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行政管理十篇

时间:2023-09-25 18:23:18

公路行政管理

公路行政管理篇1

一、加大基础投入,打造路政管理新平台

坚持“制度先行、管理从严”原则,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夯实路政长效化管理机制。

一是全面完善管理制度体系。按照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要求,制定完善《岗位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公开制度》等12项执法评议考核制度,《行风监督员制度》、《执法案卷交叉评查制度》、《重大案件集体会审制度》等8项监督检查制度,《车辆管理制度》、《证件管理制度》、《服装管理制度》等16项基础管理制度;编印了《路政管理法律法规汇编》、《路政规范化管理手册》、《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农村公路管理“三字经”宣传画册》等资料,完善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及超限流动检测点工作流程图,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制度体系。

二是超常推进执法形象建设。在区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到200余万元资金,全力推进交通执法形象建设“四统一”工作。大队33名执法人员全部更换了统一的新式执法服装和交通行政执法证;按照执法场所标准化建设要求,统一改造办公场所(含车库、停车场、院坝绿化)面积900多平方米;紧抓全省治超站点规划调整的重要契机,将裴石超限流动检测点升级改造为港湾式固定检测站,并筹划安装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和不停车自动检测系统,目前已完成土地租用、杆管线搬迁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年底可全面完工。

三是标准配置执法办公装备。以科技强队为引领,稳步推进执法办公设备现代化、信息化和规范化建设。目前,大队共配备路政执法巡查车5辆、便携式超限检测仪4台、数码照相机6部、数码摄像机2部、多功能执法记录议7台、行车记录仪4台、对讲机10部、台式电脑12台、笔记本电脑2台、复印机2台、打印机6台、投影仪1台、碎纸机1台。所有执法装备和办公设备明确专人进行管理,确保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二、规范执法程序,构建路政管理新体系

创新管理举措,强化执法监管,规范执法行为,有效提升路政科学化管理水平。

一是健全执法监管网络。在辖区干线公路显要位置向公布路政执法投诉举报监督电话和电子邮箱,在办公区和超限检测点公示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当事人合法权利等内容;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乡村干部、货运企业负责人、矿(砂)石业主、货车驾驶员等社会各界人士担任行风监督员;全面启用省市区三级联网的行政执法公开规范运行平台,设置风险防控点和监察点38个,所有案件统一网上办理。同时,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立即进行纠正。将社会监督、行业监管与内部检查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严密的执法监管网络,有效杜绝了违纪违规行为发生。

二是建立科学考评体系。结合执法评议考核要求,建立了“个人自评、队室初评、大队终评”的三级评查体系,每月对职工履职尽责、廉洁自律、文明执法、学习培训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每季度对执法人员办理的文书案卷进行交叉评卷,及时查纠在法条引用、处罚标准、执法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考评内容全面,考评方式合理,考评标准公正,考评结果真实的目标,有效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是规范协助管理行为。将乡道的路政管理及监督检查权、损坏(毁)乡级公路的民事赔偿权、违反公路法律法规行为的制止权、路政审批项目初审权委托给乡镇,把路政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乡村级公路,并严格按交通运输部“五个规范”的要求,加强对乡镇交管站的检查指导,每年对乡镇交通管理站人员开展1-2次的集中培训,全面提升乡镇交管站人员的业务能力,不断巩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成效。

三、加强队伍建设,树立路政管理新形象

强化业务培训,狠抓作风建设,主动积极作为,显著增强路政法制化办案能力。

一是加强岗位业务培训。大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对路政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全面提升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组织业务骨干到巴中南江、南充仪陇等地学习交流,邀请市路政支队领导以及区纪检监察系统专家就行政处罚程序、文书案卷制作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讲解,为依法办案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以来,大队先后组织专家授课8场次,培训路政执法人员200余人次。采取分片轮训的方式,培训乡镇交管站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村管护队员和村社干部800余人次。

二是强化队伍作风建设。紧紧围绕“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促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思想作风纪律教育整顿活动。通过自查自纠、深刻剖析、分析讨论、制定措施、扎实整改,全面夯实思想基础,不断提升队伍作风形象。深入开展“安全文明廉政365天”活动,在办公区域明显位置悬挂倒计时牌,时刻提醒职工“讲安全、讲文明、讲廉政”;认真开展警示教育,通过深入剖析周边区县一些典型违规执法事件,听取汉王山监狱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形式,筑牢干部职工拒腐思想防线。至今,大队未发生一起不廉行为和公路“三乱”现象,拒请吃喝30余次,拒贿现金2万余元,清理废弃票8万余元,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是积极推进人性化服务。将严格执法与人性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为服务对象和辖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针对高温天气长途货车驾驶员容易疲劳的实际情况,大队积极开展“夏季送清凉”活动。2013年以来,免费为过往货车驾驶员提供防暑降温药品和清凉饮料2000余人次。结合“挂包帮”和“群众路线走基层”活动,走访慰问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五保户、贫困户等特殊困难群众6户;筹集资金4000余元,解决公路沿线8家困难农户晒粮难题;落实“双岗双责”开展文明劝导4次,进一步提升了市民素质,营造了整洁有序的城乡交通环境。

四、提升服务水平,开创路政管理新局面

以服务促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积极营造路政秩序化管理环境。

一是牢固树立服务理念。随着“五区一高地”的稳步推进,园区入驻企业不断增多,企业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与公路接道、在建控区埋设杆管线、大件设备超限运输等涉路审批事宜成为企业发展的一道难题。针对这一情况,区路政大队及时转变服务理念,调整服务方式,认真贯彻落实“环境兴区”战略部署,主动上门了解企业发展困难,主动宣传路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主动协调办理各类涉路审批事宜。2013年以来,大队主动上门为园区企业、重点工程建设、“三农”项目提供服务30余次,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全面推行限时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延时服务和预约服务,认真执行首问(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政务中心实行一次性告知,提供“一站式”服务,服务效能明显提升。简化办事流程,优化办事程序,行政审批项目承诺办结时限由原来的5天缩短为现在的2天,公共服务项目承诺办结时限由原来的5天缩短为现在的1天,行政审批再提速150%。2013年以来,区政务中心交通窗口共受理涉路审批事项8件,全部在承诺时限内办结,无超期办结和体外循环现象发生。

公路行政管理篇2

一、 建章立制,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为了加强路政管理,规范路政执法行为,提高路政办事质量和效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并结合实践经验,我大队制订了各种管理制度。每季度组织全体路政执法人员进行两次以上的政治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使执法人员熟悉相关业务及有关法律、法规。同时,为了检查学习培训内容,所有路政执法人员都必须经过考试,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如考试不合格者予以停职学习,直至合格后方能上岗。至今为止,全队无一起执法犯法和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二、 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程序。

在执法过程中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做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在处理路政案件时遵守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公开原则,即行政执法人员通过出示证明自己身份的证件,使当事人了解身份;告知当事人所享有的权利,被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和对相关证据进行详细的质问,使处罚决定建立在合法、公正的基础上。二是程序合法原则,在处理事实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执行,特别是一般程序,即立案调查取证决定送达执行,并依法制作规范的执法文书。三是执法人员合法原则,只有持有执法证件的人员才能执法,每宗案件必须指派2人以上执法人员执行。四是注重证据的真实性及完备性原则。五是办理案件遵守时效性原则,合理适用法律。为了维护路产路权,在执法活动中,从未出现过越权行政,吃、拿、卡、要,路政赔偿罚款不开票等不良执法行为。做到亮证执法、秉公执法、文明执法、依法执法、准确执法。到目前为止,无一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三、执法主体合法,规范案卷管理。

我队执法主体合法,具备执法资格,并在委托执法范围内执法。无一起超越受委托范围外的执法现象发生。我大队还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杜绝了截留、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所有行政收费项目和数额严格按照财务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各类执法案卷档案按照统一格式制作,制作规范,一案一档,整理归档及时,案卷装订整齐。

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缺少资金保障、一些设备没有及时购置、导致取证困难。在实施交通行政执法,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过程中,有很多时候得不到公路沿线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使我们的路政执法显得十分被动,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路政管理宣传力度,力求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支持保护路产就是保护“财富”。维护路权就是维护公益设施的理念,同时也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给予路政执法更多的支持,使我们的路政执法工作能够更加有序的开展。

公路行政管理篇3

【关键词】 行政程序 公路管理

所谓行政程序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过程中所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以及时限的总和,即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空间与时间表现形式。

在我国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现象,法律文化传统一向不重视程序法规范的作用。目前的现状是行政权力膨涨,运用混乱、控制不力,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同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要求能有高效率的行政权力行使。

基于此,行政程序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限制行政权力的恣意行使,防止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遭受行政权力的侵害;二是使行政决定具有确定性、合法性,维护行政权力、提高行政效率。

为体现上述精神,道路运输行政法规及规章设立了一系列具体的程序来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略述如下。

1.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

行政处罚种类繁多,它对行政相对人利益的影响很大,因此需要对这种权力的行使规定一个正式而严格的程序以保障相对人的切身利益。然而,其中一些较轻的处罚如警告、小额罚款等对当事人的利益影响甚小,而正式、严格的行政程序一般手续繁琐、费用较高,国家所付出的较之当事人受到保护的利益更大。《交通行政处罚规定》第十条规定了道路运输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即:“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第十五条规定“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对案件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即为道路运输行政处罚的普通程序。两种程序的不同在于普通程序有着严格的调查、质证、抗辩、决定、送达等规定,而简易程序较为简便,可以“当场”作出决定。

2.听证程序

其目的在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重大利益,因为听证能扩大相对人的行政参与权,收集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便于行政决策切实可行,通过为当事人提供辩论、陈述自己观点的机会以避免行政机关片面地作出行政决定。

《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十五条确定了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在普通程序基础上,对“交通管理部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证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规定行政许可的听证程序“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交通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交通行政许可实施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它涉及公共利益的行政许可事项”〔第二十条〕;“交通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冲突的,实施机关在作出交通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力”。

听证程序的核心是抗辩,即当事人可以对于自己不利的证据提出异议并要求指控方加以证明,同时可以提出利于自己的证据。当事人通过这种参与、介入对行政行为的事实和理由加以论证,防止了行政专横和自由裁量权的恣意行使,保持了行政权力与相对人权利的平衡。

3.申辩和质证程序

《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执法人员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采纳”。《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申请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这些规定,一方面可以使行政主体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注意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促使依法行政;二是允许当事人申辩、质证,可以澄清事实、避免失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三是可以促进法治观念的形成。当事人在申辩质证过程中,可以增强维护主体权利的意识,受到生动的法制教育,有利于法治观念的培养。

4.职能分离程序

(1)办案与决定处罚相分离。在普通程序中,规定由执法人员调查或检查、收集证据,而由行政机关负责人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罚决定,重大复杂的违法行为导致的行政处罚还应由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在听证程序中,要求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

(2)罚款决定的机关与收缴罚款的机构相分离。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不得自行收缴罚款,由当事人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的银行交纳罚款。同时罚款必须全部上交国库,任何行政机关或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私分截留。

5.说明理由程序

《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十一条“规定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讲认定的违法事实处罚的理由和依据告知当事人”。第二十条“交通管理部门…告知给予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实施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的,…说明理由…”

理由,是行政决定作出者对法律、政策和自由裁量权所持的观点的解释说明,也就是对行政决定的事实依据和法律政策适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认识。行政机关如果不对这种理由作出说明,就会使得行政权力行使趋于草率、专横,当事人往往也无法明了其理由及行政机关所执行的法律政策的意义,不利于法律和政策的顺利实施。因此说明行政处罚决定的理由有助于限制自由裁量权力的恣意行使、促进合理、谨慎行政,有助于行政处罚决定的可靠性、稳定性,对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也有助益能成立。

6.资讯公开程序

资讯公开是现代行政程序的重要制度之一,指有关行政主体活动的情况和资料,凡是涉及相对人权利义务、不属于法律法规规定应予保密的范围,都应依法向社会公开,任何公民、组织均可依法查阅或复制。资讯公开制度是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的体现,可以增进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加强公民和政府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调动公民参与行政的积极性。此外,也便于公民对行政(下转第84页)

(上接第35页)机关的活动进行监督。《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和《交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都确立了公开原则,规定对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的结果必须公布,后者还规定了进行公示的方式。

7.通知程序

公路行政管理篇4

【关键词】办公室行政管理;思路;对策;精细化

1、当前行政精细化管理出现的问题

1.1管理方式混乱。传统的行政管理方法比较老旧,不能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需求。就这些工作而言,仍然存在不少的管理盲区,按照传统方法努力开展工作,依然不会收到特别理想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这样便能促进量化管理,增添管理新方法。将精细化管理引入办公行政管理工作,很难从多种角度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为了推进行政办公管理流程,可以将行政和业务管理相结合,区别划分作风、考勤、监督等多种方法,弄清出具体的工作内容。1.2管理观念老旧、管理意识薄弱。为了实现精准化管理,需要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当管理者具备了这种思想意识,便能客观、准确地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及时改进处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出更加公平合理的制度出来。就现阶段而言,部分办公室缺乏精细化责任意识,也不够重视相关方面的工作,因此现阶段行政精细化管理出现了不少问题,直接制约着办公行政的管理水平。1.3管理制度落后。为了顺应办公行政工作的基本要求,必须完善合适的管理制度,便于办公工作的顺利进行,现阶段,我国企业办公行政工作制度出现了不少问题。部分公司没有将办公行政工作隔离开来,存在着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的现象,这便很难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各种职能部门划分不明确,不同的部分也可能存在相同或类似的工作,一时之间不知道派给谁做比较合理。这肯定会影响行政办公的效果,影响其效率。管理制度因为不够精细、全面,没有考虑到公司的具体要求,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针对各部门制定出不同的管理措施。就管理模式而言,整个管理制度无序混乱,绩效考核制度不够全面,没有完全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实行,为了使工作权责分明、合理有序地开展,可以实现行政精细化管理制度

2、办公行政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思路

2.1加强企业的内部宣传沟通,提高工作效率。企业的发展经营离不开众多部门的共同努力,要想促进企业的进度,各部门应该及时沟通协调,一旦出现了各种问题,坐下来协商解决共同商量对策。要实现办公行政部门的精细化管理,不能仅仅依靠行政部门的努力,应该积极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出来。不遗留任何一个环节,将每步工作落实到位。例如:关于如何处理相关文件资料,一般来说文件的派发、整理保存各种文件资料、办理各种手续,仅靠一个办公行政部门是无法完成,这也需要多个部门的积极合作。对于办公行政管理工作,一定要仔细规划各项流程,做好所需资源的规划处理,将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断提高工作效益,节省各项不必要的开支。2.2具体细化各项考核指标。现代企业要想发展发展,办公行政需要坚持精细化原则,具体来说,需要细化各项考核指标。传统办公管理理念落后,方法手段落后陈旧,操作流程繁复复杂,完全跟不上现代企业的发展。要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必须以细化和量化为准则。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办公室行政工作沦为打杂,处理各种琐碎的事情,完全是为业务部门服务的。从事办公行政工作员工数量不多,但是其工作压力却很大,没有明确责任制管理,这极大地影响了行政办公的工作效率,给企业运行遗留了不少隐患。基于此种大环境背景,有必要实行企业办公行政的精细化管理,方便解决此种问题。积极整理出各项办公工作,进行逻辑化拆分,这样方便控制具体工作的每个步骤,严格把控每一环节,防范各种风险和错误的产生。最好站在大局的角度好好规划一番。实现办公室精细化管理可以合理规划各项事务,将责任落实到人头,有效防范了工作的混乱无章,而且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浪费掉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资源,为了推动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加强对员工的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其行政工作能力。便于合理控制整个工作进度,量化考核每一项工作的完成情况,根据实际需求参照实际工作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不断提高工作效率。2.3完善办公室行政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制度。要想加快办公室行政精细化管理进程,需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制定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本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员工各个人行为特点,制定出规范化的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来会规范办公人员的行为,加强对办公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在具体执行流程化管理的过程中,仔细分析手上各项具体的工作内容,严格落实每项工作任务,认真执行责任制管理制度,仔细制定出每项工作的具体标准,包括工作时间、质量要求等等。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方法来实现办公室行政的规范化管理,要安排专人及时检查工作进度、工作完成的质量,建立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相关责任人必须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完成。

3、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解决措施

3.1强化现代精细化管理制度。企业进行办公室行政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是有必要的,为了方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一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运营情况建立合适的精细化管理制度。这样便能顺利开展行政工作,保证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效果。对于传统企业办公室行政工作而言,管理制度比较混乱,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制度制定也不够合理。任何决定多是由领导直接决定,也没有征求员工的意见,坐下来讨论针对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拿出最合适的方法出来。管理模式比较集权,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要想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细化每一步工作流程,严格核实完成进度,一定要保证工作质量。表扬那些工作努力的员工,批评那些工作消极的员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罚款惩罚。严格遵守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流程,优化公司运营情况。3.2强化员工思想意识,提高具体执行力度。实现办公室行政的精细化管理,需要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必须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自己的责任义务。现阶段,企业员工工作热情有待提高,存在着偷懒懈怠等行为,针对这种现象,企业更应该引导员工树立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引导员工严格遵守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各项规定,满足企业的发展经营。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让每一位员工明确自身工作任务和质量标准,企业也应该及时观察员工的工作情况,及时关心员工需求,这样员工便会严格约束自己行为,努力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员工只有思想认知跟上来了,其便于全面推进办公室行政工作。3.3提高相关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为了细分办公室行政精细化管理步骤,必须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因此需要提高员工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将各种复杂的工作简单化,这需要工作人员强化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跟上整个工作的进度。对于企业而言,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因此可以聘请一部分管理人才,专门强化管理水平。及时鼓励那些业务能力较差的运功,强化他们的业务训练,根据具体职能部门的工作内容,采取各种不同的培训方法,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作为员工也应该定期思考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4、总结

公路行政管理篇5

关键词:高速公路 行政管理成本 成本预算 控制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6-267-02

一、高速公路运营期行政管理成本的组成

维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日常运行的营运费和人员费用等,称为行政管理成本;高速公路的日常养护费用指的是对高速公路路段的日常修理养护;高速公路的成本费用指的是在高速公路的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高速公路路面断裂、下沉等影响车辆通行的问题,并且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修补和修缮工作,与养护工作相比专项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

二、行政管理成本预算的编制

成本预算是行政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也是一样的。根据《中央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行政管理成本预算可以通过制作表格的形式编制。

《支出预算建议计划总表》包含有以下内容:人员经费的支出,个人家庭的补助经费的支出,正常公务经费支出,专用项目支出,其他费用的支出。

《人员经费支出预算建议计划表》包含以下内容:工资与福利支出:员工的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社会保障支出,伙食补助,专项支出,和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对个人和家庭补助:退休费,离休费,抚恤金,退职费,差旅费,购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正常公用经费支出预算建议计划表》包含以下内容:差旅费,办公费,水电费,车辆使用费,设备购置费等其他费用。

三、高速公路行政管理的预算

加强高速公路行政管理成本预算对企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发展的总目标、总战略对行政管理预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证成本的预算的灵活、可控、合理,对有效控制总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目标利润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制定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成本预算方案,规范成本费用各项开支才能更好地实现成本管理。

规范成本费用支出,成本预算是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一定时期内企业的资金状况,利用成本控制和制定目标利润来设计一套符合现实情况真正可行的指标体系,才能实现成本预算。成本中变动费用预算的合理性不能仅仅着重于要求降低费用,部分预算指标应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提前设置不同业务水平下相对应的预算费用指标,还要注意加强资金流量预算管理和投资项目管理预算。

预算责任部门按照公司组织结构划分为营运部、工程部、行政部、通信系统、收费系统等营运投资预算。工程部负责道路维修费用和公路改、扩、建大小中修道路养护投资预算。工程预算中工程量的计算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涉及有关建设的方针政策、个人能力。行政部负责员工成本,公司管理总部行政费用预算,以及公司管理总部办公设备投资,车辆设备投资预算。行政管理费用包括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的除员工成本、折旧与摊销、道路维修费用外的成本费用。该项费用预算由行政部、各收费所按照各自负责的费用控制目标,同时应考虑基期费用支出和费用控制目标。

四、行政管理成本控制原则

成本控制作为保证企业完成规定成本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保护企业资金的安全完整性,杜绝贪污盗窃等行为,为企业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1.经济效益原则。由于推行成本控制所投入的成本,不应过多考虑在未进行控制时失去的收益成本。经济效益原则是要求企业或个人在关键领域中对重要因素进行制约,并非所有成本都需要进行严格周密的控制。成本控制只有拥有纠正偏差,降低成本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成本控制系统需要明确失误点、找出失误原因、确认失误责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纠正。始终在成本控制中贯彻“例外管理”原则,除了从简控制日常成本费用外,还要特别注意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找到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和之前管理制度的盲点,提高管理水平,控制成本。同时,经济效益原则要求成本控制系统具有灵活性,对关键事项进行特别注意,对不影响大局的事项与细微费用或者成本数额特别少的可以考虑从略处理。

2.控制原则。成本控制不仅与企业领导有关,更与所有职工有关,是所有职工的共同责任。哪怕是再简单的成本控制方法也需要领导的关注,还有所有员工的付出才能将其付诸于实践。让每一个工作人员拥有成本控制意识,将所有经手和看见的投入,都与其自身的利益相关联,尽可能实现企业与个人的利润最大化才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只有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拥有成本控制意识,转变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效率,才能有效的降低成本,使得成本控制真正在工作实践中落实到实处,而非浮于表面。

要实现成本控制,则对员工有如下要求:首先,员工必须具有成本意识与成本目标,关注成本控制结果,发挥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美德;其次,具备团结合作精神,对成本控制有个正确的理解,明白成本控制不是一项单人活动,而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过程,必须为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必须正确理解和正确利用成本控制的信息,凭此改进工作,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下转第269页)(上接第267页)

3.全过程控制原则。企业的成本贯穿于公司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因此,也要将成本控制贯穿于每个产品的全部工作周期。成本控制要从整体着眼,全面控制才能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将成本计划及相关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与各个相关工作人员的各个生产工作中,根据有关管理制定不同的标准成本,将制定的标准成本作为基础,将其与实际成本作对比,找到形成成本差异原因和责任,采取相应措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五、控制措施

1.完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强化工作人员成本控制意识。要求财务部门先进行详细预算,然后细化处理预算成本,将预算成本落实到实处,形成健全、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保证每个部门以及各个员工明确各自职责所在与成本目标,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且在日常的工作中培养全体员工对成本的节约意识,正确了解所在岗位的重要性,使节约成为他们生活与工作的习惯,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要树立成本效益观,让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积极参与成本管理,为成本控制营造良好的群众性氛围,杜绝浪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推进节约工作,使节约工作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成本管理不仅涉及所有部门的员工,甚至涉及到部门之间的权力和利益。因此需要加强部门之间交流联系,在高效保质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成本,杜绝恶意竞争现象发生。

2.推行用工制度改革,实行定岗定员定额。由于我国高速公路运营企业一般采用“双轨制”的不科学的用工制度,造成企业内部收入的不公,与现代企业精神和市场竞争原则相悖,使得经济效益无法提高,阻碍企业劳动生产率。企业作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合理科学的企业制度是极其重要的,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要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作为核心内容,杜绝身份歧视,实行民主管理,给予所有员工应有的尊重。调动员工积极性,竞争上岗,合理对工作人员进行定编、定岗,促进员工相互流动,优化劳动组合与资源配置。

3.优化岗位配置,提高个人价值。在日常的工作中引入岗位劳动评估,通过对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环境、条件和内容进行考察,确定每个工作岗位的存在价值,使所有岗位之间具有可比性。在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通过员工服务水准,增收成本保证运营管理。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前提下,合理配置工作人员,设置有关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者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此外,企业需要制定出成本控制考核标准,定期对部门或个人进行考核。采用嘉奖制度,对成效明显的个人或部门予以奖励,并将工作岗位评估结果加入定员定额的标准中,使定员定额标准能够更加合理,优化劳动组合,为确定员工的薪资标准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结语

高速公路运营成本的管理是提高高速公路整体运营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高运营成本的管理手段,有效地控制成本,促进高速公路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继五.我国高速公路运营成本费用定额控制的研究.交通财会,2001(1):17-23

[2] 高水峰.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思考.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9(6):63-64

(作者单位: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郑漯分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公路行政管理篇6

行政管理成本是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因日常管理需要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所以也成为日常管理成本。其主要分为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两部分。其中公用经费主要有差旅费、办公费、会议招待费、水电费、车辆使用费、设备购置费、公路财产保险、手续费、专用燃料费和其它费用等,人员经费主要有工资和社保,工资又可分为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和奖金,社会保险主要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公积金。

因行业的特征,高速公路日常运营管理经费的支出与通行费收入的多少关联性不大,收入与支出之间的不对等性,使运营管理成本控制缺少直观的客观依据,以至于行政管理成本的控制长期以来处于一种粗放的管理状态,一方面导致行政管理成本在总体上相对紧张,而另一方面导致某些耗费浪费流失严重。

1行政管理成本预算的编制

行政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成本预算。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事业单位不断加强预算资产财务管理,健全规章制度,细化预算编制,规范预算财务行为,逐年消化结余资金,预算资产财务管理逐步规范。但预算资产财务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①预算编制和执行不够规范;②会计机构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备不足,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企业财务决算报告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单位资产管理的目标、原则、职责及资产配置、使用、处置、收益、产权管理、信息管理、绩效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做出全面系统的规范;对财政管理部门、主管部门以及各行政部门的管理责任进行定位,明确监督管理关系以及相关管理职责;加大预算公开力度,着力打造透明预算,强化资产使用,遵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防止暗箱操作给企业资产造成损失。

加强成本预算管理对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本预算必须根据企业发展总目标、总战略来制定,保证成本预算的灵活、合理、可控,对有效控制企业总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保证目标利润而言至关重要。实现企业的成本预算管理,要制定一套科学的、高效的成本预算方案,规范成本费用开支,成本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围绕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的现金流量、目标利润和成本控制目标来确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这是实现成本预算管理的基础。同时强调成本中变动费用预算开支的合理性,不能一味强求降低费用。部分预算指标应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事先设置不同业务量水平下相对应的费用预算指标。还要注意加强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和投资项目预算控制。

2行政管理成本控制原则

成本控制的实施是保证企业完成既定成本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成本控制的实施为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贪污盗窃等弊端的发生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行政管理成本控制的原则主要为以下几点:

①经济效益原则。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经济效益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只在重要领域中选择关键因素加以控制,而不对所有成本都进行同样周密的控制。经济效益要求成本控制能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用,具有实用性。成本控制系统应能揭示何处发生了失误、谁应对失误负责,并能确保采取纠正措施。经济效益原则要求在成本控制中贯彻例外管理原则,对正常成本费用支出可以从简控制,而格外关注各种例外情况,要找到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很多成本控制关键点与以前的管理盲点,提高管理水平,控制各种成本与费用。经济效益原则还要求贯彻重要性原则。应把注意力集中于重要事项,对成本细微尾数、数额很小的费用和无关大局的事项可以从略。经济效益原则还要求成本控制系统具有灵活性。

②全员参与的控制原则。成本控制并不仅仅是企业领导的事情,而是全体职工的共同任务,如果只有领导关注成本控制,员工对成本控制不闻不问,即使是简单的成本控制方法也不能付诸实施。成本控制的重点,就是让每一个员工形成成本控制意识,让他所经手和所看到的投入,都与他的利益关联起来,尽最大可能的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职工在实际工作中转变思维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效率,有效地降低成本,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做出成效。成本控制对员工的要求是:具有成本愿望和成本意识,养成节约成本的习惯,关心成本控制的结果;具有合作精神,理解成本控制是一项集体的努力过程,不是个人活动,必须在共同目标下同心协力;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成本控制信息,据以改进工作,降低成本。

③全过程的控制原则。企业发生成本是贯穿在经营全过程的,故成本控制也要贯穿到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所以成本控制要从整体、全面着眼,才能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把成本计划及降低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每个生产工作过程当中,根据65管理制定每个过程的标准成本,以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3行政管理成本控制措施

①建立健全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强化员工成本控制意识。财务部门在进行详细预算之后,将成本进行细化处理,落实到具体位置,形成一个巨大的成本管理体系,使每个部门和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成本目标,从而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注意培养全体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正确认识每一个岗位的工作值,让节约成为一种生活和工作的习惯,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使全体员工树立成本效益观积极参与成本管理,为成本管理的实施营造群众性的良好氛围,杜绝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推进厉行节约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制度化。成本管理涉及所有部门和员工,甚至涉及到部门之间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避免恶意竞争状况的发生。

公路行政管理篇7

高速公路是我国城市化建设与社会整体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增多,人们在重视高速公路的建设与施工时,往往会忽略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的行政管理工作,致使行政管理成本严重降低了高速公路运营与建设的整体质量。本文主要对高速公路运营期间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成本控制途径进行探究,以此为我国高速公路今后的运营与发展提供合理化参考。

二、高速公路运营期间行政管理的成本控制要素

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的行政管理对于我国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行政管理的成本控制工作中,企业部门应积极完善成本控制的相关工作细则,在明确成本控制诸多要素的前提条件下,确保高速公路运营期间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通过对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原则进行实践探究可知,高速公路企业在实施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的成本放在首位,在注重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确保项目不会遭受质量问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笔者通过对高速公路运营期间行政管理的成本控制原则进行探究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高速公路运营期间行政管理的几点成本控制要素进行研究。

1.整体性要素

在高速公路的运营过程中,企业为了确保行政管理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在对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理应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入手,确保成本控制能够做到综合全面的考虑,充分降低成本计划与成本指标当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与安全隐患情况。为了更好地提升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的行政管理质量,企业在制定成本标准之前,理应以相关规定为依据,在对比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距后,充分发挥成本控制整体性要素的实际作用,积极采取有效的科学手段来减少行政管理工作中的误差。

2.经济要素

经济效益是高速公路整个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通常情况下,经济效益所产生的成本应当少于成本控制时所缺少的收益,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实施与开展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在高速公路运营期间的行政管理工作中,企业理应对可能影响成本控制的诸多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在明确经济效益原则的重要性后,积极开展科学化的成本控制,确保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能够保持较小的偏差,以此降低高速公路运营的实际成本,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3.全员参与要素

高速公路的成本控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如果仅仅只有企业高层和管理部门对其加以重视,那么在实践工作中,高速公路的成本控制方法就无法得到有效落实,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的行政管理工作就难以发挥出实际作用。因此,企业员工在实践工作过程中,理应积极改变思维方式,在行政管理工作以及成本控制工作中积极运用创新性思维,对工作方法加以改进,充分提高工作效率,并将高速公路运营期间的行政管理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充分实现企业内部全员的积极参与,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确保高速公路的运营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三、高速公路运营期间行政管理的成本控制

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在高速公路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上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与不合理的情况,这就导致高速公路的运营与收费管理呈现出较为混乱的状况。此外,在我国社会环境当中,不同地域和不同市场环境内,高速公路的通行费价格管理部门也都不尽相同,这就导致高速公路的收费标准无法统一,长此以往,逐渐造成我国高速公路权限管理与属地管理之间的矛盾,致使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与行政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成本,这也给企业增添了极大的运营压力。高速公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通常都会对高速公路的成本进行控制管理,在传统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成本控制与行政管理工作,以此确保高速公路运营与维护的稳定性与科学性。

但是,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营与发展,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实践环节已经无法满足高速公路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部分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在实践工作中缺乏成本意识,无法建立有效的成本指标控制体系,这进一步降低了高速公路运营期间行政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的复杂地形,也给路面的养护工作增添了极大难度,车辆超载、路面损坏、道路氧化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的养护成本。

四、高速公路运营期间行政管理的成本控制途径

1.充分加强企业岗位劳动评估技术的应用

针对我国现阶段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问题,相关企业及政府部门理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结合成本控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从企业岗位劳动评估技术方面入手,通过加强岗位劳动评估技术的应用,从企业内部进行治理和完善,通过进行劳动定员定额的工作时,有效引入科学化的岗位劳动评估技术。同时,企业部门还需要对劳动要素的价值加以确定,确保岗位具有可比性。在高速公路运营期间,采用增收节支的方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结合服务水平以及运营管理,对管理人员、生产人员进行合理科学配置。

2.积极完善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制度

高速公路企业的财务部门在预算成本的过程中,理应充分细化处理成本,并将高速公路的运营成本落实到实践环节,以此形成成本管理体系,促使更多的企业工作人员能够对自身成本与工作职责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逐步实现企业全员共同努力,逐步降低高速公路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高速公路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使员工能够对岗位的价值加以正确认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效贯穿成本节约意识,确保全体员工树立成本效益理念,积极参与到成本控制活动中,从而降低高速公路运营期间行政管理的成本,杜绝无预算及超预算支出,保证成本控制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以及长效化。一般而言,成本管理涉及到部门利益的权力的合理分配,因此要加强部门间的交流与沟通,有效规避恶性竞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定岗定员定额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高速公路运营与成本控制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可知,我国高速公路在运营期间,多采用铁饭碗式的用工制度,这种传统的人力资源配置方法在现阶段的社会环境中,往往会造成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环境的激烈竞争,给企业增添了极大的运营与管理风险。我国高速公路运营市场,在实践环节理应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在逐步完善高速公路成本控制制度的过程中,更需要深化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有效实现定岗定员定额。同时,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还需要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人力资源能够得到最优化的分配与利用,并且能够逐步实现以市场化方向为依据的民主、科学化的管理形式。充分尊重和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员工流动合理性,优化劳动组合式,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通过这些方法途径更好地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配置,以此降低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成本偏差与经济损失。

公路行政管理篇8

公路路政管理指的是根据国家出台的与公路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公路的一些设施进行保护和对公路进行维修等的公路管理工作。公路路政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条文,加强对公路路产的保护,维护公路合法权益。路政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复杂性、特定性以及政策性。路政管理的复杂性是指在路政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在管理过程中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路政管理的特定性是指路政管理需要24小时全天监控公路上的车流,和一般的管理工作具有不同之处。路政管理的政策性是指路政管理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对国家制定的政策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二、公路路政管理中的不足分析

1、缺乏统一的管理体制

在公路路政管理中没有统一的管理体制,主要体现在公路的安全管理主要是由公安部门负责,但是公路的路权和路产是一些被授予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管理机构负责。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在公路的管理工程中会出现做重复工作的现象,导致一些工作人员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卸责任,不利于对公路路权和路产的保护,也不能够及时对出现问题的公路进行维修,不利于公路行业的发展。政府制定的一些公路路政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公路发展的要求,陈旧的管理制度阻碍了公路政工管理水平的提升。

2、没有完善的管理模式

完善的管理模式能够更好的提高管理水平,但是在公路路政管理中缺乏完善的管理模式,阻碍了公路路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公路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明确规定路政管理的行政职能,政府出台的管理体制,没有对公安部门和路政部门的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分工,不利于提高公路的路政管理水平。在政府颁布的《公路法》中,没有规定公安部门和公路路政管理部门运用什么管理方式来对公路进行管理,导致公安部门和公路路政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同时降低了公路路政的管理水平。

3.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任何行业在发展和管理过程都必须具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这样才能够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本行业的发展,公路行业也不例外,但是在公路路政的管理部门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不利于公路路政管理水平的提升。公路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过分的重视公路的建设以及公路的运营情况,强调公路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认识到加强公路路政管理的重要性,忽视了公路路政的财务管理工作,公路行业对公路路政部门投入的资金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引进具有专业技术和知识的路政管理人员,路政部门的一些管理设施比较落后,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公路管理的要求,阻碍了公路行业的发展。

三.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提高公路路政管理水平的相关策略

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要完善公路部门的管理体制,消除公路上出现的“一路两制管理体制,这样才能够加强公路路政管理,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根据公路运行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定交通管理部门和公路路政部门的职责,防止在公路管理中出现交叉工作的现象,这样在公路管理问题上出现问题时能够明确责任,不断提高路政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政府要在法律法规中明确公路路政管理机构的行政主体地位,对它们赋予行政强制权,给公路路政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证。路政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根据法律的规定做好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2,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公路路政部门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公路路政管理水平。路政管理部门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公路路政管理的信息系统,通过路政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公路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有利于加强公路路政的管理。路政管理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在明确各自职责之后,可以建立合作机制,当彼此发现公路上存在的问题之后,若不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的问题,可以及时的通知对方,这样对提高路政管理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3.加强路政人才队伍建设

公路部门在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要提高对公路管理的重视,给路政管理部门提供足够的资金来加强路政人才队伍建设。路政管理部门要引进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同时要定期对路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路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还要加强对路政管理人员相关法律制度的学习,在约束自己管理行为的同时,利用法律手段来加强对公路的管理。公路路政管理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将绩效和管理人员的工资挂钩,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对路政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保证路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

结束语

公路行政管理篇9

高速公路的路政管理与普通等级公路的路政管理的基础存在差异。这主要体现在:

1、技术等级差异

高速公路是国家公路技术等级分类中最高等级的公路,是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由于它采取了控制出入、分隔行驶、汽车专用、全部或部分立交,以及采用了较高标准的、完善的交通设施,从而为汽车大量、快速、安全、舒适、连续地运行创造了条件,成为国家干线公路网的骨架;是承担主要城市、地区之间汽车高速运输的通道。而普通等级公路由于是开放交通,双向通行,行人、非机动车等各种干扰因素限制了汽车的快速、安全通行,承担着公路网中的集散功能。

2、建设主体差异

高速公路作为国家基础设施,传统意义上应该作为公共产品是由政府来提供,但是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全部依靠政府的投入是不现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就明确规定了国家鼓励、引导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建设、经营公路。为了高速公路的发展,国家鼓励各种资本投入到高速公路的建设,于是就应运而生了以项目融资、BOT、TOT等融资方式建设经营的高速公路。目前,这些国内外经济组织的资本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主体中占较大比重。普通等级公路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征收的燃油税,其主要建设主体是国家,其他经济组织投资、经营的普通等级公路所占的比重很小。

路政管理是交通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者其设置的公路管理机构,为维护公路管理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保护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的行政管理。由于高速公路和普通等级公路在管理基础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其进行的路政管理也与普通等级公路的路政管理存在差异。

一、技术等级的差异导致路政管理的方式方法的差异

高速公路是技术等级最高的公路,就其路政管理内容而言,与普通等级公路的路政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保护路产、维护路权、保障公路安全通行。但是,对于高速公路而言上述路政管理内容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在路政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方式上与普通等级公路存在差异。

1、路政管理理念的差异

普通等级公路属于开放性公路,公路使用者对各种信息、物资、服务的获取有很大的便利性,而高速公路采取全封闭、全立交、渠化通行、控制出入的管理方式,路产路权的管理工作量相对于普通等级公路要小,更多的是保障公路的安全畅通,为高速公路使用者提供安全的公路使用环境,也就是说,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的理念更趋向于服务。例如:高速公路的养护施工秩序管理、路况信息服务、抢险救护保障等。

2、路政管理手段差异

普通等级公路的使用者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路网之间联络发达,公路使用者知晓应对各种路况的应急措施较易获取,对路政管理手段没有特异性要求,而高速公路是汽车专用道路,设施先进、车流量大、车速快、突发事件多,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必须具备先进的监控通信手段、精良的路政管理装备,以便于及时获取路况信息,作出快速反应,采取有效对策。

3、路政管理方式差异

普通等级公路是开放式运行,其路政管理是开放式的管理,是一种应对式管理。高速公路是一个全封闭的、连续运行的系统,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是保障该系统安全高速运行的重要环节,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在规范上、标准上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高速公路的路政管理必须是一种全时段、全方位、全区域的实时管理。

二、投资主体的差异导致路政管理的差异

1、路政管理的内容差异

公路作为社会公共产品,路政管理的所有目的都是维护路产路权,服务公众。但是,国家投资的普通等级公路(少量其他资本除外)与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的高速公路(基本是都是收费公路)的路政管理中的“保护路产”的内涵是不同的。国内外经济组织以BOT等方式所经营管理的高速公路,根据《公路法》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的规定,国内外经济组织只是取得了在特许经营期间高速公路的收费权益,这是依托在高速公路实物资产上的无形资产,包括收费权、广告经营权和服务设施经营权,并没有取得收费公路的资产所有权,公路实物资产的所有权仍属国家所有。不管属于哪种管理形态,也不管投资主体是谁、经营管理主体是谁,公路资产所有权都属国家所有,但是在特许经营期间,这些高速公路的经营单位是独立法人,有独立财产权,高速公路路产具有国家财产和法人财产的双重身份,是受法律保护的。“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管理的目的不仅要保护国家的“路产路权”,还包括了国内外经济组织在特许经营期间高速公路经营者的用益物权(特指路产),保护路产不受侵犯,保障高速公路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同时还要监督高速公路在特许经营期结束后向政府移交时,路产处于完整状态。

2、路政法律关系的差异

保护路产的内容和目的的差异,导致了路政法律关系的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对此也十分明确地做了规定。当公路路产损坏时,在政府投资建设的公路,“业主”是国家,公路管理机构具有索赔权和行政管理权,不管收费经营与否,路政管理机构既作为行政执法部门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又代表国家对当事人进行民事索赔追偿。在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经营者由于在特许经营期间拥有用益物权,可以追究当事人的民事责任,要求当事人予以赔(补)偿;公路管理机构根据路产损坏的结果和性质可以追究当事人的行政责任,同时,还应对高速公路经营者在特许经营期间的路产索赔后的完整情况予以监督。

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技术等级差异是其路政管理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投资主体的差异是造成路政管理的部分法律关系不同的基本原因。只有抓住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路政管理差异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理解其特殊性和一般性,提高公路管理机构的路政管理水平。

公路行政管理篇10

关键词:路政管理;路产;路权;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285-01

一、我国公路路政管理现状研究

管理机构设置数量与路产内容脱节问题。一是保护路产,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路产,路政管理涵盖了公路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公路实体还是附着于公路上的权利均是路政管理的内容。路产种类繁多,管理困难。公路管理机构层级分明,流通性不强。公路路政管理组织实行四级管理。交通主管部门仅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置,乡级及其以下不设交通主管部门。受委托组织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行使职权,并由委托机关对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相当部分的路政管理机构,在接受委托后怠于行使或不正当行使职权,因其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不承担责任,助长了其怠于或不正当行使职权的气焰。交通主管部门擅自委托,造成相当部分不具资质的机构获得路政管理权。

二、路政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一)路政管理对象中问题的分析

公路属国有资产,所有权归国家。路产管理实质上是国家对交通主管部门的授权,但现实中交通主管部门存在越权现象。完整的路权分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缺少任一部分都是不完整的。所有权是可以分离的,四个部分可分别归属于不同权利人。公路就是如此,公路的所有权和处分权属于国家,占有权和收益权属于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公路管理机构,使用权属于交通参与者。在路政管理中四种权限归属混乱,如处分权应属于国家,但地方交通主管部门,甚至地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妄加干预。大量的生产经营服务性单位申请占用公路用地,路基和公路设施,搭接公路经营现象越来越多。城市道路大部分被路边经营性商铺占用,阻碍通行。经营性单位此种行为是对公路使用权的滥用。

(二)管理组织中问题的分析

路政管理体系现今较为混乱。公路的建设,运营,维护等涉及众多行政机关利益。利益驱动下,工商、城管、市政、国土等部门参与其中。我国目前的公路路政管理体制是“一路两制,政出两门”。路产路权由交通主管部门授权公路路政管理机构管理;交通安全由公安机关负责管理。常见的现象是出现交通事故时,交警和路警同时出现,双方均认为己方拥有管理权限。《公路法》的颁布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甚至其中的一些内容为此现象提供了依据。两个部门同时干预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易造成纠纷。对己方有利的争先管理,对己方无利的均不积极履行职责,互相推诿,造成路政管理的空白领域,损害交通参与者与国家的利益。另一方面,路政管理机构中存在许多授权性,委托性机构,其本身不是行政机关,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长此以往必然影响路政管理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再则,双方所遵循的政策法规也不一致,交通主管部门主要依据《公路法》;《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公安交警部门则是依据《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及公安部的部门规章等,在处理业务重合案件时必然出现矛盾,且双方均具有合法依据,矛盾不解决,易造成交通秩序长时间混乱甚至瘫痪等。

三、路政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公路路政管理包括:管理职能、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规制、管理运行机制这五个要素,从路政队伍、路政执法依据、路政日常管理三个方向着眼,全方面的将路政管理推向一个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管理职能设置和权责划分是体制设立的基本前提。管理职能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权限界定和业务分工,路政管理队伍依靠管理职能划分成不同部门,分管路政管理实务。管理机构是体制存在的物质基础。管理机构主要是指上下分级和专业分类。管理机构的划分,上下级行政监督指导管理,上级路政管理单位保障下级单位的工作方向。路政管理专业分类,专业的路政管理机构处理路政管理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保障其他路政管理机构的正常运作。管理人员是体制运作的动力。管理人员从三个方面完善,一是人员数量,严格控制路政管理人员数量,避免造成冗杂的机构,降低工作效率,增加成本。二是人员结构,上下级人员,平级人员,技术人员与勤杂人员,普通工作人员搭配合理,各司其职完成路政管理日常工作。三是人员素质,路政管理人员的引进要依靠考试制。设置入门门槛,考试合格者择优录取。管理规则是体制运作的依据。管理规制不仅是指法律体系,还应当包括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章程制度。依据实际情况,政策在路政管理中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政府的路政管理政策,必须予以考虑,积极响应。公路标准规范包括公路设计规范、公路施工规范、公路养护规范、公路工程监理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等。运作机制是体制发展的动力与内在需求。建立一个合理的体制,路政管理问题将得到良好的解决。