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十篇

时间:2023-09-28 18:09:04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  确认制度  安全管理  临床应用

        手术室安全管理是手术顺利完成重要保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提出高效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患者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关于双侧器官开错部位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确实保障患者安全,做到患者安全识别并且要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的错误的发生,为了做好护理安全,防止在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结合我院手术室实际情况,我院于2005年5月1日起对于手术患者实施手术患者确认制度。该制度实施至今效果满意,取得了手术患者及家属,手术医生的一致好评,现介绍如下:

        1、实施方法

        1.1制定手术病人的访视制度  术前一日由该手术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填写术前访视单内容包括手术患者科室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内容,携带该访视单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并让患者签字。

        1.2制定手术病人的交接制度   设立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术前由专职人员认真填术病人交接单内容,包括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间号,根据交接单到病房接手术患者术中所需物品(如x光片、术中用药等)入手术室,并和病房护士认真核对无误后由双方互相签字确认。

        1.3手术患者入室后巡回护士根据病历,患者腕带和询问患者再次进行核对科室、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核对无误后由患者签字确认。

        1.4手术医生刷手前再次与巡回护士、麻醉医生三方共同核对无误后并在交接记录单上签字确认。

        2、效果 

        本院实施手术患者确认制度以来未发生1列患者差错部位差错、术式差错的发生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3、讨论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手术安全[1]。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是消灭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我院制定的手术患者确认制度由手术室访视制度和手术病人交接制度两部分组成,从手术相关科室通知手术室决定手术后,手术室先制定了完善的术前患者访视制度和手术当日手术患者交接制度,层层把关,并由病房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患者共同参与核对患者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无误后并签字确认,从根本杜绝了差错及事故的发生,[2]在实施本制度的过程中,该制度的优点在于有书面文字的记载,避免了以往只履行口头查对制度,防止病人在术前紧张或应用镇静剂后容易回答错误,而该制度是要患者亲自确认签字,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3]。

        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已进入到法律轨道,人们更多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正当权益[4]。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将安全护理运用于手术室工作中,我们在防范上,下功夫,减少和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医源性问题发生。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其次要注意护士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和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带教工作。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事故发生,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完善,更好地为社会、为患者服务,最终得到患者的满意。尽最大努力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严格控制护理差错和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中国医院协会,CHA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暨主要措施[J],中国医院,2007;11(1):29.

[2]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第二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75.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管理;护理干预机制;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院手术量的不断增多,手术安全隐患也逐渐增多,因此一套创新的手术室安全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本文针对20110年8月之前于我院就诊的4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存在的手术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如下文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2010年8月之前于我院就诊患者400例为对照组,均未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同时选取2010年8-2012年5月进行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患者380例。依据患者所进行手术特点及个体情况,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安全干预方法。

1.2护理方法

1.2.1制定护理风险的管理机制护理风险护理机制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应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制定一套管理计划。首先对护理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依据实际护理工作,针对存在的护理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明确各种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依据制定的计划于医院中实行护理风险的管理工作。同时还可根据医疗事故的处理条例,对以往存在的医疗问题进行分析,并吸取教训,以便对目前存在的潜在护理风险进行识别与确定。其次,应针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比如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摔伤、烫伤及坠床等意外制定相应的护理应急方案,并可定期的针对相应的应急方案实施演练准备,使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发生突发护理事件时,以最快的速度及最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1]。最后,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以便有事件发生时,可对事件的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在手术室护理中,发生意外事件的几率较大且难以预测,如术中患者发生压上、手术物品的清点不够清楚、患者的私密信息遭到泄漏等相关风险事件,都需在次日进行探讨与分析,明确事件发生的原因及总结相应的解决对策。

1.2.2手术室护理人员须定期进行培训针对手术室中的护理人员,应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并根据护理安全干预措施举行研讨会进行分析。在进行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针对护理人员进行重点培训,尤其是一些护理理念较差、服务意识欠缺及缺乏稳定性格的护士,应对其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安全护理教育[2]。对于科室内部所发生的人员变动或工作内容的变动,应及时的按照实际制度进行考察,从而对其补充及落实,尽量减少手术室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定期的对手术室的安全进行管理干预。护理人员应该增强自身责任感,加强对患者的关心,了解患者的病程,以便按照“以老带新”的制度进行层级培训,并合理排班。

1.2.3提高手术室风险意识,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针对护理人员,手术室应定期进行培训,使其对相关科室内的护理安全策略进行学习了解,并及时将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指正出来,以便进行改善。还应该对手术室内的器械仪器、应用物品的放置规范程度进行检查,确定紧急物品的状态,是否能救急备用。

1.3观察指标观察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实施后的效果,其中包括护理干预的治疗、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发生护理缺陷的情况等。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常见风险及产生的原因见表1。

2.2实施护理安全干预后患者满意度及医疗纠纷差错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属于风险性较高、技术性相对较强及护理程序较为复杂的一个场所,同时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性格、专业能力及处理方式行为等心理层面都具有较高的要求[3]。因此创建一套有效的安全护理干预机制,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干预护理,降低手术室事故发生率,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手术成功率,降低医疗纠纷差错发生率。所以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是可起到重要作用的,应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李论,金仲品.严格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关键[J].当代医学,2011,17(22):12-13.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管理

医疗改革的深入,增强了人们对医疗健康和医疗安全的要求,患者安全成为医院安全管理的关键[1]。作为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手术安全管理不容忽视,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患者具有密切关系,所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将安全文化这一管理思路运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室因护理导致的差错事故,从而提高护理治疗质量。

1 护理安全文化概述

护理安全文化涉及护理文化和护理安全两方面内容,护理文化是护理人员共有的医疗观,由各要素组成完整体系,如高效的护理管理体制、严格的护理规章制度、严谨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等,指的是在现代医疗体制下,贯彻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护理文化意识,还要将之应用于实践,才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安全指的是护理实施过程中,保证患者生理、心理或功能不受医源性损害,同时通过护理,提高患者生理、心理或功能原有损伤的康复能力。在具体实施中,需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能力、护理模式和工作作风,并建立完善的体制。手术室护理中,建设护理安全文化,可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有效识别、预防差错事故,切实保障患者安全。

2 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

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的功能。在护理服务方面,护理安全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攸关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手术是一种治疗方法,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性等特点,手术室护理若出现差错,轻者延误手术,影响患者治疗,浪费手术资源;重者使手术部位出现错误,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造成重大医疗护理差错事故 [2]。所以,手术室护士长必须高度重视医疗安全。随着现代化优质护理体系的建立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建设护理安全文化的作用还包括:①规范手术室护护理模式和护理质量评估标准;②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模式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基点;③为护理质量提供"患者满意度"这一重要的评估指标;④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使护理人员明确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3 常见的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在手术室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主要有:①患者错误:由于护理人员没有正确查对和采用2个标志物识别患者,极易出现接错患者、手术间错放患者等问题;②手术部位错误:由于术前没有标识手术部位,没有仔细核对病历、影像学报告就对患者进行安置,流于形式的进行安全核查,以致手术时手术部位;③用药错误:错误核对药物标识,错误执行口头医嘱,没有贯彻落实三查七对制度;④电灼伤:患者皮肤直接接触手术台金属部件,使用电刀时因含碘消毒液未干燥导致电灼伤;⑤异物意外留置:没有正确操作医疗器械及按照规定清点、查对、放置手术操作相关物品,以致遗留异物;⑥手术部位感染:没有按照标准对器械物品、手术人员手进行消毒灭菌,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抗生素使用不合理;⑦碰伤、坠床。将患者接送出入手术室,或者移至手术台或推车时,由于没有固定好,没有人协助,使患者出现意外,如碰伤、坠床等。

4 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的建设与患者安全管理措施

4.1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文化观念 在医院文化中,安全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助于提高医院医疗活动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水平,提升医院社会竞争地位。医疗单位相关负责人也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安全措施,同时积极带领护理人员树立"积极主动预防所有不良事件"的安全文化观念,并在手术室护理中付诸行动。

4.2建立完善手术室护理制度 我国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建设起步晚,相关制度尚未完善,各医疗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完善手术室护理制度,为其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手术室护理制度主要包括:①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前,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及护理人员与综合考察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制定医疗方案;术后,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及护理人员核查患者手术部位和手术效果,对手术安全度进行评估。②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设护理缺陷登记本,定期汇报总结手术室内发生的医疗差错,发生不良护理事件后,及时进行科内讨论,上报特大医疗差错,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可警示和约束的护理人员,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4.3正确使用医疗仪器 正确使用医疗仪器有助于保障医疗安全,所以,需加强医疗仪器使用者使用教育,并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医疗仪器操作者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供应商需提供医疗仪器操作说明书,使用时按照操作步骤;加强训练护理人员操作常用和急救医疗仪器,使其操作方法正确规范;各临床专科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训练,同时向专业工程师反映医疗仪器使用情况,确保和维持仪器质量和性能安全良好。

4.4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和心理培训 护理人员因学历差异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护理人员护理技能难以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而且现代医学和手术科新型医疗设备的发展引入,使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薄弱制约了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所以,应根据医疗体系整体建设水平,有针对性地的培训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技能。并定期开展集体活动,促进护理人员间的相互交流和信息共享。

5 结语

医疗技术和微创外科的不断改进发展,扩展了手术医疗的应用范围。手术医疗是一种侵袭性治疗方法,护理难度高,复杂性强,安全隐患高,而作为手术治疗的重要实施场所,手术室不仅配合完成手术,也影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因此,建设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有利于激发手术室工作人员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减少安全意外和护理差错,从而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方法

手术室是危急重症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与实施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 具有接触病种较多、劳动强度大、护理工作重、工作节奏快等特点[1], 其护理安全及质量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 甚至可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2]。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展开分析, 并对有效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开展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共涉及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320例, 其中男11480例, 女8840例, 年龄为14~76岁, 平均(38.4±2.5)岁。

1. 2 方法

1. 2. 1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总结与分析 对10320例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 对手术室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加以归类整理。经总结, 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规则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欠缺、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手术不当等。在分析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基础上, 采取针对性防范对策, 具体如下。

1. 2. 2 对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予以严格规范 对手术室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对工作流程予以明确, 坚持落实责任到个人原则, 保证制度前无特权;在全体护理人员中开展规章制度学习及考核活动, 确保所有人员均能对各规章制度准确把握;督促全体护理人员严格落实查对制度, 避免造成用药、输血错误。

1. 2. 3 手术前做好核对与准备工作 在手术室内贯彻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卫生清洁制度及洗手制度, 对院内感染加以预防。在将患者接入手术室时、进入手术间时、麻醉前均对其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病区、诊断情况、术前准备工作、药物过敏及术前用药情况进行查对, 术前核查电凝止血器、氧气、吸引器及急救药品等到位情况;术前、术中及术后由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协同对缝针、纱布、器械及纱垫等进行清点, 并在护理单上准确记录, 当敷料及器械等核对相符后才可向手术医师报告, 此时才可对患者体腔进行关闭。

1. 2. 4 合理配置手术室工作人员 选取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充分热情、高学历护士加入手术室护理队伍内, 并对其工作予以合理安排, 对各班次工作时间进行合理调整, 确保护理人员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使其在良好精神状态下展开高质量护理工作;经常性组织护理人员展开交流, 逐步消除其心理压力。

1. 2. 5 提高手术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学习, 促使其守法自觉性及自律能力提高。督促其严谨、真实的展开护理记录单书写, 保证护理单和医生相关记录符合, 使之做到不涂改、不误写、不漏填, 保证护理记录准确、真实、完整而客观。

1. 3 观察指标 以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未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时段为实施前, 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时段为实施后, 对实施前、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进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当P

2 结果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为患者展开护理时, 不可发生在法定制度、法律规定之外的机体功能、心理功能上的缺陷、损害、障碍或死亡[3]。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操作, 维护患者健康、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 同时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现实手术室护理工作中, 通常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人员责任心及法律意识方面存在一定欠缺, 或因工作忙、乱等原因, 对相关技术操作章程履行不到位, 或未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未严格按照要求摆放药品, 药品标识不清等, 均可能引发护理安全事件。②手术室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业务培训上有待加强, 同时技术操作不遵循规范及监督管理不到位等, 均对患者健康及安全有重大威胁, 可引发医疗事故与纠纷。③在护理中未指导患者选取适当, 如侧卧位、俯卧位可导致组织长时间受压, 容易发生压疮;患者上肢伸展过度或约束带过紧均可引发神经损伤;在手术中应用止血带时未对时间进行记录, 容易引发血液循环损伤。④手术室护理人员因经常面对急救手术、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 在心理与生理上均存在巨大心理压力, 很容易引发精神倦乏、心情抑郁等, 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 对护理工作缺少应变能力, 易引发护理差错事件。对于上述护理安全隐患, 医院只有对手术室各规章制度予以不断完善, 对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加以明确, 在全员中开展质量安全教育, 促使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责任心增强, 对高危环节加强质量管理, 才可真正为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提供保证。本院通过对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总结, 在此基础上展开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结果显示,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有显著下降。

综上所述,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保持严谨工作态度, 注重护理安全风险的防范管理, 严格排除护理安全隐患, 是促使护理差错发生率大幅降低、保证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 同时也是促进护理事业及医院长远、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韩颖.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隐患及预防措施.医药前沿, 2011, 1(21):12.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Nursing Safety Risk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Mechanism in Operation Room Nursing Management

TANG Li-ping

(Yibin Second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Yibin 6440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anagement of nursing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methods and defense mechanisms of effect.Methods Comparison of our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anagement of nursing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defense mechanism(Study Group,June 2013 to December 2015,200 cases)and the traditional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anagement(control group,in January 2011 to 2013 in May,200 cases)results.Results The study group event rate risk nursing,nursing disputes even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Operating room;Nursing management;Security risk management;Defense mechanism

手术室属于医院比较重要的科室,护理安全对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十分重要,因为手术室属于高风险科室,因工作环节多、紧迫性、操作多、时间连续性强等[1],极易出现差错。为了进一步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新型措施,我院将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应用其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实施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将2013年6月~2015年12月作为研究组,而2011年1月~2013年5月作为对照组,两组期间均随机抽取200例患者进行调查。对照组:男105例、女95例,年龄16~75岁,均值(46.8±5.9)岁。研究组:男108例、女92例;年龄16~74岁,均值(46.5±5.7)岁。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方法 φ兆槠诩浒凑粘9媸质跏一だ砉芾泶理,研究组期间则实施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处理,具体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①建立护士自身风险防御机制:手术室因环境特殊、工作性质特殊,往往需团队作战,故而护理管理应对整个护理团队成员开展,加强对成员的关心,因为护士除了要工作还会承担社会角色,管理人员要加强他们的生活关注,主动询问生活所需,尽量排忧解难,促使他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2];手术室护理工作较重,护士要有强大的责任心,察觉患者有不良情绪,及时疏导。②完善手术室护理管理流程及制度:医院有自身的规章制度才能确保其有效运行,而手术室也应具有自身的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才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同时才能保证患者安全。为此,我院手术室不断完善制度与流程,包括一般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消毒灭菌制度、清点核查制度等;严格要求手术室工作人员按照无菌操作执行,并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洗手规则;输血实施两人核查制度,并双签名,术前严格实施"四清点"、"十二查"[3],以及输血查对与医嘱查对等,术前术后都要清点手术物品。

1.3观察指标及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及护士手术室配合情况评分,并对比分析。其中护理风险事件包括术前准备失误、护理记录差错、无菌操作不当、切口感染等;护理满意度按照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总分0~100分,评分85分及以上为满意;手术室配合包括器械准备、巡回护士配合技能、仪器设备管理及消毒隔离,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则显示配合质量越高[4]。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均数 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

2 结果

2.1组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组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8.12±0.38)分,对照组则为(88.41±6.27)分,研究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2.3组间手术室配合情况比较 两组期间均随机抽取护士20名进行手术室配合情况测评,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室各个方面的配合评分上研究组更高(P

3 讨论

手术室是集诊断、治疗及抢救等于一体的重要基地,兼具工作量大、技术性强、风险高及工作时间长等特点,任何不安全因素均有可能引发不可弥补的损失,需加强重视。为此,必须加强手术室安全风险管理,将各类风险控制在护理前,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为护士自身,其二为手术室护理制度与流程,这里护士自身的风险防御机制十分关键,因为实施护理干预的操作者为护士。笔者认为,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加强护士风险防御机制的建立:①心理防御机制:护理管理人员应加强护士家庭情况了解,尤其要对他们情绪变化进行观察,根据生活情况采取弹性排班[6]。②加强培训机制:手术室护士应具备娴熟的操作技术,故而应加强他们相关技能培训。护理管理工作人员要预见性考虑手术室可能出现的差错,尽早加强培训与考核,做好风险评估,建立质控小组,总结经验与改善。③重视法律风险:培养护士严谨的服务态度与工作作风,培养他们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应用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不仅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同时提高手术室护理配合质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苏临英.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2418-2420.

[2]武丹,史秋,李么琴,等.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4,19(12):38-40.

[3]吴福丽,雷璐敏,张敏,等.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821-3822.

[4]邱小丹,李莉.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3):70-71.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 确认制度;围术期病人;安全管理;作用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诊断、治疗或紧急抢救的重要场所。由于每天的手术量大,工作流程重复性强,工作人员极易产生疲劳感。仅靠强调责任心而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差错事故仍有可能在手术过程中产生[1]。手术病人的围术期安全管理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提出高效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患者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关于双侧器官开错部位情况时有发生。为了确实保障患者安全,做到患者安全识别并且要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的错误的发生,为了做好护理安全,防止在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结合我院手术室实际情况,我院于2009年12月1日起对于手术患者实施手术患者确认制度。该制度实施至今效果满意,取得了手术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现介绍如下:

1.实施方法

1.1制定手术病人的访视制度 术前一日由该手术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填写术前访视单内容包括手术患者科室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内容,携带该访视单到病房结合病历内容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

1.2制定手术病人的交接制度 设立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术前由病区护士认真填术病人交接单内容,包括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前患者禁食及皮肤准备情况,手术患者术中所需物品(如x光片、术中用药)等,入手术室前,病房护士和手术室护士共同认真核对无误后由双方签字确认。

1.3制定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制度 手术患者在离开病区到手术室前,经治医生必须在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用记号笔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标示,并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及核对。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区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记号笔标示,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1.4制定手术病人的查对制度 手术患者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根据病历首页,患者腕带和询问患者再次进行核对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药物过敏史、血型等。

1.5制定手术病人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三方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手术结束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确认无误后并认真完成《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的内容并签名。

2.效果

本院实施手术患者确认制度以来未发生1列患者差错部位差错、术式差错的发生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3.讨论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手术安全[2]。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是消灭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我院制定的手术患者确认制度由手术室访视制度,手术病人交接制度,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制度,手术病人的查对制度和手术病人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五部分组成,从手术相关科室通知手术室决定手术后,手术室通过以上制定的这些制度层层把关,并由病房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患者共同参与核对患者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无误后并签字确认,从根本杜绝了差错及事故的发生,[3]在实施本制度的过程中,该制度的优点在于有书面文字的记载,避免了以往只履行口头查对制度,防止病人在术前紧张或应用镇静剂后容易回答错误,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4]。

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已进入到法律轨道,人们更多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正当权益[5]。加强围术期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将安全护理运用于手术室工作中,我们在防范上,下功夫,减少和杜绝因护理工作缺陷而造成的医源性问题发生。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其次要注意护士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和新护士的岗位培训及带教工作。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事故发生,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更加完善,更好地为社会、为患者服务,最终得到患者的满意。

参考文献:

[1]彭金来,戴红霞,李翠媚.加强手术病人安全防护的实施方法.护理管理杂志,2004,4(11):54-55.

[2]中国医院协会.CHA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暨主要措施[J].中国医院,2007,11(1):29.

[3]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第二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75.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篇7

德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省德阳市618000

【摘 要】目的:对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采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实施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手术室;效果

手术室是医院内所有医疗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科室,是手术、抢救治疗计划实施的一个主要场所,其工作性质与环境都具有较强的特殊性[1]。本次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9天,平均发病时间(3.2±0.5)天;患者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53.9±1.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发病至手术时间1-8天,平均发病时间(3.1±0.7)天;患者年龄25-83岁,平均年龄(53.8±1.4)岁。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对照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采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观察组的手术室护理实施管理,具体内容为:

(1)加强风险意识:鼓励护士之间交流对手术室工作风险因素的认识,特别注意低龄护士的培养,提高风险意识和自我约束力,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2)健全培训机制:定期举办相关法律、法规、手术室规章制度的学习,手术室药物管理及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是培训的重点内容,鼓励护理人员对不良反应事件进行积极、及时地的报告,学习掌握药物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用量、用法、禁忌。

(3)环境管理:手术室环境管理制度的执行必须保证严格,卫生清洁工作切实落实到位,使温湿度保持适宜,定期对手术室和相关器械进行消毒,出入手术室应该严格执行登记制度,使不必要的人员流动量减少。

(4)责任心的培养:在患者进入到手术室准备接受手术治疗时,应该首先对其基本信息、疾病信息、药敏结果等进行认真的核实,使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帮助患者选择适宜手术体位,避免对血液循环、神经造成不必要的影响,选择正确束扎部位,避免神经损伤。

(5)构建安全管理模式: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确定整体目标,明确分管内容和评价标准,细化考核标准,定期召开相关例会,对风险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干预措施,有针对性的培训各级护理人员,提高护理理论及操作技能,细化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严格执行奖优罚劣制度[2]。

1.3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手术治疗计划完成患者出院前,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进行不记名打分调查,100分为满分。不足60分为不满意,超过60分为基本满意,超过80分为满意。

1.4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手术操作时间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5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疗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室治疗期间有7例不良事件发生,比例为17.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室治疗期间有1例不良事件发生,比例为2.5%。该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对照组患者中12例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满意,19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满意度达到77.5%;观察组患者中23例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满意,15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度达到95.0%。该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手术操作时间

对照组患者手术共计操作(136.38±13.69)min,观察组患者手术共计操作(95.64±10.28)min,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手术室内工作的医护人员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需要多科室、跨学科合作,再加之麻醉和手术本身所具有的不可预知性,使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应用全面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实施管理,可以对手术室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控制,使手术室的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性提升,使手术室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差错、医疗纠纷等事件的发生例数明显减少,并对手术治疗切口感染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从根本上保证临床手术治疗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广大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性提高,将“以人为本”基本临床护理服务理念落到实处[3]。

参考文献

[1]郑灵.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66-67.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篇8

方法:将2012年7月到2013年6月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后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记录其风险事件发生的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满意度,同时将2011年7月到2012年6月未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时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其手术风险事件发生的几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结论:在手术室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能够显著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值得在医院内部推广与实施。

关键词:安全 护理 手术室 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44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62-02

手术室是整个医院内部最为重要的治疗区域,承担着急诊、抢救、检查、治疗等多方面的职能 [1],且手术室内部一般流动人员比较大,相较其他科室而言,工作量比较大,且患者病情通常较为复杂,极易导致意外事件产生 [2],因此,对手术室实施安全管理,对控制风险时间的发生率,提高医院的整体安全水平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基于此,为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可能性,我院自2012年7月起将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应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7月到2013年6月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后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将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前2011年7月到2012年6月于我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3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20例,女性260例;年龄在16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4.7)岁。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前后手术室配置护理人员均为15名,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年龄在20到37岁之间,平均年龄(27.5±2.4)岁,其中中专2例,大专9例,本科4例。纳入研究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的对比方面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对照组患者均应用常规手术室管理方案。包括出入登记、手术器械的无菌管理、护理人员管理等。

观察组患者则在传统手术室管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①落实护理风险识别管理。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制定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措施。对护理人员定期开展风险防范培训,掌握护理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明确应急处理流程。②细分管理职能。严格按照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能力与水平,落实不同的护理管理责任,构建手术室管理小组,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与管理,定期开展护理风险事件总结大会,整合风险事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③制定有效的护理质量考核方案。确立护理安全管理的目标,细化考核标准,将手术室护理质量与相关护理人员的绩效进行关联,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④规范手术安全审查方案。实施手术治疗前,必须核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手术相关器械进行核查,确保已完成常规消毒处理,手术过程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⑤制定护理安全记录规范与标准,严格记录手术室器械的清点情况、用药与无菌管理情况。⑥制定有效的风险应急处理方案,增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差错事故与患者满意度评价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构成比(%)表示,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对比进行t检验,对比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1年间共计发生安全风险事件3例,差错事故2例,整体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8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评价情况对比(n/%)

3 讨论

一般手术室内部存在风险因素较大,病患数量比较多,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比较大,且技术要求严格,护理程序相对来说较为复杂,在安全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而护理安全机制的实施旨在通过对手术室管理方案进行改革与创新,尽可能降低手术室护理的安全与风险,进而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并获取患者的支持与信任 [4]。在本组研究中,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后,我院手术室安全风险事件及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的几率明显降低,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上升,同时也证实,在手术室中应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能够显著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但同时还需重视对医院手术室安全风险因素进行筛查,明确风险事件产生的原因,强化对护理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其安全管理意识。此外,还需严格落实医院内部的巡查工作,对手术室进行安全巡查,尽可能在及早的时间内发生安全问题,并制定应急预案,避免事故产生。

参考文献

[1] 郑灵.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66-67

[2] 吴锦才.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3):104-105

[3] 周丽云.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7):151-152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防护;认知情况

手术室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有其特殊性,相对来说也是较为复杂的科室。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手术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引起事故[1]。护理安全直接反映护理质量的好坏,所以护理人员具有安全防护知识和意识,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有助于手术的成功。这里我们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12名2014年8月开始在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平均工作年限9年,其中1~3年3人,4~14年7人,15~25年2人,年龄22~42岁。

1.2调查方法

根据护理人员在手术室的工作情况制定两份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对其进行调查。问卷1周内全部收回,有效率100%。1.3分析方法根据问卷结果,对所调查的护理人员进行访谈。

2结果

2.1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情况

结果显示,手术室护理人员个人安全防护意识均较薄弱,缺乏相应的防护知识。

2.2护理人员安全防护认知情况

结果显示,所有人员均未认识到手术室存在的潜在危险物品,甚至一些常见的潜在危险物品对大多数护理人员来说比较陌生。

2.3沟通结果

结果显示,护理人员认为戴手套工作不够方便,且并未发生因不戴手套而造成的不良后果;个别护理人员对传染病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接触患者体液或污染物时往往忽视戴手套的作用。所有护理人员都知道手术室工作中应直接用手传递尖锐器具;大部分护理人员知道术后应洗手,但仍有部分人员忽视这个流程;大部分护理人员会习惯性地将针帽套上;一些护理人员认为戴防护镜不舒服,会影响观察,所以不戴。

3讨论

结果显示,大部分护理人员能够认识长时间工作或压力过大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但对安全防护方面的认知不足,不仅缺乏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而且对一些常见的有害物和易传染病认识不够。工作年限在4~14年的护理人员自我安全意识较强,但仍有待提高。手术室护理不仅关系到患者安全,还会影响护理人员的自身安全,所以良好的护理是安全的保障[2]。医院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1进行岗前培训

因工作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经常会处在危险的环境之中,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安全防护知识,具有安全防护意识。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必须清楚安全防护的方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核安全教育,不仅是对护理人员自身负责,更是对患者和医院负责。医院的护理部门应结合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上岗前进行严格的安全培训。内容应包括:确保室内空气流通,以防空气污染;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室内消毒;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接触有危害性液体时要戴口罩、手套等,保护双手和眼睛;正确使用电刀,防止烟雾的吸入。

3.2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安全意识

除了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外,护理部门应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学习各种手术操作流程及解剖知识,清楚手术中使用到的各种器具,知晓手术室护理存在的危险因素。严格规范护理操作,术前了解患者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对传染病患者,要提前做好防护措施;术中保证良好的工作状态,集中注意力,做好细节工作;术后对使用过的器具进行常规处理。如使用过的注射器进行集中毁形处理,接触到的消毒剂、麻醉剂、X线等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实施急诊手术的时候,因对患者了解不够充分,故均按感染手术的程序处理,尽量避免感染源扩散,对有感染性伤口或HBV呈阳性者手术时,手部皮肤有破损的护理人员不应参与。

3.3建立健全手术室规章制度,确立防范措施

(1)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医院管理层应重视手术室的安全防护工作,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定期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3]。对护理中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具要确保质量和数量,避免因为防护用具不足或质量问题而造成对护理工作者的伤害;为护理人员安全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2)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医院管理部门应为各部门提供畅通的信息反馈平台,建立健全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使手术室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防控对策,得到反馈后,相关部门应及时展开调查,根据情况提出解决办法,保整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以外,护理部门应定期召开安全分析会,找出工作潜在的安全问题,针对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尽可能在手术前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解决,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

3.4成立安全防护干预小组

由科室的护士长以及护理骨干组成一个安全防护小组,根据在工作中的真实情况,分析讨论,帮助医院健全手术室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应急预案。护理干预小组对各项制度及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各项规范制度落到实处。定期组织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排查,尽早发现安全隐患,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防护的管理水平[4]。

4结语

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经常处在充满危险的环境之中,护理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是必须关注的问题。针对大多数护理人员对手术室存在的安全防护风险及相关防控措施认知不足,缺乏安全防护意识的情况,医院应加强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可行措施,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其安全防护意识,保证护理人员的安全,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古力米热•牙生,热孜万古力•铁木尔.手术室护理员职业安全防护认知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14,32(11):1041-1043.

[2]李风玲.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认知情况调查及干预对策[J].中国农业卫生,2016,7(13):61-63.

[3]关毅.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5):88.

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护理安全文化;应用效果

早在2003年,就有人提出安全文化概念,其内容核心为把安全理念以及意识融于护理工作的任何一个细节中,从而降低护理工作中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护理安全理念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主要强化了基础护理,并全面落实了护理责任制,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简化工作流程,控制服务成本,给予患者优质、高效、满意以及低耗的服务,确保患者安全[1]。在临床中,手术室是一个很重要的场所,同患者生命安全具有很深的联系,所以护理安全就显得很重要。在县区级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因新设备以及新技术应用的时间比较短,再加上护理人员的素质不宜,使得护理工作存在一定风险。所以加强手术室安全文化建设就十分重要[2]。为了探讨和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在县级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在2016年2月开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6年2月开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随机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的76台手术作为乙组,随机选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的77台手术作为甲组。上述资料甲乙两组间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我院在2016年2月开始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措施如下:1.2.1制定目标针对手术室常见安全隐患(为仔细核对患者的信息、手术用品清点不认真而遗留在患者体内、传递手术用品的方法不正确致人员受伤、患者摆放不当)制定手术室护理的管理目标:严格实施查对制度,仔细核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对患者进行移动时,竖起护栏,由专人固定推车,对躁动患者通过约束带进行固定,患者头部、四肢不能超过推车的边缘,责任到人,定期维修。在摆放前要仔细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做好受压部位的保护措施。规范器械摆放和操作传递的流程,认真清点手术物品,做好记录。在传递锐器时,由专用的容器盛装进行传递,减少锐器在人员间的传递。1.2.2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在维护安全护理中,护士素质是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制定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定、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以及处理流程,还要定期举办安全文化知识讲座,增加护理人员间的安全文化交流,给予护士法律法规知识、职业道德等教育,重点培训年资低、操作和理论差的护士。1.2.3培训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梳理、归纳以及分析手术室常见安全隐患,提出安全文化靶向目表,并设定目标管理,定期进行考试,成绩归入档案,科室定期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学习,实施不具有惩罚性的一种奖惩机制,实时对线,提高护理对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1.2.4建立并完善护理的监督管理机制成立手术室质控小组,按职称、职务具体分为护理文书组、贵重仪器使用组、消毒隔离组以及护理安全检查组,每组1名组长、2名组员,由护士长进行全面负责。每月每组至少活动2次,由组长主持,内容要详细记录。月初要召开护理人员的质控会,总结汇报上月检查发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和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保证质控工作落实。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4统计学分析

SPSS20.0软件统计分析此次研究数据,护理差错(%)表示,由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评价甲乙两组护理差错情况:在乙组的76台手术中,出现护理差错的台数为8台,发生率为10.53%;在甲组的77台手术中,出现护理差错的台数为1台,发生率为1.30%。乙组护理差错发生率高于甲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x2=5.883,P=0.015)。

3讨论

在临床上,安全文化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来说,具有很好覆盖性,在易发生护理风险的环节和危急患者安全抢救上显得尤为重要,把安全文化渗透到手术室护理各个方面,注意提高细节安全性,确保护理管理工作顺利开展[3]。而且,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安全文化具有很好适应性。手术均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再加上手术室是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重要场所,施行安全文化后可降低发生意外情况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治疗安全性[4]。制定术前访视以及术后回访制度,确保建立起良好护患关系,从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医疗纠纷。建立手术安全的核查表以及手术风险评估表,由医师、麻醉师以及巡回护士共同核查并签宇,把手术中风险降到最低。本次研究通过开展手术室安全文化,营造了一个很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并制订了手术室护理的目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的效率[5]。综上所述,在县级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手术室护理安全文化的应用效果确切,有效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的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慕阳.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42(12):168-169,171.

[2]甘满芳,罗远芳,赵海亮等.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6):457-459.

[3]杨小玲.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35(8):291-291,292.

[4]卢菁,杨琳,于谨英等.安全文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