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的步骤十篇

时间:2023-10-10 17:28:27

案例教学法的步骤

案例教学法的步骤篇1

关键词:三层次;四步骤;案例教学法;教师短期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075—03

一、案例教学的起因——教师专业成长的适应性变革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将面临着许多新的教学任务:创新教育、问题解决、项目学习,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问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教学,同时他还与自身的知识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学是一种艺术,是很早就被认识到的事实,美国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现任主任主席朱迪·舒尔曼教授认为,教学艺术的实现倚赖于三种不同的知识:一是原理规则的知识、二是特殊案例的知识、三是运用适当规则于指定案例的策略知识。这里,特殊案例的知识和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都属于内隐的知识。现代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有两种:一种是外显的,另一种是内隐的。外显知识与概念、知道什么有关;内隐知识与实际知识、技能、诀窍有关,通常在行为中和参与社会活动时展现出来,因此,内隐知识会以一种慢慢出现的共享的理解形式在一起工作的人中散播。由此可见,除了一般原理规则的知识,从特殊案例的知识,到运用原理规则于特定案例的策略知识,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仅依靠现成书本的格式化知识的传授是无法获得的。这些知识和能力往往隐含于教育实践的过程之中,无法剥离出来。这无疑给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于上述背景与现状的反思,案例教学成为教师培训系统中的一个新宠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二、案例教学与教师培训的“短期”限定性条件之间的平衡

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学生创造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操作形式上属于一种“做中学”的形式,是从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案例讨论有助于参与者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教师亲身经历的反射中利用具体的术语去阐释抽象的概念,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发现事件,构建问题,从多种角度去解释情境,为行动确定关键的决策和可能性,培养教师灵活的教学理解和判断能力(L.Shulman,1996)基于以上讨论,案例教学在教学案例选取及操作程序上也必然有其特殊的教学原则和要求。就教学案例选取而言,必须包含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具体来讲,案例需包括四个部分:“主题与背景”,交代关于什么的案例,以便教师能设身处地地思考案例中的问题,也能摆脱情境的束缚,去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情境描述”,对真实的经验、情境故事进行分析、探讨展开的一种特殊要求;“教学注释”,对案例问题的设计与探究;“诠释与研究”,对案例做多角度的解读。就操作程序而言,通常采用的是基本课程+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教师培训模式。在案例教学环节运用前期准备——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反思拓展“四步骤法”进行具体的教学。由此我们可以从大体上了解了案例教学的特点、原则及操作程序等方面的问题。但是作为一种笼统的特点及相关阐述,针对教师培训的“短期”条件的限定性制约以及一线教师思维风格、认知结构的差异性特点并考虑到一线教师的实践性经验相对全日制大学本科学生而言的相对丰富这一独特性特点,我们就需要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在案例选取原则、方法及案例教学的操作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下面就以“中学数学教学法”为蓝本,针对教师短期培训的案例教学的上述方面,做一实践层面的分析与探讨。

三、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于短期教师培训的特殊化研究

中学数学教学论作为专门研究中学数学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一方面是现代教学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中学数学教学经验的概括与提升。在数学教学论知识体系中,数学教育思想、数学学习、数学课程、数学教学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等五个部分共同服务于一个核心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那么,针对教师短期培训这一特点,合理的规划教师培训的教学模式,确立案例教学发生的时机与地位,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并实施适宜的教学操作程序,以使教师在短期内更好地把握教学论的基本结构,并形成对教学设计原理的把握;为研究型教师做好准备就成为我们本文研讨的终极目标。在为期两个月的短期培训中,应用此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就结合中学数学教学论详细阐释本研究的教学模式与操作程序,以期与广大同人切磋。

(一)适宜于短期教师培训的教学模式——循环上升式教学模式

在这一教学模式中,首先对教学论的整体知识框架做一简要的理论概述,然后进行案例教学、分析反思、理论提升、实践模拟等四个部分组成的三层次循环上升式教学阶段。其中:第一层是由案例教学、分析反思、理论提升三部分组成的初级循环系统,第二层是分析反思于实践模拟组成的中级循环系统,而第三层则是第二层的进一步扩展,即由案例教学、理论提升和第二循环系统组成的高级循环系统。这意味着案例教学的内容由局部分析向整体架构扩散、由客观评价向主体参与延伸。教学论原理知识则经历经验理解、局部归纳、扩展延伸、理论提升等四步骤再循环而形成教学论知识网络。其中:案例教学与理论之间的转化循环是教师培训的核心环节。

(二)案例教学中案例分析维度与案例选取原则

案例教学始终是围绕如何设计教学而努力,而教学的设计又必然需要突出数学的本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等三个部分,同时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背景分析和扩展延伸。那么,案例的分析就应围绕以上五个部分,从“数学问题”、“评价学生的知识建构与思维”、“教学法问题”、“背景问题”、“扩展”(更多的数学、更多教学方案、更多评价角度的延伸)。

除了上述我们所指出的教学案例通常的选取原则,针对短期教师培训的特点,案例的选取还应具备以下三个原则:

1.案例内集中原则

此原则是针对单个案例而言,每个案例在整体分析的基础上要集中的讨论具有典型特点的数学、学习、教学等问题。比如:在不同的案例中,数学的探讨可集中于对数学概念的再认识、数学本质的再挖掘;本案例中的估算策略、猜想等是不是数学;具体做数学的过程分析……学生的知识建构和思维评价可集中于通过画概念图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从某某学生的回答某某问题中你觉得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或概念了吗;从学生的上台板演中教师得到了什么?……教学法的研究可集中于能描述一下教师的教学理念或教学风格吗;教师是如何把一种情境转化成一种“教学时机”的;教师的问题具有怎样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对知识的自然深入吗;教师采取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单一还是混合,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各自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约束性;教师是如何评价学生的思维的,时机怎样,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吗;等等。在此,我们尤为注意“集中”就意味着对不同维度独立的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归纳、提升,有主有次。

2.案例间互补原则

对于不同的案例,力求凸显案例间的互补原则,这是为最终形成教学论的知识框架而必须的,没有对单个案例的局部分析,也就没有对多个案例的系统掌控。案例间互补的程度决定了教师知识建构的完备程度,尽管在一个案例中也会对譬如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对话式教学等有多方面的涉入,但毕竟有主有次,而在不同的教学案例中就针对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细致剖分,才能使教师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不同教学方式的区别与联系,在实践模拟环节教师就会有切身感悟,从而将理论内化以真正服务于实践本身。

3.案例关联原则

案例关联原则简而言之即是各个案例的安排应凸显数学知识的网络结构(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数学知识发展轨迹(数系的扩充、函数的本质探究)以及跨领域、分支之间的链接(几何、代数等)。在其中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例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数感等。

(三)适宜于短期教师培训的教学操作程序——“放”“聚”“散”“收”四步骤

通过理论概述让学生对教学论的含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有个整体结构性的了解,从中初步构建自己的教学论知识结构图;将理论的研究对象及理论本身的学习与描述分区域的分布到各个案例中,以保证学生可以从真实的案例中看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紧密,从中体会理论的指导作用,这是第一个环节——“放”的过程。进而针对每一个案例做详细的评述、分析、拓展与归纳,力求局域性的探讨与研究,其中各个案例的分析维度虽然一样,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这也为更好地整合理论知识框架奠定基础,这是第二个环节——“聚”的过程。然后经过拓展后的问题,学生们会按照自己的风格与特点对同样内容的教学提出具有不同课堂操作流程、方法和模式的教学方案,这也就是我们上述教师培训教学模式中的“实践模拟”环节,这也就无形中超出了单个案例的探讨与研究的范围。比如:第一个案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可能以发现式为主,但这并不是最佳的方案,那么,当学生的教学方式拟采用合作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时,无论这种教学模式是否合适,学生势必要首先知道这种教学模式的适用条件与应用范围,以及具体的操作程序与方法。那么,这就需要将别的案例中的典型应用与之结合,才会使一个案例具有更多的辐射线条(由于纸张问题,我们不能一一画出,只根据每一层次的一个方面进行说明。需要强调的是每一个案例并没有严格的次序,随着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丰富,分析探索的逐步深入,针对各种偶发性问题进行调整并穿插讲解,这也就暗含了每一个案例可能会多次出现,为了不同的讨论而提供可供分析与观摩的平台),这是第三个环节——“散”的过程。在第二、第三个环节中,理论得以一步步提升,知识概念图更为充实,最终进入第四个环节——“收”的过程。我们的目标是为了使教师在短期内更好地把握教学论的基本结构,并形成对教学设计原理的把握并为研究型教师做好准备。那么,“收”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尤为注意,要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进而完善各自的知识结构图。

从最后教师构建的知识结构图和实践模拟的情况来看,上述讨论的教师培训教学模式、教学程序和案例的维度分析等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使得教师的理论知识结构得以整合和优化;本质为“做中学”的教学形式,更是让学生在内化知识的同时,其表达能力、讨论技能、自信心等方面也得到一定的提升;案例教学作为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中的桥梁作用,使得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汇总,设身处地地从实际的场景出发,设想各种可能遇到的种种障碍,自己有可能产生的种种偏见,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案例教学在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时,也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思,而“反思型”教师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案例教学的专家朱迪—舒尔曼认为,教师所写的、其他教师可能会面临的现实世界问题的案例是对实践反思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它有助于教师从他人的现实故事中学会预测和解决问题。

案例教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教师短期培训的限定条件,其效果有没有普适性还需要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但可以预见的是,由于案例教学起到了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作用,弥补了传统教师培训中在内隐知识——“特殊案例的知识和运用原理与案例的策略知识”方面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所研讨提出的“三层次四步骤”案例教学法又为教师培训的“可操作层面”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我们相信“三层次四步骤”案例教学法会成为一条有希望的教师培训新途径。

案例教学法的步骤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AutoCAD;案例设计;案例教学;案例整合;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120-02

目前中职学校课时压缩严重,一门AUTOCAD课在校实际授课学时,基本只有40课时左右,再加之中职学生自学能力相对较弱,而CAD中牵涉到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相对较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完成这么多的教学内容,并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是有一定困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很好的案例设计思想,并对案例进行精心设计,整合相应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的设计思想

我认为,在进行案例设计时,教师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了解和掌握细节,在提出案例前要阐明通过案例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达到的目标,在进行案例教学学习前要有相关知识的讲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从一个知识点扩展到多个知识点,不要设计非常复杂的案例,而应该逐步地、引导性地锻炼学生的能力。下面以图二为例谈谈我的做法:图中的图形并不很难,如果方法选得好,可以很快绘制出此图,但如果方法选得不合适,有可能要花很多时间,绘出的图形还不一定正确。另外,这图形的绘制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命令与绘图技巧,同时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图中,我整合了以下命令作为教学内容:圆(Circle)、正多边形(Polygon)、修剪(Trim)、镜像(Mirror)、多段线(PLine)、复制(Copy)、缩放(Scale)、对齐(Align)、面域(Region)、阵列(Array)。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把这些命令分成三个层次,循序渐进,逐渐深入学习,最后达到熟练灵活应用的目的。

二、案例设计步骤及要点

1.学生在学习CAD课程时,最困难的是找不到合适的简便方法去绘制,有时还会无从下手。这时,一定先让同学自己去想该用什么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后学生才能养成对图形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慢慢培养出熟练的绘图技巧。

有很多同学刚看到这个图形,一时会无从下手。因为给定的已知条件太少,这个已知条件还在左边,位置也不太好确定。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不要被图形给定条件所迷惑。其实,观察后发现图形最上边或最下边的五角星比较好画。所以可以从这两个五角星作为突破口绘制图形。其中老师可以整合讲解或复习圆、直线、正多边形及修剪命令的使用方法。即先画出圆,再画出正五边形,用直线连接正五边形的各个顶点,最后修剪成图,其步骤结果分别如步骤1、2、3所示。

2.当画出五角星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后面的图形该如何画出,大部分同学会想到用五角形的相邻两个边作为对称轴画出,这时老师可以趁机讲解镜像(Mirror)命令的使用方法:操作过程如步骤4和步骤5所示。这个过程中,学生很想完成这个图形,就会不自觉地去反复练习镜像这个命令。这便于提高他们对此命令使用的熟练性。

3.学生操作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五角星的线条太多,选择起来很不方便,而且一个一个做镜像太费时间。所以这时我引入新的多段线(PLine)命令,即在步骤2基础上用多段线描绘出五角星,然后把直线删除,这样整个五角星就是一个整体,便于后面的选择操作。

这里再给学生介绍第二种方法:即面域(Region)操作方法,在步骤3后面可以通过生成面域来让五角星成为一个整体。老师还可以分层教学,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介绍多段线编辑命令(PEdit)。这样,在几种操作方法中就把不相关的操作命令与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不再枯燥地去学一个一个的命令。

4.学生完成上述步骤后,我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发现图形具有匀称分布的特点。我们只需画出最上面或最下面的三个五角星,然后用环形阵列就可以做出此图。而图形阵列的中心点可以按图二所示方法确定:此时,我用了两种方法来绘制五角星上面的两个小五角星。在这个过程中整合了复制(Copy)、对齐(ALign)、缩放(Scale)三个命令。方法一:用对齐(ALign)命令实现,先用复制(Copy)命令中多重复制两个五角星,如图三所示。再用对齐命令进行操作,其中对齐的第一源点选择C,第一目标点选择C’;第二源点选择B,第二目标点选择B’,是否基于对齐点缩放对象?是(Y)/否(N)]步骤中输入Y。结果如图四所示。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最上边的小五角星,结果如图五所示。方法二:在图二操作后,采用缩放(Scale)命令中的参照来实现。缩放的基点选择O;指定比例因子或参照3()]:用r参数;指定参照长度:点取O点再点取第二点A点;指定新长度:点取O点,再点取第二点B点,结果如图七所示。然后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操作,结果如图八所示。

5.最后对图八所示的三个五角星采用阵列(Array)命令进行环形阵列操作。阵列中心点选择O点,阵列数量为10,阵列角度为360度。最后结果如图一所示。

案例教学法的步骤篇3

关键词: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1引言

在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模式中,工科研究生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养主要在本科阶段,一般认为研究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已经能够支撑其专业学习与应用的需要[1-2]。但从研究生教学实践看,研究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储备是参差不齐的。在郑州大学工科研究生教育环节当中,“C++、Java程序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学位课。研究生通过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可以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实现项目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在传统程序设计教学活动中,以教师讲为主线的教学冲淡了以学生学为主体的目标实现[3]。一名优秀的教师是辛勤的灌溉者,优秀的教学方法则是科学的培育方式,二者缺一不可。案例教学法便是这个科学的“培育方式”,它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的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4]。通过让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出并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5]。所以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于培养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在一些西方国家中案例教学法广泛地应用于高等教育中,很多学校通过举办案例教学知识讲座、优秀案例推选、新媒体互动版式设计案例以及案例教学成果展示等来促进案例教学的发展[6]。根据近年针对工科研究生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本文提出一种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在每一个教学模块都运用一个实用系统的开发案例作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技术的实战项目。案例选择不片面追求大规模和高复杂性,而是力求典型,使案例和知识相辅相成,有机联系,形成整体,使知识讲解更直接具体,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掌握。

2案例教学法内涵

案例教学是国内外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被普遍应用于医学、管理学和法学等学科的教学。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以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主线,围绕案例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思考,掌握其原理和方法,教师适时引导和评判,让学生充分讨论并发表各自的见解,最后推导出结论。通过案例教学法在Java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启发式教学,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软件开发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案例教学的课程内容建设

案例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尝试,还是一种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更新。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创造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目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3.1课程特点

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郑州大学工科研究生必修的计算机技术课程。课程教学呈现出如下特点:

3.1.1知识点繁多

传统的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也通过使用各种例题来讲解和说明语法和知识点,但教学方法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老师讲、学生学”的单向式教学模式,重语法、轻思维能力培养,或者把案例教学等同于教学案例,没有掌握案例教学的本质,学生学完该课程以后知识点零散,缺乏系统性,不具备良好的软件开发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进一步研究面向研讨型课程的案例教学模式。

3.1.2实践性强

作为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从事软件开发的水准以及学习新知识适应科技不断发展的社会能力,学生要达到“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设计实现一定功能的程序及计算机设备(软硬件)操作能力”的能力要求,课程教学需具备较强的实践性。

3.1.3较高地位

学生计算机知识储备量的大小、程序设计经验的多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程序设计课程的质量和收效。作为工科研究生的学位课程,程序设计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后期要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协助导师完成纵向和横向课题,教学内容的定位与实施十分重要。

3.2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案例教学的结构与实施目的,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以及对程序设计课程特点的分析,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思想来实现程序设计课程的改进。体现在如下方面:

3.2.1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中使用案例,要选择适合的案例。所有的案例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编写的,教学是以学生掌握知识为目的。有的案例着眼于算法设计,有的案例着眼于过程推理,有的案例着眼于界面设计,有的案例着眼于系统测试,不同的着眼点反映了编写者不同的意图,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的,自然也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启发学生对项目问题的思考、争论和进一步探索,基于问题和探索问题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特点,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学生进入程序设计体系的切入点。问题使学生产生疑惑、对合适的目标和方向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寻求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最终优质地解决问题,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3.2.2多样性为条件

多样性为条件是指教学目标为根本目的,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性为最终目的,内容和方式视情况被赋予多样性。结合案例教学思想的程序设计课程不像传统教学对案例分析的片面教条,避免对程序设计思路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单一,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力和创新力。

3.2.3以思考和讨论为手段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常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决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和讨论来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思考和讨论将贯穿于计算机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和未来从事的工作。基于案例教学的程序设计课程对思考和讨论的要求更高,只有勤思考,多讨论,实现与老师同学的互动,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单线联系转变为双向和多向联系才能取得优质的教学成果,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结合案例教学思想的程序设计课程中,存在多次互动的过程,每次互动都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掌握知识,不断扩大信息面,并调节自我认识,发现错误,逐步深入思考。

4案例教学运用到程序设计课程的预期

通过案例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在历史长河的漫游中体会和感受计算机技术的意义与伟大,了解程序设计能力的重要;通过案例分析了解Java语言概述、Java数据类型与运算符、Java流程控制语句、Java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等。通过具体需求案例介绍程序设计的系统结构,使学生理解程序设计是指设计、编制、调试程序的方法和过程,程序设计是目标明确的智力活动。程序是软件的本体,在软件研究中,程序设计的工作非常重要。通过我要去买饭,买到饭是我想要的结果,而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我们需要几个步骤。就简单的步骤来说:第一步找到想要的饭馆,第二步挑选自己想要的饭菜,第三步付费结账。简单来说,如果具体到每个人的生活环境,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还要多一些。刚才那三个步骤是用文字表述的程序,也就是自然语言,这也是程序。程序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解决买饭问题的步骤就是买饭的程序。如果用计算机能理解的语言表述出来,那个程序变身为计算机语言程序。程序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或者既定方式。编程就是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写出来。而计算机编程便是用计算机能理解的语言将其方法步骤写出来。通过编程实例学习编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一门实用的编程语言并运用该技术设计和开发一个具备一定功能的程序来实现特定的需求,在教学实践环节选择开发环境,实现该程序功能。例如:C、C++、Java,这三种编程语言因为不同的需求而研发。通过编程实例让学生讨论和思考三种语言的不同,运用不同语言解决相同的问题所需要的开销,从而发现Java与前两者相比的优势在于可移植性强,对于系统和硬件要求不高。只要有Java虚拟机,它几乎可以在任何机器上运行,而C和C++是没有这种特性的。

5总结

案例教学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训练大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在案例设计时需要把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案例设计要指向高阶学习环节(综合、应用、评估、创造),需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思维,如何通过教师自己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认知模型;案例教学改革是范式变革,是传统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向以学生学为主,与之相应的学校的教学组织和教学制度也应改革,以支持案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案例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以所教课程为对象进行教学学术研究,即用学术的方式做教学研究,使研究成果达到必要的学术水平。

参考文献

[1]田卫东,虞勇勇.非计算机专业工科研究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结构分析[J].计算机教育,2012(23):29-34.

[2]李波,冯博琴,韩丽娜.研究生计算机教学问题探讨———面向研究型大学非计算机专业[J].计算机教育,2011(1):41-46.

[3]汤丽萍.应用型高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州大学学报,2015(4):114-117.

[4]杨雪青,海燕.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6(3):72-73.

[5]王华荣.案例教学推动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11(4):61-63.

案例教学法的步骤篇4

【Abstract】This article elaborates M3+2 teaching pattern in linear algebra, analyzing differences between M3+2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pattern, pointing some problems when using M3+2 teaching pattern, and introducing specifically application of the M3+2 teaching pattern in linear algebra by PAJEK and MATLAB software as “square matrix characteristic values and characteristic vectors” for example.

【Key words】M3+2 teaching pattern PAJEK software MATLAB software Interesting of study

线性代数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但由于该课程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及较强的逻辑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线性代数这门课程时,缺乏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线性代数的兴趣,一直是人们努力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M3+2教学模式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能推广M3+2教学法,一定能在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收到积极效果。

一、M3+2教学法的定义

M3+2教学模式是一种综合教学法。其中M代表数学英文单词Mathematics中的首字母;“3”代表三种教学方法,分别是案例式、启发式和归纳式教学法;“2”代表两种教学方式,分别是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数学试验与数学软件相结合。这里的数学软件包括Matlab、Mathematica等常用软件。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题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线性代数中的案例通常是指与教学主要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例如:

第一,在讲授矩阵的逆矩阵时,可以通过密码的编译及破译问题作为引入,讲授相关内容后再解决该实际问题。

第二,在讲授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时,可以通过Google搜索网页的排列顺序问题作为引入,讲授相关内容后再解决该实际问题。

第三,在讲授正交矩阵时,可以通过结构化学中原子轨道的杂化问题作为引入,讲授相关内容后再解决该实际问题。

第四,在化二次型为标准形时,可以通过空间曲面(球面、椭圆抛物面及马鞍面等等)作为引入,讲授相关内容后再解决该实际问题。

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它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主动实践,从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一定的观点。线性代数教学中启发的方式有置疑启发,又称问题启发;直观启发,包括演示启发、比喻启发以及练习辅导启发。

归纳式教学法是对一系列个别的具体例证或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概括总结出一般性结论的逻辑推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线性代数中常使用的归纳方式有:根据教材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进行整体归纳,使学生了解教材内容的概貌;根据同类型教学内容进行横向归纳,使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基本概念和尽快掌握所学基础理论;对相互关联的教学内容进行纵向归纳,使学生能融会贯通所学基础理论;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之处进行差异归纳,使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例如,对角矩阵对角化的三大步骤可以迁移到用正交变换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中去,这是横向归纳。

二、M3+2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由于M3+2教学模式是一种综合教学法,与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法相比,他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1.教学过程的主体与沟通方式不同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采取原理加例证方式对所授知识进行讲解和说明,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这种教学方法的积极之处是教师可以在有限时间内传授较大量的知识,节约时间,知识传授数量较高。但由于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因此学生对知识不能深刻的理解。M3+2教学模式则是由老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自己主动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则是主体。在沟通方面,M3+2教学模式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求索知识,实现相互启发、充分互动,最后再加以归纳。这样获得的知识,理解深刻,掌握全面,应用领域也比较广泛。

2.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不同

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主动性,也无法提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传统教学法学生只需被动的接受知识和认真理解记忆便可,无须进行积极的准备,不能给学生以足够的激励。因此,学生的求知状态是消极被动的,心理准备状态也不是积极主动的。而M3+2教学模式则不然,它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最后进行交流互动等活动。如此,一方面,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不同

传统教学主要侧重于知识传授,学生理解、掌握了知识便达到了教学目的。另外,教师只一味地传授,所以教学效果不佳。而M3+2教学模式不是给学生直接讲授知识,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哪些条件是已知的,哪些又是未知的,注重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强调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

三、实施M3+2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实施M3+2教学法时,教师应该重点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1.精选教学案例

M3+2教学模式以案例作为教学的起点,所以选好案例是搞好M3+2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四点:①相关性。选择案例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所选案例必须符合教学目标。②可信性。所选案例要来源于生活实际,而不是胡编乱造的。③典型性。案例的典型性要求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理论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以达到使学生加深理解基本理论的目的。④广泛性。所选的案例应来源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抓住学生学习心理,进行适时的课堂启发。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与他们所需要的有关。学生对新颖的、运动变化的、有应用价值的、通过努力能学会的知识感兴趣;同时,对将来考研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更愿意去学。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选择的案例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或者是学生所需要的;其次,教师必须要进行适时的课堂启发引导;最后,要求教师的数学语言不仅要严谨、精练,而且课堂用语要流畅、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这对学生有吸引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归纳要简洁全面

由于线性代数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并且定义、定理较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理解定义或定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简洁全面的归纳。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的综合记忆,起到强化对事物内在联系记忆的作用,为消除学习中的混淆情况创造了条件。

四、M3+2教学模式的应用

下面以讲授《线性代数》教学内容中的“方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为例,实际应用M3+2教学模式。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

案例(实际问题):Google搜索网页的显示排列顺序

抽象出的数学问题:网页重要性的计算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网络将全世界联系了起来。人们可以从网络上获得大量的信息,比如:要获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相关信息,可以在Google搜索栏里输入“世博会”三个字,这样便可以得到大约32000000个相关的网页,提问“这些网页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显示的呢?”让学生思考、讨论。

其实,Google显示网页的顺序是通过PageRank排序算法得到的。

然后可以简单介绍这种算法的起源,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PageRank排序算法是由Sergey Brin和Larry Page于1998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建的,他们认为衡量网页的重要性应基于两点:

(1)得票数量:得票越多,重要性越高。

(2)得票质量:评估每个投票网页的重要性,重要性较高的网页投出的票被认为具有较高的价值。

网页的投票是通过超链接产生的,若有一个从A到B的超链接,可以认为网页A向网页B投了一次票。

如果设矩阵的第i行,表示第i个网页的投票情况;矩阵的第j列,表示第j个网页的得票情况;并设每个网页所投出的票都为单位1。则在Pajek软件中,对于表1所示的超链接就可以构成一个简单的网络图1,A、B、C分别表示三个网页。

并可以得到一个矩阵 。若xk(xk≥0,k

=1,2,3)分别表示网页A、B、C的重要性,则从矩阵B的列可以得到:在得票数量方面,网页A得到了网页C一半的投票;网页B得到了网页A一半和网页C一半的投票;网页C得到了网页A一半和网页B全部的投票;在每个网页的得票质量方面,PageRank排序算法给出了一个界于[0,1]的阻尼系数λ。这样,在综合了网页的得票数量和得票质量后便可得到衡量网页重要性的方程:

即矩阵方程Ax=λx,其中,A=BT,x=(x1,x2,x3)T。

步骤2:给出方阵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的定义。

定义:设A是一个n阶方阵,如果数λ和n为非零列向量x使关系式Ax=λx成立,那么这样的数λ称为矩阵A的特征值,非零列向量x称为方阵A的对应于特征值λ的特征向量。

步骤3:引导学生对方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定义进行剖析和说明。

(1)特征值是对方阵而言的,特征向量不等于0。

(2)对方程Ax=λx变形得到(A-λE)x=0,它是一个齐次线性方程组。所以,n阶方阵A的特征值就是使齐次线性方程组(A-λE)x=0有非零解的λ的值。此时启发学生回忆齐次线性方程组(A-λE)x=0有非零解的条件,并让学生回答( )。由此引出方阵的特征方程及特征多项式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

步骤4:归纳求方阵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的步骤。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求方阵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的方

法和步骤,老师加以补充和完善。

(1)计算方阵A的特征多项式det(A-λE)。

(2)求出特征方程 的全部解λ1,λ2,…,λn,它们就是方阵A的全部特征根。

(3)将特征值λi(i=1,2,…,n)代入齐次线性方程组(A-λiE)x=0求出其非零解,此解就是对应于特征值λi(i=1,2,…,n)的特征向量。

步骤5:举例说明方阵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的求解。

列举的例子要有代表性,可以是二阶或是三阶的方阵,但必须要考虑到方阵的特征值全为实数,包含全部不相等和部分相等的情况,也要考虑到方阵的特征值为复数的情况。

步骤6:介绍利用MATLAB7.0软件计算方阵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的方法。

利用MATLAB7.0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方阵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命令为[V,D]=eig(A)。它得到的矩阵D中主对角线上的元素为方阵A的特征值,矩阵V是由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列构成的。

步骤7:求解引例“网页重要性的计算”。

在MATLAB7.0中输入命令[V,D]=eig(A)可求出矩阵

的特征值为:

λ1=1,λ2=-0.5+0.58×10-8i,λ3=-0.5-0.58×10-8i

λ1=1对应的特征向量为(0.3714 0.5571 0.7428)T。

所以,x3所表示的网页C首先显示出来,其后便是x2所表示的网页B,最后是x1所表示的网页A。λ2、λ3不在考虑范围内。如果几个特征值都在[0,1]范围内,则PageRank排序算法会根据管理人员预先设定的λ的值来排序显示,一般取接近该阀值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排序的数量指标。

步骤8:讲解方阵特征值及特征向量的性质。

步骤9:进行小结。

案例教学法的步骤篇5

关键词:传感器 检测 案例式

一、引言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专业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性和工程性很强的课程。

传统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以讲授各章节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和测量电路为中心,学生以听课为主,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忽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评价。

本文通过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基础知识学习,使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让学生通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分享,提高创新意识,提高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设计

本文主要从目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结合传感器技术教学实践,引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分配、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完成《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转型,提升该课程的品质教学。

针对选定的工程案例,以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去了解检测目标分析技术指标确定传感器类型设计检测系统学习所需理论知识完成检测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涵盖了大纲中的所有教学任务。

以压力传感器中的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的设计与制作”教学为例。

第一步骤:引入电子秤的设计任务,简单介绍电子秤的内部机械结构(如图1所示)。

通过此步骤唤醒学生学习动机、引起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骤:安排自学任务,通过课本、参考资料及网络等途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电子秤,分组介绍电子秤应该具有的技术指标和初步的物体重量检测思路,然后给出统一的设计要求及设计参数(如图2所示)。

第三步骤:辅助学生引出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学习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第四步骤:以电阻应变片作为传感器,根据信号的变化设计电子秤的检测系统,包含测量电路、放大电路、AD转换电路和显示电路的设计;

第五步骤:发放实验器材,制作电子秤的模拟样机。

在这个模块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只占30%-40%,其余均由学生自主进行,而且受到激发的学生会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研究相关内容,有效地改善了学风。

三、建立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

本模式教学采取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在实施教学任务过程中进行,每个任务完成后学生自查、教师评价,按平时的考勤、学习态度、听课情况、实践能力、项目完成情况等评价;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考核即期末考试。一改以往的“教师一次性”评价方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互评,再结合老师评价一起确定学生的最终评定成绩。

案例式学习过程考核分为:基础理论考核,占35%;分组讨论结果考核,占20%;参与度考核,占15%;总结及设计终稿考核,占20%,以及附加成果加分。

四、结语

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的企业工程应用能力,关键在于应用案例的选取、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本文以案例式教学介绍本校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情况,能与企业要求实现无缝对接,培养出能够进行自动化工程项目检测部分设计、制作、调试、维修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出直接为企业所用的“成品”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永华 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大学生工科素质的探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6,(1)。

[2]古天龙 景新幸 郭庆 等 本科院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2,1。

案例教学法的步骤篇6

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体系一般包括家具及家具设计概论(家具及家具设计的概念、家具的特性、家具设计的内容、家具设计的原则、步骤及方法、家具设计的表达等)、家具的发展简史、家具的分类、家具的功能设计、家具的造型设计(造型要素、美学法则、感性设计、文化内涵等)、家具的结构设计(家具材料、家具的一般结构)、组合家具设计(家具模数、32mm系统家具设计)、单体家具设计、成套家具设计等。通过家具设计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家具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家具设计的一般过程、方法,同时具备一定的家具设计能力。在这些内容中,家具及家具设计概论、家具的发展简史、家具的分类为基础的理论介绍及基本常识;家具的功能设计、造型设计及结构设计、组合家具设计侧重于原理、原则、方法,但同时又必须在实践中应用;而单体家具设计、成套家具设计偏重于设计应用,同时各部分又是紧密关联,在应用部分必然是前面内容的整合及升华,也正因为如此,一个设计项目或主题可能将从头到尾的内容都涉及到,但要将所有的课程内容全面覆盖,必然需要多个设计项目或主题,但在有限的课时情况下,是无法完成多个项目或主题的,这时难免形成空白,同时完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法,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整合各方面的资料,否则也会变成了单单为完成项目而学习,而抛弃了课程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鉴于此,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把课程的顺利适当打乱,将每个部分内容重新组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二、家具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应用

(一)课堂讲授教学法在家具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家具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的分析,家具及家具设计概论、家具的发展简史、家具的分类内容比较固定,可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习形成系统的基本常识。

(二)案例教学法在家具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具体案例情景的设定与描述,引导学生对典型的特殊情景进行联想、讨论与归纳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强化自主学习和课堂互动[1]。针对家具的功能设计、造型设计及结构设计、组合家具设计,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首先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设置一个个具体案例,指定学习资料和读物;再由学生自行准备,进行思考,形成问题分析材料;接着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由小组展开讨论,在此期间教师可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由小组重点讨论;随后小组集中讨论,由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表本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案例如何设定,是教师应该反复推敲的重点,一般应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同时能很好体现课程内容。比如教师可给出一件实木椅子如韦格纳的中国椅,这把椅子是以中国圈椅为原型设计开发的,不论从设计思路、设计美学、家具的造型、功能及结构都富有特色,这是案例的基础,可以要求学生从功能、造型、结构方面进行分析,甚至可以从反方面进行推敲,如果椅腿的断面或尺度改变又会是什么样的,通过文字和图纸的形式进行表达;给出一件衣柜,这种案例会比较多,但要尽量是体现现代家具配件的利用、32mm系统设计的衣柜,这样案例及包括对板式材料的学习、板式结构的认识也包括对32mm设计系统的理解,要求学生从功能、造型、结构甚至是32mm系统设计方面进行分析,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必然掌握了相关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交流、沟通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主题教学法在家具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主题教学法是聚焦某一具有社会意义或针对性的专题的理解而展开的有目的的学习体验[2]。单体家具设计、成套家具设计本身是设计应用,非常适合采用主题教学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家具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流程,同时潜移默化中掌握家具设计的步骤与方法,形成自身的一种认知。一是要确定主题。教师在确立主题时,应注意主题要和时代有密切关系,使学生产生兴趣而且比较现代,使学生愿意学,教师易控制学生进步方向。设计竞赛主题往往可成为很好的设计主题,当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不能受原有设计要求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学习的实际需要,细化及补充各个环节的教学要求。二是构想研究阶段。针对主题,从功能、思想文化、造型形态、色彩肌理、材料工艺、情感思索、生活环境等诸方面不加限制地进行可行性的探索研究。三是方案设计阶段。在前阶段对主题多方面资料查阅和研究的基础上,将获得的丰富资料和设计元素从设计理念、艺术语言、表现形式、实用功能、技术方法、行业与市场等方面进行创意设计研究,最终形成能够体现主题思想的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四是工艺制作阶段。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工艺进行加工制作。五是展示交流。把主题研究与创作的整个过程和最终结果以展示的形式,清晰完整地阐释设计作品的形式与内涵。通过这种与公众交流的方式回馈信息,以利改进。比如设计竞赛主题之一:电商座具设计主题。电子商务是当今席卷全球的一种商业模式,该主题本身紧扣时展需要和市场需要,又能很好体现单体家具设计的步骤及方法。教师在确定了设计主题后,可以从家具功能设计、家具造型设计、材料及结构设计等几个方面分解细化设计步骤,确定每阶段应该实施的教学内容,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从而逐步引导学生完成整个设计过程。又比如设计竞赛主题之一:OSB家具创意设计。该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对材料的利用能力,充分发挥材料的潜能进行产品开发。再比如设计竞赛主题之一:以中国民族元素在家具中的应用为设计主题。该主题旨在鼓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本民族文化的利用。在教学中,可针对性的选取几个主题,让学生有侧重点地分别从不同角度学习家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同时,对于隐藏在主题背后的一些设计知识反复被用到,利于学生灵活地构建与应用知识。

(四)项目教学法在家具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3]。项目教学法与主题教学法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往往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内容更具有开放性,项目教学法更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一个公司的实际项目为例,开发一个系列的客厅家具。该项目只限定了客厅家具,属于成套家具,项目的主题是由学生通过市场调研、查阅资料、分析研究自行确定,比如说是现代的还是古典的,是简欧的还是新中式的等,完全取决于学生,当主题确定后,就可以采用类似于主题教学法的步骤一一开展设计。

三、小结

案例教学法的步骤篇7

教育学学科自引入我国以来身负着三重使命,即:教师素养教育、教育科学研究、学科自身建设。从指导实践到发展理论,教育学似乎无所不包。这神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使教育学始终摇摆在实践与理论之间,结果实践也没有指导好,理论也没有建设好,教育学“沦落”为三流学科。在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教材出现之前,探究新的教育学教学模式不仅是解决教育学困境的可行之路,也是学科增长的突破口。因为几乎所有教育学名著,如《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无不以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内核来构建自己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案例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法息息相关,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情景性、实践性,它能使教育理论进入“现场”、走向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同时又把实践中得来的经验向理论转换,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另外,案例教学也使教师在教学中有了充分发挥的空间。而案例教学模式主要以案例教学法为教学方法,但它不是唯一的方法。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综合多种教学方法在内的一种案例教学程式。

二、案例教学模式的建构

案例教学模式的建构要求教师首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即从原来的课堂领导者转变为课堂组织讨论的合作伙伴;其次,教师的案例教学过程既要基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要使学生从教育实践活动和事件的“旁观者”转变为教育实践活动和事件的“当事者”。因此,案例教学模式以案例分析为内核,以问题为线索。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引申贯穿于案例教学的各个步骤。和其他教学模式一样,案例教学模式也主要有三大教学步骤。第一步骤:收集资料,整理编写案例;第二步骤:点明主题,熟悉案例情节,实施案例教学;第三步骤:案例教学总结,保持教学前后的一致性。其中案例的编写和案例教学是案例教学模式的主体步骤,搞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案例教学过程主要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有很大的关系。

1.案例的选编

案例的选编工作是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教师必须明确什么是教育案例,什么样的事件或情节能作为教育案例,这牵涉到案例的标准问题。贝内特(Bennett)在对哈佛工商学院学生及老师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点:完整的情节、有趣的论题、新近发生的事件、移情效应、可引述的材料、可选的解决方案等。舒尔曼(Shuloman)则提出:“称某事是一个案例是在做一个声明,即它是某类事的一个案例或者是一个大的群体的一个例子。”他将案例知识定义为:“特殊的很好的用资料证明的详尽叙述的事件,而案例本身是事件或事件结果的报告,案例代表的知识使得他们成为案例,案例和理论永远连在一起。”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认为:好的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是“教学情景故事”或“典型事件”。可见,选编的案例应该具备典型性、知识性、现时性、问题性等特点。此外,编选的案例中应该有矛盾冲突,并且解决冲突的方案具有可选性和开放性。同一个案例不能既描述角色冲突又提供解决方案,追求完满结局。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描述清楚主要事件、人物以及人物在事件中面临的冲突即可,以此来引出更多思考和探讨的话题。

其次,教师必须明确为什么选择某个教育事件作为某章节的教学案例,这涉及到教学目标和预设的教学效果问题,同时还影响到案例教学中讨论的程序。因此,在选编或修改的过程中需注意案例的价值取向。

第三,因为教育学是公共课程,教师不可能像要求专业课程那样要求学生对案例作课前的充分准备,学生也很少做得到。因此,案例选编还必须突出简约性、直观性,必要时可以选择视频类教育事件作为案例,使学生进入直观的案例“现场”,“参与”事件其中,提出解决方案,这样较符合教育学案例教学的实际情况。同时要注意案例编选的目的是通过实际的教育教学情景和问题,理解教育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有替代性地建构教育教学的缄默知识。

2.案例教学过程

案例教学过程就是根据所编选的案例,依据一定的教学任务,通过对教育案例进行的介绍、分析、讨论、总结等环节实施教学的过程。案例教学模式在认识论上遵循着从具体到一般再到具体的认识路线,是归纳法和演绎法综合运用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大步骤:

(1)介绍主题,熟悉案例。一般而言,案例教学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前,首先应该介绍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背景,进而自然地转入案例发生的背景,再陈述或演示案例的具体内容,效果才明显。因为这样做,学生才会自觉不自觉地将相应的教育理论置于案例情节中加以理解,并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教育学案例教学应避免让教师一走进教室就陈述或演示案例内容。因为任何案例都不可能完全与某一特定的理论相吻合,就是同一个案例,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运用也会有不同的教育效果。因此,直接陈述或演示案例将不利于学生发现案例中的问题和冲突,而后的讨论和分析也可能失去教学的意义,更谈不上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了。

(2)分析讨论,引导深思。熟悉案例后,可以从两种途径开展分析讨论。一是教师不再做任何提示,直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找出问题和冲突,并从不同的立场提出最佳解决方案;二是教师先作问题性的提示,为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暗示思考方向,再进入讨论。对于前一种讨论方法,由于学生缺乏教育理论知识,大多数时候效果不佳,而且不利于教师控制课堂,因此一般采用后一种分析路径。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案例教学虽然倡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发挥主体精神,但并不是自由讨论会,它有而且必须有明确的讨论主题和大体上的分析方向。教师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案例层层深入地分析,并允许学生提出新的分析思路。

(3)概括总结,提升认识。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理论,因此必须将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形成的经验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层次,即从解决问题的经验上升到指导实践的理论。这是案例教学的又一关键环节,如果缺失这一环节,案例教学的效果就只能停留在经验认识的水平上。这样既不能实现教育学的教学目标,也达不到指导实践的最终目的,因为经验知识因其与特定的实践事件相联系,如果不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其可迁移性就比较弱,这是与教育学的学科目的相违背的。

(4)举一反三,联系实际。教育学案例教学的过程遵循着从具体到一般再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其目的不仅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理论知识,更在于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因此在完成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后,还应该要求学生继续寻找与所分析的案例情景类似的教育案例,归纳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在相同的理论基础上寻找不同的应对方案。这是知识应用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则要反思整理自己的方案,思考为什么在那样的情景下会提出那样的方案,这些方案能和科学的教育学理论相吻合么?教育学上相关的某些理论是正确的么?提出的问题方案可以成为教育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么?方案的可迁移性大么?随着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学生替代性地形成教学缄默知识,应对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3.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环节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于学生而言,案例总结意味着反思整理通过本次案例讨论获得了哪些经验知识,这些经验知识和对应章节的教育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借此形成自己的缄默知识;对于教师而言,要思考本次案例讨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是否恰当处理了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这是其一;其二,教师还要思考本次案例是否是最好的案例,除此之外还有没有更好的案例?教学过程中,从学生方面得到了哪些启示,案例还存在哪些不足,怎样进一步补充完善,以便为下一次案例教学提供借鉴。

三、案例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教育学案例教学模式明显具有情景性、问题性、主体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案例教学,尤其是视频案例教学,通过将教育实践的情景直接展现给学生,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愿意积极参与讨论,通过相互之间的争议和协商,从不同的立场分析问题和提出最佳解决方案,积累了替代性“实践”经验。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结合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就能将课堂上的经验性认识转换成自我缄默知识,这是案例教学追求的最佳效果。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如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使得案例教学具有不可控制性,那么教师该怎样有效地控制课堂,怎样引导学生围绕案例主题思考分析问题就很关键,而这个度往往很难把握。如果教师引导不恰当,学生的思路可能出现偏差,讨论就可能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纠缠不清而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由于教育学的公共课程“身份”,学生对其的重视程度明显没有专业课那么高,所以要求学生课前熟悉案例内容很难做到,这是教育学案例教学不同于工商管理等专业课程的案例教学之处。其次,案例教学方法不是案例教学模式的唯一方法,教师必须采用其他教学方法共同完成全部教学计划,长期运用单一的案例教学方法同样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感。另外,教师是否具有不少于三年以上的教龄也很关键,因为必要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应急能力也是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捷克]夸美纽斯,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德]赫尔巴特,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美]约翰・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郑金洲.认识案例[J].上海教科研.2001(2).

[5]季诚均.高师教育学教学中案例方法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1998(7).

[6]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

案例教学法的步骤篇8

狭义的样例,是指具有详细解答步骤的事物或例题,包括对问题的陈述、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问题的答案.作为样例的例题,学生可以从中发现、领悟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技能.正确的样例及其学习方法,可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果.由此,作为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例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国高中选用率接近50%的理科物理主流教材《物理:原理和问题》2005年的最新版本的例题有值得借鉴的特点.

1 展现问题解决过程,突出表征和监控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解决问题过程包括表征问题、设计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和监控这四步.美国教材例题中的分析概括问题包括表征问题和设计解题计划,求解未知量对应执行解题计划,验证答案对应监控.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淡化了表征问题这一重要环节,没有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也没有出现监控这一环节.借鉴美国教材的这一特点,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中的例题进行优化实践.

案例1 假设你的质量为75kg,且你正站在放置于电梯的磅秤上.电梯从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向上运行了2s后,在这个加速的过程中,磅秤的读数是多大?

分析问题 如图1所示.

验证答案 符号否有意义?正号与坐标系上显示的一致.数值是否合理?电梯加速上升时.

通过教学实践,把例题的学习指导流程归纳如图2所示.

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步骤,习得程序性知识.例题对计算结果再思考,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置于一种自我监控的过程中,这样会让物理思想方法浸润其中,不仅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反省认知水平.

2 系统介绍解题策略,展示操作性步骤

美国教材系统介绍了解题策略,解题策略被描述为一系列具体而富有操作性的步骤,并且通过例题展示给学生.在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物理问题的解题策略及其蕴涵的思想方法属于认知策略的范畴.而认知策略是程序性知识的一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考虑执行这一程序所需的外显规则,并练习广泛地使用这些外显规则,最后会高度综合和协调地以高速、准确、自动、内隐地使用这些规则.

案例2 在上述案例1中,系统介绍解决此类问题的可操作性策略.

解题策略 求解有关力和运动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解题策略.

(1)仔细审题,作出受力分析图.

(2)选择研究的对象,选取一个坐标系.

(3)确定哪些量是已知量,哪些量是未知量.

(4)画出运动示意图,指出加速度的方向,标出合力的方向.

(5)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

(6)验证答案,看看它们是否合理.

案例3 一根质量为22kg,高出地面13.3m的大树枝下落到离地6m的屋顶上.忽略空气阻力,求树枝落到屋顶时的速率是多少?

解题策略 求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题目时,可以采用以下解题策略:

(1)仔细审题,选择研究的系统.

(2)画出受力分析图.

(3)判断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4)写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的表达式.

(5)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

(6)验证答案.看看它们是否合理.

实践中发现,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虑执行这些步骤.学生经过适当的练习后,可以把这些步骤联结起来.再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学生可以高度综合和协调地使用这些步骤并迁移到解决其他问题情境中.

3 设置相似问题情境,保持例题与习题统一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以命题表征的概括性命题知识向以产生式表征的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转化的关键条件,是规则在变化的情境中练习和运用.在知识转化和应用阶段题型或情境的变化,将有助于学习者获得熟?解决问题的技能.值得指出的是在概念和规则习得的最初阶段,宜设置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的问题情境进行练习,练习课题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同一性.

案例4 二维空间中的库仑定律.已知小球A所带的电荷量为+6.0μC,小球B所带的电荷量为-3.0μC,B球位于A球右方4.0cm处.

(1)求B球对A球的作用力.

(2)如果所带电荷量为+1.5μC的第三个小球C加入该系统,它位于A球的正下方3.0cm处,求此时A球受到的静电力.

相应的习题:

(1)在例题1(即本文中的美国教材例题)中,如果B球所带电荷量为+3.0μC.试作出示意图,计算A球受到的静电力.

(2)A球位于原点,所带的电荷量为+2.0×10-6C.B球位于x轴上的+0.60m处,所带的电荷量是-3.6×10-6C.C球位于x轴上的+0.80m处,所带的电荷量是+4.0×10-6C.试确定作用在A球上的静电力.

人教版教材在课后的问题与练习中也给出了相应的习题.但是,美国教材的习题与原来的例题之间的情境更为相似,即在例题与习题之间保持了一定的同一性,这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习得解题策略.

4 从新手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成为专家

广义的专家是在某个领域或方面有专长的人,狭义的是指对某种学术、技能有特长的人.心理学研究给出了专家与新手的问题解决的特征,如表1所示.

从专家与新手的问题解决的特征的比较可以看出,美国教材更好地体现了专家的问题解决的特征.美国教材花费了不少笔墨对问题进行表征,在解题策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监控问题解决的过程.但是人教版教材的问题策略?鹊牟街琛⑺承蛟诒嘈瓷暇褪迪至俗远?化,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在例题、习题教学中,可以借鉴美国教材,注重问题解决的过程,重视问题的表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解题策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

案例5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例1 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连续相等的时间为4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

例2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该公路每隔15m安置一个路标,汽车依次通过路标ABC,汽车通过AB两相邻路标用了2s,通过BC两路标用了3s,求汽车通过A、B、C三个路标时的速度.

例3 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连续两段长分别为x1、x2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学生解答之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现:例3更本质,它归纳了例1和例2.之后,笔者引导学生从单位上对例3的计算结果:a=2(x2t1-x1t2)t1t2(t1+t2)进行验证,学生发现计算结果的单位正好就是m/s2,计算结果从单位上是合理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监控,有助于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接着,引导学生归纳此类运动学问题的解题策略.

案例教学法的步骤篇9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会计职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会计职业人员职能的增加,要求未来的会计人员不仅具备全面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信息技术运用技能,还必须具备优秀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在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撰写案例报告等对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2)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在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去操作实践,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答案。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了现实。(3)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在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小组讨论、辩论、模拟实验等组织形式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增强凝聚力。

二、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选择地穿插和运用案例教学。尤其是教师在教学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以及会计软件的初始设置、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工作、期末处理等实务操作内容时,采用案例教学效果更佳。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合理选用案例。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选用恰当的案例。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案例。在案例的来源上,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得:一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行设计教学案例。二是充分搜索,利用已有资源。例如,从网上下载或从相关学科书籍上寻找等。三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例如,学生在企业从事手工会计实习时,教师可从中收集部分会计资料加以整理作为教学案例。四是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2)分析感受案例。在选择好恰当案例,将案例交给学生后,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寻找解决案例的方法、步骤和途径。在案例分析中,涉及具体实务操作或会计职业实际情境特征时,要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实事件,体验会计职业的挑战与机遇,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查询、分析、解释相关信息,学会运用职业判断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案例分析时可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在指导分析时,教师可针对案例逐个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各种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以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逐步接近案例所包含的理论实质。例如,某案例要求学生使用财务软件制作某公司的损益表。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如要利用财务软件制作该公司的报表,先需要完成哪些准备工作;编制报表时,是采用模板生成还是自定义生成;如何设置报表的格式、定义报表的公式等。(3)实践解决案例。在提炼理论、分析案例后,就要具体实施解决方案了。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中,有一部分案例是经过学生分析讨论思考后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解决,还有很多案例要通过学生利用财务软件上机实务操作完成。前者要求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审视案例,分析案例正确应用理论的成功所在或者没有正确应用理论的失败之处。而后者则要求学生熟练财务软件操作,找寻和验证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对软件的某些操作及步骤加以指点,而具体全面的操作要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例如,要让学生掌握用友财务软件总账模块的使用,教师可选用某企业的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理资料,包括初始化设置、填制凭证、审核凭证、记账、出纳管理、账簿管理、银行对账、结账等环节,让学生模拟该企业的会计人员,自主完成账务处理。(4)总结与报告。案例教学源于理论,起始于实践,最终还要回归到理论。案例完成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学生最好还要独立撰写报告,将自己对案例的认识和在案例解决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

三、结束语

总之,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案例教学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利用,让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新型的实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作者:承洁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案例教学法的步骤篇10

[关键词] 程序设计 案例教学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0-0033-02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练习。具体来说,将一个完整的实际案例作为典型案例,要求教师从案例的提出、需求、设计、编码和测试几个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通过将案例分解成一个个典型步骤,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功能实现为主线,让学生寻求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在项目进展过程中,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加深学生对专业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种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信息类课程,其教学目的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首先确定难度适宜、知识点全面的案例项目,通过项目的展开进行逐步学习实践,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

二、案例教学过程设计

(一)综合案例提出

经过大量地分析比较,我们选择“基于.NET的服装效果图展示网站”作为案例。通过该案例的实施,既涵盖了所有知识点,又能通过页面布局的设计、后台管理平台的设计以及数据分析和报表等方面的制作提高学生技能。同时,该案例还充分考虑到我校学生艺工融合的特点,具有我校特色,能吸引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案例模块化分解

的开发过程中,需要涉及多方面的知识,比如界面的布局、页面的设计、数据模块、用户交互功能等。可以考虑将项目划分成多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实现一种相对完整的步骤,然后再继续分解模块,直到细化的每个小模块可以通过某个具体知识点解决。

根据项目的需求描述,案例分成了四个大模块,每个模块实现了项目的一个功能,每个模块又继续可以分解成多个具体小功能模块。这些模块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讲解和实验来解决。项目的划分以及所对应的知识点如下:

1.针对开发平台的讲解,熟悉开发环境,可以为程序的编制做前期准备。

(1) Framework及其发展

(2)开发环境的讲解

(3)使用开发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2.能够进行初步的网页设计,掌握将网页设计图转化为网页文件的技术方法。

(1)建立网页的页面窗体

(2)使用Web服务器控件

(3)通过验证条件检查用户的输入

(4)常用内置对象的描述

(5)应用程序的调试方式及程序跟踪

3.完成服装效果图浏览的网站设计和编程,包括前台的图片浏览展示、后台的图片资源管理等功能。

(1)进行数据库的连接操作,读取数据库

(2)使用连接数据库

(3)通过调用并运行存储过程

(4)读取XML文件,操作其中的字段信息

(5)建立XML Web Service

4.掌握网站的建站技术,能够将源代码文件到网站,并能在互联网上顺利访问。

(1)配置网站的状态、优化网页代码

(2)部署的网站

例如,在服装效果图展示网站中需要实时地、大量地实现图像元数据的读取与写入操作。如果想要实现相关数据信息的读写,可以将其对应到以下两个知识点上:

1.使用访问数据

2.通过Microsoft 调用存储过程

通过访问数据库中的表可以有两种方式:一个是连接访问,一个是非连接的访问模式。对于存储过程而言,则可以划分成创建和调用存储过程两个步骤。使用通过存储过程调用访问数据库的图片信息数据示例如下:

1.存储过程的使用及建立

Create proc image_info (@imageID char(8), @info Sring='' output) as Select @info=info from imagetable Where imageID=@imageID

2.调用存储过程

//创建数据库连接

SqlConnection sqlconn=new SqlConnection(“Data Source=Wangying; InitialCatalog = imageDB; Integrated Security = True”);

/*SqlCommand数据库命令对象*/

SqlCommand sqlcmd=new SqlCommand(“image_info”,sqlcon);

/*SqlCommand对象的类型*/

mandType=CommandType.StoredProcedure;

/*数据库字段对象作为参数*/

SqlParametersqlparm=newSqlParameter(“imageID”,imageID.Text);

Sqlcmd.Parameters.Add(lograrml);

sqlparm=sqlcmd.CreateParameter();

sqlparm.ParameterName=“info”;

sqlparm.Direction=ParameterDirection.Output;

sqlparm.Size=4;

Sqlcmd.Parameters.Add(sqlparm);

/*运行数据读取的存储过程*/

SqlDataReadersdr=sqlcmd.ExecuteReader();

使用存储过程可以将数据的网络流量降低,减少网络的传输延迟,而且这种调用方式,可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以免恶意的代码篡改后台数据信息。执行存储过程会得到输出参数的haveit的值,对其进行判断,确定是否可以使用图片的数据。

(三)“基于.NET的服装效果图展示网站”的案例教学实施步骤

第一,向学生提出制作“基于.NET的服装效果图展示网站”要求,该网站必须具备以下动态功能:用户登录管理,服装效果图展示及分类检索,服装效果图后台管理,服装效果图的个性搜索和按主题、按类型、按时间的横向统计数据。在使用已有服装效果图图片及相关介绍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发挥,进行网站规划设计。网站规划设计是制作网站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步骤,要求每个学生利用互联网,参考相关图片展示网站,写出详细规划书。

第二,向学生介绍标准控件,指导学生应用标准控件制作出暂时不包含任何动态功能的网站首页。

第三,向学生介绍数据库基础知识以及数据库控件的使用方法,在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为首页各控件添加相应事件,触发其动态功能。网站的所有动态功能都包含于此,可将各项涉及不同数据表的功能模块化。

第四,向学生介绍内置对象,与数据库结合,实现统计功能。

在每一步的实施过程中,都伴随着相应知识点细分模块的实践和学习。

三、结束语

本文以实际项目作为案例进行教学,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适应性和工作能力,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本案例驱动教学的研究,力图进一步提高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水平,通过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教与学的良好互动,最终打造具有艺工融合特色的网页编程精品课程。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锡辉.案例教学法促进程序设计课程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177.

[2] 微软公司.面向.NET的Web应用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罗凌.基于项目驱动的“程序设计”课程创新教学法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