映混凝土强度的一种非破损检测方法,是一种比较全面和检测精度较高的检测方法。它可以克服检测评定指标的单一性,同时修正了石子、测试面及碳化深度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钢筋位置的检测主要是针对于新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及评定诊断既有建筑可靠性而使用的。一般情况会采用2种检测方法,一种是雷达波法。一种则是电磁感应,这种方式一般常常用来监测较大距离的钢筋位置或者保护层薄弱的混凝土结构。但具有检测速度慢且无法获取钢筋直径准确数值的缺点,因此多用在对破损构件的检测上,然后根据数据综合评定构件。钢筋锈蚀往往是由于混凝土碳化和较差的施工质量引起的,在对它的检测上,一般有裂缝观察法、取样法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现场中常用测定钢筋表面与探头之间的电位差判断钢筋锈蚀程度,也即电化学测试方法。
1.2 砌体结构现场检测方法
现场检测时具体选用何种方法要依据实际工程需要判定。一般对于砌体结构的现场检测方法主要有原位非破损或半破损试验方法,即对砌体强度进行间接测定。砂浆和砖块强度等级可间接表征砌体的抗压强度,主要有冲击法、推出法和回弹法。
冲击法是依据物体破坏时所消耗的能量和破坏过程中新产生的界面表面积成正比,再根据单位功表面积增量和抗压强度经验公式,求得砂浆或砖块试样的强度。推出法又称顶推法,即将单砖顶面和两侧面的砂浆清除,用特制的小千斤顶将其“顶出”,在极限状态时,测得砂浆和砖的抗剪强度,并根据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关系推出砖砌体的抗压强度。检测砖块和砂浆强度的回弹法与混凝土强度检测回弹法原理大致相同,但砖的表面硬度与强度有良好的相关性,所以要采用专门的砂浆回弹仪,方法简单、适用,精度较高。此外对筒压法和点荷法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1.3 钢结构现场检测方法
既有钢结构检测鉴定时,一般在结构上截取试样来检查钢结构的材质和钢材强度等力学性能,也就是取样法检测,此方法容易对原结构造成损伤,因此,近年来表面硬度法和超声法等对原结构无损伤的检测法更受到青睐。
根据既有检测规范,表面硬度法由布氏硬度仪测定,据硬度计端部的钢珠受压时在钢材表面和硬度标准试样上的凹痕直径,测得钢材的强度,再由关系换算得到钢材的强度、屈服强度等。该方法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基本对结构无损害,已得到广泛应用。超声法检测钢材和焊缝缺陷多采用脉冲反射法,将超声波脉冲射入被测材料中,根据超声波检测仪显示器上的波形评定结构的性能。当结构无缺陷时,不出现缺陷反射波,反之产生部分反射。基于钢材密度比混凝土大得多,当检测钢结构中较小的缺陷时,则应选用较高频率的超声波,此方法比磁粉探伤、涡流检测、射线探伤更有利于现场检测。
2 常用施工加固方法
因施工质量影响其承载能力不足或因外界腐蚀、冲击、火灾等灾害造成其性能劣化的建筑结构,不仅仅需要检测来防护和了解受损情况,更需要加固来避免更大的损失。而施工加固方法有很多,但是具体结构加固中要根据实际工程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一般的施工技术有:
(1)托换技术
该技术是适用于已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的综合性技术,由相关结构加固、上部结构顶升与复位以及废弃构件拆除等技术组成。例如古建筑整体迁移等。这种技术要求比较高,需要熟练工人来实施,但是具有周期短、费用低的优点。
(2)裂缝修补技术
针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修补加固技术有表面处理法、灌浆法、填充法和填充密实法等。这种技术可以根据裂缝的各种状况采用不同封护方法修补,恢复原有的功能和耐久性。但此种技术只适用修补,对于受力性的损害,还需要加固。
(3)植筋技术
广泛应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的植筋技术就是向混凝土中植入普通钢筋或螺栓式锚筋。例如对施工中钢筋漏埋或钢筋偏离设计位置的补救,构件加大截面加固的补筋,上部结构扩跨、顶升对梁、柱的接长,房屋加层接柱和高层建筑增设剪力墙的植筋等情况。
(4)表面处理技术
采用化学方法、机械方法、喷砂方法、真空吸尘方法、射水方法等清理混凝土表面污痕、油迹、残渣以及其它附着物以确保加固顺利进行。
3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展望
高强混凝土的强度检测、混凝土缺陷的准确判定、新型材料的强度测试方法等已对原有检测技术方法提出挑战,开发新的检测手段与检验项目,更加准确、快捷方便、低损伤地评定既有建筑物无疑是检验测试技术改善和提高的发展目标。
检测方法改善和提高的前提是检测理论和检测数据分析方法的改善,合理确定检测数量、合理布置检测位置、减小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充分利用检测数据等,是所有结构检验与测试工作面对的实际问题;改良检测仪器,质量好、操作方便的仪器设备是高质量检测工作的保证,其结构的检验与测试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思想的引入,在建筑结构检测方法的研究中,不仅要考虑结构宏观力学,还要考虑微观力学,并不断对原有数学模型进行改进,提高拟合程度和加强其在实际工程中的指导作用。
4 关于结构加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
(1)我国加固改造行业目前体制还不健全,亟待相关部门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市场的体制。比如,在常规设计市场,设计施工分离是早已形成惯例的方式,而目前加固改造市场上却普遍存在施工单位设计加固方案的现象,这是严重不合理的。设计、施工单位在加固改造项目中履行的职能有很大的差别,如果合二为一,则会缺少各责任主体之间必要的约束,这样的现象不仅出现在设计、施工单位,相应的其他责任主体如监理单位、勘察单位也往往在加固改造项目中缺失。再有,改造项目的审批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大型建筑的局部改造往往只有消防方面的审批程序,其余设计特别是结构方面却没有相应的要求, 这样就造成了市场上甲方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认真对待改造项目,承包给没有资质的施工队伍,这对工程质量,对人员、财产的安全都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另外,加固改造项目中加固改造设计方与原设计方的沟通结合也往往存在问题。许多项目由于对原结构无法切实的考证而采取了不合理的方案,或造成造价的大幅度提高,或造成结构安全系数的降低。
(2)加固改造技术方面的规范、图集等有待完善。首先,目前加固改造相应的规范还仅仅是出于一些基本方法的要求上,缺少与现行规范相对应的一些规范要求。比如常规设计方面的高层建筑设计的规范、抗震设计的规范、地基处理方面的规范等在结构加固方面都没有相应的规范;另外计算公式方面也仅仅是关于单个构件的一些计算方法。
结论
建筑结构科学检测、加固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严格遵循规范要求是建筑工程检测、加固工作的前提。新型建筑结构飞速发展,因而检测、加固方法也需要不断完善、改进和创新,进而保证结构耐久性及安全使用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GB/T50344-2004.
篇5
关键词:机电安装,预结算,审核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近几年,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建筑安装行业的发展,同时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也在不断地规范和完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误差和不足。工程预结算审核是通过对工程预结算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复核,发现预结算文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予以纠正,积极创新理念,运用新方法,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
1、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预结算的审核是机电安装工程的重要环节,工程安装工程预结算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编制过程中必须很细致地去对待的技术和经济的相结合,不仅要求编审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包括房屋安装设计、施工技术等一系列系统的建筑安装工程知识,而且还要有较高的预算业务素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水平好坏,总是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如定额换算不合理,由于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导致定额缺项或需要补充的项目与内容也不断增多。然而因缺少调查和可靠的第一手数据资料,致使换算定额或补充定额含有较大的不合理性;其次高估冒算现象在结算时较普遍,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较多收入,不是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及社会信誉等方面入手,而是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单价、巧立名目等手段人为地提高工程造价。另外,由于工程造价构成项目多,变动频繁,计算程序复杂等均容易造成错误。
2、机电安装工程预结算审核的内容
2.1 工程量审核
工程量审核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细致耐心对工程量进行核对,其精准性直接影响工程预结算质量的高低。工程量审核要求审核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熟识工程量计量规则。工程量计算顺序要合理,建筑工程一般可按基础工程、外墙工程、内墙工程、地面工程、顶棚工程、屋面工程及外部装饰工程的顺序进行计算,从而避免错算、漏算和重复计算;对于隐蔽工程,应深入现场,做好现场工程量的核实工作,在后期结算审核时,还应复核资料的完整性,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是否签字认可,确保隐蔽工程验收资料的真实、合理。
2.2 清单编制的审核
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执行后,市场上对这种计量方式认可度较高,与定额计价相比较,优越性明显,在建筑市场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编制预结算文件时,应认真核对清单子目的选用是否合适,是否与分部工程相匹配,对分部工程的项目特征描述是否准确。同时,还须审核清单组价中套取定额的名称和内容是否与设计图纸标准相一致,如构件名称、断面形式、施工工艺、安装工艺等;工程项目内容是否重复套用;定额换算是否与设计图纸标准一致。
2.3 人材机价格和主材量的审核
人材机在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人材机单价作为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的重点。审核人材机单价是否执行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布的文件及标准。预结算审核人员应及时掌握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材料价格信息,同时还应了解材料的供料的渠道,收集不同地域的价格信息,判断材料价格的走向,以便准确的套用材料价格,使工程造价得到真实的反应。主材量审核是计算主材的实际施工需用量,是根据图纸计算的设计用量再加上按照规定损耗率计算的损耗量之和。主材损耗量又分为定额规定的损耗量和实际操作损耗量。主材用量应当准确而又合理地计算,一般是将主材需用量对比主材领料表,差值退料或扣除。
2.4 费用审核
各种费用计取是否正确,是决定工程造价控制成效的一个主要因素之一。取费应根据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及规定,结合合同、协议书、招投标文件等来确定取费费率。审核时,应注意取费文件的时效性,对应的费率是否与工程性质相符,核实工程性质属于建筑工程还是安装工程,计算是否正确等。如取费基础是否正确,是以人工费为基础,还是以人材机为基础;还有在预结算审核时还需注意税费的计取是否合理,在实际工作中,多次审核发现施工单位将个人所得税也计入到工程造价中,若未发现,将使得本该由施工方承担的费用却转嫁到建设单位的身上,增加项目成本。
3、提高机电安装工程预结算审核的方法
3.1 注重工程预结算审核的细节计算
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要求细致,不容出现一些错误,否则会造成损失。因为每个环节或细节都与资金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客观公正地反映工程造价,审查人员在工程预结算审查中抓大项目计算的同时,也不应放过细小项目的计算。安装工程造价构成不同于一般土建工程,设备、主材费用是安装工程造价的主要构成部份,约占安装工程造价的80%,所以必须认真核查安装工程的设备、主材(包括定额未计价材料)的型号、规格及用量,既要避免遗漏又要避免定额已包括的设备、材料项目被重复计算。如一般把底层建筑面积、底层电线、底层灯具数量编为一组,先把底层建筑面积、楼地面面积算出来,其他分项的工程量利用此基数就能得出。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审查速度快、工作量小。
3.2 强化施工组织的审核
在实际施工中,要采用新材料或者新工艺,都需要通过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工程监理会的审核,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充分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材料追求高效益。施工单位按优化的施工方案编制工程预算,与定额按常规计算肯定有差别。作为审价人员,不但要熟悉施工组织、认真核对送审的预算,在定额标准允许调整的条件下,除了合理核定造价,还要结合设计方案按定额规定的常规施工方法计价。然后对比两者的差异,仔细分析,属于施工单位为了保证质量或加快工程进度而采取措施的,差额部分不予认可;属于特殊施工环境或其它客观因素造成无法按常规或原施工组织施工的,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共同商定后方可认定其费用。
3.3 做好工程竣工结算审核
在机电安装工程竣工结算的时候,要注意施工现场的签证的变更,当发生变更时,清单中已有适用于变更工程的单价,按清单中已有适用于变更工程的单价执行;清单中已有类似适用于变更工程的单价,按清单中已有类似适用于变更工程的单价执行;清单中没有类似适用于变更工程的单价,才作为新增单价,规定按现行定额、计价办法和施工季度材料价结合投标下浮率进行结算。安装工程竣工结算审查主要依据承包合同、合同预算、会议纪要、设计变更、施工记录或施工签证单,对各种验收资料、竣工图、材料设备调差价记录、其它施工中发生的费用记录、各种结算材料记录等进行审核。如果承包合同价是根据经过审查的安装工程预算确定的,属于合同预算范围内的项目, 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再重新审查。如实行施工图预算包干的工程,凡根据合同规定,在包干范围内的设计变更、材料代用及费用变动而引起的工程造价变动,盈亏由施工单位自行负责。
4、结束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工程预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同时还强调,在预结算过程中,应注意现场签证的管理,并介绍了在现实工作中的操作方法,在项目前期严格控制费用支出,控制项目成本。预结算审核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必要程序和关键环节。因此,在预结算审核中,应使用恰当的方法,采用相应的对策,积极创新,及时更新观念,加强现场签证管理,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决算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价格 原因 供求关系 对策
0 引言
众所周知,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农产品,老百姓的饭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因此,蔬菜的价格与广大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这几年物价飞涨,蔬菜价格也成了物价上涨的晴雨表,蔬菜价格的上涨也直接增加了普通大众的生活成本。一般来说,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蔬菜的生产受到了气候的直接影响,所以使得冬季的蔬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已经成了一个普遍规律,但是春节春暖花开,并且现在农业技术突飞猛进,有了大棚蔬菜,很多蔬菜生产基地推广了先进的农业技术,蔬菜价格普遍会低于冬季的蔬菜价格,但2012年的西安蔬菜市场违背了这个千年不变的规律,蔬菜价格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2012年的春季,西安的蔬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创了历史新高,尤其是3月份和4月上旬,很大一部分蔬菜的价格甚至超过了春节期间的价格。据西安市农业信息网络中心的统计:3月份西安市场的大白菜每斤1.5-2元,西红柿每斤4.5-5元,豆角每斤7-7.5元,辣椒每斤7-7.5元,土豆每斤2.5-3元,土豆的价格甚至比春节前后还要高出0.5-1元钱。
1 蔬菜价格高位运行的原因
1.1 过度依赖外地蔬菜市场 西安虽然是一个省会级大都市,但西安市场的蔬菜主要依赖外地供应,河南、山东、甘肃等省是西安蔬菜的主要来源,目前西安本地的蔬菜仅占市场供应份额的50%,今年由于继续受劳动力价格上升,物价上涨,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外地蔬菜市场的批发价也相应提高了。结果是供应地省份的蔬菜价格的高低成为主导西安地区蔬菜市场价格的标尺,蔬菜买入价格高,在西安的售价自然高。过度依赖外地蔬菜市场已成为西安蔬菜产业的最大弊病。
1.2 天气、气候的影响 西安市是内陆城市,四季分明,通常情况下,春季气温上升很快,西安的地理位置具有优越性,地处八百里秦川的腹地,周围也有许多蔬菜生产基地。但是今年西安的气候很不正常,春季的气温较往年同期偏低,3、4月份又受到“倒春寒”天气的持续影响,连续出现低温天气,导致本地蔬菜生长缓慢,上市时间推迟了20多天,低温天气无疑成为西安2012年春季蔬菜价格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推手。
1.3 蔬菜生产和流通成本的增加 2012年以来,物价继续高位运行,化肥、农药、种子、农膜等农资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直接增加了蔬菜的生产成本。另外,西安市这几年快速发展,但是配套的生活设施却没有跟上,专门销售蔬菜的市场很少,市政规划的蔬菜市场数量少,规模也小,但是市场销售蔬菜的摊位租金却上涨了不少,这些租金又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间接抬高了蔬菜价格。流通环节层层加价也是造成蔬菜价格一路走高的一个原因,蔬菜从田间到餐桌,一般经历“收购商”、“区域市场”、“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农贸市场、早市、社区蔬菜市场、超市蔬菜售卖点”等4、5个环节。每个环节层层加价,这直接推高了西安市的蔬菜价格。
1.4 西安周边蔬菜生产面积不断缩小,产能不足 西安蔬菜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播种面积逐年减少,使蔬菜的有效供给量减少,但城区面积却在扩大,西安原来仅有未央、新城、莲湖、雁塔、灞桥等几个行政区,现在又新增了长安区,沣渭新区,并且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区人口也增加了不少,这样导致了蔬菜的供需矛盾加剧,无形中拉动了价格的持续攀升。据统计,西安200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92万亩,产量216.08万吨;2006年为89万亩,产量209万吨;2007年84万亩,产量197.29万吨;2008年80万亩,产量187.89万吨;2009年78万亩,产量183.20万吨。播种面积和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公路、铁路、基建用地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北边未央区草滩大学城和南边长安大学城的出现,占用了大面积的良田,而这些地区原来是西安市蔬菜的主要产地,大学城的出现使得西安南北的蔬菜生产面积锐减。
1.5 批零差价太大,零售环节加价过高 就西安而言,蔬菜批发主要集中在远郊:南郊的朱雀蔬菜批发市场、东郊的胡家庙蔬菜批发市场、北郊的北二环蔬菜批发市场和北城蔬菜批发市场、西郊的西三环蔬菜批发市场,从中心城区零售市场、城郊的批发市场蔬菜交易情况看,蔬菜批零差价过大,有的甚至达到了50%,因而造成蔬菜价格偏高。批零差价过大的主要原因在于蔬菜供销全部依靠市场自发调控,同时,中心城区蔬菜零售市场的建设大多是社会化行为,菜贩、菜农进场出售蔬菜费用高,摊位租金高,这些高出的费用又被菜贩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2 平抑菜价的措施和对策
蔬菜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蔬菜价格高位运行对低收入市民无疑是个很大的负担,但菜价太低又不利于菜农增收和调动他们的种菜积极性,如何让蔬菜价格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就西安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以平抑菜价。
2.1 大力扶持、发展本地蔬菜基地 西安蔬菜市场供应的蔬菜50%来自于周边省份,过分的依赖外地蔬菜供应,而外地调入的蔬菜运输成本高、加上蔬菜中间商对蔬菜价格恶意炒作或对蔬菜囤积居奇,蔬菜价格的大幅波动就不可避免了。因而西安要大力扶持发展本地蔬菜基地,扩大本地的蔬菜种植面积,这是平抑菜价的根本之策,扩大种植面积,增加蔬菜供应量,改变蔬菜的供求关系,缩小供求差距,蔬菜价格自然下降。
2.2 积极减少天气、气候的不利影响,发展科技农业 目前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科技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大棚蔬菜在西安城区周围也得到了推广,但使用塑料大棚、温室的菜农不是很多,设施农业没有得到普及,由于没有一些设施来抵御干旱、倒春寒等恶劣天气,当菜农遇上极端天气时,蔬菜产量也就降低,市场上的蔬菜供应难以得到保证,蔬菜价格会随着气候变化大起大落。因此要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和“设施农业”,使大棚蔬菜、温室蔬菜广泛化,并且运用一些已经成熟的农业技术,来增加蔬菜产量。
2.3 实行政府补贴,调动菜农积极性 近几年,为稳定粮价和肉价,我国相继出台政府对粮食和生猪生产实行政府补贴,此举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而蔬菜也关乎国计民生,国家却对蔬菜种植没有实行补贴。为了提高菜农种菜的积极性,降低种菜的市场风险,为了平抑菜价,西安市政府可以考虑像国家对待粮食生产那样,对蔬菜种植实行一定的补贴,提高菜农种菜的积极性,确保菜农获得合法收益,从而相对地平抑菜价。
2.4 健全完善菜篮子产销全程服务体系 因为蔬菜和粮食一样,关乎千家万户的生计,政府可以设立专职服务机构,着力推动菜篮子基地建设,并负责组织技术培训和新品种推广,为菜农提供必要的蔬菜种植信息和销售信息,合理调整蔬菜的种植品种和面积,为西安市场的蔬菜供需平衡服务,为菜农利益负责。例如,2011年4月,陕西周至县(隶属于西安市)三湾村种植的芹菜价格每斤跌至5分钱;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种植的包菜每斤跌至8分钱,菜农的经济利益受到了极大地伤害,种菜的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出现这种事情的原因就在于2010年蔬菜价格大幅度升高,诱导许多菜农盲目增加了芹菜和包菜的种植面积和盲目“跟风”种植,使得芹菜和包菜在西安蔬菜市场,供大于求,而菜农又缺乏必要的销售信息,导致许多菜农铲掉了已成熟的芹菜和包菜,菜农经济利益和种菜积极性大受伤害。因而西安市政府可以尝试建立产销全程服务体系,为菜农提供种植信息和销售渠道,完善菜篮子工程建设。
3 结语
当然,西安市场的蔬菜价格居高不下是多种因素导致的结果,天气异常是2012年春季蔬菜价格上涨的直接推手,是一个直接诱因,蔬菜种植面积急剧缩小、过度依赖外地蔬菜市场、政府服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在2012年这个气候异常的春季终于爆发了出来,使得西安蔬菜市场固有的问题更加地突出,在一定程度上,这是个好事情,可以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希望西安市政府能从根本上解决西安蔬菜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彻底解决蔬菜价格持续上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咏楠.浅析高菜价背后的原因及解决之道[J].企业导报,2011(4).
[2]钟秀官.浅析平抑上海蔬菜价格的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11(3).
[3]李忠国.“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并存的原因及对策[J].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
篇7
关键词 数控车床 螺纹加工 故障诊断 故障维修
中图分类号:TG519.1;TG6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控车床越来越普及,在数控车床上车削螺纹在机械加工中被越来越多的使用。数控车床以加工精度高、产品同一性好、加工范围广、调试方便(特别是它能精密加工在普车上比较难加工的一些特殊表面零件)等优势在机械加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数控车床上车削螺纹时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主要有:
1扎刀
1.1主要原因
(1)车刀的前角太大,机床X轴丝杆间隙较大;(2)车刀安装得过高或过低;(3)工件装夹不牢;(4)车刀磨损过大;(5)切削用量太大。
1.2解决方法
(1)减小车刀前角,维修机床调整X轴的丝杆间隙,利用数控车床的丝杆间隙自动补偿功能补偿机床X轴丝杆间隙;
(2)车刀安装得过高或过低:过高,则吃刀到一定深度时,车刀的后刀面顶住工件,增大摩擦力,甚至把工件顶弯,造成扎刀现象;过低,则切屑不易排出,车刀径向力的方向是工件中心,加上横进丝杠与螺母间隙过大,致使吃刀深度不断自动趋向加深,从而把工件抬起,出现扎刀。此时,应及时调整车刀高度,使其刀尖与工件的轴线等高(可利用尾座顶尖对刀)。在粗车和半精车时,刀尖位置比工件的中心高出1%D左右(D表示被加工工件直径)。
(3)工件装夹不牢:工件本身的刚性不能承受车削时的切削力,因而产生过大的挠度,改变了车刀与工件的中心高度(工件被抬高了),形成切削深度突增,出现扎刀,此时应把工件装夹牢固,可使用尾座顶尖等,以增加工件刚性。
(4)车刀磨损过大:引起切削力增大,顶弯工件,出现扎刀。此时应对车刀加以修磨。
(5)切削用量(主要是背吃刀量和切削速度)太大:根据工件5 导程大小和工件刚性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
2乱扣
2.1故障现象
当丝杠转一转时,工件未转过整数转而造成的。
2.2主要原因
机床主轴编码器同步传动皮带磨损,检测不到主轴的同步真实转速;编制输入主机的程序不正确;X轴或Y轴丝杆磨损。
2.3解决方法
(1)主轴编码器同步皮带磨损:由于数控车床车削螺纹时,主轴与车刀的运动关系是由机床主机信息处理中心发出的指令来控制的,车削螺纹时,主轴转速恒定不变,X或Y轴可以根据工件导程大小和主轴转速来调整移动速度,所以中心必须检测到主轴同步真实转速,以发出正确指令控制X或Y轴正确移动。如果系统检测不到主轴的真实转速,在实际车削时会发出不同的指令给X或Y,那么这时主轴转一转,刀具移动的距离就不是一个导程,第二刀车削时螺纹就会乱扣。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维修机床,更换主轴同步皮带。
(2)编制输入的程序不正确:车削螺纹时为了防止乱扣,必须保证后一刀车削轨迹要与前一刀车削轨迹重合,在普车上我们用倒顺车法来预防乱扣。在数控车床上,我们用程序来预防乱扣,就是在编制加工程序时,我们用程序控制螺纹刀在车削前一刀后,退刀,使后一刀起点位置与前一刀起点位置重合(相当于在普车上车削 螺纹时,螺纹刀退回到前一刀所车出的螺旋槽内),这样车出的螺纹就不会乱扣。有时,由于程序输入的导程不正确(后一段程序导程与前一段程序导程不一致),车削时也会出现乱扣现象。
(3)X轴或Y轴丝杆磨损严重:维修机床,更换X轴或Z轴丝杆。
3螺距不正确
3.1主要原因
主轴编码器传送回机床系统的数据不准确;X轴或Y轴丝杆和主轴的窜动过大;编制和输入的程序不正确。
3.2解决方法
(1)主轴编码器传送数据不准确:维修机床,更换主轴编码器或同步传送皮带;
(2)X轴或Y轴丝杆和主轴窜动过大:调整主轴轴向窜动,X轴或Y轴丝杆间隙可以用系统间隙自动补偿功能补偿;
(3)检视程序,务必使程序中的指令导程与图纸要求一致。
4牙型不正确
4.1主要原因
车刀刀尖刃磨不正确;车刀安装不正确;车刀磨损。
4.2解决方法
(1)车刀刀尖刃磨不正确:正确刃磨和测量车刀刀尖角度,对于牙型角精度要求较高的螺纹车削,可以用标准的机械夹固式螺纹刀车削,或者把螺纹刀用磨床刃磨。
(2)车刀安装不正确:装刀时用样板对刀,或者通过用百分表找正螺纹刀杆来装正螺纹刀。
(3)车刀磨损:根据车削加工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切削用量,及时修磨车刀。
5螺纹表面粗糙度大故障分析
5.1主要原因
刀尖产生积屑瘤;刀柄刚性不够,切削时产生震动;车刀径向前角太大;高速切削螺纹时,切削厚度太小或切屑向倾斜方向排出,拉毛已加工牙侧表面;工件刚性差,而切削用量过大;车刀表面粗糙度差。
5.2解决方法
(1)用高速钢车刀切削时应降低切削速度,并正确选择切削液;
(2)增加刀柄截面,并减小刀柄伸出长度;
(3)减小车刀径向前角;
(4)高速钢切削螺纹时,最后一刀的切屑厚度一般要大于0.1mm,并使切屑沿垂直轴线方向排出;
(5)选择合理的切削用量;
(6)刀具切削刃口的表面粗糙度应比零件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小2~3档次。
总之,车削螺纹时产生的故障形式多种多样,既有设备的原因,也有刀具、操作者等的原因,在排除故障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各种检测和诊断手段,找出具体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篇8
总结一下,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处所采用的施工材料的温度变形系数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由于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施工材料温度变形系数和钢筋混凝土材料温度变形系数之间存在差异,当外界温度改变时,不能保持两者变形的同步,进而在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施工处往往会产生一些由压应力和拉应力所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第二,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处墙体的形状与尺寸对施工质量的影响。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处墙体的形状与尺寸与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施工材料温度变形的幅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形状下,随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处墙体尺寸的不断增大,相应的变形幅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也会增大,这样就容易产生施工质量问题。第三,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砌筑质量对施工质量的影响。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是由加气混凝土砌块、拉结钢筋、砂浆等所组成的一个统一的受力整体,因此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砌筑质量就决定了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受力的有效性,所以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砌筑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工的质量。
2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施工中的常见技术分析
2.1 主次梁相交节点处常见施工技术分析
在主次梁相交节点的施工中,考虑到梁的截面尺寸和高度是固定的,所以,只能通过增加主次梁相交节点处混凝土的厚度来充分保证次梁顶钢筋的保护功能。这样做的问题是容易导致板面的凹凸不平,从而为后期的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另外,在主次梁相交节点的施工中,多是采取缩小主梁钢筋骨架尺寸的方法来满足次梁顶部纵筋保护层的各项需求。这样处理,虽然可以起到保证次梁上筋的保护功能不被削减,但是容易导致次梁抵抗负弯矩能力的下降,进而会引发一系列的施工质量问题。
2.2 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在约束柱节点处常见施工技术分析
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在约束柱节点处在设计时为了实现外立面的协调统一,往往采用剪力墙与柱外平齐的施工方案,通过把剪力墙水平筋绑扎在约束柱纵筋的外侧进行锚固。这样做虽然可以到达施工的效果,但是进行锚固时,因缺少有力的支撑保护,而容易引发水平筋在约束柱节点处的施工质量问题。
2.3 梁柱节点核心区常见施工技术分析
由于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施工中梁柱节点钢筋的分布比较密集,箍筋绑扎就比较困难,以至于箍筋绑扎时经常会有箍筋绑扎不牢固或少放箍筋的现象发生,而且这种箍筋绑扎不牢固或少放箍筋的现象最容易出现于先绑扎梁钢筋然后再整体下沉的施工方法中。考虑到整体沉梁的施工方法不易绑扎节点区箍筋这一问题,梁柱节点核心区箍筋还往往采用先支梁底模后绑扎梁钢筋的施工方法,这样做虽然可以保证节点核心区箍筋的实现,但仍然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第一,先支梁底模后绑扎梁钢筋的施工方法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先支立梁底模再绑扎钢筋时还经常会发生施工安全的问题。第二,先支梁底模后绑扎梁钢筋的施工方法的交叉作业比较多,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且还比较容易出现窝工现象。第三,由于先支梁底模后绑扎梁钢筋的施工方法是先立梁底板模的,而各个梁模之间又是彼此孤立的,相互之间缺少拉结,这就使得模板结构本身的安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3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施工中的常见技术改进举措
3.1 主次梁相交节点处常见施工技术的改进举措
在主次梁相交节点施工时,需要改进的是,在进行主梁底摸支设操作时要通过降低梁底设计的标高和增加主梁高度的方式,在满足次梁顶部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需求的前提条件下,来保证主次梁相交节点处的施工质量,这样做不仅经济合理,而且便于作业的施工。
另外,在进行多道斜梁交汇处的施工时,为了有效预防因次梁抵抗负弯矩能力下降而导致的高层框架(剪)结构裂缝现象的发生,还需要采取一定的抗裂措施,虽然现浇板的负弯矩筋的分布筋可以有效防止高层框架(剪)结构裂缝现象的发生,但它毕竟垂直于主梁,因此,要沿梁纵向区域处增设一些抗裂筋,从而有效保证次梁抵抗负弯矩能力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
3.2 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在约束柱节点处常见施工技术的改进举措
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在约束柱节点处常见施工技术的改进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将水平钢筋与柱箍筋单面进行焊接之前,要先把剪力墙水平钢筋从主筋外侧贯通支座,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很好的确保锚固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充分保证剪力墙端的抗剪强度。第二,要把剪力墙水平钢筋打弯后穿入约束柱筋内侧进行锚固,而且伸入柱筋内侧的锚固长度和水平筋的搭接长度都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这是有效保证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在约束柱节点处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
3.3 梁柱节点核心区常见施工技术的改进举措
梁柱节点核心区常见施工技术的改进要点主要包括如下两点内容。
第一,依据相关技术指标的规定对于四边均与梁相连的中间节点由于所受的周围约束力较强,为了达到简化配置箍筋的目的,可以为四边均与梁相连的中间节点仅仅配置沿周边的封闭矩形箍筋,省去中间的小箍筋或拉结筋。对于不能满足四边均与梁相连的中间节点,仍应按相关的规范设计要求进行箍筋的配置。第二,在采用先支梁板模板后绑扎梁钢筋,然后整体下沉的施工方法时,要先把节点区箍筋按一定的间距与纵筋点焊成钢筋骨架后,再进行绑扎,最后将绑扎好后的梁钢筋整体与节点区箍筋骨架一体下沉,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绑扎梁钢筋施工方法中各种的施工难点。
4结语
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施工作为当前工程建筑中常用的施工作业方式,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施工中各施工环节的施工技术的处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施工的质量,而当前常见的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施工技术,由于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有必要通过对这些技术中不合理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剖析,找到问题的成因,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来有效改进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的施工技术,从而确保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兴法.高层框架(剪)结构节点施工的温度应力分析[J].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2002(9).
篇9
蔬菜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采后加工已经成为我国蔬菜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撑力量。
我国蔬菜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加工蔬菜出口形势保持稳定增长,基本形成了以东部沿海地区鲜冷冻蔬菜出口、西北地区蔬菜浆和脱水蔬菜出口以及西南与东北地区加工蔬菜出口为主的“环形”产业发展格局,其中山东、广东、江苏和福建是主要的蔬菜及其加工产品出口省份。我国蔬菜加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腌制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蔬菜浆、鲜切蔬菜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加工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中排在前4位的分别为东盟、日本、中国香港和韩国,其次为俄罗斯、美国和欧盟。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蔬菜及其加工产品出口量为828.1万t,创汇93.9亿美元,占当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的19.2%,其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蔬菜及其加工产业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从产业发展与市场角度看,我国蔬菜加工产区集中度不足(产业调整尚不到位),蔬菜生产加工合作组织(协会)力量薄弱,政府服务不足,市场机制不健全;从生产加工角度看,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资源消耗高而废弃物利用程度低(技术装备需要升级换代),标准的制定、执行与培训不足,这都成为制约蔬菜加工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从国际环境看,由于金融危机,各国均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蔬菜生产、加工成本增加,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构成压力,同时,一些国家通过反倾销、反补贴及技术性和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对我国蔬菜及其加工产品的出口进行限制。
为此,我国蔬菜及其加工产业在国内方面,应加快改革进程,促进产业调整,培育行业组织力量,提升技术与装备水平,完善蔬菜生产与加工产品可追溯体系及预警标准体系,并做好监督执行工作,从而提高我国蔬菜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水平,保证我国消费者的日常消费需求及身心健康。在国际方面,在保持我国现有主要蔬菜出口国家和地区市场基本稳定的同时,要开拓其他如中东、中东欧、非洲等市场,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实现既能保持均衡稳定又能适时增长的蔬菜生产、加工出口贸易局面,为我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及动力。
蔬菜加工保鲜的技术进展
在采后方面,目前蔬菜采后技术正向智能型分级、包装、贮藏、鲜切加工保鲜及无损检测技术方向发展,国外越来越重视蔬菜的采后安全技术,采后清洗、涂膜、包装技术及新型保鲜剂如1-MCP(1-甲基环丙烯)得到发展,低剂量辐射杀菌技术也已获美国FDA核准,在蔬菜上得到使用。另外,蔬菜冷链物流技术将蔬菜产品的交易、位移和信息传递集成为三位一体,大大提高了蔬菜产品的交易效率并降低了交易成本。
在加工方面,一批先进的蔬菜加工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应用,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降低了能耗。例如,在脱水蔬菜加工方面,国外采用多级分区变温干燥技术,整个过程可实现智能控制,能耗低、效率高,产品品质稳定;蔬菜浆加工方面,国外普遍采用闪蒸浓缩、高温短时杀菌、无菌灌装等技术与装备;速冻加工方面,发达国家推广了低温高速气流速冻、喷淋或沉浸式速冻等速冻技术与装备。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更加有效地保证了蔬菜加工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借鉴别国发展经验来提高自身水平
发达国家蔬菜采后加工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1) 发达国家重视蔬菜采后理论与加工技术的创新研究
发达国家在已基本保证蔬菜采后加工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深层次的研究,以获得更先进的理论与技术,进一步指导并提高蔬菜采后加工的质量安全水平。例如,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率先提出“非热”杀菌理论,并为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相关研发与应用研究工作,这改变了传统的果蔬加工方式,改善了果蔬加工产品的质量;再如,美国从蔬菜表面形态学角度开展超声波清洗过程的动力学理论研究,以支持开发出更先进的清洗技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项工作是通过多学科(包括物理学、植物学、机械制造、计算机等学科)的协作共同完成的,而我国在研究工作中基本上是单学科的纵向研究,缺乏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因此很难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2)发达国家重视蔬菜采后技术与管理知识的推广工作
发达国家在蔬菜采后研究单位设有专门的技术推广人员,及时将研发的最新技术成果与质量安全控制理念推广介绍给企业和农户,使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例如,随着全球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发达国家适时提出GAP(良好农业规范)、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GHP(良好卫生规范)、GMP(良好作业规范)等理念,并将之形成具体的操作规范制度并推广实施,对保证蔬菜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发挥了有效作用。
韩国、中国台北蔬菜产业及采后技术的
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韩国与中国台北政府在蔬菜产业及采后技术发展方面,特别重视蔬菜采后研发工作。例如,韩国农业部的农村发展局(相当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下属的园艺研究所专门成立了采后技术研究室,编制12人,以加强蔬菜采后研究工作,特别是根据韩国园艺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的需求,开展蔬菜质量安全及相关技术研究,以满足韩国蔬菜产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韩国和中国台北非常重视发展农民合作社,这项举措为蔬菜标准化生产与采后技术推广以及政府有效管制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奠定了稳固的支撑基础。此外,韩国政府为促进蔬菜采后产业的发展,由政府出资建设农产品加工(包装)中心(APC),APC由农民合作社经营。在中国台北,冷链系统在20年前已被应用于保证蔬菜质量,针对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台北通过实施RBPR(农残快速检测)、GAP、CAS(农业标准认证)、可追溯体系和品牌认证来实现蔬菜加工产品的安全控制。
从韩国和中国台北蔬菜及其采后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发展特点,通过政策支持、研究创新及蔬菜产业链不同利益攸关者的紧密合作”是韩国和中国台北蔬菜产业及采后技术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这条成功之路对我们今后蔬菜产业及加工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我国蔬菜加工企业的发展思路
篇10
关键词:布巴哈水电站RTK结合全站仪数据处理
Abstract:Cloth Baja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through regional complex, there is a river, muddy swamps, forest coverage, considering RTK measurement for satellite signal dependent, so the measurement using RTK combined with total station surveying can according to the completion of work,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cloth of Baja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 RTK combined with total station data processing
中图分类号:TV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20-02
1.工程概况
加蓬大布巴哈水电站位于加蓬弗朗斯维尔地区(Franceville)奥果韦(Ogooue)河上游流域布巴哈(Poubara)地区。整个测区地理坐标约为东径13°25′34″~13°33′15″,南纬1°39′44″~1°46′34″。
大布巴哈水电站一期工程装机容量160MW,多年平均发电量9.50 亿Kw.h;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411.0m,最高运行水位413.75m,最低运行水位405.0m,总库容4.5亿m3。一期工程由挡水建筑物、溢流建筑物、下游放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发电厂房和开关站组成。挡水建筑物采用中央河床碾压混凝土坝和两岸粘土心墙坝的混合坝型,坝顶高程415m,最大坝高37m。发电厂房为地面式布置,其中安装4 台单机容量为40MW 的水轮发电机组。 Franceville现有输配电网络有下列几条线路:
1 、POUBARA-FRANCEVILLE的线路和POUBARA-MVENGUE-MOANDA的线路(63kv)。
2 、FRANCEVILLE- MVENGUE线路(20kv)。
3 、MOANDA建有一座63/30kv的变电站,通过两条30kv的线路向MOUNANA和BAKOUMBA输电(并与CONGO-MBinda的线路连接)。
4 、FRANCEVILLE建有一座63/20kv的变电站,通过一条20kv的线路向LECONI地区输电。
5 、MOYABI建有一座10MW的备用电站,通过一座63-5.5kv的变电站向MOYABI的无线电发射站供电。
2.坐标系统及数据处理
根据测量任务及实际情况,实行GPS结合全站仪进行整个输电线路、变电站及开关站的测量。
本次测量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全部采用电脑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坐标基准及投影方式以2009年4月法国科英公司测量专家到现场对枢纽区控制网复测后给出的结果为准,与工程区及库区坐标系统一致,采用UTM投影,投影分带为33M。以B3(9804434.877,338883.067,393.455)为基准点,在线路附近开阔地区布设控制点,其中POUBARA FRANCEVILLE的63kv输电线路共布设测量控制点9个,从Moanda-COMILOG的220kV输电线路共布设控制点16 个,其中COMILOG开关站附近布设控制点 2个。
测量时在控制点B3 架设GPS接收机,同时在线路埋设的控制点上架GPS接收机,进行联测,所有观测数据由GPS接收机自动记录,观测完成后传输至电脑由厂家提供的软件进行相关内业解算工作,解算出线路控制点坐标。
3.输电线路勘测的目的以及线路布置
测量所使用的机器设备主要有:徕卡TCR402全站仪一台套,中海达V8动态GPS四件套,手持式GPS 四台,对讲机8对,笔记本电脑3台,数码照相机1台。
3.1勘测目的
本次线路勘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线路走廊带状区域的勘测以及变电站的位置 ,以便对大布巴哈水电项目输配电线路进行布置, 获得《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所需要的必要的地形信息并确定主要的地理参数,例如为了确定接地网络的尺寸而需要获得的变电站基础的承载力,以及土壤的电阻率。对布巴哈工程现场地区线路以及相关的地形进行测定,以便对POUBARA FRANCEVILLE 和 POUBARA MOANDA的输电线路进行布线。
3.2线路的布置
大布巴哈工程主要应该为Moanda的矿区、 Franceville和Moanda地区的居民以及两个主要消费中心地区的工业和经济活动供电。
人口稠密的地区集中在现有的道路和线路的轴线上,特别是FRANCEVILLE M’VENGUE 以及 M’VENGUE MOANDA地区。线路和变电站预计布置如下:
从大布巴哈开关站起,应按现有63kV线路方向水平布置一条220 kV 的线路,一直通往M’vengué的机场,然后向北,至Monts de MBouma处,以便沿着铁路向西北延伸至Moanda。
从大布巴哈开关站起,一条63 kV的线路向北延伸到Franceville,基本上与现有线路平行。
大布巴哈厂房的上游将新建一座升压开关站,这个开关站包括一条220kV出线和一条63kV出线。布巴哈现有63kV线路将连接到大布巴哈63kV开关站上,然后按照原定路线通向Franceville和Moanda。
在Moanda 预计新建一座变电站,以便布置220 kV的排架 (63 kV进线及63 / 20 kV变电)。
Franceville 现有变电站需要扩建,以便布置新的排架(63 kV进线以及 63 / 20 kV变电)。
3.3 线路走廊
1. 应对标桩工作时标记的线路走廊进行地形测量。
2. 线路走廊沿着现有轴线或现有林间小路,或与之平行。
3. 通向Franceville的63kV线路:在现有POUBARA FRANCEVILLE西侧,从大布巴哈开始。
4. 通向Moanda-COMILOG的220kV线路。
5. 在POUBARA M’VENGUE 63 kV线路东侧,直到M’VENGUE机场。
6. 从机场出来,220kV线路与63kV线路交叉,然后向西延伸约1km。
7. 最后,线路延伸至加蓬铁路处,沿着铁路线通向Moanda, 直到待建的Moanda COMILOG变电站处。
4.输电线路测量内容、施测方法及具体操作
4.1.测量内容
1.根据测量技术规定测绘全线的中心断面和与中心断面高差为O.5 m以上的两侧边线断面图、中心线两侧各30m宽的平面图,在中心线轴线上10米测量一个点,在中心线两侧15米测量一个点。并根据设计人员的意见增测必要的数据。沿标记的线路走廊中心线的地形剖面图的比例尺为:高度1/500;长度 1/2500。
2. 本工程线路中心至边线间距离一般按30m考虑(特殊地带根据设计人员要求适当加测) ,当边坡高宽比不小于1: 3时,应测绘风偏横断面图,并在平断面上标注出各危险点的高程、左或右边线、距线路中心线水平距离。
3. 线路若经过有林地段(包括一般树种和经济林木)时,测绘线路中心及线路中心至边线距离30m内(特殊地带根据设计人员要求适当加测)林木高度,并将林木高度及树种名称标注在断面图及平面图上。
4. 对线路中心线两侧各50m内房屋建筑及其他构、建筑物应测绘并标注在断面图及平面图上。
5. 沿着线路走廊勘测有关土壤类型(低洼、干躁…)以及地表覆盖的植被的信息,对于植被矮(小于30m)的地区要对线路走廊宽度进行勘测,对于植被高(大等于30m)的地区,勘测宽度要增加。
6. 所有交叉跨越物,如公路、电力线、通信线(I、II级含交叉角)、埋地电(光)缆、水利设施等均进行实测,并标注在断面图及平面图上。
7. 对交叉跨越的通航河流、水库、洪水淹没区、在建或待建等级公路等根据设计要求连测有关的坐标、高程(包括洪痕高程)等,为准确定位 提供测量数据,并按规定标注在断面图及平面图上。
8. 线路经过的采石场,不论大小,均应测量线路与采石场的最近距离。
9. 当设计人员根据现场情况认为在局部走廊拥挤地段(如房屋密集地 段、障碍物较多、通视情况不好的地段等)需用仪器优化选线时,应配合做好多方案比选工作。
10. 全线杆塔位(预计)均需按设计人员的具体要求测量每基塔位平断面图或拉线基础与杆塔位基础的高差。
11. 所有杆塔位均应有桩,重要转角桩应有副桩。
12. 预计杆塔基面的测量要求;根据现场所定塔位对各杆塔测量塔基平断面图(图A)。要求每基杆塔位分别测量从中心桩至A、B、C、D四个基础方向的断面和E、F两个垂直线路方向的横断面(跨林高塔及转角塔可不测E、F断面)以及离中心桩r=15米范围内的平面图。 考虑现场的不确定因素, A、B、C、D断面要求测量范围为L≥15米,每L段须是5个测点以上的连线;E、F断面要求测量范围Lb≥15米。当在塔位中心桩方圆(半径15米〉范围内有河、塘、沟、渠、坟、 穴等设施及机耕路时需测量并标注在平面图内。并为结构设计提供塔基断面成果图(塔基断面格式图B)。
注1:横轴代表距离,纵轴代表高差,两轴交点为杆塔中心。横轴右侧箭头代表线路前进方向。
注2:A、B、C、D为塔角方向,顺时针编号,与线路起始方向的夹角由塔型和转角角度决定。
注3:塔基断面的纵横比例尺分别为1:100、1:200,若断面起伏较大时可均为1:200。
图B:塔基断面格式示意图
当转角为0时, y轴为线路方向;当为左转α(或右转α〉时, y 轴为线路方向左转α/2 (或右转α/2)的方向, x轴与y轴垂直。 杆塔位桩编号:转角桩从J1起编,直线桩从Zl号编起,辅助桩从Fl号编起
13. 在Moanda的Comilog工程的区域,业主提供一处 100 m x 50 m 的区域,在已经确定了位置的区域,变电站区域测1/500的地形图。平坦区域等高线间距为0.5m,有坡度区域等高线间距为0.25m。
4.2.线路及变电站的具体测量
对线路进行踏勘后发现,线路经过很多森林、河流、深沟区域。由于考虑到线路测量的精度,故采用RTK结合全站仪对线路进行测量。其具体的操作过程为:
(1)无森林、深沟的开阔区域
直接用RTK 测量线路中心线及中心线两侧各30m范围的地形。其中线路中心线10m左右采集一个测量点,线路两侧15m左右采集一个测量点。在地形变化突出的地方加测地形变化点。在塔基处对线路的横向、纵向和斜向进行测量,大概5m左右采集一个测量点。在经过田地、房屋、公路或其他建筑物时,对线路左右50m范围内的地物都进行了测量记录,并在最后的测量成果图中详细进行了标识。
(2)森林区域的测量
在森林覆盖区域,由于考虑到GPS的接收精度,故采用RTK结合全站仪的测量方法。先用RTK将控制点坐标引到线路上(在森林边的开阔处预先做两个临时控制点,用RTK对临时点测量十次,取其平均值作为临时控制点的坐标),然后在临时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用全站仪放样出线路的方向,指挥工人顺线路轴线方向砍出一条5m宽的无树区域,在此区域架设全站仪,顺线路方向进行测量。其中线路轴线方向大约10m左右采集一个测量点,线路两侧15m左右采集一个测量点,在地形变化较突出的地方加大了测量点采集的密度。在进行塔基测量时,将点引至塔基处,然后分别对塔基的纵向、横向及斜向进行了测量,其测量点密度为5m左右采集一个测量点。对线路范围内高大的树木、公路或地物等都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记录,并在最后的测量成果图中进行了详细的标识。
(3)Moanda变电站、大布巴哈开关站、Franceville扩建变电站的测量
在Moanda变电站位置,根据业主所提供确定的变电站区域附近埋设控制点两个,由于此区域比较开阔,故采用RTK 对此区域附近100m100m范围的地形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其测量点采集密度大约为5m左右采集一个测量点,详细的测量了周围100m范围内的地物并在最后的测量成果图中进行了详细的标识。对大布巴哈电站上游升压开关站范围内的区域地形进行了详细的地形测量,对Franceville扩建变电站范围内的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地形测量,对此区域附近的地物等进行了详细测量记录,并在最后的测量成果图中进行了详细的标识。
5.输电线路测量成果
此次输电线路测量共埋设并测量63kv线路测量控制点9个,测量线路长度为100000m,测量塔基100个。埋设并测量220kv线路测量控制点16个,测量线路长度为1000000mm,测量塔基100个。测量了Moanda变电站区域100m100m范围地形、大布巴哈电站上游升压开关站范围内的区域、Franceville扩建变电站范围内的区域。
6.结束语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