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学案例十篇

时间:2023-10-10 17:27:11

初一语文教学案例

初一语文教学案例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案例模式;阅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65-01

引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的目的在于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增强对汉语文化的理解能力与对语言描述能力的表达,因此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案例模式”应用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拘束于课本,只要是好的文章都可以采用这种模式,而且还能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实践性,让学生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

一、充分利用教材,拓展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相对而言,语文阅读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定义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可以分为感知、理解、评价三个不同的阶段,但是思维活动却是贯穿这三个阶段的始终。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通过眼睛对文字的识别将抽象的符号变成具体的信号传入大脑,然后进行思维分析。而入选教材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很有典范的语言作品,可以说是语言艺术精华的浓缩,作品反映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精辟的分析与周密的推理,新奇的想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开展“案例模式”阅读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例如在讲有关父爱的时候,这必然要牵扯到一个写作的问题,而当时又是阅读课,所以只能实现这两种可重的融合,而采用“案例模式”是较好的一种方式。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文章内容可以硕士朴实无华,但是如果同样是背影的话题让学生写作,学生却不能构思作文写作的细节,准确把握作文的立意。我痛殴这篇文章采取了举一反三的凡是更好,也就是在讲述这篇课文的时候,让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父母的身影,让学生通过一件小事来刻画父亲母亲的伟大。直的指出的是,驾驶在采用“案例模式”的时候还要积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评价分析,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进行的写作训练。

二、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历史案例”,开拓学生视野

初中语文阅读教材有很多内容与历史相关,特别是在诗词阅读方面。诗词中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人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是教授诗词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境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基于其诗词的语言环境的差别,要想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就需要将其中的历史背景也阐述出来,特别是提出一些与之相关的“历史案例”,才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学生阅读杜甫的《石壕吏》诗的时候,学生如果凭借自己已有的感官能力与阅读思维分析能力,他们会很快知道表现出来的当时封建统治下的统治者残暴无比,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但是如果教师问学生“诗人是在什么背景下写下来的这首诗呢,为什么当时的统治者如此残暴呢、”学生则很少能够回答。在这个时候,我是穿插融入了“安史之乱”的历史,给学生讲述那场动乱是李唐王朝由强盛变为衰落的转折点,经过这场东乱后国家财政枯竭,而地方藩镇格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只能增加税赋。农民占当时人口的绝大部分,因而成为了主要承担者。又例如,在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可能学生很难理解作者重归田园的那种喜悦之情,教师可插入东晋时期政治黑暗的历史案例就行分析,举出几个例子表明当时社会情况,由此反映了作者迫切归园田居的心情。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历史案例”,一定程度上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理解历史。

三、开发语文新资源,实现案例与阅读有机融合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发新资源成为教师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开发语文新资源,不在于教材上的内容,也有课外教材的内容,也就是只要文章写的好,不妨拿来“试一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实现案例与阅读有机融合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所在。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对作品的认识,挖掘语文课外的教学资源,开发语文教学研究课题,提升新型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比如《敬畏自然》一文中,自然界的事物千奇百怪,令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奥妙。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可以通过借助课外书本的知识普及,或将科普类的文学资源《大自然的语言》《太阳》《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文章引入到自然界中,引发学生对自然界所发生的事物的思考,通过对这些资源的开发,教师再将案例有机的融合到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中。再如吴承恩的《美猴王》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文中的角色进行评析,这样则可以展现孙悟空打妖怪的情景,使学生通过感受孙悟空斩妖除魔、猪八戒胆小怕事、妖怪邪恶等的形象,领悟角色的正确形式。正如科学家伽利略说过:“你不能教人什么,你只能帮助他们去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质疑,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发语文新资源,实现案例与阅读有机融合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学生观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教育应当“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并且着重的体现出人文性,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更应该重视“案例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断的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设计好教学目标,让“案例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 张立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方法研究[J].语文学刊,2011,09(11):22-23.

初一语文教学案例篇2

意义。

关键词: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科技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开始广泛应用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翻转课堂能够实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育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以及知识构建的平台,能够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非常适合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参差不齐。经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后,有些学生难以跟上课程的进度,导致学生兴趣降低,甚至丧失英语学习的信心,最终导致英语成绩越来越差。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性格进行划分,并根据划分的层次进行分层教学方法,最终达到让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提高学习效果,最终提高英语学习成绩。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层次的划分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英语学习能力(包括课堂接受程度、英语基础知识掌握能力以及英语学习潜力等),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从而进行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最适宜其学习的方式和环境,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例如,一个人数为40的班型,进行英语分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分别为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英语能力一般的学生以及英语能力很差的学生。教师根据这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引导方法,最终实现全面提高整个班级学生成绩的目标。

二、分层授课模式

分层授课模式,首先要体现在教师的教案制作上,在初中英语的分层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进行多元化的教案制作。在整体教案的框架下要包含多个子教案,以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这种教案由于其普遍适用性,因此更适合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使用。

例如,在进行祈使句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分层教学模式,对英语能力差的学生进行简单知识点的测试,同时,为能力强的学生创设情境,进行实际英语练习。

除此之外,课堂上学生之间的探讨也是分层授课模式的重点,

例如,在教学How does Jack deal with his sadness?时,针对英语能力较强的学生,让其自述当自己遇到困难时,是如何摆脱困境的。针对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让其利用课文中的句子说明课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简单描述。最后,针对英语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通过要求其背诵课文即可。

本文针对初中分层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英语分层教学的优势以及发展历程,其次,针对具体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案例进行研究,从初中英语的层次划分和授课模式两个方面进行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深入探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充分进行思维训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是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谢萍萍.基于分层式的英语学习评价[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3(15):100-103.

[2]胡凰.分层教学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引入的必要性[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4):56-77.

[3]孙阳.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67-78.

[4]钟燕.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3):34-38.

[5]陈芳.在中职英语朗读教学中积极实施分层教学:有效开展中职英语朗读教学制约因素的探索研究[J].科技信息,2014(24):199-201.

初一语文教学案例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双语教学;金融营销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061-02

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对人才对外交流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提高,培养符合国际竞争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高校纷纷开设双语课程。在学生修读了经济学和金融学基本原理之后,开设金融营销双语课程,通过英文原版教材熟练地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学科知识的教与学,学习国外先进金融营销理论与实践,这既有利于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独立的判断、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架设一座由母语专业知识体系到外语专业知识体系的桥梁。但从教学效果看,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虽对金融营销双语课感兴趣,充满期待,但纯概念式的授课渐渐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感觉根本学不到有用的东西而热情消退等。为解决教与学,理论与实际的矛盾,在双语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一、双语教学与案例教学的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在金融营销双语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其意义在于,首先,通过金融营销案例对营销实践内容和相关材料介绍,引导学生理解和进入特定事件的场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识别、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具体问题,借以加深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理论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其次,案例教学法增加了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它可使枯燥乏味的双语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而兴趣和求知欲又可以激励学生克服语言障碍,走出“要我学”的被动,进入“我要学”的学习境界。再次,能使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意义,同时也创造了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案例分析的课下准备更拓宽了学生英语阅读范围,变课堂教学的被动读为主动读,也创造了课外英语使用环境。最后,案例教学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案例的内容,背景,理论知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由“教学”转变为“导学”等,这些都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促进其提高教学水平与技能,积极进行更多的资料准备。

二、双语案例教学具体安排

1.案例选择。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双语课程中的案例可分为自编案例和引进案例,两者各有优缺点,前者能实现与国内金融企业实际情况相联系,没有语言和文化背景的障碍,易于理解和把握,但由于缺乏第一手材料和深入企业实践,质量普遍不高,综合性大型案例更是很少。国外已经成型的案例较多,且能较为详细地介绍案例的发生过程,但是一方面由于案例隐含文化背景,价值理念的差异,导致学生甚至是教师对国外许多案例不能深入理解和学习,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另一方面,国外实际情况与国内情况存在差距,以这种脱离中国实情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往往无法紧扣国内的实际情况。案例的选择首先要在两种案例来源中进行平衡,教师需在充分阅读国内外案例,了解案例的背景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已有的理论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精选案例,以利于学生确实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案例中所存在的问题。案例的选择虽然主要由教师完成,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提供给教师,再由教师筛选。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性和热情产生了,这样既帮助教师搜集案例,又能促使学生主动查找与学习和案例有关的知识。

2.案例课前研究。案例课前研究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意见下按照教师对案例设计的意图进行反复修改,并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或更广的思考和研究。具体来说,首先,将学生按照实际上课人数平均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以4~6个为宜,小组内部分工由该组学生自行安排,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但首先需由小组内部推选一名组长,主要负责联系、组织工作。其次,提前两周将案例公布,由教师提出与案例内容、案例分析过程的核心点相互照应,与教学内容、理论观点相互呼应的思考题,要求所有学生事先阅读、思考,并于第一周内提交一份阅读报告初稿。最后,教师根据案例教学期望目标对其初稿进行认真修改并反馈,引导学生查找更多资料、专业文献进行深入修改。在确定其报告内容无误且满足教师要求后,才可以进行课堂报告与讨论。每次修改教师都应鼓励各组成员进行讨论,共同完成。最后的修改稿未达到质量要求的,教师不应允许其进行报告,且视为该组学生自动放弃,期末该组全部学生的案例讨论成绩为零。这样的制度安排应在学期初的第一堂课就明确告知学生,并强调会严格执行,以促使学生重视案例讨论。

3.案例课堂报告与讨论。课堂报告与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点。首先,教师应对案例进行补充性说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内容,背景,要求,做好准备,扩充思路。其次,要求每个小组派出一个报告人对全组同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报告。每组报告时间控制在3~5分钟,报告时间由教师严格掌握。在报告结束后教师应对该组同学的报告情况做一个以鼓励性为主的简单评价,肯定学生的成绩和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提出可改进之处。最后,教师在评价报告后,应引导全班学生围绕该案例进行讨论,可要求该组同学对报告中没听清楚、没听懂的地方进行解释,也可提出报告中的疑问,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报告小组成员讨论,如果对报告中提到的任何内容有自己的想法时也可提出与大家分享。在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后,包括报告人在内的所有组员都有站起来回答的义务。教师应鼓励每个组员都能参与到讨论过程,以体现其共同参与了案例的研究与学习。在一个同学的提问与回答过程中,其他同学若有想法也可举手参与讨论。为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可借助课堂加分。如只要是主动起来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不论对错,都记录一次,学期末记录次数前10%的学生,期末成绩将获得一定加分。对于案例报告人可给与更多加分以作为鼓励。

讨论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能力,第一,教师应帮助提问者明确所提问题、帮助回答者总结要点,并在双方问答结束时略作总结,让学生明确问题的重点,应尽量给予积极肯定,以鼓励其他同学主动参与。第二,在冷场时教师可以听众的身份向报告小组提几个问题,打破僵局,维持讨论气氛,使讨论得以顺利进行;在小组成员回答不了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其他同学尝试回答,并由教师最后给与解答;在报告所涉及的内容中与现实热点话题密切相关时,教师可以将其适当引入,以提高学生的讨论兴趣,同时拓展学生视野。第三,掌握讨论主动权,集中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引导讨论向有意义的方向发展,漫无边际的争论不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也是课堂讨论大忌。

4.案例总结与报告。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要求每组提交一份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报告应包括对该案例的介绍与分析,所运用到的理论知识,在讨论中得到的启示,有哪些不足等。研究报告应由每个小组成员的签名,并附上小组讨论的记录,以促使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案例的讨论。通过撰写总结报告可以使学生再现讨论过程,加深案例的印象,锻炼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5.成绩评定与案例整理。原则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定每一小组的成绩:第一,是否运用所学理论,通过要求运用所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会和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类似案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英语表达情况,提醒学生双语课程必须注重英语的运用。第三,小组工作努力程度,教师应能够从其工作成果中看出所付出努力,若小组付出努力较多、态度认真、文献资料查找全面,且能够认真按照教师的修改建议进行思考和修改,即使结果未达到教师的期望,也应在成绩反应出其努力程度。但对于小组工作努力不够、内容不充实的,即使其报告技巧好,能吸引大家的兴趣,也不应给予高分。第四,小组成员的参与情况。最终的成绩应能公平、合理地反映各小组的综合工作成果。教师应在开学初告知学生成绩评价原则。

案例学习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学习效果来评价案例的选择难易程度是否恰当,案例报告及课堂讨论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等,为下一学年金融营销课程双语案例教学进一步筛选、整理案例。

三、双语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金融营销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此要充分利用案例教学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双语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选用合适的原版教材是保证双语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原版案例的内容一定要对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构成挑战。同时,教材的选择要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二,在教学中,一定要克服国内多年来传统教学的惯性,改变重课堂理论知识讲授,轻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单纯教,学生单纯学的传统教学思维和方式。第三,教学要循序渐进。在教学初级阶段,授课要做到由浅入深,对英文案例的专业术语、定义、原理和复杂的语句,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用中英文双语表示,并将教科书中冗长的长句,用简单清晰的短句表达,这样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案例,并可减少部分学生因语言障碍而产生的畏惧心理。随着教学的深入,应逐步减少中文讲授的比例,并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余光英,等.基于“三位一体”功能的金融营销学项目教学研究[J].学理论,2013,(3):216-217.

[3] 王金玉,等.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经济类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老区建设,2008,(20):55-56.

[4] 罗瑞荣.双语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四个难点[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12):237-239.

收稿日期:2013-06-19

初一语文教学案例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汉语教育;国际教育

案例教学法简单说来就是以案例的形式引出问题供学生思考的教学方法,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早已成为欧美高校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由于汉语逐渐在全世界的流行,该种教学方法也开始应用到国际汉语教育教学当中。现如今海外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以及海外大学中文系在内的汉语教学都开始广泛应用和推广。但是汉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度还不够广,而且汉语学习的难度也比较大。因此要把握好这种教学方法,如何在课堂上灵活使用还有待研究。

一、相对汉语教学案例教学法的定义和具体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案例教学法最先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提出的。就20世纪初期以来它逐渐开始从职业培训教学运用到教育当中来,包括教学和教师培训领域。简单来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运用到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真实的汉语教学材料辅以第二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等理论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

(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教学要求

首先教师课前要准备好真实、有代表性的案例,案例选择好后,教师应精心研究案例,有针对性的设置课堂环节。随后在教学课程当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学课程中,教师只要起到指导的作用就可以,每一步的分析、讨论,甚至结论都应由学生总结得出。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不应轻易否定学生,这在国际汉语教育教学中更是尤为重要。

二、案例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正确的认识案例教学法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利与弊

近几年来,随着汉语影响力的提高,海内外汉语教学也变得广泛起来,教师也需要使用一些更为先进、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正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但也必须知道,案例教学法存在其局限性,所以使用之前人们就一定要知道怎样正确的使用这一方法。有学者指出:“我们目前所熟悉的语言学理论、语言教学理论、语言学习理论等都来自西方,它们在解释汉语现象时有时显得力不从心。”这就要求教师应有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教育理论相结合的能力。具体说来,教师需要大量的时间去筹备合适的案例;同时既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又要把握好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并对话题的方向进行引导;案例的使用也需要不断更新。要紧密结合当代的时代潮流,并且切合生活实际。

(二)正确的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

早在案例教学法之前汉语国际教育已经经历了60年之多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众多的实践教学经验,并且已经概括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且被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如“直接交际”教学法、“功能-意念”教学法、“语法结构”教学法、“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对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案例教学法也并不是比其他教学方法更好,只是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的方面比较突出。每种教学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应该博取百家之长。可以说,案例教学的引入并不是摒弃传统语言教学方法,而是以其独特的较之其他教学方法所突显出的优势来加以补充。总体来说,传统优秀的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法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并以获取最优教学效果为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对待不同学生群体要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要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在哪些地方不适合进行汉语教学。一般来说汉语教育并不像其他教育那样偏重理论,而是以掌握理论为先决条件,再去解决如何听、说、读、写。此外,也不是每种课型在任何一阶段都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事实上就课型而言,综合课相对于汉语教学中其它非核心课程来说,是最为合适采用案例教学法的,而语法课、听力课、口语课等课型就不易进行操作。而就学生群体来说,汉语初级班、速成入门班等初级阶段的学生就不适合这种教学方式。由于其基础尚浅未掌握字、词、句等基本语言交际材料,还不具备独立的阅读表达基本能力,因此并不便于运用案例教学法。而相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阶段的学生,因其已经具备较好的语言基础和一定的理论素养,所以比较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另外,案例教学法并非百试百灵的万能教学法,在应对海内外汉语教学的差异性上也要注意灵活运用,切勿生搬硬套。

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的确有其优势和引入的必要性。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在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上也很成功。当然,使用者也要看到它在进行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局限性,包括能否与本土文化密切结合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国际汉语教育教学当中不但要指出该种方式方法能做什么,还要明确指出它不能做什么。假如在对待案例教学法上能抱有如此的客观态度,那么一定可以促进教学模式和汉语教学的双向进步。

参考文献:

[1]于琦.论案例教学法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4:129-132.

[2]姜丽萍.“任务-活动”型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

初一语文教学案例篇5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导学案 预习

导学案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接受和使用英语知识,针对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学习盲区和问题误区,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的预习引导案例,以帮助他们更好强化和运用英语知识。在运用过程中,一方面,突出导学案的“全面性”,帮助学生能在整体认知感悟的过程中发现学习的问题,提前预习感知;另一方面,突出 “发展性”,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知的过程中更好了解自己,帮助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方法。

1. 围绕课程知识体系设计丰富背景导学案例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突出知识体系的引导,能使得学生在丰富的学习素材中找到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围绕学生的认知体系和课程学习内容,多为学生设计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的导学案例,更深受学生的喜爱。

突出课程知识结构体系构成,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多给学生提供富有指导性的文化背景素材,能使得学生在主动阅读感知的过程中发现更多学习问题。教师则可根据课程教学体系构成,围绕文化背景呈现、知识链接等方面来设计相应的学习素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根据这些目标主动阅读感知,帮助他们在实践认知体验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针对文本背景内容提示,主动圈出相关的信息要点,帮助他们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及时认知感悟,提高整体感知能力。

这些文化背景素材的融入,能使得课程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译林版(下同)八年级上册《Unit 5 Wild animals》的Reading “Giant pandas”的教学中,不妨根据学生对大熊猫感兴趣的特点,给他们设计“The character about giant pandas”,“The development of giant pandas”等相关的导学案例,帮助他们在相应的认知感悟的过程中主动融入课文阅读过程。同时,多给学生提供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鼓励学生就“What should we do for giant pandas?”找出相应的表达内容,以此来帮助他们更好深化理解,不断丰富感知思维。

2. 围绕学生学习差异设计发展探究导学案

导学案设计除了应该体现多样化外,更应该具有层次性和发展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发现表达自身学习问题,便于他们在主动探究过程中强化理解。差异化得导学案例运用能使得学生有更为深厚的理解体验。

在指导运用中,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体现重点和难点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导学案例,要求学生在彼此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找出自己的学习问题,尝试运用群体的力量来主动交流,以此来解决他们的学习问题。教师可要求学生针对学生的学识能力水平,围绕导学案例有针对性地找出自己理解疑难点,鼓励他们根据导学案案例进行任务式的合作探究,让他们的学习目标更加具体,更富有指导性和价值。

围绕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具有一定导向的学习案例,能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富有动感。例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trip to Hong Kong”教学中,可建议学生根据各自对香港的不同认识和理解,鼓励他们就“What do you know about Hong Kong?”和“What do you find from the article?”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表达语句,以此来帮助他们调整阅读感知的思维策略。通过这样的深化合作探究来运用导学案例,更能使得课堂教学变得具有目标化和任务型。

3. 围绕英语素养多留白让学生有反思导学空间

让学生自己设计导学案,给他们足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能有效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帮助他们获得更为深刻的认知感悟。英语留白能使得学生在属于自己的学习思考范围内针对导学案例进行二次总结和升华,拓宽认知感悟。

运用留白的方式来重新设计导学案例,能使得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尝试探索运用。在指导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能力差异,要求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来设计任务探究内容,让他们在自我主动思考加压的情况下能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思路;关注学生的英语整体综合运用技能,引导学生根据学案例的提示,注重自己设计相应的学习案例,鼓励他们集思广益,通过交流展览的形式来主动思考总结。以这样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灵活运用,不仅能使得他们对英语导学案例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感悟,还能够使得他们针对表达内容要求进行有效的化解难题,增强学习好奇心。

正如上所言,导学案体现了先学后教的原则,能使得学生在更为积极主动地预习中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在设计运用过程中,突出多样化、发展性和实践性,利于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不断了解自己、发展自己和提高自己。

初一语文教学案例篇6

【关键词】 高中数学 “算法初步”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0-054-01

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主要讲授以算法为中心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拥有解决各类问题的计算能力,但是这种算法问题仅仅停留在数学表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提高,数学教育教学受到了强大的冲击,其数学教学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运用计算机也就成为了可能,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让数学教学内容“算法初步”应运而生,高中数学 “算法初步”的教学势在必行。“算法初步”不仅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注重学生的数学文化和应用意识。同时,在“算法初步”的教学中需要合适的教学案例,但是,由于“算法初步” 是数学课程的新增内容,并非数学教材中的所有案例都适用于教学。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案例进行选择,有必要对“算法初步”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高中数学“算法初步”的教学设计原则

所谓的教学活动就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完成教学的过程。教学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学目标的实现问题。教学活动包括师生、内容、媒介和策略几个因素,其中媒介和策略两个因素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重点。不同类型的教学知识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不同的。例如:实践性知识,该类知识学生必须经过足够的练习才能掌握,因此,数学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讲解外,还要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和情境。教师在进行“算法初步”教学策略时应注意如下几个原则: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发展性原则以及案例性原则。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数学“算法初步”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从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经验出发,清晰地把握“算法初步”的教学重难点,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机会,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的含义、基本算法语句与程序框图。

(2)发展性原则。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这就意味着数学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时应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置为中心位置。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在数学知识和能力、情感以及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个性化发展则是指学生所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有发展个性化特点的需求。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性和个体性,引导学生在“算法初步”的学习中进行质疑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案例性原则。“算法初步”的课程设计主要是教学案例,因此,数学教师要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有效地选择,所选取的案例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的、熟悉的例子,如:迭代求和、比较数的大小、方程组的消元法等等,所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和趣味性。

二、高中数学“算法初步”的教学策略

1. 创设“算法初步”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探究、交流及合作等活动,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为算法概念的引入做好充足的准备。如:学生所熟悉的电台节目中会有有奖竞猜的活动,其中包括竞猜商品价格的活动。数学教师通过这样的生活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受算法思想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算法和强化利用算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同时,也为算法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数学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出“算法”的概念。

2. 进行“算法初步”的拓展练习

教师在引入算法概念以后,就应该开展让学生思考、沟通、交流和合作的环节,让学生明确算法的特征和意识,当然,适当的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作业是能够直观地反映学生“算法初步”的课堂效果的。如:数学教师可以选取这样的例子:有蓝与黑两个墨水瓶,但现在却把蓝墨水装在了黑墨水瓶(B)中,黑墨水错装在了蓝墨水瓶(A)中,要求将其互换,请你设计算法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常识,必须增加一个空墨水瓶C作为过渡,其算法表示如下:S1:AC S2:BA S3:CB.然后,学生再画出他们的流程图和程序框图。

3. 鼓励学生进行上机操作学习

“算法初步”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算法的思想,并能够设计程序框图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习三种基本的逻辑结构,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语句与程序框图,并让他们学会程序框图与算法语句之间的转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程序语言的教学,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上机操作练习,体会算法设计过程的完整性。同时,学生还可以及时知道自己所设计的算法是否可行,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一语文教学案例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C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2-0419-02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Course of C Programming

ZHANG Jing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C programming language course from the case selection, case analysis, case summary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C programming language

C语言具有语法简洁,功能齐全,应用范围广等特点,适合作为程序设计的入门语言,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大多数学生刚开始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时兴致勃勃,但是面对繁杂的语法知识,逐渐失去了耐心。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改进势在必行。

由于大多数学生是初次接触程序设计,对于如何用程序设计的思想解决具体问题、如何用C语言表述解题方案等感到困难。基于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应用于C语言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和实践环节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案例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只是听,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借助于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判定、分析和研究,找出解决特定问题的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权威,主要负责设计案例、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工作等,起引导和辅助作用。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分析和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C语言中的概念、语法、规则多且复杂,如果按照先提出概念,再解释概念,最后举例说明的常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仅仅是知识的堆积,很难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如基本数据类型部分,涉及整型、浮点型、字符型数据的表示和常量、变量的类型及使用等,学生知道了是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应用更无从谈起。若在讲这部分内容之前,让学生分析求圆面积的案例[1]后,再由给出的程序代码讲解数据类型及使用。这种在具体环境中讲解知识点的方式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为什么学和如何用”的疑问。

2案例的选择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择由教师完成,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程序设计经验。经过精心设计和选择的案例使知识内容连贯、条理清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秀的C语言案例应具备以下特点:

1)结合现实生活。学习C语言最根本的出发点在于用计算机编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案例实用性强,容易被理解。例如,设计班级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可以从班级成员的角度考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将系统的功能分为成员信息管理、各类活动管理、成绩管理、考勤管理等。

2)由简单到复杂。对于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的学生,如何用程序设计方法思考问题,将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公式,并用C语言中的表达式求解等,这些都需要一个不断消化的过程。因此开始时应尽量选取简单的案例,随着学习的深入再逐步增加难度和深度。如求最大值的案例[2]:先求两个数的最大值,再求三个数、多个数的最大值,过度到用数组、自定义函数、指针、文件等方式实现求解最大值。

3)有针对性。选择案例时不能盲目,所选取的案例并不是范围越大越好。教师要考虑所覆盖的知识是否讲过,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还要注重案例中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衔接性。C语言中重要知识点有基本数据类型、基本结构、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文件等,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由浅入深地将这些知识点逐一讲解,最后用综合性的案例将大多数知识点包含在内,使学生对知 识点之间的关系及使用有更深入的认识。举例来说,两个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填错了,如何编程实现成绩的互换。这个案例先用中间变量实现两个变量值的交换,再用指针处理,使学生弄清楚内存单元的地址与内存单元的内容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3案例分析

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案例,学生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讨论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案。这个阶段考察考生了解知识的程度,以及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考察考生综合、分析、评价、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分析案例之前,教师有必要给学生一个大框架,以免学生出现毫无头绪和偏离主题的状况。框架可以是一个范围,即要求学生用从给定知识点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求多个数中最大值的问题,限定学生只能用一维数组。除了给定范围,也可以用问题构成框架。这些问题应围绕案例展开,成阶梯分布,为学生找寻答案提供线索。

看到案例后,学生先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问题,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含糊或者没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解题思路。独立思考阶段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高,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每个人角度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案例的方案也不尽相同,课堂讨论是达到相互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后,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方案,然后一起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教师负责组织讨论,并适时加以引导和提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

4案例总结及迁移

讨论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将一些有代表性的方案作总结和评价,归结案例中的知识要点。如果引入该案例的目的是为了讲授新内容,就着重讲解新知识的应用。综合性强的案例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控能力,讲解的重点放在知识要点的融会贯通方面。

解题方案确定后,布置给学生编写程序代码、上机调试的具体任务。实践出真知,这个环节不只是锻炼动手能力,而且是知识的进一步升华。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教师根据实验情况在课堂上再一次对案例作总结,举一反三,进一步扩展案例。例如,实现了班级信息管理系统的案例,再让学生完成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等案例的分析、设计、编程和调试工作,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5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把C语言的枯燥语法融入生动的实例,把学习知识的主动权交予学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提高,为培养专业程序设计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一语文教学案例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材;经典阅读;有效阅读;方法

阅读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也是学生一定要掌控的技能。初中语文教学过程汇总,也读教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具备一定的引导作用,而语文阅读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其影响着语文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更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依据,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为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实施更为优质的阅读教学。

一、初中语文教学经典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学受到以往教学形式的影响,教师对于经典阅读素材的应用教学并不关注,在学生学习中也没有给予有效的引导,以此导致实际经典素材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没有提升,学生实际学习效果也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国教学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师和学生看来最大的教学目标就是完成考试,但是实际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工作。并且,现阶段经典阅读素材内容较为单一,在实施阅读教学中没有关注分析阅读素材的理念和基本内容,学生没有开阔自己的视野。由此,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明确初中语文教学经典阅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教学需求提出优质的解决方案。

二、初中学生经典作品阅读的原由

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提出的教学方案都是结合学生学习特点设置的,并没有结合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分析,教育模式也难以满足科学发展要求。在以往语文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对经典阅读素材引用、划分和整合等形式实施学习,但是这些教学方案,难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理念产生共鸣。依据实际案例分析可知,学生实际阅读经典作品的效率较低[1]。

三、提升初中经典素材阅读有效性的教学方案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师在实施初中语文经典阅读素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实施教学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兴趣。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的背景下,学生依据教师的引导对经典阅读素材实施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多学习一些具备深层含义的文章,如在学习《红楼梦》、《三国演义》、《孙悟空》等经典名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电视剧的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经典名著的故事情节发展和故事背景有所了解,以此加深故事的印象,并且将自己学习到的知R引用到作文和生活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为学生创造更为优质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为学生创造阅读经典作品的阅读环境,促使学生收到环境的熏陶,自主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并获取更为丰富的语文阅读知识,同时教师要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为学生构建自主参与活动的平台。在学习经典作品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作品改编的舞台剧、话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但可以依据活动认识文章中人物的性格,还可以锻炼自身的表演能力,以此激发经典阅读素材的兴趣[2]。例如,在学习曹禺《雷雨》文章的过程中,选择文章中的一段对话,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情境的再次演绎,如下文:

周冲:然而我们永远不可以算是顶好的朋友么?

四凤:我预备跟我妈回济南去。

周冲:不,你先不要走,早晚你同你父亲还可以回去的。我们搬了新房子,我的父亲也许回到矿上去,那时你就回来,那时候我该多么高兴!

四凤:你的心真好。

周冲:四凤,你不要为这一点小事来烦忧。世界大的很,你应当读书,你就知道世界上有过许多人跟我们一样地忍受着痛苦,慢慢地苦干,以后又得到快乐。

四凤:唉,女人究竟是女人!(忽然)你听,(蛙鸣)蛤蟆怎么不睡觉,半夜三更的还叫呢?

周冲:不,你不是个平常的女人,你有力量,你能吃苦,我们都还年青,我们将来一定在这世界为着人类谋幸福。我恨这不平等的社会,我恨只讲强权的人,我讨厌我的父亲,我们都是被压迫的人,我们是一样。

四凤:二少爷,您渴了吧,我跟您倒一杯茶。(站起倒茶)

周冲:不,不要。

学生依据对文章的情境展现,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展现的情感特点,以此与文章产生共鸣。

(三)对学习方案实施优化

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强,一般没有充裕的时间实施经典作品的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阅读方案,以此提升实际阅读效率,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优化经典阅读素材的实际意义。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对经典作品中的优美段落、富含深意的句子、经典描写等内容实施记录和整合,并在阅读之后,结合自身的理解提出观点,以此提升自身经典阅读作品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优质的文学素养。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整篇文章的意义进行研究和分析。在结束阅读之后,学生和教师需要沟通彼此的心得,也就是对所阅读的作品实施积极的研究,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在面对经典阅读素材中较难理解的部分,教师需要及时提出科学的引导,防止学生因为复杂难懂的知识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经典阅读作品是我国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需要得到学生和教师的关注。经典阅读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提升经典阅读素材的教学质量,不断整合案例经验,提出优质的教学放散,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可以自主参与到学习工作中,并且学习中构建优质的阅读习惯[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影响力,培育学生阅读能力也是一项复杂而又全面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实施,由此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保持一定的耐心,为学生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持之以恒中提升初中经典阅读素材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罗贤华. 探析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6).

初一语文教学案例篇9

关键词:初中英语;预习;导学案;运用

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展开教学,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不仅需要对课程深入的了解,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能够借助学习案例自主预习、自主思考,碰到疑难问题进行记录,等到课堂学习中再深入的学习。预习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初中英语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思考、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满足学生对初中英语学习的需求。

1预习导学案设计,解决难点问题

预习案例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通过有针对性、有层次感的学习案例,让学生能够在预习过程中不断的产生学习的兴趣,充分了解自身的学习问题,并加以解决。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点,学生可以采取层级的预习方式来推进预习效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找寻更加符合学生对英语知识认知的思维规律。教师在导学案的设计中,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要进行划分,让学生能够有层级的进行学习,由潜入深地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能够一层一层的了解课程整体的学习内容,能够从自身的学习情况出发,有目的性地选择相应的思考学习。同时,学生围绕课程学习内容去了解难点问题,针对预习情况去独立思考,带着预习的思考问题去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注重技能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预习导学案的设计不仅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还让学生对知识体系内容进行反思和拓展。针对学生预习能力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延伸训练,建立预习链接,鼓励学生通过导学案来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解和学习。于此同时,鼓励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习的积累尝试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提高其学习能力,运用口语形式来进行敏锐语言学习,运用书面形式来进行思维表达学习。技能的创新也是对学生初中英语学习的重要要求,其离不开预习和课堂的学习,通过对课程学习的综合和反思来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来自主创新,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之后将更有助于对初中英语的学习,让自己学到的知识不断的升华。导学案的运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学习内容,提高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案运用能够更好的体现知识要点,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当中找到方向,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感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注重英语预习导学案的实施方式

3.1自主预习

预习导学案强调自主学习,切实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预习导学案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预习,有助于了解课程内容,在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时,可以更加快速的接受和吸收老师所讲解的知识。课前的预习导学案也需要教师的指导,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学习来提高学习效果,更好的展开课程的预习。实现对课程的掌握,实现适当的预习也非常的重要,自主预习方面,初中英语学习与其他课程学习有一定的差异,比如音标、单词的掌握,课文意思的理解都不同于其他课程,需要循循渐进的学习。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预习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前预习对课堂内容进行了解,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目标和方法,只有不断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才能实现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3.2合作预习

导学案的预习还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预习,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口语的训练,这样的互相协作的方式更有助于学生对英语句型的联系。合作预习方式也能够让学生们互相借鉴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针对一些重点问题要进行讲解,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此外,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小组的学生应该互助学习,细心听取其他同学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其他同学去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在预习过程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发挥学生团队学习作用作用,运用合理的表达形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获得收获。

3.3自主学习及评价

初中英语预习导学案运用的重要的目的就是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布置些预习任务,通过这些任务的理解和完成有助于课堂的学习。在预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能够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表现进行评价,保证公平性和合理性,还可以根据学生预习完成的情况,及时调整预习导学案,让导学案能够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

总结

初中英语预习导学案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态度,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能力。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预习导学案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教师也在不断的探究初中英语预习导学案的运用,对学生自主学习和正确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不断加强课程内容的教学质量的研究,重视预习导学案运用,更重视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保障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还要加强对教学管理,重视学生的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考、讨论和交流的空间。总之,导学案运用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能力,更好的体现知识要点,提高了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技能,值得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顾海明.小议初中英语“导学案”的巧制与效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2(20):111

[2]谢秀珠.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机制——“导学案”教学实施的点滴体会[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71-74

初一语文教学案例篇10

关键词:案例;面向对象;Java;类

Java语言自从1995年被推出以来,一直广受喜爱,被称为网络语言。在最近十几年TIOBE编程语言社区了编程语言排行榜,Java始终位居前三位。由于其面向对象、安全、多线程、分布式等优点,Java成为应用系统首选的开发语言之一。在许多互联网招聘网站的招聘信息中,Java工程师也是需求量最大的职位之一。当今,地方本科院校正在转型发展,办应用型技术大学。因此,提高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也可以为信息产业培养软件人才,使中国的信息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信息类专业都开设了Java程序设计课程。由于学生学习该课程之前,许多院校都开设C程序设计课程。C语言是一门经典的程序语言,对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的设计产生了极大影响,至今在嵌入式操作系统开发上有着广泛的应用。鉴于它的重要性,大部分院校信息类专业培养方案把它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在大学一年级就开设了。而C语言是一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对以后面向对象的学习有阻碍作用。根据教学经验,学生对先入为主的知识印象深刻,很容易产生思维定式,不习惯使用面向过程思想考虑问题。Java程序设计中类与对象是面向对象编程基础。开展好“类与对象”的教学对于转变学生编程思想,奠定软件开发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地方高校从事了多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通过反复探索与实践,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知识点归纳-案例构建或选择-案例演示与讲解-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实践操作”教学模式。

一、知识点归纳

依据教学大纲和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将“类与对象”的教学内容归纳为若干个知识点,即类定义、类继承、方法或变量的静态性、访问权限、对象初始化、方法重载、方法覆盖和多态机制。在每一个知识点上,我们总结其“规则”。如在访问权限上,类的访问权限有public和默认两种,成员的访问权限有public,protected,默认和private四种。标识为private的成员只能在类中被访问,默认访问权限只有在同一个目录下被访问,标识为protected的成员可以在同一个目录下或继承关系的子类中被访问。成员能够被访问必须具备类和成员可访问权限。

二、案例构建或选择

围绕知识点,我们精心挑选或构建体现知识点规则的案例。如在对象初始化知识点上,对象初始化遵循的顺序是“父类静态变量赋初值,父类初始化静态块,子类静态变量赋初值,父类非静态变量赋初值,父类非静态语句块,父类构造方法,子类非静态变量赋初值,子类非静态语句块,子类构造方法”。我们构建Animal类,拥有静态成员变量weight,非静态成员变量age,构建静态块和非静态块,然后分别赋值相应变量后输出;在构构造函数中,重新赋值后再输出。定义子类Cat,拥有静态变量num和非静态变量luck,构建静态块和非静态块,然后分别赋值相应变量后输出;在子类构造函数,重新赋值后再输出。

三、案例演示与讲解,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解知识点和相应的规则后,在PPT上显示案例,让学生根据知识点的“规则”写出程序运行结果。在学生给出结果后,教师演示程序运行结果,揭示相应的机制。通过这个过程后,做错了的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做对了的学生理解了面向对象的思想。教师再布置一个类似的习题,让学生课堂中练习,加深印象和理解。

四、课后作业和实践操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尽管在课堂中听懂了教师所讲内容以及会做一些练习题,但如果不加以巩固,学生就会遗忘。此外,学生自己不动手编程,其理论和实践水平都不会提高。教师要布置相应的作业题和实践操作题来巩固和提高本次教学内容。作业题和实践操作题分为两类,一类与课堂内容和难度相类似,起巩固作用。另一类比课堂内容稍难一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起提高作用。

总之,从课堂学生互动的积极性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来看,方法的教学效果还比较理想。案例、作业题、实践操作题等相关的资源库构建是该方法教学的基础,也应当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