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活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6 17:24:31

安全生活教育

安全生活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安全教育;小学班主任;安全渗透

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想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我们就必须认识到究竟什么才是安全。我认为,顺利就是安,无憾就是全,也就是说安全是来自生命深处最真切的呼唤,它要求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应该注意保证学生的平安顺利成长。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据科学研究显示,平均每天都会有由于意外死亡的小学生,这些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纪,他们充满着无限的潜力,这一研究警醒我们在小学教育中安全教育绝不允许一丝松懈。那么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如何实施安全教育呢?

一、梳理学生身边的安全隐患

在小学阶段的安全教育工作中,一些班主任错误地认为安全问题离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遥远,但是其实不然,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危险,因此,在安全教育活动中,我们切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为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班主任教师就必须科学地依据现今生活的实际情况,以不怕麻烦的态度正确梳理学生身边的安全隐患,并思考预防这些安全隐患的方法。(一)学生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1.学校方面:小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1],那么在学校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哪些呢?首先,在公共设施方面,不得不承认一些地区还未实现完全的教育公平,因此,虽然有些学校在公共设施方面的安全度比较高,但是也有些学校校园墙体等老化严重、公共设施较差,在这些学校中就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安全事故。其次,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之间的嬉笑打闹等也都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人身伤害。另外,在学生上下楼梯、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因为推搡等而受到伤害。2.家庭方面: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懂得教育,也不是每一个家长都能合理控制情绪,小学阶段的部分学生性子较顽劣,在家庭生活中很容易出现顶嘴、故意捣乱等问题,在学生出现这些问题时,有些家长就会采用比较粗暴的处理方法,如直接打骂等,因此造成学生的人身伤害。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足,因此在其做题时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一些家长在进行作业辅导时就常会因为缺乏耐心而进行言语攻击,这种方法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安全。另外,二胎时代的到来也引发了一些家庭矛盾,如家长的无意忽视等,都很容易伤害到小学生的幼小心灵。此外,家庭中水电、煤气等对于小学生来说也属于危险源。3.社会方面:其一,围绕在学校周边的小食品店、路边摊等在卫生方面基本不达标,这些不健康的食品很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其二,学生在去往学校的路上难免会遇到车辆、行人,在道路中有些车辆并不懂得礼让、有些车辆盲区较大,而这就很容易引发交通安全问题。其三,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小学生在娱乐和学习之间,会选择前者,但是不适宜的娱乐,会威胁到学生的心理安全、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好处。(二)出现学生安全隐患的原因。近年来,关于小学教育中的安全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大众讨论的话题[2],那么,小学生的生活中,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安全问题呢?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想更好地做好安全教育的渗透工作,在梳理清楚安全隐患类型之后,就必须从源头上考虑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经过实际教学分析,我认为在小学教育中导致安全隐患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学校的管理问题。第一,现阶段的一些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大多以知识与技能为主,不会真正将校园安全放于首位。同时,在一些学校中也并不具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第二,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很多采用的是讲座、培训课等方法,这种做法的初衷很好,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比较活泼,这种相对枯燥的讲座对于他们来说,起到的作用并不大。第三,一些学校在经费问题上比较紧张,对于这些学参考文献:校来说,能置办好基本的教学设施已经实属不易,至于改善公共设施、优化学校环境等完全不能在其考虑范围之内。第四,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很多学生由于家长的溺爱而具有一些嫉妒、自私等不良心理,在这些心理的影响下就很容易发生问题。其次,家长的认识问题。第一,在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常会存在着“我是你的家长,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所以你就应该无条件听我的”之类的想法,于是,当孩子的做法与其思想出现偏差时,这部分家长就会从心理上无法接受,也就会因此而产生一些冲动的情绪。第二,在一些家庭中,父母为了家庭生计着想而不得不离家工作,于是这就会造成留守儿童问题,这些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需要担负更多的家务活,因为其生活技能并不完全,所以就很容易因为误操作而产生安全问题。

二、将安全教育融入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负责人,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班主任就必须以“身先士卒”的态度,科学地探索将安全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的方法,从而让学生的生活能够更加安全。(一)做好安全告知。面对一些比较常见的安全问题,我们班主任教师就应该做好安全告知工作,时刻提醒学生,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生活中应采用的安全做法。比如,在学校组织各类实践活动时,班主任教师就应该提前告诫学生本次活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学生课余休息时,班主任教师也应该将校园内公共设施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事先告知学生,并就这些问题与学生共同商议安全使用的方法。对于一些食品安全问题,班主任可以采用视频、案例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观看一些不卫生食品的制作视频及这些食品的危害,从而从内心深处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在学生家庭生活方面,班主任教师也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的方式为学生普及科学用电的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安全生活技能。在道路交通方面,班主任教师也应该进行一定的安全告知,如提前告知学生在驾驶员倒车的时候,应该学会让行等。(二)加大安全宣传。在安全宣传方面,班主任教师可以改变以往那种枯燥的讲座模式,转而采用一些比较趣味的方法,以学生参与的形式进行安全宣传活动。如班主任教师可以在黑板报中开辟安全宣传栏、在班级中举办安全教育小报纸,并由学生担任主要编制人,采用让学生根据班主任要求的主题自行搜索资料、自主进行宣传的方法,以内化于心的方式进行安全宣传。班主任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班会的方法,让学生就安全主题以角色短剧的方式进行情境表演,以此让学生在娱乐中明确安全的重要性。另外,对于一些如安全自救、报警电话等知识,我们还可以采用学科融合的方法,利用信息技术课,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制作安全宣传海报,并通过“小小安全者”的方式,让学生在校园内及家庭生活中进行安全宣传,在提高学生学科技能的同时,唤起学生的安全主人翁意识。对于一些不太好处理的安全问题,班主任教师还可以采用安全讨论会的方法,借助学生的智慧,在进行安全教育宣传之余,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三)联系学生家长。家庭是除学校之外,学生待的时间最久的场所,因此,家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将安全教育落实到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班主任教师还应该学会采用如家访、家长讲座等方法提高家长的安全思想高度;对于一些较常见的突发家庭安全问题,我们还可以采用亲子演习的方法,如对于突发火灾、家庭成员忽然晕倒等问题,我们就可以进行模拟练习,以此保证学生更安全的家庭生活。另外,对于学生家庭心理安全问题,我们还应该为家长普及科学的育儿观念,并建议家长进行每日育儿反思,在班级教育中,我们也可以组织具有优秀教育经验的家长成立家庭教育后援会,以此实现家长教育观念与行为的不断进步,从而切实发挥出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四)进行巧妙沟通。一提起安全教育,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人身安全,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我们开始渐渐意识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心理安全具有和人身安全比肩的地位。因此,在国内外社会各界人士强烈呼吁加强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为班主任教师,我们除了要重视学生的人身安全以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安全的引导。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采用沟通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采用心理咨询的方法,由班主任教师担任心理指导员,引导学生及时将自己的心理问题与班主任教师进行沟通,为学生的心理安全成长提供专业建议。在教育中,班主任教师还应该与任课教师一起就学生的日常情绪表现及学习生活问题进行观察,并通过及时谈话的方法梳理学生的心结。另外,当学生内部出现矛盾与分歧时,班主任也应该学会采用如单个谈话、多向沟通等方法及时化解学生矛盾,以消除学生之间可能存在的心理安全隐患。此外,在教学中,班主任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普及正确的是非观念,以对错游戏的方法,为学生指引正确的心理发展方向。

三、结语

一人安全、全家幸福,为构建平安校园,在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教师应该时刻谨记“学生安全无小事”这一理念,并通过科学的安全教育方法,为学生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于海峰.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7(9):204.

安全生活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德育教育;安全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自我防范及保护意识的教育,学生在成长中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是其快乐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只有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学生才能拥有幸福,享受美好的生活。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小学班主任需及时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及良好的应急心态。

一、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1.可以促进班主任和学生的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相对于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教育,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互动性,在实际的互动活动中,班主任通过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清晰地掌握到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点,从而在进行语文等其他学科教学时可以帮助教师针对性、系统性地辅助教学。例如学生心态开朗、性格好动,那班主任可以利用其心态和性格采取激励式教学,鼓励其努力学习。同样,在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实践互动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以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进行沟通和交流,这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关系,还能为学生和班主任创建良好的互动沟通平台,进一步促进师生和谐关系的发展[1]。2.德育教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学习风貌。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较宽泛,其不仅要求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三观,同时还要求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人素养,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关于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有必要,也必须在学生的成长学习中逐渐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班主任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案例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社会意识。其次,班主任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善于观察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生活细节,深度剖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心理素质相对较弱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辅助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心态,建立学习的信心。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涯中通过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可以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认知水平,树立自我正确的人生三观,逐步提高自我个人的综合素养;同时,在不断的德育学习中,对于我国的道德法律意识逐步得到提升,自我的责任义务感也会得到强化,从而在日后的社会学习中为自己做好知识积累。3.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小学生因为社会阅历不足,危险意识不高,所以,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中,国家明确提出教师要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教育。班主任是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第一安全负责人,班主任有义务对学生展开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观念。通过安全教育知识普及和实践演练,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危险情况会有自我的判定意识和防范意识,在危险或意外情况发生时,学生可以快速地进行防范或采取相关措施,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安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自强自爱的保护观,树立学生正确的自治意识。学生在漫长的学习成长中,只有自强自爱,才能做到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爱戴,因此,小学生必须在不断的安全学习中培养自立自爱的保护观,保护自我,健康成长,为家长和教师减轻不必要的担忧。4.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是班主任践行新课改理念的积极配合。在小学教学中,班主任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是新课改教育目标的亲身践行和积极配合,作为小学生的第一负责人和教育者,我们需及时转变自我的教育观念,积极创新教育模式,全力支持并配合国家的教育政策改革,以身作则,为全国的教师和小学班主任做好榜样,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以培育出德、智、体、美全方位优秀的青少年为教育目标,为社会所需的人才类型做好培育工作。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现状

1.德育教育缺乏科学的教学目标。德育教育是培养小学生价值观和健康心理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多班主任在具体的教学中却过于追求形式化,以培育学生的理想为主,缺乏关于思想政治和道德法律意识引导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关注更是微乎其微,这种形式的德育教育非常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德智学习。同样,很多班主任在教学中因追求学习效率和成绩,所以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自我情感较丰富,加上家长的过分保护,所以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高。小学班主任应在进行主要学科教学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家长共同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安全教育缺乏社会实践性,内容固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班主任的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应予以创新和完善,很多班主任在学生的安全教育中经常遵循传统的知识教学和说教,而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性,所以学生在面对危险或意外情况时,其自我保护的意识相对并不高,究其原因与班主任的教学形式存在一定的关系。小学生因为社会阅历浅,所以社会安全意识较低,但同时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所以班主任在开展安全教育的同时,一定要结合生活,结合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同样,班主任对于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需进行创新和完善,贴合社会去创新,以满足学生的生活实用性为基础[2]。3.教学渠道单一、班主任的教学理念和素养有待加强。班主任是学生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执行者,在教学的渠道上应联合家长、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榜样观、配合学校组织相关的校外活动等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德育学习和安全知识学习的认知观。很多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专业领域和水准上还需进一步提高,只有具备一定的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理念及技能,才能确保教育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三、小学班主任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相关措施

1.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提高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专业水准。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守护人,除了对所教学科要进行学习教育之外,对于学生的生活表现以及心理状态、思想等都要及时地掌握和了解,一方面便于和家长共同做好家园共育的工作,另一方面方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具体教学中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技能、知识的增长和丰富,提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做到结合生活,联系社会,促进教育的实用性和全面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德育和安全教育知识的学习、定期参加教师探讨会、二次进修学习等[3]。2.创建良好的师生沟通平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师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是促进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开展的重要环节,所以,班主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学生主动沟通,多多交流,来打开学生的心扉;通过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价值观等来因材施教,科学地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多和学生进行谈心,通过谈心,了解学生的真实内心世界和想法,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对于心理健康有隐患的学生及时给予疏导和鼓励;平时多搜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和事物,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创新,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发展做好铺垫。3.拓宽教育渠道,结合生活,联系实践,全面展开教育。多渠道展开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是提高班主任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对此,我们可以分两部分进行。第一,联合家长、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家园共育是最好的教学模式,主要指家长和校园之间共同完成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育。首先,学校在德育和安全的教育上要鼎力支持和配合,鼓励并严格要求班主任必须开展相关教育,确保其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可能地全面培育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最后,家长要配合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生活中的德育和安全教育。第二,教师要结合生活和实践全面展开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例如安全教育,其需要班主任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和自立自强观念,所以教师在进行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创建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增强其保护意识,如地震模拟逃生、突遇危险情况如何自卫或报警、怎样快速减少意外情况带来的伤害等。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因其社会阅历浅薄等相关原因,班主任在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大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力度,为社会培育出全方面综合素养优秀的人。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和塑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观念,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三观,最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帮助。安全教育对于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有很好的引导和生活实用意义。我们在具体开展教育中,要注意不断提高自我的教育技能,多和学生进行互动,联合家长和学校等多渠道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唐静.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新作文,2018(9):223.

[2]吴玉媚.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2018(28):198.

安全生活教育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存环境奠定基础,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强自尊、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知识和生存技能,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三)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丰富学生经历,获得实践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2.预防、干预与矫治相结合原则。

要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性教育为主,同时又必须对已经发生的青少年学生危机问题进行科学的干预和矫治。

3.自助、互助与援助相结合原则。

自助,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救、自律与自我教育;互助,重在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等各种帮助;援助,强调教师、家长和社会机构等的积极引导和主动帮助,包括引导学生增强求援意识和应对技能。通过自助、互助和援助的有机结合,形成互动互补效应。

4.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原则。

既要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又要积极开发、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在学校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落实公共安全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家长学校、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家庭和社会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人和睦相处的技能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教育的合力。

5.发展、渗透与养成相结合原则。

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为根本,坚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

二、主要内容

(一)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心理健康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7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和心理健康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二)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按照各学年级年龄和认知能力的特点,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划分如下,学校应根据实际,制定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1.小学1—3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

(1)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

(2)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常识。

(3)认识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

(2)了解常见的肠道和呼吸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2)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3)了解火灾概念及其危害。

(4)初步了解、增强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

(5)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122电话。

(6)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私自到野外游泳、滑冰等活动的危害。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了解影响家乡生态环境的常见问题,形成保护自然环境和躲避自然灾害的意识。

(2)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

(3)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心理类事件

(1)适应新环境、新的交往范围与新的学习生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校生活。

(2)提高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

(3)认识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情绪表现,通过引导正确看待自己的情绪。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与环境的不适应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

(4)了解友谊的意义;懂得同情、关心和力所能及地帮助弱者。

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

(2)学会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方法。

2.小学4—6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认识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或事件的危害和范围,不参与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

(2)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规范。

(3)学会应对可疑陌生人的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4)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加强卫生和饮食常识学习,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2)了解常见病、重点地方病和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初步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逐步形成远离烟酒及的健康生活意识。

(4)初步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培养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形成文明出行的意识。

(2)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异物进入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3)形成对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与区域的防范意识,了解与学习和生活及周边密切有关的特种设备设施安全知识。

(4)学会有效躲避事故灾害的常用方法和在事故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5)使学生初步了解与学生意外伤害有关的基本保险知识,提高学生的保险意识。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1)初步认识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和了解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

(2)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3)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学会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基本方法。

(2)掌握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心理类事件。

(1)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2)初步认识与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珍惜生命。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时间观念。

(4)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

模块七: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形成和解同学之间纠纷的意识。

(2)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及时向教师、家长、警察求助的意识。

3.初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增强自律意识,自觉不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与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习惯。

(2)不参加有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3)理解社会安全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会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等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

(5)学习了解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了解重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生活水污染的知识及基本的预防、急救、处理常识;了解简单的用药安全知识。

(2)了解青春期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形成维护生殖健康的责任感。

(3)了解艾滋病、肺结核病的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4)学习识别的知识和方法,拒绝和烟酒的诱惑。

(5)了解和分析影响生命与健康的可能因素。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增强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意识;主动分析出行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寻求解决方法;防止因违法违规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正确使用各种设施,具备防火、防盗、防触电及防煤气中毒的知识技能。

(3)了解和积极预防在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提高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4)学习消防法律法规的有关内容,培养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意识;了解家庭、学校和公众聚集场所等防火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1)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提高自我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

(2)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判断和有效拒绝的技能,避免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2)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别,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

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心理类事件。

(1)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正在成长,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

(2)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3)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

(4)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

模块七: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了解校园暴力造成的危害,学习应对的方法。

(2)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承受挫折和压力,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3)学会在与人交往中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构筑起坚固的自我心理防线。

4.高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自觉遵守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行为规范。

(2)了解考试泄密、违规的有关法律常识。养成维护考试纪律和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

(3)自觉抵制影响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4)基本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宗教冲突现象,努力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团结。

(5)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汲取其他国家文化的精华,抵制不良文化习俗的影响。

(6)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懂得扑救初起火灾的基本技能。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基本掌握和简单运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的有关技能,进行自救、自护。有报告事件的意识和了解报告的途径和方法。

(2)掌握亚健康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了解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和救助渠道,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3)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措施,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4)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具备洁身自好的意识和良好的卫生公德。

(5)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常识,拒绝诱惑。

(6)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方式,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预防性侵害。当遭到性骚扰时,要用法律保护自己。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1)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利用网络习惯,提高网络道德素养。

(2)树立不利用网络发送有害信息或进行反动、色情、迷信等宣传活动以及窃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保密信息的牢固意识。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了解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自然灾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灾害发生前的特征,基本掌握在自然灾害中自救的各种技能,学习紧急救护他人的基本技能。

(2)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作贡献。

(3)基本掌握与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设施的安全和救护知识。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心理类事件。

(1)培养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

(2)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

(3)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能够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5)理解生与死的意义,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学习规划自己美好的人生。

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自觉抵制校园暴力,维护自己和同学的生命安全。

(2)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在关注自身安全的同时,去关注他人的安全,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三、实施途径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中小学校应开设公共安全教育课,把公共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分阶段分年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公共安全知识教育。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落实。小学阶段主要在安全与健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进行。中学阶段主要在安全与健康、思想品德、生物课和其他课程中进行,各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进行集中授课。

(二)利用地方课程的时间,广泛开展公共安全教育。要充分利用班、团、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

(三)创新教育形式,探索和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公共安全教育可以针对单一主题或多个主题来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实际体验、影片欣赏、角色扮演等活动,也可以运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探索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增强公共安全教育的效果。公共安全教育的形式在小学以游戏和模拟为主,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辨析为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育人环境。学校要建设符合公共安全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认识、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四、保障机制

(一)课时保障。学校要保证公共安全教育的时间,根据我市实际,每周在地方课程中安排0.5课时作为公共安全教育的基本课时,实行间周开设,并采用课程渗透和利用地方课程时间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各学校每学期还至少开展一次自救自护和逃生的实践演练活动。

(二)资源保障。抓好公共安全教育教材建设,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艾滋病教育、消防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交通安全、环保、防震等专题教育教材,修订或编写重庆市公共安全教育教材,供全市中小学生使用。公共安全教育教材由各学校用公用图书经费统一购买,供教师教学使用和学生循环借阅,不得向学生收费增加学生负担。重视和加强公共安全教育信息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各区县(自治县)教育科研机构要加强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把公共安全教育研究列入当地课题研究规划,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各学校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加大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

(三)队伍保障。要重视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校长和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及各学校教师内部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水平。市教委负责对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安全管理干部、区县(自治县)教师进修学院(学校)从事安全教育培训授课教师和全市初级中学以上学校校长的培训工作,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和学校安全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各学校负责对本校教职工进行培训。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如消防、法制、心理健康辅导等)领域,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建设公共安全教育师资库的方式,进行统筹协调安排,派遣专业教师在中小学中巡回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师资库的教师可以由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相关部门(如交通、消防、卫生等)的专业人士组成。师资库的教师还可以作为当地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继续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师资来源。

(四)服务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社会资源,提供充足的教育设施和条件,为学生的健康安全营造良好的环境,开展适合中小学生体育健身、消防安全、动手实践等的生存训练活动。各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依托医院、人口计生委、卫生保健所、心理咨询机构等社会专业机构的力量,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心理辅导、预防、干预、家庭教育咨询等专业支持,提高心理服务的质量。各学校要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以及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系统协调承担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且协助学校制订应急疏散预案和组织疏散演习活动。对用于教师培训、软件开发、课题研究等的经费应予以保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推动学校安全教育的有效进行。

安全生活教育范文篇4

指导纲要的意见

区教委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提高中小学生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自救自护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委关于贯彻实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7〕168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贯彻实施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存环境奠定基础,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强自尊、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知识和生存技能,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三)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丰富学生经历,获得实践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2.预防、干预与矫治相结合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以预防性教育为主,同时又必须对已经发生的青少年学生危机问题进行科学的干预和矫治。

3.自助、互助与援助相结合原则。自助,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救、自律与自我教育;互助,重在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等各种帮助;援助,强调教师、家长和社会机构等的积极引导和主动帮助,包括引导学生增强求援意识和应对技能。通过自助、互助和援助的有机结合,形成互动互补效应。

4.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原则。既要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又要积极开发、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在学校课程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落实公共安全教育的同时,还要通过家长学校、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家庭和社会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人和睦相处的技能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形成教育的合力。

5.发展、渗透与养成相结合原则。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为根本,坚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

二、主要内容

(一)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心理健康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等7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心理健康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

(二)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把不同学段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按照各学年级年龄和认知能力的特点,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划分如下,学校应根据实际,制定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

1.小学1―3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

(1)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

(2)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常识。

(3)认识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

(2)了解常见的肠道和呼吸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2)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3)了解火灾概念及其危害。

(4)初步了解、增强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

(5)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122电话。

(6)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私自到野外游泳、滑冰等活动的危害。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了解影响家乡生态环境的常见问题,形成保护自然环境和躲避自然灾害的意识。

(2)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

(3)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心理类事件。

(1)适应新环境、新的交往范围与新的学习生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校生活。

(2)提高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

(3)认识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情绪表现,通过引导正确看待自己的情绪。克服孤独、依赖及由学习与环境的不适应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

(4)了解友谊的意义;懂得同情、关心和力所能及地帮助弱者。

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

(2)学会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方法。

2.小学4―6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认识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或事件的危害和范围,不参与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

(2)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规范。

(3)学会应对可疑陌生人的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4)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加强卫生和饮食常识学习,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2)了解常见病、重点地方病和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初步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逐步形成远离烟酒及的健康生活意识。

(4)初步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培养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形成文明出行的意识。

(2)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异物进入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3)形成对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与区域的防范意识,了解与学习和生活及周边密切有关的特种设备设施安全知识。

(4)学会有效躲避事故灾害的常用方法和在事故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5)初步了解与学生意外伤害有关的基本保险知识,提高学生的保险意识。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1)初步认识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和了解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

(2)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3)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学会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基本方法。

(2)掌握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心理类事件。

(1)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2)初步认识与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珍惜生命。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树立时间观念。

(4)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

模块七: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形成和解同学之间纠纷的意识。

(2)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及时向教师、家长、警察求助的意识。

3.初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增强自律意识,自觉不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与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习惯。

(2)不参加有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3)理解社会安全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会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等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

(5)学习了解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了解重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生活水污染的知识及基本的预防、急救、处理常识;了解简单的用药安全知识。

(2)了解青春期常见问题的预防与处理;形成维护生殖健康的责任感。

(3)了解艾滋病、肺结核病的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4)学习识别的知识和方法,拒绝和烟酒的诱惑。

(5)了解和分析影响生命与健康的可能因素。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增强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意识;主动分析出行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寻求解决方法;防止因违法违规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正确使用各种设施,具备防火、防盗、防触电及防煤气中毒的知识技能。

(3)了解和积极预防在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提高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4)学习消防法律法规的有关内容,培养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的意识;了解家庭、学校和公众聚集场所等防火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1)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抵制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提高自我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

(2)合理利用网络,学会判断和有效拒绝的技能,避免迷恋网络带来的危害。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2)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别,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

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心理类事件。

(1)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正在成长,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

(2)学会倾听和表达,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3)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

(4)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

模块七: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了解校园暴力造成的危害,学习应对的方法。

(2)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承受挫折和压力,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3)学会在与人交往中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构筑起坚固的自我心理防线。

4.高中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自觉遵守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行为规范。

(2)了解考试泄密、违规的有关法律常识。养成维护考试纪律和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

(3)自觉抵制影响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4)基本理解国际政治、经济、宗教冲突现象,努力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团结。

(5)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汲取其他国家文化的精华,抵制不良文化习俗的影响。

(6)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懂得扑救初起火灾的基本技能。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基本掌握和简单运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的有关技能,进行自救、自护。有报告事件的意识和了解报告的途径和方法。

(2)掌握亚健康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了解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和救助渠道,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3)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和措施,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

(4)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具备洁身自好的意识和良好的卫生公德。

(5)了解有关禁毒的法律常识,拒绝诱惑。

(6)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方式,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预防性侵害。当遭到性骚扰时,要用法律保护自己。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1)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利用网络习惯,提高网络道德素养。

(2)树立不利用网络发送有害信息和进行反动、色情、迷信等宣传活动以及窃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保密信息的牢固意识。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了解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自然灾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灾害发生前的特征,基本掌握在自然灾害中自救的各种技能,学习紧急救护他人的基本技能。

(2)了解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为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作贡献。

(3)基本掌握与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设施的安全和救护知识。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心理类事件。

(1)培养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

(2)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

(3)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能够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5)理解生与死的意义,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学习规划自己美好的人生。

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自觉抵制校园暴力,维护自己和同学的生命安全。

(2)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在关注自身安全的同时,去关注他人的安全,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三、实施途径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中小学校应开设公共安全教育课,把公共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分阶段分年级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公共安全知识教育。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落实。小学阶段主要在安全与健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进行。中学阶段主要在安全与健康、思想品德、生物课和其他课程中进行,各学校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进行集中授课。

(二)利用地方课程的时间,广泛开展公共安全教育。要充分利用班、团、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

(三)创新教育形式,探索和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公共安全教育可以针对单一主题或多个主题来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实际体验、影片欣赏、角色扮演等活动,也可以运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探索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增强公共安全教育的效果。公共安全教育的形式在小学以游戏和模拟为主,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辨析为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育人环境。学校要建设符合公共安全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认识、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四、保障机制

(一)课时保障。学校要保证公共安全教育的时间,根据我区实际,每周在地方课程中安排0.5课时作为公共安全教育的基本课时,实行间周开设,并采用课程渗透和利用地方课程时间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各学校每学期还至少开展一次自救自护和逃生的实践演练活动。

(二)资源保障。抓好公共安全教育教材建设,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艾滋病教育、消防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交通安全、环保、防震等专题教育教材。公共安全教育教材由各学校用公用图书经费统一购买,供教师教学使用和学生循环借阅,不得向学生收费增加学生负担。重视和加强公共安全教育信息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区教育科学研究所要加强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把公共安全教育研究列入课题研究规划,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各学校要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加大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

(三)队伍保障。要重视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中小学校长和全体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及各学校教师内部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水平。区教委负责对教育行政部门安全管理干部、区教师进修学校从事安全教育培训授课教师的培训工作,委托三峡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负责初级中学校长的培训工作,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小学(幼儿园)校长(园长)、学校安全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各学校负责对本校教职工进行培训。对专业性比较强的(如消防、法制、心理健康辅导等)领域,区教委可以通过建设公共安全教育师资库的方式,进行统筹协调安排,派遣专业教师在中小学中巡回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学校安全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师资库的教师可以由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相关部门(如交通、消防、卫生等)的专业人士组成。师资库的教师还可以作为当地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继续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师资来源。

(四)服务保障。各校要积极协调社会资源,提供充足的教育设施和条件,为学生的健康安全营造良好的环境,开展适合中小学生体育健身、消防安全、动手实践等的生存训练活动。区教委要充分依托人口和计生委、医院、卫生保健所、心理咨询机构等部门和社会专业机构的力量,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心理辅导、预防、干预、家庭教育咨询等专业支持,提高心理服务的质量。各学校要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以及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系统协调承担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相关部门要协助学校制订应急疏散预案和组织疏散演习活动。对用于教师培训、软件开发、课题研究等的经费应予以保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推动学校安全教育的有效进行。

安全生活教育范文篇5

1.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成人几乎包办和承担了幼儿的安全问题,忽视了从根本上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及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所谓“千般照顾,不如自护”,幼儿的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地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幼儿主动获得安全自护意识。只有对幼儿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才能真正地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2.安全教育具有现实性。缺乏安全知识、缺少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的一个弱点。因此,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必要的安全机制,会让幼儿受益终身。

3.安全教育具有紧迫性。幼儿在活动中会经常表现出好奇、爱探索、好冲动、身体动作不协调等特点,控制能力差,且缺少生活经验,判断力差。因此,有许多幼儿安全意识薄弱,缺少防范知识,易发生安全事故。这些现状时刻提示着我们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的紧迫性,这是幼儿园建设与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二、幼儿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安全教育管理中,不论是安全管理还是幼儿安全教育主要集中于班级教师的主题教育活动及日常行为规范中。这种模式使得幼儿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先见性及安全教育体系。

2.幼儿园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总是趋向于经验教育或当下教育,没有形成以幼儿园为特殊教育主体的幼儿园安全管理实施模式与方案。

3.家园共育工作缺乏沟通,导致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不同步,没有形成安全教育合力。同时,幼儿园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的实际发展水平缺乏系统的科学评价体系,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教育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存在何种问题,并没有在幼儿园工作中具体体现出来。

三、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实行垂直管理办法

1.每月由主管园长主持召开院安全工作会;2.每月底各部门上报安全自查表及相关小结;3.每月月底上报班级安全自查表;4.每周进行班级设施安全维修。

(二)设立各项安全工作预案

1.幼儿园防范暴力事件应急预案;2.幼儿园防震减灾演练应急预案;3.幼儿园预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4.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三)加强幼儿一日生活安全管理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日生活常规的习惯养成也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为确保幼儿安全,应该在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管理上狠下功夫,先后制定多项规定与制度:针对3~6岁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接触到的相关安全内容进行筛选,形成幼儿安全教育发展目标体系,通过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及日常教育等多种形式,逐步增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进行安全知识宣传活动

1.全体教职工通过集中培训、个人学习、网络学习、读书学习以及安全知识竞赛、演讲活动,丰富自身安全知识,树立安全意识,时刻关注幼儿安全。

2.通过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专题活动、宣传讲座等形式为幼儿及家长介绍“安全”、“自救”等知识,提高家长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共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安全生活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图书馆;少儿;安全教育;服务品牌

1引言

少儿是社会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安全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少儿安全事故频发,进而暴露出安全教育的诸多问题,少儿安全问题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16年深圳提出建设中国儿童友好型城市目标,2018年在国内率先《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2035年)》,从以下几个方面明确指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内涵:给予儿童参与决策的权力、提供儿童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保障儿童生活环境的安全和满足儿童各类行为活动的需求[1]。2018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开展面向少儿的阅读指导和社会教育活动,并为学校开展有关课外活动提供支持。”[2]深圳在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几年里,不断完善少儿的公共配套设施,而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主体,肩负着少儿阅读推广的重要使命,承载着教育和宣传的社会职能。少儿安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团体的共同参与,图书馆应该积极参与到少儿的学习和成长中,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和服务支撑,为少儿的生活和成长构筑精神层面的安全网。图书馆的服务品牌是服务项目或服务产品之外的附加值。在服务项目和服务活动中,体现出服务的优势、特色和强项并以此展示其服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是一个图书馆最具识别度的形象文化呈现[3]。范并思认为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特点在于“服务活动化,活动品牌化”,活动是未成年人服务的重要载体[4]。在拓展未成年人服务工作中,要树立“活动即服务”的理念,建立活动的长效机制,并将活动作为服务能力和服务绩效的重要考核指标[5]。图书馆要充分发挥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创新性和积极性,以其先进和独特的服务理念,针对少儿这一重要的特殊群体,把安全教育与服务品牌相融合,追求服务活动的日常化,打造认可度高、美誉度高和知名度高的图书馆服务品牌。通过打造少儿安全教育品牌服务,让少儿树立安全意识,掌握自救技能,提高避险能力和养成良好的日常安全行为习惯,从根本上解决少儿安全问题。

2国内外少儿安全教育的现状

日本是发达国家安全教育的成功典范,学校的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学习和安全指导两个方面,重视知识理论和实操体验,并将安全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课程,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常态化,以达到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此外,日本安全教育不仅内容丰富,课程体系完善,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健全,管理保障机制更是多层次化[6]。在美国,少儿安全教育体系已经较为成熟了。中小学安全立法是从联邦政府到各州县的逐级立法,并将学校安全立法视为国家教育目标,政府拨专款用于安全建设,极大地促进了美国青少年安全意识和安全实践活动[7]。美国州立公共图书馆十分重视少儿的安全教育,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州立公共图书馆提供少儿安全教育服务。州立公共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同时非常重视与学校安全教育相结合,为学校和家长提供辅助教育资源;根据各州实际情况提供不同主题和形式的安全教育服务,以不断提高家长和少儿的安全意识为目标[8]。通过调研国内29家省级公共图书馆(不含港澳台)网站发现,其在服务空间、网站设计、馆藏书目、数字资源、活动服务等方面均有涉及少儿安全教育服务,但存在服务制度不健全、内容缺乏创意和实操性、服务对象缺少精分标准、服务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我国公共图书馆在少儿安全教育服务上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在少儿安全主题活动方面。我国能够系统提供少儿安全教育服务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并不多,虽然部分图书馆举办过关于少儿安全教育主题的讲座、竞赛、展览等,但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第一次举办了有关少儿安全主题活动,截至2019年底,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共举办过少儿安全主题活动仅33场。相对于其他主题的少儿活动,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不但没有形成规模,且在内容、模式和质量方面都没有跟上,前期宣传不到位,后期缺少跟踪报道,主题活动缺乏社会影响力。相对于日本丰富且常态化的安全教育课程和完善的预警管理机制,美国成熟的少儿安全教育体系和公共图书馆对少儿安全教育服务的重视程度,我国学校少儿安全教育存在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安全教育进程停留在理论输出阶段、安全教育内容缺乏实操性、安全教育模式比较单一等问题,且公共图书馆尚未构建少儿安全教育服务体系,能够提供少儿安全服务和辅助教育资源的图书馆较少,对少儿安全教育推广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3少儿安全教育服务品牌的建设与维护

3.1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少儿安全教育服务品牌以人类的“认知程度—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为发展主线,对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心智发展程度和接受能力加以分析,充分结合少儿喜欢的方式,以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方式为指导方针,以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倡导为理论研究基础,以制定专业、高质量的安全教育服务为核心竞争力,以不断提升服务品牌品质为目标,进而得到读者和社会的认可,让少儿掌握人身安全、日常生活安全、财产安全、公共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的知识以及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达到培养少儿自身安全意识和技能的教育目标。3.1.1安全教育启蒙阶段。人类的大脑3岁以前发展最快,5岁以前已经完成大脑发育的80%,正是学习启蒙的初级阶段,对早期引导少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时期的少儿想象力和理解力发展程度有限,自控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对接收到的外界信息容易出现一知半解现象[9]。父母是孩子来到世界上的第一任老师,他们需要父母更多的关爱和陪伴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去认知、感知、探索这个世界。这个阶段少儿对外界信息的接收是单一的,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有限,行为能力处于单纯的模仿阶段,图书馆将安全方面的书目和资料进行搜集、筛选和整合,通过专题书目推荐和安全知识课堂的活动方式,将正确的安全教育信息灌输给少儿,树立“大人教我这样做”的认知是安全教育启蒙的起点。(1)专题书目推荐。专题书目又称书目导读、书目选读,是一种具有科学图书指南性质的书目,是专门为特定范围的读者对象全面系统地揭示与报道关于某一特定学科、某一专门研究方向的研究课题的图书而编制的书目[10]。图书馆员精选出经典的安全教育绘本推荐给少儿,让他们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需要父母的悉心引导,父母与孩子一起养成阅读习惯,不但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共同提高对安全教育的认知程度,还可以加强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弥补孩子成长和安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缺失。(2)安全知识课堂。知识小课堂是为少儿设置的特殊讲座。讲座是面向读者主动策划举办的公益性社会教育活动,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有效方式。安全教育的理论性知识是自我思考和行为意识的基础和标准。正确安全知识信息的传递是非常重要的。少儿辨别是非能力有限,习惯根据天生的模仿能力去学习周围人们的行为,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使少儿置身于危险之中。馆员、老师或是家长所掌握的安全知识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安全知识课堂邀请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授课,如交警、医护人员、消防员等,确保所传递的信息准确无误。根据这个阶段少儿的认知能力,安全知识课堂的内容、信息量、授课时间和周期都需要进行有效调整,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3.1.2独立思考提升阶段。7—8岁时,人类的脑容量已经接近成人,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段。理解其所应当像大人一样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这是对自我成长和能力肯定的一种心理表现,但这个阶段的少儿身心发展处于未成熟阶段,大脑皮层细胞兴奋度较高,神经系统较脆弱,好动却又难以自控[11]。对接受教育比较被动,但对未知的事物和领域充满好奇,对简单和有趣的事情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中得到满足感。少儿安全教育服务以少儿喜欢的绘本故事和“视频+游戏”的方式作为载体,引导少儿用所学到的安全知识去发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对接收到的外界信息加以分析和思考,深入了解“我确实要这样做”的原因。(1)绘本故事。美国著名故事家吉姆•科恩认为,听故事能够打开教育无法到达的区域。将故事作为安全教育的生动载体,引导少儿从故事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了解、熟记枯燥难记的安全常识,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经典故事绘本虽然很多,但是有关安全教育的经典绘本却很少,我们可以从经典绘本故事中挖掘出安全教育元素。例如以往在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主要是透过故事培养少儿的同情心,同时告诉他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现在可以将安全教育融入到故事中,引导少儿一起挖掘故事中的安全教育元素,寻找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容易引起火灾。将少儿带入到故事情节中,让其感受到错误的判断和行为导致的后果,这样的引导方式从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在提高少儿专注力的同时,培养其对不安全因素的敏感度和洞察力,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把安全教育的理念常态化、日常化、综合化。(2)视频小短片。少儿接受教育相对比较被动,而学习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这个过程难免有些枯燥无味,如果没有成人的引导,少儿很难选择主动接受教育。为了让少儿主动接受安全教育,并乐在其中,我们应打破传统学习模式,融入新的元素。例如视频头像替换技术,就是利用摄像头功能,截取少儿的头像剪切到视频短片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设定安全教育知识点的对话场景;互动软件的录音功能能录入声音,利用这项技术吸引少儿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趣味性和参与度,使得视频小短片中的人物形象变得更生动和贴近参与者。将娱乐与学习相结合,把枯燥的视频小短片与先进的视频头像替换技术相结合,将少儿置身于视频小短片的情景中,通过增加趣味性,加强馆员与小读者间的互动,从而加深其对安全教育知识的理解。3.1.3行为习惯养成阶段。9岁以上人类大脑容量增加不多,16岁左右智力发育逐渐停止,对世界的认知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个体的价值已经形成。个体关注的重点从外部客观世界转向内部主观世界,身心状况成为自我意识发展的重点,对自身的评价也越来越客观深入。个体从生理方面转移到社会生活方面,开始关注他人对自己的反馈,关注与自身有关的各种信息,并会据此来调整、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12]。生活情景小剧场和小小读者开放日两种活动模式就是从理论知识上升到实操体验,重视安全教育的体验感,让少儿正确认知并控制自身行为,把安全意识转化为安全行为习惯,让身体深深地觉得“我习惯了这样做”,使产生危险的概率降到最低。(1)生活情景小剧场。少儿的生活世界为智力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形成提供支持和环境。教育回归生活,首先要尊重少儿,尊重他们的天性,让他们体验生活和存在的意义,并培养成生活主体,所以一个符合成长需要的课程将有助于少儿获得更好的发展。情景小剧场以家庭为单位,选取生活场景,利用身体语言和道具,进行角色扮演的实践性对话。例如,少儿过马路要多左右观望,尽量从车辆的前方绕行,避免因与司机默契度不够或是盲区酿成交通事故。少儿就是自己的老师,他们可以通过寻找生活素材,自主学习来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通过情景小剧场,我们可以从少儿这一新视角发现生活中哪些是少儿认为的不安全因素,也可以让大人直观了解少儿对安全知识要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补充易被忽略的安全知识要点,重复正确的动作,纠正不安全行为,强化身体记忆,让正确的行为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行为。(2)小小读者开放日。少儿对一些事情无自身判断能力,对突发性事件无抵御和应对能力,一些突发事故往往超出了少儿认知范围,在危机情况下很难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导致各种事故发生。比如近年来少儿乘电梯事故频发,平时我们总教育少儿“不应该这样做”,却没有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和“为什么这么做”。为进一步提升少儿的应变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图书馆应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组织少儿在开放日(设定每周闭馆那天为开放日)入馆参观。图书馆一般安排技术人员在闭馆这天进行电梯的常规保养,可借此机会安排少儿近距离观察电梯结构,用手触碰一下扶梯踏板,便能深刻体会到为什么大人禁止他们在电梯上嬉戏玩耍,以后应该如何正确乘坐电梯。少儿缺乏生活经验,如果在事故发生时才去检验教育成果,那为时已晚。传统消防安全演习着重强调少儿在发生紧急情况后如何疏散逃生的技能,却忽略了日常消防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突发状况时对不确定因素应变能力的培养。小小读者开放日的消防安全演习,会着重培养少儿外出时注意观察消防疏散图的习惯,学会看懂消防疏散图,熟记消防逃生通道和消防设施的位置。开放日可事先不设定消防逃生路线,并适当设置障碍设施,完全让少儿凭借自己的记忆力和所掌握的自救知识寻找逃生之路,这才能真正提高避险逃生的能力。3.2借助各种手段有效维护服务品牌。服务品牌的建立离不开前期的策划和精准的社会定位;发展过程需要馆员与读者不断的互动与磨合,进而促进服务品牌品质的提升;后期服务品牌的延续则要有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维护。服务品牌的运作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工作,要由图书馆各部门人才组成的专业团队及制度机制作为保障。3.2.1专业素养新要求。在馆藏建设方面,对书籍采购人员提出新要求,书籍的采购和书目推荐的工作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少儿安全教育服务品牌针对的是少儿,他们心思细腻、敏感,却又很脆弱,在服务组织方面,馆员除了敬岗敬业,更应多与少儿互动,从心底关爱他们,增加自身亲和力,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引导少儿主动参与到服务品牌的体验中来,维护好读者与馆员间的关系,减少服务品牌读者的流失,确保忠实读者的持续保有量。3.2.2服务增值新方向。(1)思考分析能力。现在各省市图书馆的读者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大多只对活动的场次和参与人数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当活动的场次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后,应该朝提升活动质量的方向发展。少儿安全教育作为图书馆具有“亮点”的服务品牌,工作重点要放在实现服务品牌的内在增值。馆员不断提升思考和分析能力,通过构建服务品牌数据统计平台,从多个角度对服务品牌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例如增设参与人的年龄、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活动持续时间的合理性、参加活动的时间成本等数据指标来进行统计分析,为图书馆服务品牌的增值提供数据支撑和指明调整方向,使品牌服务更贴近读者。(2)创意构思潜力。少儿的好奇心对安全教育服务品牌的创意度提出了高要求,馆员策划的服务内容除了具有实用性、易操作的特点以外,如何让品牌服务更贴近生活、更有创意、更有趣,给服务品牌注入活力,吸引少儿读者的关注,增加他们的体验感和获得感,是值得馆员研究的课题。3.2.3管理理念新构思。(1)打造三位一体宣传模式。传统的宣传推广通常采用撒网模式,安全教育服务品牌一般针对固定的人群,走精品化路线,如今应该跳出以往的模式,增设私人订制的推送方式,进行精准化服务。图书馆少儿安全教育服务品牌与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最为紧密,通过选举“小小安全代言人”和亲子打卡积分等激励机制,调动少儿的积极性与参与感。在学习中,少儿对同龄人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督促作用,在生活中可以提醒成人对安全问题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监督成人时刻保持安全防范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学习氛围。(2)保护服务品牌知识产权。积极创建服务品牌已成为图书馆界的共识,虽然图书馆服务品牌具有公益性,但是服务品牌的建立凝聚了图书馆和社会各界的汗水和智慧,也需要通过营销手段进行产品推广,以获得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加强服务品牌注册商标管理,不但能够有效地保护服务品牌团队的文化服务成果,而且还能提升服务品牌的竞争优势,拥有更高的社会价值。3.2.4社会合作新活力。图书馆毕竟不是专业的教育机构,少儿安全教育还是需要学校、交通、卫生、消防等部门共同合作并参与其中,将安全知识通过专业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灌输给少儿,为安全教育服务注入新活力,让少儿对交警、医护人员、消防员等职业的工作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4结语

一个服务品牌从“构想—建立—磨合—认可—增值”到最终“推广”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图书馆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打造一个读者认可度高、对图书馆界具有实际操作借鉴意义、在提升少儿安全教育方面富有成效的图书馆服务品牌。少儿安全教育服务品牌的建立就是让少儿从小学习安全理论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判断和化解危机的能力,最终由认知意识转变为行为习惯。少儿安全教育服务品牌体现出图书馆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组织文化。打造优秀的少年安全教育服务品牌可以成为图书馆的文化标识之一,反映出一个城市精神文化的一个侧面。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2035年)》的通知[EB/OL].(2018-04-03)[2019-05-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8.

[3]王世伟.论公共图书馆服务品牌[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44(6):4-24.

[4]范并思.拓展图书馆未成年人阅读服务[J].图书与情报,2013(2):2-5.

[5]范并思.服务活动化:图书馆服务新趋势[J].图书馆学刊,2017,39(12):1-4.

[6]肖忠华.日本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经验与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7]田茂,宋春来.美国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12):68-71.

[8]葛梦蕊,杨思洛.美国州立公共图书馆少儿服务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6(14):80-88.

[9]辛振海.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健康指导[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3(1):71-74.

[10]徐雁,谭华军.目录明,方可读书:推荐书目、影响书目、畅销书目与读物推广[J].图书馆杂志,2014,33(4):30-36.

[11]白莉.儿童安全教育的内容与路径[J].教育探索,2011(4):70-71.

安全生活教育范文篇7

1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学校生命教育是一个新课题,国内众多专家普遍认为生命安全教育是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理解生命和创造生命价值,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的/化育人0教育活动。在国外,学者们将生命安全教育主要视为预防泛滥、艾滋病、暴力、自杀等方面的教育。如果从安全教育来讲,它的内涵与处延范围更为广泛,生命安全教育属于安全类教育,二者是从属关系,生命安全教育包括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两个方面。学校的安全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内容,一般主要包括在自然灾害、学生伤害、交通消防、教学行为、场地设施、学生饮食、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安全。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在概念上比较相近,容易使人们产生混淆。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角分析,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有同有异,两者相互联系,各有侧重。生命教育侧重精神生命的觉醒与提升,注重生命意识的养成,而生命安全教育侧重自然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注重生存技能的培养[1]。

2学校体育推行生命教育的价值功能

2.1.1帮助学生认识生命、认识自我、认识健康

学校体育推行生命教育首先是认识生命的价值。这是生命教育的起点。为此,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形成对生命的敬畏、热爱,进而能够从容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与逆境,培养对生活的自信和坚忍不拔的勇气,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生命教育本身就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如安全教育、生存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环境教育、死亡教育等等,都可以融合于学校体育课程。而生命教育在健康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升华,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具有有限性、独特性和不可重复性。/生命是由出生、成长、老化、死亡等构成的连续过程,生命的成长历程是艰难的、危险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对生命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导致生命的终止。0[3]一些国家学校体育课程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健康、认识生命安全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例如,俄罗斯学校体育课程分设体育与生命安全基础两门课程,体育课程包括了身体发展、运动技能、卫生、饮食、休息、意志与道德品质的发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的身体调节和自我调节方法等内容;生命安全基础课程包括自然灾难、生产事故、交通事故伤害等预防与处理的内容[4]。其次是认识自我、认识健康的价值。通过学校体育这个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良好的行为和习惯;认识健康,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疾病与亚健康。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显示,学生的体质和体能指标连续20年来持续下降,城市学生的肥胖及超体重比例不断攀升,肥胖率高达2515%;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分别为3116%、58107%、76102%、82168%,呈台阶式发展态势。造成这些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严重不足,睡眠时间不足,课业负担过重。这对我们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关键是要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健康,从而使学生了解自身、认识自我行为及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最终达到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2.1.2发展和保持学生生命健康水平

学生是未成年的人,是尚待发展的人,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力。学校体育具有发展学生生命健康水平的价值。学校体育着眼于学生的生命特征,利用体育技术、技能的教学,顺应学生生命的内在自然,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到两种运动项目的技能和身体锻炼的方法,并持之以恒进行体育锻炼,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借以发展自己生命健康和幸福的生活。现代生活方式使得现代文明病的蔓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体育以其独特的功能,是人们增进健康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在基础教育阶段,体育不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这一时期学生保持和提高健康水平的主要方法[5]。另一方面现代学校体育课程重视生命体验、身体需要、能量释放,把生命归结于人的生活之中,把发展和保持学生生命健康水平作为学校体育功能的终极目标。体育让学生通过运动参与产生的笑声与汗水,让学生获得了运动素质、体格、身体机能等生理性效应,也获得了快乐、成功、自信和满足感等心理体验,是生命教育的具体体现。

2.1.3促进学生生命特征全面发展

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给人类生活或多或少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中小学生的日常的体力消耗明显减少,上学中各种交通工具代替了步行,生活中体力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营养过剩现象日趋普遍,不仅影响着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还不可避免地使他们的机体生物结构和功能产生退化,于是人们不断地寻求新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校体育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知识、技能,增进身心健康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索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过程。学校体育中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是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这种亲身体验不仅是一种认知方式,更是一种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存在方式。学生经历这些体验最大的作用在于促进他们生命特征全面发展。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个体完成的发展方式。阻抗学生生命退化的最好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情景化体育游戏等活动,可以使学生肌肉更加发达,大脑发育得更加完善,可以提高大脑皮质对各种刺激的分析综合能力,提升本体感觉敏锐力,使学生判断时间、空间和本体位的能力增强,瞬间反应加快,判断更准确,能协调支配有机体,同时可以提高肌体体温的调节能力,增强身体对气温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延缓衰老的进程,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等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作为生物的进化与发展[2]。

2.1.4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

体育已经成为人们提高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的一种生活方式。WHO在2002年世界卫生日特别提倡增强体育锻炼,提高生命质量。世界卫生日的口号是)))运动有益健康,主题是体育锻炼。这一口号言简意赅,跨越了经济、社会制度和地域的障碍、把科学的智慧和观念变成政策,帮助人们健康长寿和生活得更好[6]。但在现阶段,在校期间仍然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能系统、持续接触体育的阶段。学校体育以运动是生命进化的原动力,按照生命规律发展体育教育,使体育课堂教学直面生命。从目标设定、内容设置、过程控制、方法更新等方面遵从生命发展的规则,通过人体运动的调节与控制,来实现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改造,从而为最终提升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提供身体可能[7]。同时,体育教学过程也是人体生命潜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是生命力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体育教育将学生领入体育这个王国,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欣赏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够愉悦身心,丰富文化生活。目前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他们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简单,势必会给他们带来孤独、紧张和枯燥。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扩大学生人际交往,学会与他人和谐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3学校体育教学推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3.1.1学校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的高度融合

生命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0的教育理念,这与学校体育教育中倡导的/健康第一0指导思想相契合的。/以人为本0生命教育理念必然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唤醒、弘扬个体内在潜能的发展,它是在体育教育过程中重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以改善教育效果的理论基础。当前的学校体育功能低效主要在于学校体育缺乏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认识,这不仅体现在体育教育内容上,也体现在体育教育观念上缺少生命教育的真谛。体育变成模式化的训练,压抑学生个性和生命发展的多样性,使学校体育教育缺乏生命力和感召力。因此,现在学校体育要回归体育的本性,呼唤生命本质,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学校体育中来,这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学校体育功能的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0和/健康第一0思想都是学校体育功能的本质要求,无论从学校体育教育的起源,还是发展的动力而言,都源于生命,这都要求学校体育功能要实现向生命的回归。

3.1.2体育教师是生命安全的倡导者、组织者、实施者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应毫无疑问地担当起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体育教师要当好生命安全教育的倡导者、组织者、实施者。首先得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熟练驾驭体育课堂能力,在科学合理组织教学、上好每堂课的基础上,杜绝课内出现安全事故,还必须掌握并传授大量与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要适应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时展潮流,不断改变、更新教学策略,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充分利用好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因地制宜地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3.1.3利用体育理论教学实施生命安全教育

在体育课理论教学中,安排一些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利用室内体育课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授各种生命安全知识,教会学生多种基本生存、逃生、自救、救人技能等本领,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与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可以安排学生上讲台讲述他们亲自遇见、或听说的一些灾情,讲述灾情发生的过程和结果,讲完后进行提问,这种灾情是如何发生的,怎么判断它的到来,以及遇见了该怎么办?学生发言后,老师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出险情到来时的预警、怎样迅速撤离险区以及常见自救与互救方法;教育学生身处险境时,如何面对和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例如,通过观看1998年洪涝灾害的影像资料,其中有一个叫江珊的小女孩勇敢面对灾难,抱紧大树9h不松手与洪水作斗争,最后奇迹般生还;更有老人和小孩在树上几天几夜经受饥饿、黑夜、担心与恐惧,最后坚持到被救出。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和总结:他们为什么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都没有放弃生命,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生命?向学生传授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遇到灾害时能够稳定情绪,勇敢面对,以积极的心态和采取力所能及的方法对待困难与挫折。

3.1.4利用体育实践教学践行生命安全教育

通过学生积极实践、体验,让生命安全教育的理念真正内化到他们的思想意识之中,践行在他们的行为之中。在室外上体育实践课时,老师可以创设一些/灾难现场0或危险情境,如地震来临的情形,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开展逃生模拟训练,使他们在险情来临之前能组织有序,互相帮助,并在最短时间内离开/险境0。在平时体育课堂上,多穿插安全知识与安全实践活动,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在灾难面前的判断、自救、互救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些安全技能训练,如:低血糖、晕厥如何急救,人工呼吸,扭伤如何止血、包扎处理等。在跑、跳、投等身体素质中,可以设计学生正在/险区0练习,当学生听到教师紧急哨声,明白有灾情到来,并马上组织有序的越过障碍,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集合,先到的学生还可以帮助那些体质比较差而掉队的同学,使他们都能迅速地脱离险区。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品质。在烈日下、在细雨中、在风雪里培养学生经得住风雨、挫折和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进行中长跑练习时,教师用体育明星作榜样,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使他们充满信心,坚持跑到终点,相信/彩虹总在风雨后,风雨后的阳光更加灿烂0。

4结语

生命安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这种思想指导的教育改革实践。生命安全教育的推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另外,生命安全教育必须渗透和融入到具体的课程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实质性的育人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使得学校体育具有了新的内涵,这使得学校体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同时教会学生多种应急、逃身、自救、救人等技巧和方法。生命安全教育广泛地应用于学校体育,也能促使人们去反思传统的体育观念和体育实践,从而有可能引发学校体育的新一轮变革。

作者:鲁国斌蔡春苗工作单位: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第二篇: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调查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查阅中国期刊网等与安全教育的相关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1.2问卷调查法:针对娄底市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相关问题自制问卷,采取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娄底市一中、三中、八中、一小、四小等5所学校共发放问卷250份,有效回收240份,回收有效率96.0%。

1.3数理统计法: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主要采取的方法频数统计非参数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安全教育总体现状

通过访谈被调查5所学校的校长及教务处长可以看出,目前娄底市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虽然曾开展过安全方面教育的中小学达到100%,但安全教育仅流于表面形式,专门开设安全方面教育的学校只占40.0%,专门进行防灾自救等演习的学校也只有20.0%,而且大多是在发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后开设的,像四川省桑枣中学一样坚持多年开展抗震演习活动的学校一个都没有。虽然被调研的所有学校对安全教育的认识都比较明确(这说明娄底市中小学对安全教育的认识是有的),但行动是相当落后的,这对娄底市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全面落实是不利的,也对学生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应引起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2.2容易遭受伤害类型的比较

学生容易遭受的伤害类型的前五项依次为:“社会人员的交通违章行为”、“摔伤”、“社会人员的其它违法犯罪行为”、“勒索抢劫”和“烫伤/烧伤”。它们的选中率分别为71.3%、59.8%、46.0%、44.6%和40.9%。近1/3的学生(29.4%)可能遭受家庭暴力。比较而言,小学生更容易发生“社会人员的交通违章行为”、“食物中毒”、“煤气中毒”、“溺水”、“摔伤”、“烫伤”和“触电”等多种类型的事故;初中生更容易受到“勒索抢劫”、“教师体罚/变相体罚/语言讽刺”等伤害;高中生更容易遭受“家庭暴力”和“性骚扰或侵害”的伤害。由此可知,娄底市中小学生容易遭受伤害类型多与社会人员有关,其次是摔伤和烫伤/烧伤。这提示我们要对学校周边的环境整治进行一系列的大量的工作可做。

2.3接受安全教育的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娄底市中小学生接受教师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各项内容的选择都在50.0%以上。具体来说,“交通安全”选中率最高达92.1%,其次是“防止打架斗殴、被拐骗”、“预防疾病(饮食卫生、防传染病等)”和“消防安全”分别选中率为77.0%、74.9%和73.4%。从学段比较来看:除“防止打架斗殴、被拐骗”这一选项外,中小学生对各项安全教育内容的选择都是最高的,且随着学段的递增,教师对各安全教育内容的选择总体上有递降的趋势。

2.4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

娄底市中小学生接受教师最常采用的教育的方式是“教师讲解”的方式,占总选中率的84.7%,但也不排除采用其他的教育方式,比较多的为观看影视展览(62.3%)、分析讨论案例(60.6%)、专业人员讲解(53.4%)、安全演习活动(47.4%),而“分小组和同学一起学”的这种方式选择最少(8.9%)。由此可见,娄底市中小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教师讲解这一传统的方式外,还有其它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方式供学生选择。

2.5接受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

娄底市中小学生接受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为“班会”的形式,占选中率的87.0%,其余依次为专题教育(75.7%)、学科渗透(71.9%)、安全课(60.0%)和以活动和实践为基础的安全教育(53.2%),各项选项均在半数以上,可见,中小学生接受的安全教育途径具有多样性。比较而言,小学生对各种途径的选择是最多的;初高中相比,初中生的形式偏重于学科渗透、班会和事前强调,事后总结,而高中生则选择“安全课”的途径。

3建议

3.1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活动工作机构

学校对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及管理,妥善处理各类安全事故,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有关专家认为,通过安全教育和预防,80%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公众教育和世纪教育,仅仅依靠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进行安全保护是不够的,还应当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活动工作机构,形成安全教育制度,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3.2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

中小学生要通过自救,机智勇敢地处置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因此学校应该利用墙报、广播、知识竞赛、演习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工作之中,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意识,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够果断地进行正当自护自救,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

3.3重视细节教育,细水长流

安全教育应从细节做起,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做到润物细无声。应该经常提醒学生和进行演练,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安全教育效果。如怎样避免坠入下水管道和窨井?横穿马路应该注意什么?游泳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对轻微的火情怎样紧急应付?等等。只要全社会行动起来,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做,构建和谐社会就不是一句空话。

作者:谢仁桃张劲松工作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科学系

第三篇:国外幼儿安全教育启示

一、加强立法,保障幼儿安全

(一)国外幼儿安全立法的现状

在国外,已经有超过40个国家出台有关儿童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涉及食品安全、校车安全、看护安全、秩序安全、情感安全等多方面,其法律制度已经相对成熟完善。如在食品安全方面,《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等规定,如果生产和批发、销售假冒伪劣儿童食品,当事人除被判监禁外,还将面临25万到100万美元的罚款,法国甚至将生产假冒伪劣儿童食品的罪行与贩毒、军火走私一并列为“危害安全罪”。再如在校车安全上,日本各幼儿园和小学明确规定,校车上除司机外,还必须有两名幼儿园老师照顾孩子。[2]

(二)我国幼儿安全立法的现状

我国关于幼儿安全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多,只是零星地散见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并且相关法律出台也较晚,法律体制不够完善,很多法律都是大量的安全事故出现后才进行编制。例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是最全面的关于幼儿安全的立法文件,但其出台时间却是2006年,远远晚于很多国外国家,并且幼儿园只是作为中小学的一个依附单位。再如2012年颁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是因为之前系列校车事故致使多名幼儿伤亡才出台。

(三)启示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强有力的法律作为后盾是幼儿安全教育实施的前提保障。但我国关于幼儿安全的立法并不多,且不系统全面。因此在幼儿安全立法上,我们要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如从宏观上制定《儿童权利法》《安全法》;中观层面建立《安全法》《校园法》;微观层面建立《校车法》《儿童乘客安全法》等。[3]同时还需要提前做好防范工作,不要等到安全事故发生再进行立法。

二、重视幼儿园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可分为物质环境安全和精神环境安全两方面。安全的物质环境指为幼儿创设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安全的精神环境指为幼儿营造安全愉快的生活氛围。

(一)国外幼儿园环境安全的现状

美国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操场多是采用橡胶木之类的材料,但同时也有适合幼儿开展不同活动的不同地面,如草地、水泥地、沙地等。他们非常重视安全检查工作,有每日每周每月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工作。日本幼儿园中的绝大部分户外活动场地采用了硬沙土地,以减少摔倒后的损伤程度;单杠、爬竿等攀爬类设施下面垫上塑胶垫子。美国在经历了“9•11”事件后,怎样在经历灾难后给儿童以情感上的安全得到了幼儿园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儿童敏感于成人的言行,他们会因为成人的担忧焦虑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因此幼儿园中照料孩子的教师们开始关注给孩子以情绪情感上的安全经验。例如经常给孩子以拥抱、微笑或身体接触等,给孩子确定的安全感,并确定自己是受关爱的。[4]

(二)我国幼儿园环境安全的现状

刘馨等人于2005年对我国天津、山东、福建、吉林、河南、甘肃、陕西、四川八个省市进行的抽样调查研究显示,幼儿常见的安全事故排序依次为:游戏中摔伤/碰伤(76.6%)、从床上摔落(66.8%)、把小物体放到嘴里或塞到身体的其他部位(47.1%)、扎伤/戳伤(45.3%)、烫伤/烧伤(32.1%)、将绳子或危险物套在脖子上(29.2%)、从楼梯上摔落(25.8%)。造成幼儿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幼儿不小心,其次为环境不安全和园内安全设施欠缺。[5]虽然这一研究结果不能反映整个中国幼儿园环境安全现状,但也说明了主要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经费制约以及上级领导的忽视,环境安全问题更加严峻。在精神环境上,由于我国幼儿园教师整体地位偏低,教师流动性大、工作量大,对于自身的工作都无暇顾及,更很少为孩子进行安全的精神环境建设。

(三)启示

蒙台梭利指出:“对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适宜的环境,实际上是为幼儿开拓了一条自然生活的道路。”为幼儿创设安全适宜的环境,有利于我们安全教育的开展。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上,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园创设安全的室内外环境。对园内设备做定期维护和保养,使游戏器材等设施符合安全需要。对教室、休息室每天坚持做好清洁、消毒、通风工作,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在精神环境的创设上,我们更加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情感安全教育。幼儿不可避免要经历天灾人祸,例如汶川地震、江苏泰兴镇中心幼儿园的惨案等等,我们幼儿园有义务为幼儿提供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幼儿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拥抱和微笑,多一些眼神和语言的鼓励,让孩子感觉到他是被关爱的。每天多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让孩子体验到温馨。

三、积极开展幼儿园安全教育

(一)国外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做法

1.安全教育的实施主体———教师

教师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承担着保护幼儿安全的职责。德国Schweinfurt幼儿园曾调查过鼓励幼儿园运动与事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组幼儿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结果发现这些孩子不仅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也下降了,而对照组的幼儿几乎没有改变。因此,在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教师都是鼓励幼儿尝试他们自创的具有“冒险性”的活动,不会轻易制止。教师只是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同时与孩子一起讨论、分享如何进行相关活动,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如何避免危险的发生等。[6]

2.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法———游戏

国外幼儿园中游戏活动的时间比例非常大,他们的安全教育是与孩子们的游戏融合在一起的,并更多地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玩中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安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澳大利亚经常开展模拟演习活动。为防止水、火、电对幼儿可能造成的伤害,澳教师经常组织系列模拟演习活动,让幼儿从中学习安全防护措施。比如,为了预防火伤,教师告诫幼儿:万一衣服着火,不要惊慌失措、到处乱跑,而要做好三步曲“停步→倒地→翻滚”,然后让幼儿逐一演习。除了让孩子们学会避免生活中人为造成的危险,美国幼儿园每月还进行一次火灾、暴风雨等灾难的逃生演习,让孩子们掌握逃避自然危险的能力。[6]

3.安全教育的双重保障———家园合作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保障儿童的安全,这不仅仅只是幼儿园及教师的任务,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也必不可少,与家长的沟通、社区资源的共享等都是幼儿园安全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日本家长普遍的认同是:孩子在活动中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不必为一点小用力而“大惊小怪”,被保护过度的孩子将来可能会“没有用”。关于幼儿的安全及安全教育方面,国外的幼儿园始终与家长保持沟通交流,许多幼儿园在外出参观游览时都会向家长发放专门的意见书,家长签字后表示家长同意为外出危险承担一定的责任;通过亲子游戏的方式,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中来。另外,国外很多幼儿园所在的社区都会提供一些免费的可进行安全教育的资源,例如让儿童参观消防局、警察局等相关的安全部门,或为孩子提供一些与安全相关的画册等。[4]状园2为全管理办法》,并且幼儿园只是作为中小学的一个依附单位。

(二)我国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

1.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随着近年来社会以及幼儿园对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视,很多幼儿园每学期都会有固定的消防演习、安全教育讲座等,但很多情况只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效果并不明显。例如在幼儿园常进行的“防骗演习”中,还是有大部分孩子的玩具、零食等被“陌生人”骗走,完全忘记了平日幼儿园对自己进行的安全教育。

2.缺乏安全教育主动性

由于相关法律和制度缺乏,很多幼儿园为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也尽量减少或者不开展有任何危险可能的活动,孩子们都是在温室中成长,无安全防范意识。

(三)启示

1.寓安全教育于游戏中

3~6岁的幼儿大脑发育已经接近成人,他们能够精确地认识外界事物,较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但好动、活动欲望强、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迫切需要我们成人引导其明白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以及后果如何,并训练幼儿对意外事故的防范和处理能力。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幼儿园可以将安全教育融于游戏中实施。例如消防安全:首先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关于消防安全的孩子们感兴趣的任何内容,如消防演习有哪些步骤、怎样逃离火灾现场、有哪些消防用品等;接下来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就可以去亲身体验所讨论过的内容。在艺术活动中,孩子们根据录像或画册等来自制一些消防用品,如灭火器、消防队员制服等。然后,将自制的消防用品作为角色游戏的道具,练习怎样使用一些灭火器材和逃生的动作或自救技能,如假装滚灭身上的火苗,趴在地上匍匐前进等。

2.不可忽视的家园合作

现在家长都很爱护孩子,孩子在幼儿园不小心碰到了哪里都是“大事一桩”,因此安全教育工作更需要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首先,幼儿园应该鼓励家长进行自我教育,加强安全教育意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安全社区的创建过程中,控制学龄前儿童的伤害发生我们首先要加强健康教育和培训,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家长的认识,充分发挥家长在预防儿童伤害中的作用。[7]家长自身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法》《消防安全法》《食品卫生安全法》等的学习,同时还应该不断学习常见的安全知识,例如小孩哭闹时不能随便喂药、将药品放在幼儿拿不到的地方等等。其次,家长应该配合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即时取得沟通,对幼儿实施一致的安全教育。如在家长开放日活动时,可以开展相应的讲座,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容与要求、方式、方法,以主动配合好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最后,家长应该主动向孩子传授安全知识。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危险的事情都只是非常心急地大声呵止,然后就开始关心孩子伤到哪里没有,却忽视了最为关键的问题:未向孩子讲解为什么他这样做不对。孩子可能因为好奇还会继续尝试,因此家长应该即时向孩子传授相关的安全知识,让他们真正明白如此不可为的原因。例如可以通过下“安全跳棋”,让孩子明白过马路应该走斑马线,不能到河边玩耍等。当然,如果正面的安全教育未能达到效果,我们有时候可以让孩子吃一些“苦头”,让孩子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家里五彩缤纷的水杯一向是孩子的最爱,如果杯中装的是热水,孩子不小心碰到可能会引起烫伤。此时我们家长可以让孩子摸摸盛满热水的杯子外壳,尝到了被烫的感觉后,再向孩子讲解饮水机、开水瓶等都不能乱碰,要不就会烫着,同时还可以教孩子如果不小心烫伤应该如何处理。幼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是亿万家庭的愿望,幼儿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幼儿园不敢掉以轻心的头等要务,也是每个家庭牵肠挂肚的大事。因此,我们教育系统有义务为幼儿的安全筑起防线,通过借鉴国外幼儿安全教育的相关经验,将幼儿的意外伤害降到最低限度,让孩子安全快乐地成长。

作者:吴凡工作单位:宁波教育学院

第四篇:高职校安全教育思考

一、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内涵

将“高职院校安全教育”作为研究对象,笔者认为它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细的分支,要研究它的内涵,就必须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安全教育要“教给谁”、“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等等,也就是研究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对象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基本成熟,理解能力、接收能力较强,社会活动的范围比较广泛,自主意识、独立能力较高,但是非判别能力较低,法制观念相对淡薄,做事急于求成,又缺少社会经验。教育对象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必然会遇到很多安全问题的困扰,应该接受较高层次的安全教育。

(二)教育目标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是面向在校大学生的教育,要为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安全教育应该以维护高职院校的安全稳定、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安全素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培养,安全教育不但要重视知识学习,更要重视技能训练,要使学生能够在“知”的基础上,加强能力培养,最终达到“行”的地步。

(三)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教育内容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程度、生理特征、社会经验等方面来确定。总体来说,高职院校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安全基础知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培养安全防护能力等三个方面。其中,安全基础知识可以细化为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网络安全、心理健康等具体内容。

(四)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既有安全知识的学习,又有安全理念的转变,还有安全技能的培养,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主题教育和安全演练等多种途径,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社会调查与实践等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通过以上分析,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内涵可以这样界定:以高职院校大学生为教育对象,以维护高职院校的安全稳定、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以学习安全基础知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培养安全防护能力为教育内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主题教育和安全演练等多种途径开展的教育。

二、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安全教育认识存在片面性

当前,各高职院校对学生安全问题都很重视,那么,高职院校怎样才能保证学生安全?安全教育应当处于怎样的地位?在这些问题上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受了十多年教育,已经是我国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公民,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安全防护能力,没有必要开展专门的安全教育;二是,认为高职院校加强了安全管理,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环境比较好,安全教育不必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三是,安全教育虽然重要,但专业教育更加重要,高职院校应该把人力、财力投入到专业教学方面,重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造成了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经费不足,安全教育难以真正落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四是,认为高职院校的每门课程都包含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平时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就能获取大量的安全知识,因此,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以上是对安全教育几种代表性的错误认识,他们完全没有认识到安全教育才是高职院校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

(二)安全教育对象存在问题性

新时期高职院校多数大学生是在家长的呵护和学校的监护下顺利走进大学的,没有受过什么挫折,他们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安全素质差、个人防范意识较低、经常掉以轻心,易成为受害对象。如个别学生独自到校内外僻静处等不安全场所、随意相信陌生人并跟随其外出,容易发生人身、财产损失。大学生急于了解社会,但善恶识别能力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缺乏必备的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常常疏于防范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如外出旅行时,将行李交给陌生人代为保管;在网吧、游戏厅等不安全场所长时间逗留;随意告诉陌生人自己的真实姓名、地址等。学校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程,但很多大学生却不重视法律知识学习,没有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不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遇到现金、手机、银行卡等贵重物品被盗或碰到不法分子抢劫、行凶等违法行为时不知如何应对。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上读书无用论、金钱万能论、违法犯罪等负面因素的影响,缺乏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不注重道德修养,造成私欲膨胀,道德沦丧,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有些学生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知情不报;有些学生相信出事后可以“私了”,不积极配合调查;还有些学生受到非法侵犯时不会寻求保护等。

(三)安全教育实施缺乏体系性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提出,高等院校应将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但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缺乏专业教师队伍,教育力量单薄,教材不够,活动开展不多,设施过于陈旧,导致安全教育缺乏长效机制,往往是停留在形式上,实效性不高。一是,教育手段陈旧、落后,只停留于传统的说教和宣传,不能吸引学生兴趣,虽然进行了安全教育,但效果不理想;二是,教育内容枯燥、老化,内容选择与编排缺乏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不出时代性,影响教育效果;三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即使搞点安全教育,也只是零敲碎打,导致学生安全教育一直没有形成体系;四是,安全教育没有纳入教学计划,教育时间、内容、教材等缺少统一规划,安全教育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实现突破性的进展。

三、改进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策略

(一)健全领导体制,重视安全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应将安全教育工作纳入校领导的任期目标,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学生处、保卫处、教务处、财务处、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院系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教育组织领导机构,负责规划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加强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指导、监督和协调,全面负责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要将安全教育列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纳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安全教育干部、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确保安全教育课时满足教学需求、理念符合时代需求、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形成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安全教育机制

高职院校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各类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如《学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和改进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学校应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岗位安全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岗位安全职责,层层签订岗位安全责任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岗、到人;要将师生员工履行安全教育管理岗位职责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作为追究安全责任的依据。学校应从制度上保障各项安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从思想上促进学生遵纪守法心理的形成,从管理上强化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建立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提供经费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经费保障是基础,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学校要在重视培养安全教育专职教师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抽调安保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形成良好的师资队伍梯队;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敏锐性;要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工作,及时更新知识能力结构,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研究工作,提高安全教育工作水平;要在职务职称晋升、工资待遇、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教师适当的关心,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学校还应加大对安全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及时落实课时、教材、设备、科研及师资培训等经费,确保安全教育工作无后顾之忧。

(四)加强理论研究,优化安全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形势的变化加强安全教育研究工作,优化安全教育内容,增强安全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一是加强前瞻性研究,对社会形势和学生安全问题进行预测,掌握当前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确保安全教育始终处在主动地位。二是拓展工作思路,根据学校安全教育的长远目标,深入研究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使安全教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安全教育工作的发展。三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信息安全和心理安全的研究。探索如何预防网络受骗、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信息安全问题,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工具;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和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五)创新教育模式,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应采用技术先进、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安全技能演练为支撑的“讲训交替、理实结合”的安全教育模式,切实提高安全教育效果。课堂教学主要以知识讲授为主,结合答疑、研讨等方式,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等特点,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主题教育活动,如安全主题班会、辩论赛、征文比赛、讲座等,特点是寓教于乐,使安全知识和信息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脑海;安全技能演练,以课后练习为主,也可组织演练活动,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组织学生练习现场急救、危机处理、消防逃生等安全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安全教育的时间安排上,我们可以采用“三三制结构”,即安全教育课堂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和安全技能演练各占安全教育的三分之一,这样既有知识讲解、又有技能训练;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活动,做到了“讲训交替、理实结合”。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直接参与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使学生通过参与安全管理的亲身实践,体验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提高安全防范的责任意识和实践操作技能。

四、结束语

安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将安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让学生树立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掌握自救互救、应急逃生与防灾避灾等安全知识与基本技能,建设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

作者:马光松工作单位:威海职业学院

第五篇: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思考

一、高职院校通常采用的安全措施

(一)通过人防、技防,加强安全保卫措施

高职院校一般通过保卫处,校园护卫队巡逻等方式进行安全防护;同时通过消防监控、红外报警监控、可视监控等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安全监控;通过安排网络值班员进行网络舆情监控。安全保卫由传统单一的人防为主,向现代技防为主转变。

(二)借助特殊日期及典型安全事件进行教育

利用特殊日期,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如参与传销、利用网络诈骗、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等事件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座谈会、讲座、宣传橱窗、播放音像制品、树立宣传牌、消防演练等方式引导教育。

二、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健全

职业教育发展的滞后性导致高职院校安全教育体制存在漏洞。对安全教育多停留在表面上或口头上。发生事故后就全力应付,检查结束便束之高阁;重大案件和灾害事故发生后就亡羊补牢,事后又放松警惕;组织管理松散、无序,缺乏健全的制度和理论支持,缺乏长效机制。

(二)安全教育内容和方法有待改进

“90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活跃、开放,各类新情况、新现象、新问题不断涌现,传统的理论说教已经不能从思想上、根源上解决安全问题。教育内容须从传统狭义的安全教育向大安全教育层面拓展。针对马加爵事件,重庆大学生传销事件,北京大学的学生自杀事件,中南大学女生被杀事件,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生投毒事件等典型案例进行专题讨论。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应做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使安全教育进课堂,课程化。

(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很多安全问题都是由心理问题而引起的,因而,在安全教育中要特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人际关系、环境适应、健康人格、心理卫生知识、挫折应对以及心理疾病防治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变问题出现后的“堵”为预防性的“导”。

(四)安全教育队伍责任心与素质要提升

部分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管理人员忠于职守不够。有的学校不重视安全教育管理,保卫处人员不足,校园巡检往往是从学院其他岗位抽调年纪较大的人员上岗。他们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教育与管理经验,工作积极主动性不强,对一些安全事故的警惕性、甄别和处理方面束手无策,无法应对来自校内和学校周边的各种安全威胁。

(五)文化安全与国家安全教育的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涉及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的教育很少,部分学生对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形势并不感兴趣,文化及国家安全意识依然模糊。近十年来,日韩、欧美流行文化的冲击,特别是中、日、菲的领土争端,部分学生拥有一颗炽热的爱国心,但在行为方式上缺乏理性分析,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高职学生急需文化背景和国家形势方面知识的学习。

三、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对策思考

(一)拓展安全观教育内容

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应该转变安全教育“无用”、“空谈”的思想观念,真正将安全知识融入课堂教学,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拓展安全教育内容,增加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知识的学习。从新生入学到毕业,持续加强法律法规知识、校纪校规常识的学习,开展日常安全防范知识学习与演练、心理健康知识教育、网络知识教育、求职安全教育,增加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知识的教育。

(二)落实文化安全与国家安全教育

要针对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扭曲等现象,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在文化课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国家安全知识,结合法律基础课教学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文化安全的忧患意识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及法制意识,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

(三)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积极探索符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立科学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体系。在学院范围内形成“院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学工处心理中心和院心协—系心理中心—班级心理委员—寝室心理信息员”五级网络构架,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将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相结合,通过专家讲座,建立调查系统和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咨询和治疗,及时跟踪反馈。根据学生特点编写校本教材,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组织心理学专业教师进行讲授。同时,建立网络心理咨询、网上心理辅助治疗和心理咨询反馈系统;以学院心理网站为载体,创设心理知识学习、交流园地,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四)重视网络安全教育

针对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聊、网恋、网络色情、网络犯罪等现象进行正面教育与引导。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打好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动仗。大力弘扬“红色”精神,封堵“黑色”侵袭,删除“黄色”污染,疏导“灰色”偏差,引导学生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帮助高职学生建立牢固的,经得起考验的思想防线。建立安全教育网站,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将国家安全教育、信息安全教育、校园治安教育、社会活动安全教育、“三防”安全教育等知识开展网上宣传,结合真实事件、案例进行网上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抗险能力。

(五)健全安全工作组织机制

调动学生积极性,成立学生自治组织,如校园护卫队、安全工作组、心理委员会、网络信息组等。学校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了解学生对安全教育工作的要求及安全工作存在的隐患。在校外活动(实习实训)中,外出期间指定安全负责人,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防止出现管理真空。实行家校联合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六)完善安全管理队伍的责任机制

自上而下,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人,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夯实工作机制和监管体制。发挥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在教务处、学工处、学生保卫部门的协调配合下,联合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齐抓共管,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教育专职队伍建设,对专职安保人员进行不间断的安全知识培训,提升校园保卫人员的政治素质、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感,提高对敌对势力、等邪教组织破坏活动的警惕。

(七)打造特色安全文化

我国要将安全教育的形式教育转变为实用教育,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安全教育常态化。抓住重要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通过校园宣传栏、校报、安全手册、图片、影视展等形式,就防火、防盗、防疫、防灾以及校园恶性事件的应急处理,积极展开宣传、培训、演练、救助等安全普及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安全责任无小事。要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形成一个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精神文化氛围。

作者:周莹工作单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第六篇: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构建

一、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伴随着近年来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各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多。但是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以宣传为主,针对性、实效性不足,缺乏时代感和感染力,很多学校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安全教育体系,给学生安全成长、学校安全稳定造成了隐患。

1.体系不完整、理念落后

学生安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学校、院系、班级、学生多个层面,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个部门,关乎学生生命、财产、心理等多方面。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大多只局限于狭义的安全,忽视对于学生关于“生命、生活、生存”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引导。一些学校对于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专门的组织机构,甚至没有成文的安全防范办法和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于学生开展的安全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2.内容陈旧、形式传统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于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相关专业教师和相应的教学内容体系,安全教育开展依然主要根据上级的通知、要求开展学生教育活动,教育内容陈旧,教育形式较为传统,与时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教育活动不能很好地突出学生认知生命价值、认知生存适应及认知生活意义,组织实施缺乏感染力和影响力,学生参与度不高,实际效果不明显。

3.轻预防、重补救

一些高职院校只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对于学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缺失,忽视安全教育,即使开展安全教育也是宣传为主,实际落实、深入思想的措施办法较少,发生重大案件和灾害事故后,缺乏反馈和进一步跟踪督导,对于学生安全事件的总结、反思往往流于形式。

4.教育主体偏移,积极性差

学校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往往以学生为教育对象,以学生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为教育主体,大部分学校以讲座、座谈、班团会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然而,这种方式恰恰忽视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没有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教师也会逐步失去积极性,导致安全教育流于形式。

二、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事故特点分析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安全事故除了具有普通高等院校一般特点之外,由于学生层次复杂、操作技能实训课程、校外顶岗实习等,也表现出高职院校自有的特点:

1.学生安全事故主体复杂

高职院校学生层次多,有高中直升高职的,有中职接高职的,有工作后参加继续教育的,各类学生差异性显著,这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变得异常复杂。同时,随着学校不断扩招,各地、各年级、不同民族学生之间差异也表现出明显差异,对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学生安全事故类型多样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注重技术技能培养,校内实习实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实验室化学药品、大型机械设备等运用,造成学生安全事故多样性。同时,校外顶岗实习和大量的社会实践机会,使学生接触社会的同时增加安全隐患,交通安全事故、突发意外事故等事件时有发生。

3.学生安全事故心理问题凸显

近年来,心理问题事件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事件的主要诱因,很多学生受社会、家庭、经济因素等影响,产生抑郁、焦虑、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困扰高职学生的重大问题,而且呈现低年级事故频发的特征。

三、高职院校安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1.构建一套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的学生安全教育制度

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的制度是顺利开展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础,而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则是有力保证。高职院校要成立以校领导为组长的专门的学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学校各职能处室、二级院系。明确职责、分工合作统一的组织机构可以整体规划教育内容和形式,形成针对高职院校的特色鲜明的教育管理体系,针对不同层次特点的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内涵丰富、意义突出的学生安全教育,真正将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落在实处。有了统一的组织机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是出台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办法,提高安全教育效果,通过严格而有力的制度,将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纳入到高职学生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中,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最终使得整体安全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同时,还要建立高职院校安全预警机制,对已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防范措施和报警调控系统,保证突发事件及时预警、及时处理。

2.组建一支经验丰富、敬业爱生的学生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学生安全教育师资是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在高职院校组建一支业务精、能力强、反应快的专业化安全教育队伍,是实现安全校园、和谐校园的人员保证。学生安全教育,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将专业教师、辅导员、政工干部、学工干部、学生公寓管理员等都纳入学生安全教育队伍,形成立体教育管理网络,保证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及时、准确掌握学生安全动态,帮助学生杜绝安全隐患,减少学生安全事故发生。同时,加强对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保证每一位老师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关爱理解学生,保证每一位老师都能熟练掌握安全专业知识、安全防范技能,将安全知识、技能带给更多的人,形成校园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人人懂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教育环境。

3.开展一系列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学生安全教育活动

一是通过素质教育活动,深化学生安全教育。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颖、独特、多元的素质教育活动是开展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各高职院校可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安全教育月、节假日安全教育等,对学生进行人身、财务、心理、公寓、实习实训安全教育;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宣传栏、网络新媒体、真实案例讲座、学校素质教育课程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安全教育的兴趣;可以运用尝试体验式安全教育形式,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技能。学校学生部门可成立学生自我安全教育的学生组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他们主动参与自我安全教育的意识,有利于在学生中全面宣传安全知识和技能。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学生心理安全。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出现过心理问题事件,值得教育者思考和关注,安全教育中可适当将工作重心向学生心理教育倾斜,加大心理健康筛查力度,着重关注心理问题严重学生,通过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问题产生,促进大学生人格全面发展与完善。除此之外,在学生安全教育中强化法治教育,提高学生对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形成依法行事、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治意识和观念。三是发挥党团教育阵地作用,增强对安全教育的深层理解。高校学生党团组织体系完善、机构健全、覆盖面宽,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者、实施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党团日活动的理论研讨、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等形式,发挥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作用,可在学生党员、团员中深入开展关于安全的研讨,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深刻剖析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现实意义,挖掘在教育活动中涌现的典型个人和事迹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在全体学生中树典型、抓示范,弘扬正能量,以真实案例教育引导学生,真正将安全教育思想,关爱生命、幸福生活的观念入心入脑。

4.形成一种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学生安全教育氛围

安全生活教育范文篇8

一、幼儿园

(一)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安全意识

1、六月初幼儿园组织教职工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学习,并对安全工作作了部署。要求“三生教育”老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要求幼儿园的保卫人员加强安全防范,确保幼儿园师生的安全;本月的国旗下的讲话围绕“安全”主题进行。

2、利用“三生教育”宣传栏进行安全宣传。在“三生教育”宣传栏中,把班级开展的“三生教育”活动图片进行展示,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三生教育”活动,同时也让家长知道自己该怎样配合老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二)积极开展“三生教育”活动

1、围绕“安全你我他”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小班的安全教育活动《红绿灯》、《我会过马路》通过图片和有趣的“红绿灯游戏”,让幼儿知道了绿灯行红灯停;过马路要注意安全的交通常识。中班的活动《预防危险》,通过讲故事和带孩子找身边存在的危险,并组织孩子进行了讨论,让孩子知道了生活中存在很多的危险,同时,提高了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大班开展《着火了,怎么办?》的活动,让孩子通过观看火灾录像了解火灾发生时的状况和着火时逃生的方法。

2、进行逃生演练。幼儿园各班进行了《地震逃生》和《火灾逃生》的演练,通过逃生演练,幼儿了解火灾、地震、等灾害来临时,自救和逃生的方法,对当灾难来临时该怎么处理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小学

(一)积极开展“三生教育”展示活动

六月是孩子们的摇篮,六月是孩子们的乐园。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难忘而特别的节日,6月1日,我市各小学校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庆“六一”活动,其中,部分学校设计展出“三生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展,这次系列活动展按活动主题进行分类,包括领导对“三生教育”的题词、绘画优秀作品剪影、环保提示语、生命感言和儿童诗、“三生教育”活动剪影、手抄报、“三生教育”主题演讲比赛等内容,充分展示了学校开展“三生教育”的成果。

(二)积极开展“三生教育”主题教育活动

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学习“三生教育”的积极性,丰富校园文化和课余生活,我市各小学校积极开展“三生教育”活动,如××市一小举行了一场以“珍爱生命、智慧生存、幸福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选手们各显本领,尽情抒怀,他们声情并茂道出了对“生命、生存、生活”的认识,用心灵的呐喊唱响了“珍爱生命、智慧生存、幸福生活”的乐章。演讲过程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现场聆听的小观众深受感触。

三、中学

一、增强自信心,正确面对考试。

紧张的六月,不仅面临高考、中考还有每年的统考,课程上至六月,师生都显得紧张、劳累。为了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各种考试,各中学的六月三生活动以心理辅导为主,普遍做法如下:一是请各班班主任先做一个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现在存在的问题;二是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请班主任收集相关的心理辅导资料;三是开展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辅导;四是特殊情况,请班主任报学校心理咨询室,安排心理教师对其进行沟通疏导。

安全生活教育范文篇9

一、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安全教育的重大意义

实施儿童安全教育是应对当前复杂社会治安的要求。小学生由于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缺乏生活经验等,这就使得他们在面对社会危机时变得束手无策,无法保护好自己。

实施儿童安全教育是提高儿童安全意识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开展儿童安全教育,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增强儿童的生命意识。小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薄弱,容易盲目行事,对于身边潜在危险的分辨能力严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缺乏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危险意识薄弱;对用电、用水、用气、用火等缺乏安全意识;对于打架斗殴、盗窃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估计不足。因此,如果我们不及时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很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

实施儿童安全教育有助于深化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能力和知识并重,即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而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之目的在于强调通过对儿童进行安全教育能够提升他们自我管理和自我防范危险的意识,这也是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也可以说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实施儿童安全教育有助于落实儿童的全面发展。小学教育阶段是整个教育中最为基础的阶段,也是小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阶段。因此,有意识、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小学生安全教育将有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对于家庭、学校和社会来说意义也非常重大。开展儿童安全教育,从学校角度而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外部环境;从儿童的角度而言,为其学习和生活所必需的外部条件及稳定的治安环境提供保障,对于加速合格人才的培养,落实儿童全面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二、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安全教育的基本内容

校园活动安全教育。中小学作为实施义务教育的场所,经常会组织儿童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活动。无论是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场地的管理者,均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儿童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要求,防止事故的发生。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儿童食品、玩具、游乐设施和用具,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学校和幼儿园安排儿童参加文化娱乐、集会、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应当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面对儿童活泼好动的特性,学校一定要加强儿童的安全教育,加强对课内与课外活动的管理,保证各种教学设施的安全。

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是儿童安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需要全社会在改善整个消防安全环境的同时,加强对儿童的消防安全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消防安全监管保护。校园的消防安全工作,不仅关系到校园正常的教学教育秩序,也关系到儿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小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因此,做好校园的消防安全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网络安全教育。我们生活在网络的时代,不可否认,网络越来越早的进入到儿童的生活中。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有些儿童失去了抵抗力,深陷其中,整日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荒废了学业,身体健康也由此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学校要加强对儿童的网络健康教育,提高儿童网络安全意识,争做网络文明的好学生,科学用网,维护网络安全。

食品安全教育。众所周知,儿童食品安全是攸关儿童健康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甚至是整个国民的健康水平,因而成为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当下,儿童普遍存在食品消费心理急切、食品安全辨别能力弱的现象,因此,通过对儿童及家长进行食品安全和健康生活的教育,引导和鼓励儿童形成科学饮食、均衡营养的良好习惯,提高儿童的生活技能和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家长正确选择食品、合理搭配食品的能力。在学校里,教师要特别注意儿童的食品安全教育,例如: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乱吃零食、不吃不洁净的食物等。

防触电、溺水、踩踏等各类生活安全教育。触电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害,小学要经常对儿童进行防触电教育,告诫儿童不能随便玩电器,不用剪刀剪电线,不用小刀刻或划电线,不将铁丝等插到电源插座里等。溺水多发生在幼儿园高年级和小学生之间,他们常常背着家长去非开放水域嬉水,因各种意外而发生溺水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儿童中进行防溺水教育,一定要告诉他们不能私自到水库等危险水域嬉水,外出游泳须有成年人监护。

三、小学教育中实施儿童安全教育的教学方法

运用案例教学,避免空洞说教。同样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最后的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小学教育阶段,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是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小学生之所以对儿童安全教育的学习兴趣不高,主要是教育者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简单落后。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当充分运用到小学儿童安全教育中,增进儿童对安全知识的理解,避免空洞的概念描述以及宏大叙事式般的理论说教,真正增进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讲解的安全知识只有同生动的实际案例相结合,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达到让学生真正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利用情景教学,亲身体验生命安全的价值存在。情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没有学科偏见,不受学科范畴的局限。成功的情景教学好比汤羹中的调味剂,能够使课堂教学远离枯燥,通过情景布置,使学生真正置身于其中,把平时不理解的知识以可以观察到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与客观事实进行比对后会引起强烈的认知冲突并进一步加以反思,最终彻底地理解客观事实。比如,模拟地震时的逃生场景,学生面对地震来临如何自保;模拟火灾场景,学会利用湿毛巾捂住鼻口匍匐逃生;带领儿童观察公路车辆运行情况,让儿童亲身体验“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安全常识,让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安全知识,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生命安全的价值。

安全生活教育范文篇10

(一)生活领域是学校安全事故的高发领域

近年来,学校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校园暴力、楼梯踩踏、食物中毒、突发疾病等校园安全事故无时不在困扰着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这些安全事故多发生在学生缺乏足够监管的生活领域。一些恶性安全事故,如楼梯踩踏,也多因停电、学生起哄等一些偶然因素诱发。如何通过安全教育途径,教会学生安全防范,及时预防、发现和制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事故发生后如何在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安全事故处理,将安全事故的损害降低到最小限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生活领域是学生矛盾的多发时段

近年来,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也呈高发状态。青少年学生易冲动,判断事物不客观,处理问题易带情绪,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到情境影响的特点,使他们易成为校园暴力的高危人群。据有关调查结果,学生之间暴力事件的诱因主要来自恋爱、寝室关系不和谐和人际交往困难等几个方面,而这些矛盾又多在生活时段激化。当这些矛盾激化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教育和疏导,很容易演化为校园暴力和违纪事件。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跟进思想教育,及时进行疏导是防止学生矛盾激化、预防违纪事件发生的有效保证。

(三)生活领域是目前学校安全教育的时空空白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讲,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学校安全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起主导作用,家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对青少年学生实施安全教育教育的主体。但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有超过二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宿舍等生活领域度过的。在远离家长的监护,脱离班主任掌控,又处于教师八小时工作时间之外的寄宿学生,无疑成了一个个“自由电子”,家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教育和监管均显得鞭长莫及,力不从心,使得生活时段成为目前寄宿制学校安全教育的时空空白。

(四)寄宿制学校管理的两难境地

一方面,寄宿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理性消费、膳食不合理、浪费严重、不爱护公共生活设施等问题相当普遍,加上青春期身心健康、早恋、不慎交友等很多问题都需要学校细化管理措施,加强管理,通过安全教育途径得到问题的根本解决;另一方面,作为新近建立的寄宿制学校,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经验需要进一步积累,尤其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编制紧张,导致管理人员、生活教师不足,不能满足安全教育的现实需要。

(五)生活指导教师没有有效担负起安全教育职能

目前许多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还未有效承担起安全教育教育的职能,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大多数寄宿制学校没有给予生活指导教师安全教育的职责。从一些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指导教师的职责要求来看,大多只是赋予了其管理者的角色,没有使其承担起教育者的职责。二是生活指导教师专业素质偏低,人力不足,不能适应当前的安全教育需要。一些寄宿制学校成立后,生活指导教师的聘用工作没有配套跟上,管理员聘任自社会无业人员,生活指导教师则主要是选调临近退休、患病教师担任。这些人员在经过不同程度的培训上岗后,尽管教育管理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仍缺乏一些必要的专业知识,尤其是安全教育能力水平不高。再加上限于经费,聘用人员普遍不足,面对成百上千的学生,管理不到位,方法单一。

二、寄宿制学校安全教育的途径和意义

寄宿制学校怎样发展、安全教育如何开展,需要广大寄宿制学校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管理方法,让实践和管理经验上升为一种规律并制度化,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完成由家到校、由依赖父母到独立生活的转变,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是学校管理者和生活教师肩负的重要责任。

(一)让安全教育成为生活教师的首要职责,填补学校安全教育的“真空”

寄宿制学校可通过完善制度,增加人力,构建完整的安全教育体系,让安全教育成为生活指导教师的首要职责。通过对学生加强法制宣传,做好预防违法犯罪教育,从根源上预防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避免在他人教唆、引诱、胁迫的条件下发生暴力行为;在管理员和生活教师的组织下,对突发事件预案进行模拟演练,掌握基本的避险、突发事故和疾病的应对防护常识,加强与学校、班主任和家长的协调联系,可有效填补学校安全教育的“真空”,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二)建立完整的学生自我管理团队,培养自主管理意识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安全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安全教育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为本,促进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参与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离开了家庭,就远离了父母的监管,离开了教室,也就离开了班主任的管理,离开了班干部的督促,这时正是寄宿生养成自主管理的好时机。就像班委会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一样,生活指导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学生团队在学生“自治”方面具有的优势,实施主体性安全教育。团队活动既直接服务于学生的生活需要,又参与对生活秩序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培养了学生团队干部的自主管理能力。

(三)加强育人环境建设,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

学生在经过一天紧张的学习之后回到宿舍,紧张的情绪会松弛下来,兴趣、爱好、性情和习惯都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相比严肃紧张的教学区来讲,相对宽松的生活区自然会让学生产生自由意识,也容易产生矛盾。当同学间发生矛盾,生活教师要因势利导,于细微处教学生做人、处事,养成他们宽容的胸怀,谦让的品质,教给他们一些善与人处的方法。在这个空间和时段,正是对学生进行协调人际关系,培养与人为善品质教育的良好时机。生活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板报、专栏、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手段,通过摄影、书画、诗歌、文艺晚会等文化形式积极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创建活跃而又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温馨而又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休闲中接受教育和熏陶。这样不但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消弭学生之间的隔阂和矛盾,也容易形成浓郁的、富于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为学生的成长播撒阳光,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增添翅膀,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的创造者和受益者。

(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培养集体观念和互助合作意识

寄宿学生远离家庭和父母,生活上难免出现一些困难,时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生活老师可以开展献爱心主题教育活动,发动大家伸出友谊之手,今天你帮他,明天他帮你,帮来帮去,一种合作互助的意识就养成了。学习期间,班级是学生的“家”,放学后,宿舍便是学生的“家”,每个人都是这个“家庭”的一个成员,生活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定的条件,通过“文明宿舍”、“星级宿舍”等的评选,让学生“家”看“家”,“户”看“户”,容易养成不甘落后的竞争局面,这样既促进了学校管理,又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学生的集体观念,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大家共同维护集体利益的责任感。久而久之,这种责任感效应持续放大,爱集体爱民族爱国家的意识就养成了。

(五)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培养自理能力和节约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