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智慧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0-13 17:32:52

安全智慧教育

安全智慧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智慧校园;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双高计划”

新时期,教育信息化推动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新型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而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一般需要经历网络设施起步、数字校园基础搭建及智慧校园建设提升三个阶段。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正处于或即将进入智慧校园建设提升阶段。2010年,浙江大学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首次提出建设“智慧校园”的构想。随着国家推荐性标准GB/T36342—2018《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出台,智慧校园有了明确的定义:智慧校园将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接,使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地获取资源和服务;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级形态[1]。依据这一标准,各类学校开始研究、设计并建设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智慧校园,“双高计划”的实施更是进一步推动了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进程。在此背景下,探索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有效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

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相继出台政策文件指导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依托信息化水平提升,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2]。2016年,《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推进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通知》,提出要将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纳入“十三五”建设目标,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智慧化引领学校现代化发展[3]。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着重提出“加快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4]。此后,全国各省份在地方的关于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通知中都将“提升信息化水平”作为主要工作任务,其核心也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5]。“双高计划”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精神可以看出,建成数字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高级形态,是数字校园建设成果的进一步优化和升华。智慧校园建设不仅引领着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而且支撑着“互联网+”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服务模式、教育治理模式的创新发展。第二,智慧校园建设是高职院校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高职院校带来了发展机遇。打造舒适美观、先进智能的新一代智慧教育场景,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空间,帮助校园管理者作出更科学的决策,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便利,可以增强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第三,智慧校园建设是高职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龙头”,“双高计划”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而生,以目标为导向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加快实现。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治理水平等多维度推进信息化建设,可以形成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能够加快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职院校智慧校园融合“大、云、移、物、智”技术[6],围绕着顶层设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建设,但是也面临着匹配不佳、融合不深、价值挖掘不足、防护力度不强等问题,影响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发展的方向。

(一)顶层设计与实际需求匹配不佳

智慧校园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综合系统。《智慧校园总体框架》中提出,总体架构采用“一终端+两体系+三平层”的模式进行设计与部署[1],但是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不同特点,不同类型教育下的智慧校园顶层设计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然而一些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仅停留在信息系统、业务平台的集约建设阶段,未考虑如何深层次推进产教融合、如何更好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如何融入智慧城市等问题。这说明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不够科学,与学校实际需求不够吻合。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不深

“双高计划”中,提升信息化水平这一改革发展任务的核心就是通过植入新技术元素,打造教育新模式,形成信息新空间。一些高职院校虽然认识到当下教学模式已发生改变,“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教学模式会成为常态,但是在智慧校园实际建设过程中,支撑新型教学模式实施的教学环境、数字化资源、师生信息素养等方面尚未达到相应标准。多媒体教室设施陈旧、老化,优质数字化资源建设力度不足,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不充分,师生的信息能力水平难以匹配新技术发展的速度,从而形成“会建不会用”或“建好用不好”的局面,制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管理服务中数据应用价值挖掘不足

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积累各种各样的数据资源,而这些数据资源将成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性资产。大部分高职院校虽已认识到数据资产的重要性,但已建的信息系统存在“重功能、轻数据”的情况,对于收集到的数据只是进行简单统计分析,未能在主题库、指标库中挖掘出深层次的数据效能,难以辅助管理层进行科学决策。并且没有针对问题数据建立有效核对机制,问题数据不断沉积之后又会严重影响统计的及时性、准确性,更无法实现数据治校的目标。另外,跨部门业务数据的共享与交互程度不高,难以支撑学校常态化的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7]。

三、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有效路径

“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校园建设推动高职院校转型发展,也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无锡商院”)是一所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商科院校,2019年入选“双高计划”建设单位,2020年被评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本文以无锡商院为例,探析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路径。

(一)突出特色、融入校园,加强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要服务学校和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高职院校智慧校园总体建设框架在进行顶层设计时,要立足实际,融入校园文化,突出办学特色,形成新时代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时空环境。无锡商院的智慧校园建设按照“创新、融合、共享、服务”的工作理念,明确了服务学校、服务教育、服务城市的顶层设计。1.升级校园基础设施打造高速、泛在、绿色、安全的校园智慧环境。整体升级校园网络基础设施,主干网“万兆到楼宇、千兆到桌面”,建设安全数据中心,搭建虚拟化服务器集群,实现计算、存储、网络统一建设,按需分配。借助无线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高清摄像头等基础设施,加强交通、能源、安防、监控等智能化发展。2.融入校园文化环境校史馆、文化长廊、教育场馆基于GIS全域覆盖,形成有内涵、有特色的浸润式校园环境。非遗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文化场所结合数字3D博物馆,形成环境互联互通、全员参与的美育课堂,提升美育的育人效果。精神文化宣传融合新媒体,形成“一网、两微、多平台”智慧宣传矩阵,打造原创网络文化作品,营造清朗网络环境。3.支撑地方经济发展基于数字化革命和商业变革要求,坚持“共建、共享、共育、共赢”的理念,无锡商院跳出传统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新商科多元化办学资源,与企业、行业深度合作,着重打造全域学习模式的智能化实践环境,形成实践性教学与改革、应用创新与服务、技术研发与推广、产业培育与孵化深度融合的“产教研创”新型教育生态体系[8]。与无锡重点发展的数字营销、跨境电商、云财务、智慧物流、智慧旅游等产业同步升级,建设人才综合能力提升基地、技术创新和研发基地、职业能力培训与鉴定中心等,服务人才培养,以更好地支撑地方经济发展。

(二)技术赋能、资源共享,深度融入教育教学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工作在于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无锡商院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课堂等方面进行技术赋能。1.打造智能型教学环境随着5G、物联网等技术不断发展,新型现代化教学环境成为传统多媒体教室改造与升级的主流样式。尤其是互动研讨型智慧教室,它改变了传统教室形态,配备灵活移动桌椅、多屏交互一体机、全自动高清录播平台、集控平台等,拓展了教学空间,为师生营造“处处可书写、处处可研讨”的教学环境。教学管理服务中心基于可视化大屏环境,运用“云+端”巡课平台、远程指挥调度软件等,实现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用户的统一调配和高效管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将AR、VR技术引入场景建设,构建多种虚拟场景仿真中心。2.建设数字课程资源重视课程建设,持续推进“两平台、三课、一库”工程,引导教师转变思维方式,主动思考课程改革方案,鼓励教师人人进平台、建空间。建设开放共享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校—市—省—国家”四级递进的精品在线课程体系,以“互联网+”精品在线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来推进数字化教学模式改革。“智慧学习岛”以“教学重构、智慧学习”为目的,划出课程资源区、编辑制作区、互动讨论区、学习交流区四个区域,实现云技术直播和录播、远程互动教学课堂现代化、优质课程资源制作专业化、虚拟场景精品视频录制自动化。3.打造智慧课堂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传统课堂模式,实施“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教学新形态,并将数字化教学资源植入课堂,融合“互联网+移动+教学”的互动教学模式,打造智慧课堂。借力“商院e学堂”“智慧职教”等网络学习平台,以智慧教育云平台为基础,对接教务管理数据,汇总、分析教师课堂行为数据,给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推送最直观的数据结果。贯通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实现“教学、管理、评价”一体化。以“全过程、大数据”支持学习测量,提高教学管理能力,以“轻技术”提升教学体验,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

(三)融合驱动、服务创新,推动数据价值应用

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突破高职院校校园管理的时间、空间限制,实现资源、能源与环境管控的智能化。无锡商院优化并完善各类管理平台,普及业务应用,统一支撑平台,打破业务边界,重塑管理流程,拓展管理者管理的广度,同时将数据变成有效资产,提高服务师生的精度。1.构建完整的应用体系整体搭建以综合服务平台为一大基础,以教师幸福发展中心、学生成长成才中心为两个统领,涵盖教育教学、感知服务、过程管理三个方面,覆盖教务、学工、人事、科研、安防、节能等多个系统的应用体系结构框架,为全校师生提供最广泛、最方便的管理与服务。建立“智慧商院综合服务平台”,统一门户、统一身份、统一数据,整合原有业务数据资源,打通各业务系统数据交换通道,建立信息标准规范,实现多个应用系统单点登录。2.设计师生“时光记录表”用大数据打造智慧校园的“大脑”,对软硬件中的数据进行采集、抽取、转换、清洗、入库、分类统计、挖掘分析、决策支持等,释放更多的数据价值。无锡商院“时光记录表”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按照时间轴,展示学生个人信息、学籍信息、课程信息、考试信息、活动信息、奖惩信息、消费信息、毕业信息等数据,实现学生成长全生命周期管理;以教师幸福发展为重点,按照时间轴,展示教师个人信息、人事信息、教学信息、科研信息、政治面貌信息,实现教师发展全过程管理。3.推进大数据诊改工作运用教育大数据支撑学校诊改工作自动化和常态化,以学校发展规划中的目标链和标准链为基础、核心业务为主线、辅助业务为支持,梳理诊改工作流程,分析服务诊改的功能需求,确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指标,理清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横向层面与管理系统、业务应用之间的质量依存关系,结合监测点,自动推送过程数据,做到内控管理与师生服务深度融合,实现数据精准治校。

(四)全局感知、纵深防御,提升网络安全运营防护力

安全智慧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智慧幼儿园;互联网+;建设方案;家校共育

1互联网+智慧幼儿园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幼儿园建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进一步提升,为智慧幼儿园建设提供良好助力。智慧幼儿园构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于规范幼儿园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搭建家园互动平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1智慧幼儿园

智慧幼儿园是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为主要服务对象,从孩子的安全、健康做起,致力于保障3-6岁的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园务管理效率,提升教育水平,丰富精神生活,搭建涵盖硬件、软件和服务的生态系统,推动现代幼儿园的信息化建设。智慧幼儿园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核心,通过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沟通等几方面实现学校、教师、家长三方融合管理,将幼儿园建成以智能化为基础的现代化、数字化幼儿教学场所,从而适应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系统为幼儿园的管理融入智慧元素,通过可靠、高速、灵活和开放的传输平台,为幼儿园提供一个安全、便捷、温馨、智能齐全的学习、办公环境及管理手段。

1.2智慧幼儿园的特点

智慧幼儿园的主要特色主要体现在智慧环境和智慧管理两个方面。幼儿园物理环境智能感知可调,使幼儿备感舒适[1],智慧环境利用各种智能设备,获取物理环境参数,按照设定的参数控制和调整上述环境因素,为幼儿园的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智慧管理主要体现幼儿园内部园务管理、教学管理、家园合作管理以及社会宣传管理等几方面,智慧管理实现各种应用管理的融合互通,各项管理数据的收集、整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促进幼儿园现代信息化管理。

2互联网+智慧幼儿园的建设方案

2.1智慧幼儿园设计需求

2.1.1幼儿园校方幼儿园校方主要需求有4方面,(1)确保孩子在校期间的安全;(2)能够实时监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3)提高园务管理智能水平;(4)实现家园互动,及时反馈家长意见。2.1.2幼儿园孩子家长幼儿园孩子家长主要需求:(1)随时掌握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2)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3)建立及时与教师沟通渠道。

2.2智慧幼儿园设计思路

智慧幼儿园建设顺应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需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结合园所自身实际,借互联网之力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设计与实施[2]。幼儿园校方和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孩子能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让孩子接受优秀的教育,保障孩子健康的成长。一方面幼儿园能够将本园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展示给家长;教师能够把优质的课堂教学场景呈现给家长;另一方面,家长能够实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状况,实现与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及时交流沟通,放心地让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现代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幼儿园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构建基于物联网、云计算架构的智慧体系,集成环境监测、安全防范、幼儿健康监测、轻松课堂、安全接送、健康饮食、实时监控、等功能,从而实现一个安全的、智能的、透明的、融洽的三方协同解决方案-智慧幼儿园,如图1所示。

3互联网+智慧幼儿园建设方案

3.1智慧幼儿园建设目标

根据幼儿园的校方管理、教师教学和家长的需求分析,并结合幼儿园客观实际情况,智慧幼儿园主要建设目标包含智慧环境监测、智慧接送、智慧园务管理、智慧教学、智慧沟通等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的应用:3.1.1幼儿园管理人员利用智慧幼儿园信息平台,管理人员能够全面地,科学地掌握教育教学动态、幼儿成长生活环境、后勤保障监督、园务管理等各方面情况,为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保障幼儿健康成长提供重要支持。3.1.2幼儿园教师利用智慧幼儿园信息平台,教师可方便地进行班务管理,实时精彩瞬间、教学计划、通知公告、每周食谱;实现与家长信息沟通;生成孩子成长档案。3.1.3幼儿家长智慧幼儿园信息平台及时向家长推送孩子安全接送信息、课堂教学情景、孩子饮食状况、身体健康监测数据,让家长随时随地,快速高效地获悉孩子的状态,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3.1.4幼儿智慧幼儿园的各项技术设备和信息平台,实现对孩子的智慧接送、健康监测、课堂学习、生活饮食,记录孩子成长的全过程。

3.2智慧幼儿园整体架构

3.2.1功能模块基于物联网、云计算、信息处理,通过硬件设施、软件平台和APP应用服务,打造现代化的智慧幼儿园。通过“一个平台、2大硬件、3款APP”将园内与园外两个场景融为一体,实现智慧化管理。智慧幼儿园各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3.2.2基本功能(1)园务管理系统:结合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定制一套高效,便捷的无纸化办公系统,将幼儿园琐碎的工作转移到云端,实现园务管理信息化,包括通知发放、考勤管理、档案管理,提高管理人员和老师的办公效率。(2)安全接送系统:通过智能考勤机、测温枪在幼儿入园离园时进行安全检测,将入园离园的时间和体温数据自动推送到家长手机,让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考勤机也可以进行教师考勤,并将幼儿和教师考勤数据自动生成Excel表格同步到后台,极大地减轻了园长的考勤负担。实现智能考勤、体温检测、安全接送、安全守护。(3)教师教学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实现班务管理,教学计划,展示教学效果,孩子档案管理,实现与家长信息沟通。(4)家园互动系统:管理人员、教师通过APP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向家长全方位地展现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同时家长也可以与园长、老师以及其他家长分享和交流,让家园之间真正地互动起来。实现通知公告、老师点评、即时通信,更好地与家长互动交流。(5)数据监测系统:实现幼儿学习、生活的室内、室外环境参数的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实时调整环境因素,为幼儿园的孩子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实时感知孩子身份信息、位置和各种生理参数,当孩子超出预先设定的电子围栏范围或生理参数超出安全阈值时,系统能及时提醒教师和管理者,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6)视频展示系统:园长及相应管理人员坐在电脑前就能看到各个班级的情况,减轻了园长的负担。管理人员还能通过实时观察幼儿成长生活环境、进行后勤保障监督。另一方面,可以授权家长观看视频,了解幼儿在校的生活情况,教育教学情况,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提高家长的满意度。

3.3智慧幼儿园设计结果展示

3.3.1智慧幼儿园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能够处理智慧幼儿园各项数据,实现智慧管理部分界面设计如图3所示。3.3.2硬件设备(1)智能门襟系统实现智能考勤,智能环境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环境参数。(2)视频主机将视频源转发至视频服务器,用户通过手机或者网页进行视频观看。3.3.3APP设计通过园长端、教师端、家长端3个APP实现园长、教师、家长利用手机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让学校、老师、家长真正体验到互联网+信息技术好处,更加喜欢和习惯用智慧幼儿园信息平台。图4为园长端、教师端、家长端APP部分UI界面设计图。

4智慧幼儿园实践测试

智慧幼儿园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一个平台,多端应用”将园内与园外两个场景融为一体,实现智慧园务管理、智慧教学、智慧沟通、智慧成长,建设了一个安全的、智能的、透明的、融洽的智慧校园,智慧幼儿园能够提高幼儿园园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保障孩子的安全健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幼儿园教育向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景容,刘淼.“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幼儿园建设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03).

安全智慧教育范文篇3

一、高校智慧校园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重要一章。教育部在2012年3月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高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要求,这也是高等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进入新的时期,提出了“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要求。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规划中,我们应当要认真贯彻国家的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坚持教育育人为本,创新为先,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2]。在建设发展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科研型大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一)智慧校园设计的指导思想。1.面向未来,育人为本。面向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要求,面向未来国力竞争和创新人才成长的需要,面向学校的战略发展规划,努力为每一名学生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的信息化环境和服务。[3]2.统一规划,分步推进。依据高等学校的自身条件现状,统一做好教育信息化的规划,依据规划诉求,进行规划的顶层设计,分步推进建设,体现具有智慧特色的高校校园。3.应用引领,全面共享。依据高等教育改革、社会人才培养、科技发展需求的建设原则,构建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创建优质的数字教学资源,倡导服务社会的科技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智慧动力。4.创新应用,深度融合。推进管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学校信息化管理模式,做到精细化的管理过程、即时化的教学分析、智能化的处理响应。真正实现学校的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智慧校园的建设就是一个探索高校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创新的过程,就是一个教育技术与教学思想的深度融合的过程。用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用创新意识提升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二)智慧校园设计的规划原则。为了确保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科学性、智能性和实用性,能够在学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发挥主导引领作用,达到科学规范的功能,我们要在智慧校园的规划建设中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顶层设计、加强协调。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项高等学校建设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要认真处置好各类建设内容与要素的关系和问题。具体体现在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关系、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专业数据与数据共享的关系,同时还要处理好扩展应用与现实应用的问题、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的问题等。实行统一规划,防止无序建设。2.标准统一、系统建设。需要在规划的指导下建设智慧校园,依照省部和国家的智慧校园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实施规范的管理应用。力求做到建设的标准化、管理的规范化。学校各类教学和管理机构的信息化任务要统一部署,总体设计,分级统筹,分步建设。3.互通互联、共享资源。需要充分整合现有设施和资源,避免各类信息条块分割,要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做好信息资源的维护更新机制,提升信息的使用融合,做到信息共享共融。确保信息资源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时效性。4.设备保障、安全稳定。通过智慧校园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构建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认真做好设备的性能保障工作,满足学校各类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坚持学校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共同实施的原则,要把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保障体系。

二、高校智慧校园设计的建设目标与体系

智慧校园建设秉承“安全、服务、节能、管理”的核心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制定制度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多尺度、多分辨率、多时相、多类型的综合管理体系,实现学校信息价值链的整合和优化,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建设目标。根据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在学校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下,结合学校信息化现状与实际需求的系统分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服务提供智慧化的运行环境,是智慧校园的建设的核心目标。具体的体现就是对于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以及信息管理提供完善和智能的信息支持,建设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与服务要求的信息运行环境。1.安全目标。提供和建立校园安全监测监管和预警机制,实现对校园安全各方面的安全管理,涵盖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车辆管理、门禁管理、巡更管理、周界防御、环境监测等。2.服务目标。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建设,从技术手段上给师生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建立服务质量监测与统一服务办理机制,涵盖教务管理、后勤管理、资产管理、图书馆系统等。3.节能目标。建立对校园建筑的能耗监管平台和机制,实现校园能耗的智能监控和精细化管理,实现对用能规律和趋势的掌握及用能的合理化调度,在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通过技术手段采取必要的节能措施,推动校园节能工作的开展。4.管理目标。建立校园基础设施数据库,实现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地图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为地下管网的查询、分析和维护提供第一手资料,提升管理水平。(二)建设体系。1.智能的教学过程体系。通过远程教育、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实训教学、标准化考场、职业培训认证等应用系统的建设,从职业培训的学历教育和实训教育两个方面,实现对校园教学过程的主体活动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2.舒适的校园生活体系。通过校园一卡通连接学校的数字图书馆、广播与电视、移动信息、医疗救助、公共服务、环境监测等应用系统的建设,提供学生和教师的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出行、住宿、娱乐等方面信息服务,保障师生校园生活的舒适指数。3.高效的校园管理体系。通过校园基础网络、安全防范、日常办公、信息安全、能源资产管理、后勤服务等涉及校园各个方面的应用系统建设,实现对校园基础服务、安全、行政办公、教务后勤、能源资产、空间地理等方面进行实时、高效的统一管理和控制。[4]智慧校园的三大应用体系并不是彼此独立的,他们之间必不可少的会出现交叉汇集,这也是信息系统建设的普遍特征之一。智慧校园除了满足校园内师生的学习、生活、管理等服务需求,还将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国家数字化园区建设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和科研人才。

三、智慧校园设计的技术实现建设

“数据中国”已成为国家“十三五”规划乃至今后十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数据化管理、智能化加工已成为智慧校园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其技术实现包括四个层面:即智慧的支撑平台,智慧的业务平台、智慧的数据平台和智慧的应用平台。(一)智慧校园的核心技术。1.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智慧校园的核心技术,是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虚拟化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借助于SaaS、PaaS、IaaS等先进模式,可提高应用程序部署速度、促进创新和降低成本、增强业务运作的敏捷性。云计算也是作为支撑大数据、移动化、物联网等应用的基础,因此云计算平台是智慧化校园建设核心技术和基本平台。运用云计算技术建设智慧校园具有以下三点优势:(1)可以建立统一标准,使之云计算平台达到功能完善、系统稳定、安全可靠,提供良好的信息资源共享、数据交换支撑。(2)可以在未来的信息化建设中,可以将新增业务系统快速融入到云计算平台上,能节省设备资源和能耗,缩短业务上线时间。(3)云计算平台能够实现信息共享,杜绝信息孤岛,增强信息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监控能力。云计算平台建设。主要包括:(1)硬件设备:刀片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SAN存储、NAS存储、IP存储、虚拟带库、易购存储控制系统、SAN交换机、路由器、交换机、负载均衡、VPN网关。[5]2.计算机网络技术(1)校园主干网建设。主要包括:有线双环、无线校园全覆盖、一卡通专网、视频监控专网、财务专网、电子政务专网、地下管网数据采集专网。(2)软件设备。物理服务器和虚拟服务器的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中间件、大型数据库系统、云计算管理平台。(3)安全系统:防火墙、入侵防御、防毒墙、网页防篡改、身份认证系统、运维安全、审计系统、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漏洞扫描系统,同时采购专业机构提供的云安全服务等。(4)机房配套设备:UPS、精密空调、标准机架。[6](3)云计算中心机房、弱电间机房的动环监控、服务器和存储监控、运维监控。(4)平安校园统一监控平台(5)(能耗)节能、地下管网监控平台(6)多媒体教室、公共机房云桌面建设;多媒体报告厅音响(7)视频会议系统(8)图书馆、学生宿舍通道闸机系统3.一卡通技术(1)一卡通中心平台。中心数据库平台,综合前置机(硬件和软件)(2)查询转账服务。查询系统;银行转账及多媒体自助查询系统(硬件和软件)(3)前台服务。综合业务系统:(前台终端机、软件、UPS、数据加密卡、通用读卡器、以太网POS机);证书管理系统(软件+外置PSAM读卡器);信息管理系统。(4)应用子系统。图书馆通道管理系统;水控管理系统(硬件+软件);水电双控子系统集成;节能平台子系统集成;机房管理子系统集成;教室考勤/会议签到/体育点名系统;门禁管理子系统;学生宿舍无障碍通道管理系统;第三方系统接入;(5)一卡通服务中心建设。(二)智慧校园的设计框架。设计框架的目标为全面实现“感知能耗、感知平安、感知教学、感知科研、感知管理、感知图书、感知服务”,为营造“绿色、平安、幸福”校园提供信息化支撑,为“感知”校园提供可靠、稳定的网络支持;为各类信息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平台支撑;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快捷、实用的应用服务。图1所示是“智慧校园”总体建设框架。1.设计框架的内容智慧校园建设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着力建设以下主要内容。(1)一张网络,完善网络基本服务,并建成有线、无线覆盖全校的可信任安全网络,可精细化管理、可审计、可追溯、可运营;IPv6实用化,出口达到1-2G;(2)两个中心,公共数据中心、身份认证中心;(3)三个体系,标准体系、安全体系、运维体系;(4)四个平台及多个应用,信息门户平台、云计算平台、感知校园平台、网络学习平台。2.各业务子系统(1)绿色校园(能耗监控)系统。包括能耗监测、节能控制、管网系统、建筑设备运行状态监控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绿色照明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环境监测系统。(2)校园安全系统。包括视频测控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校车管理系统、周界防御系统、车辆管理系统。(3)智能化教学、办公系统。包括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按课表开机)、教学视频监控系统、课堂录播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室设备与数字化资源整合,实现直播、点播、网络教学、互动教学)、设备防盗系统(4)办公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办公(手机APP,微哨或玩校)、网上办事大厅(表单审批,工作流引擎平台)(5)辅助决策系统。①地理信息系统(GIS)。可实现校园导航、资产查询、可疑人员定位、校车预定、车辆跟踪、安全行驶等;②BI工具(数据分析、通用查询、统计报表生成、多维度分析);③综合管网数据库管理系统(校园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是将电力、通讯、燃气、自来水、排污等各种管线和基础地形集于一体);④人、财、物查询系统。⑤大数据分析。(6)主要应用系统。标准化考场、虚拟实验室、教学资源库、数字化图书馆、校园资产管理;学生工作管理、视频会议、科研管理、迎新管理、就业管理、离校管理、校友管理系统、自助打印服务。(7)校园信息及查询。校园广播系统;信息显示系统;校园电视系统。

四、结语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工程,是多学科、多技术、多层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我们要将研究和学习组合,汲取信息化建设的最新的技术理念,基于学校信息价值链的整合和优化,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建设教育现代化的智慧化的新校园。

参考文献:

[1]吴文武,郑德.高校信息化校园建设解决方案[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4)9730~9731

[2][3]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8)3~12

[4]程满玲,胡智锋.高校智慧教育体系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12)226~227

[5]孙亚芳.基于文化旅游大数据的云存储技术的研究[J].山西电子技术.2017(2)83~85

安全智慧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架构模型

智慧校园是高校教育信息化与物联网相结合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是“互联网+”概念与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相互融合的结果。[1]从20世纪末以来,在高校教育教学中,互联网领域的语音通信、多媒体和网络课堂等技术得到广泛地运用,涉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管理、网络化教学以及网络课程等。校园基础环境、管理系统和业务系统等多元素的集成和统筹应用是本世纪校园信息化的主要特点,得益于业务系统的广泛应用,校园信息化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校园信息化建设也得到高校普遍关注。为规范智慧校园设计和实施过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8年6月27日了《智慧校园总体架构》[2]的国家标准,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规划指导。

1智慧校园的定义及特点

1.1智慧校园的定义。国家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架构》将智慧校园定义为“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有机衔接,使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地获取资源和服务”,[2]其主要特点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最新的通信技术手段相结合,以“互联网+”的思维重构高校信息化模型,将高校各个单位的信息孤岛集成为一个信息共享、业务互通的有机整体,以打造一个具有人物感知、业务协同和服务及时的新型高校信息化校园环境,为高校进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日常管理和师生服务等提供一个统一的保障服务平台。[3]1.2智慧校园的技术特点。从技术的角度分析,智慧校园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以高速光纤通信为基础,打造基于有线网、无线网和物联网等多网融合的异构网络,满足师生对校内外网络资源的随时随地获取。(2)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和多媒体技术,实现对校园环境要素的实时感知。(3)基于数据共享标准,建立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实现全校非敏感数据的共享,打破各个业务子系统的信息孤岛。(4)借助于云计算和图像视频处理等技术,为师生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仿真、增强现实等功能,以辅助教育教学及实验实训的顺利开展。[3](5)针对学校教学产生的各种数据信息,运用数据采集、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数据收集、分析和挖掘技术,总结出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指标数据,为提高和改进教学质量提供数据支持。

2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模型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综合多项技术和资源的系统工程,涉及校园主干网络、各类业务系统和统一数据平台建设等内容,同时还需建立并落实相应的组织管理、安全防范、运维保障以及人员发展规划等制度。以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常见基本模型和技术架构为技术基础,结合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托于“互联网+”时代的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融合等最新技术理念,以国家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架构》为规划指导,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总体结构(如下图)如下: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图根据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架构》,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可分解为信息安全体系、支撑层、基础设施层和应用终端等部分。(1)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包含数据库、服务器和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应用平台层和支撑平台层的硬件基础。基础设施层提供有线、无线、移动网和物联网等网络通信服务,保障应用系统大数据资源的汇集存储以及物联网的广泛感知应用。(2)支撑平台层。涉及到数据交换、处理和服务以及支撑平台、统一接口的建设,是整个智慧校园的云计算平台。(3)应用平台层。应用平台层涵盖智慧教学资源和环境以及智慧校园服务和管理,是高校各种业务系统在智慧校园内的实际应用体现,可为高校师生员工提供广泛的应用服务。(4)应用终端。应用终端包括用户和接入访问两方面,访问者以各种终端设备为接入点,通过智慧校园的统一身份管理平台,针对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实时安全访问。(5)信息系统安全体系。主要包含智慧校园的安全管理、安全运维和安全技术防护等多个体系,对智慧校园框架整个体系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作用。

3智慧校园建设主要策略

在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各项任务中,智慧校园基础环境建设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是重中之重,其主要建设策略如下。3.1智慧校园基础环境建设。根据《智慧校园总体架构》标准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数字化校园基础环境在智慧校园建设中起基础支撑作用。以现有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为依托并对不满足智慧校园建设要求的部分升级改造,通过异构网络技术,打造多网融合的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集成数据库、服务器和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打造面向高校各个业务应用的支撑平台,实现数据标准的统一,确保智慧校园基础环境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基础保障作用。智慧校园基础环境建设通常涉及以下几项:(1)以智慧校园的总体框架为依据,针对高校现有的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打造多网融合的基础网络环境;加强互联网安全改造,构建防护和追查为一体的互联网安全体系;建设和完善校园有线无线一体化统筹建设,实现随时随地多终端互联网接入体验。(2)以服务于高校业务系统为原则,建设集中统一管理的云服务平台,规划学校统一标准的数据存储、业务运行和日常服务制度,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打造专有的虚拟化云平台环境,实现软硬件资源的统筹管理。(3)建设可实现各个业务系统数据流转的统一数据共享和应用平台;基于学校实际情况,打造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规范学校信息门户平台,实现学校对外信息网站的统一管理和维护。3.2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进行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基础[4-5]。教学数字化资源建设主要包含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通过打造专业特色明显的网络课程平台,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数字化实训实习资源基础,增强与校外电子资源库合作,实现特定校外资源的安全快捷访问,进而提升智慧校园对教育教学的保障服务能力。(1)利用互联网技术快捷获取资源的特点,打造校外云平台和学校自建云平台资源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共享体系,实现对教学课程内容制作、教学过程和教学反馈等多个环节的跟踪和服务。(2)根据不同专业实训教学的需求,依托于互联网、虚拟现实和现实增强等技术,建设适用于不同专业的实训数字化教学资源。(3)根据学校所在地区和本校教学科研需求,通过外购和自建方式搭建符合本校特色的数字化资源软硬件平台,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综合性数字化信息资源教学库。(4)建设信息化技术和教学、科研及实习实训相结合的多重应用平台,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校园教学、互动和反馈平台,实现教学过程和结果互动反馈,进而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高。

4结语

为更好地建设高校智慧校园,发挥智慧校园对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国家标准《智慧校园总体架构》为基础,探讨和分析了智慧校园的总体架构和内容框架设计的要求,总结以教育教学为核心的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策略,为高校智慧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乐群,史君华,刘路路.“互联网+”时代智慧化校园建设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5(24):131-133.

[2]GBT36342-2018,智慧校园总体架构[S].

[3]吴欣颀,仇鹏.智慧校园背景下的高校学生培养浅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28):101.

[4]刘邦奇,孙曙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智慧校园技术系统建设框架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1):61-66.

安全智慧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智慧校园;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1概述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为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指明了新方向、新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高校的管理、教学、科研以及产业对接等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随着校园信息化程度的逐步提高,信息安全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信息化2.0背景下,教育部印发的《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提出“加强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统筹部署”,并要求“开展教育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和检查,落实教育新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组织开展教育系统应急演练,建立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机制”[1]。

2智慧校园信息安全的现状

信息安全是智慧校园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主要通过硬件设施、网络安全技术以及制度体系等的综合运用实现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保密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完整性[2]。智慧校园建设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应用服务、管理体系以及辐射服务越来越综合,产生的数据量越来越大,这些都加剧了智慧校园系统的风险性,如何做好信息安全保障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从整体看,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校园信息安全建设对管理、运维等的协同性要求越来越迫切,相关人员的信息化素养亟需提升。从现状分析,重建设、轻管理、偏设施以及轻安全等情况依然比较普遍,从制度层面看对信息安全的管理缺失、基础建设支持不到位。此外,管理层对专门的信息安全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大多由网络中心负责运维的人员兼管,这些人员对信息系统的技术掌握不全面,也没有得到必要、全面的技能提升培养[3]。

3智慧校园信息安全的解决策略—以智慧天软为例

3.1组织和经费保障方面的措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主要负责同志既“挂帅”又“出征”的决策领导机制,成立由学院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的智慧天软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通常设在学院网信办,负责全面推进智慧天软建设。学院资金安排专项预算,统筹学院财力、申请市级部门专项经费支持并争取合作区域政府支持,在信息服务整合、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安全建设方面安排专项资金预算予以保障。同时,在人员编制和培训上给予经费倾斜。

3.2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

智慧天软技术框架如图1所示。智慧天软技术框架体系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以及网络基建等现代技术将感知层和技术层进行隔离,利用先进的全光网络技术建设了数据网、物联网以及业务专网等相互隔离的基础网络,建立分层次、有重点的差异化基础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底层安全。将安全管理从设备分析迁移到云端分析,结合自建和厂商的分布式云端防护应对信息系统外部攻击和内部应用快速变化带来的威胁。将管理对象从以技术为核心转变为以数据为核心,重点关注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通过对数据的溯源分析实现对漏洞、威胁的感知和预警,逐步提升防御能力。

3.3内培外引全面提升信息安全专兼职队伍水平

从信息安全涉及的内容看,单一设置科级机构和安全员专职岗位是不能彻底解决安全问题。智慧天软项目在解决具体安全问题方面的做法是:①从机构调整入手,在信息化部门设立多层次的信息安全专职人员岗位,全方位、多角度实现协同安全防护;②从岗位职责来看,明确专职人员工作职责,细分科室主任的信息安全管理职责;③从业务系统管理和使用角度,明确管理、使用及运维的界线,确立责任人和工作职责;④从运维和服务角度,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与安全服务企业密切合作,内外协同;⑤从经费保障角度,在年度预算中为信息安全人员的培养和安全服务提供专项经费支持。

3.4智慧天软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

随着智慧天软建设的不断推进,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系统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在给学院工作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系统受到攻击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系统受攻击的风险加大,数据泄露风险同时加大。在进行风险评估时,主要从物理安全性、网络安全性、设备安全性、应用安全性以及数据信息安全性等层面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实施综合管理。智慧天软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思路独特、可行且有效。为降低安全风险,探索购买服务,依托成熟软件产品提供信息管理服务;同时,通过统一的运维平台专兼职队伍,为信息化系统开发和建设提供服务。

3.5智慧天软信息安全的综合治理

智慧天软建设从规划初期就被定位为一项长期任务,区别于新校园建设,项目本身立足于探索老旧校园全面智能化、智慧化提升改造。项目基于基础设施、基础应用能力以及管理与服务等多角度、多维度建设,从软硬件资产清查入手,摸清家底、挖掘风险,制定一套完善可行的建设方案,全程将信息安全治理作为重中之重。(1)网络层安全。采用先进的全光网络技术,建设扁平化网络架构,去除分布式的汇聚层,实现数据网、物联网以及业务专网等多网平行部署。在传输层实现分割,提升了整网的高安全、高可靠、低延时,降低了建设成本和运维费用。全面升级部署IPV6,加快部署升级支持IPV6的相关设备和业务终端,实现快速有效的网络管理和内外攻击防护。同时,全面推进实名认证,建立安全实时溯源机制[4-5]。(2)感知层安全。根据对资产和职责的梳理,明确感知层涵盖范围,通过建设前置边缘物联网关和专有线路搭建一套相对隔离的物联网专网,实现对网络状态的实时监控,为整网安全提供保障[6]。针对老旧校园改造的情况,采取顶层设计、平台优先以及分步实施的策略,通过引入先进物联网技术,搭建一个模块化、可扩展且易操作的物联网服务平台,实现了即改即接的整体目标。(3)支撑层安全。引入中台建设,将业务、技术以及数据支撑的相关平台下沉。通过建设统一的数据交换与数据集成平台,实现业务API接口统一部署、统一管理以及受控调用等的支撑能力整合。数据调用实现统一安全隧道传输,提升了保障服务安全和数据安全的整体能力。(4)业务层安全。在业务系统支撑整合的基础上,建设统一的校园管理底座和业务服务底座,在业务层隔离,在数据层实现受控的安全可信调用,最终达到建设一个融合统一的管理服务平台的目标[7]。面向服务方面,推进业务流程化和微服务化,缩短业务系统上线时间,降低开发风险,提高用户体验,提升服务效率。面向用户方面,建立内外网安全受控的实名访问机制,搭建VPN和云桥两条安全访问通道,满足分类访问控制和安全冗余要求[8]。(5)基础设施提升安全保障。改造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整体按照等级保护三级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实现从基础设施角度保障整体安全的目标。实施信息系统安全提升改造,实施边界安全、安全审计以及防病毒等长期安全保障策略,部署相应的安全产品,建立综合立体的纵深防护体系。(6)运维服务提升安全保障。建设综合运维服务平台,实现运维服务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加强专兼职运维服务团队建设,突出安全岗位设置,通过安全保障产品的使用加强与服务企业的合作,制定长期、持续的培训计划,逐步增加专职人员、减少外包运维人员,提升专兼职队伍的稳定性。(7)保障安全做到制度先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定级指南》等国家标准和文件,制定服务学院的制度,做到有据可依、依章办事。

4结语

对于智慧校园的建设和运行来说,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是高校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保证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发展,保证了师生能够享受到最便捷、最安全且最稳定的服务,体现了一所高校的综合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印发《2020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EB/OL].(2020-02-26)[2021-05-16].

[2]夏冰.网络安全法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24-27.

[3]菅锐.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3):46-47.

[4]田由辉.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智慧校园的网络信息安全治理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0(10):184-187.

[5]黄俊.智慧校园一体化信息安全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10):99-100.

[6]李新峰.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及相关技术设计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3):143-145.

[7]王绍永.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J].信息通信,2020(10):139-141.

安全智慧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智慧管理

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出现了无线通信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使我国迎来了智慧时代,在此过程中智慧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必须对其加强重视,为了进一步我国教育管理工作如何更为有效的实现智慧管理,特此展开本次研究。

一、智慧管理内涵

(一)数据深层次挖掘。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有效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现代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内实现智慧管理。基于教育管理数据的有效收集进行数据资源的科学整合,然后通过合理应用信息处理分析工具多次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对数据背后的联系进行深度挖掘,同时进行相关规律的进一步总结。在进行具体教育管理工作中对相关规律进行科学检验和有效应用,确保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实现我国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二)教育管理自动化。在进行管理过程中,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合理应用自身优势对相关教育数据进行科学处理,并从中获取信息反馈和相关结论,进而使教育管理工作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在进行智慧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普及自动化工,能够在一定程度内精简管理流程,确保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在此过程中,智慧化管理能够确保更为及时的反馈突发事件,最大程度保障教育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三)监测管控全方位。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在进行具体管理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项问题,从而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合理优化。在智能化时代的今天,科学应用全球定位系统,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能够使不同部门,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地区实现互联,进行教育管理检测系统的合理制定,确保其规范性和科学性,从全方位监督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确保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避免问题恶化,最大程度保障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的有效性和规范性[1]。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技术在进行智慧管理工作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内共享教育资源,同时公开教育管理系统,确保社会群体能够对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监督。

二、智慧教育管理特征

(一)可视化特征。相对于传统管理方式而言,智慧管理在成县,信息时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可视化。管理人员能够基于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从三维立体场景,视频或图表多种视图内合理查询所需信息,在直观视图内,管理人员在分析相关数据集其结构关系式能够采取更为直观的办法。与此同时,具有一定程度,可视化特征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基于各自属性值之间的差异性,应用多维数据形式进行信息表示,然后通过仔细观察不同维度数据,确保能够多维度分析和更为有效的处理相关数据,确保相关人员能够更为准确的进行风险预测,静,确保决策的正确性。(二)智能诊断与自动调节。在进行智能化管理过程中,应用智能诊断功能能够是管理系统进一步挖掘和分析相关数据,通过更为有效的分析和处理相关数据,能够从数据内部关系中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潜藏信息,从而更为高效的找出障碍问题。例如,管理人员通过合理应用关联,回归序列,预测,聚类,分类等数据挖掘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取出数据内具有更高价值的相关信息,然后以此为基础针对管理工作提出问题反馈,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更为及时的发现相关问题。与此同时,通过深度挖掘相关数据,还能够对教育领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变化及具体发展趋势进行有效预测,从而提前制定相关措施,确保有效规避风险,全面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同时在实现自动调节管理过程中,管理系统通过进一步感知会议室,办公室,图书馆,教室等外部环境,动态调节环境内湿度,温度和光线等各项环境指标。(三)大数据采集。在进行智慧教育管理时,管理人员通过有效应用管理系统全面收集和科学整理相关教育信息,包括家长反馈意见,学生成绩,学生基本信息等,然后通过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系统整理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有效分析,从而获取相关信息,然后通过进一步应用智慧管理所具有的智能诊断技术具体和分析结果合理改进教育管理工作。

三、智慧管理强化策略

(一)重视智慧管理。在我国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各项信息技术也在随之不断提升,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更新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也在一定程度的扩宽了其应用范围,在进行环境保护民众生活,以及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均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在各行各业已经实现了普及化应用,各行各业均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进一步开发和引进信息技术,确保企业信息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从而对其智能化发展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智能化已经成为其必然趋势。在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也需要紧跟时展,教育人员需要进一步认识智慧管理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逐步摆脱传统教育管理模式所具有的局限性,进一步重视智慧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各级教育部门和相关院校需要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的合理规划。基于自身具体需求,再建设智慧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投入一定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有效开发和科学引进先进智能技术,确保能够进一步开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教育。(二)强化管理信息标准化。在进行教育管理过程中,实现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必须基于科学整合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教育管理信息,确保相关院校教育管理信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进一步保障信息整合和信息汇总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教育管理信息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各级教育部门以及相关院校具体应用的信息系统大多来自不同厂商,而缺乏一致的管理信息标准与格式,导致无法对其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很难对其进行管理控制和集中分析[2]。基于此,在进行智慧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教育管理信息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有效增强,不同院校尽量选择能够实现相互兼容或统一信息管理系统,确保统计口径的统一性,同时选择相同的格式,确保能够更为有效的整合汇聚教育管理信息,微信息处理提供必要的前提保障(三)整合管理系统。在多年发展以来,我国各级教育部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教育管理信息,为有效建设智慧管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相关院校需要对现有数据资源进行充分应用,同时还需要在一定程度内改造升级传统应用的教育管理系统,将其中已经落后的系统淘汰,对代提高的相关系统进行升级优化,同时还需要在一定程度内引进先进管理系统,确保新建系统和已有系统之间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各级教育部门需要强化沟通,对教育管理系统进行有效整合,确保教育管理体系建立的统一性。智慧管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在最终形成智慧决策之后,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合理应用智慧管理云平台向各层级下发管理调度指令,确保实现可视化管理。在云平台内,教育管理人员均可以直接获取相关决策信息,从而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落实。(四)保障信息安全。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充斥着多样的信息,这些信息通常会涉及组织或个人的私密信息,部分不法分子会趁机窃取私密信息,从而导致信息泄露,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个人与社会。基于此,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信息安全,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进行智慧管理时,大部分信息需要通过无线通信进行传输,需要经历多个环节,信息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3]。与此同时,在各大院校内,学生和个人的信息通常包含极其详细的个人信息,同时还有一些学术研究,专利技术等重要机密信息,都需要不断强化信息安全管理措施,最大程度保障期安全性和私密性。因此在建设智慧管理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基于具体情况,合理构建信息安全管理措施,确保能够从源头或信息传送过程有效,避免信息泄露,确保安全开展智慧管理建设。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进一步重视智慧管理,确保管理信息标准化,对管理系统进行科学整合,同时对相关信息安全性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能够确保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有效强化智慧管理的可视化特征,智能诊断和大数据采集,确保在一定程度内推进我国教育管理工作,使其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莎莎.走向智慧管理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新进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7(16):198.

[2]丁仕敏.教育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与智慧管理实施建议[J].求知导刊,2016(28):76-77.

安全智慧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教室;功能需求;系统架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设在第十九章,其中强调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1],体现了我国在教育信息化进程方面的整体战略和谋篇布局。十年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支撑终身学习”[2]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历史使命。2017年,我国首届智慧教育国际研讨会《智慧教育宣言》:“智慧教育的核心是实施以发展学习者的学习智慧、提高学习者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具有创新性、个性化、自主性、高效性、融通性以及持续性等六大核心特征的智慧学习。”[3]2018年,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要求“高校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打造智慧学习环境,重塑教育教学形态”[4]。按照这一讲话精神,我国高校在实施智慧教育目标上,通过创建智慧教室(或称智慧学习环境)和智慧教学,用课堂革命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变革;2020年肺炎疫情影响下,更多的线上教学使“学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学习自主性和自我调控的空间,教师则从知识的传输者转变为知识的促进者和评价者。而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型恰恰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融合的核心价值[5]。

1多媒体教室的困境

早期智慧教室基本是以多媒体教室为主、教师单机操作的、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完成教学任务的信息化环境,其主要困境有:(1)因传统教室布局受限,教学模式一般采用讲授型或演示型,形式单一,教学互动少,难以开展个性化、探究式协作学习;(2)因开启智能终端的线上讨论而产生大量的交流信息,缺少快速统计、提取和保存信息的手段,造成师生、人机交互对话中有效信息迅速被覆盖;(3)因受网络环境限制,在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如果校园无线网络建设不完善、覆盖不全面或终端不稳定,就会难以满足师生网络教学互动和访问学习资源,也会缺少为合作学习、线上学习等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4)因缺少课程实时录制教室,不仅难以及时采集学生学习效度数据,也容易造成校本课程教学资源的大量缺失。

2智慧教室概念及其系统功能需求

智慧教室是“能优化教学内容呈现、便利学习资源获取、促进课堂交互开展,具有情境感知和管理功能的新型教室”,是“一种典型的智慧学习环境”[6]的物化,具有记录学习过程、识别学习情景、联接学习社群和感知物理环境四大特征[7]。在智慧教室的“SMART”概念模型中,内容呈现、环境管理、资源获取、及时互动、情境感知五个维度正好体现了智慧教室的特征[6],其中环境管理和情境感知是智慧教室装备的共性要求。物联网技术下的高校智慧教室应通过物联网+智慧化设备+智慧化应用体系,实现对各项教学资源的综合感知和访问[7],支持教学活动的智慧开展。基于“SMART”概念模型,智慧教室系统功能需求包括软硬件两大方面:软件应用需求主要包括环境智能感知、采光智能控制、通风智能调节、室内智能实时监测、门禁智能运用、监控管理系统智能兼容平台等。硬件应用需求包括:(1)实现管理和监控所有设备、系统、资源的能力,如对环境信息采集与传输的智能终端,主要包括摄像头、教室环境监测分析和数据存储硬盘等硬件设施;(2)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如对教室温度湿度、照明强度、光线色彩、气味等参数的自动控制功能,其中包括对教学辅助工具如电动投影设备的开关、升降、节目源的切换等智能控制;(3)针对物联网系统的集成控制系统[8]如开拓物联网管理平台的综合集成,通过技术和环境的结合,在空间结构的灵活调整、随堂资源的实时保存、个性教学的精准有效等方面做到以人为本,为师生实现定制信息推送和资源共享、交互方式友好高效、泛在式学习融合和个性化学习支持等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持。详见图1.

3物联网技术下的智慧教室系统架构

物联网技术下的高校智慧教室管理系统一般分为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应用层是为智慧教室提供设备监控和故障恢复;网络层的功能体现多媒体教室控制功能;感知层包括RFID、无线通信、传感器、摄像头等。物联网技术下的高校智慧教室系统架构可按“数据分层、功能分布”的思路架构,保证核心功能的多样性和应用的延展性,自上而下可分为终端层、应用层、服务层、网络层、基础设备层等。详见表1。终端层的核心功能是全面连通智慧教室的多媒体工具和传感器设备,在管理系统控制下实现高效、便捷的智能化运行体系,创设全新的教学模式,并获取和处理教育资源,从大量隐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数据[9],通过处理分析实时收录的数据,提供智能化的个性化教育服务;应用层为智慧教室提供应用系统集成和设备远程控制,可处理已收集的感知数据,包括对录播系统、网络资源、视频网站、远程互动等各类软件系统数据的管理控制和整合分析;服务层通过采集和分析各类数据,为智慧教室提供信息技术和基础设备支撑,利用课堂录播系统记录、收集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数据,以便跟踪学习过程和监测学习结果,保障智慧教室功能正常和数据安全;网络层为智慧教室提供网络技术和可靠传输保障,部署在每一间智慧教室内,随时随地使用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传感网络等物联网组网技术,并通过物联网网关连通各种传统网络设施;基础设备层不仅涵盖服务于智慧教室的PC机、服务器、大型机等多媒体设备,还包括智慧教室网络中控器、摄像头、无线访问点等教学管理设备以及对室内环境如温度湿度、灯光、门窗等智能控制设备。

4物联网技术下高校智慧教室建设的原则与路径

物联网技术下高校智慧教室建设应统一管理设备,建设思路应遵循以下原则:(1)需求导向。遵循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原则,为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与环境支撑。(2)简单操作。遵循突出应用和服务的建设理念,关键技术的应用注重方便快捷实用,保障系统在教与学中的流畅和安全。(3)个性服务。精准数据分析是智慧教室环境区别于传统教室的技术支撑,创设有效的教学方案,提供各类教学数据便于教师因材施教。遵循让学生获得定制式学习体验的原则,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突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效果。在设计思路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智能环境。智慧教室应体现数字化及互动性[7]。数字化方面可采取“物联设备+双屏配备+智慧监控系统”的形式,支持师生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利的学习工具,也能将智慧监控系统用于安全监控以及录制授课视频、评估教学环节中。互动性方面可采用“智慧拼合桌椅+教师平板+学生互动平板”的形式,改变传统教室的空间布局,根据教学模式调整座位布局,可灵活变成“秧苗式”“圆形”[6]形式便于学生或自主学习、或深入探究、或小组讨论等。手持或移动设备的灵活性能使课堂利用率大大提高,方便学生随时组成小组协作讨论。(2)智能便捷。目前,高校多校区办学成为常态,但不同校区、不同型号、不同操作流程的设备无形中增加了教学和管理的难度。物联网技术下的智慧教室设计,应将各校区多媒体教室的所有感知点统一连入传感网络再并入校园网,与排课系统、一卡通等系统互通共享,随时获取各个教室的设备感知情况,实现对多校区教室的全面感知,及时有效地管理和维护智慧教室。(3)智能控制。包括对教室内温湿度、照明设备、门窗设备、通风系统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温湿度、照明可通过设置温湿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完成教室温湿度和灯光亮度的采集、传输和分析,获取和保证温湿的舒适度和光照的合理性;门窗可通过门窗设备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开启与关闭门窗,按照预设时间参数和对学生人数的监测结果完成智能控制任务;空调和换气扇设备构成通风系统,可通过传感器采集的气体浓度结果,系统自动调节通风系统的运行状况,保持良好空气质量。系统可实时调节室内教学设备的运行情况,保证各类教学工作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中国高等教育,2010,46(Z3):4-17.

[2]黄荣怀.教育信息化助力当前教育变革: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11,37(1):36-40.

[3]首届智慧教育国际研讨会会务组.智慧教育宣言[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30(6):102.

[4]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8,54(Z3):4-10.

[5]徐瑾劼.肺炎疫情下全球教育体系的应对与在线教育的挑战-基于OECD全球调研结果的发现与反思[J].比较教育研究,2020,56(6):3-10.

[6]黄荣怀,胡永斌,杨俊锋,等.智慧教室的概念及特征[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2):22-27.

[7]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7.

[8]张海霞,陶红娜.高校智慧教室建设探讨[J].智库时代,2019,3(51):101-103.

安全智慧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高校建设;智慧校园;大数据时代

建设智慧校园是响应国家现代化教育政策的表现,要完善校园网络、真正建成智慧校园,必须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人才问题。在建设过程中还要渗透“以人为本”的观念,使智慧校园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更加人性化,使学生能够切身实地感受到智慧校园的便捷之处并继续支持智慧校园的建设。

一、建设高校智慧校园的意义

(一)促进学习资源的传播。构建高效智慧校园有利于在高校内搭建信息高速公路,教师可以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将已有的教学资源迅速传递到学生端,还可以在教师端查看学生对某一学习内容的反馈,并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学生则可以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加强与教师和其它同学的交流,这有利于学生尽快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并学习其它同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二)提升学校各部门管理效率。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管理的效率还很低,但在建成高校智慧校园后,学校管理效率会大大提升。如利用校园网络将学生使用的打卡APP与学校后勤管理系统相连接,学生只有在校园网覆盖的范围内才能打卡,并且只有在距离指定目的地百米内才能打卡成功,这便克服了传统查寝方式的弊端,提升了后勤管理的效率。再如为防止学生迟到、早退,教师可以利用智慧校园搭建的信息系统查找学生上课时间的所在地点,或者要求学生到达教室时必须打卡,一旦出现某个学生缺勤的情况,教师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这便提升了教师查课的效率。(三)提升数据分析的效率,帮助高校做出决策。建设智慧校园有利于学校收集大数据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某些部门的运行状况,为下一步决策提供依据。如利用智慧校园的大数据系统考察学生在食堂消费的情况,通过分析消费高峰出现的时间了解学生主要的用餐时间,从而调整学校食堂的营业时间,提升学校食堂食品的新鲜度。还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具体的消费项目了解最受学生欢迎的菜品和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菜品,根据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学校餐饮部门可以调整各菜品的出现频率,减少食物浪费。除了使大数据分析在学校餐饮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还可以将数据应用于学校的医疗部门,如根据学生的医疗记录得知学生最容易生病的季节并要求学校的医疗部门及时备药,为学生的医疗提供保障。

二、高校智慧校园建设面临的现状

(一)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缺陷。高校智慧校园的建成必须有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但我国许多高校还存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的问题,甚至有部分高校由于资金不足等问题,没有在校内建设足够的网络基础设施。然而,要使智慧校园惠及校园内的每个学生,必须保证校内网络实现校园全覆盖,如果学校存在网络覆盖盲区,无论智慧校园的相关信息技术如何发达都不可能使之真正服务于学生。且全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搭建高速校园信息网的基础,缺乏全面的基础设施的支持,智慧校园的各项信息技术搭建工作便无法开展,如果网络运行速度缓慢,校园内各部门工作的管理效率会大大降低,建设智慧校园便失去了意义。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各高校应当重视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二)系统构建还有未解决的技术难题。智慧校园的许多组成部分需要使用复杂的信息技术,如智能感知、云计算等,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技术难题。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许多学生反映智能感知系统的感知能力并不强,经常会出现识别错误的情况,一旦出现识别错误,学生不得不报告教师,并由教师报告技术部门对设备进行维修调整,完成机器维修需要较长时间,这不利于学校运行效率的提升,还有可能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再如云计算系统与大数据系统是密切相关的,云计算需要充足的信息源做支撑,但高校学生人数众多,要储存的数据也是多种多样的,当前还没有系统能够做到既能存储大量信息数据,又可以保持正常的运行速度。随着高校信息数量的逐渐增多,智慧校园处理信息的速度越来越慢,如何提升该系统的运行速度是技术人员正在面临的难题。(三)信息安全问题突出。信息安全关乎学生的财产、人身安全,但目前高校智慧校园网络并未充分重视学生信息安全的保护,该系统中还有许多信息安全漏洞尚待解决。在智慧校园系统实际运行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反映自己在输入手机号码后的几分钟内便会收到各种传销电话,这实际上体现了学校系统信息录入环节的监管漏洞,学生信息泄露的途径有许多种,学校应当从信息监管人员的管理、系统固有漏洞这两个方面入手,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四)缺乏网络信息技术人才智慧校园建设对许多高校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工程,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许多高校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相关技术人才的支持,整个工程的进度十分缓慢,遇到技术难题时不得不暂时搁置问题,这为往后智慧校园系统的运行埋下了隐患。

三、解决智慧校园建设问题的措施

(一)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我国技术设备尚不能满足智慧校园建设需求的情况下,各高校可以适当引入国外先进设备为本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服务。为节约相关项目资金并使引进的设备物尽其用,各高校相关技术人员应当在引入设备前进行充分调研,了解该设备的相关运行原理并结合本校信息化建设情况考察该设备的功能能否满足本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由于我国多数高校是第一次开展智慧校园建设项目,为防止经验不足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各高校在购买国外设备时应当寻求配套的技术服务,在保证该设备能够在系统中正常运行后再完成交易。(二)利用人才政策吸引更多技术人才。各高校应当采取相应的人才政策吸引与高校建设有关的技术人才,吸收人才应当遵循“由内到外”的原则,首先考虑本校内是否有相关的技术人才,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调动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参与到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工程中来。学生长期生活在校园中,对校园网络运行的情况会更加了解,且对网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更深的体会,因此,学生能够担当网络问题的发现者。吸收外来的技术人才主要是为了解决长期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学校应当搭建平台,促进校内学生与外来技术人才的沟通,使外来技术人才能够全面了解智慧校园系统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三)建立与技术难题相关的课题。在基本建成智慧校园的系统框架后,技术人员要做的便是从细节入手,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细节问题。细节问题的解决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必须有相关的研究人员进行长时间的跟踪并深入探讨问题的根源,各高校可以结合本校软件专业、数学专业等专业的教学实力建立专项课题研究小组深入研究细节问题。各高校还可以寻求与政府的合作,利用政府整合资源的能力寻找高端的信息技术人才加入本校的课题研究项目,从而促进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细节难题的解决。各高校还应当建立智慧校园技术研究室,鼓励师生关注国内外与智慧校园建设相关的信息,对国内外取得的信息技术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并寻求这些信息技术成果的可借鉴之处,通过借鉴与创新并举研制出具有本国知识产权的高端信息技术,为智慧校园系统的完善与升级奠定技术基础。(四)加强对师生的培训,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智慧校园系统十分复杂,对信息化素养差的师生来说,适应该信息化系统的难度较大,学校应当采用各种方法提升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在智慧校园系统的教师端有许多专门为教师设置的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平台、软件,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在规划具体教学内容时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如利用智慧校园系统将课前预习资料发送至学生端,并在平台上本节课的学习要求,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利用教师端的检测功能,使用电子试卷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可以根据后台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在课上重点讲解,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则可以在学生端获取更多学习资料并与他人共享,在遇到难题时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智慧校园系统搭建的平台与教师交流,或者在智慧校园平台的讨论区与同专业的同学交流,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使用智慧校园系统解决其他学习难题,如在参加大型比赛寻找队友时,学生可以在智慧校园搭建的平台上查看其它同学的相关信息,从而寻找志同道合的同学参赛。(五)从技术、观念、制度角度出发解决信息安全问题。产生信息安全问题的根源是智慧校园系统本身存在技术漏洞,技术人员应当加强智慧校园中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如加强与教育部、公安部的合作,形成完整的校园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并利用其它部门的有效资源保障本校的信息安全。或者加大在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方面的投入,提升信息安全系统的精度并实现信息安全系统全覆盖,使不法分子无机可乘。各高校还应当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教授学生辨别虚假、欺诈性网络信息的方法,或者在晚点名等场合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带领学生识破网络骗子的骗术,提升学生的警惕性。出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学校还应当加强对信息管理人员的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不做出有害于学生信息安全的行为。此外,学校在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开展信息调查活动前应当及时通知学生,防止不法分子冒充学校工作人员获取学生信息,或者利用信息诈骗等形式侵害学生的财产安全。

四、结语

总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面对种种技术难题,学校应当及时与技术人员沟通并加大资金投入及时解决问题,为往后的信息化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学校还应当及时宣传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使师生适应信息化的工作、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35-39.

[2]陈琳,王蔚,李佩佩,李冰冰.智慧校园的智慧本质探讨——兼论智慧校园“智慧缺失”及建设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6,34(04):17-24.

[3]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04):12-17.

[4]旻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04):8-13.

[5]王曦.“互联网+智慧校园”的立体架构及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107-111.

安全智慧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社区;价值

1“互联网+”对智慧社区建设带来的机遇

1.1促进智慧社区转型升级。“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思维以开放、共享、合作为基础,强调满足人的服务需求,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多维度、多层面地解决问题。将互联网思维与智慧社区建设相融合,能够促使智慧社区建设从原本关注设备系统的数字化建设,转变为关注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开发系统功能,重新审视智慧社区的价值定位与服务模式,有助于推进智慧社区转型升级。1.2优化智慧社区资源配置。“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平台打破了物理空间限制,在集成大数据的基础上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虚拟化配置,这为智慧社区整合利用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可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医疗、教育、物业、养老等资源,收集各类产业的信息,促使不同产业、不同领域之间实现跨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区内资源的配置效率。1.3实现智慧社区信息共享在智慧社区建设中,信息孤岛是阻碍社区建设的重要因素,受信息孤岛的制约,易导致信息技术应用与业务流程相脱节问题,削弱了智慧社区的功能。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智慧社区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流网等互联网技术,打造社区服务大数据平台,整合居民、物业、公共服务、行政部门等相关信息,打破各个单位之间的信息孤岛限制,实现海量数据的高度共享,大幅度提升了数据资源的利用价值。

2“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社区建设

2.1社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在智慧社区建设中,要将社区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作为重点,提高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优化办公流程,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规范、透明、高效的服务。社区电子政务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和功能模块:(1)社区信息门户子系统。该子系统包括新闻动态、信息、通知公告等模块,是政府对外信息的平台,能够让居民快速获取最新政策、小区事件等信息,实现政府信息和社区信息快速共享。(2)居民办事子系统。该子系统包括信息采集、网上办事、讨论交流等模块,主要用于收集与社区居民生活相关的信息,为居民提供网上办公服务,使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业务,同时,居民还可在该平台上提出合理化建议。(3)社区部门办公系统。该子系统包括个人办公、资料调取、文件管理、文件传输、公文流转、协同办公等模块,主要为社区工作提供高效的办公平台,便于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传输文件,并与当地企业、民间团体、社会组织的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对接。(4)信息安全保障系统。该子系统包括身份认证、安全防护、系统维护、数据加密、故障恢复等模块,主要用于保护系统信息安全,维护系统正常运行。2.2社区物业监管系统建设。物业管理是社区建设的基础环节,在智慧社区发展趋势下,物业管理系统要整合管理社区内的建筑、住户、设备和居民,对社区内的硬件设施、物业服务、环境绿化、物业费用收缴等进行信息化管控,构建起覆盖面广的社区物业监管系统。社区物业监管系统包括以下子系统和功能模块:(1)收费子系统。该子系统包括缴费信息通知、缴费查询、余额查询、信息管理等模块,实现了费用征收透明化、信息化,满足居民便捷缴费的需求。(2)社区服务系统。该子系统包括安保管理、文件管理、家政服务、便民服务、绿化保洁等模块,可实现对社区内保洁、安保、巡逻工作的监控,为居民提供高效率物业服务。(3)综合监控系统。该子系统包括门禁系统、监控系统、来访者管理、巡逻路径等,主要用于保护社区安全,为居民创建安全的居住生活环境。(4)资源管理系统。该子系统包括业主信息管理、硬件设施管理、车位租买管理、物资库存管理、报修信息管理等,主要为物业管理单位掌握社区整体情况,优化配置物业资源,快速响应业主需求提供操作平台。2.3社区智慧养老系统建设。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智慧社区要建设智慧养老系统,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帮助社区家庭解决居家养老面临的困境。在“互联网+”时代下,智慧社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收集、存储和传播优势,建设智慧养老系统,使系统具备以下功能:(1)电子档案管理。老人或老人家属登录智慧养老系统,输入老人的相关资料,建立起电子档案,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反映老人的现状,为优化配置养老资源提供依据。(2)健康数据库。智慧养老系统利用物联网、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计算机网络与传感器终端的无缝连接,建设健康数据库。在老人家中配置仪器设备,将仪器设备中的检查数据及时上传到数据库中,包括血压、血脂、血糖、心率等数据。(3)医疗保健。智慧养老系统中的医疗保健模块对健康数据库中的老人数据进行监测,一旦数据监测系统发现老人的身体数据情况出现异常,则立即上报到社区医院,由社区医院派医护人员回访老人,检查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同时,医疗保健还提供了医嘱服务,向老人及其家属发送药品使用信息,以及慢性病并发症、常规治疗、突发疾病抢救的相关信息。(4)老年生活服务。智慧养老系统要建立起养老服务需求数据库、社区文娱活动数据库、生活照料数据库、一对一帮扶数据库、老人健康数据库、志愿者信息资料库、医生信息数据库等,为组织老年人文娱活动、交友社交活动、学习互动活动等提供数据支持。2.4社区医疗卫生管理系统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面临着医疗资源不均衡、医疗服务不便捷、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阻碍着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效率的提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智慧社区要建设社区医疗卫生管理系统,构建起智能远程医疗数据库。该系统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信息采集。在社区居民家中安装传感设备和便携式检测医疗仪器,自动采集使用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减少医院医护人员前期检查患者的工作量,使医生能够根据数据信息对患者病情快速做出诊断。(2)大数据分析。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对患者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分析,迅速诊断患者病情,提出合理的治疗建议。(3)远程服务。系统利用远程服务功能为患有慢性疾病、职业病、老年病的患者提供健康监护服务,向患者提出医疗保健的意见,节省患者求医治病的时间。同时,患者也可以与医院医生进行线上交流,咨询用药和注意事项等相关问题。2.5社区教育信息系统。智慧社会要整合社区内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资源,对教育资源进行统计分析,掌握社区内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在智慧教育构建中,要建设教育云系统、教育资源库和物联网系统,充分发挥各个系统的功能,为教育部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其中,教育资源库要建设软硬件设施,硬件设施包括智慧教室、智慧实验室、智慧图书馆、智慧教学系统、智慧课堂、智慧门禁等设施,软件设施包括教育网站、网上课程库、教学案例库、多媒体课件等,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社区建设价值

3.1提高社区治安管理水平。智慧社区将物业系统、安保系统、交通系统、监控系统等融为一体,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撑下,可实现对社区内生活环境的全方位监控,降低危险系数,减少安全隐患。如,警察可快速调取智能摄像设备中的影像信息,掌握犯罪分子的动向,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快速锁定犯罪分子,在最短的时间内侦破案件。同时,智慧社区还可预防犯罪事件发生,一旦有可疑人物进入社区,则会立即向相关人员发出信息提醒,保护居民安全。3.2提高社区生活便利性。智慧社区利用互联网技术建成了多个智能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具备强大的实用性功能,能够为居民生活提供便捷化、高效率的服务。如,在社区门禁系统中采用人脸识别技术和身份验证技术,使居民可通过刷手机、刷脸进入小区,免去带卡、带钥匙的麻烦。在智能建筑中,门锁使用的是智能密码锁,采用远程控制方式,业主可远程开锁让朋友或客人先进去休息。3.3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品质。智慧社区通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将社区内的信息设施、物理设施、商业设施等连成一体,建设智慧化基础设施,实现基础服务设施物联化、智能化运作,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智能化服务。如,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远程服务、小区安保监控服务、家居智能化调节服务、水电费智能缴费服务等,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4结论

总而言之,智慧社区建设已经成为城市社区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互联网+”时代下,智慧社区建设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建立起功能完善的智慧社区信息管理系统,使其覆盖电子政务、物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领域,为居民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社区服务,从而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为建设智慧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方锐.“互联网+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创新研究———以F智慧社区建设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2018.

[2]王喆.中小城市智慧社区建设研究———以辽宁省盖州市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3]李梅,张毅.“互联网+”驱动智慧社区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房地产,2017,(11):107-108.

[4]张艳国,朱士涛.互联网+社区服务:智慧社区服务新趋势[J].江汉论坛,2017,(11):125-127.

[5]袁海舰.推行“互联网+”,打造智慧社区[J].城市开发,2017,(11):7-8.

安全智慧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智慧工地;大数据;智能化

1工程概况

某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40万m2。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和绿色施工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成果,如此重要的项目,如何进行好项目的安全质量和进度管理尤为重要。作为地区首批智慧工地示范项目,该项目将运用BIM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实现项目工地的员工管理、物料管理、进度管理、生态管理和安全管理。

2安全管理

2.1工人安全教育管理

1)实名制人员教育交底智慧工地管理平台拥有员工实名制认证功能,可以实现工人实名制签到。在工人接受现场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时,通过扫描员工人脸,可以实现培训签到并生成安全交底签名手续。2)安全体验馆教育培训安全教育体验馆可以现场模拟爬梯、安全带应用、墙体倾倒、高处坠落、平衡木及撞击等场景,使员工的教育培训更加身临其境,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1]。

2.2工人违章作业管理

1)远程视频监控施工现场视频监控全覆盖,尤其是工地大门、材料库房、施工重点区域等重点场所,确保视频监控覆盖,安保人员定期检查巡视。视频监控数据通过网端传输至智慧工地平台,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智慧工地后台或登录手机端实时查看现场情况,及时发现和制止现场违章情况,提高作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2)未戴安全帽抓拍及报警在工地的出入口和施工现场安装视频监控,设置安全帽抓拍告警系统,及时发现未正确佩戴安全帽等违章行为,对于违章情况及时发现并告警管理人员。3)临边洞口声光报警在施工现场的电梯井口、孔洞、高处边缘等高危易坠区设置声光警报系统,当人员靠近边界时,系统自动感应并发出声光警报,后台给管理人员发送相关信息进行提醒,有效降低现场高空坠落风险[2-5]。

2.3安全隐患排查管理和危大工程安全管理

通过智慧工地平台,监理人员可以将现场质量隐患和问题拍照上传至后台,相关责任人收到后进行问题整改。管理人员对问题或违章等情况全过程审核,并生成整改通知单、考核结果、安全日志等,实现问题缺陷闭环管控,提高缺陷隐患处理效率。在起重机、升降机、卸料平台、高大支模、爬梯等高危设备附近覆盖监控系统,实时监测高危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全程监控记录、异常告警,切实提高高危区域的风险管控能力。

2.4风险源监控管理

智慧工地平台可以自动记录已经识别的风险源,并且支持打印,可张贴在工地现场。通过扫描智慧平台二维码,查看风险源具体信息,监管人员可以随时查看风险源管控执行情况,并直接将数据形成清单,按照要求上报给政府监管部门。

3人员管理

3.1人员实名制管理和考勤管理

在智慧工地平台上,将所有参建员工信息录入员工实名制管理模块,建立员工实名认证的管理系统。实名制系统可以应用于员工的日常考勤管理和日常考核管理,对在作业过程中违反相关规章制度的员工进行处理,切实规范员工作业行为,加强员工安全管控。员工实名制管理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员工的日常履职考勤管理。员工日常考勤信息可以采用门禁系统、移动平台考勤等方式。门禁系统考勤是在项目门口设置人脸、指纹、身份证识别考勤机,员工进入工地施工区域时,门禁系统会自动生成考勤记录。同时,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也可以使用智慧管理平台移动端,进行人脸识别打卡考勤,记录员工出勤情况。管理人员可以登录智慧管理平台,通过后台查看员工考勤记录,系统可以自动分析员工出勤数据,计算出员工出勤率、单日出勤数等,并设置考勤预警条件,对岗位出勤不满的情况进行预警。

3.2从业资格管理和教育交底管理

智慧工地平台可以录入员工信息,并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资格证书登记、备案等,对证书数量进行动态管理,对资格证书数量和有效期进行提前预警。进行现场安全班组会或者安全技术交底时,使用智慧管理平台终端进行人脸识别,生成教育培训和安全交底签名记录。

3.3工人诚信管理和工资管理

智慧工地平台具有人才考核功能模块,可以从考勤、作业技能、工作效率等多维度对员工进行考核。管理人员根据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权重、打分等,并将考核结果生成人员档案信息库。同时,系统中设置黑名单功能,将失信员工或者严重违章员工计入黑名单系统,将其与授权的企业共享,降低企业用工风险。智慧工地平台的另一重要部分就是工资管理模块,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利益,影响到企业用工稳定。工资管理模块可以与考勤记录、奖惩记录进行自动核账,对工资与考勤不符、实发工资与应发工资不符、账户资金不足等情况及时发出告警。通过工资管理模块可以对工资发放问题及时预警并提醒管理人员解决,避免用工薪酬纠纷。

4质量管理

4.1质量隐患巡查管理和实测实量管理

质量管理模块是智慧工地系统的又一功能。系统将采集的质量和缺陷问题进行分类统计,按照分包单位、责任人、问题类型及趋势等进行分析,自动生成数据报表,对关键缺陷进行预警。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后台查询和统计质量问题并及时督促整改,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4.2质量检测报告管理

管理人员可以将各种试验检测报告以及验收材料上传至智慧工地平台,数据资料可以与授权部门共享,相比传统纸质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智慧管理平台与政府部门平台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实时检索查阅相关信息。

5进度管理和生态环境管理

智慧工地进度管理系统采用斑马双代号网络图代替传统Project进度管理,可以展示出劳动力资源的使用情况,管理者可以据此预判劳动力资源使用效率并进行人力资源调配。通过对比前锋线数据,自动显示实际工期和计划工期差别,工程进度展示更加直观。施工现场安装传感器,实现对废水、废气、扬尘、噪声、固体废弃物、能源消耗等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提醒管理人员采取相关措施,改善现场施工环境。

5.1扬尘噪声监测

项目现场设置有环境监测仪,对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噪声和PM2.5等指标进行实时检测,并通过端口将数据上传至智慧工地平台,当环境超标时进行告警,提醒管理人员并自动启动现场喷淋系统,降低粉尘颗粒浓度,管理人员收到告警后,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环境干预,降噪除尘使环境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5.2废水监测

工地废水达标后排入市政管道,在排水口设置污水感应传感器,并将数据上传至智慧工地平台,后台设置污水氨氮阈值、SS范围值、COD上限值,当监测数据达到事先整定值时,系统自动预警,平台发送预警信息至责任人和政府监管部门,相关人员则采取措施确保工地废水达标。5.3废弃物监测项目工地现场对废弃物分类存放,分别按照建筑碎料、剩余混凝土及房屋装饰等类别分区域存放,在存放密闭空间内安装监测仪器,数据自动上传至智慧工地平台。当垃圾数值达到设置的数值后,会产生预警,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管理人员和责任人,责任人采取措施进行垃圾处理。

5.4废气监测

项目工地现场设置废气传感仪器,主要监测环境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指标,并将监测数据上传至智慧工地平台。当现场监测数据超过整定值时,系统进行预警,并发送信息至责任人,提醒责任人采取措施改善现场空气质量。

5.5能耗监测

通过现场水、电端口设置的智能水表、电表,将使用数据传至智慧工地平台。通过平台进行数据监测和统计,并设置能源使用指标预警值,当现场水、电、气等使用数据达到预警值时进行预警,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管理人员。责任人排查能源消耗异常情况,查明能源消耗异常原因,达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目的。

6结语

本项目工程作为该地区智慧工地示范项目,通过采用现代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将现场各个重要数据采集并传输至智慧工地后台,实现对复杂综合项目的现场管理、进度控制、环境监测等目的。通过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手段,将复杂冗余的项目工程进行精细化管理,节约大量人力、材料、水、电资源,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质量,极大提高了项目施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宏伟,严雷广.基于“智慧工地”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0):90-91+99.

[2]李冉,赵元鹏.基于BIM技术的智慧建筑在超高层施工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0):87-89.

[3]罗小祺,杨曦.智慧工地建设需求和信息化集成应用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0):94-96.

[4]聂志强.智慧城市绿色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7):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