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十篇

时间:2023-10-02 16:55:02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篇1

关键词:农村高中生 英语课外阅读 阅读现状

安徽省级课题 课题批准号JG08053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112-03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要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而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它是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途径。《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还规定六级课外阅读量累计要达到18万词以上;七级课外阅读量累计要达到23万词以上;八级课外阅读量要达到30万词以上。

课外阅读对于广大的高中学生很重要,但很多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量严重不足。一方面由于课业负担重,致使他们仅能应付解题。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不知道一些有效的阅读途径和阅读策略。

长期以来,很多英语教师一直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但大多数教师的阅读教学仅局限于以应试为目的的阅读训练,没有对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以及课外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予以足够重视。而很多高中生的课外阅读也是以应试为目的,有些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来源也仅仅是试题中的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

在本课题的研究之前,课题组成员对自己所教的几个班级先做了初步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的来源是报纸(《英语周报》或者是《学英语》)。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是很难找到合适的阅读材料,也有些学生希望老师每周能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或组织学生交流。

对于农村的高中学生,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班级一般是实行大班授课模式,课堂阅读教学虽然可以解决一些同学阅读中的某些共性问题,但无法照顾学生认知水平的个体差异。而且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作为农村高中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要。课外阅读是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进行阅读的实践活动。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取信息,拓宽知识面。对于农村高中的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有利于我们掌握农村高中生的阅读途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以及在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的对象是安徽桐城的六所高中,分别为桐城天城高中、桐城六中、桐城七中、桐城八中、桐城十中和桐城十一中,其中天城高中是位于农村的省级示范高中,位于桐城双港镇,其它五所高中分别位于桐城的陶冲镇、范岗镇、大关镇、金神镇和青草镇。对这六所农村高中进行调查问卷以便掌握农村高中生的阅读现状,问卷的所有问题都要求结合农村高中学生的实际。对于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针对农村高中学生课外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阅读途径和阅读策略,以帮助农村高中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

1、调查问卷

对农村高中生的课外英语阅读情况展开调查,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本次研究的对象主要为位于安徽省桐城的农村高中,调查问卷的对象分别为桐城天城高中、桐城六中(原青草高中)、桐城七中(原范岗高中)、桐城八中(原大关高中)、桐城十中(原金神高中)和桐城十一中(原青草塥高中),其中天城高中是位于农村的省级示范高中。

2、数据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对农村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出分析。根据调查问卷的情况要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途径、阅读方法进行了解。在六所高中进行调查问卷,问卷回收后,对问卷的分析的过程中对于基本情况不清或选择同一选项者为无效问卷,统计过程中出现的选项空缺为遗漏值,统计数据以有效值为准。数据统计和分析采用SPSS12.0分析软件。

3、访谈

对一些学生进行访谈并做记录,进行个案跟踪研究,并撰写个案研究的实录并进行分析。访谈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情感因素的相关调查。积极的阅读态度能使学生体味到阅读的快乐,引导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

4、提出阅读策略与课外阅读途径的建议

根据调查问卷、访谈、个案研究的结果,提出有效阅读策略和有效的阅读途径并在学生和教师当中进行推广。同时要注意激发农村高中学生课外阅读英语的积极性,还要积极推荐适合不同阅读水平的材料,注意开发和利用英语阅读资源。

三、研究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对农村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做出了分析。问卷的基本情况如下:

共发放了109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78份。问卷的题目分别涉及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对课外阅读作用的认识、课外阅读的目的、课外阅读计划、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材料和经常读的英语阅读材料来源、课外阅读的时间、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对课外阅读策略的认识和使用。

经过统计,问卷中的13个选择题的情况如下:

1.关于课外阅读的兴趣

A.非常喜欢 4.8% B.喜欢 25.2%C.有点喜欢 42.7% D.不喜欢 20.6% E.根本不喜欢 6.7%

分析:农村高中的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非常喜欢、喜欢和有点喜欢的占72.7% ,说明他们有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愿望和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有27.3%不喜欢和根本不喜欢进行课外阅读,这与多年的应试教育有关,这些同学仅关心课内的学到的知识 。

2.关于课外阅读的作用

A.很大 25.9% B. 较大43.8% C.不太大 23.7% D.不大5.1% E.根本没作用2.5%

分析:在认识上,总体有69.7%的学生认为英语课外阅读对学习英语有大的作用,对英语课外阅读持肯定态度这是大多数农村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

3.关于课外阅读的目的

A.增强语感, 提高英语综合能力73.8% B. 扩大词汇量C.69.1% D.扩大知识面60% E.提高阅读兴趣 53.2% F.其它6.8%

分析:在动机上, 增强语感, 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占73.8%,扩大词汇量占69.1%,.扩大知识面占60%,这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相对明确。

4. 你认为有必要制定详细的英语课外阅读计划吗?

A.非常有必要9.5% B. 有必要49.6% C.作用不大 15.9% D.可以不制定 19.3% E.根本没必要 5.7%

分析:认为制定英语课外阅读计划作用不大、可以不制定的和根本没必要制定的共占40.9%,这是个不小的比例,要让学生要明确制定课外阅读计划的必要性是本课题要提出的建议之一。

5. 你比较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材料是?

A. 人物传记 22.1% B. 科普材料14.7% C. 历史, 地理 9.6% D. 童话, 故事 40.9% E. 幽默, 动漫 37%

分析:调查发现对科普材料感兴趣的只有14.7%的学生,对历史、地理感兴趣的仅占9.6%, 而对童话故事、幽默、动画感兴趣的却有77.9% 。建议学生课外要多读科普材料和历史、地理方面的材料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6. 你认为课外应阅读哪些材料?

A. 英语报刊 50.5% B. 阅读理解题集 46% C. 英文简易读本 32.8% D. 英文原著 8.5% E. 教材配套材料 46.4% F. 没读过 8.1%

分析:在材料的选取方面,选择英语报刊、阅读理解题集、教材配套材料的学生诸多,表明学生选择材料的被动性,另外大多学生还是以应试教育为指导,课外阅读也是围绕高考展开的。

7. 每周课外阅读时间

A. 不到半小时31.6% B. 半小时 22.9% C .1小时 26.9% D. 2小时11% E .2小时以上6.6%

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每周半个小时和不到半个小时进行阅读的占54.5%,1小时以内包括一小时的占81.4%。这表明农村高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时间较少。

8. 你一般何时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A. 晚自习21% B. 早读时间 26.8% C. 午休时 9.1% D. 周末 30.5% E 寒暑假 15.9%

分析:学生主要利用晚自习、早读时间、周末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只有15.9%的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课外阅读。建议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

9. 你通常以什么方式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A.集体阅读6.1% B. 个人阅读 84.7% C. 小组阅读 4.2% D 都没有 9.6% E其它 3.9%

分析:学生的阅读方式以个人阅读为主,占84.7%,集体阅读和小组阅读所占比例很小。这反映了农村高中学生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学校对英语课外阅读的组织不够,没有形成集体阅读的氛围。

10.课外阅读时遇到生词你会?

A根据上下文猜测 32.7% B 跳过去25.7% C 马上查字典 22.2% D 读完后查字典 23.7% E 其它 3.2%

分析:根据上下文猜测的学生占 32.7%,表明部分学生已经有了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策略,但仍然有 22.2%的学生马上查词典,这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和对整个语篇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阅读策略的训练。

11. 你认为老师有必要对英语阅读进行方法指导吗?

A.非常必要 20.2% B. 有必要 48.8% C. 不清楚 17.1% D. 不太必要 9.6% E. 不必要 4.3%

分析:有69%的学生认为老师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对英语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这表明很多学生希望改善自己的阅读方法,并渴望得到方法上的指导。

12. 在英语课外阅读方面你遇到的困难是?

A.词汇量不足 81.7% B. 缺少合适的材料 18.5% C. 没有时间19.9% D. 语法不好,长句子读不懂 66.7% E. 阅读速度慢 44.7% F. 没有好的阅读方法 12.5%

分析:根据调查词汇量不足是大部分农村高中生课外阅读遇到的最大困难(占81.7%),其次是语法不好,长句子读不懂(占 66.7%),还有阅读速度慢(占44.7%)也是英语课外阅读的主要困难之一。经常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也有助于课外英语阅读速度的提高。前段时间很多相关人士提倡淡化语法,淡化语法并不等于不学语法,一定的语法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句子,也有助于多整篇文章的理解。

13. 你认为阅读策略对英语课外阅读的作用如何?

A. 非常大18.1% B. 较大42.9% C. 一般 28.6% D. 不太大7.8% E. 根本没作用 2.6%

分析: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帮助。根据调查结果,认为阅读策略对英语课外阅读作用非常大和较大的共有61%,认为作用不大和觉得根本没作用的一共有10.4%的同学。平时教师要加强策略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小结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篇2

关键词:群文阅读;“儿童文学”;童话教学;议题选择;方法探究

群文阅读源于日本的“群书阅读”,我国台湾地区早在2007年就有了群文阅读的雏形,大陆江浙一带在2010年也有了相关探索。2012年11月底在重庆召开的全国第二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标志着群文阅读在中国全面铺开。群文阅读教学是指以同议题为原则把几篇文章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进行阅读,通过对文本进行提炼、分析、比较、总结,把握文本的本质内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让教师在课堂中能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同时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大学生的阅读量。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是一个大限度开放、宽广度生成、充满活力的语文阅读课堂。这种阅读模式需要教师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扎实而灵活的教学技巧。“儿童文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儿童文学基本素养,使学生具备儿童文学作品鉴赏、创编以及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为适应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应用的需要,本课程教学应力求做到“知识、能力、应用”三位一体。于是,当新兴的群文阅读模式在小学全面铺开时,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儿童文学课程和学生的儿童文学专业素养如何适应形势的需要,就成为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面对的重要课题。现以群文阅读教学中童话教学议题选择为例,谈谈在高校儿童文学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儿童文学素养、增强学生实践教学技能的一般方法。童话是运用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来塑造不同于寻常人的形象,让他们在假设的环境中经历不平凡的事,从而间接地折射现实生活的一种虚拟故事。童话这种特殊文学样式深受儿童喜爱,对儿童的生活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优秀经典的童话能让儿童学会分辨真假、善恶、美丑,帮助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对儿童的认知、道德教化、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以及思维能力培养等有着重要影响。在群文阅读童话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以一定的方式将部分课文或者是课外文本聚集在一起,以相同的议题为依据把它们组合为一组,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可以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进行童话教学中议题的选择:

1.以高校儿童文学教材理论为参考

儿童文学教材是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系统掌握儿童文学课程理论知识的重要来源。在初接触群文阅读的议题选择时,学生可以试着用所学教材的理论为参考来指导实践教学。就童话的议题选择而言,教师可以试着参考教材中概述的童话分类或是表现手法来学会选择议题、组合文本。比如,以“常人体”为议题来组合文本,则可以将《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本组合在一起。如以“科学知识”为议题,则可以选择《圆圆和方方》《尾巴》《小蝌蚪找妈妈》等组合在一起。就参考童话分类或是表现手法来选择议题而言,可以分别以“民间童话”“童话故事”“童话诗”“童话剧”“超人体”“常人体”“拟人体”等为议题来选择组合文本。当然,除了参考教材中概述的童话分类或是表现手法来选择议题,还可以以别的元素为参考来选择议题,比如,以常见的“主题思想”“描写对象”等作为议题来选择古今中外的文本。教师不管以什么议题来组合文本,都得慎重地选择主题积极健康的文本,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学资源和健康的阅读氛围。

2.以《课标》为依据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标》中课程总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学段目标的设计着眼于不同年龄段儿童语文能力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整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健康发展。就学段目标和学生年龄特点而言,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不适合在小学低年段开展,仅适合于中年段与高年段。在选择议题和组合文本时,要结合学段目标和学生年龄特点。比如,在小学中年段进行群文阅读时,就要选择适合中年段学生特点的文本,如给《七颗钻石》(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组合一组群文阅读文本,则可以用“反复结构”为议题选择课外拓展的两篇童话《尾巴》(维塔利比安基)和《渔夫和他的妻子》(格林兄弟)为一组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在这组文本教学中,结合中年级学段目标和学情,可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为:①能将三篇童话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②借助结构图,认识反复结构的含义;③掌握反复结构的基本特点;④能口头创编一则反复结构的童话。然后教师围绕本组的教学目标,根据学情设计出新颖而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以上拟定的这个目标,基本上符合《课标》中第二学段的学习目标,包含了对学生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综合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总之,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拟定组合文本都要依据《课标》的目标要求,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实效。

3.以群文阅读常见整合模式为效法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目前教师们常以“同议题”为原则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整合教学资源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教材内多文本整合;二是教材内外多文本整合;三是教材外多文本整合。现效仿三种整合教学资源的模式,试着以“同议题”为原则组合文本,并试着拟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大概流程。以教材内多文本整合模式为例,如选择以“童话的人物形象”为议题,可把精读课文《巨人的花园》、略读课文《幸福是什么》和《小木偶的故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三篇文本组合在一起。依据学情与中年级的学段目标,可把教学目标拟定为:①认识不同类型童话的特点;②把握人物形象,感受童话的魅力;③掌握编写童话的基本方法。然后设计几个具备可议论性、开放性特点的议题供学生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将本组课文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探讨不同类型的童话的特点、人物的形象等。本组选取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童话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在此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首先,讲解精读课文《巨人的花》,让学生认识和掌握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其次,让学生依照方法自己学习、探究;再次,归纳总结两种课文的学习方法;最后,讨论不同类型的童话以及其特征。在教学中,尽量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再以教材外多文本整合模式为例,如选择以“拟人体童话”为议题,教师可把以动物为主人公的三篇课外拟人体童话《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狮子和山羊》《穿靴子的猫》组合在一起,如以中年段学生为教学对象,依据中年级段的学段目标与学情则可将教学目标拟定为:①让学生了解拟人体童话含义及其特点;②学生能领悟三篇童话所蕴藏的道理并从中得到启示;③懂得正确的人生观。然后设计有效问题,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提高阅读速度的、扩宽阅读量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本组童话的篇幅较长,所以,在进行教学前,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和提高课堂的效率,可以设计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因为本组选取的三篇拟人体童话的篇幅较长,教学流程的设计要考虑教学前的准备:首先,为了让学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提前预习文本,并完成相应的作业;其次,在课堂上,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抓住重点句段,在读中感悟三篇童话蕴含的一个共同道理;再次,将文本与现在的生活想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后,指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主人公的形象和心理描写等方面来把握拟人体童话的特点。《课标》提出对学生的目标要求之一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要求,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最大目的在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所以,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们常采用“教材内外多文本整合”与“教材外多文本整合”的模式来整合教学资源选择文本。让学生通过“创造性阅读”,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获取新知。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在不断的阅读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知识。所以,高校小教专业学生在尝试以“同议题”进行整合教学资源前,自己应该阅读大量的作品,才能高效地整合课外教学资源和选择适合学段学情的文本。综上所述,文章具体探究了群文阅读教学中童话教学“同议题”选择文本进行教学资源整合的一些方法。也是为顺应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而在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堂实践中探寻的几点提高学生儿童文学素养的方法。在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在依托教材传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阅读赏析创编时,也应该立足于小学语文实际需要而延展到《课标》,并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以培养出既有理论经验又有实践教学技能的未来的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当然,高校的儿童文课程的建设要更好地顺应《课标》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还需要担任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师以及研究人员的大力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学斌.儿童文学: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助推器”——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篇3

一、重视阅读的“生活性”

这里所谈的“生活性”并不是以往所说的阅读材料从学生的生活体验而来,而是说阅读体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

2011版语文新课标“学段目标与内容阅读”部分新增加了“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以及“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一语,加重了对新闻等常见文体的倾斜。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重视的是散文及小说教学,这类文学样式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文学的鉴赏能力。但是语文是兼具文学性和工具性的,对某些学生来说,通过这类文章学习到的一些语文知识与能力并不能解决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最多的与语文有关的无非是新闻、说明书等形式。因此,新课标的改革使初中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了,这是有意义的。

从7年级到9年级只有一个新闻单元,从中考卷面上看,与新闻的有关内容大约占2分,一般是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内容,大多有字数要求。我认为,这样的题目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此外,另一种题型同后一种改动相关,一般是给出几则材料,让学生提炼观点或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启示。相较于新闻内容的概括,学生对这种题型掌握得不是很好。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教师在新闻单元的教学中重视消息的结构,只要教会了学生在消息中找导语就解决问题了,而没有教会学生概括消息内容的方法。同时这也与教科书的内容有关,课本只是为学生呈现多样的新闻形式,因此,教师还应该结合实践,从报纸、网络等媒体上找材料,进行补充教学。

二、重视自主阅读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主动与文章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从而达到阅读活动真正的目的,考虑教材与学生的因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大量地进行自主阅读,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促进学生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人习惯于跟着老师的思路,随着老师的问题去解读文本,我认为,这并不能体现新课标对阅读提出的“自主”要求。现在比较通行的教学方法是小组合作。2011版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提到了“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说明编者看到了现今教学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有“小组合作”的环节,教师的初衷是好的,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集体的学习中获得灵感,有所收获。但是这种学习模式的问题,在于不能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也就是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尤其要关注学生个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享受阅读的快乐,体味生命的意义。

三、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是不能学好语文的,没有大量的积累,也无法写好作文。

2011版新课标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实施建议——评价建议”中新增:“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从中可见,课外阅读已经越来越受重视,它不仅仅是对语文课本的补充,更是语文学习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待课外阅读,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课本的“名著推荐与阅读”上,也不能靠有限的阅读课。首先,语文老师自身要有非常丰厚的阅读积累。当今的老师不能只满足于做“一桶水”,而是要做“一溪水”。其次,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通过这些活动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出指导。新版课标对课外阅读有这样的要求,相应地,应该有一本专门的补充教材供师生使用,这尚需进一步完善。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篇4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有效性

在新课标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认识到:学生阅读、分析、理解文章的水平较低,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不够,思维的深度不够。课堂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在开拓思维方面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学”和“教”之间没有找到很好的切合点。而现在的初中考试卷大量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考的是思维方法。由此看来,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丰富的阅读想象力,掌握阅读思维方法并能再次指导自己阅读分析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即阅读教学中,增强思维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除了学生要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教师还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下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几点经验:

一、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你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教师一一阅读,认真分析学生的建议,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当学生的建议被教师采纳,学生就有了积极参与教学的动力。通过对学生“点子”的调查,教师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哪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说,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

三、大量阅读,着重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21世纪是信息时代,阅读作为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会不会将决定一个人从社会获取信息的能力?我国阅读专家曾祥芹和韩雪屏提出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同时,我国的教育正由原来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这对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之考试题中把考查阅读能力作为重点改革,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越来越被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上加以关注和研究。那么,如何构建课外阅读基本教学模式呢?笔者认为:

1.分析课外阅读意义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向学生渗透课外阅读的意义,使学生明白课外阅读对于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2.成立课外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3.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篇5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387-01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多么的重要。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的缘由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毋庸质疑,课外阅读是落实课程标准,丰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重要的语文实践形式,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当今小学生的实际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基于以上思考, “儿童文学促进学生有效阅读”课题组就某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对该校三至五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目的是全面掌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分析出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与对策,通过学校、家庭协同努力,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最终实现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实践,自我发展,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分析

1、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深刻,重形式不重内容

调查表明:有69.6%的学生认为读课外书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每天读课外书超过1小时的学生只占16%;星期天,在家看课外书的不到23%;22.4%的学生读课外书,不是因为自己喜欢,而是家长要求;53.6%的学生喜欢读故事书,9.6%的学生喜欢读科普书,22.4%的学生喜欢读漫画书;有不少学生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常常只注意作品的故事情节,对作品的语言和思想只是一知半解。当然,学生鉴赏能力有限,不太会分辨内容的好坏也是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不到位,重结果不重过程

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指导、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几项重要教学活动。这三方面的教学活动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践证明,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起来,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既加深认识,又能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课堂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但部分教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以本为本,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在应试的范围内兜圈子,学生缺乏真正的读书方法。

3、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理解有偏差,重成绩不重能力

调查显示:24%的家长对学生读课外书表示不太支持,他们往往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关心儿童,而不是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和需要。部分家长在为孩子选购书籍时,总认为阅读文学书籍没多大用处,觉得还是看作文指导类的书能提高学习成绩。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持干预态度,除了与学习有关的一些教辅书和少数几部名著以外,一般的课外书都被禁读。原因非常简单,担心孩子的学业受到影响。

三、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对策

1、建立班级图书角

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是个很老的办法,但它同样适应新时期。我们已经调查了班上学生的存书情况。有些学生自己家里的书不少,可是读过的并不是很多。“书非借不能读也”,就可以建议大家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大家交换阅读。有的学生自己的书不读,可是对别人的书很感兴趣,总想借阅着来读。

2、保障阅读时间

要让学生读书,时间必须有保障。没有整块的时间,就用零散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挤时间读书。我校学生早晨到校时间较早,很多学生都在上课前一小时就到校了,就可以让大家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每天中午抽一定的时间(30分钟左右,在不影响课内作业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这些时间,可以安排一些优秀的学生组织开展,如诗歌背诵、朗诵散文;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让学生来推荐好书,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活动以课外阅读的内容为主,促使他们阅读。

3、营造家庭环境

学生课外阅读,很多时间应该是在家庭完成的。所以,家庭环境,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每次开家长会,我们要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讲主要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比赛读书等。为此建议语文教师每天少布置些机械重复的作业,让学生有时间进行阅读。真正的语文能力不是做题做出来的;真正的语文高手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和领悟。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指出:小学三年级之前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这是未来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阅读是教育的核心,人只有一生,但读书可以让你拥有两生、三生。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的文化素养,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协同努力,为学生读书创造一切条件,让读书成为他们的习惯,让读书这一传承人类文明的方式继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篇6

建议一:让学生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边读边想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数学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以读促思,以读助思。在阅读初期,为了使学生读有方法,思有深度,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提纲,让学生按着提纲自读,循序渐进。指导学生读题的方法:(1)与前面的知识对比一下,找出联系与区别;(2)能解答例题和对应的练习题;(3)寻找解题规律;(4)联系实际,思考本部分知识的作用,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概括性,让学生明确阅读书本不应只是泛泛而读,蜻蜓点水,要读出“重点”,读出“门道”,这样才能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建议二:让学生的阅读与表述相结合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本质内核,二者相辅相成。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将思维过程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形成技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无论数学概念、计算或其他方面的教学,都应多让学生答题,多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在说的过程中,凡是学生会说的都应让学生说,如果学生独立说有困难时,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点拨下,试着说,或者降低说的难度后再请学生说,还要尽量让学生说完整话。但只通^师问生说的方式,恐怕有不少学生没有说的机会,那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同桌交流甚至自己说给自己听等多种方式给每个学生以说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途径。

建议三:让学生阅读与议论相结合

议,就是讨论和交流;议,就是合作探究。议,要在学生充分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议”的方法,调控“议”的过程,使“议”落到实处。首先,要拟定“议”的话题。学生在阅读之后概括出了知识的关键处,也产生了许多不明的疑点和待解的问题,教师就可结合实际,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和学生共同拟订讨论的议题。问题在读、思中产生,将在议、做中解决。其次,要调动学生“议”的积极性。每个学生在议的前夕,都经历了深思熟虑,有备而来自是侃侃而谈,但也要防止部分“尖子生”的“一言堂”现象,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做到人人发言各抒己见。第三,教师在巡回指导时,要参与讨论,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每个人都要谈,思维将在不断撞击中产生创新的火花。第四,当学生在议的过程中思维卡壳时,教师也不要急于公布“标准答案”,我们还可以回头再读读,再思量思量,受了其他同学的启发,读书时是否有灵感顿悟、豁然开朗的感觉?

建议四:让学生阅读与练习相结合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篇7

关键词:职校生;课外阅读;阅读心理

职校生不同于普高生,普高生较多的课外时间用于课内学习。职校生学习压力不重,课余时间多,有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职校图书馆在培养职校生良好阅读习惯,形成健康的阅读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职校图书馆应该为职校生的阅读提供适宜的环境,安排合理的时间,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鼓励和开展职校生的阅读活动;诱导职校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从阅读中吸取知识营养、经验教训,丰富人生阅历,调整自己的文化结构,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努力成为举止文明、品质高尚、情趣高雅的人。

为了使职校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心理品质,就应对职校生的阅读心理进行调查并加以分析,满足职校生正常的阅读心理愿望,矫正职校生不良的阅读心理,寻找符合职校生阅读心理活动的规律,以便积极有效地开展图书馆工作。

一、职校生阅读心理调查

我校为多专业的职业技术学校,不计算高三,高一和高二共有9个专业44个班级2300名学生,机械和财会为大专业,这两类专业学生数比重大。调查时,分别在每个小专业里抽取高一和高二各一个班级,在机械和财会大专业里抽取高一和高二各两个班级。对抽取到的班级进行全班调查,共22个班级1150名职校生被调查。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2题,每题3~5个答案,要求学生选其中的一个答案。调查的时间点是在第二学期开学后第6周。这里只对阅读心理有关的6个问题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从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结论,职校生的课外阅读方式多样,借助轻便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是职校生的重要阅读方式。职校生在阅读中很少做笔记,只有10%的学生有阅读笔记的习惯。阅读认识上,有8%的职校生认为课外阅读不重要。对自己的阅读满意度也比较高,阅读目的比较明确。有时轮到他们借书而不去借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忙和其他媒体的冲击。但从上述数据中暴露了不少问题,需要加以认真分析,寻找内在的真正原因,以便在图书馆工作中加以改进提高。

二、职校生阅读心理分析

1.阅读满意度中,有9%的学生不满自己的课外阅读

经常碰到有的学生来图书馆借书,找不到他们想要的图书,结果空手离开图书馆。上前问他为何,他说找不到合适的书。其间,学生到图书馆可能是盲目的,也可能是来赶热闹的,也可能是缺少学生想要的健康书或不良图书。也有的学生认为书中的情节或结局不符合个人爱好,而不满自己所阅读的图书。

2.阅读抵制中,有40%的学生因学习太忙没时间看课外书刊

职校生除了正常的期中期末考试外,有较多的资格考试和全市的会考考试,各种考试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在期中期末考试前一周,资格考试前一个月,学生很少来图书馆借书。还有的学校在搞大型活动时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使学生不能来馆借书。

有39%的学生是受电视电脑手机等媒体的影响使学生不来图书馆借书。这些高科技媒体方便了学生的同时,也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不良影响,主要是电子图书的内容难以监控。从阅读方式的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媒体的冲击对阅读的影响很大。

还有21%的学生有不(喜欢)看课外书的习惯,除了另有兴趣爱好外,图书馆的藏书不及校外非正规书摊的书来得刺激。

3.从阅读目的中,可以看出25%的学生在阅读中毫无目的

他们多数是为了消磨时间,或者借书之意不在于阅读,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借书任务。按要求,每位职校生年均阅读量要达到12册,而这主要靠学生的借阅记录进行考查,考查结果与学生和班级评优挂钩,故有些学生为了完成自己的借阅记录而借书。

4.阅读习惯中,只有的10%学生做阅读笔记

从阅读目的中得知,75%的学生具有自主阅读目的,说明这部分学生能做笔记的不到七分之一。做笔记是良好的阅读行为,能够加深阅读理解,加强阅读记忆,提高鉴赏能力。职校生的这种不做笔记的行为,一方面跟他们的惰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图书馆阅读指导有待加强提高。

三、职校生图书馆工作的建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缺陷,进行分析之后,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开设读者意见箱或安排班级联络员,提高学生的阅读满意率

有很多问题是图书馆与学生缺少沟通造成的,结果降低了学生的阅读满意率。开设意见箱,可以使学生随时可以向图书馆提出工作建议,有利于为读者开展图书工作,使图书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安排班级联络员,可以使图书馆的阅读信息能及时地传达给班级的学生,也能使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反馈到图书馆。

2.创设班级图书角,减少学生的阅读抵制

在班级开设图书角,放上图书馆的藏书,定期进行图书更换,供学生随时借阅。本来,学生去图书馆借还书,要经教室走到图书馆、入口排队、取书位牌登记、入馆找书、借书登记、出馆审核、回到教室、日后去还书等环节,至少要半个小时。开设图书角后,可以极大地节约学生的时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阅读的时间。图书角的开设,有利于为读者找书,也有利于为书找到读者,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阅读需求。从上面的调查统计表中得知,这样可以降低40%的阅读抵制。

3.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职校生具有相对独立的思想,却尚未完全成熟。通过阅读指导,使职校生在思想认识上重视图书馆的作用,更好地了解图书馆和利用图书馆。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使学生有目的地到图书馆借书,做到读好书和好读书。阅读指导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1)开展阅读交流。多数同学喜欢老师跟他们交流读书体会;大多数学生喜欢跟同学一起探讨;部分学生喜欢跟父母交流。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引导职校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读完书后多谈谈感想,交流看法,适当地进行合理的阅读评价和指导,这样才利于知识的消化吸收,达到阅读的目的。

(2)推荐优秀的阅读书刊。图书馆推荐一些积极向上的经典著作,带有时代气息的科普前沿的图书等。读物书刊是知识的载体,重要的是让职校生通过这些载体获得全方位的提高。

(3)开展阅读知识讲座、阅读知识竞赛等。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推荐图书,图书馆根据学生的图书推荐去购买图书,使藏书更接近学生的阅读需要。

总之,良好的阅读心态在职校生的学习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培养职校生良好的阅读心理,我们应该提供方便的外部条件,将外在的阅读要求转化为职校生内在的知识需要,促进大家阅读心理和谐、健康地发展,让阅读学习成为职校生表现情趣爱好,促进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巴丹.阅读改变人生[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3]杨秀文.初中生阅读心理的调查分析与建议.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7).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篇8

【关键字】小学生 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要使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因此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也是开展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的意义所在。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调查对象及方法。为了解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习惯,本人自编调查问卷共10项,采用封闭形式,对红谷滩新区实验学校三、四、五、六年级的83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34份,回收调查问卷811份,其中有效问卷772份,有效回收率为92.6%。

2.调查结果与分析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与动机。

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调查发现,90%以上的小学生喜欢和比较喜欢课外阅读,不喜欢课外阅读三、四年级所占比例为7.2%,五、六年级所占比例为0.6%。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有课外阅读的兴趣。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及动机。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小学生选择童话寓言类故事书和作文等辅导书籍进行课外阅读,阅读的动机集中于“学到知识、增长能力”上。由此可见,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明确,阅读动机积极。(如表1)

表1 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及动机情况表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

调查表明,课余时间小学生用于看电视或者玩耍的时间明显多于看课外书的时间,而且,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为30分钟左右,每天花2小时以上时间看课外书的比率很小。(如表2)

表2 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统计表

3.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

通过调查发现,96%的小学生希望或者非常希望阅读课外书时有人指导,有主动学习的欲望,而且大部分小学生有做笔记或经常做笔记的习惯,但是三、四年级有11.5%的学生,五、六年级有10.6%的学生从不做笔记,这22.1%的同学值得我们重视。(如表3)

表3 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情况表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认知与行动反差明显。虽然学生对课外书的喜爱程度较高,但是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其主要原因有:课外阅读氛围不浓。一天24个小时当中,小学生只有7个小时是在学校度过的,其余的17个小时都在家里度过。处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回家后没有同伴的影响和交流,父母又忙于家务,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读书,自然没有读书的氛围,导致小学生不愿意进行课外阅读。

2.内容的选择急功近利。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小学生都选择作文类等利于提高考试分数的教辅书籍进行课外阅读,而对于那些具备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能够真正滋养心灵的经典名著却很少问津。究其原因,大部分家长关注的是小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无暇关注或很少关注课外阅读。除此之外,我国目前考试机制、评价机制也会影响到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

三、改善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建议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篇9

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外读物良莠混杂,学生的阅读未必“开卷有益”;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阅读;功利化阅读之风盛行,快餐式阅读之风见长:学生对课外阅读不是作为教学任务来完成,随意性较大;缺乏相应的督促和激励,使学生容易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等等。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收到实效,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像对待课堂教学一样,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介入学生课外阅读的各个环节,用一套可供操作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选书

新课标中推荐了一些经典篇目,还给教师留下了推荐的空间。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经验,进一步有计划地开列出符合课程标准“建议”的富有特色的篇目清单。选书的前提是要求有较大的选择面,除了名著等经典书目,教师还要在平时关注出版动态,要留意报刊杂志,关注当前的热点图书但又不被媒体左右,关注获奖作品又要考虑学生的阅读实际,找到真正优秀的并能与学生兴趣点结合的作品。WwW.133229.Com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最好让学生参与选书,师生一起来商定课外阅读的书目,这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保证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指导阅读

课外阅读不能书单一开就万事大吉,不少课外阅读由于缺少了教师的指导而变成了学生的“自由阅读”,因而阅读质量不高。要提高阅读成效,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指导。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扫除阅读障碍。很多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作品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等,赏析精彩章节。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激发阅读兴趣。除了让学生参与选书,一开始就调动起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

树立起榜样,让学生认识到读书对于成才的重要性;介绍身边一些学业有成的人的读书事迹,用活生生的实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课文教学之余,引导学生扩展开去,去阅读有关的书籍资料。不仅扩大了阅读面,且能引起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要求学生去阅读《红楼梦》;教学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可以介绍学生去阅读托尔斯泰《复活》等。还可以借优秀影视剧对学生产生的强烈震撼与感染,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名著或类似的名家名篇。其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在师生交流中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进行方法指导。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在课外自己阅读,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教学生学会摘抄、剪裁、编写读书卡、编写阅读提纲等方法;指导学生去写读书笔记来积累知识,让他们把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划归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明确目标任务。将阅读量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甚至是每一周,让学生逐步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对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来讲,阅读活动主要表现为兴趣化的阅读,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可能阅读的积极性很高,而对一些虽然有意义、有价值但不感兴趣的读物却不愿顾及。实际上,仅靠兴趣来维持的阅读是不长久的,而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推荐的读物,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学生不下一番苦功夫也是难以完成的。立足于学生实际,把目标任务分解、明确,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自觉性、自制性,完成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跃迁,保证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

做好时间分配。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主要时间在课余、假期,但把所有的阅读任务都放到课外去并不合适(课外阅读并非单指课余阅读,还有课本外阅读的含义)。自习课上学生进行默读,早读时用10-15分钟时间朗读,这都是应该得到允许的。下面要提到的阅读活动,也适宜在课内进行。总而言之,在完成教材任务的前提下,在课内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是无可非议的。

三、组织活动

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建议篇10

关键词:农村低年级;阅读;兴趣

当今,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虽然学生课业负担比前几年有所减轻,但减轻负担后业余时间却没有被合理利用,被一些网络游戏和电视占去。尤其是农村的学校图书室环境差,图书更新程度滞后,适合低年级阅读的图书更少。在主客观双重影响下,学生阅读简直就是零,有时老师要求读课外书,要求写读书笔记,摘抄词语句子,学生也只是应付差事,效率差。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因此,要从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乐意阅读、快乐阅读、感悟阅读,引学生进入“书籍之门”。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创造条件,改变读书的“客观条件”,从“主观条件”入手,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处于潜意识的学习阶段,需要大量带有图案、情节鲜明、色彩艳丽并带有拼音的书籍。但是在图书室中此类书籍屈指可数。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资源,每人分享一本书的方式来集资图书,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喜欢上书籍。本人所在的地区虽然是农村,但当教师提出买书的建议时,家长纷纷响应,不到一星期,班里除了父母常年不在家的两个学生没有买书,其余学生人手一本,四十几本书,种类繁多,比教师挖苦心思在图书室找的书,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喜爱。

学校也可建立自己的网站和国内一些一二线城市的学校联系,把他们学校过剩的图书资源与我们共享,或者在省内乃至国内发起捐书育人的倡议。

二、给孩子以阅读的机会

要想学生对课外书感兴趣,开始要给学生读的机会,每周花一节课作为学生的阅读课,并要求学生不发出声音,在心里默默地读,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认识更多的字,学到更多的知识。实施了几周的阅读课后,学生的阅读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下课后,学生手里小玩具慢慢变成了课外书,三四个学生围在一起看故事书,猜谜、说脑筋急转弯、讲故事等。从教师的要求读课外书到学生的自觉读、喜欢读。

三、设立评价机制,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低年级在阅读课外读物方面难以坚持阅读,教师可利用学生表现欲强这一特点,设立评价机制,让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开展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学生通过小组的评选,评出优胜组,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教师每周评出阅读优胜者,在班中奖励。并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用再次购买书籍来奖励学生,做到对学生课外阅读心中有数。

在班中多开展各种形式的比赛,给予学生“故事大王”“识字大王”等称号,及时予以奖励,评价机制的引入增强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励学生继续阅读。

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逐步实践产生的,只要从小让学生多接触书籍,产生一种想阅读的欲望,学生才会乐此不疲地去阅读、去感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