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创新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3 15:28:09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1

(一)创新管理理念

煤矿企业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将一些不安全行为,包括一些轻微伤害都作为安全生产的基本工作,如果超过每月轻伤指标,则加重处理管理人员,重视任何轻伤和损工事件,这种做法不但可以表示重视安全工作,同时可以为企业提供各种经验教训。切实提高安全管理理念,就要做好下面这些工作:第一,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在煤矿生产活动中,要对广大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让人人绷紧“安全第一”这根弦,提倡“珍爱生命”的安全思想。再有,要不断提高煤矿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安全责任感,促使其自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第二,对职工加强安全技术培训工作,让广大职工具备安全技术知识,掌握发生事故的规律,不断提高安全技术水平。

(二)加强自主管理制度建设

要求煤矿安全制度转变工作方式,实现自主型转变,努力建设安全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制度。第一,实行属地管理,同时进行安全巡视。针对井下不同工作点,划分出明确的属地,同时指定责任人,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要求对自己的“属地”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指出不同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属地责任人为主,进行积极防范和控制。第二,为了使煤矿安全工作的检查取得应有的效果,要大力进行领导班子建设,同时提高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领导班子要精诚团结、相互学习,将执法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和谐执法队伍。同时进行严格的政治理论学习,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知行一致。

(三)完善计算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就是在管理当中充分应用计算机、通讯、显示和监测等现代化工具,创建计算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现代化生产要求,在煤矿生产中要重视监控井下环境的安全,要求做到井上井下信息交流的随时性,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正确决策。

(四)奖惩分明

对职工的惩罚可以作为一种反向激励手段,但必须认识到,如果过度应用,则会具有相反作用,引起广大职工的反感,有的职工还会因此而出现更为严重的违章现象。与之相反,对职工的奖励是一种正向激励,因此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只有综合发挥两者的作用,而且应以安全奖励为主,才能不断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自觉遵守劳动纪律。以前那种管理人员领奖励、在岗人员受处罚的现象要坚决杜绝,切实转变以前实行的只罚不奖的奖惩制度。

(五)加强企业职工培训

分析以前发生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很多事故是由于人员违章操作而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下面三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发展规划中,没有设置从事生产的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因此,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缺乏大量的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特别缺少“一通三防”专业技术人员;二是有的煤矿企业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没有认识到安全法律规定的具体条文,没有对新招聘的生产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技能培训,让其直接进入煤炭企业进行生产操作;三是煤炭生产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保证,特别是处于煤炭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很多人员都是农村的,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更缺乏严格的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必要的事故防范知识和安全意识,不能应对出现的紧急情况。因此,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建设多层次的安全教育体系,对于专业工作人员来讲,要在省级培训中心接受培训,一般煤矿工作人员要在企业内部参加实训工作,确保每一名工作在煤炭生产第一线的人员都能持证上岗。

(六)创新安全监管员队伍建设

在煤矿安全管理创新中,要做到安全监管创新。大量的实践证明,假如安全生产管理只做一些表面文章,则会使煤矿企业的生产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使安全监管方法正确,需要配备高素质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在选择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时,要应用公正、公平原则,制订严格的审核程序,实行竞争上岗。将层层选拔出的监管人员,组成“安全监管组”,要求安全监管组长和成员双向选择,实现组内成员的最优配置,应用区域安全责任承包方式,同时认真记录人员上岗的实际检查情况,可以为以后的责任追究提供数据,假如责任区内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则要求值班的安全监管员一定下岗。利用完善的配套制度,建设不断发展变化的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安全监管员不再实行终身制,要求安全监管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煤矿企业利用安全监管员竞争上岗,使安全监管队伍不断引入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从而真正提高安全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煤矿安全监管员队伍的技术型和预见型发展。

二、结语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2

论坛以“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为主题,围绕如何推动安全生产理念创新,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建设都市、行业和企业安全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届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安全生产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部分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部分国际安全生产领域专家等400余人将出席会议。

一、论坛时间:20*年11月

二、论坛地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报告厅

三、论坛主题:以人为本安全发展

四、主要议题:

(一)安全文化——提高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软手段、软实力,兼谈安全生产监管的制度创新、措施创新和方法创新。

选题思路:通过对比“执法监察”等硬实力、硬手段与“安全文化”等软实力、软手段,探讨全社会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建设,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创新、措施创新和方法创新奠定理论基础。

(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措施和方法——行业文化与安全生产关系研究。

选题思路:通过发掘不同行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法律环境、人员构成、操作惯例、行为习惯,分析安全文化建设在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措施和方法等方面的作用。

(三)国际安全生产经验及其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借鉴。

选题思路:通过了解国际安全文化研究的现状,特别是通过对德国煤矿企业安全生的借鉴、日本全民安全教育体制的借鉴、英国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借鉴,总结国际安全文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现阶段、我市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参考意义。

(四)城市安全文化建设——国际视野下的首都如何构建“有序、安详、幸福”的安全环境。

选题思路:通过都市视角,分析安全文化对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大都市的影响,以及在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当中的具体制度和办法。

(五)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从石油、石化行业实践看“健康、安全与环保”体系的建设经验和落实情况。

选题思路:通过石油、石化系统HSE建设的具体例子,分析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以及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企业责任。

(六)危机预警及动员——从汶川地震看危机预警、危机管理和动员能力

选题思路:从汶川地震看危机预警、危机管理和动员能力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

(七)根据论坛主题,专家自拟课题

五、论文征集

1、热忱欢迎国内外高校、企业及研究院所的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它科技人员参加会议并提交论文,有意者请填写并以电子邮件返回会议回执;

2、提交的会议论文将编入《第二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论文集》。

3、论文语言:中文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3

关键词: 工程管理;问题;创新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economy over the past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has been transformed for the competition of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each building units are working hard to do a good job, and also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starting some constructive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for reference only.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s; innov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L372+.3

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持续加快以及整体国民经济水平的稳步提升,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时机。我国建筑业要继续保持稳定、健康、持久的发展势头,就必须从自身管理工作抓起,确实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只有这样我国建筑行业才会拥有永不枯竭的发展动力,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指:从建筑工程项目立项开始,经过招投标、整体规划、设计、工程造价、施工、竣工验收、房地产及其他建筑专业的管理,最终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实现“质量良好、成本低而效益高”的根本建设目标。目前,我国全面实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时间还比较短,而且相对缺乏系统、专业、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弊端、漏洞较多,急需得到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总体分析,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尤为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要设置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别配备数量不等的人员,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但是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节省人员开支,大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数量,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和人员的残缺,甚至引发了管理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的现象。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2、管理制度深入性不足

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各级建筑行业主管部门逐渐加强了对建筑行业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并相继颁布和出台了一系列建筑工程管理文件和相关规定。建筑行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全部是由国内著名的建筑行业专家、学者、主管部门领导、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共同研究、讨论,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下来的。但是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在下发到各建筑工程单位以后,大多变成“一纸空文”,其作用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是我国建筑行业管理工作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

二、对于工程施工管理,需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从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

工程项目往往施工工艺复杂,各施工工种班组多,在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应熟悉施工图纸,甚至每一道工序进行优化,同时考虑资源、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等。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

2、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不合格的建筑产品充斥建筑材料市场。材料的管理工作,应从材料供应、材料采购、材料进场、材料发放等几方面进行。材料购销中,运到现场的材料、配件与订货前的样品不符是常遇到的事。在材料质量控制方面要掌握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性能、材料抽样、试验方式和施工要求。主要装修和建设配件到货后应及时开箱检验、不合要求,应及时更换或退货。主要材料,进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各种构件必须具有厂家批号和出厂合格证。总之,严格把好材料关,绝不能让不合格材料在工程中使用。

3、做好施工安全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预防阶段,从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保护设施的设计与设置,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安全事故的处理和分析,建立安全值班制度等多方面对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有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检查两方面,建立安全体系至关重要,工程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第一负责人的安全管理体系。在建立安全体系后各部门要适时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补救。

三、创新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管理水平提升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元素之一。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表面层次的内容较多,而相对忽略了对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意义的研究与分析,这是极其不利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展和进步的。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主要是针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而言的,即对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进行适当的革新与完善,并要不断的填充现代化的管理元素和思想,以彻底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但是,在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发展的速度与方向,创新发展的速度要适中,既不要冒进,又不要停滞不前;发展方向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不要片面追求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逐步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四、做好建筑施工企业组织创新

1、建筑施工企业组织结构创新

计划是创新的保证。建筑施工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应围绕项目特点,特定创新的计划和方案,实现组织优化。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定位、诊断,了解组织战略、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现状以及三者间的匹配状况;需要分析企业组织创新的优势、劣势、机会和风险,从而设定组织创新的目标以及创新的方案,以保证创新的成功。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创新设计方案,从结构到战略、文化进行调整和变革;对组织创新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判明创新的过程及效果,保证组织创新的合理性和连续性。

2、建筑施工企业组织观念创新

组织观念创新是一个非正式的、不连续的过程。组织成员原有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将受到冲击。建筑施工企业应树立组织创新观念,通过观念冲突,明晰创新思想,加快组织诊断和创新设计。在组织观念创新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原有的观念体系与创新思想体系彼此对立而导致的企业组织内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破坏性冲突将分散建筑施工企组织力量、增加组织协调费用、降低组织效率;建设冲突将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全面地权衡利弊,选择好的组织创新方案。随着组织创新方案的实施,建筑工企业将形成新的组织观念体系,转变组织及成员习惯、规范以及沟通方式,与创新的组织结构和战略协调。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4

经过两个多月的认真筹备,今天上午,我矿首届安全生产论坛会如期

召开了。刚才,来自基层单位的几位同志发表了自己的论文,首先,我

代表矿党委、矿行政向今天受到表彰的个人表示衷心祝贺!向莅临今天

会议的集团公司领导表示热烈欢迎!

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头等大事,它关系着职工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家庭

幸福,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和发展的兴衰成败,但煤矿安全生产又是一项

艰巨复杂的工作,想抓好确实不容易。我们今天举办安全生产论坛会,

目的就是及时总结安全生产管理的新经验、新方法,不断丰富安全管理

的内涵,使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层次实现快速提升,促进矿区安

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刚才,几位同志谈的都非常好,既有很高的理论

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像刘成明同志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安

全文化生产力》是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管理相互渗透的成果,周卫星同

志的《煤矿安全质量工作方向的探索》是在较长时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实践中认真摸索和总结出来的科学管理方法。应该说,我们几位同志的

论文质量都是较高的,对今后改进我矿的安全工作、创新安全管理方法

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推进安全生产论坛持续有效地开展,下面我

再强调两点意见:

一、加强宣传,积极参与

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职工深刻认识举办安全生产论

坛的重要意义,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以较高的热情投身于这项工作中

去。各单位要以此为契机,改进安全管理的方法,创新工作形式,结合

本单位的实际,经常举办安全生产座谈会、安全生产大家谈等群众性活

动,启迪广大职工对安全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总结,变职工参与安

全生产论坛过程为学习安全知识的过程,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和事故防范能力,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由被动防范向过程控制、从事故查

处向事前预防、从他律管理向自主管理、从简单粗放管理向法制化、制

度化、人性化管理转变,通过广泛参与,不断夯实矿井安全生产的基

础。

二、围绕重点,攻坚克难

首届安全生产论坛的成功召开已经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出了不少优

秀的作品,但煤矿安全工作不是一劳永逸,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

的工作,受不同时期职工心理、外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

此,要继续围绕矿井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刻苦钻研、潜心探索,结核

我矿实际,围绕如何提高职工教育培训效果,创新安全质量标准化工

作,加强班队管理,强化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制约我矿安全生产的难

题进行开展,多出有新意、有深度的安全论文。

同志们!安全生产论坛作为一项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安全工作只

有起点,没有终点,从现在到年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的安全工

作任重而道远>:请记住我站域名/

全活动的开展,做细、做实我矿的安全工作。安监处、宣传部、职教办

等部门,一方面要组织好优秀论文的学习交流工作,另一方面今后要定

期召开安全生产研讨会,为各单位交流探讨创造有利条件,指导、帮助

基层单位总结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同时,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安全工

作现状,认真反思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虚心向兄弟单位学

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水平。我相信!通过举行本次安

全论坛一定能够为我矿的安全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也一定能够推进百日

安全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实现到年底的安全生产,为今年的工作收好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5

关键词:网络文化安全;国家安全;文化建设;公民素养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6-0168-05

网络文化通常是指以网络技术发展与应用为载体,通过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表现并具有一定社会特征和传播功能的文化成果,目前主要包括网络新闻、网络文学、网络社交平台、网络游戏以及网络金融等。目前网络文化随着网络技术变革式发展已日益壮大成为一种新的网络文化产业与传播形态,但同时也滋生了许多不良现象,存在安全问题。如何正确定位与解读网络文化安全问题?如何正确把握其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如何有效加强与引导网络文化安全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一、网络文化安全内涵的界定与争鸣

20世纪90年代,美国未来学家泰普思科特(Don Tapscott)就曾提出,“网络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更是一个社会文化的概念”①,由此网络被引入社会文化研究的范畴。当前信息社会化、文化全球化愈演愈烈,网络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现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与难点。

1.网络文化安全定义研究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外网络文化安全方面的研究情况,笔者在EBSCO外文数据库对“Cyber Culture Security”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国外还没有专有名词和专门研究,当进一步用“Cyber Culture”“Digital Culture”“Cyber security”“Internet Security”等关键词分别进行检索时,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其中国外有学者指出网络文化(或数字文化)作为一个欠定的实践(underdetermined praxis)概念,由参与、修复与拼装组成,其可以看作是人们在当代网络社会中行为或相互作用的一种新兴的价值观、实践和期望②。Anne Carblance等③认为,广泛的信息系统的应用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在辅助作用,网络对地方、国家乃至全球通讯都事关重要。国内对网络文化安全概念的研究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近年来,传播界、文化界、教育界等都对其做了多方面的研究。有学者从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等视角研究,认为网络文化安全是指一个民族国家的网络文化系统正常运转并免受不良内容侵害,能够为

收稿日期:2016-01-3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赋权与道义:长三角青年农民工新媒体使用与社会认同研究”(14YJAZH066);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新媒体涵化对浙少年价值观影响研究”(2014N085)。

作者简介:宋红岩,女,浙江传媒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副教授(杭州310018),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

汪向红,女,通讯作者,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杭州310053)。

民族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的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为国家文化利益提供正向作用的状态④,是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范畴,是安全在网络文化领域的具体反映⑤。有学者从信息技术变革的视角研究,认为网络文化是人们以网络技术为手段,以数字形式为载体,以网络资源为依托,在从事网络活动时所创造的一种全新形式的文化⑥。还有学者从高校图书馆、社群与网络文化安全问题进行研究⑦,如魏建国⑧认为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中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态表现出的文化成果,主要包括网络新闻、动漫、网络视频和音乐、网络文学、论坛等。

2.网络文化安全内容研究

对于网络文化安全的具体内容,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其中有学者认为网络文化既包括资源系统、信息技术等物质层面的内容,又包括网络活动的道德准则、社会规范、法律制度等制度层面的内容,还包括网络活动价值取向、审美情趣、道德观念、社会心理等精神层面的内容⑨。可分为网络文化安全主体(网民)、网络文化安全客体(硬件、软件与协议)、网络文化安全中介以及网络文化价值四部分⑩。也有学者参照传统的文化结构划分方法,如杨文阳将网络文化安全分为网络物质文化安全、网络制度文化安全和网络精神文化安全三个层次。基于政治学与社会学角度,姚伟钧认为应该将其分为网络物质文化安全、网络制度文化安全、网络精神文化安全和网络行为文化安全。

3.网络文化安全要素研究

对网络文化安全的特征、功能、意义等要素,有学者认为在网络信息化下所形成的文化霸权对我国文化安全冲击越来越大,大力推进网络文化安全建设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国家文化和软实力的战略性课题,是新媒体技术与文化主体交融的结晶,表现出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等特征。国家能够在网络文化传播中,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不受不良文化渗透影响,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二、网络文化安全现状研究

对于网络文化安全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Andrew Keen认为,网络自身的问题不断地发展与显现,互联网等业余媒介的扩张会造成文化平庸,网络信息数据激增会造成信息质量下降,传统社会文化安全卫士,如权威机构、媒介工作者素质下降甚至文化腐朽。国内学者们主要从网络信息安全,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道德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与挑战等方面去把握网络文化安全存在的问题,而学界普遍认为导致问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管理方式、法制工作、行政效能、网络技术等方面。

四、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治理与构建

虽然国外在概念上对网络文化安全还没有确切的界定与研究,但在网络文化安全行动纲领与政策法规制定的实践上却很丰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2006年就启动了“全球网络环境创新”项目,其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新的、安全的、可控可管的网络体系结构,其中包括下一代互联网的管理控制问题。截至2014年,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或地区颁布了相关网络空间国家安全战略。其中,美国先后出台了《网络安全框架》等40多份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文件,并成立“网络办公室”,直接对总统负责。日本于2013年6月制定了《网络安全战略》,首次明确提出“网络安全立国”。印度于2013年5月颁布了《国家网络安全策略》,提出“安全可信的计算机环境”的理念。我国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建设先进网络文化”作为战略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安全全方位的管理能力。但是,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话语权、构建网络强国与新型主流网络文化仍然任务艰巨,需要我们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网络文化安全的理论构建

当前网络文化正由硬件技术结构与体系的建设向软实力内涵建设转向,而网络文化安全也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网络应用发展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厘清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现状与安全治理的基础上,从新的时空观来解读网络文化安全的内涵与外延,精确把握新时期网络文化安全建设与治理,任务艰巨,要求迫切。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同志提出了要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因此,在进一步加强基础硬件建设、网络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制度保障与机制创新等要素建设的基础上,在广义上,我们应从国际共享、国家安全、网络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多维要素内涵与逻辑关系进行综合性探讨。在狭义上,我们应从正确处理好国家、社会与人和谐发展的视角,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智能性、安全性与可管理性,加强网络文化传播与内容建设,加强网民的素养与能力培养。

2.网络文化安全治理体系战略安排

在大数据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网络文化安全处于机遇与挑战的重要发展战略期,要从国家安全与文化强国战略、大数据时代信息传播治理等视角认真研究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具体内容与路径部署。就当前世界与我国网络文化安全发展的要求与趋势来看,应本着“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原则,切实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发展与治理的政策环境、管理模式、技术创新、内容整合与传播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互联网发展面临着人类社会对互联网需求的不断增长同网络理论与技术本身发展不充分之间矛盾挑战的背景下,我们还应从传受交互需求视角研究我国网络文化安全发展嬗变的过程、关系类型、媒介融合、受众文化心理与素质状况等,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传播状况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与发展的路径关系、影响因素与整体框架。

3.网络文化安全治理体系的协同创新与提升路径构建

我们应立足我国网络文化安全发展的战略要求,借鉴国内外网络文化安全建设的成功经验,正确把脉未来网络文化安全的内涵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一方面,在现有国家网络文化宏观政策机制的设计与制度安排的基础上,进一步重点研究网络文化安全发展的背景、文化创新、战略架构、内容分类、技术支撑、用户素养等维度的机制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强国家立法、政策安排、制度建设等各要素的联动、融合以及协同创新,形成立体、多维度的国家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提升的宏观环境。同时,作为一个社会融比较强的社交平台,我们还应积极挖掘与发挥网络文化安全方面的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实施路径的创新,其中主要包括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内容、行业、技术、人才等动力支持系统的构建,我国网络文化安全发展的社会组织与资源调动、融合与创新的研究,以及媒介社会化环境下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机制构建等。此外,我国应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安全本土化实施的构建与实践,着重加强在网络文化安全的全球化与本土化联动、话语生产与媒介融合、信息资源共享与品牌延伸、专业人才管理与网民媒介素养提升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接地气的、有序的、和谐发展的网络文化安全生态。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6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安全工程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135-02

一、研究背景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煤矿安全工作,2006年国务院专门会议讨论瓦斯治理问题,加之煤矿安全的严峻形势以及安全欠账的实际情况,近几年数次拨专款投入煤矿安全(每年约30亿元),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配套相应的资金,这些措施都会直接推动煤矿安全工作的发展。另外,《安全生产法》及其行政追究制度等的颁布与实施,也迫使各级政府及企业领导进一步重视安全工作。还有企业领导自身的觉悟及认识的提高,必将进一步推动煤矿安全工作的发展。鉴于国家对煤炭生产企业安全重视,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如何将煤炭进行过程中事故率降到发达国家水平,加强煤矿安全与管理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十分迫切的,加强煤矿安全人才的培养,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促进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培养目标

培养满足新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安全工程系统理论,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开拓创新意识以及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煤矿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科技开发与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团队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的本科工程型创新人才[1~2]。

三、培养标准

1.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理论基础知识。(1)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具有社会责任感;经济、管理、法律、英语等方面的基础知识。(2)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并能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掌握安全工程所需要的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以及工程热力学等深厚的力学基础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高级编程语言等现代工具与及相关信息技术;掌握电工、电子等相关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地质学基础理论及工程制图基本方法;具有系统工程知识及系统思维方法。(3)工程专业知识。掌握矿井开采工艺及相关设计与管理技术;掌握矿井通风技术基本原理及相关设计与管理技术;掌握井巷工程设计与施工基本知识;掌握矿井灾害防治理论及防治工程设计方法;掌握矿山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矿山经济理论基础及矿山企业管理知识;掌握矿山安全与劳动卫生基本原理;掌握矿山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及相关技术;熟悉采矿技术规范,掌握矿山设计和数字矿山技术的基本方法。

2.具有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1)工程项目评价、分析与决策能力。具备认识和系统表述安全工程领域各环节设计、技术和施工管理等问题,以及初步系统规划研发的能力;具备建立本领域技术分析模型的能力;具备识别及分析影响矿山安全生产的不确定性因素、风险因素的能力;具备提出解决矿山安全生产问题的方法和建议的能力;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2)实验和分析能力。熟悉本专业国家和行业的标准与规范;具备查询相关资料或者电子文献的能力;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能,具备分析实验数据、书写实验报告与归纳总结的能力。(3)系统思维能力。具备运用整体思维方式,全局性和系统性地考虑矿山通风与安全工程项目实现的能力;具备梳理矿山安全生产各环节的关键问题、难点以及影响因素的能力;具备针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论证、总结并得出结论的能力。(4)创新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敬业品质。积极探索安全工程领域的新问题、新发展;具有执着的工作态度,并能够结合具体条件善于运用灵活方式合理解决问题;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保持求知欲和终生学习的态度;高效、合理地管理时间和资源;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3~4]。(5)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正直,富有责任感;遵守职业行为规范,遵纪守法,遵守行业准则;主动规划个人职业方向与发展;与世界安全工程界保持同步,与时俱进。(6)进行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具备创新的意识;具备创新所需的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

3.具有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1)团队精神。培养合同协作的团队精神;具备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善于技术分工和协作,共同完成目标。(2)交流与沟通。具备交流与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建立与安全工程界进行交流的组织结构;具备运用写作、图表、电子和多媒体进行交流的能力;善于口头表达,能够作报告和会议进行交流。(3)国际交流。能够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具备参加国际专业合作项目的初步能力;熟练运用外语查阅相关文献。(4)团队管理及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善于调动团队积极性,激发团队战斗力;良好的组织能力以及冲突协调能力。(5)项目评估能力。掌握正确的项目评估方法;了解项目评估的过程;具有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的能力。

4.具备在一定的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经验。(1)参与矿山安全国际化。了解矿山通风与安全的发展及矿业工程发展国际化趋势,了解相关国家矿山安全生产领域的政策和法规,具备参与矿山安全国际化的能力。(2)适应社会背景环境。应用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基础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分析矿山通风与安全对社会财产、生命安全、矿山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能够利用专业知识为社会作贡献。(3)矿山通风与安全工程项目设计。应用学科基础知识和安全工程专业知识,进行矿山通风与安全工程项目的设计能力。(4)矿井灾害防治规划与设计。综合应用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矿井灾害防治规划、技术设计及施工设计的能力。(5)安全工程实施能力。应用安全工程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进行矿山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及成本控制能力。(6)矿山企业运营与管理。熟悉矿山企业运营特征,确定矿山企业生产运行的方式和资源优化,规范企业职工培训与岗位管理,具备通风与安全技术管理、矿井灾害防治和矿山生产经营管理能力。

四、培养方案

培养模式为“3+1”模式:即三年在校培养,以及累积一年在企业的生产实训培养。第1~4学期按安全工程专业大类培养。第4学期末,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在安全工程大类学生中选拔有志于从事“矿山通风与安全”工作的学生60名左右进入本计划,按本培养方案培养[5~6]。

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除参与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指导工作外,企业导师还参与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的编制、部分校内课程的讲授以及毕业答辩等过程。

以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为: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物理化学、安全系统工程、煤矿地质学、采矿学、矿井通风学、煤矿安全管理、矿山安全法规、安全经济学等。特色课程为:矿井通风学、矿井瓦斯灾害防治工程实践、矿井火灾防治工程实践、矿井安全新技术讲座。

主要实践性环节:矿井开拓开采工程实训、矿山地质工程实训、矿井通风系统测控工程实训、矿井灾害防治工程实训、矿井灾害应急救援工程实训、矿井开拓开采与通风安全综合设计等。

学生至少应修满200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51学分,实践环节4分(含素质拓展环节4学分)。标准学制为四年,学分修满后授予工学学士。

五、结论

通过优化安全科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凝练基础理论课教学内容,更新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突出专业课新知识和实践教学环节、新技术;改革现有选修课的设置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既实用又可灵活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带动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安全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基础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鲜明特色。

参考文献:

[1] 窦培谦,胡广霞.安全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6):51-54.

[2] 宋守信,杨书宏,傅贵,等.安全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报,2008,(8):50-57.

[3] 袁昌明,谢正文.安全工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增刊):35-37.

[4] 田震,马小明.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多样性人才培养[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增刊):17-19.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7

关键词:安全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公安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65-02

研究生课程设置在研究生培养中处于重要地位,直接决定着研究生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实现程度。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从起步之初,课程设置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公安院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特色的课程体系。当然,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课程教学内容层次区分度不明显,课程学习存在一定的“本科化”现象,内容未能完全体现研究生教育特征;课程设置僵硬,对学生个体化学习关注不够,不利于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数量不少,但尚未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缺乏核心课程设计,课程显得多而杂,缺乏个性与特色;所学课程理论多,实践少等。教育部在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明确指出,“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的培养。增进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强化全面质量观,把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国家和省级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培养单位应采取措施,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改革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中的不合理因素,探索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有助于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随着研究生教育深入发展、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新形势下公安大学承担着为社会(尤其是各级公安机关)输送“公安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责任。研究生课程必须体现高层次,注重前沿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高质量的硕士研究生。

(二)有助于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更好实现

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符合“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安高层次专门人才,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转型期的社会既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社会,也是一个矛盾错综复杂、问题层出不穷的社会。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关系的重组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必然打破原来相对静止、相对封闭、相对有序的社会生活状态,转向变动、开放和相对无序,这样无疑会产生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社会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公安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三)有助于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教育必须承担起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责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指出:要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全面素质和培养质量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及相应的运行机制;要使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加强课程学习、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是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实不足的弥补,是公安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国外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为此,改革现有的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尤其关键。

二、以先进科学的理念为指导改革课程体系

研究生教育是建立在本科教育之上的专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构应当突出公安工作特色,以公安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研究生课程之间应该是密切联系、互相衔接的,它们统一于研究生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是完整、统一、协调的系统体系。课程体系构建包括课程在系统中的定位、课程知识结构、课时分配结构、课程目标评价、课程内容动态调整等多方面的工作。构建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必须摒弃以往课程设置中的“学科本位”和“导师本位”思想,树立“能力本位”和“专业本位”的观念。

2.开放性原则。任何课程体系都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结构,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通过开放性的课程设置,及时传授给学生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让学生关注、了解当前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拓展思维空间。

3.创新性原则。创新性是研究生教育的内在要求。加强课程开发,创新课程内容,有助于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对现有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和体系进行融合和改造,大胆创新,形成更适应时展和公安工作要求的课程知识体系,力求能够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论、综合运用能力、学以致用能力、实践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途径

1.更新课程内容,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应着重体现以下思路:第一,重视基础理论课程,着力提高研究生的认知能力。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应强调课程内容的理论性,关注学科的前沿问题和发展动态,及时纳入一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内容以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成果,突出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时代性。第二,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应将练习、见习、实习、参观、调查、实训等纳入到教学范畴,突出实践教学所占课时的比重,围绕安全管理工作重点开设更多实训科目,将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并与理论教学体系良好衔接和配合,内容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教学体系。第三,实现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尤其注重选修课程的多样化。鼓励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制定符合自己需要的个人课程学习计划,灵活选课。第四,增设跨学科课程,拓展研究生的理论知识,而且为研究生展开科研活动储备了丰富的知识,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此外,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必须遵循一定的课程编制方法,应注重“课程审议”思想的引入施行,真正确立“专业本位”的研究生课程开发机制[1]。

2.重视教学方法多样化,调动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综合、灵活运用适合课程的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应克服满堂灌的讲授方式,科学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讲座式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和实训教学等多种方法,并建设以学生参与课程管理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同时,应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研讨会、论坛等学术活动,带领学生到其他学校旁听课程,使研究生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研究最新进展及研究动态,培养研究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3.强化教材建设,提高研究生教材质量。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工作应充分结合,做好规划,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在新形势下,为了能够在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变化,教材内容应作相应调整,突出时代特色,做到理论性和实用性、体系性和规范性、成熟性和新颖性相结合。在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影响下,社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了不少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如工作场所暴力问题、信息安全问题、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问题等,教材必须关注新热点和新问题,以保证理论性和前瞻性。此外,应把研究生教材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结合在一起。

当今世界,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机关要完成日益繁重艰巨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教育训练工作,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的公安队伍。这也决定了新时期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总要求和总目标培养政治素质高、思想品德好、知识面较宽、专业功底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专门人才。具体到安全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更新教学理念,强调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并突出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将传授知识和学生业务能力的训练与基本素质的提高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由知识本位培养向能力本位培养的转变。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8

打造特色安全文化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

打造特色安全文化,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是一项理论化、系统化的工程,是贯穿于安全生产的一条主线,是企业和职工利益的保障体系。寻求安全文化管理的内在规律,发挥安全文化的强大优势,是我们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任务。

一、坚持正向引导教育,唱响生命无价主旋律。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是自上而下,职工被动接受而不是主动参与,没有切实解决好内在动力问题。某矿在对传统安全管理进行剖析、反思的基础上,从坚持“以人为本,文化领先”的角度入手,突出“以我为中心”的安全管理理念,注重引导、培植广大职工对安全与健康的自愿、自需、自求意识,教育职工在从事各种安全生产时,都会带着这样一种思维:这样做是否违章?是否威胁我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从而使看似狭义、实则广义的“我”的安全与矿井安全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及时把这一安全新理运用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去,创新实施“正向引导教育”。运用这一全新安全教育形式,教育职工时刻关心“自我”,围绕“本质安全、珍爱生命”这个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极具“人情味”的教育命题,比如:“我要维护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对家人的犯罪”、“本质安全才是真正的爱”等。在对职工进行正向引导教育过程中,突出五个特点:一是教育活动自下而上进行,从工人到班组、区队逐级进行座谈,充分谈思想、谈认识,让每一个职工都来关心“自我”并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二是辅之以必要的教育形式,先后开展了“亲情规劝”座谈、“安全系万家”和“我对安全负什么责任”、“我不违章是不是会少出炭,少进尺”大讨论等活动,通过系统追问不断强化职工对生命价值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我”在安全工作中的权力和义务。三是正向引导教育与各专业、区队、班组及每个职工的本职工作相结合,从每一个岗位、每一道工序、每个生产环节上对照规程和标准,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因人而异、因岗而异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让正向引导教育产生作用。四是正向引导教育与抓好职工安全培训相结合,坚持标本兼治,分阶段、分层次制定实施了培训计划,同时,抓好职工对《安全生产法》、新版《煤矿安全规程》和安全业务技能知识的学习并严格考试考核,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五是正向引导教育与严格奖惩相结合,不断加大对“三违”人员和事故责任者的惩罚力度,先后推行了“三违”治理每旬履职督导谈话制度等,谁完不成“三违”治理指标就是履职不到位,谁就要丢面子、丢票子,严重地还会丢位子。自去年8月份集团公司开展“三违”治理活动以来,全矿已有5名科区级领导干部因“三违”治理不力、安全效果不明显被解聘或免职。正向引导教育开启了职工固有的安全需求思维,改善职工安全心智模式,引导职工将其本能性的安全要求固化在生产实际操作之中,使“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成为每个职工的迫切愿望和需求,实现了安全管理的无为而治,它是亲情管理,也是“本质化”管理,更是安全“文化”的体现。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9

不断提高职工素质,打造优强职工队伍 扎实推进“创争”活动深入开展 ——在“创争”活动交流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主要是交流的近年来基层单位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的经验,总结我矿在“创争”活动中所做的工作,找出“创争”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命名表彰一批学习型组织示范单位和知识型职工,在全矿掀起学习鲁顺东的热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推动“创争”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转变职工思想观念,增强职工学习能力,提高职工的工作技能,努力培育职工团队精神,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创业发展。 下面,我主要讲两个方面问题 一、近年来我矿开展“创争”活动情况 (一)将“创争”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建模式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营造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职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扁平化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在此,我简要地回顾一下我矿在创建学习型组织方面的所走过的道路。2002年8月份,我矿根据集团公司党政统一部署,按照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的要求,开始着手创建工作。并以党发[2002]40号文件、矿发[2002]134号文件联合下文,印发了《张集煤矿创建学习型组织三年规划(2002年~2008年)》,03年7月份,以党发[2008]28号文件,转发了《徐州矿务集团2008~2008年创建学习型企业规划》。去年7月份,矿党委又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学习型组织创建过程中,矿党政高度重视,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健全了创建机构。特别是“创争”活动实施意见下发后,“创争”活动又呈现出新的高潮。去年11月份,矿党政领导又先后两批带领机关部室人员和采掘区队、生活后勤、多种经营单位负责人,到山东兖矿集团兴隆庄矿和枣矿集团柴里矿参观学习,学习他们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准军事化管理经验。在创建过程中,全矿上下连动,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以系统思考、团队学习为基础,以人为本,开展多层次人才培训工程,通过建立和完善学习激励机制、创新奖励机制,不断沿着管理、创新两条工作思路向前迈进,逐步实现企业的共同愿景”创建模式。学习型组织创建有力地促进了矿井的稳定发展,全矿党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管理轨道,去年安全生产、经济效益等各项指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年1至4月份全矿共生产原煤28万吨,超计划10%,利润比集团公司下达的计划减亏441万元。至5月27日,矿井实现连续安全生产510天,创出了六年来最长的安全周期。 (二)不断渗透学习型组织理念,改善心智模式,努力推进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 2008年年初,经过反复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全矿形成了“创新求发展,再造新张集”的企业共同愿景及包括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管理理念、文化理念等十个方面的创建理念。通过营造浓厚的视觉氛围和广泛的舆论宣传,“创新求发展、再造新张集”的企业愿景已成为全矿干部职工的共识。在这一共同愿景的激励下,全矿干部职工全力投身创业发展,“走出去”创业工作得到集团公司的充分肯定。当前,我矿又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广大职工对企业发展前景提出了新的希望。最近,矿在干部职工中广泛征集了新的企业共同愿景,这个共同愿景初步确定为“创建本质安全、管理规范、文明和谐的矿井”。此外,“以人为本、系统思考、持续创新”、“以开放的心态学习,朝更高的目标创新”等理念被广大职工广泛认同,也极大的激发了广大职工学习劲头、工作干劲和创业激情。在改善心智模式上,矿党政举办了中高层领导干部拓展培训班,此后,又分期分批对45岁以下的身体条件符合要求的在岗职工、新入井的职工进行军训及拓展性训练。参加训练人员除了完成军训内容外,还必须完成高强度、高难度、需强烈团队意识的信任背摔、喊唱、踩键盘、摸号排队、穿越电网、步调一致等拓展训练,增强了职工的吃苦耐劳、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为推进干部职工的思想转变,去 年,矿共训练职工10期574人,今年矿将开办20期职工品行练,训练1000余人。至目前为此,矿已经按计划训练了11期557人。矿党委提炼了“执行没有任何借口,服从是一种美德”的理念。通过品行习练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团队意识,改善了心智模式。 (三) 营造全员学习空间,构建学习型组织操作平台 矿结合实际,坚持全员培训、团队学习,积极营造学习氛围。一是矿党委中心组带头学习。矿采取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不断加强党委中心组成员的政治理论和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了政治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二是抓好岗位继续教育,提高职工岗位工作能力。组织了65名政工人员参加省政工专业岗位培训;选派各级管理干部和要害工种岗位职工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学习培训班;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开办三年制经济管理大专班,全矿68名中层干部和主管技术员参加了学习;搞好法律法规培训,邀请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来矿开办法律知识讲座;三是搞好安全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安能力,扎实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先后制定出台了《张集煤矿职工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张集煤矿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张集煤矿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等政策措施,采用了电化教学、模拟实验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完善了考试程序和考试纪律,成立了考试委员会、考评小组及考风监督小组,积极推行职工教育“教考分离”制度,并把教学效果与教学单位、授课教师、参训学员及送培单位的经济挂钩,每月兑现奖罚,有效地调动了办学和求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我矿培训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进一步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定期组织检查评估和现场办公,并不断完善评估办法,使培训基地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发展轨道。2008年4月我矿安全培训中心以质量评估第一名被江苏省煤矿安全局命名为“国家煤矿四级安全培训机构”。 (四)尊重人才,形成争当知识型职工的良好氛围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张集煤矿人才工作实施办法。出台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津贴的政策。继续执行应届统配毕业生两年内实行学历补贴;实行导师育才补贴。对引进的采煤、掘进、机械、电气、通防、地质、测量、水文八个专业的技术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制,待遇与同岗位、同层次的内部人才相同。二是评聘了35名首席工程师和首席工程师助理。首席工程师及首席工程师助理共制定目标任技术攻关项目37项,目前,经过细化,正在实施的有28项,部分专业已开始显现经济效益。三是评聘了9名首席技术工人。矿在专业技术人员较密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的采掘电钳工、综采支架工、矿井维护电工等岗位中选聘了9名首席技术工人。首席技术工人的待遇是每人每月给予1000元的特殊津贴,首席工人技师的特殊津贴补助与首席工程师相同。另外,在集团公司每季度一次性奖励分配上,首席技术工人在原有奖励基础上,每人增加500元。普通工人技师每人每月补贴100元。选聘首席技术工人在职工中造成极大的反响,促进了职工学习技术的热情。四是成立了鲁顺东机电技术创研会。去年年底,矿针对矿过去机电事故较多,一线职工技术素质相对较低的情况,筹建了以省技术能手、市劳模鲁顺东名字命名的“鲁顺东机电技术创研会”。矿投入资金5万元为创研会活动室配备电脑、桌椅、书籍、专用工具等,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证,专门腾出房间作为会员学习室、实验基地,给会员们创造了良好的理论学习和操作实践环境。创研会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组建以来共开展主要技术革新项目达7项。通过开展技术革新活动,降低了事故。 五是扎实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坚持学是基础、练是关键、用是目的的原则,组织职工学文化、学技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同时,注重在企业内部培养、选树学习典型,先后涌现出了“江苏省十佳技术能手”鲁顺东、“集团公司技术比武先进个人”曹传亚、在集团公司技术比武中获得好名次的孟国干、刻苦学习知识,积极推广运用新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王以峰等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职工,这些知识型、技能型职工成为广大职工学习的榜样。 (五)规范职工品行和岗位操作,大力实施规范化管理 今年,矿将实施规范化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一是制订并实施了《张集煤矿日常规范化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并将该办法印成小册子,四千多名职工人手一册。从会议管理、职工活动、职工品行、工广管理、小区管理等十六个方面对职工品行进行规范。在执行规范化管理制度上,矿注重抓好考核,将每一项管理制度都落实到具体的考核部门,每一项制度都有具体要求和考核规定,而且实行逐级考核,一级对一级负责,并实行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讲评。二是大力实施《岗位操作指南》。在去年十一月份实行《综采岗位操作指南》的基础上,矿今年又在采掘及井下辅助单位全面制订和实施各工种《岗位操作指南》。《岗位操作指南》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针对性强。在制订《岗位操作指南》时,专门组织了一批专业知识丰富、现场经验强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制订和修改。二是工种齐全。基本上做到了每个专业的工种都不漏。三是操作规范。《岗位操作指南》对每一个、每一步岗位操作进行规范。自实施《岗位操作指南》以来,取得了明显效果。安全上,职工的自我保安意识明显增强,正规操作、规范上岗,避免了许多工作失误,减少了违章行为。生产上,各工种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任务明确,一切按照操作程序有序进行,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 (六)以点带面,不断推进“创争”工作的开展 矿根据集团公司党政统一部署,按照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的要求,本着“先学习,后实践;先实践,后推广”的原则,认真抓好基层单位的“创争”工作。综采工区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一直是集团公司的低产高危工区。除了地质条件影响外,职工素质是工区低产高危的重要因素。从去年九月份开始,综采工区党支部在矿党政的大力支持下,着力打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从生活福利、收入分配、评先提干等多个方面给予综采工区优惠政策,在全矿公开招聘了60名职工,同时淘汰了批工作主动性不强、技术差的综采职工。工区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输送这60名综采职工去权台、庞庄、三河尖矿学习综采技术。工区还大力实施规范管理、正规操作,在全矿第一家全面推行《岗位操作指南》,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通过打造优强综采职工队伍,改变综采工区产量低、效益差、安全被动、职工收入少的局面,将综采工区初步建成了“产量效益高、生产环境好、安全有保障”的文明、高效、安全型区队。修配加工厂以增强职工团队学习力、创新力、竞争力为目标,以职工业余培训为主要载体,实施以理论培训、实训演练、技术比武、目标激励为过程的“手脑工程”,让职工通过“学习—思考—创新—提高”这四个手脑互动的过程,达到增长知识、系统思考问题、技术创新、提高素质的目的。经过学习、探索和实践,创建学习型区队工作稳步推进,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创新氛围。综采工区以打造优强职工队伍为抓手,在矿党政的大力支持下,实行输血与造相结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通风工区积极创新职工学习形式,以专业技能培训为切入点,积极开展“3D”培训法、技师导学法、专家讲评法、现场操作法、工种排剂法等,增强职工学习的主动性,职工的岗位技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机电科岗位多,工种技术性强,他们把重点放在了职工技术培训上,实施了“职工技术帮扶”活动,在全科范围内挑选九名各工种技术拔尖人才,每人帮扶三名职工提高技能。利用一年的时间,通过理论知识、操作实践的帮扶,使他们成为新型技能人才。目前,以“职工技能帮扶”原型的导师制全矿全面推开,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创争”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矿在“创争”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学习的氛围不浓。主要是由于职工的文化素质不高,普遍存在学习力不足问题,学习的条件相对不够,难以做到主动学习、持续学习。二是职工对学习型组织理论掌握较少,价值理念不能深入人心。三是职工创建积极性不高,有创建成功经验的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型科室、学习型区队、学习型班组、学习型家庭等还较少。四是创建氛围不浓。在执行三年规划时工作时断时续,还有一些工作未能完成,对基层较成熟经验只是停留在学习材料上,没有在实际工作中推广。 二、今后创争工作的安排 今天,我们召开“创争”活动交流推进大会,重点是进一步推进“创争”活动深入开展。因此,全矿职工特别是我们的领导干部应明确开展“创争”活动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创争”工作。当前时代是科技进步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和智力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日趋重要。企业作为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其核心生产要素中,原材料、资金、劳动力的作用已退居其次,知识成为更重要的经济因素。掌握当代知识的制高点,已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出现很多微妙的变化,投资无形化,管理人性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等等。这些变革无疑都是以学习为先导的。只有把企业这个生命的有机体建成学习型组织,才能使全体职工不断学习,不断超越创新,促进企业的永续发展。 (一)今后一段时间“创争”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转变职工的思想观念为先导,以提高团队学习能力为手段,以提高职工岗位技能为重点,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创建“职工队伍优强、安全保障有力、经营业绩显著、矿区文明和谐”的学习型企业。 (二)“创争”工作的目标: 1、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形成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和机制。 2、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建立学习技术的激励机制,培养更多的知识型干部职工,努力打造适应企业发展的优强职工队伍。具体目标是到2008 年末,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计算机初级证书持有率达到85%,中级证书持有率达到35%,外语初级证书持有率达到20%,中级证书持有率达到10%。科区级干部学历全部达中专以上,其中大专以上占70%左右。逐步建立一支以中级工为主体,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结构合理的技术工人队伍,初、中、高级工比例达到3:6:1,技师比例达到国家规定的可以评聘技师的技术工人的4%,高级技师达技师总数的16%。 3、发挥人才优势,加大管理、技术创新力度,创造更多的成果,确保矿井安全,创造更好的生产经营业绩。2008年,矿井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0项。力争集团公司给我矿下达的亏损指标下降5%以上,原煤成本下降2%以上,实现安全年。 4、营造良好的创争氛围,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促进矿区整体面貌改变,努力建设文明和谐矿区,力争2008年建成二星级文明矿。 (三)“创争”工作的重点工作 1、加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学习。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创建,但还有一些职工对学习型组织的基础知识了解掌握得不多,很难让职工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去。一是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好学习型组织的理论。积极营造创建氛围,运用有线电视、广播等媒体,广泛宣传造势,宣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终身学习”等现代学习理念,形成“人人是学习的主人,处处是学习的场所,时时是学习的机会”的学习风气。加强学习制度的落实,提高学习效果。二是要抓好周二职工政治活动日、周五安全活动日、周三党员学习日和党委中心组学习日、周四干部理论学习日的学习,抓好学习效果的检查和考核,注重学习实效。此外,还要坚持好基层单位的业余学习制度,引导职工坚持业余学习。三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按照集团公司创建学习型企业五年规划的要求,建立健全学习与工作相融合,学习成果与职工待遇、经济利益相关联,育人与用人相统一的机制。定期总结表彰创建学习型企业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团队学习成效与文明单位考核评比挂钩;个人学习成绩与利益分配挂钩,与竞争上岗、择优录用、末位淘汰挂钩。 2、建好用好四个载体,为“创争”搭建良好平台。一是用好集多媒体演示、通防知识教育、通防原理演示、自救互救教育、“三违”人员帮教于一体的通防安全教育基地,组织好包括军训人员、培训人员、三违人员在内的职工定期参观通防安全教育基地,让更多的职工从中学到知识,感受通防工作的重要性。二是运用平安园良好的文化氛围,做好本质安全理念和通防文化理念的宣传教育,增强安全宣传教育的生动性,扩大安全宣传教育范围和效果。三是进一步扩大鲁顺东机电技术创研会的影响,发挥好技术拔尖人才的示范引导作用,让更多的技术工人加入创研会,加大创研会的技术研究推广范围,让创研会成为技术工人之家,成为职工学习技术的园地,成为职工技术发明的发源地。四是发挥采掘电钳工导师制的带动作用、幅射作用,提高职工现场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导师要履行应尽职责,带好培养对象,手把手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对象要认真学习,勤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技术素质。工资科、培训中心、机电科、企管科等要做好导师制组织、协调和考核工作,确保导师制更好实施。 3、抓好技术人才培养。一是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构筑激励、选拔、流动、培养和保障五大平台,重奖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建好并用好专家型、管理型、专业技术型、技能型和后备人才及流动、流失人才六大类人才库。认真落实首席工程师负责制。开展好首席专业技术人员的活动日,组织好科技知识学习、分析一周技术工作、剖析相关事故,结合实际提出下周工作重点。扩大首席专业技术职务设置范围,不断完善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选拔方式,打破静态选人用人的制度,建立起能上能下、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开辟了“快车道”。二是发挥首席技术工人的示范带头作用。抓好首席技术工人的管理、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目标责任考核,进一步激发首席技术工人钻研技术、传授技术、用好技术的积极性。三是大力开展技术比武活动,为促进更多职工学习技术创造平台。认真开展岗位技能振兴计划,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技术比武活动,各单位每半年要举行一次技术比武活动,将技术比武从机电技术拓展到各岗位操作技能方面,让每一个职工都有参与技术比武的机会。 4、努力打造优强职工队伍。一是继续打造优强综采队伍。落实好矿对综采工区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综采职工的安全培训和技术学习,将个人学习向团队学习转变,将个人技术的提高向团队综合素质提高转变,将单纯地要产量向要安全、要质量、要效益、要形象转变,将综采工区建设成为产量效益高、生产环境好、安全有保障的文明高效、本质安全型区队。二是打造优强通防队伍。认真贯彻矿打造通防安全文化和《煤矿瓦斯治理经验五十条》要求,按照优强通防干部队伍标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标准、职工队伍标准,以及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加强通防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强化干部职工学习培训,抓好通防人才队伍建设,规范职工行为,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打造集团公司及全省一流的通防队伍。三是打造优强的派遣工队伍。我矿采掘单位共有职工1173人,其中派遣工618人,占全矿采掘职工总数的52.7%。抓好派遣工形势任务教育和企业职工利益共同体观念教育,开展好创佳绩,展风采、争当优秀派遣工活动,激发他们的企业主人翁意识。强化派遣工的管理,规范他们的行为,将派遣工一同纳入军训范围。提高派遣工政治待遇和荣誉感,对于表现突出的,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在政治待遇上对派遣工一视同仁,一样地成为党员发展对象,一样地评先,一样地提拔任用。 5、培育具有张集特色的企业文化。一是针对存在的制度执行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继续抓好执行力文化的打造。进一步强化“执行没有任何借口,服务是一种美德”的理念灌输,加大制度执行和工作落实考核力度,形成目标明确、上下贯通、令行禁止、执行有力的文化氛围。二是抓好具有张集特色的通防安全文化的打造,通过灌输瓦斯为天的通防安全理念、形成通防安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建好通防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不断完善通防安全管理制度,促进通防技术持续创新,形成“持之以恒、全员参与、卓有成效的通防安全教育文化;体系健全、保障可靠、全面落实的通防安全制度文化;组织严密、执行有力、考核严格的通防安全管理文化;技术先进、科学实用、持续创新的通防安全科技

安全管理创新论文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创新模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管理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并且人员流动性较大,工作执行能力以及任务领悟能力较差,存在着较大的沟通难度,因而导致管理相当困难。

(二)安全管理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监管不到位,安全事故频发,由于缺少强有力的监管,以及资金支持导致了许多安全保护设备严重老化和机器操作严重违规,还有许多资质不合格的公司和单位在没有取得相关证件的条件下强制施工这些行为的出现都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三)管理体制不完善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人员责任分工不明确,一旦出现问题,无法做到责任落实到人,另外管理体制混乱,一部分的人员身兼多职,缺少专业的团队管理能力。

(四)相关法律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建筑管理的法律法规任然不够健全,没有统一的作业规范,管理无法做到科学、标准、统一。没有一套共同遵守的作业手册,建筑工程管理中还是无法做到有法可依。

二、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意义

(一)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时展的要求

世界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唯有变化才是更古不变的唯一真理,历史一再证明,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于不败之地。建筑行业作为一项支柱产业,竞争十分激烈,几大建筑公司实力不断缩小,稍有不慎,就会被其它公司反超,就会受到来自国内已经国外公司的遏制,所以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和胜出,就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的合理的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建筑与服务的质量,消减成本。

(二)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商场如战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穷则变,变则通。固步自封的结果是终将被历史淘汰。一家建筑企业要想在建中行业中处于执牛耳的地位,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建筑工程管理作为建筑项目中的重要环节,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显得尤为的重要,管理体制的创新可以为公司在节约许多开支的情况下做到工程的如期的安全的完工,一个好的管理模式会避免建筑工程中出现的许多的问题,可以很好的促进企业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三)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是科学理论指导的要求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理论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的科学的管理理念与方法,这些理念的出现是为了指导我们的实践,管理模式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把这些先进的理论运用到我们的管理的过程中,为我们的管理活动提供指导,从而促进管理活动的更为有效的开展。及时的讲这些理论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做好建筑工程中管理模式创新的应用与发展

由于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地位和建筑工程中管理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及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较大的问题和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模式的创新就显得尤为的必要和急切。如何做好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了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的难题。做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应用与发展需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做好观念创新

首先要转变管理者的观念,管理模式的创新要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要把管理模式的创新上升到战略的高度,高层管理者的支持有利用创新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推动创新意识的增加。在财政上要给予大力的支持,积极的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便于先进管理理念的传递。为管理模式的创新奠定好基础。在创新管理模式的指导下,不断的促进问题的解决,不断的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创新组织架构,对组织体系进行重现的设计

对组织的架构进行重新的设计,根据行业的特征以及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根据市场的需要对组织的管理体制进行重新的设计,按照权责分明的原则,合理的确定管理层级,按照比例进行定员,做到管理结构的简单有效,有效的精简队伍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同时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狠抓落实与监督,制定严格的规范制度,和奖惩制度,对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严肃处理,杜绝一些不当操作引起的安全事故的事件的发生。

(三)做好管理技术上的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与世界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也不断的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和发展。我们要积极的引进这些先进的管理技术毕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我们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对这些技术进行不断的完善,使之能够适应其运行的具体环境,不断的推动管理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管理更加简单有效。

(四)做好企业文化的创新

随着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开始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塑造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企业文化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的注入新的内涵,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基层优秀企业文化传统的前提下不断的推动企业文化的创新,注重企业文化的精神引导作用,使每位员工从内心深处树立创新管理的理念,不断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结语:随着建筑管理工程中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建筑管理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会得到有效的缓解和解决,但是世界是不断变化着的世界,要想一直保持领先,就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做好企业的内部管理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才能够在竞争中屹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的利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